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882877A - 通信方法和设备 - Google Patents

通信方法和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882877A
CN115882877A CN202111143993.4A CN202111143993A CN115882877A CN 115882877 A CN115882877 A CN 115882877A CN 202111143993 A CN202111143993 A CN 202111143993A CN 115882877 A CN115882877 A CN 11588287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nit
signal processing
radio frequency
band
processing chan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143993.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窦建青
朱有团
竺旭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143993.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882877A/zh
Priority to PCT/CN2022/120290 priority patent/WO2023051358A1/zh
Publication of CN1158828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88287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38Transceivers, i.e. devices in which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form a structural unit and in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used for functions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 H04B1/40Circuits
    • H04B1/401Circuits for selecting or indicating operating mod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8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10Access point devices adapted for operation in multiple networks, e.g. multi-mode access poi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通信设备,包括:第一射频单元、第二射频单元、开关控制单元和第一信号处理通道,第一信号处理通道包括第一模数转换单元、第一中频通道单元和第一基带处理单元,开关控制单元用于根据资源控制信息确定将第一射频单元或所述第二射频单元与第一信号处理通道相连接,其中,第一射频单元中的第一射频频段与第二射频单元中的第二射频频段不同。从而,使得不同频段可以共享一套射频信号处理通道,优化了处理通道、降低成本并且使得通信设计小型化。

Description

通信方法和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领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通信方法和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4G或5G的网络架构中,4G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可以和5G毫米波网络可以共存。4G可以提供大范围的通信覆盖,5G可以提供热点区域的高速接入和容量增强。为了降低建设成本,5G毫米波基站可以部署在已有的4G LTE基站塔上,也可以认为5G毫米波(高频)基站和4G LTE(低频)基站位置相同。
高频(例如,高于6GHz)具备数据传输速率高的特性,但是覆盖范围受限。与低频通信相比,高频通信的特点有:1)路损高;2)空间稀疏性强;3)高频器件不理想;4)上下行互易性差。这些问题使得高频通信面临更多的挑战。低频(例如,低于6GHz)具备覆盖范围广的特点,但是数据传输速率又不及高频。目前,学术界和工程界主要针对高低频协同做相关研究,例如,利用高低频空域信息相关性,结合算法对高频处理流程和性能进行提升。
然而,大部分技术着眼于利用低频去辅助高频的信号传输,这些技术实际应用时存在成本高,体积大的问题亟需解决。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通信方法和设备,开关控制单元可以根据资源控制信息确定将第一射频单元或第二射频单元与第一信号处理通道相连接,第一射频单元中的射频频段与第二射频单元中的射频频段不同,使得不同频段可以共享一套信号处理通道,从而了优化了处理通道、降低成本并且使得通信设计小型化。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设备,包括:第一射频单元、第二射频单元、开关控制单元和第一信号处理通道,所述第一信号处理通道包括第一模数转换单元、第一中频通道单元和第一基带处理单元,所述开关控制单元用于根据资源控制信息确定将所述第一射频单元或所述第二射频单元与所述第一信号处理通道相连接,其中,所述第一射频单元中的第一射频频段与所述第二射频单元中的第二射频频段不同。
本申请中,射频单元也可以理解为远端射频单元(remote radio unit,RRU),也可以称为收发单元、收发机、或者收发电路等等。其中,RRU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天线,RRU可以用于射频信号的收发。
本申请中的第一信号处理通道可以是用于处理接收或发送的射频信号的通道,例如,该信号处理通道可以包括模数转换单元、中频通道单元和基带处理单元。应理解,该信号处理通道也还可以包括其他单元,不做限定。随着技术的演进,本申请也不排除该信号处理通道可以通过别的软件或其他单元或者器件实现接收或发送的射频信号的功能,本申请中信号处理通道包含的单元仅为示例。
本申请中的“资源控制信息”例如可以是不同射频频段的资源单元的配置信息。本申请中的资源单元例如可以是:帧(fram)、子帧(subfram)、时隙(slot)、符号(symbol)等等。例如,本申请中,可以采用时隙错开的设计,实现不同频段上行通道的时分共享,或者,可以实现不同频段上行通道或下行通道的时分共享。本申请中“时隙错开”可以指的是:针对各种子载波间隔而言,其最小的时隙(slot)单元是错开的。
本申请中的“资源控制信息”例如也可以是网络资源拥塞的信息,或者天线的负载信息等等。此时,开关控制单元也可以根据该资源控制信息将不同射频频段分别与该第一信号处理通道相连接。
本申请中,“资源控制信息”的具体实现可以有多种,只要是可以根据该资源控制信息将不同射频频段分别与该信号处理通道相连接的技术方案均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中。为了便于理解,下述实现方式中,主要是以“资源控制信息”为时隙配置信息为例进行介绍。
本申请中资源控制信息可以是从基站获取的,也可以是从核心网获取的,或者也可以是从其他设备获取的,对此本申请不做限定。
本申请中“射频频段不同”具体实现过程中可以有多种情况,例如,低频频段#B1、低频频段#B2、低频频段#B3可以理解为频段不同;例如,高频频段#B1、高频频段#B2、高频频段#B3也可以理解为频段不同;又例如低频频频段#B1、高频频段#B1、高频频段#B3也可以理解为频段不同,等等。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申请中,通过资源控制信息,可以实现信号处理通道之间彼此复用,不同频段的处理通道可以共享。相比现有技术中,针对每个频段设计各自的信号处理通道而言,本实施例中的方案,通过资源控制信息,使得不同频段的时隙错开,从而实现了两种频段上行通道的时分共享,或者不同频段的上行通道或下行通道时分共享,可以降低成本、使得通信设计小型化。本申请中下述各个实现方式所涉及的技术方案均可以实现上述有益效果,在下述各个实现方式的有益效果的描述中,所达到的相同的有益效果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的所述的设备还可以包括:控制单元,控制单元用于向开关控制单元发送资源控制信息,本申请中控制单元可以用于根据资源控制信息将时隙错开,还可以用于控制哪个频段连接通道。
在一种可能的方式中,控制单元接收到的资源控制信息中时隙资源可以本来就是错开的,也可以理解为网络设备配置时隙资源时是错开的。作为一个示例,控制单元可以将该资源控制信息发送给开控制单元,开关控制单元可以根据该资源控制信息确定某个时域资源单元中哪个频段的使用信号处理通道;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控制单元接收资源控制信息中时隙资源也可以不是错开的,由控制单元实现将时隙错开。作为一个示例,此时,控制单元可以先确定某个频段#C1的资源的处理通道可以与某个频段#C2的资源的处理通道共享(例如,可以共享上行处理通道),此时,控制单元可以配置频段#C1和频段#C2的时隙结构,例如,将频段#C1的上行资源(例如,上行时隙)与频段#B2的上行资源(例如,下行时隙)错开。然后将时隙配置信息包含在资源控制信息中发送给开关控制单元,开关控制单元可以根据该时隙配置信息确定某个时域资源单元中哪个频段的使用信号处理通道。
本申请中,时隙错开也可能包含多种情况,下文具体实施例中结合附图有具体描述。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可以应用于网络设备,也可以应用于终端设备,不做限定。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资源控制信息包括所述第一射频频段和所述第二射频频段的资源单元配置信息。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申请中,可以通过资源单元的配置信息,不同频段之间的信号处理通道可以彼此复用,即,实现不同频段的处理通道可以共享。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信号处理通道为上行信号处理通道时,所述第一射频频段的上行时隙与所述第二射频频段的上行时隙错开。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申请中,通过设计不同频段的时隙,使得不同频段的上行时隙错开,可以实现不同频段之间的上行信号处理通道彼此复用,即,实现不同频段的处理通道可以共享。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设备还包括:第三射频单元和第二信号处理通道,所述第二信号处理通道与所述第一信号处理通道相连接,其中,所述第二信号处理通道包括第二模数转换单元和第二中频通道单元;所述开关控制单元用于根据资源信息将所述第一射频单元或所述第二射频单元与所述第一信号处理通道相连,包括:所述开关控制单元用于根据资源信息将所述第一射频单元、所述第二射频单元和所述第三射频单元中的一个或多个与所述第一信号处理通道和/或所述第二信号处理通道相连。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申请中,在有多个射频频段的情况下,上行信号处理通道之间可以彼此复用,多种多频段的处理通道可用共享。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第一射频频段、所述第二射频频段、所述第三射频单元的第三射频频段中,至少有两个射频频段不同,所述第一信号处理通道和所述第二信号处理通道为上行信号处理通道时,频段不同的两个射频频段的上行时隙错开。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申请中,通过优化处理通道以及设计不同频段的时隙,使得不同频段的时隙错开,从而实现不同频段上行通道的时分共享。并且,如果多个频段有高频也有低频时,在通道的总带宽总资源不变的情况下,高频频段可以复用低频的多个通道,从而融合了高低频的处理通道。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信号处理通道为上行信号处理通道或下行信号处理通道时,所述第一射频频段的上行时隙与所述第二射频频段的上行时隙错开,且所述第一射频频段的下行时隙与所述第二射频频段的下行时隙错开。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申请中,通过设计不同段的上行时隙错开,或者,下行时隙错开,可以实现不同频段之间的上行信号处理通道,或者,下行信号处理通道彼此复用,即,实现不同频段的信号处理通道可以共享。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设备还包括:第三射频单元和第二信号处理通道,所述第二信号处理通道与所述第一信号处理通道相连接,其中,所述第二信号处理通道包括第二模数转换单元和第二中频通道单元;所述开关控制单元用于根据资源信息将所述第一射频单元或所述第二射频单元与所述第一信号处理通道相连,包括:所述开关控制单元用于根据资源信息将所述第一射频单元、所述第二射频单元和所述第三射频单元中的一个或多个与所述第一信号处理通道和/或所述第二信号处理通道相连。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申请中,在有多个射频频段的情况下,上行信号处理通道,或者下行信号处理通道之间可以彼此复用,多种多频段的处理通道可用共享。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第一射频频段、所述第二射频频段、所述第三射频单元的第三射频频段中,至少有两个射频频段不同,所述第一信号处理通道和所述第二信号处理通道为上行信号处理通道时,频段不同的两个射频频段的上行时隙错开,且频段不同的两个射频频段的下行时隙错开。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实施例中的方案,通过优化处理通道以及设计不同频段的时隙,使得不同频段的上行时隙错开,或者下行时隙错开,从而实现不同频段上行通道,或者下行通道的时分共享。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射频频段与所述第二射频频段的子载波间隔相同,或者,所述第一射频频段、所述第二射频频段以及所述第三射频频段的资源单元间隔相同。例如,资源单元可以是资源单元的间隔。例如,资源单元的间隔可以是子载波的间隔。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申请中,不同频段的子载波间隔相同时,还可以实现上行信号处理通道,或者下行信号处理通道之间可以彼此复用,多种多频段的处理通道可用共享。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开关控制单元包括一个或者多个。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申请中的开关控制单元可以有多个,即不同射频单元可以由不同的开关控制单元所控制,使得处理通道更加灵活可控。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该装置包括第一方面中任意一种实现方式中的通信设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通信装置可以包括处理器。可选的,该装置还可以包括存储器,该处理器与存储器耦合,可用于执行存储器中的指令。可选地,该装置还包括通信接口,处理器与通信接口耦合。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该装置为终端设备。当该装置为终端设备时(例如,用户设备),该通信接口可以是收发器,或,输入/输出接口。
在另一种实现方式中,该装置为配置于终端设备中的芯片。当该装置为配置于终端设备中的芯片时,该通信接口可以是输入/输出接口。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该装置为网络设备。当该装置为网络设备时(例如,基站),该通信接口可以是收发器,或,输入/输出接口。
在另一种实现方式中,该装置为配置于网络设备中的芯片。当该装置为配置于网络设备中的芯片时,该通信接口可以是输入/输出接口。
具体地,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装置包括第一射频单元、第二射频单元、开关控制单元和第一信号处理通道,第一信号处理通道包括第一模数转换单元、第一中频通道单元和第一基带处理单元,开关控制单元用于根据资源控制信息确定将第一射频单元或第二射频单元与第一信号处理通道相连接,其中,第一射频单元中的第一射频频段与第二射频单元中的第二射频频段不同。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三射频单元和第二信号处理通道,所述第二信号处理通道与所述第一信号处理通道相连接,其中,所述第二信号处理通道包括第二模数转换单元和第二中频通道单元;所述开关控制单元用于根据资源信息将所述第一射频单元或所述第二射频单元与所述第一信号处理通道相连,包括:所述开关控制单元用于根据资源信息将所述第一射频单元、所述第二射频单元和所述第三射频单元中的一个或多个与所述第一信号处理通道和/或所述第二信号处理通道相连。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第一射频频段、所述第二射频频段、所述第三射频单元的第三射频频段中,至少有两个射频频段不同,所述第一信号处理通道和所述第二信号处理通道为上行信号处理通道时,频段不同的两个射频频段的上行时隙错开。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信号处理通道为上行信号处理通道或下行信号处理通道时,所述第一射频频段的上行时隙与所述第二射频频段的上行时隙错开,且所述第一射频频段的下行时隙与所述第二射频频段的下行时隙错开。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三射频单元和第二信号处理通道,所述第二信号处理通道与所述第一信号处理通道相连接,其中,所述第二信号处理通道包括第二模数转换单元和第二中频通道单元;所述开关控制单元用于根据资源信息将所述第一射频单元或所述第二射频单元与所述第一信号处理通道相连,包括:所述开关控制单元用于根据资源信息将所述第一射频单元、所述第二射频单元和所述第三射频单元中的一个或多个与所述第一信号处理通道和/或所述第二信号处理通道相连。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第一射频频段、所述第二射频频段、所述第三射频单元的第三射频频段中,至少有两个射频频段不同,所述第一信号处理通道和所述第二信号处理通道为上行信号处理通道时或下行信号处理通道,频段不同的两个射频频段的上行时隙错开,且频段不同的两个射频频段的下行时隙错开。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开关控制单元包括一个或者多个。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用于向所述开关控制单元发送所述资源控制信息,所述控制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资源控制信息将时隙错开。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该方法包括:开关控制单元根据资源控制信息确定将第一射频单元或第二射频单元与第一信号处理通道相连接,所述第一射频单元中的第一射频频段与所述第二射频单元中的第二射频频段不同,所述第一信号处理通道包括第一模数转换单元、第一中频通道单元和第一基带处理单元。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资源控制信息包括所述第一射频频段和所述第二射频频段的资源单元的配置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信号处理通道为上行信号处理通道时,所述第一射频频段的上行时隙与所述第二射频频段的上行时隙错开。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第三射频单元和第二信号处理通道,所述第二信号处理通道与所述第一信号处理通道相连接,其中,所述第二信号处理通道包括第二模数转换单元和第二中频通道单元;所述开关控制单元根据资源信息将所述第一射频单元或所述第二射频单元与所述第一信号处理通道相连,包括:所述开关控制单元根据资源信息将所述第一射频单元、所述第二射频单元和所述第三射频单元中的一个或多个与所述第一信号处理通道和/或所述第二信号处理通道相连。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第一射频频段、所述第二射频频段、所述第三射频单元的第三射频频段中,至少有两个射频频段不同,所述第一信号处理通道和所述第二信号处理通道为上行信号处理通道时,频段不同的两个射频频段的上行时隙错开。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信号处理通道为上行信号处理通道或下行信号处理通道时,所述第一射频频段的上行时隙与所述第二射频频段的上行时隙错开,且所述第一射频频段的下行时隙与所述第二射频频段的下行时隙错开。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三射频单元和第二信号处理通道,所述第二信号处理通道与所述第一信号处理通道相连接,其中,所述第二信号处理通道包括第二模数转换单元和第二中频通道单元;所述开关控制单元根据资源信息将所述第一射频单元或所述第二射频单元与所述第一信号处理通道相连,包括:所述开关控制单元根据资源信息将所述第一射频单元、所述第二射频单元和所述第三射频单元中的一个或多个与所述第一信号处理通道和/或所述第二信号处理通道相连。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第一射频频段、所述第二射频频段、所述第三射频单元的第三射频频段中,至少有两个射频频段不同,所述第一信号处理通道和所述第二信号处理通道为上行信号处理通道时,频段不同的两个射频频段的上行时隙错开,且频段不同的两个射频频段的下行时隙错开。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射频频段与所述第二射频频段的资源单元的间隔相同,或者,所述第一射频频段、所述第二射频频段以及所述第三射频频段的资源单元的间隔相同。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开关控制单元包括一个或者多个。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向所述开关控制单元发送所述资源控制信息,所述控制单元根据所述资源控制信息将时隙错开。
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该处理器与存储器耦合,可用于执行存储器中的指令,以实现上述第三方面中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的方法。可选地,该装置还包括存储器。可选地,该装置还包括通信接口,处理器与通信接口耦合。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该装置为终端设备。当该装置为终端设备时,该通信接口可以是收发器,或,输入/输出接口。
在另一种实现方式中,该装置为配置于终端设备中的芯片。当该装置为配置于终端设备中的芯片时,该通信接口可以是输入/输出接口。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该装置为网络设备。当该装置为网络设备时,该通信接口可以是收发器,或,输入/输出接口。
在另一种实现方式中,该装置为配置于网络设备中的芯片。当该装置为配置于网络设备中的芯片时,该通信接口可以是输入/输出接口。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该装置为宿主节点设备。当该装置为宿主节点设备时,该通信接口可以是收发器,或,输入/输出接口。
在另一种实现方式中,该装置为配置于宿主节点中的芯片。当该装置为配置于宿主节点中的芯片时,该通信接口可以是输入/输出接口。可选地,该收发器可以为收发电路。可选地,该输入/输出接口可以为输入/输出电路。
可选地,该收发器可以为收发电路。可选地,该输入/输出接口可以为输入/输出电路。
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处理器,包括:输入电路、输出电路和处理电路。所述处理电路用于通过所述输入电路接收信号,并通过所述输出电路发射信号,使得所述处理器执行第三方面中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在具体实现过程中,上述处理器可以为一个或多个芯片,输入电路可以为输入管脚,输出电路可以为输出管脚,处理电路可以为晶体管、门电路、触发器和各种逻辑电路等。输入电路所接收的输入的信号可以是由例如但不限于收发器接收并输入的,输出电路所输出的信号可以是例如但不限于输出给发射器并由发射器发射的,且输入电路和输出电路可以是同一电路,该电路在不同的时刻分别用作输入电路和输出电路。本申请实施例对处理器及各种电路的具体实现方式不做限定。
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处理装置,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该处理器用于读取存储器中存储的指令,并可通过收发器接收信号,通过发射器发射信号,以执行第三方面中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可选地,所述处理器为一个或多个,所述存储器为一个或多个。
可选地,所述存储器可以与所述处理器集成在一起,或者所述存储器与处理器分离设置。
在具体实现过程中,存储器可以为非瞬时性(non-transitory)存储器,例如只读存储器(read only memory,ROM),其可以与处理器集成在同一块芯片上,也可以分别设置在不同的芯片上,本申请实施例对存储器的类型以及存储器与处理器的设置方式不做限定。
应理解,相关的数据交互过程例如发送指示信息可以为从处理器输出指示信息的过程,接收能力信息可以为处理器接收输入能力信息的过程。具体地,处理器输出的数据可以输出给发射器,处理器接收的输入数据可以来自收发器。其中,发射器和收发器可以统称为收发器。
上述第六方面中的处理装置可以是一个或多个芯片。该处理装置中的处理器可以通过硬件来实现也可以通过软件来实现。当通过硬件实现时,该处理器可以是逻辑电路、集成电路等;当通过软件来实现时,该处理器可以是一个通用处理器,通过读取存储器中存储的软件代码来实现,该存储器可以集成在处理器中,可以位于该处理器之外,独立存在。
第七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也可以称为代码,或指令),当所述计算机程序被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三方面中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八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也可以称为代码,或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三方面中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九方面,提供了一种芯片系统,包括处理器,用于从存储器中调用并运行计算机程序,使得安装有该芯片系统的设备执行上述第三方面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十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系统,所述通信系统包括第四方面涉及的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适用的一种场景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提供的通信设备100的示意性框架图。
图3是本申请提供的通信设备200的示意性框架图。
图4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时隙设计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提供的通信设备300的示意性框架图。
图6是本申请提供的通信设备400的示意性框架图。
图7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时隙设计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中高频复用低频通道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提供的通信设备700的示意性框架图。
图10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时隙设计的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提供的通信设备900的示意性框架图。
图12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时隙设计的示意图。
图13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通信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实施例可应用的无线通信系统包括但不限于:全球移动通信(globalsystem of mobile communication,GSM)系统、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频分双工(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FDD)系统、LTE时分双工(time division duplex,TDD)、LTE系统、先进的长期演进(LTE-Advanced,LTE-A)系统、下一代通信系统(例如,5G通信系统)、多种接入系统的融合系统,或演进系统(例如,6G通信系统)。
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还可以应用于机器类通信(machine typecommunication,MTC)、机器间通信长期演进技术(Long Term Evolution-machine,LTE-M)、设备到设备(device to device,D2D)网络、机器到机器(machine to machine,M2M)网络、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网络或者其他网络。其中,IoT网络例如可以包括车联网。其中,车联网系统中的通信方式统称为车到其他设备(vehicle to X,V2X,X可以代表任何事物),例如,该V2X可以包括:车辆到车辆(vehicle to vehicle,V2V)通信,车辆与基础设施(vehicle to infrastructure,V2I)通信、车辆与行人之间的通信(vehicle topedestrian,V2P)或车辆与网络(vehicle to network,V2N)通信等。
无线接入网设备可以是具有无线收发功能的设备。该无线接入网设备可以是提供无线通信功能服务的设备,通常位于网络侧,包括但不限于:第五代(5th generation,5G)通信系统中的下一代基站(gNodeB,gNB)、第六代(6th generation,6G)移动通信系统中的下一代基站、未来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基站或WiFi系统中的接入节点等,LTE系统中的演进型节点B(evolved node B,eNB)、无线网络控制器(radio network controller,RNC)、节点B(node B,NB)、基站控制器(base station controller,BSC)、家庭基站(例如,homeevolved NodeB,或home Node B,HNB)、基带单元(base band unit,BBU),传输接收点(transmission reception point,TRP)、发射点(transmitting point,TP)、基站收发台(base transceiver station,BTS)等。在一种网络结构中,该接入网设备可以包括集中单元(centralized unit,CU)节点、或分布单元(distributed unit,DU)节点、或包括CU节点和DU节点的RAN设备、或者控制面CU节点和用户面CU节点,以及DU节点的RAN设备。接入网设备为小区提供服务,用户设备通过该小区使用的传输资源(例如,频域资源,或者说,频谱资源)与基站进行通信,该小区可以是基站(例如基站)对应的小区,小区可以属于宏基站,也可以属于小小区(small cell)对应的基站,这里的小小区可以包括:城市小区(metrocell)、微小区(micro cell)、微微小区(pico cell)、毫微微小区(femto cell)等,这些小小区具有覆盖范围小、发射功率低的特点,适用于提供高速率的数据传输服务。无线接入网设备可以是宏基站(如图1中的110a),也可以是微基站或室内站(如图1中的110b),还可以是中继节点或施主节点,V2X通信系统中的为用户设备提供无线通信服务的设备、云无线接入网络(cloud radio access network,CRAN)场景下的无线控制器、中继站、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以及未来演进网络中的网络设备等。本申请的实施例对无线接入网设备所采用的具体技术和具体设备形态不做限定。为了便于描述,下文以基站作为无线接入网设备的例子进行描述。
终端还可以称为终端设备、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移动台(mobilestation,MS)、移动终端(mobile terminal,MT)等,其可以是用户侧的一种用于接收或发射信号的实体,如手机。终端设备可以是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其中,UE包括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手持式设备、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或计算设备。示例性地,UE可以是手机(mobile phone)、平板电脑或带无线收发功能的电脑。终端设备还可以是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终端设备、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终端设备、工业控制中的无线终端、无人驾驶中的无线终端、远程医疗中的无线终端、智能电网中的无线终端、智慧城市(smart city)中的无线终端、智慧家庭(smart home)中的无线终端等等。终端可以广泛应用于各种场景,例如,设备到设备(device-to-device,D2D)、车物(vehicle toeverything,V2X)通信、机器类通信(machine-type communication,MTC)、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工业控制、自动驾驶、远程医疗、智能电网、智能家具、智能办公、智能穿戴、智能交通、智慧城市等。终端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带无线收发功能的电脑、可穿戴设备、车辆、无人机、直升机、飞机、轮船、机器人、机械臂、智能家居设备等。本申请实施例中,用于实现终端的功能的装置可以是终端;也可以是能够支持终端实现该功能的装置,例如芯片系统、或通信模块、或调制解调器等,该装置可以被安装在终端中。本申请实施例中,芯片系统可以由芯片构成,也可以包括芯片和其他分立器件。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以用于实现终端的功能的装置是终端,以终端是UE为例,描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本申请的实施例对终端设备所采用的具体技术和具体设备形态不做限定。
可选的,UE也可以用于充当基站。例如,UE可以充当调度实体,其在车辆外联(vehicle-to-everything,V2X)、设备到设备(device-to-device,D2D)或点对点(peer topeer,P2P)等中的UE之间提供侧行链路信号。
基站和终端可以是固定位置的,也可以是可移动的。基站和终端可以部署在陆地上,包括室内或室外、手持或车载;也可以部署在水面上;还可以部署在空中的飞机、气球和人造卫星上。本申请的实施例对基站和终端的应用场景不做限定。
基站和终端之间、基站和基站之间、终端和终端之间可以通过授权频谱进行通信,也可以通过免授权频谱进行通信,也可以同时通过授权频谱和免授权频谱进行通信;可以通过6千兆赫(gigahertz,GHz)以下的频谱进行通信,也可以通过6GHz以上的频谱进行通信,还可以同时使用6GHz以下的频谱和6GHz以上的频谱进行通信。本申请的实施例对无线通信所使用的频谱资源不做限定。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基站的功能也可以由基站中的模块(如芯片)来执行,也可以由包含有基站功能的控制子系统来执行。这里的包含有基站功能的控制子系统可以是智能电网、工业控制、智能交通、智慧城市等上述终端的应用场景中的控制中心。终端的功能也可以由终端中的模块(如芯片或调制解调器)来执行,也可以由包含有终端功能的装置来执行。
图1是本申请适用的一种场景示意图,如图1所示,以网络设备为基站(basestation,BS)终端设备为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为例。图1中,基站和UE#1~UE#6组成一个通信系统。在该通信系统中,UE#1~UE#6可以发送上行数据给基站,基站可以接收UE#1~UE#6发送的上行数据。也可以是,基站向UE#1~UE#6发送数据,UE#1~UE#6接收基站发送的数据。此外,UE#4~UE#6也可以组成一个通信系统。在该通信系统中,基站可以发送下行信息给UE#1、UE#2、UE#5等,UE#5也可以发送下行信息给UE#4、UE#6。
为便于理解本申请实施例,在开始介绍本申请实施例之前,先对本申请涉及到的若干名词和术语进行简单介绍。
子载波间隔(numerology):与4G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相比,5G新空口(new radio,NR)可以支持多种不同类型的子载波间隔。一般的,5G采用μ这个参数来表述子载波间隔,例如,μ=0代表子载波间隔为15kHz,其他的各项配置可以如下表1所示。
表1NR支持的子载波间隔
μ Δf=2<sup>μ</sup>·15kHz
0 15
1 30
2 60
3 120
4 240
根据公式T=1/f,我们可以知道随着μ的变化,T也在发生变化,相应的循环前缀(cyclic prefix,CP)也成比例变化。即随着子载波间距的增大,时隙会变短。子载波间隔为15kHz时,符号长度为1/15kHz=66.7us,时隙的长度为1ms;子载波间隔为30kHz时,符号长度为1/30kHz,每个时隙为0.5ms;如果子载波间隔为120kHz,每个时隙为0.125ms。NR设计多种子载波间隔是充分考虑到多种场景,例如,时延场景、高速移动场景、大面积覆盖场景、高频应用场景等。
射频(radio frequency,RF):主要是指的是频率范围在300KHz~300GHz的高频电磁波。
中频:一般是指一种中间频率的信号形式,中频是相对于基带信号和射频信号来讲的,中频可以有一级或多级,它是基带和射频之间过渡的桥梁。
基带(baseband,BB)处理:基带,可以是指发射端发出的没有经过调制(例如,没有进行频谱变换)的原始电信号所固有的频带(也可理解为,频率带宽),称为基本频带,简称基带。基带处理,例如,编码、复用、调制和扩频、信令处理、本地和远程操作维护以及基站系统的工作状态监控和告警信息上报等。
模拟数字转换器(analog to digital converter,ADC):可以指一个将模拟信号转变为数字信号的器件或软件。例如,典型的模拟数字转换器可以将模拟信号转换为表示一定比例电压值的数字信号。模数转换器可以将连续时间和连续幅度的模拟信号转换为离散时间和离散幅度的数字信号。转换涉及输入的量化,因此必然会引入少量的误差或噪声。此外,模数转换器不会连续执行转换,而是定期进行转换,对输入进行采样,从而限制了输入信号的允许带宽。
移相器:能够对波的相位进行调整的一种装置。一般情况下,传输介质对在其中传导的波动都会引入相移,这是早期模拟移相器的原理。现代电子技术发展后利用模数转换、数模转换实现了数字移相,数字移相是一种不连续的移相技术,但特点是移相精度高。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下述实施例中,以子载波间隔为15kHz、子载波间隔为30kHz以及子载波间隔为120kHz为例进行举例说明,并未做任何限定。本申请所提供的方法同样适用于目前子载波间隔为60kHz或者子载波为240kHz以及未来所定义的其它子载波间隔的情况。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下述实施例中出现的“高频”、“低频”的概念为相对的,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并不限定“高频”、“低频”的具体频段,下述实施例中的各个频段也仅仅是为了便于理解而进行举例说明。随着技术的演进,“高频”、“低频”所对应的具体的射频频段也会发生变化,但均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中。
作为一个示例,本申请中低频频段例如可以是LTE的低频段:700MHz、1.8GHz、2.1GHz或2.6GHz等这些频段;本申请中的高频频段例如可以是毫米波频段:24GHz、26GHz、28GHz、39GHz等频段。
图2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通信设备100的示意性框架图,如图2所示,该设备包括第一射频单元、第二射频单元、开关控制单元和第一信号处理通道,本申请中的第一信号处理通道可以用于对射频信号进行处理。示例性的,第一信号处理通道可以包括第一模数转换单元、第一中频通道单元和第一基带处理单元。图2中的开关控制单元可以用于根据资源控制信息确定将第一射频单元或第二射频单元与第一信号处理通道相连接,本申请中,第一射频单元中的第一射频频段与第二射频单元中的第二射频频段不同。
本申请中,射频单元也可以理解为远端射频单元(remote radio unit,RRU),也可以称为收发单元、收发机、或者收发电路等等。其中,RRU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天线,RRU可以用于射频信号的收发。
需要说明的是,随着技术演进中这些部件可能不一定是包含在一个通信设备中,各个单元(也可以理解为“模块”)可以完成各自的功能,多个单元可以独立或者也可以部分组合。
本申请中的“资源控制信息”可以指不同射频频段的时隙的配置信息。例如,可以采用时隙错开的设计,可以实现不同频段上行通道的时分共享,或者,可以实现不同频段上行通道或下行通道的时分共享。本申请中“时隙错开”可以是:针对各种子载波间隔而言,其最小的时隙(slot)单元是错开的,下面在具体实施例中会结合附图详细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的所述的设备还可以包括:控制单元,控制单元用于向开关控制单元发送资源控制信息,本申请中控制单元可以用于根据资源控制信息将时隙错开,还可以用于控制哪个频段连接通道。应理解,本申请中的下述实施例中,虽然没有示出“控制单元”,但是下述实施例中可以有类似图2中的“控制单元”,以下不再赘述。
本申请中的控制单元可以集成在该设备中,也可以是独立于该设备,以下不再赘述。
本申请中的开关控制单元还可以有多个,即不同射频单元可以由不同的开关控制单元所控制,使得处理通道更加灵活可控。
本申请中,第一射频单元中的第一射频频段与第二射频单元中的第二射频频段不同可能会包括以下几种情况:例如,第一射频频段为高频频段、第二射频频段为低频频段,或者;第一射频频段为高频频段#B1、第二射频频段为高频频段#B2,或者;第一射频频段为低频频段#B1、第二射频频段为低频频段#B2。
由上可知,本实施例中,在有两个射频频段的情况下,信号处理通道之间可以彼此复用,两种频段的处理通道可以共享。
本申请的下述实施例中,作为示例而非限定,以“资源单元”为“时隙”为例进行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下文描述中,为了行文简洁,将“开关控制单元”描述为“开关”。即,本申请中的“开关”也可以了理解为“开关控制单元”,以下不再赘述。
图3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通信设备200的示意性框架图,如图3中的(a)所示,可以利用开关,例如,开关203a切换,将低频频段#B1天线201a、低频频段#B2天线202a与上行通道连接,同时采用时隙错开的手段,实现不同频段上行通道时分共享。作为一个示例,例如时隙#A时,低频频段#B1天线201可以通过开关203a与模数转换单元204a、中频通道单元205a以及基带处理单元206连接,进行上行工作。作为另一个示例,例如时隙#B时,低频频段#B2天线202可以通过开关203a与模数转换单元204a、中频通道单元205a以及基带处理单元206a连接,进行上行工作。本申请中,可以采用时隙错开的设计,实现不同频段上行通道的时分共享。
本申请中,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天线201a可以为射频天线,可选的,天线201a也可以为天线阵列。下述实施例中,有关的天线单元的均可以有上述的实现的方式,以下不再赘述。
如图3中的(b)所示,可以利用开关,例如,203b切换,将高频频段#B1天线201b、高频频段#B2天线202b与上行通道连接,同时采用时隙错开的手段,实现不同频段上行通道时分共享。作为一个示例,例如时隙#C时,高频频段#B1天线201b可以通过开关203b与模数转换单元204b、中频通道单元205b以及基带处理单元206连接,进行上行工作。作为另一个示例,例如时隙#D时,高频频段#B2天线202b可以通过开关203b与模数转换单元204b、中频通道单元205b以及基带处理单元206b连接,进行上行工作。本申请中,采用时隙错开的设计,实现不同频段上行通道的时分共享。
针对图3所示的通信设备200的示意性框架图,本申请还提出了一种时隙设计。图4为不同频段的子载波间隔不同时,时隙设计的示意图。其中,“D”对应下行时隙(downlinkslot),“U”对应上行时隙(uplink slot),“S”对应一个特殊时隙,特殊时隙可以包含3个域:下行导频时隙(downlink pilot time slot,DwPTS)、保护间隔(guard period,GAP)和上行导频时隙(uplink pilot time slot,UpPTS)。DwPTS传输的是下行的参考信号,也可以传输一些控制信息。UpPTS上可以传输一些短的随机接入信道(random access channel,RACH)和探测参考信号(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SRS)的信息。GAP是上下行之间的保护时间。这3个域的时长相加等于1ms。特殊时隙有9种不同的配置,对应不同的DwPTS和UpPTS长度,具体的定义在3GPP TS36.211表4.2.1里面,本申请不再赘述。
作为一个示例,图4中的(a)是本申请针对不同低频频段子载波间隔不同时一种可能的时隙设计。本申请中图4中的(a)的时隙设计可以对应架构图3中的(a)图。如图4中的(a)所示,此时,两个低频频段的子载波间隔不同,并且可以满足倍数关系。图4中的(a)的时隙配置可以为:子载波间隔为15kHz的低频频段#B1的“U”时隙与子载波间隔为30kHz低频频段#B2的“U”时隙错开。例如,根据不同频段的不同子载波配置,低频频段#B1的“U”时隙可以与低频频段#B2的“D”时隙对应。又例如,低频频段#B1的“U”时隙可以与低频频段#B2的“D”时隙和“S”时隙对应。又例如,低频频段#B1的“U”时隙可以与低频频段#B2的“S”时隙对应。类似的,对于低频频段#B2而言,低频频段#B2的“U”时隙可以与低频频段#B1的“D”时隙对应。又例如,低频频段#B2的“U”时隙可以与低频频段#B1的“D”时隙和“S”时隙对应。又例如,低频频段#B2的“U”时隙可以与低频频段#B1的“S”时隙对应。从而,使得两个低频上行工作时分错开。
本申请中,低频频段#B1的“U”时隙与低频频段#B2的“D”时隙对应,可以理解为,低频频段#B1的一个“U”时隙的开始符号与低频频段#B2的“D”时隙开始符号可以是对齐的,低频频段#B1的一个“U”时隙的结束符号与低频频段#B2的“D”时隙的结束符号也可以是对齐的。至于,低频频段#B2的“D”时隙的数量具体有多少,本申请不做限定。例如,如果低频频段#B1的子载波间隔为15kHz,低频频段#B2的子载波间隔为30kHz时,低频频段#B1的一个“U”时隙可以和低频频段#B2中连续的两个“D”时隙对应。即,低频频段#B1的开始符号与低频频段#B2的第一个“D”时隙的开始符号对齐,低频频段#B1的结束符号与低频频段#B2的下一个“D”时隙的结束符号对齐。又例如,如果低频频段#B1的子载波间隔为15kHz,低频频段#B2的子载波间隔为60kHz时,低频频段#B1的一个“U”时隙可以和低频频段#B2中连续的四个“D”时隙对应。即,低频频段#B1的一个“U”时隙的开始符号,与低频频段#B2中连续的四个“D”时隙中的第一个“D”时隙的开始符号对齐,低频频段#B1的一个“U”时隙的结束符号,与低频频段#B2中连续的四个“D”时隙中第四个“D”时隙的结束符号对齐。
同样的,低频频段#B1的“U”时隙可以与低频频段#B2的“S”时隙对应,也可以参照上述描述进行理解。
本申请中,低频频段#B1的“U”时隙与低频频段#B2的“D”时隙和“S”时隙对应,可以理解为,低频频段#B2的“D”时隙和“S”时隙为连续的两个时隙。其中,低频频段#B1的“U”时隙的开始符号与低频频段#B2的“D”时隙的开始符号对齐,低频频段#B1的“U”时隙的结束符号与低频频段#B2的“S”时隙的结束始符号对齐,或者;低频频段#B1的“U”时隙的开始符号与低频频段#B2的“S”时隙的开始符号对齐,低频频段#B1的“U”时隙的结束符号与低频频段#B2的“D”时隙的结束始符号对齐。
作为一个示例,图4中的(b)是本申请针对不同高频频段子载波间隔不同时一种可能的时隙设计。本申请中图4中的(b)的时隙设计可以对应架构图3中的(b)图。如图4中的(b)所示,此时,两个高频频段的子载波间隔不同,也可以满足倍数关系。图4中的(b)的时隙配置可以为:子载波间隔为120kHz的高频频段#B1的“U”时隙与子载波间隔为240kHz的高频频段#B2的“U”时隙错开。例如,根据不同频段的不同子载波配置,高频频段#B1的“U”时隙可以与高频频段#B2的“D”时隙对应。又例如,高频频段#B1的“U”时隙可以与高频频段#B2的“D”时隙和“S”时隙对应。又例如,高频频段#B1的“U”时隙可以与高频频段#B2的“S”时隙对应。类似的,对于高频频段#B2而言,高频频段#B2的“U”时隙可以与高频频段#B1的“D”时隙对应。又例如,高频频段#B2的“U”时隙可以与高频频段#B1的“D”时隙和“S”时隙对应。又例如,高频频段#B2的“U”时隙可以与高频频段#B1的“S”时隙对应。从而,使得两个高频上行工作时时分错开。
应理解,图4中的(a)和图4中(b)的时隙设计仅仅是本申请的一种示例,本申请并不仅限于图示的时隙配置(也可以理解“设计”)方式。应理解,任何满足频段#B1的“U”时隙与频段#B2的“U”时隙错开的配置方式都应该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本申请中对于时隙错开可以是指频段#B1的“U”时隙与频段#B2的“U”时隙完全错开。本申请对,频段#B1的“U”时隙与频段#B2的“U”时隙错开的间隔不做限定。对此,针对下述各个示例中时隙设计不再赘述。
图5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通信设备300的示意性框架图。如图5所示,该设备300包括:第一射频单元、第二射频单元、第三射频单元、第一信号处理通道以及第二信号处理通道。其中,第一信号处理通道用于处理接收或发送的射频信号,所述第一信号处理通道包括:第一模数转换单元、第一中频通道单元和基带处理单元;第二信号处理通道用于处理接收或发送的射频信号,所述第二信号处理通道包括:第二模数转换单元和第二中频通道单元。在设备300中,开关控制单元用于根据资源信息将第一射频单元、第二射频单元和第三射频单元中的一个或多个与第一信号处理通道和/或第二信号处理通道相连。其中,在第一射频频段、第二射频频段、第三射频单元的第三射频频段中,至少有两个射频频段不相同。第一信号处理通道和所述第二信号处理通道为上行信号处理通道时,频段不同的两个射频频段的上行时隙错开。
本申请中,第二信号处理通道用于处理接收或发送的射频信号的通道,第二信号处理通道也还可以包括其他射频单元,对此不做限定。
本申请中,采用时隙错开的设计,可以实现不同频段上行通道的时分共享,或者,可以实现不同频段上行通道或下行通道的时分共享。
本申请中,第一射频单元的第一射频频段、第二射频单元的第二射频频段、第三射频单元的第三射频频段中,至少有两个射频频段不相同,可能会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1)三个射频频段中有1个为高频频段、其余2个为低频频段。
作为一个示例,例如,第一射频频段为高频频段、第二射频频段为低频频段#B1、第三射频频段为低频频段#B1,即,第二射频频段和第三射频频段相同,为相同的低频频段。
此时,可以通过设计时隙,使得高频频段与低频频段的时隙错开,实现高频频段与低频频段共享上行通道,或者共享上行通道或下行通道。例如,高频频段工作时,可以复用两个低频频段的上行通道,从而实现高低频处理通道的融合。
(2)三个射频频段中有1个为高频频段、其余2个射频频段为不同的低频频段。
作为一个示例,例如,第一射频频段为高频频段、第二射频频段为低频频段#B1、第三射频频段为低频频段#B2,即,第二射频频段和第三射频频段不同,为不同的低频频段。
此时,可以通过设计时隙,使得高频频段与低频频段的时隙错开,实现高频频段与低频频段共享上行通道,或者共享上行通道或下行通道。例如,高频频段工作时,可以复用两个低频频段的上行通道,从而实现高低频处理通道的融合。
(3)三个射频频段中有1个为低频频段、其余2个射频频段为不同的高频频段。
作为一个示例,例如,第一射频频段为高频频段#B1、第二射频频段为高频频段#B2、第三射频频段为低频频段。即,第一射频频段和第二射频频段不同,为不同的高频频段。
此时,可以通过设计时隙,使得高频频段与低频频段的时隙错开,实现高频频段与低频频段共享上行通道,或者共享上行通道或下行通道。例如,低频频段工作时,可以使用高频频段的信号处理通道。
(4)三个射频频段均为高频频段,且为高频频段的不同频段。
作为一个示例,例如,第一射频频段为高频频段#B1、第二射频频段为高频频段#B2、第三射频频段为高频频段#B3。
此时,可以通过设计时隙,使得高频的各个频段的时隙错开,实现高频中各个频段可以共享上行通道,或者共享上行通道或下行通道。例如,高频频频段#B2工作时,可以使用高频频段#B1的信号处理通道。
(5)三个射频频段均为低频频段,且为低频频段的不同频段。
作为一个示例,例如,第一射频频段为低频频段#B1、第二射频频段为低频频段#B2、第三射频频段为低频频段#B3。
此时,可以通过设计时隙,使得低频的各个频段的时隙错开,实现低频中各个频段可以共享上行通道,或者共享上行通道或下行通道。例如,低频频频段#B2工作时,可以使用低频频段#B1的信号处理通道。
由上可知,本实施例中,在有多个射频频段的情况下,信号处理通道之间可以彼此复用,多种多频段的处理通道可用共享。相比现有技术中,针对每个频段设计各自的信号处理通道而言,本实施例中的方案,通过优化处理通道以及设计不同频段的时隙,使得不同频段的时隙错开,从而实现不同频段上行通道的时分共享,或者不同频段的上行通道或下行通道时分共享,可以降低成本、使得通信设计小型化。并且,如果多个频段有高频也有低频时,在通道的总带宽总资源不变的情况下,高频频段可以复用低频的多个通道的小带宽资源。从而融合了高低频的处理通道,可以降低成本、使得通信设计小型化。
应理解,基于本申请所记载的技术方案,针对上述各个情况都是可以实施的,为了避免赘述,下面针对高低频融合的架构,本申请给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
图6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通信设备400的示意性框架图。本实施例的架构可以适用不同频段(例如,高频和低频)共享上行处理通道。本实施例也可以适用于子载波间隔不同时的情况。应理解,针对不同频段的不同子载波间隔的情况下,由于目前协议帧结构的限制,此时可以通过错开上行时隙实现上行通道共享。例如,不同频段可以共享:数模/模数转换单元、中频通道单元以及基带处理单元。也可以理解为,不同频段的子载波间隔不同的情况下,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设备400可以实现上行资源共享。
图6为不同频段子载波间隔相同时对应上行资源架构图。图6中可以利用开关,例如,404a或404b切换,将低频天线401、低频天线402或高频天线402(antenna in package,AIP)与上行通道连接,同时采用时隙错开的手段,实现不同频段上行通道时分共享。
作为一个示例,例如时隙#A时,低频天线401可以通过开关404a与模数转换单元405a、中频通道单元406a以及基带处理单元407连接,并且低频天线402可以通过开关404b与模数转换单元405b、中频通道单元406b以及基带处理单元407连接。如上所述,本实施例中,低频401和低频402的低频频段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应理解,本实施例中,两个低频子载波间隔和时隙设计可以是相同的。当然,低频天线401和低频天线402工作时,图6中的两个开关404a与405a也可以连在一起,此时,低频天线401和低频天线402可以共同使用一个模数转换单元、中频通道单元以及基带处理单元。
作为又一个示例,例如时隙#B时,高频天线402可以通过开关404a以及404b分别与模数转换单元405a、中频通道单元406a以及模数转换单元405b、中频通道单元406b和基带处理单元407连接。如图6所示,高频上行工作时,可以复用两个低频上行的通道。
针对图6所示的通信设备,本申请还提出了一种时隙设计。作为一个示例,图7是本申请针对高频、低频子载波间隔不同时一种可能的时隙设计。如图7所示,此时高频和两个低频的子载波间隔不同(例如,低频的子载波间隔为30kHz,高频的子载波间隔为120kHz),但满足倍数关系。图7中的时隙配置可以为:在子载波间隔倍数关系下,高频的“U”时隙与低频的“U”时隙错开。例如,根据不同频段的不同子载波配置,高频的“U”时隙可以与低频的“D”时隙对应。又例如,高频的“U”时隙可以与低频的“D”时隙和“S”时隙对应。又例如,高频的“U”时隙可以与低频的“S”时隙对应。类似的,对于低频而言也是一样的,不再赘述。
此时,高频与低频接收通道可以时分错开。例如,高频频段工作时,高频的“U”时隙与低频的“U”时隙错开;低频频段工作时,低频的“U”时隙与高频的“U”时隙错开。如图6所示,高频上行复用低频上行时隙通道。通过开关切换使用高频频段或低频频段,并且可以共享模数转换单元、中频通道单元以及基带处理单元等。如图8所示,例如,假设低频的带宽为200MHz并且有64个上行和/或下行通道(也可以理解为:接收(transmitter,TX)和/或发送(receiver,RX)通道),根据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高频可以复用低频通道。假设,高频的带宽为400MHz,以上行为例,即,2个200M的上行通道可以合成一个400MHz的上行通道;假设,高频的带宽为800MHz,此时,也可以复用该低频通道。即,4个200M的上行通道可以合成一个800MHz的上行通道。又或者,假设,高频的带宽为1.6GHz,也可以理解为,8个200M的上行通道可以合成一个1.6GHz的上行通道。也就是说,本申请中,在通道带宽总资源不变的情况下,高频的模数转换单元可以拼接,从而复用低频通道。
应理解,图7中时隙设计仅仅是本申请的一种示例,本申请并不仅限于图示的时隙配置(也可以理解“设计”)方式。应理解,任何满足高频的“U”时隙与低频的“U”时隙错开的配置方式都应该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图9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通信设备700的示意性框架图。本实施例的处理通道可以适用不同频段(例如,高频频段#B1、高频频段#B2、低频频段#B1、低频频段#B2等)共享上行资源。本实施例也可以适用于子载波间隔相同的情况。应理解,针对不同频段的子载波间隔相同的情况下,由于目前协议帧结构的限制,此时可以通过错开上行时隙实现上行通道共享。例如,不同频段可以共享:数模/模数转换单元、中频通道单元以及基带处理单元。也可以理解为,不同频段的子载波间隔相同的情况下,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设备700可以实现上行资源共享。
图9为不同频段的子载波间隔相同时的架构框图。如图9中的(a)所示,可以利用开关,例如,703a切换,将低频频段#B1天线701a、低频频段#B2天线702a与上行通道连接,同时采用时隙错开的手段,实现不同频段上行通道时分共享。作为一个示例,例如时隙#A时,低频频段#B1天线701可以通过开关703a与模数转换单元704a、中频通道单元705a以及基带处理单元706连接,进行上行工作。作为另一个示例,例如时隙#B时,低频频段#B2天线702可以通过开关703a与模数转换单元704a、中频通道单元705a以及基带处理单元706a连接,进行上行工作。本申请中,可以采用时隙错开的设计,实现不同频段上行通道的时分共享。
如图9中的(b)所示,可以利用开关,例如,703b切换,将高频频段#B1天线701b、高频频段#B2天线702b与上行通道连接,同时采用时隙错开的手段,实现不同频段上行通道时分共享。作为一个示例,例如时隙#C时,高频频段#B1天线701b可以通过开关703b与模数转换单元704b、中频通道单元705b以及基带处理单元706连接,进行上行工作。作为另一个示例,例如时隙#D时,高频频段#B2天线702b可以通过开关703b与模数转换单元704b、中频通道单元705b以及基带处理单元706b连接,进行上行工作。本申请中,采用时隙错开的设计,实现不同频段上行通道的时分共享。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还可以进一步优化处理通道,例如,增加移相器单元。如图9中的(c)所示,可以利用开关切换,将不同频段的天线阵列与移相器以及上行通道,包括:模数转换单元704b,中频通道单元705c和基带处理单元706c连接,同时采用时隙错开的设计,实现不同频段对移相器和上行通道的时分共享。需要说明的是,图9中的(c)的频段#B3天线阵列701c可以是低频频段(例如,低频频段#B1)也可以是高频频段(例如,高频频段#B1);频段#B4天线阵列702c可以是低频频段(例如,低频频段#B2)也可以是高频频段(例如,高频频段#B2)。应理解,本申请中的移相器单元,可以是一个或者多个,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计,不做限定。
针对图9所示的通信设备700,本申请还提出了一种时隙设计。图10为不同频段的子载波间隔相同时时隙设计的示意图。
如图10所示,此时不同频段的子载波间隔相同。例如,低频频段#B1和低频频段#B2的子载波间隔相同,作为一个示例,例如,子载波间隔可以为15kHz或者30kHz或者120kHz等。又例如,高频频段#B1和高频频段#B2的子载波间隔相同,都是15kHz或者30kHz或者120kHz等。图10中时隙配置可以为:频段#B1(例如,可以是低频频段#B1,也可以是高频频段#B1)的“U”时隙与频段#B2(例如,可以是低频频段#B2,也可以是高频频段#B2)的“U”时隙错开。此时,不同频段的接收通道可以时分错开。例如,如图9中的(a)所示,低频频段#B1工作时,低频频段#B1的“U”时隙与低频频段#B2的“D”时隙是对应的;当然,在某些时隙配置中也有可能出现,低频频段#B1工作时,低频频段#B1的“U”时隙与低频频段#B2的“S”时隙是对应的。低频频段#B2工作时,低频频段#B2的“U”时隙与低频频段#B1的“D”时隙对应。当然,在某些时隙配置中也有可能出现,低频频段#B2工作时,低频频段#B2的“U”时隙与低频频段#B1的“S”时隙是对应的。类似的,对于图9中的(b)以及图9中的(c),本实施的时隙设计也是适用的。
应理解,图10中的时隙设计仅仅是本申请的一种示例,本申请并不仅限于图示的时隙配置(也可以理解“设计”)方式。应理解,任何满足频段#B1的“U”时隙与频段#B2的“U”时隙错开的时隙配置方式都应该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针对子载波间隔相同的情况,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通信设备900。即,可以针对两个不同的频段设计一套对称帧结构配置。例如,频段#B1为上行时隙时,频段#B2为下行时隙;频段#B1为下行时隙时,频段#B2为上行时隙。此时可以实现上下行通道(例如,数模/模数转换单元、中频通道单元和基带处理单元)共享。进一步的,还可以共享移相器,实现资源的进一步优化应用。
图11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通信设备900的示意图。本实施例的处理通道可以适用不同频段(例如,高频频段#B1、高频频段#B2、低频频段#B1、低频频段#B2等)共享上行和下行资源。例如,不同频段可以共享:数模/模数转换单元、中频通道单元以及基带处理单元。本实施例也可以适用于子载波间隔相同的情况。也可以理解为,不同频段的子载波间隔相同的情况下,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设备900可以实现上行和下行资源共享。
如图11中的(a)所示,可以利用开关,例如,903a切换,将低频频段#B1天线901a、低频频段#B2天线902a与上行或下行通道连接,同时采用时隙错开的手段,实现不同频段上行和下行通道时分共享。作为一个示例,例如时隙#A时,低频频段#B1天线901可以通过开关903a与模数转换单元904a、中频通道单元905a以及基带处理单元906连接,进行上行工作。作为另一个示例,例如时隙#B时,低频频段#B2天线902可以通过开关903a与模数转换单元904a、中频通道单元905a以及基带处理单元906a连接,进行下行工作。本申请中可以采用时隙错开的设计,实现不同频段上行和下行通道的时分共享。
如图11中的(b)所示,可以利用开关,例如,903b切换,将高频频段#B1天线901b、高频频段#B2天线902b与上行通道连接,同时采用时隙错开的手段,实现不同频段上行和下行通道时分共享。具体地,高频频段共享信号处理通道的方法也可以参照上述图11中的(a)相关低频频段中的操作,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还可以进一步优化系统共享架构和系统资源,例如,增加移相器单元。如图11中的(c)所示,可以利用开关切换,将不同频段的天线阵列与移相器以及上行通道,包括:模数转换单元,中频通道单元和基带处理单元连接,同时采用时隙错开的设计,实现不同频段对移相器和上行通道的时分共享。需要说明的是,图11中的(c)的频段#B3天线阵列901c可以是低频频段(例如,低频频段#B1)也可以是高频频段(例如,高频频段#B1);频段#B4天线阵列902c可以是低频频段(例如,低频频段#B2)也可以是高频频段(例如,高频频段#B2)。应理解,本申请中的移相器单元,可以是一个或者多个,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计,不做限定。
针对图11所示的上行和下行资源共享的架构图,本申请还提出了一种时隙设计。图12为不同频段的子载波间隔相同时,时隙设计的示意图。图12中的(a)是本申请中以上下行子帧配比以上行下行比例为1:1的配置为例,设计的一种时隙。如图12中的(a)所示,此时不同频段的子载波间隔相同。例如,低频频段#B1和低频频段#B2的子载波间隔相同,例如,都是15kHz或者30kHz或者120kHz等。又例如,高频频段#B1和高频频段#B2的子载波间隔相同,都是15kHz或者30kHz或者120kHz等。图12中的(a)时隙配置可以为:频段#B1(例如,可以是低频频段#B1,也可以是高频频段#B1)的“U”时隙与频段#B2(例如,可以是低频频段#B2,也可以是高频频段#B2)的“D”时隙对应并且频段#B1的“D”时隙与频段#B2的“U”时隙对应。此时,不同频段的上下行通道可以时分错开。例如,如图11中的(a)所示,低频频段#B1上行工作时,低频频段#B1的“U”时隙与低频频段#B2的“D”时隙是对应的;低频频段#B1下行工作时,低频频段#B1的“D”时隙与低频频段#B2的“U”时隙对应。低频频段#B2的上行工作也是类似的,如图11中的(a)所示,低频频段#B2上行工作时,低频频段#B2的“U”时隙与低频频段#B1的“D”时隙是对应的;低频频段#B2下行工作时,低频频段#B2的“D”时隙与低频频段#B1的“U”时隙对应。类似的,对于图11中的(b)、图11中的(c)本实施例的时隙设计也是适用的。
图12中的(b)是本申请中以上下行子帧互补配置为例,设计的一种时隙。如图12中的(b)所示,此时不同频段的子载波间隔相同。例如,低频频段#B1和低频频段#B2的子载波间隔相同。图12中的(b)时隙配置可以为:频段#B1(例如,可以是低频频段#B1,也可以是高频频段#B1)的“U”时隙与频段#B2(例如,可以是低频频段#B2,也可以是高频频段#B2)的“D”时隙对应并且频段#B1的“D”时隙与频段#B2的“U”时隙对应。此时,不同频段的上下行通道可以时分错开。例如,如图12中的(b)所示,高频频段#B1上行工作时,高频频段#B1的“U”时隙与高频频段#B2的“D”时隙是对应的;高频频段#B1下行工作时,高频频段#B1的“D”时隙与高频频段#B2的“U”时隙对应。类似的,对于图11中的(a)、图11中的(c)本实施例的时隙设计也是适用的。
应理解,图12中的时隙设计仅仅是本申请的一种示例,本申请并不仅限于图示的时隙配置(也可以理解“设计”)方式。应理解,任何满足频段#B1的“U”时隙与频段#B2的“U”时隙错开,以及;频段#B1的“D”时隙与频段#B2的“D”时隙错开的时隙配置方式都应该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应该理解,本申请中描述的各个实施例可以为独立的方案,也可以根据内在逻辑进行组合,这些方案都落入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中。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通信方法,该方法包括:开关控制单元根据资源控制信息确定将第一射频单元或第二射频单元与第一信号处理通道相连接,所述第一射频单元中的第一射频频段与所述第二射频单元中的第二射频频段不同,所述第一信号处理通道所述第一信号处理通道包括:第一模数转换单元、第一中频通道单元和第一基带处理单元。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第三射频单元和第二信号处理通道,所述第二信号处理通道与所述第一信号处理通道相连接,其中,所述第二信号处理通道包括:第二模数转换单元和第二中频通道单元;所述开关控制单元根据资源信息将所述第一射频单元或所述第二射频单元与所述第一信号处理通道相连,包括:所述开关控制单元根据资源信息将所述第一射频单元、所述第二射频单元和所述第三射频单元中的一个或多个与所述第一信号处理通道和/或所述第二信号处理通道相连。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第一射频频段、所述第二射频频段、所述第三射频单元的第三射频频段中,至少有两个射频频段不同,所述第一信号处理通道和所述第二信号处理通道为上行信号处理通道时,频段不同的两个射频频段的上行时隙错开。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第三射频单元和第二信号处理通道,所述第二信号处理通道与所述第一信号处理通道相连接,其中,所述第二信号处理通道包括:第二模数转换单元和第二中频通道单元;所述开关控制单元根据资源信息将所述第一射频单元或所述第二射频单元与所述第一信号处理通道相连,包括:所述开关控制单元根据资源信息将所述第一射频单元、所述第二射频单元和所述第三射频单元中的一个或多个与所述第一信号处理通道和/或所述第二信号处理通道相连。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第一射频频段、所述第二射频频段、所述第三射频单元的第三射频频段中,至少有两个射频频段不同,所述第一信号处理通道和所述第二信号处理通道为上行信号处理通道时,频段不同的两个射频频段的上行时隙错开,且频段不同的两个射频频段的下行时隙错开。
应理解,本申请中的通信方法具体可应用于本申请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各个通信设备,应理解,各单元执行上述相应步骤的具体过程在上述实施例中已经详细说明,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图1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200的示意性框图。如图所示,该装置200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220。该处理器220与存储器耦合,用于执行存储器中存储的指令,以发送信号和/或接收信号。可选地,该装置200还包括存储器230,用于存储指令。可选的,该装置200还包括收发器210,处理器220控制收发器210发送信号和/或接收信号。
应理解,上述处理器220和存储器230可以合成一个处理装置,处理器220用于执行存储器230中存储的程序代码来实现上述功能。具体实现时,该存储器230也可以集成在处理器220中,或者独立于处理器220。
还应理解,收发器210可以包括收发器(或者称,接收机)和发射器(或者称,发射机)。收发器还可以进一步包括天线,天线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多个。收发器210有可以是通信接口或者接口电路。
例如,该装置200中的收发器210可以对应于上述实施例中射频单元,该装置200中的处理器220可对应于上述实施例中开关控制单元、控制单元以及信号处理通道。应理解,各收发器处理器执行上述相应步骤的具体过程在上述方法实施例中已经详细说明,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的各步骤可以通过处理器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结合本申请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软件模块可以位于随机存储器,闪存、只读存储器,可编程只读存储器或者电可擦写可编程存储器、寄存器等本领域成熟的存储介质中。该存储介质位于存储器,处理器读取存储器中的信息,结合其硬件完成上述方法的步骤。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应注意,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处理器可以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各步骤可以通过处理器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上述的处理器可以是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公开的各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结合本申请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译码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译码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软件模块可以位于随机存储器,闪存、只读存储器,可编程只读存储器或者电可擦写可编程存储器、寄存器等本领域成熟的存储介质中。该存储介质位于存储器,处理器读取存储器中的信息,结合其硬件完成上述方法的步骤。
可以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存储器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或非易失性存储器,或可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存储器两者。其中,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OM,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P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其用作外部高速缓存。通过示例性但不是限制性说明,许多形式的RAM可用,例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M,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M,DRAM)、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ronous DRAM,SDRAM)、双倍数据速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ouble data rateSDRAM,DDR SDRAM)、增强型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enhanced SDRAM,ESDRAM)、同步连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link DRAM,SLDRAM)和直接内存总线随机存取存储器(directram-bus RAM,DR RAM)。应注意,本文描述的系统和方法的存储器旨在包括但不限于这些和任意其它适合类型的存储器。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代码,当该计算机程序代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该计算机执行本申请的通信方法。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该计算机可读介质存储有程序代码,当该程序代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该计算机执行本申请的通信方法。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系统,其包括前述的装置或设备。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所述计算机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digital subscriber line,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高密度数字视频光盘(digital video disc,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isc,SSD))等。
上述各个装置实施例中网络侧设备与终端设备和方法实施例中的网络侧设备或终端设备对应,由相应的模块或单元执行相应的步骤,例如通信单元(收发器)执行方法实施例中接收或发送的步骤,除发送、接收外的其它步骤可以由处理单元(处理器)执行。具体单元的功能可以参考相应的方法实施例。其中,处理器可以为一个或多个。
在本说明书中使用的术语“部件”、“模块”、“系统”等用于表示计算机相关的实体、硬件、固件、硬件和软件的组合、软件、或执行中的软件。例如,部件可以是但不限于,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进程、处理器、对象、可执行文件、执行线程、程序和/或计算机。通过图示,在计算设备上运行的应用和计算设备都可以是部件。一个或多个部件可驻留在进程和/或执行线程中,部件可位于一个计算机上和/或分布在2个或更多个计算机之间。此外,这些部件可从在上面存储有各种数据结构的各种计算机可读介质执行。部件可例如根据具有一个或多个数据分组(例如来自与本地系统、分布式系统和/或网络间的另一部件交互的二个部件的数据,例如通过信号与其它系统交互的互联网)的信号通过本地和/或远程进程来通信。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所述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27)

1.一种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射频单元、第二射频单元、开关控制单元和第一信号处理通道,所述第一信号处理通道包括第一模数转换单元、第一中频通道单元和第一基带处理单元,
所述开关控制单元用于根据资源控制信息确定将所述第一射频单元或所述第二射频单元与所述第一信号处理通道相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射频单元中的第一射频频段与所述第二射频单元中的第二射频频段不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资源控制信息包括所述第一射频频段和所述第二射频频段的资源单元的配置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号处理通道为上行信号处理通道时,所述第一射频频段的上行时隙与所述第二射频频段的上行时隙错开。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还包括:第三射频单元和第二信号处理通道,所述第二信号处理通道与所述第一信号处理通道相连接,
其中,所述第二信号处理通道包括第二模数转换单元和第二中频通道单元;
所述开关控制单元用于根据资源信息将所述第一射频单元或所述第二射频单元与所述第一信号处理通道相连,包括:
所述开关控制单元用于根据资源信息将所述第一射频单元、所述第二射频单元和所述第三射频单元中的一个或多个与所述第一信号处理通道和/或所述第二信号处理通道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射频频段、所述第二射频频段、所述第三射频单元的第三射频频段中,至少有两个射频频段不同,
所述第一信号处理通道和所述第二信号处理通道为上行信号处理通道时,频段不同的两个射频频段的上行时隙错开。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号处理通道为上行信号处理通道或下行信号处理通道时,所述第一射频频段的上行时隙与所述第二射频频段的上行时隙错开,且所述第一射频频段的下行时隙与所述第二射频频段的下行时隙错开。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还包括:第三射频单元和第二信号处理通道,所述第二信号处理通道与所述第一信号处理通道相连接,
其中,所述第二信号处理通道包括第二模数转换单元和第二中频通道单元;
所述开关控制单元用于根据资源信息将所述第一射频单元或所述第二射频单元与所述第一信号处理通道相连,包括:
所述开关控制单元用于根据资源信息将所述第一射频单元、所述第二射频单元和所述第三射频单元中的一个或多个与所述第一信号处理通道和/或所述第二信号处理通道相连。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射频频段、所述第二射频频段、所述第三射频单元的第三射频频段中,至少有两个射频频段不同,
所述第一信号处理通道和所述第二信号处理通道为上行信号处理通道时或下行信号处理通道,频段不同的两个射频频段的上行时隙错开,且频段不同的两个射频频段的下行时隙错开。
9.根据权利要求6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射频频段与所述第二射频频段的资源单元的间隔相同,或者,所述第一射频频段、所述第二射频频段以及所述第三射频频段的资源单元的间隔相同。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控制单元包括一个或者多个。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还包括:控制单元,
所述控制单元用于向所述开关控制单元发送所述资源控制信息,所述控制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资源控制信息将时隙错开。
12.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通信设备。
13.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开关控制单元根据资源控制信息确定将第一射频单元或第二射频单元与第一信号处理通道相连接,所述第一射频单元中的第一射频频段与所述第二射频单元中的第二射频频段不同,所述第一信号处理通道包括第一模数转换单元、第一中频通道单元和第一基带处理单元。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资源控制信息包括所述第一射频频段和所述第二射频频段的资源单元的配置信息。
15.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号处理通道为上行信号处理通道时,所述第一射频频段的上行时隙与所述第二射频频段的上行时隙错开。
16.根据权利要求13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第三射频单元和第二信号处理通道,所述第二信号处理通道与所述第一信号处理通道相连接,
其中,所述第二信号处理通道包括第二模数转换单元和第二中频通道单元;
所述开关控制单元根据资源信息将所述第一射频单元或所述第二射频单元与所述第一信号处理通道相连,包括:
所述开关控制单元根据资源信息将所述第一射频单元、所述第二射频单元和所述第三射频单元中的一个或多个与所述第一信号处理通道和/或所述第二信号处理通道相连。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射频频段、所述第二射频频段、所述第三射频单元的第三射频频段中,至少有两个射频频段不同,
所述第一信号处理通道和所述第二信号处理通道为上行信号处理通道时,频段不同的两个射频频段的上行时隙错开。
18.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号处理通道为上行信号处理通道或下行信号处理通道时,所述第一射频频段的上行时隙与所述第二射频频段的上行时隙错开,且所述第一射频频段的下行时隙与所述第二射频频段的下行时隙错开。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第三射频单元和第二信号处理通道,所述第二信号处理通道与所述第一信号处理通道相连接,
其中,所述第二信号处理通道包括第二模数转换单元和第二中频通道单元;
所述开关控制单元根据资源信息将所述第一射频单元或所述第二射频单元与所述第一信号处理通道相连,包括:
所述开关控制单元根据资源信息将所述第一射频单元、所述第二射频单元和所述第三射频单元中的一个或多个与所述第一信号处理通道和/或所述第二信号处理通道相连。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射频频段、所述第二射频频段、所述第三射频单元的第三射频频段中,至少有两个射频频段不同,
所述第一信号处理通道和所述第二信号处理通道为上行信号处理通道时,频段不同的两个射频频段的上行时隙错开,且频段不同的两个射频频段的下行时隙错开。
21.根据权利要求18至2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射频频段与所述第二射频频段的资源单元的间隔相同,或者,所述第一射频频段、所述第二射频频段以及所述第三射频频段的资源单元的间隔相同。
22.根据权利要求13至2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控制单元包括一个或者多个。
23.根据权利要求13至2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控制单元,
所述控制单元向所述开关控制单元发送所述资源控制信息,所述控制单元根据所述资源控制信息将时隙错开。
24.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以使得所述通信装置实现如权利要求13至2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5.一种芯片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所述处理器用于从存储器中调用并运行计算机程序,使得安装有所述芯片系统的通信装置实现如权利要求13至2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6.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当所述计算机程序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3至2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
27.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特征在于,当其在处理器上运行时,使得处理器执行权利要求13至2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111143993.4A 2021-09-28 2021-09-28 通信方法和设备 Pending CN11588287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143993.4A CN115882877A (zh) 2021-09-28 2021-09-28 通信方法和设备
PCT/CN2022/120290 WO2023051358A1 (zh) 2021-09-28 2022-09-21 通信方法和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143993.4A CN115882877A (zh) 2021-09-28 2021-09-28 通信方法和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882877A true CN115882877A (zh) 2023-03-31

Family

ID=857635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143993.4A Pending CN115882877A (zh) 2021-09-28 2021-09-28 通信方法和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5882877A (zh)
WO (1) WO2023051358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20007812A (ko) * 2010-07-15 2012-01-2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신호수신장치 및 그 신호처리방법
CN106533518A (zh) * 2016-10-31 2017-03-22 东南大学 一种复用模拟基带单元的多通道无线电接收机和发射机
CN111835379A (zh) * 2020-07-06 2020-10-27 上海橙群微电子有限公司 射频收发器和射频收发系统
CN112929972B (zh) * 2020-07-28 2022-03-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信道调整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2260713A (zh) * 2020-10-22 2021-01-22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收发机设计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051358A1 (zh) 2023-04-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698739B (zh) 一种信号配置方法及相关设备
EP2562941B1 (en) Mobile terminal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thereof, base station controller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and multi-cooperative transmission system using the same and method thereof
US11088749B2 (en) Device and method of using BRRS configuration
EP3577789A1 (en) Multi-beam paging techniques for wireless networks
EP3407656B1 (en) Communications system
KR20150004137A (ko) 빔포밍 시스템에서 동기 설정 및 신호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CN114651397B (zh) 被协调波束细化和被协调波束故障恢复
CN112956280A (zh) 用户装置以及基站装置
CN105337693A (zh) 下行信号预纠偏及纠偏方法、装置、系统和相关设备
CN114747156A (zh) 用于全双工系统中的a-csi-rs的qcl确定
CN114503657A (zh) 设备能力信息上报方法及装置
CN117296417A (zh) 用于无线通信系统中的集成接入和回程节点的复用切换的设备和方法
CN115804140A (zh) Ul tdm载波聚合
Sagae et al. 5G Network
CN112602347B (zh) 用户装置
EP4329211A1 (en)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wireless terminal, base station, and ris device
US11996927B2 (en) Beam measurement timing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CN115882877A (zh) 通信方法和设备
CN113574946A (zh) 用户装置以及基站装置
US11728862B1 (en)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mote antenna array-based high-speed low-latency 5G cellular connectivity
EP4380070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beam operation of iab nod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EP4329212A1 (en)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wireless terminal, and base station
WO2024011636A1 (en) Methods, devices, and medium for communication
US20230199679A1 (en) Aperiodic signal transmission for initial access
WO2023236073A1 (en) Reference signal associations for predictive beam managemen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