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844596A - 一种胫骨托固定结构及胫骨托组件 - Google Patents

一种胫骨托固定结构及胫骨托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844596A
CN115844596A CN202211688543.8A CN202211688543A CN115844596A CN 115844596 A CN115844596 A CN 115844596A CN 202211688543 A CN202211688543 A CN 202211688543A CN 115844596 A CN115844596 A CN 11584459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ibial tray
fixing
fixation
fixing part
distal sur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688543.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姚建清
史金虎
田国镖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oying Medical Equipment Shanghai Co ltd
Abbott Medical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oying Medical Equipment Shanghai Co ltd
Abbott Medical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oying Medical Equipment Shanghai Co ltd, Abbott Medical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oying Medical Equipment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688543.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844596A/zh
Publication of CN1158445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84459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rosthe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胫骨托固定结构及胫骨托组件,所述胫骨托固定结构包括: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设置在胫骨托的远端表面上,且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均从远端表面向远端方向延伸;远端表面与患者胫骨松质骨区接触;第一固定部位于松质骨区中的外侧骨质最密区或其附近,第二固定部位于松质骨区中的内侧骨质最密区或其附近;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相互连通形成一个整体固定部;或者,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相互分离呈两个独立的结构。本发明能够在截骨量较小的前提下,增加胫骨托组件的固定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胫骨托固定结构及胫骨托组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膝关节假体置换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胫骨托固定结构及胫骨托组件。
背景技术
人工关节假体通常用于修复或替换人体中受损的骨骼和组织。对于膝关节,可以使用胫骨托组件(以下简称胫骨托)、胫骨垫片组件(以下简称胫骨垫片)和股骨髁组件(以下简称胫骨髁)来修复或替换受损的膝关节。
胫骨托固定在患者胫骨的近端(离心脏近为近端),股骨髁固定在患者股骨的远端(离心脏远为远端),胫骨垫片安装在胫骨托上,位于胫骨托组件和股骨组件之间。
股骨髁产生的力通过胫骨垫片传递到胫骨托,并最终作用在患者的胫骨近端。为了确保膝关节假体的短期和长期性能,胫骨托组件稳定牢固地固定到患者胫骨上是至关重要的。胫骨托按固定方式可分成水泥固定型胫骨托和生物固定型胫骨托。
当前临床应用中主流固定结构大致有如下两种:
第一类固定方式:采用的胫骨托组件包括:基板,基板中央设有一根较长较粗的固定柱,环绕所述固定住设置有4根较短较细的辅助固定柱。
但是此固定方式存在以下缺点:中央有一根较长较粗的固定柱,当该固定柱植入在患者胫骨近端后,会牺牲患者较多骨质,导致参与骨长入或骨长上的骨质减少。并且在可预见的未来,微创将是膝关节手术的一种趋势,较长的固定柱也不利于未来微创的手术操作。
第二类固定方式:采用的胫骨托组件包括:基板,基板上设有两根较短较粗的固定柱。但是此固定方式存在以下缺点:由于此固定柱间距较小,早期固定抗扭转和抗后倾性能略差于第一类固定方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胫骨托固定结构及胫骨托组件,以实现胫骨托固定后的抗扭转、抗后倾和抗拔出等性能,从而实现延长胫骨托使用寿命的目的。
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胫骨托固定结构,包括: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一固定部和所述第二固定部设置在胫骨托的远端表面上,且所述第一固定部和所述第二固定部均从所述远端表面向远端方向延伸。所述远端表面与患者胫骨松质骨区接触;所述第一固定部位于所述松质骨区中的外侧骨质最密区或其附近,所述第二固定部位于所述松质骨区中的内侧骨质最密区或其附近。所述第一固定部和所述第二固定部相互连通形成一个整体固定部;或者,所述第一固定部和所述第二固定部相互分离呈两个独立的结构。
可选地,所述整体固定部在冠状面方向宽度W为所述胫骨托的远端表面的总宽度ML的40%~80%,所述胫骨托的远端表面的总宽度ML为所述胫骨托的远端表面在冠状面方向的宽度;所述整体固定部的长度L为所述胫骨托的远端表面的总宽度ML的10%~50%。
可选地,所述整体固定部上设有缺口,所述缺口向所述胫骨托的远端表面凹陷。
可选地,所述整体固定部包含连接第一、第二固定部的次固定部;所述次固定部在矢状面方向的宽度小于所述整体固定部的两个端部在矢状面方向的宽度。
可选地,所述整体固定部的内部中空,或者,独立的所述第一固定部和/或所述第二固定部内部中空。
可选地,所述整体固定部设有倒扣结构,或者,独立的第一固定部和/或第二固定部设有倒扣结构;
所述倒扣结构从其所在的固定部的本体的侧表面向外突出;或者,所述倒扣结构从其所在的固定部的本体的侧表面向内凹陷。
可选地,所述倒扣结构有朝向所述远端表面的夹角,夹角为锐角。
可选地,独立的所述第一固定部和所述第二固定部均呈柱体状;
从远端方向向近端投影,所述第一固定部和/或所述第二固定部的外轮廓有凹面。
可选地,还包括:插入件;所述第一固定部和/或所述第二固定部为可扩展结构;初始状态下,所述插入件位于所述可扩展结构内时,使其侧壁外表面与所述可扩展结构的至少部分侧壁内表面贴合;操作状态下,所述插入件受力,相对所述可扩展结构发生位移,挤压所述可扩展结构的至少部分侧壁以使其径向扩展。
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胫骨托组件,包括:胫骨托主体,基板,如上文所述的胫骨托固定结构;所述基板包括:近端表面;与所述近端表面相反的远端表面,所述基板的近端表面设置在所述胫骨托主体的远端表面上,所述基板的远端表面设置所述胫骨托固定结构;
所述胫骨托主体与所述基板一体化设置;或者,所述胫骨托主体与所述基板相互连接。
可选地,胫骨托主体与所述基板采用电阻焊工艺进行焊接。
本发明至少具有以下优点之一:
一方面,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胫骨托固定结构,包括所述第一固定部和所述第二固定部相互连通形成一个整体固定部,相互连通的第一固定部和所述第二固定部可以增加固定结构与患者的胫骨的松质骨的接触面积,所述第一固定部和所述第二固定部可以位于胫骨远端骨质最密的区域,此处骨质最好,有利于胫骨托早期和远期固定效果,即增加了骨长入或骨长上的效果,由此增加了胫骨托组件的固定效果,进而提高了胫骨托组件的早期固定抗扭转和抗后倾性能。
本发明所提供的所述第一固定部和/或所述第二固定部的内部中空,其进一步增加了固定结构与患者的胫骨的松质骨的接触面积,且减小了所述固定结构对患者的松质骨的损伤,有利于未来微创的手术操作。由此进一步增加了骨长入或骨长上的效果,进一步提高了胫骨托组件的早期固定抗扭转和抗后倾性能。
本发明所提供的固定结构(具体可以是指整体固定部)在冠状面方向宽度W为所述基板的总宽度ML的40%~80%,由此可以使得所述固定结构位于所述患者的松质骨区域内。
本发明所提供的所述固定结构(具体可以是指整体固定部)的长度L为所述基板的总宽度ML的10%~50%,由此可知所述固定结构的长度较短,由此减小了所述固定结构对患者的松质骨的损伤,有利于骨保留,更重要的是防止固定结构太长,打穿皮质骨,进而有利于未来微创的手术操作。
本发明所提供的整体固定部的中间部上设有缺口,所述缺口向所述基板的远端表面凹陷,由此可知所述整体固定部的中间部的长度较短,由此减小了所述固定结构对患者的松质骨的损伤,有利于骨保留,更重要的是防止固定结构太长,打穿皮质骨,进而有利于未来微创的手术操作。另外还可以增加所述固定结构与患者的胫骨的松质骨的接触面积。
本发明所提供的所述固定结构具有倒扣结构,由于后倾现象表现为固定结构某一侧的拔出现象,倒扣结构提高了其拔出力,使固定结构更不易从所述患者的胫骨内拔出,进一步提高胫骨托组件的抗后倾性能。
本发明的所述固定结构与所述基板采用电阻焊工艺连接,采用电阻焊工艺进行连接,具有连接可靠、工艺稳定、成本可控的优点。
本发明所提供的另一种胫骨托固定结构,包括: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这两个固定部至少有一个是空心结构,由此可知,本发明既增加了所述固定结构与患者的胫骨的松质骨的接触面积,又减小了对所述患者的胫骨的松质骨的损伤,所述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的设置增加了骨长入或骨长上的效果,由此增加了胫骨托组件的固定效果,进而提高了胫骨托组件的早期固定抗扭转和抗后倾性能。
本发明提供的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的最大长度L为ML的10%~50%。由此可知,所述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的长度受到限制,有利于骨保留,更重要的是防止固定结构太长,打穿皮质骨。
本发明提供的所述第一固定部和所述第二固定部中至少有一个固定部的外轮廓是凹面的,由此可知,不同形状的固定柱(固定部)能适应胫骨远端不同位置的骨质情况,有利于胫骨托早期和远期固定效果,即增加胫骨托组件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提供的一种定义人体剖面或方向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提供的胫骨远端骨密度分布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胫骨托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a为图3所示的胫骨托组件的仰视图;
图3b为图3所示的胫骨托组件的正视图;
图4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胫骨托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a为图4所示的胫骨托组件的仰视图;
图4b为图4所示的胫骨托组件的正视图;
图5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胫骨托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a为图5所示的胫骨托组件的仰视图;
图5b为图5所示的胫骨托组件的左视图;
图5c为图5c所示胫骨托组件中的固定结构沿B-B方向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d为图5所示的胫骨托组件的正视图;
图6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胫骨托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a为图6所示的胫骨托组件的仰视图;
图6b为图6所示的胫骨托组件的左视图;
图6c为图6b所示的胫骨托组件的固定结构沿B-B方向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d为图6所示的胫骨托组件的正视图;
图7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胫骨托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a为图7所示的胫骨托组件的仰视图;
图7b为图7a所示胫骨托组件的主固定部沿A-A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7c为图7所示的胫骨托组件的左视图;
图7d为图7所示的胫骨托组件的正视图;
图7e为图7d所示的胫骨托组件中G区域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第六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胫骨托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a为图8所示的胫骨托组件的仰视图;
图8b为图8a所示胫骨托组件的主固定部沿A-A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8c为图8所示的胫骨托组件的左视图;
图8d为图8所示的胫骨托组件的正视图;
图8e为图8d所示的胫骨托组件中G区域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第七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胫骨托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a为图9所示的胫骨托组件的仰视图;
图9b为图9所示的胫骨托组件的左视图;
图9c为图9所示的胫骨托组件的正视图;
图9d为图9c所示的胫骨托组件中G区域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第八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胫骨托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a为图10所示的胫骨托组件的仰视图;
图10b为图10所示的胫骨托组件的左视图;
图10c为图10b所示胫骨托组件的固定结构沿B-B方向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0d为图10所示的胫骨托组件的正视图;
图11为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胫骨托组件带有多个独立固定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第九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胫骨托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2a为图12所示的胫骨托组件的仰视图;
图12b为图12a所示的胫骨托组件中的第二主固定部沿A-A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2c为图12所示的胫骨托组件的左视图;
图12d为图12c所示胫骨托组件的固定结构沿B-B方向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2e为图12所示的胫骨托组件的正视图;
图12f为图12e所示的胫骨托组件中I区域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第十三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胫骨托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3a为图13所示的胫骨托组件的仰视图;
图13b为图13所示的胫骨托组件的主固定部沿A-A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提出的一种胫骨托固定结构及胫骨托组件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根据下面说明,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要说明的是,附图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目的。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请参阅附图。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发明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发明所揭示的技术内容能涵盖的范围内。
如图1所示,其给出了一种定义人体剖面或方向的示意图,从图中可以看出,从上到下为横断面,从左到右为矢状面,从前到后为冠状面,对于膝关节,靠近正中矢状面的为内侧,反之为外侧;根据人工胫骨托在体内安装位置,也可如此区分胫骨托的方向。
如图2所示,其给出了一般患者的胫骨远端骨密度分布示意图,从图中可以看出,沿胫骨的冠状面方向,检测了多个区域的骨密度(图2中的小圆圈1~15所示的采样区域),其中靠近内侧的大圆圈包括的小圆圈3,4和7所包括的范围中的大部分区域为内侧骨质最密区域,其中靠近外侧的大圆圈包括的小圆圈10~12,14和15所包括的范围中的大部分区域为外侧骨质最密区域。
实施例一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胫骨托固定结构,包括:基板21和固定结构30。所述基板21包括:近端表面;与近端表面相反的远端表面200,所述远端表面200的尺寸和形状被设置,以实质上覆盖胫骨的近端切割后表面,所述远端表面200可与胫骨的近端切割后表面接触;所述固定结构30与所述远端表面200连接,且所述固定结构30从所述远端表面向远端方向延伸(如图3b所示,即所述固定结构30的长度方向与从所述远端表面200向远端延伸的方向对应)。
所述固定结构30用于植入患者胫骨近端的骨骼内,所述固定结构的材料为金属,金属表面可附着羟基磷灰石或干细胞或生长因子等促进骨长入。
所述固定结构30包括:两个主固定部301和次固定部302;两个所述主固定部301位于所述固定结构30沿冠状面方向的两端,即两个所述主固定部301中的一个在基板21上靠近内侧设置,另一个在基板21上靠近外侧设置。所述次固定部302位于两个所述主固定部301之间,且分别与两个所述主固定部301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远端表面200与患者胫骨松质骨区接触(此处的所述松质骨区是指基板21的远端表面200上与所述胫骨的近端切割后表面上的松质骨区正对的区域),所述固定结构30位于所述松质骨区内,两个所述主固定部301中的一个位于所述松质骨区中的外侧骨质最密区或其附近,另一个位于所述松质骨区中的内侧骨质最密区或其附近。
请继续参考图3和图3a所示,所述固定结构30整体大致呈固定电话的听筒状。两个所述主固定部301的形状相同,且大致呈柱状。所述次固定部302大致呈圆弧状。请继续参考图3a所示,其给出了所述固定结构30从远端方向向所述基板21的远端表面上的投影。其中,所述次固定部302在矢状面方向的宽度小于所述主固定部301在矢状面方向的宽度,即固定结构30大致呈中间凹,两端突出状。
请参考图3a所示,两个所述主固定部301被相对于原位轴线H不对称地设置。两个所述主固定部301的中心分别到所述原位轴线H之间的距离并不相等。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结构30在冠状面方向宽度W为所述基板21的总宽度ML的40%~80%,所述基板21的总宽度ML为所述基板21在冠状面方向的宽度。
固定结构30的长度L为所述基板21的总宽度ML的10%~50%。
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固定结构在冠状面方向宽度W为所述基板的总宽度ML的40%~80%,由此可以使得所述固定结构位于所述患者的松质骨区域内。
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所述固定结构的长度L为所述基板的总宽度ML的10%~50%,由此可知所述固定结构的长度较短,由此减小了所述固定结构对患者的松质骨的损伤,有利于骨保留,更重要的是防止固定结构太长,打穿皮质骨,进而有利于未来微创的手术操作。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结构30为整体结构,所述次固定部302的设置,增加了所述固定结构与患者的胫骨的松质骨的接触面积,所述主固定部位于胫骨远端骨质最密的区域,此处骨质最好,有利于胫骨托早期和远期固定效果,即增加了骨长入或骨长上的效果,由此增加了胫骨托组件的固定效果,进而提高了胫骨托组件的早期固定抗扭转和抗后倾性能。
实施例二
结合图4,图4a~图4b所示,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次固定部302上设有缺口3021,所述缺口3021向所述基板21的远端表面200凹陷。即如图4所示,所述次固定部302的远端表面与所述基板21的远端表面200之间的间距为第一长度,所述主固定部301的远端表面与所述基板21的远端表面200之间的间距为第二长度,所述第一长度小于所述第二长度。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缺口3021向靠近所述基板21的远端表面200方向凹陷,由此可知所述次固定部302的长度较短,由此减小了所述固定结构30对患者的松质骨的损伤,有利于骨保留,更重要的是防止固定结构30太长,打穿皮质骨,进而有利于未来微创的手术操作。另外还可以增加所述固定结构30与患者的胫骨的松质骨的接触面积。
实施例三
结合图5,图5a~图5d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结构30设有开口,所述开口位于所述固定结构30的远端端部,并且所述固定结构30的内部中空,即,所述主固定部301具有第一空心结构3010,所述次固定部具有第二空心结构3020。请继续参考图5d所示,所述第一空心结构3010和所述第二空心结构3020相互连通,胫骨托的固定结构30沿B-B方向的剖面示意图,相互连通的所述的第一空心结构3010和所述第二空心结构3020的整体外部轮廓与所述固定结构30的横向剖面轮廓(可以参考图5a所示的仰视图)互为相似图形。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空心结构3010和所述第二空心结构3020还可以不相互连通。
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所述固定结构内部中空,其进一步增加了所述固定结构与患者的胫骨的松质骨的接触面积,且减小了所述固定结构对患者的松质骨的损伤,有利于未来微创的手术操作。由此进一步增加了骨长入或骨长上的效果,进一步提高了胫骨托组件的早期固定抗扭转和抗后倾性能。
实施例四
结合图6,图6a~图6d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二的区别在于,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结构30内部中空,即,所述主固定部301具有第一空心结构3010,所述次固定部具有第二空心结构3020。请继续参考图6d所示,所述第一空心结构3010和所述第二空心结构3020相互连通,胫骨托的固定结构30沿B-B方向的剖面示意图,相互连通的所述的第一空心结构3010和所述第二空心结构3020的整体外部轮廓与所述固定结构30的横向剖面轮廓(可以参考图6a所示的仰视图)互为相似图形,由此可以最大化的增加与患者的松质骨的接触面积,增加了骨长入或骨长上的效果,增加胫骨托组件的使用寿命,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空心结构3010和所述第二空心结构3020还可以不相互连通。
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所述固定结构内部中空且具有向内凹陷的缺口3021,其更进一步增加了所述固定结构与患者的胫骨的松质骨的接触面积,且减小了所述固定结构对患者的松质骨的损伤,有利于未来微创的手术操作。由此进一步增加了骨长入或骨长上的效果,进一步提高了胫骨托组件的早期固定抗扭转和抗后倾性能。
实施例五
结合图7,图7a~图7e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四的区别在于,在本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一倒扣结构3011,具体的是,请继续参考图7a所示,所述固定结构30从远端向近端投影,所述固定结构30的本体在所有或部分侧表面的包络轮廓,被对应于第一倒扣结构3011处的最大包络轮廓所遮挡。所述第一倒扣结构3011设有若干个,若干个所述第一倒扣结构3011在所述固定结构30的侧表面上从靠近所述基板21的远端表面200朝所述远端方向间隔设置,且环绕所述固定结构30设置,所述第一倒扣结构3011避开所述次固定部302的缺口3021。可以理解的是,在一些其他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倒扣结构3011可以不绕满一整圈,其可以是一段或多段的,不连续的。当所述第一倒扣结构3011呈分段式时,其可以设置在所述缺口3021两边的侧表面上。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倒扣结构3011向外突出。请继续参考图7e所示,即所述第一倒扣结构3011的母线与所述固定结构30的侧表面之间具有夹角,且所述夹角为锐角。具体的,所述第一倒扣结构3011从所述固定结构30的侧表面朝所述基板21的远端表面200延伸。也可以理解为所述第一倒扣结构3011的母线与所述固定结构30的侧表面具有交点,且所述第一倒扣结构3011的母线从所述交点处向近端方向延伸。本实施例通过设有的第一倒扣结构3011,使固定结构30更不易从所述患者的胫骨内拔出,进一步提高胫骨托组件的抗后倾性能。
实施例六
结合图8,图8a~图8e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四的区别在于,在本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二倒扣结构3012,其设置在所述固定结构30的侧表面上,且环绕所述固定结构30设置。
所述第二倒扣结构3012设有若干个,若干个所述第二倒扣结构3012在所述固定结构30的侧表面上从靠近所述基板21的远端表面200朝所述远端方向间隔设置,且环绕所述固定结构30设置,所述第二倒扣结构3012避开所述次固定部302的缺口3021。可以理解的是,在一些其他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倒扣结构3012可以不绕满一整圈,其可以是一段或多段的,不连续的。当所述第二倒扣结构3012呈分段式时,其可以设置在所述缺口3021两边的侧表面上。
在本实施例中,请继续参考图8e所示,所述第二倒扣结构3012向内凹陷。
请继续参考图8b所示,所述第二倒扣结构3012沿冠状面方向的剖面形状,大致是在所述固定结构30的侧面内形成一个锐角,且此锐角背离所述基板21的远端表面200延伸。
本实施例通过设有的第二倒扣结构3012,使固定结构30更不易从所述患者的胫骨内拔出,可以进一步提高胫骨托组件的抗后倾性能。
上述实施例一~实施例六所述的主固定结构301和次固定结构302也可以一体化设置。
实施例七
结合图9,图9a~图9d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二的区别在于,在本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二倒扣结构3012,其设置在所述固定结构30的侧表面上,且环绕所述固定结构30设置。
所述第二倒扣结构3012设有若干个,若干个所述第二倒扣结构3012在所述固定结构30的侧表面上从靠近所述基板21的远端表面200朝所述远端方向间隔设置,且环绕所述固定结构30设置,所述第二倒扣结构3012避开所述次固定部302的缺口3021。可以理解的是,在一些其他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倒扣结构3012可以不绕满一整圈,其可以是一段或多段的,不连续的。当所述第二倒扣结构3012呈分段式时,其可以设置在所述缺口3021两边的侧表面上。
在本实施例中,请继续参考图8e所示,所述第二倒扣结构3012向内凹陷。
请继续参考图8b所示,所述第二倒扣结构3012沿冠状面方向的剖面形状,大致是在所述固定结构30的侧面内形成一个锐角,且此锐角背离所述基板21的远端表面200在所述固定结构30内部延伸。
本实施例通过设有的第二倒扣结构3012,使固定结构30更不易从所述患者的胫骨内拔出,可以进一步提高胫骨托组件的抗后倾性能。
在本实施例中,本实施例也可以将第二倒扣结构3012替换成第一倒扣结构3011(如图7e所示的结构),也可以是均设有第一倒扣结构3011和第二倒扣结构3012的组合倒扣,例如,倒扣结构设有若干个,若干个所述倒扣结构在所述固定结构30的侧表面上从靠近所述基板21的远端表面200朝所述远端方向间隔设置。
若干个所述倒扣结构中,包括第一倒扣结构3011和第二倒扣结构3012。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
对于上述实施例一~实施例七所述的固定结构30与所述基板21采用电阻焊工艺连接。采用电阻焊工艺进行连接,具有连接可靠、工艺稳定、成本可控的优点。
在一些其他的实施例中,上述实施例一~实施例七所述的固定结构30与所述基板21一体化设置。
实施例八
请继续参考图3~图8所示,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胫骨托组件1,包括:胫骨托主体20,如上述实施例一~实施例七所述的胫骨托固定结构;所述基板21的近端表面与所述胫骨托主体20的远端表面200固定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胫骨托主体20与所述基板21一体化设置。
在一些其他的实施例中,所述胫骨托主体20与所述基板21采用电阻焊工艺进行焊接。采用电阻焊工艺进行连接,具有连接可靠、工艺稳定、成本可控的优点。
实施例九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胫骨托固定结构,包括:设置在胫骨托的远端表面上的固定结构,从矢状面或冠状面方向剖切,至少有一个固定结构是空心的。所述固定结构,内部是空心的,所以可以有更多的骨保留,还显著增大了与骨质的接触面积,更有利于胫骨托早期和远期固定效果。
为了便于理解上述实施例九,下面可以具体参考以下的实施例十和实施例十一。
实施例十
结合图10,图10a~图10d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胫骨托固定结构,包括:基板21,第一固定部303和第二固定部304。所述基板21包括:近端表面;与近端表面相反的远端表面200,所述远端表面200的尺寸和形状被设置,以实质上覆盖胫骨的近端切割后表面,以便该远端表面200与胫骨的近端切割后表面接触;所述第一固定部303和第二固定部304与所述远端表面200连接,且所述第一固定部303和所述第二固定部304均从所述远端表面200向远端方向延伸,即第一固定部303和所述第二固定部304的长度方向与从远端表面200向远端延伸的方向对应;所述远端表面200与患者胫骨松质骨区接触,即正对胫骨的近端切割后表面上的松质骨区的区域;所述第一固定部303位于所述远端表面200的松质骨区中的外侧骨质最密区或其附近,所述第二固定部304位于所述远端表面200的松质骨区中的内侧骨质最密区或其附近;所述第一固定部303和/或所述第二固定部304的内部中空。即所述第一固定部和所述第二固定部设有空心结构时,所述第一固定部和所述第二固定部的远端端部设有开口。
由此可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固定部303和第二固定部304这两个固定部至少有一个是空心结构的,由此可知,本实施例既增加了所述第一固定部303和第二固定部304与患者的胫骨的松质骨的接触面积,又减小了对所述患者的胫骨的松质骨的损伤,所述第一固定部303和第二固定部304的设置增加了骨长入或骨长上的效果,由此增加了胫骨托组件的固定效果,进而提高了胫骨托组件的早期固定抗扭转和抗后倾性能。
所述第一固定部303的长度与所述第二固定部303的长度相同,所述第一固定部303的远端端面到所述基板21的远端表面200之间的距离为所述第一固定部303的长度L。所述第一固定部303的长度L为所述基板21的总宽度ML的10%~50%。所述基板21沿冠状面方向的最大宽度为所述基板21的总宽度ML。由此可知,所述第一固定部303和第二固定部304的长度受到限制,有利于骨保留,更重要的是防止固定结构(第一固定部303和第二固定部304)太长,打穿皮质骨。
在本实施例中,请继续参考图10所示,所述第一固定部303和所述第二固定部304整体呈柱体状。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固定部303和所述第二固定部304呈圆柱形。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固定部303或所述第二固定部304,从远端方向向近端投影,所述第一固定部303或所述第二固定部304的外轮廓有凹面,所述第一固定部303设有沿其长度方向开设的缺口。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缺口朝向所述第二固定部304。
即如图10d所示,所述第一固定部303的横断面的剖面形状呈半圆环形或C形,所述第二固定部304的横断面的剖面形状呈圆环形。
在一些其他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固定部303或所述第二固定部304的横断面的剖面形状可以呈其他的形状,例如,三角形,四边形,六边形,八边形,其他规则或不规则的环形或不封闭的环形等。本发明不以此为限,只要能增加与患者的松质骨的接触面积且不用增加所述固定部的长度即可。
本实施例提供的所述第一固定部303和所述第二固定部304中至少有一个固定部的外轮廓包含凹面(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固定部303的外轮廓有凹面),由此可知,不同形状的固定柱(固定部)能适应胫骨远端不同位置的骨质情况,有利于胫骨托早期和远期固定效果,即增加胫骨托组件的使用寿命。
在一些其他的实施例中,所述固定结构30包括多个固定部,各个固定部的外形至少要有一个与其他的不同,例如在固定部的长度方向上开设缺口。所述第三个或第三以上的固定部与第一和第二固定部不在同一直线上,形成更稳定的三点支撑、四点支撑等。
具体的,如图11所示,其中所述胫骨托组件设有三个相互独立的固定部,即第一固定部303,第二固定部304和第三固定部305。所述第一固定部303和所述第二固定部304位于同一直线上,第三固定部305位于所述第一固定部303和所述第二固定部304之间,但是与所述第一固定部303和所述第二固定部304不在同一直线上,由此构成对所述胫骨托组件的三点支撑或三点定位点,以增强所述胫骨托组件的稳定性和抗扭性能。
本实施例中通过设有的多个固定部,由此提供了更多的定位点,比如从双点定位变成了三点定位、四点定位,增强所述胫骨托组件的稳定性和抗扭性能。
实施例十一
结合图12,图12a~图12f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十的区别在于,还包括:第三倒扣结构3040。所述第一固定部303和/或所述第二固定部304从远端方向向近端方向投影,所述固定结构的本体有完全或部分侧面的包络轮廓被对应于第三倒扣结构3040处的最大包络轮廓所遮挡。所述第三倒扣结构3040环绕所述第一固定部303和/或所述第二固定部304设置。可以理解的是,在一些其他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倒扣结构3040可以不绕满一整圈,其可以是一段或多段的,不连续的。
所述第三倒扣结构3040设有若干个,若干个所述第三倒扣结构3040在所述第一固定部303和/或所述第二固定部304的侧表面上从靠近所述基板21的远端表面200朝所述远端方向间隔设置。
请继续参考图12b所示,所述第三倒扣结构3040与所述第一固定部303和/或所述第二固定部304的侧表面之间具有夹角,所述夹角为锐角,所述第三倒扣结构3040从所述固定结构30的侧表面朝所述基板21的远端表面200延伸。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倒扣结构3040设置在所述第二固定部304上。如图12f所示,所述第三倒扣结构3040向外突出。本实施例通过设有的第三倒扣结构3040,使第一固定部303和第二固定部304更不易从所述患者的胫骨内拔出,可以进一步提高胫骨托组件的抗后倾性能。
在本实施例中,本实施例也可以将第三倒扣结构3040替换成向内凹陷的倒扣结构,也可以是均设有第三倒扣结构3040和向内凹陷的倒扣结构的组合倒扣,例如,倒扣结构设有若干个,若干个所述倒扣结构在所述第一固定部303和第二固定部304的侧表面上从靠近所述基板21的远端表面200朝所述远端方向间隔设置。
若干个所述倒扣结构中,包括第三倒扣结构3040和向内凹陷的倒扣结构(例如上述实施例中图8e所示的第二倒扣结构3012)。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固定部303和所述基板21之间,以及所述第二固定部304与所述基板21之间均可以采用电阻焊工艺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固定部303和所述基板21一体化设置,以及所述第二固定部304与所述基板21一体化设置。
实施例十二
请继续参考图10和图1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胫骨托组件1,包括:胫骨托主体20,上述实施例九和上述实施例十和十一所述的胫骨托固定结构;所述基板21的近端表面与所述胫骨托主体20的远端表面200固定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胫骨托主体20与所述基板21一体化设置。
在一些其他的实施例中,胫骨托主体20与所述基板21采用电阻焊工艺进行焊接。
实施例十三
如图13、图13a和图13b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胫骨托组件1,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主固定部301为可扩展结构,所述可扩展结构的至少部分侧壁3013可径向扩展。具体的,所述主固定301包括相互之间有间隙,且在所述间隙处可分离的多个片体3013。如图13b所示,本实施例还包括插入件3014,所述插入件3014包括受力部310和与所述受力部310连接的驱动部311。所述驱动部311为变径结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驱动部311的直径从远离所述受力部310到靠近所述受力部310的方向逐渐变大。该插入件3014的受力部310在受力后向远离基板21一侧移动时,所述驱动部311可以挤压主固定部301的至少部分侧壁以使其径向扩展。
可以理解是,在一些其他的实施例中,所述驱动部311的直径从远离所述受力部310到靠近所述受力部310的方向逐渐变小,此时,在插入件3014的受力部310受力后向靠近基板21的一侧移动时,所述驱动部311挤压主固定部301的至少部分侧壁以使其径向扩展。
所述主固定部301内部设有中空结构,所述胫骨托主体20上开设有与所述主固定部301的中空结构对应的销孔(图13中未示出),所述插入件3014自所述销孔插入主固定部301的中空结构内,可使其侧壁外表面与主固定部301的至少部分侧壁内表面贴合,操作状态下,所述插入件3014的受力部受力,相对可扩展结构发生位移,所述插入件3014的驱动部挤压主固定部301的至少部分侧壁以使其径向扩展。
在进行胫骨托组件1植入时,将主固定部301打入胫骨的预置孔内的时候,将插入件3014插入到主固定部301的中空结构内,再对插入件3014施加使其移动的作用力;可以预先用工具对可扩展结构进行预扩展,减小插入件3014进入时的阻力。
本实施例可以根据患者骨质情况的差异,在骨质较为疏松的骨骼中,插入件3014的驱动部311挤压可扩展结构侧壁径向扩展的范围较大,在骨质较为坚固的骨骼中,驱动部311挤压可扩展结构侧壁径向扩展的范围较小,因此,可扩展结构可根据患者的骨质情况实现不同深度的扩展镶嵌,有助于减小安装阻力,合理化压配量,同时,该结构还使植入骨假体的过程中可因人而异地调整安装力度,达到最理想的安装固定效果。
即,本实施例提供的主固定部301的径向尺寸可变,可根据患者的骨质状态因人而异地调整压配量,以减小该主固定部301的安装阻力并在安装到位后,增加主固定部301和骨骼的安装力、合理化压配量以及使其压配应力分布均匀,该结构可针对个体骨质的不同因人而异地调整安装状态直至达到最为理想的固定效果,提高了主固定部301及其承载的胫骨托组件1的稳定性。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二或七,也可以适用设置成类似的可扩展结构并配备插入件。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高度”、“厚度”、“上”、“下”、“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尽管本发明的内容已经通过上述优选实施例作了详细介绍,但应当认识到上述的描述不应被认为是对本发明的限制。在本领域技术人员阅读了上述内容后,对于本发明的多种修改和替代都将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定。

Claims (11)

1.一种胫骨托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一固定部和所述第二固定部设置在胫骨托的远端表面上,且所述第一固定部和所述第二固定部均从所述远端表面向远端方向延伸;
所述远端表面与患者胫骨松质骨区接触;所述第一固定部位于所述松质骨区中的外侧骨质最密区或其附近,所述第二固定部位于所述松质骨区中的内侧骨质最密区或其附近;
所述第一固定部和所述第二固定部相互连通形成一个整体固定部;或者,所述第一固定部和所述第二固定部相互分离呈两个独立的结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胫骨托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整体固定部在冠状面方向宽度W为所述胫骨托的远端表面的总宽度ML的40%~80%,所述胫骨托的远端表面的总宽度ML为所述胫骨托的远端表面在冠状面方向的宽度;所述整体固定部的长度L为所述胫骨托的远端表面的总宽度ML的10%~50%。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胫骨托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整体固定部上设有缺口,所述缺口向所述胫骨托的远端表面凹陷。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胫骨托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整体固定部包含连接第一、第二固定部的次固定部;所述次固定部在矢状面方向的宽度小于所述整体固定部的两个端部在矢状面方向的宽度。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胫骨托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整体固定部的内部中空,或者,独立的所述第一固定部和/或所述第二固定部内部中空。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胫骨托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整体固定部设有倒扣结构,或者,独立的第一固定部和/或第二固定部设有倒扣结构;
所述倒扣结构从其所在的固定部的本体的侧表面向外突出;或者,所述倒扣结构从其所在的固定部的本体的侧表面向内凹陷。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胫骨托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倒扣结构有朝向所述远端表面的夹角,夹角为锐角。
8.如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胫骨托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独立的所述第一固定部和所述第二固定部均呈柱体状;从远端方向向近端投影,所述第一固定部和/或所述第二固定部的外轮廓有凹面。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胫骨托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插入件;所述第一固定部和/或所述第二固定部为可扩展结构;初始状态下,所述插入件位于所述可扩展结构内时,使其侧壁外表面与所述可扩展结构的至少部分侧壁内表面贴合;操作状态下,所述插入件受力,相对所述可扩展结构发生位移,挤压所述可扩展结构的至少部分侧壁以使其径向扩展。
10.一种胫骨托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胫骨托主体,基板,如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胫骨托固定结构;所述基板包括:近端表面;与所述近端表面相反的远端表面,所述基板的近端表面设置在所述胫骨托主体的远端表面上,所述基板的远端表面设置所述胫骨托固定结构;
所述胫骨托主体与所述基板一体化设置;或者,所述胫骨托主体与所述基板相互连接。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胫骨托组件,其特征在于,胫骨托主体与所述基板采用电阻焊工艺进行焊接。
CN202211688543.8A 2022-12-27 2022-12-27 一种胫骨托固定结构及胫骨托组件 Pending CN11584459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688543.8A CN115844596A (zh) 2022-12-27 2022-12-27 一种胫骨托固定结构及胫骨托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688543.8A CN115844596A (zh) 2022-12-27 2022-12-27 一种胫骨托固定结构及胫骨托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844596A true CN115844596A (zh) 2023-03-28

Family

ID=856552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688543.8A Pending CN115844596A (zh) 2022-12-27 2022-12-27 一种胫骨托固定结构及胫骨托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844596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350489B1 (en) Apparatus for fusing adjacent bone structures
EP2502606B1 (en) Shoulder prosthesis
US7662185B2 (en) Intervertebral implants
AU648709B2 (en) Tibial element for a replacement knee prosthesis
US8986383B2 (en) End cap and connector for a spinal implant
US8110004B2 (en) Expandable interbody fusion cage with rotational insert
US8591588B2 (en) Spinal fixation plate
US20060173543A1 (en) Support device for vertebral fusion
KR20010075238A (ko) 추간체 융합을 위한 박스 케이지
JP2006513795A (ja) 椎間インプラント用の固定手段
CN110582252B (zh) 用于将肩关节假体的关节盂组件固定到解剖结构受损的肩胛骨的肩胛骨锚件以及用于制造该肩胛骨锚件的相关方法
US10987142B2 (en) Pelvic wedge
US9005304B2 (en) Acetabular prosthetic device
AU2019204166B2 (en) Acetabular prosthetic device
CN115844596A (zh) 一种胫骨托固定结构及胫骨托组件
EP4147679A1 (en) End cap and bone screw for use therewith
US8167945B1 (en) Doughnut-like spinal implant
US11123201B2 (en) Intervertebral spacer
US10842638B2 (en) Implants, systems and methods of using the same
US8470045B2 (en) Endplate for an intervertebral prosthesis and prosthesis incorporating the same
US8075620B1 (en) Doughnut-like spinal implant
WO2024112602A1 (en) Vertebral body replacement and insertion device
AU699244B2 (en) Prosthesis fixturing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