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857026A - 一种探测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探测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857026A
CN115857026A CN202211646276.8A CN202211646276A CN115857026A CN 115857026 A CN115857026 A CN 115857026A CN 202211646276 A CN202211646276 A CN 202211646276A CN 115857026 A CN115857026 A CN 11585702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il
receiving coil
determining
signal
receiv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64627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857026B (zh
Inventor
任堃
袁士松
范俊杰
陈孝强
杨煜坤
宋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eophysical Survey Center Of China Geological Survey
Original Assignee
Geophysical Survey Center Of China Geological Surve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eophysical Survey Center Of China Geological Survey filed Critical Geophysical Survey Center Of China Geological Survey
Priority to CN202410182842.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8033757A/zh
Priority to CN202211646276.8A priority patent/CN115857026B/zh
Publication of CN1158570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85702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85702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85702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3/00Electric or magnetic 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Measuring magnetic fiel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arth, e.g. declination, deviation
    • G01V3/08Electric or magnetic 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Measuring magnetic fiel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arth, e.g. declination, deviation operating with magnetic or electric fields produced or modified by objects or geological structures or by detecting devices
    • G01V3/10Electric or magnetic 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Measuring magnetic fiel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arth, e.g. declination, deviation operating with magnetic or electric fields produced or modified by objects or geological structures or by detecting devices using induction coil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ology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ophysics (AREA)
  • Geophysics And Detection Of Objects (AREA)
  • Investigating Or Analyz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Magnetic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探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分别确定发射线圈与接收线圈的线圈参数;根据线圈参数,消除接收线圈与发射线圈之间的互感;激发发射线圈产生激励电流,从而形成一次电磁场;磁化待测物形成与一次电磁场对应的二次电磁场;确定接收线圈对二次电磁场的感应电动势的输出信号,以及确定输出信号的同相信号和正交信号;根据同相信号、正交信号和与激励电流相关的电信号确定待测物的物理参数;根据物理参数确定待测物。本发明这种数据冗余极大地提高了探测待测物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Description

一种探测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探测方法。
背景技术
电磁感应探测方法作为地球物理勘探方法的一种,广泛应用于地质普查、矿物勘探、地下金属探测、考古等领域。电磁感应探测仪器的主要原理为:采用发射线圈发射交变的一次磁场信号,使用接收线圈或磁传感器接收由一次电磁场与待测物作用产生二次电磁场信号获取待测物的信息。由于发射线圈的一次电磁场很强,而二次电磁场信号微弱且与一次电磁场信号同频,因此想要精确检出二次电磁场信号,就必须抵消或抑制一次电磁场信号的干扰。
现有技术中,通常包括以下三种检测方法识别待测物:
(1)设置两个发射线圈,其中一个发射线圈产生稳定的频率,另一个发射线圈的频率设置电路中设置环形天线,通过读取来自两个发生器线圈的脉冲频率的差异以识别待测物,但此种方法下仪器体积较大,对发射线圈尺寸以及发射线圈和接收线圈距离也存在限制,且反演和数据处理要求较高;
(2)设置两个接收线圈以产生额外的信号差,利用特殊的算法处理两个接收线圈中的信号以识别待测物,但该方法的计算精度依赖于线圈的定位精度,实际操作又很难控制其定位精度,另外,操作中的环境变化会严重干扰两个接收线圈产生的信号差;
(3)设置一个发射线圈和一个接收线圈,操作过程中按照待测物的延伸方向线性移动接收线圈并检测二次磁场信号的强度,但该方法会使测量过程复杂化,并产生大量时间和人力成本,同时可靠性较低。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探测方法,解决现有电磁探测一次电磁场以及系统自身干扰大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探测方法,能够解决现有电磁探测一次电磁场以及系统自身干扰大的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探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分别确定发射线圈与接收线圈的线圈参数;根据所述线圈参数,消除所述接收线圈与所述发射线圈之间的互感;激发所述发射线圈产生激励电流,从而形成一次电磁场;磁化待测物形成与所述一次电磁场对应的二次电磁场;确定所述接收线圈对所述二次电磁场的感应电动势的输出信号;确定所述输出信号的同相信号和正交信号;根据所述同相信号、所述正交信号和与所述激励电流相关的电信号确定所述待测物的物理参数;根据所述物理参数确定所述待测物。
优选地,所述发射线圈与所述接收线圈的线圈参数满足以下特征:所述第一接收线圈与所述发射线圈处于同一水平面,所述第一接收线圈的半径r1大于所述发射线圈的半径rT;所述第二接收线圈与所述发射线圈竖直方向上间隔距离d,所述发射线圈的半径rT大于所述第二接收线圈的半径r2;所述第一接收线圈、所述第二接收线圈和所述发射线圈共轴;所述第一接收线圈的匝数为N1,所述第二接收线圈的匝数为N2,其中N1小于N2;所述第二接收线圈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接收线圈的输入端串联,所述第二接收线圈与所述第一接收线圈的缠绕方向一致。
优选地,分别确定发射线圈与接收线圈的线圈参数,包括以下步骤:根据所述第一接收线圈的电感L1和所述第二接收线圈的电感L2二者分别确定所述第一接收线圈的半径r1和所述第二接收线圈的半径r2,其中,r1/r2=L1/L2;确定rT使得rT介于r1与r2之间;根据所需要的发送磁矩P确定所述发射线圈的匝数NT,其中NT=P/πr1 2IT,IT是所述激励电流的稳定值;对于确定的r1、r2、rT,为每一匝所述第一接收线圈匹配n匝所述第二接收线圈,使通过所述第一接收线圈和所述第二接收线圈的总磁通量为0;重复以上步骤m次,获得所述第一接收线圈的匝数N1=m,所述第二接收线圈的匝数N2=m×n。
优选地,确定所述接收线圈对所述二次电磁场的感应电动势的输出信号包括以下步骤:确定所述接收线圈的总输出信号U;确定所述第一接收线圈和所述第二接收线圈产生的感应电动势εs(t);确定由所述感应电动势εs(t)引起的输出信号变化值△U;根据所述接收线圈的输出信号U和所述感应电动势εs(t)引起的输出信号变化值△U,确定所述接收线圈对所述二次电磁场的感应电动势的输出信号为|U-△U|。
优选地,确定所述第一接收线圈和所述第二接收线圈产生的感应电动势εs(t)包括以下步骤:
Figure BDA0004009640960000031
其中,iL(t)表示流经所述第一接收线圈和所述第二接收线圈的电流,MLR为所述第一接收线圈与所述第二接收线圈之间的互感,其中,
Figure BDA0004009640960000032
μ0表示真空磁导率,r1为所述第一接收线圈的半径,r2为所述第二接收线圈的半径,d为所述第二接收线圈与所述发射线圈竖直方向上的间隔距离,/>
Figure BDA0004009640960000033
为积分变量,/>
Figure BDA0004009640960000034
优选地,确定由所述感应电动势εs(t)引起的输出信号变化值△U包括以下步骤:
Figure BDA0004009640960000035
其中,S为所述第一接收线圈和所述第二接收线圈的等效面积,S=m(nS2+S1),其中S1所述第一接收线圈的单匝面积,S2为所述第二接收线圈的单匝面积,其中,L为所述第一接收线圈和所述第二接收线圈的等效电感,C为所述第一接收线圈和所述第二接收线圈的等效分布电容,R为所述第一接收线圈和所述第二接收线圈的等效电阻,Rb为与所述第一接收线圈和所述第二接收线圈连接的介质电阻。
优选地,确定所述第二接收线圈与所述发射线圈竖直方向上间隔距离d包括以下步骤:获取初始所述第一接收线圈的半径r1、初始所述第二接收线圈的半径r2、以及初始所述第二接收线圈与所述发射线圈竖直方向上间隔距离d;构建所述接收线圈对所述二次电磁场的感应电动势的输出信号的波形坐标系;以不同频率激发发射线圈产生激励电流;计算所述接收线圈对所述二次电磁场的感应电动势的输出信号的信号偏差度;判断所述信号偏差度是否小于阈值Q1,否则继续下一步;通过公式
Figure BDA0004009640960000041
调整r1、r2、d之间的关系;重复以上步骤直至所述信号偏差度小于阈值Q1,将此时获得的间隔距离作为所述第二接收线圈与所述发射线圈竖直方向上间隔距离d。
优选地,确定所述同相信号包括:获取所述接收线圈对所述二次电磁场的感应电动势的输出信号;计算所述激励电流的相位φ;根据公式U同相=K第一|U-ΔU|sinφ,获得所述同相信号,其中K第一为第一静态转换参数。
优选地,确定所述正交信号包括:获取所述接收线圈对所述二次电磁场的感应电动势的输出信号;计算所述激励电流的相位φ;根据公式U正交=K第二|U-ΔU|cosφ,获得所述正交信号,其中K第二为第二静态转换参数。
优选地,确定与所述发射线圈的激励电流相关的电信号包括:在激励频率处对所述激励电流进行滤波和放大处理以获得与所述发射线圈的激励电流相关的电信号I电信号
优选地,根据所述同相信号、所述正交信号和与所述激励电流相关的电信号确定所述待测物的物理参数包括以下步骤:确定所述同相信号与所述待测物的物理电学参数R和磁学参数E之间的第一转换系数K1和第二转换系数K2;确定所述正交信号与所述待测物的物理电学参数R和磁学参数E之间的第三转换系数K3和第四转换系数K4;确定所述发射线圈的激励电流相关的电信号与所述待测物磁学参数E和位置参数D之间的第五转换系数K5和第六转化系数K6;根据所确定的转换系数确定所述待测物的物理参数。
优选地,根据所确定的转换系数确定所述待测物的物理参数包括,
U同相=K1*R+K2*E;
U正交=K3*R+K4*E;
I电信号=K5*E+K6*D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探测方法,通过合理设置发射线圈和接收线圈的线圈参数,从理论上消除了接收线圈与发射线圈之间的互感,从而在确定接收线圈对二次电磁场的感应电动势的输出信号时,抵消或抑制了一次电磁场场信号的干扰。同时根据所述同相信号、所述正交信号和与所述激励电流相关的电信号共同确定所述待测物的物理参数,利用数据冗余极大地提高了探测待测物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探测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发射线圈和接收线圈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分别确定发射线圈与接收线圈的线圈参数的方法的流程图;以及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确定第二接收线圈与发射线圈竖直方向上间隔距离d的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探测方法,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探测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02:分别确定发射线圈与接收线圈的线圈参数;S104:根据线圈参数,消除接收线圈与发射线圈之间的互感;S106:激发发射线圈产生激励电流,从而形成一次电磁场;S108:磁化待测物形成与一次电磁场对应的二次电磁场;S110:确定接收线圈对二次电磁场的感应电动势的输出信号;S112:确定输出信号的同相信号和正交信号;S114:根据同相信号、正交信号和与激励电流相关的电信号确定待测物的物理参数;S116:根据物理参数确定待测物。
其中,S102步骤中分别确定的发射线圈与接收线圈的线圈参数包括:位置、半径、匝数、绕制方向,通过合理设置发射线圈与接收线圈的线圈参数可以消除接收线圈与发射线圈之间的互感,从而在确定接收线圈对二次电磁场的感应电动势的输出信号时,抵消或抑制一次电磁场信号的干扰。
S106-S116步骤中,激发发射线圈产生激励电流,从而形成一次电磁场,如果存在埋藏的待测物,一次电磁场将磁化待测物并在待测物中诱导产生涡流,该涡流将产生二次电磁场。二次电磁场将在接收线圈中诱导感应电动势以产生输出信号。随后将该输出信号转换为同相信号和正交信号。其中同相信号主要与待测物的电导率成正比,而正交信号主要与待测物的磁导率成正比。
待测物中的感应涡流产生的二次电磁场,其方向与励磁场相反。接收线圈中的磁分量的强度等于一次/二次电磁场的磁分量强度之间的差值。因此,只要发射线圈的供电电压恒定,待测物中的涡流就会增加其阻抗,从而减少流过发射线圈的电流。因此,发射线圈的阻抗将取决于待测物的涡流分布,即,取决于待测物的电导率和深度。在这种情况下,根据同相信号、正交信号和与激励电流相关的电信号便可以确定待测物的物理参数。这种数据冗余极大地提高了探测待测物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进一步限定了发射线圈与接收线圈的线圈参数特征。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发射线圈和接收线圈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第一接收线圈与发射线圈处于同一水平面,该第一接收线圈的半径r1大于该发射线圈的半径rT;该第二接收线圈与该发射线圈竖直方向上间隔距离d,该发射线圈的半径rT大于该第二接收线圈的半径r2;该第一接收线圈、该第二接收线圈和该发射线圈共轴;该第一接收线圈的匝数为N1,该第二接收线圈的匝数为N2,其中N1小于N2;该第二接收线圈的输出端与该第一接收线圈的输入端串联,该第二接收线圈与该第一接收线圈的绕制方向一致。
该实施例中,通过特定的参数设置,提高了发射线圈、接收线圈与待测物之间的耦合强度,消除了接收线圈的圆心距对一次电磁场屏蔽效果的影响。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分别确定发射线圈与接收线圈的线圈参数的方法。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分别确定发射线圈与接收线圈的线圈参数的方法的流程图。如图3所示,根据第一接收线圈的电感L1和第二接收线圈的电感L2二者分别确定第一接收线圈的半径r1和第二接收线圈的半径r2,其中,r1/r2=L1/L2;确定rT使得rT介于r1与r2之间;根据所需要的发送磁矩P确定发射线圈的匝数NT,其中NT=P/πr1 2IT,IT是激励电流的稳定值;对于确定的r1、r2、rT,为每一匝第一接收线圈匹配n匝第二接收线圈,使通过第一接收线圈和第二接收线圈的总磁通量为0;重复以上步骤m次,获得第一接收线圈的匝数N1=m,第二接收线圈的匝数N2=m×n。
该实施例中,通过以上方法避免了将接收线圈布置在一次电磁场磁力线分布密集的区域。
根据本发明的再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确定接收线圈对二次电磁场的感应电动势的输出信号的方法,包括,确定接收线圈的总输出信号U;确定第一接收线圈和第二接收线圈产生的感应电动势εs(t);确定由感应电动势εs(t)引起的输出信号变化值△U;根据接收线圈的输出信号U和感应电动势εs(t)引起的输出信号变化值△U,确定接收线圈对二次电磁场的感应电动势的输出信号为|U-△U|。
该实施例中,通过以上方法降低了第一接收线圈与第二接收线圈之间的互感对探测精度的影响。
进一步地,为了确定第一接收线圈和第二接收线圈产生的感应电动势εs(t),通过公式
Figure BDA0004009640960000071
加以计算,其中,iL(t)表示流经第一接收线圈和第二接收线圈的电流,MLR为第一接收线圈与第二接收线圈之间的互感,其中,由于两平行共轴圆线圈的半径分别为r1和r2,线圈中心间距为d,则两线圈之间的互感MLR在柱状坐标系中可表示为
Figure BDA0004009640960000072
μ0表示真空磁导率,r1为第一接收线圈的半径,r2为第二接收线圈的半径,d为第二接收线圈与发射线圈竖直方向上的间隔距离,/>
Figure BDA0004009640960000073
为积分变量,/>
Figure BDA0004009640960000074
进一步地,为了确定由感应电动势εs(t)引起的输出信号变化值△U,通过以下公式加以计算,
Figure BDA0004009640960000081
其中,S为第一接收线圈和第二接收线圈的等效面积,S=m(nS2+S1),其中S1第一接收线圈的单匝面积,S2为第二接收线圈的单匝面积,其中,L为第一接收线圈和第二接收线圈的等效电感,C为第一接收线圈和第二接收线圈的等效分布电容,R为第一接收线圈和第二接收线圈的等效电阻,Rb为与第一接收线圈和第二接收线圈连接的介质电阻。
该实施例中,在确定由感应电动势εs(t)引起的输出信号变化值△U的过程中,考虑了与第一接收线圈和第二接收线圈连接的介质电阻对探测精度的影响。
虽然可以通过调整线圈的参数完全消除探测信号中的一次场响应成分,但在实际中很难实现。这是因为:线圈的制作与安装存在公差,不能保证线圈的实际尺寸与理论计算结果完全一致,即使公差可以忽略,由材料老化或电磁力导致的结构形变也会降低设备对一次场的抑制效果。因此,需要保证实际操作中第二接收线圈与发射线圈竖直方向上间隔距离d对一次电磁场场的屏蔽效果具备足够的稳定性。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确定第二接收线圈与发射线圈竖直方向上间隔距离d的方法。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确定第二接收线圈与发射线圈竖直方向上间隔距离d的方法的流程图。具体如下,获取初始第一接收线圈的半径r1、初始第二接收线圈的半径r2、以及初始第二接收线圈与发射线圈竖直方向上间隔距离d;构建接收线圈对二次电磁场的感应电动势的输出信号|U-△U|的波形坐标系;以不同频率激发发射线圈产生激励电流;计算接收线圈对二次电磁场的感应电动势的输出信号|U-△U|的信号偏差度;判断信号偏差度是否小于阈值Q1,否则继续下一步;通过公式
Figure BDA0004009640960000082
调整r1、r2、d之间的关系;重复以上步骤直至信号偏差度小于阈值Q1,将此时获得的间隔距离作为第二接收线圈与发射线圈竖直方向上间隔距离d。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确定同相信号包括:获取接收线圈对二次电磁场的感应电动势的输出信号;计算激励电流的相位φ;根据公式U同相=K第一|U-ΔU|sinφ,获得同相信号,其中K一为第一静态转换参数。确定正交信号包括:获取接收线圈对二次电磁场的感应电动势的输出信号;计算激励电流的相位φ;根据公式U正交=K第二|U-ΔU|cosφ,获得正交信号,其中K第二为第二静态转换参数。确定与发射线圈的激励电流相关的电信号包括:在激励频率处对激励电流进行滤波和放大处理以获得与发射线圈的激励电流相关的电信号I电信号
根据同相信号、正交信号和与激励电流相关的电信号确定待测物的物理参数包括以下步骤:确定同相信号与待测物的物理电学参数R和磁学参数E之间的第一转换系数K1和第二转换系数K2;确定正交信号与待测物的物理电学参数R和磁学参数E之间的第三转换系数K3和第四转换系数K4;确定发射线圈的激励电流相关的电信号与待测物磁学参数E和位置参数D之间的第五转换系数K5和第六转化系数K6;根据所确定的转换系数确定待测物的物理参数。
具体地,根据以下公式确定测物的物理参数:
U刚相=K1*R+K2*E;
U正交=K3*R+K4*E;
I电信号=K5*E+K6*D
需要说明的是,K第一、K第二、K1、K2、K3、K4、K5、K6可通过测试已知物理参数的参照物进行确定,电学参数R具体为导电率,磁学参数E具体为磁导率,位置参数D具体为埋藏深度。
综上所述,通过合理设置发射线圈和接收线圈的线圈参数,从理论上消除了接收线圈与发射线圈之间的互感,从而在确定接收线圈对二次电磁场的感应电动势的输出信号时,抵消或抑制了一次电磁场信号的干扰。同时根据同相信号、正交信号和与激励电流相关的电信号共同确定待测物的物理参数,利用数据冗余极大地提高了探测待测物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探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02:分别确定发射线圈与接收线圈的线圈参数;
S104:根据所述线圈参数,消除所述接收线圈与所述发射线圈之间的互感;
S106:激发所述发射线圈产生激励电流,从而形成一次电磁场;
S108:磁化待测物形成与所述一次电磁场对应的二次电磁场;
S110:确定所述接收线圈对所述二次电磁场的感应电动势的输出信号;
S112:确定所述输出信号的同相信号和正交信号;
S114:根据所述同相信号、所述正交信号和与所述激励电流相关的电信号确定所述待测物的物理参数;
S116:根据所述物理参数确定所述待测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线圈与所述接收线圈的线圈参数满足以下特征:
所述第一接收线圈与所述发射线圈处于同一水平面,所述第一接收线圈的半径r1大于所述发射线圈的半径rT
所述第二接收线圈与所述发射线圈竖直方向上间隔距离d,所述发射线圈的半径rT大于所述第二接收线圈的半径r2
所述第一接收线圈、所述第二接收线圈和所述发射线圈共轴;
所述第一接收线圈的匝数为N1,所述第二接收线圈的匝数为N2,其中N1小于N2
所述第二接收线圈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接收线圈的输入端串联,所述第二接收线圈与所述第一接收线圈的绕制方向一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分别确定发射线圈与接收线圈的线圈参数,包括以下步骤:
根据所述第一接收线圈的电感L1和所述第二接收线圈的电感L2二者分别确定所述第一接收线圈的半径r1和所述第二接收线圈的半径r2,其中,r1/r2=L1/L2
确定rT使得rT介于r1与r2之间;
根据所需要的发送磁矩P确定所述发射线圈的匝数NT,其中NT=P/πr1 2IT,IT是所述激励电流的稳定值;
对于确定的r1、r2、rT,为每一匝所述第一接收线圈匹配n匝所述第二接收线圈,使通过所述第一接收线圈和所述第二接收线圈的总磁通量为0;
重复以上步骤m次,获得所述第一接收线圈的匝数N1=m,所述第二接收线圈的匝数N2=m×n。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所述接收线圈对所述二次电磁场的感应电动势的输出信号包括以下步骤:
确定所述接收线圈的总输出信号U;
确定所述第一接收线圈和所述第二接收线圈产生的感应电动势εs(t);
确定由所述感应电动势εs(t)引起的输出信号变化值ΔU;
根据所述接收线圈的输出信号U和所述感应电动势εs(t)引起的输出信号变化值ΔU,确定所述接收线圈对所述二次电磁场的感应电动势的输出信号为|U-ΔU|。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所述第一接收线圈和所述第二接收线圈产生的感应电动势εs(t)包括以下步骤:
Figure FDA0004009640950000021
其中,iL(t)表示流经所述第一接收线圈和所述第二接收线圈的电流,MLR为所述第一接收线圈与所述第二接收线圈之间的互感,
其中,
Figure FDA0004009640950000031
μ0表示真空磁导率,r1为所述第一接收线圈的半径,r2为所述第二接收线圈的半径,d为所述第二接收线圈与所述发射线圈竖直方向上的间隔距离,/>
Figure FDA0004009640950000032
为积分变量。/>
Figure FDA0004009640950000033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由所述感应电动势εs(t)引起的输出信号变化值ΔU包括以下步骤:
Figure FDA0004009640950000034
其中,S为所述第一接收线圈和所述第二接收线圈的等效面积,S=m(nS2+S1),S1所述第一接收线圈的单匝面积,S2为所述第二接收线圈的单匝面积,
其中,L为所述第一接收线圈和所述第二接收线圈的等效电感,C为所述第一接收线圈和所述第二接收线圈的等效分布电容,R为所述第一接收线圈和所述第二接收线圈的等效电阻,Rb为与所述第一接收线圈和所述第二接收线圈连接的介质电阻。
7.根据权利要求2至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所述第二接收线圈与所述发射线圈竖直方向上间隔距离d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初始所述第一接收线圈的半径r1、初始所述第二接收线圈的半径r2、以及初始所述第二接收线圈与所述发射线圈竖直方向上间隔距离d;
构建所述接收线圈对所述二次电磁场的感应电动势的输出信号的波形坐标系;
以不同频率激发发射线圈产生激励电流;
计算所述接收线圈对所述二次电磁场的感应电动势的输出信号的信号偏差度;
判断所述信号偏差度是否小于阈值Q1,否则继续下一步;
通过公式
Figure FDA0004009640950000041
调整r1、r2、d之间的关系,r1为所述第一接收线圈的半径,r2为所述第二接收线圈的半径,d为所述第二接收线圈与所述发射线圈竖直方向上的间隔距离,/>
Figure FDA0004009640950000042
为积分变量。/>
Figure FDA0004009640950000043
重复以上步骤直至所述信号偏差度小于阈值Q1,将此时获得的间隔距离作为所述第二接收线圈与所述发射线圈竖直方向上间隔距离d。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所述同相信号包括:
获取所述接收线圈对所述二次电磁场的感应电动势的输出信号;
计算所述激励电流的相位φ;
根据公式U同相=K第一|U-ΔU|sinφ,获得所述同相信号,其中K第一为第一静态转换参数。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所述正交信号包括:
获取所述接收线圈对所述二次电磁场的感应电动势的输出信号;
计算所述激励电流的相位φ;
根据公式U正交=K第二|U-ΔU|cosφ,获得所述正交信号,其中K第二为第二静态转换参数。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与所述发射线圈的激励电流相关的电信号包括:
在激励频率处对所述激励电流进行滤波和放大处理以获得与所述发射线圈的激励电流相关的电信号I电信号
CN202211646276.8A 2022-12-21 2022-12-21 一种探测方法 Active CN11585702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182842.7A CN118033757A (zh) 2022-12-21 2022-12-21 一种探测方法
CN202211646276.8A CN115857026B (zh) 2022-12-21 2022-12-21 一种探测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646276.8A CN115857026B (zh) 2022-12-21 2022-12-21 一种探测方法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0182842.7A Division CN118033757A (zh) 2022-12-21 2022-12-21 一种探测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857026A true CN115857026A (zh) 2023-03-28
CN115857026B CN115857026B (zh) 2024-03-15

Family

ID=85674719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0182842.7A Pending CN118033757A (zh) 2022-12-21 2022-12-21 一种探测方法
CN202211646276.8A Active CN115857026B (zh) 2022-12-21 2022-12-21 一种探测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0182842.7A Pending CN118033757A (zh) 2022-12-21 2022-12-21 一种探测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2) CN118033757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8033757A (zh) * 2022-12-21 2024-05-14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球物理调查中心 一种探测方法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057251A1 (en) * 2003-09-12 2005-03-17 Suits Bryan H. Radiofrequency surface detection coil
CN102565862A (zh) * 2011-12-16 2012-07-11 朱德兵 一种瞬变电磁响应信号梯度测量方法及观测装置
CN105785451A (zh) * 2016-03-09 2016-07-20 吉林大学 浅地表频域电磁探测接收系统及数据处理方法
CN107370248A (zh) * 2017-08-17 2017-11-21 河南师范大学 等半径电磁谐振并联供电线圈设计方法
CN107579600A (zh) * 2017-08-04 2018-01-12 河南师范大学 等半径共振供电线圈设计方法
CN108776356A (zh) * 2018-06-08 2018-11-09 湖南五维地质科技有限公司 瞬变电磁测量装置的设计方法
CN109471180A (zh) * 2018-12-28 2019-03-15 国科(重庆)仪器有限公司 一种瞬变电磁仪器及补偿算法
CN109946744A (zh) * 2019-04-01 2019-06-28 吉林大学 一种基于可控源补偿的瞬变电磁勘探系统及方法
CN110187395A (zh) * 2019-06-24 2019-08-30 安徽理工大学 一种零磁通浅层瞬变电磁测试线圈及其测试方法
CN110989009A (zh) * 2019-11-27 2020-04-10 吉林大学 一种高灵敏补偿式地下金属未爆炸物探测装置及探测方法
CN111273359A (zh) * 2020-02-17 2020-06-12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高信噪比差分式金属收发探测器的线圈结构及其探测器
CN114624782A (zh) * 2022-01-27 2022-06-14 湖南继善高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一次场补偿式电磁探测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8033757A (zh) * 2022-12-21 2024-05-14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球物理调查中心 一种探测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057251A1 (en) * 2003-09-12 2005-03-17 Suits Bryan H. Radiofrequency surface detection coil
CN102565862A (zh) * 2011-12-16 2012-07-11 朱德兵 一种瞬变电磁响应信号梯度测量方法及观测装置
CN105785451A (zh) * 2016-03-09 2016-07-20 吉林大学 浅地表频域电磁探测接收系统及数据处理方法
CN107579600A (zh) * 2017-08-04 2018-01-12 河南师范大学 等半径共振供电线圈设计方法
CN107370248A (zh) * 2017-08-17 2017-11-21 河南师范大学 等半径电磁谐振并联供电线圈设计方法
CN108776356A (zh) * 2018-06-08 2018-11-09 湖南五维地质科技有限公司 瞬变电磁测量装置的设计方法
CN109471180A (zh) * 2018-12-28 2019-03-15 国科(重庆)仪器有限公司 一种瞬变电磁仪器及补偿算法
CN109946744A (zh) * 2019-04-01 2019-06-28 吉林大学 一种基于可控源补偿的瞬变电磁勘探系统及方法
CN110187395A (zh) * 2019-06-24 2019-08-30 安徽理工大学 一种零磁通浅层瞬变电磁测试线圈及其测试方法
CN110989009A (zh) * 2019-11-27 2020-04-10 吉林大学 一种高灵敏补偿式地下金属未爆炸物探测装置及探测方法
CN111273359A (zh) * 2020-02-17 2020-06-12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高信噪比差分式金属收发探测器的线圈结构及其探测器
CN114624782A (zh) * 2022-01-27 2022-06-14 湖南继善高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一次场补偿式电磁探测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席振铢;龙霞;周胜;黄龙;宋刚;侯海涛;王亮;: "基于等值反磁通原理的浅层瞬变电磁法", 地球物理学报, no. 09, pages 300 - 307 *
谢维;王京彬;郭利;: "线圈中心近区频率域电磁测深数值模拟研究", 地球物理学进展, no. 03, pages 356 - 363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8033757A (zh) * 2022-12-21 2024-05-14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球物理调查中心 一种探测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8033757A (zh) 2024-05-14
CN115857026B (zh) 2024-03-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2196465C (en)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apparatus and method
US10371853B2 (en)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system with feedback induction coils
CN111273359B (zh) 高信噪比差分式金属收发探测器的线圈结构及其探测器
EP0030218B1 (en) A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the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of the ground
CN101103283A (zh) 对金属类物体定位用的传感器以及具有这样的传感器的测量仪
US6597178B1 (en) Sensor for detecting the magnetic field in the area of downhole casing
WO2009045938A2 (en) Determining correction factors representing effects of different portions of a lining structure
US20090219027A1 (en) Multi-sensor system for the detec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unexploded ordnance
JPH07209434A (ja) 媒体の電磁特性を測定するためのマイクロ装置、及び該装置の使用
CN109209363B (zh) 过套管地层微分电阻率测井探头结构
CN115857026B (zh) 一种探测方法
EP2906969A1 (en) Calibrated electromagnetic survey system
Poliakov et al. The range of induction-coil magnetic field sensors for geophysical explorations
Chen et al. Weak coupling technology with noncoplanar bucking coil in a small-loop transient electromagnetic system
EP3407009B1 (en) Proximity sensor
CN110644970B (zh) 一种基于侧面波探测的过套管感应测井方法
EP3896495B1 (en) Locator self-test
CA2143727C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balancing the electrical output of the receiver coils of an induction logging tool
CN102087245B (zh) 基于非晶合金的电磁检测传感器
CN116224448A (zh) 一种电磁感应探测方法及系统
CN114624782A (zh) 一种一次场补偿式电磁探测装置
CN210894728U (zh) 一种电磁激励响应信号互感装置和检测装置
CN110456419A (zh) 一种电磁激励响应信号互感装置和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CN201796131U (zh) 一种二维低频射频场矢量测量工具
RU2782902C1 (ru) Мультиплицированный способ обнаружения подповерхностных электропроводящих объектов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