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837873A - 一种换电站运载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换电站运载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837873A
CN115837873A CN202211435795.XA CN202211435795A CN115837873A CN 115837873 A CN115837873 A CN 115837873A CN 202211435795 A CN202211435795 A CN 202211435795A CN 115837873 A CN115837873 A CN 11583787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ation
input end
electric energy
platform
output e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435795.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昊
刘大为
刘明义
李卫东
任立兵
张斌
姚帅
马满堂
周科
朱连峻
曹传钊
裴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neng Clean Energy Research Institute
Original Assignee
Huaneng Clean Energy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neng Clean Energy Research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Huaneng Clean Energy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to CN202211435795.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837873A/zh
Publication of CN1158378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83787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72Electromobility specific charging systems or methods for batteries, ultracapacitors, supercapacitors or double-layer capacitors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出一种换电站运载系统,包括:平台,换电站滑动设置在平台上;驱动组件,驱动组件的动力输出端与换电站的动力输入端传动相连;行程检测组件,行程检测组件设置在平台与换电站之间;控制组件,控制组件的信号输入端与行程检测组件的信号输出端相连,控制组件的信号输出端与驱动组件的信号输入端和换电站的信号输入端相连。在本公开的一种换电站运载系统中,在驱动组件的驱动下,实现换电站在平台上的整体移动,从而有效提高了换电站的灵活性,同时,根据行程检测组件的反馈,在控制组件的控制下实现对换电站实际位置的精准控制,保证换电站的定位精度。由此,有效提高了换电站更换电池的效率和安全性。

Description

一种换电站运载系统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换电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换电站运载系统。
背景技术
电池充电慢的问题始终是电动车辆等领域发展的瓶颈,在换电站直接更换电量充足的电池是解决该问题的方式之一,目前,在换电站对电池进行更换时,尤其是采用吊装方式进行电池更换时,若换电站整体采用固定式结构,则灵活性较差,影响电池更换效率,若换电站整体采用移动式结构,则难以控制定位精度,影响电池的更换效率和安全性。
发明内容
本公开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换电站运载系统。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公开提供一种换电站运载系统,包括:平台,所述换电站滑动设置在所述平台上;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的动力输出端与所述换电站的动力输入端传动相连,所述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换电站在所述平台上移动;行程检测组件,所述行程检测组件设置在所述平台与所述换电站之间,所述行程检测组件用于检测所述换电站在所述平台上的实际位置;控制组件,所述控制组件的信号输入端与所述行程检测组件的信号输出端相连,所述控制组件的信号输出端与所述驱动组件的信号输入端和所述换电站的信号输入端相连,所述控制组件用于比较所述实际位置与设定位置,并根据比较的结果控制所述驱动组件,以使所述换电站移动到所述设定位置。
可选的,所述行程检测组件包括:测距传感器,所述测距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平台上,所述测距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与所述控制组件的信号输入端相连;反射板,所述反射板设置在所述换电站上,所述反射板正对所述测距传感器的检测端,所述测距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反射板在所述平台上的实际位置。
可选的,所述运载系统还包括:导轨,所述导轨设置在所述平台上;行走轮,所述行走轮转动设置在所述换电站上,且所述行走轮与所述导轨滚动相连;编码器,所述编码器设置在所述换电站上,所述编码器的信号输出端与所述控制组件的信号输入端相连,所述编码器的检测端与所述行走轮的轮轴相连,所述编码器用于检测所述行走轮的旋转行程,所述控制组件用于根据所述旋转行程和所述实际位置获得所述行走轮的打滑信息。
可选的,所述运载系统还包括:缓冲件,所述缓冲件设置在所述导轨的端部,所述换电站移动到所述导轨的端部时,所述缓冲件与所述换电站抵接。
可选的,所述运载系统还包括:运输车,所述平台设置在所述运输车的车身上;液压站,所述液压站设置在所述平台上,所述液压站的信号输入端与所述控制组件的信号输出端相连;多个支腿,所述支腿包括:套筒、液压缸和支撑杆,所述套筒设置在所述平台的底部,所述支撑杆滑动设置在所述套筒远离所述平台的一端,所述液压缸设置在所述套筒与所述支撑杆之间,所述液压缸的进液端与所述液压站的出液端相连,所述液压缸的出液端与所述液压站的进液端相连。
可选的,所述支腿还包括:垫盘,所述垫盘设置在所述支撑杆远离所述套筒的一端,所述垫盘远离所述支撑杆的一端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置有锥体。
可选的,所述运载系统还包括:监控室,所述监控室设置在所述平台上;观察窗,所述观察窗设置在所述监控室靠近所述换电站的一端;操作面板,所述操作面板设置在所述监控室内,所述操作面板的信号输出端与所述控制组件的信号输入端相连;服务器,所述服务器设置在所述监控室内,所述服务器的信号输入端与所述控制组件的信号输出端和所述换电站的信号输出端相连,所述服务器的信号输出端与监控站的信号输入端相连。
可选的,所述运载系统还包括:主电池,所述主电池可拆卸的设置在所述平台上;备用电池,所述备用电池的电能输入端与所述主电池的电能输出端相连;切换开关,所述切换开关的第一电能输入端与所述主电池的电能输出端相连,所述切换开关的第二电能输入端与所述备用电池的电能输出端相连,所述切换开关的电能输出端与所述控制组件的电能输入端、所述驱动组件的电能输入端、所述操作面板的电能输入端、所述服务器的电能输入端和所述换电站的电能输入端相连,所述切换开关的信号输入端与所述控制组件的信号输出端相连;其中,所述切换开关的第一电能输入端与所述切换开关的电能输出端相连;或所述切换开关的第二电能输入端与所述切换开关的电能输出端相连。
可选的,所述运载系统还包括:隔板,所述隔板设置在所述监控室内,所述主电池、所述备用电池和所述服务器位于所述隔板远离所述观察窗的一侧,所述操作面板位于所述隔板靠近所述观察窗的一侧。
可选的,所述运载系统还包括:风力发电装置,所述风力发电装置设置在所述监控室上,所述风力发电装置的电能输出端与所述控制组件的电能输入端、所述驱动组件的电能输入端、所述操作面板的电能输入端、所述服务器的电能输入端和所述换电站的电能输入端相连;光伏发电装置,所述光伏发电装置设置在所述监控室上,所述光伏发电装置的电能输出端与所述控制组件的电能输入端、所述驱动组件的电能输入端、所述操作面板的电能输入端、所述服务器的电能输入端和所述换电站的电能输入端相连。
本公开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在驱动组件的驱动下,实现换电站在平台上的整体移动,从而有效提高了换电站的灵活性,同时,根据行程检测组件的反馈,在控制组件的控制下实现对换电站实际位置的精准控制,保证换电站的定位精度。由此,有效提高了换电站更换电池的效率和安全性。
本公开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公开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公开上述的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公开一实施例提出的换电站运载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公开一实施例提出的换电站运载系统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图3是图1中A部的放大图;
图4是本公开一实施例提出的换电站运载系统的油路示意图;
图5是本公开一实施例提出的换电站运载系统中监控室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公开一实施例提出的换电站运载系统中监控室的剖面示意图;
图7是本公开一实施例提出的换电站运载系统的电路示意图;
如图所示:1、平台,2、驱动组件,3、控制组件,4、换电站,5、测距传感器,6、反射板,7、导轨,8、行走轮,9、编码器,10、缓冲件,11、运输车,12、液压站,13、套筒,14、液压缸,15、支撑杆,16、垫盘,17、凹槽,18、锥体,19、监控室,20、观察窗,21、操作面板,22、服务器,23、主电池,24、备用电池,25、切换开关,26、隔板,27、风力发电装置,28、光伏发电装置,29、监控站,30、第一开关门,31、第二开关门,32、密码锁,33、散热窗,34、急停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公开,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公开的限制。相反,本公开的实施例包括落入所附加权利要求书的精神和内涵范围内的所有变化、修改和等同物。
如图1、图2和图7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提出一种换电站4运载系统,包括平台1、驱动组件2、行程检测组件和控制组件3,换电站4滑动设置在平台1上,驱动组件2的动力输出端与换电站4的动力输入端传动相连,驱动组件2用于驱动换电站4在平台1上移动,行程检测组件设置在平台1与换电站4之间,行程检测组件用于检测换电站4在平台1上的实际位置,控制组件3的信号输入端与行程检测组件的信号输出端相连,控制组件3的信号输出端与驱动组件2的信号输入端和换电站4的信号输入端相连,控制组件3用于比较实际位置与设定位置,并根据比较的结果控制驱动组件2,以使换电站4移动到设定位置。
可以理解的是,在驱动组件2的驱动下,实现换电站4在平台1上的整体移动,从而有效提高了换电站4的灵活性,同时,根据行程检测组件的反馈,在控制组件3的控制下实现对换电站4实际位置的精准控制,保证换电站4的定位精度。由此,有效提高了换电站4更换电池的效率和安全性。
需要说明的是,控制组件3用于信号的接收、发送、处理等,控制组件3的具体类型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对此不作限制,示例的,控制组件3可以是多个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其中,控制组件3可以设置在平台1上,也可以设置在换电站4上。
换电站4的实际位置和设定位置均可以通过换电站4与初始位置的距离进行表示,设定位置是由外部进行设定,设定位置的具体取值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对此不作限制,示例的,设定位置可以是1米、1、2米、3米、5米等。
控制组件3对于实际位置与设定位置的比较方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对此不作限制,示例的,控制组件3将实际位置与设定位置作差,若差值为零,则驱动组件2不动作,换电站4保持现有的位置不变;若差值为正,则驱动组件2动作,使换电站4正向移动,直至差值为零;若差值为负,则驱动组件2动作,使换电站4反向移动,直至差值为零。
如图2和图7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行程检测组件包括测距传感器5和反射板6,测距传感器5设置在平台1上,测距传感器5的信号输出端与控制组件3的信号输入端相连,反射板6设置在换电站4上,反射板6正对测距传感器5的检测端,测距传感器5用于检测反射板6在平台1上的实际位置。
可以理解的是,测距传感器5发射的信号到达反射板6时,反射板6再将信号反射到测距传感器5中,测距传感器5通过信号的发射与接收获得反射板6与测距传感器5之间的距离,从而进一步获得换电站4的实际位置,保证换电站4的精准移动。
需要说明的是,测距传感器5用于测量其与反射板6之间的距离,测距传感器5的具体类型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对此不作限制,示例的,测距传感器5可以是超声波测距传感器5;测距传感器5可以是红外线测距传感器5;测距传感器5可以是激光测距传感器5。
其中,反射板6的具体类型应根据测距传感器5的类型进行确定,示例的,当测距传感器5是红外线测距传感器5时,反射板6表面可以设置金、银等材料的镀膜。
反射板6正对测距传感器5的检测端是指反射板6与测距传感器5的信号发射及接收方向垂直。
如图2和图7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运载系统还包括导轨7、行走轮8和编码器9,导轨7设置在平台1上,行走轮8转动设置在换电站4上,且行走轮8与导轨7滚动相连,编码器9设置在换电站4上,编码器9的信号输出端与控制组件3的信号输入端相连,编码器9的检测端与行走轮8的轮轴相连,编码器9用于检测行走轮8的旋转行程,控制组件3用于根据旋转行程和实际位置获得行走轮8的打滑信息。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行走轮8和导轨7的滚动配合,实现换电站4在平台1上的滑动设置,且通过编码器9的设置,能够检测行走轮8的旋转行程,从而使控制组件3能够判断出行走轮8的打滑信息,进而使作业人员能够更好的判断换电站4移动过程中的状态,保证换电站4的定位精度。
需要说明的是,换电站4在移动过程中,控制组件3通过换电站4的实际位置能够计算出换电站4的移动行程,控制组件3对于旋转行程与移动行程的比较方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对此不作限制,示例的,控制组件3将旋转行程与移动行程作差,若差值为零,则判断行走轮8未出现打滑;若差值为正或为负,则判断行走轮8相对导轨7出现了打滑问题。
其中,可在控制组件3中设置该差值的阈值,在差值大于阈值时,则控制组件3发出报警信息,以提示作业人员对行走轮8处进行检修调整,调整的方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示例的,若是平台1存在倾斜问题,则可以通过调整平台1的位置等方式使平台1保持水平;若是导轨7与行走轮8之间存在油渍等物质,则可以通过清洁、撒砂等方式保证导轨7与行走轮8之间的摩擦力。
导轨7与行走轮8的具体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对此不作限制,示例的,导轨7和行走轮8可以分别采用两组、三组等。
行走轮8的具体类型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对此不作限制,示例的,行走轮8的外圆周面上可以设置凹槽17,以使导轨7嵌入凹槽17内,从而实现行走轮8在导轨7上的限位;行走轮8采用两组时,两组行走轮8的相对侧或相反侧均设置直径较大的圆盘,从而通过两组圆盘的配合实现两组行走轮8在两组导轨7上的限位。
换电站4的具体类型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对此不作限制,示例的,换电站4可以包括基架、升降架、伸缩架、吊装座、吊装绳和吊钩,行走轮8转动设置在基架的底部,驱动组件2和编码器9均设置在基架上,升降架沿竖直方向滑动设置在基架上,伸缩架滑动设置在升降架上,且伸缩架的滑动方向分别与升降架的滑动方向和基架的滑动方向垂直,吊装座设置在伸缩架上,吊装绳绕设在吊装座上,吊钩设置在吊装绳上。其中,升降架、伸缩架和吊装绳均可以通过液压油缸驱动。
由此,通过基架的移动、升降架的升降和伸缩架的伸缩,实现换电站4的三轴运动,同时配合吊装绳的卷绕,实现电池的吊装更换。
驱动组件2用于驱动行走轮8的转动,驱动组件2的具体类型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对此不作限制。
示例的,驱动组件2可以包括驱动电机和减速机,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减速机的输入轴通过联轴器相连,减速机的输出轴与行走轮8的轮轴通过联轴器相连。
示例的,驱动组件2可以包括液压马达,液压马达的输出轴与行走轮8的轮轴通过联轴器相连,液压马达的进液端与液压站12的出液端相连,液压马达的出液端与液压站12的进液端相连。
如图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运载系统还包括缓冲件10,缓冲件10设置在导轨7的端部,换电站4移动到导轨7的端部时,缓冲件10与换电站4抵接。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缓冲件10的设置,不仅实现换电站4在导轨7上的限位,保证换电站4在平台1上的稳定运行,而且还能够在换电站4到达导轨7端部时对换电站4有效缓冲,避免换电站4出现撞击磨损甚至损坏的问题,保证了换电站4的稳定、安全。
需要说明的是,缓冲件10的具体类型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对此不作限制,示例的,缓冲件10可以是橡胶垫、硅胶垫等;缓冲件10可以是气囊。
缓冲件10在导轨7端部的设置方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对此不作限制,示例的,导轨7端部可以设置挡板,缓冲件10设置在挡板上。
如图1、图3、图4和图7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运载系统还包括运输车11、液压站12和多个支腿,平台1设置在运输车11的车身上,液压站12设置在平台1上,液压站12的信号输入端与控制组件3的信号输出端相连,支腿包括:套筒13、液压缸14和支撑杆15,套筒13设置在平台1的底部,支撑杆15滑动设置在套筒13远离平台1的一端,液压缸14设置在套筒13与支撑杆15之间,液压缸14的进液端与液压站12的出液端相连,液压缸14的出液端与液压站12的进液端相连。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运输车11的设置,可实现平台1的任意移动及运输,从而使换电站4能够应用于不同位置、不同场景的电池更换需求,灵活性更高,同时,通过液压站12和支腿的配合,实现对平台1的定位支撑,不仅能够提高换电站4在平台1上的定位精度,而且还能够保证换电站4的稳定运行。
需要说明的是,运输车11用于平台1的装载,运输车11的具体类型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对此不作限制,示例的,运输车11可以是挂车、半挂车等。
液压站12用于液压缸14的送液和回液,液压站12的具体类型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对此不作限制,示例的,液压站12可以包括油箱、油泵和三位四通阀,油泵的进液端与油箱的出液端相连,三位四通阀的第一端与油泵的出液端相连,三位四通阀的第二端与油箱的进液端相连,三位四通阀的第三端与液压缸14的有杆腔相连,三位四通阀的第四端与液压缸14的无杆腔相连,控制组件3的信号输出端与油泵的信号输入端和三位四通阀的信号输入端相连。由此,在控制组件3的控制下,三位四通阀的第一端与第三端相连,第二端与第四端相连,或者,三位四通阀的第一端与第四端相连,第二端与第三端相连。
多个支腿之间的油路相连方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对此不作限制,示例的,多个液压缸14之间并联。
套筒13在平台1底部的设置方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对此不作限制,示例的,套筒13铰接在平台1的底部,且支腿还包括加强杆,加强杆的一端与套筒13铰接,加强杆的另一端与平台1的底部铰接。
支撑杆15在套筒13上的滑动设置方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对此不作限制,示例的,套筒13远离平台1的一端设置有滑槽,支撑杆15靠近平台1的一端滑动插设在滑槽内,且液压缸14设置在滑槽内。
如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支腿还包括垫盘16,垫盘16设置在支撑杆15远离套筒13的一端,垫盘16远离支撑杆15的一端设置有凹槽17,凹槽17内设置有锥体18。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垫盘16的设置,使支撑杆15能够有效的接触地面,从而保证支腿对平台1的支撑稳定性,进而保证换电站4在平台1上的稳定移动以及换电站4的稳定运行。
其中,通过凹槽17的设置,能够减少垫盘16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大垫盘16对地面的压强,避免垫盘16相对地面滑动,进而保证支腿对平台1的支撑稳定性;垫盘16与地面接触时,由于较大的压强,垫盘16会部分陷入地面,由此使得锥体18顶牢在地面上,进一步避免了垫盘16相对地面的滑动,保证支腿对平台1的支撑稳定性。
需要说明的是,垫盘16在支撑杆15上的设置方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对此不作限制,示例的,垫盘16铰接在支撑杆15远离套筒13的一端。
凹槽17和锥体18的具体类型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对此不作限制。
如图1、图5、图6和图7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运载系统还包括监控室19、观察窗20、操作面板21和服务器22,监控室19设置在平台1上,观察窗20设置在监控室19靠近换电站4的一端,操作面板21设置在监控室19内,操作面板21的信号输出端与控制组件3的信号输入端相连,服务器22设置在监控室19内,服务器22的信号输入端与控制组件3的信号输出端和换电站4的信号输出端相连,服务器22的信号输出端与监控站29的信号输入端相连。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监控室19的设置,使作业人员能够处于监控室19内而远离换电站4,不仅提高了作业人员的作业安全性,而且使作业人员的作业更为舒适;作业人员在监控室19内透过观察窗20观测换电站4的实际位置和运行状态,同时通过控制操作面板21对换电站4进行控制,不仅操控更为便捷,而且能够实现对换电站4的精准控制,有效提高了换电站4的电池更换效率和安全性。
其中,通过服务器22的设置,不仅便于将控制组件3内的控制信息和换电站4的运行信息进行储存,便于整体对换电站4的系统监控,而且还能够实现与外部监控站29的通信,使用更为便捷。
需要说明的是,观察窗20的具体类型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对此不作限制,示例的,观察窗20由钢化玻璃制成。其中,观察窗20在监控室19上设置时,应保证作业人员的视角能够完全覆盖换电站4及换电站4的周围作业环境。
监控站29的具体类型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对此不作限制,示例的,监控站29可以是计算机、云平台1等。
服务器22与监控站29的通信方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对此不作限制,示例的,服务器22与监控站29通过无线通信模块进行通信;服务器22与监控站29通过光纤进行有线通信。
如图6和图7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运载系统还包括主电池23、备用电池24和切换开关25,主电池23可拆卸的设置在平台1上,备用电池24的电能输入端与主电池23的电能输出端相连,切换开关25的第一电能输入端与主电池23的电能输出端相连,切换开关25的第二电能输入端与备用电池24的电能输出端相连,切换开关25的电能输出端与控制组件3的电能输入端、驱动组件2的电能输入端、操作面板21的电能输入端、服务器22的电能输入端和换电站4的电能输入端相连,切换开关25的信号输入端与控制组件3的信号输出端相连;
其中,切换开关25的第一电能输入端与切换开关25的电能输出端相连;或切换开关25的第二电能输入端与切换开关25的电能输出端相连。
可以理解的是,在运载系统整体正常运行时,主电池23为备用电池24、控制组件3、操作面板21、服务器22、换电站4等设备进行供电,在主电池23更换时,备用电池24为控制组件3、驱动组件2、操作面板21、服务器22、换电站4等设备进行供电,从而保证在主电池23更换时运载系统依然能够稳定运行,有效提高了换电站4的电池更换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无论是主电池23还是备用电池24在为控制组件3、驱动组件2、操作面板21、服务器22、换电站4等设备供电时,其之间均应设置配电柜,以保证主电池23或备用电池24输出的电能能够适配控制组件3、驱动组件2、操作面板21、服务器22、换电站4等设备。其中,配电柜包括高压柜和低压柜,高压柜供换电站4等设备使用,低压柜用于供控制组件3、操作面板21等设备使用。
主电池23在平台1上的可拆卸式结构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对此不作限制,示例的,平台1上设置有凹槽17,主电池23卡设在凹槽17内;平台1上设置有电池箱,主电池23放置在电池箱内。
如图5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运载系统还包括隔板26,隔板26设置在监控室19内,主电池23、备用电池24和服务器22位于隔板26远离观察窗20的一侧,操作面板21位于隔板26靠近观察窗20的一侧。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隔板26的设置,将主电池23、备用电池24和服务器22与操作面板21分隔开,从而避免作业人员在控制操作面板21时与主电池23、备用电池24和服务器22之间相互干扰,由此保证了主电池23、备用电池24、服务器22和操作面板21的稳定运行。
需要说明的是,运载系统还可以包括恒温装置,恒温装置位于隔板26靠近观察窗20的一侧,恒温装置用于调节监控室19内隔板26靠近观察窗20一侧的温度,以使作业人员的作业更为舒适。其中,恒温装置的具体类型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对此不作限制,示例的,恒温装置可以是空调和暖风机。
如图1、图5和图6所示,运载系统还可以包括散热窗33,散热窗33设置在监控室19上,且散热窗33位于隔板26远离观察窗20的一侧。由此,通过散热窗33的设置,便于主电池23、备用电池24和服务器22的散热,避免主电池23、备用电池24和服务器22的温度过高而影响运行效率。其中,散热窗33的具体类型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对此不作限制,示例的,散热窗33可以是百叶窗。
如图1、图5和图6所示,运载系统还可以包括第一开关门30和第二开关门31,第一开关门30设置在监控室19上,第二开关门31设置在隔板26上,由此,通过第一开关门30和第二开关门31的设置,使作业人员的作业更为便捷、安全。其中,第一开关门30和第二开关门31的具体类型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对此不作限制,示例的,第一开关门30可以是平开门,第二开关门31可以是推拉门。
如图5所示,运载系统还可以包括密码锁32,密码锁32设置在第一开关门30上,由此,通过密码锁32的设置,避免非作业人员进入到监控室19内,保证换电站4的安全运行。其中,密码锁32的具体类型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对此不作限制,示例的,密码锁32可以是机械密码锁32;密码锁32可以是电子密码锁32。
如图1、图5和图7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运载系统还包括风力发电装置27和光伏发电装置28,风力发电装置27设置在监控室19上,风力发电装置27的电能输出端与控制组件3的电能输入端、驱动组件2的电能输入端、操作面板21的电能输入端、服务器22的电能输入端和换电站4的电能输入端相连,光伏发电装置28设置在监控室19上,光伏发电装置28的电能输出端与控制组件3的电能输入端、驱动组件2的电能输入端、操作面板21的电能输入端、服务器22的电能输入端和换电站4的电能输入端相连。
可以理解的是,风力发电装置27将风能转换为电能供运载系统的各设备使用,光伏发电装置28将光能转换为电能供运载系统的各设备使用,从而有效利用清洁能源,以减少主电池23或备用电池24的电能输出,不仅延长了主电池23的更换周期,降低运载系统的运行成本,而且减少了火力发电等电能的使用,利于环境的保护。
需要说明的是,风力发电装置27和光伏发电装置28的具体类型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对此不作限制。其中,风力发电装置27和光伏发电装置28在使用时,其输出的电能接入到各设备的配电柜中。
如图5和图7所示,运载系统还可以包括急停开关34,急停开关34设置在监控室19上,急停开关34设置在控制组件3的电能输入端、驱动组件2的电能输入端、操作面板21的电能输入端、服务器22的电能输入端、换电站4的电能输入端等上。由此,通过急停开关34的设置,能够在发生危险时快速关断运载系统各设备的电源,从而避免危险事故的扩大,保证运载系统的安全运行。
在本公开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在本公开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流程图中或在此以其他方式描述的任何过程或方法描述可以被理解为,表示包括一个或更多个用于实现特定逻辑功能或过程的步骤的可执行指令的代码的模块、片段或部分,并且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的范围包括另外的实现,其中可以不按所示出或讨论的顺序,包括根据所涉及的功能按基本同时的方式或按相反的顺序,来执行功能,这应被本公开的实施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公开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公开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公开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0)

1.一种换电站运载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平台,所述换电站滑动设置在所述平台上;
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的动力输出端与所述换电站的动力输入端传动相连,所述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换电站在所述平台上移动;
行程检测组件,所述行程检测组件设置在所述平台与所述换电站之间,所述行程检测组件用于检测所述换电站在所述平台上的实际位置;
控制组件,所述控制组件的信号输入端与所述行程检测组件的信号输出端相连,所述控制组件的信号输出端与所述驱动组件的信号输入端和所述换电站的信号输入端相连,所述控制组件用于比较所述实际位置与设定位置,并根据比较的结果控制所述驱动组件,以使所述换电站移动到所述设定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电站运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行程检测组件包括:
测距传感器,所述测距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平台上,所述测距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与所述控制组件的信号输入端相连;
反射板,所述反射板设置在所述换电站上,所述反射板正对所述测距传感器的检测端,所述测距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发射板在所述平台上的实际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电站运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载系统还包括:
导轨,所述导轨设置在所述平台上;
行走轮,所述行走轮转动设置在所述换电站上,且所述行走轮与所述导轨滚动相连;
编码器,所述编码器设置在所述换电站上,所述编码器的信号输出端与所述控制组件的信号输入端相连,所述编码器的检测端与所述行走轮的轮轴相连,所述编码器用于检测所述行走轮的旋转行程,所述控制组件用于根据所述旋转行程和所述实际位置获得所述行走轮的打滑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电站运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载系统还包括:
缓冲件,所述缓冲件设置在所述导轨的端部,所述换电站移动到所述导轨的端部时,所述缓冲件与所述换电站抵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电站运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载系统还包括:
运输车,所述平台设置在所述运输车的车身上;
液压站,所述液压站设置在所述平台上,所述液压站的信号输入端与所述控制组件的信号输出端相连;
多个支腿,所述支腿包括:套筒、液压缸和支撑杆,所述套筒设置在所述平台的底部,所述支撑杆滑动设置在所述套筒远离所述平台的一端,所述液压缸设置在所述套筒与所述支撑杆之间,所述液压缸的进液端与所述液压站的出液端相连,所述液压缸的出液端与所述液压站的进液端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换电站运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腿还包括:
垫盘,所述垫盘设置在所述支撑杆远离所述套筒的一端,所述垫盘远离所述支撑杆的一端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置有锥体。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电站运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载系统还包括:
监控室,所述监控室设置在所述平台上;
观察窗,所述观察窗设置在所述监控室靠近所述换电站的一端;
操作面板,所述操作面板设置在所述监控室内,所述操作面板的信号输出端与所述控制组件的信号输入端相连;
服务器,所述服务器设置在所述监控室内,所述服务器的信号输入端与所述控制组件的信号输出端和所述换电站的信号输出端相连,所述服务器的信号输出端与监控站的信号输入端相连。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换电站运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载系统还包括:
主电池,所述主电池可拆卸的设置在所述平台上;
备用电池,所述备用电池的电能输入端与所述主电池的电能输出端相连;
切换开关,所述切换开关的第一电能输入端与所述主电池的电能输出端相连,所述切换开关的第二电能输入端与所述备用电池的电能输出端相连,所述切换开关的电能输出端与所述控制组件的电能输入端、所述驱动组件的电能输入端、所述操作面板的电能输入端、所述服务器的电能输入端和所述换电站的电能输入端相连,所述切换开关的信号输入端与所述控制组件的信号输出端相连;
其中,所述切换开关的第一电能输入端与所述切换开关的电能输出端相连;
所述切换开关的第二电能输入端与所述切换开关的电能输出端相连。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换电站运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载系统还包括:
隔板,所述隔板设置在所述监控室内,所述主电池、所述备用电池和所述服务器位于所述隔板远离所述观察窗的一侧,所述操作面板位于所述隔板靠近所述观察窗的一侧。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换电站运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载系统还包括:
风力发电装置,所述风力发电装置设置在所述监控室上,所述风力发电装置的电能输出端与所述控制组件的电能输入端、所述驱动组件的电能输入端、所述操作面板的电能输入端、所述服务器的电能输入端和所述换电站的电能输入端相连;
光伏发电装置,所述光伏发电装置设置在所述监控室上,所述光伏发电装置的电能输出端与所述控制组件的电能输入端、所述驱动组件的电能输入端、所述操作面板的电能输入端、所述服务器的电能输入端和所述换电站的电能输入端相连。
CN202211435795.XA 2022-11-16 2022-11-16 一种换电站运载系统 Pending CN11583787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435795.XA CN115837873A (zh) 2022-11-16 2022-11-16 一种换电站运载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435795.XA CN115837873A (zh) 2022-11-16 2022-11-16 一种换电站运载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837873A true CN115837873A (zh) 2023-03-24

Family

ID=855771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435795.XA Pending CN115837873A (zh) 2022-11-16 2022-11-16 一种换电站运载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837873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739641B (zh) 移动式提升柱、包括一个或更多个这种提升柱的提升系统及提升交通工具的方法
CN101196551A (zh) 高压输电线路地线巡检机器人
CN107161822B (zh) 快速测量轿厢与井道壁距离的检测仪及测量方法
CN115837873A (zh) 一种换电站运载系统
CN114233299A (zh) 一种盾构隧道管片位移监测方法与设备
WO2020224546A1 (zh) 喷涂机器人
CN110979035A (zh) 一种可在水泥回转窑变径弧面行走的小车
CN214732082U (zh) 一种运输车
CN104495617A (zh) 用于起重机抓斗的调稳作业系统及调稳方法
CN116337734A (zh) 一种地下管线内壁腐蚀度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CN101670980A (zh) 高空吊装中被吊物与吊臂之间的动态测距装置
NL2027317B1 (en) Manual displacement mechanism, and method for displacing a device
CN212799357U (zh) 一种防止钢缆晃动的变电器搬运龙门吊
CN218805325U (zh) 一种换电站监控系统
CN109972825B (zh) 喷涂机器人
CN209924384U (zh) 喷涂机器人
CN112644993A (zh) 一种运输车及其作业方法
CN210591873U (zh) 货运铁路调车用小型可视化检测装置
CN111347955B (zh) 一种智能遗体火化接运机器人
CN219570073U (zh) 一种基于plc的钻机工况监测与油温自调整装置
US7850122B2 (en) Compliance mechanism
CN219860255U (zh) 一种吊高距离自动监测报警装置
CN212022348U (zh) 一种可在水泥回转窑变径弧面行走的小车
CN214031449U (zh) 一种场桥集卡侧自动着箱装置
CN210736016U (zh) 一种吊钩起重机制动下滑量与升降速度检测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