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843486A - 一种新绿洲土壤团粒结构优化的均衡配肥方法及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绿洲土壤团粒结构优化的均衡配肥方法及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843486A
CN115843486A CN202211696301.3A CN202211696301A CN115843486A CN 115843486 A CN115843486 A CN 115843486A CN 202211696301 A CN202211696301 A CN 202211696301A CN 115843486 A CN115843486 A CN 11584348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ertilizer
soil
oasis
green manure
ne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69630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荣
苏永中
牛子儒
周立峰
陈仕阳
杜泽玉
孔君洽
宋淑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orthwest Institute of Eco Environment and Resources of CAS
Original Assignee
Northwest Institute of Eco Environment and Resources of CA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orthwest Institute of Eco Environment and Resources of CAS filed Critical Northwest Institute of Eco Environment and Resources of CAS
Priority to CN202211696301.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843486A/zh
Publication of CN1158434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84348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Fertiliz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绿洲土壤团粒结构优化的均衡配肥方法,将化学氮肥、磷肥、钾肥和农家有机肥混合作为底肥,配合凹凸棒石粉于春季撒于地面,随翻耕施入土壤;玉米播种前覆盖地膜,采用宽窄行种植;在玉米种植带宽行内套种绿肥,播种后镇压保墒,不另行施肥灌水;将化学氮肥与凹凸棒石粉混合,于玉米拔节期开沟条施进入土壤;绿肥在6月中下旬收获,将尿素和Ca(OH)2溶解于水中混合,然后喷洒在切碎的绿肥秸秆上,再与凹凸棒石粉混合,用塑料布密封氨化后翻压还田入土壤中;还提供上述均衡配肥方法的应用,用于改善新垦绿洲沙地农田的土壤团粒结构,并提升土壤养分。本发明方法可在保证农田基本生产力的基础上,迅速改善新垦农田土壤质量。

Description

一种新绿洲土壤团粒结构优化的均衡配肥方法及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田土壤改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绿洲土壤团粒结构优化的均衡配肥方法及应用。
背景技术
干旱半干旱区约占全球陆地表面积的40%,绿洲是干旱区特有的生态景观之一,也是干旱区人类生产和生活的主要空间。在我国,尽管绿洲面积仅占干旱区总面积3-5%,但它却抚育了干旱区90%以上的人口,创造了95%以上的工农业产值。中国西北干旱区经济社会的发展主要依赖绿洲农业,其农业开发的历史是绿洲面积不断扩大的过程,也是荒漠土壤向耕作农田转变的土地利用过程。特别是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人口的不断增长以及对粮食的需求增加更是加剧了干旱区农业土地的开发,导致绿洲向荒漠的迅速扩展,大量原生荒漠土壤被开垦为耕作农田。人工绿洲的不断扩大,提高了干旱区的总体生产力和承载力,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但由于新垦农田系统自身处于不稳定状态,存在一些列的生产和环境问题,主要包括:(1)由于荒漠土壤极低的有机质和养分含量以及粗质松散的土壤结构,在开垦为农田后,宜成为严重的土壤风蚀区;(2)由于土壤持水性能低下,新垦绿洲农田区成为干旱区农作物耗水最严重的区域;(3)新垦绿洲农田作物生产主要依赖于高量的化肥投入,粗沙质土壤结构使氮、磷淋溶损失严重,是硝态氮淋溶和地下水氮污染的高风险区域。因此,亟需通过合理的农田管理调控,促进新垦绿洲农田土壤发育,改善生产环境,减少资源损耗和环境威胁。
综合来看,新垦绿洲农田土壤存在的问题可归结为由于土壤结构松散、粗质含量较高造成的对水分、养分利用方面的限制。土壤团粒结构是由若干土壤单粒粘结在一起形成团聚体的一种土壤结构。土壤团粒结构形成后可有效改善土壤的物理和化学特性、改良土壤的可耕性、并为作物根系的生长发育创造有利条件。同时,土壤单粒粘结形成为团聚体后,可以显著提高土壤的固持能力和存储容量,改善了水分和养分在土壤中的运移和积累规律,加速土壤的熟化和发育过程。因此,土壤团粒结构优化是解决新垦绿洲现有农业生产问题的关键所在。
有机肥、凹凸棒石粘土及绿肥的应用均可有效改良土壤团粒结构,但这些肥\材料在干旱区新开垦绿洲土壤中实际的应用,尚需要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需针对干旱区新绿洲农田土壤条件,提出精准的有机与无机肥配合施用的数量配比方案。施用有机肥可促进土壤水稳定性团聚体的形成,并且团粒的团聚程度较高,各种孔隙分布合理,协调土壤中的水、肥、气、热,保持和提高土壤肥力和土地生产力。但有机肥料所含的营养元素多呈有机状态,作物难以直接利用,与无机肥配施可补充速效养分的不足,并通过对土壤微生物的调节刺激有机物质的降解和土壤胶结物质的形成。因此,有机肥和无机肥配合施用是稳定作物产量,促进土壤团粒结构形成最主要途径。但是,不同土壤和气候条件,有机和无机肥配比关系存在差异,针对干旱区新绿洲农田的土壤条件,有机肥和无机肥将以何种用量比例配合施用,如何确定最适的施用方式和施用时间,以及实施后对作物生产力、土壤养分以及土壤团粒结构的影响如何,目前尚没有基于长时间尺度监测数据的支撑,使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的效率受到限制。
(2)凹凸棒常用于各类土壤改良剂、缓释肥料生产,但还没有在促进沙土团粒结构形成方面进行应用。凹凸棒(attapulgite,ATP)又称坡缕石或坡缕缟石,是一种天然的具有纳米棒状晶体结构的含水富镁铝硅酸盐2:1型粘土矿物。凹凸棒具有强吸附性、离子交换性,可以控制和固定土壤中的养分,具有保肥保水和缓释能力,能减少营养元素损耗,尤其对沙质条件的土壤提高肥料利用率、防止土壤养分流失功效明显。此外,凹凸棒独特的纤维网状结构和显著的胶凝特性,对促进新绿洲粗质土壤团聚体形成和结构发育、提升其土壤持水保肥性能和减少养分淋溶损失有积极作用。
(3)绿肥作物在土壤团粒结构优化中的作用还受到一定的限制。在作物体系中适当配置豆科绿肥或禾本科牧草,可以促进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和土壤肥力的恢复与提高。在我国新疆、内蒙古、东北一带地多人少、肥料不足或土地瘠薄的地区也有应用。但是,绿肥作物种植占用大田作物生长季,绿肥种植后还田,在很大程度上制约农田生产力、并对经济效益有很大影响。在干旱区新绿洲农田推广绿肥作物,也存在绿肥作物品种的选择、种植模式的选择等方面的问题。此外,在新绿洲干旱区和粗砂质土壤条件下,绿肥还田后存在降解速率低、循环周期长的问题,也将会限制绿肥还田的效率。
(4)目前的土壤改良于地力提升技术常采用单项技术,其实施效率也受到制约。如何将化学、物理和生物措施有效的结合起来,加速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过程,提升土壤改良的效率,促进新绿洲农田土壤的成土和发育过程,也是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新绿洲土壤团粒结构优化的均衡配肥方法尤为重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新绿洲土壤团粒结构优化的均衡配肥方法及应用,该方法以快速改善土壤团粒结构、维持作物产量、提升土壤养分为主要目标,通过设置的不同对比试验分析,筛选出了适用于新垦绿洲沙地农田土壤条件的最佳有机肥、无机肥、凹凸棒石粘土、绿肥等肥/材料的均衡配比方案,有效的结合了化学、物理和生物改良措施,主要解决干旱区新开垦绿洲由于土壤结构松散、粗质含量高限制水分、养分利用,并对农业环境造成危害的问题。采用该方法可在保证农田基本生产力的基础上,迅速改善新垦农田土壤质量。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绿洲土壤团粒结构优化的均衡配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化学氮肥、磷肥、钾肥和农家有机肥混合作为底肥,并配合凹凸棒石粉,于春季整地时撒于地面,随翻耕施入土壤;
S2、玉米播种前3~5天覆盖地膜,覆膜后膜面留足50cm,采用宽窄行种植;在玉米种植带宽行裸地内套种绿肥,每行套种2~3行绿肥,播种后镇压保墒,不另行施肥灌水,当绿肥苗高5~7cm时中耕除草1次;
S3、将追施的化学氮肥与凹凸棒石粉充分混合,于6月初玉米拔节期开沟条施进入土壤;
S4、绿肥在6月中下旬收获,收割后将绿肥秸秆切碎,将化学氮肥和Ca(OH)2溶解于水中,得到混合液,将所述混合液喷洒在切碎的绿肥秸秆上,得到处理过的作物秸秆;将凹凸棒石粉与所述处理过的作物秸秆充分混合,用塑料布密封30天后,得到氨化后的秸秆,将所述氨化后的秸秆翻压还田入土壤中。
优选地,S1中所述化学氮肥中按纯氮的施用量为150kg/hm2,所述磷肥中按P2O5的施用量为90kg/hm2,所述钾肥中按K2O的施用量为90kg/hm2,所述有机肥的用量为30t/hm2;所述化学氮肥为尿素,所述磷肥为磷二铵,所述钾肥为氯化钾或硫酸钾,所述农家有机肥为自制腐熟的牛粪。
优选地,所述自制腐熟的牛粪的制作方法为:将收集的鲜牛粪晾晒至含水量<80%,然后堆积起来形成堆肥进行发酵,当堆肥的温度>60℃后维持24h,然后进行上下、里外翻堆,继续发酵,每隔24h翻堆一次,再进行3次翻堆,得到自制腐熟的牛粪。
优选地,S1中所述凹凸棒石粉的用量为2t/hm2
优选地,S2中所述玉米选择中晚熟品种,玉米的品种为豫玉22号、奥瑞金、沈单16号、郑单958或金穗;所述宽窄行种植中宽行的行距为80cm,窄行的行距为40cm,所述玉米的穴距为20~25cm,密度为5500株/亩。
优选地,S2中所述绿肥的品种为箭筈豌豆、针叶豌豆、毛叶苕子或者,箭筈豌豆和毛叶苕子混播;所述绿肥的播种量为112.5~150kg/hm2;所述绿肥的行距为15cm,株距为10cm。
优选地,S3中所述化学氮肥为尿素,所述化学氮肥中按纯氮的用量为50kg/hm2,所述凹凸棒石粉的用量为2t/hm2
优选地,S4中所述化学氮肥的用量为4kg,所述Ca(OH)2的用量为4kg,所述水的用量为60L;所述化学氮肥为尿素,所述切碎的绿肥秸秆的长度为13cm;所述混合液的用量为60L/t;所述凹凸棒石粉的用量为2t/hm2
还提供上述均衡配肥方法的应用,所述均衡配肥方法用于改善新垦绿洲沙地农田的土壤团粒结构,并提升土壤养分。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通过对有机肥、无机肥、凹凸棒石粉及绿肥合理配比及适时施用,将化学、物理和生物方法综合于一体,达到促进新绿洲粗沙质土壤团粒结构快速形成的目的。其中化学方法为有机肥和无机肥的合理配比,主要以补充土壤所需养分,促进土壤团粒结构形成必须的胶结物质的形成为目的;物理方法为凹凸棒石粉的适量、适时施用,增加土壤中的细颗粒物质、改善由于沙质土壤粗颗粒物质过多导致的质地疏松状况,并通过其强的吸附特性保持土壤水分、养分,并为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提供物理粘结作用;生物方法为大田作物与绿肥作物间作,主要是增加土壤中的根系数量及空间分布,利用根系延展的过程将土壤中的各类颗粒有效的连接起来,同时利用其固氮作用以及翻耕还田为下一阶段的土壤改良提供养分及有机物质。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实施例的新绿洲土壤团粒结构优化的均衡配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化学氮肥、磷肥、钾肥和农家有机肥混合作为底肥,并配合凹凸棒石粉,于春季整地时撒于地面,随翻耕施入土壤;
所述凹凸棒石粉的用量为2t/hm2,所述化学氮肥中按纯氮的施用量为150kg/hm2,所述磷肥中按P2O5的施用量为90kg/hm2,所述钾肥中按K2O的施用量为90kg/hm2,所述有机肥的用量为30t/hm2;化学氮肥为尿素,所述磷肥为磷二铵,所述钾肥为硫酸钾,所述有机肥为自制腐熟的牛粪,所述自制腐熟的牛粪的制作方法为:将收集的鲜牛粪晾晒至含水量为75%,然后堆积起来形成堆肥进行发酵,当堆肥的温度>60℃后维持24h,然后进行上下、里外翻堆,在温度>60℃的条件下继续发酵,每隔24h翻堆一次,再进行3次翻堆,得到自制腐熟的牛粪;
S2、玉米播种前4天覆盖地膜,覆膜后膜面留足50cm,采用宽窄行种植;在玉米种植带宽行裸地内套种绿肥,每行套种2行绿肥,播种后镇压保墒,不另行施肥灌水,当绿肥苗高5~7cm时中耕除草1次;
所述玉米选择中晚熟品种,玉米的品种为豫玉22号;所述绿肥的品种为箭筈豌豆;宽窄行种植中宽行的行距为80cm,窄行的行距为40cm,所述玉米的穴距为23cm,密度为5500株/亩;所述绿肥的播种量为130kg/hm2;所述绿肥的行距为15cm,株距为10cm;
S3、将追施的化学氮肥和凹凸棒石粉充分混合后,于6月初玉米拔节期开沟条施进入土壤;所化学氮肥为尿素,所述化学氮肥中按纯氮的用量为50kg/hm2,所述凹凸棒石粉的用量比为2t/hm2
S4、绿肥在6月中下旬收获,收割后将绿肥秸秆切碎,将4kg尿素和4kg Ca(OH)2溶解于60L水中,得到混合液,将所述混合液喷洒在1t切碎的绿肥秸秆上,得到处理过的作物秸秆;将凹凸棒石粉与所述处理过的作物秸秆充分混合,用塑料布密封30天后,得到氨化后的秸秆,将所述氨化后的秸秆翻压还田入土壤中;所述切碎的绿肥秸秆的长度为13cm,所述凹凸棒石粉的用量为2t/hm2
(1)不同有机肥、无机肥组合方式及不同肥料用量进行比较试验,以此确定最优有机无机肥配比方案,其具体试验设计如下所述:
在甘肃省张掖市临泽县平川镇中国科学院临泽内陆河流域站内开展农田长期定位试验。所选试验地为1975年由流动沙丘平整后开垦的新绿洲农业用地,前期栽植果树,2000年砍伐果树后种植农作物。自2005年安排试验,设7个不同的施肥组合处理,分别由单施有机肥、单施化肥、有机肥+化肥配施处理结合不同的肥料施用量组成(表1所示),每个处理重复3次,共21个小区,每个小区面积为16m2(4m×4m),随机区组设计,小区之间0~100cm深度由隔水材料分隔。种植作物为玉米,供试土壤0~20cm的土层沙粒含量达70%以上,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分别低于10.0g·kg-1和1.0g·kg-1,pH值为8.9,20cm以下土层砂粒含量超过90%。定位试验设置后监测作物产量、土壤养分及土壤团聚体等指标,在此基础上比选出适用于新垦绿洲农田最优的有机肥+化肥配比方案。
表1不同施肥组合施肥量表
Figure BDA0004022502500000071
①作物产量表现:综合2005~2020年产量数据,有机肥+化肥处理作物产量比单施化肥和单施有机肥分布高10.3%和55.9%,综合各年份作物产量数据,推荐施肥配比组合NPK1M3各年表现均优于单施化肥处理。
②土壤养分:推荐的有机肥+化肥配施处理NPK1M3土壤有机质含量较单施化肥处理高2.24~2.63倍,全氮含量高1.95~2.21倍,土壤容重显著降低,沙粒含量显著降低(表2)。
表2不同施肥处理土壤养分
Figure BDA0004022502500000081
③土壤团粒结构变化:推荐的有机肥+化肥配比方案NPK1M3较单施化肥>2000μm、2000~250μm和250~53μm土壤大团聚体分别增加2.40、1.70和1.33倍,平均质量直径为各处理最高(表3)。
表3不同施肥处理土壤团聚体分布特征
Figure BDA0004022502500000082
④综合结果:综合作物生产力表现、土壤养分变化和土壤团粒结构形成状况,NPK1M3处理(即150kg N hm-2、90kg P2O5 hm-2、90kg K2O hm-2和30t·M·hm-2)均为最优,可做为新绿洲农田有机肥+化肥配比推荐方案。经过15年的试验后,该推荐施肥方案下土壤有机质含量从9.7g·kg-1增至20.02g·kg-1,增加了2.06倍,作物产量始终保持稳定,>2000μm、2000~250μm和250~53μm土壤大团聚体分别增加2.40、1.70和1.33倍,土壤团聚体平均质量直径增加1.88倍。
(2)对凹凸棒石粉的不同用量进行试验比较:
在甘肃省张掖市临泽县平川镇中国科学院临泽内陆河流域站内开展农田定位试验。所选试验地为1975年由流动沙丘平整后开垦的新绿洲农业用地,前期栽植果树,2000年砍伐果树后种植农作物。试验于2020年设置,供试土壤耕层(0~20cm)砂粒、粉粒和粘粒含量分别为81.6%、8.2%和10.3%,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分别为5.47g·kg-1和0.36g·kg-1,20cm以下土层砂粒含量超过90%。试验设4个处理,处理1(对照,T1):不施凹凸棒石粉;处理2(T2):施凹凸棒石粉1500kg·hm-2;处理3(T3):施凹凸棒石粉3000kg·hm-2;处理4(T4):施凹凸棒石粉6000kg·hm-2。4个处理,重复3次,12个小区,每个小区的面积为20m2(4m×5m),随机区组设计。小区之间0~100cm深度由隔水材料分隔。供试作物为玉米,采用NPK1M3处理中的施肥配比,全部用于基施。播种前,凹凸棒石粉与肥料混合均匀撒施后,浅翻整地覆膜。
①作物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将凹凸棒石粉直接施于砂质土壤,对玉米籽粒产量有显著影响,增产率5.4%~14.8%,施凹凸棒石粉6000kg·hm-2处理显著高于3000kg·hm-2和1500kg·hm-2的处理。施凹凸棒石粉显著增加了穗长和穗粒数,相同施肥量下,T3和T4处理较不施凹凸棒石粉处理T1穗粒数平均增加了48粒和66粒。施凹凸棒处理较不施凹凸棒处理的玉米灌溉水生产力平均提高了0.13~0.20kg·m-3,增加幅度在18.6%~28.6%(表4)。
表4不同凹凸棒石粉施用处理玉米产量、产量构成及灌溉水生产力
Figure BDA0004022502500000091
Figure BDA0004022502500000101
/>
②氮肥利用效率:施凹凸棒石粉6000kg·hm-2、3000kg·hm-2和1500kg·hm-2较不施凹凸棒石粉处理所为吸收总量分别增加30.9、12.0和7.6Kg·ha-1;肥料农学效率分别提高67%、37%和24%;肥料偏生产力分别提高14.7%、8.0%和5.3%(表5)。
表5不同凹凸棒石粉施用处理氮吸收与肥料利用效率
Figure BDA0004022502500000102
③土壤养分:施凹凸棒石粉6000kg·hm-2处理较不施凹凸棒石粉处理有机质含量提高12.1%、全氮含量提高8.5%、容重降低2.6%(表6)。
表6不同凹凸棒石粉施用处理土壤养分
Figure BDA0004022502500000103
④土壤团粒结构:施凹凸棒石粉6000kg·hm-2处理较不施凹凸棒石粉处理粘粒含量增加40.9%(表6),团粒组分中<0.053mm粘+粉粒组分增加8.8%(表7)。
表7不同凹凸棒石粉施用处理土壤团聚体分布特征
Figure BDA0004022502500000104
Figure BDA0004022502500000111
⑤综合结果:综合作物生产力表现、土壤养分变化、肥料利用率和土壤团粒结构形成状况,施凹凸棒石粉6000kg·hm-2均为最佳,可作为新绿洲土壤改良的凹凸棒石的推荐用量。经过1年试验,该处理有机质含量提高12.1%、无机碳含量提高23.6%、全氮含量提高8.5%、容重降低2.6%,土壤粘粒含量增加40.9%,团粒组分中<0.053mm粘+粉粒组分增加8.8%,作物产量增加14.8%,灌溉水生产力增加28.6,肥料农学效率和偏生产力分别提高67%和14.7%。
(3)对绿肥与大田作物间作及绿肥间作后的还田模式进比较试验,以此确定新垦绿洲农田绿肥种植及还田模式,其具体试验设计如下所述:
在甘肃省张掖市临泽县平川镇中国科学院临泽内陆河流域站内开展农田定位试验。所选试验地为1975年由流动沙丘平整后开垦的新绿洲农业用地,前期栽植果树,2000年砍伐果树后种植农作物。试验于2020年设置,供试土壤耕层(0~20cm)砂粒、粉粒和粘粒含量分别为81.6%、8.2%和10.3%,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分别为4.97g·kg-1和0.36g·kg-1,20cm以下土层砂粒含量超过90%。试验设不间作绿肥对照(CK),间作绿肥秸秆直接还田(SN0),间作绿肥秸秆氨化还田(SN1)。间作的绿肥为箭筈豌豆,玉米品种为豫玉22号。玉米播种前3~5天覆盖地膜,覆膜后膜面留足50cm,采用宽窄行种植;在玉米种植带宽行裸地内套种绿肥,每行套种2行,播种后镇压保墒,不另行施肥灌水。直接还田(SN0)处理绿肥收获后不经过任何处理直接翻压还田。氨化还田(SN1)处理将收集的绿肥秸秆堆积在田间,将4kg尿素(含2kg N)和4kg Ca(OH)2溶解于60.0L水中,将上述溶液均匀地喷洒在1t切碎的(13cm长)绿肥秸秆上,并将2t hm-2凹凸棒石粉与处理过的作物秸秆充分混合,用塑料布覆盖密封30天,得到氨化后的秸秆;最后,将氨化后的秸秆翻压还田入土壤中。在玉米收获后进行作物产量、土壤养分及土壤团聚体等指标的测定。玉米种植选择NPK1M3处理中的施肥量配比,并配合施用凹凸棒石粉6000kg·hm-2。不间作绿肥处理中凹凸棒石粉全部随基肥施入土壤,间作绿肥处理分为3份,1/3随基肥施入土壤,1/3与追施的化学氮肥混合后于6月初玉米拔节期开沟条施进入土壤,另1/3与绿肥秸秆混合,与绿肥还田一起施入土壤(即实施例1中配肥方法)。
①作物产量表现:绿肥种植还田使作物产量增加12.6%,水分利用效率增加18.3%;绿肥秸秆氨化还田又较不氨化还田产量增加7%,水分利用效率增加6.0%(表8)。
②土壤养分:绿肥种植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全氮含量。增幅:有机质9.7%,全氮13.9%;绿肥秸秆氨化还田又较不氨化还田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分别增加10.8%和7.3%(表8)。
表8不同绿肥种植模式作物产量和土壤有机质、全氮含量
Figure BDA0004022502500000121
③土壤团粒结构和养分:其中NR1处理产量较CK处理土壤大团聚体、微团聚体及平均重量直径提高18.5%、14.9%和25.7%(表9)。
表9不同还田方式土壤团聚体分布特征
Figure BDA0004022502500000122
④综合结果:绿肥间作结合秸秆氨化后还田,玉米产量提高20.1%,水分利用效率高18.3%,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21.5%,全氮提高22.2%,土壤大团聚体、微团聚体及平均重量直径提高18.5%、14.9%和25.7%,可作为新绿洲土壤改良的推荐模式。
实施例2
本实施例的新绿洲土壤团粒结构优化的均衡配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化学氮肥、磷肥、钾肥和农家有机肥混合作为底肥,并配合凹凸棒石粉,于春季整地时撒于地面,随翻耕施入土壤;
所述凹凸棒石粉的用量为2t/hm2,所述化学氮肥中按纯氮的施用量为150kg/hm2,所述磷肥中按P2O5的施用量为90kg/hm2,所述钾肥中按K2O的施用量为90kg/hm2,所述有机肥的用量为30t/hm2;化学氮肥为尿素,所述磷肥为磷二铵,所述钾肥为氯化钾或硫酸钾,所述有机肥为自制腐熟的牛粪,所述自制腐熟的牛粪制作方法为:将收集的鲜牛粪晾晒至含水量为70%,然后堆积起来形成堆肥进行发酵,当堆肥的温度>60℃后维持24h,然后进行上下、里外翻堆,在温度>60℃的条件下继续发酵,每隔24h翻堆一次,再进行3次翻堆,得到自制腐熟的牛粪;
S2、玉米播种前5天覆盖地膜,覆膜后膜面留足50cm,采用宽窄行种植;在玉米种植带宽行裸地内套种绿肥,每行套种3行,播种后镇压保墒,不另行施肥灌水,当绿肥苗高5~7cm时中耕除草1次;
所述玉米选择中晚熟品种,玉米的品种为奥瑞金;所述绿肥的品种为针叶豌豆;宽窄行种植中宽行的行距为80cm,窄行的行距为40cm,所述玉米的穴距为20cm,密度为5500株/亩;所述绿肥的播种量为150kg/hm2;所述绿肥的行距为15cm,株距为10cm;
S3、将追施的化学氮肥和凹凸棒石粉充分混合后,于6月初玉米拔节期开沟条施进入土壤;所化学氮肥为尿素,所述化学氮肥中按纯氮的用量为50kg/hm2,所述凹凸棒石粉的用量比为2t/hm2
S4、绿肥在6月中下旬收获,收割后将绿肥秸秆切碎,将4kg尿素和4kg Ca(OH)2溶解于60L水中,得到混合液,将所述混合液喷洒在1t切碎的绿肥秸秆上,得到处理过的作物秸秆;将凹凸棒石粉与所述处理过的作物秸秆充分混合,用塑料布密封30天后,得到氨化后的秸秆,将所述氨化后的秸秆翻压还田入土壤中;所述切碎的绿肥秸秆的长度为13cm,所述凹凸棒石粉的用量为2t/hm2
实施例3
本实施例的新绿洲土壤团粒结构优化的均衡配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化学氮肥、磷肥、钾肥和农家有机肥混合作为底肥,并配合凹凸棒石粉,于春季整地时撒于地面,随翻耕施入土壤;
所述凹凸棒石粉的用量为2t/hm2,所述化学氮肥中按纯氮的施用量为150kg/hm2,所述磷肥中按P2O5的施用量为90kg/hm2,所述钾肥中按K2O的施用量为90kg/hm2,所述有机肥的用量为30t/hm2;化学氮肥为尿素,所述磷肥为磷二铵,所述钾肥为氯化钾或硫酸钾,所述有机肥为自制腐熟的牛粪,所述自制腐熟的牛粪制作方法为:将收集的鲜牛粪晾晒至含水量为73%,然后堆积起来形成堆肥进行发酵,当堆肥的温度>60℃后维持24h,然后进行上下、里外翻堆,在温度>60℃的条件下继续发酵,每隔24h翻堆一次,再进行3次翻堆,得到自制腐熟的牛粪;
S2、玉米播种前3天覆盖地膜,覆膜后膜面留足50cm,采用宽窄行种植;在玉米种植带宽行裸地内套种绿肥,每行套种2行,播种后镇压保墒,不另行施肥灌水,当绿肥苗高5~7cm时中耕除草1次;播种后镇压保墒,不另行施肥灌水;
所述玉米选择中晚熟品种,玉米的品种为沈单16号;所述绿肥的品种为毛叶苕子;宽窄行种植中宽行的行距为80cm,窄行的行距为40cm,所述玉米的穴距为25cm,密度为5500株/亩;所述绿肥的播种量为112.5kg/hm2;所述绿肥的行距为15cm,株距为10cm;
S3、将追施的化学氮肥和凹凸棒石粉充分混合后,于6月初玉米拔节期开沟条施进入土壤;所化学氮肥为尿素,所述化学氮肥中按纯氮的用量为50kg/hm2,所述凹凸棒石粉的用量比为2t/hm2
S4、绿肥在6月中下旬收获,收割后将绿肥秸秆切碎,将4kg尿素和4kg Ca(OH)2溶解于60L水中,得到混合液,将所述混合液喷洒在1t切碎的绿肥秸秆上,得到处理过的作物秸秆;将凹凸棒石粉与所述处理过的作物秸秆充分混合,用塑料布密封30天后,得到氨化后的秸秆,将所述氨化后的秸秆翻压还田入土壤中;所述切碎的绿肥秸秆的长度为13cm,所述凹凸棒石粉的用量为2t/hm2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据发明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更以及等效变化,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新绿洲土壤团粒结构优化的均衡配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将化学氮肥、磷肥、钾肥和农家有机肥混合作为底肥,并配合凹凸棒石粉,于春季整地时撒于地面,随翻耕施入土壤;
S2、玉米播种前3~5天覆盖地膜,覆膜后膜面留足50cm,采用宽窄行种植;在玉米种植带宽行裸地内套种绿肥,每行套种2~3行绿肥,播种后镇压保墒,不另行施肥灌水,当绿肥苗高5~7cm时中耕除草1次;
S3、将追施的化学氮肥与凹凸棒石粉充分混合,于6月初玉米拔节期开沟条施进入土壤;
S4、绿肥在6月中下旬收获,收割后将绿肥秸秆切碎,将化学氮肥和Ca(OH)2溶解于水中,得到混合液,将所述混合液喷洒在切碎的绿肥秸秆上,得到处理过的作物秸秆;将凹凸棒石粉与所述处理过的作物秸秆充分混合,用塑料布密封30天后,得到氨化后的秸秆,将所述氨化后的秸秆翻压还田入土壤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绿洲土壤团粒结构优化的均衡配肥方法,其特征在于,S1中所述化学氮肥中按纯氮的施用量为150kg/hm2,所述磷肥中按P2O5的施用量为90kg/hm2,所述钾肥中按K2O的施用量为90kg/hm2,所述有机肥的用量为30t/hm2;所述化学氮肥为尿素,所述磷肥为磷二铵,所述钾肥为氯化钾或硫酸钾,所述农家有机肥为自制腐熟的牛粪。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绿洲土壤团粒结构优化的均衡配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制腐熟的牛粪的制作方法为:将收集的鲜牛粪晾晒至含水量<80%,然后堆积起来形成堆肥进行发酵,当堆肥的温度>60℃后维持24h,然后进行上下、里外翻堆,继续发酵,每隔24h翻堆一次,再进行3次翻堆,得到自制腐熟的牛粪。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绿洲土壤团粒结构优化的均衡配肥方法,其特征在于,S1中所述凹凸棒石粉的用量为2t/hm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绿洲土壤团粒结构优化的均衡配肥方法,其特征在于,S2中所述玉米选择中晚熟品种,玉米的品种为豫玉22号、奥瑞金、沈单16号、郑单958或金穗;所述宽窄行种植中宽行的行距为80cm,窄行的行距为40cm,所述玉米的穴距为20~25cm,密度为5500株/亩。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绿洲土壤团粒结构优化的均衡配肥方法,其特征在于,S2中所述绿肥的品种为箭筈豌豆、针叶豌豆、毛叶苕子或者,箭筈豌豆和毛叶苕子混播;所述绿肥的播种量为112.5~150kg/hm2;所述绿肥的行距为15cm,株距为10c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绿洲土壤团粒结构优化的均衡配肥方法,其特征在于,S3中所述化学氮肥为尿素,所述化学氮肥中按纯氮的用量为50kg/hm2,所述凹凸棒石粉的用量为2t/hm2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绿洲土壤团粒结构优化的均衡配肥方法,其特征在于,S4中所述化学氮肥的用量为4kg,所述Ca(OH)2的用量为4kg,所述水的用量为60L;所述化学氮肥为尿素,所述切碎的绿肥秸秆的长度为13cm;所述混合液的用量为60L/t;所述凹凸棒石粉的用量为2t/hm2
9.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新绿洲土壤团粒结构优化的均衡配肥方法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均衡配肥方法用于改善新垦绿洲沙地农田的土壤团粒结构,并提升土壤养分。
CN202211696301.3A 2022-12-28 2022-12-28 一种新绿洲土壤团粒结构优化的均衡配肥方法及应用 Pending CN11584348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696301.3A CN115843486A (zh) 2022-12-28 2022-12-28 一种新绿洲土壤团粒结构优化的均衡配肥方法及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696301.3A CN115843486A (zh) 2022-12-28 2022-12-28 一种新绿洲土壤团粒结构优化的均衡配肥方法及应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843486A true CN115843486A (zh) 2023-03-28

Family

ID=856554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696301.3A Pending CN115843486A (zh) 2022-12-28 2022-12-28 一种新绿洲土壤团粒结构优化的均衡配肥方法及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843486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347933B (zh) 一种喷播基质及采用该喷播基质进行盐碱地绿化的方法
CN109232082B (zh) 基于改性凹凸棒土的盐碱地专用缓控释肥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5723905B (zh) 一种配合小麦-玉米轮作周年秸秆全还田的钾肥施用方法
Yang et al. Effects of fertilizer type and rate on summer maize grain yield and ammonia volatilization loss in northern China
CN102690140A (zh) 甘薯保水专用肥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3333695A (zh) 一种粘性土壤改良剂
CN107162848A (zh) 一种滨海盐碱地小麦专用功能性有机无机控释掺混肥
CN111165145B (zh) 一种提高寒地玉米抗倒伏能力与子粒品质的施肥方法
CN110791441A (zh) 一种解淀粉芽孢杆菌及采用该菌制备γ-聚谷氨酸肥料增效剂的方法
CN114651552B (zh) 盐碱地植被快速恢复方法
CN111386822A (zh) 一种利用陶粒提高重度盐碱地食葵水肥利用效率的方法
CN107484574A (zh) 一种适于干旱石质山地的种子植生块基质及其制备方法
CN109336689A (zh) 一种蓝莓容器栽培基质
CN106588507A (zh) 马铃薯专用肥
CN109438121A (zh) 一种多功能土壤调理型保护地经济作物专用肥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6171734A (zh) 一种重度盐碱地微生物改良和沙枣种植方法
CN110352679A (zh) 防止土壤板结的化肥施料方法
CN105935023A (zh) 一种采用含蛭石的营养土对含硫酸盐的沙质土进行原土绿化的方法
CN105993272A (zh) 一种采用含松针土的营养土对次生盐渍化盐碱地进行原土绿化的方法
CN108441230A (zh) 一种针对沙质低肥力土壤的土壤改良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5843486A (zh) 一种新绿洲土壤团粒结构优化的均衡配肥方法及应用
CN109997649B (zh) 一种水稻育苗基质及其应用
CN108770635B (zh) 一种适用于热带珊瑚岛树木种植的基质改良剂
CN112492916A (zh) 一种灌区春小麦秸秆与毛叶苕子协同还田的种植方法
Bationo et al. The management of nutrients and water in the West African semi-arid tropic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