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863970A - 天线组件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天线组件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863970A
CN115863970A CN202211697200.8A CN202211697200A CN115863970A CN 115863970 A CN115863970 A CN 115863970A CN 202211697200 A CN202211697200 A CN 202211697200A CN 115863970 A CN115863970 A CN 11586397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tenna
strip conductor
distance
electrical connection
slo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697200.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秦越
马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697200.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863970A/zh
Publication of CN1158639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86397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Waveguide Aerial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天线组件及电子设备,属于通讯设备技术领域,天线组件包括一馈电部(240)、一接地部(120)、线天线(100)和槽型天线(200);所述线天线(100)和所述槽型天线(200)电连接或耦合连接,所述线天线和所述槽型天线中的一者连接所述馈电部(240),另一者连接所述接地部(120);所述槽型天线(200)在所述线天线(100)上的正投影的长度小于所述线天线(100)的长度。

Description

天线组件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通讯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天线组件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全面屏等关键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子设备的轻薄化、极致屏占比已成为一种趋势,然而这种设计大大压缩了天线的排布空间。在天线排布紧张的环境情况下,传统天线很难满足多通信频段的性能需求。故而,如何在电子设备上实现多个谐振模式,以满足电子设备的多通信频段要求成为当务之急。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天线组件及电子设备,能够使得电子设备的天线激励出多个谐振模式,从而满足电子设备多通信频段的需求。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天线组件,包括一馈电部、一接地部、线天线和槽型天线;
所述线天线和所述槽型天线电连接或耦合连接,所述线天线和所述槽型天线中的一者连接所述馈电部,另一者连接所述接地部;所述槽型天线在所述线天线上的正投影的长度小于所述线天线的长度。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电路板和上述的天线组件,所述馈电部与所述电路板的射频收发电路电连接,所述接地部与所述电路板的接地层电连接。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线天线和槽型天线电连接或耦合连接,线天线和槽型天线中的一者连接馈电部,另一者连接接地部。本申请公开的方案中,线天线和槽型天线分别对应有不同的谐振模式的频率,因此能够在电子设备上实现多谐振模式,从而满足电子设备的多通信频段的需求,增加电子设备的应用场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天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第一种电子设备的剖视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第二种电子设备的剖视图;
图5为图3和图4所示的电子设备中的天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谐振1时的电流分布图;
图7为图5中谐振2时的电流分布图;
图8为图3和图4所示的天线组件在0.5至6GHz的反射系数与频率的关系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第三种电子设备的剖视图;
图10为图9所示的电子设备的天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0中谐振1时的电流分布图;
图12为图10中谐振2时的电流分布图;
图13为图10所示的天线组件在2至6GHz的反射系数与频率的关系图;
图14为图10所示的天线组件的频率与效率的关系图;
图15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第四种电子设备的剖视图;
图16为图15所示的电子设备的天线组件的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图16中谐振1时的电流分布图;
图18为图16中谐振2时的电流分布图;
图19为图16所示的天线组件在2.5至6GHz的反射系数与频率的关系图;
图20为图16所示的天线组件的频率与效率的关系图;
图21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天线组件中馈偏地不偏情况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2为图21中谐振1时的电流分布图;
图23为图21中谐振2时的电流分布图;
图24为图21所示的天线组件在3至6GHz的反射系数与频率的关系图;
图25为图21所示的天线组件的频率与效率的关系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线天线、110-第一条形导体、111-第三端、112-第四端、120-接地部、200-槽型天线、210-第二条形导体、220-第一电连接部、230-第二电连接部、240-馈电部、250-第三条形导体、260-第一端、270-第二端、310-空腔、320-第一间隙、330-第二间隙、410-电路板、420-后盖、430-电路板支架、440-屏支架、450-显示屏、L1-第一尺寸、L2-第二尺寸、L3-第一距离、L4-第二距离、L5-第三距离、L6-第四距离、L7-第五距离、L8-第六距离。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术语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本申请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中“和/或”表示所连接对象的至少其中之一,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及其应用场景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天线组件及电子设备进行详细地说明。
请参考图1至图25,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天线组件,该天线组件应用于电子设备中,天线组件用于发射和接收电磁波信号,电子设备可以通过天线组件,以利用通信技术与网络或其他设备通信。其中通信技术包括但不限于蓝牙(bluetooth,BT)通信技术、全球定位系统(globa l pos it ion ing system,GPS)通信技术、无线保真(wi relessfide lity,Wi-Fi)通信技术、全球移动通讯系统(globa l system for mobi lecommun ications,GSM)通信技术、宽频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 d ivi s ion mu lt iple access,WCDMA)通信技术、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 l ut ion,LTE)通信技术、5G通信技术、SUB-6G通信技术以及未来其他通信技术等。
另外,电子设备可以通过天线组件与其他设备(例如,手机、手表、平板电脑或者能够发射和接收电磁波信号的其他形态设备)实现移动数据流量共享或无线网络共享。例如,当其他设备开启数据流量共享网络时,电子设备能够通过接收其他设备的天线信号,以接入其他设备的数据流量共享网络。这样,电子设备不会因自身流量不够或者流量已经停止使用而影响电子设备的用户体验性。
所公开的天线组件包括一馈电部240、一接地部120、线天线100和槽型天线200。线天线100和槽型天线200电连接或耦合连接。线天线100和槽型天线200中的一者连接馈电部240,另一者连接接地部120。其中,槽型天线200在线天线100上的正投影的长度小于线天线100的长度。具体地,电子设备的电路板410的射频收发电路与馈电部240相连接,电路板410的接地层与接地部120电连接。
具体的工作过程中,当接地部120与线天线100连接,馈电部240与槽型天线200连接的情况下,当射频收发电路发出射频信号能够激励起槽型天线200的谐振模式时,射频信号通过馈电部240传递至槽型天线200,槽型天线200根据射频信号辐射电磁波信号。此外,当槽型天线200接收到的电磁波信号能够转化成射频信号,射频信号通过馈电部240传递至射频收发电路。
当射频收发电路发出射频信号与线天线100的谐振模式匹配时,激励起线天线100的谐振模式。此外,当线天线100接收到的电磁波信号能够转化成射频信号,射频信号通过线天线100输送至馈电部240,射频信号通过馈电部240传递至射频收发电路。
本申请公开的实施例中,由于天线的长度决定其谐振频率,因此槽型天线200在线天线100上的正投影的长度小于线天线100的长度,因此槽型天线200和线天线100的长度不同,故而槽型天线200和线天线100分别对应有不同的谐振模式的频率,因此能够在电子设备上实现多谐振模式,从而满足电子设备的多通信频段的需求,增加电子设备的应用场景。
另外,现有技术中的槽型天线两端的支节与电路板410的接地层电连接,也就是说,现有技术中的槽型天线两端具有两个接地端,因此现有技术中的槽型天线都是“一馈两地”的连接结构。而本申请公开的天线组件中,接地部和馈电部均为一个,因此本申请公开的天线组件与电路板410的连接结构更加的简单。
本申请公开的实施例中,线天线100和槽型天线200与电路板410的馈电连接均是通过馈电部240,与电路板410的接地连接均是通过接地部120,因此本申请公开的电子设备中的天线仅有一个接地部120和一个馈电部240,因此本申请公开的方案与相关技术中的槽型天线的结构相比,不但增加具有多谐振模式,实现了宽频覆盖,同时本申请中的电子设备的天线结构上仅有一个馈电部240和一个接地部120,因此结构上更加简单,口径更小,因此占用的电路板410的安装空间更小,从而使得天线的尺寸更小,因此能够缓解天线排布紧张的情况。
此外,槽型天线200在线天线100上的正投影的长度小于线天线100的长度。在沿线天线100的长度方向上,槽型天线200不凸出于线天线100,因此本申请公开的天线组件的长度约等于0.5λ线,λ线为线天线100的一个波长,因此本申请公开的天线组件的长度较短,因此本申请公开的天线组件的尺寸更小,占用的电路板410的安装空间更小,因此能够进一步缓解天线排布紧张的情况。
上述实施例中,线天线100的长度方向可以和槽型天线200的长度方向相交。例如,线天线100的长度方向可以和槽型天线200的长度方向的角度可以为45°、90°,此时,天线组件在两个不同的方向的尺寸均较大,因此使得电子设备内需要预留的天线的净空区域较大,导致天线占用电子设备的内部安装空间较大。
基于此,在另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槽型天线200的长度方向与线天线100的长度方向相平行。这里的线天线100的长度方向和槽型天线200的长度方向均是线天线100和槽型天线200对应的尺寸最大方向。
此方案中,线天线100和槽型天线200的长度方向相同,也就是说,天线组件在其长度方向上的尺寸和在其宽度方向上的尺寸均较小,进一步减小了天线组件的尺寸,因此能够进一步缓解天线排布紧张的情况。
在一种具体的方案中,如图3所示,线天线100沿其长度方向的尺寸为第一尺寸L1,槽型天线200沿其长度方向的尺寸为第二尺寸L2,第一尺寸L1大于第二尺寸L2。此时,天线组件的长度为0.5λ线
在另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线天线100可以包括第一条形导体110。槽型天线200可以包括第二条形导体210和电连接部。上述的第一条形导体110为线天线100的辐射体,第二条形导体210为槽型天线200的辐射体。电连接部可以与第二条形导体210的两端均电连接,这里的第二条形导体210的两端是第二条形导体210沿线天线100的长度方向的两端。第二条形导体210在第一条形导体110的正投影的长度小于第一条形导体110的长度。电连接部位于第一条形导体110和第二条形导体210之间,电连接部背离第二条形导体210的一端与第一条形导体110电连接或耦合连接。第一条形导体110和第二条形导体210中一者可以连接馈电部240,另一者可以连接接地部120。
例如,当馈电部240与第一条形导体110连接时,接地部120与第二条形导体210连接。当馈电部240与第二条形导体210连接时,接地部120与第一条形导体110连接。馈电部240或接地部120位于第二条形导体210的两端之间。这里的馈电部240和接地部120可以为第一条形导体110或第二条形导体210上的部分区域,也可以是与第一条形导体110或第二条形导体210连接的导线等连接结构。
具体的工作过程中,当接地部120与第一条形导体110连接,馈电部240与第二条形导体210连接的情况下,当射频收发电路发出射频信号的频段能够激励起第二条形导体210的谐振模式时,射频信号通过馈电部240传递至第二条形导体210,第二条形导体210根据射频信号辐射电磁波信号。此外,当第二条形导体210接收到的电磁波信号能够转化成射频信号,射频信号通过馈电部240传递至射频收发电路。
当射频收发电路发出射频信号的频段与第一条形导体110的的谐振模式匹配时,第二条形导体210将射频信号通过电连接部背离第二条形导体210的端部传递至第一条形导体110,从而激励起线天线100的谐振模式。此外,当第一条形导体110接收到的电磁波信号能够转化成射频信号,射频信号通过第二条形导体210输送至馈电部240,射频信号通过馈电部240传递至射频收发电路。
此方案中,槽型天线200可以通过两端的电连接部与线天线100电连接或耦合连接,因此无需额外设置其他的电连接结构或耦合结构与线天线100实现连接,因此使得天线组件的结构更加简单,成本更低。
上述实施例中,第一条形导体110沿其延伸方向即为线天线100的长度方向,因此第一条形导体的沿其延伸方向的尺寸即为上述的第一尺寸L1,第二条形导体210沿其延伸方向的尺寸为第二尺寸L2。
本申请公开多种线天线100和槽型天线200的组合结构,当然线天线100和槽型天线200还可以为其他组合结构,本文不作限制。
请参考图3和图4,在一种具体的实施例中,电连接部可以包括第一电连接部220和第二电连接部230,第一电连接部220和第二电连接部230分别可以设置于第二条形导体210的两端。第一电连接部220和第二电连接部230背离第二条形导体210的一端可以与第一条形导体110电连接,这里的电连接指直接接触电连接。且第一条形导体110、第一电连接部220、第二电连接部230和第二条形导体210围成空腔310。此方案中,第一条形导体110覆盖在槽型天线200形成的槽形结构的开口上,此时线天线100和槽型天线200相接触,线天线100和槽型天线200的堆叠厚度较小,因此使得天线组件在厚度方向的尺寸可以设置的较小,有利于电子设备的轻薄化的发展。
请参考图15和图16,在另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电连接部可以包括第一电连接部220和第二电连接部230,第一电连接部220和第二电连接部230可以分别设置于第二条形导体210的两端。第一电连接部220和第二电连接部230均与第一条形导体110具有第一间隙320,第一电连接部220和第二电连接部230均与第一条形导体110耦合连接。此方案中,第一条形导体110与第一电连接部220和第二电连接部230耦合连接,便于将线天线100和槽型天线200分布在不同的部件上,从而在单一部件空间不足的情况下,对线天线100和槽型天线200进行组合装配。
请参考图9,在另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电连接部可以包括第一电连接部220、第二电连接部230和第三条形导体250,第二条形导体210、第一电连接部220、第三条形导体250和第二电连接部230可以依次首尾连接围成环形结构件。第三条形导体250与第一条形导体110之间可以具有第二间隙330,第三条形导体250与第一条形导体110可以耦合连接。此方案中,槽型天线200为环形结构,第三条形导体250与第一条形导体110耦合连接,能够增大线天线100和槽型天线200的馈电面积,因此进一步提高了线天线100和槽型天线200的馈电性能。同时,耦合连接也便于将线天线100和槽型天线200分布在不同的部件上,从而在单一部件空间不足的情况下,对线天线100和槽型天线200进行组合装配。
在电子设备的天线设计中,还要关注电磁波辐射对人体的影响。当电磁波被人体吸收的能量越多,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影响越大。因此本申请公开的实施例,通过设置一种槽型天线200和线天线100组成的复合天线,从而在天线排布紧张的环境下,电子设备的复合天线既能够产生多个谐振模式,以实现宽频覆盖,又能够保证多个谐振模式均满足低SAR值的要求,以降低电磁波辐射对人体的影响。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本申请公开的天线组件可以具有第一谐振模式和第二谐振模式,第一谐振模式可以为线天线100的共模模式。第二谐振模式可以为槽型天线200的差模模式。
上述实施例中,馈电部240或接地部120与槽型天线200可以具有第一连接点,馈电部240或接地部120与线天线100可以具有第二连接点。无论是线天线100的共模模式还是槽型天线200的差模模式,其产生的电流在第一连接点和第二连接点的两侧的电流均呈现相反方向分布。此时第一连接点和第二连接点的磁场的相位相反,磁场的幅度大致被抵消。因此磁场主要分布在第一连接点和第二连接点的两侧,在第一连接点和第二连接点的两侧形成了两个SAR热点。此时,辐射电磁波的能量较为分散,槽型天线200的差模模式和线天线100的共模模式的谐振SAR值比较低。
需要注意的是,馈电部240和接地部120与线天线100或槽型天线200的连接点的两侧的电流强度需要相接近,因此馈电部240或接地部120与线天线100或槽型天线200的连接点需要设置于第一条形导体110或第二条形导体210的中部位置。
为了使得天线组件具有更好的低SAR性能,在另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槽型天线200沿其长度方向具有第一端260和第二端270,第一连接点与第一端260的距离可以为第一距离L3,第一连接点与第二端的距离可以为第二距离L4,第一距离L3与第二距离L4的比值可以大于或等于0.8,且小于或等于1.2。
此方案中,第一连接点相距槽型天线200的两端的距离相差不大,因此使得槽型天线200关于馈电部240或接地部120与其连接点具有更好的对此性,从而使得馈电部240或接地部120与槽型天线200的连接点的两侧的电流的强度的差值较小,因此能够进一步满足天线低SAR性能的要求。
优选地,第一距离L3与第二距离L4的比值可以等于1,此时,槽型天线200关于馈电部240或接地部120与其连接点呈中心对称。
上述的槽型天线200的第一端260和第二端270可以为第二条形导体210沿其延伸方向的两端。
在另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线天线100其沿长度方向具有第三端111和第四端112,第二连接点与第三端111的距离可以为第三距离L5,第二连接点与第四端112的距离可以为第四距离L6。第三距离L5与第四距离L6的比值可以大于或等于0.8,小于或等于1.2。
此方案中,第二连接点相距第三端111和第四端112的距离相差不大,因此使得线天线100关于馈电部240或接地部120与其连接点具有更好的对称性,从而使得馈电部240或接地部120与槽型天线200的连接点的两侧的电流的强度的差值较小,因此能够进一步满足天线低SAR性能的要求。
优选地,第三距离L5与第四距离L6的比值可以等于1,此时,线天线100关于馈电部240或接地部120与其连接点呈中心对称。
上述的线天线100的第三端111和第四端112可以为第一条形导体110沿其延伸方向的两端。
在另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三端111相对于第一端260的凸出的距离可以为第五距离L7。第四端112相对于第二端270凸出的距离可以为第六距离L8。第五距离L7与第六距离L8的比值可以大于或等于0.8,且小于或等于1.2。
此方案中,线天线100相对于槽型天线200两端的凸出距离相差不大,因此使得线天线100和槽型天线200形成的整体的对称性能更好,因此能够进一步满足天线低SAR性能的要求。
优选地,第五距离L7与第六距离L8的比值可以等于1,此时,线天线100和槽型天线200为对称结构。
上述实施例中,线天线100和槽型天线200组成的结构越对称,其SAR值越低。为此,在另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距离L3可以与第二距离L4的比值等于1。第三距离L5可以与第四距离L6的比值等于1。第五距离L7可以与第六距离L8的比值等于1。此方案中,馈电部240或接地部120与线天线100和槽型天线200的连接点为线天线100和槽型天线200的对称点,因此线天线100和槽型天线200关于馈电部240或接地部120与其连接点呈对称图像,因此能够进一步满足电子设备的天线的低SAR性能的需求。
基于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天线组件,本申请实施例还公开一种电子设备,所公开的电子设备包括上文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显示模组。
本申请公开的电子设备还包括电路板,电路板410用于安装电子设备的电子元器件。例如,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 ing un it,CPU)、电池管理单元和基带处理单元。另外,电路板410可以为硬质电路板,也可以为柔性电路板,也可以为软硬结合电路板。天线组件的馈电部240与电路板410的射频收发电路电连接,接地部120与电路板410的接地层电连接。
本申请公开的方案中,线天线100和槽型天线200分别对应有不同的谐振模式的频率,因此能够在电子设备上实现多谐振模式,从而满足电子设备的多通信频段的需求,增加电子设备的应用场景。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电子设备可以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子书阅读器、可穿戴设备例如智能手表、电子游戏机等设备,本申请实施例不限制电子设备的具体种类。
上述实施例中,电子设备还可以包括后盖420、电路板支架430、屏支架440和显示屏450,后盖420为电子设备的电池盖,电路板支架430用于支撑电路板410,屏支架440用于支撑显示屏450,同时屏支架440还可以与后盖420连接,屏支架440与后盖420可以为电子设备的壳体。后盖420、电路板支架430和电路板410、屏支架440和显示屏450可以依次叠置,线天线100和槽型天线200可以设置于后盖420和电路板支架430的至少一者上。
上述实施例中可以通过激光镭射成型技术在于后盖420和电路板支架430的至少一者上形成线天线100和槽型天线200。当然,还可以用其他方式形成线天线100或槽型天线200,本文不作限制。
在另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条形导体110和第二条形导体210可以分别设置于电路板支架430的两侧,电连接部的至少部分嵌入电路板支架430内。例如,上述实施例中的第一电连接部220和第二电连接部230的至少部分嵌入电路板支架430之间内。
此方案中,第一条形导体110和第二条形导体210分别设置于电路板支架430的两侧,从而使得第一条形导体110和第二条形导体210不容易相互干涉和影响,从而提高了电子设备的天线的性能。
请参阅图8,图8是图3和图4所示的天线组件在0.5至6GHz的反射系数与频率的关系图。电子设备的天线在0.5至6GHz可以产生两个谐振,谐振1和谐振2。谐振1为线天线的共模模式,其电流分布方向如图6所示,图6中黑色实体箭头所示的电流方向为线天线100共模模式下的电流分布方向。谐振2为槽型天线200的差模模式,其电流分布方向如图7所示,图7中黑色实体箭头所示的电流方向为槽型天线200差模模式下的电流分布方向。
SAR热点指的是一个区域内的SAR值的平均值与该区域周边的SAR值的平均值的比值大于或等于1.2。此时,该区域称为SAR热点。或者说,在一个SAR值分布区域内,出现了SAR值的最大值。此时,围绕最大SAR值分布的SAR值区域称为SAR热点。下表1为本申请图3中所示方案与传统IFA天线方案的SAR性能对比表。
表1
Figure BDA0004023951310000121
由上述表1可知,本申请公开的天线组件的谐振1与谐振2的SAR值分别为1.67和1.63,明显低于IFA天线的SAR值4.19,具有明显的低SAR特性。
请参阅图13,图13是图9和图10所示的天线组件在2至6GHz的反射系数与频率的关系图。天线组件在2至6GHz可以产生两个谐振,谐振1和谐振2。谐振1为线天线100的共模模式。图11为线天线100的共模模式下的电流分布示意图。谐振2为槽型天线200的差模模式。图12为槽型天线200的差模模式下的电流分布示意图。下表2为本申请图9中所示方案与传统IFA天线方案的SAR性能对比表。
表2
Figure BDA0004023951310000131
如表2所示,SAR值归一化后,与传统的IFA天线相比,本申请的天线组件的两个谐振模式的SAR值均小于IFA天线SAR值的四分之一,具有明显的低SAR特性。
请参阅图19,图19是图15和图16所示的天线在2.5至6GHz的反射系数与频率的关系图。天线组件在2.5至6GHz可以产生两个谐振,谐振1和谐振2。谐振1为线天线100的共模模式。图17为线天线100的共模模式下的电流分布示意图。谐振2为槽型天线200的差模模式。图18为槽型天线200的差模模式下的电流分布示意图。
下表3为本申请图15中所示方案与传统IFA天线方案的SAR性能对比表。
表3
Figure BDA0004023951310000132
Figure BDA0004023951310000141
如表3所示,SAR值归一化后,与传统的IFA天线相比,本申请的天线两个谐振模式的SAR值均小于IFA天线SAR值的四分之一,具有明显的低SAR特性。
为了更好的说明本申请中的馈电部240和接地部120与线天线100或槽型天线200的连接点需要位于第一条形导体110或第二条形导体210的中部位置,请参阅图21至图25。根据图21至图23可得,馈电部240与第二条形导体210的连接点朝向第二条形导体210的左侧偏离。接地部与第一条形导体110的连接点位于第一条形导体的中部位置。此时天线组件的馈偏地不偏。请参阅图24,图24是图21所示的天线组件在3至6GHz的反射系数与频率的关系图。天线组件在3至6GHz可以产生两个谐振,谐振1和谐振2。如图22所示,谐振1为线天线100的共模模式,由于接地位置不偏,因此电流从接地位置回流,从而形成共模模式。如图23所示,谐振2中,槽型天线100产生的电流明显朝向左侧,没有形成槽型天线200的差模模式。此时,谐振1产生双热点。而谐振2产生单热点。下表4为本申请图21中所示方案与图5所示方案SAR性能对比表。
表4
Figure BDA0004023951310000142
Figure BDA0004023951310000151
如表4所示,“馈偏地不偏”与“馈地都不偏”的情况相比,谐振1的归一化SAR略高,谐振2的归一化SAR明显高。出现该现象的原因如下:
“馈偏地不偏”谐振1的模式与“馈地都不偏”谐振1的模式相近,但电流分布的对称性相对差,因此磁场抵消相对弱,SAR值略高。
“馈偏地不偏”谐振2的模式发生变化,无反向电流,也即无磁场抵消,电流集中在天线结构中部,SAR热点图为单热点,SAR值明显高。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申请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均属于本申请的保护之内。

Claims (13)

1.一种天线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一馈电部(240)、一接地部(120)、线天线(100)和槽型天线(200);
所述线天线(100)和所述槽型天线(200)电连接或耦合连接,所述线天线(100)和所述槽型天线(200)中的一者连接所述馈电部(240),另一者连接所述接地部(120);所述槽型天线(200)在所述线天线(100)上的正投影的长度小于所述线天线(100)的长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天线(100)包括第一条形导体(110),所述槽型天线(200)包括第二条形导体(210)和电连接部,所述电连接部与所述第二条形导体(210)的两端均电连接,所述第二条形导体(210)在所述第一条形导体(110)的正投影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一条形导体(110)的长度;所述电连接部位于所述第一条形导体(110)和所述第二条形导体(210)之间,所述电连接部背离所述第二条形导体(210)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条形导体(110)电连接或耦合连接;所述第一条形导体(110)和所述第二条形导体(210)中一者连接所述馈电部(240),另一者连接所述接地部(12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天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部包括第一电连接部(220)和第二电连接部(230),所述第一电连接部(220)和所述第二电连接部(230)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二条形导体(210)的两端,所述第一电连接部(220)和所述第二电连接部(230)背离所述第二条形导体(210)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条形导体(110)电连接,且所述第一条形导体(110)、所述第一电连接部(220)、所述第二电连接部(230)和所述第二条形导体(210)围成空腔(310)。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天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部包括第一电连接部(220)和第二电连接部(230),所述第一电连接部(220)和所述第二电连接部(230)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二条形导体(210)的两端,所述第一电连接部(220)和所述第二电连接部(230)均与所述第一条形导体(110)具有第一间隙(320),所述第一电连接部(220)和所述第二电连接部(230)均与所述第一条形导体(110)耦合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天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部包括第一电连接部(220)、第二电连接部(230)和第三条形导体(250),所述第二条形导体(210)、所述第一电连接部(220)、所述第三条形导体(250)和所述第二电连接部(230)依次首尾连接围成环形结构件,所述第三条形导体(250)与所述第一条形导体(110)具有第二间隙(330),所述第三条形导体(250)与所述第一条形导体(110)耦合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组件具有第一谐振模式和第二谐振模式,所述第一谐振模式为所述线天线(100)的共模模式;所述第二谐振模式为所述槽型天线(200)的差模模式。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馈电部(240)或所述接地部(120)与所述槽型天线(200)具有第一连接点,所述槽型天线(200)沿其长度方向具有第一端(260)和第二端(270),所述第一连接点与第一端(260)的距离为第一距离(L3),所述第一连接点与所述第二端(270)的距离为第二距离(L4),所述第一距离(L3)与所述第二距离(L4)的比值大于或等于0.8,且小于或等于1.2。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馈电部(240)或所述接地部(120)与所述线天线(100)具有第二连接点,所述线天线(100)沿其长度方向具有第三端(111)和第四端(112),所述第二连接点与所述第三端(111)的距离为第三距离(L5),所述第二连接点与所述第四端(112)的距离为第四距离(L6),所述第三距离(L5)与所述第四距离(L6)的比值大于或等于0.8,且小于或等于1.2。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槽型天线(200)沿其长度方向具有第一端(260)和第二端(270),所述线天线(100)沿其长度方向具有第三端(111)和第四端(112),所述第三端(111)相对于所述第一端(260)凸出的距离为第五距离(L7),所述第四端(112)相对于所述第二端(270)凸出的距离为第六距离(L8),所述第五距离(L7)与所述第六距离(L8)的比值大于或等于0.8,且小于或等于1.2。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馈电部(240)或所述接地部(120)与所述槽型天线(200)具有第一连接点,所述槽型天线(200)沿其长度方向具有第一端(260)和第二端(270),所述第一连接点与所述第一端(260)的距离为第一距离(L3),所述第一连接点与所述第二端(270)的距离为第二距离(L4),所述第一距离(L3)与所述第二距离(L4)的比值等于1;
所述馈电部(240)或所述接地部(120)与所述线天线(100)具有第二连接点,所述线天线(100)沿其长度方向具有第三端(111)和第四端(112),所述第二连接点与所述第三端(111)的距离为第三距离(L5),所述第二连接点与所述第四端(112)的距离为第四距离(L6),所述第三距离(L5)与所述第四距离(L6)的比值等于1;
所述第三端(111)相对于所述第一端(260)凸出的距离为第五距离(L7),所述第四端(112)相对于所述第二端(270)凸出的距离为第六距离(L8),所述第五距离(L7)与所述第六距离(L8)的比值等于1。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槽型天线(200)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线天线(100)的长度方向相平行。
12.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电路板和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天线组件,所述馈电部(240)与所述电路板(410)上的射频收发电路电连接,所述接地部(120)与所述电路板(410)的接地层电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后盖(420)、电路板支架(430)、屏支架(440)和显示屏(450),所述后盖(420)、所述电路板支架(430)、所述电路板(410)、所述屏支架(440)和所述显示屏(450)依次叠置,所述线天线(100)和所述槽型天线(200)设置于所述后盖(420)和所述电路板支架(430)的至少一者上;
所述线天线(100)包括第一条形导体(110),所述槽型天线(200)包括第二条形导体(210)和电连接部,所述第一条形导体(110)和所述第二条形导体(210)分别设置于所述电路板支架(430)的两侧,所述电连接部的至少部分嵌入所述电路板支架(430)内。
CN202211697200.8A 2022-12-28 2022-12-28 天线组件及电子设备 Pending CN11586397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697200.8A CN115863970A (zh) 2022-12-28 2022-12-28 天线组件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697200.8A CN115863970A (zh) 2022-12-28 2022-12-28 天线组件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863970A true CN115863970A (zh) 2023-03-28

Family

ID=856554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697200.8A Pending CN115863970A (zh) 2022-12-28 2022-12-28 天线组件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863970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819031B2 (en) Printed circuit board antenna and terminal
EP1506594B1 (en) Antenna arrangement and module including the arrangement
TWI599095B (zh) 天線結構及應用該天線結構的無線通訊裝置
Wong et al. Triple-wideband open-slot antenna for the LTE metal-framed tablet device
JP2014150526A (ja) アンテナアセンブリ及び該アンテナアセンブリを備える通信装置
CN109728413B (zh) 天线结构及终端
CN113540787B (zh) 天线单元及电子设备
JP5093622B2 (ja) スロットアンテナ
EP2760079B1 (en) Pcb applied in wireless terminal and wireless terminal
JP2004363848A (ja) アンテナ実装基板及びそれを備えたpcカード
Barani et al. Dual‐feed U‐slot antenna having low envelop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for the LTE MIMO operation in the metal‐framed smartphone
CN103943942A (zh) 天线及具有所述天线的便携式设备
CN116247428A (zh) 一种毫米波阵列天线
CN215644985U (zh) 基于介质谐振器的增加带宽的天线结构及电子设备
Wong et al. One LTE LB and two conjoined LTE M/HB MIMO antennas with a compact symmetric frame structure at the short edge of the metal‐framed smartphone
CN115863970A (zh) 天线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13410617A (zh) 基于介质谐振器的增加带宽的天线结构及电子设备
Chang et al. Compact LTE frame antenna with a narrow metal clearance and a radiating feed network for the metal-casing smartphone
CN114498006A (zh) 一种天线及终端设备
CN108432048A (zh) 一种缝隙天线和终端
CN112086742A (zh) 天线结构、物联模块和显示装置
CN109378569B (zh) 移动终端设备
CN218482392U (zh) 一种mimo手机天线
CN215989221U (zh) 天线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9994819B (zh) 一种天线、天线系统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