CN115884135A - 端到端通信方法、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端到端通信方法、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884135A
CN115884135A CN202111144634.0A CN202111144634A CN115884135A CN 115884135 A CN115884135 A CN 115884135A CN 202111144634 A CN202111144634 A CN 202111144634A CN 115884135 A CN115884135 A CN 11588413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ode
managed
managed node
service
service reques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14463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曾强辉
生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izhou TCL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izhou TCL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izhou TCL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izhou TCL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144634.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884135A/zh
Priority to PCT/CN2022/118775 priority patent/WO2023051253A1/zh
Publication of CN1158841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88413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50Service provisioning or reconfigur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70Services for machine-to-machine communication [M2M] or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 [MTC]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80Services using short range communication, e.g. near-field communication [NFC], 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or low energy communic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And Data Communication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端到端通信方法。该端到端通信方法应用于第一被管理节点。该端到端通信方法包括:向管理节点发送服务请求消息,服务请求消息用于请求提供第一服务;接收来自于管理节点的服务请求响应;基于服务请求响应确定提供第一服务的第二被管理节点;与第二被管理节点进行端到端数据交互。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通过上述方式,本申请可以实现被管理节点之间端到端的通信。

Description

端到端通信方法、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端到端通信方法、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万物互联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智能设备出现在了人们的生活中,为人类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但是与快速发展的技术相对应的,人们对于短距通信有了越来越高的需求。在智能汽车、智能终端、智能家居和智能制造等众多领域中,例如VR/投屏实时游戏,高可靠低时延的实时通话,可穿戴设备与智能手机的互联,车载降噪等技术都有低时延、超高可靠性、高精度同步和多并发等的业务特点。而现有的短距通信技术无法满足上述技术的需求,为了满足用户的需求,达到更高的性能,星闪短距通信技术应运而生。
星闪无线短距通信技术(以下简称星闪技术或星闪)制定新一代无线短距离通信系统。星闪技术现有协议架构,其基本架构分为三层:接入层、基础服务层以及基础应用层。星闪接入层提供星闪底层接口。根据不同业务场景需求,当前星闪接入层为星闪上层提供SLB和SLE两种通信接口。基础服务层为上层业务数据提供了设备发现、服务发现、连接建立/维护与释放、QoS管理、状态监控、信息安全等服务功能。基础应用层实现各类应用功能,可以定义基础通信,基础音视频,5G融合等通用应用服务框架。
在星闪技术的网络架构中,系统内的节点包括管理节点(也叫G节点),被管理节点(也叫T节点)。在具体的应用场景中,单个管理节点管理一定数量的被管理节点,管理节点和这些被管理节点连接共同完成特定的通信功能。单个管理节点以及与其相连的被管理节点共同组成一个通信域。
而从目前的星闪技术的架构中来看,只定义了管理节点与被管理节点之间的通信链路,在星闪接入层实现了管理节点和被管理节点的空口交互。基于管理节点的数量和提供的服务有限的因素,当被管理节点的通信范围内的所有管理节点无法提供被管理节点所需要的服务,但是存在其他被管理节点可以提供该服务或存在其他被管理节点可以更好地提供该服务时,需要考虑被管理节点之间的端到端的通信业务。
发明内容
本申请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端到端通信方法以及电子设备,能够解决现有的星闪技术中没有被管理节点之间的端到端的通信业务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第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端到端的通信方法,应用于第一被管理节点,该方法包括:向管理节点发送服务请求消息,服务请求消息用于请求提供第一服务;接收来自于管理节点的服务请求响应;基于服务请求响应确定提供第一服务的第二被管理节点;与第二被管理节点进行端到端数据交互。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第二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端到端的通信方法,应用于管理节点,该方法包括:接收来自于第一被管理节点的服务请求消息,服务请求消息用于请求提供第一服务;若管理节点无法提供第一服务,则获取通信域内的其他被管理节点能否提供第一服务的能力信息;基于能力信息确定存在能够提供第一服务的候选被管理节点和/或第二被管理节点;向第一被管理节点发送服务请求响应,服务请求响应携带以下至少一种:存在第二被管理节点的指示、候选被管理节点的信息和第二被管理节点的信息;协助第一被管理节点与第二被管理节点进行端到端数据交互。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第三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端到端的通信方法,应用于被管理节点,该方法包括:接收来自管理节点的能力查询消息,能力查询消息用于查询是否支持第一服务;向管理节点上报能力信息,能力信息用于表示能否提供第一服务。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第四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数据,程序数据能够被处理器执行,以实现如第一或第三个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第五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数据,程序数据能够被处理器执行,以实现如第二个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第六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程序指令,程序指令被执行时实现如第一至第三个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方法。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向管理节点发送服务请求得到的服务请求响应,第一被管理节点通过服务请求响应确定该管理节点的通信域之内是否具备存在满足所需服务要求的第二被管理节点,以及进一步地可确定该第二被管理节点的相关信息,从而通过管理节点的时频资源分配实现第一被管理节点与第二被管理节点之间端到端的直连的数据交互,或通过管理节点转发数据实现第一被管理节点与第二被管理节点之间端到端的数据交互。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端到端通信方法第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端到端通信方法第二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端到端通信方法第三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端到端通信方法第四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端到端通信方法第五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端到端通信方法第六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端到端通信方法第七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端到端通信方法第八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端到端通信方法第九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端到端通信方法第十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端到端通信方法第十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端到端通信方法第十二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13是本申请端到端通信方法第十三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14是本申请端到端通信方法第十四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15是本申请端到端通信方法第十五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16是本申请端到端通信方法第十六实施例的时序示意图;
图17是本申请端到端通信方法第十七实施例的时序示意图;
图18是本申请端到端通信方法第十八实施例的时序示意图;
图19是本申请端到端通信方法第十九实施例的时序示意图;
图20是本申请电子设备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1是本申请电子设备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2是本申请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如图1所示,图1为本申请端到端通信方法第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应用于第一被管理节点,其包括以下步骤:
S11:向管理节点发送服务请求消息。
第一被管理节点为发起服务请求的终端节点。第一被管理节点通过设备发现流程发现了管理节点。在发现了管理节点之后,第一被管理节点向管理节点发送服务请求消息。该服务请求消息用于请求提供第一服务。
S12:接收来自于管理节点的服务请求响应。
接收管理节点基于发送的服务请求消息的服务请求响应。管理节点在接收到被管理节点发送的服务请求消息后,通过查询或广播的方式寻找到可提供第一服务的第二被管理节点,而后将第二被管理节点的身份或地址信息通过服务请求响应告知第一被管理节点。该服务请求响应由系统消息承载。若管理节点自身具有服务请求消息所请求的服务,则无需查找其他被管理节点,直接进行服务请求响应,或若在管理节点可提供请求服务的基础上,管理节点未寻找到可更好地提供服务的其他被管理节点,而后进行服务请求响应,此都为典型的管理节点与被管理节点的短距通信技术,不在本申请的考虑范围内。若管理节点的服务请求响应表明不具备提供服务的能力,则结束流程,第一被管理节点向其他管理节点发送服务请求信息。
S13:基于服务请求响应确定提供第一服务的第二被管理节点。
在来自于管理节点的服务请求响应表明具有提供服务的能力的情况下,第一被管理节点在接收到服务请求响应后,通过以下方式确定服务请求响应中包含的有关第二被管理节点的信息。第二被管理节点为可提供服务的终端节点。
可选地,第一被管理节点从服务请求响应中直接读取第二被管理节点的信息。
可选地,第一被管理节点从服务请求响应中读取存在第二被管理节点的指示。管理节点通过广播或查询的方式确定其通信域内的其他被管理节点是否支持第一被管理节点所需的服务。其他被管理节点若支持该服务,则会通过公共信道资源对管理节点进行服务请求响应。否则不进行服务请求响应。管理节点在接收到来自其他被管理节点的服务请求响应时,向第一被管理节点发送包含了存在第二被管理节点的指示的服务请求响应。
可选地,第一被管理节点从服务请求响应中读取能够提供第一服务的候选被管理节点的信息,从候选被管理节点中选择出第二被管理节点,并且向管理节点发送第二被管理节点的信息。管理节点通过广播或查询的方式确定其通信域内的其他被管理节点是否支持第一被管理节点所需的服务。将多个支持第一被管理节点服务的其他被管理节点的信息都通过服务请求响应发送至第一被管理节点,作为候选被管理节点信息。
其中,被管理节点的信息可以是被管理节点在该通信域内的身份标识信息,如IP地址、MAC地址或全球星闪唯一标识等。
S14:与第二被管理节点进行端到端数据交互。
在第一被管理节点确定第二被管理节点的信息之后,可通过以下方式进行端到端的数据交互。
可选地,通过对现有的星闪SLB接入层进行增强后,在管理节点为被管理节点分配时频资源后,被管理节点之间可建立直连的数据链路。第一被管理节点与第二被管理节点之间建立直连数据链路以实现端到端数据交互。
其中,若被管理节点与管理节点之间也需要建立数据链路,则被管理节点需要支持双连接功能,否则不需要。
可选地,第一被管理节点与第二被管理节点通过管理节点进行数据转发,以实现端到端的数据交互。
如图2所示,图2为本申请端到端通信方法第二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应用于第一被管理节点,其包括以下步骤:
S21:向管理节点发送服务请求消息。
第一被管理节点为发起服务请求的终端节点。第一被管理节点通过设备发现流程发现了管理节点,并且管理节点为其分配了服务请求的公共资源。参考TS23.303modeB中的概念,在发现了管理节点之后,第一被管理节点通过使用管理节点分配的公共资源发送服务请求消息,而无需与管理节点建立通信链路。该服务请求消息用于请求提供第一服务。
S22:接收来自于管理节点的服务请求响应。
接收管理节点基于发送的服务请求消息的服务请求响应。管理节点在接收到被管理节点发送的服务请求消息后,通过查询或广播的方式寻找到可提供第一服务的第二被管理节点,而后将第二被管理节点的身份或地址信息通过服务请求响应告知第一被管理节点。该服务请求响应由系统消息承载。若管理节点自身具有服务请求消息所请求的服务,则无需查找其他被管理节点,直接进行服务请求响应,或若在管理节点可提供请求服务的基础上,管理节点未寻找到可更好地提供服务的其他被管理节点,而后进行服务请求响应,此都为典型的管理节点与被管理节点的短距通信技术,不在本申请的考虑范围内。若管理节点的服务请求响应表明不具备提供服务的能力,则结束流程,第一被管理节点向其他管理节点发送服务请求信息。
S23:基于服务请求响应确定提供第一服务的第二被管理节点。
在来自于管理节点的服务请求响应表明具有提供服务的能力的情况下,第一被管理节点在接收到服务请求响应后,通过以下方式确定服务请求响应中包含的有关第二被管理节点的信息。第二被管理节点为可提供服务的终端节点。
可选地,第一被管理节点从服务请求响应中直接读取第二被管理节点的信息。
可选地,第一被管理节点从服务请求响应中读取存在第二被管理节点的指示。管理节点通过广播或查询的方式确定其通信域内的其他被管理节点是否支持第一被管理节点所需的服务。其他被管理节点若支持该服务,则会通过公共信道资源对管理节点进行服务请求响应。否则不进行服务请求响应。管理节点在接收到来自其他被管理节点的服务请求响应时,向第一被管理节点发送包含了存在第二被管理节点的指示的服务请求响应。
可选地,第一被管理节点从服务请求响应中读取能够提供第一服务的候选被管理节点的信息,从候选被管理节点中选择出第二被管理节点,并且向管理节点发送第二被管理节点的信息。管理节点通过广播或查询的方式确定其通信域内的其他被管理节点是否支持第一被管理节点所需的服务。将多个支持第一被管理节点服务的其他被管理节点的信息都通过服务请求响应发送至第一被管理节点,作为候选被管理节点信息。
其中,被管理节点的信息可以是包括被管理节点在该通信域内的身份标识信息,如IP地址、MAC地址或全球星闪唯一标识等。
S24:与管理节点建立通信链路。
在第一被管理节点确定第二被管理节点的信息后,第一被管理节点向管理节点发起通信链路建立请求,与管理节点建立通信链路。该通信链路可为XRC链路。
S25:与第二被管理节点进行端到端数据交互。
在第一被管理节点确定第二被管理节点的信息之后,可通过以下方式进行端到端的数据交互。
可选地,通过对现有的星闪SLB接入层进行增强后,在管理节点为被管理节点分配时频资源后,被管理节点之间可建立直连的数据链路。第一被管理节点与第二被管理节点之间建立直连数据链路以实现端到端数据交互。
其中,若被管理节点与管理节点之间也需要建立数据链路,则被管理节点需要支持双连接功能,否则不需要。
可选地,第一被管理节点与第二被管理节点通过管理节点进行数据转发,以实现端到端的数据交互。
如图3所示,图3为本申请端到端通信方法第三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应用于第一被管理节点,其包括以下步骤:
S31:与管理节点建立通信链路。
第一被管理节点为发起服务请求的终端节点。第一被管理节点通过设备发现流程发现了管理节点。第一被管理节点向管理节点发送通信链路建立请求,与管理节点建立通信链路。该通信链路可为XRC链路。
S32:向管理节点发送服务请求消息。
在通信链路建立之后,第一被管理节点向管理节点发送服务请求消息。该服务请求消息用于请求提供第一服务。
S33:接收来自于管理节点的服务请求响应。
接收管理节点基于发送的服务请求消息的服务请求响应。管理节点在接收到被管理节点发送的服务请求消息后,通过查询或广播的方式寻找到可提供第一服务的第二被管理节点,而后将第二被管理节点的身份或地址信息通过服务请求响应告知第一被管理节点。该服务请求响应由系统消息承载。若管理节点自身具有服务请求消息所请求的服务,则无需查找其他被管理节点,直接进行服务请求响应,或若在管理节点可提供请求服务的基础上,管理节点未寻找到可更好地提供服务的其他被管理节点,而后进行服务请求响应,此都为典型的管理节点与被管理节点的短距通信技术,不在本申请的考虑范围内。若管理节点的服务请求响应表明不具备提供服务的能力,则结束流程,第一被管理节点释放与管理节点之间的通信链路,与其他的管理节点建立通信链路连接,向其他管理节点发送服务请求信息。
S34:基于服务请求响应确定提供第一服务的第二被管理节点。
在来自于管理节点的服务请求响应表明具有提供服务的能力的情况下,第一被管理节点在接收到服务请求响应后,通过以下方式确定服务请求响应中包含的有关第二被管理节点的信息。第二被管理节点为可提供服务的终端节点。
可选地,第一被管理节点从服务请求响应中直接读取第二被管理节点的信息。
可选地,第一被管理节点从服务请求响应中读取存在第二被管理节点的指示。管理节点通过广播或查询的方式确定其通信域内的其他被管理节点是否支持第一被管理节点所需的服务。其他被管理节点若支持该服务,则会通过公共信道资源对管理节点进行服务请求响应。否则不进行服务请求响应。管理节点在接收到来自其他被管理节点的服务请求响应时,向第一被管理节点发送包含了存在第二被管理节点的指示的服务请求响应。
可选地,第一被管理节点从服务请求响应中读取能够提供第一服务的候选被管理节点的信息,从候选被管理节点中选择出第二被管理节点,并且向管理节点发送第二被管理节点的信息。管理节点通过广播或查询的方式确定其通信域内的其他被管理节点是否支持第一被管理节点所需的服务。将多个支持第一被管理节点服务的其他被管理节点的信息都通过服务请求响应发送至第一被管理节点,作为候选被管理节点信息。
其中,被管理节点的信息可以是包括被管理节点在该通信域内的身份标识信息,如IP地址、MAC地址或全球星闪唯一标识等。
S35:与第二被管理节点进行端到端数据交互。
在第一被管理节点确定第二被管理节点的信息之后,可通过以下方式进行端到端的数据交互。
可选地,通过对现有的星闪SLB接入层进行增强后,在管理节点为被管理节点分配时频资源后,被管理节点之间可建立直连的数据链路。第一被管理节点与第二被管理节点之间建立直连数据链路以实现端到端数据交互。
其中,若被管理节点与管理节点之间也需要建立数据链路,则被管理节点需要支持双连接功能,否则不需要。
可选地,第一被管理节点与第二被管理节点通过管理节点进行数据转发,以实现端到端的数据交互。
如图4所示,图4为本申请端到端通信方法第四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是对步骤S14、S25、S35的进一步扩展。该方法应用于第一被管理节点,其包括以下步骤:
S41:接收管理节点分配的直连资源的信息。
直连资源包括以下几种资源信息。
可选地,直连资源包括调度第二被管理节点的时频资源。
可选地,直连资源为管理节点为第一被管理节点和第二被管理节点统一分配的资源池。
可选地,直连资源包括调度第二被管理节点的时频资源和管理节点为第一被管理节点和第二被管理节点统一分配的资源池。由第一被管理节点选择使用哪种直连资源的信息进行端到端的数据交互。
S42:使用直连资源与第二被管理节点进行直连的端到端数据交互。
直连的端到端的数据交互可由以下两种方式实现。
可选地,当直连资源包括调度第二被管理节点的时频资源时,管理节点也会向第二被管理节点发送调度第一被管理节点的时频资源。该时频资源是管理节点为第一被管理节点和第二被管理节点分配指定的。使得第一被管理节点和第二被管理节点分别能在对应的时频资源上接收对方的数据消息,实现第一被管理节点与第二被管理节点之间端到端的直连数据链路。
可选地,当直连资源为管理节点为第一被管理节点和第二被管理节点同一分配的资源池。第一被管理节点和第二被管理节点在分配的资源池内通过LBT的方式占用物理资源进行数据发送。接收数据时,接收方可在预分配的资源池内,通过盲检帧结构内固定的资源块,例如SCI等,获取到携带于该资源块中的发送方物理资源的时频资源。从而建立起第一被管理节点与第二被管理节点之间端到端的直连数据链路。
如图5所示,图5为本申请端到端通信方法第五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是对步骤S14、S25、S35的进一步扩展。该方法应用于第一被管理节点,其包括以下步骤:
S51:使用管理节点作为转发节点与第二被管理节点进行基于转发的端到端数据交互。
在确定了第二被管理节点的相关信息后,第一被管理节点与管理节点在建立了控制链路的基础上,继续建立数据链路,以向管理节点发送相关数据信息。将管理节点作为转发节点,实现第一被管理节点与第二被管理节点之间的端到端的数据交互。
可选地,管理节点与第一被管理节点之间以及与第二被管理节点之间都建立了控制链路和数据链路。在控制层面上,管理节点通过控制链路对第一被管理节点和第二被管理节点进行调度。在数据层面上,管理节点作为Relay节点实现第一被管理节点和第二被管理节点之间的业务交互。
可选地,管理节点与第一被管理节点之间建立了控制链路与数据链路,第一被管理节点通过数据链路向管理节点发送相关数据信息。当该相关数据信息为单向的极小量的数据传输时,例如打印指令,开关指令等,考虑到实现兼容性可将这些指令维护至QoS管理模块的服务映射类型表格中。则管理节点通过广播的方式向第二被管理节点发送相关数据信息,从而实现第一被管理节点和第二被管理节点之间的数据传输。
如图6所示,图6为本申请端到端通信方法第六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应用于管理节点,其包括以下步骤:
S61:接收来自于第一被管理节点的服务请求消息。
第一被管理节点为发起服务请求的终端节点。第一被管理节点通过设备发现流程发现了管理节点。在发现了管理节点之后,第一被管理节点向管理节点发送服务请求消息。管理节点接收该第一被管理节点的服务请求信息。该服务请求消息用于请求提供第一服务。
S62:获取通信域内的其他被管理节点能否提供第一服务的能力信息。
管理节点在接收到被管理节点发送的服务请求消息后,可通过以下几种方式确定通信域内其他被管理节点是否可提供第一被管理节点所需服务。
可选地,读取已存储的能力信息。查询管理节点内已经获取过的被管理节点的能力信息,判断其是否支持服务。
可选地,向通信域内的其他被管理节点发送能力查询消息,能力查询消息用于查询是否支持第一服务。接收通信域内的其他被管理节点上报的能力信息。
可选地,管理节点采用广播方式发送能力查询信息。其他被管理节点若支持该服务,则会通过公共信道资源对管理节点进行服务请求响应。否则不进行服务请求响应。
若管理节点自身具有服务请求消息所请求的服务,则无需查找其他被管理节点,直接进行服务请求响应,或若在管理节点可提供请求服务的基础上,管理节点未寻找到可更好地提供服务的其他被管理节点,而后进行服务请求响应,此都为典型的管理节点与被管理节点的短距通信技术,不在本申请的考虑范围内。若通信域内其他被管理节点也不具备提供服务的能力,则向第一被管理节点发送的服务请求响应表明不具备提供服务的能力,以供第一被管理节点结束流程。
S63:基于能力信息确定存在能够提供第一服务的候选被管理节点和/或第二被管理节点。
在通信域内存在可支持第一被管理节点所需服务的其他被管理节点的情况下,当通信域内只存在一个被管理节点支持服务时,选择该被管理节点为第二被管理节点。
当通信域内存在多个被管理节点支持服务时,将它们都作为候选被管理节点。进一步的,管理节点可根据被管理节点上报的RSRP,SINR等信息从中选择出第二被管理节点。
S64:向第一被管理节点发送服务请求响应。
在服务请求响应表明具有提供服务的能力的情况下,服务请求响应携带以下至少一种:存在第二被管理节点的指示、候选被管理节点的信息和第二被管理节点的信息。
可选地,服务请求响应中携带存在第二被管理节点的指示。管理节点通过广播或查询的方式确定其通信域内的其他被管理节点是否支持第一被管理节点所需的服务。其他被管理节点若支持该服务,则会通过公共信道资源对管理节点进行服务请求响应。否则不进行服务请求响应。管理节点在接收到来自其他被管理节点的服务请求响应时,向第一被管理节点发送包含了存在第二被管理节点的指示的服务请求响应。在后续接收到第一被管理节点需要传输的数据信息时,可通过广播形式向第二被管理节点进行传输。
可选地,管理节点将多个候选被管理节点的信息通过服务请求响应发送至第一被管理节点以供第一被管理节点选择。
可选地,管理节点将第二被管理节点的信息通过服务请求响应发送至第一被管理节点。
S65:协助第一被管理节点与第二被管理节点进行端到端数据交互。
在第一被管理节点确定第二被管理节点的信息之后,可通过以下方式进行端到端的数据交互。
可选地,通过对现有的星闪SLB接入层进行增强后,通过管理节点为被管理节点分配时频资源,被管理节点之间可建立直连的数据链路。第一被管理节点与第二被管理节点之间建立直连数据链路以实现端到端数据交互。
其中,若被管理节点与管理节点之间也需要建立数据链路,则被管理节点需要支持双连接功能,否则不需要。
可选地,第一被管理节点与第二被管理节点通过管理节点进行数据转发,以实现端到端的数据交互。
如图7所示,图7为本申请端到端通信方法第七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应用于管理节点,其包括以下步骤:
S71:接收来自于第一被管理节点的服务请求消息。
第一被管理节点为发起服务请求的终端节点。第一被管理节点通过设备发现流程发现了管理节点,并且管理节点为其分配了服务请求的公共资源。参考TS23.303modeB中的概念,在发现了管理节点之后,第一被管理节点向管理节点发送服务请求消息,而无需与管理节点建立通信链路。管理节点接收该第一被管理节点的服务请求信息。该服务请求消息用于请求提供第一服务。
S72:获取通信域内的其他被管理节点能否提供第一服务的能力信息。
管理节点在接收到被管理节点发送的服务请求消息后,可通过以下几种方式确定通信域内其他被管理节点是否可提供第一被管理节点所需服务。
可选地,读取已存储的能力信息。查询管理节点内已经获取过的被管理节点的能力信息,判断其是否支持服务。
可选地,向通信域内的其他被管理节点发送能力查询消息,能力查询消息用于查询是否支持第一服务。接收通信域内的其他被管理节点上报的能力信息。
可选地,管理节点采用广播方式发送能力查询信息。其他被管理节点若支持该服务,则会通过公共信道资源对管理节点进行服务请求响应。否则不进行服务请求响应。
若通信域内其他被管理节点也不具备提供服务的能力,则向第一被管理节点发送的服务请求响应表明不具备提供服务的能力,以供第一被管理节点结束流程。
S73:基于能力信息确定存在能够提供第一服务的候选被管理节点和/或第二被管理节点。
在通信域内存在可支持第一被管理节点所需服务的其他被管理节点的情况下,当通信域内只存在一个被管理节点支持服务时,选择该被管理节点为第二被管理节点。
当通信域内存在多个被管理节点支持服务时,将它们都作为候选被管理节点。进一步的,管理节点可根据被管理节点上报的RSRP,SINR等信息从中选择出第二被管理节点。
S74:向第一被管理节点发送服务请求响应。
在服务请求响应表明具有提供服务的能力的情况下,服务请求响应携带以下至少一种:存在第二被管理节点的指示、候选被管理节点的信息和第二被管理节点的信息。
可选地,服务请求响应中携带存在第二被管理节点的指示。管理节点通过广播或查询的方式确定其通信域内的其他被管理节点是否支持第一被管理节点所需的服务。其他被管理节点若支持该服务,则会通过公共信道资源对管理节点进行服务请求响应。否则不进行服务请求响应。管理节点在接收到来自其他被管理节点的服务请求响应时,向第一被管理节点发送包含了存在第二被管理节点的指示的服务请求响应。在后续接收到第一被管理节点需要传输的数据信息时,可通过广播形式向第二被管理节点进行传输。
可选地,管理节点将多个候选被管理节点的信息通过服务请求响应发送至第一被管理节点以供第一被管理节点选择。
可选地,管理节点将第二被管理节点的信息通过服务请求响应发送至第一被管理节点。
S75:与第一被管理节点建立通信链路。
在第一被管理节点确定第二被管理节点的信息后,第一被管理节点向管理节点发起通信链路建立请求,管理节点与第一被管理节点建立通信链路。该通信链路可为XRC链路。
S76:协助第一被管理节点与第二被管理节点进行端到端数据交互。
在第一被管理节点确定第二被管理节点的信息之后,可通过以下方式进行端到端的数据交互。
可选地,通过对现有的星闪SLB接入层进行增强后,通过管理节点为被管理节点分配时频资源,被管理节点之间可建立直连的数据链路。第一被管理节点与第二被管理节点之间建立直连数据链路以实现端到端数据交互。
其中,若被管理节点与管理节点之间也需要建立数据链路,则被管理节点需要支持双连接功能,否则不需要。
可选地,第一被管理节点与第二被管理节点通过管理节点进行数据转发,以实现端到端的数据交互。
如图8所示,图8为本申请端到端通信方法第八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应用于管理节点,其包括以下步骤:
S81:与第一被管理节点建立通信链路。
第一被管理节点为发起服务请求的终端节点。第一被管理节点通过设备发现流程发现了管理节点。第一被管理节点向管理节点发送通信链路建立请求,管理节点与第一被管理节点建立通信链路。该通信链路可为XRC链路。
S82:接收来自于第一被管理节点的服务请求消息。
第一被管理节点通过通信链路向管理节点发送服务请求消息。该服务请求消息用于请求提供第一服务。
S83:获取通信域内的其他被管理节点能否提供第一服务的能力信息。
管理节点在接收到被管理节点发送的服务请求消息后,可通过以下几种方式确定通信域内其他被管理节点是否可提供第一被管理节点所需服务。
可选地,读取已存储的能力信息。查询管理节点内已经获取过的被管理节点的能力信息,判断其是否支持服务。
可选地,向通信域内的其他被管理节点发送能力查询消息,能力查询消息用于查询是否支持第一服务。接收通信域内的其他被管理节点上报的能力信息。
可选地,管理节点采用广播方式发送能力查询信息。其他被管理节点若支持该服务,则会通过公共信道资源对管理节点进行服务请求响应。否则不进行服务请求响应。
若通信域内其他被管理节点也不具备提供服务的能力,则向第一被管理节点发送的服务请求响应表明不具备提供服务的能力,以供第一被管理节点结束流程,释放通信链路。
S84:基于能力信息确定存在能够提供第一服务的候选被管理节点和/或第二被管理节点。
在通信域内存在可支持第一被管理节点所需服务的其他被管理节点的情况下,当通信域内只存在一个被管理节点支持服务时,选择该被管理节点为第二被管理节点。
当通信域内存在多个被管理节点支持服务时,将它们都作为候选被管理节点。进一步的,管理节点可根据被管理节点上报的RSRP,SINR等信息从中选择出第二被管理节点。
S85:向第一被管理节点发送服务请求响应。
在服务请求响应表明具有提供服务的能力的情况下,服务请求响应携带以下至少一种:存在第二被管理节点的指示、候选被管理节点的信息和第二被管理节点的信息。
可选地,服务请求响应中携带存在第二被管理节点的指示。管理节点通过广播或查询的方式确定其通信域内的其他被管理节点是否支持第一被管理节点所需的服务。其他被管理节点若支持该服务,则会通过公共信道资源对管理节点进行服务请求响应。否则不进行服务请求响应。管理节点在接收到来自其他被管理节点的服务请求响应时,向第一被管理节点发送包含了存在第二被管理节点的指示的服务请求响应。在后续接收到第一被管理节点需要传输的数据信息时,可通过广播形式向第二被管理节点进行传输。
可选地,管理节点将多个候选被管理节点的信息通过服务请求响应发送至第一被管理节点以供第一被管理节点选择。
可选地,管理节点将第二被管理节点的信息通过服务请求响应发送至第一被管理节点。
S86:协助第一被管理节点与第二被管理节点进行端到端数据交互。
在第一被管理节点确定第二被管理节点的信息之后,可通过以下方式进行端到端的数据交互。
可选地,通过对现有的星闪SLB接入层进行增强后,通过管理节点为被管理节点分配时频资源,被管理节点之间可建立直连的数据链路。第一被管理节点与第二被管理节点之间建立直连数据链路以实现端到端数据交互。
其中,若被管理节点与管理节点之间也需要建立数据链路,则被管理节点需要支持双连接功能,否则不需要。
可选地,第一被管理节点与第二被管理节点通过管理节点进行数据转发,以实现端到端的数据交互。
如图9所示,图9为本申请端到端通信方法第九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是对步骤S63、S73、S83的进一步扩展。该方法应用于管理节点,其包括以下步骤:
S91:基于能力信息选择至少部分能够提供第一服务的被管理节点作为候选管理节点。
当通信域内存在多个被管理节点支持第一服务时,管理节点将它们都作为候选被管理节点。
S92:从候选管理节点中选择第二被管理节点。
管理节点可根据候选的被管理节点上报的RSRP,SINR等信息从中选择出第二被管理节点,以为第一被管理节点提供更好的服务。
如图10所示,图10为本申请端到端通信方法第十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是对步骤S65、S86的进一步扩展。该方法应用于管理节点,其包括以下步骤:
S101:为第一被管理节点与第二被管理节点分配直连资源。
直连资源包括以下几种资源信息。
可选地,直连资源包括调度第二被管理节点的时频资源和调度第一被管理节点的时频资源。
可选地,直连资源为管理节点为第一被管理节点和第二被管理节点统一分配的资源池。
可选地,直连资源包括调度第二被管理节点和调度第一被管理节点的时频资源和管理节点为第一被管理节点和第二被管理节点统一分配的资源池。由第一被管理节点选择使用哪种直连资源的信息进行端到端的数据交互。
S102:向第一被管理节点与第二被管理节点发送直连资源的信息。
可选地,管理节点向第一被管理节点发送调度第二被管理节点的时频资源,并向第二被管理节点发送调度第一被管理节点的时频资源。
可选地,管理节点向第一被管理节点与第二被管理节点发送资源池的信息。
可选地,管理节点向第一被管理节点发送调度第二被管理节点的时频资源,并向第二被管理节点发送调度第一被管理节点的时频资源,还向第一被管理节点与第二被管理节点发送了资源池的信息。由第一被管理节点选择使用哪种直连资源的信息进行端到端的数据交互。
如图11所示,图11为本申请端到端通信方法第十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是对步骤S65、S86的进一步扩展。该方法应用于管理节点,其包括以下步骤:
S111:转发第一被管理节点与第二被管理节点之间的端到端数据。
在第一被管理节点确定了第二被管理节点的相关信息之后,第一被管理节点与管理节点在建立了控制链路的基础上,继续建立数据链路,以向管理节点发送相关数据信息。将管理节点作为转发节点,实现第一被管理节点与第二被管理节点之间的端到端的数据交互。
可选地,管理节点与第一被管理节点之间以及与第二被管理节点之间都建立了控制链路和数据链路。在控制层面上,管理节点通过控制链路对第一被管理节点和第二被管理节点进行调度。在数据层面上,管理节点作为Relay节点实现第一被管理节点和第二被管理节点之间的业务交互。
可选地,管理节点与原被管理节点之间建立了控制链路与数据链路,第一被管理节点通过数据链路向管理节点发送相关数据信息。当该相关数据信息为单向的极小量的数据传输时,例如打印指令,开关指令等,考虑到实现兼容性可将这些指令维护至QoS管理模块的服务映射类型表格中。则管理节点通过广播的方式向第二被管理节点发送相关数据信息,从而实现第一被管理节点和第二被管理节点之间的数据传输。
如图12所示,图12为本申请端到端通信方法第十二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应用于被管理节点,其包括以下步骤:
S121:接收来自管理节点的能力查询消息。
该能力查询消息用于查询是否支持第一服务。该能力查询消息可以是单独从管理节点接收的,也可以是由管理节点以广播方式发送而接收的。
S122:向管理节点上报能力信息。
在查询自身所能提供的服务是否包含第一服务后,向管理节点发送服务请求响应,上报能力信息。该能力信息用于表示能否提供第一服务。或者,若自身不能提供第一服务,则不进行服务请求响应,不上报能力信息。
如图13所示,图13为本申请端到端通信方法第十三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应用于被管理节点,其包括以下步骤:
S131:接收来自管理节点的能力查询消息。
该能力查询消息用于查询是否支持第一服务。该能力查询消息可以是单独从管理节点接收的,也可以是由管理节点以广播方式发送而接收的。
S132:向管理节点上报能力信息。
在查询自身所能提供的服务是否包含第一服务后,向管理节点发送服务请求响应,上报能力信息。该能力信息用于表示能否提供第一服务。或者,若自身不能提供第一服务,则不进行服务请求响应,不上报能力信息。
S133:接收管理节点分配的直连资源的信息。
直连资源包括以下几种资源信息。
可选地,直连资源包括调度第一被管理节点的时频资源。
可选地,直连资源为管理节点为第一被管理节点和第二被管理节点统一分配的资源池。
可选地,直连资源包括调度第一被管理节点的时频资源和管理节点为第一被管理节点和第二被管理节点统一分配的资源池。由第一被管理节点选择使用哪种直连资源的信息进行端到端的数据交互。
S134:使用直连资源与请求第一服务的第一被管理节点进行直连的端到端数据交互。
直连的端到端的数据交互可由以下两种方式实现。
可选地,当直连资源包括源第二被管理节点的时频资源时,管理节点也会向第一被管理节点发送调度第二被管理节点的时频资源。该时频资源是管理节点为第一被管理节点和第二被管理节点分配指定的。使得第一被管理节点和第二被管理节点分别能在对应的时频资源上接收对方的数据消息,实现第一被管理节点与第二被管理节点之间端到端的直连数据链路。
可选地,当直连资源为管理节点为第一被管理节点和第二被管理节点同一分配的资源池。第一被管理节点和第二被管理节点在分配的资源池内通过LBT的方式占用物理资源进行数据发送。接收数据时,接收方可在预分配的资源池内,通过盲检帧结构内固定的资源块,例如SCI等,获取到携带于该资源块中的发送方物理资源的时频资源。从而建立起第一被管理节点与第二被管理节点之间端到端的直连数据链路。
如图14所示,图14为本申请端到端通信方法第十四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是对步骤S134的进一步扩展。该方法应用于被管理节点,其包括以下步骤:
S141:使用管理节点作为转发节点与请求第一服务的第一被管理节点进行基于转发的端到端数据交互。
在确定了第二被管理节点的相关信息后,第一被管理节点与管理节点在建立了控制链路的基础上,继续建立数据链路,以向管理节点发送相关数据信息。将管理节点作为转发节点,实现第一被管理节点与第二被管理节点之间的端到端的数据交互。
可选地,管理节点与第一被管理节点之间以及与第二被管理节点之间都建立了控制链路和数据链路。在控制层面上,管理节点通过控制链路对第一被管理节点和第二被管理节点进行调度。在数据层面上,管理节点作为Relay节点实现第一被管理节点和第二被管理节点之间的业务交互。
如图15所示,图15为本申请端到端通信方法第十五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应用于被管理节点,其包括以下步骤:
S151:接收来自管理节点的能力查询消息。
该能力查询消息用于查询是否支持第一服务。该能力查询消息可以是单独从管理节点接收的,也可以是由管理节点以广播方式发送而接收的。
S152:向管理节点上报能力信息。
在查询自身所能提供的服务是否包含第一服务后,向管理节点发送服务请求响应,上报能力信息。该能力信息用于表示能否提供第一服务。或者,若自身不能提供第一服务,则不进行服务请求响应,不上报能力信息。
S153:接收管理节点以广播方式发送的服务数据。
服务数据来自于请求第一服务的第一被管理节点。在第一被管理节点确定了第二被管理节点的相关信息后,管理节点与第一被管理节点之间建立了控制链路与数据链路,第一被管理节点通过数据链路向管理节点发送相关数据信息。当该相关数据信息为单向的极小量的数据传输时,例如打印指令,开关指令等,考虑到实现兼容性可将这些指令维护至QoS管理模块的服务映射类型表格中。则管理节点通过广播的方式向第二被管理节点发送相关数据信息,从而实现第一被管理节点和第二被管理节点之间的数据传输。
如图16所示,图16为本申请端到端通信方法第十六实施例的时序示意图。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61:第一被管理节点和管理节点执行设备发现。
S162:第一被管理节点与管理节点建立通信链路。
S163:第一被管理节点向管理节点发送服务请求。
S164:管理节点向被管理节点查询被管理节点服务。
S165:被管理节点进行服务上报。
S166:管理节点确定第二被管理节点。
S167:管理节点向第一被管理节点发送服务请求响应。
S168:管理节点为第一被管理节点分配时频资源。
S169:管理节点为第二被管理节点分配时频资源。
S170:管理节点向第一被管理节点发送调度第二被管理节点的时频资源信息。
S171:管理节点向第二被管理节点发送调度第一被管理节点的时频资源信息。
S172:第一被管理节点与被管理节点建立端到端的数据链路。
本实施例中,管理节点向通信域内其它被管理节点进行查询,并接收被管理节点的服务上报信息。在只接收到一个被管理节点的符合要求的服务上报信息时,管理节点确定其为第二被管理节点;当接收到多个被管理节点符合要求的上报信息时,管理节点将其都作为候选被管理节点,进一步地,通过候选被管理节点上报的RSRP,SINR等信息确定最合适的,能提供最好的服务的被管理节点,作为第二被管理节点。管理节点在确定第二被管理节点之后,基于第二被管理节点的信息向第一被管理节点发送服务请求响应。为了便于描述,图中仅画出了被选中的第二被管理节点,实际上该管理节点的通信域内可存在更多的其它的被管理节点。本实施例中相同或相似的步骤参照上述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如图17所示,图17为本申请端到端通信方法第十七实施例的时序示意图。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81:第一被管理节点执行设备发现。
S182:第一被管理节点向管理节点发送服务请求。
S183:管理节点向被管理节点查询被管理节点服务。
S184:被管理节点进行服务上报。
S185:管理节点确定第二被管理节点。
S186:管理节点向第一被管理节点发送服务请求响应。
S187:第一被管理节点与管理节点建立通信链路。
S188:管理节点为第一被管理节点分配时频资源。
S189:管理节点为第二被管理节点分配时频资源。
S190:管理节点向第一被管理节点发送调度第二被管理节点的时频资源信息。
S191:管理节点向第二被管理节点发送调度第一被管理节点的时频资源信息。
S192:第一被管理节点与被管理节点建立端到端的数据链路。
本实施例中,管理节点向通信域内其它被管理节点进行查询,并接收被管理节点的服务上报信息。在只接收到一个被管理节点的符合要求的服务上报信息时,管理节点确定其为第二被管理节点;当接收到多个被管理节点符合要求的上报信息时,管理节点将其都作为候选被管理节点,进一步地,通过候选被管理节点上报的RSRP,SINR等信息确定最合适的,能提供最好的服务的被管理节点,作为第二被管理节点。管理节点在确定第二被管理节点之后,基于第二被管理节点的信息向第一被管理节点发送服务请求响应。为了便于描述,图中仅画出了被选中的第二被管理节点,实际上该管理节点的通信域内可存在更多的其它的被管理节点。本实施例中相同或相似的步骤参照上述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如图18所示,图18为本申请端到端通信方法第十八实施例的时序示意图。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201:第一被管理节点和管理节点执行设备发现。
S202:第一被管理节点与管理节点建立通信链路。
S203:第一被管理节点向管理节点发送服务请求。
S204:管理节点向被管理节点查询被管理节点服务。
S205:被管理节点进行服务上报。
S206:管理节点确定第二被管理节点。
S207:管理节点向第一被管理节点发送服务请求响应。
S208:管理节点执行数据转发。
本实施例中,管理节点向通信域内其它被管理节点进行查询,并接收被管理节点的服务上报信息。在只接收到一个被管理节点的符合要求的服务上报信息时,管理节点确定其为第二被管理节点;当接收到多个被管理节点符合要求的上报信息时,管理节点将其都作为候选被管理节点,进一步地,通过候选被管理节点上报的RSRP,SINR等信息确定最合适的,能提供最好的服务的被管理节点,作为第二被管理节点。管理节点在确定第二被管理节点之后,基于第二被管理节点的信息向第一被管理节点发送服务请求响应。为了便于描述,图中仅画出了被选中的第二被管理节点,实际上该管理节点的通信域内可存在更多的其它的被管理节点。本实施例中相同或相似的步骤参照上述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如图19所示,图19为本申请端到端通信方法第十九实施例的时序示意图。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211:第一被管理节点和管理节点执行设备发现。
S212:第一被管理节点与管理节点建立通信链路。
S213:第一被管理节点向管理节点发送服务请求。
S214:管理节点向被管理节点进行广播轮询(服务请求)。
S215:被管理节点向管理节点发送服务请求响应。
S216:管理节点向第一被管理节点发送服务请求响应。
S217:第一被管理节点向管理节点发送相关数据。
S218:管理节点向被管理节点广播传输相关数据。
本实施例中,管理节点向被管理节点广播服务请求,接收符合服务需求的被管理节点的服务请求响应,以此为基础向第一被管理节点发送表明该通信域内存在符合服务需求的被管理节点的服务请求响应。为了便于描述,图中仅画出了被选中的第二被管理节点,实际上该管理节点的通信域内可存在更多的其它的被管理节点。本实施例中相同或相似的步骤参照上述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如图20所示,图20为本申请电子设备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该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110和存储器120。
处理器110控制通信设备的操作,处理器110还可以称为CPU(Central ProcessingUnit,中央处理单元)。处理器110可能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具有信号序列的处理能力。处理器210还可以是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序列处理器(DSP)、专用集成电路(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
存储器120存储处理器110工作所需要的指令和数据。
处理器110用于执行指令以实现本申请服务发现方法第一实施例至第五实施例、第十二实施例至第十五实施例中任一个所描述的方法即可能的组合方法。
如图21所示,图21为本申请电子设备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该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210和存储器220。
处理器210控制通信设备的操作,处理器210还可以称为CPU(Central ProcessingUnit,中央处理单元)。处理器210可能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具有信号序列的处理能力。处理器210还可以是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序列处理器(DSP)、专用集成电路(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
存储器220存储处理器210工作所需要的指令和数据。
处理器210用于执行指令以实现本申请服务发现方法第六实施例至第十一实施例中任一个所描述的方法即可能的组合方法。
如图22所示,图22为本申请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存储器310,存储器310存储有程序数据,该程序数据被执行时实现本申请测量方法任一实施例及可能的组合所提供的方法。
存储器310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闪存(Flash Memory)、硬盘、光盘等。
综上所述,通过向管理节点发送服务请求得到的服务请求响应,第一被管理节点通过服务请求响应确定该管理节点的通信域之内是否具备存在满足所需服务要求的第二被管理节点,以及进一步地可确定该第二被管理节点的相关信息,从而通过管理节点的时频资源分配实现第一被管理节点与第二被管理节点之间端到端的直连的数据交互,或通过管理节点转发数据实现的第一被管理节点与第二被管理节点之间端到端的数据交互。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方式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方法以及设备,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设备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模块或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方式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方式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上述其他实施方式中的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或处理器(processor)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方式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32)

1.一种端到端通信方法,应用于第一被管理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向管理节点发送服务请求消息,所述服务请求消息用于请求提供第一服务;
接收来自于所述管理节点的服务请求响应;
基于所述服务请求响应确定提供所述第一服务的第二被管理节点;
与所述第二被管理节点进行端到端数据交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向管理节点发送服务请求消息之前进一步包括:
与所述管理节点建立通信链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向管理节点发送服务请求消息包括:
使用所述管理节点分配的公共资源发送所述服务请求消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服务请求响应由系统消息承载。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于所述服务请求响应确定提供所述第一服务的第二被管理节点之后进一步包括:
与所述管理节点建立通信链路。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于所述服务请求响应确定提供所述第一服务的第二被管理节点包括:
从所述服务请求响应中读取所述第二被管理节点的信息;或
从所述服务请求响应中读取存在所述第二被管理节点的指示;或
从所述服务请求响应中读取能够提供所述第一服务的候选被管理节点的信息;
从所述候选被管理节点中选择所述第二被管理节点;
向所述管理节点发送所述第二被管理节点的信息。
7.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与所述第二被管理节点进行端到端数据交互包括:
接收所述管理节点分配的直连资源的信息;
使用所述直连资源与所述第二被管理节点进行直连的端到端数据交互。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直连资源包括调度所述第二被管理节点的时频资源,和/或,为所述第一被管理节点和所述第二被管理节点统一分配的资源池。
9.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与所述第二被管理节点进行端到端数据交互包括:
使用所述管理节点作为转发节点与所述第二被管理节点进行基于转发的端到端数据交互。
10.一种端到端通信方法,应用于管理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来自于第一被管理节点的服务请求消息,所述服务请求消息用于请求提供第一服务;
若所述管理节点无法提供所述第一服务,则获取通信域内的其他被管理节点能否提供所述第一服务的能力信息;
基于所述能力信息确定存在能够提供所述第一服务的候选被管理节点和/或第二被管理节点;
向所述第一被管理节点发送服务请求响应,所述服务请求响应携带以下至少一种:存在所述第二被管理节点的指示、所述候选被管理节点的信息和所述第二被管理节点的信息;
协助所述第一被管理节点与所述第二被管理节点进行端到端数据交互。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收来自于第一被管理节点的服务请求消息之前进一步包括:
与所述第一被管理节点建立通信链路。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收来自于第一被管理节点的服务请求消息之前进一步包括:
为所述第一被管理节点分配用于发送所述服务请求消息的公共资源。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服务请求响应由系统消息承载。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向所述第一被管理节点发送的服务请求响应之后进一步包括:
与所述第一被管理节点建立通信链路。
15.根据权利要求10-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获取通信域内的其他被管理节点能否提供所述第一服务的能力信息包括:
读取已存储的所述能力信息;或
向所述通信域内的其他被管理节点发送能力查询消息,所述能力查询消息用于查询是否支持所述第一服务;
接收所述通信域内的其他被管理节点上报的所述能力信息。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向所述通信域内的其他被管理节点发送能力查询消息包括:
采用广播方式发送所述能力查询消息。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协助所述第一被管理节点与所述第二被管理节点进行端到端数据交互包括:
接收来自于第一被管理节点的服务数据;
以广播方式发送所述服务数据。
18.根据权利要求10-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于所述能力信息确定存在能够提供所述第一服务的候选被管理节点和/或第二被管理节点包括:
基于所述能力信息选择至少部分能够提供所述第一服务的被管理节点作为所述候选管理节点。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于所述能力信息选择至少部分能够提供所述第一服务的被管理节点作为所述候选管理节点之后进一步包括:
从所述候选管理节点中选择所述第二被管理节点。
20.根据权利要求10-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协助所述第一被管理节点与所述第二被管理节点进行端到端数据交互包括:
为所述第一被管理节点与所述第二被管理节点分配直连资源;
向所述第一被管理节点与所述第二被管理节点发送所述直连资源的信息。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直连资源包括调度所述第一被管理节点与所述第二被管理节点的时频资源,所述向所述第一被管理节点与所述第二被管理节点发送所述直连资源的信息包括:
向所述第一被管理节点发送调度所述第二被管理节点的时频资源,并向所述第二被管理节点发送调度所述第一被管理节点的时频资源。
22.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直连资源包括为所述第一被管理节点和所述第二被管理节点统一分配的资源池,所述向所述第一被管理节点与所述第二被管理节点发送所述直连资源的信息包括:
向所述第一被管理节点与所述第二被管理节点发送所述资源池的信息。
23.根据权利要求10-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协助所述第一被管理节点与所述第二被管理节点进行端到端数据交互包括:
转发所述第一被管理节点与所述第二被管理节点之间的端到端数据。
24.一种端到端通信方法,应用于被管理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来自管理节点的能力查询消息,所述能力查询消息用于查询是否支持第一服务;
向所述管理节点上报能力信息,所述能力信息用于表示能否提供所述第一服务。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接收所述管理节点分配的直连资源的信息;
使用所述直连资源与请求所述第一服务的第一被管理节点进行直连的端到端数据交互。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直连资源包括调度所述第一被管理节点的时频资源,和/或,为所述第一被管理节点和所述被管理节点统一分配的资源池。
27.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使用所述管理节点作为转发节点与请求所述第一服务的第一被管理节点进行基于转发的端到端数据交互。
28.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收来自管理节点的能力查询消息包括:
接收所述管理节点以广播方式发送的所述能力查询消息。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接收所述管理节点以广播方式发送的服务数据,所述服务数据来自于请求所述第一服务的第一被管理节点。
3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数据,所述程序数据能够被所述处理器执行,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9、24-2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3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数据,所述程序数据能够被所述处理器执行,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0-2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32.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介质存储程序指令,所述程序指令被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2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111144634.0A 2021-09-28 2021-09-28 端到端通信方法、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588413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144634.0A CN115884135A (zh) 2021-09-28 2021-09-28 端到端通信方法、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PCT/CN2022/118775 WO2023051253A1 (zh) 2021-09-28 2022-09-14 端到端通信方法、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144634.0A CN115884135A (zh) 2021-09-28 2021-09-28 端到端通信方法、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884135A true CN115884135A (zh) 2023-03-31

Family

ID=857636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144634.0A Pending CN115884135A (zh) 2021-09-28 2021-09-28 端到端通信方法、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5884135A (zh)
WO (1) WO2023051253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095526B2 (en) * 2016-11-14 2021-08-17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accelerated provision of network services
CN110912726B (zh) * 2018-09-18 2023-04-0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服务的提供方法、装置、系统、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
CN112543212B (zh) * 2019-09-23 2022-06-14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一种为分布式服务提供请求响应确切通信时延保障的系统
US20210219186A1 (en) * 2020-04-02 2021-07-15 Intel Corporation Simple reflective qos (srq) for mobile and network centric end-to-end wlan qos management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051253A1 (zh) 2023-04-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552414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lecting an access and mobility management function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KR101806257B1 (ko) 가입 통지를 구현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US11546840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iscovering and selecting private cellular network by terminal
WO2021017689A1 (zh) 一种用户面数据的获取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3841432A (zh) 用于提供与终端的连接以便使用边缘计算服务的方法和设备
RU2425466C2 (ru) Обнаружение соседних сот
CN113508611B (zh)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灵活地支持服务的方法和装置
US20230037685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plurality of virtual networks for single application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network
EP4007439A1 (en) Network structure and service providing method for supporting multicast and broadcast service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network
US20230300731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simultaneously using network slices
CN111901881B (zh) 一种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12997548A (zh) 用于无线通信系统中漫游终端对网络切片互斥接入的方法和装置
US10455358B2 (en) Prose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terminal, and communications device
US20220369092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providing direct communic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15884135A (zh) 端到端通信方法、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EP3739919B1 (en) Context transfer between smf
JP7413570B2 (ja) 無線通信ネットワークにおけるipアドレス割り当て
CN109691144B (zh) 信息传输方法、网元选择器及控制器
CN117459939A (zh) 一种授权方法和通信装置
CN117641326A (zh)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装置和系统
KR20200019075A (ko) 단말이 사설 셀룰러 네트워크를 발견하고 선택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