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824895A - 动态汽泡粘附力测量的可视化试验装置及方法、应用 - Google Patents

动态汽泡粘附力测量的可视化试验装置及方法、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824895A
CN115824895A CN202211383559.8A CN202211383559A CN115824895A CN 115824895 A CN115824895 A CN 115824895A CN 202211383559 A CN202211383559 A CN 202211383559A CN 115824895 A CN115824895 A CN 11582489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bble
adhesion
visual test
bubbles
prob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383559.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824895B (zh
Inventor
曹铭泽
张君毅
闫晓
唐吴宇
周磊
昝元锋
徐建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uclear Power Institute of China
Original Assignee
Nuclear Power Institute of Chin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uclear Power Institute of China filed Critical Nuclear Power Institute of China
Priority to CN202211383559.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824895B/zh
Publication of CN1158248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82489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82489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82489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30/00Energy generation of nuclear origin
    • Y02E30/30Nuclear fission reactors

Landscapes

  • Investigating Or Analyzing Materials Using Thermal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飞秒激光加工微纳结构改性表面常压条件下汽泡粘附力测量可视化试验装置,基于该装置,可以完成对飞秒激光加工的带有微纳结构的改性表面对去离子水核化形成的汽泡的粘附力的测量,同时观察汽泡核化生长的极限尺寸以及核化过程中汽泡发生分裂的现象以及概率,提取的数据可用于汽泡动力学与沸腾核化相关模型的建立,以及汽泡核化相应经验关系式与现象的总结,为进一步揭示改性表面对汽泡的作用机制奠定基础。

Description

动态汽泡粘附力测量的可视化试验装置及方法、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核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飞秒激光加工微纳结构改性表面常压条件下动态汽泡粘附力测量的可视化试验装置。
背景技术
在两相流流动与传热研究中,伴随着传热、传质的沸腾现象一直是研究的重点。目前,在核反应堆、蒸汽发生器、电子元件冷却等重要设备与装置研发与应用均涉及两相流流动传热与换热机理。入口流体,在流动过程中,吸收加热表面传递的热量,当处于某处加热表面的流体吸收足够多的热量后,汽泡便会于此处核化,生长然后脱离,随后伴随主流前往出口,完成循环。在稳态条件下,汽泡是否发生核化、核化的位置取决于入口流体的流量、过冷度、装置热流密度、环境温度、加热表面材质与粗糙特性等。
汽泡在加热表面核化、生长过程中,由于受到主流工质的流动惯性影响,汽泡的形态会呈现一定的非均匀性。这种汽泡形状的偏斜主要由于重力、表面张力、液体惯性力、汽泡生长力、表面粘附力等因素的影响,并决定核化汽泡在加热表面上的脱离、滑移等行为。研究流动沸腾条件下汽泡在加热表面的行为有助于深入了解汽泡核化机理、局部的流动传热传质机制,有利于更精确的经验关系式开发以及CFD(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数值模拟的模型开发,释放反应堆堆芯内燃料组件的设计裕量。
得益于微电机加工技术、湿法加工(蚀刻)、激光加工等新型加工制造技术的兴起,在传统加热表面人为地塑造具有微米、纳米尺度的形貌特征已成为可能。基于具有微纳结构形貌特征的加热表面相比于传统机械加工的镜面(Ra<0.8μm),具有换热面积大、毛细作用强、润湿特性好等一系列特点,因而广泛地用于强化两相传热特性。飞秒激光技术作为一种冷加工的激光技术,基于特定的能量和扫描方式,可以形成有序可控的带有微纳结构的改性表面,用于替代传统的机械加工表面。然而,具有微纳级别形貌特征的改性表面所显现的极端润湿性、高粘附力的机制机理认知尚不完全,需要深入的探索。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流动沸腾条件下测量改性表面对汽泡粘附力大小、流体惯性力大小的试验装置,同时也可以在流动环境中观察汽泡粘附在改性表面时的生长极限与形状变化,从而为开发基于汽泡动力学的传热传质模型提供基础。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首先,提供动态汽泡粘附力测量的可视化试验装置,其包括沸腾池,微纳结构改性表面待测试样位于池底,沸腾池下方设有加热系统;还包括位于待测试样上方的粘附探头,汽泡粘附探头的汽泡粘附力大于待测试样;还包括定滑轮组和微型砝码,汽泡粘附探头和微型砝码位于定滑轮组两端。粘附力测量的原理是使用带有较强粘附力的粘附探头,粘附在改性表面上的沸腾汽泡,另一端通过滑轮施加微型砝码来提高促使汽泡脱离的力,当汽泡刚好脱离待测试样改性表面时,此时的微型砝码的质量所产生的重力总和即为改性表面对汽泡的粘附力。
基于以上方案提供的可视化试验装置,可以完成对飞秒激光加工的带有微纳结构的改性表面对去离子水核化形成的汽泡的粘附力的测量,同时观察汽泡核化生长的极限尺寸以及核化过程中汽泡发生分裂的现象以及概率,提取的数据可用于汽泡动力学与沸腾核化相关模型的建立,以及汽泡核化相应经验关系式与现象的总结,为进一步揭示改性表面对汽泡的作用机制奠定基础。
作为试验装置的优选方案,沸腾池由不锈钢池底与可视材料池壁组成。
作为试验装置的优选方案,加热系统包括由导热材料制成的导热腔,导热腔内设有电加热棒,导热腔位于待测试样下方。
作为试验装置的优选方案,导热腔由下至上成收拢状。
作为试验装置的优选方案,加热系统还包括由保温材料制成的隔热罩,隔热罩设置于沸腾池池底周围,并将导热腔包围在内。
作为试验装置的优选方案,位于待测试样上方的定滑轮配置有导轨。
作为试验装置的优选方案,汽泡粘附探头呈半球形或半椭球型。
作为试验装置的优选方案,待测试样与沸腾池池底平齐。
其次,提供动态汽泡粘附力测量的可视化试验方法,其采用上述的动态汽泡粘附力测量的可视化试验装置,实施以下步骤:
在沸腾池中加入去离子水,启动加热系统进行加热,让池中去离子水沸腾持续30min以上,排除池内不凝性气体;
降低加热系统的加热功率,将去离子水逐步加热至改性表面上有核化汽泡出现的工况;
维持上述相应工况,将汽泡粘附探头送至核化汽泡正上方,降落粘附探头使得与汽泡相接触,晃动粘附探头以排除粘附探头表面与汽泡之间的残留水;
逐步加大加热系统的加热功率,使得汽泡再次生长,但并未生长到脱离的尺寸;
逐渐增加定质量微型砝码的数量,直至汽泡被粘附探头牵引脱离为止,完成了对待测试样表面汽泡粘附力的测量,并观察汽泡被拉伸的极限尺寸以及汽泡发生分裂的概率。
再次,提供如上述的动态汽泡粘附力测量的可视化试验方法的应用,其应用于飞秒激光加工制造的带有微米、纳米结构形貌的表面,用以测量改性表面对去离子水核化形成的汽泡的粘附力。
综上所述,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利用本发明提出的辅助装置,可以完成池式沸腾条件下汽泡沸腾的行为观察,同时测量飞秒激光加工形成的带有微纳结构的改性表面对核化汽泡的粘附力大小,并且统计汽泡分裂的概率与汽泡生长的极限尺寸,用于经验关系式的提出与物理模型的建立。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实施例的限定。
图1为试验装置示意图。
图2为飞秒激光加工的改性表面微纳结构一览图。
附图标记及对应的零部件名称:1-沸腾池;2-待测试样;3-粘附探头;4-电加热棒;5-导热腔;6-隔热罩;7-定滑轮组;8-导轨;9-微型砝码。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作的原理和特征等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作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定。
在以下描述中,为了提供对本发明的透彻理解阐述了大量特定细节。然而,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是:不必采用这些特定细节来实行本发明。在其他实例中,为了避免混淆本发明,未具体描述公知的结构、电路、材料或方法。
在整个说明书的描述中,对“一个实施例”、“实施例”、“一个示例”或“示例”的提及意味着: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被包含在本发明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因此,在整个说明书的各个地方出现的短语“一个实施例”、“实施例”、“一个示例”或“示例”不一定都指同一实施例或示例。此外,可以以任何适当的组合和、或子组合将特定的特征、结构或特性组合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此外,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此提供的示图都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且示图不一定是按比例绘制的。这里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列出的项目的任何和所有组合。
下述公开了多种不同的实施所述的主题技术方案的实施方式或实施例。为简化公开内容,下面描述了各特征存在的一个或多个排列的具体实施例,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说明书的限定,在说明书中随后记载的第一特征与第二特征连接,即可以包括直接联系的实施方式,也可以包括形成附加特征的实施方式,进一步的,也包括采用一个或多个其他介入特征使第一特征和第二特征彼此间接连接或结合,从而第一特征和第二特征可以不直接联系。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本说明书中使用的术语是考虑到关于本公开的功能而在本领域中当前广泛使用的那些通用术语,但是这些术语可以根据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的意图、先例或本领域新技术而变化。此外,特定术语可以由申请人选择,并且在这种情况下,其详细含义将在本公开的详细描述中描述。因此,说明书中使用的术语不应理解为简单的名称,而是基于术语的含义和本公开的总体描述。
本说明书中使用了流程图或文字来说明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所执行的操作步骤。应当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操作步骤不一定按照记载顺序来精确地执行。相反,根据需要,可以按照倒序或同时处理各种步骤。同时,也可以将其他操作添加到这些过程中,或从这些过程移除某一步或数步操作。
实施例1
在流动沸腾的工质中,由于流体惯性力造成的影响,沸腾汽泡形态呈现相应的非对称性。此环境下,沸腾汽泡是否脱离、滑移,取决于汽泡所受到的来源于流体的惯性力、核化表面对汽泡的粘附力,以及汽泡表面张力、汽泡生长力、重力分量等力的受力情况。带有微米、纳米尺度的形貌特征的改性表面,会造成边界层破坏、极端润湿性等现象,从而导致出现与一般机械加工的表面相比,对核化汽泡的粘附力大小、粘附力作用机制出现一定差异。
为此,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可以在流动环境下,用于测量基于飞秒激光加工的带有微纳结构的改性表面对核化汽泡粘附力以及流体惯性力大小的试验装置,并且该装置可以自由选定粘附外力的施加方向,用以观察汽泡在相应生长状态时,维持相应形态的外力和极限。粘附力测量的原理是使用带有较强粘附力的探头粘附在改性表面上的沸腾汽泡,另一端通过滑轮,通过施加微型砝码来提高促使汽泡脱离的力,当汽泡刚好脱离改性表面时,此时的微型砝码的质量所产生的重力总和即为改性表面对汽泡的粘附力。测量流体惯性力的原理是利用高粘性力的探头将经流动的工质影响后的偏斜汽泡校正到对称状态,通过此时外力的大小推断流动液体的惯性力大小。
基于以上原理,本发明实施例涉及提出一种测量经飞秒激光加工后带有微纳结构的改性表面对汽泡的粘附力的试验装置。本发明实施例所涉及的试验装置如图1所示。试验装置包括沸腾池1,微纳结构改性表面待测试样2位于池底,沸腾池1下方设有加热系统;还包括位于待测试样2上方的粘附探头3,汽泡粘附探头3的汽泡粘附力大于待测试样2;还包括定滑轮组7和微型砝码9,汽泡粘附探头3和微型砝码9位于定滑轮组7两端。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沸腾池1由不锈钢池底与可视材料池壁组成。加热系统包括由导热材料制成的导热腔5,导热腔5内设有电加热棒4,导热腔5位于待测试样2下方。导热腔5由下至上成收拢状。加热系统还包括由保温材料制成的隔热罩6,隔热罩6设置于沸腾池1池底周围,并将导热腔5包围在内。位于待测试样2上方的定滑轮配置有导轨8。汽泡粘附探头3呈半球形或半椭球型。待测试样2与沸腾池1池底平齐。
装置中,加热主要由电加热棒4来实现,热量通过保温材料传递到飞秒激光加工的带有微纳结构特征的改性表面,保温材料包裹电加热棒4和导热腔5的导热材料,用于保证热量向改性表面传输。改性表面可焊接在导热材料顶端,与池底保持水平无缝隙,焊接处牢靠无空隙即可。基于上述结构方法,热量将主要传输至改性表面,沸腾现象也将于改性表面上率先出现。
当改性表面上汽泡核化成型时,可利用与汽泡形状类似,具有较强粘附能力的改性表面粘附探头3粘附汽泡,另一端通过滑轮,利用微型砝码9的重力牵引,当汽泡刚好脱离表面时,此时的改性表面粘附力大小即为定质量微型砝码9的重力大小。
在汽泡被强粘附力的粘附探头3剥离时,其有概率发生分裂,借助本装置也可以统计不同工况、不同改性表面上汽泡发生分裂的概率与规律,同时观察汽泡的极限尺寸。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的实施,本发明所提出的试验装置完成了对汽泡粘附力的测量。同时,也可以完成汽泡极限生长尺寸的测量以及汽泡生长过程中发生分裂的概率统计。得到的结果可以用于物理模型的建立以及核化汽泡规律的总结,指导基于飞秒激光加工的强化传热改性表面的设计制造。
实施例2
采用上述实施例1的动态汽泡粘附力测量的可视化试验装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动态汽泡粘附力测量的可视化试验方法,下面将对其结构原理、操作内容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首先,选取高汽泡粘附力的微纳结构作为样本,加工在半球形或者半椭球型的试样表面,将其作为粘附汽泡脱离的“抓手”,即汽泡粘附探头3。
第二,将待测试样2改性表面制造成相应形状,焊接在导热腔导热材料与沸腾池1底的内凹处,要求该待测试样2与池底平齐无缝隙;
第三,在沸腾池1中加入去离子水,启动加热系统电加热棒4,让池中去离子水沸腾持续30min,排除池内不凝性气体。
第四,降低电加热棒4功率,重新开始将去离子水逐步加热至改性表面上有单独或者少量核化汽泡出现的工况。由于导热材料的良好导热性,热量会更多地传输至改性表面,导致汽泡会率先在改性表面上核化。
第五,维持相应工况一段时间,利用导轨8将粘附探头3送至核化汽泡正上方,轻轻降落粘附探头3使得汽泡与粘附探头3相接触,轻微左右晃动粘附探头3以排除粘附探头3表面与汽泡之间的残留水。
第六,轻微加大电加热棒4的功率,使得汽泡再次生长,但并未生长到脱离的尺寸,使得汽泡与粘附探头3之间的接触更牢靠。
第七,逐渐增加定质量微型砝码9的数量,直至汽泡被粘附探头3牵引脱离为止,此时可以通过可视窗观察汽泡是否脱离,汽泡被拉伸的极限尺寸以及汽泡发生分裂的概率,用于建立模型以及分析规律。
实验例
值得指出的是,本发明实施例2提供的上述动态汽泡粘附力测量的可视化试验方法,其尤其应用于飞秒激光加工制造的带有微米、纳米结构形貌的表面,用以测量改性表面对去离子水核化形成的汽泡的粘附力。参考图2飞秒激光加工的改性表面微纳结构一览图。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可视化试验装置及方法、应用,可以在工质流动的条件下实现多方向上改性表面对汽泡粘附力大小的测量,利用强粘附力的汽泡捕集探头吸附核化汽泡,将汽泡从较弱粘附力的表面上剥离。在此过程中,可以观察汽泡在受外力抓取时,发生破裂的概率以及汽泡生长的极限距离,从而研究动态工质条件下飞秒激光加工的改性表面对沸腾汽泡的粘附力作用机制,为后续建立飞秒激光加工形成的带有微纳结构的改性表面上汽泡沸腾传热理论模型奠定基础。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动态汽泡粘附力测量的可视化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沸腾池,微纳结构改性表面待测试样位于池底,沸腾池下方设有加热系统;还包括位于待测试样上方的粘附探头,汽泡粘附探头的汽泡粘附力大于待测试样;还包括定滑轮组和微型砝码,汽泡粘附探头和微型砝码位于定滑轮组两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态汽泡粘附力测量的可视化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沸腾池由不锈钢池底与可视材料池壁组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态汽泡粘附力测量的可视化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加热系统包括由导热材料制成的导热腔,导热腔内设有电加热棒,导热腔位于待测试样下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动态汽泡粘附力测量的可视化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导热腔由下至上成收拢状。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动态汽泡粘附力测量的可视化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加热系统还包括由保温材料制成的隔热罩,隔热罩设置于沸腾池池底周围,并将导热腔包围在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态汽泡粘附力测量的可视化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位于待测试样上方的定滑轮配置有导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态汽泡粘附力测量的可视化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汽泡粘附探头呈半球形或半椭球型。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态汽泡粘附力测量的可视化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待测试样与沸腾池池底平齐。
9.动态汽泡粘附力测量的可视化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如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的动态汽泡粘附力测量的可视化试验装置,实施以下步骤:
在沸腾池中加入去离子水,启动加热系统进行加热,让池中去离子水沸腾持续30min以上,排除池内不凝性气体;
降低加热系统的加热功率,将去离子水逐步加热至改性表面上有核化汽泡出现的工况;
维持上述相应工况,将汽泡粘附探头送至核化汽泡正上方,降落粘附探头使得与汽泡相接触,晃动粘附探头以排除粘附探头表面与汽泡之间的残留水;
逐步加大加热系统的加热功率,使得汽泡再次生长,但并未生长到脱离的尺寸;
逐渐增加定质量微型砝码的数量,直至汽泡被粘附探头牵引脱离为止,完成了对待测试样表面汽泡粘附力的测量,并观察汽泡被拉伸的极限尺寸以及汽泡发生分裂的概率。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动态汽泡粘附力测量的可视化试验方法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应用于飞秒激光加工制造的带有微米、纳米结构形貌的表面,用以测量改性表面对去离子水核化形成的汽泡的粘附力。
CN202211383559.8A 2022-11-07 2022-11-07 动态汽泡粘附力测量的可视化试验装置及方法、应用 Active CN11582489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383559.8A CN115824895B (zh) 2022-11-07 2022-11-07 动态汽泡粘附力测量的可视化试验装置及方法、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383559.8A CN115824895B (zh) 2022-11-07 2022-11-07 动态汽泡粘附力测量的可视化试验装置及方法、应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824895A true CN115824895A (zh) 2023-03-21
CN115824895B CN115824895B (zh) 2024-01-30

Family

ID=855268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383559.8A Active CN115824895B (zh) 2022-11-07 2022-11-07 动态汽泡粘附力测量的可视化试验装置及方法、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824895B (zh)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165737A (ja) * 1999-12-14 2001-06-22 Denso Corp マイクロヒータ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フローセンサ
DE202007006603U1 (de) * 2007-05-09 2007-09-20 Fritsche, Andreas Adhäsionsmessstand
CN201449366U (zh) * 2009-05-04 2010-05-05 中交第四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附着力测量仪
US20150068712A1 (en) * 2012-05-24 2015-03-12 Purdue Research Found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increasing boiling heat transfer therein
CN107021449A (zh) * 2016-04-19 2017-08-08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制备有序微观结构和可控化学组成界面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09181643A (zh) * 2017-03-03 2019-01-11 侯英翔 金属矿、非金属矿及煤矿掘巷,露天矿开采时,降尘方法
CN110018086A (zh) * 2019-05-13 2019-07-16 北京化工大学 一种定量测定固体表面与气泡或液滴之间迟滞力的装置及方法
CN111774019A (zh) * 2020-07-06 2020-10-16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高温高压可视化水热装置
CN114235802A (zh) * 2021-12-13 2022-03-25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全方位观测近壁面汽泡行为的高压池沸腾通用实验装置
WO2022222749A1 (zh) * 2021-04-20 2022-10-27 江苏科技大学 一种可视化池沸腾实验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165737A (ja) * 1999-12-14 2001-06-22 Denso Corp マイクロヒータ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フローセンサ
DE202007006603U1 (de) * 2007-05-09 2007-09-20 Fritsche, Andreas Adhäsionsmessstand
CN201449366U (zh) * 2009-05-04 2010-05-05 中交第四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附着力测量仪
US20150068712A1 (en) * 2012-05-24 2015-03-12 Purdue Research Found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increasing boiling heat transfer therein
CN107021449A (zh) * 2016-04-19 2017-08-08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制备有序微观结构和可控化学组成界面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09181643A (zh) * 2017-03-03 2019-01-11 侯英翔 金属矿、非金属矿及煤矿掘巷,露天矿开采时,降尘方法
CN110018086A (zh) * 2019-05-13 2019-07-16 北京化工大学 一种定量测定固体表面与气泡或液滴之间迟滞力的装置及方法
CN111774019A (zh) * 2020-07-06 2020-10-16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高温高压可视化水热装置
WO2022222749A1 (zh) * 2021-04-20 2022-10-27 江苏科技大学 一种可视化池沸腾实验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CN114235802A (zh) * 2021-12-13 2022-03-25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全方位观测近壁面汽泡行为的高压池沸腾通用实验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潘丰 等: "池沸腾孤立气泡生长过程中微液层蒸发影响的实验和模拟耦合分析", 《化工学报》, vol. 72, no. 5 *
潘良明, 辛明道, 何川, 张力, 陈军: "垂直窄缝流道内过冷沸腾时的汽泡行为", 工程热物理学报, no. 04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824895B (zh) 2024-01-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Li et al. Ultrascalable three-tier hierarchical nanoengineered surfaces for optimized boiling
Boussaba et al. Investigation and properties of a novel composite bio-PCM to reduce summer energy consumptions in buildings of hot and dry climates
Witharana Boiling of refrigerants on enhanced surfaces and boiling of nanofluids
Xu et al. Transient flow pattern based microscale boiling heat transfer mechanisms
Shi et al. Excellent anti‐icing abilities of optimal micropillar arrays with nanohairs
El-Genk et al. Experimental studies of forced, combined and natural convection of water in vertical nine-rod bundles with a square lattice
CN115824895A (zh) 动态汽泡粘附力测量的可视化试验装置及方法、应用
CN105180709A (zh) 一种局部可控亲疏水性的多孔传热表面制备方法
JP4364032B2 (ja) 熱音響装置
Kang et al. An experimental and numerical study of pool boiling heat transfer in Cu foam-enhanced cells with interlaced microchannels
Zhong et al. Effect of grooves on nucleate boiling heat transfer from downward facing hemispherical surface
Elkholy et al. Hook-shaped structures to improve pool boiling heat transfer
Zhang et al. Effect of height difference on the performance of two-phase thermosyphon loop used in air-conditioning system
Fong et al. Effects of oxidation and fractal surface roughness on the wettability and critical heat flux of glass-peened Zirconium alloy tubes
Chao et al. Nucleate pool boiling on copper-graphite composite surfaces and its enhancement mechanism
Zhiqiang et al. Calculation model of flow and heat transfer characteristics of printed microchannel heat exchanger
Nam et al. Single bubble dynamics on a hydrophobic surface
Polidori et al. Transient natural convection flow dynamics in a asymmetrically heated vertical channel
Muthukrishnan et al. Role Of Surface Texturing On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 Enhancement In Spray Impingement Cooling
Du et al. Fabrication and test of enhanced boiling heat transfer copper surface with micro-structure
CN113382611B (zh) 一种相态变化的散热贴
Zhu et al. Experimental study on transient behavior of semi-open two-phase thermosyphon
Yang et al. Macro-to microscale boiling heat transfer from metal-graphite composite surfaces
Suazlan Enhancement of the critical heat flux in pool boiling by honeycomb porous plate and nanofluid
Du et al. Experimental Study on Melting and Solidification Cycle of a Hybrid Pin Fin/Metal Foam Energy Storage Tank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