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864008A - 一种高交叉极化鉴别度双线极化2-bit可编程超表面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交叉极化鉴别度双线极化2-bit可编程超表面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864008A
CN115864008A CN202211652757.XA CN202211652757A CN115864008A CN 115864008 A CN115864008 A CN 115864008A CN 202211652757 A CN202211652757 A CN 202211652757A CN 115864008 A CN115864008 A CN 11586400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er
layer
dielectric plate
polarization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652757.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龙
朱利豪
韩家奇
刘海霞
李冠璇
马向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dia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Xidia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dia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Xidia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211652757.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864008A/zh
Publication of CN1158640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86400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ariable-Direction Aerials And Aerial Array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交叉极化鉴别度双线极化2‑bit可编程超表面,包括由12×12个超表面单元呈周期性排布构成的超表面阵列,单元状态通过电调方式实时切换;超表面单元包括三层介质板,分别为介质板一、介质板二和介质板三,所述介质板一和介质板二之间加入pp层一,介质板二和介质板三之间加入pp层二;所述超表面单元从上至下设置四层铜层,依次分为主谐振体层、电流隔离层、地层和馈电网络层;所述主谐振体层位于介质板一上表面,电流隔离层位于介质板一下表面,所述地层在介质板二的底部,单元底层用于直流馈电网络的布局,形成馈电网络层,馈电网络层位于介质板三底部。本发明能够增加可编程超表面对电磁波的调控能力,实现智能超表面平台突破性的进展。

Description

一种高交叉极化鉴别度双线极化2-bit可编程超表面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相位可编程超表面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交叉极化鉴别度双线极化2-bit可编程超表面。
背景技术
现有的可编程超表面以1-bit超表面为主,这种对相位的模糊化降低了设计难度,但是大大缩减了对电磁波的调控能力,只能对入射来波进行0°与180°的相位控制,量化误差较大,在组成阵列时,存在大于3dB的量化误差;且现有的可编程超表面多数只能在单个极化方向上进行调控,或者通过特定设计,使得两个极化必须同时调控,调控灵活性较低。
虽然双线极化可编程超表面陆续有人提出,但是都普遍存在一些缺陷。在(N.Zhang et al.,“ADual-polarized Reconfigurable Reflectarray Antenna Based onDual-channel Programmable Metasurface,”IEEE Trans.Antennas Propag.,pp.1–1,2022,doi:10.1109/TAP.2022.3165872.)中,设计了一种对称形式的双线极化1-bit可编程超表面,每个单元使用4个PIN二极管,通过每个极化方向上2个PIN管的同时通断,实现了双通道的1-bit相位变化,所设计的超表面虽然能实现正交通道的独立调控,但是分辨率较低,存在1-bit超表面的很多固有缺陷;且每个单元使用了4个PIN二极管,导致成本的增加后,超表面口径效率仍然较低,也使得系统的鲁棒性降低。(Y.Wang,S.Xu,F.Yang,andD.H.Werner,“1Bit Dual-Linear Polarized Reconfigurable Transmitarray AntennaUsing Asymmetric Dipole Elements With Parasitic Bypass Dipoles,”IEEETrans.Antennas Propag.,vol.69,no.2,pp.1188–1192,2021,doi:10.1109/TAP.2020.3005713.)中则是设计了单线极化1-bit可编程偶极子超表面单元,通过对单元的正交排布,实现了正交双线极化的1-bit独立调控,虽然形式不同,但是存在着一样的缺陷。通过使用变容二极管,可以实现双线极化的多bit独立调控(K.Chen,N.Zhang,G.Ding,J.Zhao,T.Jiang,and Y.Feng,“Active Anisotropic Coding Metasurface withIndependent Real-Time Reconfigurability for Dual Polarized Waves,”Adv.Mater.Technol.,vol.5,no.2,p.1900930,2020,doi:https://doi.org/10.1002/admt.201900930.)。但是,由于变容二极管损耗较大,且调控较为复杂,需要调控二极管两端的电压,往往无法实现精准调控,设计难度大、系统鲁棒性更低,由此实现的多bit超表面,往往口径效率并不高,且调控准确度有限。
截至现在,基于PIN二极管的共口径双线极化独立可调控的2-bit可编程超表面尚未有人提出。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交叉极化鉴别度双线极化2-bit可编程超表面,具有工作原理简单清晰、剖面低易于集成的结构特点,能够增加可编程超表面对电磁波的调控能力,实现智能超表面平台突破性的进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高交叉极化鉴别度双线极化2-bit可编程超表面,包括由12×12个超表面单元呈周期性排布构成的超表面阵列,单元状态通过电调方式实时切换;
所述超表面单元包括三层介质板,分别为介质板一、介质板二和介质板三,所述介质板一和介质板二之间加入pp层一,介质板二和介质板三之间加入pp层二;
所述超表面单元从上至下设置四层铜层,依次分为主谐振体层、电流隔离层、地层和馈电网络层;
所述主谐振体层位于介质板一上表面,电流隔离层位于介质板一下表面,所述地层在介质板二的底部,单元底层用于直流馈电网络的布局,形成馈电网络层,馈电网络层位于介质板三底部。
所述主谐振体层由两个±45°方向正交放置的两个偶极子和四个寄生贴片组成,在单元中间与四端边缘处设置多个金属化过孔,金属化过孔用于把主谐振层与馈电网络层相连,再经由电感与中心的盲孔与地层直接相连。
所述超表面单元包括8个电感来隔离射频与直流,其中4个分别位于单元主谐振体层的边缘位置,用来隔离射频与正向直流偏置信号,另外4个位于馈电网络层中心,用来隔离射频与直流地。
所述两个正交的基本偶极子与各自方向上的两个寄生贴片由槽隔开,每个槽之间放置有PIN二极管,通过控制PIN二极管的通断。
所述两个偶极子为两个中心对称的贴片,寄生贴片和中心贴片间通过二极管连接,二极管负极朝向结构中心,并最终接地,在结构中心,两个正交的中心谐振体贴片由第二层铜层的交叉隔离结构隔开。
所述介质板为F4B覆铜介质板,F4B覆铜介质板压合而成,板材厚度为2mm,介电常数2.2,损耗角正切0.001,介质板间加入pp层压合,pp层厚度约为0.05mm。
所述超表面单元整体剖面高度约为中心频率3.5GHz的电尺寸0.07波长。
所述超表面单元周期为30.1mm,电尺寸为0.35波长。
所述超表面阵列工作在3.5GHz,使用喇叭天线对超表面进行空间馈电,射频信号由喇叭端输入,通过喇叭天线辐射至超表面,超表面通过PIN管序列的实时切换,实现散射波束的波束扫描、波束分裂等功能,进而验证超表面的性能。
所述喇叭天线固定在距离超表面288mm处,焦径比为0.8。
所述可编程超表面用于无线通信、深空探测、能量传输、微波成像。
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
解决可编程超表面电磁调控灵活性低,相位分辨率低,极化调控维度少的问题。通过设计亚波长的共口径双线极化独立可控2-bit相位可编程超表面单元,并如图1所示组成阵列,实现可编程超表面两个极化独立2-bit的调制。
解决可编程超表面口径效率低的问题。设计的超表面单元为2-bit数字编码,量化损失小,基于如图2所示的交叉偶极子谐振单元,并在其上使用达成2-bit控制所需的最少数量的PIN二极管,选择合适厚度与介电常数的介质基板,使得单元插入损耗小,实现了远大于现有双线极化可编程超表面的口径效率。
解决现有可编程超表面鲁棒性低、成本相对高的问题。本设计采用了4个PIN二极管实现超表面的双线极化的2-bit独立调控,使用了理论上最少数量的PIN二极管,降低了成本,增加了系统鲁棒性。
解决双线极化可编程超表面串扰高,交叉极化鉴别度低等问题。为了评估两个正交通道的串扰,本设计中使用了基站天线中常用的交叉极化鉴别度概念,并设计了一种交叉隔离结构,实现了高交叉极化鉴别度的超表面。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设计了一种新颖的共口径的双线极化独立可调的高交叉极化鉴别度2-bit可编程超表面。单元通过两个正交放置的非对称偶极子,实现了使用最少PIN管实现双线极化2-bit相位调控的功能,并通过设计交叉隔离结构,实现了高交叉极化鉴别度的双线极化独立调控超表面。该发明,对电磁波调控灵活度更高,调控维度更多;口径效率大;成本低,系统鲁棒性高;两个极化通道之间交叉极化鉴别度高,串扰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45°极化电磁波入射超表面响应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单元结构三维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单元俯视图。
图4为本发明±45°极化分别激励时单元在给定PIN管状态序列下的幅度相位响应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不同PIN管状态与结构时+45°极化激励时,电场电流分布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45°极化激励时,目标波束为0°方向仿真主极化交叉极化方向图。
图7为本发明+45°极化激励时,在E面波束扫描仿真结果;-5°极化激励时,在H面波束扫描仿真结果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x极化激励时,产生±45°极化的目标波束分别为±30°的分裂波束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x极化激励时,产生圆极化波束并进行波束扫描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发明提供了基于PIN二极管的共口径双线极化独立可调控的2-bit可编程超表面,超表面阵列工作在3.5GHz,由所设计的单元周期性排布而成。
使用喇叭天线对超表面进行空间馈电,射频信号由喇叭端输入,通过喇叭天线辐射至超表面,超表面通过PIN管序列的实时切换,实现散射波束的波束扫描、波束分裂等功能,进而验证超表面的性能。阵列整体模型示意图如图1所示。喇叭天线固定在距离超表面288mm处,焦径比为0.8。
超表面阵列由12×12个超表面单元呈周期性排布得到,单元状态通过电调方式实时切换,可以根据目标功能综合出阵列上每个单元的工作状态,实现相应功能。
其中,单元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单元由三层F4B覆铜介质板压合而成,板材厚度为2mm,介电常数2.2,损耗角正切0.001,介质板间加入pp层压合,其厚度约为0.05mm,得到的单元整体剖面高度约为中心频率3.5GHz的电尺寸0.07波长,剖面较低。
单元结构周期为30.1mm,电尺寸为0.35波长,从上到下的铜层依次分为主谐振体层、电流隔离层、地层和馈电网络层。
其中,顶部的主谐振体层由两个±45°方向正交放置的两个偶极子(两个中心对称的贴片)和四个寄生贴片组成。单元中心的交叉隔离结构避免了两个主谐振体间的电流直接流动。在单元中间与四端边缘处的多个金属化过孔把主谐振层首先与馈电网络层相连,再经由电感与中心的盲孔与地层直接相连。
为了实现超表面的相位可编程调控,本申请中使用了由M/A-COM公司生产的PIN二极管MADP-000907作为开关,并使用了Murata公司制作的LQP03HQ16NH02D作为隔离射频与直流用的电感器,其中,这些器件可以使用其他类似功能的二极管与电感取代。开关与隔离射频与直流用的电感器件表贴再超表面单元的顶层与底层金属上。
图3给出了单元的顶视图,两个中心对称的贴片以及四个不同长度的寄生贴片作为主谐振体结构。寄生贴片和中心贴片间通过二极管连接。二极管负极朝向结构中心,并最终接地。在结构中心,两个正交的中心谐振体贴片由第二层铜层的交叉隔离结构隔开。地层在介质板二的底部,与顶层主谐振体距离为4mm。单元底层铜层是馈电网络层,用于直流馈电网络的布局,单元使用了总共8个电感来隔离射频与直流,其中4个分别位于单元主谐振体层的边缘位置,用来隔离射频与正向直流偏置信号,另外4个位于馈电网络层中心,用来隔离射频与直流地。其主要参数罗列在表格I里。
表I主要尺寸参数(单位:MM)
L1 L2 L3 L4 L5 L6 W1 W2
2.15 2.75 2.8 3.45 6.25 6.95 4.5 6
对单元在商业仿真软件Ansys Electronics Desktop 2022R1中进行建模仿真,可以得到其在3.5GHz附近的高频响应。
偶极子天线是最常见的天线之一,通过偶极子天线的正交排布与特定的设计,可以实现双线极化天线,相应的,这里设计了一种新颖的正交放置的可编程偶极子散射体单元。作为一种新颖的双线极化谐振式散射结构单元,它可以实现±45°方向入射电磁波的2-bit相位调控。顶端±45°两个正交极化方向上分别为两个正交放置的偶极子,分别对应控制±45°极化方向上的入射场。
首先通过对整体结构尤其是顶层偶极子贴片的设计,使得单元在3.5GHz附近产生强谐振。两个正交的基本偶极子与各自方向上的两个寄生贴片由槽隔开。每个槽之间放置有PIN二极管,通过控制PIN二极管的通断,可以实现对基本偶极子与寄生贴片间耦合关系的调节。这里,为了表述简洁清晰,将如图所示单元中PIN管从左上角沿着逆时针方向依次编序为3,1,4,2。例如,当+45°方向上的PIN开关2导通而其他PIN开关关闭时,相应的序列号为“00/10”。显然,通过4个PIN二极管的工作调节,该单元可以整体在16个工作状态下切换。由于两个偶极子的正交性和交叉结构,两个方向的响应是独立的,这也可以从后面的结果讨论中观察到。
由于结构的近似中心对称性,下面以+45°极化方向的工作机理为例进行说明。+45°方向的一个偶极子贴片、两个寄生贴片以及在槽中间的两个PIN二极管作为电可调谐振器件。通过在PIN二极管两端施加正向和反向电压,可以改变偶极子的有效电长度,从而改变了偶极子的谐振特性,并产生了电磁波前的2-bit相对相位变化。当+45°方向上的两个PIN开关1和2导通时,中心偶极子被认为与两侧的贴片相连接,此时,结构以最大的电长度谐振,约为0.39介质波长。当两个PIN二极管关闭时,电长度变为0.31介质波长。类似地,PIN开关的其他状态(如一侧短路,另一侧开路)也同样使偶极子在不同频率下谐振。谐振频率不同,很自然的导致在3.5GHz处产生不同的相位响应。同时,接地平面确保了大部分射频能量的反射。单元在-45°极化方向的工作原理类似。
图4给出了PIN开关在给定状态序列下主极化的仿真反射系数。可以看到,±45°极化波分别入射时,射频能量几乎都反射了。中心频率附近出现约2dB的损耗,这是由散射体的共振与欧姆损耗引起的。当相应的主极化波照射单元时,3.5GHz的反射相位在+45°极化方向上的绝对相位变化为111.1°、15.3°、-69.3°、-163.0°,在-45°方向上为107.0°、13.4°、-71.1°、-160.9°,每个状态相对相位偏差约为90°,均可以量化为2-bit相位分辨率。同时,主极化的相位响应与在交叉极化方向上放置的PIN二极管的状态无关,因为当正交方向上的PIN二极管状态切换时,单元的射频性能几乎看不到变化。当单元PIN管状态序列由“01/00”变为“01/10”时,在+45°入射下,反射相位从15.3°变为16.4°,这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图6分析了相应状态下单元的电场电流分布,当序列为“01/00”和“01/10’时,+45°极化入射时单元表面的电场和电流分布图,两者都与经典交叉偶极子天线十分相似。当切换-45°方向放置的PIN二极管时几乎电场与电流分布也几乎没有改变,这也从另一方面印证了反射系数几乎不变的结果。因此,两个正交通道的电磁波调控是相互独立的,这也说明PIN二极管状态序列号可以用来表征单元的2-bit相位。
在单元的设计中,很难避免不对称性的出现,尤其是在加载了PIN管这类有源器件之后,这将导致交叉极化的恶化。同时,较高的交叉极化水平通常意味着通信系统中的较大干扰或串扰。然而,为了使用尽可能少的PIN二极管来实现双线极化入射电磁波的2-bit分辨率相位调控,单元采用了非对称偶极子实现两个PIN管对单线极化的2-bit相位分辨率调控,单元工作状态切换时的不对称性必将导致交叉极化的恶化。这里设计构造了一种交叉隔离结构,用来避免两个正交非对称偶极子之间的电流流动,从而显著降低了结构的交叉极化电平。
首先,观察图6所示的电场和电流,这可以定性评估两个通道之间的耦合特性与交叉极化干扰程度。这里,仍假设+45°极化为主极化。如前文所述,当主极化波照射单元时,该极化方向的偶极子将处于强共振状态,并且将感应出相当大的电流,该电流将沿着+45°偶极子臂流动。而显然,另一个正交放置的偶极子几乎不会被激发,此外,通过交叉隔离结构的引入,有效地避免了沿主极化方向的电流直接流向交叉极化方向,从而减少了交叉极化的场辐射和能量泄漏。尽管如图6所示感应出了一定的电流,但电流在偶极子两侧沿相反的方向流动,这将会使产生的正交极化电场变得相当小。这里同时也给出了相同尺寸但没有交叉隔离结构的非对称交叉偶极子的仿真结果。可以看到,由于非对称性的存在,正交偶极子中心感应出了相当大的电流,并产生明显的电场。
为了更精确地测量交叉极化水平,这里采用了天线测量中常用的LudwigⅢ的交叉极化定义和基站天线设计标准中常用的交叉极化鉴别度概念。
对于所提出的超表面单元,+45°和-45°极化电场定义如下:
Figure BDA0004011252720000111
/>
Figure BDA0004011252720000112
这里,双线极化独立可调结构保证了单元对任意入射极化的调控特性。因此,入射波的极化将决定主极化的方向,而其正交方向则将是交叉极化分量,即干扰项的方向。
相应的,可以得到单元的交叉极化鉴别度:
Figure BDA0004011252720000113
由此,分析了在端射方向上以不同PIN管状态工作的单元的交叉极化鉴别度。表Ⅱ列出了给定PIN二极管序列下的典型交叉极化鉴别度仿真结果。可以看到,在所有状态下该值都保持在35dB以上,并且与直接连接的交叉偶极子相比,有明显的提升,可以看到交叉隔离结构对交叉极化干扰的抑制。
表Ⅱ单元交叉极化鉴别度典型值
Figure BDA0004011252720000114
Figure BDA0004011252720000121
实施例:
基于上述结构设计及原理,组建了一个由12×12个单元组成的超表面,阵列的电尺寸为4.2×4.2λ2。为了提供高线极化纯度的射频源,这里选用了2-18GHz的双脊喇叭作为源馈源,其增益为10dBi,在3.5GHz频率时,端射方向交叉极化鉴别度为50dB。喇叭固定在距离超表面中心288mm的位置,焦径比设置为0.8。围绕超表面的效率、波束扫描和交叉极化鉴别度进行了仿真。
超表面的补偿相位分布使用射线追踪法计算,即
Figure BDA0004011252720000122
Figure BDA0004011252720000123
为每个单元的补偿相位,k0为自由空间的波数,/>
Figure BDA0004011252720000124
为各个单元的位置矢量,/>
Figure BDA0004011252720000125
为喇叭馈源的位置矢量,/>
Figure BDA0004011252720000126
为目标波束方向的单位矢量,/>
Figure BDA0004011252720000127
为可以优化的常数值相位。
当以+45°极化激励时,超表面目标波束为端射端射方向时,由上式得到相位分布,通过FPGA以及馈电网络可以实时控制各个单元编码为图6所示编码,由此得到的仿真结果如图6所示,可以看到,主极化增益达到19.1dBi,相应的口径效率达到36.7%,远大于现有的双线极化1-bit超表面。同时,交叉极化鉴别度达到37dB。类似的,可以得到波束扫描下的结果。图7给出了该超表面在+45°极化激励时,超表面在E面以及-45°极化激励时,超表面在H面内0~40°的波束扫描仿真结果。可以看到,在扫描角度内,超表面增益保持在-3dB以内,并且保持了较高的交叉极化鉴别度与较低的副瓣电平。表Ⅲ给出了超表面在波束扫描时的交叉极化鉴别度结果。可以看到,在任意扫描角度范围内,超表面沿着主波束方向交叉极化鉴别度均大于27dB,副瓣电平均小于-10dB,所提出的超表面较现有的双线极化超表面在交叉极化鉴别度上也有明显的优势。
表Ⅲ波束扫描时交叉极化鉴别度结果
Figure BDA0004011252720000131
此外,由于该超表面相位分辨率较高,调控维度灵活,可以对电磁波实现多维度的调控。图8给出了该超表面在x极化喇叭照射时,实现波束±45°极化两个波束分裂的结果;图9给出了该超表面实现线-圆极化转换,并进行波束扫描的结果。

Claims (10)

1.一种高交叉极化鉴别度双线极化2-bit可编程超表面,其特征在于,包括由12×12个超表面单元呈周期性排布构成的超表面阵列,单元状态通过电调方式实时切换;
所述超表面单元包括三层介质板,分别为介质板一、介质板二和介质板三,所述介质板一和介质板二之间加入pp层一,介质板二和介质板三之间加入pp层二;
所述超表面单元从上至下设置四层铜层,依次分为主谐振体层、电流隔离层、地层和馈电网络层;
所述主谐振体层位于介质板一上表面,电流隔离层位于介质板一下表面,所述地层在介质板二的底部,单元底层用于直流馈电网络的布局,形成馈电网络层,馈电网络层位于介质板三底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交叉极化鉴别度双线极化2-bit可编程超表面,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谐振体层由两个±45°方向正交放置的两个偶极子和四个寄生贴片组成,在单元中间与四端边缘处设置多个金属化过孔,金属化过孔用于把主谐振层与馈电网络层相连,再经由电感与中心的盲孔与地层直接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交叉极化鉴别度双线极化2-bit可编程超表面,其特征在于,所述超表面单元包括8个电感来隔离射频与直流,其中4个分别位于单元主谐振体层的边缘位置,用来隔离射频与正向直流偏置信号,另外4个位于馈电网络层中心,用来隔离射频与直流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交叉极化鉴别度双线极化2-bit可编程超表面,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正交的基本偶极子与各自方向上的两个寄生贴片由槽隔开,每个槽之间放置有PIN二极管,通过控制PIN二极管的通断。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交叉极化鉴别度双线极化2-bit可编程超表面,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偶极子为两个中心对称的贴片,寄生贴片和中心贴片间通过二极管连接,二极管负极朝向结构中心,并最终接地,在结构中心,两个正交的中心谐振体贴片由第二层铜层的交叉隔离结构隔开。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交叉极化鉴别度双线极化2-bit可编程超表面,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质板为F4B覆铜介质板,F4B覆铜介质板压合而成,板材厚度为2mm,介电常数2.2,损耗角正切0.001,介质板间加入pp层压合,pp层厚度约为0.05mm;
所述超表面单元整体剖面高度约为中心频率3.5GHz的电尺寸0.07波长。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交叉极化鉴别度双线极化2-bit可编程超表面,其特征在于,所述超表面单元周期为30.1mm,电尺寸为0.35波长。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交叉极化鉴别度双线极化2-bit可编程超表面,其特征在于,所述超表面阵列工作在3.5GHz,使用喇叭天线对超表面进行空间馈电,射频信号由喇叭端输入,通过喇叭天线辐射至超表面,超表面通过PIN管序列的实时切换,实现散射波束的波束扫描、波束分裂等功能,进而验证超表面的性能。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高交叉极化鉴别度双线极化2-bit可编程超表面,其特征在于,所述喇叭天线固定在距离超表面288mm处,焦径比为0.8。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一种高交叉极化鉴别度双线极化2-bit可编程超表面,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编程超表面用于无线深空探测、能量传输、微波成像。
CN202211652757.XA 2022-12-21 2022-12-21 一种高交叉极化鉴别度双线极化2-bit可编程超表面 Pending CN11586400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652757.XA CN115864008A (zh) 2022-12-21 2022-12-21 一种高交叉极化鉴别度双线极化2-bit可编程超表面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652757.XA CN115864008A (zh) 2022-12-21 2022-12-21 一种高交叉极化鉴别度双线极化2-bit可编程超表面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864008A true CN115864008A (zh) 2023-03-28

Family

ID=856536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652757.XA Pending CN115864008A (zh) 2022-12-21 2022-12-21 一种高交叉极化鉴别度双线极化2-bit可编程超表面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864008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040644A (zh) * 2023-10-08 2023-11-10 南京理工大学 基于幅度编码超表面的ka频段被动智能应答系统及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040644A (zh) * 2023-10-08 2023-11-10 南京理工大学 基于幅度编码超表面的ka频段被动智能应答系统及方法
CN117040644B (zh) * 2023-10-08 2023-12-26 南京理工大学 基于幅度编码超表面的ka频段被动智能应答系统及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ang et al. Design and measurement of a 1-bit reconfigurable transmitarray with subwavelength H-shaped coupling slot elements
US10014585B2 (en) Miniaturized reconfigurable CRLH metamaterial leaky-wave antenna using complementary split-ring resonators
Zhou et al. Design of a wideband dual-polarization full-corporate waveguide feed antenna array
Xiao et al.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a wideband 1-bit transmitarray based on a Yagi–Vivaldi unit cell
EP1647072B1 (en) Wideband phased array radiator
CN110190408B (zh) 一种圆极化电磁偶极子阵列天线
US20220407231A1 (en) Wideband electromagnetically coupled microstrip patch antenna for 60 ghz millimeter wave phased array
Feng et al. A dual-wideband dual-polarized magneto-electric dipole antenna with dual wide beamwidths for 5G MIMO microcell applications
Wang et al. A novel 1-bit reconfigurable transmitarray antenna using a C-shaped probe-fed patch element with broadened bandwidth and enhanced efficiency
US11575212B2 (en) Substrate integrated waveguide fed antenna
CN110911845B (zh) 一种宽带零交叉极化时空编码数字超表面单元及控制方法
Mao et al. High-gain phased array antenna with endfire radiation for 26 GHz wide-beam-scanning applications
Yang et al. Dual-polarized crossed slot array antenna designed on a single laminate for millimeter-wave applications
CN115579649A (zh) 具有低成本和低剖面的二维宽角扫描可编程比特阵列天线
Kapusuz et al. Dual-polarized 28-GHz air-filled SIW phased antenna array for next-generation cellular systems
Ding et al. Two-dimensional scanning phased array with large element spacing using pattern reconfigurable stacked patch antenna at Ka-band
CN115864008A (zh) 一种高交叉极化鉴别度双线极化2-bit可编程超表面
Cho et al. Shorted trapezoidal SIW antenna with quasi-hemispherical pattern for 2D wide scanning planar phased array antenna
Yang et al. A horizontal azimuth pattern-reconfigurable antenna using omnidirectional microstrip arrays for WLAN application
Zaman et al. A new 2× 2 microstrip patch sub-array for 60GHz wideband planar antenna with ridge gap waveguide distribution layer
Di Palma et al. 1-bit unit-cell for transmitarray applications in Ka-band
EP3830903A1 (en) Broadband antenna having polarization dependent output
Nguyen et al. X-band transmitarray using cut-ring patch
CN111262023B (zh) 一种基于近场空馈机制的低剖面新型相控阵天线
Wang et al. An investigation of printed Franklin antennas at X-band using artificial (metamaterial) phase-shifting lin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