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845267A - 美容仪 - Google Patents

美容仪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845267A
CN115845267A CN202211499435.6A CN202211499435A CN115845267A CN 115845267 A CN115845267 A CN 115845267A CN 202211499435 A CN202211499435 A CN 202211499435A CN 115845267 A CN115845267 A CN 11584526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assembly
circuit board
groove
batter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499435.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钱冬冬
蒋海如
王雪峰
周亚
王辉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Huazhi Beaut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Huazhi Beaut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Huazhi Beaut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Huazhi Beaut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499435.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845267A/zh
Publication of CN1158452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84526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美容仪,包括壳体、电极头组件、电池支架、灯罩、按键组件和第一电路板,壳体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第一壳体上形成有第一开口,第二壳体上设有按压部,按压部与第一开口相对,第二壳体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电极头组件设在第一端;电池支架的邻近电极头组件的一端与第一端和电极头组件分别密封连接,电池支架的远离述电极头组件的一端与第二端密封连接;灯罩与第二壳体密封连接;按键组件与按压部止抵,且按键组件与第二壳体密封连接;第一电路板上设有至少一个按键开关,按键开关与按键组件相对,第一电路板与电极头组件电连接。根据本发明的美容仪,美容仪的整体防水性能较好,提升了美容仪的安全性能。

Description

美容仪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美容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美容仪。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到自身的保健和美容,通常通过电流、电脉冲、微震动、各色光照射、升高体温、微波和真空吸附等方式对人进行美容。美容仪是一种根据人体生理机能进行调节改善身体和面部的机器。然而,相关技术中的美容仪存在整体的防水性能较差,从而导致美容仪的安全性较差的问题。另外,美容仪的结构复杂,装配难度较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美容仪,美容仪的整体防水性能较好,提升了美容仪的安全性能,同时增加按键组件装配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便于按键组件磨损后在不拆卸壳体的情况下实现对按键组件的及时更换,降低维护和使用的成本。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美容仪,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套设在所述第二壳体外,所述第一壳体上形成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二壳体上设有按压部,所述按压部与所述第一开口相对,所述第二壳体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均敞开;电极头组件,所述电极头组件设在所述第一端;电池支架,所述电池支架设在所述第二壳体内,所述电池支架的邻近所述电极头组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电极头组件分别密封连接,所述电池支架的远离所述电极头组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端密封连接;灯罩,所述灯罩设在所述第二壳体上,所述灯罩与所述第二壳体密封连接;按键组件,所述按键组件从所述第一壳体的远离所述第二壳体的一侧安装至所述第一开口内,所述按键组件与所述灯罩间隔设置,所述按键组件与所述按压部止抵,且所述按键组件与所述第二壳体密封连接;第一电路板,所述第一电路板设在所述第二壳体内,所述第一电路板上设有至少一个按键开关,所述按键开关与所述按键组件相对,所述第一电路板与所述电极头组件电连接。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美容仪,一方面,通过电池支架与第二壳体之间的密封连接、电池支架与电极头组件的密封连接、以及灯罩和按键组件与第二壳体1之间的密封连接,提高了美容仪的整体的防水性能,降低了美容仪的外部的水分和灰尘等伸入第二壳体内部的几率,提高了美容仪的安全性能和使用性能;另一方面,按键组件从壳体的外侧装入壳体的第一开口内,可以便于按键组件的安装,装配后按键组件与按压部止抵,增加按键组件装配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同时便于按键组件磨损后在不拆卸壳体的情况下实现对按键组件的及时更换,降低维护和使用的成本。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电池支架的邻近所述电极头组件的所述一端具有沿所述第二壳体的轴向彼此相连的第一配合部和第二配合部,所述第一配合部位于所述第二配合部的远离所述电极头组件的一侧,所述第一配合部与所述第一端密封连接,所述第一配合部与所述第二配合部之间具有第一台阶部,所述电极头组件的邻近所述第二壳体中心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台阶部止抵,所述第二配合部伸入所述电极头组件内且与所述电极头组件密封连接;其中,所述第一配合部与所述第一端之间设有第一密封件;和/或所述第二配合部与所述电极头组件之间设有第二密封件。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电池支架的远离所述电极头组件的所述一端与所述第二端之间设有第三密封件。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电池支架的远离所述电极头组件的所述一端设有充电组件,所述充电组件包括充电插头,所述充电插头穿设所述电池支架的远离所述电极头组件的所述一端,所述充电插头与所述电池支架的远离所述电极头组件的所述一端之间填充有密封胶。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按压部包括软胶部和硬胶部,所述软胶部与所述按键组件相对,所述软胶部与所述按键组件接触,所述硬胶部与所述软胶部配合,所述硬胶部位于所述按键组件和所述按键开关之间,所述硬胶部的硬度大于所述软胶部的硬度。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美容仪还包括:开关支架,所述开关支架设在所述第二壳体和所述按键开关之间,所述开关支架上设有至少一个触动杆,所述触动杆设在所述硬胶部与所述按键开关之间。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美容仪还包括:发光件,所述发光件设在所述第一电路板上且与所述第一电路板电连接;灯罩,所述灯罩设在所述壳体上且与所述发光件相对,所述灯罩包括遮光件和导光件,所述导光件套设在所述遮光件上,且所述导光件与所述遮光件通过双色注塑形成所述导光结构。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导光件具有第一凹槽、第二凹槽和导光柱,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分别形成在所述导光件的厚度方向的两侧,所述导光柱贯穿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所述遮光件包括彼此相连第一遮光部和第二遮光部,所述第一遮光部位于所述第二遮光部的上方,所述第一遮光部配合在所述第一凹槽内,且所述导光柱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一遮挡部,所述第二遮光部配合在所述第二凹槽内,且所述导光柱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二遮挡部与所述发光件相对,所述第二遮光部与所述第一电路板接触。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导光柱的邻近所述发光件的一端为凸出端,所述凸出端形成有与所述发光件相对的第三凹槽,所述第三凹槽的底壁朝向所述发光件凸出,所述凸出端的外周壁沿朝向所述导光柱的中心轴线的方向倾斜。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电池支架和所述第二壳体中的其中一个上设有至少一个滑轨,所述电池支架和所述第二壳体中的另一个上形成有至少一个滑槽,所述滑轨可滑动地配合在所述滑槽内以将所述电池支架安装至所述第二壳体内。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滑槽的一端敞开,所述滑槽的另一端为封闭端,所述滑轨的一端与所述滑槽的所述另一端止抵,且从所述滑槽的所述另一端朝向所述滑槽的所述一端,所述滑槽的横截面积逐渐减小。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美容仪还包括:底座,所述底座设在所述第二端;防滑组件,所述防滑组件设在所述底座的远离所述壳体的一侧,其中,所述防滑组件和所述底座中的其中一个设有至少一个定位柱,所述防滑组件和所述底座中的另一个形成有至少一个定位孔,所述定位柱配合在所述定位孔内。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底座形成有配合槽,第一紧固件穿过所述配合槽的底壁与所述电池支架相连;所述防滑组件包括硬胶件和软胶件,所述硬胶件位于所述配合槽内,所述软胶件沿所述硬胶件的周向设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电极头组件包括第一电极座、第二电极座和至少一个电极,所述第一电极座设在所述第一端,所述第一电极座的远离所述第一端形成有第一容纳槽,所述第二电极座设在所述第一容纳槽内,所述第二电极座上形成有至少一个第二容纳槽,所述电极设在所述第二容纳槽内,所述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座通过二次注塑成型构成第一组件,所述第一组件与所述第一电极座通过二次注塑成型构成所述电极头组件。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电极为多个,多个所述电极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电极,所述第一电极呈环状;至少一个第二电极,所述第二电极与所述第一电极沿所述壳体的径向间隔排布,所述第二电极包括多个子电极,多个所述子电极沿所述壳体的周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二容纳槽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二容纳槽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子容纳槽和多个第二子容纳槽,所述第一电极配合在所述第一子容纳槽内,多个所述子电极分别配合在多个所述第二子容纳槽内。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电极座上设有至少一个安装柱,第二紧固件穿过所述电池支架与所述安装柱固定以实现所述电极头组件与所述电池支架的连接;所述电池支架包括:连接部,所述连接部配合在所述第一端,所述第二紧固件穿过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安装柱固定;延伸部,所述延伸部的一端与所述连接部相连,所述延伸部的另一端朝向所述第二端延伸,所述电池设在所述延伸部上。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电极头组件包括: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设在所述第一电极座内,所述安装柱的邻近所述壳体中心的一端穿过所述安装支架与所述连接段止抵,所述安装支架上设有第二电路板,所述第二电路板与所述电极电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电极座的内壁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一限位筋和多个第二限位筋,所述安装支架止抵在所述第一限位筋和所述连接部之间,多个所述第二限位筋沿所述壳体的周向间隔设置的,所述安装支架上形成有沿所述壳体的周向间隔设置的多个限位孔,多个所述第二限位筋分别配合在多个所述限位孔内。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安装支架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一磁吸件;所述美容仪还包括:盖体组件,所述盖体组件可拆卸地连接在所述第一端,所述盖体组件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二磁吸件,所述盖体组件适于罩设在所述电极头组件外且所述第一磁吸件与所述第二磁吸件吸附以实现所述盖体组件与所述壳体的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美容仪还包括:电池,所述电池设在所述电池支架上,且所述电池位于所述电池支架的厚度方向的一侧;所述第一电路板包括主电路板和辅助电路板,所述主电路板和所述辅助电路板分别与所述电池电连接,所述主电路板设在所述电池支架的厚度方向的另一侧,所述辅助电路板设在所述电池支架的厚度方向的所述一侧,且所述辅助电路板和所述电池沿所述电池支架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布。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美容仪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美容仪的示意图,其中盖体组件和第二壳体未示出;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美容仪的剖面图;
图4是图3中圈示的A部的放大图;
图5是图3中圈示的B部的放大图;
图6是图3中圈示的C部的放大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美容仪的电池支架的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美容仪的示意图,其中,盖体组件和灯罩未示出;
图9是图8中圈示的D部的放大图;
图10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美容仪的局部爆炸图;
图11是图10中圈示的E部的放大图;
图1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美容仪的按键组件的示意图;
图1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美容仪的压板的示意图;
图1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美容仪的开关支架的示意图;
图1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美容仪的局部爆炸图,其中壳体未示出;
图1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美容仪的局部剖面图;
图1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美容仪的灯罩的示意图;
图18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美容仪的灯罩的另一个角度的示意图;
图19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美容仪的遮光件的示意图
图20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美容仪的导光件的示意图;
图2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导光件的另一个角度的示意图;
图22是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局部剖面图;
图2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美容仪的示意图,其中第二壳体未示出;
图2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美容仪的示意图,其中第二壳体和灯罩未示出;
图2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美容仪的示意图,其中壳体未示出;
图2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美容仪的示意图,其中壳体和灯罩未示出;
图27是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美容仪的局部放大图;
图28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美容仪的示意图,其中,底座未示出;
图29是图28中圈示的F部的放大图;
图30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美容仪的电池支架和壳体的装配示意图;
图3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美容仪的电池支架和电池的示意图;
图32是图31中圈示的G部的放大图;
图33是图31中圈示的H部的放大图;
图3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美容仪的第一壳体的示意图;
图3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美容仪的第一壳体的另一个角度的示意图;
图36是图35中圈示的I部的放大图;
图3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美容仪的底部爆炸图;
图38是图37中所示的美容仪的另一个角度的爆炸图;
图39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美容仪的示意图,其中底座和防滑组件未示出;
图40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美容仪的底座的示意图;
图4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美容仪的底座的另一个角度的示意图;
图4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美容仪的电极头组件的示意图;
图4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美容仪的电极头组件的立体拆分示意图;
图4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美容仪的第一组件的立体拆分示意图;
图4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美容仪的第一组件的示意图;
图4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美容仪的第一电极座的示意图;
图4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美容仪的爆炸图;
图48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美容仪的电池支架和安装支架的示意图;
图49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美容仪的电池支架和电极头组件的示意图;
图50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美容仪的电池支架的另一个角度的示意图;
图5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美容仪的电极头组件的示意图,其中电极未示出。
图5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美容仪的电极头组件的示意图,其中安装支架未示出;
图5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美容仪的另一个角度的爆炸图。
图5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美容仪的电极头组件的局部爆炸图。
图55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美容仪的安装支架和第二电路板的示意图。
图56是图55中圈示的J部的放大图。
图57是图55中圈示的K部的放大图。
图58是图55中圈示的L部的放大图。
图59是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美容仪的安装支架和第二电路板的示意图。
图60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美容仪的安装支架的示意图。
图61是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美容仪的安装支架的示意图。
图6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美容仪的盖体组件的示意图。
图6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美容仪的安装支架和电极头组件的示意图;
图6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美容仪的安装支架和电极头组件的部分示意图,其中第一电路板未示出;
图65是图64中圈示的M部的放大图;
图6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美容仪的安装支架和电极头组件的另一个角度的示意图;
图67是图66中圈示的N部的放大图;
图68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美容仪的安装支架的再一个角度的示意图;
图69是图68中圈示的O部的放大图;
图70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美容仪的电池支架与充电组件的装配图;
图71是图70中圈示的P部的放大图;
图7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美容仪的电池支架的另一角度的示意图;
图73是图72中圈示的Q部的放大图;
图7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美容仪的充电组件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美容仪;
1、壳体;11、第一壳体;12、第二壳体;121、第一端;122、第二端;123、凸台;
124、滑轨;125、扣位;1251、扣位导向面;126、通孔;13、第一开口;
131、第一开口段;132、第二开口段;133、第二台阶部;134、延伸部;
15、配合孔;16、按压部;161、软胶部;162、硬胶柱;163、硬胶部;17、压板;
171、按键孔;18、第二开口;19、止抵部;191、贯穿孔;
2、电极头组件;21、第一电极座;211、第一容纳槽;212、容纳腔;
213、第三开口;214、支撑板;22、第二电极座;221、第二容纳槽;
222、第一子容纳槽;2221、第一配合孔;223、第二子容纳槽;23、电极;
231、第一电极;2311、第一加强筋;232、第二电极;24、安装支架;25、限位孔;
26、第一组件;27、安装柱;28、第一限位筋;29、第二限位筋;210、凸起部;
2101、第三容纳槽;2102、第一卡扣;2103、第一连接部;2104、第一固定部;
2105、第二卡扣;2106、第二连接部;2107、第二固定部;220、第一限位件;
2201、第一限位部;2202、第二限位部;230、第二限位件;2301、第三限位部;
2302、第四限位部;240、第三限位件;250、第四限位件;260、安装部;
261:穿孔;270、第二电路板;2701、卡扣结构;2702、卡扣部;2703、卡扣凹槽;
2704、第五凹槽;2705、第一电路板部;2706、第二电路板部;
3、电池支架;31、第一配合部;311、第一安装槽;312、第一密封件;
32、第二配合部;321、第二安装槽;322、第二密封件;33、第一台阶部;
34、第三安装槽;341、第三密封件;35、滑槽;36、第四凹槽;37、引导槽;
38、凸条;39、卡扣;391、扣部;3911、卡扣导向面;320、连接部;
3201、连接段;3202、配合段;3203、第一配合段;3204、第二配合段;
330、延长部;340、止挡件;3401、第一止挡部;3402、第二止挡部;
3403、止抵面;3404、避让面;350、加强筋;360、定位通孔;
3601、第一孔段;3602、第二孔段;
4、灯罩;41、遮光件;411、第一遮光部;4111、第一通孔;412、第二遮光部;
4121、环形凸起;4122、第二通孔;413、支撑筋;42、导光件;421、第一导光部;
422、第二导光部;4222、第四容纳槽;423、第四密封件;424、第一凹槽;
425、第二凹槽;426、导光柱;427、第三凹槽;428、凸出端;
5、按键组件; 51、按键部; 52、限位部;
6、第一电路板; 61、主电路板; 62、辅助电路板;
7、按键开关;8、开关支架;81、触动杆;82、第一安装孔;83、连接件;
9、电池;10、发光件;
20、底座;201、本体;2011、配合槽;2012、第一子配合槽;2013、第二子配合槽;
202、配合凸起;203、定位孔;204、避让槽;2041、第二安装孔;2042:卡扣孔;
30、充电组件;301、充电插头;302、充电电路板;
40、防滑组件;401、硬胶件;4011、定位柱;402、软胶件;
50、第一紧固件;60、第二紧固件;70、第一螺纹紧固件;71、第二螺纹紧固件;
80、盖体组件;801、第一盖体;8011、第五容纳槽;802、延伸段;803、第二盖体;
804、凸筋;
90、第一磁吸件;91、第二磁吸件;92、第一固定件;93、第二固定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下面参考图1-图74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美容仪100。
如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美容仪100,包括壳体1、电极头组件2、电池支架3、灯罩4、按键组件5和第一电路板6。
具体而言,壳体1包括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第一壳体11套设在第二壳体12外,第一壳体11上形成有第一开口13,第二壳体12上设有按压部16,按压部16与第一开口13相对。第二壳体12具有第一端121和第二端122,上述第一端121和上述第二端122均敞开。例如,在图3的示例中第二壳体12的第一端121指的是第二壳体12的右端,第二壳体12的第二端122指的是第二壳体12的左端。由此,通过使上述第一端121和上述第二端122均敞开,有利于第二壳体12内部部件的装配,并且可以有效地利用第二壳体12内部的空间。
电极头组件2设在上述第一端121,电池支架3设在第二壳体12内,电池支架3的邻近电极头组件2的一端与上述第一端121和电极头组件2分别密封连接,电池支架3的远离电极头组件2的一端与上述第二端122密封连接。例如,在图3的示例中,电池支架3的右端与第二壳体12的右端和电极头组件2均为密封连接,电池支架3的左端和第二壳体12的左端密封连接。如此设置,提高了电池支架3与第二壳体12、以及电极头组件2之间的密封性能,第二壳体12外部的水分和灰尘等不易从电池支架3和第二壳体12之间的缝隙渗入第二壳体12内,以及电池9之间和电极头组件2之间的缝隙伸入电极头组件2内,从而提高了美容仪100的防水性能和电极头组件2内的整洁度,进而提升了美容仪100的安全性能和使用性能。
参照图2和图3,灯罩4设在第二壳体12上,灯罩4与第二壳体12密封连接。如此设置,提高了灯罩4和第二壳体12之间的密封性能,降低了第二壳体12上和第二壳体12外部的水分和灰尘等通过第二壳体12和灯罩4之间的间隙流入第二壳体12内的几率,从而进一步提高了美容仪100的防水性能。
按键组件5设在第二壳体12上,按键组件5与灯罩4间隔设置,按键组件5与第二壳体12密封连接。例如,在图2的示例中,按键组件5与灯罩4沿第二壳体12的长度方向(例如,图2中箭头A所指的方向)间隔设置。由此,减少了按键组件5和灯罩4之间的互相干扰,有利于按键组件5和灯罩4的正常使用。此外,通过设置按键组件5与第二壳体121密封连接,提高了按键组件5与第二壳体12之间的密封性能,降低了按键组件5的使用过程中第二壳体12外的水分和灰尘等从第二壳体12和按键组件5之间的间隙流入第二壳体12内的几率,更加提高了美容仪100整体的防水性能,从而提高了美容仪1001的充电和使用的安全性,有利于美容仪100的推广和使用。
第一电路板6设在第二壳体12内,第一电路板6上设有至少一个按键开关7,按键开关7与按键组件5相对,第一电路板6与电极头组件2电连接。在美容仪100的装配过程中,第一电路板6位于第二壳体12内,第一壳体11套设在第二壳体12外,按键组件5从第一壳体11的外侧穿过第一开口13与第二壳体12上的按压部16止抵,按压部16远离按键组件5的一侧与第一电路板6上的按键开关7止抵,这样在用户按压按键组件5时按键组件5与按压部16止抵、按压部16与按键开关7止抵实现对美容仪100的控制。由此,增加按键组件5装配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同时便于按键组件5磨损后在不拆卸壳体1的情况下实现对按键组件5的及时更换,降低维护和使用的成本。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美容仪100,一方面,通过电池支架3与第二壳体12之间的密封连接、电池支架3与电极头组件2的密封连接、以及灯罩4和按键组件5与第二壳体12之间的密封连接,提高了美容仪100的整体的防水性能,降低了美容仪100的外部的水分和灰尘等伸入第二壳体12内部的几率,提高了美容仪100的安全性能和使用性能;另一方面,按键组件5从壳体1的外侧装入壳体1的第一开口13内,可以便于按键组件5的安装,装配后按键组件5与按压部16止抵,增加按键组件5装配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同时便于按键组件5磨损后在不拆卸壳体1的情况下实现对按键组件5的及时更换,降低维护和使用的成本。
进一步地,参照图3和图7,电池支架3的邻近电极头组件2的上述一端具有沿第二壳体12的轴向彼此相连的第一配合部31和第二配合部32,第一配合部31位于第二配合部32的远离电极头组件2的一侧,第一配合部31与上述第一端121密封连接。例如,在图3和图7的示例中,沿第二壳体12的长度方向从左向右依次为第一配合部31和第二配合部32,第二配合部32伸出至第二壳体12外。由此,通过第一配合部31和第二壳体12右端的密封连接,缩小了电池支架3的右端与第二壳体12的右端之间的间隙,提高了电池支架3的右端与第二壳体12的右端之间的密封性能。
第一配合部31与第二配合部32之间具有第一台阶部33,电极头组件2的邻近第二壳体12中心的一端与第一台阶部33止抵,第二配合部32伸入电极头组件2内且与电极头组件2密封连接。例如,在图3的示例中,电极头组件2的左端止抵在第一台阶部33,第二配合部32从电极头组件2的左侧伸入电极头组件2内。如此设置,在保证电池支架3与电极头组件2之间的密封性的同时,增大了电池支架3的右端与电极头组件2的接触面积,从而加强了电池支架3与电极头组件2之间的连接,有利于电极头组件2长期稳定地使用。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结合图3-图5,第一配合部31与上述第一端121之间设有第一密封件312。由此,可以通过第一密封件312填堵第一配合部31的外周面与第二壳体12右端的内周壁之间的间隙,从而加强了电池支架3的右端与第二壳体12右端之间的密封性,第二壳体12外部的水分和灰尘均不易从第一配合部31的外周面与第二壳体12右端的内周壁之间的间隙进入第二壳体12内,有利于美容仪100的长久使用。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些实施例,参照图3-图5,第二配合部32与电极头组件2之间设有第二密封件322。由此,可以通过第二密封件322填堵第二配合部32的外周面与电极头组件2左端内周壁之间的间隙,从而提高了电池支架3的右端与电极头组件2左端之间的密封性,第二壳体12外部的水分和灰尘均不易进入电极头组件2的内部,提高了电极头组件2内部的整洁度。
根据本发明的再一些实施例,如图3-图5所示,第一配合部31与上述第一端121之间设有第一密封件312,且第二配合部32与电极头组件2之间设有第二密封件322。由此,在提高了电池支架3的右端与第二壳体12的右端之间的密封性的同时,也提高了电池支架3的右端与电极头组件2之间的密封性能,从而在保证了第二壳体12内部的防水性的同时,提高了电极头组件2内部的整洁度,从而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第一配合部31的外周面上形成有第一安装槽311,第一密封件312设在第一安装槽311内。和/或,第二配合部32的外周面上形成有第二安装槽321,第二密封件322设在第二安装槽321内。
上述第一安装槽311和第二安装槽321的设置包括以下三种情况:
第一、仅第一配合部31的外周面上形成有第一安装槽311,第一密封件312设在第一安装槽311内(图未示出)。由此,第一安装槽311对第一密封件312起限位作用和固定作用,有利于第一密封件312与电池支架3的连接,且提高了第一密封件312与电池支架3的连接牢固性。此外,第一安装槽311结构简单,有利于第一密封件312和电池支架3的装配,从而降低了美容仪100的结构复杂性,有利于美容仪100的装配。
第二、仅第二配合部32的外周面上形成有第二安装槽321,第二密封件322设在第二安装槽321内(图未示出)。由此,第二安装槽321对第二密封件322起限位作用和固定作用,有利于第二密封件322与电池支架3的连接,且提高了第二密封件322与电池支架3的连接牢固性。此外,第二安装槽321结构简单,有利于第二密封件322和电池支架3的装配,从而降低了美容仪100的结构复杂性,有利于美容仪100的装配。
第三、第一配合部31的外周面上形成有第一安装槽311,第一密封件312设在第一安装槽311内,且第二配合部32的外周面上形成有第二安装槽321,第二密封件322设在第二安装槽321内(如图3-图6所示)。如此设置,第一密封件312和第二密封件322与电池支架3的连接均较为稳固,有利于第一密封件312和第二密封件322的长期使用。此外,提高了第一密封件312、第二密封件322与电池支架3的装配准确度和装配效率,从而提高了美容仪100的装配效率。
可选地,电池支架3的远离电极头组件2的一端与上述第二端122之间设有第三密封件341。例如,在图3和图7的示例中,电池支架3的左端与第二壳体12的左端之间设有第三密封件341。如此设置,第三密封件341可以填堵电池支架3的左端与第二壳体12的左端之间的间隙,第二壳体12外部的水分和灰尘均不易通过电池支架3的左端与第二壳体12的左端之间的间隙进入第二壳体12内。此外,在保证电池支架3和第二壳体12的密封性能的同时,电池支架3和第二壳体12可以分体设置,有利于第二壳体12和电池支架3的加工和装配,提高了第二壳体12和电池支架3的加工精度,从而提高了美容仪100的加工精度。
进一步地,第二壳体12的上述第二端122的内周面设有沿第二壳体12的径向向内延伸的凸台123,第三密封件341位于凸台123与电池支架3的远离电极头组件2的上述一端之间。例如,在图3和图5的示例中,第三密封件341于凸台123的内壁面和电池支架3的左端的外周面之间。由此,通过设置凸台123,一方面,有利于第三密封件341与第二壳体12的左端的连接,另一方面,凸台123可以对电池支架3的左端起到定位左右,有利于第二壳体12和电池支架3的装配,并且可以提高装配速度。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参照图3和图5,电池支架3的远离电极头组件2的上述一端的外周面上形成有第三安装槽34,第三密封件341设在第三安装槽34内。由此,第三密封件341可以套设在电池支架3的左端的外周,缩小了电池支架3的左端与第二壳体12之间间隙。此外,第三安装槽34对第三密封具有定位和固定的作用,可以加强第三密封件341与电池支架3之间的连接,提高了第三密封件341长期使用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参照图7和图74,电池支架3的远离电极头组件2的上述一端设有充电组件30,充电组件30包括充电插头301,充电插头301穿设电池支架3的远离电极头组件2的上述一端,例如,在图1、图2和图6的示例中,充电插头301穿过电池支架3的远离电极头组件2的上述一端并且从第二壳体12的上述另一端露出。由此,方便了充电插头301与电源之间的连接,从而方便了对美容仪100进行充电。充电插头301与电池支架3的远离电极头组件2的一端之间填充有密封胶。如此设置,密封胶的成本较低,使用方便,且密封效果较好,有利于对充电插头301和电池支架3之间间隙的密封,提高了美容仪100的生产便利性。
可选地,参照图7,电池支架3的远离电极头组件2的上述一端形成有第二定位孔,充电插头301穿过第二定位孔。例如,第二定位孔贯通电池支架3的远离电极头组件2的上述一端的两侧面。由此,第二定位孔对充电插头301起到定位作用,使得充电插头301与电池支架3可以快速定位,从而提高了充电插头301与电池支架3的装配效率,也提高了充电插头301与电池支架3的装配准确性。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按键组件5与第二壳体12为二次注塑成型件。如此设置,加强了按键组件5与第二壳体12的连接牢固性,按键组件5不易从第二壳体12上掉落,提高了按键组件5长期使用的稳定性,从而延长了按键组件5的使用寿命,延长了美容仪100的使用寿命。例如,按键组件5的材料可以采用软胶,第二壳体12的其它部位的材料可以采用硬胶。由此,有利于用户对按键组件5的按动操作,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同时,也保证了第二壳体12的结构强度,有利于第二壳体12的长期使用,但不限于此。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如图10-图17所示,压板17设在第一开口13处,压板17上形成有至少一个按键孔171,按键组件5的至少部分位于压板17和第二壳体12之间,压板17形成对按键组件5的限位。按键组件5包括按键部51和限位部52,限位部52连接在按键部51的外周侧,限位部52位于按键部51的邻近第二壳体12的一端,按键部51穿过通孔126,压板17设在限位部52的远离第二壳体12的一侧以限定按键组件5朝向远离第二壳体12的方向运动。也即按键组件5的按键部51与压板17的按键孔171配合,限位部52位于压板17邻近第二壳体12的一侧,例如,在按键组件5与第一开口13装配的过程中,可以使按键组件5与压板17配合后装配到第一开口13处。由此,压板17上设置的通孔126便于按键组件5的安装,压板17可以形成对按键组件5的限位,增加按键组件5与壳体1安装的可靠性,且增加了按键组件5从壳体1的外部与壳体1安装的稳定性。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如图10所示,第一开口13的内壁上设有延伸部134,延伸部134位于第一开口13的邻近第二壳体12的一侧,延伸部134上形成有至少一个配合孔15,限位部52位于配合孔15内,压板17与延伸部134的远离第二壳体12的一侧表面止抵。延伸部134的一端与第二壳体12连接也即连接在第一开口13的侧壁上,延伸部134的另一端朝向第一开口13的中心延伸,延伸部134上设有配合孔15,按键组件5的限位部52穿过配合孔15与延伸部134邻近壳体1中心的一侧止抵,压板17设于延伸部134远离壳体1中心的一侧。由此,第一开口13的内壁上设有延伸部134,延伸部134可以便于形成对按键组件5的限位,压板17位于延伸部134远离第二壳体12的一侧可以增加延伸部134的结构强度,以使按键组件5与壳体1安装后的稳定性更高。
在一些实施例中,沿从第二壳体12朝向第一壳体11的方向,限位部52的邻近第二壳体12的一侧表面的边缘从按键部51的中心朝向按键部51的边缘的方向、朝向远离第二壳体12的方向倾斜延伸。也即限位部52远离按键部51的一侧沿壳体1的轴向朝向按键部51倾斜延伸,限位部52的远离按键部51的部分的横截面积小于限位部52邻近按键部51的部分的横截面积。由此,限位部52远离按键部51的一端倾斜延伸,可以便于按键组件5与通孔126的装配,同时可以有效防止按键组件5脱出配合孔15,增加按键组件5安装的便捷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0和图11所示,按压部16包括软胶部161和硬胶部163配合,软胶部161与按键组件5相对,软胶部161与按键组件5接触,硬胶部163配合在软胶部161内,硬胶部163位于按键组件5和按键开关7之间,硬胶部163的硬度大于软胶部161的硬度。例如,软胶部161可以邻近按键组件5设置,硬胶部163的一端与第二壳体12连接,硬胶部163的另一端形成有硬胶柱162,硬胶柱162与软胶部161配合,按压部16与按键组件5和按键开关7间隔设置,按压部16和按键组件5和按键开关7之间的距离小于按键组件5的行程,以便于按键组件5对按键开关7的按压,或者按压部16与按键组件5和按键开关7分别止抵,按键组件5可以控制按键开关7的开闭。或者,第二壳体12上形成有与第一壳体11的第一开口13相对的槽口,硬胶部163的一端与槽口的侧壁连接,硬胶部163的另一端朝向槽口的中心延伸,软胶部161填充在硬胶部163与槽口的侧壁之间以及硬胶部163邻近第一壳体11的一侧表面。由此,按压部16包括软胶部161和硬胶部163,避免按键组件5与按压部16硬性接触,软胶部161可以增加按压部16的回弹反馈力度,增加用户的使用体验,硬胶部163可以缩短按键组件5按压按键开关7的行程,增加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一些实施例中,软胶部161上形成有贯通的至少一个穿孔261,硬胶部163配合在穿孔261内。由此,软胶部161内的穿孔261可以贯穿软胶部161或者贯穿软胶部161邻近第二壳体12设置的部分,硬胶部163的硬胶柱162设于软胶部161的穿孔261内,穿孔261便于硬胶部163和软胶部161的装配,增加硬胶部163与软胶部161安装的可靠性和牢固性。
进一步地,硬胶部163包括彼此相连的第一硬胶段和第二硬胶段,第一硬胶段连接在第二硬胶段的远离第二壳体12的一端,第二硬胶段的横截面积大于第一硬胶段的横截面积。由此,硬胶部163包括横截面积不同的第一硬胶段和第二硬胶段,横截面积较小的第一硬胶段可以便于与按键组件5配合,增加按键组件5与按压部16止抵的便捷性,第二硬胶段的横截面积较大可以增加按压部16与按键开关7的接触面积,便于按压部16在被按键组件5按压后与按键开关7止抵,可以有效避免按压部16与按键开关7接触不良导致按键开关7失效的问题出现,且可以保证按压部16的结构强度。
可选地,硬胶部163为第二壳体12的一部分,第二壳体12与软胶部161为二次注塑成型件。也就是说,按压部16的硬胶部163与第二壳体12一体成型制造,在硬胶部163邻近第一壳体11的一端设有与硬胶部163配合的软胶部161,软胶部161可以与硬胶部163经过二次注塑成型工艺形成为一个整体。由此,硬胶部163为第二壳体12的一部分,软胶部161与第二壳体12二次成型注塑可以增加软胶部161与第二壳体12连接的整体性,简化按压部16的结构和美容仪100的装配工艺。
结合图14,美容仪100进一步包括开关支架8,开关支架8设在第二壳体12和按键开关7之间,开关支架8上设有至少一个触动杆81,触动杆81设在硬胶部163与按键开关7之间。例如,第一电路板6安装在第二壳体12内,按键开关7设于第一电路板6邻近第二壳体12的一侧,开关支架8设于第一电路板6与第二壳体12之间也即第一电路板6与按压部16之间,用户按压按键组件5,按键组件5挤压按压部16使其与触动杆81止抵以实现对按键开关7的控制。由此,开关支架8的设置便于形成对第一电路板6的保护,增加美容仪100内部结构的强度,形成对壳体1的支撑,有利于缩短按压的行程,提高按键开关7的反馈力度和速度,增加用户按压的手感,提升用户的体验。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4所示,开关支架8上形成有贯通的至少一个第一安装孔82,触动杆81设在第一安装孔82内,触动杆81通过至少一个连接件83与第一安装孔82的内壁相连,触动杆81、连接件83与开关支架8为一体成型件,每个第一安装孔82内的连接件83的数量可以为两个,两个连接件83关于第一安装孔82的中心对称分布。第一安装孔82的数量与按键组件5的数量相对。在用户按压按键组件5时,按键组件5通过硬胶部163推动触动杆81以按压按键开关7。由此,连接件83的设置可以便于形成对触动杆81的固定和限位,以使触动杆81在弹性变形范围内实现对按键开关7的控制,增加触动杆81的使用寿命。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发光件10设在第一电路板6上且与第一电路板6电连接。灯罩4设在壳体1上且与发光件10相对,灯罩4包括遮光件41和导光件42,导光件42套设在遮光件41上,且导光件42与遮光件41通过双色注塑形成灯罩4。
例如,在图15-图18的示例中,第一电路板6安装在电池支架3上,发光件10安装在第一电路板6的邻近灯罩4的一侧。当发光件10通电时,发光件10的光源照射在导光件42的一端,且从导光件42的另一端射出,以便用户能够清楚地看到导光件42的发光位置,此时用户可以根据导光件42的发光位置了解美容仪100的工作模式、电量情况或运行档位等。另外,将遮光件41设在导光件42上,以保证导光件42的发光位置能够传递发光件10的光源,避免导光件42的不同发光位置相互窜光,同时可以防止发光件10的光源从灯罩4与壳体1的连接处的间隙漏出,从而保证了美容仪100使用时的美观性。
其中,导光件42和遮光件41通过双色注塑形成灯罩4,一方面,可以简化模具及注塑的过程,降低生产成本,同时可以使灯罩4具有防水功能;另一方面,可以避免导光件42和遮光件41装配不到位,同时可以减少装配步骤,从而可以提高美容仪100的装配效率。
可选地,导光件42为透明件,遮光件41为非透明软胶件402。如此设置,便于导光件42将发光件10的光源导出,同时遮光件41可以将防止美容仪100漏光,且由于导光件42和遮光件41的颜色不同,可以使导光件42和遮光件41通过注塑工艺形成灯罩4。
进一步地,如图19-图21所示,导光件42具有第一凹槽424、第二凹槽425和导光柱426,第一凹槽424和第二凹槽425分别形成在导光件42的厚度方向的两侧,导光柱426贯穿第一凹槽424和第二凹槽425。遮光件41包括彼此相连第一遮光部411和第二遮光部412,第一遮光部411位于第二遮光部412的上方,第一遮光部411配合在第一凹槽424内,且导光柱426的一端穿过第一遮光部411,第二遮光部412配合在第二凹槽425内,且导光柱426的另一端穿过第二遮光部412与发光件10相对,第二遮光部412与第一电路板6接触。
参照图18和图21,第一凹槽424形成在导光件42的远离发光件10的一侧,第二凹槽425形成在导光件42的邻近发光件10的一侧,导光柱426的一端位于第一凹槽424内,导光柱426的另一端位于第二凹槽425内,第一遮光部411上形成有第一通孔4111,第二遮光部412上形成有第二通孔4122,导光柱426的上述一端伸入第一通孔4111内,导光柱426的上述另一端伸入第二通孔4122内。当发光件10通电时,发光件10的光源照射在导光柱426的上述另一端,并从导光柱426的上述一端导出。由此,以保证发光件10的光源从导光柱426导出,避免光源从导光件42除导光柱426之外的位置导出,从而遮光件41起到防窜光作用。
其中,由于遮光件41为非透明软胶件402,具有一定的形变量,可以使第二遮光部412与第一电路板6过盈贴合,从而保证了第二遮光部412与第一电路板6之间的密封性,可以进一步防止窜光问题的发生。
更进一步地,如图17-图19所示,第二遮光部412的邻近第一电路板6的一侧设有环形凸起4121,环形凸起4121的自由端沿朝向第一电路板6的方向延伸,导光柱426的上述另一端位于环形凸起4121内,环形凸起4121与第一电路板6接触。由此,在保证第二遮光部412与第一电路板6能够过盈贴合的同时,可以减小第二遮挡部与第一电路板6的接触面积,使得第二遮光部412与第一电路板6之间存有间隙,提高第一电路板6的散热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沿朝向第一电路板6的方向、环形凸起4121的自由端凸出于导光柱426的上述另一端,发光件10的一端伸入环形凸起4121内。如此设置,使得发光件10发出的光能够全部照射在导光柱426上,有效地保证了导光件42的发光亮度,同时环形凸起4121可以将发光件10与其它部件间隔开,防止美容仪100发生漏光现象。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遮光件41还包括多个支撑筋413,每个支撑筋413连接在第一遮光部411和第二遮光部412之间,且多个支撑筋413沿第一遮光部411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布。例如,在图15-图19的示例中,支撑筋413为七个,七个支撑筋413中的其中三个位于第一遮光部411的长度方向的一端,且上述三个支撑筋413均匀间隔排布,七个支撑筋413中的剩余四个位于第一遮光部411的长度方向的另一端,且上述四个支撑筋413同样均匀间隔排布,第一遮光部411和第二遮光部412通过七个支撑筋413相连,有效保证了遮光件41的结构强度。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导光柱426为多个,多个导光柱426沿导光件42的长度方向彼此间隔开。参照图15-图21,导光柱426可以为七个导光柱426,七个导光柱426中的三个设在导光件42的长度方向的一端,且上述三个导光柱426中的两个用于显示美容仪100的工作模式,上述三个导光柱426的剩余一个可以由五个子导光柱426构成,用于显示美容仪100的档位,此时美容仪100具有五个档位,七个导光柱426的剩余四个设在导光件42的长度方向的另一端,且上述四个导光柱426均匀间隔排布,并用于显示美容仪100的电量。由此,通过设置多个导光柱426,可以清晰地显示出美容仪100的工作状态,有利于用户调节美容仪100。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结合图20和图21,第二壳体12上形成有贯通的第二开口18,灯罩4设在第二开口18处,灯罩4的外周面与第一开口13的内周面之间设有第四密封件423。由此,通过灯罩4用户可以准确地判断美容仪1001的工作状态,从而提高了用户使用美容仪100的便利性。此外,通过设置第四密封件423,第四密封件423可以填堵第二开口18的内周壁与灯罩4的外周面之间的间隙,降低了第二壳体12外的灰尘和水分经第二开口18和灯罩44之间的间隙渗入至第二壳体12内的几率,从而有利于美容仪100的长期使用。
进一步地,参照图20-图26,导光件42包括彼此相连的第一导光部412和第二导光部422,第一导光部412位于第二导光部422的远离第二壳体12中心的一侧。第一开口13包括彼此连通的第一开口段131和第二开口18段132,第一开口段131连接在第二开口18段132的远离第二壳体12中心的一侧,第一开口段131和第二开口18段132之间形成第二台阶部133,第一导光部412配合在第一开口段131内且与第二台阶部133接触,第二导光部422配合在第二开口18段132内。例如,在图2-图22的示例中,灯罩4从上向下依次为第一导光部412和第二导光部422,第一开口段131位于第二开口18段132的上方,第一导光部412的下表面的边缘止抵在第二台阶部133上。由此,增大了第一导光部412与第一开口段131之间的接触面积,并且第二台阶部133对第一导光部412具有支撑作用,第一导光部412可以与第二壳体12稳定地相连,从而提高了灯罩4长期使用的稳定性。第四密封件423设在第二导光部422的外周面和第二开口18段132的内周面之间。由此,在保证灯罩4可以稳定地与第二壳体12连接的同时,也加强了第二导光部422与第二开口18段132之间的密封性。此外,开口段和灯罩4的结构简单,装配难度较低,有利于美容仪100的快速装配。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结合图21,第二导光部422的外周面上形成有第四容纳槽4222,第四密封件423设在第四容纳槽4222内。由此,第四容纳槽4222对第四密封件423具有定位作用,有利于第四密封件423和灯罩4的装配,同时装配准确度高。此外,第四容纳槽4222对第四密封件423也具有固定作用,减少了第四密封件423在灯罩4的外周的滑动,提高了第四密封件423与灯罩4的装配稳定性。
可选地,第一密封件312、第二密封件322、第三密封件341和第四密封件423可以均设为密封圈。由此,密封圈的成本较低,生产和使用方便,可以降低美容仪100的生产成本。但不限于此。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导光柱426的邻近发光件10的一端为凸出端428,凸出端428形成有与发光件10相对的第三凹槽427,第三凹槽427的底壁朝向发光件10凸出,凸出端428的外周壁沿朝向导光柱426的中心轴线的方向倾斜。第三凹槽427的底壁呈类似凸透镜结构,且第三凹槽427的横截面积沿朝向发光件10的方向逐渐增加,即第三凹槽427的内壁呈上小下大的形状,第三凹槽427的外壁沿朝向导光柱426的中心轴线的方向倾斜向下延伸,也就是说,导光柱426的上述另一端的横截面积沿朝向发光件10的方向逐渐减小,即第三凹槽427的外壁呈上大下小的形状。
结合图22,当发光件10通电时,光源照射在第三凹槽427的内壁面上,并折射至第三凹槽427的外壁上,光线在第三凹槽427的外壁面经反射后传递至导光柱426的上述一端。由此,保证发光件10发出的光能够全部照射在导光柱426上,且使导光柱426的光线的传递方向大致平行于导光柱426的长度方向,从而可以进一步提高导光柱426的发光亮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凹槽427的横截面积沿朝向发光件10的方向逐渐增大。例如,在图22的示例中,第三凹槽427的横截面的形状大致呈等腰梯形,第三凹槽427的邻近发光件10的一侧的横截面积较大,越逐渐靠近第三凹槽427的底壁,第三凹槽427的横截面积越小。由此,使得第三凹槽427的内侧壁与发光件10的顶面之间的夹角小于90°,从而发光件10发出的光能够通过第三凹槽427的内侧壁折射至凸出端428的外侧壁上,并在凸出端428的外壁面反射至导光柱426的另一端,从而可以加强美容仪100的导光件42的导光效果。
进一步地,凸出端428的横截面积沿朝向发光件10的方向逐渐减小。参照图22,凸出端428的横截面的形状大致呈等腰梯形,凸出端428的邻近发光件10的一侧的横截面积较小,凸出端428的远离发光件10的一侧的横截面积较大,此时凸出端428呈上大下小的形状。由此,发光件10发出的一部分光经第三凹槽427的内壁折射以及凸出端428的外壁反射后从导光柱426的远离发光件10的方向射出。
更进一步地,沿导光柱426的轴向、第三凹槽427的最大深度小于凸出端428的高度。如图22所示,凸出端428在导光柱426上的起始位置到发光件10的距离大于第三凹槽427的最大深度的位置到发光件10的距离,当光线经第三凹槽427的侧壁的任意位置折射后均能传递至凸出端428的外壁上,使得光线均能够被折射和反射后传递至到导光柱426的另一端,减少了光线的损耗,以使导光柱426具有较高的亮度。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参照图22,第三凹槽427的邻近发光件10的一侧的横截面积大于发光件10的邻近导光柱426的一侧的横截面积。由此,可以使得发光件10发出的光均能照射在与第三凹槽427内,从而可以尽可能多的利用发光件10的发出的光,进一步避免光线损耗。
可选地,凸出端428的形状可以为圆台形。
可选地,导光件42可以为透明PC(Polycarbonate,聚碳酸酯)件、透明ABS(Acrylonitrile Butadiene Styrene plastic,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件、透明AS((acrylonitri le-styrene copolymer,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件或透明PMMA(Polymethylmethacrylate,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件。透明PC件具有特别好的抗充击强度、热稳定性、光泽度、抑制细菌特性、阻燃特性以及抗污染性等优点。透明ABS件具有耐腐蚀、耐热性、高弹性和高韧性。透明AS件具有耐高温性、出色的光泽度和耐化学介质性,还有优良的硬度、刚性、尺寸稳定性和较高的承载能力。透明PMMA件具有质轻、价廉,易于成型等优点,采用透明PC材料、透明ABS材料、透明AS件或透明PMMA件可以避免导光件42长期使用后性能降低,可以增加导光件42的使用寿命,同时透明PC材料、透明ABS材料、透明AS件或透明PMMA件的成本较低。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导光结构的远离第一电路板6的一侧表面与壳体1的外周面位于同一光滑曲面内。由此,可以使整个壳体1的表面光滑,外形美观,且用户的握持感良好,有利于提升用户体验。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电池支架3和第二壳体12中的其中一个上设有至少一个滑轨124,电池支架3和第二壳体12中的另一个上形成有至少一个滑槽35,滑轨124可滑动地配合在滑槽35内以将电池支架3安装至第二壳体12内。例如,在图31和图34的示例中,第二壳体12上设有滑轨124,电池支架3上设有滑槽35。当电池支架3与第二壳体12装配时,电池支架3可以从第二壳体12的上述一端处向第二壳体12内移动,同时滑轨124滑动配合在滑槽35内以将电池支架3装配在第二壳体12内。如此设置,电池支架3和第二壳体12之间的装配操作简单,可以提高装配效率,从而降低了美容仪100的装配难度,提高了美容仪100的生产效率。此外,滑轨124对电池支架3具有导向作用,可以提高电池支架3与壳第二体的装配准确度。另外,电池支架3和第二壳体12的结构简单,有利于电池支架3和第二壳体12的生产,从而可以降低美容仪100的生产成本。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参照图31和图34,滑槽35的一端敞开,滑槽35的另一端为封闭端,滑轨124的一端与滑槽35的上述另一端止抵。例如,在图31的示例中,滑槽35的上述一端指的是滑槽35的下端,滑槽35的上述另一端指的是滑槽35的上端,滑轨124的上述一端指的是滑轨124的上端。在电池支架3和第二壳体12装配的过程中,滑轨124的上端从滑槽35的下端(即滑轨124的敞开端)伸入滑槽35内,并且沿着滑槽35的延伸方向移动,当安装完成后,滑轨124的上端止抵在滑槽35的上端(即滑槽35的封闭端)。由此,通过设置滑槽35的上述一端敞开,滑轨124的上述一端可以从滑槽35的敞开处移动至滑槽35内,有利于滑轨124和滑槽35的配合。此外,通过设置滑轨124的上述一端与滑槽35的封闭端止抵,封闭端可以对滑轨124起到限位的作用,提升了滑轨124和滑槽35配合的准确性,从而进一步提高了电池支架3和第二壳体12的装配精度。
可选地,结合图31-图33,从滑槽35的上述另一端朝向滑槽35的上述一端,滑槽35的横截面积逐渐减小。也就是说,从滑槽35的上端朝向滑槽35的下端的方向,滑槽35的深度逐渐减小。如此设置,滑轨124和滑槽35的接触面积逐渐减小,有利于滑轨124从滑槽35的下端伸入滑槽35内,从而有利于滑轨124和滑槽35的配合,同时也使滑槽35的上端与滑轨124的上端装配地较为紧固。由此,在保证滑轨124和滑槽35装配牢固的同时,装配操作更加简单,提高了电池支架3和第二壳体12的连接稳定性和装配效率。此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滑槽35在电池支架3上的占用空间,提高电池支架3的空间利用率。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电池支架3上形成有引导槽37,引导槽37位于滑槽35的上述一端,引导槽37与滑槽35连通,引导槽37的横截面积沿朝向滑槽35的方向逐渐减小。例如,在图31-图32的示例中,滑槽35的下端与引导槽37连通,引导槽37与滑槽35的延伸方向相同。如此设置,引导槽37对滑轨124具有导向作用,有利于滑轨124沿着引导槽37的延伸方向伸入至滑槽35中,从而缩短了滑轨124与滑槽35装配的时间,进一步缩短了电池支架3和第二壳体12的安装时间。
进一步地,电池支架3上形成有至少一个第四凹槽36,第四凹槽36沿第二壳体12的长度方向延伸,电池支架3上设有多个凸条38,多个凸条38分别位于第四凹槽36的宽度方向的两侧,多个凸条38和第四凹槽36之间共同限定出滑槽35。例如,在图30和图31的示例中,第四凹槽36的宽度方向的两侧分别设有一个凸条38,两个凸条38和第四凹槽36共同限定出滑槽35,并且每个凸条38沿第二壳体12的长度方向延伸。由此,增大了滑轨124与滑槽35的接触面积,加强了滑轨124与滑槽35的配合。此外,第四凹槽36的两侧的凸条38对滑轨124也具有限位作用,可以降低滑轨124沿第四凹槽36的宽度方向从第四凹槽36内滑出的几率,从而提高了滑轨124和滑槽35配合的稳定性。
如图34所示,滑轨124设在第二壳体12的内表面上,滑轨124沿第二壳体12的长度方向延伸。由此,第二壳体12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均可以通过滑轨124与电池支架3连接,提高了第二壳体12与电池支架3在第二壳体12的长度方向上的装配牢固性,也减少了电池支架3在第二壳体12内的晃动,提高了电池支架3长期使用的稳定性,从而提高了美容仪100长期使用的稳定性。需要说明的是,滑轨124和滑槽35的长度以及其它尺寸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具体设置,以更好地满足实际应用。
可选地,滑槽35和滑轨124均为多个,多个滑槽35和多个滑轨124均间隔布置,多个滑槽35和多个滑轨124一一对应配合。例如,滑槽35和滑轨124均为两个,两个滑轨124可以沿第二壳体12的厚度方向间隔排布,两个滑槽35沿第二壳体12的厚度方向形成在电池支架3的两侧。由此,电池支架3的两侧均可以与第二壳体12相连,从而可以减少电池支架3在第二壳体12内沿第二壳体12中心轴线的转动,使得电池支架3和第二壳体12的装配更加牢固。需要说明的是,滑轨124和滑槽35的个数以及排布方式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具体设置,以更好地满足实际应用。
进一步地,电池支架3和第二壳体12中的其中一个上设有至少一个卡扣39,电池支架3和第二壳体12中的另一个上设有至少一个扣位125,电池支架3安装至第二壳体12内后卡扣39与扣位125配合以防止电池支架3从第二壳体12的上述一端脱出。由此,通过卡扣39和扣位125的配合,电池支架3可以较为牢固地固定在第二壳体12内,并且不易从第二壳体12的敞开端滑出。此外,卡扣39和扣位125的结构简单,有利于卡扣39和扣位125的生产加工,并且装配操作简单。另外,可以减少其它紧固件例如螺钉和定位件的使用,从而减少了美容仪100的部件数量,节约了美容仪100的装配时间和人工成本。
可选地,电池支架3的远离第二壳体12的上述一端的一端设有至少一个卡扣39,卡扣39具有扣部391,第二壳体12的另一端设有至少一个扣位125,扣部391与扣位125的远离第二壳体12中心的一侧表面止抵。例如,在图31和图34的示例中,电池支架3的上述一端指的是电池支架3的下端,第二壳体12的上述另一端指的是第二壳体12的下端。当电池支架3和第二壳体12装配时,电池支架3的下端可以从第二壳体12的上端伸入至第二壳体12内,并且在滑轨124和滑槽35的配合下移动至第二壳体12的下端,装配完成后,扣部391止抵在扣位125的远离第二壳体12中心的一侧表面上。由此,通过扣部391与扣位125的配合,电池支架3与第二壳体12连成整体,并且连接牢固。此外,也有利于电池支架3与第二壳体12的拆卸和更换。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参照图27-图29、图34和图36,扣位125的一端与第二壳体12相连,扣位125的另一端具有扣位导向面1251,扣位导向面1251位于扣位125的邻近第二壳体12中心的一侧,从第二壳体12的上述一端朝向第二壳体12的上述另一端的方向、扣位导向面1251朝向卡扣39的方向倾斜延伸,扣部391的远离第二壳体12的上述一端的一侧具有卡扣导向面3911,从第二壳体12的上述一端朝向第二壳体12的上述另一端的方向、卡扣导向面3911朝向远离扣位125的方向倾斜延伸。例如,在图28的示例中,扣位125从第二壳体12的内周面朝向第二壳体12中心的方向延伸,并且扣位125的远离第二壳体12内周壁的一端形成有扣位导向面1251,扣部391从电池支架3的下端朝向远离电池支架3的一侧延伸,并且扣部391的远离电池支架3的一侧形成有卡扣导向面3911,扣位导向面1251和卡扣导向面3911的倾斜角度大致相同。
如此设置,在卡扣39与扣位125装配的过程中,扣位导向面1251对扣部391具有导向作用,扣部391可以沿扣位导向面1251的延伸方向移动以使扣部391和扣位125止抵,从而扣部391可以顺利地移动至扣位125远离第二壳体12的一侧。此外,扣位导向面1251也可以对扣部391形成避让,减少扣位125对扣部391移动过程中的干涉,有利于卡扣39和扣位125配合。需要说明的是,扣位导向面1251和卡扣导向面3911的倾斜角度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具体设置,以更加有利于卡扣39和扣位125的配合。
可选地,扣位125可以为弹性件。当扣部391沿扣位导向面1251移动时,卡扣39会发生形变并且向远离扣位125的一侧偏离,当卡扣导向面3911和扣位导向面1251分离后,卡扣39恢复形变,并且扣部391的邻近第二壳体12的一侧表面与扣位125的远离第二壳体12中心的一侧表面止抵。由此,更加有利于电池支架3和第二壳体12的装配和拆卸。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扣位125上形成有贯通的通孔。例如,在图34和图35的示例中,通孔贯通扣位125的两侧面。如此设置,可以减轻第二壳体12的重量,从而减轻美容仪100的重量,有利于美容仪100的使用和携带。此外,也可以减少第二壳体12的材料,从而降低美容仪100的生产成本。
可选地,卡扣39和扣位125均为多个,多个卡扣39和多个扣位125均间隔布置,多个卡扣39和多个扣位125一一对应配合(图未示出)。由此,电池支架3和第二壳体12连接的更加牢固,进一步提高了电池支架3长期使用的耐久性,也有利于美容仪100的运输和携带。需要说明的是,卡扣39和扣位125的数量以及排布方式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具体设置,以更好地满足实际应用。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底座20设在第二端122。防滑组件40设在底座20的远离壳体1的一侧。其中,防滑组件40和底座20中的其中一个设有至少一个定位柱4011,防滑组件40和底座20中的另一个形成有至少一个定位孔203,定位柱4011配合在定位孔203内。例如,防滑组件40上设有至少一个定位柱4011,底座20上形成有至少一个定位孔203(如图38所示);或者,防滑组件40上形成有至少一个定位孔203,底座20上形成有至少一个定位柱4011(图未示出)。
例如,在图37和图38的示例中,底座20的一端位于壳体1的容纳腔内。防滑组件40的邻近底座20的一侧表面设有三个定位柱4011,三个定位柱4011呈三角状排布,底座20上形成有三个定位孔203,通过三个定位柱4011与三个定位孔203的配合,以将防滑组件40牢靠地安装在底座20上,且连接方式简单,方便操作。
当美容仪100竖直放置在放置处时,由于防滑组件40位于美容仪100的最底部,此时防滑组件40与放置处接触,防滑组件40可以对美容仪100起到防滑的作用,避免美容仪100跌落或倾倒。同时,通过设置底座20和防滑组件40,使得美容仪100的底部具有双重结构,从而可以提高美容仪100的底部的密封性,可以减少液体进入壳体1内,进而可以保证美容仪100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底座20形成有配合槽,第一紧固件50穿过配合槽的底壁与电池支架3相连。防滑组件40包括硬胶件401和软胶件402,硬胶件401位于配合槽内,软胶件402沿硬胶件401的周向设置。参照图37-图41,底座20中部向内凹陷以形成有配合槽,配合槽的底壁上设有对称的两个第二安装孔2041,第一紧固件50例如螺钉穿过对应的第二安装孔2041与电池支架3相连,以将底座20牢靠地安装在电池支架3上。硬胶件401的邻近底座20的一侧设有定位柱4011,配合槽的底壁上形成有定位孔203,且硬胶件401的形状与配合槽的形状相适配,通过定位孔203和定位柱4011的配合以将硬胶件401安装在配合槽内,此时硬胶件401能够完全遮挡配合槽的底壁,也就是说,硬胶件401能够遮挡底座20上的第一紧固件50、第二安装孔2041和定位孔203,从而硬胶件401起到密封作用,避免液体从第二安装孔2041或定位孔203流向壳体1内。
结合图37和图38,软胶件402的形状可以为环形,美容仪100竖直放置时,软胶件402与放置处接触,由于软胶件402具有一定形变,即便放置处不平整,美容仪100也能够稳定地放置在放置处,避免美容仪100跌落或倾倒。
进一步地,防滑组件40为一体成型件。此时软胶件402和硬胶件401可以通过注塑成型。由此,在对美容仪100起防滑作用,保证美容仪100放置时的稳定性的同时,可以避免软胶件402和硬胶件401发生脱离。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如图37所示,沿壳体1的长度方向、软胶件402凸出于底座20。当竖直放置美容仪100时,软胶件402能够与放置处接触,此时软胶件402可以将底座20与放置处间隔开,从而可以减少底座20与放置处接触发生摩擦造成损坏,同时可以避免放置处的液体进入壳体1内,且可以使底座20的配合槽内的液体在重力作用流出。
进一步地,配合槽包括彼此连通的第一子配合槽2012和第二子配合槽2013,第二子配合槽2013位于第一子配合槽2012的远离底座20的一侧,硬胶件401位于第一子配合槽2012内,软胶件402位于第二子配合槽2013内。参照图40,底座20的配合槽的侧壁设有台阶结构,以将配合槽分隔为第一子配合槽2012和第二子配合槽2013。其中,硬胶件401的厚度与第一子配合槽2012的深度相等,软胶件402的厚度大于第二子配合槽2013的深度。当安装防滑组件40时,硬胶件401配合在第一子配合槽2012内,软胶件402配合在第二子配合槽2013内,使得软胶件402凸出于底座20。由此,保证了防滑组件40与底座20的连接可靠性,同时软胶件402能够遮挡硬胶件401和第一子配合槽2012之间的间隙,进一步提到了美容仪100的底部的密封性。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底座20包括本体201和配合凸起202。本体201的厚度方向的一侧表面形成有配合槽。配合凸起202位于本体201的厚度方向的另一侧表面,配合凸起202配合在壳体1的容纳腔内。例如,在图40和图41的示例中,配合槽形成在本体201的远离电池支架3的一侧表面,配合凸起202设在本体201的靠近电池支架3的一侧,且配合凸起202能够配合在容纳腔内,壳体1的底面与本体201的端面止抵。由此,配合凸起202可以对壳体1起到限位的作用的同时,可以进一步提高底座20与壳体1的连接处的密封性。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第二壳体12和电池支架3中的其中一个具有止抵部19,第二壳体12和电池支架3中的另一个设有卡扣39,卡扣39与止抵部19止抵。参照图39,第二壳体12上具有止抵部19,电池支架3上设有卡扣39。第二壳体12的内壁朝向第二壳体12中心延伸形成了止抵部19,电池支架3的邻近底座20的一侧向靠近底座20的方向延伸形成卡扣39,当把电池支架3安装进容纳腔时,卡扣39与止抵部19止抵,使得电池支架3在容纳腔中的位置固定,避免电池支架3沿朝向电极头组件2的方向移动。
进一步地,止抵部19形成有贯穿孔191。如图39所示,止抵部19邻近卡扣39的位置处形成有长条状的贯穿孔191,当卡扣39与止抵部19止抵时,止抵部19会受到来自卡扣39的止抵力,使得止抵部19发生形变,通过设置贯穿孔191,可以减少止抵部19的结构强度,增加止抵部19的形变量,从而可以防止止抵部19发生断裂。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例如,在图37-图41的示例中,第二壳体12具有止抵部19,电池支架3设有卡扣39时,底座20形成有避让槽204和卡扣孔2042,止抵部19位于避让槽204内,卡扣39伸入卡扣孔2042内。当电池支架3上设有卡扣39时,将底座20安装在电池支架3的一侧时,止抵部19和卡扣39会对底座20的安装产生阻碍,通过在底座20的配合凸起202与止抵部19对应的位置设置避让槽204,并且在底座20与卡扣39对应的位置上设置卡扣孔2042,在底座20安装时,止抵部19恰好能与避让槽204配合,卡扣39也能恰好伸入卡扣孔2042内,同时止抵部19和卡扣39可以起到定位作用,以将底座20快速安装在第二壳体12上。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定位柱4011为多个,多个定位柱4011沿底座20的周向间隔排布。例如,在图38的示例中,硬胶件401的邻近底座20的一侧上设有三个定位柱4011,每个定位柱4011从硬胶件401的表面上凸起形成。三个定位柱4011与底座20上的三个定位孔203一一对应,将防滑组件40与底座20进行安装固定时,硬胶件401的三个定位柱4011与定位孔203配合,使得硬胶件401底座20连接在一起,并且限定了硬胶件401相对与底座20的安装位置,由此,保证了防滑组件40的位置的稳定,且可以提高美容仪100的装配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2-图46所示,电极头组件2包括第一电极座21、第二电极座22和至少一个电极23,第一电极座21设在第一端121,第一电极座21的远离第一端121形成有第一容纳槽211,第二电极座22设在第一容纳槽211内,第二电极座22上形成有至少一个第二容纳槽221,电极23设在第二容纳槽221内,电极23与第二电极座22通过二次注塑成型构成第一组件26,第一组件26与第一电极座21通过二次注塑成型构成电极头组件2。
可以理解的是,电极头组件2包括第一电极座21和第二电极座22以及设置在第二电极座22上的电极23,电极23在第二容纳槽221内通过二次注塑工艺与第二电极座22装配形成第一组件26,在注塑成型后取出第一组件26,并将第一组件26置于第一容纳槽211内与第一电极座21进行二次注塑形成电极头组件2。第一电极座21和第二电极座22的材料可以为聚碳酸酯或者ABS材料。二次注塑是一种将某种塑胶原材料在一次的塑胶模具内成型后,将成型后的零件取出,放入二次成型的模具内再次注入同种或者另外一种塑胶材料成型的工艺。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3和图46所示,第一电极座21内限定出容纳腔212,第一电极座21的邻近壳体1的一端敞开且与壳体1的一端配合,容纳腔212内设有支撑板214,支撑板214位于第一电极座21的远离壳体1的一端,支撑板214的远离壳体1的一侧表面与容纳腔212的对应支撑板214的远离壳体1的一侧的内壁共同构成第一容纳槽211。也即支撑板214设于第一电极座21邻近第二电极座22的一端,且支撑板214的外周侧与容纳腔212的内壁连接,支撑板214沿第二电极座22的周向方向设于第一电极座21上,第二电极座22支撑在支撑板214远离容纳腔212中心的一侧,且与容纳腔212的侧壁固定连接。由此,支撑板214和容纳腔212位于支撑板214邻近第二电极座22一侧的侧壁共同限定出第一容纳槽211,第二电极座22支撑在第一容纳槽211内,可以便于第二电极座22的安装和固定,有助于增加第一电极座21和第二电极座22装配后的密封性和可靠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3和图44所示,电极23为多个,多个电极23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电极231和至少一个第二电极232,第一电极231呈环状,第二电极232与第一电极231沿壳体1的径向间隔排布,第二电极232包括多个子电极,多个子电极沿壳体1的周向间隔设置。第二容纳槽221为多个,多个第二容纳槽221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子容纳槽222和多个第二子容纳槽223,第一电极231配合在第一子容纳槽222内,多个子电极分别配合在多个第二子容纳槽223内。多个第二容纳槽221包括供第一电极231安装的第一子容纳槽222和供第二电极232安装的第二子容纳槽223,第二子容纳槽223设于第一子容纳槽222的外周侧,在多个电极23与不同的第一容纳槽211和第二容纳槽221配合时,第一电极231和第二电极232与第二电极座22通过二次注塑成型工艺制造成一个整体。由此,在第二电极座22内设置多个电极23以及与多个电极23配合的第一子容纳槽222和第二子容纳槽223,可以便于电极23与第二电极座22的安装,增加第二电极座22对电极23的限位,增加电极23安装在第二电极座22内的可靠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44,第一电极231为多个,多个第一电极231沿壳体1的径向间隔排布,第二电极232设在多个第一电极231的径向外侧。由此,多个第一电极231和多个第二电极232的设置,可以便于美容仪100内部产生高频电流,且使高频电均匀分布在电极头组件2上,有助于增加高频电流产生的能量对人体表层的刺激程度,改善肤质。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3和图46所示,支撑板214上对应第一电极231的位置处形成有第三开口213,第二电极232与支撑板214相对。例如,支撑板214为环形结构,在支撑板214与第二电极座22连接后,第二电极232与支撑板214相对,第一电极231设于第二电极232的内侧与支撑板214的第三开口213处相对。电极23与第二电极座22固定连接后与第一电极座21连接。由此,支撑板214与第二电极232相对有助于形成对第二电极座22的支撑,便于第二电极座22的安装,增加电极头组件2的结构强度,第三开口213便于第一电极231与电极头组件2内部的相应的组件电连接,增加第二电极座22与第一电极座21安装的便捷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3所示,第一电极231上设有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一加强筋2311,第一子容纳槽222的内壁上形成有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一配合孔2221,多个第一加强筋2311分别配合在多个第一配合孔2221内。第一电极231沿第二电极座22中心轴线的方向朝向第一电极座21的一侧设有第一加强筋2311,第一加强筋2311沿第一电极座21的周向间隔设置,在与第一电极231对应的第二电极座22上设有多个与第一加强筋2311相对的第一配合孔2221,第一加强筋2311配合在第一配合孔2221内。由此,在第一电极231与第二电极座22连接时,可以增加第一电极231与第二电极座22的连接强度,便于第一电极231与电极头组件2内部的电路板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7-图50所示,第一电极座21上设有至少一个安装柱27,第二紧固件60穿过电池支架3与安装柱27固定以实现电极头组件2与电池支架3的连接。在美容仪100的装配过程中,电池支架3与电极头组件2配合,电极头组件2与壳体1的一端连接,连接时通过使用第二紧固件60从连接的一端远离电极头组件2的一侧穿设连接端与设于电极头组件2内部的安装柱27连接,安装柱27穿设安装支架24与电池支架3止抵。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7-图49所示,电池支架3包括连接部320和延长部330,连接部320配合在第一端121,第二紧固件60穿过连接部320与安装柱27固定,延长部330的一端与连接部320相连,延长部330的另一端朝向机体的另一端也即远离电极头组件2的方向延伸,电池9设在延长部330上。第二紧固件60在连接部320远离电极头组件2的一端穿设连接部320,安装柱27远离电极头组件2的一端与连接部320止抵,第二紧固件60与安装柱27实现固定连接。电池9固定在延长部330上且与电极头组件2电连接。由此,壳体1通过连接部320与电极头组件2配合实现电极头组件2与电池支架3的安装,可以增加电极头组件2与连接部320连接的稳定性。
可选地,参照图49,连接部320包括配合段3202和连接段3201,配合段3202沿壳体1的周向延伸,且配合段3202配合在壳体1邻近电极头组件2的一端,连接段3201连接在配合段3202的内周侧,且位于配合段3202远离电极头组件2的一端,连接段3201远离电极头组件2的一侧表面与配合段3202远离电极头组件2的一测表面平齐,延长部330与连接部320连接。配合段3202远离连接段3201的一侧敞开,电极头组件2在敞开的一侧与配合段3202连接,例如,第二紧固件60从连接段3201远离配合段3202的一侧穿过连接段3201与安装柱27固定,延长部330的一端与连接段3201相连。配合段3202邻近连接段3201的一端与壳体1配合,配合段3202远离连接段3201的一端与电极头组件2配合,从而实现电极头组件2、电池支架3以及壳体1的安装。由此,连接段3201和配合段3202的设置便于电极头组件2与电池支架3的安装,增加连接的便捷性,保证连接后的电极头组件2和电池支架3的连接强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48、图49和图51,电极头组件2包括安装支架24,电池支架3设在第一电极座21内,安装柱27的邻近壳体1中心的一端穿过安装支架24与连接段3201止抵,安装支架24上设有第二电路板270,第二电路板270与电极23电连接。电极23与电池支架3的连接部320限定出容纳腔212,在上述容纳腔212的内壁上设有安装柱27,安装柱27沿壳体1的轴向方向朝向连接部320延伸,在电极头组件2与电池支架3安装时,第二电路板270安装于安装支架24远离电池支架3的一侧后装入第一电极座21内,安装柱27穿设安装支架24与第二紧固件60连接。电极23与第二电路板270电连接,第二电路板270与电池9电连接。由此,电极23与连接部320限定出容纳腔212便于安装支架24和第二电路板270的安装,保证位于容纳腔212内部的第二电路板270使用的安全性,同时,安装支架24便于第二电路板270的安装,以便于第二电路板270与电极23之间形成电连接关系,增加电极头组件2内部结构的紧凑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7和图49所示,配合段3202包括沿壳体1的轴向彼此相连的第一配合段3203和第二配合段3204,第一配合段3203配合在第一电极座21内,第二配合段3204配合在壳体1内。第一电极座21可以套设在第一配合段3203内,壳体1可以套设在第二配合段3204内,配合段3202连接第一电极座21和壳体1,以使电极头组件2与壳体1连接,保证电极头组件2与壳体1连接的可靠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所52示,第一电极座21的内壁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一限位筋28,安装支架24止抵在第一限位筋28和连接部320之间。在电极头组件2与壳体1安装后,安装支架24沿壳体1的轴向方向分别与在第一电极座21内部与第一限位筋28止抵和电池支架3的连接部320止抵,第一限位筋28为多个,多个第一限位筋28沿壳体1的周向间隔设置,第一限位筋28止抵在安装支架24远离电池支架3的一侧表面。由此,第一限位筋28的设置,可以便于在壳体1的轴向形成对安装支架24的限位,增加第一限位筋28对安装支架24的支撑,提高安装支架24与电极头组件2的安装效率。同时,第一限位筋28可以增加电极头组件2的结构强度,增加电极头组件2的使用寿命。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1和图52所示,第一电极座21内设有沿壳体1的周向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二限位筋29,安装支架24上形成有沿壳体1的周向间隔设置的多个限位孔25,多个第二限位筋29分别配合在多个限位孔25内以限定安装支架24相对于第一电极座21在壳体1的周向上的运动。多个第一限位筋28与多个第二限位筋29沿壳体1的周向间隔设置,且第一限位筋28沿轴向的长度小于第二限位筋29沿轴向上的长度,在第一电极座21与安装支架24连接时,第一限位筋28与安装支架24止抵以限定安装支架24在轴向方向的运动,第二限位筋29与安装支架24周向上设置的限位孔25配合,以限定安装支架24相对壳体1在周向上的转动。由此,第二限位筋29的设置,可以便于在壳体1的周向上限定安装支架24的转动,增加安装支架24安装在第一电极座21内部的稳定性。
可选地,结合图47和图51,安装柱27和第二紧固件60分别为多个,多个安装柱27彼此间隔设置,多个第二紧固件60分别与多个安装柱27配合。多个安装柱27和第二紧固件60分别沿壳体1的周向间隔设置,在电极头组件2与壳体1和电池支架3安装时,第二紧固件60从连接部320邻近延长部330的一端穿设连接部320与止抵在连接部320上的安装柱27连接。由此,安装柱27和第二紧固件60连接,可以在壳体1的周向和轴向上固定电接头组件和电池支架3,以使美容仪100的内部结构的强度更高、可靠性更好。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如图59所示,第二电路板270和安装支架24通过卡扣结构2701和第一螺纹紧固件70连接,卡扣结构2701和第一螺纹紧固件70分别位于安装支架24的沿壳体1的径向上的两侧。例如,第二电路板270可以与卡扣结构2701配合后形成预定位和在壳体1径向方向上对第二电路板270的限位后,第一螺纹紧固件70穿设第二电路板270与安装支架24固定连接。由此,卡扣结构2701的设置可以形成对第二电路板270的限位,便于第二电路板270的安装,第一螺纹紧固件70可以将第二电路板270固定在安装支架24上,增加第二电路板270安装的可靠性。
可选地,参照图53-图56,卡扣结构2701设在安装支架24的朝向电极23的一侧表面上,卡扣结构2701的自由端具有卡扣部2702,卡扣部2702位于卡扣结构2701的朝向第二电路板270中心的一侧,卡扣结构2701的远离第二电路板270中心的一侧形成有卡扣凹槽2703。卡扣结构2701沿壳体1的轴向方向朝向远离壳体1的轴向方向延伸,卡扣部2702设于卡扣结构2701的远离壳体1中心的一端的邻壳体1中心的一侧,卡扣部2702朝向壳体1的中心倾斜延伸,在第二电路板270与安装支架24安装后卡扣部2702与第二电路板270远离安装支架24的一侧表面止抵。卡扣结构2701远离卡扣部2702的一侧设有卡扣凹槽2703,卡扣凹槽2703延伸卡扣结构2701的延伸方向贯穿卡扣结构2701远离卡扣部2702的一侧表面。由此,卡扣结构2701上设置卡扣部2702可以便于卡扣结构2701与第二电路板270止抵形成对第二电路板270的限位和安装,便于第一螺纹紧固件70对第二电路板270和安装结构的紧固,卡扣凹槽2703的设置可以保证卡扣结构2701具有良好的弹性,降低卡扣结构2701的制造成本。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6所示,卡扣结构2701设在安装支架24远离壳体1中心的一侧上,第二电路板270的与卡扣结构2701相对的一侧形成有第五凹槽2704。由此,卡扣结构2701的设置以及在卡扣结构2701上设置第五凹槽2704,以使第五凹槽2704与卡扣结构2701相对,可以有效防呆,增加第二电路板270放置于安装支架24上位置的准确性,提高第二电路板270的安装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5和图59所示,沿从壳体1的一端朝向壳体1的另一端的方向,第一电极座21的端面沿壳体1的径向从壳体1的一侧朝向壳体1的另一侧倾斜延伸,安装支架24的形状与第一电极座21的形状相适配,卡扣结构2701和第一螺纹紧固件70分别位于安装支架24的朝向第一电极座21的端面的长边的两侧。也即沿壳体1的轴向方向从壳体1设有第一电极座21的一端向另一端,第一电极座21远离壳体1中心的一侧沿壳体1的径向方向倾斜设置,安装支架24设于倾斜设置的一侧的表面上,且安装支架24的形状与第一电极座21的形状相匹配,以避免安装支架24影响电极头组件2的安装。卡扣结构2701和第一螺纹紧固件70分别设于安装支架24沿壳体1径向方向的两侧,且卡扣结构2701相对于第一螺纹紧固件70位于安装支架24的邻近壳体1的中心一侧设置。由此,安装支架24远离壳体1中心的一侧倾斜延伸,可以便于第二电路板270的安装,且使电极头组件2更加符合人体工程学设计,便于美容仪100与人体接触,增加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4-图59所示,安装支架24的朝向电极23的一侧表面上设有多个限位件,多个限位件沿安装支架24的朝向电极23的一端端面的宽边方向间隔设置,多个限位件与第二电路板270配合以至少限定第二电路板270相对于安装支架24在安装支架24的朝向电极23的一端端面的宽边方向上的运动。卡扣结构2701和第一螺纹紧固件70在第二电路板270的长边方向间隔设置,宽边方向与长边方向垂直,第二电路板270的长边方向大于宽边方向,多个限位件在宽边方向间隔设置。由此,多个限位件在宽边方向间隔设置可以限定第二电路板270在宽边方向相对安装支架24的移动,进一步提高第二电路板270安装在第一电极座21内部的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53-图59,多个限位件邻近卡扣结构2701设置,多个限位件包括:第一限位件220和第二限位件230,第一限位件220与第二限位件230在第二电路板270的宽边方向间隔设置。第一限位件220设在安装支架24的朝向电极23的一端端面的宽边方向的一侧,第一限位件220包括垂直连接的第一限位部2201和第二限位部2202,第一限位部2201沿安装支架24的朝向电极23的一端端面的长边延伸,第二限位部2202的一端与第一限位部2201的远离卡扣结构2701的一端相连、且另一端朝向远离安装支架24中心的方向延伸。第一限位部2201和第二限位部2202呈L形设置。第二限位件230设在安装支架24的朝向电极23的一端端面的宽边方向的另一侧,第二限位件230包括垂直连接的第三限位部2301和第四限位部2302,第三限位部2301沿安装支架24的朝向电极23的一端端面的长边延伸,第四限位部2302的一端与第三限位部2301的远离卡扣结构2701的一端相连、且另一端朝向远离安装支架24中心的方向延伸。第三限位部2301与第四限位部2302呈L形设置。
第二电路板270包括沿从卡扣结构2701朝向第一螺纹紧固件70的方向依次相连的第一电路板6部2705和第二电路板部2706,第一电路板6部2705位于第一限位部2201和第三限位部2301之间,第二电路板部2706的与第一电路板6部2705相连的一端支撑在第二限位部2202和第四限位部2302上。第一限位部2201和第三限位部2301可以在第二电路板270的长边方向形成对第二电路板270的限位,第二限位部2202和第四限位部2302可以在第二电路板270的宽边方向形成对第二电路板270的限位。
由此,第一限位件220和第二限位件230的设置,可以便于形成对第二电路板270的支撑和限位,以限定第二电路板270在长边方向和宽边方向相对安装支架24产生位移,提高第二电路板270的安装效率,以使第二电路板270可以精准安装在安装支架24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59,安装支架24近第二电路板270的一侧设有第三限位件240和第四限位件250,第三限位件240与第四限位件250沿第二电路板270的宽边方向间隔设置,第三限位件240与第一限位件220连接且第三限位件240设于第二限位部2202远离第一限位部2201的一侧,第四限位件250与第二限位件230连接且第四限位件250设于第四限位部2302远离第三限位部2301的一侧。安装支架24进一步包括安装部260,安装部260与第一螺纹紧固件70配合,安装部260、第三限位件240和第四限位件250适于支撑第二电路板270。在第二电路板270与安装支架24安装时,安装部260和第三限位件240以及第四限位件250形成对第二电路板270的支撑,也即第三限位件240和第四限位件250沿第二电路板270的长边方向的远离壳体1中心的一端分别与第一限位件220和第三限位件240连接,至少第一限位件220与第三限位件240一体成型,第二限位件230与第四限位件250一体成型。由此,安装部260的设置便于第一螺纹紧固件70安装,以使第一螺纹紧固件70能够紧密连接安装支架24和第二电路板270,便于第二电路板270与安装支架24的安装,便于将第二电路板270放置在安装支架24上。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安装支架24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一磁吸件90,盖体组件80可拆卸地连接在壳体1的一端,盖体组件80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二磁吸件91,盖体组件80适于罩设在电极头组件2外且第一磁吸件90与第二磁吸件91吸附以实现盖体组件80与壳体1的连接。安装支架24远离电极23的内周壁上设有第一磁吸件90,盖体组件80远离电极23的一侧设有第二磁吸件91,壳体1与盖体组件80通过第一磁吸件90和第二磁吸件91的磁吸作用实现连接。且在外力大于第一磁吸件90和第二磁吸件91之间的吸附作用力时,盖体组件80可以从壳体1上取下便于用户使用。
进一步地,如图60所示,第一磁吸件90设在安装支架24的沿壳体1的周向的侧壁上,第二磁吸件91设在盖体组件80的沿壳体1的周向的侧壁上。第一磁吸件90设于安装支架24邻近电极23一侧的侧壁上,第二磁吸件91设于盖体组件80内,在壳体1与盖体组件80安装时,第一磁吸件90与第二磁吸件91吸附实现壳体1与盖体组件80的安装。由此,第一磁吸件90设于安装支架24周向的侧壁上,第二磁吸件91设于盖体组件80的侧壁上,便于第一磁吸件90和第二磁吸件91的安装,增加壳体1与盖体组件80安装的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0所示,第一磁吸件90为多个,多个第一磁吸件90均设在安装支架24的邻近电极23的一端,第二磁吸件91为一个或多个,第二磁吸件91与第一磁吸件90相对。例如,第一磁吸件90的数量与第二磁吸件91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多个第一磁吸件90沿安装支架24的周向间隔设置,多个第二磁吸件91沿盖体组件80的周向间隔设置;第一磁吸件90的数量与第二磁吸件91的数量不同,第一磁吸件90的数量多于第二磁吸件91的数量时,多个第一磁吸件90的数量对应一个第二磁吸件91的数量,或者第一磁吸件90的数量小于第二磁吸件91的数量,多个第二磁吸件91的数量对应一个第一磁吸件90的数量。由此,可以根据设计的规格和需求选择合适的排布方式,以实现第一磁吸件90和第二磁吸件91相互吸附保证壳体1和盖体组件80安装的可靠性的同时,降低安装支架24和盖体组件80的工艺难度,简化安装的工序,提高安装的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60,多个第一磁吸件90沿安装支架24的周向非均匀间隔设置。如此设置,可以根据安装支架24的具体形状,选择合适的部位安装,增加对安装支架24侧壁空间的利用率,便于安装支架24上其他结构的设计,优化安装支架24的结构。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0和图61所示,安装支架24的面向电极23的一侧表面上形成有至少一个第三容纳槽2101,第一磁吸件90设在第三容纳槽2101内。也即安装支架24的外周壁上设有多个第三容纳槽2101,多个第三容纳槽2101沿安装支架24的周向间隔设置,多个第一磁吸件90设于多个第三容纳槽2101内。由此,在安装支架24面向电极23的一侧表面设有多个第三容纳槽2101,可以便于第一磁吸件90的设置,增加对第一磁吸件90安装的限位,便于实现第一磁吸件90的安装。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0和图61所示,安装支架24的面向电极23的一侧表面上设有至少一个凸起部210,第三容纳槽2101形成在凸起部210上。由此,安装支架24的面向电极23的一侧表面设有凸起部210,可以便于第三容纳槽2101的形成。
进一步地,结合图62,盖体组件80包括第一盖体801和第二盖体803,第一盖体801适于罩设在电极头组件2外,第二磁吸件91设在第一盖体801上,第二盖体803罩设在第一盖体801外。也即,第一磁吸件90设于第二盖体803远离电极头组件2的一侧表面,第二盖体803套设在第一盖体801外,第一盖体801邻近敞开一端的外周面上设有定位凸起,第二盖体803的侧壁上可以设有定位槽,定位凸起与定位槽配合实现第一盖体801与第二盖体803的安装。可选地,在第一盖体801邻近壳体1的一端具有延伸段802,延伸段802沿壳体1的周向方向朝向第二盖体803倾斜延伸,第二盖体803与延伸段802止抵,延伸段802形成对第一盖体801密封。由此,第二磁吸件91设于第一盖体80121远离电极头组件2的一侧表面,且位于第一盖体801外的盖体可以形成对第二磁吸件91的封闭,避免第二磁吸件91脱落,增加盖体组件80与壳体1安装的可靠性和稳定性,第二盖体803可以形成对第一盖体801和第一磁吸件90保护。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0-图62所示,第一盖体801上形成有至少一个第五容纳槽8011,第二磁吸件91设在第五容纳槽8011内。第五容纳槽8011形成在第一盖体801邻近第二盖体803的一侧,第二磁吸件91设于第五容纳槽8011内,第二盖体803套设在第一盖体801外,以使第二磁吸件91位于封闭的空间内,避免盖体组件80内部进水等影响第二磁吸件91的使用寿命,同时可以形成对第二磁吸件91的限位,避免第一磁吸件90与第二磁吸件91错位影响盖体组件80的安装。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盖体803为一体成型件。由此,第二盖体803通过一体成型工艺可以简化第二盖体803的制造工序,提高第二盖体803的结构强度,以使得让盖体具有较高的制造精度,便于第二盖体803套设在第一盖体801外与第一盖体801实现安装。
此外,参照图62,在第一盖体801的外周面上远离壳体1的一端设有至少一个配合扣,第二盖体803的内周面设有至少一个凸筋804,在第一盖体801与第二盖体803配合时,凸筋804与配合扣配合实现第一盖体801与第二盖体803的连接,增加第一盖体801和第二盖体803连接的可靠性。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参照图63、图64和图66,电池9设在电池支架3上,且电池9位于电池支架3的厚度方向的一侧,第一电路板6包括主电路板61和辅助电路板62,主电路板61和辅助电路板62分别与电池9电连接,主电路板61设在电池支架3的厚度方向的另一侧,辅助电路板62设在电池支架3的厚度方向的上述一侧,且辅助电路板62和电池9沿电池支架3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布。
例如,在图63和图66的示例中,主电路板61位于电池支架3的厚度方向的上侧,电池9和辅助电路板62均位于主电路板61的下方,且主电路板61和电池9间隔开。由此,通过将第一电路板6分设成主电路板61和辅助电路板62,缩短了美容仪100所需的第一电路板6的长度,从而缩小了美容仪100的体积,有利于美容仪100的使用和携带,提高了美容仪100的使用便捷性。另外,也有利于主电路板61和辅助电路板62的加工,可以提高主电路板61和辅助电路板62的加工精度。此外,通过设置使得电池9和辅助电路板62位于主电路板61的下方,有效地利用了电池支架3上的空间,主电路板61、电池9和辅助电路板62的布局较为合理,电池支架3、电路板、壳体1和电极头组件2的布局也较为合理,有效地利用了壳体1内部的空间,在缩小美容仪100体积的同时,也能使美容仪100的外部制作的较为简洁,提高美容仪100的使用美感。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参照图66,辅助电路板62设在电池9和电极头组件2之间。例如,在图66的示例中,沿电池支架3的长度方向从左到右依次为电池9、辅助电路板62和电极头组件2。如此设置,一方面,有利于辅助电路板62与电池9和电极头组件2的电连接,从而有利于辅助电路板62的正常使用,进而有利于美容仪100的正常使用。第二方面,电池9的体积较大,质量较大,通过使电池9设置在辅助电路板62的远离电极头组件2的一端,美容仪100的左端质量较大,避免了美容仪100的邻近电极头组件22的一端过重而使得美容仪100使用不便,从而提高了美容仪100的使用稳定性,进一步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其中,灯罩4和按键组件5均设在壳体1上,且灯罩4和按键组件5均穿过壳体1厚度方向的上侧与主电路板61相连。由此,有利于主电路板61与灯罩4和按键组件5之间的信号传导,从而有利于灯罩4的使用以及按键组件5的操作,进而有利于美容仪100的打开、关闭和调换模式等功能的使用。此外,用户可以通过灯罩4的不同指示快速地判断美容仪100的工作状态,从而更加有利于用户的使用。
可选地,主电路板61沿电池支架3的长度方向延伸。例如,在图63的示例中,主电路板61的长度与电池支架3的长度大致相同。由此,主电路板61充分利用了电池支架3的长度方向上的空间,更加有利于主电路板61与电池9、按键组件5和电极头组件2等其他部件的电连接,从而提高了美容仪100的操作灵敏性,提升了美容仪100的使用性能。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主电路板61与电池支架3可拆卸地相连。和/或,辅助电路板62与电池支架3可拆卸地相连。这里包括以下三种情况:第一、仅主电路板61与电池支架3设置为可拆卸地连接(图未示出);第二、仅辅助电路板62与电池支架3设置为可拆卸地连接(图未示出);第三、主电路板61和辅助电路板62与电池支架3均为可拆卸地连接(如图64-图67所示)。如此设置,方便了主电路板61、辅助电路板62的安装和更换,当主电路板61或者辅助电路板62出现故障时,维修也较为方便,从而延长了主电路板61和辅助电路板62的使用寿命,进而降低了美容仪100的使用成本,并且也可以节约资源。
可选地,电池支架3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卡扣2102,主电路板61通过第一卡扣2102与电池支架3可拆卸地相连。和/或,电池支架3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二卡扣2105,辅助电路板62通过第二卡扣2105与电池支架3可拆卸地相连。
上述第一卡扣2102和第二卡扣2105的设置包括以下三种情况:
第一、电池支架3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卡扣2102,主电路板61通过第一卡扣2102与电池支架3可拆卸地相连(图未示出)。由此,方便了主电路板61与电池支架3的装配,并且装配操作简单,可以提高主电路板61和电池支架3的装配效率,从而提高了美容仪100的装配效率。此外,也有利于主电路板61的拆卸和更换,从而可以降低美容仪100的使用成本,且延长美容仪100的使用寿命。
第二、电池支架3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二卡扣2105,辅助电路板62通过第二卡扣2105与电池支架3可拆卸地相连(图未示出)。由此,方便了辅助电路板62与电池支架3的装配,并且装配操作简单,可以提高辅助电路板62和电池支架3的装配效率,从而提高了美容仪100的装配效率。此外,也有利于辅助电路板62的拆卸和更换,从而可以降低美容仪100的使用成本,且延长美容仪100的使用寿命。
第三、结合图64-图67,电池支架3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卡扣2102和至少一个第二卡扣2105,主电路板61通过第一卡扣2102与电池支架3可拆卸地相连,辅助电路板62通过第二卡扣2105与电池支架3可拆卸地相连。如此设置,有利于主电路板61、辅助电路板62与电池支架3之间的装配,且装配操作简单,进一步提高了美容仪100的装配效率。此外,也有利于主电路板61和辅助电路板62的拆卸和更换。
进一步地,参照图63和图66,美容仪100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固定件92,第一固定件92穿过主电路板61与电池支架3可拆卸地相连。和/或,至少一个第二固定件93,第二固定件93穿过辅助电路板62与电池支架3可拆卸地相连。
上述的第一固定件92和第二固定件93的设置包括以下三种情况:
第一、美容仪100进一步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固定件92,第一固定件92穿过主电路板61与电池支架3可拆卸地相连(图未示出)。第二、美容仪100进一步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固定件93,第二固定件93穿过辅助电路板62与电池支架3可拆卸地相连(图未示出)。第三、美容仪100进一步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固定件92和至少一个第二固定件93,第一固定件92穿过主电路板61与电池支架3可拆卸地相连,第二固定件93穿过辅助电路板62与电池支架3可拆卸地相连。例如,在图63和图66的示例中,第一固定件92穿过主电路板61的厚度方向的两侧面与电池支架3相连,第二固定件93穿设辅助电路板62的厚度方向的两侧面与电池支架3相连。如此设置,在方便了主电路板61和辅助电路板62与电池支架3的装配的同时,也使主电路板61和辅助电路板62均可以与电池支架3连接地较为牢固,降低了主电路板61和辅助电路板62从电池支架3上掉落的几率,从而提高了主电路板61和辅助电路板62的长期使用的稳定性,进而提高了美容仪100长期使用的稳定性。
可选地,第一卡扣2102和第二卡扣2105均设置为多个。例如,在图64-图67的示例中,电池支架3上设有两个第一卡扣2102和两个第二卡扣2105。由此,增大了第一卡扣2102与主电路板61的接触面积,加强了第一卡扣2102与主电路板61之间的连接,主电路板61不易在电池支架3上晃动,进一步提高了主电路板61的使用稳定性。同时,也增大了第二卡扣2105与辅助电路板62的接触面积,提高了辅助电路板62的使用稳定性。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卡扣2102和第二卡扣2105的数量以及排布方式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具体设置,以更好地满足实际应用。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第一卡扣2102包括彼此相连的第一连接部2103和第一固定部2104,第一连接部2103连接在第一固定部2104的远离主电路板61的一侧,第一固定部2104与主电路板61的远离电池9的一侧表面止抵。和/或,第二卡扣2105包括彼此相连的第二连接部2106和第二固定部2107,第二连接部2106连接在第二固定部2107的远离辅助电路板62的一侧,第二固定部2107与辅助电路板62的远离主电路板61的一侧表面止抵。
例如,在图64-图67的示例中,电池支架3的上述一端上设有第一卡扣2102和第二卡扣2105,第一卡扣2102位于电池支架3厚度方向的上侧,第二卡扣2105位于电池支架3的厚度方向的下侧,第一连接部2103和第二连接部2106均与电池支架3的上述一端的邻近电池支架3中心的侧面固定连接,第一固定部2104与第一连接部2103的下表面相连,第二固定部2107与第二连接部2106的上表面相连。当主电路板61安装在电池支架3上时,第一固定部2104的下表面与主电路板61的上表面的边缘止抵,以限制主电路板61在电池支架3的厚度方向上朝向远离电池支架3中心方向的移动。当辅助电路板62安装在主电路板61的下方时,辅助电路板62的下表面与第二固定部2107的上表面止抵,以限制辅助电路板62在电池支架3的厚度方向上朝向远离电池支架3中心方向的移动。另外,第一固定部2104通过第一连接部2103可以稳定地连接在电池支架3上,第二固定部2107通过第二连接部2106也可以稳定地连接在电池支架3上,提高了第一固定部2104和第二固定部2107与电池支架3的连接牢固性。此外,第一卡扣2102和第二卡扣2105的结构均较为简单,有利于第一卡扣2102和第二卡扣2105的生产加工,从而可以降低电池支架3的结构难度,有利于电池支架3的生产加工,进而有利于美容仪100的生产加工。
可选地,第一固定部2104的横截面积小于第一连接部2103的横截面积。和/或,第二固定部2107的横截面积小于第二连接部2106的横截面积。这里包括以下三种情况:第一、仅第一固定部2104的横截面积小于第一连接部2103的横截面积(图未示出);第二、仅第二固定部2107的横截面积小于第二连接部2106的横截面积(图未示出);第三、结合图64-图69,第一固定部2104的横截面积小于第一连接部2103的横截面积,并且第二固定部2107的横截面积小于第二连接部2106的横截面积。如此设置,在保证了第一固定部2104对主电路板61的固定作用,以及第二固定部2107对辅助电路板62的固定作用的同时,可以简化第一固定部2104和第二固定部2107的结构,方便了第一固定部2104和第二固定部2107的生产加工,提高了第一卡扣2102和第二卡扣2105的生产效率。另外,可以减少第一固定部2104和第二固定部2107的材料,从而可以降低第一卡扣2102和第二卡扣2105的生产成本,进而更加降低了美容仪100的生产成本。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固定部2104和第二固定部2107的形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具体设置,以更好地满足实际需求。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参照图70、图71以及图74,电池支架3上设有止挡件340。充电组件30还包括充电插头301,充电插头301设在充电电路板302上,充电插头301与充电电路板302电连接,充电插头301穿设在电池支架3上,充电插头301从底座20处露出。例如,在图70、图71以及图74的示例中,充电插头301与充电电路板302邻近底座20的侧面相连,充电插头301穿过电池支架3的邻近底座20的一端并且从底座20处露出。由此,方便了充电插头301与电源之间的连接,从而方便了对美容仪100进行充电。
止挡件340与充电电路板302止抵以限定充电插头301朝向远离底座20的方向移动。由此,当充电插头301穿设在电池支架3上后充电组件30不易从电池支架3上掉落,止挡件340对充电电路板302起到限位的作用,加强了充电组件30与电池支架3和壳体1的连接,且连接较为牢固,从而提高了充电组件30长期使用的稳定性。此外,充电组件30与电池支架3的装配操作简单,装配难度低,从而可以提高充电组件30与电池支架3的装配效率,进而提高了美容仪100的生产效率。
进一步地,止挡件340包括第一止挡部3401和第二止挡部3402,第一止挡部3401的一端与电池支架3的侧壁相连,第一止挡部3401的另一端朝向电池支架3的中心方向延伸,第二止挡部3402的一端与第一止挡部3401相连,第二止挡部3402的另一端朝向充电电路板302的方向延伸。例如,在图74的示例中,第一止挡部3401的上述一端与电池支架3的宽度方向的一侧侧壁相连,第一止挡部3401的上述另一端沿电池支架3的宽度方向朝向电池支架3的中心方向延伸,止裆部的上述一端与第一止挡部3401的邻近底座20的侧面相连,止裆部的上述另一端朝向充电电路板302的方向延伸。如此设置,第二止挡部3402可以通过第一止挡部3401与电池支架3相连,第二止挡部3402可以稳定地连接在电池支架3上,从而可以提高第二止挡部3402的连接稳定性,有利于第二止挡部3402的长期使用。此外,第二止挡部3402可以有效地限制充电电路板302朝向远离底座20的方向移动,从而充电电路板302与电池支架3的连接更加牢固。另外,第一止挡部3401和第二止挡部3402的结构简单,生产加工方便,可以降低止挡件340的生产成本,从而降低了美容仪100的生产成本,并且止挡件340与充电电路板302的装配操作简单,可以提高美容仪100的装配效率。
可选地,结合图70和图71,从第二止挡部3402的上述一端朝向第二止挡部3402的上述另一端的方向、第二止挡部3402朝向电池支架3的中心方向倾斜延伸。如此设置,与第二止挡部3402所在的平面和第一止挡部3401所在的平面垂直相比,加强了第二止挡部3402与第一止挡部3401之间的连接牢固性,第二止挡部3402相对于第一止挡部3401不易晃动,从而有利于第二止挡部3402的长期使用,进而加强了第二止挡部3402对充电电路板302的限位作用,进一步加强了充电电路板302和充电插头301与电池支架3的连接稳固性。需要说明的是,第二止挡部3402所在的平面与第一止挡部3401所在的平面之间的夹角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具体设置,以更好地满足实际应用。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参照图70和图71,第二止挡部3402的上述另一端具有止抵面3403,第二止挡部3402的上述另一端通过止抵面3403与充电电路板302止抵。也就是说,当充电组件30装配在电池支架3上时,止抵面3403与充电电路板302的远离底座20的侧面接触。由此,增大了第二止挡部3402的上述另一端与充电电路板302之间的接触面积,加强了第二止挡部3402与充电电路板302之间的连接,同时充电电路板302不易晃动,有利于充电电路板302的长期使用。
可选地,止抵面3403形成为平面或凸面。例如,在图70-图73的示例中,止抵面3403设置为平面。由此,止抵面3403生产方便,可以提高第二止挡部3402的生产效率,有利于第二止挡部3402的批量化生产。当然,当止抵面3403形成为凸面时,电路板的邻近第二止挡部3402的侧面可形成为凹面,以有利于止抵面3403和充电电路板302的配合。但不限于此。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第二止挡部3402的上述另一端还具有避让面3404,避让面3404连接在止抵面3403的邻近电池支架3中心的一侧,从壳体1的上述一端朝向壳体1的另一端的方向、避让面3404朝向远离充电电路板302的方向倾斜延伸。例如,在图70图73的示例中,沿电池支架3的宽度方向,避让面3404的一侧与止抵面3403相连,避让面3404的另一侧朝向远离充电电路板302的侧面延伸,避让面3404和充电电路板302的侧面之间形成一定的夹角。由此,当充电电路板302和充电插头301与电池支架3装配时,第二止挡部3402可以通过避让面3404对充电电路板302形成避让,减少了充电电路板302和充电插头301在与电池支架3装配过程的移动阻力,更加有利于充电电路板302和充电插头301与电池支架3的装配,且提高了装配速度。需要说明的是,避让面3404与充电电路板302的侧面之间的夹角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具体设置,以更好地满足实际应用。
进一步地,第一止挡部3401和第二止挡部3402之间设有加强筋350。例如,在图71的示例中,加强筋350的一侧与第一止挡部3401邻近底座20的侧面相连,加强筋350的另一侧朝向邻近底座20的方向延伸。由此,加强筋350可以对第二止挡部3402起到支撑作用,第一止挡部3401和第二止挡部3402之间连接更加牢固,从而减少了美容仪100长期使用中对第二止挡部3402的损坏,提高了第二止挡部3402长期使用的稳定性。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参照图70-图73,电池支架3的邻近底座20的一端形成有定位通孔360,充电插头301穿过定位通孔360。例如,定位通孔360贯通电池支架3的上述一端的两侧面。由此,定位通孔360对充电插头301起到定位作用,使得充电插头301与电池支架3可以快速定位,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充电插头301与电池支架3的装配效率,也提高了充电插头301与电池支架3的装配准确性。充电插头301的外周面与定位通孔360的内周面之间填充有密封件。由此,提高了充电插头301与定位通孔360之间的密封性,壳体1外的水分不易经充电插头301和定位通孔360之间的缝隙渗入至壳体1内,从而提高了充电组件30的充电安全性,进而提高了美容仪100的安全性。
进一步地,参照图72,定位通孔360包括彼此相连的第一孔段3601和第二孔段3602,第二孔段3602连接在第一孔段3601的远离充电电路板302的一侧,第二孔段3602的横截面积小于第一孔段3601的横截面积。例如,在图72的示例中,从电池支架3的上述另一端朝向电池支架3的上述一端的方向依次为第一孔段3601和第二孔段3602。由此,通过使第一孔段3601的横截面积大于第二孔段3602的横截面积,增大了第一孔段3601与充电插头301之间的间隙,当充电插头301从定位通孔360中穿过时,减小了第一孔段3601对充电插头301的移动阻力,从而充电插头301可以更加快速地插入至定位通孔360中。密封件至少填充在第二孔段3602的内周面与充电插头301的外周面之间。由此,在提高第二孔段3602的内周面与充电插头301的外周面之间的密封性能的同时,可以减少密封件的使用,从而可以降低美容仪100的生产成本。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美容仪100的其他构成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长度”、“上”、“下”、“左”、“右”、“内”、“外”、“轴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20)

1.一种美容仪,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套设在所述第二壳体外,所述第一壳体上形成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二壳体上设有按压部,所述按压部与所述第一开口相对,所述第二壳体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均敞开;
电极头组件,所述电极头组件设在所述第一端;
电池支架,所述电池支架设在所述第二壳体内,所述电池支架的邻近所述电极头组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电极头组件分别密封连接,所述电池支架的远离所述电极头组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端密封连接;
灯罩,所述灯罩设在所述第二壳体上,所述灯罩与所述第二壳体密封连接;
按键组件,所述按键组件从所述第一壳体的远离所述第二壳体的一侧安装至所述第一开口内,所述按键组件与所述灯罩间隔设置,所述按键组件与所述按压部止抵,且所述按键组件与所述第二壳体密封连接;
第一电路板,所述第一电路板设在所述第二壳体内,所述第一电路板上设有至少一个按键开关,所述按键开关与所述按键组件相对,所述第一电路板与所述电极头组件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美容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支架的邻近所述电极头组件的所述一端具有沿所述第二壳体的轴向彼此相连的第一配合部和第二配合部,所述第一配合部位于所述第二配合部的远离所述电极头组件的一侧,所述第一配合部与所述第一端密封连接,所述第一配合部与所述第二配合部之间具有第一台阶部,所述电极头组件的邻近所述第二壳体中心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台阶部止抵,所述第二配合部伸入所述电极头组件内且与所述电极头组件密封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配合部与所述第一端之间设有第一密封件;和/或
所述第二配合部与所述电极头组件之间设有第二密封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美容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支架的远离所述电极头组件的所述一端与所述第二端之间设有第三密封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美容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支架的远离所述电极头组件的所述一端设有充电组件,所述充电组件包括充电插头,所述充电插头穿设所述电池支架的远离所述电极头组件的所述一端,所述充电插头与所述电池支架的远离所述电极头组件的所述一端之间填充有密封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美容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部包括软胶部和硬胶部,所述软胶部与所述按键组件相对,所述软胶部与所述按键组件接触,所述硬胶部与所述软胶部配合,所述硬胶部位于所述按键组件和所述按键开关之间,所述硬胶部的硬度大于所述软胶部的硬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美容仪,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开关支架,所述开关支架设在所述第二壳体和所述按键开关之间,所述开关支架上设有至少一个触动杆,所述触动杆设在所述硬胶部与所述按键开关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美容仪,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发光件,所述发光件设在所述第一电路板上且与所述第一电路板电连接;
灯罩,所述灯罩设在所述壳体上且与所述发光件相对,所述灯罩包括遮光件和导光件,所述导光件套设在所述遮光件上,且所述导光件与所述遮光件通过双色注塑形成所述导光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美容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件具有第一凹槽、第二凹槽和导光柱,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分别形成在所述导光件的厚度方向的两侧,所述导光柱贯穿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
所述遮光件包括彼此相连第一遮光部和第二遮光部,所述第一遮光部位于所述第二遮光部的上方,所述第一遮光部配合在所述第一凹槽内,且所述导光柱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一遮挡部,所述第二遮光部配合在所述第二凹槽内,且所述导光柱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二遮挡部与所述发光件相对,所述第二遮光部与所述第一电路板接触。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美容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柱的邻近所述发光件的一端为凸出端,所述凸出端形成有与所述发光件相对的第三凹槽,所述第三凹槽的底壁朝向所述发光件凸出,所述凸出端的外周壁沿朝向所述导光柱的中心轴线的方向倾斜。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美容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支架和所述第二壳体中的其中一个上设有至少一个滑轨,所述电池支架和所述第二壳体中的另一个上形成有至少一个滑槽,所述滑轨可滑动地配合在所述滑槽内以将所述电池支架安装至所述第二壳体内。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美容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的一端敞开,所述滑槽的另一端为封闭端,所述滑轨的一端与所述滑槽的所述另一端止抵,且从所述滑槽的所述另一端朝向所述滑槽的所述一端,所述滑槽的横截面积逐渐减小。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美容仪,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底座,所述底座设在所述第二端;
防滑组件,所述防滑组件设在所述底座的远离所述壳体的一侧,其中,所述防滑组件和所述底座中的其中一个设有至少一个定位柱,所述防滑组件和所述底座中的另一个形成有至少一个定位孔,所述定位柱配合在所述定位孔内。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美容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形成有配合槽,第一紧固件穿过所述配合槽的底壁与所述电池支架相连;
所述防滑组件包括硬胶件和软胶件,所述硬胶件位于所述配合槽内,所述软胶件沿所述硬胶件的周向设置。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美容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头组件包括第一电极座、第二电极座和至少一个电极,所述第一电极座设在所述第一端,所述第一电极座的远离所述第一端形成有第一容纳槽,所述第二电极座设在所述第一容纳槽内,所述第二电极座上形成有至少一个第二容纳槽,所述电极设在所述第二容纳槽内,所述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座通过二次注塑成型构成第一组件,所述第一组件与所述第一电极座通过二次注塑成型构成所述电极头组件。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美容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为多个,多个所述电极包括:
至少一个第一电极,所述第一电极呈环状;
至少一个第二电极,所述第二电极与所述第一电极沿所述壳体的径向间隔排布,所述第二电极包括多个子电极,多个所述子电极沿所述壳体的周向间隔设置;
所述第二容纳槽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二容纳槽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子容纳槽和多个第二子容纳槽,所述第一电极配合在所述第一子容纳槽内,多个所述子电极分别配合在多个所述第二子容纳槽内。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美容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座上设有至少一个安装柱,第二紧固件穿过所述电池支架与所述安装柱固定以实现所述电极头组件与所述电池支架的连接;
所述电池支架包括:
连接部,所述连接部配合在所述第一端,所述第二紧固件穿过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安装柱固定;
延伸部,所述延伸部的一端与所述连接部相连,所述延伸部的另一端朝向所述第二端延伸,所述电池设在所述延伸部上。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美容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头组件包括:
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设在所述第一电极座内,所述安装柱的邻近所述壳体中心的一端穿过所述安装支架与所述连接部止抵,所述安装支架上设有第二电路板,所述第二电路板与所述电极电连接。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美容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座的内壁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一限位筋和多个第二限位筋,所述安装支架止抵在所述第一限位筋和所述连接部之间,多个所述第二限位筋沿所述壳体的周向间隔设置的,所述安装支架上形成有沿所述壳体的周向间隔设置的多个限位孔,多个所述第二限位筋分别配合在多个所述限位孔内。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美容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支架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一磁吸件;
所述美容仪还包括:
盖体组件,所述盖体组件可拆卸地连接在所述第一端,所述盖体组件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二磁吸件,所述盖体组件适于罩设在所述电极头组件外且所述第一磁吸件与所述第二磁吸件吸附以实现所述盖体组件与所述壳体的连接。
2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美容仪,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电池,所述电池设在所述电池支架上,且所述电池位于所述电池支架的厚度方向的一侧;
所述第一电路板包括主电路板和辅助电路板,所述主电路板和所述辅助电路板分别与所述电池电连接,所述主电路板设在所述电池支架的厚度方向的另一侧,所述辅助电路板设在所述电池支架的厚度方向的所述一侧,且所述辅助电路板和所述电池沿所述电池支架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布。
CN202211499435.6A 2022-11-28 2022-11-28 美容仪 Pending CN11584526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499435.6A CN115845267A (zh) 2022-11-28 2022-11-28 美容仪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499435.6A CN115845267A (zh) 2022-11-28 2022-11-28 美容仪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845267A true CN115845267A (zh) 2023-03-28

Family

ID=856671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499435.6A Pending CN115845267A (zh) 2022-11-28 2022-11-28 美容仪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845267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242379B1 (ko) 전동 칫솔 및 전동 칫솔 제조 방법
JP3165415U (ja) プッシュスイッチの導通構造
US7267454B2 (en) Universal chargeable electro-optical illuminating lamp
US20120061227A1 (en) Structure of press switch
WO2006086572A2 (en) Miniature flashlight
CN113167442A (zh) 用于可充电照明模块的系统和方法和相关载体
KR101686086B1 (ko) 스위칭 장치
CN115845267A (zh) 美容仪
CN110426896B (zh) 液晶显示装置和使用了该液晶显示装置的玩具
CN211719856U (zh) 一种与按键结合的模块化usb塞结构
CN114334508A (zh) 控制盒组件、灯具组件及可拼接灯具
CN214541987U (zh) 一种带显示功能的旋钮结构
CN214829167U (zh) 一种可分离式杀菌装置
CN218920731U (zh) 电子装置
CN109643613B (zh) 发光开关装置
JP2020022872A (ja) 液晶表示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玩具
CN220856401U (zh) 带氛围灯的按键组件
CN219110661U (zh) 美容仪
CN212725088U (zh) 组合式发光电源开关
CN211270132U (zh) 一种烹饪器具的操作显示组件及烹饪器具
CN220750007U (zh) 一种防灯体跌落的防眩光轨道灯
CN215184367U (zh) 后衣架式电池组件及电动自行车
CN214198316U (zh) 车辆的门把手和车辆
JP3168867U (ja) 照明ライト
CN210607031U (zh) 控制面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