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875901A - 冰箱 - Google Patents

冰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875901A
CN115875901A CN202111145374.9A CN202111145374A CN115875901A CN 115875901 A CN115875901 A CN 115875901A CN 202111145374 A CN202111145374 A CN 202111145374A CN 115875901 A CN115875901 A CN 11587590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storage device
air supply
compartment
stor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145374.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振兴
崔展鹏
陈童
李春阳
朱小兵
张�浩
刘浩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aier Refrigerator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aier Refrigerator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aier Refrigerator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aier Refrigera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145374.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875901A/zh
Priority to PCT/CN2022/111454 priority patent/WO2023051045A1/zh
Publication of CN1158759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87590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11/00Self-contained movable devices, e.g. domestic refrigerators
    • F25D11/02Self-contained movable devices, e.g. domestic refrigerators with cooling compartments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17/00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 F25D17/04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for circulating air, e.g. by convec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21/00Defrosting; Preventing frosting; Removing condensed or defrost water
    • F25D21/14Collecting or removing condensed and defrost water; Drip tray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25/00Charging, supporting, and discharging the articles to be cooled
    • F25D25/02Charging, supporting, and discharging the articles to be cooled by shel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29/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冰箱,包括储物间室、蒸发器、间室送风风道、间室回风风道,还包括:储物装置,设置于储物间室内,且具有送风口和回风口,回风口与间室回风风道连通;送风风门,设置在蒸发器与送风口之间的气流流动路径上,且配置成在储物装置处于干燥模式时受控地打开或关闭以选择性地允许蒸发器产生的冷却气流流入储物装置内、在储物装置处于保湿模式时受控地关闭以阻止冷却气流流入储物装置内;和回风风门,设置在回风口处,且配置成与送风风门同步地打开以允许储物装置内的回风气流经间室回风风道流向蒸发器、且与送风风门同步地关闭以阻止气流流入和流出储物装置。储物装置内的湿度不会受到储物间室的影响,提高了储物装置内物品的保存品质。

Description

冰箱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冷藏冷冻技术,特别是涉及一种冰箱。
背景技术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食材的存放更为精细。目前市场中干湿分储的空间大都为单独的固定区域,但是,用户在不同的季节对干湿区的需求往往不同,有的季节不需要干区,有的季节不需要湿区,而有的季节干湿区都需要,这样就造成部分分区空间在某些季节将失去作用,造成冰箱的空间浪费。为此,现有技术中出现了一种具有干湿可调抽屉的冰箱,以根据用户的不同需求储存湿度要求不同的食材。
这种冰箱通常通过向抽屉内输入流经蒸发器后的冷却气流实现干燥功能,相应地,抽屉设有送风口和回风口。当抽屉需要保湿时,抽屉内不再需要冷却气流,此时,现有技术通常通过关闭送风口处的送风风门阻止冷却气流继续进入抽屉内,然而却忽略了抽屉的回风口,抽屉的回风口直接暴露于冷藏室,存在冷藏室的回风通过抽屉的回风口进入抽屉内对抽屉内的温湿度产生影响的情况。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旨在克服现有技术的至少一个缺陷,提供一种具有干湿可调的储物空间且该储物空间的湿度不受储物间室影响的冰箱。
本发明的一个进一步的目的是提高储物装置处于干燥模式内的湿度调节效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冰箱,包括用于储物物品的储物间室、用于提供冷却气流的蒸发器、用于将所述冷却气流送往所述储物间室的间室送风风道、用于供所述储物间室内的回风气流返回所述蒸发器的间室回风风道,还包括:
储物装置,设置于所述储物间室内,且具有用于供气流流入其内部空间的送风口和用于供其内部空间的气流流出的回风口,所述回风口与所述间室回风风道连通;
送风风门,设置在所述蒸发器与所述送风口之间的气流流动路径上,且配置成在所述储物装置处于干燥模式时受控地打开或关闭以选择性地允许所述蒸发器产生的冷却气流流入所述储物装置内、在所述储物装置处于保湿模式时受控地关闭以阻止所述冷却气流流入所述储物装置内;以及
回风风门,设置在回风口处,且配置成与所述送风风门同步地打开以允许所述储物装置内的回风气流经所述间室回风风道流向所述蒸发器、且与所述送风风门同步地关闭以阻止气流流入和流出所述储物装置。
可选地,所述冰箱还包括:
装置送风风道,其一端直接与所述蒸发器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储物装置的送风口连通;且
所述装置送风风道与所述间室送风风道相互独立。
可选地,所述冰箱还包括:
间室送风风门,设置于所述间室送风风道的邻近所述蒸发器的端部,用于受控地导通和/或阻断所述间室送风风道,以选择性地向所述储物间室内输送冷却气流;且
所述送风风门设置于所述装置送风风道的邻近所述蒸发器的端部。
可选地,所述储物间室的后侧设有风道盖板,所述蒸发器位于所述风道盖板的后侧,所述间室送风风道和所述装置送风风道均形成在所述风道盖板的后向表面,所述间室回风风道形成在所述风道盖板的下部并位于所述蒸发器的下方;且
所述风道盖板上开设有与所述装置送风风道的另一端端部连通的装置出风端口,在所述储物装置处于完全容置在所述储物空间内的关闭状态时,所述装置出风端口与形成在所述储物装置后部的所述送风口密封连通。
可选地,所述储物装置包括:
密封上盖,固定设置在所述储物间室中;以及
抽屉,具有顶部开口,且配置成可推拉地设置于所述密封上盖的下方,以在其处于完全推入所述储物间室内的关闭状态时使得所述密封上盖覆盖所述顶部开口从而在所述密封上盖和所述抽屉之间限定出封闭空间、在其处于从所述储物间室中拉出的打开状态时使得所述抽屉与所述密封上盖分离以暴露出所述顶部开口。
可选地,所述密封上盖包括水平延伸的盖板和由所述盖板的后侧边缘向下延伸的后侧边缘部,所述后侧边缘部开设有开口向下的第一槽口,所述抽屉的后端板的上部开设有开口向上的第二槽口;且
当所述抽屉处于所述关闭状态时,所述第一槽口和所述第二槽口对接并形成了封闭的所述送风口。
可选地,所述回风口开设在所述抽屉的后端板的底部,所述回风风门设置在所述回风口的外侧,以受控地在所述回风口的外侧覆盖所述回风口。
可选地,所述冰箱还包括:
感温装置,用于检测所述储物装置内的温度,以便于根据所述储物装置内的温度获得所述储物装置内的湿度;且
在所述储物装置处于干燥模式时,所述送风风门配置成在所述储物装置内的湿度高于所述干燥模式对应的预设湿度阈值时受控地打开以允许所述蒸发器产生的冷却气流流入所述储物装置内、在所述储物装置内的湿度等于或低于所述干燥模式对应的预设湿度阈值时受控地关闭。
可选地,所述感温装置与所述送风口处于所述储物装置的同一壁面,并分别邻近该壁面的两个相对的端部,且所述感温装置与所述送风口所处的高度相同。
可选地,所述储物装置还具有增湿回风口,且所述冰箱还包括:
增湿循环风路,位于所述储物间室的外部,且其两端分别与所述送风口和所述增湿回风口连通;
蓄水槽,位于所述蒸发器的下方,用于蓄存所述蒸发器产生的部分冷凝水;
增湿模块,其第一端部位于所述蓄水槽中以吸附所述蓄水槽内的冷凝水,其第二端部延伸至所述增湿循环风路中;以及
增湿风机,设置于所述增湿循环风路中,且配置成在所述储物装置需要加湿时受控地启动,以促使经所述增湿回风口流入所述增湿循环风路中的气流流经所述增湿模块后通过所述送风口流入所述储物装置内。
本发明的冰箱包括储物装置,其设置在冰箱的储物间室内,且具有送风口和回风口,该回风口与冰箱的间室回风风道连通。特别地,本发明的冰箱还在蒸发器与储物装置的送风口之间的气流流动路径上设置送风风门、在储物装置的回风口处设置回风风门。当储物装置切换至干燥模式时,送风风门和回风风门可受控地打开以允许蒸发器产生的冷却气流流入储物装置内,储物装置内原有的空气经回风口和间室回风风道返回蒸发器,从而置换储物装置内的空气。由于气流流经温度较低的蒸发器时,气流中的水分会在蒸发器上凝结,从而使得形成的冷却气流的温度和湿度都比较低,因此当冷却气流置换储物装置内的空气后储物装置内可形成低温低湿的干燥储物空间。当储物装置内的湿度降低至干燥模式对应的预设湿度阈值时可受控地关闭送风风门和回风风门。此时,即便间室回风风道内有储物间室的回风气流流过、且无论储物装置内是否形成负压或增压,在回风风门的阻挡下,间室回风风道内的气流都不会流入储物装置中对储物装置中的湿度产生影响。当储物装置内的湿度高于干燥模式对应的预设湿度阈值时可再次打开送风风门和回风风门,如此反复,使得储物装置内维持在干燥模式对应的预设湿度阈值。当储物装置切换至保湿模式时,送风风门和回风风门受控地关闭,以阻止冷却气流和间室的回风气流流入储物装置内,储物装置内储存的含水量较大的果蔬等物品挥发大量的水分,使得储物装置内形成湿度较高的高湿空间,利于果蔬等物品的保存。可见,本发明通过设置送风风门和回风风门、以及对送风风门和回风风门的开闭控制在储物装置内形成了干湿可调的储物空间,且该储物空间的湿度不会受到储物间室的影响,提高了储物装置内物品的保存品质。
进一步地,本发明的冰箱还包括用于向储物装置内输送冷却气流的装置送风风道,且该装置送风风道与间室送风风道相互独立,其一端直接与蒸发器连通,而不是通过间室送风风道间接地与蒸发器连通。一方面,储物装置与储物间室的送风互不影响,当储物装置需要送风时不必考虑储物间室是否处于制冷状态、是否需要制冷以及制冷量的多少等,也即是,储物装置的送风不会对储物间室的温度产生影响;另一方面,经装置送风风道送出的全部气流均可以流向储物装置,经间室送风风道送出的全部气流均可以流向储物间室,增大了储物装置需要送风时的送风量以及储物间室需要制冷时的送风量,从而提高了储物装置在干燥模式下的湿度调节效率以及储物间室的制冷效率。
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发明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冰箱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冰箱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冰箱的部分结构的示意性后视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储物装置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储物装置的示意性分解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风道盖板的示意性正视图;
图7是图2中部分A的示意性放大图;
图8是图2所示结构的示意性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一种冰箱,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冰箱的示意性结构图,参见图1,本发明的冰箱1包括限定有储物间室11的箱体10、以及设置于储物间室11内的储物装置40。具体地,储物间室11可以为具有冷藏储物环境的冷藏间室,也可以为变温间室或其他保鲜间室。进一步地,储物间室11的后侧可设有风道盖板30。
图2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冰箱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冰箱的部分结构的示意后视图,图4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储物装置的示意性结构图。参见图2至图4,本发明的冰箱1还包括用于提供冷却气流的蒸发器20、用于将冷却气流送往储物间室11的间室送风风道12、用于供储物间室11内的回风气流返回蒸发器20的间室回风风道13。储物装置40具有用于供气流流入其内部空间的送风口41和用于供其内部空间的气流流出的回风口42,回风口42与间室回风风道13连通。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看清楚风道结构,图2和图3中省去了用于覆盖各风道的结构件。
特别地,冰箱1还包括送风风门71和回风风门72。
送风风门71设置在蒸发器20与送风口41之间的气流流动路径上,且配置成在储物装置40处于干燥模式时受控地打开或关闭以选择性地允许蒸发器20产生的冷却气流流入储物装置40内、在储物装置40处于保湿模式时受控地关闭以阻止蒸发器20产生的冷却气流流入储物装置40内。可以理解的是,干燥模式和保湿模式是储物装置40的两个不同的功能模式,当储物装置40分别处于干燥模式和保湿模式时,其内部空间对应的预设湿度范围是不同的。
回风风门72设置在回风口42处,且配置成与送风风门71同步地打开以允许储物装置40内的回风气流经间室回风风道13流向蒸发器20、且与送风风门71同步地关闭以阻止气流流入和流出储物装置40。
当储物装置40切换至干燥模式时,送风风门71和回风风门72可受控地打开以允许蒸发器20产生的冷却气流流入储物装置40内,储物装置40内原有的空气经回风口42和间室回风风道13返回蒸发器20,从而置换储物装置40内的空气。由于气流流经温度较低的蒸发器20时,气流中的水分会在蒸发器20上凝结,从而使得形成的冷却气流的温度和湿度都比较低,因此当冷却气流置换储物装置40内的空气后储物装置40内可形成低温低湿的干燥储物空间。当储物装置40内的湿度降低至干燥模式对应的预设湿度阈值时可受控地关闭送风风门71和回风风门72。此时,即便间室回风风道13内有储物间室11的回风气流流过、且无论储物装置40内是否形成负压或增压,在回风风门72的阻挡下,间室回风风道13及储物间室11内的气流都不会流入储物装置40中对储物装置40中的湿度产生影响。当储物装置40内的湿度高于干燥模式对应的预设湿度阈值时可再次打开送风风门71和回风风门72,如此反复,使得储物装置40内维持在干燥模式对应的预设湿度阈值。
当储物装置40切换至保湿模式时,送风风门71和回风风门72受控地关闭,以阻止冷却气流和储物间室11的回风气流流入储物装置40内,储物装置40内储存的含水量较大的果蔬等物品挥发大量的水分,使得储物装置40内形成湿度较高的高湿空间,利于果蔬等物品的保存。
可见,本发明通过设置送风风门71和回风风门72、以及对送风风门71和回风风门72的开闭控制在储物装置40内形成了干湿可调的储物空间,且该储物空间的湿度不会受到储物间室11的影响,提高了储物装置40内物品的保存品质。
进一步地,储物装置40还包括允许其内部的水分向外渗透的透湿膜47,当储物装置40内的湿度过高时,过多的水分可以通过透湿膜47向外透出,避免储物装置40内因湿度过大而出现凝露现象。
发明人认识到,在本申请之前,具有干湿可调空间的储物装置的送风口直接与储物间室的送风风道连通,并且送风风门通常设置在送风口处。当储物装置需要降低湿度时,冰箱1的送风风机必须启动(无论储物间室是否需要制冷),向间室的送风风道内输送冷却气流。储物间室的送风风道内的部分冷却气流流向储物间室、另一部分冷却气流流向储物装置,然而,冷却气流的分流不但减少了流向储物装置的冷却气流量,而且还可能导致储物间室内的温度低于其设定温度。
为此,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发明的冰箱1还包括与间室送风风道12相互独立的装置送风风道14,装置送风风道14的一端直接与蒸发器20连通,另一端与储物装置40的送风口41连通,用于直接向储物装置40内输送蒸发器20产生的冷却气流。本发明的装置送风风道14与间室送风风道12相互独立,而不是通过间室送风风道12间接地与蒸发器20连通。一方面,储物装置40与储物间室11的送风互不影响,当储物装置40需要送风时不必考虑储物间室11是否处于制冷状态、是否需要制冷以及制冷量的多少等,也即是,储物装置40的送风不会对储物间室11的温度产生影响;另一方面,经装置送风风道14送出的全部气流均可以流向储物装置40,经间室送风风道11送出的全部气流均可以流向储物间室11,增大了储物装置40需要送风时的送风量以及储物间室11需要制冷时的送风量,从而提高了储物装置40在干燥模式下的湿度调节效率以及储物间室11的制冷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冰箱1还包括间室送风风门73,间室送风风门73和送风风门71可分别设置在间室送风风道12和装置送风风道14中,以分别受控地导通或阻断间室送风风道12和装置送风风道14。
优选地,间室送风风门73设置于间室送风风道12的邻近蒸发器20的端部,用于受控地导通和/或阻断间室送风风道12,以选择性地向储物间室11内输送冷却气流。优选地,送风风门71可设置于装置送风风道14的邻近蒸发器20的端部。由此,可以将储物间室11和储物装置40的送风完全地独立开。当储物间室11不需要制冷时,间室送风风道12内不会有任何冷却气流流过,使得送风风机驱动的全部冷却气流均流向装置送风风道14;当储物装置40不需要降湿时,装置送风风道14内不会有任何冷却气流流过,使得送风风机驱动的全部冷却气流均流向间室送风风道12,进一步提高了储物装置40在干燥模式下的湿度调节效率以及储物间室11的制冷效率。当储物装置40需要降湿、且储物间室11需要制冷时,间室送风风门73和送风风门71均打开,以使得部分冷却气流通过间室送风风道12流向储物间室11、另一部分冷却气流通过装置送风风道14流向储物装置40,同步实现储物装置40的降湿和储物间室11的制冷。
进一步地,储物间室11的后侧设有风道盖板30,蒸发器20位于风道盖板30的后侧,间室送风风道12和装置送风风道14均形成在风道盖板30的后向表面,间室回风风道13形成在风道盖板30的下部并位于蒸发器20的下方。
具体地,参见图6所示的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风道盖板的示意性正视图,风道盖板30上开设有与装置送风风道14的另一端端部连通的装置出风端口31,在储物装置40处于完全容置在储物空间11内的关闭状态时,装置出风端口31与形成在储物装置40后部的送风口41密封连通,从而实现了储物装置40与装置送风风道14之间的流体连通。
图5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储物装置的示意性分解图。在一些实施例中,储物装置40可包括密封上盖43和抽屉44。密封上盖43固定设置在储物间室11中。抽屉44具有顶部开口,且配置成可推拉地设置于密封上盖43的下方,以在其处于完全推入储物间室11内的关闭状态时使得密封上盖43覆盖抽屉44的顶部开口从而在密封上盖43和抽屉44之间限定出封闭空间、在其处于从储物间室11中拉出的打开状态时使得抽屉44与密封上盖43分离以暴露出抽屉44的顶部开口。
相比于现有技术中具有密封桶体和抽屉的储物装置来说,本发明的储物装置40通过密封上盖43与抽屉44配合形成封闭空间,一方面,可使得储物装置40更加小型化,占用空间更小,且成本更低,另一方面,各风口可直接开设在抽屉44上,用于调节储物装置40内湿度的气流可直接流入抽屉44内,气流阻力较小,湿度调节的速度更快。
具体地,在储物装置40处于关闭状态时,风道盖板30上的装置出风端口31与储物装置40的送风口41密封连通。为了进一步提高密封性能,装置出风端口31与送风口41的周向边缘之间还设有密封泡棉,密封泡棉可以固定在装置出风端口31的周向边缘。
进一步地,发明人认识到,为了便于与风道盖板30上的装置送风风道14连通,送风口41优选开设在储物装置40的后侧,并且高度越高越好。为此,送风口41可以开设在抽屉44后端板的最上部。然而,发明人认识到,即使将送风口41设置在抽屉44的最上部,其高度仍然不是最高的,且也避免不了被抽屉44内存放的物品封堵的风险。
为此,在一些实施例中,密封上盖43包括水平延伸的盖板431和由盖板431的后侧边缘向下延伸的后侧边缘部432,后侧边缘部432开设有开口向下的第一槽口433,抽屉44的后端板441的上部开设有开口向上的第二槽口442。当抽屉44处于关闭状态时,第一槽口433和第二槽口442对接并形成了封闭的送风口41。也就是说,本发明的送风口41并不完全地开设在抽屉44上,而是由分别形成在密封上盖43和抽屉44上的两个槽口拼接而成,突破了抽屉44的高度限制,使得送风口41的高度尽可能地达到最高,且送风口41最高点的高度高于抽屉44的高度,因此,送风口41不存在被抽屉44内存放的物品堵死的风险。
在一些实施例中,回风口42开设在抽屉44的后端板441的底部,延长了由送风口41流入储物装置40的冷却气流的流动路径,使得储物装置40的湿度更加均衡。
进一步地,回风风门72设置在回风口42的外侧,以受控地在回风口42的外侧覆盖回风口42。由此,可以充分地利用储物装置40后方的空间布置回风风门72,不会占用储物装置40内部的空间,且回风风门72的打开和关闭动作不会受到储物装置40内存放物品的阻碍和影响,也不会与储物间室11内的其他结构产生干涉。
具体地,储物装置40的送风口41的周向边缘可向后凸出延伸,以在储物装置40完全处于储物间室11内时使得送风口41与风道盖板30上的装置出风端口31接触并密封地连通,同时,可以在储物装置40的回风口42与风道盖板30之间形成一定的间隙,便于回风风门72执行打开或关闭动作,从而有效地避免了与风道盖板30产生碰撞或结构干涉。
可以理解的是,送风风门71和回风风门72的开闭状态主要是根据储物装置40内的湿度来控制的。因此,需要对储物装置40的湿度进行准确地检测。通常比较常见的是采用湿度传感器直接获取储物装置40内的湿度,然而,发明人认识到,湿度传感器的成本较高,难以在实际的冰箱产品上得以实现。并且,发明人还认识到,影响物品保存品质的是储物装置40内的相对湿度,而不是绝对湿度,储物装置40内的相对湿度还可以通过储物装置40内的温度获得。
为此,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发明的冰箱1还包括感温装置80,用于检测储物装置40内的温度,以便于根据储物装置40内的温度获得储物装置40内的湿度。在储物装置40处于干燥模式时,送风风门71配置成在储物装置40内的湿度高于干燥模式对应的预设湿度阈值时受控地打开以允许蒸发器20产生的冷却气流流入储物装置40内、在储物装置40内的湿度等于或低于干燥模式对应的预设湿度阈值时受控地关闭。相应地,回风风门72与送风风门71同步地打开或关闭。由于感温装置80价格低廉,因此不但可以满足对储物装置40内的湿度进行间接检测的目的,而且还可以降低冰箱1的成本,更加实用。
具体地,感温装置80可以为感温头。
在一些实施例中,感温装置80与送风口41处于储物装置40的同一壁面,并分别邻近该壁面的两个相对的端部,即感温装置80与送风口41间隔一定的距离,而不是邻近设置。进一步地,感温装置80与送风口41所处的高度相同。由此,可以使得感温装置80所处的位置为储物装置40内气流流速最慢的位置之一,也即是湿度调节速率相对滞后的位置之一。当通过向储物装置40内输入冷却气流的方式降低其湿度时,感温装置80检测到的温度对应的湿度值达到干燥模式对应的预设湿度阈值时,储物装置40内的其他区域也已经达到该预设湿度阈值或比该预设湿度阈值更低,此时关闭回风风门72与送风风门71可以确保储物装置40内的湿度完全符合要求。
进一步地,为了避免感温装置80受到储物装置40内存放物品的影响,感温装置80并不固定地设置储物装置40内,而是固定在风道盖板30上。相应地,储物装置40的后侧设有用于将感温装置80暴露于储物装置40内的温度获取通孔45。温度获取通孔45的位置与感温装置80的位置相对应,以在储物装置40完全地处于储物间室11时使得感温装置80经温度获取通孔45暴露于储物装置40内。
图7是图2中部分A的示意性放大图,图8是图2所示结构的示意性分解图。在一些实施例中,储物装置40还具有增湿回风口46。在这些实施例中,冰箱1还包括增湿循环风路51、蓄水槽52、增湿模块53和增湿风机54。增湿循环风路51位于储物间室11的外部,且其两端分别与送风口41和增湿回风口46连通。蓄水槽52位于蒸发器20的下方,用于蓄存蒸发器20产生的部分冷凝水。增湿模块53的第一端部531位于蓄水槽52中以吸附蓄水槽52内的冷凝水,增湿模块53的第二端部延伸至增湿循环风路51中。增湿风机54设置于增湿循环风路51中,且配置成在储物装置40需要加湿时受控地启动,以促使经增湿回风口46流入增湿循环风路51中的气流流经增湿模块53后通过送风口41流入储物装置40内。
由于增湿模块具有吸附水的功能,其第一端部531吸附的冷凝水在毛细力作用下可遍布于增湿模块53的各个区域,即增湿模块53的第二端部532中也含有水。当储物装置40需要加湿时,设置在增湿循环风路51中的增湿风机54启动,促使气流在储物装置40和增湿循环风路51之间循环流动。当气流流经位于增湿循环风路51中的增湿模块53的第二端部532时带走第二端部532含有的部分水分,湿度增加,由此实现了快速对储物装置40进行增湿的目的。由于蓄水槽52、增湿循环风路51、增湿模块53以及增湿风机54等增湿相关的结构均处在储物间室11之外,仅有增湿循环风路51的两端与储物装置40的送风口41和增湿回风口46连通,不但达到了对储物装置40快速增湿的目的,而且这些增湿结构不会对储物间室11产生任何影响。
进一步地,增湿循环风路51可形成在风道盖板30中。相应地,蓄水槽52、增湿模块53和增湿风机54均位于风道盖板30上,简化了储物间室11内的结构,避免对储物间室11内的空间大小产生影响。
具体地,送风口41和增湿回风口46均开设在储物装置40的后侧,以便于与形成在风道盖板30上的增湿循环风路51连通。
进一步地,参见图6,风道盖板30的前侧还形成有与增湿循环风路51的两端分别连通的增湿送风端口33和增湿回风端口34,在储物装置40完全处于储物间室11内时,增湿送风端口33和增湿回风端口34分别与储物装置40的送风口41和增湿回风口46密封连通。为了进一步提高密封性能,送风口41与增湿送风端口33的周向边缘之间、以及增湿回风口46与增湿回风端口34的周向边缘之间还分别设有密封泡棉,密封泡棉可以固定在增湿送风端口33和增湿回风端口34的周向边缘。
在一些实施例中,冰箱1还包括增湿控制风门55,增湿控制风门55设置于增湿循环风路51中,且配置成受控地导通和/或阻断增湿循环风路51。具体地,增湿控制风门55可仅在储物装置40需要增湿时打开以导通增湿循环风路51。在储物装置40不需要增湿时,可通过关闭增湿控制风门55阻断增湿循环风路51,从而避免增湿模块53对储物装置40内的湿度产生影响。
由于蓄水槽52设置在蒸发器20的下方,蒸发器20的温度非常低,可能导致蓄水槽52内蓄存的冷凝水凝结,从而影响增湿模块53的吸水效果。
为此,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发明的冰箱1还包括加热装置56,加热装置56配置成在储物装置40需要加湿时受控地启动,以为蓄水槽52提供热量促使蓄水槽52内的冰霜融化。也就是说,每次储物装置40需要加湿时,加热装置56都会启动对蓄水槽52进行加热,确保了储物装置40需要加湿时蓄水槽52内具有液态水,从而确保了增湿模块53的吸水效果,进而保证了储物装置40较好的增湿效果。
进一步地,加热装置56为贴设于蓄水槽52的底壁外表面的加热丝或加热片。也就是说,加热装置56不会与蓄水槽52内的冷凝水接触,避免冷凝水对加热装置56的性能产生影响。
在一些实施例中,冰箱1还包括接水盘81,接水盘81位于蒸发器20的下方,用于收集蒸发器20产生的冷凝水。具体地,接水盘81的底部可设有排水口,以及时地将蒸发器20产生的冷凝水排出。
申请人认识到,储物装置40并不需要长时间频繁地增湿,因此,储物装置40增湿所需要的水量较少。若如现有技术那样,将蒸发器20产生的所有冷凝水都吸附到增湿模块53中很容易导致冷凝水过剩、积水、结冰等问题,需要考虑增湿模块53的溢水、排水等问题,将结构复杂化。
为此,本申请进一步将蓄水槽52设置在接水盘81的横向侧部,蓄水槽52的顶部开口与接水盘81连通。由此,蓄水槽52仅收集蒸发器20侧部滴落的冷凝水即可满足增湿需求,蒸发器20其他大部分区域滴落的冷凝水仍然通过接水盘81收集并排出。并且,蓄水槽52内的冷凝水量过多时还可以直接溢出到接水盘81,不需要增加辅助的溢水通道,充分地利用了冰箱现有的结构,避免附加结构过多导致冰箱结构复杂、成本较高等。
进一步地,蓄水槽52为由接水盘81的横向侧边缘向下凹陷形成的凹槽。也就是说,蓄水槽52可以在风道盖板30成型时通过吸附、注塑等工艺直接形成,省去了蓄水槽52与风道盖板30之间的装配结构。由此,蓄水槽52的设置没有增加冰箱1的任何结构负担和装配负担,最大化地减小了对冰箱原有结构的影响和改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增湿模块53的第二端部532覆盖增湿循环风路51在第二端部532处的过流面,以使得增湿循环风路51内的流经该过流面的全部气流均流经增湿模块53的第二端部532,从而使得该全部气流的湿度整体增加,相比于现有技术中仅有部分气流与增湿模块接触的方案来说,本实施例的方案提高了对储物装置40内的空间进行加湿的效率。
进一步地,为了减弱增湿模块53对气流的阻碍作用,增湿模块53可以为薄片状构件。
具体地,增湿模块53可以为无纺布、海绵或其他具有吸水性能的吸水材料。
在一些实施例中,储物装置40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两个或两个以上,当储物装置40的数量为两个时,两个储物装置40可沿横向并排设置在储物间室11的底部。相应地,装置送风风道14、送风风门71、回风风门72等相关结构的数量与储物装置40的数量保持一致。
本申请的冰箱1为广义上的冰箱,其不但包括通常所说的狭义上的冰箱,而且还包括具有冷藏、冷冻或其他储物功能的储物装置,例如,冷藏箱、冷柜等等。
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应理解,本发明实施例中所称的“上”、“下”、“前”、“后”、“顶”、“底”等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的用语是以冰箱1的实际使用状态为基准而言的,这些用语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部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至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认识到,虽然本文已详尽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多个示例性实施例,但是,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仍可根据本发明公开的内容直接确定或推导出符合本发明原理的许多其他变型或修改。因此,本发明的范围应被理解和认定为覆盖了所有这些其他变型或修改。

Claims (10)

1.一种冰箱,包括用于储物物品的储物间室、用于提供冷却气流的蒸发器、用于将所述冷却气流送往所述储物间室的间室送风风道、用于供所述储物间室内的回风气流返回所述蒸发器的间室回风风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储物装置,设置于所述储物间室内,且具有用于供气流流入其内部空间的送风口和用于供其内部空间的气流流出的回风口,所述回风口与所述间室回风风道连通;
送风风门,设置在所述蒸发器与所述送风口之间的气流流动路径上,且配置成在所述储物装置处于干燥模式时受控地打开或关闭以选择性地允许所述蒸发器产生的冷却气流流入所述储物装置内、在所述储物装置处于保湿模式时受控地关闭以阻止所述冷却气流流入所述储物装置内;以及
回风风门,设置在回风口处,且配置成与所述送风风门同步地打开以允许所述储物装置内的回风气流经所述间室回风风道流向所述蒸发器、且与所述送风风门同步地关闭以阻止气流流入和流出所述储物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装置送风风道,其一端直接与所述蒸发器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储物装置的送风口连通;且
所述装置送风风道与所述间室送风风道相互独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间室送风风门,设置于所述间室送风风道的邻近所述蒸发器的端部,用于受控地导通和/或阻断所述间室送风风道,以选择性地向所述储物间室内输送冷却气流;且
所述送风风门设置于所述装置送风风道的邻近所述蒸发器的端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储物间室的后侧设有风道盖板,所述蒸发器位于所述风道盖板的后侧,所述间室送风风道和所述装置送风风道均形成在所述风道盖板的后向表面,所述间室回风风道形成在所述风道盖板的下部并位于所述蒸发器的下方;且
所述风道盖板上开设有与所述装置送风风道的另一端端部连通的装置出风端口,在所述储物装置处于完全容置在所述储物空间内的关闭状态时,所述装置出风端口与形成在所述储物装置后部的所述送风口密封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储物装置包括:
密封上盖,固定设置在所述储物间室中;以及
抽屉,具有顶部开口,且配置成可推拉地设置于所述密封上盖的下方,以在其处于完全推入所述储物间室内的关闭状态时使得所述密封上盖覆盖所述顶部开口从而在所述密封上盖和所述抽屉之间限定出封闭空间、在其处于从所述储物间室中拉出的打开状态时使得所述抽屉与所述密封上盖分离以暴露出所述顶部开口。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密封上盖包括水平延伸的盖板和由所述盖板的后侧边缘向下延伸的后侧边缘部,所述后侧边缘部开设有开口向下的第一槽口,所述抽屉的后端板的上部开设有开口向上的第二槽口;且
当所述抽屉处于所述关闭状态时,所述第一槽口和所述第二槽口对接并形成了封闭的所述送风口。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回风口开设在所述抽屉的后端板的底部,所述回风风门设置在所述回风口的外侧,以受控地在所述回风口的外侧覆盖所述回风口。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感温装置,用于检测所述储物装置内的温度,以便于根据所述储物装置内的温度获得所述储物装置内的湿度;且
在所述储物装置处于干燥模式时,所述送风风门配置成在所述储物装置内的湿度高于所述干燥模式对应的预设湿度阈值时受控地打开以允许所述蒸发器产生的冷却气流流入所述储物装置内、在所述储物装置内的湿度等于或低于所述干燥模式对应的预设湿度阈值时受控地关闭。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感温装置与所述送风口处于所述储物装置的同一壁面,并分别邻近该壁面的两个相对的端部,且所述感温装置与所述送风口所处的高度相同。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储物装置还具有增湿回风口,且所述冰箱还包括:
增湿循环风路,位于所述储物间室的外部,且其两端分别与所述送风口和所述增湿回风口连通;
蓄水槽,位于所述蒸发器的下方,用于蓄存所述蒸发器产生的部分冷凝水;
增湿模块,其第一端部位于所述蓄水槽中以吸附所述蓄水槽内的冷凝水,其第二端部延伸至所述增湿循环风路中;以及
增湿风机,设置于所述增湿循环风路中,且配置成在所述储物装置需要加湿时受控地启动,以促使经所述增湿回风口流入所述增湿循环风路中的气流流经所述增湿模块后通过所述送风口流入所述储物装置内。
CN202111145374.9A 2021-09-28 2021-09-28 冰箱 Pending CN11587590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145374.9A CN115875901A (zh) 2021-09-28 2021-09-28 冰箱
PCT/CN2022/111454 WO2023051045A1 (zh) 2021-09-28 2022-08-10 冰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145374.9A CN115875901A (zh) 2021-09-28 2021-09-28 冰箱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875901A true CN115875901A (zh) 2023-03-31

Family

ID=857636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145374.9A Pending CN115875901A (zh) 2021-09-28 2021-09-28 冰箱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5875901A (zh)
WO (1) WO2023051045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67187B (zh) * 2014-11-26 2016-07-06 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 风冷冰箱及其控制方法
JP6799744B2 (ja) * 2016-02-08 2020-12-16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冷蔵庫
CN105526758B (zh) * 2016-02-26 2018-01-30 合肥美菱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冰箱
CN105972929B (zh) * 2016-06-24 2019-02-22 长虹美菱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风冷冰箱及其控制方法
CN107806734A (zh) * 2017-10-31 2018-03-16 合肥华凌股份有限公司 制冷设备和制冷设备的控制方法
CN110274417B (zh) * 2018-03-15 2020-08-28 海尔智家股份有限公司 冰箱及其湿度调节方法
CN110398112B (zh) * 2019-08-30 2023-09-15 长虹美菱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风冷冰箱精确调湿腔室及其控制方法
CN216409424U (zh) * 2021-09-28 2022-04-29 青岛海尔电冰箱有限公司 冰箱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051045A1 (zh) 2023-04-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826793B (zh) 冰箱、其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04457097B (zh) 设有冷藏加湿装置的冰箱及冷藏室加湿控制方法
CN110081648B (zh) 一种温度、湿度均可调节的制冷制热设备
CN105486020B (zh) 用于冰箱的储物装置及冰箱
CN110274417A (zh) 冰箱及其湿度调节方法
CN110513956B (zh) 冰箱及其控制方法
CN216409424U (zh) 冰箱
CN204404645U (zh) 设有冷藏加湿装置的冰箱
CN107504755A (zh) 储物组件和具有其的制冷设备及控制方法
CN105806003A (zh) 风冷冰箱
CN111238127A (zh) 一种增湿冰箱
CN216409425U (zh) 冰箱
CN110513936B (zh) 冰箱
CN201243841Y (zh) 一种具有加湿、除湿功能的冷藏陈列柜
US20110133349A1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drying an air stream
CN115875901A (zh) 冰箱
CN216409423U (zh) 冰箱
CN115875903A (zh) 冰箱
KR20100102302A (ko) 냉장고의 야채실 및 이의 제어방법
CN112710115A (zh) 一种除湿冰箱及冰箱抽屉
CN211400450U (zh) 一种调湿储藏柜
US20230184484A1 (en) Domestic refrigerator and method for ventilating a refrigerator compartment container
CN211739634U (zh) 一种增湿冰箱
JP2002323282A (ja) 保冷庫
CN109059409B (zh) 具有控温湿功能的抽屉模块及制冷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