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875581A - 头戴显示支撑装置和头戴显示设备 - Google Patents

头戴显示支撑装置和头戴显示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875581A
CN115875581A CN202211405394.XA CN202211405394A CN115875581A CN 115875581 A CN115875581 A CN 115875581A CN 202211405394 A CN202211405394 A CN 202211405394A CN 115875581 A CN115875581 A CN 11587558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d
mounted display
display support
disposed
forehea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405394.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玉红
张�浩
葛峥
訾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Beijing BOE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Beijing BOE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Beijing BOE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405394.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875581A/zh
Publication of CN1158755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87558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VR头戴显示支撑装置和头戴显示设备,所述头戴显示支撑装置包括头圈主体,所述头圈主体的一侧设置开口,该开口处设置两个弧形调节带;所述头戴显示支撑装置还包括通过控制两个所述弧形调节带相向或相背运动以调节所述头圈主体的周向长度的调节结构。

Description

头戴显示支撑装置和头戴显示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头戴显示产品制作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头戴显示支撑装置和头戴显示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可穿戴设备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类型的智能可穿戴设备也在不断涌现,其中,头戴式智能显示设备既可以像智能移动终端一样,拥有独立的操作系统,能够根据用户指令实现数据处理与网络通信等功能,也可以通过对多媒体数据的有效整合,为使用者营造出具有真实沉浸感的虚拟现实场景,以及根据采集到的环境图像,通过图像分析处理将各种类型的信息与环境图像进行叠加融合,带来具有增强现实效果的用户体验,从而越来越受到众多使用者的广泛青睐。
头戴式显示设备一般包括佩戴于头部的头戴显示支撑装置和连接于头戴显示支撑装置上的显示主机,但是头戴显示支撑装置固定部分的尺寸一般是固定的,无法调节,适用范围小,舒适性差。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头戴显示支撑装置和头戴显示设备,解决用户佩戴舒适性差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头戴显示支撑装置,与头戴显示设备的主机相连接,包括头圈主体,所述头圈主体的一侧设置开口,该开口处设置两个弧形调节带;
所述头戴显示支撑装置还包括通过控制两个所述弧形调节带相向或相背运动以调节所述头圈主体的周向长度的调节结构。
可选的,所述调节结构包括分别位于两个所述弧形调节带的齿条结构,以及与所述齿条结构相配合的旋转部,所述旋转部包括与所述齿条结构相啮合的齿轮,以及控制所述齿轮旋转的旋钮,旋转所述旋钮使得两个所述弧形调节带相向或相背运动,以调节所述头圈主体的周向长度。
可选的,所述调节结构还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一盖板,以及由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一盖板合围形成的容纳腔,所述容纳腔的侧壁上设置有供所述头圈主体弧形调节带穿过的插孔,所述第一壳体上设置有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通孔,在所述通孔的外围,沿所述通孔的周向方向设置有多个棘齿卡槽;
所述旋转部包括齿棘组合件和所述旋钮,所述齿棘组合件包括中空设置的传动轴和位于所述传动轴的轴向方向的两端的弹性棘齿臂和所述齿轮,所述传动轴穿过所述通孔,使得所述弹性棘齿臂和所述齿轮位于所述第一壳体的相对的两侧,所述弹性棘齿臂上设置有与所述棘齿卡槽相啮合的棘齿;
所述旋钮包括旋转主体,所述旋转主体上设置有穿设于所述传动轴上的连接轴,以及与所述弹性棘齿臂传动连接的传动连接部。
可选的,沿所述传动轴的径向方向,所述弹性棘齿臂的远离所述传动轴的外侧面设置有与所述棘齿卡槽相啮合的棘齿。
可选的,所述旋转主体的第一表面凸设有连接轴,所述连接轴的一端穿过所述传动轴与位于所述头圈主体远离所述第一壳体的一侧的固定片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表面上设置有位于所述连接轴的四周的多个凸起,所述凸起卡设于所述弹性棘齿臂和所述传动轴之间。
可选的,沿所述传动轴的周向方向,所述传动轴的外周面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弹性棘齿臂,所述弹性棘齿臂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传动轴的外周面上,所述弹性棘齿臂的另一端沿着所述传动轴的轴向方向环绕形成悬臂。
可选的,沿所述通孔的周向方向,所述棘齿卡槽包括相对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的坡度大于所述第二侧壁的坡度。
可选的,所述齿条结构包括沿所述头圈主体的周向方向延伸设置的条形孔,在垂直于所述头圈主体的周向面的方向上,所述条形孔具有相对的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所述第三侧壁和所述第四侧壁中的至少一个侧壁上设置有齿。
可选的,还包括为所述主机供电的电源结构,所述主机和所述电源结构分别设置于所述头圈主体的相对的两侧。
可选的,所述电源结构包括电池和电源线,所述电池容纳于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一盖板合围形成的所述容纳腔内,所述电源线穿设于所述头圈主体内,并沿着所述头圈主体延伸至与所述主机连接。
可选的,还包括用于控制所述主机的翻转角度的翻转结构。
可选的,所述翻转结构包括沿第一方向设置的连接部和转动部,所述连接部用于与所述头圈主体连接,所述转动部与所述主机转动连接。
头圈主体可选的,所述连接部包括连接本体,所述连接本体远离所述转动部的一端设置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与所述连接本体呈L形设置,所述连接板上设置有沿所述第一方向贯穿所述连接板设置的多个第一连接孔。
可选的,所述连接本体上设置有沿第二方向贯穿所述连接本体设置的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垂直。
可选的,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所述连接板位于所述连接本体的第一侧,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所述连接本体远离所述连接板的第二侧设置有收线槽。
可选的,还包括用于控制所述主机的翻转角度的翻转结构;
所述头圈主体还包括前额贴合部,在使用者使用头戴显示装置时所述前额贴合部与前额相贴合;所述翻转结构与所述前额贴合部相连接。
可选的,所述头圈主体还包括前额贴合部,在使用者使用头戴显示设备时所述前额贴合部的贴合面与使用者的前额相贴合;
所述贴合面上设置有与所述连接部连接的连接区,所述连接区上设置有第三连接孔,所述第三连接孔与所述第一连接孔相配合以将所述翻转结构与所述前额贴合部连接在一起。
可选的,所述前额贴合部还具有与所述贴合面相邻的底面,所述底面形成用于容纳所述连接本体的卡槽,在垂直于所述头圈主体的周向面的方向上,所述卡槽的深度大于或等于所述连接本体的厚度,所述底面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连接孔相配合的第四连接孔以连接所述翻转结构和所述前额贴合部。
可选的,所述连接区远离所述翻转结构的一侧设置有第二盖板。
可选的,所述第二盖板远离所述翻转结构的一侧设置有前额海绵。
可选的,所述前额海绵上设置有多个透气孔。
可选的,所述第一盖板远离所述第一壳体一侧设置有后置海绵。
可选的,所述容纳腔的侧壁上设置有用于对所述弧形调节带进行运动导向的导向结构,所述导向结构包括在垂直于所述头圈主体的周向面的方向上相对设置的两个导向部,每个所述导向部包括至少一个导向块,所述导向块垂直于所述容纳腔的底部设置,且一个所述导向部中的所述导向块远离所述容纳腔的底部的一端设置有限位凸起,所述限位凸起朝向另一个所述导向部延伸设置以使所述导向块呈L形结构。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头戴显示设备,包括上述的头戴显示支撑装置和与所述头戴显示支撑装置连接的主机,所述主机包括依次设置的前壳、中壳、核心模块、后壳和磁吸面罩,所述核心模块包括提供显示的镜筒和显示模组。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调节结构的设置可以调节头圈主体的周向长度,从而适用于不同的头围,匹配更大的头围范围,提高佩戴舒适度。
附图说明
图1表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头戴显示支撑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表示本发明实施例的头戴显示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3表示本发明实施例的头圈主体的分解示意图;
图4表示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壳体的示意图一;
图5表示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壳体的示意图二;
图6表示本发明实施例的齿棘组合件的示意图;
图7表示本发明实施例的旋钮的示意图;
图8表示本发明实施例中齿棘组合件与第一壳体组装状态示意图;
图9表示本发明实施例中齿棘组合件与旋钮组装状态示意图;
图10表示本发明实施例中头圈主体、第一壳体和调节结构组装状态示意图一;
图11表示本发明实施例中头圈主体、第一壳体和调节结构组装状态示意图二;
图12表示本发明实施例中翻转结构示意图一;
图13表示本发明实施例中翻转结构示意图二;
图14表示本发明实施例中头圈主体的示意图;
图15表示本发明实施例中头圈主体和翻转结构组装状态示意图一;
图16表示本发明实施例中头圈主体和翻转结构组装状态示意图二;
图17表示本发明实施例中头戴显示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18表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主机的分解示意图;
图19表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电路板的示意图;
图20表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中壳的示意图;
图21表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翻转结构和主机的组装状态示意图;
图22表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佩戴状态示意图一;
图23表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佩戴状态示意图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参考图1-图17,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头戴显示支撑装置,与头戴显示设备的主机相连接,以使得头戴显示设备佩戴于人体的头部,头戴显示支撑装置包括头圈主体1,所述头圈主体1的一侧设置开口,该开口处设置两个弧形调节带101,两个弧形调节带101的自由端交叠设置。
所述头戴显示支撑装置还包括通过控制两个所述弧形调节带101相向或相背运动以调节所述头圈主体1的周向长度的调节结构。
通过调节结构的设置可以调节头圈主体1的周向长度,从而使得VR一体机的佩戴适用于不同的头围,匹配更大的头围范围,提高佩戴舒适度。
参考图3-图11,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调节结构包括分别位于两个所述弧形调节带101的齿条结构1011,以及与所述齿条结构1011相配合的旋转部,所述旋转部包括与所述齿条结构1011相啮合的齿轮1312,以及控制所述齿轮1312旋转的旋钮132,旋转所述旋钮132使得两个所述弧形调节带101相向或相背运动,以调节所述头圈主体1的周向长度。
参考图10和图11,两个所述弧形调节带101交叠设置,且两个所述弧形调节带101的所述齿条结构1011同时与所述齿轮1312啮合,所述齿轮1312转动,使得两个所述弧形调节带101相向运动以缩小所述头圈主体1的周向长度,反向转动所述齿轮1312,则使得两个所述弧形调节带101相背运动,以增大所述头圈主体1的周向长度,从而使得头戴显示支撑装置适用于不同的头围。
参考图3-图11,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调节结构还包括相盖合设置的第一壳体11和第一盖板12,以及由所述第一壳体11和第一盖板12合围形成的容纳腔,所述第一壳体11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第一盖板12的连接孔连接的定位连接柱115,所述容纳腔包括用于容纳两个所述弧形调节带101的第一子容纳腔111,所述容纳腔的侧壁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子容纳腔111连通并供所述头圈主体1穿过的插孔,所述第一壳体11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子容纳腔111连通的通孔114,在所述通孔114的外围,沿所述通孔114的周向方向设置有多个棘齿卡槽117。
所述旋转部包括齿棘组合件131和所述旋钮132,所述齿棘组合件131包括中空设置的传动轴1313(即一个空心轴)和位于所述传动轴1313的轴向方向的两端的弹性棘齿臂1311和所述齿轮1312,所述传动轴1313穿过所述通孔114,使得所述弹性棘齿臂1311和所述齿轮1312位于所述第一壳体11的相对的两侧,沿所述传动轴1313的径向方向,所述弹性棘齿臂1311的远离所述传动轴1313的外侧面设置有与所述棘齿卡槽117相啮合的棘齿1301;
所述旋钮132包括旋转主体1322,所述旋转主体1322的第一表面凸设有连接轴1303,所述连接轴1303的一端穿过所述传动轴1313与位于所述头圈主体1远离所述第一壳体11的一侧的固定片133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表面上设置有位于所述连接轴1303的四周的多个凸起1302,所述凸起1302卡设于所述弹性棘齿臂1311和所述传动轴1313之间。
由于所述凸起1302卡设于所述弹性棘齿臂1311和所述传动轴1313之间,旋转所述旋钮132时,所述凸起1302带动所述弹性棘齿臂1311转动,进而带动所述齿轮1312转动(所述齿轮1312和所述弹性棘齿臂1311分别固定于所述传动轴1313的轴向方向的两端,所述齿轮1312和所述弹性棘齿臂1311同步运动),从而通过所述齿轮1312与所述齿条结构1011的配合,带动两个所述弧形调节带101相向运动或相背运动以调节所述头圈主体1的周向长度。
所述调节结构采用上述结构形式,使得所述头圈主体1的周向长度的调节,只能通过控制所述旋钮132来控制,而不能反向调节,即不能通过拉扯所述头圈主体1来调节。通过旋转旋钮132,可以通过所述凸起1302带动所述弹性棘齿臂1311转动,进而带动所述齿轮1312转动,在所述齿轮1312与所述齿条结构1011的配合下,调节两个所述弧形调节带101的交叠量,从而实现所述头圈主体1的周向长度的调节。在所述旋钮132未受力,而仅仅所述头圈主体1受力的情况下(需要说明的是,此处所述头圈主体1受力主要是指在佩戴于头上的佩戴过程中,受到的拉扯力(所述VR一体机的重力、头部施加的力等非人为主观施加的力),而非人为大力拉扯施加的力,人为大力拉扯容易使得所述凸起1302从所述弹性棘齿臂1311和所述传动轴1313中脱离而造成所述调节结构的损坏),所述弹性棘齿臂1311与所述凸起1302卡合,无法带动所述旋钮132旋转,从而防止反转,防止在佩戴过程中,所述头圈主体1的周向长度发生变化,降低佩戴舒适度。
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沿所述传动轴1313的周向方向,所述传动轴1313的外周面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弹性棘齿臂1311,所述弹性棘齿臂1311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传动轴1313的外周面上,所述弹性棘齿臂1311的另一端沿着所述传动轴1313的轴向方向环绕形成悬臂。
图6中表示出了两个弹性棘齿臂1311,但并不以此为限。参考图9,所述弹性棘齿臂1311为多半环形悬臂(但并不以此为限),每个所述弹性棘齿臂1311和所述传动轴1313之间卡接有两个所述凸起1302,两个所述凸起1302间隔设置,且一个凸起1302靠近所述弹性棘齿臂1311的固定端设置,另一个所述凸起1302靠近所述弹性棘齿臂1311的自由端设置。
参考图9,所述弹性棘齿臂1311的自由端为弯钩状,所述凸起1302位于所述弯钩状自由端的内侧,且所述弯钩状自由端的内侧面与所述凸起1302的一个侧面部分接触,防止所述凸起1302从所述弹性棘齿臂1311和所述传动轴1313之间的卡接空间脱离。
示例性的,在所述弹性棘齿臂1311的数量为两个时,所述弹性棘齿臂1311的自由端在同一平面上,以便于所述凸起1302的高度的设置。
参考图9,示例性的,所述凸起1302在平行于所述第一表面的方向上的截面形状为扇形,所述凸起1302具有靠近所述弯钩状自由端的一侧的侧面13021,该侧面13021与所述弹性棘齿臂1311的自由端的内侧面13011相平行。
参考图8,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沿所述通孔114的周向方向,所述棘齿卡槽117包括相对的第一侧壁13001和第二侧壁13002,所述第一侧壁13001的坡度大于所述第二侧壁13002的坡度。
参考图5-图8,所述第一侧壁13001的坡度和所述第二侧壁13002的坡度不同,所述棘齿1301的形状与所述棘齿卡槽117的形状相符,棘齿1301的坡度大的一面与所述第一侧壁贴合,棘齿1301的坡度小的一面与所述第二侧壁贴合,所述凸起1302带动所述弹性棘齿臂1311向靠近所述第一侧壁的方向转动,则在转动时,所述弹性棘齿臂1311弹性形变,使得所述棘齿1301从一个棘齿卡槽117移动到另一个棘齿卡槽117,同时,所述齿轮1312与所述齿条结构1011相配合减小所述头圈主体1的周向长度,且由于所述第一侧壁的坡度较大,在转动时发出咔咔的提示声。所述凸起1302带动所述弹性棘齿臂1311向靠近所述第二侧壁的方向转动,则在转动时,所述弹性棘齿臂1311弹性形变,使得所述棘齿1301从一个棘齿卡槽117移动到另一个棘齿卡槽117,同时,所述齿轮1312与所述齿条结构1011相配合增大所述头圈主体1的周向长度,且由于所述第二侧壁的坡度较小,则不会发出响声,即沿不同的方向旋转所述旋钮132,控制所述头圈主体1的周向长度增大和减小时的效果不同,以便于分辨增大头围和缩小头围的操作。
参考图3、图7和图11,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轴1303远离所述第一表面的一端的端面上开设开孔并向内延伸形成连接孔1304,所述连接孔1304内壁设置有内螺纹,所述固定片133上设置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的外周面设置有与所述内螺纹相配合的外螺纹。
所述固定片133位于所述齿条结构1011远离所述第一壳体11的一侧,所述固定片133的直径大于所述齿条结构1011在垂直于所述头圈主体1的周向面的方向上的宽度,以固定所述旋转部。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连接轴1303与所述固定片133之间的连接并不限于上述所述,例如所述连接轴1303外露于所述齿轮1312,所述固定片133螺旋安装于所述连接轴1303外露于所述齿轮1312的一端,例如所述固定片133上设置有螺纹孔(即所述固定片133形成一固定环),所述连接轴1303外露于所述齿轮1312的一端螺旋安装于所述螺纹孔内。
参考图5,示例性的,所述第一壳体11远离所述第一盖板12的表面上设置有台阶式凹槽116,沿着从所述第一壳体11到所述第一盖板12的方向,所述台阶式凹槽116依次包括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的底部设置有所述通孔114,所述第二凹槽的侧壁上设置有所述棘齿卡槽117,所述旋钮132嵌设于所述第一凹槽内,所述第一凹槽对所述旋钮132起到支撑作用,提高所述旋转部的连接稳定性。
参考图10和图11,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齿条结构1011包括沿所述头圈主体1的周向方向延伸设置的条形孔,在垂直于所述头圈主体1的周向面的方向上,所述条形孔10010具有相对的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所述第三侧壁和所述第四侧壁中的至少一个侧壁上设置有齿10011。
图10和图11中,一个所述条形孔的所述第三侧壁上设置所述齿10011,另一个所述条形孔10010的所述第四侧壁上设置有齿10011,所述连接轴1303依次穿过两个所述条形孔10010,使得所述齿轮1312同时与两个所述条形孔上10010的齿10011相啮合。
目前头戴显示设备的重量主要集中在200-800g的范围内,考虑其重量及佩戴舒适性,现有的头戴设备的佩戴形式主要为以下几种:
第一种为带镜腿的类似眼镜的结构形式,例如华为Glass VR及HTC VIVE FLOWVR,此结构形式的VR整机形式小巧,便于折叠收纳,其适用于重量在250g以内的整机形式,且由于其不容忽视的重量,整机受力点主要靠镜腿的夹紧力以及鼻托的支撑力,为用户佩戴舒适性存在一定的不足。
第二种为VR织带17结构形式,例如Oculus Quest,采用水平及头顶两根织带17的形式,将整机固定在用户的头部。全部的整机重量集中在用户眼睛的前部。佩戴受力点为人的面部及头部一圈,以及头的顶部。不利于长时间佩戴的舒适性。
以上两种方式中,VR一体机的重量大部分集中于眼镜的前部,受力不均,不利于长时间佩戴的舒适性,针对这一问题,本实施例的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头戴显示支撑装置还包括为所述主机2供电的电源结构,所述主机2和所述电源结构分别设置于所述头圈主体1的相对的两侧。
将所述电源结构与所述主机2分离,且将所述主机2和所述电源结构分别设置于所述头圈主体1的相对的两侧,利于所述主机2位于所述头圈主体1的前侧(用于贴合前额的一侧),所述电源结构位于所述头戴显示支撑装置结构对应于后脑的一侧,减小所述主机2的尺寸,且利于所述VR一体机的重量均衡分布,提高佩戴舒适性。
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电源结构包括电池和电源线,所述电源结构的电池容纳于所述容纳腔内,具体的,所述容纳腔包括用于容纳电池的第二子容纳腔112,所述电源线穿设于所述头圈主体1内的通道102,并沿着所述头圈主体1延伸至与所述主机2连接。
参考图10和图11,所述电源线隐藏收纳于所述头圈主体1内部的通道102内。所述头圈主体1包括两个弧形调节带101,即所述头圈主体1包括由每个弧形调节带101向所述主机2延伸的弧形部,所述通道102可以设置于至少一个所述弧形部内,在图10和图11中,右侧弧形部设置了所述通道102,但并不限于此。
参考图12--图16,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头戴显示支撑装置还包括用于控制所述主机2的翻转角度的翻转结构16,进一步提高佩戴的便利性。
所述图22和图23表示了通过所述翻转结构16控制所述主机2翻转使得所述主机2位于不同的翻转角度的状态示意图。
所述头圈主体包括设置所述主机2的前侧和与所述前侧相对的后侧,所述前侧包括形状与使用者前额形状相符的前额贴合部103,所述翻转结构16连接于所述前额贴合部103。
所述翻转结构16的具体结构形式可以有多种,示例性的,所述翻转结构16包括沿第一方向设置的连接部161和转动部162,所述连接部161用于与所述头圈主体1连接,所述转动部162与所述主机2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方向为从所述第一壳体11到所述第一盖板12的方向;
所述转动部162包括固定座1621和在第三方向上位于所述固定座1621的相对的两端的一字阻尼转轴1622,所述第三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垂直,且所述第三方向与所述头圈主体1的周向方向相切。
图13中的弧形箭头即为所述一字阻尼转轴1622的旋转方向,即为所述主机2的翻转方向,在所述翻转结构16的控制下实现所述主机2的翻转阻尼运动。
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部161包括连接本体1610,所述连接本体1610远离所述转动部162的一端设置有连接板163,所述连接板163与所述连接本体1610呈L形设置,所述连接板163上设置有沿所述第一方向贯穿所述连接板163设置的多个第一连接孔1631。
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本体1610上设置有沿第二方向贯穿所述连接本体1610设置的第二连接孔1611,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垂直,且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三方向相垂直。
所述第一连接孔1631和所述第二连接孔1611相配合,提高所述连接部的连接稳定性。
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所述连接板163位于所述连接本体1610的第一侧,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所述连接本体1610远离所述连接板163的第二侧设置有收线槽。所述收线槽用于隐藏收纳电源线。
参考图3,以及图14-图17,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头圈主体1包括设置所述主机2的前侧和与所述前侧相对的后侧,所述前侧包括形状与使用者前额形状相符的前额贴合部103,所述前额贴合部103具有一贴合面,所述贴合面上设置有与所述连接部连接的连接区104,所述连接区104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连接孔1631相配合的第三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孔1631与第三连接孔相配合以供螺栓穿过,以将所述翻转结构和所述前额贴合部103连接。
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头圈主体1包括设置所述主体的前侧和设置所述电源结构的后侧,所述前侧包括形状与使用者前额形状相符的前额贴合部103;
所述前额贴合部103具有一贴合面,所述贴合面上设置有与所述连接部连接的连接区104,所述连接区104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连接孔1631相配合的第三连接孔;
所述前额贴合部103具有与所述贴合面相邻的底面,所述底面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连接孔1611相配合的第四连接孔,所述第二连接孔1611与所述第四连接孔相配合以供螺栓穿过,以连接所述翻转结构和所述前额贴合部103。
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底面内凹形成用于容纳所述连接本体161的卡槽,在垂直于所述头圈主体的周向面的方向上,所述卡槽的深度大于或等于所述连接本体1610的厚度。保证外观的美观性。
参考图14-图16,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区104远离所述翻转结构16的一侧设置有第二盖板15。
示例性的,所述头圈主体1包括环形部分,所述前额贴合部103包括复用为所述环形部分的一部分的第一区域1031,以及在垂直于所述环形部分的周向面的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一区域1031的一侧的第二区域1032,所述第一区域1031与所述第二盖板15合围形成用于容纳电源线的腔体,示例性的,所述第一区域1031包括一具有开口朝向所述第一盖板12的容纳槽,所述容纳槽沿所述环形部分的周向方向延伸设置,所述连接区104位于上所述第一区域1031,所述容纳槽的侧壁上开设台阶形缺口以容纳所述连接部。
所述第二盖板15盖设于所述连接区104上,且所述第二盖板15远离所述连接板163的表面与所述环形部分的内表面位于同一平面,保证与使用者前额贴合的舒适性。
所述第二盖板15盖设于所述连接区104上,保证所述VR一体机的美观和整体性,且便于主机2的拆装。
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盖板15远离所述翻转结构16的一侧设置有前额海绵14。提升佩戴舒适性。
参考图3,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前额海绵14上设置有多个透气孔。提升透气性能,避免闷热不适。
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后侧设置有后置海绵13,所述后置海绵13设置于所述第一盖板12远离所述第一壳体11一侧。提升佩戴的舒适性。
所述前额海绵14和所述后置海绵13相配合以包覆使用者头部,增加受力面积,提升佩戴舒适性。
参考图14,本实施例中,所述前额贴合部103包括复用为所述头圈主体的环形部分的第一区域1031和位于所述第一区域1031的一侧的第二区域1032,增大了前额受力面积,且所述第二区域1032呈扇形,起到挡光的作用,避免环境光的影响。
参考图17,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头戴显示支撑装置还包括头部织带17,所述头部织带17的一端穿设于所述前额贴合部103上的第一穿戴孔,所述头部织带17的另一端穿设于所述第一盖板12上的第二穿戴孔。所述头部织带17和所述头圈主体1相配合以共同作用,将VR一体机固定于人体头部,提升稳定性。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头部织带17可拆卸的连接于所述头圈主体1上,用户可选择性的使用或不使用所述头部织带17。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头部织带17与所述头圈主体1可拆卸的连接方式有多种,例如所述头部织带17沿其延伸方向上的两端上均间隔设置有相互配合的魔术贴原毛和魔术贴刺毛,即所述头部织带17的一端穿过所述前额贴合部103上的第一穿戴孔后,反向弯折使得相应的魔术贴原毛和魔术贴刺毛连接在一起,同样的,所述头部织带17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一盖板12上的第二穿戴孔后,反向弯折使得相应的魔术贴原毛和魔术贴刺毛连接在一起。
参考图11,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子容纳腔111的侧壁上设置有用于对所述弧形调节带101进行运动导向的导向结构,所述导向结构包括在垂直于所述头圈主体1的周向面的方向上相对设置的两个导向部,每个所述导向部包括至少一个导向块113,所述导向块113垂直于所述第一子容纳腔111的底部设置,且一个所述导向部中的所述导向块113远离所述第一子容纳腔111的底部的一端设置有限位凸起,所述限位凸起朝向另一个所述导向部延伸设置以使所述导向块113呈L形结构。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所述头圈主体1上还集成设置有Speaker(语音),Touch(触控)等交互装置,使得整体功能更为强大。
参考图18-图21,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头戴显示设备,所述头戴显示设备包括上述的头戴显示支撑装置和与所述头戴显示支撑装置连接的主机,所述主机2包括依次设置的前壳21、中壳22、核心模块23、后壳24和磁吸面罩25,所述核心模块23包括提供显示的镜筒和显示模组。
所述主机2通过所述翻转结构16与所述头戴显示支撑装置可翻转的连接,可调节所述主机2的悬挂翻转角度,图22和图23表示出了两种不同翻转角度的佩戴状态,但并不仅限于此。
所述显示模组包括电路板(图19为电路板的示意图),所述电路板上包括按键、Touch、指示灯、MIC等一些用于交互的接口,同时包含电源接口。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头戴显示设备可以应用于AR显示或者VR显示等,例如AR眼镜、VR头盔等。
参考图20和图21,所述中壳22上设置有所述主机2所需的实体按键和触控板,所述中壳22的顶部还设置有用于与所述翻转结构16连接的连接结构221。所述连接结构221设置于所述中壳22的顶壁的内侧面,参考图20-图23,所述翻转结构16内置于所述头圈主体1和所述主机2之间,提高所述头戴显示设备整机的简洁性和美观度。
一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一字阻尼转轴1622上设置有第一螺纹孔,所述连接结构221上包括第二螺纹孔,所述第一螺纹孔和所述第二螺纹孔相配合以将所述主机2与所述翻转结构16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说明本发明的原理而采用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对于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实质的情况下,可以做出各种变型和改进,这些变型和改进也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24)

1.一种头戴显示支撑装置,与头戴显示设备的主机相连接,其特征在于,包括头圈主体,所述头圈主体的一侧设置开口,该开口处设置两个弧形调节带;
所述头戴显示支撑装置还包括通过控制两个所述弧形调节带相向或相背运动以调节所述头圈主体的周向长度的调节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戴显示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结构包括分别位于两个所述弧形调节带的齿条结构,以及与所述齿条结构相配合的旋转部,所述旋转部包括与所述齿条结构相啮合的齿轮,以及控制所述齿轮旋转的旋钮,旋转所述旋钮使得两个所述弧形调节带相向或相背运动,以调节所述头圈主体的周向长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头戴显示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结构还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一盖板,以及由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一盖板合围形成的容纳腔,所述容纳腔的侧壁上设置有供所述头圈主体弧形调节带穿过的插孔,所述第一壳体上设置有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通孔,在所述通孔的外围,沿所述通孔的周向方向设置有多个棘齿卡槽;
所述旋转部包括齿棘组合件和所述旋钮,所述齿棘组合件包括中空设置的传动轴和位于所述传动轴的轴向方向的两端的弹性棘齿臂和所述齿轮,所述传动轴穿过所述通孔,使得所述弹性棘齿臂和所述齿轮位于所述第一壳体的相对的两侧,所述弹性棘齿臂上设置有与所述棘齿卡槽相啮合的棘齿;
所述旋钮包括旋转主体,所述旋转主体上设置有穿设于所述传动轴上的连接轴,以及与所述弹性棘齿臂传动连接的传动连接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头戴显示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沿所述传动轴的径向方向,所述弹性棘齿臂的远离所述传动轴的外侧面设置有与所述棘齿卡槽相啮合的棘齿。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头戴显示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旋转主体的第一表面凸设有所述连接轴,所述连接轴的一端穿过所述传动轴与位于所述头圈主体远离所述第一壳体的一侧的固定片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表面上设置有位于所述连接轴的四周的多个凸起,所述凸起卡设于所述弹性棘齿臂和所述传动轴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头戴显示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沿所述传动轴的周向方向,所述传动轴的外周面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弹性棘齿臂,所述弹性棘齿臂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传动轴的外周面上,所述弹性棘齿臂的另一端沿着所述传动轴的轴向方向环绕形成悬臂。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头戴显示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沿所述通孔的周向方向,所述棘齿卡槽包括相对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的坡度大于所述第二侧壁的坡度。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头戴显示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齿条结构包括沿所述头圈主体的周向方向延伸设置的条形孔,在垂直于所述头圈主体的周向面的方向上,所述条形孔具有相对的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所述第三侧壁和所述第四侧壁中的至少一个侧壁上设置有齿。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头戴显示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为所述主机供电的电源结构,所述主机和所述电源结构分别设置于所述头圈主体的相对的两侧。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头戴显示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结构包括电池和电源线,所述电池容纳于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一盖板合围形成的所述容纳腔内,所述电源线穿设于所述头圈主体内,并沿着所述头圈主体延伸至与所述主机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戴显示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控制所述主机的翻转角度的翻转结构。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头戴显示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结构包括沿第一方向设置的连接部和转动部,所述连接部用于与所述头圈主体连接,所述转动部与所述主机转动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头戴显示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包括连接本体,所述连接本体远离所述转动部的一端设置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与所述连接本体呈L形设置,所述连接板上设置有沿所述第一方向贯穿所述连接板设置的多个第一连接孔。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头戴显示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本体上设置有沿第二方向贯穿所述连接本体设置的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垂直。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头戴显示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所述连接板位于所述连接本体的第一侧,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所述连接本体远离所述连接板的第二侧设置有收线槽。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戴显示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用于控制所述主机的翻转角度的翻转结构;
所述头圈主体还包括前额贴合部,在使用者使用头戴显示设备时所述前额贴合部与前额相贴合;所述翻转结构与所述前额贴合部相连接。
1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头戴显示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头圈主体还包括前额贴合部,在使用者使用头戴显示设备时所述前额贴合部的贴合面与使用者的前额相贴合所述贴合面上设置有与所述连接部连接的连接区,所述连接区上设置有第三连接孔,所述第三连接孔与所述第一连接孔相配合以将所述翻转结构与所述前额贴合部连接在一起。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头戴显示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额贴合部还具有与所述贴合面相邻的底面,所述底面形成用于容纳所述连接本体的卡槽,在垂直于所述头圈主体的周向面的方向上,所述卡槽的深度大于或等于所述连接本体的厚度,所述底面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连接孔相配合的第四连接孔以连接所述翻转结构和所述前额贴合部。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头戴显示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区远离所述翻转结构的一侧设置有第二盖板。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头戴显示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盖板远离所述翻转结构的一侧设置有前额海绵。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头戴显示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额海绵上设置有多个透气孔。
22.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头戴显示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盖板远离所述第一壳体一侧设置有后置海绵。
23.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头戴显示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腔的侧壁上设置有用于对所述弧形调节带进行运动导向的导向结构,所述导向结构包括在垂直于所述头圈主体的周向面的方向上相对设置的两个导向部,每个所述导向部包括至少一个导向块,所述导向块垂直于所述容纳腔的底部设置,且一个所述导向部中的所述导向块远离所述容纳腔的底部的一端设置有限位凸起,所述限位凸起朝向另一个所述导向部延伸设置以使所述导向块呈L形结构。
24.一种头戴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23任一项所述的头戴显示支撑装置和与所述头戴显示支撑装置连接的主机,所述主机包括依次设置的前壳、中壳、核心模块、后壳和磁吸面罩,所述核心模块包括提供显示的镜筒和显示模组。
CN202211405394.XA 2022-11-10 2022-11-10 头戴显示支撑装置和头戴显示设备 Pending CN11587558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405394.XA CN115875581A (zh) 2022-11-10 2022-11-10 头戴显示支撑装置和头戴显示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405394.XA CN115875581A (zh) 2022-11-10 2022-11-10 头戴显示支撑装置和头戴显示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875581A true CN115875581A (zh) 2023-03-31

Family

ID=857595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405394.XA Pending CN115875581A (zh) 2022-11-10 2022-11-10 头戴显示支撑装置和头戴显示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875581A (zh)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5333969U (zh) * 2016-01-04 2016-06-22 深圳纳德光学有限公司 一种头戴显示器
CN106019604A (zh) * 2016-08-03 2016-10-12 深圳酷酷科技有限公司 佩戴头带模组及头戴式显示设备
CN106707509A (zh) * 2016-12-13 2017-05-24 南京华讯方舟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头戴装置的调节装置和主体框架
CN109116569A (zh) * 2018-11-07 2019-01-01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头戴显示设备及其绑带调节装置
WO2020019501A1 (zh) * 2018-07-26 2020-01-30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带体松紧调节装置及头戴设备
CN110908115A (zh) * 2019-12-06 2020-03-2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头戴式设备
CN110967837A (zh) * 2019-12-06 2020-04-0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头戴式设备
WO2021027549A1 (zh) * 2019-08-12 2021-02-18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头戴式设备支架及头戴式设备
US20210381639A1 (en) * 2020-06-04 2021-12-09 Facebook Technologies, Llc Pass-through ratcheting mechanism
CN114304825A (zh) * 2021-12-31 2022-04-12 上海摩软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可穿戴设备及其佩戴锁紧调节结构
CN217065531U (zh) * 2022-03-16 2022-07-29 广达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松紧调节装置以及包括其的头戴式显示设备
US20220276497A1 (en) * 2019-12-06 2022-09-01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Strap adjusting device and wearable device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5333969U (zh) * 2016-01-04 2016-06-22 深圳纳德光学有限公司 一种头戴显示器
CN106019604A (zh) * 2016-08-03 2016-10-12 深圳酷酷科技有限公司 佩戴头带模组及头戴式显示设备
CN106707509A (zh) * 2016-12-13 2017-05-24 南京华讯方舟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头戴装置的调节装置和主体框架
WO2020019501A1 (zh) * 2018-07-26 2020-01-30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带体松紧调节装置及头戴设备
CN109116569A (zh) * 2018-11-07 2019-01-01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头戴显示设备及其绑带调节装置
WO2021027549A1 (zh) * 2019-08-12 2021-02-18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头戴式设备支架及头戴式设备
CN110908115A (zh) * 2019-12-06 2020-03-2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头戴式设备
CN110967837A (zh) * 2019-12-06 2020-04-0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头戴式设备
US20220276497A1 (en) * 2019-12-06 2022-09-01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Strap adjusting device and wearable device
US20210381639A1 (en) * 2020-06-04 2021-12-09 Facebook Technologies, Llc Pass-through ratcheting mechanism
CN114304825A (zh) * 2021-12-31 2022-04-12 上海摩软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可穿戴设备及其佩戴锁紧调节结构
CN217065531U (zh) * 2022-03-16 2022-07-29 广达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松紧调节装置以及包括其的头戴式显示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182533B (zh) 头戴显示器
EP4177668A1 (en) Wearable apparatus
CN106707509A (zh) 头戴装置的调节装置和主体框架
CN205787369U (zh) Vr眼镜
CN109953882A (zh) 眼部按摩装置
CN210835446U (zh) 一种松紧可调的vr眼镜佩戴设备
WO2017124724A1 (zh) 一种头戴式显示器
CN213338224U (zh) 屈光度调节装置及vr头戴设备
CN106454577B (zh) 睡眠耳机
CN106358109A (zh) 一种适配于头戴设备的耳机
CN110122989A (zh) 一种带蓝牙通话功能的主体分离式心率手环
CN212846153U (zh) 头戴组件及虚拟现实设备
CN115875581A (zh) 头戴显示支撑装置和头戴显示设备
CN216905247U (zh) 磁吸式耳套的头戴式耳机
CN214312138U (zh) 一种基于vr设备教学的通讯结构
CN214151254U (zh) 一种防脱落的基于旅游环境的vr模拟头盔
CN212905728U (zh) 头戴显示设备
CN209916651U (zh) 一种太阳穴按摩装置及放松仪
CN210579163U (zh) 一种头戴耳机
CN211089915U (zh) 头戴式蓝牙耳机
CN209916614U (zh) 眼部按摩装置
CN210205332U (zh) 便于佩戴的眼部按摩器
CN206136209U (zh) 一种适配于头戴设备的耳机
TWI826010B (zh) 頭戴式顯示裝置
CN217935927U (zh) 一种侧挂夹耳式蓝牙耳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