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865269B - 盲检测方法及装置、终端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盲检测方法及装置、终端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5865269B CN115865269B CN202211448761.4A CN202211448761A CN115865269B CN 115865269 B CN115865269 B CN 115865269B CN 202211448761 A CN202211448761 A CN 202211448761A CN 115865269 B CN115865269 B CN 115865269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trol channel
- target
- decoding
- target control
- lis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7
- 230000008030 elimin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3
- 238000003379 elimin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3
- 238000013507 mapp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7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0000010287 polariz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4422 calculation algorith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101100398248 Arabidopsis thaliana KIN10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6
- 241000169170 Boreogadus said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6
- 101100149678 Caenorhabditis elegans snr-3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6
- 101100149686 Caenorhabditis elegans snr-4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6
- 101000835860 Homo sapiens SWI/SNF-related matrix-associated actin-dependent regulator of chromatin subfamily B member 1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6
- 102100025746 SWI/SNF-related matrix-associated actin-dependent regulator of chromatin subfamily B member 1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11159 matrix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11664 signa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101150071746 Pbsn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413 cellular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125000004122 cyclic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265 energy consump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726 management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699 was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41000854291 Dianthus carthusianorum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654 additiv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996 addi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969 carri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795 chemical substances by applica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295 complem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96 convention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37 corr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500 data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835 fi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191 jump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95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138 pru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0 resear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065 semi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356 surgical procedur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04 transi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披露了一种盲检测方法及装置、终端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包括:获取目标控制信道中的信号强度,其中所述目标控制信道为控制信道盲检候选集中的任意一个待检测的控制信道资源;根据所述目标控制信道中的信号强度,确定对所述目标信道进行连续消除列表译码的目标译码列表宽度;根据所述目标译码列表宽度,利用所述连续消除列表译码对所述目标控制信道进行译码,以完成对所述目标控制信道的盲检测。本方案根据目标控制信道中的信号强度动态调整译码列表宽度,最终确定一个较为适合的译码列表宽度,从而使得在不影响译码可靠性的前提下,降低了盲检测的计算复杂度,进而有助于降低终端设备的功耗。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并且更为具体地,涉及一种盲检测方法及装置、终端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相比于传统的Turbo码与LDPC码,极化码(也称Polar码)具有更低的误码率和复杂度以及更高的吞吐率,同时,信道编码方式为极化码是第一类能够理论证明达到信道容量的信道编码技术。因此,控制信道通常会采用极化码技术进行编码。
终端设备在对时频资源上的控制信道资源进行盲检时,在译码阶段通常会采用连续删除列表(successive cancellation list,SCL)译码算法,并进行循环冗余校验(cyclic redundancy check,CRC),以完成对控制信道资源的盲检测。
在上述译码过程中,为了保证较好的译码性能,现有盲检译码方法通常将译码列表宽度设置为高宽度列表,从而造成了计算资源的浪费,终端设备能耗较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盲检测方法及装置、终端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各个方面进行介绍。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盲检测方法,包括:获取目标控制信道中的信号强度,其中所述目标控制信道为控制信道盲检候选集中的任意一个待检测的控制信道资源;根据所述目标控制信道中的信号强度,确定对所述目标信道进行连续消除列表译码的目标译码列表宽度;根据所述目标译码列表宽度,利用所述连续消除列表译码对所述目标控制信道进行译码,以完成对所述目标控制信道的盲检测。
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盲检测装置,包括: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目标控制信道中的信号强度,其中所述目标控制信道为控制信道盲检候选集中的任意一个待检测的控制信道资源;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目标控制信道中的信号强度,确定对所述目标信道进行连续消除列表译码的目标译码列表宽度;译码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目标译码列表宽度,利用所述连续消除列表译码对所述目标控制信道进行译码,以完成对所述目标控制信道的盲检测。
第三方面,提供一种终端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代码,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代码,以执行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
第四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可执行代码,当所述可执行代码被执行时,能够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盲检测方法,包括:获取目标控制信道中的信号强度,根据目标控制信道中的信号强度,确定对目标信道进行连续消除列表译码的目标译码列表宽度;根据目标译码列表宽度,利用连续消除列表译码对目标控制信道进行译码,以完成对目标控制信道的盲检测。在上述译码过程中,本方案根据目标控制信道中的信号强度动态调整译码列表宽度,最终确定一个较为适合的译码列表宽度,从而使得在不影响译码可靠性的前提下,降低了盲检测的计算复杂度,进而有助于降低终端设备的功耗。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应用场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的NR-V2X通信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示出的NR-V2X中的PSCCH和PSSCH资源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SCL译码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盲检测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PSCCH盲检测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PDCCH盲检测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盲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为了便于理解,下文先结合图1至图4介绍本申请涉及的术语及通信过程。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适用的无线通信系统100的系统架构示例图。该无线通信系统100可以包括网络设备110和终端设备121~129。网络设备110可以为特定的地理区域提供通信覆盖,并且可以与位于该覆盖区域内的终端进行通信。
在一些实现方式中,终端设备与终端设备之间可以通过侧行链路(sidelink,SL)进行通信。侧行链路通信也可称为邻近服务(proximity services,ProSe)通信、单边通信、旁链通信、设备到设备(device to device,D2D)通信等。
或者说,终端设备和终端设备之间通过侧行链路传输侧行数据。其中侧行数据可以包括数据和/或控制信令。在一些实现方式中,侧行数据例如可以是物理侧行控制信道(physical sidelink control channel,PSCCH)、物理侧行共享信道(physical sidelinkshared channel,PSSCH)、PSCCH解调参考信号(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DMRS)、PSSCH DMRS、物理侧行反馈信道(physical sidelink feedback channel,PSFCH)等。其中PSCCH可用于承载第一阶侧行控制信息(sidelink control information,SCI),以指示PSSCH的传输资源和部分传输参数,PSSCH可用于承载第二阶SCI和数据信息。
下文结合图1介绍几种常见的侧行链路通信场景。在侧行链路通信中,根据侧行链路中的终端设备是否处于网络设备的覆盖范围内,可以分为3种场景。场景1,终端设备在网络设备的覆盖范围内进行侧行链路通信。场景2,部分终端设备在网络设备的覆盖范围内进行侧行链路通信。场景3,终端设备在网络设备的覆盖范围外进行侧行链路通信。
如图1所示,在场景1中,终端设备121~122可以通过侧行链路通信,且终端设备121~122都在网络设备110的覆盖范围内,或者说,终端设备121~122均处于同一网络设备110的覆盖范围内。在这种场景中,网络设备110可以向终端设备121~122发送配置信令,相应地,终端设备121~122基于配置信令通过侧行链路进行通信。
如图1所示,在场景2中,终端设备123~124可以通过侧行链路通信,且终端设备123在网络设备110的覆盖范围内,终端设备124在网络设备110的覆盖范围之外。在这种场景中,终端设备123接收到网络设备110的配置信息,并基于配置信令的配置通过侧行链路进行通信。但是对于终端设备124而言,由于终端设备124位于网络设备110的覆盖范围之外,无法接收到网络设备110的配置信息,此时,终端设备124可以根据预配置(pre-configuration)的配置信息和/或位于覆盖范围内的终端设备123发送的配置信息,获取侧行链路通信的配置,以便基于获取的配置与终端设备123通过侧行链路进行通信。
在一些情况下,终端设备123可以通过物理侧行广播信道(physical sidelinkbroadcast channel,PSBCH)向终端设备124发送上述配置信息,以配置终端设备124通过侧行链路进行通信。
如图1所示,在场景3中,终端设备125~129都位于网络设备110的覆盖范围之外,无法与网络设备110进行通信。在这种情况下,终端设备都可以基于预配置信息进行侧行链路通信。
在一些情况下,位于网络设备覆盖范围之外的终端设备127~129可以组成一个通信组,通信组内的终端设备127~129可以相互通信。另外,通信组内的终端设备127可以作为中央控制节点,又称为组头终端(cluster header,CH),相应地,其他通信组内的终端设备可以称为“组成员”。
作为CH的终端设备127可以具有以下一种或多种功能:负责通信组的建立;组成员的加入、离开;进行资源协调,为组成员分配侧行传输资源,接收组成员的侧行反馈信息;与其他通信组进行资源协调等功能。
需要说明的是,图1示例性地示出了一个网络设备和多个终端设备,可选地,该无线通信系统100可以包括多个网络设备并且每个网络设备的覆盖范围内可以包括其它数量的终端设备,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可选地,该无线通信系统100还可以包括网络控制器、移动管理实体等其他网络实体,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应用于各种通信系统,例如:第五代(5thgeneration,5G)系统或新无线(new radio,NR)系统、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统、LTE频分双工(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FDD)系统、LTE时分双工(timedivision duplex,TDD)等。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还可以应用于未来的通信系统,如第六代移动通信系统,又如卫星通信系统,等等。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终端设备也可以称为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接入终端、用户单元、用户站、移动站、移动台(mobile station,MS)、移动终端(mobile Terminal,MT)、远方站、远程终端、移动设备、用户终端、无线通信设备、用户代理或用户装置。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终端设备可以是指向用户提供语音和/或数据连通性的设备,可以用于连接人、物和机,例如具有无线连接功能的手持式设备、车载设备等。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mobile phone)、平板电脑(Pad)、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移动互联网设备(mobile internet device,MID)、可穿戴设备、车辆、工业控制(industrial control)中的无线终端、无人驾驶(self driving)中的无线终端、远程手术(remote medical surgery)中的无线终端、智能电网(smart grid)中的无线终端、运输安全(transportation safety)中的无线终端、智慧城市(smart city)中的无线终端、智慧家庭(smart home)中的无线终端等。可选地,终端设备可以用于充当基站。例如,终端设备可以充当调度实体,其在车联网(vehicle-to-everything,V2X)或D2D等中的终端设备之间提供侧行链路信号。比如,蜂窝电话和汽车利用侧行数据彼此通信。蜂窝电话和智能家居设备之间通信,而无需通过基站中继通信信号。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网络设备可以是用于与终端设备通信的设备,该网络设备也可以称为接入网设备或无线接入网设备,如网络设备可以是基站。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网络设备可以是指将终端设备接入到无线网络的无线接入网(radio access network,RAN)节点(或设备)。基站可以广义的覆盖如下中的各种名称,或与如下名称进行替换,比如:节点B(NodeB)、演进型基站(evolved NodeB,eNB)、下一代基站(next generation NodeB,gNB)、中继站、传输点(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point,TRP)、发射点(transmittingpoint,TP)、接入点(access point,AP)、主站MeNB、辅站SeNB、多制式无线(MSR)节点、家庭基站、网络控制器、接入节点、无线节点、传输节点、收发节点、基带单元(base band unit,BBU)、射频拉远单元(Remote Radio Unit,RRU)、有源天线单元(active antenna unit,AAU)、射频头(remote radio head,RRH)、中心单元(central unit,CU)、分布式单元(distributed unit,DU)、定位节点等。基站可以是宏基站、微基站、中继节点、施主节点或类似物,或其组合。基站还可以指用于设置于前述设备或装置内的通信模块、调制解调器或芯片。基站还可以是移动交换中心以及D2D、V2X、机器到机器(machine-to-machine,M2M)通信中承担基站功能的设备、6G网络中的网络侧设备、未来的通信系统中承担基站功能的设备等。基站可以支持相同或不同接入技术的网络。本申请的实施例对网络设备所采用的具体技术和具体设备形态不做限定。
基站可以是固定的,也可以是移动的。例如,直升机或无人机可以被配置成充当移动基站,一个或多个小区可以根据该移动基站的位置移动。在其他示例中,直升机或无人机可以被配置成用作与另一基站通信的设备。
在一些部署中,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网络设备可以是指CU或者DU,或者,网络设备包括CU和DU。gNB还可以包括AAU。
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可以部署在陆地上,包括室内或室外、手持或车载;也可以部署在水面上;还可以部署在空中的飞机、气球和卫星上。本申请实施例中对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所处的场景不做限定。
应理解,本申请中的通信设备的全部或部分功能也可以通过在硬件上运行的软件功能来实现,或者通过平台(例如云平台)上实例化的虚拟化功能来实现。
随着侧行通信技术的发展,侧行通信技术涉及多种终端设备的信息交互。以图2所示的V2X通信系统200为例,终端设备201与终端设备202进行的车辆互联(vehicle-to-vehicle,V2V)通信,涉及的是车辆本身之间的信息交互。终端设备201与终端设备203~205分别进行的车辆基础设施互联(vehicle-to-infrastructure,V2I)通信、车辆网络互联(vehicle-to-network,V2N)通信、车辆行人互联(vehicle-to-pedestrian,V2P)通信,涉及的是车辆与外部系统之间的信息交互。
V2X通信系统中,在一个载频上最多只能配置一个侧行带宽部分(bandwidthPart,BWP),侧行发送和侧行接收都限制于该BWP内。为了便于侧行传输资源管理,引入了资源池的概念。侧行BWP中可以配置多个接收和发送资源池,每个资源池设定了可用的时频资源范围。资源池中的频域资源以子信道为粒度来指示,子信道可以是指BWP中连续的多个物理资源块(physical resource block,PRB)。每个子信道包含的PRB数通过高层参数指定,其取值可以为{10,12,15,20,25,50,75,100}。资源池通过子信道尺寸、子信道数和子信道起始PRB索引来可以配置PSSCH的可用频域资源范围。而PSCCH的可用频域资源位于与其关联的PSSCH的第一个子信道起始部分,所包含的PRB数也是通过高层参数指定,其取值可以为{10,12,15,20,25}。从侧行传输第2个符号开始,PSCCH可以占据2~3个符号,具体符号数由资源池配置。通常情况下,一个时隙内包含14个符号,第1个符号表示功率大小,可用于功率控制。以NR系统为例,V2X中的PSCCH和PSSCH资源池示意图如图3所示。
由于PSSCH传输占用的具体时频资源等基本参数是通过PSCCH承载的第一阶SCI指示的。因此,为了正确接收PSSCH数据或者进行资源侦听,首先需要对PSCCH进行解码。根据接收资源池配置,接收终端设备可以判断当前时隙是否是PSCCH的传输时隙,但无法知道PSCCH具体位于哪一个子信道内,因此需要在盲检候选集中的对所有PSCCH进行盲检。
相比于传统的Turbo码与LDPC码,极化码(也称Polar码)具有更低的误码率和复杂度以及更高的吞吐率,同时,信道编码方式为极化码是第一类能够理论证明达到信道容量的信道编码技术。因此,控制信道通常会采用极化码技术进行编码。
下面以NR系统中的PSCCH为例,对PSCCH中的极化码编码技术和连续删除列表SCL译码技术进行举例说明。
首先,经过信道极化过程后,可以产生N个可靠性不同的极化子信道,在极化码编码前,将传输的信息比特映射在可靠性较高的子信道上,将收发双方已知的比特序列(该比特序列可以称为冻结比特,冻结比特通常设置为全零序列)映射在可靠性较低的子信道上,构造出待编码比特序列然后根据公式1进行极化码编码。
其中,为经过极化码编码之后的比特序列,GN为生成矩阵,GN可以表示为:
其中,表示对矩阵F进行n次克罗内克积,矩阵F为:
极化码编码的过程中,用作传输信息比特的极化子信道记作用作传输冻结比特的极化子信道记作(为的补集),所以极化码的编码过程还可以表示为:
其中,是GN的子矩阵,由矩阵GN中按照集合中索引取得的所有行组成。因此给定参数向量即可确定极化码,其中K为控制信道中的控制信号的译码长度。
编码后通过信道发送码字x,假设信道为加性高斯白噪声(additive whitegaussian noise,AWGN)信道,接收端接收到的信息y为:
y=x+n (5)
其中,n为均值为0,方差为σ的高斯白噪声。
在译码端通常会采用连续删除列表SCL译码算法。首先设置最大的译码列表宽度(也可以称为译码路径L),然后从u0开始依次向uN进行译码。对于第i个译码比特ui,其对数似然比(log likelihood ratio,LLR)为:
其中,表示第i个极化子信道的信道转移概率,表示ui的判决结果,i为正整数。ui有两种判决可能,即或每一种判决可能定义为一条译码路径,按公式7分别计算不同译码路径的路径度量(path metric,PM):
PM值初始化为如果ui为冻结比特,则其译码路径的PM值按照公式8进行更新:
这主要是因为:对于冻结比特,编码端和译码端已经提前知道,比如其值为0,因此对于冻结比特的路径给予极大的惩罚值。从u1开始每1比特的译码路径数将变为上一比特译码路径数的2倍,如果译码路径数大于L,则根据PM值对该比特的所有译码路径进行排序,保留PM值最小的L条路经继续译码,其余译码路径删除,即进行路径剪枝。当译码到最后一个比特uN时,选择PM值最小的1条译码路径作为最终译码结果。以4比特极化码为例,假若其译码路径L=2,SCL译码流程如图4所示,每一节点上的数字代表该条路径的PM值,箭头指示的译码路径为最终译码结果,即[1,0,0,0]。
可以理解的是,PSCCH的盲检测需要对侧行BWP内所有子信道进行遍历检测,根据每次检测的译码结果是否通过CRC校验判断是否检测到PSCCH。实际上,极化码SCL译码算法复杂度及性能与译码列表宽度成正比关系,为了保证较好的译码性能(也可以称为纠错性能),现有盲检译码方法通常将译码列表宽度设置为高宽度列表,高宽度列表译码会造成高运算量,尤其对于控制信息的信道来说,会造成了计算资源的浪费,从而导致终端设备能耗较高。
需要说明的是,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PDCCH)的信道编码方式与PSCCH相同,且也需要盲检,因此在针对PDCCH的盲检过程中也存在上述问题。实际上,采用SCL译码算法且需要盲检的控制信道均存在上述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盲检测方法,包括:获取目标控制信道中的信号强度,根据目标控制信道中的信号强度,确定对目标信道进行连续消除列表译码的目标译码列表宽度;根据目标译码列表宽度,利用连续消除列表译码对目标控制信道进行译码,以完成对目标控制信道的盲检测。在上述译码过程中,本方案根据目标控制信道中的信号强度动态调整译码列表宽度,最终确定一个较为适合的译码列表宽度,从而使得在不影响译码可靠性的前提下,降低了盲检测的计算复杂度,进而有助于降低终端设备的功耗。
下文结合图5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盲检测方法进行详细介绍。图5所示的方法可以应用于终端设备,该终端设备可以是上文提及的任一类型的终端设备。图5所示的方法包括步骤S520~步骤S560。
在步骤S520,获取目标控制信道中的信号强度。
可以理解的是,目标控制信道可以为控制信道盲检候选集中的任意一个待检测的控制信道资源。
本申请实施例对目标控制信道的信道类型不做具体限制,例如,以PSCCH为例,该目标控制信道可以为物理侧行控制子信道盲检候选集中的任意一个物理侧行控制子信道;又如,以PDCCH为例,该目标控制信道也可以为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盲检候选集中的任意一个物理下行控制信道资源。
本申请实施例对目标控制信道中的信号强度表示方式不做具体限制,例如,目标控制信道中的信号强度可以根据目标控制信道上的接收功率和/或信噪比来确定;当然,也可以是其他类型的信号强度确定方式,比如可以对目标控制信道中的参考信号进行相关计算,以确定目标控制信道中的信号强度。
在步骤S540,根据目标控制信道中的信号强度,确定对目标信道进行连续消除列表译码的目标译码列表宽度。
可以理解的是,目标控制信道中的信号强度越强,对该目标信道进行译码的成功率越高。经研究发现,在保证译码可靠的前提下,目标控制信道的信号越强对SCL译码算法的译码能力要求越低,因此可以适当降低译码列表的宽度;反之,目标控制信道的信号越弱对SCL译码算法的译码能力要求越高,因此可以适当增加译码列表的宽度。当然,如果目前控制信道中的信号很弱,可以认为该控制信道中没有控制信息。以PSCCH为例,当目标PSCCH信道的信噪比或信号接收功率低于某一阈值,则可以认为该目标PSCCH信道中没有SCI。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根据目标控制信道中的信号强度,预先建立目标控制信道中的信号强度与目标译码列表宽度之间的映射关系。然后,可以根据目标控制信道中的信号强度,以及预先建立的目标控制信道中的信号强度与目标译码列表宽度之间的映射关系,来确定对目标信道进行连续消除列表译码的目标译码列表宽度。
可以看出,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目标控制信道中的信号强度可以自适应调整每次盲检测译码时的译码列表宽度,从而可以兼顾译码的可靠性和计算的简捷性,以使得在保证译码可靠性的前提下,降低终端设备在盲检过程中的功耗。
在一些实施例中,目标控制信道中的信号强度与目标译码列表宽度之间的映射关系可以为:
如果目标控制信道中的信号强度小于第一预设阈值,则目标译码列表宽度为0,此时表示目标信道的信号强度很弱,可以认为没有控制信息,因此无需对该目标控制信道进行译码。
如果目标控制信道中的信号强度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阈值,且目标控制信道中的信号强度小于第二预设阈值,则目标译码列表宽度可以为8,此时表示目标信道的信号强度较弱,为了保证译码的可靠性,因此需要适当增大译码列表的宽度。当然根据译码长度和需求,还可以设置为更大或更小,比如可以设置4、16、32等。
如果目标控制信道中的信号强度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阈值,且目标控制信道中的信号强度小于第三预设阈值,则目标译码列表宽度可以为4。
如果目标控制信道中的信号强度大于或等于第三预设阈值,且目标控制信道中的信号强度小于第四预设阈值,则目标译码列表宽度可以为2。
如果目标控制信道中的信号强度大于或等于第四预设阈值,则目标译码列表宽度可以为1。此时表示目标信道的信号强度很强,为了降低终端设备的计算量,可以适当降低译码列表的宽度。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预设阈值、第二预设阈值、第三预设阈值和第四预设阈值均不相同,且第四预设阈值大于第三预设阈值,第三预设阈值大于第二预设阈值,第二预设阈值大于第一预设阈值。
需要说明的是,根据不同的译码长度和需求,可以将上文映射关系中每个映射项的目标译码列表宽度设置为更大或更小,本申请对此不做具体限制。
在步骤S560,根据目标译码列表宽度,利用连续消除列表译码可以对目标控制信道进行译码,并进行CRC校验,以完成对目标控制信道的盲检测。
为了进一步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盲检测方法,下面以NR系统中的PSCCH为例,结合图6,对盲检测过程进行举例说明。如图6所示,该PSCCH的盲检测流程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6.1:可以设定子信道的时隙偏移阈值,选择合适的开窗位置,接收BWP的侧行时域信号,可以经过离散傅里叶变换(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DFT)变换为频域数据。
步骤6.2:计算每个子信道的接收功率,并根据子信道的接收功率(接收功率可以表示子信道信号的强度)。每个子信道的接收功率的强度例如可以通过子信道上的多个子载波上的平均接收功率来表示。
示例性地,正交频分复用技术(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OFDM)符号l上的子载波k的频域信号可以记为sl(k),其中k=0对应侧行BWP的第一个子载波,l=0对应侧行传输的第一个OFDM符号,假设资源池p共有个子信道,每个子信道包含个PRB,第一个子信道的起始PRB索引为np,startRB。可以选取物理侧行控制子信道盲检候选集中的任意一个物理侧行控制子信道,记为Rp,q。
可以先计算l个时域符号上的平均接收功率:
(1)提取符号l子信道Rp,q上的频域信号,记为yp,q,l(k):
其中,
(2)符号l上的接收功率记为Pp,q,l:
其中,个符号上的平均接收功率记为Pp,q: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对子信道Rp,q的解调参考信号(demodulation referencesignal,DMRS)和功率Pp,q,还可以按照现有的常规方法获得子信道Rp,q上的信噪比SNRp,q,在此不做详细描述。
步骤6.3:以子信道的SNR来表示子信道的信号强度为例,例如可以设定四个代表信号强度的SNR预设阈值,第一预设阈值TSNR1,第二预设阈值TSNR2,第三预设阈值TSNR3,第四预设阈值TSNR4及连续终止译码个数阈值Tabd,SCL的译码列表宽度可以用L表示。其中,TSNR1<TSNR2<TSNR3<TSNR4,该四个SNR预设阈值可以根据经验进行设置,本申请对此不做具体限制。
按照上述方法计算侧行BWP内每个子信道个符号的平均功率Pp,q,并按Pp,q从大到小对多个子信道进行排序,设定排序后的子信道索引为设定q=0及计数器n=0。
步骤6.4:对第q个子信道对应的PSCCH DMRS信号进行信道估计,以计算第q个子信道的当前信噪比snrp,q。
步骤6.5:如果snrp,q<TSNR1,则n=n+1,则终止对第q个子信道进行译码,并跳转至步骤6.7,否则n=0,并继续将snrp,q与其他SNR预设阈值进行比较:
如果TSNR2>snrp,q>=TSNR1,设定L=8;
如果TSNR3>snrp,q>=TSNR2,设定L=4;
如果TSNR4>snrp,q>=TSNR3,设定L=2;
如果snrp,q>=TSNR4,设定L=1。
步骤6.6:按照步骤6.5中确定的译码宽度L对PSCCH进行SCL译码,如果译码结果通过CRC校验,则解析对应的第一阶SCI,并跳转至步骤6.8。
步骤6.7:如果n=Tabd,则结束PSCCH盲检,否则,跳转至步骤6.8。
步骤6.8:如果q等于则结束PSCCH盲检,否则,q=q+1,并跳转至步骤6.4。
由于PDCCH信道编码方式与PSCCH相同且也需要盲检,因此本方案提出的盲检测方法也可用于PDCCH盲检,即PDCCH中候选盲检信道资源与PSCCH中候选子信道相对应,对PDCCH中的候选盲检信道资源按照功率排序,并根据估计SNR提前过滤信道条件差的候选信道资源,对待检测的信道资源进行自适应调整译码列表宽度,降低PDCCH盲检复杂度。下面以PDCCH为例,结合图7,对PDCCH盲检测过程进行举例说明。如图7所示,该PDCCH的盲检测流程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7.1:可以设定PDCCH的时隙偏移阈值,选择合适的开窗位置,接收BWP上的个PDCCH符号的时域信号,接着,可以经过离散傅里叶变换DFT变换为频域数据。
步骤7.2:计算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盲检候选集中的每个物理下行控制信道资源的平均接收功率并按从大到小依次排序,设定排序后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资源索引为 设定q=0及计数器n=0。其中,表示候选集中物理下行控制信道资源的总数。
步骤7.3:以物理下行控制信道资源的SNR来表示物理下行控制信道资源的信号强度为例,例如可以设定四个代表信号强度的SNR预设阈值,第一预设阈值TPD,SNR1,第二预设阈值TPD,SNR2,第三预设阈值TPD,SNR3,第四预设阈值TPD,SNR4及连续终止译码个数阈值TPD,abd,SCL的译码列表宽度可以用L表示。其中,TPD,SNR1<TPD,SNR2<TPD,SNR3<TPD,SNR4,该四个SNR预设阈值可以根据经验进行设置,本申请对此不做具体限制。
步骤7.4:对第q个物理下行控制信道资源对应的PSCCH DMRS信号进行信道估计,以计算第q个物理下行控制信道资源的当前信噪比SNRp,q。
步骤7.5:如果SNRp,q<TPD,SNR1,则n=n+1,则终止对第q个子信道进行译码,并跳转至步骤7.7,否则n=0,继续将snrp,q与其他SNR预设阈值进行比较:
如果TPD,SNR2>SNRp,q>=TPD,SNR1,设定L=8;
如果TPD,SNR3>SNRp,q>=TPD,SNR2,设定L=4;
如果TPD,SNR4>SNRp,q>=TPD,SNR3,设定L=2;
如果SNRp,q>=TPD,SNR4,设定L=1。
步骤7.6:按照步骤7.5中确定的译码宽度L对PDCCH进行SCL译码,如果译码结果通过CRC校验,则解析对应的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DCI),并跳转至步骤7.8。
步骤7.7:如果n=TPD,abd,则结束PDCCH盲检,否则,跳转至步骤7.8。
步骤7.8:如果q等于则结束PDCCH盲检,否则,q=q+1,并跳转至步骤7.4。
根据上述内容可以看出,无论是PSCCH盲检或PDCCH盲检,根据控制信道的信号强度,自适应调整译码列表宽度,在不影响可靠性的情况下都可以节约盲检译码复杂度,降低终端功耗。同时,利用接收功率、信噪比等信息来调整盲检顺序,提前丢弃信道状态差的候选控制信道资源,进一步提高了盲检效率。
上文结合图1至图7详细描述了本申请的盲检测方法实施例,下面结合图8和图9详细描述本申请的装置实施例。应理解,方法实施例的描述与装置实施例的描述相互对应,因此,未详细描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前面方法实施例。
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盲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该装置800可以包括获取模块810、确定模块820和译码模块830。
获取模块810,可用于获取目标控制信道中的信号强度,其中所述目标控制信道为控制信道盲检候选集中的任意一个待检测的控制信道资源;
确定模块820,可用于根据所述目标控制信道中的信号强度,确定对所述目标信道进行连续消除列表译码的目标译码列表宽度;
译码模块830,可用于根据所述目标译码列表宽度,利用所述连续消除列表译码对所述目标控制信道进行译码,以完成对所述目标控制信道的盲检测。
可选地,所述确定模块520可用于:根据所述目标控制信道中的信号强度,以及预先建立的所述目标控制信道中的信号强度与所述目标译码列表宽度之间的映射关系,确定对所述目标信道进行所述连续消除列表译码的所述目标译码列表宽度。
可选地,所述目标控制信道中的信号强度与所述目标译码列表宽度之间的映射关系为:如果所述目标控制信道中的信号强度小于第一预设阈值,则所述目标译码列表宽度为0;如果所述目标控制信道中的信号强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预设阈值,且所述目标控制信道中的信号强度小于第二预设阈值,则所述目标译码列表宽度为8;如果所述目标控制信道中的信号强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预设阈值,且所述目标控制信道中的信号强度小于第三预设阈值,则所述目标译码列表宽度为4;如果所述目标控制信道中的信号强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三预设阈值,且所述目标控制信道中的信号强度小于第四预设阈值,则所述目标译码列表宽度为2;如果所述目标控制信道中的信号强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四预设阈值,则所述目标译码列表宽度为1;其中,所述第四预设阈值大于所述第三预设阈值,所述第三预设阈值大于所述第二预设阈值,所述第二预设阈值大于所述第一预设阈值。
可选地,所述目标控制信道中的信号强度是根据所述目标控制信道上的接收功率和/或信噪比确定的。
可选地,所述目标控制信道为物理下行控制信道或物理侧行控制信道。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设备的示意性结构图。图9中的虚线表示该单元或模块为可选的。该终端设备900可用于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描述的方法。终端设备900可以是前文提及的任意类型的终端设备。
终端设备90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910。该处理器910可支持装置900实现前文方法实施例所描述的方法。该处理器910可以是通用处理器或者专用处理器。例如,该处理器可以为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或者,该处理器还可以是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
终端设备900还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存储器920。存储器920上存储有程序,该程序可以被处理器910执行,使得处理器910执行前文方法实施例所描述的方法。存储器920可以独立于处理器910也可以集成在处理器910中。
终端设备900还可以包括收发器930。处理器910可以通过收发器930与其他设备或芯片进行通信。例如,处理器910可以通过收发器930与其他设备或芯片进行数据收发。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机器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程序。并且该程序使得计算机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程序。该程序使得计算机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方法。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他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公开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机器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机器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机器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Digital Subscriber Line,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所述机器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数字视频光盘(Digital Video Disc,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isk,SSD))等。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公开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公开的范围。
在本公开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公开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以上所述,仅为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公开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2)
1.一种盲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目标控制信道中的信号强度,其中所述目标控制信道为控制信道盲检候选集中的任意一个待检测的控制信道资源;
根据所述目标控制信道中的信号强度,确定对所述目标信道进行连续消除列表译码的目标译码列表宽度;
根据所述目标译码列表宽度,利用所述连续消除列表译码对所述目标控制信道进行译码,以完成对所述目标控制信道的盲检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目标控制信道中的信号强度,确定对所述目标信道进行连续消除列表译码的目标译码列表宽度,包括:
根据所述目标控制信道中的信号强度,以及预先建立的所述目标控制信道中的信号强度与所述目标译码列表宽度之间的映射关系,确定对所述目标信道进行所述连续消除列表译码的所述目标译码列表宽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控制信道中的信号强度与所述目标译码列表宽度之间的映射关系为:
如果所述目标控制信道中的信号强度小于第一预设阈值,则所述目标译码列表宽度为0;
如果所述目标控制信道中的信号强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预设阈值,且所述目标控制信道中的信号强度小于第二预设阈值,则所述目标译码列表宽度为8;
如果所述目标控制信道中的信号强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预设阈值,且所述目标控制信道中的信号强度小于第三预设阈值,则所述目标译码列表宽度为4;
如果所述目标控制信道中的信号强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三预设阈值,且所述目标控制信道中的信号强度小于第四预设阈值,则所述目标译码列表宽度为2;
如果所述目标控制信道中的信号强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四预设阈值,则所述目标译码列表宽度为1;
其中,所述第四预设阈值大于所述第三预设阈值,所述第三预设阈值大于所述第二预设阈值,所述第二预设阈值大于所述第一预设阈值。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控制信道中的信号强度是根据所述目标控制信道上的接收功率和/或信噪比确定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控制信道为物理下行控制信道或物理侧行控制信道。
6.一种盲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目标控制信道中的信号强度,其中所述目标控制信道为控制信道盲检候选集中的任意一个待检测的控制信道资源;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目标控制信道中的信号强度,确定对所述目标信道进行连续消除列表译码的目标译码列表宽度;
译码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目标译码列表宽度,利用所述连续消除列表译码对所述目标控制信道进行译码,以完成对所述目标控制信道的盲检测。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模块用于:
根据所述目标控制信道中的信号强度,以及预先建立的所述目标控制信道中的信号强度与所述目标译码列表宽度之间的映射关系,确定对所述目标信道进行所述连续消除列表译码的所述目标译码列表宽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控制信道中的信号强度与所述目标译码列表宽度之间的映射关系为:
如果所述目标控制信道中的信号强度小于第一预设阈值,则所述目标译码列表宽度为0;
如果所述目标控制信道中的信号强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预设阈值,且所述目标控制信道中的信号强度小于第二预设阈值,则所述目标译码列表宽度为8;
如果所述目标控制信道中的信号强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预设阈值,且所述目标控制信道中的信号强度小于第三预设阈值,则所述目标译码列表宽度为4;
如果所述目标控制信道中的信号强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三预设阈值,且所述目标控制信道中的信号强度小于第四预设阈值,则所述目标译码列表宽度为2;
如果所述目标控制信道中的信号强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四预设阈值,则所述目标译码列表宽度为1;
其中,所述第四预设阈值大于所述第三预设阈值,所述第三预设阈值大于所述第二预设阈值,所述第二预设阈值大于所述第一预设阈值。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控制信道中的信号强度是根据所述目标控制信道上的接收功率和/或信噪比确定的。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控制信道为物理下行控制信道或物理侧行控制信道。
11.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代码,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代码,以执行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2.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可执行代码,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可执行代码被执行时,能够实现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1448761.4A CN115865269B (zh) | 2022-11-18 | 2022-11-18 | 盲检测方法及装置、终端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1448761.4A CN115865269B (zh) | 2022-11-18 | 2022-11-18 | 盲检测方法及装置、终端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5865269A CN115865269A (zh) | 2023-03-28 |
CN115865269B true CN115865269B (zh) | 2024-07-30 |
Family
ID=856641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1448761.4A Active CN115865269B (zh) | 2022-11-18 | 2022-11-18 | 盲检测方法及装置、终端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5865269B (zh)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247730A (zh) * | 2018-03-09 | 2019-09-17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基于极化码的盲检测方法及设备 |
CN113556299A (zh) * | 2021-06-02 | 2021-10-26 | 北京大学 | 一种自适应盲检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391872A (zh) * | 2018-04-19 | 2019-10-29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极化码的编译码方法和装置 |
WO2021107746A1 (ko) * | 2019-11-29 | 2021-06-03 |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 통신 및 방송 시스템에서 극부호의 복호화 방법 및 장치 |
CN114258060B (zh) * | 2020-09-24 | 2023-10-20 |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Dtx检测方法、装置及处理器可读存储介质 |
-
2022
- 2022-11-18 CN CN202211448761.4A patent/CN115865269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247730A (zh) * | 2018-03-09 | 2019-09-17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基于极化码的盲检测方法及设备 |
CN113556299A (zh) * | 2021-06-02 | 2021-10-26 | 北京大学 | 一种自适应盲检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5865269A (zh) | 2023-03-2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1146358B2 (en) | Polar codes for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s for wireless networks | |
CN110391887B (zh) | 信号处理方法及装置 | |
US11683826B2 (en) | Low power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 monitoring | |
KR20170016349A (ko) | 비직교 무선 통신들을 용이하게 하기 위한 디바이스들 및 방법들 | |
US11601167B2 (en) | Method and device for power adjustment in UE and base station | |
US11659524B2 (en) | Channel quality related format determination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 |
RU2763399C1 (ru) | Способ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приема данных нисходящей линии связи, способ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передачи данных нисходящей линии связи, а также носитель данных | |
WO2021061726A1 (en) | Sequence based 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 transmission | |
US20220286241A1 (en) | Method and device in nodes us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 |
US10912081B2 (en) | Method and device us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in UE and base station | |
US11064476B2 (en) | Control channel decoding device and method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
CN112423318B (zh) | 一种被用于无线通信的节点中的方法和装置 | |
US20230084780A1 (en) | Method and device in node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 |
CN115865269B (zh) | 盲检测方法及装置、终端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US20210385797A1 (en) | Method and device us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in user equipment and base station | |
WO2021169967A1 (en) | Method and device in a node us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 |
CN113285787B (zh) | 一种被用于无线通信的节点中的方法和装置 | |
CN116055019B (zh) | 接收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的方法及装置、终端 | |
CN111432461A (zh) | 通信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 |
US20230049210A1 (en) | Method and device in nodes us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 |
CN114696943B (zh) | 序列传输方法、接收方法、终端、网络设备和存储介质 | |
CN114070362B (zh) | 一种被用于无线通信的节点及其方法 | |
US20230048114A1 (en) | Method and device in nodes us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 |
CN115413032A (zh) | 一种被用于无线通信的节点中的方法和装置 | |
JP2021150707A (ja) | 受信装置、送信装置、通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TA01 |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 ||
TA01 |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703 Address after: Changan town in Guangdong province Dongguan 523860 usha Beach Road No. 18 Applicant after: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Room 1501, 15 / F, building 2, courtyard 10, Chaoyang Park South Road, Chaoyang District, Beijing 100020 Applicant before: Zheku Technology (Beijing)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