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842342A - 一种分布式配电网的拓扑识别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分布式配电网的拓扑识别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842342A
CN115842342A CN202211715595.XA CN202211715595A CN115842342A CN 115842342 A CN115842342 A CN 115842342A CN 202211715595 A CN202211715595 A CN 202211715595A CN 115842342 A CN115842342 A CN 11584234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ode
identification
identification area
nodes
distribution networ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715595.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842342B (zh
Inventor
罗克清
朱永权
杜波
朱旭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Philisense Information Securit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Philisense Information Securit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Philisense Information Securit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Philisense Information Securit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715595.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842342B/zh
Publication of CN1158423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84234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84234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84234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upply And Distribution Of Alternating Current (AREA)
  • Remote Monitoring And Control Of Power-Distribution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分布式配电网的拓扑识别方法及装置,应用于配电网调度平台中,根据配电网中节点的节点信息,划分配电网的拓扑识别区域,拓扑识别区域包括第一识别区域、第二识别区域以及第三识别区域;第一识别区域的拓扑结构采用高频电力载波通讯进行识别,第一识别区域包括至少一个发电节点;第二识别区域采用微电流注入法进行识别,第二识别区域包括至少一个调控节点;第三识别区域采用负荷参数计量进行识别,第三识别区域的末端区域的节点为负荷节点;识别配电网中的边缘节点的拓扑关系;根据区域内的识别结果以及边缘节点的拓扑关系,构建配电网拓扑结构。本申请通过上述方法及装置,解决了新能源发展趋势下的分布式配电网的拓扑识别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分布式配电网的拓扑识别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配网拓扑识别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分布式配电网的拓扑识别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配电网络的拓扑分析是根据配电网中电气元件的连接关系,把整个配电网络看成线与点结合的拓扑图,然后根据电源结点、开关结点等进行整个网络的拓扑连线分析,它是配电网络进行状态估计、潮流计算、故障定位、隔离及供电恢复、网络重构等其它分析的基础。
随着新能源技术的发展,配电网的拓扑结构呈现出新的发展特点。电力系统由无源网络向有源网络发展。随着分布式电源以及用户侧综合能源系统的发展,配用电系统将由传统的无源网络向有源网络发展,“源”的具体形式也将进一步丰富。此外,用电负荷类型多样化发展,在电能替代、能源消费清洁化等政策驱动下,用户侧负荷设备类型更加丰富,随着新型负荷接入,系统将具有更多灵活性资源。配电网中的设备将向小型化、集成化、智能化方向发展,以适应电网数字化、能源互联网建设需求。然而,新能源发展趋势下的分布式配电网中往往涉及多种不同类型的源网荷储主体,目前没有针对新能源发展趋势下的分布式配电网的拓扑识别方案。
目前,亟需一种分布式配电网的拓扑识别方法及装置来解决相关技术存在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分布式配电网拓扑识别方法及装置,以识别新能源发展趋势下的分布式配电网的拓扑结构。
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分布式配电网拓扑识别方法,应用于配电网调度平台中,方法包括:获取配电网中节点的节点信息,节点包括发电节点、调控节点以及负荷节点;根据节点的节点信息,划分配电网的拓扑识别区域,拓扑识别区域包括第一识别区域、第二识别区域以及第三识别区域;其中,第一识别区域的拓扑结构采用高频电力载波通讯进行识别,第一识别区域包括至少一个发电节点;第二识别区域的拓扑结构采用微电流注入法进行识别,第二识别区域包括至少一个调控节点;第三识别区域的拓扑结构采用负荷参数计量进行识别,第三识别区域的末端区域的节点为负荷节点;识别配电网中的边缘节点的拓扑关系,边缘节点为各个识别区域和其他识别区域的相邻节点;根据拓扑识别区域内部的拓扑识别结果以及边缘节点的拓扑关系,构建配电网的拓扑结构。
本申请通过采用上述方法,在新能源发展趋势下的分布式配电网中,涉及多种不同类型的源网荷储主体时,针对不同节点特征,通过划分不同的识别区域,实现了配电网的拓扑识别。同时,还兼顾了拓扑识别所需的成本与识别结果的可靠性。
可选的,节点信息包括节点电压等级以及节点链接数,根据节点的节点信息,划分配电网的拓扑识别区域具体包括:获取第一节点群,第一节点群包括多个调控节点;当第一节点群中的任意一个调控节点的节点电压等级大于或等于预设第一电压等级,将第一节点群划分到第一识别区域中;其中,当第一节点群中存在节点链接数大于或等于预设节点链接数的节点时,第一识别区域的拓扑结构还采用高频无线通讯进行识别。
通过采用上述方法,在分布式配电网中,获取了适用于高频电力载波通讯方式进行拓扑识别的第一识别区域。同时,当第一区域内节点的节点链接数过高时,采用高频无线通讯作为通信识别的备用方式,进一步提高拓扑识别结果的可靠性。
可选的,第二识别区域的拓扑结构采用微电流注入法进行识别具体包括:采用无功电流注入以及信号检测识别第二识别区域的拓扑结构,信号检测包括时域信号检测以及频域信号检测;其中,当第二识别区域在预定时间段内发生无功功率波动的次数大于或等于预设波动次数时,更换微电流注入法的电流注入类型为有功电流注入。
通过采用上述方法,采用无功电流注入以及信号检测识别第二识别区域的拓扑结构,可靠性高。同时,对配电网的第二识别区域内部不会产生冲击电流以及谐波污染。避免了采用微电流注入法识别拓扑结构时而导致的线路发热的问题。
可选的,当微电流注入法的电流注入类型为有功电流注入时,方法还包括:当第二识别区域实现微电流注入法的注入电流值小于预定电流值时,信号检测的类型被配置为时域信号检测;当第二识别区域实现微电流注入法的注入电流值大于或等于预定电流值,且第二识别区域的节点数量大于或等于预设节点数量时,信号检测的类型被配置为频域信号检测。
通过采用上述方法,实现了在无功电流注入无法满足第二识别区域的拓扑识别时,采用有功电流注入,提高了拓扑识别结果的准确度以及拓扑识别过程的响应速度。
可选的,节点信息包括节点负荷功率以及节点电压等级,根据节点的节点信息,划分配电网的拓扑识别区域具体包括:获取第二节点群,第二节点群包括多个调控节点;当第二节点群中任意一个调控节点的节点负荷功率小于预设负荷功率时,将第二节点群划分到第三识别区域;或当第二节点群中任意一个调控节点的节点电压等级小于预设第二电压等级时,将第二节点群划分到第三识别区域。
通过采用上述方法,获取了适用于负荷参数计量进行拓扑识别的第三识别区域。在第三识别区域内存在的主要节点类型为负荷节点时,且负荷节点的数量为分布式配电网中节点数量最多的节点类型,采用负荷参数计量进行拓扑识别,降低了识别配电网拓扑结构所需的经济成本。
可选的,识别配电网中的边缘节点的拓扑关系具体包括:采用高频电力载波通讯或高频无线通讯获取第一边缘节点与第二边缘节点的第一拓扑关系;第一边缘节点为第一识别区域中与第二识别区域相邻的节点,第二边缘节点为第二识别区域中与第一识别区域相邻的节点;采用微电流注入法获取第一边缘节点与第二边缘节点的第二拓扑关系;判断第一拓扑关系与第二拓扑关系是否相同;当第一拓扑关系与第二拓扑关系相同时,确认第一拓扑关系与第二拓扑关系识别正确。
通过采用上述方法,同时采用高频信号通讯以及微电流注入法识别第一边缘节点与第二边缘节点的拓扑关系,在不增加额外的识别设备的同时,对第一边缘节点与第二边缘节点的拓扑结构进行识别,并对识别结果进行校验。
可选的,方法还包括:当第一拓扑关系与第二拓扑关系不相同时,获取第一边缘节点与第二边缘节点之间通讯装置的通讯状态;通讯状态包括正常状态和异常状态;当通讯状态为正常状态时,调整微电流注入法的电流注入参数以及信号输入类型,直到调整后得到的拓扑关系与第一拓扑关系相同。
通过采用上述方法,在对第一边缘节点与第二边缘节点的拓扑结构识别结构进行校验的过程中,可以及时发现微电流注入法中设置的电流注入参数以及信号输入类型存在的问题,并调整电流注入参数以及信号输入类型,以使得微电流注入法能够正常识别配电网拓扑。
可选的,识别配电网中的边缘节点的拓扑关系具体包括:采用微电流注入法获取第三边缘节点与第四边缘节点的第三拓扑关系;第三边缘节点为第二识别区域中与第三识别区域相邻的节点,第四边缘节点为第三识别区域中与第二识别区域相邻的节点;采用负荷参数计量获取第三边缘节点与第四边缘节点的第四拓扑关系;判断第三拓扑关系与第四拓扑关系是否相同;当第三拓扑关系与第四拓扑关系相同时,确认第一拓扑关系与第二拓扑关系识别正确。
通过采用上述方法,同时采用负荷参数计量以及微电流注入法识别第三边缘节点与第四边缘节点的拓扑关系,在不增加额外的识别设备的同时,对第三边缘节点与第四边缘节点的拓扑结构进行识别,并对识别结果进行校验。
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分布式配电网的拓扑识别装置,装置为配电网调度平台,配电网调度平台包括信息获取模块、区域划分模块、第一识别模块、第二识别模块、第三识别模块、边缘识别模块以及拓扑构建模块;信息获取模块,用于获取配电网中节点的节点信息,节点包括发电节点、调控节点以及负荷节点;区域划分模块,用于根据节点的节点信息,划分配电网的拓扑识别区域,拓扑识别区域包括第一识别区域、第二识别区域以及第三识别区域;第一识别模块,用于采用高频电力载波通讯对第一识别区域的拓扑结构进行识别,第一识别区域包括至少一个发电节点;第二识别模块,用于采用微电流注入法对第二识别区域的拓扑结构进行识别,第二识别区域包括至少一个调控节点;第三识别模块,用于采用负荷参数计量对第三识别区域的拓扑结构进行识别,第三识别区域的末端区域的节点为负荷节点;边缘识别模块,用于识别配电网中的边缘节点的拓扑关系,边缘节点为各个识别区域和其他识别区域的相邻节点;拓扑构建模块,用于根据拓扑识别区域内部的拓扑识别结果以及边缘节点的拓扑关系,构建配电网的拓扑结构。
本申请第三方面提供一种电子设备,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用户接口及网络接口,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用户接口和网络接口用于给其他设备通信,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中存储的指令,以使电子设备执行上述中任一项的方法。
本申请第四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指令,当指令被执行时,执行上述中任一项的方法。
与相关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在新能源发展趋势下的分布式配电网中,涉及多种不同类型的源网荷储主体时,针对不同节点特征,通过划分不同的识别区域,实现了配电网的拓扑识别。同时,还兼顾了拓扑识别所需的成本与识别结果的可靠性。当第一区域内节点的节点链接数过高时,采用高频无线通讯作为通信识别的备用方式,进一步提高拓扑识别结果的可靠性。采用无功电流注入以及信号检测识别第二识别区域的拓扑结构,可靠性高,且对配电网的第二识别区域内部不会产生冲击电流以及谐波污染。避免了采用微电流注入法识别拓扑结构时而导致的线路发热的问题。实现了在无功电流注入无法满足第二识别区域的拓扑识别时,采用有功电流注入,提高了拓扑识别结果的准确度以及拓扑识别过程的响应速度。在不增加额外的识别设备的情况下,对相邻的边缘节点之间的拓扑结构进行识别,并对识别结果进行校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分布式配电网的拓扑识别方法的第一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分布式配电网的拓扑识别方法的第二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分布式配电网的拓扑识别方法的第三流程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拓扑识别区域划分的场景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识别区域的场景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分布式配电网的拓扑识别方法的第四流程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分布式配电网的拓扑识别方法的第五流程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分布式配电网的边缘节点的场景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分布式配电网的拓扑识别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01、信息获取模块;102、区域划分模块;103、第一识别模块;104、第二识别模块;105、第三识别模块;106、边缘识别模块;107、拓扑构建模块;1000、电子设备;1001、处理器;1002、通信总线;1003、用户接口;1004、网络接口;1005、存储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说明书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说明书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说明书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示性的”、“例如”或者“举例来说”等词用于表示作例子、例证或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被描述为“示性的”、“例如”或者“举例来说”的任何实施例或设计方案不应被解释为比其他实施例或设计方案更优选或更具优势。确切而言,使用“示性的”、“例如”或者“举例来说”等词旨在以具体方式呈现相关概念。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单独存在B,同时存在A和B这三种情况。另外,除非另有说明,术语“多个”的含义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例如,多个系统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系统,多个屏幕终端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屏幕终端。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术语“包括”、“包含”、“具有”及它们的变形都意味着“包括但不限于”,除非是以其他方式另外特别强调。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方法可以应用于配电网调度平台中,以解决相关技术中缺少在新能源发展趋势下的分布式配电网中,涉及多种不同类型的源网荷储主体时,实现配电网的拓扑识别的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配电网调度平台是用于根据分布式配电网的拓扑识别结果,对分布式配电网进行状态估计、潮流计算、故障定位、隔离及供电恢复、网络重构等其它方面进行定量分析,以实现分布式配电网的稳态运行。
本申请实施例以及附图中给出的拓扑示意图,仅用于方便理解本申请实施例方案的内容而示例性的给出,并非对分布式配电网拓扑结构的限定。在分布式配电网实际的发展、规划当中,拓扑结构的实际情况可以更加复杂,也存在更加简化的情况。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分布式配电网拓扑识别方法,应用于配电网调度平台中。如图1所示,方法包括步骤S11-S15。
步骤S11,获取配电网中节点的节点信息,节点包括发电节点、调控节点以及负荷节点。
示例性的,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发电节点可以为分布式配电网中的各种传统的发电厂,如火电站、水电站。同时,还可以为各种新能源发电端,如风电站、光伏电站、潮汐电站、中小型家用或厂用的光伏发电端以及核电站等。具体的讲,可以为电能的生产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调控节点可以为各类变电站,如高中压变电站或是低压配电柜等,可以理解为在配电网中起到电能分配的设施或设备。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负荷节点可以为理解为,在配电网中主要起到消耗电能作用的各种设施。包括各工厂、居民用电端以及医院等。
步骤S12,根据节点的节点信息,划分配电网的拓扑识别区域,拓扑识别区域包括第一识别区域、第二识别区域以及第三识别区域。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节点信息包括节点电压等级以及节点链接数,根据节点的节点信息,划分配电网的拓扑识别区域具体包括步骤S1201-S1202。
步骤S1201,获取第一节点群,第一节点群包括多个调控节点。
步骤S1202,当第一节点群中的任意一个调控节点的节点电压等级大于或等于预设第一电压等级,将第一节点群划分到第一识别区域中;其中,当第一节点群中存在节点链接数大于或等于预设节点链接数的节点时,第一识别区域的拓扑结构还采用高频无线通讯进行识别。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当第一节点群中不存在节点链接数大于或等于预设节点链接数的节点时,第一识别区域的拓扑结构采用高频电力载波通讯进行识别。
举例来说,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节点链接数是指与节点有直接链接关系的其他节点数量。可以理解的是,当节点的节点链接数越大时,采用高频电力载波通讯进行拓扑识别的可靠性越低。
举例来说,在第一识别区域的划分中,考虑两个不同特征的节点。其中,所有的发电节点都可以被划入第一识别区域中。考虑到在分布式配电网中,发电节点、调控节点以及负荷节点三种节点类型中的发电节点的占比最少,且发电节点在电力系统中重要程度较高。因此,在对第一识别区域中的节点设置高频电力载波通讯装置或是高频无线通讯装置时,能够更加可靠的识别第一识别区域的拓扑结构。此外,在配电网的各个拓扑节点安装各类通讯装置,会增加拓扑识别的成本,因此,有选择的针对占比较少的发电节点安装高频电力载波通讯装置或是高频无线通讯装置能够降低经济成本。另外,本申请实施例中,选择调控节点中节点电压等级大于或等于预设第一电压等级的调控节点,划分进入第一识别区域。考虑到配电网中部分电压等级较高调控节点,与其他节点之间的拓扑连接关系更为复杂,因此,上述类型的调控节点对于拓扑识别的可靠性要求更高。在实际的分布式配电网的拓扑识别中,可根据待识别拓扑结构的配电网的区域大小,最高一级节点电压等级,对预设第一电压等级进行具体的选定,本申请实施例在此不对预设第一电压等级的数值进行限定。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节点信息包括节点负荷功率以及节点电压等级,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节点负荷功率,是指节点输出功率与输出功率之间的差值,示例性的来说,针对变电站P来说,接收外部其他电厂或变电站的总功率A,对外输出总功率B,变电站P的节点负荷功率可表示为A-B。针对某负荷节点S,接收外部总功率C,理想情况下,负荷节点可认为不对外输出功率,因此理想情况下负荷节点的节点负荷功率就是接收的外部总功率C,当考虑负荷节点存在漏电等对外部输出功率的情况,可以根据负荷节点的实际情况对负荷节点的节点负荷功率进行校正,不同类型负荷节点的校正系数可参见相关技术,本申请在此不做具体限定。如图3所示,根据节点的节点信息,划分配电网的拓扑识别区域具体包括步骤S1211-S1212。
步骤S1211,获取第二节点群,第二节点群包括多个调控节点。
步骤S1212,第二节点群中任意一个调控节点的节点负荷功率小于预设负荷功率时,将第二节点群划分到第三识别区域;或当第二节点群中任意一个调控节点的节点电压等级小于预设第二电压等级时,将第二节点群划分到第三识别区域。
具体来说,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三识别区域中的节点类型大部分应当为负荷节点,在分布式配电网中,随着新能源技术的发展,负荷节点的数量将大幅增加,同时负荷的类型也会伴随着新能源发展而产生的新的应用场景而增加。针对这一部分负荷节点,以及这一部分负荷节点的上一级调控节点(包括各类型的低压配电柜、馈线柜以及各级计量仪表),负荷节点附近的拓扑结构的变化是频繁的,因此拓扑结构的不确定性更高。在考虑针对第三识别区域采用高频电力载波通讯或是高频无线通讯识别拓扑结构时,所需的经济成本将十分高昂,也不利于新能源分布式配电网的实际发展。另外,由于第三识别区域的节点电压等级以及普遍较低,在采用微电流注入法进行拓扑结构识别时,注入电流对整个第三区域的电能质量产生的影响将更加明显,将导致以下两个问题:1、对低压台区产生冲击电流,2、低压台区的拓扑结构变化频繁而导致无法正确识别。因此,第二节点群中任意一个调控节点的节点负荷功率小于预设负荷功率时,可以认为第二节点群中的调整节点不适用于微电流注入法,此时,将第二节点群划分到第三识别区域,可以提高针对第三识别区域的拓扑识别的可靠性。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第三识别区域的节点所原有的电能计量指标,通过电能数据分析可以得到第三识别区域的拓扑结构,通过电能计量指标获取第三识别区域的拓扑结构的步骤不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具体展开。其中,可以通过支路有功功率以及无功功率分析各个第三识别区域的节点间的拓扑结构,从而获得第三识别区域的拓扑结构。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节点信息包括节点负荷功率、节点类型以及节点电压等级,划分配电网的拓扑识别区域具体包括:获取第三节点群,第三节点群中任意一个节点的类型都为调控节点;当第三节点群中任意一个节点的节点电压等级小于预设第一电压等级,大于或等于预设第二电压等级,且第三节点群中任意一个节点的节点负荷功率大于或等于预设负荷功率时,将第三节点群划分进第二识别区域。
举例来说,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第二识别区域通过微电流注入法识别拓扑结构,第二识别区域内的节点类型为调控节点。通过筛选出节点电压等级小于预设第一电压等级,大于或等于预设第二电压等级的调控节点,并划分进第一识别区域,可参见上述实施例中关于第一识别区域的划分。筛选出节点负荷功率大于或等于预设负荷功率的调控节点,并划分进第三识别区域,可参见上述实施例中关于第三识别区域的划分。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根据上述方法而划分得来的第一识别区域以及第二识别区域的场景示意图,如图4所示。本申请示例性的给出一种第一识别区域以及第二识别区域的划分结果。在识别区域的划分实现时,分布式配电网的拓扑结构尚未完成识别,图4中仅是示例的给出各个节点间的拓扑连接关系。其中,在第一识别区域中,节点类型大多为发电节点,以及部分上级调控节点;在第二识别区域中,节点类型包括上级调控节点以及下级调控节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上级调控节点以及下级调控节点都属于调控节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上级调控节点用于表示与上级调控节点相连接的其他节点中不包括负荷节点。下级调控节点可以理解为与该节点相连接的节点中存在负荷节点。本申请实施例中,下级调控节点可以为各类低压配电柜、馈线柜等。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识别区域、第二识别区域以及第三识别区域的具体识别方式包括步骤S131-S133。
步骤S131,第一识别区域的拓扑结构采用高频电力载波通讯进行识别,第一识别区域包括至少一个发电节点。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当第一节点群中存在节点链接数大于或等于预设节点链接数的节点时,第一识别区域的拓扑结构还采用高频无线通讯进行识别。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采用高频电力载波通讯或高频无线通讯对第一识别区域的拓扑结构进行识别具体包括:获取第一识别区域中各个层级的节点对应的节点标识信息,各个层级包括第一层级以及第二层级,各个层级的节点标识信息用于标识各个层级中的节点位置;其中,各个层级包括至少一个基准节点,基准节点用于向下一层级节点发送第一查询消息;通知第一层级的基准节点向下一层级节点发送第一查询消息,第一查询消息的推送路径仅由基准节点指向下一层级节点;获取下一层级中接收到第一查询消息的节点,构建基准节点与下一层级中接收到第一查询消息的节点的连接关系;将下一层级中接收到第一查询消息的节点设定为新建基准节点;通知新建基准节点向下一层级节点发送第一查询消息,直到构建所有层级之间的连接关系,以得到第一识别区域内部的拓扑结构。
举例来说,如图5所示,图5中各个正方形图形代表第一区域中的各个节点,正方形中数字相同的即表征同一节点电压等级的节点。获取第一识别区域中各个层级的节点对应的节点标识信息,各个层级包括第一层级、第二层级以及第三层级,各个层级的节点标识信息用于标识各个层级中的节点位置;其中,各个层级包括至少一个基准节点,基准节点用于向下一层级节点发送第一查询消息,具体来说,如图5所示,第一层级的基准节点为节点A,第二层级的基准节点为节点B,第三层级的基准节点为节点E。通知第一层级的基准节点A向下一层级节点B、节点C、节点D发送第一查询消息,第一查询消息的推送路径仅由基准节点A指向第二层级节点;获取第二层级中接收到第一查询消息的节点,构建基准节点A与第二层级中接收到第一查询消息的节点的连接关系;随后,第二层级的基准节点B向第三层级的节点E、节点F、节点G、节点H以及节点I发送第一查询消息,构建第二层级的基准节点B与第三层级中接收到第一查询消息的节点的连接关系。通过循环构建上下层级节点的连接关系,可以获得整个第一识别区域的拓扑关系。图5中,仅实例性的给出的第一识别区域的划分,对于第二识别区域以及第三识别区域在此处不做具体阐述。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采用高频电力载波通讯或高频无线通讯对第一识别区域的拓扑结构进行识别还包括:判断第一识别区域的层级数量;当第一识别区域的层级数大于预设层级数时,构建第一识别区域的同一层级节点之间的连接关系。具体来说,在同一层级节点间选择初始节点,通知初始节点向同一层级节点发送第二查询消息,第二查询消息的推送路径仅能通过同一层级节点;当第二查询消息经过同一层级节点的任意节点时,向第二查询消息中添加任意节点的标识信息;根据第二查询消息中添加的标识信息,确定初始节点与同一层级节点的连接关系;重新设定初始节点,直到获取同一层级节点之间的连接关系。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识别区域的层级数量可以根据第一识别区域中存在多少种不同节点电压等级的节点进行确定,本申请实施例中,同一层级的节点为节点电压等级相同的节点。
举例来说,如图5所示,判断第一识别区域的层级数量为3,预设层级数为3。此时,可以认为,分布式配电网的拓扑结构有较大概率存在同层级相连接的情况。如图5所示,在第二层级的节点间选择初始节点B,通知第二层级的初始节点向同一层级的节点C以及节点D发送第二查询消息,第二查询消息的推送路径仅能通过同一层级节点,也就是说第二查询消息仅能在第一识别区域内相同的节点电压等级的节点之间传输;当第二查询消息经过第二层级节点的任意节点时,向第二查询消息中添加任意节点的标识信息;根据第二查询消息中添加的标识信息,确定初始节点B点与同一层级的节点C以及节点D的连接关系。如图5所示,第二查询消息无法通过节点B传递至节点C以及节点D,因此返回到通讯服务器中的第二查询消息中不包括节点C以及节点D的标识信息,因此可以确定第二层级节点中,初始节点B与节点C以及节点D都不存在连接关系。基于同样原理,重新设定初始节点,识别第三层级之间的连接关系。最终得的第一识别区域中,同一层级节点的拓扑关系。
步骤S132,第二识别区域的拓扑结构采用微电流注入法进行识别,第二识别区域包括至少一个调控节点。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如图6所示,第二识别区域的拓扑结构采用微电流注入法进行识别具体包括步骤S1321-S1322。
步骤S1321,采用无功电流注入以及信号检测识别第二识别区域的拓扑结构,信号检测包括时域信号检测以及频域信号检测。
步骤S1322,当第二识别区域在预定时间段内发生无功功率波动的次数大于或等于预设波动次数时,更换微电流注入法的电流注入类型为有功电流注入。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当微电流注入法的电流注入类型为有功电流注入时,方法还包括步骤S1323以及S1324。
步骤S1323,当第二识别区域实现微电流注入法的注入电流值小于预定电流值时,信号检测的类型被配置为时域信号检测。
举例来说,当确定好分布式配电网中的第二识别区域后,第二识别区域实现微电流注入法的注入电流值为5A,预定电流值为6A,此时,信号检测的类型被配置为时域信号检测。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预定电流值用于表征适用时域信号检测的最大注入电流值。当注入电流值超过预定电流值时,继续采用时域信号检测作为信号检测的类型将导致第二识别区域的冲击电流过大,配电网中发热量过高,影响配电网的正常运行。
步骤S1324,当第二识别区域实现微电流注入法的注入电流值大于或等于预定电流值,且第二识别区域的节点数量大于或等于预设节点数量时,信号检测的类型被配置为频域信号检测。
举例来说,当确定好分布式配电网中的第二识别区域后,第二识别区域实现微电流注入法的注入电流值为8A,预定电流值为6A,且第二识别区域的节点数量为30个,预设节点数量为25个。此时,采用频域信号检测将使得节点数量较多的第二识别区域的拓扑识别结果更加准确。本申请实施例中,在具体情况下,第二识别区域的节点数量小于预设节点数量时,可以优先考虑使用频域信号检测,但同时还需考虑使用频域信号检测带来的谐波污染,本申请实施例在此不做具体讨论。
步骤S133,第三识别区域的拓扑结构采用负荷参数计量进行识别,第三识别区域的末端区域的节点为负荷节点。
步骤S14,识别配电网中的边缘节点的拓扑关系,边缘节点为各个识别区域和其他识别区域的相邻节点。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如图7所示,识别配电网中的边缘节点的拓扑关系具体包括步骤S141-S144。
步骤S141,采用高频电力载波通讯或高频无线通讯获取第一边缘节点与第二边缘节点的第一拓扑关系;第一边缘节点为第一识别区域中与第二识别区域相邻的节点,第二边缘节点为第二识别区域中与第一识别区域相邻的节点。
步骤S142,采用微电流注入法获取第一边缘节点与第二边缘节点的第二拓扑关系。
步骤S143,判断第一拓扑关系与第二拓扑关系是否相同。
步骤S144,当第一拓扑关系与第二拓扑关系相同时,确认第一拓扑关系与第二拓扑关系识别正确。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方法还包括步骤S145。
步骤S145,当第一拓扑关系与第二拓扑关系不相同时,获取第一边缘节点与第二边缘节点之间通讯装置的通讯状态;通讯状态包括正常状态和异常状态。
步骤S145a,当通讯状态为正常状态时,调整微电流注入法的电流注入参数以及信号输入类型,直到调整后得到的拓扑关系与第一拓扑关系相同。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如图7所示,还包括步骤S145b。
步骤S145b,当通讯状态为异常状态时,发出通讯装置状态异常预警,以便于及时对通讯装置的通讯功能进行修复。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识别配电网中的边缘节点的拓扑关系具体包括:采用微电流注入法获取第三边缘节点与第四边缘节点的第三拓扑关系;第三边缘节点为第二识别区域中与第三识别区域相邻的节点,第四边缘节点为第三识别区域中与第二识别区域相邻的节点;采用负荷参数计量获取第三边缘节点与第四边缘节点的第四拓扑关系;判断第三拓扑关系与第四拓扑关系是否相同;当第三拓扑关系与第四拓扑关系相同时,确认第一拓扑关系与第二拓扑关系识别正确。
举例来说,如图8所示,提供了一种边缘节点的场景示意图。图8中,带数字1标识的图形用于表示第一边缘节点,带数字2标识的图形用于表示第二边缘节点,带数字3标识的图形用于标识第三边缘节点,带数字4标识的图形用于标识第四边缘节点。本申请实施例中仅示例性的给出了一种边缘节点之间相连接的情况。在实际情况中,可能存在第二区域的边缘节点Q同时与第一识别区域以及第三识别区域的边缘节点相连接,本申请实施例在实际处理上述类型的边缘节点时,可以分两次进行边缘节点之间的拓扑结构。具体来说,将边缘节点Q与第一识别区域之间的连接关系,以及边缘节点Q与第二识别区域之间的连接关系分开进行识别。并在采用步骤S141-S145的方法进行校验后,对识别结果进行组合,以得到最终的拓扑识别结果。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当第三拓扑关系与第四拓扑关系不相同时,调整微电流注入法的电流注入参数以及信号输入类型,直到调整后得到的拓扑关系与第四拓扑关系相同。
步骤S15,根据拓扑识别区域内部的拓扑识别结果以及边缘节点的拓扑关系,构建配电网的拓扑结构。
本申请方法实施例能实现的有益效果如下:在新能源发展趋势下的分布式配电网中,涉及多种不同类型的源网荷储主体时,针对不同节点特征,通过划分不同的识别区域,实现了配电网的拓扑识别。同时,还兼顾了拓扑识别所需的成本与识别结果的可靠性。当第一区域内节点的节点链接数过高时,采用高频无线通讯作为通信识别的备用方式,进一步提高拓扑识别结果的可靠性。采用无功电流注入以及信号检测识别第二识别区域的拓扑结构,可靠性高,且对配电网的第二识别区域内部不会产生冲击电流以及谐波污染。避免了采用微电流注入法识别拓扑结构时而导致的线路发热的问题。实现了在无功电流注入无法满足第二识别区域的拓扑识别时,采用有功电流注入,提高了拓扑识别结果的准确度以及拓扑识别过程的响应速度。在不增加额外的识别设备的情况下,对相邻的边缘节点之间的拓扑结构进行识别,并对识别结果进行校验。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分布式配电网的拓扑识别装置,如图9所示,配电网调度平台包括信息获取模块101、区域划分模块102、第一识别模块103、第二识别模块104、第三识别模块105、边缘识别模块106以及拓扑构建模块107。
信息获取模块101,用于获取配电网中节点的节点信息,节点包括发电节点、调控节点以及负荷节点。
区域划分模块102,用于根据节点的节点信息,划分配电网的拓扑识别区域,拓扑识别区域包括第一识别区域、第二识别区域以及第三识别区域。
第一识别模块103,用于采用高频电力载波通讯对第一识别区域的拓扑结构进行识别,第一识别区域包括至少一个发电节点。
第二识别模块104,用于采用微电流注入法对第二识别区域的拓扑结构进行识别,第二识别区域包括至少一个调控节点。
第三识别模块105,用于采用负荷参数计量对第三识别区域的拓扑结构进行识别,第三识别区域的末端区域的节点为负荷节点。
边缘识别模块106,用于识别配电网中的边缘节点的拓扑关系,边缘节点为各个识别区域和其他识别区域的相邻节点。
拓扑构建模块107,用于根据拓扑识别区域内部的拓扑识别结果以及边缘节点的拓扑关系,构建配电网的拓扑结构。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节点信息包括节点电压等级以及节点链接数,区域划分模块102包括第一划分单元。
第一划分单元,用于获取第一节点群,第一节点群包括多个调控节点;当第一节点群中的任意一个调控节点的节点电压等级大于或等于预设第一电压等级,将第一节点群划分到第一识别区域中;其中,当第一节点群中存在节点链接数大于或等于预设节点链接数的节点时,第一识别区域的拓扑结构还采用高频无线通讯进行识别。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二识别模块104包括第二识别单元。
第二识别单元,用于采用无功电流注入以及信号检测识别第二识别区域的拓扑结构,信号检测包括时域信号检测以及频域信号检测;其中,当第二识别区域在预定时间段内发生无功功率波动的次数大于或等于预设波动次数时,更换微电流注入法的电流注入类型为有功电流注入。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二识别模块104还包括信号配置单元。
信号配置单元,用于当第二识别区域实现微电流注入法的注入电流值小于预定电流值时,信号检测的类型被配置为时域信号检测;当第二识别区域实现微电流注入法的注入电流值大于或等于预定电流值,且第二识别区域的节点数量大于或等于预设节点数量时,信号检测的类型被配置为频域信号检测。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节点信息包括节点负荷功率以及节点电压等级,区域划分模块102包括第三划分单元。
第三划分单元,用于获取第二节点群,第二节点群包括多个调控节点;当第二节点群中任意一个调控节点的节点负荷功率小于预设负荷功率时,将第二节点群划分到第三识别区域;或当第二节点群中任意一个调控节点的节点电压等级小于预设第二电压等级时,将第二节点群划分到第三识别区域。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边缘识别模块106包括第一边缘识别单元。
第一边缘识别单元,用于采用高频电力载波通讯或高频无线通讯获取第一边缘节点与第二边缘节点的第一拓扑关系;第一边缘节点为第一识别区域中与第二识别区域相邻的节点,第二边缘节点为第二识别区域中与第一识别区域相邻的节点;采用微电流注入法获取第一边缘节点与第二边缘节点的第二拓扑关系;判断第一拓扑关系与第二拓扑关系是否相同;当第一拓扑关系与第二拓扑关系相同时,确认第一拓扑关系与第二拓扑关系识别正确。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边缘识别模块106还包括第一边缘调整单元。
第一边缘调整单元,用于当第一拓扑关系与第二拓扑关系不相同时,获取第一边缘节点与第二边缘节点之间通讯装置的通讯状态;通讯状态包括正常状态和异常状态;当通讯状态为正常状态时,调整微电流注入法的电流注入参数以及信号输入类型,直到调整后得到的拓扑关系与第一拓扑关系相同。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边缘识别模块106包括第二边缘识别单元。
第二边缘识别单元,用于采用微电流注入法获取第三边缘节点与第四边缘节点的第三拓扑关系;第三边缘节点为第二识别区域中与第三识别区域相邻的节点,第四边缘节点为第三识别区域中与第二识别区域相邻的节点;采用负荷参数计量获取第三边缘节点与第四边缘节点的第四拓扑关系;判断第三拓扑关系与第四拓扑关系是否相同;当第三拓扑关系与第四拓扑关系相同时,确认第一拓扑关系与第二拓扑关系识别正确。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提供的装置在实现其功能时,仅以上述各功能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模块完成,即将设备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另外,上述实施例提供的装置和方法实施例属于同一构思,其具体实现过程详见方法实施例,这里不再赘述。
请参见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0所示,所述电子设备1000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1001,至少一个网络接口1004,用户接口1003,存储器1005,至少一个通信总线1002。
其中,通信总线1002用于实现这些组件之间的连接通信。
其中,用户接口1003可以包括显示屏(Display)、摄像头(Camera),可选用户接口1003还可以包括标准的有线接口、无线接口。
其中,网络接口1004可选的可以包括标准的有线接口、无线接口(如WI-FI接口)。
其中,处理器1001可以包括一个或者多个处理核心。处理器1001利用各种接口和线路连接整个服务器内的各个部分,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存储器1005内的指令、程序、代码集或指令集,以及调用存储在存储器1005内的数据,执行服务器的各种功能和处理数据。可选的,处理器1001可以采用数字信号处理(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DSP)、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可编程逻辑阵列(ProgrammableLogic Array,PLA)中的至少一种硬件形式来实现。处理器1001可集成中央处理器(CentralProcessing Unit,CPU)、图像处理器(Graphics Processing Unit,GPU)和调制解调器等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其中,CPU主要处理操作系统、用户界面和应用程序等;GPU用于负责显示屏所需要显示的内容的渲染和绘制;调制解调器用于处理无线通信。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调制解调器也可以不集成到处理器1001中,单独通过一块芯片进行实现。
其中,存储器1005可以包括随机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也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可选的,该存储器1005包括非瞬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non-transitory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存储器1005可用于存储指令、程序、代码、代码集或指令集。存储器1005可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用于实现操作系统的指令、用于至少一个功能的指令(比如触控功能、声音播放功能、图像播放功能等)、用于实现上述各个方法实施例的指令等;存储数据区可存储上面各个方法实施例中涉及的数据等。存储器1005可选的还可以是至少一个位于远离前述处理器1001的存储装置。如图10所示,作为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的存储器1005中可以包括操作系统、网络通信模块、用户接口模块以及关于分布式配电网的拓扑识别的应用程序。
在图10所示的电子设备1000中,用户接口1003主要用于为用户提供输入的接口,获取用户输入的数据;而处理器1001可以用于调用存储器1005中存储有分布式配电网的拓扑识别方法的应用程序,当由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使得电子设备1000执行如上述实施例中一个或多个所述的方法。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前述的各方法实施例,为了简单描述,故将其都表述为一系列的动作组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悉,本申请并不受所描述的动作顺序的限制,因为依据本申请,某些步骤可以采用其他顺序或者同时进行。其次,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该知悉,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实施例均属于优选实施例,所涉及的动作和模块并不一定是本申请所必需的。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披露的装置,可通过其他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服务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或其他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为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器包括:U盘、移动硬盘、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者,仅为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不能以此限定本公开的范围。即但凡依本公开教导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仍属本公开涵盖的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真理的公开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他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记载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

Claims (10)

1.一种分布式配电网的拓扑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配电网调度平台中,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配电网中节点的节点信息,所述节点包括发电节点、调控节点以及负荷节点;
根据所述节点的节点信息,划分所述配电网的拓扑识别区域,所述拓扑识别区域包括第一识别区域、第二识别区域以及第三识别区域;其中,
所述第一识别区域的拓扑结构采用高频电力载波通讯进行识别,所述第一识别区域包括至少一个所述发电节点;
所述第二识别区域的拓扑结构采用微电流注入法进行识别,所述第二识别区域包括至少一个所述调控节点;
所述第三识别区域的拓扑结构采用负荷参数计量进行识别,所述第三识别区域的末端区域的节点为所述负荷节点;
识别所述配电网中的边缘节点的拓扑关系,所述边缘节点为各个识别区域和其他识别区域的相邻节点;
根据所述拓扑识别区域内部的拓扑识别结果以及所述边缘节点的拓扑关系,构建所述配电网的拓扑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节点信息包括节点电压等级以及节点链接数,所述根据所述节点的节点信息,划分所述配电网的拓扑识别区域具体包括:
获取第一节点群,所述第一节点群包括多个调控节点;
当所述第一节点群中的任意一个调控节点的节点电压等级大于或等于预设第一电压等级,将所述第一节点群划分到所述第一识别区域中;其中,
当所述第一节点群中存在节点链接数大于或等于预设节点链接数的节点时,所述第一识别区域的拓扑结构还采用高频无线通讯进行识别。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识别区域的拓扑结构采用微电流注入法进行识别具体包括:
采用无功电流注入以及信号检测识别所述第二识别区域的拓扑结构,所述信号检测包括时域信号检测以及频域信号检测;其中,
当所述第二识别区域在预定时间段内发生无功功率波动的次数大于或等于预设波动次数时,更换所述微电流注入法的电流注入类型为有功电流注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微电流注入法的电流注入类型为有功电流注入时,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第二识别区域实现所述微电流注入法的注入电流值小于预定电流值时,所述信号检测的类型被配置为时域信号检测;
当所述第二识别区域实现所述微电流注入法的注入电流值大于或等于所述预定电流值,且所述第二识别区域的节点数量大于或等于预设节点数量时,所述信号检测的类型被配置为频域信号检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节点信息包括节点负荷功率以及节点电压等级,所述根据所述节点的节点信息,划分所述配电网的拓扑识别区域具体包括:
获取第二节点群,所述第二节点群包括多个调控节点;
当所述第二节点群中任意一个调控节点的节点负荷功率小于预设负荷功率时,将所述第二节点群划分到所述第三识别区域;或
当所述第二节点群中任意一个调控节点的节点电压等级小于预设第二电压等级时,将所述第二节点群划分到所述第三识别区域。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识别所述配电网中的边缘节点的拓扑关系具体包括:
采用所述高频电力载波通讯或高频无线通讯获取第一边缘节点与第二边缘节点的第一拓扑关系;所述第一边缘节点为所述第一识别区域中与所述第二识别区域相邻的节点,所述第二边缘节点为所述第二识别区域中与所述第一识别区域相邻的节点;
采用所述微电流注入法获取所述第一边缘节点与所述第二边缘节点的第二拓扑关系;
判断所述第一拓扑关系与所述第二拓扑关系是否相同;
当所述第一拓扑关系与所述第二拓扑关系相同时,确认所述第一拓扑关系与所述第二拓扑关系识别正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第一拓扑关系与所述第二拓扑关系不相同时,获取所述第一边缘节点与所述第二边缘节点之间通讯装置的通讯状态;所述通讯状态包括正常状态和异常状态;
当所述通讯状态为正常状态时,调整所述微电流注入法的电流注入参数以及信号输入类型,直到调整后得到的拓扑关系与所述第一拓扑关系相同。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识别所述配电网中的边缘节点的拓扑关系还包括:
采用所述微电流注入法获取第三边缘节点与第四边缘节点的第三拓扑关系;所述第三边缘节点为所述第二识别区域中与所述第三识别区域相邻的节点,所述第四边缘节点为所述第三识别区域中与所述第二识别区域相邻的节点;
采用所述负荷参数计量获取所述第三边缘节点与所述第四边缘节点的第四拓扑关系;
判断所述第三拓扑关系与所述第四拓扑关系是否相同;
当所述第三拓扑关系与所述第四拓扑关系相同时,确认所述第一拓扑关系与所述第二拓扑关系识别正确。
9.一种分布式配电网的拓扑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为配电网调度平台,所述配电网调度平台包括信息获取模块(101)、区域划分模块(102)、第一识别模块(103)、第二识别模块(104)、第三识别模块(105)、边缘识别模块(106)以及拓扑构建模块(107);
所述信息获取模块(101),用于获取配电网中节点的节点信息,所述节点包括发电节点、调控节点以及负荷节点;
所述区域划分模块(102),用于根据所述节点的节点信息,划分所述配电网的拓扑识别区域,所述拓扑识别区域包括第一识别区域、第二识别区域以及第三识别区域;
所述第一识别模块(103),用于采用高频电力载波通讯对所述第一识别区域的拓扑结构进行识别,所述第一识别区域包括至少一个所述发电节点;
所述第二识别模块(104),用于采用微电流注入法对所述第二识别区域的拓扑结构进行识别,所述第二识别区域包括至少一个所述调控节点;
所述第三识别模块(105),用于采用负荷参数计量对所述第三识别区域的拓扑结构进行识别,所述第三识别区域的末端区域的节点为所述负荷节点;
所述边缘识别模块(106),用于识别所述配电网中的边缘节点的拓扑关系,所述边缘节点为各个识别区域和其他识别区域的相邻节点;
所述拓扑构建模块(107),用于根据所述拓扑识别区域内部的拓扑识别结果以及所述边缘节点的拓扑关系,构建所述配电网的拓扑结构。
1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1001)、用户接口(1003)、网络接口(1004)及存储器(1005),所述存储器(1005)用于存储指令,所述用户接口(1003)和网络接口(1004)用于给其他设备通信,所述处理器(1001)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1005)中存储的指令,以使所述电子设备(1000)执行如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211715595.XA 2022-12-30 2022-12-30 一种分布式配电网的拓扑识别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1584234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715595.XA CN115842342B (zh) 2022-12-30 2022-12-30 一种分布式配电网的拓扑识别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715595.XA CN115842342B (zh) 2022-12-30 2022-12-30 一种分布式配电网的拓扑识别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842342A true CN115842342A (zh) 2023-03-24
CN115842342B CN115842342B (zh) 2023-04-25

Family

ID=855776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715595.XA Active CN115842342B (zh) 2022-12-30 2022-12-30 一种分布式配电网的拓扑识别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842342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933104A (zh) * 2023-09-19 2023-10-24 北京前景无忧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低压配电网拓扑识别方法
CN117390801A (zh) * 2023-09-27 2024-01-12 上海格蒂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配电网拓扑结构的快速识别方法及装置
CN117575308A (zh) * 2023-10-17 2024-02-20 中科宏一教育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分布式配电网的风险评估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030097A (zh) * 2019-12-11 2020-04-17 江苏方天电力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低压配电网台区拓扑识别方法和系统
US20200287388A1 (en) * 2017-09-12 2020-09-10 Depsys Sa Method for estimating the topology of an electric power network using metering data
CN111817289A (zh) * 2020-06-08 2020-10-23 华南理工大学 低压配电台区物理拓扑识别方法、装置、系统、终端及介质
CN113517688A (zh) * 2021-05-28 2021-10-19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营销服务中心 一种低压台区拓扑识别方法及计算机介质
CN114204558A (zh) * 2021-12-14 2022-03-18 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临夏供电公司 基于特征电流的低压配电台区拓扑动态识别方法及系统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200287388A1 (en) * 2017-09-12 2020-09-10 Depsys Sa Method for estimating the topology of an electric power network using metering data
CN111030097A (zh) * 2019-12-11 2020-04-17 江苏方天电力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低压配电网台区拓扑识别方法和系统
CN111817289A (zh) * 2020-06-08 2020-10-23 华南理工大学 低压配电台区物理拓扑识别方法、装置、系统、终端及介质
CN113517688A (zh) * 2021-05-28 2021-10-19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营销服务中心 一种低压台区拓扑识别方法及计算机介质
CN114204558A (zh) * 2021-12-14 2022-03-18 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临夏供电公司 基于特征电流的低压配电台区拓扑动态识别方法及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潘圆君 等: ""低压配电台区拓扑识别技术浅述"" *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933104A (zh) * 2023-09-19 2023-10-24 北京前景无忧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低压配电网拓扑识别方法
CN116933104B (zh) * 2023-09-19 2023-12-01 北京前景无忧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低压配电网拓扑识别方法
CN117390801A (zh) * 2023-09-27 2024-01-12 上海格蒂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配电网拓扑结构的快速识别方法及装置
CN117575308A (zh) * 2023-10-17 2024-02-20 中科宏一教育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分布式配电网的风险评估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842342B (zh) 2023-04-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LaRocca et al. Topological performance measures as surrogates for physical flow models for risk and vulnerability analysis for electric power systems
CN115842342A (zh) 一种分布式配电网的拓扑识别方法及装置
EP3076346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improved demand response management system (drms)
Wang et al. Impacts of operators’ behavior on reliability of power grids during cascading failures
Pinto et al. Multi‐objective and multi‐period distribution expansion planning considering reliability, distributed generation and self‐healing
Liao et al. Strategic FRTU deployment considering cybersecurity in secondary distribution network
Abbasghorbani et al. Reliability‐centred maintenance for circuit breakers in transmission networks
CN107317394A (zh) 调度操作票防误方法、装置和系统
Fan et al. N-1-1 contingency-constrained optimal power flow by interdiction methods
CN110556920A (zh) 一种配电自动化监测方法、系统、终端及存储介质
Bogovic et al. Probability‐based approach for parametrisation of traditional underfrequency load‐shedding schemes
Xu et al. Risk‐averse multi‐objective generation dispatch considering transient stability under load model uncertainty
Riahinia et al. Load service restoration in active distribution network based on stochastic approach
CN108595390B (zh) 智能变电站scd与ied参数一致性的校验方法
CN108446842B (zh) 一种电力营配风控管理方法和系统
CN112583119A (zh) 一种基于智能融合终端的低压智能台区模拟平台系统
Mohammadi et al. Synthetic benchmarks for power systems
Abbasghorbani et al. Circuit breakers maintenance planning for composite power systems
Singhal et al. A reserve response set model for systems with stochastic resources
Bajwa et al. Resilience‐oriented service restoration modelling interdependent critical loads in distribution systems with integrated distributed generators
Bagen et al. Enhanced probabilistic approach for substation reliability assessment
Kazman et al. Architecture evaluation without an architecture: Experience with the smart grid
Dialynas et al. Modelling and evaluation of microgrids reliability and operational performance and its impact on service quality
CN106022590B (zh) 有源配电网的电压质量评估方法和装置
CN112541841A (zh) 用于模拟过去未来数据的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