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800557A - 无线充电方法、电子设备、存储介质及程序 - Google Patents

无线充电方法、电子设备、存储介质及程序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800557A
CN115800557A CN202111058228.2A CN202111058228A CN115800557A CN 115800557 A CN115800557 A CN 115800557A CN 202111058228 A CN202111058228 A CN 202111058228A CN 115800557 A CN115800557 A CN 11580055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nic device
quality factor
wireless charging
inductor
wirele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05822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宁
于文超
袁兵
汪会
高海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058228.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800557A/zh
Publication of CN1158005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80055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无线充电方法、电子设备、存储介质及程序,电子设备包括无线充电电路和无线充电控制电路,无线充电电路包括电感,无线充电控制电路用于,检测电感的品质因数,并在品质因数位于第一数值范围时,控制无线充电电路发送探测信号;无线充电控制电路还用于,在从第二电子设备接收到探测信号对应的应答信号后,控制无线充电电路向第二电子设备传输电能,以对第二电子设备进行充电。本申请方案中,在检测到电感的品质因数位于第一数值范围时,才发送探测信号,降低了长时间周期性发送探测信号所产生的功耗,并且检测品质因数所产生的功耗较少,因此,在无线反向充电功能长时间开启的情况下,降低电子设备的耗电量。

Description

无线充电方法、电子设备、存储介质及程序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线充电方法、电子设备、存储介质及程序。
背景技术
随着无线充电技术的发展,用户可以采用无线充电的方式对诸如手机、耳机、手表等电子设备进行充电。这样,在充电过程中,就不需要考虑数据线与电子设备之间的适配关系,方便用户使用。一些支持无线充电功能的电子设备还支持无线反向充电功能。示例性的,以手机为例,手机支持通过无线充电器进行无线充电,手机还支持对其他电子设备(例如耳机、手表等)进行无线充电。
当需要利用手机对其他电子设备充电时,需要用户先在手机设置界面中手动开启反向充电功能。手机中设置有线圈(即电感),手机检测到反向充电功能开启后,会通过线圈周期性地发送探测信号。当其他电子设备(例如手表、耳机)靠近手机时,其他电子设备中的线圈接收到探测信号后,向手机发送应答信号。手机接收到应答信号后,开始通过线圈向其他电子设备传输电能。
然而,上述过程中,每次利用手机向其他电子设备充电时,均需要手动开启反向充电功能,使得用户操作繁琐。而如果将反向充电功能长期开启的话,手机长时间地周期性发送探测信号,会导致手机耗电量较大。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无线充电方法、电子设备、存储介质及程序,用以在反向充电场景中降低电子设备的耗电量。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为支持无线反向充电功能的电子设备。后续将本申请提供的电子设备称为第一电子设备,第一电子设备可以对第二电子设备进行无线充电。一个示例场景中,第一电子设备可以为手机或者为手机中的芯片、处理器等,第二电子设备例如可以为耳机、智能眼镜、智能手表等。
第一电子设备包括:无线充电电路和无线充电控制电路,所述无线充电电路中包括电感;其中,所述无线充电控制电路用于,检测所述电感的品质因数,并在所述品质因数位于第一数值范围时,控制所述无线充电电路发送探测信号;所述无线充电控制电路还用于,在从第二电子设备接收到所述探测信号对应的应答信号后,控制所述无线充电电路向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传输电能,以对所述第二电子设备进行充电。
其中,电感的品质因数是指,电感在某一频率的交流电压下工作时,所呈现的感抗与其等效损耗电阻之比。
无线充电控制电路可以实时检测电感的品质因数,或者,按照预设时间间隔周期性检测电感的品质因数。每次检测得到电感的品质因数后,判断该次检测到的电感的品质因数是否位于第一数值范围内。其中,第一数值范围用于识别第一电子设备附近预设范围内是否存在其他电子设备。若该次检测到的电感的品质因数位于第一数值范围内,则说明第一电子设备附近预设范围内存在其他电子设备,该情况下,第一电子设备开始发送探测信号。此时,第一电子设备无需继续实时或者周期性检测电感的品质因数。若该次检测到的电感的品质因数不位于第一数值范围内,则说明第一电子设备附近预设范围内不存在其他电子设备,该情况下,第一电子设备无需发送探测信号。第一电子设备继续实时或者周期性检测电感的品质因数。可选的,上述探测信号可以为无线充电协议的ping信号。
一个示例中,第一电子设备可以每隔499ms进行一次品质因数的检测。每次检测品质因数的持续时长为1ms。也就是说,500ms为一个周期。一个周期中的前499ms为非检测阶段,在非检测阶段线圈L1中的电流为0.4mA。一个周期中的最后1ms为检测阶段,在检测阶段线圈L1中的电流为14mA。这样,手机在开启无线反向充电功能之后的平均功耗(采用电流表示)为0.4272mA。这样,上述检测品质因数所产生的平均功耗与周期性发送探测信号所产生的功耗相比,降低了99.3%。
本申请方案中,第一电子设备可以利用电感的品质因数来检测自身附近预设范围内是否存在其他电子设备。进一步的,在检测到自身附近预设范围内存在其他电子设备的情况下,才控制无线充电电路发送探测信号。在检测到自身附近预设范围内不存在其他电子设备的情况下,无需发送探测信号。这样可以节省由于长时间周期性发送探测信号导致的功耗,并且第一电子设备检测电感的品质因数所产生的功耗较少,因此,在无线反向充电功能长时间开启的情况下,降低电子设备的耗电量。进一步的,由于无线反向充电功能长时间开启情况下的耗电量降低,使得用户可以选择将无线反向充电功能长时间开启,从而更加方便的进行无线反向充电。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数值范围中的品质因数与预设品质因数之差的绝对值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所述预设品质因数为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附近预设范围内不存在其他电子设备及金属异物时所述电感的品质因数。
上述实现方式中,只要检测到的品质因数与预设品质因数之差的绝对值大于或者等于预设阈值,也就是说,检测到的品质因数与预设品质因数相比发生了较大变化,则会触发发送探测信号。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数值范围包括:区间[0,a1]和/或区间[a2,+∞];其中,所述a1等于所述预设品质因数与所述预设阈值之差,所述a2等于所述预设品质因数与所述预设阈值之和,+∞为正无穷。
上述实现方式中,只要品质因数位于第一数值范围,都可以触发第一电子设备发送探测信号,而并不根据品质因数具体区分是存在第二电子设备还是存在金属异物,还是二者均存在。这样,对于未来可能产生的各种支持无线充电功能的电子设备(例如各种新形态的手表、耳机等)具有更好的兼容性,能够避免将新形态的电子设备识别为异物,从而影响对该电子设备进行无线充电。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数值范围包括:区间[a3,a1]和/或[a2,+∞];其中,所述a1等于所述预设品质因数与所述预设阈值之差,所述a2等于所述预设品质因数与所述预设阈值之和,+∞为正无穷,所述a3小于所述a1,所述a3是根据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附近预设范围内存在金属异物时所述电感的品质因数得到的。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无线充电控制电路还用于:若所述品质因数位于第二数值范围,则控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无线反向充电功能关闭,所述第二数值范围为区间[0,a3)。
上述实现方式中,根据品质因数所处的数值范围,既可以识别出第一电子设备附近预设范围内存在第二电子设备的情况,也可以识别出第一电子设备附近存在金属异物的情况。这样,在识别到第一电子设备附近预设范围内存在第二电子设备时,才发送探测信号,使得第一电子设备无需长时间周期性发送探测信号,减少了第一电子设备发送探测信号所产生的功耗。另外,在识别到第一电子设备附近预设范围内存在金属异物时,将第一电子设备的无线反向充电功能关闭,一方面提高了充电过程的安全性,另一方面进一步降低了第一电子设备的功耗。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无线充电控制电路还用于:获取所述电能的发射功率;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接收所述电能的接收功率;若所述发射功率与所述接收功率之差大于或等于预设功率阈值,则控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无线反向充电功能关闭。
上述实现方式中,可以在无线充电过程中根据功率损失情况,检测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之间是否存在金属异物,并在存在金属异物时,将第一电子设备的无线反向充电功能关闭,从而保证无线充电的安全性。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无线充电控制电路具体用于:在检测到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无线反向充电功能开启时,按照预设时间间隔检测所述电感的品质因数。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无线充电电路包括稳压电源和LC谐振电路;所述无线充电控制电路包括电压采样电路和控制器,所述电压采样电路和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稳压电源为所述LC谐振电路充电,以及控制所述LC谐振电路产生谐振;所述电压采样电路用于,对所述LC谐振电路进行电压采样,得到谐振电压信号;所述控制器还用于,根据所述谐振电压信号获取至少一组电压参数,并根据所述至少一组电压参数,确定所述电感的品质因数;其中,每组电压参数包括:第一峰值电压、第二峰值电压,以及所述第一峰值电压和所述第二峰值电压之间的谐振波的数量。
其中,无线充电控制电路中包括第一线圈端口(Coil1)、第二线圈端口(Coil2)。无线充电电路包括LC谐振电路和桥接电路。可选的,LC谐振电路为LC串联谐振电路,即LC谐振电路包括串联的电容C1和电感L1。其中,电容C1的第一端与无线充电电路的第一线圈端口连接,电容C1的第二端与电感L1的第一端连接,电感L1的第二端与无线充电电路的第二线圈端口(Coil2)连接。桥接电路中包括多个开关管,用于控制直流交流的转换。
无线充电控制电路中还包括控制端口(QE)。无线充电电路中还包括稳压电源和开关器件。开关器件的第一端与稳压电源连接,开关器件的第二端与无线充电电路的第一线圈端口连接,开关器件的第三端口与无线充电电路的控制端口连接。无线充电控制电路可以通过控制端口控制开关器件导通或者关断。当开关器件导通时,稳压电源与无线充电控制电路的第一线圈端口之间的通路导通,当开关器件关断时,稳压电源与无线充电控制电路的第一线圈端口之间的通路关断。
可选的,上述开关器件可以为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Metal-Oxide-Semiconductor Field-Effect Transistor,MOSFET,简称MOS管)。MOS管的G极与无线充电控制电路的控制端口连接,MOS管的S极与稳压电源连接,MOS管的D极与无线充电控制电路的第一线圈端口连接。
无线充电控制电路中还包括控制器,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稳压电源为所述LC谐振电路充电,以及控制所述LC谐振电路产生谐振。具体而言,控制器与上述第一线圈端口、第二线圈端口以及控制端口连接。控制器通过对上述第一线圈端口、第二线圈端口以及控制端口进行控制,以实现如下控制过程:
第一控制过程,第二线圈端口接地。控制器将控制端口拉高,使得MOS管打开,稳压电源与第一线圈端口之间的通路导通。此时,稳压电源、MOS管、电容C1、电感L1、第二线圈端口之间形成充电回路,稳压电源为LC谐振电路充电。
第二控制过程,第二线圈端口接地。控制器将控制端口拉低,使得MOS管关闭,即稳压电源与第一线圈端口之间的通路关断。并且,控制器控制第一线圈端口拉低,即第一线圈端口与第二线圈端口短接。此时,LC谐振电路产生谐振,即,产生逐步衰减的谐振电压信号。
无线充电控制电路还包括:采样端口(QS)以及与采样端口连接的电压采样电路。采样端口与电容C1的第二端连接。电压采样电路用于采样对电容C1的电压进行采样,得到谐振电压信号。电压采样电路与控制器连接。电压采样电路将谐振电压信号提供给控制器。控制器根据谐振电压信号确定出电感的品质因数。
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谐振电压信号获取至少一组电压参数,并根据所述至少一组电压参数,确定所述电感的品质因数;其中,每组电压参数包括:第一峰值电压、第二峰值电压,以及所述第一峰值电压和所述第二峰值电压之间的谐振波的数量。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无线充电方法,该方法可以应用于第一电子设备。第一电子设备支持无线反向充电功能。第一电子设备可以为第一方面提供的电子设备。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中设置有无线充电电路,无线充电电路中包括电感。
本申请提供的无线充电方法包括:检测所述电感的品质因数;若所述品质因数位于第一数值范围,则发送探测信号;响应于从第二电子设备接收到所述探测信号对应的应答信号,向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传输电能,以对所述第二电子设备进行充电。
其中,电感的品质因数是指,电感在某一频率的交流电压下工作时,所呈现的感抗与其等效损耗电阻之比。
第一电子设备可以实时检测电感的品质因数,或者,按照预设时间间隔周期性检测电感的品质因数。每次检测得到电感的品质因数后,判断该次检测到的电感的品质因数是否位于第一数值范围内。其中,第一数值范围用于识别第一电子设备附近预设范围内是否存在其他电子设备。若该次检测到的电感的品质因数位于第一数值范围内,则说明第一电子设备附近预设范围内存在其他电子设备,该情况下,第一电子设备开始发送探测信号。此时,第一电子设备无需继续实时或者周期性检测电感的品质因数。若该次检测到的电感的品质因数不位于第一数值范围内,则说明第一电子设备附近预设范围内不存在其他电子设备,该情况下,第一电子设备无需发送探测信号。第一电子设备继续实时或者周期性检测电感的品质因数。可选的,上述探测信号可以为无线充电协议的ping信号。
一个示例中,第一电子设备可以每隔499ms进行一次品质因数的检测。每次检测品质因数的持续时长为1ms。也就是说,500ms为一个周期。一个周期中的前499ms为非检测阶段,在非检测阶段线圈L1中的电流为0.4mA。一个周期中的最后1ms为检测阶段,在检测阶段线圈L1中的电流为14mA。这样,手机在开启无线反向充电功能之后的平均功耗(采用电流表示)为0.4272mA。这样,上述检测品质因数所产生的平均功耗与周期性发送探测信号所产生的功耗相比,降低了99.3%。
本申请方案中,第一电子设备可以利用电感的品质因数来检测自身附近预设范围内是否存在其他电子设备。进一步的,在检测到自身附近预设范围内存在其他电子设备的情况下,才控制无线充电电路发送探测信号。在检测到自身附近预设范围内不存在其他电子设备的情况下,无需发送探测信号。这样可以节省由于长时间周期性发送探测信号导致的功耗。由于第一电子设备检测电感的品质因数所产生的功耗较少,因此,在无线反向充电功能长时间开启的情况下,降低电子设备的耗电量。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数值范围中的品质因数与预设品质因数之差的绝对值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所述预设品质因数为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附近预设范围内不存在其他电子设备及金属异物时所述电感的品质因数。
上述实现方式中,只要检测到的品质因数与预设品质因数之差的绝对值大于或者等于预设阈值,也就是说,检测到的品质因数与预设品质因数相比发生了较大变化,则会触发发送探测信号。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数值范围包括:区间[0,a1]和/或区间[a2,+∞];其中,所述a1等于所述预设品质因数与所述预设阈值之差,所述a2等于所述预设品质因数与所述预设阈值之和,+∞为正无穷。
上述实现方式中,只要品质因数位于第一数值范围,都可以触发第一电子设备发送探测信号,而并不根据品质因数具体区分是存在第二电子设备还是存在金属异物,还是二者均存在。这样,对于未来可能产生的各种支持无线充电功能的电子设备(例如各种新形态的手表、耳机等)具有更好的兼容性,能够避免将新形态的电子设备识别为异物,从而影响对该电子设备进行无线充电。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数值范围包括:区间[a3,a1]和/或[a2,+∞];其中,所述a1等于所述预设品质因数与所述预设阈值之差,所述a2等于所述预设品质因数与所述预设阈值之和,+∞为正无穷,所述a3小于所述a1,所述a3是根据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附近预设范围内存在金属异物时所述电感的品质因数得到的。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检测所述电感的品质因数之后,还包括:若所述品质因数位于第二数值范围,则控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无线反向充电功能关闭,所述第二数值范围为区间[0,a3)。
上述实现方式中,根据品质因数所处的数值范围,既可以识别出第一电子设备附近预设范围内存在第二电子设备的情况,也可以识别出第一电子设备附近存在金属异物的情况。这样,在识别到第一电子设备附近预设范围内存在第二电子设备时,才发送探测信号,使得第一电子设备无需长时间周期性发送探测信号,减少了第一电子设备发送探测信号所产生的功耗。另外,在识别到第一电子设备附近预设范围内存在金属异物时,将第一电子设备的无线反向充电功能关闭,一方面提高了充电过程的安全性,另一方面进一步降低了第一电子设备的功耗。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向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传输电能之后,还包括:获取所述电能的发射功率;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接收所述电能的接收功率;若所述发射功率与所述接收功率之差大于或等于预设功率阈值,则控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无线反向充电功能关闭。
上述实现方式中,可以在无线充电过程中根据功率损失情况,检测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之间是否存在金属异物,并在存在金属异物时,将第一电子设备的无线反向充电功能关闭,从而保证无线充电的安全性。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检测所述电感的品质因数,包括:在检测到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无线反向充电功能开启时,按照预设时间间隔检测所述电感的品质因数。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无线充电装置,所述无线充电装置应用于第一电子设备,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中设置有电感,所述无线充电装置包括:处理模块、发送模块和接收模块;其中,所述处理模块用于检测所述电感的品质因数;所述发送模块用于若所述品质因数位于第一数值范围,则发送探测信号;所述接收模块用于从第二电子设备接收所述探测信号对应的应答信号,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在从第二电子设备接收到所述探测信号对应的应答信号后,向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传输电能,以对所述第二电子设备进行充电。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数值范围中的品质因数与预设品质因数之差的绝对值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所述预设品质因数为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附近预设范围内不存在其他电子设备及金属异物时所述电感的品质因数。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数值范围包括:区间[0,a1]和/或区间[a2,+∞];其中,所述a1等于所述预设品质因数与所述预设阈值之差,所述a2等于所述预设品质因数与所述预设阈值之和,+∞为正无穷。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数值范围包括:区间[a3,a1]和/或[a2,+∞];其中,所述a1等于所述预设品质因数与所述预设阈值之差,所述a2等于所述预设品质因数与所述预设阈值之和,+∞为正无穷,所述a3小于所述a1,所述a3是根据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附近预设范围内存在金属异物时所述电感的品质因数得到的。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若所述品质因数位于第二数值范围,则控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无线反向充电功能关闭,所述第二数值范围为区间[0,a3)。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获取所述电能的发射功率;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接收所述电能的接收功率;若所述发射功率与所述接收功率之差大于或等于预设功率阈值,则控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无线反向充电功能关闭。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在检测到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无线反向充电功能开启时,按照预设时间间隔检测所述电感的品质因数。
第四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处理器用于与所述存储器耦合,读取并执行所述存储器中的指令,以实现第二方面及第二方面任一项实现方式所述的方法。
第五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指令,当所述计算机指令被执行时,实现第二方面及第二方面任一项实现方式所述的方法。
第六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执行时,实现第二方面及第二方面任一项实现方式所述的方法。
本申请提供一种无线充电方法、电子设备、存储介质及程序,电子设备包括无线充电电路和无线充电控制电路,无线充电电路包括电感,无线充电控制电路用于,检测电感的品质因数,并在品质因数位于第一数值范围时,控制无线充电电路发送探测信号;无线充电控制电路还用于,在从第二电子设备接收到探测信号对应的应答信号后,控制无线充电电路向第二电子设备传输电能,以对第二电子设备进行充电。本申请方案中,在检测到电感的品质因数位于第一数值范围时,才发送探测信号,降低了长时间周期性发送探测信号所产生的功耗,并且检测电感的品质因数所产生的功耗较少,因此,在无线反向充电功能长时间开启的情况下,降低电子设备的耗电量。进一步的,由于无线反向充电功能长时间开启情况下的耗电量降低,使得用户可以选择将无线反向充电功能长时间开启,从而更加方便的进行无线反向充电。
附图说明
图1A为一种无线充电场景的示意图;
图1B为另一种无线充电场景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线充电系统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组手机界面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周期性发送探测信号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线充电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周期性检测电感的品质因数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无线充电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界面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无线充电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谐振电压信号的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线充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随着无线充电技术的发展,用户可以采用无线充电的方式对诸如手机、耳机、手表等电子设备进行充电。这样,在充电过程中,就不需要考虑数据线与电子设备之间的适配关系,方便用户使用。
一些支持无线充电功能的电子设备还支持无线反向充电功能。其中,反向充电功能是指,具有无线充电功能的电子设备向其他支持无线充电功能的电子设备进行无线充电。
为了便于理解,下面以手机为例进行举例说明。图1A为一种无线充电场景的示意图。如图1A所示,将手机10放置在无线充电器20上,手机10可以接收无线充电器20输出的电能,此为手机10的无线充电功能。图1B为另一种无线充电场景的示意图。如图1B所示,将其他支持无线充电功能的电子设备30(例如手机、手表、耳机、眼镜等)放置在手机10的背面,手机10可以向其他电子设备30输出电能,此为手机10的反向充电功能。
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设备、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设备、车载设备、智能穿戴设备(例如智能眼镜、智能耳机、智能手表等)、智能家居设备等。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电子设备100可以包括处理器110,外部存储器接口120,内部存储器121,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serial bus,USB)接口130,传感器模块180,按键190,马达191,指示器192,摄像头193,显示屏194等。其中传感器模块180可以包括压力传感器,陀螺仪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距离传感器,触摸传感器等。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示意的结构并不构成对电子设备100的具体限定。在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0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拆分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图示的部件可以以硬件,软件或软件和硬件的组合实现。
处理器11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例如:处理器110可以包括应用处理器(application processor,AP),调制解调处理器,图形处理器(graphics processingunit,GPU),图像信号处理器(image signal processor,ISP),控制器,视频编解码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基带处理器,和/或神经网络处理器(neural-network processing unit,NPU)等。其中,不同的处理单元可以是独立的器件,也可以集成在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中。
控制器可以根据指令操作码和时序信号,产生操作控制信号,完成取指令和执行指令的控制。
处理器110中还可以设置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和数据。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110中的存储器为高速缓冲存储器。该存储器可以保存处理器110刚用过或循环使用的指令或数据。如果处理器110需要再次使用该指令或数据,可从所述存储器中直接调用。避免了重复存取,减少了处理器110的等待时间,因而提高了系统的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11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接口。接口可以包括集成电路(inter-integrated circuit,I2C)接口,集成电路内置音频(inter-integrated circuitsound,I2S)接口,脉冲编码调制(pulse code modulation,PCM)接口,通用异步收发传输器(universal asynchronous receiver/transmitter,UART)接口,移动产业处理器接口(mobile industry processor interface,MIPI),通用输入输出(general-purposeinput/output,GPIO)接口,用户标识模块(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SIM)接口,和/或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USB)接口等。
I2C接口是一种双向同步串行总线,包括一根串行数据线(serial data line,SDA)和一根串行时钟线(derail clock line,SCL)。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110可以包含多组I2C总线。处理器110可以通过不同的I2C总线接口分别耦合触摸传感器,充电器,闪光灯,摄像头193等。例如:处理器110可以通过I2C接口耦合触摸传感器,使处理器110与触摸传感器通过I2C总线接口通信,实现电子设备100的触摸功能。
MIPI接口可以被用于连接处理器110与显示屏194,摄像头193等外围器件。MIPI接口包括摄像头串行接口(camera serial interface,CSI),显示屏串行接口(displayserial interface,DSI)等。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110和摄像头193通过CSI接口通信,实现电子设备100的拍摄功能。处理器110和显示屏194通过DSI接口通信,实现电子设备100的显示功能。
GPIO接口可以通过软件配置。GPIO接口可以被配置为控制信号,也可被配置为数据信号。在一些实施例中,GPIO接口可以用于连接处理器110与摄像头193,显示屏194,传感器模块180等。GPIO接口还可以被配置为I2C接口,I2S接口,UART接口,MIPI接口等。
USB接口130是符合USB标准规范的接口,具体可以是Mini USB接口,Micro USB接口,USB Type C接口等。USB接口130可以用于连接充电器为电子设备100充电,也可以用于电子设备100与外围设备之间传输数据。也可以用于连接耳机,通过耳机播放音频。该接口还可以用于连接其他电子设备,例如AR设备等。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示意的各模块间的接口连接关系,只是示意性说明,并不构成对电子设备100的结构限定。在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0也可以采用上述实施例中不同的接口连接方式,或多种接口连接方式的组合。
电子设备100通过GPU,显示屏194,以及应用处理器等实现显示功能。GPU为图像处理的微处理器,连接显示屏194和应用处理器。GPU用于执行数学和几何计算,用于图形渲染。处理器110可包括一个或多个GPU,其执行程序指令以生成或改变显示信息。
显示屏194用于显示图像,视频等。显示屏194包括显示面板。显示面板可以采用液晶显示屏(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diode,OLED),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或主动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active-matrix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的,AMOLED),柔性发光二极管(flex light-emittingdiode,FLED),Miniled,MicroLed,Micro-oLed,量子点发光二极管(quantum dot lightemitting diodes,QLED)等。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0可以包括1个或N个显示屏194,N为大于1的正整数。
电子设备100可以通过ISP,摄像头193,视频编解码器,GPU,显示屏194以及应用处理器等实现拍摄功能。
外部存储器接口120可以用于连接外部存储卡,例如Micro SD卡,实现扩展电子设备100的存储能力。外部存储卡通过外部存储器接口120与处理器110通信,实现数据存储功能。例如将音乐,视频等文件保存在外部存储卡中。
内部存储器121可以用于存储计算机可执行程序代码,所述可执行程序代码包括指令。内部存储器121可以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等。存储数据区可存储电子设备100使用过程中所创建的数据(比如音频数据,电话本等)等。此外,内部存储器121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通用闪存存储器(universal flash storage,UFS)等。处理器110通过运行存储在内部存储器121的指令,和/或存储在设置于处理器中的存储器的指令,执行电子设备100的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
触摸传感器,也称“触控器件”。触摸传感器可以设置于显示屏194,由触摸传感器与显示屏194组成触摸屏,也称“触控屏”。触摸传感器用于检测作用于其上或附近的触摸操作。触摸传感器可以将检测到的触摸操作传递给应用处理器,以确定触摸事件类型。可以通过显示屏194提供与触摸操作相关的视觉输出。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触摸传感器也可以设置于电子设备100的表面,与显示屏194所处的位置不同。
按键190包括开机键,音量键等。按键190可以是机械按键。也可以是触摸式按键。电子设备100可以接收按键输入,产生与电子设备100的用户设置以及功能控制有关的键信号输入。
马达191可以产生振动提示。马达191可以用于来电振动提示,也可以用于触摸振动反馈。例如,作用于不同应用(例如拍照,音频播放等)的触摸操作,可以对应不同的振动反馈效果。作用于显示屏194不同区域的触摸操作,马达191也可对应不同的振动反馈效果。不同的应用场景(例如:时间提醒,接收信息,闹钟,游戏等)也可以对应不同的振动反馈效果。触摸振动反馈效果还可以支持自定义。
指示器192可以是指示灯,可以用于指示充电状态,电量变化,也可以用于指示消息,未接来电,通知等。
充电管理模块140用于从充电器接收充电输入。其中,充电器可以是无线充电器,也可以是有线充电器。在一些有线充电的实施例中,充电管理模块140可以通过USB接口130接收有线充电器的充电输入。在一些无线充电的实施例中,充电管理模块140可以通过电子设备100中设置的无线充电线圈接收无线充电输入。
可以理解的,充电管理模块140在为电池142充电的同时,还可以通过电源管理模块141位电子设备100的其他部件,例如处理器、屏幕等供电。
电源管理模块141用于连接电池142、充电管理模块140和处理器110。电源管理模块141接收电池142和/或充电管理模块140的输入,为处理器110、内部存储器121、外部存储器、显示屏194、摄像头193等供电。电源管理模块141还可以用于监测电池容量、电池循环次数、电池健康状态(漏电、阻抗)等参数。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源管理模块142也可以设置于处理器110中。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电源管理模块142和充电管理模块140也可以设置于同一个器件中。
充电管理模块140可以包括:无线充电电路和无线充电控制电路。无线充电电路中包括线圈。当电子设备100接收无线充电器或者其他电子设备的无线充电输入时,电子设备100通过线圈接收磁场能量,并在无线充电控制电路的控制下,将磁场能量转换为电能后存储到电池中。当电子设备100对其他电子设备充电时,无线充电控制电路将电池中的电能通过线圈转换为磁场能量,并发送磁场能量,以使被充电的电子设备接收磁场能量。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线充电系统的示意图。如图3所示,该无线充电系统包括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其中,第一电子设备支持无线反向充电功能,即,第一电子设备支持向第二电子设备进行无线充电。可选的,第一电子设备为手机。第二电子设备为手机、手表、耳机、眼镜等。
参见图2,第一电子设备中包括第一无线充电电路、第一无线充电控制电路和第一电池。第一无线充电电路中包括电容C1和电感L1。可选的,电容C1和电感L1串联连接。类似的,第二电子设备中包括第二无线充电电路、第二无线充电控制电路和第二电池。第二无线充电电路中包括电容C2和电感L2。可选的,电容C2和电感L2串联连接。一些示例中,第一无线充电电路和第二无线充电电路也可以称为LC谐振电路。
可选的,第一电子设备中的电感L1、第二电子设备中的电感L2也可以称为线圈。例如,电感L1作为发射线圈,电感L2作为接收线圈。
继续参见图2,在无线充电过程中,第一电子设备向第二电子设备传输电能。具体而言,第一电子设备在第一无线充电控制电路的控制下,将电池中的电能通过电感L1转换为磁场能量,并发送该磁场能量。第二电子设备在第二无线充电控制电路的控制下,接收第一电子设备发送的磁场能量,并将磁场能量转换为电能储存到电池中。通过上述过程,实现第一电子设备对第二电子设备进行无线充电。
相关技术中,用户每次使用第一电子设备对第二电子设备进行无线充电之前,均需要手动开启第一电子设备的反向充电功能。以第一电子设备是手机为例,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组手机界面的示意图。如图4所示,界面401为手机的设置界面,该界面中展示有多个选项。当用户在界面401中点击“电池”选项后,跳转至电池设置界面,即界面402。在界面402中,展示有“无线反向充电”功能的开关。用户选择开启“无线反向充电”功能时,跳转至界面403,在界面403中显示无线反向充电功能的相关提示信息,例如“请将支持无线充电的设备(手机、可穿戴设备等),放在本机背面”,以对用户操作进行引导。在界面403中,用户点击“知道了”后,即可按照上述操作提示信息对其他电子设备进行无线充电。
进一步的,用户按照如图4所示的操作步骤打开手机的反向充电功能之后,手机开始周期性的通过电感L1发送探测信号。探测信号用于探测手机附近预设范围内是否存在其他可被无线充电的电子设备。
示例性的,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周期性发送探测信号的示意图。如图5所示,手机可以每隔400ms发送一个持续时长为100ms的探测信号。可选的,该探测信号可以为无线充电协议中的ping信号。
当用户按照上述图4界面403中的操作提示信息,将手表放置在手机的背面之后,手表中的电感L2接收到上述探测信号,并通过电感L2发送上述探测信号对应的应答信号。手机通过电感L1接收到上述应答信号之后,手机获知到自身附近预设范围内存在可被无线充电的电子设备,因此,手机开始对手表进行无线充电。
上述无线反向充电过程中,手机通过发送探测信号和接收应答信号,来检测自身附近预设范围内是否存在其他可被无线充电的电子设备。如果接收到应答信号,则认为自身附近预设范围内存在其他可被无线充电的电子设备;如果没有接收到应答信号,则认为自身附近预设范围内不存在其他可被无线充电的电子设备。因此,在手机开启无线反向充电功能之后,手机需要持续的周期性发送探测信号,以便在有其他可被无线充电的电子设备靠近时,能够及时检测到。
继续参见图5,手机每隔400ms发送一个持续时长为100ms的探测信号。也就是说,500ms为一个周期。一个周期中的前400ms为非探测阶段,在非探测阶段线圈L1中的电流为10mA。一个周期中的后100ms为探测阶段,在探测阶段线圈L1中的电流为260mA。按照无线充电协议,在探测阶段线圈L1中的电流以及持续时长不能过小,如果过小的话,其他电子设备可能无法接收到探测信号。这样,手机在开启无线反向充电功能之后的平均功耗(采用电流表示)为:
(10mA*400ms+260mA*100ms)/500ms=60mA
如果长时间打开手机的反向充电功能的话,24小时产生的耗电为1440mAh,折算为手机电池电量的34%左右。
由此可见,上述相关技术中,每次利用手机向其他电子设备充电时,均需要手动开启手机的反向充电功能,使得用户操作繁琐。而如果将反向充电功能长期开启的话,手机长时间地周期性发送探测信号,会导致手机耗电量较大。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无线充电方法及电子设备,能够以一种低功耗的方式来检测自身附近预设范围内是否存在其他可被无线充电的电子设备,从而,在无线反向充电功能长时间开启的情况下,降低电子设备的耗电量。
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中应用到了电感的品质因数。为了便于理解,下面先对品质因数进行说明。电感的品质因数也可以称为电感的Q值。品质因数是衡量储能器件的主要参数。品质因数是指储能器件在某一频率的交流电压下工作时,所呈现的感抗与其等效损耗电阻之比。储能器件的品质因数越高,说明其损耗越小,效率越高。电感的品质因数为无量纲的数值。
发明人在实现本申请的过程中发现:在第一电子设备的附近预设范围内不存在其他电子设备及金属异物的情况下,第一电子设备中的电感的品质因数为预设品质因数,该预设品质因数与第一电子设备本身的电路结构相关。例如,如表1所示,第一电子设备为型号A的手机时,其对应的预设品质因数为9.5。
进一步的,在第一电子设备的附近预设范围内存在第二电子设备的情况下,第一电子设备中的电感的品质因数会相对于上述预设品质因数发生变化。例如,如表1所示,以第一电子设备为型号A的手机为例,当第一电子设备附近预设范围内存在另一个型号A的手机时,第一电子设备中的电感的品质因数为13。当第一电子设备附近预设范围内存在型号B的手表时,第一电子设备中的电感的品质因数为7.8。当第一电子设备附近预设范围内存在型号C的耳机时,第一电子设备中的电感的品质因数为8.5。
进一步的,在第一电子设备的附近预设范围内存在第二电子设备以及金属异物的情况下,第一电子设备中的电感的品质因数也会相对于上述预设品质因数发生变化。例如,如表1所示,以第一电子设备为型号A的手机为例,当第一电子设备附近预设范围内存在型号A的手机以及1元硬币时,第一电子设备中的电感的品质因数为3。当第一电子设备附近预设范围内存在型号A的手机以及5角硬币时,第一电子设备中的电感的品质因数为5.4。当第一电子设备附近预设范围内存在型号A的手机以及1角硬币时,第一电子设备中的电感的品质因数为6。当第一电子设备附近预设范围内存在1元硬币时,第一电子设备中的电感的品质因数为2.8。
表1
Figure BDA0003255403620000121
基于上述研究分析,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构思在于,第一电子设备可以利用电感的品质因数来检测自身附近预设范围内是否存在其他电子设备。进一步的,在检测到自身附近预设范围内存在其他电子设备的情况下,再通过线圈L1发送探测信号。在检测到自身附近预设范围内不存在其他电子设备的情况下,无需通过线圈L1发送探测信号。这样可以节省由于长时间周期性发送探测信号导致的功耗,从而降低第一电子设备的耗电量。
下面以具体的实施例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下面这几个具体的实施例可以相互结合,对于相同或相似的概念或过程可能在某些实施例不再赘述。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线充电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可以应用于如图3所示的无线充电系统。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方法,包括:
S601:第一电子设备检测电感的品质因数。
其中,电感的品质因数是指,电感在某一频率的交流电压下工作时,所呈现的感抗与其等效损耗电阻之比。
示例性的,用户可以按照如图4所示的操作步骤,开启第一电子设备的无线反向充电功能。第一电子设备在检测到无线反向充电功能开启后,开始执行S601。
本申请实施例中,S601可以重复执行多次。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电子设备可以实时检测电感的品质因数。另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电子设备可以按照预设时间间隔周期性检测电感的品质因数。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对于上述预设时间间隔的时长不做限定。可选的,第一电子设备可以每隔0.5秒检测电感的品质因数。
S602:若所述品质因数位于第一数值范围,则第一电子设备发送探测信号。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探测信号可以为无线充电协议的ping信号。
第一电子设备每次检测得到电感的品质因数后,判断该次检测到的电感的品质因数是否位于第一数值范围内。其中,第一数值范围用于识别第一电子设备附近预设范围内是否存在其他电子设备。
若该次检测到的电感的品质因数位于第一数值范围内,则说明第一电子设备附近预设范围内存在其他电子设备,该情况下,第一电子设备开始发送探测信号。此时,第一电子设备无需继续实时或者周期性检测电感的品质因数。
若该次检测到的电感的品质因数不位于第一数值范围内,则说明第一电子设备附近预设范围内不存在其他电子设备,该情况下,第一电子设备无需发送探测信号。第一电子设备继续实时或者周期性检测电感的品质因数。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数值范围中的品质因数与预设品质因数之差的绝对值大于或者等于预设阈值。其中,预设品质因数为第一电子设备的附近预设范围内不存在其他电子设备及金属异物时电感的品质因数。预设品质因数可以通过事先针对第一电子设备进行测试得到。
结合表1所示的数据,假设第一电子设备为型号A的手机,则预设品质因数为9.5。由于每次检测到的电感的品质因数可能存在一定的误差。也就是说,即使是在第一电子设备附近预设范围内不存在任何电子设备及金属异物的情况下,每次检测得到的品质因数可能并不一定严格等于9.5,会存在一定的误差。上述预设阈值可以看作是可容忍的误差范围。假设预设阈值为0.5,那么,当检测到的电感的品质因数位于区间(9,10)时,认为第一电子设备附近预设范围内不存在任何电子设备及金属异物。相应的,第一数值范围可以为除区间(9,10)之外的任意数值范围。
下面介绍第一数值范围的两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数值范围包括:区间[a3,a1]和/或[a2,+∞];其中,所述a1等于所述预设品质因数与所述预设阈值之差,所述a2等于所述预设品质因数与所述预设阈值之和,+∞为正无穷。所述a3小于所述a1。所述a3是根据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附近预设范围内存在金属异物时所述电感的品质因数得到的。
举例而言,可以事先针对第一电子设备进行多次测试,每次测试对应的测试场景中采用不同的金属异物靠近第一电子设备。针对每个测试场景分别检测第一电子设备中的电感的品质因数。根据上述多次测试场景中检测得到的品质因数确定出a3的取值。例如,a3的取值大于上述多次测试场景中检测得到的品质因数。
可选的,S601中检测得到电感的品质因数之后,若所述品质因数位于第二数值范围,则控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反向充电功能关闭。其中,所述第二数值范围为[0,a3)。
结合表1所示的数据,作为一个示例,a1=9,a2=10,a3=7。也就是说,第一数值范围可以包括:区间[7,9]和/或[10,+∞]。这样,第一电子设备每次检测得到电感的品质因数,若该品质因数位于区间[7,9]或者位于区间[10,+∞],则认为第一电子设备附近预设范围内存在第二电子设备,因此,该情况下,第一电子设备发送探测信号。若该品质因数位于区间(0,7),则认为第一电子设备附近预设范围内存在金属异物。
在第一电子设备对第二电子设备进行充电的过程中,若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二电子设备之间存在金属异物,在充电过程中会在属异物上产生涡流,温度升高至100多度,可能引发安全问题。因此,为了保证无线充电的安全性,当检测到第一电子设备附近预设范围内存在金属异物的情况下,可以关闭第一电子设备的无线反向充电功能,即,将图4中界面402中的“无线反向充电”选项置为关闭。
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数值范围包括:区间[0,a1]和/或区间[a2,+∞];其中,所述a1等于所述预设品质因数与所述预设阈值之差,所述a2等于所述预设品质因数与所述预设阈值之和,+∞为正无穷。
结合表1所示的数据,作为一个示例,a1=9,a2=10。也就是说,第一数值范围可以包括:区间[0,9]和/或[10,+∞]。这样,第一电子设备每次检测得到电感的品质因数,若该品质因数位于区间(9,10),则认为第一电子设备附近预设范围内不存在第二电子设备,因此,该情况下,第一电子设备无需发送探测信号。若该品质因数位于区间[0,9]或者位于区间[10,+∞],则认为第一电子设备附近预设范围内存在第二电子设备,因此,该情况下,第一电子设备发送探测信号。
S603:第二电子设备向第一电子设备发送所述探测信号对应的应答信号。
本申请实施例中,在第一电子设备的附近预设范围内存在第二电子设备的情况下,第二电子设备可以接收到上述探测信号。进而,第二电子设备可以向第一电子设备发送所述探测信号对应的应答信号。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S602中第一电子设备可以周期性的发送探测信号,以便在第一电子设备的附近预设范围内存在第二电子设备的情况下,第二电子设备能够接收到探测信号。示例性的,第一电子设备可以每隔400ms发送一次持续时长为100ms的探测信号。
一个示例中,第一电子设备可以在预设探测时长内周期性的发送探测信号。例如,预设探测时长为5秒。也就是说,假设第一电子设备在t1时刻获取到的电感的品质因数位于第一数值范围内,则在t1时刻之后的5秒内周期性发送探测信号。若在5秒内接收到探测信号对应的应答信号,则停止发送探测信号,继续执行S604。若在5秒内未接收到探测信号对应的应答信号,也无需再继续周期性发送探测信号,该情况下,可以返回执行S601。
另一个示例中,第一电子设备还可以设置探测信号的最大发送次数。也就是说,假设第一电子设备在某个时刻获取到的电感的品质因数位于第一数值范围内,则开始周期性发送探测信号,并最多发送N次。若某次发送探测信号后,接收到对应的应答信号,则停止发送探测信号,继续执行S604。若发送N次探测信号后,仍未接收到应答信号,也无需再继续周期性发送探测信号,该情况下,可以返回执行S601。
能够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电子设备是在检测到电感的品质因数位于第一数值范围(即识别到第一电子设备附近预设范围内存在第二电子设备)的情况下,才周期性发送探测信号,因此,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电子设备只需在较短时间(例如上述预设探测时长为5s)内周期性发送探测信号,或者,只需要周期性发送较少次数的探测信号,即可保证第二电子设备接收到探测信号。这样,使得第一电子设备发送探测信号所产生的功耗较少。
S604:第一电子设备向第二电子设备传输电能,以对所述第二电子设备进行充电。
示例性的,第一电子设备通过无线充电电路中的电感将电能转换为磁场能量,向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磁场能量,从而实现对第二电子设备进行充电。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电子设备通过周期性检测电感的品质因数,进而根据电感的品质因数来识别第一电子设备的附近预设范围内是否存在其他电子设备。这样,可以在识别到第一电子设备的附近预设范围内存在其他电子设备的情况下,才发送探测信号,使得第一电子设备无需长时间周期性发送探测信号,减少了第一电子设备发送探测信号所产生的功耗。
下面结合图7对第一电子设备周期性检测电感的品质因数所产生的功耗进行分析计算。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周期性检测电感的品质因数的示意图。如图7所示,第一电子设备可以每隔499ms进行一次品质因数的检测。每次检测品质因数的持续时长为1ms。也就是说,500ms为一个周期。一个周期中的前499ms为非检测阶段,在非检测阶段线圈L1中的电流为0.4mA。一个周期中的最后1ms为检测阶段,在检测阶段线圈L1中的电流为14mA。这样,手机在开启无线反向充电功能之后的平均功耗(采用电流表示)为:
(0.4mA*499ms+14mA*1ms)/500ms=0.4272mA
与上述相关技术(平均功耗60mA)相比,功耗降低了99.3%。
Figure BDA0003255403620000151
可见,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电子设备能够以一种低功耗的方式来检测自身附近预设范围内是否存在其他可被无线充电的电子设备,从而,在无线反向充电功能长时间开启的情况下,降低电子设备的耗电量。
本实施例提供的无线充电方法中,第一电子设备通过检测电感的品质因数,并在所述品质因数位于第一数值范围时,发送探测信号,响应于从第二电子设备接收到所述探测信号对应的应答信号,向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传输电能,以对所述第二电子设备进行充电。上述过程中,避免了长时间周期性发送探测信号所产生的功耗,并且第一电子设备检测电感的品质因数所产生的功耗较少,因此,在无线反向充电功能长时间开启的情况下,降低电子设备的耗电量。进一步的,由于无线反向充电功能长时间开启情况下的耗电量降低,使得用户可以选择将无线反向充电功能长时间开启,从而更加方便的进行无线反向充电。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下面结合两个具体的示例,对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举例说明。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无线充电方法的流程示意图。本实施例的方法由第一电子设备执行。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的方法,包括:
S801:按照预设时间间隔检测电感的品质因数Q值。
一个示例中,在检测到第一电子设备的无线反向充电功能开启时,按照预设时间间隔检测电感的品质因数Q值。
S802:判断品质因数Q值所处的数值范围。
本实施例中,品质因数Q值所处的数值范围可以有三种,分别为数值范围A、数值范围B、数值范围C。数值范围A用于识别第一电子设备的附近预设范围内存在第二电子设备的情况。数值范围B用于识别第一电子设备的附近预设范围内存在金属异物的情况,数值范围C用于识别第一电子设备的附近预设范围内既不存在第二电子设备也不存在金属异物的情况。
假设第一电子设备为型号A的手机,结合表1所示的试验数据,数值范围A可以包括:区间[7,9]和区间[10,+∞],数值范围B可以为区间[0,7),数值范围C可以为区间(9,10)。
这样,根据品质因数Q值所处的不同数值范围,执行后续不同流程。具体而言,当电感的品质因数Q值位于数值范围A(即7≤Q≤9,或者Q≥10)时,说明第一电子设备的附近预设范围内存在第二电子设备,因此执行S803至S805。当电感的品质因数Q值位于数值范围B(即0≤Q<7)时,说明第一电子设备的附近预设范围内存在金属异物,执行S806。当电感的品质因数Q值位于数值范围C(即9<Q<10)时,说明第一电子设备的附近预设范围内既不存在第二电子设备也不存在金属异物,返回执行S801。
S803:发送探测信号。
S804:判断是否从第二电子设备接收到探测信号对应的应答信号。
可选的,上述S803和S804可以重复执行多次。例如,可以设置探测信号的最大发送次数为10次,则S803和S804可以重复执行10次,每隔预设时长(例如400ms)发送一次探测信号。这样,可以保证在第一电子设备的附近预设范围内存在第二电子设备的情况下,探测信号可以被第二电子设备接收到。
若没有接收到探测信号对应的应答信号,则返回执行S801。
若从第二电子设备接收到探测信号对应的应答信号,则执行S805。
S805:向第二电子设备传输电能,以对第二电子设备进行充电。
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一电子设备向第二电子设备传输电能的过程中,以及在第一电子设备发送探测信号的过程中,第一电子设备不再继续执行S801。
S806:控制第一电子设备的无线反向充电功能关闭。
当电感的品质因数Q值位于数值范围B(即0≤Q<7)时,说明第一电子设备的附近预设范围内存在金属异物。在无线充电过程中,如果存在金属异物的话,会在金属异物上产生涡流,温度升高至100多度,可能引发安全问题。因此,为了保证无线充电的安全性,本实施例中,当检测到第一电子设备附近预设范围内存在金属异物时,关闭第一电子设备的无线反向充电功能,即,将图4中界面402中的“无线反向充电”选项置为关闭。
能够理解的是,控制第一电子设备的无线反向充电功能关闭之后,第一电子设备不再周期性检测电感的品质因数Q值,这样,不仅提高了无线充电过程的安全性,还进一步降低了第一电子设备的功耗。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控制第一电子设备的无线反向充电功能关闭之后,还可以在第一电子设备中显示提示信息,用以提示用户无线反向充电功能已关闭。示例性的,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界面的示意图。如图9所示,在显示界面中可以显示提示信息“无线反向充电功能已关闭,请检查设备周围是否存在金属异物!在将金属异物移开后,您可以重新开启无线反向充电功能。”
可选的,上述提示信息可以在第一电子设备息屏状态下显示。这样,用户无需点亮第一电子设备的屏幕即可及时看到提示信息。
本实施例中,根据品质因数Q值所处的数值范围,既可以识别出第一电子设备附近预设范围内存在第二电子设备的情况,也可以识别出第一电子设备附近存在金属异物的情况。这样,在识别到第一电子设备附近预设范围内存在第二电子设备时,才发送探测信号,使得第一电子设备无需长时间周期性发送探测信号,减少了第一电子设备发送探测信号所产生的功耗。另外,在识别到第一电子设备附近预设范围内存在金属异物时,将第一电子设备的无线反向充电功能关闭,一方面提高了充电过程的安全性,另一方面进一步降低了第一电子设备的功耗。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无线充电方法的流程示意图。本实施例的方法由第一电子设备执行。如图10所示,本实施例的方法包括:
S1001:按照预设时间间隔检测电感的品质因数Q值。
S1002:判断品质因数Q值所处的数值范围。
若品质因数Q值处于数值范围A,则执行S1003至S1005。
若品质因数Q值处于数值范围B,则返回执行S1001。
S1003:发送探测信号。
S1004:判断是否从第二电子设备接收到探测信号对应的应答信号。
若没有接收到探测信号对应的应答信号,则返回执行S1001。
若从第二电子设备接收到探测信号对应的应答信号,则执行S1005。
S1005:向第二电子设备传输电能,以对第二电子设备进行充电。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与图8所示实施例的实现方式是类似的,对于重复内容此处不做赘述。
本实施例与图8所示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品质因数Q值所处的数值范围的划分方式不同。本实施例中,将品质因数Q值所处的数值范围分为数值范围A和数值范围B。其中,数值范围A用于识别第一电子设备的附近预设范围内存在第二电子设备和/或金属异物的情况。数值范围B用于识别第一电子设备的附近预设范围内既不存在第二电子设备也不存在金属异物的情况。
假设第一电子设备为型号A的手机,结合表1所示的试验数据,数值范围A可以包括:区间[0,9]和区间[10,+∞],数值范围B可以为区间(9,10)。
这样,当电感的品质因数Q值位于数值范围A(即0≤Q≤9,或者Q≥10)时,说明第一电子设备的附近预设范围内存在第二电子设备和/或金属异物,因此执行S1003至S1005。当电感的品质因数Q值位于数值范围B(即9<Q<10)时,说明第一电子设备的附近预设范围内既不存在第二电子设备也不存在金属异物,返回执行S1001。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当电感的品质因数Q值位于数值范围A(即0≤Q≤9,或者Q≥10)时,触发执行S1003,这里其实包括如下三种情况:
情况1:第一电子设备的附近预设范围内仅存在第二电子设备。
情况2:第一电子设备的附近预设范围内仅存在金属异物。
情况3:第一电子设备的附近预设范围内同时存在第二电子设备和金属异物。
针对上述情况1,若第一电子设备的附近预设范围内仅存在第二电子设备,则第一电子设备发送探测信号后,第二电子设备接收到探测信号,并向第一电子设备发送探测信号对应的应答信号。进而,第一电子设备接收到应答信号后,向第二电子设备传输电能,以对第二电子设备进行充电。
针对上述情况2,若第一电子设备的附近预设范围内仅存在金属异物,则第一电子设备发送探测信号后,无法接收到探测信号对应的应答信号。该情况下,第一电子设备执行S1003、S1004后,返回执行S1001。
针对上述情况3,若第一电子设备的附近预设范围内同时存在第二电子设备和金属异物,则第一电子设备发送探测信号后,第二电子设备接收到探测信号,并向第一电子设备发送探测信号对应的应答信号。进而,第一电子设备接收到应答信号后,向第二电子设备传输电能,以对第二电子设备进行充电。
该情况下,由于第一电子设备的附近预设范围内还存在金属异物,可能会对无线充电过程造成危险。为了保证无线充电过程的安全性,本实施例中,第一电子设备在无线充电过程中可以进行金属异物检测。当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之间存在金属异物时,无线充电过程会在金属异物上产生能量损耗。因此,可以通过检测无线充电过程的能量损耗,来进行金属异物检测。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电子设备获取电能的发射功率,并从第二电子设备接收电能的接收功率,若所述发射功率与所述接收功率之差大于或等于预设功率阈值,则认为第一电子设备的附近预设范围内存在金属异物,该情况下,控制第一电子设备的无线反向充电功能关闭;若所述发射功率与所述接收功率之差小于预设功率阈值,则认为第一电子设备的附近预设范围内不存在金属异物,该情况下,继续向第二电子设备传输电能。
图10所示实施例中,只要品质因数Q值不位于数值范围B(即区间(9,10)),都可以触发第一电子设备发送探测信号,而并不根据品质因数Q值具体区分是存在第二电子设备还是存在金属异物,还是二者均存在。这样,对于未来可能产生的各种支持无线充电功能的电子设备(例如各种新形态的手表、耳机等)具有更好的兼容性,能够避免将新形态的电子设备识别为异物,从而影响对该电子设备进行无线充电。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对于各数值范围的边界值不做具体限定。能够理解,当第一电子设备为不同电子设备时,第一电子设备对应的预设品质因数可能不同,第一电子设备执行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无线充电方法时,所采用的数值范围也可能不同。实际应用中,可以在第一电子设备出厂前,针对第一电子设备在各种场景下进行品质因数测试,得到如表1所示的测试数据。进而,根据如表1所示的测试数据,确定出各数值范围,并将各数值范围写入第一电子设备。从而,第一电子设备在对其他电子设备进行无线充电时,可以执行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无线充电方法。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该电子设备可以作为第一电子设备。如图11所示,该电子设备包括无线充电电路和无线充电控制电路。其中,无线充电电路中包括电感。无线充电控制电路和/或无线充电电路可以为电子设备中的芯片、芯片模组、模块或者单元等。示例性的,以手机为例,无线充电电路和无线充电控制电路可以集成到无线充电芯片中,或者,无线充电控制电路集成到无线充电芯片中,无线充电电路作为无线充电芯片的外挂电路。本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无线充电控制电路用于,检测所述电感的品质因数,并在所述品质因数位于第一数值范围时,控制所述无线充电电路发送探测信号。
无线充电控制电路还用于,在从第二电子设备接收到所述探测信号对应的应答信号后,控制所述无线充电电路向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传输电能,以对所述第二电子设备进行充电。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数值范围中的品质因数与预设品质因数之差的绝对值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所述预设品质因数为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附近预设范围内不存在其他电子设备及金属异物时所述电感的品质因数。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数值范围包括:区间[0,a1]和/或区间[a2,+∞];其中,所述a1等于所述预设品质因数与所述预设阈值之差,所述a2等于所述预设品质因数与所述预设阈值之和,+∞为正无穷。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数值范围包括:区间[a3,a1]和/或[a2,+∞];其中,所述a1等于所述预设品质因数与所述预设阈值之差,所述a2等于所述预设品质因数与所述预设阈值之和,+∞为正无穷,所述a3小于所述a1,所述a3是根据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附近预设范围内存在金属异物时所述电感的品质因数得到的。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无线充电控制电路还用于:若所述品质因数位于第二数值范围,则控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无线反向充电功能关闭,所述第二数值范围为区间[0,a3)。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无线充电控制电路还用于:获取所述电能的发射功率;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接收所述电能的接收功率;若所述发射功率与所述接收功率之差大于或等于预设功率阈值,则控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无线反向充电功能关闭。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无线充电控制电路具体用于:在检测到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无线反向充电功能开启时,按照预设时间间隔检测所述电感的品质因数。
应理解的是的,图11所示的电子设备可以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由第一电子设备执行的无线充电方法。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与上述实施例类似,此处不做赘述。下面结合图11所示电子设备的结构,详细说明如何检测得到电感的品质因数。
继续参见图11,无线充电控制电路中包括第一线圈端口(Coil1)、第二线圈端口(Coil2)。无线充电电路包括LC谐振电路和桥接电路。可选的,LC谐振电路为LC串联谐振电路,即LC谐振电路包括串联的电容C1和电感L1。其中,电容C1的第一端与无线充电电路的第一线圈端口连接,电容C1的第二端与电感L1的第一端连接,电感L1的第二端与无线充电电路的第二线圈端口(Coil2)连接。桥接电路中包括多个开关管,用于控制直流交流的转换。
无线充电控制电路中还包括控制端口(QE)。无线充电电路中还包括稳压电源(LDO_5V)和开关器件。开关器件的第一端与稳压电源连接,开关器件的第二端与无线充电电路的第一线圈端口连接,开关器件的第三端口与无线充电电路的控制端口连接。无线充电控制电路可以通过控制端口控制开关器件导通或者关断。当开关器件导通时,稳压电源与无线充电控制电路的第一线圈端口之间的通路导通,当开关器件关断时,稳压电源与无线充电控制电路的第一线圈端口之间的通路关断。
可选的,参见图11,上述开关器件可以为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Metal-Oxide-Semiconductor Field-Effect Transistor,MOSFET,简称MOS管)。MOS管的G极与无线充电控制电路的控制端口连接,MOS管的S极与稳压电源连接,MOS管的D极与无线充电控制电路的第一线圈端口连接。
继续参见图11,无线充电控制电路中还包括控制器,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稳压电源为所述LC谐振电路充电,以及控制所述LC谐振电路产生谐振。具体而言,控制器与上述第一线圈端口、第二线圈端口以及控制端口连接。控制器通过对上述第一线圈端口、第二线圈端口以及控制端口进行控制,以实现如下控制过程:
第一控制过程,第二线圈端口接地。控制器将控制端口拉高,使得MOS管打开,稳压电源与第一线圈端口之间的通路导通。此时,稳压电源、MOS管、电容C1、电感L1、第二线圈端口之间形成充电回路,稳压电源为LC谐振电路充电。
第二控制过程,第二线圈端口接地。控制器将控制端口拉低,使得MOS管关闭,即稳压电源与第一线圈端口之间的通路关断。并且,控制器控制第一线圈端口拉低,即第一线圈端口与第二线圈端口短接。此时,LC谐振电路产生谐振,即,产生逐步衰减的谐振电压信号。
继续参见图11,无线充电控制电路还包括:采样端口(QS)以及与采样端口连接的电压采样电路。采样端口与电容C1的第二端连接。电压采样电路用于对电容C1的电压进行采样,得到谐振电压信号。电压采样电路与控制器连接。电压采样电路将谐振电压信号提供给控制器。控制器根据谐振电压信号确定出电感的品质因数。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谐振电压信号的示意图。如图12所示,横轴为时间(T),纵轴为电压(V),图12所示的波形指示了在上述第一控制过程与第二控制过程中电容C1的电压变化情况。其中,时刻t0至时刻t1之间的波形示意的是第一控制过程中电容C1的电压,该过程中,电容C1的电压等于稳压电源提供的电压。时刻t1之后示意的是第二控制过程中电容C1的电压变化情况,该过程中,电容C1的电压随谐振逐步衰减。
本申请实施例中,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谐振电压信号获取至少一组电压参数,并根据所述至少一组电压参数,确定所述电感的品质因数;其中,每组电压参数包括:第一峰值电压、第二峰值电压,以及所述第一峰值电压和所述第二峰值电压之间的谐振波的数量。下面结合两个示例进行举例说明。
一个示例中,参见图12,在谐振电压信号中确定出第一峰值电压V(t1)、第二峰值电压V(t2)以及第一峰值电压V(t1)与第二峰值电压V(t2)之间的谐振波的数量N。t2位于t1之后。采用如下公式计算得到电感的品质因数Q:
Figure BDA0003255403620000191
另一个示例中,控制器可以在谐振电压信号中确定出M组电压参数,M为大于1的整数。每组电压参数中包括第一峰值电压、第二峰值电压以及第一峰值电压与第二峰值电压之间的谐振波的数量。根据每组电压参数,采用上述公式计算得到一个品质因数Q。这样,可以得到M个品质因数。将所述M个品质因数的均值作为电感的品质因数。采用该实现方式,可以提高电感的品质因数的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举例而言,假设在谐振电压信号中确定出3组电压参数。第一组电压参数包括:峰值电压V(t1)、峰值电压V(t4)、以及峰值电压V(t1)与峰值电压V(t4)之间的谐振波的数量N1。第二组电压参数包括:峰值电压V(t2)、峰值电压V(t5)、以及峰值电压V(t2)与峰值电压V(t5)之间的谐振波的数量N2。第三组电压参数包括:峰值电压V(t3)、峰值电压V(t6)、以及峰值电压V(t3)与峰值电压V(t6)之间的谐振波的数量N3。
这样,利用第一组电压参数计算得到品质因数Q1:
Figure BDA0003255403620000201
利用第二组电压参数计算得到品质因数Q2:
Figure BDA0003255403620000202
利用第三组电压参数计算得到品质因数Q3:
Figure BDA0003255403620000203
进一步的,将品质因数Q1、品质因数Q2、品质因数Q3的均值,确定为电感的品质因数Q:
Q=ave(Q1,Q2,Q3)
可选的,继续参见图11,稳压电源提供的电压高于预设电压。示例性的,可以采用5V的稳压电源。能够理解,当稳压电源提供的电压较高时,稳压电源对电容C1充电后,电容C1的电压也较高,进而在LC电路谐振过程中,产生的谐振电压波形中的各峰值电压也相对较高。这样,利用谐振电压波形计算得到的品质因数更加准确。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3所示,在图11所示电子设备的基础上,MOS管的第二端与无线充电控制电路的第一线圈端口之间还可以串联电路R1。通过串联电阻R1,在稳压电源在给电容C1充电过程中,能够避免充电回路中的电流过大,对充电回路中的电子器件起到保护作用。
可选的,继续参见图13,MOS管的第二端与无线充电控制电路的第一线圈端口之间还可以串联二极管D1。通过串联二极管D1,可以保证充电回路中电流单向流动。
应理解的是,图13所示的电子设备对电感的品质因数的检测过程、以及无线充电过程与上述实施例是类似的,此处不再赘述。
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本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可以包括:处理器(例如CPU)和存储器。存储器与处理器耦合。存储器可以包含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accessmemory,RAM),也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NVM),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存储器中可以存储各种指令,以用于完成各种处理功能以及实现本申请的方法步骤。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上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可执行程序代码,程序代码包括指令;当处理器执行指令时,指令使电子设备的处理器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动作。例如,处理器可以实现上述图6所示方法实施例中由第一电子设备执行的步骤,或者,实现上述图8或图10所示实施例中的步骤。又例如,处理器可以实现上述图11或图13所示实施例中由无线充电控制电路实现的动作。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线充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所述无线充电装置应用于第一电子设备,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中设置有无线充电电路。本实施例的装置可以为软件和/或硬件的形式。示例性的,无线充电装置可以为第一电子设备,或者,为第一电子设备中的模块、单元、处理器、控制器、芯片、芯片模组等。
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无线充电装置1400,包括:处理模块1401、发送模块1402和接收模块1403。其中,所述处理模块1401用于检测所述电感的品质因数;所述发送模块1402用于若所述品质因数位于第一数值范围,则发送探测信号;所述接收模块1403用于从第二电子设备接收所述探测信号对应的应答信号,所述发送模块1401还用于在从第二电子设备接收到所述探测信号对应的应答信号后,向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传输电能,以对所述第二电子设备进行充电。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数值范围中的品质因数与预设品质因数之差的绝对值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所述预设品质因数为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附近预设范围内不存在其他电子设备及金属异物时所述电感的品质因数。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数值范围包括:区间[0,a1]和/或区间[a2,+∞];其中,所述a1等于所述预设品质因数与所述预设阈值之差,所述a2等于所述预设品质因数与所述预设阈值之和,+∞为正无穷。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数值范围包括:区间[a3,a1]和/或[a2,+∞];其中,所述a1等于所述预设品质因数与所述预设阈值之差,所述a2等于所述预设品质因数与所述预设阈值之和,+∞为正无穷,所述a3小于所述a1,所述a3是根据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附近预设范围内存在金属异物时所述电感的品质因数得到的。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模块1401还用于:若所述品质因数位于第二数值范围,则控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无线反向充电功能关闭,所述第二数值范围为区间[0,a3)。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模块1401还用于:获取所述电能的发射功率;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接收所述电能的接收功率;若所述发射功率与所述接收功率之差大于或等于预设功率阈值,则控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无线反向充电功能关闭。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模块1401具体用于:在检测到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无线反向充电功能开启时,按照预设时间间隔检测所述电感的品质因数。
本实施例提供的无线充电装置,可用于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无线充电方法的步骤,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此处不做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指令,当所述计算机指令被执行时,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无线充电方法的步骤,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此处不做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执行时,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无线充电方法的步骤,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此处不做赘述。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申请实施例的流程或功能。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isk(SSD))等。
本文中的术语“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在公式中,字符“/”,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相除”的关系。另外,需要理解的是,在本申请的描述中,“第一”、“第二”等词汇,仅用于区分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也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顺序。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涉及的各种数字编号仅为描述方便进行的区分,并不用来限制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范围。可以理解的是,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上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申请的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Claims (18)

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无线充电电路和无线充电控制电路,所述无线充电电路中包括电感;其中,
所述无线充电控制电路用于,检测所述电感的品质因数,并在所述品质因数位于第一数值范围时,控制所述无线充电电路发送探测信号;
所述无线充电控制电路还用于,在从第二电子设备接收到所述探测信号对应的应答信号后,控制所述无线充电电路向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传输电能,以对所述第二电子设备进行充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数值范围中的品质因数与预设品质因数之差的绝对值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所述预设品质因数为所述电子设备的附近预设范围内不存在其他电子设备及金属异物时所述电感的品质因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数值范围包括:区间[0,a1]和/或区间[a2,+∞];
其中,所述a1等于所述预设品质因数与所述预设阈值之差,所述a2等于所述预设品质因数与所述预设阈值之和,+∞为正无穷。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数值范围包括:区间[a3,a1]和/或[a2,+∞];
其中,所述a1等于所述预设品质因数与所述预设阈值之差,所述a2等于所述预设品质因数与所述预设阈值之和,+∞为正无穷,所述a3小于所述a1,所述a3是根据所述电子设备的附近预设范围内存在金属异物时所述电感的品质因数得到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充电控制电路还用于:
若所述品质因数位于第二数值范围,则控制所述电子设备的无线反向充电功能关闭,所述第二数值范围为区间[0,a3)。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充电控制电路还用于:
获取所述电能的发射功率;
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接收所述电能的接收功率;
若所述发射功率与所述接收功率之差大于或等于预设功率阈值,则控制所述电子设备的无线反向充电功能关闭。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充电控制电路具体用于:
在检测到所述电子设备的无线反向充电功能开启时,按照预设时间间隔检测所述电感的品质因数。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充电电路还包括稳压电源和电容,所述电容和所述电感形成LC谐振电路;所述无线充电控制电路包括电压采样电路和控制器,所述电压采样电路和所述控制器连接;
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稳压电源为所述LC谐振电路充电,以及控制所述LC谐振电路产生谐振;
所述电压采样电路用于,对所述LC谐振电路进行电压采样,得到谐振电压信号;
所述控制器还用于,根据所述谐振电压信号获取至少一组电压参数,并根据所述至少一组电压参数,确定所述电感的品质因数;其中,每组电压参数包括:第一峰值电压、第二峰值电压,以及所述第一峰值电压和所述第二峰值电压之间的谐振波的数量。
9.一种无线充电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第一电子设备,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中设置有电感,所述方法包括:
检测所述电感的品质因数;
若所述品质因数位于第一数值范围,则发送探测信号;
响应于从第二电子设备接收到所述探测信号对应的应答信号,向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传输电能,以对所述第二电子设备进行充电。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数值范围中的品质因数与预设品质因数之差的绝对值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所述预设品质因数为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附近预设范围内不存在其他电子设备及金属异物时所述电感的品质因数。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数值范围包括:区间[0,a1]和/或区间[a2,+∞];
其中,所述a1等于所述预设品质因数与所述预设阈值之差,所述a2等于所述预设品质因数与所述预设阈值之和,+∞为正无穷。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数值范围包括:区间[a3,a1]和/或[a2,+∞];
其中,所述a1等于所述预设品质因数与所述预设阈值之差,所述a2等于所述预设品质因数与所述预设阈值之和,+∞为正无穷,所述a3小于所述a1,所述a3是根据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附近预设范围内存在金属异物时所述电感的品质因数得到的。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所述电感的品质因数之后,还包括:
若所述品质因数位于第二数值范围,则控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无线反向充电功能关闭,所述第二数值范围为区间[0,a3)。
14.根据权利要求9至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向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传输电能之后,还包括:
获取所述电能的发射功率;
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接收所述电能的接收功率;
若所述发射功率与所述接收功率之差大于或等于预设功率阈值,则控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无线反向充电功能关闭。
15.根据权利要求9至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所述电感的品质因数,包括:
在检测到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无线反向充电功能开启时,按照预设时间间隔检测所述电感的品质因数。
16.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处理器用于与所述存储器耦合,读取并执行所述存储器中的指令,以实现权利要求9至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7.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指令,当所述计算机指令被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9至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8.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9至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111058228.2A 2021-09-09 2021-09-09 无线充电方法、电子设备、存储介质及程序 Pending CN11580055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058228.2A CN115800557A (zh) 2021-09-09 2021-09-09 无线充电方法、电子设备、存储介质及程序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058228.2A CN115800557A (zh) 2021-09-09 2021-09-09 无线充电方法、电子设备、存储介质及程序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800557A true CN115800557A (zh) 2023-03-14

Family

ID=854733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058228.2A Pending CN115800557A (zh) 2021-09-09 2021-09-09 无线充电方法、电子设备、存储介质及程序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800557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130496A (zh) * 2023-04-24 2023-11-28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手写笔偏移检测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7349125A (zh) * 2023-12-04 2024-01-05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设备状态获取方法、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130496A (zh) * 2023-04-24 2023-11-28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手写笔偏移检测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7349125A (zh) * 2023-12-04 2024-01-05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设备状态获取方法、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794800B (zh) 一种语音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WO2020211701A1 (zh) 模型训练方法、情绪识别方法及相关装置和设备
CN115866121B (zh) 应用界面交互方法、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2399390B (zh) 一种蓝牙回连的方法及相关装置
WO2021063237A1 (zh) 电子设备的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6564304A (zh) 语音交互方法及装置
CN110839128B (zh) 拍照行为检测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09068008B (zh) 铃声设置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KR20150084541A (ko) 전원 관리 방법 및 그 방법을 처리하는 전자 장치
CN115800557A (zh) 无线充电方法、电子设备、存储介质及程序
CN113992663B (zh) 发送文件的方法、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5589051B (zh) 充电方法和终端设备
CN111127509A (zh) 目标跟踪方法、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2150778A (zh) 环境音处理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13448482A (zh) 触控屏的滑动响应控制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
CN113641271A (zh) 应用窗口的管理方法、终端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KR20150057085A (ko) 전력 소모를 줄일 수 있는 전자 장치 및 방법
CN114237413A (zh) 处理交互事件的方法和装置
CN110058729B (zh) 调节触摸检测的灵敏度的方法和电子设备
CN111492678B (zh) 一种文件传输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3380240B (zh) 语音交互方法和电子设备
EP3828716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dentifying electronic device, terminal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14079809A (zh) 终端及其输入方法与装置
CN113469322A (zh) 确定模型的可执行程序的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7154900B (zh) 充电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