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802265A - 助听器入耳检测方法及装置、助听器和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助听器入耳检测方法及装置、助听器和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802265A
CN115802265A CN202211505733.1A CN202211505733A CN115802265A CN 115802265 A CN115802265 A CN 115802265A CN 202211505733 A CN202211505733 A CN 202211505733A CN 115802265 A CN115802265 A CN 11580226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tection
hearing aid
wearing
probability
detection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505733.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陆有松
彭飞
吴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Flytek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Flytek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Flytek Co Ltd filed Critical iFlytek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505733.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802265A/zh
Publication of CN1158022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80226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asurement Of The Respiration, Hearing Ability, Form, And Blood Characteristics Of Living Organis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助听器入耳检测方法及装置、助听器和存储介质,包括:基于助听器上检测装置采集的感测信号进行分析,得到助听器在检测装置所对应检测维度的佩戴概率;基于助听器在各个检测装置分别所对应检测维度的佩戴概率进行融合,得到融合概率;其中,融合概率表征用户佩戴助听器的可能性;基于融合概率,确定用户是否有效佩戴助听器。上述方案,能够提高助听器入耳检测结果的准确度。

Description

助听器入耳检测方法及装置、助听器和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助听器入耳检测方法及装置、助听器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助听器或者辅听设备作为一种放大声音的耳机装置,由于其放大声音的特性使得其在用户未佩戴助听器或者助听器处于开放空间状态下时很容易出现啸叫的现象,助听器可以通过耳机配备相应的传感器,具备自动感应耳机是否是在佩戴的状态,如果中途有某些事情要暂停内容的播放,这个时候可以直接随意的拿掉一个耳机,就可以让播放的内容自动地暂停了,可以有效地提升实际的使用时长及使用体验感。
现有技术中,由于每个人的人耳结构都是不同的,所以入耳检测的准确度较低。有鉴于此,如何提高助听器入耳检测结果的准确度,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助听器入耳检测方法及装置、助听器和存储介质。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助听器入耳检测方法,包括:基于助听器上检测装置采集的感测信号进行分析,得到助听器在检测装置所对应检测维度的佩戴概率;基于助听器在各个检测装置分别所对应检测维度的佩戴概率进行融合,得到融合概率;其中,融合概率表征用户佩戴助听器的可能性。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助听器,包括:壳体,形成有容置腔;多个检测装置,承载于壳体,且多个检测装置包括压力检测装置、光学检测装置、皮肤接触检测装置和触摸入耳检测装置中至少两者;处理电路,位于容置腔,且分别与各个检测装置电连接,用于执行上述第一方面的助听器入耳检测方法,确定用户是否有效佩戴助听器。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助听器入耳检测装置,包括:分析模块,用于基于助听器上检测装置采集的感测信号进行分析,得到助听器在检测装置所对应检测维度的佩戴概率;融合模块,用于基于助听器在各个检测装置分别所对应检测维度的佩戴概率进行融合,得到融合概率;其中,融合概率表征用户佩戴助听器的可能性;确定模块,用于基于融合概率,确定用户是否有效佩戴助听器。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能够被处理器运行的程序指令,程序指令用于实现上述第一方面的助听器入耳检测方法。
上述方案,助听器设置有多个检测装置,检测装置可以分别获取助听器多个检测维度的感测信号,基于采集到的感测信号进行分析,可以得到助听器分别在检测装置所对应检测维度的佩戴概率,对得到的佩戴概率进行融合,得到表征用户佩戴助听器可能性的融合概率,再基于融合概率确定用户是否有效佩戴助听器。通过上述方式,将各种检测维度融合处理,使各种检测维度相互渗透形成适应于不同耳道结构的多通道检测方案,再基于融合概率确定用户是否有效佩戴助听器,故能提高助听器入耳检测结果的准确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助听器入耳检测方法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助听器入耳检测方法获取佩戴概率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助听器一实施例的结构爆炸图;
图4是本申请助听器压力检测装置一实施例的框架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助听器光学检测装置一实施例的框架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助听器皮肤接触检测装置一实施例的框架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助听器触摸入耳检测装置一实施例的框架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助听器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助听器一实施例的佩戴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助听器入耳检测装置一实施例的框架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一实施例的框架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文中术语“系统”和“网络”在本文中常被可互换使用。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此外,本文中的“多”表示两个或者多于两个。
请参阅图1,图1是本申请助听器入耳检测方法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具体而言,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0:基于助听器上检测装置采集的感测信号进行分析,得到助听器在检测装置所对应检测维度的佩戴概率。
本公开实施例中,入耳检测指的是助听器配备相应的传感器,自动感应助听器是否是在佩戴的状态,如果中途有某些事情要暂停内容的播放,这个时候可以直接随意的拿掉一个耳机,就可以让播放的内容自动的暂停,可以有效地提升实际的使用时长,在用户未佩戴助听器或者助听器处于开放空间状态下时,也可以避免助听器出现啸叫的现象。助听器可以设置多种不同类型的传感器,扩展多路入耳信号检测,具体的,可以是触摸入耳信号检测、光学入耳信号检测、皮肤接触信号检测、压力信号检测等中任意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组合的信号检测,故能获得高效可靠的入耳检测结果。
在一个实施场景中,助听器上检测装置采集的感测信号包括触摸入耳检测装置上所采集的触摸入耳感测信号、光学入耳检测装置上所采集的光学入耳感测信号、皮肤接触检测装置上所采集的皮肤接触感测信号、压力检测装置上所采集的压力感测信号等,感测信号数值的不同表征用户佩戴助听器概率的不同,基于感测信号进行分析可以得到助听器在检测装置对应检测维度的佩戴概率。通过上述方法,助听器扩展多路入耳信号检测,获取感测信号并分析,计算得到不同检测维度的佩戴概率,可以有效提高入耳检测的准确度。
在一个实施场景中,助听器设置有用于表征当前是否佩戴的标志位。例如,设置符号“1”表征用户当前佩戴助听器,设置符号“0”表征用户当前未佩戴助听器。
在一个实施场景中,基于所获取的标志位,可以确定将标志位置反时的门限阈值,门限阈值具体为触发生效阈值或者触发失效阈值。具体的,触发生效阈值为助听器标志位表征佩戴时的最小感测信号值,触发失效阈值为助听器标志位表征未佩戴时的最大感测信号值,例如,本申请中感测信号值越大,表征用户佩戴助听器的概率越高,触发生效阈值可以包括触摸入耳信号检测时表征佩戴的最小感测信号值、光学入耳信号检测时表征佩戴的最小感测信号值、皮肤接触信号检测时表征佩戴的最小感测信号值、压力信号检测时表征佩戴的最小感测信号值等,触发失效阈值可以包括触摸入耳信号检测时表征未佩戴的最大感测信号值、光学入耳信号检测时表征未佩戴的最大感测信号值、皮肤接触信号检测时表征未佩戴的最大感测信号值、压力信号检测时表征未佩戴的最大感测信号值。通过上述方式,设置标志位表征用户当前佩戴助听器的状态,结合检测装置所获取的感测信号与门限阈值之间的大小关系,可以降低计算助听器佩戴概率的算力。
在一个实施场景中,响应于检测装置连续预设数值个感测信号均与门限阈值满足预设大小关系,置反标志位,可以提高置反后的标志位表征用户是否佩戴助听器的准确度。具体的,标志位表征未佩戴的情况下,门限阈值为触发生效阈值,预设大小关系为感测信号不小于触发生效阈值,标志位表征佩戴的情况下,门限阈值为触发失效阈值,预设大小关系为感测信号不大于所述触发失效阈值。基于置反后的标志位相匹配的计算策略确定助听器在检测装置所对应检测维度的佩戴概率。通过上述方法,避免采集到的感测信号存在干扰产生较大误差的场景下,计算得到的佩戴概率产生较大误差,故能提高助听器入耳检测结果的准确度。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场景中,标志位表征未佩戴的情况下,门限阈值为触发生效阈值,预设大小关系为感测信号大于触发生效阈值,响应于检测装置连续预设数值个感测信号均不小于触发生效阈值,置反标志位,当前标志位表征佩戴,此时确定助听器佩戴概率相匹配的计算策略为求取连续预设数值个感测信号的平均值,获取平均值与检测装置采集感测信号最大的理论值之间的比值,得到佩戴概率。例如,获取光学检测装置上采集的感测信号,设置触发生效阈值为5,预设数值为10,最大理论值为10,采集的连续10个感测信号值分别为6、9、8、5、7、8、6、7、7、8,均不小于触发生效阈值,计算得到助听器佩戴概率为0.71。
在另一个具体的实施场景中,标志位表征佩戴的情况下,门限阈值为触发失效阈值,预设大小关系为感测信号不大于所述触发失效阈值,响应于检测装置连续预设数值个感测信号均不大于触发失效阈值,置反标志位,当前标志位表征未佩戴,此时确定助听器佩戴概率相匹配的计算策略为将助听器的佩戴概率直接置为预设值,并且预设值不大于标志位置反为佩戴情况下获取到的任意所述佩戴概率,具体的,预设值可以直接设置为0,也可以设置为类似0.0001这种极小的数值。例如,获取压力检测装置上采集的感测信号,设置触发失效阈值为5,预设数值为10,预设值为0,采集的连续10个感测信号值分别为3、1、1、1、2、1、4、2、1、1,均不大于触发失效阈值,直接将助听器佩戴概率置为0。
步骤S20:基于助听器在各个检测装置分别所对应检测维度的佩戴概率进行融合,得到融合概率。
本公开实施例中,获取各个检测装置分别所对应检测维度的感测信号并进行分析,可以得到助听器在各个检测装置分别所对应检测维度的佩戴概率,将佩戴概率进行融合,可以得到融合概率,融合概率可以用于表征用户佩戴助听器的可能性。通过上述方法,分别分析计算每个检测装置的佩戴概率并对得到的佩戴概率进行融合,得到表征用户佩戴助听器可能性的融合概率,通过融合处理获得高效可靠的入耳检测结果,故能提高助听器入耳检测结果的准确度。
在一个实施场景中,可以通过各个检测装置分别所对应检测维度的加权系数,对各个检测装置分别所对应检测维度的佩戴概率进行加权,得到融合概率。例如,助听器包括压力检测装置、光学检测装置、皮肤接触检测装置和触摸入耳检测装置,压力检测装置、光学检测装置、皮肤接触检测装置和触摸入耳检测装置分别所对应检测维度的加权系数为a1、a2、a3、a4,压力检测装置、光学检测装置、皮肤接触检测装置和触摸入耳检测装置分别所对应检测维度的佩戴概率为P1、P2、P3、P4,融合概率为(a1*P1)+(a2*P2)+(a3*P3)+(a4*P4)。
步骤S30:基于融合概率,确定用户是否有效佩戴助听器。
本公开实施例中,融合概率可以确定用户是否有效佩戴助听器,具体的,可以设置融合概率阈值,如果融合概率大于融合概率阈值,则认为用户有效佩戴助听器,如果融合概率不大于融合概率阈值,则认为用户未佩戴助听器。通过上述方法,将压力检测、光学检测、皮肤接触检测和触摸入耳检测等多种入耳检测融合处理,在用户耳道结构不同的场景下,设计合适的算法搭配结构特点相互渗透形成多通道检测方案,基于融合概率确定用户是否有效佩戴助听器,故能提高助听器入耳检测结果的准确度。
在一个实施场景中,加权系数初始值是均衡的,但是可以根据不同用户完成自适应学习优化。用户每次成功佩戴后将根据不同通道的概率调整加权系数,不同的人在各检测装置的佩戴检测信号强度是不一样的,也就是在不同检测装置上计算的佩戴概率是不一样的,因此根据融合概率来反馈调节加权系数,当某个检测装置的佩戴概率明显低于其他检测装置时,调低其加权系数,当某个检测装置的佩戴概率明显高于其他检测装置时,提高其加权系数,这样正向计算的结果融合概率才更准确和及时。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场景中,基于所述融合概率确定用户是否有效佩戴所述助听器之后,响应于确定用户有效佩戴助听器,获取各个佩戴概率的和值,并将检测装置所对应检测维度的佩戴概率与和值之比,更新为检测装置所对应检测维度的加权系数。例如,助听器包括压力检测装置、光学检测装置、皮肤接触检测装置和触摸入耳检测装置,基于融合概率判断用户有效佩戴助听器,此时压力检测装置、光学检测装置、皮肤接触检测装置和触摸入耳检测装置分别所对应检测维度的佩戴概率为P1、P2、P3、P4,压力检测装置的加权系数a1可以调整为P1/(P1+P2+P3+P4),光学检测装置的加权系数a2可以调整为P2/(P1+P2+P3+P4),皮肤接触检测装置的加权系数a3可以调整为P3/(P1+P2+P3+P4),触摸入耳检测装置的加权系数a4可以调整为P4/(P1+P2+P3+P4)。通过上述方法,加权系数根据不同用户完成自适应学习优化,提高融合概率计算的准确度,基于融合概率确定用户是否有效佩戴助听器,故能提高助听器入耳检测结果的准确度。
上述方案,助听器设置有多个检测装置,检测装置可以分别获取助听器多个检测维度的感测信号,基于采集到的感测信号进行分析,可以得到助听器分别在检测装置所对应检测维度的佩戴概率,对得到的佩戴概率进行融合,得到表征用户佩戴助听器可能性的融合概率,再基于融合概率确定用户是否有效佩戴助听器。通过上述方式,将各种检测维度融合处理,使各种检测维度相互渗透形成适应于不同耳道结构的多通道检测方案,再基于融合概率确定用户是否有效佩戴助听器,故能提高助听器入耳检测结果的准确度。
请参阅图2,图2是本申请助听器入耳检测方法获取佩戴概率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具体而言,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S110:获取表征助听器是否佩戴的标志位。
具体可以参阅前述公开实施例中相关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S112:判断标志位是否表征佩戴。
若否,执行步骤S121,否则,执行步骤S122。具体可以参阅前述公开实施例中相关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S121:门限阈值为触发生效阈值。
响应于标志位表征未佩戴,门限阈值为触发生效阈值。具体可以参阅前述公开实施例中相关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S131:判断是否有连续预设数值个感测信号不小于触发生效阈值。
若否,执行步骤S120,否则,执行步骤S132。具体可以参阅前述公开实施例中相关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S132:置反标志位,标志位表征佩戴。
响应于连续预设数值个感测信号不小于触发生效阈值,置反标志位,标志位表征佩戴。具体可以参阅前述公开实施例中相关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S133:求取连续预设数值个感测信号的平均值。
具体可以参阅前述公开实施例中相关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S134:获取平均值与检测装置采集感测信号最大的理论值之间的比值,得到佩戴概率。
具体可以参阅前述公开实施例中相关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S122:门限阈值为触发失效阈值。
响应于标志位表征佩戴,门限阈值为触发失效阈值。具体可以参阅前述公开实施例中相关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S141:判断是否有连续数值个感测信号不大于触发失效阈值。
若否,执行步骤S120,否则,执行步骤S142。具体可以参阅前述公开实施例中相关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S142:置反标志位,标志位表征未佩戴。
响应于连续数值个感测信号不大于触发失效阈值,置反标志位,标志位表征未佩戴。具体可以参阅前述公开实施例中相关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S143:将助听器的佩戴概率直接置为预设值。
具体可以参阅前述公开实施例中相关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S120:获取下一时刻表征助听器是否佩戴的标志位。
响应于标志位表征未佩戴且没有连续预设数值个感测信号不小于触发生效阈值,或者响应于标志位表征佩戴且没有连续预设数值个感测信号不大于触发生效阈值,或者获取平均值与检测装置采集感测信号最大的理论值之间的比值得到佩戴概率之后,或者将助听器的佩戴概率直接置为预设值之后,获取下一时刻表征助听器是否佩戴的标志位。具体可以参阅前述公开实施例中相关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上述方案,助听器设置有多个检测装置,检测装置可以分别获取助听器多个检测维度的感测信号,基于采集到的感测信号进行分析,可以得到助听器分别在检测装置所对应检测维度的佩戴概率,对得到的佩戴概率进行融合,得到表征用户佩戴助听器可能性的融合概率,再基于融合概率确定用户是否有效佩戴助听器。通过上述方式,将各种检测维度融合处理,使各种检测维度相互渗透形成适应于不同耳道结构的多通道检测方案,再基于融合概率确定用户是否有效佩戴助听器,故能提高助听器入耳检测结果的准确度。
请参阅图3,图3是本申请助听器10一实施例的结构爆炸图。如图3所示,助听器10包括壳体110、多个检测装置20和处理电路30,多个检测装置20承载于壳体110,壳体110可以围合形成容置腔,容置腔内设置有分别与各个检测装置20电连接的处理电路30,可以通过检测装置20所采集的感测信号,确定用户是否有效佩戴助听器10。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多个检测装置20包括压力检测装置210、光学检测装置220、皮肤接触检测装置230和触摸入耳检测装置240中至少两者,将各种检测维度融合处理,使各种检测维度相互渗透形成适应于不同耳道结构的多通道检测方案,再基于融合概率确定用户是否有效佩戴助听器10,故能提高助听器入耳检测结果的准确度。
请参阅图4,图4是本申请助听器10压力检测装置210一实施例的框架示意图。如图4所示,在一个实施场景中,压力检测装置210包括彼此电连接的压力检测模组211和压力检测件212,压力检测模组211包括彼此电连接的压力传感器2111和信号检测电路2112,压力检测件212和压力传感器2111电连接,暴露于壳体110设置的压力检测件212可以采集助听器10的感测信号,压力检测件212将感测信号发送至压力传感器2111,压力传感器2111将感测信号转换为压力数值并将压力数值发送给信号检测电路2112,信号检测电路2112对接收的压力数值进行判断,若压力值小于预设数值,处理电路30确定用户未佩戴助听器10,则向助听器10发送第一控制指令,控制助听器10暂停音频播放;若压力数值不小于预设数值,处理电路30确定用户有效佩戴助听器10,则向助听器10发送第二控制指令,控制助听器10继续音频播放。由此实现了助听器10的入耳检测,智能化控制助听器10的音频暂停或继续播放,避免用户在未佩戴助听器10时导致不必要的电量消耗,并且减少助听器10发生啸叫的可能性。
请参阅图5,图5是本申请助听器10光学检测装置220一实施例的框架示意图。如图5所示,在一个实施场景中,光学检测装置220包括彼此电连接的光学检测模组221和光学检测件222,光学检测模组221包括顺序连接的光敏电路2211、信号检测电路2112和红外发光电路2213,光学检测件222和光敏电路2211电连接,暴露于壳体110的光学检测件222采集感测信号并将感测信号发送至光敏电路2211,光敏电路2211将感测信号转换为光信号数值并将光信号数值发送至信号检测电路2112,信号检测电路2112驱动红外发光电路2213发射红外光束,通过红外光束的发射和接收时间差检测助听器10到用户耳朵的距离,自动感应助听器10是否是在佩戴的状态,如果中途有某些事情要暂停内容的播放,这个时候可以直接随意的拿掉一个助听器10,就可以让播放的内容自动地暂停了,可以有效地提升实际的使用时长,并且减少助听器10发生啸叫的可能性。
请参阅图6,图6是本申请助听器10皮肤接触检测装置230一实施例的框架示意图。如图6所示,在一个实施场景中,皮肤接触检测装置230包括彼此电连接的皮肤接触检测模组231和皮肤接触检测件232,皮肤接触检测模组231包括顺序连接的双通道光敏电路2311、信号检测电路2112和发光电路2313,皮肤接触检测件232和双通道光敏电路2311电连接,暴露于壳体110安装的皮肤接触检测件232采集感测信号并将感测信号发送至双通道光敏电路2311,双通道光敏电路2311将感测信号转换成光信号数值并将光信号数值发送至信号检测电路2112,信号检测电路2112基于光信号数值驱动发光电路2313中的红灯(未图示)和红外灯(未图示)发射光束,基于PPG(红外无损检测技术)检测经过人体血液和组织吸收后的反射光强度的不同,自动感应助听器10是否是在佩戴的状态,可以有效地提升实际的使用时长,并且减少助听器10发生啸叫的可能性。
请参阅图7,图7是本申请助听器10触摸入耳检测装置240一实施例的框架示意图。如图7所示,在一个实施场景中,触摸入耳检测装置240包括彼此电连接的触摸入耳检测模组241和触摸入耳检测件242,触摸入耳检测模组241包括彼此电连接的电极2411和信号检测电路2112,触摸入耳检测件242和电极2411电连接,暴露于壳体110安装的触摸入耳检测件242采集感测信号并将感测信号发送至电极2411,电极2411基于感测信号转换为电荷电平变化并将电荷电平变化发送至信号检测电路2112,判断用户摘戴助听器10的动作来判断助听器10入耳的状态,从而降低助听器10功耗,延长续航时间。
请结合参阅图8和图9,图8是本申请助听器10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申请助听器10一实施例的佩戴示意图。如图8和图9所示,压力检测件212、光学检测件222、皮肤接触检测件232和触摸入耳检测件242暴露于壳体110安装,压力检测件212靠近人耳耳廓周围软骨区域的耳轮M3区域安装,光学检测件222靠近与耳部接触面最大的人耳耳甲M2区域安装,皮肤接触检测件232靠近血液灌注较好的人耳耳屏M1区域安装,触摸入耳检测件242暴露于壳体110且靠近人耳耳甲M2区域安装。通过上述方法,经过多传感检测融合处理,从而实现佩戴行为的准确识别并及时开关助听功能。
上述方案,助听器10设置有多个检测装置20,检测装置20可以分别获取助听器10多个检测维度的感测信号,基于采集到的感测信号进行分析,可以得到助听器10分别在检测装置20所对应检测维度的佩戴概率,对得到的佩戴概率进行融合,得到表征用户佩戴助听器10可能性的融合概率,再基于融合概率确定用户是否有效佩戴助听器10。通过上述方式,将各种检测维度融合处理,使各种检测维度相互渗透形成适应于不同耳道结构的多通道检测方案,再基于融合概率确定用户是否有效佩戴助听器10,故能提高助听器入耳检测结果的准确度。
请参阅图10,图10是本申请助听器入耳检测装置40一实施例的框架示意图。如图10所示,助听器入耳检测装置40包括依次连接的分析模块41、融合模块42和确定模块43,其中,分析模块41用于基于助听器10上检测装置20采集的感测信号进行分析,得到助听器10在检测装置20所对应检测维度的佩戴概率;融合模块42用于基于助听器10在各个检测装置20分别所对应检测维度的佩戴概率进行融合,得到融合概率;其中,融合概率表征用户佩戴助听器10的可能性;确定模块43用于基于融合概率,确定用户是否有效佩戴助听器10。
上述方案,助听器10设置有多个检测装置20,检测装置20可以分别获取助听器10多个检测维度的感测信号,基于采集到的感测信号进行分析,可以得到助听器10分别在检测装置20所对应检测维度的佩戴概率,对得到的佩戴概率进行融合,得到表征用户佩戴助听器10可能性的融合概率,再基于融合概率确定用户是否有效佩戴助听器10。通过上述方式,将各种检测维度融合处理,使各种检测维度相互渗透形成适应于不同耳道结构的多通道检测方案,再基于融合概率确定用户是否有效佩戴助听器10,故能提高助听器入耳检测结果的准确度。
在一些公开实施例中,助听器入耳检测装置40还包括标志位分析模块,用于基于表征助听器10是否佩戴的标志位,确定标志位置反时的门限阈值,助听器入耳检测装置40还包括佩戴概率计算模块,用于响应于检测装置20连续预设数值个感测信号均与门限阈值满足预设大小关系,置反标志位,并基于与置反后的标志位相匹配的计算策略,确定助听器10的佩戴概率。
因此,基于标志位判断用户是否佩戴助听器10,并根据连续预设数值个感测信号均与门限阈值之间的预设大小关系,确定助听器10的佩戴概率,避免采集到的感测信号存在干扰产生较大误差的场景下,计算得到的佩戴概率产生较大误差,提高助听器入耳检测结果的准确度。
在一些公开实施例中,助听器入耳检测装置40还包括佩戴计算子模块,用于求取连续预设数值个感测信号的平均值,并获取平均值与检测装置20采集感测信号最大的理论值之间的比值,得到佩戴概率。
因此,基于采集到的感测信号可以计算得到标志位置反后表征用户佩戴助听器10时的佩戴概率,提高助听器入耳检测结果的准确度。
在一些公开实施例中,助听器入耳检测装置40还包括未佩戴计算子模块,用于将助听器10的佩戴概率直接置为预设值;其中,预设值不大于标志位置反为佩戴情况下获取到的任意佩戴概率。
因此,基于采集到的感测信号可以计算得到标志位置反后表征用户未佩戴助听器10时的佩戴概率,提高助听器入耳检测结果的准确度。
在一些公开实施例中,助听器入耳检测装置40还包括加权计算模块,用于基于各个检测装置20分别所对应检测维度的加权系数,对各个检测装置20分别所对应检测维度的佩戴概率进行加权,得到融合概率,助听器入耳检测装置40还包括加权系数更新模块,用于响应于确定用户有效佩戴助听器10,获取各个佩戴概率的和值,并将检测装置20所对应检测维度的佩戴概率与和值之比,更新为检测装置20所对应检测维度的加权系数。
因此,将各种检测维度融合处理,使各种检测维度相互渗透形成适应于不同耳道结构的多通道检测方案,再基于融合概率确定用户是否有效佩戴助听器10,故能提高助听器入耳检测结果的准确度。
请参阅图11,图11是本申请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50一实施例的框架示意图。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50存储有能够被处理器运行的程序指令51,程序指令51用于实现上述任一助听器入耳检测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装置具有的功能或包含的模块可以用于执行上文方法实施例描述的方法,其具体实现可以参照上文方法实施例的描述,为了简洁,这里不再赘述。
上文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倾向于强调各个实施例之间的不同之处,其相同或相似之处可以互相参考,为了简洁,本文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方法和装置,可以通过其他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模块或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他的形式。
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方式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或处理器(processor)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方式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Claims (12)

1.一种助听器入耳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于助听器上检测装置采集的感测信号进行分析,得到所述助听器在所述检测装置所对应检测维度的佩戴概率;
基于所述助听器在各个所述检测装置分别所对应检测维度的佩戴概率进行融合,得到融合概率;其中,所述融合概率表征用户佩戴所述助听器的可能性;
基于所述融合概率,确定用户是否有效佩戴所述助听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助听器上检测装置采集的感测信号进行分析,得到所述助听器在所述检测装置所对应检测维度的佩戴概率,包括:
基于表征所述助听器是否佩戴的标志位,确定所述标志位置反时的门限阈值;
响应于所述检测装置连续预设数值个感测信号均与所述门限阈值满足预设大小关系,置反所述标志位,并基于与置反后的标志位相匹配的计算策略,确定所述助听器的佩戴概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标志位表征未佩戴的情况下,所述门限阈值为触发生效阈值,所述预设大小关系为所述感测信号不小于所述触发生效阈值,所述基于与置反后的标志位相匹配的计算策略,确定所述助听器的佩戴概率,包括:
求取所述连续预设数值个感测信号的平均值;
获取所述平均值与所述检测装置采集所述感测信号最大的理论值之间的比值,得到所述佩戴概率。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标志位表征佩戴的情况下,所述门限阈值为触发失效阈值,所述预设大小关系为所述感测信号不大于所述触发失效阈值,所述基于与置反后的标志位相匹配的计算策略,确定所述助听器的佩戴概率,包括:
将所述助听器的佩戴概率直接置为预设值;其中,所述预设值不大于所述标志位置反为佩戴情况下获取到的任意所述佩戴概率。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助听器在各个所述检测装置分别所对应检测维度的佩戴概率进行融合,得到融合概率,包括:
基于各个所述检测装置分别所对应检测维度的加权系数,对各个所述检测装置分别所对应检测维度的佩戴概率进行加权,得到所述融合概率;
在所述基于所述融合概率,确定用户是否有效佩戴所述助听器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确定用户有效佩戴所述助听器,获取各个所述佩戴概率的和值,并将所述检测装置所对应检测维度的佩戴概率与所述和值之比,更新为所述检测装置所对应检测维度的加权系数。
6.一种助听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形成有容置腔;
多个检测装置,承载于所述壳体,且所述多个检测装置包括压力检测装置、光学检测装置、皮肤接触检测装置和触摸入耳检测装置中至少两者;
处理电路,位于所述容置腔,且分别与各个所述检测装置电连接,用于执行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助听器入耳检测方法,确定用户是否有效佩戴所述助听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助听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检测装置包括彼此电连接的压力检测模组和压力检测件,所述压力检测模组包括彼此电连接的压力传感器和信号检测电路,所述压力检测件和所述压力传感器电连接,所述压力检测件暴露于所述壳体且靠近人耳耳轮区域安装。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助听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检测装置包括彼此电连接的光学检测模组和光学检测件,所述光学检测模组包括顺序连接的光敏电路、信号检测电路和红外发光电路,所述光学检测件和所述光敏电路电连接,所述光学检测件暴露于所述壳体且靠近人耳耳甲区域安装。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助听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皮肤接触检测装置包括彼此电连接的皮肤接触检测模组和皮肤接触检测件,所述皮肤接触检测模组包括顺序连接的双通道光敏电路、信号检测电路和发光电路,所述皮肤接触检测件和所述双通道光敏电路电连接,所述皮肤接触检测件暴露于所述壳体且靠近人耳耳屏区域安装。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助听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摸入耳检测装置包括彼此电连接的触摸入耳检测模组和触摸入耳检测件,所述触摸入耳检测模组包括彼此电连接的电极和信号检测电路,所述触摸入耳检测件和所述电极电连接,所述触摸入耳检测件暴露于所述壳体且靠近人耳耳甲区域安装。
11.一种助听器入耳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分析模块,用于基于助听器上检测装置采集的感测信号进行分析,得到所述助听器在所述检测装置所对应检测维度的佩戴概率;
融合模块,用于基于所述助听器在各个所述检测装置分别所对应检测维度的佩戴概率进行融合,得到融合概率;其中,所述融合概率表征用户佩戴所述助听器的可能性;
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融合概率,确定用户是否有效佩戴所述助听器。
12.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能够被处理器执行以实现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助听器入耳检测方法。
CN202211505733.1A 2022-11-28 2022-11-28 助听器入耳检测方法及装置、助听器和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580226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505733.1A CN115802265A (zh) 2022-11-28 2022-11-28 助听器入耳检测方法及装置、助听器和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505733.1A CN115802265A (zh) 2022-11-28 2022-11-28 助听器入耳检测方法及装置、助听器和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802265A true CN115802265A (zh) 2023-03-14

Family

ID=854426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505733.1A Pending CN115802265A (zh) 2022-11-28 2022-11-28 助听器入耳检测方法及装置、助听器和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802265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781521B2 (en) Hearing assistance device with a low-power mode
KR101250929B1 (ko) 진동패턴 알림 기능을 가지는 양귀 삽입형 보청기
EP2897386A1 (en) Automatic switching between omnidirectional and directional microphone modes in a hearing aid
JPWO2010140358A1 (ja) 補聴器、補聴システム、歩行検出方法および補聴方法
CN110677768A (zh) 一种无线耳机控制方法、装置及无线耳机和存储介质
KR101250951B1 (ko) 위험요소 감지 기능을 가지는 양귀 삽입형 보청기 및 이를 이용한 위험요소 감지 시스템
CN116324969A (zh) 具有定位反馈的听力增强和可穿戴系统
CN113395647A (zh) 具有至少一个听力设备的听力系统及运行听力系统的方法
JP2022077512A (ja) 聴覚装置のフィルタ詰まりの検出
CN113596657A (zh) 一种耳机入耳检测方法、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EP3157270B1 (en) Hearing device with vibration sensitive transducer
CN115802265A (zh) 助听器入耳检测方法及装置、助听器和存储介质
US11244699B2 (en) Hearing device with own-voice detection and related method
EP3886461A1 (en) Hearing device for identifying a sequence of movement features, and method of its operation
KR101250934B1 (ko) 양귀 삽입형 보청기를 이용한 위험요소 감지 시스템
US20170325033A1 (en) Method for operating a hearing device, hearing device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WO2014108084A1 (en) A system for fitting audio signals for in-use ear
CN111780907A (zh) 耳机及其耳机状态监控方法、装置和可读存储介质
US11153692B2 (en) Method for operating a hearing system and hearing system
EP2688067B1 (en) System for training and improvement of noise reduction in hearing assistance devices
EP2107826A1 (en) A directional hearing aid system
CN113132885B (zh) 基于双麦克风能量差异判别耳机佩戴状态的方法
US11457320B2 (en) Selectively collecting and storing sensor data of a hearing system
CN112135213B (zh) 一种基于音频穿戴设备的信息处理方法
CN212749771U (zh) 一种基于音频穿戴设备的信息处理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