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797097B - 考虑气候变化对地下水环境影响的灌区水资源调控方法 - Google Patents

考虑气候变化对地下水环境影响的灌区水资源调控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797097B
CN115797097B CN202211650841.8A CN202211650841A CN115797097B CN 115797097 B CN115797097 B CN 115797097B CN 202211650841 A CN202211650841 A CN 202211650841A CN 115797097 B CN115797097 B CN 11579709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groundwater
underground water
underground
irrig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65084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797097A (zh
Inventor
李茉
陈颖珊
张成龙
刘佳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211650841.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797097B/zh
Publication of CN1157970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79709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79709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79709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考虑气候变化对地下水环境影响的灌区水资源调控方法,构建了对于不同地区地下水资源利用量的指标评价体系,通过对指标体系的综合评估确定各个地区地下水开采量对于农业地下供水量的贡献率,将得到的贡献率值输入到水‑粮‑能调控模型中,从而得到经济‑资源‑能源之间的最佳权衡,在保证地区发展的基础上对地下水的开采和使用进行了有利保护。本发明考虑了地表水和地下水在输水过程中能量的消耗,通过地下水平衡模型量化地下水开采量模型,并考虑了不同气候变化条件下温度和降水量的变化对地下水评价体系的影响。

Description

考虑气候变化对地下水环境影响的灌区水资源调控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创造属于农业水管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考虑气候变化对地下水环境影响的灌区水资源调控方法。
背景技术
农灌区利用地表水和地下水需要通过机械设备从水源地抽取水资源到管道中,再通过管道输送到农灌区,这一过程需要消耗很多的能量。一方面农业地下水的灌溉伴随着能量的消耗,降低地下水的开采对于能源的节约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另一方面农业灌溉用水紧缺,地下水资源的管理会对当地农业经济发展速度的提升有着明显抑制。以往绝大多数的农业水资源配置仅仅考虑对地表和地下水资源存量的优化分配,很少探索在水资源输送过程中能量消耗的影响。通过加强农业地下水的合理利用,从而缓解农业水资源供需矛盾、降低农业能源的消耗和提升农业经济效益成为发展农业可持续循环的重要方案。因此,亟需考虑对农业地下水资源保护性的开发利用,发明一种考虑气候变化对地下水环境影响的灌区水资源节能高效调控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创造的目的就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考虑气候变化对地下水环境影响的灌区水资源调控方法,构建了对于不同地区地下水资源利用量的指标评价体系,通过对指标体系的综合评估确定各个地区地下水开采量对于农业地下供水量的贡献率,将得到的贡献率值输入到水-粮-能调控模型中,从而得到经济-资源-能源之间的最佳权衡,在保证地区发展的基础上对地下水的开采和使用进行了有利保护。
本发明创造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
考虑气候变化对地下水环境影响的灌区水资源调控方法,包含如下步骤:
S1:基础数据收集:气象水文数据包括有效降雨量、灌溉水利用系数、作物需水量;社会经济数据包括作物价格、种植成本、灌溉面积、作物水分生产力、以及单位面积的化肥、农药、农机、农膜用量、沿程水头损失、单位管长水头损失、计算管段的长度、管粗糙率、管段流量、管段流量、地下水埋深、泵站效率、沿途损失;环境数据包括地下水现存水量、降雨补给地下水量、地表水补给地下水量、水汽凝结量、地下水蒸发量、地表水携带地下水流出量、年水位变幅、含水层介质、地形坡度、包气带介质、含水层渗透系数;
S2:构建作物的经济效益函数,量化收获的作物售卖所得效益减去种植过程中的成本花费,得到最终的净经济效益;其中,经济效益函数为:
maxFNB=max(R-Ccos)
FNB是净收益的目标函数,元;R是作物收益,元;Ccos是作物种植成本,元。
式中,PCk是农作物k价格,元/kg;YAik是灌区i中作物k的单位面积产量,kg/hm2;Aik是k作物在i灌区的种植面积,hm2
Ccos=ECF+WCF
式中,sur是地表水上标;gro是地下水上标;ECF是作物的总种植成本,元/hm2;WCF是作物的用水成本,元;δk是种植单位面积作物k所需成本,元/hm2;WPi sur是地表水价格,元/m3;WPi gro是地下水价格,元/m3
S3:构建水资源能量消耗函数,量化地表水和地下水在取水和输入到田间过程中能量的消耗。其中,所述水资源能量消耗函数为:
hfik=q×L
i=10.294×n2×Q2÷d5.333
式子,和/>是地表水和地下水的输水耗能值,kWh;/>是地表水的输水质量,kg;g是重力加速度,N/kg;hfik是沿程水头损失,m;q是单位管长水头损失,m/m;L是计算管段的长度,m;n是粗糙率;Q是管段流量,m3/s;d是管道内径,m。
式中,H是地下水埋深;εik是泵站效率,%。
提取地下水来农田灌溉,需要考虑水泵扬程H,其中包括静扬程,抽水降深、流出水头、地上灌溉管道水头损失和地下井管水头损失,计算公式为:
H=0.906h+21.75
S4:构建地下水利用量函数,量化地下水供需平衡,最大限度节约地下水的开采和使用,其中,所述地下水利用量函数为:
式中,Wik是地下水现存水量,m3;Pik是降雨补给地下水量,m3;Mik是地表水补给地下水量,m3;Zik是水汽凝结量,m3;MOik是地表水携带地下水流出量,m3;ZOik是地下水蒸发量,m3;η是农用地下水比例。
Pik=P×Aik×α
式中,α是年平均降水入渗系数。
S5:构建水资源利用效率函数,量化水资源利用量与作物产量之间的关系,其中,所述水资源利用效率函数为:
S6:设定模型边界:模型边界约束条件包括地表水可利用量约束、地下水可利用量约束、粮食供给约束、灌溉定额约束和决策变量不应为负约束;所述地表水可利用量约束:
式中,SWAi是各个地区地表可供水量,m3;ηsur是地表水利用效率;r是河流调水比例;Q是地表总可供水量,m3
所述地下水可利用量约束:
式中,TGWA是地下水总量,m3;ηgro是地下水利用效率;βik是各个地区地下水评价指标贡献率;TGWA是农业灌溉地下水总量,m3
所述粮食供给约束:
式中,POi是分区的人口;FD是粮食需求,kg/人;
所述灌溉定额约束为:
式中,IQmin和IQmax是作物允许灌溉的最小定额和最大定额;
决策变量不应为负约束为:
S7:构建地下水评价指标体系,指标体系的构建考虑了水量评价、质量评价和脆弱性评价3项一级指标,其中包括:地下水开采率、地下水水质综合评价、地下水埋深(D)、含水层净补给量(R)、含水层介质(A)、地形坡度(T)、包气带介质(I)、含水层渗透系数(C)这8项二级指标。水量评价一级指标通过地下水开采率模型量化,其中,地下水开采率模型为:
表1水量评价指标及标准
质量评价一级指标通过地下水水质综合评价量化,其中,地下水质量评价按照综合评价表如表2:
表2质量评价指标及标准
脆弱性评价采用DRASTIC评价方法。DRASTIC作为一种指标体系,考虑了多种影响因素,影响水源地脆弱性的因子主要有:地下水埋深(D)、含水层净补给量(R)、含水层介质(A)、地形坡度(T)、包气带介质(I)、含水层渗透系数(C)。根据每个评价因子的变化范围或其内在属性划分若干范围,每个范围给予一定的分值构成评分体系。根据国内外以往研究经验,对各因子进行打分(表3)。
表3各项因子打分结果
将每个地区对应的贡献率值进行计算,计算结果即为脆弱性分值,公式如下:
DRATIC=5D+4R+3A+1T+5I+3C
DRAMIC值介于20~200之间。分值越大,脆弱性越强,水源地越容易受到污染,其安全度越低;评分值越小,脆弱性越弱,安全度越高。其等级划分参照表4。
表4水量评价指标及标准
将得到的3个一级指标和8个二级指标的评分情况进行贡献率的求解,公式如下:
式中,n是二级指标索引,n=1...8;Vin是不同地区各项贡献率得分。
S8:构建贝叶斯网络,通过降水量和温度预测含水层净补给量;通过爬山法学习贝叶斯网络结构,查看各个变量的相关强度,通过黑白表格调整贝叶斯网络结构;利用极大似然法进行参数学习;进行贝叶斯推理,确定各个参数的后验概率分布,并求得各个变量对径流量影响的概率密度;通过RCP4.5和RCP8.5的两种情景的降水量和温度,预测气候变化条件下含水层净补给量的变化,将其输入到构建的一种考虑气候变化对地下水环境影响的灌区水资源节能高效调控方法中地下水评价体系,得到气候变化条件下的灌区水资源节能高效调控方案。
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建立了气候驱动下灌区地下水节能高效利用的优化-评估联动模式;构建了基于水量评价、质量评价和脆弱性评价3项一级指标,和地下水开采率、地下水水质综合评价、地下水埋深(D)、含水层净补给量(R)、含水层介质(A)、地形坡度(T)、包气带介质(I)、含水层渗透系数(C)二级指标的地下水利用指标评价体系,得到各个地区地下水开采量贡献率值,将得到的贡献率耦合到构建的灌区水资源节能高效调控模型中地下水约束中,限制各个地区的地下水供应量;考虑了地表水和地下水在输水过程中能量的消耗,通过地下水平衡模型量化地下水开采量模型,并考虑了不同气候变化条件下温度和降水量的变化对地下水评价体系的影响。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具体技术方案。
考虑气候变化对地下水环境影响的灌区水资源调控方法,包含如下步骤:
S1:基础数据收集:气象水文数据包括有效降雨量、灌溉水利用系数、作物需水量;社会经济数据包括作物价格、种植成本、灌溉面积、作物水分生产力、以及单位面积的化肥、农药、农机、农膜用量、沿程水头损失、单位管长水头损失、计算管段的长度、管粗糙率、管段流量、管段流量、地下水埋深、泵站效率、沿途损失;环境数据包括地下水现存水量、降雨补给地下水量、地表水补给地下水量、水汽凝结量、地下水蒸发量、地表水携带地下水流出量、年水位变幅、含水层介质、地形坡度、包气带介质、含水层渗透系数;
S2:构建作物的经济效益函数,量化收获的作物售卖所得效益减去种植过程中的成本花费,得到最终的净经济效益;其中,经济效益函数为:
maxFNB=max(R-Ccos)
FNB是净收益的目标函数,元;R是作物收益,元;Ccos是作物种植成本,元。
式中,PCk是农作物k价格,元/kg;YAik是灌区i中作物k的单位面积产量,kg/hm2;Aik是k作物在i灌区的种植面积,hm2
Ccos=ECF+WCF
式中,sur是地表水上标;gro是地下水上标;ECF是作物的总种植成本,元/hm2;WCF是作物的用水成本,元;δk是种植单位面积作物k所需成本,元/hm2;WPi sur是地表水价格,元/m3;WPi gro是地下水价格,元/m3
S3:构建水资源能量消耗函数,量化地表水和地下水在取水和输入到田间过程中能量的消耗。其中,所述水资源能量消耗函数为:
hfik=q×L
i=10.294×n2×Q2÷d5.333
式子,和/>是地表水和地下水的输水耗能值,kWh;/>是地表水的输水质量,kg;g是重力加速度,N/kg;hfik是沿程水头损失,m;q是单位管长水头损失,m/m;L是计算管段的长度,m;n是粗糙率;Q是管段流量,m3/s;d是管道内径,m。
式中,H是地下水埋深;εik是泵站效率,%。
提取地下水来农田灌溉,需要考虑水泵扬程H,其中包括静扬程,抽水降深、流出水头、地上灌溉管道水头损失和地下井管水头损失,计算公式为:
H=0.906h+21.75
S4:构建地下水利用量函数,量化地下水供需平衡,最大限度节约地下水的开采和使用,其中,所述地下水利用量函数为:
式中,Wik是地下水现存水量,m3;Pik是降雨补给地下水量,m3;Mik是地表水补给地下水量,m3;Zik是水汽凝结量,m3;MOik是地表水携带地下水流出量,m3;ZOik是地下水蒸发量,m3;η是农用地下水比例。
Pik=P×Aik×α
式中,α是年平均降水入渗系数。
S5:构建水资源利用效率函数,量化水资源利用量与作物产量之间的关系,其中,所述水资源利用效率函数为:
S6:设定模型边界:模型边界约束条件包括地表水可利用量约束、地下水可利用量约束、粮食供给约束、灌溉定额约束和决策变量不应为负约束;所述地表水可利用量约束:
式中,SWAi是各个地区地表可供水量,m3;ηsur是地表水利用效率;r是河流调水比例;Q是地表总可供水量,m3
所述地下水可利用量约束:
式中,TGWA是地下水总量,m3;ηgro是地下水利用效率;βik是各个地区地下水评价指标贡献率;TGWA是农业灌溉地下水总量,m3
所述粮食供给约束:
式中,POi是分区的人口;FD是粮食需求,kg/人;
所述灌溉定额约束为:
式中,IQmin和IQmax是作物允许灌溉的最小定额和最大定额;
决策变量不应为负约束为:
S7:构建地下水评价指标体系,指标体系的构建考虑了水量评价、质量评价和脆弱性评价3项一级指标,其中包括:地下水开采率、地下水水质综合评价、地下水埋深(D)、含水层净补给量(R)、含水层介质(A)、地形坡度(T)、包气带介质(I)、含水层渗透系数(C)这8项二级指标。水量评价一级指标通过地下水开采率模型量化,其中,地下水开采率模型为:
表1水量评价指标及标准
质量评价一级指标通过地下水水质综合评价量化,其中,地下水质量评价按照综合评价表如表2:
表2质量评价指标及标准
脆弱性评价采用DRASTIC评价方法。DRASTIC作为一种指标体系,考虑了多种影响因素,影响水源地脆弱性的因子主要有:地下水埋深(D)、含水层净补给量(R)、含水层介质(A)、地形坡度(T)、包气带介质(I)、含水层渗透系数(C)。根据每个评价因子的变化范围或其内在属性划分若干范围,每个范围给予一定的分值构成评分体系。根据国内外以往研究经验,对各因子进行打分(表3)。
表3各项因子打分结果
将每个地区对应的贡献率值进行计算,计算结果即为脆弱性分值,公式如下:
DRATIC=5D+4R+3A+1T+5I+3C
DRAMIC值介于20~200之间。分值越大,脆弱性越强,水源地越容易受到污染,其安全度越低;评分值越小,脆弱性越弱,安全度越高。其等级划分参照表4。
表4水量评价指标及标准
/>
将得到的3个一级指标和8个二级指标的评分情况进行贡献率的求解,公式如下:
式中,n是二级指标索引,n=1...8;Vin是不同地区各项贡献率得分。
S8:构建贝叶斯网络,通过降水量和温度预测含水层净补给量;通过爬山法学习贝叶斯网络结构,查看各个变量的相关强度,通过黑白表格调整贝叶斯网络结构;利用极大似然法进行参数学习;进行贝叶斯推理,确定各个参数的后验概率分布,并求得各个变量对径流量影响的概率密度;通过RCP4.5和RCP8.5的两种情景的降水量和温度,预测气候变化条件下含水层净补给量的变化,将其输入到构建的一种考虑气候变化对地下水环境影响的灌区水资源节能高效调控方法中地下水评价体系,得到气候变化条件下的灌区水资源节能高效调控方案。

Claims (1)

1.考虑气候变化对地下水环境影响的灌区水资源调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如下步骤:
S1:基础数据收集:
S1中基础数据包括:
气象水文数据包括有效降雨量、灌溉水利用系数、作物需水量;
社会经济数据包括作物价格、种植成本、灌溉面积、作物水分生产力、单位面积的化肥用量、单位面积的农药用量、单位面积的农机用量、单位面积的农膜用量、沿程水头损失、单位管长水头损失、计算管段的长度、管粗糙率、管段流量、地下水埋深H、泵站效率、沿途损失;
环境数据包括地下水现存水量、降雨补给地下水量、地表水补给地下水量、水汽凝结量、地下水蒸发量、地表水携带地下水流出量、年水位变幅、含水层介质、地形坡度、包气带介质、含水层渗透系数;
S2:构建作物的经济效益函数,量化收获的作物售卖所得效益减去种植过程中的成本花费,得到最终的净经济效益;
S2中,经济效益函数为:
maxFNB=max(R-Ccos)
FNB是净收益的目标函数,元;R是作物收益,元;Ccos是作物种植成本,元;
式中,PCk是农作物k价格,元/kg;YAik是灌区i中作物k的单位面积产量,kg/hm2;Aik是k作物在i灌区的种植面积,hm2
Ccos=ECF+WCF
式中,sur是地表水上标;gro是地下水上标;ECF是作物的总种植成本,元/hm2;WCF是作物的用水成本,元;δk是种植单位面积作物k所需成本,元/hm2;WPi sur是地表水价格,元/m3;WPi gro是地下水价格,元/m3
S3:构建水资源能量消耗函数,量化地表水和地下水在取水和输入到田间过程中能量的消耗;
S3中,所述水资源能量消耗函数为:
hfik=q×L
i=10.294×n2×Q2÷d5.333
式子,和/>是地表水和地下水的输水耗能值,kWh;/>是地表水的输水质量,kg;g是重力加速度,N/kg;hfik是沿程水头损失,m;q是单位管长水头损失,m/m;L是计算管段的长度,m;n是粗糙率;Q是管段流量,m3/s;d是管道内径,m;
式中,H是地下水埋深;εik是泵站效率,%;
S4:构建地下水利用量函数,量化地下水供需平衡,最大限度节约地下水的开采和使用;
S4中,所述地下水利用量函数为:
式中,Wik是地下水现存水量,m3;Pik是降雨补给地下水量,m3;Mik是地表水补给地下水量,m3;Zik是水汽凝结量,m3;MOik是地表水携带地下水流出量,m3;ZOik是地下水蒸发量,m3;η是农用地下水比例;
Pik=P×Aik×α
式中,α是年平均降水入渗系数;
S5:构建水资源利用效率函数,量化水资源利用量与作物产量之间的关系;
S5中,所述水资源利用效率函数为:
S6:设定模型边界:模型边界约束条件包括地表水可利用量约束、地下水可利用量约束、粮食供给约束、灌溉定额约束和决策变量不应为负约束;
S6中,所述地表水利用量约束:
式中,SWAi是各个地区地表可供水量,m3;ηsur是地表水利用效率;r是河流调水比例;Q是地表总可供水量,m3
所述地下水利用量约束:
式中,GWIAi是灌区i的地下水可供水量,m3;ηgro是地下水利用效率;βik是各个地区地下水评价指标贡献率;TGWA是农业灌溉地下水总量,m3
所述粮食供给约束:
式中,POi是分区的人口;FD是粮食需求,kg/人;
所述灌溉定额约束为:
式中,IQmin和IQmax是作物允许灌溉的最小定额和最大定额;
决策变量不应为负约束为:
S7:构建地下水评价指标体系,指标体系的构建考虑了水量评价、质量评价和脆弱性评价3项一级指标,其中包括:地下水开采率、地下水水质综合评价、地下水埋深H、含水层净补给量R、含水层介质A、地形坡度T、包气带介质I、含水层渗透系数C这8项二级指标;
将得到的3个一级指标和8个二级指标的评分情况进行贡献率的求解,公式如下:
式中,n是二级指标索引,n=1...8;Vin是不同地区各项贡献率得分;
S7中,地下水开采率模型为:
S8:构建贝叶斯网络,通过降水量和温度预测含水层净补给量;通过爬山法学习贝叶斯网络结构,查看各个变量的相关强度,通过黑白表格调整贝叶斯网络结构;利用极大似然法进行参数学习;进行贝叶斯推理,确定各个参数的后验概率分布,并求得各个变量对径流量影响的概率密度;通过RCP4.5和RCP8.5的两种情景的降水量和温度,预测气候变化条件下含水层净补给量的变化,将其输入到构建的地下水评价体系,得到气候变化条件下的灌区水资源节能高效调控方案。
CN202211650841.8A 2022-12-21 2022-12-21 考虑气候变化对地下水环境影响的灌区水资源调控方法 Active CN11579709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650841.8A CN115797097B (zh) 2022-12-21 2022-12-21 考虑气候变化对地下水环境影响的灌区水资源调控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650841.8A CN115797097B (zh) 2022-12-21 2022-12-21 考虑气候变化对地下水环境影响的灌区水资源调控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797097A CN115797097A (zh) 2023-03-14
CN115797097B true CN115797097B (zh) 2023-09-12

Family

ID=854276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650841.8A Active CN115797097B (zh) 2022-12-21 2022-12-21 考虑气候变化对地下水环境影响的灌区水资源调控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797097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70275A (zh) * 2015-04-14 2015-07-15 天津大学 基于种植结构调整的农业灌溉用水优化配置方法
CN105956718A (zh) * 2016-05-31 2016-09-21 中国农业大学 一种灌区水资源优化配置方法和系统
CN110084310A (zh) * 2019-04-24 2019-08-02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一种节约成本的沙荒绿洲化方法
CN110992201A (zh) * 2019-12-17 2020-04-10 黄河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生态灌区实现节水挖潜的综合措施配置方法
KR102277856B1 (ko) * 2020-04-29 2021-07-16 경희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수자원 관련 정책의 의사결정을 지원하는 사회수문시스템 및 그 동작 방법
CN113837891A (zh) * 2021-08-09 2021-12-24 东北农业大学 一种应对气候变化的大面积农灌区水资源均衡高效调配方法
CN114462518A (zh) * 2022-01-24 2022-05-10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考虑多要素空间依赖性的区域蒸散发变化归因分析方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70275A (zh) * 2015-04-14 2015-07-15 天津大学 基于种植结构调整的农业灌溉用水优化配置方法
CN105956718A (zh) * 2016-05-31 2016-09-21 中国农业大学 一种灌区水资源优化配置方法和系统
CN110084310A (zh) * 2019-04-24 2019-08-02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一种节约成本的沙荒绿洲化方法
CN110992201A (zh) * 2019-12-17 2020-04-10 黄河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生态灌区实现节水挖潜的综合措施配置方法
KR102277856B1 (ko) * 2020-04-29 2021-07-16 경희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수자원 관련 정책의 의사결정을 지원하는 사회수문시스템 및 그 동작 방법
CN113837891A (zh) * 2021-08-09 2021-12-24 东北农业大学 一种应对气候变化的大面积农灌区水资源均衡高效调配方法
CN114462518A (zh) * 2022-01-24 2022-05-10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考虑多要素空间依赖性的区域蒸散发变化归因分析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Impacts of climate change on agricultural water resources and adaptation on the North China Plain;MO Xing-Guo 等;Advances in Climate Change Research;93-98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797097A (zh) 2023-03-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Zhang et al. Integrated agriculture water management optimization model for water saving potential analysis
Wardlaw et al. Application of genetic algorithms for irrigation water scheduling
Yousefi et al. Multi-objective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model for conjunctive use of treated wastewater and groundwater
CN102254237A (zh) 区域水资源供需态势预测及动态调控方法
CN110458335A (zh) 基于动态干旱预测的适应性节水灌溉方法
Darko et al. Irrigated agriculture for food self-sufficiency in the sub-Saharan African region
CN116882688A (zh) 一种水库调度与水资源配置两系统的耦合优化模型
CN115797097B (zh) 考虑气候变化对地下水环境影响的灌区水资源调控方法
JI et al. Analysis of water resources supply and demand and security of water resources development in irrigation regions of the middle reaches of the Heihe River Basin, Northwest China
CN113837891B (zh) 一种应对气候变化的大面积农灌区水资源均衡高效调配方法
Montazar et al. Optimal water productivity of irrigation networks in arid and semi‐arid regions
Hassanzadeh et al. Investigation of data mining method in optimal operation of Eyvashan earth dam reservoir based on PSO algorithm
CN112183966B (zh) 一种面向生态稳定的地表水与地下水联合调控方法
van der Kooij et al. Re-allocating yet-to-be-saved water in irrigation modernization projects: The case of the Bittit irrigation system, Morocco
de Jong et al. Improving agricultural water productivity with a focus on rural transformation
Liu et al. Conjunctive use of surface water and groundwater in irrigation districts in China
Jensen Irrigated agriculture at the crossroads
Wibowo et al. Deficit irrigation for rice farming with production risk due to weather variability
Khalaf et al. Derivation of optimal two dimensional rule curve for dualistic reservoir water-Supply system
CN116596344A (zh) 基于融雪水利用的寒区防止旱涝灾害可持续高效调控方法
Dinesh Kumar et al. Managing Climate-Induced Water Stress Across the Agro-Ecological Regions of India: Options and Strategies
CN115439270A (zh) 基于降水与地下水均衡的人饮工程供水方法及系统
Wei et al. Optimal allocation of irrigation water in a single-reservoir and a single-pumping-station system under deficit irrigation conditions
Lei et al. Evapotranspiration‐based irrigation management technology and its application in China
Angold et al. Features of impulse sprinkling technology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