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813518A - 一种前交叉韧带修补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前交叉韧带修补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813518A
CN115813518A CN202211495962.XA CN202211495962A CN115813518A CN 115813518 A CN115813518 A CN 115813518A CN 202211495962 A CN202211495962 A CN 202211495962A CN 115813518 A CN115813518 A CN 11581351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unnel
flexible body
ligament
femoral
anterior cruci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495962.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方晶华
戴雪松
潘宗友
朱苏南
宋红云
余新宁
徐腾靖
王佳杰
徐凯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Zhejiang University College Of Medicine
Original Assigne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Zhejiang University College Of Medicin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Zhejiang University College Of Medicine filed Critical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Zhejiang University College Of Medicine
Priority to CN202211495962.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813518A/zh
Publication of CN1158135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81351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rosthe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韧带修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前交叉韧带修补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应用于胫骨的韧带残端与股骨之间,其特征在于,包括与韧带残端固定连接的第二柔性体,第二柔性体中部与韧带残端固定连接,两端分别穿过股骨伸出至股骨外侧,股骨于胫骨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柔性体,第一柔性体包括第一柔性端与第二柔性端,第一柔性体穿过胫骨侧,第一柔性端与第二柔性端在股骨侧固定,第一柔性体、第二柔性体以及韧带残端共同作为前交叉韧带。在减小创伤面的同时,保留了正常的前交叉韧带止点,若术后前交叉韧带再次发生断裂,则能够进行初次的前交叉韧带重建。

Description

一种前交叉韧带修补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韧带修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前交叉韧带修补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膝关节是人类身体上十分重要的关节部位,是保持腿部正常运动的关键,而膝关节的运动稳定,主要依靠韧带对胫骨与股骨进行固定,其中,前交叉韧带有限制胫骨前移和调节部分旋转的功能。
前交叉韧带在运动过程中,会出现断裂损伤的情况,现有技术主要是对前交叉韧带进行重建手术,申请号为2012100770995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韧带重建系统,包括第一骨头内中空管道、第二骨内中空管道、韧带替代物、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通过韧带替代物重建韧带,恢复膝关节的功能。
但是,本申请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问题:
对于残留韧带质量好的情况,去除残留韧带使用韧带替代物进行重建,创伤较大,并且再断裂后,重建难度大。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前交叉韧带修补装置及其使用方法,以解决去除残留韧带使用韧带替代物进行重建,创伤较大,并且再断裂后,重建难度大的问题。
基于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前交叉韧带修补装置,应用于胫骨的韧带残端与股骨之间,其特征在于,包括与韧带残端固定连接的第二柔性体,第二柔性体中部与韧带残端固定连接,两端分别穿过股骨伸出至股骨外侧,股骨与胫骨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柔性体,第一柔性体包括第一柔性端与第二柔性端,第一柔性体穿过胫骨侧,第一柔性端与第二柔性端在股骨侧固定,第一柔性体、第二柔性体以及韧带残端共同作为前交叉韧带。
可选的,所述胫骨上开设有胫骨隧道,所述股骨上开设有两组股骨隧道,第二柔性体中部与韧带残端固定连接,第二柔性体两端分别穿过两组股骨隧道延伸至股骨外侧面,第一柔性体中部自胫骨隧道延伸至胫骨外侧面固定,第一柔性体的两端,第一柔性端与第二柔性端分别自两组股骨隧道延伸至股骨外侧打结固定。
可选的,胫骨上固定安装有第一微型钢板,第一微型钢板安装于胫骨隧道外侧出口处,所述第一柔性体与第一微型钢板固定连接。
可选的,两组所述股骨隧道包括自股骨AM止点钻孔的股骨AM隧道,自股骨PL止点钻孔的股骨PL隧道,所述第二柔性体的两端分别为PL连接端与AM连接端,其中PL连接端自股骨PL隧道穿过,所述AM连接端自股骨AM隧道穿过。
可选的,所述股骨的外侧面固定安装有第二微型钢板,第二微型钢板上开设有AM通孔与PL通孔,AM通孔与股骨AM隧道相对,PL通孔与股骨PL隧道相对,所述第一柔性端经由股骨AM隧道自AM通孔伸出,所述第二柔性端经由股骨PL隧道自PL通孔伸出,第一柔性端自股骨AM通孔伸出的端部与第二柔性端自PL通孔伸出的端部之间打第二绳结,第二绳结限制第一柔性体回缩,PL连接端与AM连接端之间打第一绳结,第一绳结限制第二柔性体回缩。
可选的,所述第二柔性体中部与韧带残端之间捆扎连接。
可选的,所述胫骨隧道、股骨AM隧道以及股骨PL隧道的内径为2.0mm。
可选的于,所述胫骨隧道定位胫骨的胫骨侧止点,胫骨隧道开口内径为2.0mm,减少对正常韧带止点的损伤。
一种前交叉韧带修补装置的使用方法,包括:关节镜探查韧带损伤类型是否符合Sherman I或II型,是则进行下一步,否则停止;
建立股骨隧道:病人处于屈膝90°位,松解残留前交叉韧带,定位股骨侧AM、PL止点,由外向内建立股骨AM隧道以及股骨PL隧道,内径为2.0mm,过牵引线;
建立胫骨隧道:从前内侧入路插入胫骨定位器,定位于前交叉韧带胫骨侧止点,建立胫骨隧道,内径为2.0mm,减少对正常韧带止点的损伤,将股骨AM隧道和PL隧道的牵引线拉至胫骨隧道;
前交叉韧带残端缝合;
探查前交叉韧带固定状态;
结束。
可选的,所述前交叉韧带缝合包括:在股骨外侧固定安装第二微型钢板;
通过过线枪将第二柔性体捆扎韧带残端;
通过牵引线将捆扎韧带残端的第二柔性体的AM连接端拉入股骨AM隧道;PL连接端拉入股骨PL隧道,将AM连接端与PL连接端在股骨外侧第二微型钢板处打结;
用第一微型钢板将第一柔性体的中部在胫骨侧固定,第一柔性体的两端分别穿过股骨PL隧道与股骨AM隧道在胫骨外侧第二微型钢板处打结。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一种前交叉韧带修补装置及其使用方法,手术时,无需将残留的较为完整的韧带残端去除,将韧带残端通过第二柔性体与股骨固定连接,在减小创伤面的同时,保留了正常的前交叉韧带止点,若术后前交叉韧带再次发生断裂,则能够进行初次的前交叉韧带重建。股骨与胫骨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柔性体,第一柔性体包括第一柔性端与第二柔性端,第一柔性体穿过胫骨侧,第一柔性端与第二柔性端在股骨侧固定,第二柔性体中部与韧带残端固定连接,两端分别穿过股骨伸出至股骨外侧,第一柔性体、第二柔性体以及韧带残端共同作为前交叉韧带。第一柔性体受到拉伸较大时,第二柔性体以及韧带残端受到拉力,提升了韧带修补后的稳定性,保留了原始的韧带及感受器,并且无需植入物,减小并发症的风险。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前交叉韧带修补装置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前交叉韧带修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前交叉韧带修补装置的局部剖视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前交叉韧带修补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
101、股骨;102、胫骨;103、韧带残端;201、胫骨隧道;202、股骨AM隧道;203、股骨PL隧道;301、第一柔性端;302、第二柔性端;303、第二柔性体;304、PL连接端;305、AM连接端;306、第一绳结;307、第二绳结;401、第一微型钢板;402、第二微型钢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外定义,本发明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发明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发明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如图1-6所示,本发明的一种或多种具体实施例提供一种前交叉韧带修补装置,应用于胫骨102的韧带残端103与股骨101之间,包括与韧带残端103固定连接的第二柔性体303,第二柔性体303中部与韧带残端103固定连接,两端分别穿过股骨101伸出至股骨101外侧,股骨101与胫骨102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柔性体,第一柔性体包括第一柔性端301与第二柔性端302,第一柔性体穿过胫骨侧,第一柔性端301与第二柔性端302在股骨侧固定,第一柔性体、第二柔性体303以及韧带残端103共同作为前交叉韧带。
手术时,无需将残留的较为完整的韧带残端103去除,将韧带残端103通过第二柔性体303与股骨101固定连接,在减小创伤面的同时,保留了正常的前交叉韧带止点,若术后前交叉韧带再次发生断裂,则能够进行初次的前交叉韧带重建,第一柔性体穿过胫骨侧,第一柔性端301与第二柔性端302在股骨侧固定,第一柔性体、第二柔性体303以及韧带残端103共同作为前交叉韧带,第一柔性体受到拉伸较大时,第二柔性体303以及韧带残端103受到拉力,提升了韧带修补后的稳定性,保留了原始的韧带及感受器,并且无需植入物,减小并发症的风险。
在一些可选的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6所示,所述胫骨102上开设有胫骨隧道201,所述股骨101上开设有两组股骨隧道,第二柔性体303中部与韧带残端103固定连接,第二柔性体303两端分别穿过两组股骨隧道延伸至股骨外侧面,第一柔性体中部自胫骨隧道201延伸至胫骨外侧面固定,第一柔性体的两端,第一柔性端301与第二柔性端302分别自两组股骨隧道延伸至股骨外侧打结固定。手术中,可直接从股骨外侧面进行股骨隧道的打孔,无需自股骨内侧面向外穿孔,避免损伤韧带残端及关节软骨,第一柔性体两端分别自两组股骨隧道穿过并打结固定,第二柔性体303的端部延伸至股骨隧道外侧打结固定,提升了固定的稳定性,第二柔性体303中部与韧带残端103固定连接,第二柔性体两端分别自两组股骨隧道穿出,辅助第一柔性体作为前交叉韧带的功能,进一步提升了术后的稳定性,保留了原始的韧带及感受器。
在一些可选的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6所示,所述胫骨隧道201定位胫骨102的胫骨侧止点,胫骨隧道201开口内径为2.0mm,减少对正常韧带止点的损伤,保护韧带残端103不受损伤。
在一些可选的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6所示,胫骨102上固定安装有第一微型钢板401,第一微型钢板401安装于胫骨隧道201外侧出口处,所述第一柔性体与第一微型钢板401固定连接。通过第一微型钢板401对第一柔性体的中部进行固定,提升稳定性。
在一些可选的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6所示,两组所述股骨隧道包括自股骨AM止点钻孔的股骨AM隧道202,自股骨PL止点钻孔的股骨PL隧道203,所述第二柔性体303的两端分别为PL连接端304与AM连接端305,其中PL连接端304自股骨PL隧道203穿过,所述AM连接端305自股骨AM隧道202穿过。提升稳定性的同时,保护韧带止点。
在一些可选的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6所示,所述股骨101的外侧面固定安装有第二微型钢板402,第二微型钢板402上开设有AM通孔与PL通孔,AM通孔与股骨AM隧道相对,PL通孔与股骨PL隧道相对,所述第一柔性端301经由股骨AM隧道202自AM通孔伸出,所述第二柔性端302经由股骨PL隧道203自PL通孔伸出,第一柔性端301自股骨AM通孔伸出的端部与第二柔性端302自PL通孔伸出的端部之间打第二绳结307,第二绳结307限制第一柔性体回缩,PL连接端304与AM连接端305之间打第一绳结306,第一绳结306限制第二柔性体303回缩。术后运动过程中,当第一柔性体配合第二柔性体303以及韧带残端103之间形成的前交叉韧带受到拉伸力时,第二绳结307限制第一柔体回缩,第一绳结306限制第二柔性体回缩,避免拉伸力过大导致韧带残端103再次受伤,减少术后二次损伤的风险。
在一些可选的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6所示,所述第二柔性体303中部与韧带残端103之间捆扎连接。当韧带残端103受到拉伸时,第二柔性体303与韧带残端103之间的固定连接更加紧密,避免断裂脱离。
在一些可选的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5所示,所述胫骨隧道201、股骨AM隧道202以及股骨PL隧道203的内径为2.0mm。相对于传统的4.0mm的隧道,减小对骨及正常韧带止点、韧带残端的破坏,同时由于双隧道的存在,保证了稳定性。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前交叉韧带修补装置的使用方法,包括:
S101:关节镜探查韧带损伤类型是否符合Sherman I或II型,是则进行下一步,否则停止;
S102:建立股骨隧道;
屈膝90°位,松解残留前交叉韧带,定位股骨侧AM、PL止点,由外向内建立股骨AM隧道以及股骨PL隧道,内径为2.0mm,过牵引线;
S103:建立胫骨隧道;
从前内侧入路插入胫骨定位器,定位于前交叉韧带胫骨侧止点,建立胫骨隧道,内径为2.0mm,减少对正常韧带止点的损伤,将股骨AM隧道和PL隧道的牵引线拉至胫骨隧道;
S104:前交叉韧带残端缝合;
在股骨外侧固定安装第二微型钢板402;
通过过线枪将第二柔性体303捆扎韧带残端103;
通过牵引线将捆扎韧带残端103的第二柔性体303的AM连接端305拉入股骨AM隧道202;PL连接端304拉入股骨PL隧道,将AM连接端305与PL连接端304在股骨外侧第二微型钢板402处打结;
用第一微型钢板401将第一柔性体的中部在胫骨侧固定,第一柔性体的两端分别穿过股骨PL隧道与股骨AM隧道在胫骨外侧第二微型钢板402处打结;
S105:探查前交叉韧带固定;
S106:结束。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手术时,无需将残留的较为完整的韧带残端去除,将韧带残端通过第二柔性端303与股骨101固定连接,在减小创伤面的同时,保留了正常的前交叉韧带止点,若术再次发生断裂,则能够进行初次的前交叉韧带重建,第一柔性体穿过胫骨侧,第一柔性端301与第二柔性端302在股骨侧固定,第一柔性体、第二柔性体303以及韧带残端103共同作为前交叉韧带,第一柔性体受到拉伸较大时,第二柔性体303以及韧带残端103受到拉力,提升了韧带修补后的稳定性,保留了原始的韧带及感受器,并且无需植入物,减小并发症的风险。
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以上任何实施例的讨论仅为示例性的,并非旨在暗示本发明的范围(包括权利要求)被限于这些例子;在本发明的思路下,以上实施例或者不同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之间也可以进行组合,步骤可以以任意顺序实现,并存在如上所述的本发明的不同方面的许多其它变化,为了简明它们没有在细节中提供。
本发明旨在涵盖落入所附权利要求的宽泛范围之内的所有这样的替换、修改和变型。因此,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省略、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前交叉韧带修补装置,应用于胫骨(102)的韧带残端(103)与股骨(101)之间,其特征在于,包括与韧带残端(103)固定连接的第二柔性体(303),第二柔性体(303)中部与韧带残端(103)固定连接,两端分别穿过股骨(101)伸出至股骨(101)外侧,股骨(101)于胫骨(102)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柔性体,第一柔性体包括第一柔性端(301)与第二柔性端(302),第一柔性体穿过胫骨侧,第一柔性端(301)与第二柔性端(302)在股骨侧固定,第一柔性体、第二柔性体(303)以及韧带残端(103)共同作为前交叉韧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前交叉韧带修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胫骨(102)上开设有胫骨隧道(201),所述股骨(101)上开设有两组股骨隧道,第二柔性体(303)中部与韧带残端(103)固定连接,第二柔性体(303)两端分别穿过两组股骨隧道延伸至股骨外侧面,第一柔性体中部自胫骨隧道(201)延伸至胫骨外侧面固定,第一柔性体的两端,第一柔性端(301)与第二柔性端(302)分别自两组股骨隧道延伸至股骨外侧打结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前交叉韧带修补装置,其特征在于,胫骨(102)上固定安装有第一微型钢板(401),第一微型钢板(401)安装于胫骨隧道(201)外侧出口处,所述第一柔性体与第一微型钢板(401)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前交叉韧带修补装置,其特征在于,两组所述股骨隧道包括自股骨AM止点钻孔的股骨AM隧道(202),自股骨PL止点钻孔的股骨PL隧道(203),所述第二柔性体(303)的两端分别为PL连接端(304)与AM连接端(305),其中PL连接端(304)自股骨PL隧道(203)穿过,所述AM连接端(305)自股骨AM隧道(202)穿过。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前交叉韧带修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股骨(101)的外侧面固定安装有第二微型钢板(402),第二微型钢板(402)上开设有AM通孔与PL通孔,AM通孔与股骨AM隧道相对,PL通孔与股骨PL隧道相对,所述第一柔性端(301)经由股骨AM隧道(202)自AM通孔伸出,所述第二柔性端(302)经由股骨PL隧道(203)自PL通孔伸出,第一柔性端(301)自股骨AM通孔伸出与自PL通孔伸出的第二柔性端(302)之间打第二绳结(307),第二绳结(307)限制第一柔性体回缩,PL连接端(304)与AM连接端(305)之间打第一绳结(306),第一绳结(306)限制第二柔性体(303)回缩。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前交叉韧带修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柔性体(303)中部与韧带残端(103)之间捆扎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前交叉韧带修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胫骨隧道(201)、股骨AM隧道(202)以及股骨PL隧道(203)的内径为2.0mm。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前交叉韧带修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胫骨隧道(201)定位胫骨(102)的胫骨侧止点,胫骨隧道(201)开口尽量避免损伤韧带残端(103)。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前交叉韧带修补装置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
关节镜探查韧带损伤类型是否符合ShermanI或II型,是则进行下一步,否则停止;
建立股骨隧道:病人处于屈膝90°位,松解残留前交叉韧带,定位股骨侧AM、PL止点,由外向内建立股骨AM隧道以及股骨PL隧道,内径为2.0mm,过牵引线;
建立胫骨隧道:从前内侧入路插入胫骨定位器,定位于前交叉韧带胫骨侧止点,建立胫骨隧道,内径为2.0mm,减少对正常韧带止点的损伤,将股骨AM隧道和PL隧道的牵引线拉至胫骨隧道;
前交叉韧带残端缝合;
探查前交叉韧带固定状态;
结束。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前交叉韧带修补装置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前交叉韧带缝合包括:在股骨外侧固定安装第二微型钢板;
通过过线枪将第二柔性体捆扎韧带残端;
通过牵引线将捆扎韧带残端的第二柔性体的AM连接端拉入股骨AM隧道;PL连接端拉入股骨PL隧道,将AM连接端与PL连接端在股骨外侧第二微型钢板处打结;
用第一微型钢板将第一柔性体的中部在胫骨侧固定,第一柔性体的两端分别穿过股骨PL隧道与股骨AM隧道在胫骨外侧第二微型钢板处打结。
CN202211495962.XA 2022-11-24 2022-11-24 一种前交叉韧带修补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Pending CN11581351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495962.XA CN115813518A (zh) 2022-11-24 2022-11-24 一种前交叉韧带修补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495962.XA CN115813518A (zh) 2022-11-24 2022-11-24 一种前交叉韧带修补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813518A true CN115813518A (zh) 2023-03-21

Family

ID=855318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495962.XA Pending CN115813518A (zh) 2022-11-24 2022-11-24 一种前交叉韧带修补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813518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729423B2 (en) Adjustable knotless loops
US6886569B2 (en) Method for reconstructing a ligament
US20220338859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ttaching Tissue To Bone
US10092285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ttaching tissue to bone, including the provision and use of a novel knotless suture anchor system
US6610064B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reconstructing a ligament
US7066956B2 (en) Transverse fixation technique for ACL reconstruction using bone-tendon-bone graft
US6802862B1 (en) Method for soft tissue reconstruction
US7594922B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meniscal repair through a meniscal capsular tunnel
US6235057B1 (en) Method for soft tissue reconstruction
US7959650B2 (en) Adjustable knotless loops
US6808528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securing a graft ligament in a bone tunnel
EP2455001A2 (en) Adjustable suture-button constructs for ligament reconstruction
US20090198274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attaching the labrum of a hip joint
AU2004201994A1 (en) Tissue fixation device
US11517420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reparing reinforced graft constructs
CA2992517C (en) Joint stabilisation
CN115813518A (zh) 一种前交叉韧带修补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US20210401567A1 (en) Surgical fixation systems and associated methods for performing tissue repairs
US11197663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ttaching tissue to bone, including the provision and use of a novel knotless suture anchor system
US20220175367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ttaching tissue to bone, including the provision and use of a novel knotless suture anchor system
AU2002301618B2 (en) Transverse fixation technique for acl reconstruction using bone-tendon-bone graft
EP1769750A1 (en) Apparatus for reconstructing a ligamen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