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859501B - 气动性能的确定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气动性能的确定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859501B
CN115859501B CN202211446394.4A CN202211446394A CN115859501B CN 115859501 B CN115859501 B CN 115859501B CN 202211446394 A CN202211446394 A CN 202211446394A CN 115859501 B CN115859501 B CN 11585950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ttack
angle
coefficient
attack angle
targ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446394.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859501A (zh
Inventor
朱漫福
张裕兵
徐前
马丽然
雒建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singhua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Tsinghua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singhua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Tsinghua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211446394.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859501B/zh
Publication of CN1158595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85950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85950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85950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气动性能的确定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存储介质和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方法包括:在目标翼型的目标攻角为中等攻角的情况下,根据目标攻角和预设的小攻角升阻力系数确定规则,确定目标攻角对应的小攻角升阻力系数;根据目标攻角、最大阻力系数和预设的切法向力系数确定规则,确定目标攻角对应的切向力系数和法向力系数;根据切向力系数、法向力系数和预设的大攻角升阻力系数确定规则,确定目标攻角对应的大攻角升阻力系数;根据小攻角升阻力系数、大攻角升阻力系数和预设的中等攻角升阻力系数确定规则,确定目标翼型在目标攻角下的升阻力系数。采用本方法能够实现对二维翼型气动性能的确定。

Description

气动性能的确定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气动性能的确定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存储介质和计算机程序产品。
背景技术
旋转叶片是直升机、风机等旋转机械产生动力的重要部件,叶片的气动性能参数是直升机、风机等开展气动设计的基础。在叶片旋转一周的过程中,根据来流速度、转速的不同,在叶片盘面上不同周向位置、不同半径处的二维翼型可能会经历±180°范围的来流攻角变化,处于大攻角范围的翼型往往会处于失速状态从而导致气动性能急剧恶化,可能对直升机、风机叶片的正常运行产生严重后果。因此,准确确定翼型在±180°攻角范围内的气动性能对直升机、风机的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亟需一种气动性能的确定方法以实现二维翼型气动性能的确定。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能够实现二维翼型气动性能的确定的气动性能的确定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和计算机程序产品。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气动性能的确定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在目标翼型的目标攻角为中等攻角的情况下,根据所述目标攻角和预设的小攻角升阻力系数确定规则,确定所述目标攻角对应的小攻角升阻力系数;
根据所述目标攻角、最大阻力系数和预设的切法向力系数确定规则,确定所述目标攻角对应的切向力系数和法向力系数;
根据所述切向力系数、所述法向力系数和预设的大攻角升阻力系数确定规则,确定所述目标攻角对应的大攻角升阻力系数;
根据所述小攻角升阻力系数、所述大攻角升阻力系数和预设的中等攻角升阻力系数确定规则,确定所述目标翼型在所述目标攻角下的升阻力系数;所述升阻力系数用于表征翼型在攻角下的气动性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小攻角升阻力系数确定规则包括小攻角升力系数确定规则;所述根据所述小攻角升阻力系数、所述大攻角升阻力系数和预设的中等攻角升阻力系数确定规则,确定所述目标翼型在所述目标攻角下的升阻力系数包括:
根据所述小攻角升力系数确定规则,分别确定第一临界攻角对应的小攻角升力系数、以及第二临界攻角对应的小攻角升力系数;
根据所述第一临界攻角、最大阻力系数和所述切法向力系数确定规则,确定所述第一临界攻角对应的切向力系数和法向力系数,并根据所述第二临界攻角、最大阻力系数和所述切法向力系数确定规则,确定所述第二临界攻角对应的切向力系数和法向力系数;
根据所述第一临界攻角对应的切向力系数和所述第一临界攻角对应的法向力系数,确定所述第一临界攻角对应的大攻角升力系数,并根据所述第二临界攻角对应的切向力系数和所述第二临界攻角对应的法向力系数,确定所述第二临界攻角对应的大攻角升力系数;
根据所述第一临界攻角对应的大攻角升力系数和小攻角升力系数、以及所述第二临界攻角对应的大攻角升力系数和小攻角升力系数,确定所述目标攻角对应的升阻力系数转换函数;
基于所述目标攻角对应的小攻角升阻力系数、所述目标攻角对应的大攻角升阻力系数和所述升阻力系数转换函数,确定所述目标翼型在所述目标攻角下的升阻力系数。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最大阻力系数的确定过程包括:
在所述目标攻角为正攻角的情况下,将90°攻角对应的阻力系数,作为最大阻力系数;
在所述目标攻角为负攻角的情况下,将-90°攻角对应的阻力系数,作为最大阻力系数。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小攻角升阻力系数包括小攻角升力系数;在所述目标攻角处于第一攻角区间的情况下,所述根据所述目标攻角和预设的小攻角升阻力系数确定规则,确定所述目标攻角对应的小攻角升阻力系数包括:
根据所述目标攻角、180°攻角下的升力系数和180°攻角对应的升力系数斜率,确定所述目标攻角对应的小攻角升力系数;在所述目标翼型为非对称翼型的情况下,所述180°攻角对应的升力系数斜率为第二攻角区间内线性段升力系数曲线的斜率;所述第一攻角区间为包括180°攻角的攻角区间;所述第二攻角区间为包括0°攻角的攻角区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小攻角升阻力系数包括小攻角阻力系数;在所述目标攻角处于第二攻角区间的情况下,所述根据所述目标攻角和预设的小攻角升阻力系数确定规则,确定所述目标攻角对应的小攻角升阻力系数包括:
根据所述目标翼型对应的摩擦阻力系数表达式中常数项待定系数、所述目标翼型对应的摩擦阻力系数表达式中一次项待定系数、所述目标翼型对应的摩擦阻力系数表达式中二次项待定系数和所述目标攻角,确定所述目标翼型对应的摩擦阻力系数;
根据所述目标攻角和所述摩擦阻力系数,确定所述目标攻角对应的小攻角阻力系数。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升阻力系数转换函数和预设的扭矩系数转换函数确定规则,确定所述目标攻角对应的扭矩系数转换函数;
根据所述升阻力系数和所述扭矩系数转换函数,确定所述目标翼型在所述目标攻角下的扭矩系数;所述扭矩系数用于表征翼型在攻角下的气动性能。
第二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气动性能的确定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在目标翼型的目标攻角为中等攻角的情况下,根据所述目标攻角和预设的小攻角升阻力系数确定规则,确定所述目标攻角对应的小攻角升阻力系数;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目标攻角、最大阻力系数和预设的切法向力系数确定规则,确定所述目标攻角对应的切向力系数和法向力系数;
第三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切向力系数、所述法向力系数和预设的大攻角升阻力系数确定规则,确定所述目标攻角对应的大攻角升阻力系数;
第四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小攻角升阻力系数、所述大攻角升阻力系数和预设的中等攻角升阻力系数确定规则,确定所述目标翼型在所述目标攻角下的升阻力系数;所述升阻力系数用于表征翼型在攻角下的气动性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小攻角升阻力系数确定规则包括小攻角升力系数确定规则;所述第四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小攻角升力系数确定规则,分别确定第一临界攻角对应的小攻角升力系数、以及第二临界攻角对应的小攻角升力系数;
根据所述第一临界攻角、最大阻力系数和所述切法向力系数确定规则,确定所述第一临界攻角对应的切向力系数和法向力系数,并根据所述第二临界攻角、最大阻力系数和所述切法向力系数确定规则,确定所述第二临界攻角对应的切向力系数和法向力系数;
根据所述第一临界攻角对应的切向力系数和所述第一临界攻角对应的法向力系数,确定所述第一临界攻角对应的大攻角升力系数,并根据所述第二临界攻角对应的切向力系数和所述第二临界攻角对应的法向力系数,确定所述第二临界攻角对应的大攻角升力系数;
根据所述第一临界攻角对应的大攻角升力系数和小攻角升力系数、以及所述第二临界攻角对应的大攻角升力系数和小攻角升力系数,确定所述目标攻角对应的升阻力系数转换函数;
基于所述目标攻角对应的小攻角升阻力系数、所述目标攻角对应的大攻角升阻力系数和所述升阻力系数转换函数,确定所述目标翼型在所述目标攻角下的升阻力系数。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五确定模块,用于在所述目标攻角为正攻角的情况下,将90°攻角对应的阻力系数,作为最大阻力系数;
第六确定模块,用于在所述目标攻角为负攻角的情况下,将-90°攻角对应的阻力系数,作为最大阻力系数。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小攻角升阻力系数包括小攻角升力系数;在所述目标攻角处于第一攻角区间的情况下,所述第一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目标攻角、180°攻角下的升力系数和180°攻角对应的升力系数斜率,确定所述目标攻角对应的小攻角升力系数;在所述目标翼型为非对称翼型的情况下,所述180°攻角对应的升力系数斜率为第二攻角区间内线性段升力系数曲线的斜率;所述第一攻角区间为包括180°攻角的攻角区间;所述第二攻角区间为包括0°攻角的攻角区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小攻角升阻力系数包括小攻角阻力系数;在所述目标攻角处于第二攻角区间的情况下,所述第一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目标翼型对应的摩擦阻力系数表达式中常数项待定系数、所述目标翼型对应的摩擦阻力系数表达式中一次项待定系数、所述目标翼型对应的摩擦阻力系数表达式中二次项待定系数和所述目标攻角,确定所述目标翼型对应的摩擦阻力系数;
根据所述目标攻角和所述摩擦阻力系数,确定所述目标攻角对应的小攻角阻力系数。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七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升阻力系数转换函数和预设的扭矩系数转换函数确定规则,确定所述目标攻角对应的扭矩系数转换函数;
第八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升阻力系数和所述扭矩系数转换函数,确定所述目标翼型在所述目标攻角下的扭矩系数;所述扭矩系数用于表征翼型在攻角下的气动性能。
第三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所述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步骤。
第四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步骤。
第五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步骤。
上述气动性能的确定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存储介质和计算机程序产品,在目标翼型的目标攻角为中等攻角的情况下,根据目标攻角和预设的小攻角升阻力系数确定规则,确定目标攻角对应的小攻角升阻力系数,再根据目标攻角、最大阻力系数和预设的切法向力系数确定规则,确定目标攻角对应的切向力系数和法向力系数,再采用力的合成与分解的思想,通过确定目标攻角对应的切向力系数和法向力系数,确定目标攻角对应的大攻角升阻力系数,符合物理规律,再采用分段合成的思想,根据目标攻角对应的大攻角升阻力系数、目标攻角对应的小攻角升阻力系数和预设的中等攻角升阻力系数确定规则,确定目标翼型在目标攻角下的升阻力系数以表征翼型在攻角下的气动性能,从而实现对二维翼型气动性能的确定。
附图说明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气动性能的确定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确定升阻力系数步骤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一个实施例中最大阻力系数的确定过程步骤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一个实施例中确定目标攻角对应的小攻角升力系数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另一个实施例中气动性能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在NACA0012翼型上的升力系数的对比结果示意图;
图7为在NACA0012翼型上的升力系数的对比结果的局部放大图;
图8为在NACA0012翼型上的阻力系数的对比结果示意图;
图9为在NACA0012翼型上的阻力系数的对比结果的局部放大图;
图10为在NACA0012翼型上的小攻角下阻力系数的对比结果的局部放大图;
图11为在LS(1)-0417翼型上的升力系数的对比结果示意图;
图12为在LS(1)-0417翼型上的升力系数的对比结果的局部放大图;
图13为在LS(1)-0417翼型上的全攻角升力系数的对比结果示意图;
图14为在LS(1)-0417翼型上的阻力系数的对比结果示意图;
图15为在LS(1)-0417翼型上的阻力系数的对比结果的局部放大图;
图16为在LS(1)-0417翼型上的全攻角阻力系数的对比结果示意图;
图17为在NACA0012翼型上雷诺数Re=0.36×106时的升力系数的对比结果示意图;
图18为在NACA0012翼型上雷诺数Re=0.36×106时的阻力系数的对比结果示意图;
图19为在NACA0012翼型上雷诺数Re=0.36×106时的阻力系数的对比结果局部放大图;
图20为在NACA0012翼型上雷诺数Re=2.0×106时的升力系数的对比结果示意图;
图21为在NACA0012翼型上雷诺数Re=2.0×106时的阻力系数的对比结果示意图;
图22为在NACA0012翼型上雷诺数Re=2.0×106时的阻力系数的对比结果局部放大图;
图23为在NACA0012翼型上雷诺数Re=10.0×106时的升力系数的对比结果示意图;
图24为在NACA0012翼型上雷诺数Re=10.0×106时的阻力系数的对比结果示意图;
图25为在NACA0012翼型上雷诺数Re=10.0×106时的阻力系数的对比结果局部放大图;
图26为在NACA0012翼型上雷诺数Re=0.7×106时的扭矩系数的对比结果示意图;
图27为一个实施例中气动性能的确定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28为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设备的内部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提供了一种气动性能的确定方法,本实施例以该方法应用于终端进行举例说明,可以理解的是,该方法也可以应用于服务器,还可以应用于包括终端和服务器的系统,并通过终端和服务器的交互实现。其中,终端可以但不限于是各种个人计算机、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物联网设备和便携式可穿戴设备,物联网设备可为智能音箱、智能电视、智能空调、智能车载设备等。便携式可穿戴设备可为智能手表、智能手环、头戴设备等。服务器可以用独立的服务器或者是多个服务器组成的服务器集群来实现。本实施例中,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1,在目标翼型的目标攻角为中等攻角的情况下,根据目标攻角和预设的小攻角升阻力系数确定规则,确定目标攻角对应的小攻角升阻力系数。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目标翼型为气动性能待确定的二维翼型。目标攻角为目标翼型气动性能待确定的攻角。小攻角升阻力系数为假设目标攻角为小攻角时对应的升阻力系数。小攻角升阻力系数确定规则用于确定攻角为小攻角时对应的升阻力系数。升阻力系数可以包括:升力系数和阻力系数。相应的,小攻角升阻力系数可以包括:小攻角升力系数和小攻角阻力系数。小攻角升阻力系数确定规则可以包括:小攻角升力系数确定规则和小攻角阻力系数确定规则。
终端根据预先确定的攻角分类规则,确定目标攻角的攻角类型。其中,攻角分类规则用于确定攻角的攻角类型。攻角类型包括:小攻角、大攻角和中等攻角。然后,在目标翼型的目标攻角为中等攻角的情况下,终端根据目标攻角和预设的小攻角升阻力系数确定规则,确定目标攻角对应的小攻角升阻力系数。
在一个示例中,小攻角升阻力系数包括:小攻角升力系数。小攻角升力系数随目标攻角线性变化。在目标攻角处于第二攻角区间的情况下,终端根据目标攻角、0°攻角对应的升力系数斜率和0°攻角下的升力系数,确定目标攻角对应的小攻角升力系数,可以如公式(1)所示。其中,第一攻角区间为包括180°攻角的攻角区间。第二攻角区间为包括0°攻角的攻角区间。第一攻角区间与第二攻角区间不存在重叠。第一攻角区间和第二攻角区间可以由技术人员确定。0°攻角对应的升力系数斜率为第二攻角区间内线性段升力系数曲线的斜率。
t=Cl0+Cα (1)
其中,t为小攻角升力系数,Cl0为0°攻角下的升力系数,C为第二攻角区间内线性段升力系数曲线的斜率,α为目标攻角。
步骤102,根据目标攻角、最大阻力系数和预设的切法向力系数确定规则,确定目标攻角对应的切向力系数和法向力系数。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切法向力系数确定规则用于确定攻角对应的切向力系数和法向力系数。例如,切法向力系数确定规则可以为大攻角下的平板理论。切法向力系数确定规则包括:法向力系数确定规则和切向力系数确定规则。终端根据目标攻角、最大阻力系数和预设的法向力系数确定规则,确定目标攻角对应的法向力系数。同时,终端根据目标攻角和预设的切向力系数确定规则,确定目标攻角对应的切向力系数。
在一个示例中,终端可以基于最小二乘法,对目标翼型的实验数据进行拟合,得到最大阻力系数。这样,通过实验数据拟合得到的最大阻力系数,随不同的翼型而变化,更加切合实际,提高最大阻力系数的准确性,进而提高目标翼型在目标攻角下的升阻力系数的准确性。
在一个示例中,终端根据目标攻角、最大阻力系数、法向力系数表达式中一次项待定系数、法向力系数表达式中二次项待定系数和预设的法向力系数确定规则,确定目标攻角对应的法向力系数,可以如公式(2)所示。其中,法向力系数表达式中一次项待定系数和法向力系数表达式中二次项待定系数可以均由终端基于最小二乘法,对目标翼型的实验数据进行拟合得到。这样,通过实验数据拟合得到的法向力系数表达式中一次项待定系数和法向力系数表达式中二次项待定系数,随不同的翼型而变化,更加切合实际,提高法向力系数的准确性,进而提高目标翼型在目标攻角下的升阻力系数的准确性。
Cn=(C'dmax+pn2cosα+pn3cos2α)sinα (2)
其中,Cn为法向力系数,C'dmax为最大阻力系数,pn2为法向力系数表达式中一次项待定系数,pn3为法向力系数表达式中二次项待定系数。
在一个示例中,终端根据目标攻角、切向力系数表达式中常数项待定系数、切向力系数表达式中一次项待定系数、法向力系数表达式中三次项待定系数和预设的切向力系数确定规则,确定目标攻角对应的切向力系数,可以如公式(3)所示。其中,切向力系数表达式中常数项待定系数、切向力系数表达式中一次项待定系数和法向力系数表达式中三次项待定系数可以均由终端基于最小二乘法,对目标翼型的实验数据进行拟合得到。这样,通过实验数据拟合得到的切向力系数表达式中常数项待定系数、切向力系数表达式中一次项待定系数和法向力系数表达式中三次项待定系数,随不同的翼型而变化,更加切合实际,提高切向力系数的准确性,进而提高目标翼型在目标攻角下的升阻力系数的准确性。
Ct=(pt1+pt2cosα+pt3cos3α)sin2α (3)
其中,Ct为切向力系数,pt1为切向力系数表达式中常数项待定系数,pt2为切向力系数表达式中一次项待定系数,pt3为法向力系数表达式中三次项待定系数。
步骤103,根据切向力系数、法向力系数和预设的大攻角升阻力系数确定规则,确定目标攻角对应的大攻角升阻力系数。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大攻角升阻力系数为假设目标攻角为大攻角时对应的升阻力系数。大攻角升阻力系数确定规则用于确定攻角为大攻角时对应的升阻力系数。大攻角升阻力系数可以包括:大攻角升力系数和大攻角阻力系数。大攻角升阻力系数确定规则可以包括:大攻角升力系数确定规则和大攻角阻力系数确定规则。终端根据目标攻角、切向力系数、法向力系数和预设的大攻角升阻力系数确定规则,确定目标攻角对应的大攻角升阻力系数。
在一个示例中,大攻角升阻力系数包括大攻角升力系数。终端根据目标攻角、切向力系数、法向力系数和预设的大攻角升力系数确定规则,确定目标攻角对应的大攻角升力系数,可以如公式(4)所示。
s=Cncosα+Ctsinα (4)
其中,s为大攻角升力系数。
在一个示例中,大攻角升阻力系数包括大攻角阻力系数。终端根据目标攻角、切向力系数、法向力系数和预设的大攻角阻力系数确定规则,确定目标攻角对应的大攻角阻力系数,可以如公式(5)所示。
sd=Cnsinα-Ctcosα (5)
其中,sd为大攻角阻力系数。
步骤104,根据小攻角升阻力系数、大攻角升阻力系数和预设的中等攻角升阻力系数确定规则,确定目标翼型在目标攻角下的升阻力系数。
其中,升阻力系数用于表征翼型在攻角下的气动性能。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根据目标攻角和预设的升阻力转换函数的确定规则,确定目标攻角对应的升阻力系数转换函数。然后,终端根据小攻角升阻力系数、大攻角升阻力系数和升阻力转换函数,确定目标翼型在目标攻角下的升阻力系数。其中,中等攻角升阻力系数确定规则用于确定攻角为中等攻角时对应的升阻力系数。升阻力转换函数的确定规则用于确定攻角对应的升阻力转换函数。
在一个示例中,终端基于分段加权合成的思想、小攻角升阻力系数、大攻角升阻力系数和升阻力转换函数,确定目标翼型在目标攻角下的升阻力系数。
上述气动性能的确定方法中,在目标翼型的目标攻角为中等攻角的情况下,根据目标攻角和预设的小攻角升阻力系数确定规则,确定目标攻角对应的小攻角升阻力系数,再根据目标攻角、最大阻力系数和预设的切法向力系数确定规则,确定目标攻角对应的切向力系数和法向力系数,再采用力的合成与分解的思想,通过确定目标攻角对应的切向力系数和法向力系数,确定目标攻角对应的大攻角升阻力系数,符合物理规律,再采用分段合成的思想,根据目标攻角对应的大攻角升阻力系数、目标攻角对应的小攻角升阻力系数和预设的中等攻角升阻力系数确定规则,确定目标翼型在目标攻角下的升阻力系数以表征翼型在攻角下的气动性能,从而实现对二维翼型气动性能的确定。并且,将确定目标攻角对应的大攻角升阻力系数采用的力的合成与分解思想与基于目标攻角对应的大攻角升阻力系数和目标攻角对应的小攻角升阻力系数,确定目标翼型在中等攻角下的升阻力系数采用的分段合成思想相结合,不仅更加符合物理规律,能够提高目标攻角对应的大攻角升阻力系数的准确性,从而提高中等攻角的升阻力系数的准确性,提高对二维翼型气动性能的确定的准确性,而且,中等攻角的升阻力系数的确定方法简单,能够提高中等攻角的升阻力系数确定的效率,从而提高对二维翼型气动性能的确定的效率。此外,上述气动性能的确定方法适用于对称翼型和非对称翼型,也在0.36×106~10.0×106的宽雷诺数范围内气动性能的确定均适用。
在一个实施例中,小攻角升阻力系数确定规则包括小攻角升力系数确定规则。如图2所示,根据小攻角升阻力系数、大攻角升阻力系数和预设的中等攻角升阻力系数确定规则,确定目标翼型在目标攻角下的升阻力系数的具体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01,根据小攻角升力系数确定规则,分别确定第一临界攻角对应的小攻角升力系数、以及第二临界攻角对应的小攻角升力系数。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小攻角升力系数为假设目标攻角为小攻角时对应的升力系数。可以理解的是,步骤101中用于确定目标攻角对应的小攻角升力系数的小攻角升力系数确定规则与本步骤(即步骤201)中用于确定第一临界攻角对应的小攻角升力系数和第二临界攻角对应的小攻角升力系数的小攻角升力系数确定规则相同。第一临界攻角可以为目标攻角处于第二攻角区间时的第一临界攻角,也可以为目标攻角处于第一攻角区间时的第一临界攻角。第二临界攻角可以为目标攻角处于第二攻角区间时的第二临界攻角,也可以为目标攻角处于第一攻角区间时的第二临界攻角。在目标攻角处于第二攻角区间的情况下,第二临界攻角大于第一临界攻角。在目标攻角处于第一攻角区间的情况下,第二临界攻角小于第一临界攻角。
终端根据目标攻角和预设的临界攻角确定规则,确定第一临界攻角和第二临界攻角。然后,终端根据第一临界攻角和预设的小攻角升力系数确定规则,确定第一临界攻角对应的小攻角升力系数。然后,终端根据第二临界攻角和预设的小攻角升力系数确定规则,确定第二临界攻角对应的小攻角升力系数。其中,临界攻角确定规则用于确定第一临界攻角和第二临界攻角。临界攻角确定规则包括:目标攻角处于第二攻角区间时的临界攻角确定规则和目标攻角处于第一攻角区间时的临界攻角确定规则。
在一个示例中,在目标攻角处于第二攻角区间的情况下,终端根据第二攻角区间内小攻角区间的最大升力系数、0°攻角下的升力系数、0°攻角对应的升力系数斜率和修正值,确定第一临界攻角。然后,终端将第一临界攻角加上预设的临界攻角差相加,得到第二临界攻角。其中,临界攻角差为第一临界攻角与第二临界攻角之间的差的绝对值。例如,临界攻角差可以为15°。
在一个实施例中,终端确定目标攻角处于第二攻角区间时的第一临界攻角和目标攻角处于第二攻角区间时的第二临界攻角,可以如公式(6)和(7)所示。
α2=α1+15° (7)
其中,α1为目标攻角处于第二攻角区间时的第一临界攻角,α2为目标攻角处于第二攻角区间时的第二临界攻角,Clmax为第二攻角区间内小攻角区间的最大升力系数,Δαmin为修正值。
在一个示例中,在目标攻角处于第一攻角区间的情况下,终端根据第一攻角区间内小攻角区间的最小升力系数、0°攻角下的升力系数、0°攻角对应的升力系数斜率和修正值,确定第一临界攻角。然后,终端将第一临界攻角减去预设的临界攻角差相加,得到第二临界攻角。
在一个实施例中,终端确定目标攻角处于第一攻角区间时的第一临界攻角和目标攻角处于第一攻角区间时的第二临界攻角,可以如公式(8)和(9)所示。
α2_180=α1-15° (9)
其中,α1_180为目标攻角处于第一攻角区间时的第一临界攻角,α2_180为目标攻角处于第一攻角区间时的第二临界攻角,Clmin为第一攻角区间内小攻角区间的最小升力系数。
步骤202,根据第一临界攻角、最大阻力系数和切法向力系数确定规则,确定第一临界攻角对应的切向力系数和法向力系数,并根据第二临界攻角、最大阻力系数和切法向力系数确定规则,确定第二临界攻角对应的切向力系数和法向力系数。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理解的是,步骤102中用于确定目标攻角对应的切向力系数和法向力系数的切法向力系数确定规则与本步骤(即步骤202)中用于确定第一临界攻角对应的切向力系数和法向力系数、以及第二临界攻角对应的切向力系数和法向力系数的切法向力系数确定规则相同。
终端根据第一临界攻角、最大阻力系数和切法向力系数确定规则,确定第一临界攻角对应的切向力系数和法向力系数。同时,终端根据第二临界攻角、最大阻力系数和切法向力系数确定规则,确定第二临界攻角对应的切向力系数和法向力系数。具体的,终端确定第一临界攻角对应的切向力系数和法向力系数的具体过程、以及终端确定第二临界攻角对应的切向力系数和法向力系数的具体过程均与步骤102类似。
步骤203,根据第一临界攻角对应的切向力系数和第一临界攻角对应的法向力系数,确定第一临界攻角对应的大攻角升力系数,并根据第二临界攻角对应的切向力系数和第二临界攻角对应的法向力系数,确定第二临界攻角对应的大攻角升力系数。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大攻角升力系数为假设目标攻角为大攻角时对应的升力系数。可以理解的是,步骤103中用于确定目标攻角对应的大攻角升力系数的大攻角升力系数确定规则与本步骤(即步骤203)中用于确定第一临界攻角对应的大攻角升力系数和第二临界攻角对应的大攻角升力系数的大攻角升力系数确定规则相同。
终端根据第一临界攻角对应的切向力系数、第一临界攻角对应的法向力系数和大攻角升力系数确定规则,确定第一临界攻角对应的大攻角升力系数。同时,终端根据第二临界攻角对应的切向力系数、第二临界攻角对应的法向力系数和大攻角升力系数确定规则,确定第二临界攻角对应的大攻角升力系数。具体的,终端确定第一临界攻角对应的大攻角升力系数的具体过程、以及终端确定第二临界攻角对应的大攻角升力系数的具体过程均与步骤103类似。
步骤204,根据第一临界攻角对应的大攻角升力系数和小攻角升力系数、以及第二临界攻角对应的大攻角升力系数和小攻角升力系数,确定目标攻角对应的升阻力系数转换函数。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根据第一临界攻角对应的大攻角升力系数、第一临界攻角对应的小攻角升力系数和预设的临界转换函数确定规则,确定第一临界攻角对应的临界转换函数。同时,终端根据第二临界攻角对应的大攻角升力系数、第二临界攻角对应的小攻角升力系数和预设的临界转换函数确定规则,确定第二临界攻角对应的临界转换函数。然后,终端根据第一临界攻角对应的临界转换函数、第二临界攻角对应的临界转换函数和预设的升阻力转换函数的确定规则,确定目标攻角对应的升阻力系数转换函数。其中,临界转换函数确定规则用于确定临界转换函数。不同的攻角对应的临界转换函数不同。升阻力转换函数的确定规则用于确定升阻力转换函数。不同中等攻角对应的升阻力转换函数不同。
在一个示例中,终端确定第一临界攻角对应的升力系数。同时,终端根据第二临界攻角对应的大攻角升力系数和预设的临界升力系数差值,确定第二临界攻角对应的升力系数。然后,终端根据第一临界攻角对应的升力系数、第一临界攻角对应的大攻角升力系数和第一临界攻角对应的小攻角升力系数,确定第一临界攻角对应的临界转换函数。同时,终端根据第二临界攻角对应的升力系数、第二临界攻角对应的大攻角升力系数和第二临界攻角对应的小攻角升力系数,确定第二临界攻角对应的临界转换函数。具体的,终端确定第一临界攻角对应的临界转换函数的具体过程和确定第二临界攻角对应的临界转换函数的具体过程均与根据升力系数、大攻角升力系数、小攻角升力系数和预设的中等攻角升阻力系数确定规则,确定升阻力转换函数的过程类似。其中,临界升力系数差值表示第二临界攻角对应的升力系数与第二临界攻角对应的大攻角升力系数之间的差值。例如,临界升力系数差值可以为0.03,也可以为-0.03。
在一个实施例中,终端确定第一临界攻角对应的临界转换函数的具体过程,可以如公式(10)所示。终端确定第二临界攻角对应的临界转换函数的具体过程,可以如公式(11)所示。
其中,f1为第一临界攻角对应的临界转换函数,f2为第二临界攻角对应的临界转换函数,Cl1为目标攻角处于第二攻角区间时的第一临界攻角对应的升力系数,Cl2为目标攻角处于第二攻角区间时的第二临界攻角对应的升力系数,s(α1)为第一临界攻角对应的大攻角升力系数,t(α1)为第一临界攻角对应的小攻角升力系数,s(α2)为第二临界攻角对应的大攻角升力系数,t(α2)为第二临界攻角对应的小攻角升力系数。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目标攻角处于第二攻角区间的情况下,终端将第二攻角区间内小攻角区间的最大升力系数,作为第一临界攻角对应的升力系数,如公式(12)所示。同时,终端将第二临界攻角对应的大攻角升力系数和临界升力系数差值相加,得到第二临界攻角对应的升力系数,如公式(13)所示。
Cl1=Clmax (12)
Cl2=s(α2)+0.03 (13)
其中,0.03为临界升力系数差值。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目标攻角处于第一攻角区间的情况下,终端将第一攻角区间内小攻角区间的最小升力系数,作为第一临界攻角对应的升力系数,如公式(14)所示。同时,终端将第二临界攻角对应的大攻角升力系数和临界升力系数差值相减,得到第二临界攻角对应的升力系数,如公式(15)所示。
Cl1_180=Clmin (14)
Cl2_180=s(α2)-0.03 (15)
其中,Cl1_180为目标攻角第一攻角区间时的第一临界攻角对应的升力系数,Cl2_180为目标攻角第一攻角区间时的第二临界攻角对应的升力系数。
在一个示例中,终端根据第一临界攻角对应的临界转换函数、第二临界攻角对应的临界转换函数和预设的等比例系数确定规则,确定等比例系数。然后,终端根据等比例系数、第一临界攻角、第二临界攻角和预设的升力系数线性段最大攻角的确定规则,确定升力系数线性段最大攻角。然后,终端根据升力系数线性段最大攻角、第二临界攻角、第二临界攻角对应的临界转换函数和预设的待定常数的确定规则,确定待定常数。同时,终端根据升力系数线性段最大攻角和目标攻角,确定升力系数线性段最大攻角与目标攻角之间的目标差值。然后,终端根据待定常数、目标差值和预设的升阻力转换函数的确定规则,确定目标攻角对应的升阻力系数转换函数。其中,升力系数线性段最大攻角的确定规则用于确定升力系数线性段最大攻角。待定常数的确定规则用于确定待定常数。目标差值为升力系数线性段最大攻角与目标攻角之间的差值。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目标攻角处于第二攻角区间的情况下,终端确定目标攻角对应的升阻力系数转换函数,可以如公式(16)-(20)所示。
Δα=αM-α (19)
其中,G为等比例系数,αM为目标攻角处于第二攻角区间时的升力系数线性段最大攻角,k为待定常数,Δα为目标差值,f为升阻力系数转换函数。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目标攻角处于第一攻角区间的情况下,终端确定目标攻角对应的升阻力系数转换函数,可以如公式(16)-(20)所示,且将公式(16)-(20)中的参数相应的替换。
步骤205,基于目标攻角对应的小攻角升阻力系数、目标攻角对应的大攻角升阻力系数和升阻力系数转换函数,确定目标翼型在目标攻角下的升阻力系数。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根据升阻力系数转换函数,确定小攻角升阻力系数对应的第一权重和大攻角升阻力系数对应的第二权重。然后,终端根据目标攻角对应的小攻角升阻力系数、目标攻角对应的大攻角升阻力系数、第一权重和第二权重,加权计算目标翼型在目标攻角下的升阻力系数。
在一个示例中,升阻力系数包括升力系数。终端根据小攻角升力系数、大攻角升力系数和升阻力转换函数,确定目标翼型在目标攻角下的升力系数,可以如公式(21)所示。
Cl=ft+(1-f )s (21)
其中,Cl为目标攻角的升力系数,f为升阻力转换函数。
在一个示例中,升阻力系数包括阻力系数。终端根据小攻角阻力系数、大攻角阻力系数和升阻力转换函数,确定目标翼型在目标攻角下的阻力系数,可以如公式(22)所示。
Cd=ftd+(1-f)sd (22)
其中,Cd为目标攻角的阻力系数。
上述气动性能的确定方法中,采用与确定目标攻角对应的大攻角升力系数相同的确定方法,确定第一临界攻角对应的大攻角升力系数和第二临界攻角对应的大攻角升力系数,也采用与确定目标攻角对应的小攻角升力系数相同的确定方法,确定第一临界攻角对应的小攻角升力系数和第二临界攻角对应的小攻角升力系数,再根据得到的两个临界攻角分别对应的大攻角升力系数和小攻角升力系数,确定升阻力系数转换函数,再根据升阻力系数转换函数和目标攻角对应的大攻角升力系数和小攻角升力系数,确定目标攻角对应的升阻力系数。这样,采用更加符合物理规律的方法确定升阻力系数转换函数,能够提高升阻力系数转换函数的准确性,实现从升阻力系数转换函数的角度出发,进一步提高中等攻角对应的升阻力系数的准确性,进一步提高对二维翼型气动性能的确定的准确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攻角分类规则包括攻角类型与攻角区间的对应关系。终端预先确定处于第二攻角区间时的升力系数线性段的最大攻角αM、处于第二攻角区间时的第二临界攻角α2、处于第一攻角区间时的第二临界攻角α2_180和处于第一攻角区间时的升力系数线性段的最大攻角αM_180。然后,终端根据处于第二攻角区间时的升力系数线性段的最大攻角αM、处于第二攻角区间时的第二临界攻角α2、处于第一攻角区间时的第二临界攻角α2_180和处于第一攻角区间时的升力系数线性段的最大攻角αM_180,确定各攻角类型对应的攻角区间。具体的,各攻角类型对应的攻角区间为:小攻角对应的攻角区间为0°~αM和αM_180~180°的攻角区间,中等攻角对应的攻角区间为αM~α2和α2_180+180°~αM_180的攻角区间,大攻角对应的攻角区间为α2~α2_180+180°的攻角区间。
其中,可以理解的是,处于第二攻角区间时的升力系数线性段的最大攻角αM与目标攻角处于第二攻角区间时的升力系数线性段最大攻角相同。处于第一攻角区间时的升力系数线性段的最大攻角αM_180与目标攻角处于第一攻角区间时的升力系数线性段最大攻角相同。处于第二攻角区间时的第二临界攻角α2与目标攻角处于第二攻角区间时的第二临界攻角相同。处于第一攻角区间时的第二临界攻角α2_180与目标攻角处于第一攻角区间时的第二临界攻角相同。
可以理解的是,相同的参数的确定过程也相同。例如,终端确定处于第二攻角区间时的升力系数线性段的最大攻角αM的具体过程可以如公式(6)-(7)、(10)-(13)和(16)-(17)所示。终端确定处于第一攻角区间时的升力系数线性段的最大攻角αM_180的具体过程可以如公式(8)-(11)和(14)-(17)所示。终端确定处于第二攻角区间时的第二临界攻角α2的具体过程可以如公式(6)-(7)所示。终端确定处于第一攻角区间时的第二临界攻角α2_180的具体过程可以如公式(8)-(9)所示。
上述气动性能的确定方法中,通过采用预设的大攻角升力系数确定规则,确定第一临界攻角和第二临界攻角对应的大攻角升力系数,再根据第一临界攻角和第二临界攻角对应的大攻角升力系数,确定升力系数线性段的最大攻角,从而确定各攻角类型对应的攻角区间。这样,采用更加符合物理规律的方法确定升力系数线性段的最大攻角,能够提高升力系数线性段的最大攻角的准确性,实现从升力系数线性段的最大攻角的角度出发,提高各攻角类型对应的攻角区间的临界值的准确性,使得在确定目标攻角的升阻力系数等气动性能时,提高确定目标攻角对应的确定规则的准确性,从而进一步提高对二维翼型气动性能的确定的准确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最大阻力系数的确定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301,在目标攻角为正攻角的情况下,将90°攻角对应的阻力系数,作为最大阻力系数。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目标攻角为正攻角的情况下,终端将90°攻角对应的阻力系数,作为最大阻力系数。
步骤302,在目标攻角为负攻角的情况下,将-90°攻角对应的阻力系数,作为最大阻力系数。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目标攻角为负攻角的情况下,终端将-90°攻角对应的阻力系数,作为最大阻力系数。
上述气动性能的确定方法中,在目标攻角为正攻角的情况下,将90°攻角对应的阻力系数,作为最大阻力系数,在目标攻角为负攻角的情况下,将-90°攻角对应的阻力系数,作为最大阻力系数。这样,避免采用通过实验数据拟合的方法确定最大阻力系数,不仅能够加快确定最大阻力系数的速度,从而提高确定中等攻角的升阻力系数的效率,提高对二维翼型气动性能的确定的效率,而且,还逐步摆脱对实验数据的依赖,避免由于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差和缺失造成的准确性低,提高对二维翼型气动性能的确定的稳定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小攻角升阻力系数包括小攻角升力系数。在目标攻角处于第一攻角区间的情况下,根据目标攻角和预设的小攻角升阻力系数确定规则,确定目标攻角对应的小攻角升阻力系数的具体过程包括以下步骤:根据目标攻角、180°攻角下的升力系数和180°攻角对应的升力系数斜率,确定目标攻角对应的小攻角升力系数。
其中,在目标翼型为非对称翼型的情况下,180°攻角对应的升力系数斜率为第二攻角区间内线性段升力系数曲线的斜率。第一攻角区间为包括180°攻角的攻角区间。第二攻角区间为包括0°攻角的攻角区间。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确定180°攻角对应的升力系数斜率。具体的,在目标翼型为对称翼型的情况下,终端将0.8倍的第二攻角区间内线性段升力系数曲线的斜率,作为180°攻角对应的升力系数斜率。在目标翼型为非对称翼型的情况下,终端将第二攻角区间内线性段升力系数曲线的斜率,作为180°攻角对应的升力系数斜率。
然后,终端根据目标攻角、180°攻角下的升力系数和180°攻角对应的升力系数斜率,确定目标攻角对应的小攻角升力系数。具体的,在目标攻角处于第一攻角区间的情况下,终端确定目标攻角对应的小攻角升力系数的具体过程与在目标攻角处于第二攻角区间的情况下,终端确定目标攻角对应的小攻角升力系数的具体过程类似。
上述气动性能的确定方法中,终端根据目标攻角、180°攻角下的升力系数和180°攻角对应的升力系数斜率,确定目标攻角对应的小攻角升力系数,并且,在目标翼型为非对称翼型的情况下,终端将第二攻角区间内线性段升力系数曲线的斜率,作为180°攻角对应的升力系数斜率。这样,在目标攻角处于第一攻角区间的情况下,确定目标攻角对应的小攻角升力系数时,为非对称翼型和对称翼型的参数赋不同的值,更加符合实际,能够提高非对称翼型在目标攻角处于第一攻角区间的情况下目标攻角对应的小攻角升力系数的准确性,从而进一步提高确定中等攻角的升阻力系数的准确性,进一步提高对二维翼型气动性能的确定的准确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小攻角升阻力系数包括小攻角阻力系数。如图4所示,在目标攻角处于第二攻角区间的情况下,根据目标攻角和预设的小攻角升阻力系数确定规则,确定目标攻角对应的小攻角升阻力系数的具体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401,根据目标翼型对应的摩擦阻力系数表达式中常数项待定系数、目标翼型对应的摩擦阻力系数表达式中一次项待定系数、目标翼型对应的摩擦阻力系数表达式中二次项待定系数和目标攻角,确定目标翼型对应的摩擦阻力系数。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摩擦阻力系数随翼型和雷诺数的不同而变化。终端根据目标翼型对应的摩擦阻力系数表达式中常数项待定系数、目标翼型对应的摩擦阻力系数表达式中一次项待定系数、目标翼型对应的摩擦阻力系数表达式中二次项待定系数和目标攻角,确定目标翼型对应的摩擦阻力系数,可以如公式(23)所示。
CDfriction=A+Bα+Cα2 (23)
其中,CDfriction为摩擦阻力系数,A为摩擦阻力系数表达式中常数项待定系数,B为摩擦阻力系数表达式中一次项待定系数,C为摩擦阻力系数表达式中二次项待定系数。
在一个示例中,终端可以基于最小二乘法,对目标翼型的实验数据进行拟合,得到目标翼型对应的摩擦阻力系数表达式中常数项待定系数、目标翼型对应的摩擦阻力系数表达式中一次项待定系数和目标翼型对应的摩擦阻力系数表达式中二次项待定系数。这样,通过实验数据拟合得到的目标翼型对应的摩擦阻力系数表达式中常数项待定系数、目标翼型对应的摩擦阻力系数表达式中一次项待定系数和目标翼型对应的摩擦阻力系数表达式中二次项待定系数,随不同的翼型而变化,更加切合实际,准确性更高,进而提高目标翼型在目标攻角下的升阻力系数的准确性。
步骤402,根据目标攻角和摩擦阻力系数,确定目标攻角对应的小攻角阻力系数。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根据目标攻角和预设的升力系数增量确定规则,确定升力系数增量。然后,终端根据升力系数增量和预设的阻力系数增量确定规则,确定阻力系数增量。然后,终端将阻力系数增量和摩擦阻力系数相加,得到目标攻角对应的小攻角阻力系数。其中,升力系数增量确定规则用于确定升力系数增量。阻力系数增量确定规则用于确定阻力系数增量。
在一个示例中,终端根据目标攻角,确定目标翼型在目标攻角下的升力系数。具体的,终端确定目标翼型在目标攻角下的升力系数的具体过程与步骤101-104相同。然后,终端根据目标攻角和预设的小攻角升力系数确定规则,确定目标攻角对应的小攻角升力系数。具体的,该过程与步骤101相同。然后,终端用目标攻角对应的小攻角升力系数减去目标攻角对应的升力系数,得到升力系数增量,可以如公式(24)所示。
ΔCL=t-Cl (24)
其中,ΔCL为升力系数增量。
在一个示例中,阻力系数增量与升力系数增量存在线性关系,其比例约为0.13。终端将0.13倍的升力系数增量,作为阻力系数增量。然后,终端将阻力系数增量和摩擦阻力系数相加,得到目标攻角对应的小攻角阻力系数,可以如公式(25)所示。
td=ΔCD+CDfriction=0.13ΔCL+CDfriction (25)
其中,td为小攻角阻力系数,ΔCD为阻力系数增量,CDfriction为摩擦阻力系数。
上述气动性能的确定方法中,在目标攻角处于第二攻角区间的情况下,终端根据目标翼型对应的摩擦阻力系数表达式中常数项待定系数、目标翼型对应的摩擦阻力系数表达式中一次项待定系数、目标翼型对应的摩擦阻力系数表达式中二次项待定系数和目标攻角,确定目标翼型对应的摩擦阻力系数,再根据目标攻角和摩擦阻力系数,确定目标攻角对应的小攻角阻力系数。这样,在目标攻角处于第二攻角区间的情况下,根据通过实验数据拟合得到的待定系数确定摩擦阻力系数,相较于简单的为摩擦阻力系数赋固定值,更加符合实际,能够提高摩擦阻力系数的准确性,进而提高目标攻角对应的小攻角阻力系数的准确性,实现从摩擦阻力系数的角度出发,进一步提高确定中等攻角的升阻力系数的准确性,进一步提高对二维翼型气动性能的确定的准确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小攻角升阻力系数包括小攻角阻力系数。在目标攻角处于第一攻角区间的情况下,根据目标攻角和预设的小攻角升阻力系数确定规则,确定目标攻角对应的小攻角升阻力系数的具体过程包括以下步骤:根据目标攻角为180°攻角时的摩擦阻力系数、目标攻角为0°攻角时的摩擦阻力系数和线性插值法,确定摩擦阻力系数;根据目标攻角和摩擦阻力系数,确定目标攻角对应的小攻角阻力系数。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目标攻角为180°攻角时,摩擦阻力系数为1.25(t/c)2。其中,t/c为翼型的相对厚度。终端可以根据目标攻角为180°攻角时的摩擦阻力系数、目标攻角为0°攻角时的摩擦阻力系数和线性插值法,确定摩擦阻力系数。然后,终端根据目标攻角和摩擦阻力系数,确定目标攻角对应的小攻角阻力系数。具体的,终端根据目标攻角和摩擦阻力系数,确定目标攻角对应的小攻角阻力系数的具体过程与步骤402相同。
上述气动性能的确定方法中,在目标攻角处于第一攻角区间的情况下,终端根据目标攻角为180°攻角时的摩擦阻力系数、目标攻角为0°攻角时的摩擦阻力系数和线性插值法,确定摩擦阻力系数,以更加准确的目标攻角为0°攻角时的摩擦阻力系数为确定基础,确定摩擦阻力系数,从而提高目标攻角处于第一攻角区间的情况下的摩擦阻力系数的准确性,进而提高目标攻角对应的小攻角阻力系数的准确性,实现从摩擦阻力系数的角度出发,进一步提高确定中等攻角的升阻力系数的准确性,进一步提高对二维翼型气动性能的确定的准确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气动性能的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501,根据升阻力系数转换函数和预设的扭矩系数转换函数确定规则,确定目标攻角对应的扭矩系数转换函数。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根据升阻力系数转换函数和预设的扭矩系数转换函数确定规则,确定目标攻角对应的扭矩系数转换函数。其中,扭矩系数转换函数确定规则用于确定扭矩系数转换函数。扭矩系数转换函数为用于确定扭矩系数的转换函数。
在一个示例中,终端根据升阻力系数转换函数和预设的扭矩系数转换函数确定规则,确定目标攻角对应的扭矩系数转换函数,可以如公式(26)所示。
fm=(1-f)2 (26)
其中,fm为扭矩系数转换函数。
步骤502,根据升阻力系数和扭矩系数转换函数,确定目标翼型在目标攻角下的扭矩系数。
其中,扭矩系数用于表征翼型在攻角下的气动性能。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根据目标翼型在目标攻角下的升力系数、目标翼型在目标攻角下的阻力系数、目标攻角和扭矩系数转换函数,确定目标翼型在目标攻角下的扭矩系数。
在一个示例中,终端根据扭矩系数转换函数和预设的中等攻角力臂确定规则,确定目标攻角对应的力臂。然后,终端根据目标翼型在目标攻角下的升力系数、目标翼型在目标攻角下的阻力系数、目标攻角和目标攻角对应的力臂,确定目标翼型在目标攻角下的扭矩系数,可以如公式(27)所示。其中,中等攻角力臂确定规则用于确定中等攻角对应的力臂。力臂为合力作用点距离翼型前缘的距离。
Cm=(-Clcosα-Cdsinα)(L-0.25) (27)
其中,Cm为扭矩系数,Cl升力系数,Cd为阻力系数,L为目标攻角对应的力臂。
在一个示例中,终端根据目标攻角和预设的小攻角力臂确定规则,确定目标攻角对应的小攻角力臂,可以如公式(28)所示。然后,终端根据目标攻角和预设的大攻角力臂确定规则,确定目标攻角对应的大攻角力臂,可以如公式(29)所示。然后,终端根据扭矩系数转换函数,确定小攻角力臂对应的第三权重和小攻角力臂对应的第四权重。然后,终端根据目标攻角对应的小攻角力臂、目标攻角对应的大攻角力臂、第三权重和第四权重,加权确定目标攻角对应的力臂,可以如公式(30)所示。其中,小攻角力臂为假设目标攻角为小攻角时对应的力臂。大攻角力臂为假设目标攻角为大攻角时对应的力臂。小攻角力臂确定规则用于确定攻角为小攻角时对应的力臂。大攻角力臂确定规则用于确定攻角为大攻角时对应的力臂。
大攻角力臂随攻角线性变化。
其中,Lt为小攻角力臂,Ls为大攻角力臂,L为目标攻角对应的力臂。
上述气动性能的确定方法中,根据升阻力系数转换函数和预设的扭矩系数转换函数确定规则,确定目标攻角对应的扭矩系数转换函数,再根据升阻力系数和扭矩系数转换函数,确定目标翼型在目标攻角下的扭矩系数。这样,通过升阻力系数转换函数,确定扭矩系数转换函数,从而确定目标攻角对应的扭矩系数,实现从升阻力系数转换函数的角度出发,提高确定中等攻角的扭矩系数的准确性,从而进一步提高对二维翼型气动性能的确定的准确性。
可以理解的是,在目标攻角处于第一攻角区间的情况下,终端将上述公式中的参数进行相应的替换。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目标翼型的目标攻角为小攻角的情况下,终端根据目标攻角和预设的小攻角升力升阻力系数确定规则,确定目标攻角对应的升阻力系数。可以理解的是,在目标翼型的目标攻角为小攻角的情况下,终端确定目标攻角对应的升阻力系数的具体过程与在目标翼型的目标攻角为中等攻角的情况下,终端确定目标攻角对应的小攻角升阻力系数的具体过程类似。这样,上述气动性能的确定方法不仅能够实现中等攻角下的气动性能的确定,还能够实现小攻角下的气动性能的确定,适用的攻角范围广。而且,上述气动性能的确定方法不仅能够提高非对称翼型在目标攻角处于第一攻角区间的情况下小攻角对应的升力系数的准确性,还提高小攻角对应的阻力系数的准确性,从而进一步提高对二维翼型气动性能的确定的准确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目标翼型的目标攻角为大攻角的情况下,终端根据目标攻角、最大阻力系数和预设的切法向力系数确定规则,确定目标攻角对应的切向力系数和法向力系数。然后,终端根据切向力系数、法向力系数和预设的大攻角升阻力系数确定规则,确定目标攻角对应的升阻力系数。可以理解的是,在目标翼型的目标攻角为大攻角的情况下,终端确定目标攻角对应的升阻力系数的具体过程与在目标翼型的目标攻角为中等攻角的情况下,终端确定目标攻角对应的大攻角升阻力系数的具体过程类似。这样,上述气动性能的确定方法不仅能够实现全攻角下的气动性能确定,还通过改进最大阻力系数,提高确定大攻角的升阻力系数的效率,从而进一步提高对二维翼型气动性能的确定的效率和稳定性。
本发明将主要以对称翼型NACA0012、非对称翼型LS(1)-0417为对象对提出的方法进行验证。需要说明的是,由于NACA0012为对称翼型,其全攻角气动性能关于0°攻角对称,因此,只需要给出其在0°-180°范围内的气动性能。而LS(1)-0417为非对称翼型,其在正负攻角范围内的气动性能需要全部给出。其中,三种翼型计算过程中使用的参数如表1和表2所示。
表1不同翼型待定系数的取值
表2不同翼型待定系数的取值
在一个实施例中,终端获得NACA0012翼型在0.7×106雷诺数下的升阻力系数数据,并将本发明提出的方法获得的数据与实验数据和Montgomerie等人的模型(即Montgomerie方法)得到的数据进行对比。其中,本方法提出的气动性能的确定方法在NACA0012翼型上的升力系数的对比结果如图6所示。本方法提出的气动性能的确定方法在NACA0012翼型上的升力系数的对比结果的局部放大图如图7所示。本方法提出的气动性能的确定方法在NACA0012翼型上的阻力系数的对比结果如图8所示。本方法提出的气动性能的确定方法在NACA0012翼型上的阻力系数的对比结果的局部放大图如图9所示。本方法提出的气动性能的确定方法在NACA0012翼型上的小攻角下阻力系数的对比结果的局部放大图如图10所示。对比结果表明,相对于Montgomerie方法,本发明提出的模型在大攻角、小攻角和中等攻角条件下均具有更好的拟合效果,表明本发明提出的模型对于提高NACA0012翼型在大攻角、小攻角和中等攻角区间内升阻力系数计算精度的有效性。因此,综合来看,本发明提出的方法在全攻角范围内具有更高的计算精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终端获得LS(1)-0417翼型在0.7×106雷诺数下的升阻力系数数据,并将本发明提出的方法获得的数据与实验数据和Montgomerie等人的模型(即Montgomerie方法)得到的数据进行对比。其中,本方法提出的气动性能的确定方法在LS(1)-0417翼型上的升力系数的对比结果如图11所示。本方法提出的气动性能的确定方法在LS(1)-0417翼型上的升力系数的对比结果的局部放大图如图12所示。本方法提出的气动性能的确定方法在LS(1)-0417翼型上的全攻角下升力系数的对比结果如图13所示。本方法提出的气动性能的确定方法在LS(1)-0417翼型上的阻力系数的对比结果如图14所示。本方法提出的气动性能的确定方法在LS(1)-0417翼型上的阻力系数的对比结果的局部放大图如图15所示。本方法提出的气动性能的确定方法在LS(1)-0417翼型上的全攻角下阻力系数的对比结果如图16所示。对比结果表明,相对于Montgomerie方法,本发明提出的模型在大攻角、小攻角和中等攻角条件下均具有更好的拟合效果,表明本发明提出的模型对于提高LS(1)-0417翼型在大攻角、小攻角和中等攻角区间内升阻力系数计算精度的有效性。因此,综合来看,本发明提出的方法在全攻角范围内具有更高的计算精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终端获得NACA0012翼型在0.36×106~10.0×106雷诺数下的升阻力系数数据,并将本发明提出的方法获得的数据与实验数据和Montgomerie等人的模型(即Montgomerie方法)得到的数据进行对比。其中,本方法提出的气动性能的确定方法在NACA0012翼型上雷诺数Re=0.36×106时的升力系数的对比结果如图17所示。本方法提出的气动性能的确定方法在NACA0012翼型上雷诺数Re=0.36×106时的阻力系数的对比结果如图18所示。本方法提出的气动性能的确定方法在NACA0012翼型上雷诺数Re=0.36×106时的阻力系数的对比结果的局部放大图如图19所示。本方法提出的气动性能的确定方法在NACA0012翼型上雷诺数Re=2.0×106时的升力系数的对比结果如图20所示。本方法提出的气动性能的确定方法在NACA0012翼型上雷诺数Re=2.0×106时的阻力系数的对比结果如图21所示。本方法提出的气动性能的确定方法在NACA0012翼型上雷诺数Re=2.0×106时的阻力系数的对比结果的局部放大图如图22所示。本方法提出的气动性能的确定方法在NACA0012翼型上雷诺数Re=10.0×106时的升力系数的对比结果如图23所示。本方法提出的气动性能的确定方法在NACA0012翼型上雷诺数Re=10.0×106时的阻力系数的对比结果如图24所示。本方法提出的气动性能的确定方法在NACA0012翼型上雷诺数Re=10.0×106时的阻力系数的对比结果的局部放大图如图25所示。由图17-25可知,随着雷诺数增大,本发明提出的方法的计算结果与实验值的吻合程度逐渐增加,并且始终优于Montgomerie等人的模型,表明该方法在宽雷诺数条件下的适用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终端获得NACA0012翼型在0.7×106雷诺数下的扭矩系数数据,并将本发明提出的方法获得的数据与实验数据进行对比。其中,本方法提出的气动性能的确定方法在NACA0012翼型上雷诺数Re=0.7×106时的扭矩系数的对比结果如图26所示。由图26可知,本发明提出的气动性能的确定方法得到的扭矩系数整体趋势与实验数据吻合良好,而由于实验数据本身存在较大波动,本发明提出的气动性能的确定方法可以较好地给出扭矩系数的包络曲线,表明方法的有效性。
应该理解的是,虽然如上所述的各实施例所涉及的流程图中的各个步骤按照箭头的指示依次显示,但是这些步骤并不是必然按照箭头指示的顺序依次执行。除非本文中有明确的说明,这些步骤的执行并没有严格的顺序限制,这些步骤可以以其它的顺序执行。而且,如上所述的各实施例所涉及的流程图中的至少一部分步骤可以包括多个步骤或者多个阶段,这些步骤或者阶段并不必然是在同一时刻执行完成,而是可以在不同的时刻执行,这些步骤或者阶段的执行顺序也不必然是依次进行,而是可以与其它步骤或者其它步骤中的步骤或者阶段的至少一部分轮流或者交替地执行。
基于同样的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用于实现上述所涉及的气动性能的确定方法的气动性能的确定装置。该装置所提供的解决问题的实现方案与上述方法中所记载的实现方案相似,故下面所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气动性能的确定装置实施例中的具体限定可以参见上文中对于气动性能的确定方法的限定,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7所示,提供了一种气动性能的确定装置2700,包括:第一确定模块2710、第二确定模块2720、第三确定模块2730和第四确定模块2740,其中:
第一确定模块2710,用于在目标翼型的目标攻角为中等攻角的情况下,根据所述目标攻角和预设的小攻角升阻力系数确定规则,确定所述目标攻角对应的小攻角升阻力系数;
第二确定模块2720,用于根据所述目标攻角、最大阻力系数和预设的切法向力系数确定规则,确定所述目标攻角对应的切向力系数和法向力系数;
第三确定模块2730,用于根据所述切向力系数、所述法向力系数和预设的大攻角升阻力系数确定规则,确定所述目标攻角对应的大攻角升阻力系数;
第四确定模块2740,用于根据所述小攻角升阻力系数、所述大攻角升阻力系数和预设的中等攻角升阻力系数确定规则,确定所述目标翼型在所述目标攻角下的升阻力系数;所述升阻力系数用于表征翼型在攻角下的气动性能。
可选的,所述小攻角升阻力系数确定规则包括小攻角升力系数确定规则;所述第四确定模块2740,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小攻角升力系数确定规则,分别确定第一临界攻角对应的小攻角升力系数、以及第二临界攻角对应的小攻角升力系数;
根据所述第一临界攻角、最大阻力系数和所述切法向力系数确定规则,确定所述第一临界攻角对应的切向力系数和法向力系数,并根据所述第二临界攻角、最大阻力系数和所述切法向力系数确定规则,确定所述第二临界攻角对应的切向力系数和法向力系数;
根据所述第一临界攻角对应的切向力系数和所述第一临界攻角对应的法向力系数,确定所述第一临界攻角对应的大攻角升力系数,并根据所述第二临界攻角对应的切向力系数和所述第二临界攻角对应的法向力系数,确定所述第二临界攻角对应的大攻角升力系数;
根据所述第一临界攻角对应的大攻角升力系数和小攻角升力系数、以及所述第二临界攻角对应的大攻角升力系数和小攻角升力系数,确定所述目标攻角对应的升阻力系数转换函数;
基于所述目标攻角对应的小攻角升阻力系数、所述目标攻角对应的大攻角升阻力系数和所述升阻力系数转换函数,确定所述目标翼型在所述目标攻角下的升阻力系数。
可选的,所述装置2700还包括:
第五确定模块,用于在所述目标攻角为正攻角的情况下,将90°攻角对应的阻力系数,作为最大阻力系数;
第六确定模块,用于在所述目标攻角为负攻角的情况下,将-90°攻角对应的阻力系数,作为最大阻力系数。
可选的,所述小攻角升阻力系数包括小攻角升力系数;在所述目标攻角处于第一攻角区间的情况下,所述第一确定模块2710,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目标攻角、180°攻角下的升力系数和180°攻角对应的升力系数斜率,确定所述目标攻角对应的小攻角升力系数;在所述目标翼型为非对称翼型的情况下,所述180°攻角对应的升力系数斜率为第二攻角区间内线性段升力系数曲线的斜率;所述第一攻角区间为包括180°攻角的攻角区间;所述第二攻角区间为包括0°攻角的攻角区间。
可选的,所述小攻角升阻力系数包括小攻角阻力系数;在所述目标攻角处于第二攻角区间的情况下,所述第一确定模块2710,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目标翼型对应的摩擦阻力系数表达式中常数项待定系数、所述目标翼型对应的摩擦阻力系数表达式中一次项待定系数、所述目标翼型对应的摩擦阻力系数表达式中二次项待定系数和所述目标攻角,确定所述目标翼型对应的摩擦阻力系数;
根据所述目标攻角和所述摩擦阻力系数,确定所述目标攻角对应的小攻角阻力系数。
可选的,所述装置2700还包括:
第七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升阻力系数转换函数和预设的扭矩系数转换函数确定规则,确定所述目标攻角对应的扭矩系数转换函数;
第八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升阻力系数和所述扭矩系数转换函数,确定所述目标翼型在所述目标攻角下的扭矩系数;所述扭矩系数用于表征翼型在攻角下的气动性能。
上述气动性能的确定装置中的各个模块可全部或部分通过软件、硬件及其组合来实现。上述各模块可以硬件形式内嵌于或独立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处理器中,也可以以软件形式存储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存储器中,以便于处理器调用执行以上各个模块对应的操作。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该计算机设备可以是终端,其内部结构图可以如图28所示。该计算机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输出接口、通信接口、显示单元和输入装置。其中,处理器、存储器和输入/输出接口通过系统总线连接,通信接口、显示单元和输入装置通过输入/输出接口连接到系统总线。其中,该计算机设备的处理器用于提供计算和控制能力。该计算机设备的存储器包括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和内存储器。该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存储有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程序。该内存储器为非易失性存储介质中的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程序的运行提供环境。该计算机设备的输入/输出接口用于处理器与外部设备之间交换信息。该计算机设备的通信接口用于与外部的终端进行有线或无线方式的通信,无线方式可通过WIFI、移动蜂窝网络、NFC(近场通信)或其他技术实现。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以实现一种气动性能的确定方法。该计算机设备的显示单元用于形成视觉可见的画面,可以是显示屏、投影装置或虚拟现实成像装置。显示屏可以是液晶显示屏或者电子墨水显示屏,该计算机设备的输入装置可以是显示屏上覆盖的触摸层,也可以是计算机设备外壳上设置的按键、轨迹球或触控板,还可以是外接的键盘、触控板或鼠标等。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28中示出的结构,仅仅是与本申请方案相关的部分结构的框图,并不构成对本申请方案所应用于其上的计算机设备的限定,具体的计算机设备可以包括比图中所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具有不同的部件布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各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各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各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所涉及的用户信息(包括但不限于用户设备信息、用户个人信息等)和数据(包括但不限于用于分析的数据、存储的数据、展示的数据等),均为经用户授权或者经过各方充分授权的信息和数据,且相关数据的收集、使用和处理需要遵守相关国家和地区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一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本申请所提供的各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对存储器、数据库或其它介质的任何引用,均可包括非易失性和易失性存储器中的至少一种。非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只读存储器(Read-OnlyMemory,ROM)、磁带、软盘、闪存、光存储器、高密度嵌入式非易失性存储器、阻变存储器(ReRAM)、磁变存储器(Magnetoresistive Random Access Memory,MRAM)、铁电存储器(Ferroelectric Random Access Memory,FRAM)、相变存储器(Phase Change Memory,PCM)、石墨烯存储器等。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或外部高速缓冲存储器等。作为说明而非局限,RAM可以是多种形式,比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ndom Access Memory,SRAM)或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ndomAccess Memory,DRAM)等。本申请所提供的各实施例中所涉及的数据库可包括关系型数据库和非关系型数据库中至少一种。非关系型数据库可包括基于区块链的分布式数据库等,不限于此。本申请所提供的各实施例中所涉及的处理器可为通用处理器、中央处理器、图形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可编程逻辑器、基于量子计算的数据处理逻辑器等,不限于此。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气动性能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在目标翼型的目标攻角为中等攻角的情况下,根据所述目标攻角和预设的小攻角升阻力系数确定规则,确定所述目标攻角对应的小攻角升阻力系数;
根据所述目标攻角、最大阻力系数和预设的切法向力系数确定规则,确定所述目标攻角对应的切向力系数和法向力系数;
根据所述切向力系数、所述法向力系数和预设的大攻角升阻力系数确定规则,确定所述目标攻角对应的大攻角升阻力系数;
根据所述小攻角升阻力系数、所述大攻角升阻力系数和预设的中等攻角升阻力系数确定规则,确定所述目标翼型在所述目标攻角下的升阻力系数;所述升阻力系数用于表征翼型在攻角下的气动性能;
其中,所述小攻角升阻力系数确定规则包括小攻角升力系数确定规则;所述根据所述小攻角升阻力系数、所述大攻角升阻力系数和预设的中等攻角升阻力系数确定规则,确定所述目标翼型在所述目标攻角下的升阻力系数包括:根据所述小攻角升力系数确定规则,分别确定第一临界攻角对应的小攻角升力系数、以及第二临界攻角对应的小攻角升力系数;根据所述第一临界攻角、最大阻力系数和所述切法向力系数确定规则,确定所述第一临界攻角对应的切向力系数和法向力系数,并根据所述第二临界攻角、最大阻力系数和所述切法向力系数确定规则,确定所述第二临界攻角对应的切向力系数和法向力系数;根据所述第一临界攻角对应的切向力系数和所述第一临界攻角对应的法向力系数,确定所述第一临界攻角对应的大攻角升力系数,并根据所述第二临界攻角对应的切向力系数和所述第二临界攻角对应的法向力系数,确定所述第二临界攻角对应的大攻角升力系数;根据所述第一临界攻角对应的大攻角升力系数和小攻角升力系数、以及所述第二临界攻角对应的大攻角升力系数和小攻角升力系数,确定所述目标攻角对应的升阻力系数转换函数;基于所述目标攻角对应的小攻角升阻力系数、所述目标攻角对应的大攻角升阻力系数和所述升阻力系数转换函数,确定所述目标翼型在所述目标攻角下的升阻力系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最大阻力系数的确定过程包括:
在所述目标攻角为正攻角的情况下,将攻角对应的阻力系数,作为最大阻力系数;
在所述目标攻角为负攻角的情况下,将攻角对应的阻力系数,作为最大阻力系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小攻角升阻力系数包括小攻角升力系数;在所述目标攻角处于第一攻角区间的情况下,所述根据所述目标攻角和预设的小攻角升阻力系数确定规则,确定所述目标攻角对应的小攻角升阻力系数包括:
根据所述目标攻角、攻角下的升力系数和/>攻角对应的升力系数斜率,确定所述目标攻角对应的小攻角升力系数;在所述目标翼型为非对称翼型的情况下,所述/>攻角对应的升力系数斜率为第二攻角区间内线性段升力系数曲线的斜率;所述第一攻角区间为包括/>攻角的攻角区间;所述第二攻角区间为包括/>攻角的攻角区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小攻角升阻力系数包括小攻角阻力系数;在所述目标攻角处于第二攻角区间的情况下,所述根据所述目标攻角和预设的小攻角升阻力系数确定规则,确定所述目标攻角对应的小攻角升阻力系数包括:
根据所述目标翼型对应的摩擦阻力系数表达式中常数项待定系数、所述目标翼型对应的摩擦阻力系数表达式中一次项待定系数、所述目标翼型对应的摩擦阻力系数表达式中二次项待定系数和所述目标攻角,确定所述目标翼型对应的摩擦阻力系数;
根据所述目标攻角和所述摩擦阻力系数,确定所述目标攻角对应的小攻角阻力系数。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升阻力系数转换函数和预设的扭矩系数转换函数确定规则,确定所述目标攻角对应的扭矩系数转换函数;
根据所述升阻力系数和所述扭矩系数转换函数,确定所述目标翼型在所述目标攻角下的扭矩系数;所述扭矩系数用于表征翼型在攻角下的气动性能。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临界攻角对应的大攻角升力系数和小攻角升力系数、以及所述第二临界攻角对应的大攻角升力系数和小攻角升力系数,确定所述目标攻角对应的升阻力系数转换函数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临界攻角对应的大攻角升力系数和小攻角升力系数、以及预设的临界转换函数确定规则,确定所述第一临界攻角对应的临界转换函数;
根据所述第二临界攻角对应的大攻角升力系数和小攻角升力系数、以及所述临界转换函数确定规则,确定所述第二临界攻角对应的临界转换函数;
根据所述第一临界攻角对应的临界转换函数、所述第二临界攻角对应的临界转换函数和预设的升阻力转换函数的确定规则,确定所述目标攻角对应的升阻力系数转换函数。
7.一种气动性能的确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在目标翼型的目标攻角为中等攻角的情况下,根据所述目标攻角和预设的小攻角升阻力系数确定规则,确定所述目标攻角对应的小攻角升阻力系数;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目标攻角、最大阻力系数和预设的切法向力系数确定规则,确定所述目标攻角对应的切向力系数和法向力系数;
第三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切向力系数、所述法向力系数和预设的大攻角升阻力系数确定规则,确定所述目标攻角对应的大攻角升阻力系数;
第四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小攻角升阻力系数、所述大攻角升阻力系数和预设的中等攻角升阻力系数确定规则,确定所述目标翼型在所述目标攻角下的升阻力系数;所述升阻力系数用于表征翼型在攻角下的气动性能;
其中,所述小攻角升阻力系数确定规则包括小攻角升力系数确定规则;所述第四确定模块,具体用于:根据所述小攻角升力系数确定规则,分别确定第一临界攻角对应的小攻角升力系数、以及第二临界攻角对应的小攻角升力系数;根据所述第一临界攻角、最大阻力系数和所述切法向力系数确定规则,确定所述第一临界攻角对应的切向力系数和法向力系数,并根据所述第二临界攻角、最大阻力系数和所述切法向力系数确定规则,确定所述第二临界攻角对应的切向力系数和法向力系数;根据所述第一临界攻角对应的切向力系数和所述第一临界攻角对应的法向力系数,确定所述第一临界攻角对应的大攻角升力系数,并根据所述第二临界攻角对应的切向力系数和所述第二临界攻角对应的法向力系数,确定所述第二临界攻角对应的大攻角升力系数;根据所述第一临界攻角对应的大攻角升力系数和小攻角升力系数、以及所述第二临界攻角对应的大攻角升力系数和小攻角升力系数,确定所述目标攻角对应的升阻力系数转换函数;基于所述目标攻角对应的小攻角升阻力系数、所述目标攻角对应的大攻角升阻力系数和所述升阻力系数转换函数,确定所述目标翼型在所述目标攻角下的升阻力系数。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五确定模块,用于在所述目标攻角为正攻角的情况下,将攻角对应的阻力系数,作为最大阻力系数;
第六确定模块,用于在所述目标攻角为负攻角的情况下,将攻角对应的阻力系数,作为最大阻力系数。
9.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CN202211446394.4A 2022-11-18 2022-11-18 气动性能的确定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Active CN11585950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446394.4A CN115859501B (zh) 2022-11-18 2022-11-18 气动性能的确定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446394.4A CN115859501B (zh) 2022-11-18 2022-11-18 气动性能的确定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859501A CN115859501A (zh) 2023-03-28
CN115859501B true CN115859501B (zh) 2023-08-25

Family

ID=856641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446394.4A Active CN115859501B (zh) 2022-11-18 2022-11-18 气动性能的确定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859501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541738B1 (ko) * 2014-08-29 2015-08-05 연세대학교 원주산학협력단 포스트 스톨 모델을 이용한 터빈 블레이드의 공력특성 예측방법
CN111898074A (zh) * 2020-08-11 2020-11-06 石家庄铁道大学 一种翼型气动力系数计算方法及系统
CN112507471A (zh) * 2020-10-23 2021-03-16 湖北工业大学 一种大攻角范围条件下垂直轴风力机翼型设计方法
NL2030097A (en) * 2021-12-10 2022-10-28 Univ Shijiazhuang Tiedao Method and system for calculating airfoil aerodynamic coefficients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172529B2 (en) * 2007-01-22 2012-05-08 Lonestar Inventions Lp Method of operation of a high-efficiency turbine with variable attack angle foils
CN112253401B (zh) * 2020-10-21 2021-10-22 石家庄铁道大学 一种不同湍流度下风力机翼型气动力方法及系统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541738B1 (ko) * 2014-08-29 2015-08-05 연세대학교 원주산학협력단 포스트 스톨 모델을 이용한 터빈 블레이드의 공력특성 예측방법
CN111898074A (zh) * 2020-08-11 2020-11-06 石家庄铁道大学 一种翼型气动力系数计算方法及系统
CN112507471A (zh) * 2020-10-23 2021-03-16 湖北工业大学 一种大攻角范围条件下垂直轴风力机翼型设计方法
NL2030097A (en) * 2021-12-10 2022-10-28 Univ Shijiazhuang Tiedao Method and system for calculating airfoil aerodynamic coefficients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平板大攻角绕流升力和阻力系数的计算;姜海波 等;应用力学学报(05);1-7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859501A (zh) 2023-03-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Liu et al. Progressive iterative approximation for regularized least square bivariate B-spline surface fitting
Andrews et al. Type-constrained direct fitting of quadric surfaces
Sun A fast, free-form rubber-sheet algorithm for contiguous area cartograms
CN115329696A (zh) 基于非贴体网格的守恒型固壁边界数值模拟方法及设备
Bosler et al. A Lagrangian particle/panel method for the barotropic vorticity equations on a rotating sphere
CN107645493B (zh) 一种ip组相似度计算方法
CN103679639A (zh) 基于非局部均值的图像去噪方法和装置
CN115859501B (zh) 气动性能的确定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Han et al. Fitting monotone surfaces to scattered data using C1 piecewise cubics
Conti et al. Convergence and normal continuity analysis of nonstationary subdivision schemes near extraordinary vertices and faces
CN113051688B (zh) 一种叶片叶型外形几何的计算方法、装置及设备
Lopac et al. Sliding mode observer-based load angle estimation for salient-pole wound rotor synchronous generators
Dubinin Geometric estimates for the Schwarzian derivative
Polis et al. Iterative TIN generation from digital evaluation models
Lauritzen et al. Monotone and conservative cascade remapping between spherical grids (CaRS): Regular latitude–longitude and cubed-sphere grids
Schunert et al. Comparison of spatial discretization methods for solving the SN equations using a three-dimensional method of manufactured solutions benchmark suite with escalating order of nonsmoothness
CN116502373A (zh) 流道计算网格生成方法及装置
Wu et al. An improved bubble packing method for unstructured grid generation with application to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Medvedeva On analytic insolubility of the stability problem on the plane
Daldoul et al. A ‘R-to-H’Mesh Adaptation Approach for Moving Immersed Complex Geometries Using Parallel Computers
Tan et al. Optimizing nontrivial quantum observables using coherence
Han et al. An equivalent model of wind farm based on multivariate multi-scale entropy and multi-view clustering
CN105426340B (zh) 一种极谐波正弦余弦变换算法
Medvedeva The problem of distinguishing between a centre and a focus in the space of vector fields with given Newton diagram
Romakina Inequalities of trihedrals on a hyperbolic plane of positive curvatur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