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793577A - 智能产线设计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介质 - Google Patents

智能产线设计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793577A
CN115793577A CN202211398066.1A CN202211398066A CN115793577A CN 115793577 A CN115793577 A CN 115793577A CN 202211398066 A CN202211398066 A CN 202211398066A CN 115793577 A CN115793577 A CN 11579357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oduction line
station
design
initial
initial produ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39806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玉明
邵磊
管文艳
麻珺
马彬
马玉成
于乘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sic Simul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asic Simul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sic Simul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asic Simul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398066.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793577A/zh
Publication of CN1157935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79357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General Factory Administration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智能产线设计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介质,包括:创建工位及工序,生成初始产线及初始产线设计表;基于产线设计需求,确定产线设计指标;对初始产线进行仿真运行;基于初始产线的仿真运行结果,判断初始产线是否符合产线设计指标的要求;当初始产线不符合产线设计指标的要求时,对初始产线及初始产线设计表进行更新,直至更新后的初始产线符合产线设计指标的要求,得到最终产线设计表。通过本发明,能够有效的、直观地进行智能产线柔性设计,在产线仿真运行过程对产线指标进行计算及展示,可快速地发现智能产线设计中的不足并调整。解决了当产线设计上存在缺陷或进行产线优化时,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和浪费时间的问题。

Description

智能产线设计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自动化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能产线设计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介质。
背景技术
在传统产线设计过程中,首先需要对工艺流程进行梳理,并且在现有工艺基础上进行改进以适应自动化生产;然后根据自动化产线相关知识,建立产线设计规划图,并进行多次迭代优化;最终完成自动化生产线建设。一般建设产线完成后,会依托信息管理系统收集产线相关参数进行展示,但此时产线建设已经完成,想要解决产线设计上存在的缺陷或进行产线优化,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和浪费时间,尤其是以汽车生产为代表的传统离散制造行业。
相关技术中,缺乏通用型平台与集成易用的环境,同时缺乏精准高效的生产工艺优化工具等现实问题,进而无法实现产线高效设计集成。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无法实现产线高效设计集成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智能产线设计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介质。
结合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智能产线设计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创建工位及工序,基于创建的工位工序信息,生成初始产线及初始产线设计表,所述工位对应有适用于生产不同类型产品的工序;
基于产线设计需求,确定产线设计指标,所述产线设计指标用于表明产线运行状况;
对所述初始产线进行仿真运行;
基于所述初始产线的仿真运行结果,判断所述初始产线是否符合所述产线设计指标的要求;
当所述初始产线不符合所述产线设计指标的要求时,基于所述初始产线不符合所述产线设计指标的要求的部分对所述初始产线及初始产线设计表进行更新,并返回对所述初始产线进行仿真运行的步骤,直至更新后的初始产线符合所述产线设计指标的要求,得到最终产线设计表。
在该方式中,能够有效的、直观地进行智能产线柔性设计,在产线仿真运行过程对产线指标进行计算及展示,可快速地发现智能产线设计中的不足并调整。解决了当产线设计上存在缺陷或进行产线优化时,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和浪费时间的问题。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一实施例中,在生成初始产线及初始产线设计表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对所述初始产线的工位工序信息进行合理性判断;
当所述初始产线的工位工序信息具备合理性时,维持所述初始产线设计表不变;
当所述初始产线的工位工序信息不具备合理性时,修改所述初始产线的工位工序信息,直至所述初始产线的工位工序信息具备合理性。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实施例,在第一方面的第二实施例中,所述对所述初始产线的工位工序信息进行合理性判断,包括:
遍历所述工位及工序信息;
判断所述工位及工序信息中当前工序的工序参数是否符合其对应工位的工位条件;
当所述当前工序的工序参数不符合其对应工位的工位条件时,确定所述初始产线的工位工序信息不具备合理性;
当所述当前工序的工序参数符合其对应工位的工位条件时,确定所述初始产线的工位工序信息具备合理性。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三实施例中,所述基于所述初始产线的仿真运行结果,判断所述初始产线是否符合所述产线设计指标的要求,包括:
读取所述初始产线的当前工位及所述当前工位对应的工序列表;
判断所述当前工位对应的工序列表是否全部执行完成;
在所述当前工位对应的工序列表全部执行完成时,判断所述初始产线包含的工位列表是否全部执行完成;
在所述初始产线包含的工位列表全部执行完成时,基于所述仿真运行结果计算所有工位工序的动态运行数据;
遍历所述的动态运行数据,判断是否所有工位工序均符合所述产线设计指标的要求;
在所有工位工序均符合所述产线设计指标的要求时,得到最终产线设计表。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三实施例,在第一方面的第四实施例中,在所述当前工位对应的工序列表未全部执行完成时,执行下一项工序直至其对应的工序列表执行完成;
在所述初始产线包含的工位列表未全部执行完成时,执行下一项工位直至所述工位列表执行完成。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三实施例,在第一方面的第五实施例中,所述基于所述初始产线不符合所述产线设计指标的要求的部分对所述初始产线及初始产线设计表进行更新,包括:
基于不符合产线设计指标的工位及工序对应的仿真运行结果,对所述初始产线及初始产线设计表进行更新。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六实施例中,在得到最终产线设计表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基于所述最终产线的仿真运行结果,计算得到所述最终产线相应各项参数指标信息。
在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智能产线设计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产线创建单元,用于创建工位及工序,基于创建的工位工序信息,生成初始产线及初始产线设计表,所述工位对应有适用于生产不同类型产品的工序;
指标确定单元,用于基于产线设计需求,确定产线设计指标,所述产线设计指标用于表明产线运行状况;
仿真运行单元,用于对所述初始产线进行仿真运行;
运行判断单元,用于基于所述初始产线的仿真运行结果,判断所述初始产线是否符合所述产线设计指标的要求;
更新单元,用于当所述初始产线不符合所述产线设计指标的要求时,基于所述初始产线不符合所述产线设计指标的要求的部分对所述初始产线及初始产线设计表进行更新,并返回对所述初始产线进行仿真运行的步骤,直至更新后的初始产线符合所述产线设计指标的要求,得到最终产线设计表。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第一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合理性判断单元,用于对所述初始产线的工位工序信息进行合理性判断;
维持单元,用于当所述初始产线的工位工序信息具备合理性时,维持所述初始产线设计表不变;
合理性修改单元,用于当所述初始产线的工位工序信息不具备合理性时,修改所述初始产线的工位工序信息,直至所述初始产线的工位工序信息具备合理性。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一实施例,在第二方面的第二实施例中,所述合理性判断单元,包括:
第一遍历单元,用于遍历所述工位及工序信息;
第一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工位及工序信息中当前工序的工序参数是否符合其对应工位的工位条件;
合理性不具备单元,用于当所述当前工序的工序参数不符合其对应工位的工位条件时,确定所述初始产线的工位工序信息不具备合理性;
合理性具备单元,用于当所述当前工序的工序参数符合其对应工位的工位条件时,确定所述初始产线的工位工序信息具备合理性。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第三实施例中,所述运行判断单元,包括:
读取单元,用于读取所述初始产线的当前工位及所述当前工位对应的工序列表;
第二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当前工位对应的工序列表是否全部执行完成;
第三判断单元,用于在所述当前工位对应的工序列表全部执行完成时,判断所述初始产线包含的工位列表是否全部执行完成;
第一计算单元,用于在所述初始产线包含的工位列表全部执行完成时,基于所述仿真运行结果计算所有工位工序的动态运行数据;
第二遍历单元,用于遍历所述的动态运行数据,判断是否所有工位工序均符合所述产线设计指标的要求;
最终生成单元,用于在所有工位工序均符合所述产线设计指标的要求时,得到最终产线设计表。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三实施例,在第二方面的第四实施例中,所述运行判断单元还包括:
工序执行单元,用于在所述当前工位对应的工序列表未全部执行完成时,执行下一项工序直至其对应的工序列表执行完成;
工位执行单元,用于在所述初始产线包含的工位列表未全部执行完成时,执行下一项工位直至所述工位列表执行完成。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三实施例,在第二方面的第五实施例中,所述更新单元,包括:
更新子单元,用于基于不符合产线设计指标的工位及工序对应的仿真运行结果,对所述初始产线及初始产线设计表进行更新。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第六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计算单元,用于基于所述最终产线的仿真运行结果,计算得到所述最终产线相应各项参数指标信息。
根据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方式还提供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和所述处理器之间互相通信连接,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指令,所述处理器通过执行所述计算机指令,从而执行第一方面及其可选实施方式中任一项的智能产线设计方法。
根据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方式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指令,所述计算机指令用于使所述计算机执行第一方面及其可选实施方式中任一项的智能产线设计方法。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提出的一种智能产线设计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提出的一种产线仿真运行的流程图。
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提出的一种智能产线设计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提出的一种计算机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相关技术中,首先需要对工艺流程进行梳理,并且在现有工艺基础上进行改进以适应自动化生产;然后根据自动化产线相关知识,建立产线设计规划图,并进行多次迭代优化;最终完成自动化生产线建设。一般建设产线完成后,会依托信息管理系统收集产线相关参数进行展示,但此时产线建设已经完成,想要解决产线设计上存在的缺陷或进行产线优化,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和浪费时间,尤其是以汽车生产为代表的传统离散制造行业。现有技术中,缺乏通用型平台与集成易用的环境,同时缺乏精准高效的生产工艺优化工具等现实问题,进而无法实现产线高效设计集成。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一种智能产线设计方法,用于计算机设备中,需要说明的是,其执行主体可以是智能产线设计装置,该装置可以通过软件、硬件或者软硬件结合的方式实现成为计算机设备的部分或者全部,其中,该计算机设备可以是终端或客户端或服务器,服务器可以是一台服务器,也可以为由多台服务器组成的服务器集群,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终端可以是智能手机、个人电脑、平板电脑、可穿戴设备以及智能机器人等其他智能硬件设备。下述方法实施例中,均以执行主体是计算机设备为例来进行说明。
本实施例中的计算机设备,适用于在的使用场景。通过本发明提供的智能产线设计方法,能够有效的、直观地进行智能产线柔性设计,在产线仿真运行过程对产线指标进行计算及展示,可快速地发现智能产线设计中的不足并调整。解决了当产线设计上存在缺陷或进行产线优化时,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和浪费时间的问题。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提出的一种智能产线设计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智能产线设计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01至步骤S105。
在步骤S101中,创建工位及工序,基于创建的工位工序信息,生成初始产线及初始产线设计表。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出于使产线具备加工多种产品的能力,每一工位对应有适用于生产不同类型产品的工序。在生成初始产线及初始产线设计表之后,对初始产线的工位工序信息进行合理性判断;当初始产线的工位工序信息具备合理性时,维持初始产线设计表不变;当初始产线的工位工序信息不具备合理性时,修改初始产线的工位工序信息,直至初始产线的工位工序信息具备合理性。其中,对初始产线的工位工序信息进行合理性判断,包括:遍历工位及工序信息;判断工位及工序信息中当前工序的工序参数是否符合其对应工位的工位条件;当当前工序的工序参数不符合其对应工位的工位条件时,确定初始产线的工位工序信息不具备合理性;当当前工序的工序参数符合其对应工位的工位条件时,确定初始产线的工位工序信息具备合理性。
在一示例中,创建工位及工序的过程可以包括:在仿真系统中点击创建工位按钮,仿真系统根据工位模板创建工位对象从而构成产线;在仿真系统中选中指定工位,选择添加工序并填入工序信息;为了适应真实场地部署条件,仿真系统允许通过拖拽的方式调整产线的形状,具体为系统通过鼠标点击拖动事件判断当前工位对象处于拖动状态,当系统接收到松开鼠标的事件时记录当前工位对象的位置参数并保存,最终完成产线初步部署并生成产线设计表。
在一实施场景中,生成产线设计表可以包括:根据初始工位工序信息生成产线设计表,产线设计表由一系列的工位组成,每个工位包含顺序编号、位置、长度、宽度、高度、适用产品类型、所需人数、运行时间、故障情况以及工序列表,工序包括工序包含对应产品类型、长度、人数、操作时间等参数。
在另一实施场景中,在生成初始产线及初始产线设计表之后,对初始产线进行合理性判断可以包括:首先遍历产线设计表中的工位,读取当前工位和包含的工序信息;判断当前工序的位置、长度、宽度、高度是否符合工位条件;如果工序参数超出工位条件,则对于不符合的工序需更换、调整相关参数或调整工位参数,直至工位工序参数通过合理性判断后,更新产线设计表;如果符合则不需要更新产线设计表。
在步骤S102中,基于产线设计需求,确定产线设计指标。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在生成初始产线及初始产线设计表后,为便于发现产线设计的不足并及时进行调整,则确定产线设计的指标及其阈值,以便明确产线是否满足设计需求。其中,产线指标包括产线基础指标与产线设计指标。在一示例中,产线基础指标数据代表了所设计产线的各项基础静态信息,用于对产线的工位工序信息进行合理性判断,包括:工位尺寸包含工位的长度、宽度以及高度参数;工序尺寸:单独工序执行过程中需要的长度、宽度以及高度参数,其中工位的各项尺寸参数应大于所包含工序的尺寸;产线尺寸:产线尺寸为完整产线的长度、宽度和高度参数。
在一示例中,产线设计指标可以为针对产线设计提出的,用于表明产线运行状况的指标。产线设计指标可以包括:
工位最小长度:工位工序柔性加工产品的完成时间可能不同,因此在已经设定的生产节拍下,需要保证工位范围满足工序所需长度。工位长度阈值为工位中所有工序所需长度的最小值。
工位利用率:工位利用率为柔性产线中单个工位的工作时间与产线运行时间之比,记为WRi,公式为:
Figure BDA0003934496520000111
工序利用率:工序利用率为柔性产线中单个工序的工作时间与产线运行时间之比,记为PRi,公式为:
Figure BDA0003934496520000112
生产节拍:生产节拍为整条产线的运行速度,记为V。
运行时间:产线运行的总时间。
生产数量:完成所有生产工序的产品总数量,对于柔性产线则为各类产品的数量。
在步骤S103中,对初始产线进行仿真运行。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为确保产线可以正常运行,则产线置于仿真系统中运行,以便发现产线设计存在的不足并及时进行调整。
在步骤S104中,基于初始产线的仿真运行结果,判断初始产线是否符合产线设计指标的要求。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对初始产线仿真运行的各指标项数据进行计算,得到初始产线的仿真运行结果,以便通过该仿真运行结果发现该初始产线在仿真运行过程中,该初始产线设计存在的不符合产线设计指标的要求之处。
在步骤S105中,当初始产线不符合产线设计指标的要求时,基于初始产线不符合产线设计指标的要求的部分对初始产线及初始产线设计表进行更新,并返回对初始产线进行仿真运行的步骤,直至更新后的初始产线符合产线设计指标的要求,得到最终产线设计表。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为确保产线的设计符合设计要求,当产线不符合设计要求时需对产线进行调整,直至产线符合设计要求。在得到符合产线设计要求的最终产线之后,为使使用者更能直观地确定产线的各设计指标,基于最终产线的仿真运行结果,计算得到最终产线相应各项参数指标信息。
通过上述实施例,能够有效的、直观地进行智能产线柔性设计,在产线仿真运行过程对产线指标进行计算及展示,可快速地发现智能产线设计中的不足并调整。解决了当产线设计上存在缺陷或进行产线优化时,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和浪费时间的问题。
以下实施例将具体说明在初始产线仿真运行的过程。
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提出的一种产线仿真运行的流程图。如图2所示产线仿真运行包括如下步骤。
在步骤S201中,读取初始产线的当前工位及当前工位对应的工序列表。
在步骤S202中,判断当前工位对应的工序列表是否全部执行完成。
在步骤S203中,在当前工位对应的工序列表全部执行完成时,判断初始产线包含的工位列表是否全部执行完成。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在当前工位对应的工序列表未全部执行完成时,执行下一项工序直至其对应的工序列表执行完成。在初始产线包含的工位列表未全部执行完成时,执行下一项工位直至所述工位列表执行完成。
在步骤S204中,在初始产线包含的工位列表全部执行完成时,基于仿真运行结果计算所有工位工序的动态运行数据。
在步骤S205中,遍历动态运行数据,判断是否所有工位工序均符合产线设计指标的要求。
在步骤S206中,在所有工位工序均符合产线设计指标的要求时,得到最终产线设计表。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在存在工位工序不符合产线设计指标的要求时,基于不符合产线设计指标的工位及工序对应的仿真运行结果,对初始产线及初始产线设计表进行更新。
在一示例中,产线仿真运行可以包括:在仿真系统获取初始产线设计表,读取其中的工序列表,并进行遍历。对于当前执行产品操作工位来说,需要先获取对应的工位列表信息,判断是否已经执行完所有适用的工序,已完成则产品移动到下一个工位,否则执行下一条工序。如果产品完成所有工位的适用工序,则当前产品完成加工。在这个过程中对产线指标进行计算,并根据设定的设计指标要求的阈值等进行判断。如果未达到产线指标的要求,则需要对产线中工位的位置、数量、长度、速度,工序的数量、位置、速度等参数进行调整,然后更新原有的产线设计表。并重新完成产线仿真运行,直到产线仿真运行计算出的产线设计指标满足要求,则产线设计完成。流程如下步骤1至8所示。
1.仿真系统获取产线设计表和产线指标阈值;
2.获取产线设计表下一个工位中包含的工序列表;
3.判断当前工序列表是否全部执行完成,如是则标记该工位执行完成并执行步骤5,否则执行步骤4;
4.仿真系统获取下一项工序信息,仿真执行并标记该工序执行完成,执行步骤3;
5.判断是否完成当前产线设计表中的所有工位任务;如是则执行步骤6,否则执行步骤2;
6.根据产线设计指标计算所有指标参数;
7.遍历计算后的指标参数并与产线指标阈值比较,判断是否全部符合产线要求,如是则执行步骤8,否则调整工位工序,更新产线设计表,并执行步骤1;
8.产线设计完成,输出最终产线设计表与产线指标计算结果。
通过上述实施例,将产线置于仿真系统中运行,判断初始产线各设计指标项是否符合产线设计的要求,有助于明确产线的运行情况,进而有助于发现产线设计的不足并及时调整,实现虚拟空间产线高效设计集成,从而使最终产线设计更为精准,避免付出巨大代价及时间人力进行后续产线更新优化。
基于相同发明构思,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智能产线设计装置。
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提出的一种智能产线设计装置的结构框图。如图3所示,智能产线设计装置包括产线创建单元301、指标确定单元302、仿真运行单元303、运行判断单元304和更新单元305。
产线创建单元301,用于创建工位及工序,基于创建的工位工序信息,生成初始产线及初始产线设计表,工位对应有适用于生产不同类型产品的工序;
指标确定单元302,用于基于产线设计需求,确定产线设计指标,产线设计指标用于表明产线运行状况;
仿真运行单元303,用于对初始产线进行仿真运行;
运行判断单元304,用于基于初始产线的仿真运行结果,判断初始产线是否符合产线设计指标的要求;
更新单元305,用于当初始产线不符合产线设计指标的要求时,基于初始产线不符合产线设计指标的要求的部分对初始产线及初始产线设计表进行更新,并返回对初始产线进行仿真运行的步骤,直至更新后的初始产线符合产线设计指标的要求,得到最终产线设计表。
在一实施例中,装置还包括:合理性判断单元,用于对初始产线的工位工序信息进行合理性判断;维持单元,用于当初始产线的工位工序信息具备合理性时,维持初始产线设计表不变;合理性修改单元,用于当初始产线的工位工序信息不具备合理性时,修改初始产线的工位工序信息,直至初始产线的工位工序信息具备合理性。
在另一实施例中,合理性判断单元,包括:第一遍历单元,用于遍历工位及工序信息;第一判断单元,用于判断工位及工序信息中当前工序的工序参数是否符合其对应工位的工位条件;合理性不具备单元,用于当当前工序的工序参数不符合其对应工位的工位条件时,确定初始产线的工位工序信息不具备合理性;合理性具备单元,用于当当前工序的工序参数符合其对应工位的工位条件时,确定初始产线的工位工序信息具备合理性。
在又一实施例中,运行判断单元304,包括:读取单元,用于读取初始产线的当前工位及当前工位对应的工序列表;第二判断单元,用于判断当前工位对应的工序列表是否全部执行完成;第三判断单元,用于在当前工位对应的工序列表全部执行完成时,判断初始产线包含的工位列表是否全部执行完成;第一计算单元,用于在初始产线包含的工位列表全部执行完成时,基于仿真运行结果计算所有工位工序的动态运行数据;第二遍历单元,用于遍历的动态运行数据,判断是否所有工位工序均符合产线设计指标的要求;最终生成单元,用于在所有工位工序均符合产线设计指标的要求时,得到最终产线设计表。
在又一实施例中,运行判断单元304还包括:工序执行单元,用于在当前工位对应的工序列表未全部执行完成时,执行下一项工序直至其对应的工序列表执行完成;工位执行单元,用于在初始产线包含的工位列表未全部执行完成时,执行下一项工位直至工位列表执行完成。
在又一实施例中,更新单元305,还包括:更新子单元,用于基于不符合产线设计指标的工位及工序对应的仿真运行结果,对初始产线及初始产线设计表进行更新。
在又一实施例中,装置还包括:第二计算单元,用于基于最终产线的仿真运行结果,计算得到最终产线相应各项参数指标信息。
上述智能产线设计装置的具体限定以及有益效果可以参见上文中对于智能产线设计方法的限定,在此不再赘述。上述各个模块可全部或部分通过软件、硬件及其组合来实现。上述各模块可以硬件形式内嵌于或独立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处理器中,也可以以软件形式存储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存储器中,以便于处理器调用执行以上各个模块对应的操作。
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提出的一种计算机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该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410以及存储器420,存储器420包括持久内存、易失内存和硬盘,图4中以一个处理器410为例。该设备还可以包括:输入装置430和输出装置440。
处理器410、存储器420、输入装置430和输出装置440可以通过总线或者其他方式连接,图4中以通过总线连接为例。
处理器410可以为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处理器410还可以为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芯片,或者上述各类芯片的组合。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
存储器420作为一种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持久内存、易失内存和硬盘,可用于存储非暂态软件程序、非暂态计算机可执行程序以及模块,如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业务管理方法对应的程序指令/模块。处理器410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420中的非暂态软件程序、指令以及模块,从而执行服务器的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即实现上述任意一种智能产线设计方法。
存储器420可以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要的应用程序;存储数据区可存储根据、需要使用的数据等。此外,存储器420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暂态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非暂态固态存储器件。在一些实施例中,存储器420可选包括相对于处理器410远程设置的存储器,这些远程存储器可以通过网络连接至数据处理装置。上述网络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互联网、企业内部网、局域网、移动通信网及其组合。
输入装置430可接收输入的数字或字符信息,以及产生与用户设置以及功能控制有关的键信号输入。输出装置440可包括显示屏等显示设备。
一个或者多个模块存储在存储器420中,当被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410执行时,执行如图1-图2所示的方法。
上述产品可执行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法,具备执行方法相应的功能模块和有益效果。未在本实施例中详尽描述的技术细节,具体可参见如图1-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的相关描述。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非暂态计算机存储介质,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该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可执行上述任意方法实施例中的认证方法。其中,存储介质可为磁碟、光盘、只读存储记忆体(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储记忆体(RandomAccess Memory,RAM)、快闪存储器(Flash Memory)、硬盘(Hard Disk Drive,缩写:HDD)或固态硬盘(Solid-State Drive,SSD)等;存储介质还可以包括上述种类的存储器的组合。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10)

1.一种智能产线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创建工位及工序,基于创建的工位工序信息,生成初始产线及初始产线设计表,所述工位对应有适用于生产不同类型产品的工序;
基于产线设计需求,确定产线设计指标,所述产线设计指标用于表明产线运行状况;
对所述初始产线进行仿真运行;
基于所述初始产线的仿真运行结果,判断所述初始产线是否符合所述产线设计指标的要求;
当所述初始产线不符合所述产线设计指标的要求时,基于所述初始产线不符合所述产线设计指标的要求的部分对所述初始产线及初始产线设计表进行更新,并返回对所述初始产线进行仿真运行的步骤,直至更新后的初始产线符合所述产线设计指标的要求,得到最终产线设计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生成初始产线及初始产线设计表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对所述初始产线的工位工序信息进行合理性判断;
当所述初始产线的工位工序信息具备合理性时,维持所述初始产线设计表不变;
当所述初始产线的工位工序信息不具备合理性时,修改所述初始产线的工位工序信息,直至所述初始产线的工位工序信息具备合理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初始产线的工位工序信息进行合理性判断,包括:
遍历所述工位及工序信息;
判断所述工位及工序信息中当前工序的工序参数是否符合其对应工位的工位条件;
当所述当前工序的工序参数不符合其对应工位的工位条件时,确定所述初始产线的工位工序信息不具备合理性;
当所述当前工序的工序参数符合其对应工位的工位条件时,确定所述初始产线的工位工序信息具备合理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初始产线的仿真运行结果,判断所述初始产线是否符合所述产线设计指标的要求,包括:
读取所述初始产线的当前工位及所述当前工位对应的工序列表;
判断所述当前工位对应的工序列表是否全部执行完成;
在所述当前工位对应的工序列表全部执行完成时,判断所述初始产线包含的工位列表是否全部执行完成;
在所述初始产线包含的工位列表全部执行完成时,基于所述仿真运行结果计算所有工位工序的动态运行数据;
遍历所述的动态运行数据,判断是否所有工位工序均符合所述产线设计指标的要求;
在所有工位工序均符合所述产线设计指标的要求时,得到最终产线设计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当前工位对应的工序列表未全部执行完成时,执行下一项工序直至其对应的工序列表执行完成;
在所述初始产线包含的工位列表未全部执行完成时,执行下一项工位直至所述工位列表执行完成。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初始产线不符合所述产线设计指标的要求的部分对所述初始产线及初始产线设计表进行更新,包括:
基于不符合产线设计指标的工位及工序对应的仿真运行结果,对所述初始产线及初始产线设计表进行更新。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得到最终产线设计表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基于所述最终产线的仿真运行结果,计算得到所述最终产线相应各项参数指标信息。
8.一种智能产线设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产线创建单元,用于创建工位及工序,基于创建的工位工序信息,生成初始产线及初始产线设计表,所述工位对应有适用于生产不同类型产品的工序;
指标确定单元,用于基于产线设计需求,确定产线设计指标,所述产线设计指标用于表明产线运行状况;
仿真运行单元,用于对所述初始产线进行仿真运行;
运行判断单元,用于基于所述初始产线的仿真运行结果,判断所述初始产线是否符合所述产线设计指标的要求;
更新单元,用于当所述初始产线不符合所述产线设计指标的要求时,基于所述初始产线不符合所述产线设计指标的要求的部分对所述初始产线及初始产线设计表进行更新,并返回对所述初始产线进行仿真运行的步骤,直至更新后的初始产线符合所述产线设计指标的要求,得到最终产线设计表。
9.一种计算机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和所述处理器之间互相通信连接,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指令,所述处理器通过执行所述计算机指令,从而执行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智能产线设计方法。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指令,所述计算机指令用于使所述计算机执行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智能产线设计方法。
CN202211398066.1A 2022-11-09 2022-11-09 智能产线设计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介质 Pending CN11579357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398066.1A CN115793577A (zh) 2022-11-09 2022-11-09 智能产线设计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398066.1A CN115793577A (zh) 2022-11-09 2022-11-09 智能产线设计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793577A true CN115793577A (zh) 2023-03-14

Family

ID=854363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398066.1A Pending CN115793577A (zh) 2022-11-09 2022-11-09 智能产线设计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793577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866320B (zh) 一种智能台区图形自动生成方法及系统
CN111400899A (zh) 一种用于电缆敷设建模的处理方法、系统和存储介质
CN107103640B (zh) 一种城市地下管线的三维建模方法及系统
CN110222407B (zh) 一种bim数据的融合方法及装置
CN113642069B (zh) 基于bim和异构系统的建筑风荷载快速迭代设计方法
CN109271697B (zh) 基于VBA处理AutoCAD中断面数据处理系统及方法、计算机程序
CN111651818A (zh) 一种bim模型快速变更方法
CN111429097A (zh) 一种基于bim的现场进度与模型自动匹配方法和系统
CN114638658A (zh) 一种基于bim技术数据共享的工程造价方法及系统
CN109447466B (zh) 一种基于配电网通信网络建设的全过程可视化管控系统
CN107679305B (zh) 路网模型创建方法及装置
CN111985014B (zh) 一种基于标准图集的建模方法及系统
CN111158827A (zh) 一种图形组态工具关联计算值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CN115793577A (zh) 智能产线设计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介质
CN116303461A (zh) 一种部件库创建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5587456A (zh) 一种室外给排水管网bim正向设计方法及设计系统
CN112435330B (zh) 一种3d模型简化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282029A (zh) 一种图元管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092641A (zh) 接线板图纸的生成方法、装置、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CN110472103B (zh) 一种施工业务表格管理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和电子终端
CN112883447A (zh) 一种基于现场勘察数据快速生成图纸的方法
Wang et al. Achieving manufacturing excellence through the integration of process planning change and data-driven simulation
WO2024045090A1 (zh) 产品模型的仿真方法和装置
CN117632874A (zh) 一种cad软件的图纸自动存储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0737939A (zh) 建筑信息模型的拼接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