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842757A - 随流检测方法、装置、设备、系统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随流检测方法、装置、设备、系统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842757A
CN115842757A CN202111112532.0A CN202111112532A CN115842757A CN 115842757 A CN115842757 A CN 115842757A CN 202111112532 A CN202111112532 A CN 202111112532A CN 115842757 A CN115842757 A CN 11584275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tection
application information
service
flow
network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11253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维东
彭书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112532.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842757A/zh
Publication of CN1158427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84275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随流检测方法、装置、设备、系统及存储介质,涉及通信技术领域。以第一网络设备执行该方法为例,该方法包括:获取包括应用信息的第一业务报文;基于应用信息在第一业务报文中添加随流检测头,得到第二业务报文,随流检测头用于指示接收到第二业务报文的网络设备进行随流检测;发送第二业务报文。该方法使得随流检测的检测粒度为基于应用的,能够获取基于应用的业务质量或业务路径画像,满足基于应用粒度的随流检测需求,进而更好地满足应用的差异化SLA诉求。

Description

随流检测方法、装置、设备、系统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随流检测方法、装置、设备、系统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规模逐渐增大,为了保障网络能够提供高质量、稳定可靠的网络服务,需要对业务流在网络中传输的各个节点进行随流检测,以获取业务流的真实传输情况,实现实时监控网络性能,快速感知网络故障的目的。
相关技术中,例如随流信息遥测(in-situ flow information telemetry,iFIT)随流检测技术,业务流的头节点在接收到属于该业务流的业务报文后,会根据业务报文的五元组信息生成唯一iFIT标识,将该唯一iFIT标识封装到iFIT头中,将iFIT头封装到该业务报文中。业务流的沿途节点识别到业务报文封装的iFIT头后,进行相应的检测并上报检测数据给控制设备,控制设备进行统一汇总和呈现,实现对业务流的随流检测。
但是,相关技术中的随流检测方法,iFIT标识是根据五元组信息生成的,实现的是基于互联网协议(internet protocol,IP)粒度的随流检测。随着新业务和新应用的不断涌现,基于不同应用的差异化服务和精细化运营的诉求日趋明显,而现有随流检测方法无法实现应用粒度的检测。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随流检测方法、装置、设备、系统及存储介质,用以基于应用信息进行随流检测。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随流检测方法,该方法包括:第一网络设备获取第一业务报文,第一业务报文包括应用信息,应用信息用于指示第一业务报文所属的目标应用程序;第一网络设备基于应用信息在第一业务报文中添加随流检测头,得到第二业务报文,随流检测头用于指示接收到第二业务报文的网络设备进行随流检测;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第二业务报文。
该方法通过业务报文中的应用信息在业务报文中添加随流检测头,使得随流检测的检测粒度为基于应用的,能够获取应用信息对应的业务流的随流检测数据,进而更好地满足应用对于网络的差异化需求。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应用信息包括感知应用网络标识(application-aware networking identity,APN ID),所述APN ID包括在第一业务报文的扩展头中。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业务报文还包括五元组信息,所述五元组信息包括源互联网协议IP、目的IP、源端口、目的端口和报文协议号;所述基于所述应用信息在所述第一业务报文中添加随流检测头,包括:基于所述应用信息和所述五元组信息在所述第一业务报文中添加随流检测头。
使得随流检测的检测粒度为基于应用内IP的,能够获取应用信息和五元组信息对应的业务流的随流检测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随流检测头为随流信息遥测iFIT检测头;所述基于所述应用信息在所述第一业务报文中添加随流检测头,包括:基于所述应用信息确定所述第一业务报文为需要检测的业务报文;生成所述应用信息对应的业务流标识,将所述业务流标识封装到所述iFIT检测头中,所述业务流标识用于标识所述应用信息对应的业务流。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基于所述应用信息在所述第一业务报文中添加随流检测头之后,还包括:获取所述应用信息对应的检测数据;向控制设备发送所述应用信息、所述业务流标识和所述应用信息对应的检测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向控制设备发送所述应用信息、所述业务流标识和所述应用信息对应的检测数据,包括:根据所述应用信息对应的上报策略,向控制设备发送所述应用信息、所述业务流标识和所述应用信息对应的检测数据,所述上报策略包括检测模式、上报周期或上报指标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检测模式包括端到端检测模式或逐跳检测模式,所述上报指标用于指示上报的数据类型。
对于不同的应用信息对应不同的上报策略,能够实现不同应用的差异化上报。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iFIT检测头包括所述应用信息对应的上报策略标记位,所述上报策略标记位包括检测模式标记位、上报周期标记位或上报指标标记位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检测模式标记位用于指示检测模式,所述检测模式包括端到端检测模式或逐跳检测模式,所述上报周期标记位用于指示上报的周期,所述上报指标标记位用于指示上报的数据类型。
将应用信息对应的上报策略携带在iFIT检测头中,使得识别到该iFIT检测头的网络设备能够获取该应用信息对应的上报策略,进而实现不同应用的差异化上报。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随流检测头为带内操作维护管理(in-situoperation administration and maintenance,iOAM)检测头;所述基于所述应用信息在所述第一业务报文中添加随流检测头,包括:基于所述应用信息确定所述第一业务报文为需要检测的业务报文;将所述应用信息封装到所述iOAM检测头中。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将所述应用信息封装到所述iOAM检测头中,包括:将所述应用信息封装到所述iOAM检测头的保留字段中。
通过在iOAM检测头的保留字段中封装应用信息,使得iOAM检测头能够携带该应用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基于所述应用信息在所述第一业务报文中添加随流检测头之后,还包括:获取所述应用信息对应的检测数据;将所述应用信息对应的检测数据封装到所述iOAM检测头中。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基于所述应用信息在所述第一业务报文中添加随流检测头之后,还包括:获取所述应用信息对应的检测数据;向控制设备发送所述应用信息和所述应用信息对应的检测数据。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随流检测方法,该方法包括:第二网络设备接收第二业务报文,第二业务报文包括iOAM检测头,该iOAM检测头用于指示接收到所述第二业务报文的网络设备进行随流检测,该iOAM检测头中包括应用信息,应用信息用于指示第二业务报文所属的目标应用程序;第二网络设备基于iOAM检测头获取应用信息对应的检测数据。
由于业务报文中的随流检测头包括第二业务报文的应用信息,使得随流检测的检测粒度为基于应用的,能够获取应用信息对应的精确的随流检测数据,进而更好地满足应用对于网络的差异化需求。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应用信息包括感知应用网络标识APN ID,所述APNID包括在第二业务报文的扩展头中。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iOAM检测头中包括位于所述第二网络设备之前的网络设备添加的所述应用信息对应的检测数据;所述方法还包括:
从所述iOAM检测头中获取所述位于所述第二网络设备之前的网络设备添加的所述应用信息对应的检测数据;
向控制设备发送所述应用信息对应的转发路径上的检测数据或检测结果中的至少一种以及所述应用信息,所述应用信息对应的转发路径上的检测数据包括所述位于所述第二网络设备之前的网络设备添加的所述应用信息对应的检测数据,所述检测结果为基于所述应用信息对应的转发路径上的检测数据获取得到的。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向控制设备发送所述应用信息对应的转发路径上的检测数据或检测结果中的至少一种以及所述应用信息之前,还包括:获取所述应用信息对应的上报策略和上报条件,所述上报策略包括检测模式、上报周期或上报指标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检测模式包括端到端检测模式或逐跳检测模式,所述上报指标用于指示上报的数据类型;所述向控制设备发送所述应用信息对应的转发路径上的检测数据或检测结果中的至少一种以及所述应用信息,包括:响应于所述检测结果满足所述上报条件,基于所述上报策略,向控制设备发送所述应用信息对应的转发路径上的检测数据或检测结果中的至少一种以及所述应用信息。
对于不同的应用信息对应不同的上报策略,能够实现不同应用的差异化上报。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基于所述iOAM检测头获取所述应用信息对应的检测数据之后,还包括:向控制设备发送所述应用信息和所述应用信息对应的检测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基于所述iOAM检测头获取所述应用信息对应的检测数据之后,还包括:
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向所述iOAM检测头中添加所述应用信息对应的检测数据,以获得第三业务报文;
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发送所述第三业务报文。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随流检测方法,该方法包括:控制设备接收应用信息以及所述应用信息对应的检测数据,所述检测数据是针对所述应用信息对应的业务流进行检测而获得的;控制设备基于应用信息对应的检测数据,获取应用信息对应的业务流的业务质量。
由于控制设备能够接收到业务流对应的应用信息,因此,控制设备能够获取应用信息对应的业务流的业务质量。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控制设备接收应用信息与所述应用信息对应的检测数据,包括:所述控制设备接收应用信息和五元组信息,以及与所述应用信息和五元组信息对应的检测数据;所述控制设备基于所述应用信息对应的检测数据,获取所述应用信息对应的业务流的业务质量,包括:所述控制设备基于所述应用信息和五元组信息对应的检测数据,获取所述应用信息和五元组信息对应的业务流的业务质量。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应用信息对应的检测数据包括所述业务流的转发路径上的两端的网络设备获取的所述应用信息对应的检测数据;所述获取所述应用信息对应的业务流的业务质量之后,还包括:呈现所述应用信息对应的业务流的端到端的业务质量。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应用信息对应的检测数据包括所述业务流的转发路径上的各个网络设备获取的所述应用信息对应的检测数据;所述获取所述应用信息对应的业务流的业务质量之后,还包括:呈现所述应用信息对应的业务流的逐跳业务质量。
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随流检测装置,所述装置应用于第一网络设备,该装置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第一业务报文,所述第一业务报文包括应用信息,所述应用信息用于指示第一业务报文所属的目标应用程序;
添加模块,用于基于所述应用信息在所述第一业务报文中添加随流检测头,得到第二业务报文,所述随流检测头用于指示接收到所述第二业务报文的网络设备进行随流检测;
发送模块,用于发送所述第二业务报文。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应用信息包括APN ID,所述APN ID包括在第一业务报文的扩展头中。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业务报文还包括五元组信息,所述五元组信息包括源IP、目的IP、源端口、目的端口和报文协议号;
所述添加模块,用于基于所述应用信息和所述五元组信息在所述第一业务报文中添加随流检测头。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随流检测头为随流信息遥测iFIT检测头;
所述添加模块,用于基于所述应用信息确定所述第一业务报文为需要检测的业务报文;生成所述应用信息对应的业务流标识,将所述业务流标识封装到所述iFIT检测头中,所述业务流标识用于标识所述应用信息对应的业务流。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应用信息对应的检测数据;
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向控制设备发送所述应用信息、所述业务流标识和所述应用信息对应的检测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发送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应用信息对应的上报策略,向控制设备发送所述应用信息、所述业务流标识和所述应用信息对应的检测数据,所述上报策略包括检测模式、上报周期或上报指标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检测模式包括端到端检测模式或逐跳检测模式,所述上报指标用于指示上报的数据类型。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iFIT检测头包括所述应用信息对应的上报策略标记位,所述上报策略标记位包括检测模式标记位、上报周期标记位或上报指标标记位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检测模式标记位用于指示检测模式,所述检测模式包括端到端检测模式或逐跳检测模式,所述上报周期标记位用于指示上报的周期,所述上报指标标记位用于指示上报的数据类型。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随流检测头为带内操作维护管理iOAM检测头;
所述添加模块,用于基于所述应用信息确定所述第一业务报文为需要检测的业务报文;将所述应用信息封装到所述iOAM检测头中。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添加模块,用于将所述应用信息封装到所述iOAM检测头的保留字段中。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三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应用信息对应的检测数据;将所述应用信息对应的检测数据封装到所述iOAM检测头中。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三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应用信息对应的检测数据;
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向控制设备发送所述应用信息和所述应用信息对应的检测数据。
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随流检测装置,所述装置应用于第二网络设备,该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二业务报文,所述第二业务报文包括iOAM检测头,所述iOAM检测头用于指示接收到所述第二业务报文的网络设备进行随流检测,所述iOAM检测头中包括所述应用信息,所述应用信息用于指示第二业务报文所属的目标应用程序;
获取模块,用于基于所述iOAM检测头获取所述应用信息对应的检测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应用信息包括APN ID,所述APN ID包括在第二业务报文的扩展头中。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iOAM检测头中包括位于所述第二网络设备之前的网络设备添加的所述应用信息对应的检测数据,所述获取模块,还用于
从所述iOAM检测头中获取所述位于所述第二网络设备之前的网络设备添加的所述应用信息对应的检测数据;
向控制设备发送所述应用信息对应的转发路径上的检测数据或检测结果中的至少一种以及所述应用信息,所述应用信息对应的转发路径上的检测数据包括所述位于所述第二网络设备之前的网络设备添加的所述应用信息对应的检测数据,所述检测结果为基于所述应用信息对应的转发路径上的检测数据获取得到的。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向控制设备发送所述应用信息对应的转发路径上的检测数据或检测结果中的至少一种以及所述应用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获取模块,还用于获取所述应用信息对应的上报策略和上报条件,所述上报策略包括检测模式、上报周期或上报指标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检测模式包括端到端检测模式或逐跳检测模式,所述上报指标用于指示上报的数据类型;
所述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响应于所述检测结果满足所述上报条件,基于所述上报策略,向控制设备发送所述检测数据或检测结果中的至少一种以及所述应用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发送模块,还用于向控制设备发送所述应用信息和所述应用信息对应的检测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三发送模块,用于发送所述第二业务报文。
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随流检测装置,所述装置应用于控制设备,该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应用信息与所述应用信息对应的检测数据;
获取模块,用于基于所述应用信息对应的检测数据,获取所述应用信息对应的业务流的业务质量。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应用信息和五元组信息,以及与所述应用信息和五元组信息对应的检测数据;
所述获取模块,用于基于所述应用信息和五元组信息对应的检测数据,获取所述应用信息和五元组信息对应的业务流的业务质量。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应用信息对应的检测数据包括所述业务流的转发路径上的两端的网络设备获取的所述应用信息对应的检测数据;
所述获取模块,还用于呈现所述应用信息对应的业务流的端到端的业务质量。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应用信息对应的检测数据包括所述业务流的转发路径上的各个网络设备获取的所述应用信息对应的检测数据;
所述获取模块,还用于呈现所述应用信息对应的业务流的逐跳业务质量。
第七方面,提供了一种网络设备,该网络设备包括:处理器,所述处理器与存储器耦合,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至少一条程序指令或代码,所述至少一条程序指令或代码由所述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使所述网络设备实现如上任一所述的随流检测方法。
可选地,所述处理器为一个或多个,所述存储器为一个或多个。
可选地,所述存储器可以与所述处理器集成在一起,或者所述存储器与处理器分离设置。
在具体实现过程中,存储器可以为非瞬时性(non-transitory)存储器,例如只读存储器(read only memory,ROM),其可以与处理器集成在同一块芯片上,也可以分别设置在不同的芯片上,本申请对存储器的类型以及存储器与处理器的设置方式不做限定。
第八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该装置包括:收发器、存储器和处理器。其中,该收发器、该存储器和该处理器通过内部连接通路互相通信,该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该处理器用于执行该存储器存储的指令,以控制收发器接收信号,并控制收发器发送信号,并且当该处理器执行该存储器存储的指令时,使得该通信装置执行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的方法,或者执行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的方法,或者执行第三方面或第三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的方法。
第九方面,提供了一种随流检测系统,所述随流检测系统包括第一网络设备、第二网络设备和控制设备;
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用于执行所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的方法,所述第二网络设备用于执行所述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的方法,所述控制设备用于执行所述第三方面或第三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的方法。
第十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至少一条指令,所述指令由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使计算机实现如上任一所述的随流检测方法。
第十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当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被计算机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上述各方面中的方法。
第十二方面,提供了一种芯片,包括处理器,用于从存储器中调用并运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指令,使得安装有所述芯片的通信设备执行上述各方面中的方法。
第十三方面,提供另一种芯片,包括:输入接口、输出接口、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输入接口、输出接口、所述处理器以及所述存储器之间通过内部连接通路相连,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的代码,当所述代码被执行时,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上述各方面中的方法。
应当理解的是,本申请的第四方面至第六方面技术方案及对应的可能的实施方式所取得的有益效果可以参见上述对第一方面至第三方面及其对应的可能的实施方式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实施环境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随流检测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iFIT检测头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iOAM检测头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随流检测方法的交互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随流检测方法的交互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随流检测方法的交互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随流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随流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随流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随流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随流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随流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服务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在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详细解释说明之前,先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应用场景进行解释说明。
随着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th generation mobile networks,5G)时代的到来,各种各样的新应用不断涌现,不同的新应用间的差异化服务和精细化运营的诉求日趋明显。为了使得网络能够有效感知应用的需求,从而为不同应用的业务流提供精细化的网络资源分配、传输路径调度和服务等级协议(service level agreement,SLA)质量保障,APN随之应运而生。
由于众多的互联网应用对网络带宽、时延、抖动和分组丢失率等的要求各不相同,例如,在线视频和游戏等应用对网络提出了极高的要求,而文本类等应用的需求却容易满足。APN通过在业务报文中携带应用信息,使得业务流在进入网络后,网络能够根据应用信息直接感知到应用及其需求,从而为应用提供精细化的网络资源分配、转发路径调度和SLA质量保障等服务。也就是说,通过应用信息能够使得APN感知不同应用的需求,进而为应用提供相应策略保证应用的差异化SLA需求。因此,结合APN实现基于应用粒度的高精度的随流检测是尤为重要的。
相关技术中,例如iFIT随流检测技术,控制设备会向业务流的头节点下发随流信息遥测iFIT指示,iFIT指示中包括业务流的流标识,其中,流标识可以为五元组信息,五元组信息包括源IP、目的IP、源端口、目的端口和协议号,流标识还可以为业务流的头节点所在的虚拟专用网络(virtual private network,VPN)的标识和业务流的尾节点所在的VNP的标识。业务流的头节点基于该iFIT指示匹配进入头节点的业务报文,在接收到属于该业务流的业务报文后,根据业务流的流标识生成唯一iFIT标识,将该唯一iFIT标识封装到iFIT头中,将iFIT头封装到业务报文中,iFIT头指示业务流的沿途节点进行随流检测。业务流的沿途节点识别到业务报文封装的iFIT头后,进行相应的业务SLA检测并上报检测数据给控制设备,控制设备进行统一汇总和呈现,实现对业务流的随流检测。
由于唯一iFIT标识是根据业务流的五元组信息或VPN连接生成的,实现的基于IP粒度的随流检测,或者,基于VPN粒度的随流检测。但是,IP与应用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并且同一应用对应的IP也会发生变化,因此,基于IP粒度的随流检测无法识别业务流对应的不同应用;由于同一VPN连接中会混合有多个应用,基于VPN粒度的随流检测也无法识别业务流对应的不同应用。并且,沿途节点周期性上报检测数据,使得检测数据会无差别的上报给控制设备,会增加随流检测系统的负担。
基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随流检测方法,该随流检测方法结合APN实现了基于应用粒度的高精度的真实业务流的随流检测,以满足应用的差异化SLA诉求。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随流检测方法可应用于图1所示的实施环境图。如图1所示,该实施环境中包括第一网络设备、第三网络设备、第二网络设备和控制设备,其中,第一网络设备、第三网络设备和第二网络设备间通过流量工程的分段路由(segmented routingfor traffic engineering,SR-TE)隧道或策略的分段路由(segmented routing forpolicy,SR-Policy)隧道传输业务报文,第一网络设备、第三网络设备和第二网络设备与控制设备能够进行信息交互。需要说明的是,图1所示的实施环境中还可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第三网络设备,本申请实施例不对第三网络设备的数量进行限定。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控制设备可以为服务器,服务器中部署有控制器,控制器可以定位为未来云化网络的大脑,融合网络管理、业务控制和网络分析等功能,是实现网络资源池化、网络连接自动化和自优化、运维自动化的核心使能系统。服务器也称伺服器,是提供计算服务的设备,具备承担服务并且保障服务的能力。示例性地,服务器为x86服务器,又称复杂指令系统计算机(complex instruction set computer,CISC)架构服务器或个人计算机(personal computer,PC)服务器。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网络设备、第三网络设备和第二网络设备可以为路由器,用于实际部署iFIT随流检测,并获取业务流的业务质量上报给控制器。路由器用于连接两个或多个网络的硬件设备,在网络间起网关的作用,能够读取每一个业务报文中的地址然后确定如何转发的专用智能性的网络设备。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图1中示出的第一网络设备、第三网络设备和第二网络设备为业务流的转发路径上的网络设备,用以获取业务流的检测数据并将检测数据上报给控制设备,图1中示出的控制设备,用以接收并管理上报的业务流的转发路径上的网络设备的检测数据。
结合图1所示的实施环境,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随流检测方法进行说明。参见图2,该方法包括如下几个步骤。
步骤201,第一网络设备获取第一业务报文,第一业务报文包括应用信息。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APN通过在业务报文中携带应用信息,使得业务流在进入网络后,网络能够根据应用信息直接感知到应用及其需求,因此,第一网络设备基于APN获取到的第一业务报文包括相应的应用信息。其中,应用信息用以提供一种便于APN区分不同应用、区分使用应用的不同用户以及感知应用需求(如网络带宽、时延、抖动、分组丢失率)等的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应用信息用于指示第一业务报文所属的目标应用程序(application,APP),可选地,应用信息包括APN ID,APN ID包括但不限于APP ID、应用组ID、用户ID或用户组ID中的至少一种,此外,应用信息还可包括SLA。其中,应用信息包括在第一业务报文的扩展头中。示例性地,第一业务报文为互联网协议第6版(internetprotocol version 6,IPv6)报文,应用信息携带在IPv6的扩展头中。
关于APN的介绍,可以在日期为2021年5月25日题为“Application-awareNetworking(APN)Framework”的draft-li-apn-framework-03中找到,其全部内容通过引证结合于此,犹如全部陈述的一样。
本申请实施例不对第一网络设备获取第一业务报文的方式进行限定,包括但不限于第一网络设备生成第一业务报文,或者,第一网络设备接收用户端设备发送的第一业务报文。其中,用户端设备为使用APP的用户所操作的设备。
步骤202,第一网络设备基于应用信息在第一业务报文中添加随流检测头,得到第二业务报文。
其中,随流检测头用于指示接收到第二业务报文的网络设备进行随流检测。也就是说,对于在第一网络设备之后接收到该第二业务报文的网络设备,识别到第二业务报文中的随流检测头后,会触发网络设备获取检测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基于应用信息在第一业务报文中添加随流检测头,包括:基于应用信息确定第一业务报文为需要检测的业务报文;基于应用信息在第一业务报文中添加该应用信息对应的随流检测头。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网络设备基于应用信息确定第一业务报文为需要检测的业务报文,包括:获取随流检测请求,随流检测请求中包括有应用信息;基于随流检测请求中的应用信息匹配第一业务报文中的应用信息,响应于匹配成功,确定第一业务报文为需要检测的业务报文。
可选地,本申请实施例不对获取随流检测请求的方式进行限定,包括但不限于接收控制设备下发的随流检测请求,或者,第一网络设备配置随流检测请求。其中,对于接收控制设备下发的随流检测请求的情况下,控制设备在确定需要对某个应用的业务流进行随流检测时,便可向该业务流在网络中的头节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第一网络设备)下发随流检测请求。为了便于第一网络设备能够知悉需要对哪个业务流进行随流检测,该随流检测请求包括待检测应用的应用信息。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需要检测的业务报文是基于应用信息确定的,因此,根据获取的检测数据能够得到基于应用粒度的检测结果,也就是说,能够得到包括相同应用信息的业务报文产生的业务流的检测结果,实现基于应用粒度的随流检测。由于应用信息代表不同应用对网络服务质量的不同需求,因此,基于应用粒度的随流检测能够获取不同应用真实的业务流对应的网络性能的检测数据,基于该检测数据能够更好地保障不同应用的差异化SLA诉求。
由于应用信息可以包括APN ID和SLA,APN ID包括但不限于APP ID、应用组ID、用户ID或用户组ID中的至少一种,因此,基于应用信息确定的需要检测的业务报文对应的业务流,可以为应用信息整体粒度的,即应用粒度,也可以为应用信息分段粒度的,即应用分段粒度。例如,应用信息包括APN ID,APN ID包括应用组ID,则基于应用信息进行的随流检测获取的是某一组APP的检测数据;又例如,应用信息包括APN ID,APN ID包括APP ID+用户ID,则基于应用信息进行的随流检测获取的是某一APP中某一用户的检测数据;再例如,应用信息包括APN ID和SLA,APN ID包括APP ID+用户ID,则基于应用信息进行的随流检测获取的是某一APP中某一用户针对某一SLA的检测数据。也就是说,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基于整体的应用信息或分段的应用信息实现不同粒度的随流检测。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业务报文还包括五元组信息,五元组信息包括源IP、目的IP、源端口、目的端口和报文协议号;基于应用信息在第一业务报文中添加随流检测头,包括:基于应用信息和五元组信息在第一业务报文中添加随流检测头。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基于应用信息和五元组信息在第一业务报文中添加随流检测头,包括:基于应用信息和五元组信息确定第一业务报文为需要检测的业务报文,基于应用信息和五元组信息在第一业务报文中添加随流检测头。
在基于应用信息和五元组信息确定第一业务报文为需要检测的业务报文的情况下,第一网络设备获取的随流检测请求中不仅包括有应用信息,还包括有五元组信息,使得第一网络设备基于随流检测请求中的应用信息和五元组信息匹配第一业务报文中的应用信息和五元组信息,响应于匹配成功,确定第一业务报文为需要检测的业务报文。
在基于应用信息和五元组信息确定第一业务报文为需要检测的业务报文的情况下,由于需要检测的业务报文是基于应用信息和五元组信息确定的,因此,根据获取的检测数据能够得到基于应用内IP粒度的检测结果。也就是说,能够得到包括相同应用信息和五元组信息的业务报文产生的业务流的检测结果,实现基于应用内IP粒度的随流检测。由于同一应用信息下的不同五元组信息代表同一应用的不同业务对网络服务质量的不同需求,因此,基于应用内IP粒度的随流检测能够获取同一应用不用业务的真实的业务流对应的网络性能的检测数据,基于该检测数据能够更好地保障同一应用下的不同业务的差异化SLA诉求。由此,能够实现相比于应用粒度更细化的检测粒度,即应用内IP的检测粒度。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第一业务报文中添加的随流检测头可以为iFIT检测头也可以为iOAM检测头。接下来,分别以随流检测头为iFIT检测头和随流检测头为iOAM检测头的两种不同情况,对第一网络设备执行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随流检测方法进行说明。
情况一,随流检测头为iFIT检测头。
在该情况一下,随流检测头为iFIT检测头,基于应用信息在第一业务报文中添加随流检测头,包括:基于应用信息确定第一业务报文为需要检测的业务报文,生成应用信息对应的业务流标识,将该业务流标识封装到iFIT检测头中。也就是说,iFIT检测头只携带基于应用信息生成的业务流标识,iFIT检测头无需再携带应用信息,后续识别到该iFIT检测头的网络设备可直接基于该业务流标识识别业务流。
其中,业务流标识能够唯一标识一个应用信息对应的一条业务流。例如,业务流标识能够唯一标识一个应用对应的业务流,或者能够唯一标识应用的一个业务对应的业务流。可选地,业务流标识还可以称为随流标识(flow identity,flow ID)。
对于基于应用信息和五元组信息在第一业务报文中添加随流检测头的情况,包括:基于应用信息和五元组信息确定第一业务报文为需要检测的业务报文,生成应用信息和五元组信息对应的业务流标识,将该业务流标识封装到iFIT检测头中。也就是说,iFIT检测头只携带基于应用信息和五元组信息生成的业务流标识,iFIT检测头无需再携带应用信息和五元组信息,后续识别到该iFIT检测头的网络设备可直接基于该业务流标识识别业务流。
其中,业务流标识能够唯一标识一个应用信息和五元组信息对应的一条业务流。例如,业务流标识能够唯一标识一个应用中的一个IP对应的业务流,或者能够唯一标识应用的一个业务中的一个IP对应的业务流。
本申请实施例不对将该业务流标识封装到iFIT检测头中和在第一业务报文中添加iFIT检测头的顺序进行限定,也就是说,可以先将业务流标识封装到iFIT检测头中,然后在第一业务报文中添加该iFIT检测头,也可以先在第一业务报文中添加iFIT检测头,然后将业务流标识封装到该iFIT检测头中。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基于应用信息在第一业务报文中添加随流检测头之后,还包括:获取应用信息对应的检测数据;向控制设备发送应用信息、业务流标识和应用信息对应的检测数据。由此,控制设备能够接收到第一网络设备针对需要检测的业务流获取的应用信息对应的检测数据。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向控制设备发送应用信息、业务流标识和应用信息对应的检测数据,包括:根据应用信息对应的上报策略,向控制设备发送应用信息、业务流标识和应用信息对应的检测数据。
对于基于应用信息和五元组信息在第一业务报文中添加随流检测头的情况,基于应用信息和五元组信息在第一业务报文中添加随流检测头之后,还包括:获取应用信息和五元组信息对应的检测数据;向控制设备发送应用信息和五元组信息、业务流标识以及应用信息和五元组信息对应的检测数据。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网络设备向控制设备发送应用信息和五元组信息、业务流标识以及应用信息和五元组信息对应的检测数据,包括:根据应用信息和五元组信息对应的上报策略,向控制设备发送应用信息和五元组信息、业务流标识以及应用信息和五元组信息对应的检测数据。
示例性地,上报策略包括检测模式、上报周期或上报指标中的至少一种,检测模式包括端到端(end to end,E2E)检测模式或逐跳检测模式,上报周期用于指示上报的周期,上报指标用于指示上报的数据类型。其中,E2E检测模式即为只需要转发路径上的两端(例如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转发路径上的两端即为第一网络设备和第二网络设备)进行随流检测;逐跳检测模式即为需要转发路径上的各个网络设备均进行随流检测。
可选地,上报周期可根据经验设置,或者根据应用场景灵活调整。例如,上报周期可以为60秒(S),也可以为10S。其中,数据类型包括但不限于时延信息、抖动信息、路径信息、丢包信息和带宽信息,上报指标用于指示上报的数据类型。也就是说,用于指定需要向控制设备上报的检测数据为时延信息、抖动信息、路径信息、丢包信息或带宽信息中的哪一种或哪几种。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按照需求定制不同应用信息对应的上报策略,或者,按照需求定制不同应用信息和五元组信息对应的上报策略,对于不同粒度的业务流能够通过上报策略实现检测数据的差异化上报,使得能够降低随流检测系统的负担。例如,对于仅需要感知业务质量的业务流,则将检测模式设置为E2E检测模式即可;对于需要快速定位网络故障点,快速排障的业务流,则将检测模式设置为逐跳检测模式即可。再例如,对于丢包敏感的业务流,仅需上报丢包的检测数据,则上报指标设置为丢包信息即可;对于时延敏感的业务流,仅需上报时延的检测数据,则上报指标设置为时延信息即可。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网络设备将应用信息对应的上报策略封装到iFIT检测头中,使得后续接收并识别到该iFIT检测头的网络设备能够按照该上报策略进行检测数据的上报。示例性地,iFIT检测头包括应用信息对应的上报策略标记位,上报策略标记位包括检测模式标记位、上报周期标记位或上报指标标记位中的至少一种,检测模式标记位用于指示检测模式,检测模式包括端到端检测模式或逐跳检测模式,上报周期标记位用于指示上报的周期,上报指标标记位用于指示上报的数据类型。
示例性地,图3为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iFIT检测头的示意图。如图3所示,iFIT检测头包括三个字段,分别为流操作指示(flow instruction indicator,FII)字段、流操作头(flow instruction extension header,FIH)字段以及可选的流操作扩展头(flow instruction extension header,FIEH)字段。
其中,FII字段指示当前需要对该业务流进行iFIT检测。FII字段包括FII标签:属性值为12,用于标识iFIT检测头紧随其后;生存时间值(time to live,TTL)字段:初始值为255,追踪模式逐跳上行减一,E2E模式尾部节点下行减一。
FIH字段中包括以下几个字段。flow ID,该字段长度为20比特位(bit),用于记录业务流标识;扩展流标识(flow ID Ext):用于扩展位宽,该字段长度为20bit,该字段和FIH中的流标识字段一起记录流标识;L标识位(Flag):丢包染色标记,该字段长度为1bit,如果该字段置位,表明当前随流检测为丢包检测。D Flag:时延染色标记,该字段长度为1bit,如果该字段置位,表明当前随流检测为时延检测;R Flag:该字段长度为1bit,标识引导标签是否为栈底标签;E:该字段长度为1bit,标识E2E或逐跳检测模式,如果该字段置位,表明当前随流检测为E2E检测;F:该字段长度为1bit,正向流标识,如果该字段置位,表明当前随流检测为正向流;P:该字段长度为1bit,标识是否误匹配,如果该字段置位,表明当前随流检测误匹配,不进行随流检测;追踪类型(Trace Type,TT),该字段长度为16bit,标识扩展头字段类型,如携带时间戳(Timestamp),或者,自动反向建流等。
FIEH字段包括以下几个字段。当TT.0=1时,Timestamp(s):该字段长度为16bit,检测逐包时延,单位为秒;Timestamp(ns):该字段长度为32bit,检测逐包时延,单位纳秒。当TT.1=1时,目的IP(destination IP,DIP)掩码(Mask)字段,用于记录反向流学习DIP掩码;源IP(source IP,SIP)Mask字段,用于记录反向流学习SIP掩码;V Flag:反向流学习使能标记;周期(Period):上报周期,该字段长度为3bit,比如,该字段取值为0时为保留值,该字段取值为1时,上报周期为1S,该字段取值为2时,上报周期为10S,该字段取值为2时,上报周期为30S,该字段取值为4时,上报周期为60S,该字段取值为5时,上报周期为300S。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网络设备向控制设备发送应用信息、业务流标识和应用信息对应的检测数据,包括:第一网络设备采用遥测(Telemetry)方式将应用信息、业务流标识和应用信息对应的检测数据发送至控制设备。其中,Telemetry方式为谷歌远程过程调用(google remote procedure calls,GRPC)方式或者用户数据报协议(userdatagram protocol,UDP)方式。
Telemetry是一项远程的从物理设备或虚拟设备上高速采集数据的技术。设备通过硬件基于实时业务流量逐包识别网络中细微的异常,精准检测业务的时延、报文丢失率等性能信息,通过推模式周期性的主动向采集器上送性能数据,提供了更实时更高速的数据采集功能。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随流检测方法配合Telemetry毫秒级数据采集,使得网络质量SLA实时可视,做到快速故障定界和定位,可以有效满足不同应用的差异化SLA诉求。
情况二,随流检测头为iOAM检测头。
在该情况二下,随流检测头为iOAM检测头,基于应用信息在第一业务报文中添加随流检测头,包括:基于应用信息确定第一业务报文为需要检测的业务报文;将应用信息封装到iOAM检测头中。也就是说,应用信息需要携带在iOAM检测头中,后续识别到该iOAM检测头的网络设备可基于该应用信息识别业务流。
本申请实施例不对将应用信息封装到iOAM检测头中和在第一业务报文中添加iOAM检测头的顺序进行限定。例如,可以先将应用信息封装到iOAM检测头中,然后在第一业务报文中添加该iOAM检测头,也可以先在第一业务报文中添加iOAM检测头,然后将应用信息封装到该iOAM检测头中。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将应用信息封装到iOAM检测头中,包括:将应用信息封装到iOAM检测头中还没有定义的保留字段中。其中,iOAM检测头包括0-15bit。其中,第0-3bit已经定义,分别为第0bit:64位序列号(64-bit sequence number),用于指示记录数据包,处理设备创建一个日志条目,该日志条目反映了它的创建时间,还反映了数据包到达的时间;第1bit:检测数据包丢失(detect packet loss),用于数据包计数,例如,网络节点增加一个计数器,通过该计数器来记录数据包的数量以检测数据包丢失。第2bit:时间戳秒(timestamp seconds),用于指示数据包发生的戳秒级时间;第3bit:时间戳亚秒(timestamp subseconds),用于指示数据包到达的戳亚秒级时间。第4-15bit为保留字段,还未进行定义。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iOAM检测头中的第4-15bit中任意选择一个bit,将应用信息封装到iOAM检测头中该bit的保留字段中。示例性地,扩展iOAM检测头封装有应用信息的示意图如图4所示,iOAM头包括名称空间标识(Namespace-ID)字段、iOAM端到端类型(iOAM-E2E-Type)字段以及携带应用信息的保留字段。其中,保留字段的内容包括SLA水平(level)、APP ID、用户(user)ID和flow ID等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基于应用信息确定第一业务报文为需要检测的业务报文之后,还包括:获取应用信息对应的检测数据;将应用信息对应的检测数据封装到iOAM检测头中。其中,iOAM检测头还包括节点数据列表,节点数据列表用于携带各个网络设备添加的应用信息对应的检测数据,节点数据列表由多个节点数据元素组成,其中每个节点数据元素由转发路径上的各个网络设备所填写。具体的,一个网络设备与节点数据列表中的一个节点数据元素对应,每个网络节点获取的应用信息对应的检测数据封装到对应的节点数据元素中。可选地,每个网络设备对应的节点数据元素在节点数据列表中的排列顺序,与每个网络设备在转发路径上的排列顺序相同。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基于应用信息确定第一业务报文为需要检测的业务报文之后,还包括:获取应用信息对应的检测数据;向控制设备发送应用信息和应用信息对应的检测数据。也就是说,第一网络设备除了可以将获取的应用信息对应的检测数据封装到iOAM检测头中,然后向后续网络设备发送携带该应用信息对应的检测数据的第二业务报文,第一网络设备还可以直接向控制设备发送应用信息和应用信息对应的检测数据,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网络设备向控制设备发送应用信息和应用信息对应的检测数据,包括:第一网络设备采用遥测(Telemetry)方式将应用信息和应用信息对应的检测数据发送至控制设备。其中,Telemetry方式为GRPC方式或者UDP方式。
步骤203,第一网络设备发送该第二业务报文。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网络设备在第一业务报文中添加随流检测头,得到第二业务报文之后,还包括:第一网络设备发送该第二业务报文。示例性地,第一网络设备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该第二业务报文。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基于图1所示实施环境可知,第一网络设备和第二网络设备为第二业务报文的转发路径的两端。示例性地,第一网络设备为第二业务报文的转发路径的头节点,第二网络设备为第二业务报文的转发路径的尾节点。第一网络设备与第二网络设备之间可以包括至少一个中间设备,第一网络设备与第二网络设备之间也可以不包括中间设备。
在第一网络设备与第二网络设备之间不包括中间设备的情况下,第一网络设备直接将该第二业务报文发送至第二网络设备,由第二网络设备接收该第二业务报文。可选地,在第一网络设备与第二网络设备之间包括至少一个中间设备的情况下,第一网络设备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该第二业务报文,包括:第一网络设备将该第二业务报文发送至中间设备,由中间设备将该第二业务报文转发至第二网络设备。
接下来,以第一网络设备与第二网络设备之间包括一个中间设备为例进行说明,称该中间设备为第三网络设备。可以理解的是,若第一网络设备与第二网络设备之间包括多个中间设备,每个中间设备的实现方式可参见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第三网络设备的实现方式。
步骤204,第三网络设备接收第二业务报文,基于第二业务报文中的随流检测头获取应用信息对应的检测数据。
其中,第二业务报文是第一网络设备基于第一业务报文包括的应用信息确定第一业务报文为需要检测的业务报文之后,在第一业务报文中添加随流检测头得到的,第二业务报文中包括随流检测头,随流检测头用于指示接收到第二业务报文的网络设备进行随流检测。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三网络设备接收的第二业务报文为第一网络设备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二业务报文,在接收到该第二业务报文后,第三网络设备能够识别第二业务报文中的随流检测头,基于该随流检测头的指示获取应用信息对应的检测数据。
可以理解的是,第三网络设备为传输该业务流的中间设备,第二网络设备为传输该业务流的最后一跳设备,其中,第二网络设备与第三网络设备仅用于区分中间设备和最后一跳设备,可选地,也可以称中间设备为第二网络设备,也可以称最后一跳设备为第三网络设备。
接下来,分别以随流检测头为iFIT检测头和随流检测头为iOAM检测头的两种不同情况,对第三网络设备执行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随流检测方法进行说明。
情况一,随流检测头为iFIT检测头。
在该情况一下,随流检测头为iFIT检测头,基于随流检测头获取应用信息对应的检测数据之后,还包括:向控制设备发送业务流标识和应用信息对应的检测数据。其中,iFIT检测头包括业务流标识,业务流标识能够唯一标识一条业务流,因此,第三网络设备基于该业务流标识即能够识别该业务流。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由于iFIT检测头包括应用信息对应的上报策略标记位,上报策略标记位包括检测模式标记位、上报周期标记位或上报指标标记位中的至少一种,检测模式标记位用于指示检测模式,检测模式包括端到端检测模式或逐跳检测模式,上报周期标记位用于指示上报的周期,上报指标标记位用于指示上报的数据类型。第三网络设备向控制设备发送业务流标识和应用信息对应的检测数据,包括:按照iFIT检测头中的上报策略标记位的指示,向控制设备发送业务流标识和应用信息对应的检测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网络设备包括应用信息与上报策略的对应关系,在第一网络设备匹配接收到的第一业务报文中包括的应用信息为需要检测的业务报文时,会查找应用信息与上报策略的对应关系,获取第一业务报文中包括的应用信息对应的上报策略,根据该上报策略进行上报,并将该上报策略携带在第一业务报文中。使得接收到该第一业务报文的网络设备(例如,第二网络设备或第三网络设备)能够获取到对应的上报策略,并按照该上报策略进行上报。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三网络设备向控制设备发送业务流标识和应用信息对应的检测数据,包括:第三网络设备采用遥测(Telemetry)方式将业务流标识和应用信息对应的检测数据发送至控制设备。其中,Telemetry方式为GRPC方式或者UDP方式。
情况二,随流检测头为iOAM检测头。
在该情况二下,随流检测头为iOAM检测头,基于随流检测头获取应用信息对应的检测数据之后,还包括:将应用信息对应的检测数据封装到iOAM检测头中。示例性地,将应用信息对应的检测数据封装到iOAM检测头中第三网络设备对应的节点数据元素中。由此,使得第二业务报文中携带有应用信息对应的检测数据,后续网络设备能够通过解封第二业务报文中的iOAM检测头获取应用信息对应的检测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iOAM检测头中包括应用信息,基于随流检测头获应用信息对应的检测数据之后,还包括:向控制设备发送应用信息和应用信息对应的检测数据。也就是说,第三网络设备除了可以将获取的应用信息对应的检测数据封装到iOAM检测头中,然后向后续网络设备发送携带该应用信息对应的检测数据的第二业务报文,第一网络设备还可以直接向控制设备发送应用信息和应用信息对应的检测数据,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三网络设备向控制设备发送应用信息和应用信息对应的检测数据,包括:第三网络设备采用遥测(Telemetry)方式将应用信息和应用信息对应的检测数据发送至控制设备。其中,Telemetry方式为GRPC方式或者UDP方式。
步骤205,第三网络设备发送第二业务报文。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三网络设备获取到应用信息对应的检测数据之后,第三网络设备会发送该第二业务报文。示例性地,第三网络设备会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该第二业务报文。
步骤206,第二网络设备接收第二业务报文,基于随流检测头获取应用信息对应的检测数据。
其中,第二业务报文是第一网络设备基于第一业务报文包括的应用信息确定第一业务报文为需要检测的业务报文之后,在第一业务报文中添加随流检测头得到的,第二业务报文中包括随流检测头,随流检测头用于指示接收到第二业务报文的网络设备进行随流检测。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二网络设备接收的第二业务报文为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的经第三网络设备转发的第二业务报文,在接收到该第二业务报文后,第二网络设备能够识别第二业务报文中的随流检测头,基于该随流检测头的指示获取应用信息对应的检测数据。
接下来,分别以随流检测头为iFIT检测头和随流检测头为iOAM检测头的两种不同情况,对第二网络设备执行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随流检测方法进行说明。
情况一,随流检测头为iFIT检测头。
在该情况一下,随流检测头为iFIT检测头,基于随流检测头获取应用信息对应的检测数据之后,还包括:向控制设备发送业务流标识和应用信息对应的检测数据。其中,iFIT检测头包括业务流标识,业务流标识能够唯一标识一条业务流,因此第二网络设备基于该业务流标识即能够识别该业务流。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由于iFIT检测头包括应用信息对应的上报策略标记位,上报策略标记位包括检测模式标记位、上报周期标记位或上报指标标记位中的至少一种,检测模式标记位用于指示检测模式,检测模式包括端到端检测模式或逐跳检测模式,上报周期标记位用于指示上报的周期,上报指标标记位用于指示上报的数据类型。第二网络设备向控制设备发送业务流标识和应用信息对应的检测数据,包括:按照iFIT检测头中的上报策略标记位的指示,向控制设备发送业务流标识和应用信息对应的检测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二网络设备向控制设备发送业务流标识和应用信息对应的检测数据,包括:第二网络设备采用遥测(Telemetry)方式将业务流标识和应用信息对应的检测数据发送至控制设备。其中,Telemetry方式为GRPC方式或者UDP方式。
情况二,随流检测头为iOAM检测头。
在该情况二下,随流检测头为iOAM检测头,iOAM检测头中包括位于第二网络设备之前的网络设备添加的所应用信息对应的检测数据;基于随流检测头获取应用信息对应的检测数据之后,还包括:从iOAM检测头中获取位于所述第二网络设备之前的网络设备添加的应用信息对应的检测数据,得到应用信息对应的转发路径上的检测数据;向控制设备所述应用信息对应的转发路径上的检测数据或检测结果中的至少一种以及所述应用信息。其中,检测结果为第二网络设备基于应用信息对应的转发路径上的检测数据获取得到的。
示例性地,第二网络设备将应用信息对应的检测数据封装到iOAM检测头中第二网络设备对应的节点数据元素中。由此,第二业务报文中携带有转发路径上的各个网络设备获取的应用信息对应的检测数据,使得第二网络设备能够从iOAM检测头中获取转发路径上的各个网络设备添加的应用信息对应的检测数据。可选地,第二网络设备基于各个网络设备的能够获取相应的检测结果,例如,丢包率等进而能够根据检测结果确定是否向控制设备上报。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向控制设备发送应用信息对应的转发路径上的检测数据或检测结果中的至少一种以及应用信息之前,还包括:获取应用信息对应的上报策略和上报条件,上报策略包括检测模式、上报周期或上报指标中的至少一种,检测模式包括端到端检测模式或逐跳检测模式,上报指标用于指示上报的数据类型;向控制设备发送应用信息对应的转发路径上的检测数据或检测结果中的至少一种以及应用信息,包括:响应于检测结果满足上报条件,基于上报策略,向控制设备发送应用信息对应的转发路径上的检测数据或检测结果中的至少一种以及应用信息。其中,E2E检测模式即为只需要转发路径上的两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第一网络设备和第二网络设备)的检测数据;逐跳检测模式即为需要转发路径上的各个网络设备的检测数据。
可选地,上报周期可根据经验设置,或者根据应用场景灵活调整,例如,上报周期可以为60秒(S),也可以为10S。其中,数据类型包括但不限于时延信息、抖动信息、路径信息、丢包信息和带宽信息,上报指标用于指示上报的数据类型,也就是说,用于指定需要向控制设备上报的检测数据为时延信息、抖动信息、路径信息、丢包信息和带宽信息中的哪一种或哪几种。
示例性地,获取应用信息对应的上报策略包括逐跳检测模式、上报周期为60S、上报指标为丢包检测数据,获取应用信息对应的上报条件为丢高率超过0.5时上报丢包检测结果与丢包检测数据。则第二网络设备每隔60S,基于各个网络设备的丢包检测数据获取丢包率,响应于丢包率超过0.5,向控制设备上报丢包率与各个网络设备的丢包检测数据以及应用信息。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网络设备可以按照需求定制上报条件和上报策略,对于不同的业务流能够通过上报条件和上报策略实现检测数据的差异化上报,使得能够降低随流检测系统的负担。
本申请实施例不对第二网络设备获取应用信息对应的上报条件和上报策略的方式进行限定,包括但不限于第二网络设备配置应用信息对应的上报条件和上报策略,或者,第二网络设备接收控制设备下发的应用信息对应的上报条件和上报策略。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基于随流检测头获取应用信息对应的检测数据之后,还包括:向控制设备发送应用信息和应用信息对应的检测数据。也就是说,第二网络设备除了可以将应用信息对应的检测数据封装到iOAM检测头中,从iOAM检测头中获取转发路径上的各个网络设备添加的应用信息对应的检测数据,向控制设备发送各个网络设备添加的应用信息对应的检测数据或检测结果中的至少一种以及应用信息之外,第二网络设备还可以直接向控制设备发送应用信息和应用信息对应的检测数据,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二网络设备向控制设备发送应用信息和应用信息对应的检测数据,包括:第二网络设备采用遥测(Telemetry)方式将应用信息和应用信息对应的检测数据发送至控制设备。其中,Telemetry方式为GRPC方式或者UDP方式。
步骤207,控制设备接收应用信息与应用信息对应的检测数据。
根据上述步骤201-206,无论是通过iFIT随流检测模式或是iOAM随流检测模式,对于应用粒度的随流检测,控制设备都能接收到网络设备上报的应用信息以及应用信息对应的检测数据;对于应用内IP粒度的随流检测,控制设备都能接收到网络设备上报的应用信息和五元组信息,以及与应用信息和五元组信息对应的检测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控制设备基于接收到的检测数据,对检测数据进行统计计算,获取检测数据指示的业务质量,也就是说,检测数据用于指示应用信息对应的业务流的业务质量,或者,检测数据用于指示应用信息和五元组信息对应的业务流的业务质量。可选地,控制设备基于应用信息对应的检测数据,获取应用信息对应的业务流的业务质量;或者,控制设备基于应用信息和五元组信息对应的检测数据,获取应用信息和五元组信息对应的业务流的业务质量。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应用信息对应的检测数据包括业务流的转发路径上的两端的网络设备获取的应用信息对应的检测数据;获取应用信息对应的业务流的业务质量之后,还包括:呈现应用信息对应的业务流的端到端的业务质量。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应用信息对应的检测数据包括业务流的转发路径上的各个网络设备获取的应用信息对应的检测数据;获取应用信息对应的业务流的业务质量之后,还包括:呈现应用信息对应的业务流的逐跳业务质量。由于检测模式的不同,控制设备获取的检测数据也不同,由此控制设备呈现出的业务质量结果也不同。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业务流的转发路径上的网络设备会将应用信息上报给控制设备,因此,控制设备获取和呈现的业务质量也是基于应用信息的,进而控制设备能够呈现应用信息对应的特定应用的业务质量。由此,实现了上层系统基于应用粒度进行业务质量的可视、感知或故障的定界定位。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随流检测方法通过业务报文中的应用信息确定需要检测的业务报文,在业务报文中添加随流检测头以指示业务报文的转发路径上的网络设备进行随流检测,使得随流检测的检测粒度为基于应用的,能够获取基于应用的业务质量或业务路径画像,进而更好地满足应用的差异化SLA需求。
为了便于理解,接下来以如下几种场景进行举例说明。
场景一,在图5所示的iFIT随流检测的场景下,以包括一条待检测的应用的业务流,业务流的转发路径包括第一网络设备、第三网络设备和第二网络设备为例进行说明,该随流检测方法包括但不限于如下几个过程。
501,第一网络设备基于业务报文中携带的应用信息在业务报文中添加iFIT检测头。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网络设备基于业务报文中携带的应用信息确定业务报文为需要检测的业务报文,生成业务流标识flow ID,将flow ID封装到iFIT检测头中,使得随流检测的检测粒度为应用。也就是说,包括相同应用信息的业务报文属于同一条业务流,以相同应用信息为单位进行业务流的随流检测。其中,业务报文的应用信息不需要通过iFIT检测头携带。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业务报文还包括五元组信息(源IP、目的IP、源端口、目的端口和协议号),可选地,第一网络设备基于业务报文中携带的应用信息和五元组信息确定业务报文为需要检测的业务报文,生成业务流标识flow ID,将flow ID封装到iFIT检测头中,使得随流检测的检测粒度为应用内IP。也就是说,包括相匹配的应用信息和五元组信息的业务报文属于同一条业务流,以相匹配的应用信息和五元组信息为单位进行业务流的随流检测。其中,业务报文的应用信息和五元组信息不需要通过iFIT检测头携带。
其中,第一网络设备生成的业务流标识flow ID能够唯一标识待检测的特定应用的业务流。
502,第一网络设备基于iFIT检测头获取检测数据,向控制设备上报应用信息、flow ID和检测数据,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添加iFIT检测头的业务报文。
其中,检测数据可以包括时延信息、抖动信息、路径信息、丢包信息或带宽信息中的至少一种。示例性地,iFIT检测头中包括3个标记位为检测模式标记位、上报周期标记位和上报指标标记位。其中,检测模式标记位用于指示端到端检测模式或逐跳检测模式,端到端检测模式则代表只有第一网络设备和第二网络设备向控制设备上报,逐跳检测模式则代表转发路径上的所有网络设备向控制设备上报;上报周期标记位用于指示向控制设备上报检测数据的周期,上报周期可根据经验设备,或者根据应用场景灵活调整,例如,上报周期可以为60秒,也可以为10秒;上报指标标记位用于指示检测数据类型,也就是说,用于指定需要向控制设备上报的检测数据为时延信息、抖动信息、路径信息、丢包信息和带宽信息中的哪一种或哪几种。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向控制设备上报应用信息、flow ID和检测数据的方式为Telemetry方式,可选地,Telemetry方式可以为GRPC方式或者UDP方式。
503,沿途节点接收到添加有iFIT检测头的业务报文后,基于iFIT检测头获取检测数据,向控制设备上报flow ID和检测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沿途节点包括第三网络设备和第二网络设备,第三网络设备和第二网络设备接收到添加有iFIT检测头的业务报文后,会按照iFIT检测头中的标记位的指示获取检测数据,并向控制设备上报flow ID和检测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二网络设备接收到添加有iFIT检测头的业务报文后,还会解封装该业务报文中的iFIT检测头,得到去掉iFIT检测头的业务报文,继续转发该业务报文。
504,控制设备基于接收到的应用信息、flow ID和检测数据,获取并呈现业务流的业务质量。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若随流检测模式为E2E模式,则控制设备基于接收到的应用信息、flow ID和检测数据后呈现特定应用的业务流的E2E业务质量;若随流检测模式为逐跳模式,则控制设备基于接收到应用信息、flow ID和检测数据后呈现特定应用的业务流的逐跳业务质量。示例性地,特定应用的业务流的业务质量为该特定应用的SLA性能指标。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基于控制设备呈现的特定应用的业务流的业务质量,能够实现对特定应用的实时监控、故障检测以及差异化SLA的需求保障。
场景二,在图6所示的iFIT随流检测的场景下,以包括两条待检测的应用的业务流(分别为应用1和应用2),业务流的转发路径包括第一网络设备、第三网络设备和第二网络设备为例进行说明,该随流检测方法包括但不限于如下几个过程。
601,第一网络设备基于业务报文中携带的应用信息在业务报文中添加iFIT检测头。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属于应用1的业务流的业务报文1携带应用信息1,应用信息1指示应用1对网络的丢包敏感,第一网络设备基于业务报文1中携带的应用信息1生成业务流标识flow ID1,将flow ID1封装到iFIT1检测头中,将iFIT1检测头封装到业务报文1中;属于应用2的业务流的业务报文2携带应用信息2,应用信息2指示应用2对网络的时延敏感,第一网络设备基于业务报文2中携带的应用信息2生成业务流标识flow ID2,将flowID2封装到iFIT2检测头中,将iFIT2检测头封装到业务报文2中。使得随流检测的检测粒度为应用,也就是说,包括相同应用信息的业务报文属于同一条业务流,以相同应用信息为单位进行业务流的随流检测。其中,业务报文的应用信息不需要通过iFIT检测头携带。
其中,第一网络设备生成的业务流标识flow ID1能够唯一标识待检测的应用1的业务流,第一网络设备生成的业务流标识flow ID2能够唯一标识待检测的应用2的业务流。
602,第一网络设备基于iFIT检测头获取检测数据,向控制设备上报应用信息、flow ID和检测数据,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添加iFIT检测头的业务报文。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由于应用信息1指示应用1的业务流对网络的丢包敏感,因此,可以设置iFIT1检测头中的上报指标标记位为丢包信息,此时,第一网络设备基于iFIT1检测头获取丢包检测数据,向控制设备上报应用信息1、flow ID1和丢包检测数据;由于应用信息2指示应用2的业务流对网络的时延敏感,因此,可以设置iFIT2检测头中的上报指标标记位为时延信息,此时,第一网络设备基于iFIT2检测头获取时延检测数据,向控制设备上报应用信息2、flow ID2和时延检测数据。
可选地,iFIT1检测头中还包括检测模式标记位1和上报周期标记位1,其中,检测模式标记位1用于指示E2E检测模式;上报周期标记位1为60秒。示例性地,第一网络设备每60秒向控制设备上报应用信息1、flow ID1和丢包检测数据。iFIT2检测头中还包括检测模式标记位2和上报周期标记位2,其中,检测模式标记位2用于指示逐跳检测模式;上报周期标记位1为10秒。示例性地,第一网络设备每10秒向控制设备上报应用信息2、flow ID2和时延检测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网络设备向控制设备上报应用信息1、flow ID1和丢包检测数据的方式为Telemetry方式,第一网络设备向控制设备上报应用信息2、flowID2和时延检测数据的方式为Telemetry方式。可选地,Telemetry方式可以为GRPC方式或者UDP方式。
603,沿途节点接收到添加有iFIT检测头的业务报文后,基于iFIT检测头获取检测数据,向控制设备上报flow ID和检测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iFIT1检测头中的检测模式标记位1指示E2E检测模式,则第三网络设备不向控制设备上报flow ID1和丢包检测数据;第二网络设备每60秒向控制设备上报flow ID1和丢包检测数据。iFIT2检测头中的检测模式标记位2指示逐跳检测模式,则第三网络设备和第二网络设备均每10秒向控制设备上报flow ID2和时延检测数据。
604,控制设备基于接收到的应用信息、flow ID和检测数据,获取并呈现业务流的业务质量。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控制设备基于接收到应用信息1、flow ID1和丢包检测数据后呈现应用1的业务流对应的E2E丢包业务质量;控制设备基于接收到应用信息2、flowID2和时延检测数据后呈现应用2的业务流对应的逐跳时延业务质量。
场景三,在图7所示的iOAM随流检测的场景下,以包括两条待检测的应用的业务流(分别为应用1和应用2),业务流的转发路径包括第一网络设备、第三网络设备和第二网络设备为例进行说明,该随流检测方法包括但不限于如下几个过程。
701,第一网络设备基于业务报文中携带的应用信息在业务报文中添加iOAM检测头。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属于应用1的业务流的业务报文1携带应用信息1,应用信息1指示应用1对网络的丢包敏感,第一网络设备将业务报文1的应用信息1封装到iOAM1检测头中,在业务报文1中添加iOAM1检测头;属于应用2的业务流的业务报文2携带应用信息2,应用信息2指示应用2对网络的时延敏感,第一网络设备将业务报文2的应用信息2和五元组信息(源IP、目的IP、源端口、目的端口和协议号)封装到iOAM2检测头中,在业务报文2中添加iOAM2检测头。使得应用1的随流检测的检测粒度为应用,应用2的随流检测的检测粒度为应用内IP。
其中,应用1的应用信息需要携带在iOAM1检测头中,应用2的应用信息和五元组信息需要携带在iOAM2检测头中。
702,第一网络设备获取检测数据,将检测数据封装到iOAM检测头中,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携带iOAM检测头和检测数据的业务报文。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网络设备接收到业务报文1时,获取应用信息对应的检测数据,将检测数据封装到业务报文1的iOAM1检测头中;第一网络设备接收到业务报文2时,获取应用信息对应的检测数据,将检测数据封装到业务报文2的iOAM2检测头中。
703,沿途节点接收携带iOAM检测头和检测数据的业务报文后,基于iOAM检测头获取检测数据,将检测数据封装到iOAM检测头中。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沿途节点包括第三网络设备和第二网络设备,第三网络设备和第二网络设备接收到携带iOAM1检测头和检测数据的业务报文1后,获取检测数据,将检测数据封装到业务报文1的iOAM1检测头中;第三网络设备和第二网络设备接收到携带iOAM2检测头和检测数据的业务报文2后,获取检测数据,将检测数据封装到业务报文2的iOAM2检测头中。
其中,检测数据可以包括时延信息、抖动信息、路径信息、丢包信息或带宽信息中的至少一种。
704,第二网络设备按照上报策略和上报条件向控制设备上报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上报策略包括:检测模式、上报周期或上报指标中的至少一种;上报条件用于指示在何种情况下需要上报数据,例如,在检测结果超过指定的阈值范围的情况下上报检测数据。其中,检测模式包括E2E模式或逐跳模式,E2E模式用于指示基于第一网络设备和应用信息对应的检测数据获取检测结果,逐跳模式用于指示基于转发路径上的各个网络设备的检测数据获取检测结果;上报周期用于指示上报的频率,上报周期可根据经验设备,或者根据应用场景灵活调整,例如,上报周期可以为60秒,也可以为10秒;上报指标用于指示需要上报的数据类型,也就是说,用于指定需要向控制设备上报的检测数据为时延信息、抖动信息、路径信息、丢包信息和带宽信息中的哪一种或哪几种。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由于转发路径上的各个网络设备会将各自获取的检测数据封装到iOAM检测头中,当第二网络设备接收到添加iOAM检测头的业务报文后,首先将第二网络设备获取的检测数据也添加到iOAM检测头中,然后解封装该iOAM检测头,以获取该业务流的转发路径上的各个网络设备的检测数据。可选地,第二网络设备能够对业务流转发路径上的各个网络设备的检测数据进行统计,以得到业务流的检测结果,例如,丢包率。由此,第二网络设备能够针对应用的业务流的上报策略和上报条件以及业务流的检测结果确定是否向控制设备上报数据,以及如何上报和上报何种数据。
示例性地,应用1的上报条件为:丢包率超丢包阈值时上报丢包检测结果,则当第二网络设备基于iOAM1检测头获取到的应用1的业务流的转发路径上的各个网络设备的检测数据指示丢包率超丢包阈值时,将应用1的丢包率上报给控制设备;应用2的上报条件为:时延超时延阈值时上报时延检测结果,则当第二网络设备基于iOAM2检测头获取到的应用2的业务流的转发路径上的各个网络设备的检测数据指示时延超时延阈值时,将应用2的时延检测结果上报给控制设备。其中,丢包阈值和时延阈值可根据经验设置,或根据应用场景灵活调整,例如,丢包阈值可以为丢包率3.9%,时延阈值为1秒。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二网络设备接收到添加有iOAM检测头的业务报文后,还会解封装该业务报文中的iOAM检测头,得到去掉iOAM检测头的业务报文,继续转发该业务报文。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二网络设备接向控制设备上报数据的方式为Telemetry方式,可选地,Telemetry方式可以为GRPC方式或者UDP方式。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控制设备能够获取并呈现应用1/应用2的业务流的E2E业务质量或者逐跳业务质量。示例性地,业务流的业务质量为业务流的SLA性能指标。基于控制设备呈现的应用1/应用2的业务流的业务质量,能够实现对应用1/应用2的实时监控、故障检测以及差异化SLA的需求保障。
以上介绍了本申请实施例的随流检测方法,与上述方法对应,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随流检测装置。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随流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装置应用于第一网络设备,该第一网络设备为上述图2或5-7附图所示的第一网络设备。基于图8所示的如下多个模块,该图8所示的随流检测装置能够执行第一网络设备所执行的全部或部分操作。应理解到,该装置可以包括比所示模块更多的附加模块或者省略其中所示的一部分模块,本申请实施例对此并不进行限制。如图8所示,该装置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801,用于获取第一业务报文,第一业务报文包括应用信息,应用信息用于指示第一业务报文所属的目标应用程序;
添加模块802,用于基于应用信息在第一业务报文中添加随流检测头,得到第二业务报文,随流检测头用于指示接收到第二业务报文的网络设备进行随流检测;
发送模块803,用于发送第二业务报文。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应用信息包括APN ID,APN ID包括在第一业务报文的扩展头中。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业务报文还包括五元组信息,五元组信息包括源互联网协议IP、目的IP、源端口、目的端口和报文协议号;
添加模块802,用于基于应用信息和五元组信息在第一业务报文中添加随流检测头。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随流检测头为随流信息遥测iFIT检测头;
添加模块802,用于基于应用信息确定第一业务报文为需要检测的业务报文;生成应用信息对应的业务流标识,将业务流标识封装到iFIT检测头中,业务流标识用于标识应用信息对应的业务流。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参见图9,该装置还包括:
第二获取模块804,用于获取应用信息对应的检测数据;
发送模块803,还用于向控制设备发送应用信息、业务流标识和应用信息对应的检测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发送模块803,用于根据应用信息对应的上报策略,向控制设备发送应用信息、业务流标识和应用信息对应的检测数据,上报策略包括检测模式、上报周期或上报指标中的至少一种,检测模式包括端到端检测模式或逐跳检测模式,上报指标用于指示上报的数据类型。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iFIT检测头包括应用信息对应的上报策略标记位,上报策略标记位包括检测模式标记位、上报周期标记位或上报指标标记位中的至少一种,检测模式标记位用于指示检测模式,检测模式包括端到端检测模式或逐跳检测模式,上报周期标记位用于指示上报的周期,上报指标标记位用于指示上报的数据类型。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随流检测头为带内操作维护管理iOAM检测头;
添加模块802,用于基于应用信息确定第一业务报文为需要检测的业务报文;将应用信息封装到iOAM检测头中。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添加模块802,用于将应用信息封装到iOAM检测头的保留字段中。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参见图9,该装置还包括:
第三获取模块805,用于获取应用信息对应的检测数据;将应用信息对应的检测数据封装到iOAM检测头中。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发送模块803,还用于获取应用信息对应的检测数据;向控制设备发送应用信息和应用信息对应的检测数据。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随流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装置应用于第二网络设备,该第二网络设备为上述图2或5-7附图所示的第二网络设备。基于图10所示的如下多个模块,该图10所示的随流检测装置能够执行第二网络设备所执行的全部或部分操作。应理解到,该装置可以包括比所示模块更多的附加模块或者省略其中所示的一部分模块,本申请实施例对此并不进行限制。如图10所示,该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1001,用于接收第二业务报文,第二业务报文包括iOAM检测头,iOAM检测头用于指示接收到第二业务报文的网络设备进行随流检测,iOAM检测头中包括应用信息,应用信息用于指示第二业务报文所属的目标应用程序;
获取模块1002,用于基于iOAM检测头获取应用信息对应的检测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应用信息包括APN ID,所述APN ID包括在第二业务报文的扩展头中。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iOAM检测头中包括位于第二网络设备之前的网络设备添加的应用信息对应的检测数据,获取模块1002,还用于从iOAM检测头中获取位于第二网络设备之前的网络设备添加的应用信息对应的检测数据,得到应用信息对应的转发路径上的检测数据;向控制设备发送应用信息对应的转发路径上的检测数据或检测结果中的至少一种以及应用信息。其中,检测结果为第二网络设备基于应用信息对应的转发路径上的检测数据获取得到的。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参见图11,该装置还包括:
第一发送模块1003,用于向控制设备发送应用信息对应的转发路径上的检测数据或检测结果中的至少一种以及应用信息。
第二发送模块1004,用于向控制设备发送应用信息和应用信息对应的检测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获取模块1002,还用于获取应用信息对应的上报策略和上报条件,上报策略包括检测模式、上报周期或上报指标中的至少一种,检测模式包括端到端检测模式或逐跳检测模式,上报指标用于指示上报的数据类型;第一发送模块1003,用于响应于检测结果满足上报条件,基于上报策略,向控制设备发送应用信息对应的转发路径上的检测数据或检测结果中的至少一种以及应用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参见图12,该装置还包括:
第三发送模块1005,用于发送第二业务报文。
图1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随流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装置应用于控制设备,该控制设备为上述图2或5-7附图所示的控制设备。基于图13所示的如下多个模块,该图13所示的随流检测装置能够执行控制设备所执行的全部或部分操作。应理解到,该装置可以包括比所示模块更多的附加模块或者省略其中所示的一部分模块,本申请实施例对此并不进行限制。如图13所示,该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1301,用于接收应用信息与应用信息对应的检测数据;
获取模块1302,用于基于应用信息对应的检测数据,获取应用信息对应的业务流的业务质量。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接收模块1301,用于接收应用信息和五元组信息,以及与应用信息和五元组信息对应的检测数据;
获取模块1302,用于基于应用信息和五元组信息对应的检测数据,获取应用信息和五元组信息对应的业务流的业务质量。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应用信息对应的检测数据包括业务流的转发路径上的两端的网络设备获取的应用信息对应的检测数据;
获取模块1302,还用于呈现应用信息对应的业务流的端到端的业务质量。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应用信息对应的检测数据包括业务流的转发路径上的各个网络设备获取的应用信息对应的检测数据;
获取模块1302,还用于呈现应用信息对应的业务流的逐跳业务质量。
应理解的是,上述图8-13提供的装置在实现其功能时,仅以上述各功能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模块完成,即将设备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另外,上述实施例提供的装置与方法实施例属于同一构思,其具体实现过程详见方法实施例,这里不再赘述。
参见图14,图14示出了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网络设备2000的结构示意图。图14所示的网络设备2000用于执行上述图2或5-7所示的随流检测方法所涉及的操作。该网络设备2000例如是交换机、路由器等,该网络设备2000可以由一般性的总线体系结构来实现。
如图14所示,网络设备2000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2001、存储器2003以及至少一个通信接口2004。
处理器2001例如是通用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网络处理器(network processer,NP)、图形处理器(graphics processing unit,GPU)、神经网络处理器(neural-network processingunits,NPU)、数据处理单元(Data Processing Unit,DPU)、微处理器或者一个或多个用于实现本申请方案的集成电路。例如,处理器2001包括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integrated circuit,ASIC),可编程逻辑器件(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PLD)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晶体管逻辑器件、硬件部件或者其任意组合。PLD例如是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omplex 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CPLD)、现场可编程逻辑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通用阵列逻辑(generic array logic,GAL)或其任意组合。其可以实现或执行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公开内容所描述的各种逻辑方框、模块和电路。处理器也可以是实现计算功能的组合,例如包括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组合,DSP和微处理器的组合等等。
可选的,网络设备2000还包括总线。总线用于在网络设备2000的各组件之间传送信息。总线可以是外设部件互连标准(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简称PCI)总线或扩展工业标准结构(extended 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简称EISA)总线等。总线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14中仅用一条粗线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
存储器2003例如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或可存储静态信息和指令的其它类型的静态存储设备,又如是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或者可存储信息和指令的其它类型的动态存储设备,又如是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EPROM)、只读光盘(compactdisc read-only memory,CD-ROM)或其它光盘存储、光碟存储(包括压缩光碟、激光碟、光碟、数字通用光碟、蓝光光碟等)、磁盘存储介质或者其它磁存储设备,或者是能够用于携带或存储具有指令或数据结构形式的期望的程序代码并能够由计算机存取的任何其它介质,但不限于此。存储器2003例如是独立存在,并通过总线与处理器2001相连接。存储器2003也可以和处理器2001集成在一起。
通信接口2004使用任何收发器一类的装置,用于与其它设备或通信网络通信,通信网络可以为以太网、无线接入网(RAN)或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WLAN)等。通信接口2004可以包括有线通信接口,还可以包括无线通信接口。具体的,通信接口2004可以为以太(Ethernet)接口、快速以太(Fast Ethernet,FE)接口、千兆以太(Gigabit Ethernet,GE)接口,异步传输模式(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ATM)接口,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WLAN)接口,蜂窝网络通信接口或其组合。以太网接口可以是光接口,电接口或其组合。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信接口2004可以用于网络设备2000与其他设备进行通信。
在具体实现中,作为一种实施例,处理器2001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CPU,如图14中所示的CPU0和CPU1。这些处理器中的每一个可以是一个单核(single-CPU)处理器,也可以是一个多核(multi-CPU)处理器。这里的处理器可以指一个或多个设备、电路、和/或用于处理数据(例如计算机程序指令)的处理核。
在具体实现中,作为一种实施例,网络设备2000可以包括多个处理器,如图14中所示的处理器2001和处理器2005。这些处理器中的每一个可以是一个单核处理器(single-CPU),也可以是一个多核处理器(multi-CPU)。这里的处理器可以指一个或多个设备、电路、和/或用于处理数据(如计算机程序指令)的处理核。
在具体实现中,作为一种实施例,网络设备2000还可以包括输出设备和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和处理器2001通信,可以以多种方式来显示信息。例如,输出设备可以是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发光二级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显示设备、阴极射线管(cathode ray tube,CRT)显示设备或投影仪(projector)等。输入设备和处理器2001通信,可以以多种方式接收用户的输入。例如,输入设备可以是鼠标、键盘、触摸屏设备或传感设备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存储器2003用于存储执行本申请方案的程序代码2010,处理器2001可以执行存储器2003中存储的程序代码2010。也即是,网络设备2000可以通过处理器2001以及存储器2003中的程序代码2010,来实现方法实施例提供的随流检测方法。程序代码2010中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软件模块。可选地,处理器2001自身也可以存储执行本申请方案的程序代码或指令。
在具体实施例中,本申请实施例的网络设备2000可对应于上述各个方法实施例中的第一网络设备,网络设备2000中的处理器2001读取存储器2003中的指令,使图14所示的网络设备2000能够执行第一网络设备所执行的全部或部分操作。
具体的,处理器2001用于通过通信接口获取第一业务报文,第一业务报文包括应用信息;基于应用信息在第一业务报文中添加随流检测头,得到第二业务报文。
其他可选的实施方式,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又例如,本申请实施例的网络设备2000可对应于上述各个方法实施例中的第二网络设备,网络设备2000中的处理器2001读取存储器2003中的指令,使图14所示的网络设备2000能够执行第二网络设备所执行的全部或部分操作。
具体的,处理器2001用于通过通信接口接收第二业务报文;第二网络设备基于iOAM检测头获取应用信息对应的检测数据。
其他可选的实施方式,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网络设备2000还可以对应于上述图8-13所示的随流检测装置,随流检测装置中的每个功能模块采用网络设备2000的软件实现。换句话说,随流检测装置包括的功能模块为网络设备2000的处理器2001读取存储器2003中存储的程序代码2010后生成的。
其中,图2或5-7所示的随流检测方法的各步骤通过网络设备2000的处理器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结合本申请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软件模块可以位于随机存储器,闪存、只读存储器,可编程只读存储器或者电可擦写可编程存储器、寄存器等本领域成熟的存储介质中。该存储介质位于存储器,处理器读取存储器中的信息,结合其硬件完成上述方法的步骤,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参见图15,图15示出了本申请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网络设备2100的结构示意图,图15所示的网络设备2100用于执行上述图2或5-7所示的随流检测方法所涉及的全部或部分操作。该网络设备2100例如是交换机、路由器等,该网络设备2100可以由一般性的总线体系结构来实现。
如图15所示,网络设备2100包括:主控板2110和接口板2130。
主控板也称为主处理单元(main processing unit,MPU)或路由处理卡(routeprocessor card),主控板2110用于对网络设备2100中各个组件的控制和管理,包括路由计算、设备管理、设备维护、协议处理功能。主控板2110包括:中央处理器2111和存储器2112。
接口板2130也称为线路接口单元卡(line processing unit,LPU)、线卡(linecard)或业务板。接口板2130用于提供各种业务接口并实现数据包的转发。业务接口包括而不限于以太网接口、POS(Packet over SONET/SDH)接口等,以太网接口例如是灵活以太网业务接口(Flexible Ethernet Clients,FlexE Clients)。接口板2130包括:中央处理器2131网络处理器2132、转发表项存储器2134和物理接口卡(physical interface card,PIC)2133。
接口板2130上的中央处理器2131用于对接口板2130进行控制管理并与主控板2110上的中央处理器2111进行通信。
网络处理器2132用于实现报文的转发处理。网络处理器2132的形态可以是转发芯片。转发芯片可以是网络处理器(network processor,NP)。在一些实施例中,转发芯片可以通过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或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实现。具体而言,网络处理器2132用于基于转发表项存储器2134保存的转发表转发接收到的报文,如果报文的目的地址为网络设备2100的地址,则将该报文上送至CPU(如中央处理器2131)处理;如果报文的目的地址不是网络设备2100的地址,则根据该目的地址从转发表中查找到该目的地址对应的下一跳和出接口,将该报文转发到该目的地址对应的出接口。其中,上行报文的处理可以包括:报文入接口的处理,转发表查找;下行报文的处理可以包括:转发表查找等等。在一些实施例中,中央处理器也可执行转发芯片的功能,比如基于通用CPU实现软件转发,从而接口板中不需要转发芯片。
物理接口卡2133用于实现物理层的对接功能,原始的流量由此进入接口板2130,以及处理后的报文从该物理接口卡2133发出。物理接口卡2133也称为子卡,可安装在接口板2130上,负责将光电信号转换为报文并对报文进行合法性检查后转发给网络处理器2132处理。在一些实施例中,中央处理器2131也可执行网络处理器2132的功能,比如基于通用CPU实现软件转发,从而物理接口卡2133中不需要网络处理器2132。
可选地,网络设备2100包括多个接口板,例如网络设备2100还包括接口板2140,接口板2140包括:中央处理器2141、网络处理器2142、转发表项存储器2144和物理接口卡2143。接口板2140中各部件的功能和实现方式与接口板2130相同或相似,在此不再赘述。
可选地,网络设备2100还包括交换网板2120。交换网板2120也可以称为交换网板单元(switch fabric unit,SFU)。在网络设备有多个接口板的情况下,交换网板2120用于完成各接口板之间的数据交换。例如,接口板2130和接口板2140之间可以通过交换网板2120通信。
主控板2110和接口板耦合。例如。主控板2110、接口板2130和接口板2140,以及交换网板2120之间通过系统总线与系统背板相连实现互通。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主控板2110和接口板2130及接口板2140之间建立进程间通信协议(inter-processcommunication,IPC)通道,主控板2110和接口板2130及接口板2140之间通过IPC通道进行通信。
在逻辑上,网络设备2100包括控制面和转发面,控制面包括主控板2110和中央处理器2111,转发面包括执行转发的各个组件,比如转发表项存储器2134、物理接口卡2133和网络处理器2132。控制面执行路由器、生成转发表、处理信令和协议报文、配置与维护网络设备的状态等功能,控制面将生成的转发表下发给转发面,在转发面,网络处理器2132基于控制面下发的转发表对物理接口卡2133收到的报文查表转发。控制面下发的转发表可以保存在转发表项存储器2134中。在有些实施例中,控制面和转发面可以完全分离,不在同一网络设备上。
值得说明的是,主控板可能有一块或多块,有多块的时候可以包括主用主控板和备用主控板。接口板可能有一块或多块,网络设备的数据处理能力越强,提供的接口板越多。接口板上的物理接口卡也可以有一块或多块。交换网板可能没有,也可能有一块或多块,有多块的时候可以共同实现负荷分担冗余备份。在集中式转发架构下,网络设备可以不需要交换网板,接口板承担整个系统的业务数据的处理功能。在分布式转发架构下,网络设备可以有至少一块交换网板,通过交换网板实现多块接口板之间的数据交换,提供大容量的数据交换和处理能力。所以,分布式架构的网络设备的数据接入和处理能力要大于集中式架构的网络设备。可选地,网络设备的形态也可以是只有一块板卡,即没有交换网板,接口板和主控板的功能集成在该一块板卡上,此时接口板上的中央处理器和主控板上的中央处理器在该一块板卡上可以合并为一个中央处理器,执行两者叠加后的功能,这种形态网络设备的数据交换和处理能力较低(例如,低端交换机或路由器等网络设备)。具体采用哪种架构,取决于具体的组网部署场景,此处不做任何限定。
在具体实施例中,网络设备2100对应于上述图8所示的应用于第一网络设备的随流检测装置。在一些实施例中,图8所示的随流检测装置中的第一获取模块801和发送模块803相当于网络设备2100中的物理接口卡2133,添加模块802相当于网络设备2100中的中央处理器2111或网络处理器2132。
在一些实施例中,网络设备2100还对应于上述图10所示的应用于第二网络设备的随流检测装置。在一些实施例中,图10所示的随流检测装置中的接收模块1001相当于网络设备2100中的物理接口卡2133,获取模块1002相当于网络设备2100中的中央处理器2111或网络处理器2132。
在一些实施例中,网络设备2100还对应于上述图13所示的应用于控制设备的随流检测装置。在一些实施例中,图13所示的随流检测装置中的接收模块1301相当于网络设备2100中的物理接口卡2133,获取模块1302相当于网络设备2100中的中央处理器2111或网络处理器2132。
图1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服务器的结构示意图,该服务器可因配置或性能不同而产生比较大的差异,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s,CPU)1501和一个或多个存储器1502,其中,该一个或多个存储器1502中存储有至少一条计算机程序,该至少一条计算机程序由该一个或多个处理器1501加载并执行,以使该服务器实现上述各个方法实施例提供的随流检测方法。当然,该服务器还可以具有有线或无线网络接口、键盘以及输入输出接口等部件,以便进行输入输出,该服务器还可以包括其他用于实现设备功能的部件,在此不做赘述。
基于上述图14及图15所示的网络设备与图16所示的服务器,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随流检测系统,该处理系统包括:第一网络设备、第二网络设备、第三网络设备和控制设备。可选的,第一网络设备为图14所示的网络设备2000或图15所示的网络设备2100,第二网络设备为图14所示的网络设备2000或图15所示的网络设备2100,第三网络设备为图14所示的网络设备2000或图15所示的网络设备2100,控制设备为图16所示的服务器。
第一网络设备、第二网络设备、第三网络设备和控制设备所执行的随流检测方法可参见上述图2或5-7所示实施例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加以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该装置包括:收发器、存储器和处理器。其中,该收发器、该存储器和该处理器通过内部连接通路互相通信,该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该处理器用于执行该存储器存储的指令,以控制收发器接收信号,并控制收发器发送信号,并且当该处理器执行该存储器存储的指令时,使得该处理器执行第一网络设备所需执行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该装置包括:收发器、存储器和处理器。其中,该收发器、该存储器和该处理器通过内部连接通路互相通信,该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该处理器用于执行该存储器存储的指令,以控制收发器接收信号,并控制收发器发送信号,并且当该处理器执行该存储器存储的指令时,使得该处理器执行第二网络设备所需执行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该装置包括:收发器、存储器和处理器。其中,该收发器、该存储器和该处理器通过内部连接通路互相通信,该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该处理器用于执行该存储器存储的指令,以控制收发器接收信号,并控制收发器发送信号,并且当该处理器执行该存储器存储的指令时,使得该处理器执行第三网络设备所需执行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该装置包括:收发器、存储器和处理器。其中,该收发器、该存储器和该处理器通过内部连接通路互相通信,该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该处理器用于执行该存储器存储的指令,以控制收发器接收信号,并控制收发器发送信号,并且当该处理器执行该存储器存储的指令时,使得该处理器执行控制设备所需执行的方法。
应理解的是,上述处理器可以是CPU,还可以是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circuit,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值得说明的是,处理器可以是支持进阶精简指令集机器(advanced RISC machines,ARM)架构的处理器。
进一步地,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上述存储器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和随机存取存储器,并向处理器提供指令和数据。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随机存取存储器。例如,存储器还可以存储设备类型的信息。
该存储器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或非易失性存储器,或可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存储器两者。其中,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OM,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P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其用作外部高速缓存。通过示例性但不是限制性说明,许多形式的RAM可用。例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M,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DRAM)、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ronous DRAM,SDRAM)、双倍数据速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ouble data dateSDRAM,DDR SDRAM)、增强型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enhanced SDRAM,ESDRAM)、同步连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link DRAM,SLDRAM)和直接内存总线随机存取存储器(directrambus RAM,DR RAM)。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至少一条指令,指令由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使计算机实现如上任一所述的随流检测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计算机程序被计算机执行时,可以使得处理器或计算机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对应的各个步骤和/或流程。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芯片,包括处理器,用于从存储器中调用并运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指令,使得安装有所述芯片的通信设备执行如上任一所述的随流检测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另一种芯片,包括:输入接口、输出接口、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输入接口、输出接口、所述处理器以及所述存储器之间通过内部连接通路相连,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的代码,当所述代码被执行时,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如上任一所述的随流检测方法。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申请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state disk))等。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中描述的各方法步骤和模块,能够以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为了清楚地说明硬件和软件的可互换性,在上述说明中已经按照功能一般性地描述了各实施例的步骤及组成。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硬件来完成,也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完成,该程序可以存储于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上述提到的存储介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磁盘或光盘等。
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程序指令。作为示例,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可以在机器可执行指令的上下文中被描述,机器可执行指令诸如包括在目标的真实或者虚拟处理器上的器件中执行的程序模块中。一般而言,程序模块包括例程、程序、库、对象、类、组件、数据结构等,其执行特定的任务或者实现特定的抽象数据结构。在各实施例中,程序模块的功能可以在所描述的程序模块之间合并或者分割。用于程序模块的机器可执行指令可以在本地或者分布式设备内执行。在分布式设备中,程序模块可以位于本地和远程存储介质二者中。
用于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的计算机程序代码可以用一种或多种编程语言编写。这些计算机程序代码可以提供给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的数据处理装置的处理器,使得程序代码在被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的数据处理装置执行的时候,引起在流程图和/或框图中规定的功能/操作被实施。程序代码可以完全在计算机上、部分在计算机上、作为独立的软件包、部分在计算机上且部分在远程计算机上或完全在远程计算机或服务器上执行。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上下文中,计算机程序代码或者相关数据可以由任意适当载体承载,以使得设备、装置或者处理器能够执行上文描述的各种处理和操作。载体的示例包括信号、计算机可读介质等等。
信号的示例可以包括电、光、无线电、声音或其它形式的传播信号,诸如载波、红外信号等。
机器可读介质可以是包含或存储用于或有关于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的程序的任何有形介质。机器可读介质可以是机器可读信号介质或机器可读存储介质。机器可读介质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电子的、磁的、光学的、电磁的、红外的或半导体系统、装置或设备,或其任意合适的组合。机器可读存储介质的更详细示例包括带有一根或多根导线的电气连接、便携式计算机磁盘、硬盘、随机存储存取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存)、光存储设备、磁存储设备,或其任意合适的组合。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了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设备和模块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见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设备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设备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该模块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模块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外,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设备或模块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也可以是电的,机械的或其它的形式连接。
该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模块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模块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模块,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模块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模块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模块中,也可以是各个模块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模块集成在一个模块中。上述集成的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
该集成的模块如果以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本申请中术语“第一”“第二”等字样用于对作用和功能基本相同的相同项或相似项进行区分,应理解,“第一”、“第二”、“第n”之间不具有逻辑或时序上的依赖关系,也不对数量和执行顺序进行限定。还应理解,尽管以下描述使用术语第一、第二等来描述各种元素,但这些元素不应受术语的限制。这些术语只是用于将一元素与另一元素区别分开。例如,在不脱离各种所述示例的范围的情况下,第一图像可以被称为第二图像,并且类似地,第二图像可以被称为第一图像。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都可以是图像,并且在某些情况下,可以是单独且不同的图像。
还应理解,在本申请的各个实施例中,各个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本申请中术语“至少一个”的含义是指一个或多个,本申请中术语“多个”的含义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例如,多个第二报文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第二报文。本文中术语“系统”和“网络”经常可互换使用。
应理解,在本文中对各种所述示例的描述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特定示例,而并非旨在进行限制。如在对各种所述示例的描述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那样,单数形式“一个(“a”,“an”)”和“该”旨在也包括复数形式,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地指示。
还应理解,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且涵盖相关联的所列出的项目中的一个或多个项目的任何和全部可能的组合。术语“和/或”,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申请中的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还应理解,术语“包括”(也称“includes”、“including”、“comprises”和/或“comprising”)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时指定存在所陈述的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素、和/或部件,但是并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素、部件、和/或其分组。
还应理解,术语“若”和“如果”可被解释为意指“当...时”(“when”或“upon”)或“响应于确定”或“响应于检测到”。类似地,根据上下文,短语“若确定...”或“若检测到[所陈述的条件或事件]”可被解释为意指“在确定...时”或“响应于确定...”或“在检测到[所陈述的条件或事件]时”或“响应于检测到[所陈述的条件或事件]”。
应理解,根据A确定B并不意味着仅仅根据A确定B,还可以根据A和/或其它信息确定B。
还应理解,说明书通篇中提到的“一个实施例”、“一实施例”、“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意味着与实施例或实现方式有关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包括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因此,在整个说明书各处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或“在一实施例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未必一定指相同的实施例。此外,这些特定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任意适合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
以上描述仅为本申请的可选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4)

1.一种随流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第一网络设备获取第一业务报文,所述第一业务报文包括应用信息,所述应用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业务报文所属的目标应用程序;
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基于所述应用信息在所述第一业务报文中添加随流检测头,得到第二业务报文,所述随流检测头用于指示接收到所述第二业务报文的网络设备进行随流检测;
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发送所述第二业务报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应用信息包括感知应用网络标识APNID,所述APN ID包括在第一业务报文的扩展头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业务报文还包括五元组信息,所述五元组信息包括源互联网协议IP、目的IP、源端口、目的端口和报文协议号;
所述基于所述应用信息在所述第一业务报文中添加随流检测头,包括:
基于所述应用信息和所述五元组信息在所述第一业务报文中添加随流检测头。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随流检测头为随流信息遥测iFIT检测头;
所述基于所述应用信息在所述第一业务报文中添加随流检测头,包括:
基于所述应用信息确定所述第一业务报文为需要检测的业务报文;
生成所述应用信息对应的业务流标识,将所述业务流标识封装到所述iFIT检测头中,所述业务流标识用于标识所述应用信息对应的业务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应用信息在所述第一业务报文中添加随流检测头之后,还包括:
获取所述应用信息对应的检测数据;
向控制设备发送所述应用信息、所述业务流标识和所述应用信息对应的检测数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向控制设备发送所述应用信息、所述业务流标识和所述应用信息对应的检测数据,包括:
根据所述应用信息对应的上报策略,向控制设备发送所述应用信息、所述业务流标识和所述应用信息对应的检测数据,所述上报策略包括检测模式、上报周期或上报指标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检测模式包括端到端检测模式或逐跳检测模式,所述上报指标用于指示上报的数据类型。
7.根据权利要求4-6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iFIT检测头包括所述应用信息对应的上报策略标记位,所述上报策略标记位包括检测模式标记位、上报周期标记位或上报指标标记位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检测模式标记位用于指示检测模式,所述检测模式包括端到端检测模式或逐跳检测模式,所述上报周期标记位用于指示上报的周期,所述上报指标标记位用于指示上报的数据类型。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随流检测头为带内操作维护管理iOAM检测头;
所述基于所述应用信息在所述第一业务报文中添加随流检测头,包括:
基于所述应用信息确定所述第一业务报文为需要检测的业务报文;
将所述应用信息封装到所述iOAM检测头中。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应用信息封装到所述iOAM检测头中,包括:
将所述应用信息封装到所述iOAM检测头的保留字段中。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应用信息在所述第一业务报文中添加随流检测头之后,还包括:
获取所述应用信息对应的检测数据;
将所述应用信息对应的检测数据封装到所述iOAM检测头中。
11.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应用信息在所述第一业务报文中添加随流检测头之后,还包括:
获取所述应用信息对应的检测数据;
向控制设备发送所述应用信息和所述应用信息对应的检测数据。
12.一种随流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第二网络设备接收第二业务报文,所述第二业务报文包括带内操作维护管理iOAM检测头,所述iOAM检测头用于指示接收到所述第二业务报文的网络设备进行随流检测,所述iOAM检测头中包括应用信息,所述应用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业务报文所属的目标应用程序;
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基于所述iOAM检测头获取所述应用信息对应的检测数据。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应用信息包括感知应用网络标识APN ID,所述APN ID包括在第二业务报文的扩展头中。
14.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iOAM检测头中包括位于所述第二网络设备之前的网络设备添加的所述应用信息对应的检测数据;
所述方法还包括:
从所述iOAM检测头中获取所述位于所述第二网络设备之前的网络设备添加的所述应用信息对应的检测数据;
向控制设备发送所述应用信息对应的转发路径上的检测数据或检测结果中的至少一种以及所述应用信息,所述应用信息对应的转发路径上的检测数据包括所述位于所述第二网络设备之前的网络设备添加的所述应用信息对应的检测数据,所述检测结果为基于所述应用信息对应的转发路径上的检测数据获取得到的。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向控制设备发送所述应用信息对应的转发路径上的检测数据或检测结果中的至少一种以及所述应用信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应用信息对应的上报策略和上报条件,所述上报策略包括检测模式、上报周期或上报指标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检测模式包括端到端检测模式或逐跳检测模式,所述上报指标用于指示上报的数据类型;
所述向控制设备发送所述应用信息对应的转发路径上的检测数据或检测结果中的至少一种以及所述应用信息,包括:
响应于所述检测结果满足所述上报条件,基于所述上报策略,向控制设备发送所述应用信息对应的转发路径上的检测数据或检测结果中的至少一种以及所述应用信息。
16.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iOAM检测头获取所述应用信息对应的检测数据之后,还包括:
向控制设备发送所述应用信息和所述应用信息对应的检测数据。
17.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iOAM检测头获取所述应用信息对应的检测数据之后,还包括:
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向所述iOAM检测头中添加所述应用信息对应的检测数据,以获得第三业务报文;
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发送所述第三业务报文。
18.一种随流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控制设备接收应用信息以及所述应用信息对应的检测数据,所述检测数据是针对所述应用信息对应的业务流进行检测而获得的;
所述控制设备基于所述应用信息对应的检测数据,获取所述应用信息对应的业务流的业务质量。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设备接收应用信息以及所述应用信息对应的检测数据,包括:
所述控制设备接收应用信息和五元组信息,以及与所述应用信息和五元组信息对应的检测数据;
所述控制设备基于所述应用信息对应的检测数据,获取所述应用信息对应的业务流的业务质量,包括:
所述控制设备基于所述应用信息和五元组信息对应的检测数据,获取所述应用信息和五元组信息对应的业务流的业务质量。
20.根据权利要求18或1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应用信息对应的检测数据包括所述业务流的转发路径上的两端的网络设备获取的所述应用信息对应的检测数据;
所述获取所述应用信息对应的业务流的业务质量之后,还包括:
呈现所述应用信息对应的业务流的端到端的业务质量。
21.根据权利要求18或1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应用信息对应的检测数据包括所述业务流的转发路径上的各个网络设备获取的所述应用信息对应的检测数据;
所述获取所述应用信息对应的业务流的业务质量之后,还包括:
呈现所述应用信息对应的业务流的逐跳业务质量。
22.一种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设备包括:处理器,所述处理器与存储器耦合,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至少一条程序指令或代码,所述至少一条程序指令或代码由所述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使所述网络设备实现权利要求1-11中任一所述的随流检测方法,或者,以使所述网络设备实现权利要求12-17中任一所述的随流检测方法,或者,以使所述网络设备实现权利要求18-21中任一所述的随流检测方法。
23.一种随流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随流检测系统包括第一网络设备、第二网络设备和控制设备;
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用于执行权利要求1-11任一所述的方法,所述第二网络设备用于执行权利要求12-17任一所述的方法,所述控制设备用于执行权利要求18-21任一所述的方法。
24.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至少一条指令,所述至少一条指令由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使计算机实现权利要求1-11中任一所述的随流检测方法,或者,以使计算机实现权利要求12-17中任一所述的随流检测方法,或者,以使计算机实现权利要求18-21中任一所述的随流检测方法。
CN202111112532.0A 2021-09-18 2021-09-18 随流检测方法、装置、设备、系统及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584275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112532.0A CN115842757A (zh) 2021-09-18 2021-09-18 随流检测方法、装置、设备、系统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112532.0A CN115842757A (zh) 2021-09-18 2021-09-18 随流检测方法、装置、设备、系统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842757A true CN115842757A (zh) 2023-03-24

Family

ID=855745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112532.0A Pending CN115842757A (zh) 2021-09-18 2021-09-18 随流检测方法、装置、设备、系统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842757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668343A (zh) * 2023-07-31 2023-08-29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随流检测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668343A (zh) * 2023-07-31 2023-08-29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随流检测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6668343B (zh) * 2023-07-31 2023-10-31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随流检测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995583B (zh) 路径探测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3328902B (zh) 网络性能检测方法、装置及网络设备
CN105072629A (zh) 测量终端上运行的业务的质量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12039796B (zh) 数据包传输方法和装置、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
EP4149058A1 (en) Network performance measurement method, apparatus, device and system, and storage medium
KR20210151979A (ko) 메시지 검측 방법, 디바이스, 및 시스템
CN115221113A (zh) 数据格式的转换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US20240048479A1 (en) Packet Forward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Network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CN115842757A (zh) 随流检测方法、装置、设备、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14697403A (zh) 业务报文的处理方法、装置、设备、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14363432A (zh) 获取报文头信息、生成报文的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938403A (zh) 一种能力通告方法及相关设备
WO2023116457A1 (zh) 报文处理方法及装置、通信系统
CN116962161A (zh) 路径检测方法、装置、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5914087A (zh) 报文转发方法、装置、设备、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14915564A (zh) 网络状态测量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14125988A (zh) 生成路由信息、发送位置信息及转发报文的方法及设备
US20240098004A1 (en) Packet forward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 network
WO2023241520A1 (zh) 随流检测方法、装置、设备、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15834687A (zh) 报文处理方法、设备、系统及存储介质
WO2022253190A1 (zh) 业务流的性能检测方法、装置及通信网络
WO2023040729A1 (zh) 报文处理方法、流规范传输方法、设备、系统及存储介质
WO2022253192A1 (zh) 报文转发方法、装置及通信网络
CN117278451A (zh) 随流检测方法、装置、设备、系统及存储介质
US20230291537A1 (en) Network Synchronization Method, Apparatus, Device, and System, and Readable Storage Mediu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