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794368A - 业务系统、内存管理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业务系统、内存管理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794368A
CN115794368A CN202111165165.0A CN202111165165A CN115794368A CN 115794368 A CN115794368 A CN 115794368A CN 202111165165 A CN202111165165 A CN 202111165165A CN 115794368 A CN115794368 A CN 11579436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ource
memory
data
service node
ser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16516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任仁
刘川
赵玥
崔文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PCT/CN2022/096400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WO2023035694A1/zh
Publication of CN1157943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79436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2/00Accessing, addressing or allocating within memory systems or architectures
    • G06F12/02Addressing or allocation; Reloc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9/00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 G06F9/06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using stored programs, i.e. using an internal store of processing equipment to receive or retain programs
    • G06F9/44Arrangements for executing specific programs
    • G06F9/445Program loading or initiat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9/00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 G06F9/06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using stored programs, i.e. using an internal store of processing equipment to receive or retain programs
    • G06F9/44Arrangements for executing specific programs
    • G06F9/455Emulation; Interpretation; Software simulation, e.g. virtualisation or emulation of application or operating system execution engin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9/00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 G06F9/06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using stored programs, i.e. using an internal store of processing equipment to receive or retain programs
    • G06F9/46Multiprogramming arrangements
    • G06F9/50Allocation of resources, e.g. of the central processing unit [CPU]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nformation Retrieval, Db Structures And Fs Structure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业务系统、内存管理方法及装置,涉及计算机领域。本申请一方面能够均衡业务系统中各业务节点的内存负载,另一方面可以避免内存性能和成本上的损耗,提高内存资源的使用性能。该业务系统,包括多个业务节点;多个业务节点中至少一个业务节点的内存被划分为本地资源和全局资源;其中,本地资源用于为本地业务节点提供内存存储空间;至少一个业务节点中的所述全局资源构成内存池,内存池用于为多个业务节点提供内存存储空间;当一定条件满足时,本地资源中的至少一部分空间会被转入所述内存池;或者内存池中的至少一部分空间会被转入所述本地资源。

Description

业务系统、内存管理方法及装置
本申请要求于2021年9月11日提交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号为202111064929.7、申请名称为“一种支持流动的分层全局内存资源池管理方法”的中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在本申请中。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计算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业务系统、内存管理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高速网络和新内存技术的发展,内存资源池化逐渐发展成一种新的趋势。例如,在业务系统中,可以利用多个业务节点的内存资源构建全局内存资源池,各业务节点可以共享全局内存资源池中的内存资源。
与各业务节点独立使用各业务节点的内存资源的技术方案相比,上述构建全局内存资源池的技术方案,虽然可以均衡各业务节点内存资源的负载,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在上述构建全局内存资源池的技术方案中,为了避免各业务节点在访问全局内存资源池中的数据时发生冲突,就需要保证全局内存资源池中的被访问数据不在同一时间被两个应用访问,这就会带来内存性能和成本上的损耗。再例如,业务节点之间的通信时延会影响内存的访问速度,无法发挥出内存的性能优势。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业务系统、内存管理方法及装置,解决了内存性能受损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业务系统,该业务系统包括多个业务节点。其中,多个业务节点中至少一个业务节点的内存被划分为本地资源和全局资源。其中,本地资源用于为本地业务节点提供内存存储空间;至少一个业务节点中的全局资源构成内存池,内存池用于为多个业务节点提供内存存储空间。当一定条件满足时,本地资源中的至少一部分空间会被转入内存池;或者内存池中的至少一部分空间会被转入本地资源。其中,在实际应用中,上述内存池的名称可以根据实际需要任意设定,例如上传内存池也可称为内存资源池、全局内存资源池等等,对此本申请不做限制。
本申请上述方法中,一方面,通过构建业务系统中各业务节点均可以使用的内存池,从而均衡各业务节点的负载。另一方面,业务节点中除全局资源外还包括本地资源,各业务节点访问本地资源并不会与其他业务节点发生冲突,因此各业务节点可以通过将数据加载在本地资源中,避免与其他业务节点发生冲突,从而降低内存性能和成本的损耗。又一方面,由于各业务节点可以将数据加载在本地资源中,因此业务节点在访问本地资源时的访问速度也不会受到业务节点之间通信时延的影响。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业务系统还包括:内存管理装置。其中,内存管理装置,用于调整至少一个业务节点中各业务节点的本地资源和全局资源的存储空间大小。
上述设计中,内存管理装置可以控制本地资源和全局资源的存储空间大小,从而可以使得在本地资源的需求大时将更多的内存资源分配给本地资源,在全局资源的需求大时将更多的内存资源分配给全局资源,以达到更加合理的分配内存资源、提升系统性能的效果。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内存管理装置,用于调整至少一个业务节点中各业务节点的本地资源和全局资源的存储空间大小,具体包括以下至少一项:内存管理装置,用于在至少一个业务节点的全局资源耗尽并且至少一个业务节点的本地资源存在空闲空间时,将至少一个业务节点的本地资源中的空闲空间转入至少一个业务节点的全局资源。或者,内存管理装置,用于在至少一个业务节点的本地资源耗尽并且至少一个业务节点的全局资源存在空闲空间时,将至少一个业务节点的全局资源中的空闲空间转入至少一个业务节点的本地资源。或者,内存管理装置,用于在至少一个业务节点的全局资源和本地资源都耗尽时,回收至少一个业务节点的内存中价值最低的内存资源,将回收的内存资源转入全局资源,或者将回收的内存资源转入本地资源。
上述设计中,通过当全局资源耗尽时将本地资源中的空闲空间转入全局资源,当本地资源耗尽时将全局资源中的空闲空间转入本地资源。从而在本地资源和全局资源之间找到资源分配的平衡点,达到更加合理的分配内存资源、提升系统性能的效果。另外,当全局资源和本地资源都耗尽时,上述设计中还可以通过回收内存中价值最低的内存资源并将回收的内存资源转入全局资源或本地资源,从而提升系统性能的效果。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上述内存管理装置,还用于在调整至少一个业务节点中各业务节点的本地资源和全局资源的存储空间大小时,保持至少一个业务节点中各业务节点的本地资源的存储空间不小于预设阈值。
上述设计中,考虑到业务节点在运行过程中通常还是需要将数据加载在内存的本地资源中以便本地业务节点对数据进行快速访问,因此通过使本地资源至少保有一部分内存资源,从而保证业务节点对数据进行快速访问。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内存管理装置还用于根据第一数据的被访问信息,从至少一个业务节点的本地资源或全局资源中,确定加载第一数据的内存资源。
其中,第一数据的被访问信息中,可以包括各种用于反映目标数据被各个业务节点访问的次数或频率的信息。
上述设计中,可以根据数据(即上述第一数据)的被访问信息,为第一数据分配合适的内存资源。例如,若根据第一数据的被访问信息,确定第一数据之前只被一个业务节点访问,则将第一数据加载至该业务节点的本地资源中,以便该业务节点在后续处理中可以快速访问该第一数据,并且避免该业务节点访问该第一数据的过程与其他业务节点发生冲突。若根据第一数据的被访问信息,确定第一数据之前被多个业务节点访问,则可以将该第一数据加载至全局资源中,以便多个业务节点在后续处理中都能够访问到该第一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内存管理装置用于根据第一数据的被访问信息,从至少一个业务节点的本地资源或全局资源中,确定加载第一数据的内存资源,包括:内存管理装置用于若根据第一数据的被访问信息,确定第一数据曾被m个业务节点访问,则确定将第一数据加载至至少一个业务节点的全局资源中;m为大于1的正整数,m个业务节点包含于多个业务节点。
上述设计中,在确定第一数据之前被多个业务节点访问时,通过将该第一数据加载至全局资源中,以便多个业务节点在后续处理中都能够通过全局资源访问到该第一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内存管理装置用于若根据第一数据的被访问信息,确定第一数据曾被m个业务节点访问,则确定将第一数据加载至至少一个业务节点的全局资源中,包括;内存管理装置用于若根据第一数据的被访问信息,确定第一数据曾被m个业务节点访问,则根据第一数据与m个业务节点中各业务节点的亲和性,确定将第一数据加载至至少一个业务节点的全局资源中。
通过上述设计中,可以将第一数据加载至与第一数据的亲和性更高的业务节点中的全局资源中,从而使得内存池的使用效率更高。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内存管理装置用于根据第一数据的被访问信息,从至少一个业务节点的本地资源或全局资源中,确定加载第一数据的内存资源,包括:内存管理装置用于若根据第一数据的被访问信息,确定第一数据曾被至少一个业务节点访问,则确定将第一数据加载至至少一个业务节点的本地资源中。
上述设计中,当确定第一数据被业务节点访问时,通过将第一数据加载至该业务节点的本地资源中,从而使该业务节点在后续运行中能够快速访问该第一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内存管理装置用于根据第一数据的被访问信息,从至少一个业务节点的本地资源或全局资源中,确定加载第一数据的内存资源,包括:内存管理装置用于若根据第一数据的被访问信息,确定第一数据曾被m个业务节点访问,并且m个业务节点中存在n个业务节点与第一数据的亲和性大于亲和性阈值,则确定将第一数据加载至n个业务节点的本地资源中;其中,m为大于1的正整数,n为小于等于m的正整数,m个业务节点包含于上述多个业务节点。
上述设计中,当确定第一数据与n个业务节点的亲和性都比较高时,可以将第一数据分别加载到n个业务节点的本地资源中,从而使这n个业务节点在后续运行中都能够快速访问该第一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数据具有访问参数,访问参数用于指示第一数据在多个业务节点的内存中的数据副本是否可用。上述内存管理装置还用于:获取对第一数据的读请求。确定第一数据对应的访问参数,其中访问参数用于指示第一数据在多个业务节点的内存中的数据副本是否可用。根据访问参数,从多个业务节点的内存或者多个业务节点的内存外的其他存储位置中,获取第一数据。
上述设计中,通过设置一种访问参数,该访问参数能够指示内存中数据的数据副本是否可用。例如,当有业务节点对目标数据写入新的数据内容时,则将该目标数据的访问参数置为“不可用”状态,直至对各个业务节点的内存中记录的目标数据的数据副本进行失效处理后,再将该目标数据的访问参数置为“可用”状态。这样一来,当业务节点访问内存中的目标数据时,便可以先获取该目标数据对应的访问参数,并根据访问参数确定内存中记录的目标数据的数据副本是否可用。若访问参数指示“可用”状态,则读取内存中目标数据的数据副本数据;若访问参数指示“不可用”状态,则可以绕过内存,从硬盘中读取目标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内存管理装置还用于在第一数据发生改变的情况下,对访问参数进行预设运算,以使得访问参数指示访问参数对应的数据在多个业务节点的内存中的数据副本不可用。例如,预设运算可以为增加或减小预设值。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内存管理装置还用于在对第一数据的数据副本完成失效处理或重加载后,对访问参数进行预设运算的逆运算。
在上述设计中,在第一数据发生改变时,通过对访问是进行预设预算,从而改变访问参数的值,以使该访问参数的值指示内存中第一数据不可用。并在对内存中第一数据的数据副本完成失效处理或重加载后,通过对访问参数进行逆运算,以使该访问参数恢复到之前的状态,其中当该访问参数恢复到指示数据副本可用的状态后,在后续访问过程中便可以从内存中获取第一数据的数据副本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对访问参数进行预设运算,包括:按照比较和交换CAS机制,对访问参数进行预设运算。
在上述设计中,按照CAS机制对访问参数进行预设运算,可以保证每次对访问参数进行预设运算的原子性,例如当有多个业务节点同时对访问参数进行修改时,由于采用了CAS机制,因此各业务节点会按顺序依次对访问参数进行修改,相互之间不会产生干扰。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内存管理方法,该方法应用于业务系统,该业务系统包括多个业务节点;该方法包括:将多个业务节点中至少一个业务节点的内存划分为本地资源和全局资源;其中,本地资源用于为本地业务节点提供内存存储空间;至少一个业务节点中的全局资源构成内存池,内存池用于为多个业务节点提供内存存储空间;当一定条件满足时,本地资源中的至少一部分空间会被转入内存池,或者内存池中的至少一部分空间会被转入本地资源;调整至少一个业务节点中的本地资源和全局资源的存储空间大小。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调整至少一个业务节点中的本地资源和全局资源的存储空间大小,具体包括以下至少一项:在至少一个业务节点的全局资源耗尽并且至少一个业务节点的本地资源存在空闲空间时,将至少一个业务节点的本地资源中的空闲空间转入至少一个业务节点的全局资源。或者,在至少一个业务节点的本地资源耗尽并且至少一个业务节点的全局资源存在空闲空间时,将至少一个业务节点的全局资源中的空闲空间转入至少一个业务节点的本地资源。或者,在至少一个业务节点的全局资源和本地资源都耗尽时,回收至少一个业务节点的内存中价值最低的内存资源,将回收的内存资源转入全局资源,或者将回收的内存资源转入本地资源。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方法还包括:在调整至少一个业务节点中各业务节点的本地资源和全局资源的存储空间大小时,保持至少一个业务节点中各业务节点的本地资源的存储空间不小于预设阈值。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方法还包括:根据第一数据的被访问信息,从至少一个业务节点的本地资源或全局资源中,确定加载第一数据的内存资源。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根据第一数据的被访问信息,从至少一个业务节点的本地资源或全局资源中,确定加载第一数据的内存资源,包括:若根据第一数据的被访问信息,确定第一数据曾被m个业务节点访问,则确定将第一数据加载至至少一个业务节点的全局资源中; m为大于1的正整数,m个业务节点包含于多个业务节点。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若根据第一数据的被访问信息,确定第一数据曾被m个业务节点访问,则确定将第一数据加载至至少一个业务节点的全局资源中,包括;若根据第一数据的被访问信息,确定第一数据曾被m个业务节点访问,则根据第一数据与m个业务节点中各业务节点的亲和性,确定将第一数据加载至至少一个业务节点的全局资源中。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根据第一数据的被访问信息,从至少一个业务节点的本地资源或全局资源中,确定加载第一数据的内存资源,包括:若根据第一数据的被访问信息,确定第一数据曾被至少一个业务节点访问,则确定将第一数据加载至至少一个业务节点的本地资源中。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根据第一数据的被访问信息,从至少一个业务节点的本地资源或全局资源中,确定加载第一数据的内存资源,包括:若根据第一数据的被访问信息,确定第一数据曾被m个业务节点访问,并且m个业务节点中存在n个业务节点与第一数据的亲和性大于亲和性阈值,则确定将第一数据加载至n个业务节点的本地资源中;其中,m为大于1 的正整数,n为小于等于m的正整数,m个业务节点包含于多个业务节点。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数据具有访问参数,访问参数用于指示第一数据在多个业务节点的内存中的数据副本是否可用。该方法还包括:获取对第一数据的读请求;确定第一数据对应的访问参数;访问参数用于指示第一数据在多个业务节点的内存中的数据副本是否可用;根据访问参数,从多个业务节点的内存或者多个业务节点的内存外的其他存储位置中,获取第一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方法还包括:在第一数据发生改变的情况下,对访问参数进行预设运算,以使得访问参数指示访问参数对应的数据在多个业务节点的内存中的数据副本不可用。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方法还包括:在对第一数据的数据副本完成失效处理或重加载后,对访问参数进行预设运算的逆运算。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对访问参数进行预设运算,包括:按照比较和交换CAS机制,对访问参数进行预设运算。
第三方面,提供一种内存管理装置,位于业务系统中,业务系统包括多个业务节点。该内存管理装置包括:资源划分单元,用于将多个业务节点中至少一个业务节点的内存划分为本地资源和全局资源;其中,本地资源用于为本地业务节点提供内存存储空间;至少一个业务节点中的全局资源构成内存池,内存池用于为多个业务节点提供内存存储空间;当一定条件满足时,本地资源中的至少一部分空间会被转入内存池,或者内存池中的至少一部分空间会被转入本地资源;资源调整单元,用于调整至少一个业务节点中的本地资源和全局资源的存储空间大小。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资源调整单元,具体用于在至少一个业务节点的全局资源耗尽并且至少一个业务节点的本地资源存在空闲空间时,将至少一个业务节点的本地资源中的空闲空间转入至少一个业务节点的全局资源;或者,资源调整单元,具体用于在至少一个业务节点的本地资源耗尽并且至少一个业务节点的全局资源存在空闲空间时,将至少一个业务节点的全局资源中的空闲空间转入至少一个业务节点的本地资源;或者,资源调整单元,具体用于在至少一个业务节点的全局资源和本地资源都耗尽时,回收至少一个业务节点的内存中价值最低的内存资源,将回收的内存资源转入全局资源,或者将回收的内存资源转入本地资源。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资源调整单元,还用于在调整至少一个业务节点中各业务节点的本地资源和全局资源的存储空间大小时,保持至少一个业务节点中各业务节点的本地资源的存储空间不小于预设阈值。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内存管理装置还包括:内存分配单元;内存分配单元,用于根据第一数据的被访问信息,从至少一个业务节点的本地资源或全局资源中,确定加载第一数据的内存资源。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内存分配单元,用于根据第一数据的被访问信息,从至少一个业务节点的本地资源或全局资源中,确定加载第一数据的内存资源,包括:内存分配单元,用于若根据第一数据的被访问信息,确定第一数据曾被m个业务节点访问,则确定将第一数据加载至至少一个业务节点的全局资源中;m为大于1的正整数,m个业务节点包含于多个业务节点。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内存分配单元,用于若根据第一数据的被访问信息,确定第一数据曾被m个业务节点访问,则确定将第一数据加载至至少一个业务节点的全局资源中,包括;内存分配单元,具体用于若根据第一数据的被访问信息,确定第一数据曾被m个业务节点访问,则根据第一数据与m个业务节点中各业务节点的亲和性,确定将第一数据加载至至少一个业务节点的全局资源中。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内存分配单元,用于根据第一数据的被访问信息,从至少一个业务节点的本地资源或全局资源中,确定加载第一数据的内存资源,包括:内存分配单元,用于若根据第一数据的被访问信息,确定第一数据曾被至少一个业务节点访问,则确定将第一数据加载至至少一个业务节点的本地资源中。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内存分配单元,用于根据第一数据的被访问信息,从至少一个业务节点的本地资源或全局资源中,确定加载第一数据的内存资源,包括:内存分配单元,具体用于若根据第一数据的被访问信息,确定第一数据曾被m个业务节点访问,并且m个业务节点中存在n个业务节点与第一数据的亲和性大于亲和性阈值,则确定将第一数据加载至n 个业务节点的本地资源中;其中,m为大于1的正整数,n为小于等于m的正整数,m个业务节点包含于多个业务节点。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数据具有访问参数,访问参数用于指示第一数据在多个业务节点的内存中的数据副本是否可用。内存管理装置,还包括:读写单元;读写单元,用于获取对第一数据的读请求;读写单元,还用于确定第一数据对应的访问参数;访问参数用于指示访问参数对应的数据在多个业务节点的内存中的数据副本是否可用;读写单元,还用于根据访问参数,从多个业务节点的内存或者多个业务节点的内存外的其他存储位置中,获取第一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读写单元,还用于在第一数据发生改变的情况下,对访问参数进行预设运算,以使得访问参数指示访问参数对应的数据在多个业务节点的内存中的数据副本不可用。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读写单元,还用于在对第一数据的数据副本完成失效处理或重加载后,对访问参数进行预设运算的逆运算。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对访问参数进行预设运算,包括:按照比较和交换CAS机制,对访问参数进行预设运算。
第四方面,提供一种内存管理装置,包括:处理器和通信接口,处理器通过通信接口接收或发送数据,处理器用于实现如上述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中任一设计的方法中内存管理装置的功能。
第五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当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中任一设计的方法中内存管理装置的功能。
第六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指令,当指令在处理器上运行时,实现如上述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中任一设计的方法中内存管理装置的功能。
上述第二方面至第六方面的有益效果可以参加第一方面和第一方面中各设计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业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业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3A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业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之三;
图3B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业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之四;
图4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业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之五;
图5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业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之六;
图6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内存资源分配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内存资源分配的示意图之一;
图8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内存资源分配的示意图之二;
图9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内存资源分配的示意图之三;
图10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数据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一;
图11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数据处理的示意图之一;
图12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数据处理的示意图之二;
图13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数据处理的示意图之三;
图14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数据处理的示意图之四;
图15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数据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二;
图16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数据写入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7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失效处理的示意图;
图18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计数数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19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内存管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0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内存管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本实施例描述的系统架构以及业务场景是为了更加清楚的说明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于本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限定,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知,随着系统架构的演变和新业务场景的出现,本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对于类似的技术问题,同样适用。
如图1所示,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业务系统的系统架构示意图。该业务系统10中包括一个或多个业务节点(图1中示例性的列出三个业务节点,即业务节点11、业务节点12和业务节点13)。其中,各业务节点具体可以为服务器、台式计算机或存储阵列的控制器等各类具有数据处理、存储功能的硬件设备。
在硬件上,各业务节点包括处理器、内存和硬盘。例如图1中,业务节点11包括处理器 111、内存112和硬盘113,业务节点12包括处理器121、内存122和硬盘123,业务节点13包括处理器131、内存132和硬盘133。
以业务节点11为例,其中处理器111可以为一个或多个设备、电路和/或用于处理数据 (例如计算机程序指令)的处理核。具体的,处理器111用于执行计算机指令,以处理业务节点11内部生成的数据。具体的,处理器11可以包含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Unit, CPU),处理器11还可以包含微处理器、现场可编程逻辑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Gate Array,FPGA)、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DSP)或者特定应用集成电路 (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作为一种示例,图1中各业务节点中仅示出一个处理器,以便进行示例性介绍。可以理解的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业务节点中还可以包括多个处理器。其中每个处理器可以是单核(single-CPU)处理器,也可以是多核(multi-CPU)处理器。
内存112可以理解为与处理器111直接交换数据的存储空间。它可以随时读写数据,并且速度很快,可以作为操作系统或其他正在运行中的程序的临时数据存储器。其中,在内存 112中,可以包括一种或多种类型的存储器,例如内存既可以是随机存取存储器,也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 Only Memory,ROM)。举例来说,随机存取存储器可以是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DRAM),也可以是存储级存储器(storageclass memory,SCM),也可以是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ndom Access Memory,SRAM)等。其中,DRAM是一种半导体存储器,与大部分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Memory,RAM) 一样,属于一种易失性存储器(volatile memory)设备。SCM是一种同时结合传统储存装置与存储器特性的复合型储存技术,存储级存储器能够提供比硬盘更快速的读写速度,但存取速度上比DRAM慢,在成本上也比DRAM更为便宜。对于只读存储器,举例来说,可以是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ead Only Memory,PROM)、可抹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 Only Memory,EPROM)等。另外,内存还可以是双列直插式存储器模块或双线存储器模块(Dual In-line Memory Module,简称DIMM),即由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组成的模块。
硬盘113为用于持久性存储数据的存储器。与内存112不同的是,硬盘113的读写数据速度比内存112慢。在业务节点11内部可以设置有一个或多个硬盘113,或者在业务节点11 的外部还可以挂载一个硬盘框,在硬盘框中设置多个硬盘113。无论哪种部署方式,这些硬盘都可以视为业务节点11所包含的硬盘。其中,硬盘113具体可以包括固态硬盘。机械硬盘或其他类型的硬盘。
可以理解的是,在一些应用场景下,硬盘113也可以具有内存接口,从而使处理器111 可以直接对其进行访问,在这种应用场景下,也可以将硬盘113中的部分或全部存储资源作为内存112的一部分。例如,硬盘113可以为具有字节访问接口的持久化存储器。通过字节访问接口,可以使处理器111直接对硬盘113中的存储资源进行访问。则此时,可以将硬盘113中的部分或全部存储资源作为内存112的一部分,以扩展业务节点11的内存存储空间。
其中,在软件层面上,业务系统10中在各业务节点上分别运行有实现相应业务功能的应用程序(简称应用)。例如,图1中业务节点11上运行有应用114,业务节点12上运行有应用124,业务节点13上运行有应用134。具体的,各业务节点上运行的应用,可以为数据库应用。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业务系统10中,可以分别利用各业务节点内部的本地硬件资源来实现应用的功能。例如,业务节点11上,利用处理器111、内存112和硬盘113这些硬件来实现应用114的功能。在这种情况下,各业务节点相互独立,各自处理自己的数据,处理后的结果可以用于向上层应用汇总或在业务节点之间流转。上述这种设计中,由于各应用独立运行在单个业务节点的本地硬件资源上,因此可能存在负载不均衡的问题,从而无法高效利用各业务节点的硬件资源。
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为了避免业务系统10中各业务节点负载不均衡的问题,如图2 所示,在业务系统10中,将业务系统10中的数据运算资源(即各业务节点中的处理器)和内存资源(即各业务节点中的内存)解耦合,利用业务系统10中的多个业务节点中的内存资源,构建全局内存资源池。各业务节点可以共享全局内存资源池中的资源。这样一来,可以均衡各业务节点的内存负载。
上述这种设计中,一方面,为了避免不同业务节点在访问全局内存资源池时发生冲突,就需要保证全局内存资源池中的被访问数据不能在同一时间被两个应用访问。为了达到这一目的,通常情况下可以使各业务节点对全局内存资源池中的数据的访问操作保持独立,不要相互干扰。但这种方式会限制全局内存资源池的并行处理能力,从而会带来性能和成本上的损耗。另一方面,由于全局内存资源池是跨越多个业务节点的,那么在业务系统中对于一个业务节点而言,该业务节点将要访问的数据可能存储在它本地的内存中,也可能存储在其他业务节点的内存中。当该数据存储在其他业务节点的内存中时,该业务节点将不得不访问所述其他业务节点,由此,业务节点之间通信时延会对全局内存资源池的性能发挥有较大影响。
为了避免业务节点共享全局内存资源池的情况下,并行处理能力差、业务节点之间通信时延影响内存性能发挥等问题,本实施例中提供一种技术方案。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将业务节点中的内存资源,划分为两个部分,下文为便于描述,将这两部分分别称为“本地资源”和“全局资源”。本地资源是指一个业务节点中专用于自己使用的内存存储空间。全局资源是指一个业务节点中用于向全局内存资源池提供的,可供自己或其他业务节点共同使用的内存存储空间。
示例性的,如图3A所示,将业务节点11中内存112划分为本地资源1121和全局资源1122两部分。同理,业务节点12中内存122划分为本地资源1221和全局资源1222、业务节点12中内存132划分为本地资源1321和全局资源1322。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在将业务节点的内存资源划分为两部分的过程中,一种实现方式中,可以采用物理划分的方式,例如一个业务节点中由多个存储器(各存储器可以为 DRAM、SCM或硬盘等不同类型或相同类型的存储器)构成内存,则可以将其中部分存储器的存储空间作为本地资源,将另一部分存储器的存储空间作为全局资源;另一种实现方式中,可以采用逻辑划分的方式,例如可以将一个业务节点中的内存的存储空间,按照存储空间对应的逻辑地址划分为两部分,其中一部分作为本地资源,将另一部分作为全局资源。对此,本实施例中可以不做限制。
该技术方案中,一方面多个业务节点中的全局资源,可以组成一个全局内存资源池。业务系统中各业务节点可以共享该全局内存资源池中的资源。如图3A中,全局资源1122、全局资源1222和全局资源1322组成全局内存资源池14,其中业务系统10中各业务节点共享全局内存资源池14中的资源。
其中,纳入全局内存资源池14的存储空间需进行统一编制。经过统一编制,全局内存资源池14的每段空间(具体)都有唯一的全局地址。这里的空间可以用“页面(page)”表示全局内存资源池14的最小访问粒度。所谓全局地址,即指示该地址所指示的存储空间在全局内存资源池14中时唯一的地址,并且每个业务节点都可以知道该地址的含义。在给全局内存资源池的一段空间分配了物理空间后,该空间的全局地址就拥有了其对应的物理地址,该物理地址指示了该全局地址所代表的空间实际位于哪个业务节点的哪个存储器上以及在该存储器中的偏移量,即物理空间的位置。有了全局地址,如图3A中,业务节点11在运行过程中,处理器111可以利用全局内存资源池14中各段空间的全局地址,访问全局内存资源池14中存储的数据了。具体的,如果待访问数据具体位于全局资源1222中,处理器111可以利用远程直接数据存取(remote direct memory access,RDMA)或内存互联(computeexpress link, CXL)等技术,实现对全局资源1222的单边访问。其中,单边访问可以理解为在业务节点 12的处理器121不感知的情况下,而通过业务节点12的网卡(图中未示出)实现对全局资源1222的快速访问。
另一方面,与全局内存资源池14中的内存资源不同的是,各业务节点中的本地资源主要用于支持本地业务节点的访问。
例如图3A中,本地资源1121用于在本地业务节点(即业务节点11)运行过程中,为本地业务节点的处理器(即处理器111)处理数据提供存储空间。本地资源不具有上文描述的全局地址。
其中,在一种示例中,当业务节点11中处理器111需要访问本地资源1121时,可以直接按照常规访问本地内存的方式,直接访问本地资源1121中的数据。
在另一种示例中,由于本地资源1121独立于全局内存资源池14,因此,远程业务节点无法利用全局地址对本地资源1121进行访问。若要让远程节点访问本地资源1121中的数据,则需要采用例如远程过程调用(remote procedure call,RPC)方式,由远程业务节点向业务节点11上的程序发送访问请求,由业务节点11上的程序访问本地资源1121中的数据后再反馈给远程节点,这种方式本质上还是由本地业务节点(即业务节点11)完成对本地资源1121 的访问。
换句话讲,本实施例所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采用将业务节点中的内存资源划分为两部分,其中:
一部分内存资源,即全局资源,用于构建业务系统中各业务节点均可以使用的全局内存资源池,使得全局资源可以由业务系统中远端业务节点直接访问。例如,可以通过RDMA、 CXL等技术,使远端业务节点在本地业务节点的处理器不感知的情况下实现对本地业务节点上的全局资源的直接访问。
另一部分内存资源,即本地资源,不作为全局内存资源池的一部分,用于支持本地业务节点的数据处理(如为本地业务节点的处理器提供缓存)。当远程节点需要访问本地资源时,需要先调用本地业务节点上的程序访问本地资源,再将访问结果反馈给远程节点。
这样一来,一方面,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构建业务系统中各业务节点均可以使用的全局内存资源池,从而均衡各业务节点的负载。另一方面,各业务节点中除全局资源外还包括本地资源,各业务节点访问本地资源并不会与其他业务节点发生冲突,因此各业务节点可以通过将数据加载在本地资源中,来避免与其他业务节点发生冲突,从而降低内存性能和成本的损耗。又一方面,由于各业务节点可以将数据加载在本地资源中,因此业务节点在访问本地资源时的访问速度也不会受到业务节点之间通信时延的影响。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图3A仅示例性的提供了一种能够应用本实施例所提供技术方案的系统架构。在实际应该过程中,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也可以应用在其他的系统架构中。
示例性的,在一些应用场景中,如图3B所示,业务系统10还包括存储系统15。与图3A中将持久化存储数据存储在各业务节点的硬盘(即图3A中硬盘113、硬盘123和硬盘133)中不同,在图3B所示业务系统10中,可以利用存储系统15来持久化存储各业务节点运行应用所需的各种数据。具体的,存储系统15可以通过各类传输网络与各业务节点进行连接,以实现各业务节点与存储系统15的数据交换。
其中,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存储系统15可以为集中式存储系统,即该存储系统15可以是由一台或多台存储设备组成的一种中心节点,数据集中存储于该中心节点中。另外,存储系统15还可以为由多个独立的存储节点构成的分布式存储系统。对于存储系统15的架构,本实施例可以不做限制。
再示例性的,如图4所示,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系统架构的结构示意图。其中,业务系统20中,包括一个或多个前端节点(如图4中前端节点25和前端节点26)以及一个或多个业务节点(如图4中业务节点21和业务节点22)。
其中各前端节点分别包括处理器、存储器等硬件组件(图中未示出)。各前端节点上分别运行有实现业务功能的应用(如图4中应用241和应用251),以及用于支持应用与各业务节点进行数据交互的客户端(如图4中客户端242和客户端252)。
业务节点21和业务节点22中,分别包括为前端节点提供内存存储空间的内存212和内存222,以及用于持久化存储数据的硬盘213和硬盘223。
其中,与图3A中内存112、内存122和内存132类似,内存212和内存222可以被划分为本地资源(如图4中本地资源2121和本地资源2221)和全局资源(如图4中全局资源2122和全局资源2222)。其中,本地资源用于专门为一个前端节点提供内存存储空间,全局资源用于构建全局内存资源池23以向多个前端节点共享内存存储空间。
以业务节点21为例,本地资源2121用于专门为前端节点24提供内存存储空间,全局资源2122可以被前端节点24、前端节点25共同作为内存存储空间。
其中,对于将内存212和内存222划分为本地资源和全局资源的相关描述,可参照上文对图3A中各业务节点中相应组件以及组件功能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下文中主要以图3A所示系统架构,对本实施例所提供技术方案的具体实施过程进行介绍。具体的,下面分别从两个方面来对本实施例所提供技术方案的具体实施过程进行介绍:
第一方面,针对在业务节点中如何分配本地资源和全局资源在内存资源中的份额,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内存资源分配方法。该内存资源分配方法中通过动态调节本地资源和全局资源在内存资源中的份额,使得在本地资源的需求大时将更多的内存资源分配给本地资源,在全局资源的需求大时将更多的内存资源分配给全局资源,从而达到更加合理的分配内存资源、提升系统性能的效果。
第二方面,在将数据加载至业务节点的内存资源的过程中,针对采用哪种内存资源(本地资源或全局资源)来加载数据,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该数据处理方法中,能够在将业务节点的内存资源分为本地资源和全局资源的情况下,确定出合适的内存资源用于加载数据。
下面对将业务节点中的内存资源划分为本地资源和全局资源的场景下分配内存资源的方法(即上述第一方面所提供的内存资源分配方法)的具体实现过程进行介绍。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如图5所示,业务系统10中各业务节点(图中示出两个业务节点:业务节点11、业务节点12)中分别包括能够管理业务节点中内存资源的内存管理装置(即图中内存管理装置115和内存管理装置125)。以内存管理装置115为例,内存管理装置115能够按照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法实现:将内存112划分为本地资源1121和全局资源1122、调整本地资源1121和全局资源1122占内存112的份额,以及将数据加载至内存112等功能。
其中,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各个业务节点所包括的内存管理装置的功能可以由硬件方式来实现,也可以由软件程序的方式来实现。
具体的,以业务节点11为例,内存管理装置为存储在内存112中的程序代码,由处理器 111运行该程序代码以将内存112划分为本地资源1121和全局资源1122,以及调整本地资源 1121和全局资源1122的份额。
另外,内存管理装置也可以是一个硬件加速卡,例如神经网络处理单元(Neuralnetworks process units,NPU)、张量处理器(tensor processing unit,TPU)、现场可编程逻辑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特定应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等。此时,内存管理装置位于业务节点11内部,也可以通过总线访问内存112。关于硬件加速卡的结构,图1中没有示出,将在后续的实施方式中予以说明。
此外,业务系统10中还包括可以与各业务节点进行通信的管理节点(图中未示出),其中该管理节点可以对各业务节点进行管理。例如,各个业务节点将全局资源的容量、地址等信息上报给管理节点,由管理节点对上报的全局资源进行统一编址再通知各个业务节点。管理节点可以由业务系统10中的任意业务节点担任,也可以是独立于多个业务节点之外的服务器。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所示业务系统10中,只要具有能够按照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法实现:将内存112划分为本地资源1121和全局资源1122、调整本地资源1121和全局资源1122 占内存112的份额,以及将数据加载至内存112等功能的硬件或软件装置(如上文示例的内存管理装置、管理节点)即可。对于该硬件或软件装置在业务系统10中部署的位置,本实施例可以不做限制。
下面以业务节点11为例,对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分配内存资源的方法进行介绍,如图6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
S301、内存管理装置115根据初始份额,将内存112划分为本地资源1121和全局资源 1122。
例如,在业务节点11中,可以预先设置一个初始份额(例如初始份额为本地资源1121 和全局资源1122各占50%)并将该初始份额记录在业务节点11的配置信息中。在业务节点 11上线运行时,内存管理装置115通过加载该配置信息,将内存112中的50%内存资源作为全局资源,与其他业务节点中的全局资源进行统一编制,以建立全局内存资源池14。另外50%内存资源则不进行统一编制,而是作为仅供本地业务节点使用的本地资源1121。
示例性的,如图5中,业务节点11的内存112中共有16个页面(即页1-页16)。其中内存管理装置115按照初始份额,将页1-页8被作为本地资源1121,页9-页16作为全局资源1122。
可以理解的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一种示例中,上述初始份额可以是由技术人员预先设定好的固定数值;另一种示例中,上述初始份额也可以是根据业务节点11中当前的运行环境(例如业务节点11所运行的应用的种类或属性,以及业务节点11的硬件类型的信息)确定出的数值。对于初始份额的确定方式,本实施例可以不做限制。
另外,在一些场景中,也可以不设置初始份额,例如在业务节点11上线运行时可以将内存112的所有内存资源全部作为本地资源1121,或者全部作为全局资源1122,或者随机按照某个份额划分本地资源1121和全局资源1122。之后,在业务节点11运行过程中,再通过动态调节本地资源1121和全局资源1122在内存资源中的份额(即下文S302),从而达到更加合理的内存资源份额占比。可以理解的,在这种场景下,也可以不执行S301的内容。
S302、在业务节点11运行过程中,内存管理装置115根据本地资源1121和全局资源1122 的需求量,调整本地资源1121和全局资源1122在内存资源中的份额。
具体的,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在需要加载数据页面到全局资源1122的场景下,S302具体可以包括:
S3021、若全局资源1122耗尽,并且本地资源1121中存在空闲空间,则内存管理装置 115将本地资源1121中的空闲空间转入全局资源1122。
具体的,通过将本地资源1121中的空闲空间转入全局资源1122,从而扩大全局资源1122 的空间,以便将上述数据页面加载到全局资源1122中。
示例性的,如图7中(a)所示,业务节点11的内存112中,本地资源1121包括页1- 页8,全局资源1122包括页9-页16。其中,本地资源1121中页3-页8为空闲空间,全局资源1122已经耗尽,即页9-页16均被占用。此时,若要加载数据页面到全局资源1122中,则如图7中(b)所示,将本地资源1121中的空闲空间页8转入全局资源1122中,并将待加载的数据页面加载到页8中。
本实施例中所称将一个业务节点上本地资源的存储空间转入全局资源,具体可以表现为改变该存储空间的访问方式,以使该存储空间从原本按照本地资源的访问方式改变为按照全局资源的访问方式。
例如,对于一个业务节点而言,本地资源和全局资源分别按照不同的编址方式分配地址。其中本地资源分配有本地地址以便本地业务节点按照本地地址访问本地资源;全局资源分配有全局内存资源池中的唯一地址(也称全局地址),用于各业务节点根据该全局地址访问全局资源。那么,将一个业务节点上本地资源的存储空间转入全局资源,具体可以通过为该存储空间分配全局内存资源池中的唯一地址(即全局地址),以及删除、失效该存储空间的本地地址的方式来实现。
以图7中(a)为例,可以通过为页8分配全局内存资源池中的全局地址,来将本地资源 1121中的空闲空间页8转入全局资源1122。进而,各业务节点可以根据该全局地址,通过RDMA等技术访问页8。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所称资源耗尽(例如S3021中全局资源1122耗尽),可以理解为资源没有空闲空间,或者资源中的空闲空间小于阈值空间大小。下文中类似之处,可做同样理解,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在另一种实现方式中,在需要加载数据页面到全局资源1122的场景下,S302还可以包括:
S3022、若全局资源1122和本地资源1121都耗尽,则内存管理装置115回收内存112(即本地资源1121和全局资源1122)中价值最低的页面的内存资源并转入全局资源1122。
其中,若回收的内存资源原本就属于全局资源1122,则可以不用再次将该内存资源转入全局资源1122。
上述实现方式中,通过回收内存112中价值最低的页面的内存资源,并将回收的内存资源转入全局资源1122中,从而扩大全局资源1122的空闲空间,以便将上述数据页面加载到全局资源1122中。
示例性的,如图8中(a)所示,本地资源1121和全局资源1122均被占用,其中页7中加载的数据为内存112中价值最低的页面。此时若要加载数据页面到全局资源1122中,如图8中(b)所示,则业务节点11回收页7的内存资源,并将页7转入全局资源1122中,并将待加载的数据页面加载到页7中。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价值最低的页面,具体可以是内存112中访问次数最少的页面、距离上次访问间隔时间最长的页面等等,本实施例中对于页面价值高低的评价标准可以不做限制。
再示例性的,如图9中(a)所示,本地资源1121和全局资源1122均被占用,其中页15中加载的数据为内存112中价值最低的页面。此时若要加载数据页面到全局资源1122中,如图9中(b)所示,则业务节点11回收页15的内存资源(由于页15原本就是全局资源1122 中的资源,因此这种情况下不用将页15转换为全局资源),并将待加载的数据页面加载到页 15中。
在上述S3021和S3022的实现方式中,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不断有数据加载至全局资源1122的情况下,如果没有数据加载至本地资源1121,则可以将本地资源1121的全部内存资源转入全局资源1122中,以便充分利用内存资源。另一种设计中,可以为本地资源1121 设置最小资源门限,以使得本地资源1121至少保有一部分内存资源(即最小资源门限所指示的内存资源大小)。其中,最小资源门限的具体数值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配置,本实施例中可以不做限制。
在又一种实现方式中,在需要加载数据页面到本地资源1121的场景下,S302具体可以包括:
S3023、若本地资源1121耗尽,而全局资源1122中存在空闲空间,则内存管理装置115 可以将全局资源1122中的空闲空间转入本地资源1121。
本实施例中所称将一个业务节点上全局资源的存储空间转入本地资源,具体可以表现为改变该存储空间的访问方式,以使该存储空间从原本按照全局资源的访问方式,改变为按照本地资源的访问方式。
例如,将一个业务节点上全局资源的存储空间转入本地资源,具体可以通过为该存储空间分配本地地址,以及删除或失效该存储空间的全局地址的方式来实现。在为该存储空间分配本地地址以及删除或失效该存储空间的全局地址后,各业务节点无法利用全局地址访问该存储空间,从而使该存储空间专门用于为本地业务节点提供内存存储空间。下文中类似之处,可以做相同理解,下文对此不再赘述。
其中,S3023的具体实现过程可参照上文S3021,在此不再赘述。
或者,S302还可以包括:
S3024、若此时本地资源1121和全局资源1122都耗尽,则内存管理装置115可以回收内存112(即本地资源1121和全局资源1122)中价值最低的页面的资源并转入本地资源1121。
其中,S3024的具体实现过程可参照上文S3022,在此不再赘述。
可以理解的是,与上文S3023和S3024类似,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不断有数据加载至本地资源1121的情况下,可以将全局资源1122的全部内存资源转入本地资源1121中;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可以为全局资源1122设置最小资源门限,以使得全局资源1122至少保有一部分内存资源。
本实施例上述内存资源分配方法中,通过动态调节本地资源和全局资源在内存资源中的份额,使得在本地资源的需求大时将更多的内存资源分配给本地资源,在全局资源的需求大时将更多的内存资源分配给全局资源,从而达到更加合理的分配内存资源、提升系统性能的效果。
下面以业务系统10为例,对将业务节点中的内存资源划分为本地资源和全局资源的场景下,将数据加载至业务节点的内存中的过程(即上述第二方面所提供的数据处理方法)进行介绍。具体的,如图10所示,该方法包括:
S401、业务节点11获取数据处理指令。
其中,该数据处理指令,可以为指示业务节点11对硬盘(可以为业务系统10中硬盘113、硬盘123或硬盘133)中目标数据进行处理的指令。
例如,该数据处理指令,可以是指示处理器111运行硬盘中存储的程序代码的指令,该程序代码即为上文目标数据;再例如,该数据处理指令,还可以是指示处理器111对硬盘中存储的图像、文字等数据进行处理的指令,该图像、文字即为上文目标数据。
S402、业务节点11将目标数据从硬盘加载至内存资源中。
具体的,在业务节点11首次加载目标数据至内存资源时,可以通过内存管理装置115先将目标数据临时加载至本地资源1121或全局内存资源池14中,以便处理器111对目标数据进行处理。之后,再按照下文S404的步骤,根据目标数据的被访问信息(包括访问目标数据的节点有哪些、各节点访问目标数据的频次等信息),将目标数据迁移至合适的内存资源中。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本实施例中考虑到:一方面,被业务节点11加载到内存资源中的数据,至少会被业务节点11访问。另一方面,在将该数据加载到内存资源中后,其他业务节点可能会访问该数据,也可能不会访问该数据。因此,在首次加载数据至内存资源时,可以先将该数据加载至本地资源中,以便于本地业务节点(即业务节点11)快速访问该目标数据。因此,S402具体可以包括:
S4021、业务节点11将目标数据从硬盘加载至本地资源1121中。
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业务节点11也可以将目标数据加载至全局内存资源池14中。例如业务节点11可以将目标数据加载至全局资源1122中,或者业务节点11可以将目标数据加载至其他业务节点的全局资源(例如全局资源1222)中。当业务节点11将目标数据加载至全局内存资源池14的情况下,则可以不执行上述S4021的步骤。对此,本实施例可以不做限制。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将上述目标数据加载至本地资源1121的过程中,若本地资源 1121用尽,但全局资源1122中有空闲空间,则可采用上述S3023的步骤,将全局资源1122 中的空闲空间转入本地资源1121中,以便将上述目标数据加载至本地资源1121中。
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将上述目标数据加载至本地资源1121的过程中,若本地资源 1121和全局资源1122均用尽,则可以采用上述S3024的步骤,回收内存112(即本地资源1121 和全局资源1122)中价值最低的页面的资源,以便将上述目标数据加载至回收的内存资源中。
上述两种设计的具体实现过程,可参照上文S3023和S3024的相关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S403、业务节点11检测目标数据的被访问信息。
其中,目标数据的被访问信息,可以包括各种用于反映目标数据被各个业务节点访问的次数或频率的信息。例如,目标数据的被访问信息,具体可以包括在一段时间内目标数据被各个业务节点访问的次数,目标数据相邻两次被访问的间隔时长等信息。
具体的,在通过S4021将目标数据加载至本地资源1121后,业务系统10中各业务节点可以通过访问本地资源1121来访问目标数据。例如,业务节点11中处理器111可以通过常规访问方式访问本地资源1121中的目标数据;远端业务节点(即业务节点12、业务节点13等)可以通过RPC方式访问本地资源1121来访问目标数据。进而,业务节点11可以通过记录一段时间内各业务节点访问目标数据的情况,从而检测到目标数据的被访问信息。
S404、业务节点11根据目标数据的被访问信息,重新为目标数据分配内存资源。
具体的,S404可以包括以下S4041-S4042:
S4041、若根据目标数据的被访问信息,确定目标数据只被业务节点11访问,则将目标数据加载到业务节点11的本地资源1121中。
其中,若在首次加载目标数据时就已经将目标数据加载在了本地资源1121中(即S4021),则可以不用再次加载目标数据,即不执行S4041中将目标数据加载到业务节点11的本地资源 1121的步骤。
S4042、若根据目标数据的被访问信息,确定目标数据被多个业务节点访问,则将目标数据加载到全局内存资源池14中。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本实施例中可以根据目标数据与各业务节点的亲和性,将目标数据加载至全局内存资源池14中的内存资源中。例如,可以将目标数据优先加载至亲和性最高的业务节点的全局资源中,从而可以提高目标数据的访问效率。
其中,本实施例中数据与业务节点的亲和性,也可以理解为该数据对于该业务节点的价值大小,其中该数据对于该业务节点的价值越大则亲和性越高,反之价值越小则亲和性越小。例如,数据与业务节点的亲和性可以反映为该业务节点访问该数据的次数、频率等信息,其中,该业务节点访问该数据的次数越多、频率越高,则亲和性越高;反之则次数越少、频率越低,则亲和性越低。
具体的,在根据目标数据与业务节点的亲和性,为目标数据分配内存资源的过程中,首先,为了提高目标数据的访问效率,本实施例中可以优先将目标数据加载至亲和性较高的业务节点的全局资源中;进一步的,当亲和性较高的业务节点的内存资源耗尽时,则可以采用回收亲和性较高的业务节点的内存资源中价值较低的内存资源,再利用该回收的内存资源加载目标数据;或者,也可以将目标数据加载至亲和性较次一些的业务节点的全局资源中。下面对上述为目标数据分配内存资源的具体实现过程进行详细介绍,该实现过程具体可以包括:
S4042a、根据目标数据的被访问信息,确定目标数据与各业务节点的亲和性。
在确定目标数据与各业务节点的亲和性后,可以按照亲和性从高到低的顺序,对各业务节点分别执行以下步骤S4042b-S4042e中的部分或全部步骤,直至将目标数据加载到全局内存资源池14中:
S4042b、确定当前业务节点是否为业务节点11(即首次加载目标数据的业务节点)。
其中,一方面,若当前业务节点是业务节点11(即首次加载目标数据的业务节点),则执行下文S4042c;另一方面,若当前业务节点不是业务节点11,则执行下文S4042d。
S4042c、将业务节点11中加载目标数据的页面迁移至业务节点11的全局资源1122中。
例如,可以通过修改加载目标数据的页面的地址,将该页面的地址由本地资源1121中的地址修改为全局内存资源池14中的地址,从而实现将该页面迁移至全局资源1122中。这一过程中,可以不需要对加载目标数据的页面进行资源回收,也不需要对目标数据进行拷贝,即可达到将目标数据加载至业务节点11的全局资源1122中的效果。
S4042d、确定当前业务节点是否符合预设条件。
若确定当前业务节点符合预设条件,则将目标数据加载至当前业务节点的全局资源中(即图中S4042e)。若当前业务节点不符合预设条件,则按照亲和性从高到低的顺序,遍历下一个业务节点。
其中,预设条件具体可以包括以下任一项:
1)当前业务节点的全局资源中存在空闲空间。
2)当前业务节点的全局资源没有空闲空间,但本地资源中存储空闲空间。
3)当前业务节点的内存资源(即全局资源和本地资源)中均没有空闲空间,但该业务节点的内存资源中加载了价值低于目标数据的其他数据。
示例性的,下面以与目标数据亲和性最高的业务节点为例,对S4042d和S4042e的具体实现过程进行介绍:
例如图11所示,在图11的(a)中,业务节点11先按照S402将目标数据加载在本地资源1121中的页1中。其中,若根据目标数据的被访问信息确定目标数据被多个业务节点访问,并且根据目标数据与各业务节点的亲和性,确定业务节点12为与目标数据亲和性最高的业务节点。另外,业务节点12的全局资源1222中存在空闲空间(图中页32),即业务节点12满足上述1)具有加载目标数据的能力。
则如图11中(b)所示,将目标数据加载至页32中。例如,业务节点12中内存管理装置125通过数据页面加载流程将目标数据从硬盘加载至全局资源1222的页32中,从而实现将目标数据加载至页32中。另外,业务节点11中内存管理装置115可以通过执行数据页面淘汰流程回收页1。
再例如图12所示,在图12的(a)中,业务节点11先按照S402将目标数据加载在本地资源1121中的页1中。其中,若根据目标数据的被访问信息确定目标数据被多个业务节点访问,并且根据目标数据与各业务节点的亲和性,确定业务节点12为与目标数据亲和性最高的业务节点。另外,业务节点12的全局资源1222中没有空闲空间,但本地资源1221中有空闲空间(图中页23和页24),即业务节点12满足上述2)具有加载目标数据的能力。则如图 12中(b)所示,可以将页24转入全局资源1222中,并将目标数加载至页24中。
又例如图13所示,在图13的(a)中,业务节点11先按照S402将目标数据加载在本地资源1121中的页1中。其中,若根据目标数据的被访问信息确定目标数据被多个业务节点访问,并且根据目标数据与各业务节点的亲和性,确定业务节点12为与目标数据亲和性最高的业务节点。另外,业务节点12的本地资源1221和全局资源1222中均没有空闲空间。但全局资源1222的页31中加载了价值低于目标数据的数据。则如图13中(b)所示,可以在回收页31的内存资源后,并将目标数据加载至页31中。其中,对于各页面价值的评价标准,可参照上文S3022的相关描述,重复内容在此不再赘述。
又例如图14所示,在图14的(a)中,业务节点11先按照S402将目标数据加载在本地资源1121中的页1中。其中,若根据目标数据的被访问信息确定目标数据被多个业务节点访问,并且根据目标数据与各业务节点的亲和性,确定业务节点12为与目标数据亲和性最高的业务节点。另外,业务节点12的本地资源1221和全局资源1222中均没有空闲空间。但全局资源1221的页21中加载了价值低于目标数据的数据。则如图14中(b)所示,可以在回收页21的内存资源并将页21转入全局资源1222后,并将目标数据加载至页21中。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如图15所示,在确定目标数据与各业务节点的亲和性(即S4042a) 之后,该方法还可以包括:
S4042f、确定与目标数据的亲和性大于亲和性阈值的n个业务节点。
S4042g、将目标数据加载至n个业务节点的本地资源中。
其中,n个业务节点为与目标数据的亲和性大于亲和性阈值的n个业务节点,n为正整数。
上述设计中,当存在与目标数据的亲和性高于亲和性阈值的n个业务节点时,可以通过在这n个业务节点的本地资源中分别加载该目标数据,以便于这n个业务节点访问目标数据,提高这n个业务节点的运行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图11和图15所描述流程图中,主要是以将目标数据首次从硬盘加载至业务节点的内存资源后,根据目标数据的被访问信息重新为目标数据分配内存资源的这一场景,对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法进行介绍。可以理解的是,在实际应用中,各业务节点还可以周期性检测本节点的内存资源中各数据页面的被访问信息,并根据各数据页面的被访问信息,按照上文S404所描述的方式,重新为各数据页面分配内存资源。
另外,在一种实现方式中,考虑到:在业务系统10中,各业务节点均可以对本地或远端各节点的内存进行访问。因此,当一个业务节点通过写流程更新数据时,如果没有对内存中该数据的数据副本进行失效处理的话,则本地业务节点或远端业务节点再次访问该数据时,可能出现从内存中读取到已经失效的数据的情况。因此,为了避免上述情况发生,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数据写入方法,如图16所示,该方法包括:
S501、业务节点11获取写请求。
其中,该写请求用于更新某个数据(下文称为目标数据)。
具体的,该写请求中携带有目标数据的逻辑地址以及目标数据的更新数据。其中,逻辑地址可以为上层应用所使用的目标数据的地址标识,例如,逻辑地址可以包括目标数据对应的逻辑单元号(logical unit number,LUN)、逻辑块地址(logical block address,LBA)和数据长度。
S502、业务节点11根据写请求,将更新数据写入硬盘(具体可以是硬盘113、硬盘123 或硬盘133)。
S503、业务节点11对各个业务节点的内存中记录的目标数据的数据副本进行失效处理。
其中,失效处理具体可以包括删除内存中的数据副本或者修改内存中的数据副本的位图等。
例如,对于本地业务节点的内存资源(可以为本地资源或全局资源)中记录的目标数据的数据副本,业务节点11可以通过常规方式进行失效处理或重加载处理,以释放内存中已经失效的数据副本;对于远端业务节点的内存资源中记录的目标数据的数据副本,一方面业务节点11可以通过RDMA、CXL等单边访问方式触发远端业务节点的网卡对全局资源(例如业务节点12的全局资源1222)中记录的目标数据的副本数据进行失效处理或重加载处理,另一方面,业务节点11可以通过RPC等方式向远端业务节点发送消息,以触发远端业务节点对本地资源(例如业务节点12的本地资源1221)中记录的目标数据的数据副本进行失效处理或重加载处理。
示例性的,如图17所示,其中页3、页17和页25中加载了数据C的数据副本。则在数据C被更新后,业务节点11中内存管理装置115可以通过常规方式对页3进行失效处理、通过RDMA、CXL等单边访问方式触发业务节点12的网卡对页25进行缓存失效,以及通过 RPC方式向业务节点12发送消息以触发业务节点12对页17进行缓存失效。
另外,在一种实现方式中,考虑到:在业务系统10中,当目标数据被更新时,就需要对内存中该数据的数据副本(具体可以是加载在业务系统10的全局内存资源池14中,或者加载在业务系统10中各业务节点的本地资源的数据副本)进行失效处理。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对内存中的数据副本进行失效处理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因此本实施例中可以设置一种访问参数,该访问参数能够指示内存中数据的数据副本是否可用。例如,当有业务节点更新目标数据时,则将该目标数据的访问参数置为“不可用”状态,直至对各个业务节点的内存中记录的目标数据的数据副本进行失效处理后,再将该目标数据的访问参数置为“可用”状态。
这样一来,当业务节点访问内存中的目标数据时,便可以先获取该目标数据对应的访问参数,并根据访问参数确定内存中记录的目标数据的数据副本是否可用。若访问参数指示“可用”状态,则读取内存中目标数据的数据副本;若访问参数指示“不可用”状态,则可以绕过内存,从硬盘中读取目标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可以构建一种计数数组,其中计数数组中各项分别表示对应的数据的访问参数。当需要查找某个数据(例如目标数据)的访问参数时,如图18所示,可以通过该目标数据的标识计算一个哈希值,再通过该哈希值定位到计数数组中对应的项,即可确定目标数据的访问参数。
其中,计数数组中各项,在该项所对应的数据被更新时,可以通过比较与交换(remote direct memory access compare and swap,RDMACAS)机制,对计数数组中该项进行计数自增运算;在对各业务节点的内存中的数据副本完成失效处理或重加载时,再通过CAS机制,对计数数组中该项进行计数自减运算。
例如,计数数组中各项的初始值为零,当计数数组中一项所对应的数据写入新的数据内容时,通过CAS机制对计数数组中该项加1;在对该数据的数据副本完成失效处理或重加载后,再通过CAS机制对计数数组中该项减1。也就是说,若计数数组中数据所对应的项不为 0,则表示该项对应的数据在各业务节点的内存中的缓存存在失效的可能;若计数数组中数据所对应的项为0,则表示该项对应的数据在各业务节点的内存中的缓存可用。
可以理解的是,在实际应用中,在一种实现方式中,上述计数数组可以存储在业务系统 10中的各个业务节点中,以便各业务节点在访问内存中的数据时,可以根据本地存储的计数数组,确定内存中被访问数据的缓存是否可用。在另一种实现方式中,上述计数数组可以存储在业务系统10中的管理节点中,在各业务节点在访问内存中的数据时,业务节点可先访问管理节点以确定计数数组中被访问数据对应的访问参数,进而根据访问参数确定内存中被访问数据的缓存是否可用。对于计数数组的存储位置,本实施例可以不做限定。
另外,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内存管理装置,该内存管理装置可以应用在业务系统中,以使上述业务系统实现上述实施例中的部分或全部效果。具体的,该装置可以用于执行上述业务系统的运行流程中的部分或全部步骤。例如,该内存管理装置可以用于执行图6、图10、图15以及图16中划分本地资源和全局资源、调整本地资源和全局资源的空间大小以及将数据加载至内存中的部分或全部步骤,以实现相应的技术效果。
可以理解的是,内存管理装置包括了执行各个功能相应的硬件结构和/或软件模块。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很容易意识到,结合本实施例中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方法步骤,本实施例所提供技术方案能够以硬件或硬件和计算机软件相结合的形式来实现。某个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计算机软件驱动硬件的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场景和设计约束条件。
在本实施例中,该数据访问装置可以位于业务系统中的一个业务节点上;或者,该数据访问装置可以采用分布式结构,从而可以由多个业务节点的硬件结构和/或软件模块共同实现数据访问装置的功能;再或者,该数据访问装置的功能也可以由独立于业务系统中各业务节点的硬件结构和/或软件模块来实现。
图19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该内存管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其中,该内存管理装置60包括:
资源划分单元601,用于将业务节点中多个业务节点中至少一个业务节点的内存划分为本地资源和全局资源。其中,对于本地资源和全局资源的相关内容,可参照上文对业务系统 10中各运行过程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资源调整单元602,用于调整至少一个业务节点中的本地资源和全局资源的存储空间大小。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资源调整单元602,用于调整至少一个业务节点中的本地资源和全局资源的存储空间大小,具体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在至少一个业务节点的全局资源耗尽并且至少一个业务节点的本地资源存在空闲空间时,将至少一个业务节点的本地资源中的空闲空间转入至少一个业务节点的全局资源;
或者,在至少一个业务节点的本地资源耗尽并且至少一个业务节点的全局资源存在空闲空间时,将至少一个业务节点的全局资源中的空闲空间转入至少一个业务节点的本地资源;
或者,在至少一个业务节点的全局资源和本地资源都耗尽时,回收至少一个业务节点的内存中价值最低的内存资源,将回收的内存资源转入全局资源,或者将回收的内存资源转入本地资源。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资源调整单元602,还用于在调整至少一个业务节点中各业务节点的本地资源和全局资源的存储空间大小时,保持至少一个业务节点中各业务节点的本地资源的存储空间不小于预设阈值。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内存管理装置60还包括:内存分配单元603。
内存分配单元603,用于根据第一数据的被访问信息,从至少一个业务节点的本地资源或全局资源中,确定加载第一数据的内存资源。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内存分配单元603,用于根据第一数据的被访问信息,从至少一个业务节点的本地资源或全局资源中,确定加载第一数据的内存资源,包括:内存分配单元 603,用于若根据第一数据的被访问信息,确定第一数据曾被m个业务节点访问,则确定将第一数据加载至至少一个业务节点的全局资源中;m为大于1的正整数,m个业务节点包含于多个业务节点。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内存分配单元603,用于若根据第一数据的被访问信息,确定第一数据曾被m个业务节点访问,则确定将第一数据加载至至少一个业务节点的全局资源中,包括;内存分配单元603,具体用于若根据第一数据的被访问信息,确定第一数据曾被m个业务节点访问,则根据第一数据与m个业务节点中各业务节点的亲和性,确定将第一数据加载至至少一个业务节点的全局资源中。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内存分配单元603,用于根据第一数据的被访问信息,从至少一个业务节点的本地资源或全局资源中,确定加载第一数据的内存资源,包括:内存分配单元 603,用于若根据第一数据的被访问信息,确定第一数据曾被至少一个业务节点访问,则确定将第一数据加载至至少一个业务节点的本地资源中。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内存分配单元603,用于根据第一数据的被访问信息,从至少一个业务节点的本地资源或全局资源中,确定加载第一数据的内存资源,包括:内存分配单元 603,具体用于若根据第一数据的被访问信息,确定第一数据曾被m个业务节点访问,并且 m个业务节点中存在n个业务节点与第一数据的亲和性大于亲和性阈值,则确定将第一数据加载至n个业务节点的本地资源中;其中,m为大于1的正整数,n为小于等于m的正整数, m个业务节点包含于多个业务节点。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数据具有访问参数,访问参数用于指示第一数据在多个业务节点的内存中的数据副本是否可用。内存管理装置60,还包括:读写单元604;读写单元604,用于获取对第一数据的读请求;读写单元604,还用于确定第一数据对应的访问参数;访问参数用于指示访问参数对应的数据在多个业务节点的内存中的缓存是否可用;读写单元604,还用于根据访问参数,从多个业务节点的内存或者多个业务节点的内存外的其他存储位置中,获取第一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读写单元604,还用于在第一数据发生改变的情况下,对访问参数进行预设运算,以使得访问参数指示访问参数对应的数据在多个业务节点的内存中的缓存不可用。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读写单元604,还用于在对第一数据的缓存完成缓存失效或重加载后,对访问参数进行预设运算的逆运算。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对访问参数进行预设运算,包括:按照比较和交换CAS机制,对访问参数进行预设运算。
图20为本申请提供的另一种内存管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内存管理装置70位于图1 所述的业务节点中,用于实现本申请所提供的方法。具体的,内存管理装置70可以为芯片或片上系统。其中,其中,该内存管理装置70可以包括:处理单元701、以及至少一个通信接口702。
其中,处理单元701用于执行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法。
具体的,处理单元701可以包含神经网络处理器(Neural networks processunits,NPU)、张量处理器(tensor processing unit,TPU)、现场可编程逻辑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特定应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integrated circuit,ASIC)、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
在一些场景中,例如处理单元701包含NPU、TPU等处理器时,处理单元701还包括存储器。处理单元701中处理器通过执行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以执行本申请所提供的方法。
通信接口702用于与其他装置进行通信。例如,内存管理装置70可以通过通信接口702 与业务节点其他硬件装置通信,以执行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法。在实际应用顾聪中,通信接口702可以为接口电路或收发器等。
可选的,本实施例中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也可以称之为应用程序代码,本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应理解,根据本实施例的内存管理装置70用于实现图6、图10、图15和图16中的各个方法的相应流程,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或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执行本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网络设备、用户设备或者其它可编程装置。所述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所述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或无线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集成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也可以是光介质,例如,数字视频光盘(digital video disc,DVD);还可以是半导体介质,例如,SSD。
在本实施例中,如果没有特殊说明以及逻辑冲突,不同的实现方式之间的术语和/或描述具有一致性、且可以相互引用,不同的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根据其内在的逻辑关系可以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本实施例中,“至少一个”是指一个或者多个,“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其它量词与之类似。“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此外,对于单数形式“a”,“an”和“the”出现的元素(element),除非上下文另有明确规定,否则其不意味着“一个或仅一个”,而是意味着“一个或多于一个”。例如,“a device”意味着对一个或多个这样的device。再者,至少一个(at least one of).......”意味着后续关联对象中的一个或任意组合,例如“A、B和C 中的至少一个”包括A,B,C,AB,AC,BC,或ABC。在本实施例的文字描述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在本实施例的公式中,字符“/”,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相除”的关系。

Claims (23)

1.一种业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业务节点;所述多个业务节点中至少一个业务节点的内存被划分为本地资源和全局资源;
其中,所述本地资源用于为本地业务节点提供内存存储空间;所述至少一个业务节点中的所述全局资源构成内存池,所述内存池用于为所述多个业务节点提供内存存储空间;
当一定条件满足时,所述本地资源中的至少一部分空间会被转入所述内存池;或者所述内存池中的至少一部分空间会被转入所述本地资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业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业务系统还包括:内存管理装置;
所述内存管理装置,用于调整所述至少一个业务节点中的本地资源和全局资源的存储空间大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业务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存管理装置,具体用于在所述至少一个业务节点的全局资源耗尽并且所述至少一个业务节点的本地资源存在空闲空间时,将所述至少一个业务节点的本地资源中的空闲空间转入所述至少一个业务节点的全局资源;或者
所述内存管理装置,具体用于在所述至少一个业务节点的本地资源耗尽并且所述至少一个业务节点的全局资源存在空闲空间时,将所述至少一个业务节点的全局资源中的空闲空间转入所述至少一个业务节点的本地资源;或者
所述内存管理装置,具体用于在所述至少一个业务节点的全局资源和本地资源都耗尽时,回收所述至少一个业务节点的内存中价值最低的内存资源,将回收的内存资源转入全局资源,或者将回收的内存资源转入本地资源。
4.根据权利要求2-3任一项所述的业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存管理装置,还用于在调整所述至少一个业务节点中各业务节点的本地资源和全局资源的存储空间大小时,保持所述至少一个业务节点中各业务节点的本地资源的存储空间不小于预设阈值。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业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业务系统还包括:内存管理装置;
所述内存管理装置用于根据第一数据的被访问信息,从所述至少一个业务节点的本地资源或全局资源中,确定加载所述第一数据的内存资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业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存管理装置具体用于:
若根据所述第一数据的被访问信息,确定所述第一数据曾被m个业务节点访问,则确定将所述第一数据加载至所述至少一个业务节点的全局资源中;m为大于1的正整数,所述m个业务节点包含于所述多个业务节点。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业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存管理装置具体用于:
若根据所述第一数据的被访问信息,确定所述第一数据曾被m个业务节点访问,则根据所述第一数据与所述m个业务节点中各业务节点的亲和性,确定将所述第一数据加载至所述至少一个业务节点的全局资源中。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业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存管理装置具体用于::
若根据所述第一数据的被访问信息,确定所述第一数据曾被所述至少一个业务节点访问,则确定将所述第一数据加载至所述至少一个业务节点的本地资源中。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业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存管理装置具体用于:
若根据所述第一数据的被访问信息,确定所述第一数据曾被m个业务节点访问,并且所述m个业务节点中存在n个业务节点与所述第一数据的亲和性大于亲和性阈值,则确定将所述第一数据加载至所述n个业务节点的本地资源中;其中,m为大于1的正整数,n为小于等于m的正整数,所述m个业务节点包含于所述多个业务节点。
10.根据权利要求5-9任一项所述的业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数据具有访问参数,所述访问参数用于指示所述第一数据在所述多个业务节点的内存中的数据副本是否可用。
11.一种内存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应用于业务系统,所述业务系统包括多个业务节点,所述方法包括:
将所述多个业务节点中至少一个业务节点的内存划分为本地资源和全局资源;其中,所述本地资源用于为本地业务节点提供内存存储空间;所述至少一个业务节点中的所述全局资源构成内存池,所述内存池用于为所述多个业务节点提供内存存储空间;当一定条件满足时,所述本地资源中的至少一部分空间会被转入所述内存池,或者所述内存池中的至少一部分空间会被转入所述本地资源;
调整所述至少一个业务节点中的本地资源和全局资源的存储空间大小。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所述至少一个业务节点中的本地资源和全局资源的存储空间大小,具体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在所述至少一个业务节点的全局资源耗尽并且所述至少一个业务节点的本地资源存在空闲空间时,将所述至少一个业务节点的本地资源中的空闲空间转入所述至少一个业务节点的全局资源;或者
在所述至少一个业务节点的本地资源耗尽并且所述至少一个业务节点的全局资源存在空闲空间时,将所述至少一个业务节点的全局资源中的空闲空间转入所述至少一个业务节点的本地资源;或者
在所述至少一个业务节点的全局资源和本地资源都耗尽时,回收所述至少一个业务节点的内存中价值最低的内存资源,将回收的内存资源转入全局资源,或者将回收的内存资源转入本地资源。
13.根据权利要求11-12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调整所述至少一个业务节点中各业务节点的本地资源和全局资源的存储空间大小时,保持所述至少一个业务节点中各业务节点的本地资源的存储空间不小于预设阈值。
14.根据权利要求11-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第一数据的被访问信息,从所述至少一个业务节点的本地资源或全局资源中,确定加载所述第一数据的内存资源。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第一数据的被访问信息,从所述至少一个业务节点的本地资源或全局资源中,确定加载所述第一数据的内存资源,包括:
若根据所述第一数据的被访问信息,确定所述第一数据曾被m个业务节点访问,则确定将所述第一数据加载至所述至少一个业务节点的全局资源中;m为大于1的正整数,所述m个业务节点包含于所述多个业务节点。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若根据所述第一数据的被访问信息,确定所述第一数据曾被m个业务节点访问,则确定将所述第一数据加载至所述至少一个业务节点的全局资源中,包括;
若根据所述第一数据的被访问信息,确定所述第一数据曾被m个业务节点访问,则根据所述第一数据与所述m个业务节点中各业务节点的亲和性,确定将所述第一数据加载至所述至少一个业务节点的全局资源中。
1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第一数据的被访问信息,从所述至少一个业务节点的本地资源或全局资源中,确定加载所述第一数据的内存资源,包括:
若根据所述第一数据的被访问信息,确定所述第一数据曾被所述至少一个业务节点访问,则确定将所述第一数据加载至所述至少一个业务节点的本地资源中。
18.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第一数据的被访问信息,从所述至少一个业务节点的本地资源或全局资源中,确定加载所述第一数据的内存资源,包括:
若根据所述第一数据的被访问信息,确定所述第一数据曾被m个业务节点访问,并且所述m个业务节点中存在n个业务节点与所述第一数据的亲和性大于亲和性阈值,则确定将所述第一数据加载至所述n个业务节点的本地资源中;其中,m为大于1的正整数,n为小于等于m的正整数,所述m个业务节点包含于所述多个业务节点。
19.根据权利要求11-1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数据具有访问参数,所述访问参数用于指示所述第一数据在所述多个业务节点的内存中的数据副本是否可用。
20.一种内存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位于业务系统中,所述业务系统包括多个业务节点;所述内存管理装置,包括:
资源划分单元,用于将所述多个业务节点中至少一个业务节点的内存划分为本地资源和全局资源;其中,所述本地资源用于为本地业务节点提供内存存储空间;所述至少一个业务节点中的所述全局资源构成内存池,所述内存池用于为所述多个业务节点提供内存存储空间;当一定条件满足时,所述本地资源中的至少一部分空间会被转入所述内存池,或者所述内存池中的至少一部分空间会被转入所述本地资源;
资源调整单元,用于调整所述至少一个业务节点中的本地资源和全局资源的存储空间大小。
21.一种内存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和通信接口,所述处理器通过所述通信接口接收或发送数据,所述处理器用于实现如权利要求11-1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中内存管理装置的功能。
22.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当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1-1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中内存管理装置的功能。
23.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指令,当所述指令在处理器上运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1-1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中内存管理装置的功能。
CN202111165165.0A 2021-09-11 2021-09-30 业务系统、内存管理方法及装置 Pending CN11579436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22/096400 WO2023035694A1 (zh) 2021-09-11 2022-05-31 业务系统、内存管理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0649297 2021-09-11
CN202111064929 2021-09-11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794368A true CN115794368A (zh) 2023-03-14

Family

ID=854172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165165.0A Pending CN115794368A (zh) 2021-09-11 2021-09-30 业务系统、内存管理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5794368A (zh)
WO (1) WO202303569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407042B (zh) * 2023-11-01 2024-04-05 广州国测规划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的扩展设计方法和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848033B2 (en) * 2001-06-07 2005-01-25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Method of memory management in a multi-threaded environment and program storage device
CN105094997B (zh) * 2015-09-10 2018-05-04 重庆邮电大学 一种云计算主机节点间物理内存共享方法和系统
CN108139969B (zh) * 2015-10-28 2021-06-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内存配置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3204407B (zh) * 2021-04-22 2024-01-09 新华三大数据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内存超配管理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035694A1 (zh) 2023-03-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748256B2 (en) Memory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nonvolatile memory
US20220174130A1 (en) Network attached memory using selective resource migration
US11797436B2 (en) Memory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nonvolatile memory
CN110795206B (zh) 用于促进集群级缓存和内存空间的系统和方法
US11593186B2 (en) Multi-level caching to deploy local volatile memory, local persistent memory, and remote persistent memory
US10909072B2 (en) Key value store snapshot in a distributed memory object architecture
US20220027164A1 (en) Fast boot
US10824555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flash-aware heap memory management wherein responsive to a page fault, mapping a physical page (of a logical segment) that was previously reserved in response to another page fault for another page in the first logical segment
JP7467593B2 (ja) リソース割振り方法、記憶デバイス、および記憶システム
US10802972B2 (en) Distributed memory object apparatus and method enabling memory-speed data access for memory and storage semantics
CN111897651A (zh) 一种基于标签的内存系统资源管理方法
US20200042184A1 (en) Cost-Effective Deployments of a PMEM-Based DMO System
EP3249539B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accessing data visitor directory in multi-core system
WO2023035694A1 (zh) 业务系统、内存管理方法及装置
CN113138851B (zh) 一种数据管理方法、相关装置及系统
CN110447019B (zh) 存储器分配管理器及由其执行的用于管理存储器分配的方法
WO2023236629A1 (zh) 数据访问方法、装置、存储系统及存储介质
US11687359B2 (en) Hybrid memory management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any-to-one virtualization environment
WO2020024588A1 (en) A distributed memory object architecture
EP4158485A1 (en) Inference in memory
CN115878514A (zh) 一种锁管理方法、装置、计算设备和分布式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