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7915C - 具有增强的灵敏度的耳塞式传声器 - Google Patents
具有增强的灵敏度的耳塞式传声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57915C CN1157915C CNB961953179A CN96195317A CN1157915C CN 1157915 C CN1157915 C CN 1157915C CN B961953179 A CNB961953179 A CN B961953179A CN 96195317 A CN96195317 A CN 96195317A CN 1157915 C CN1157915 C CN 1157915C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icrophone
- user
- housing
- ear
- soun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08—Mouthpieces; Microphones; Attachments therefor
- H04R1/083—Special constructions of mouthpiec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4—Supports for telephone transmitters or receivers
- H04M1/05—Supports for telephone transmitters or receiv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on head, throat or breast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19—Arrangements of transmitters, receivers, or complete sets to prevent eavesdropping, to attenuate local noise or to prevent undesired transmission; Mouthpieces or receiver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6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including speech amplifiers
- H04M1/6033—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including speech amplifiers for providing handsfree use or a loudspeaker mode in telephone se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10—Earpieces; Attachments therefor ; Earphones; Monophonic headphones
- H04R1/1016—Earpieces of the intra-aural typ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46—Special adaptations for use as contact microphones, e.g. on musical instrument, on stethoscop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6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including speech amplifiers
- H04M1/6033—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including speech amplifiers for providing handsfree use or a loudspeaker mode in telephone sets
- H04M1/6041—Portable telephones adapted for handsfree us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10—Earpieces; Attachments therefor ; Earphones; Monophonic headphones
- H04R1/1083—Reduction of ambient nois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220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covered by H04R1/00 but not provided for in any of its subgroups
- H04R2201/10—Details of earpieces, attachments therefor, earphones or monophonic headphones covered by H04R1/10 but not provided for in any of its subgroups
- H04R2201/107—Monophonic and stereophonic headphones with microphone for two-way hands free communic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Multimedia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Otolaryngology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 Headphones And Earphones (AREA)
- Soundproofing, Sound Blocking, And Sound Damping (AREA)
- Conductive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一种耳塞式传声器装置(10),其构形适于被支撑在耳朵中。该传声器装置(10)包括一个传声器元件(17),此元件容纳在一个壳体(25)中,此壳体一端的构形适于放置在使用者的耳道中。当如此放置壳体(25)时,传声器元件(17)紧靠使用者的头设置,壳体(25)和使用者的头配合改变传声器的灵敏度,以提供使传声器元件(17)朝向使用者的嘴的增强的方向取向,并且与壳体和传声器元件不是放置在耳道处时相比,提供更高的灵敏度,从而增强使用者的语音的拾取。一个扬声器元件(13)可以容纳在该耳塞式装置(10)内,并可以通过壳体和传声器之间的一个垫圈(50)桥被机械隔离,从而避免反馈。这个系统可以工作在全双工方式下,并且使得使用者能够通过计算机的调制解调器、电话网络和其它通信系统进行不用手的通信和直接的语音指令操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耳塞(装)式传声器及壳体组合系统,该组合系统以增强的方向取向和灵敏度拾取使用者的语音振动,并产生一个独立信号供声频处理。更具体地讲,本发明涉及一种能够响应使用者发出的语音的耳塞式传声器/扬声器组合系统,该组合系统基本上与周围的背景噪声隔离,并且可以用于双工方式而不产生反馈。
背景技术
大多数具有这样的教导的现有技术,即采用传声器及其外壳特别用于接受使用者的语音同时降低其它噪声,包含靠近使用者的嘴设置的装置。在手持送受话器(手机)中,传声器直接设置在使用者的嘴的前方。在传统的手机中,传声器或者靠近使用者的嘴角设置,或者采用一个管,此管靠近使用者的嘴角设置,用于将声音导引至设在其它位置的传声器。将传声器放置在耳朵中的助听器设计为接受所有噪声,而不是仅仅拾取使用者的语音并降低所有其它噪声。
为日常活动的每个方面服务的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出现再次突出了对提供直接的语音指令能力的廉价系统的需求。目前,大多数计算机系统依靠键盘输入提供数据和处理指令。这不仅从双手放置于键盘上的身体需要角度而言是费时和受限制的,而且它将数据输入效率限制于使用者的打字速度。的确,与现行的计算机系统的很高的完善程度相比,这种每次一个字母或数字输入指令的主要数据输入方法好象几乎是古代的。
这并不是说,语音激励输入系统的发展已被忽略了。很清楚,实现语音指令方法,取代键盘作为计算机输入装置,是一个长期的公认的需求。但是,许多问题仍然没有解决,并且继续使语音激励系统超出普通市场的财力范围。例如,商业软件的典型语音识别置信度为45-60%。在这种置信度下,系统仅仅是平均将两个词中的一个正确识别出来。这几乎不能满足普通应用。当环境因素引入时,诸如背景噪声、使用者的移动以及其它可能改变计算机要接收的声音信号的非预知变化因素,这种置信度甚至更低。
在语音激励系统的典型应用中,可能希望电话在口授指令时振铃,通过另一个具有不同语音图形的语音、喇叭声、钟表闹铃声、或者几千种外部背景噪声中的任一种噪声而产生中断。甚至讲话的个人的位置移动都可能足以改变声音信号而扰乱声音的计算机识别。讲话者可能简单地将头转到一个不同的方向,就会产生足以妨碍语音识别的变化。
在语音指令系统可以一般性应用之前,必须解决这些异常变化情况。目前的尝试已集中于开发复杂算法,这些算法对声音信号的混乱状态进行过滤并且试图区分和去除背景噪声。显然,对可能最终探测到的每一种潜在的多余信号完全预知和编程是不可能的。使用者引起的语音变化是更为复杂的,因为感冒鼻音(cold sinus)问题的产生和语音取向相对于传声器的变化是极其难以区分或量化的。因此,语音指令系统就总体性能而言仅仅是勉强可用的,并且是极其昂贵的。
毫无疑问,语音识别的部分问题是由于采用常规的传声器作为处理语音信号的媒体引起的。显然,语音识别需要将声频输入转换为数字或模拟信号。通常,在与数据库信息进行可能的比较之前,数字转换是必需的。普通的传声器将不加选择地拾取声音,导致(要求的声音)叠加在背景噪声中,而背景噪声是主要的干扰源。
虽然可以通过频率滤波器、近似衰减器和相关装置实现声音的一定程度的鉴别,这些装置将声音的特性按照公有的频率或幅值特征分组,但当讲话者处于一个非隔离环境时,总体上讲,不能实现对所要求的声音全部隔离。虽然单向传声器的某些应用已提供了改善的隔离效果,但是,这种全选择性传声器系统的发展已是长期的需要,并且将在无数的应用中提供很大的好处。这对于任何形式的无手操作电话系统都是如此,其中传声器将同时拾取背景信号和主要讲话者的语音。用于蜂窝式汽车电话的面盔传声器正是无数例子中的一个。电视和舞台摄影师以及其他音响师,这些音响师必须在记录或制作音像制品的同时安静地进行通信联络,这些摄影师和音响师需要经常通信联络,这种通信联络应很好地在隔离方式下进行。在高噪声环境中带有联机通信系统的交换台操作员、领航员、骑摩托车人、工人都需要这样一种通信系统,它语音信号与所有外部声音隔离。
Konomi的美国专利4588867针对这些问题中的一些问题公开了一种耳塞式传声器的可能应用,这种传声器为便于讲话者的语音的骨传导而去除空气引生的声波。除了可能影响此装置不能满意地运行的技术问题之外,多种实际因素也限制了对这种耳塞式传声器系统的普遍接受。例如,为了获得骨振动,Konomi装置将传声器元件置于耳道的深处。这种要求直接导致高的造价,因为要使耳道插入部分的尺寸象助听器那样适于使用者的耳道的特殊构形。它还添加了耳朵中有插入物的不适感,产生了不自然和难以接受的感觉,这必将妨碍该装置的普及使用。
作为另一个问题,参考的Konomi专利可能遇到从传声器元件和扬声器的靠近处产生的声反馈,因为其中选择了双工模式。Konomi试图通过在该装置的传声器部分与扬声器部分之间插入吸声的障碍物来降低这种反馈。由于绝对的障碍物是不可能开发出来的,总会有一些声音透过而产生一些反馈信号。不必言明,Konomi专利并没有解决一个可接受的耳塞式传声器(应解决)的问题。
Norris的美国专利4930156针对声反馈问题公开了一种传声器/扬声器组合系统;但传声器被放置在耳朵外,因而对环境噪声很敏感。虽然在现有技术基础上提供了一些改进,但没有对讲话者语音的隔离使得该装置只有有限的可接受性。
Poradowski的美国专利4009355和Gabr的美国专利3995124及3922488展示了一系列定向传声器,它们通常被称为单向系统。这些传声器一般在传声器外壳的相对端中设有相对的开孔。这允许声波相对于一个封闭的扬声器元件从不同的取向进入外壳。如果声波的源距离传声器很远,在相对的每一开孔处,各声波实质上是同时到达的。由于这在扬声器外壳内建立了两个相对的声波,这些波相互抵消,因而在扬声器元件处这种声音基本上不能探测或者记录。
这种技术已经用于降低环境噪声,并为上述的电话操作员、摄影师和其他隔离通信系统提供一定程度的语音隔离。通常,这种单向传声器设置在一个悬臂或者前伸的支撑臂内,此臂将传声器置于讲话者的嘴的正前方。基于波到达每一开孔的时间差,传声器靠近嘴提供了声波在相对的开孔处的差分响应。因此,靠近的声波不抵消,给予近处的语音一定的选择性,这与在很远的距离处产生的声音相反,这种(远距离的)声波是同时到达扬声器外壳中的相应开孔处的。
然而,仍然有不能令人满意的地方,因为悬置于讲话者面前的悬臂造成了不便。这形成了一个障碍,它干扰朝向使用者的面部方向传送食品或饮料,并且对传声器可能离开其合适位置的移动形成一个限制因素。从美观的角度看,这显然不受欢迎的。但是,由于现有技术试图将传声器离开面部朝向耳朵放置,导致与设在使用者的耳朵处的相配合扬声器的反馈问题,因此悬臂保留了传声器系统中的主要的隔离语音装置。
单向传声器系统已经被限制于隔离的传声器的应用,因为传声器和扬声器元件的组合通常会引起反馈。双工模式下传声器/扬声器组合系统的反馈控制已经是多年来一直研究的课题。虽然总体上已经公认耳朵是双工的传声器/扬声器的理想支撑位置,但攻克诸如反馈和声隔离之类的技术问题已经成为严峻的挑战。
因此,所需要的是这样一种传声器,它能够更有效地将讲话者的语音与环境隔离,并且允许在同一壳体内与一个扬声器联用而无反馈。这种装置应允许用在耳朵处,但实体结构不能以附加的装配费用和不舒服为代价插入耳道内。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要提供一种耳塞式传声器,它提供使传声器元件朝向使用者的嘴的增强的方向取向,并且与传声器元件不是放置在耳朵处时相比,提供更高的灵敏度。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要提供一种耳塞式传声器,它包括一个直接靠近传声器设置的扬声器,以便能够在说和听模式下双工工作。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是要提供一种传声器/扬声器装置,它能够放置在耳朵处,并且能够无反馈地进行无手操作的双工通信。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是要提供一种耳塞式传声器,它能够为一个计算机或调制解调器提供声音输入,以便对直接的语音指令进行识别而实现计算机控制。
本发明另外的一个目的是要提供一种传声器/扬声器组合系统,它可以与一个电话系统互连,从而在双工模式下提供无手操作的说和听的能力。
本发明的此外的一个目的是要通过一种耳塞式传声器实现语音的拾取,所述耳塞式传声器可以耦合至一个遥测单元,以便与一个调制解调器、计算机或者其它能接受射频信号的接收装置进行无线通信。
本发明的耳塞式扬声器和传声器双向通信装置,用于放置在使用者的耳道处,它包括:一个壳体,其尺寸足够小,以被支撑在使用者的耳朵的软骨处,并且具有(i)一个扬声器分隔室,用于放置在耳道处;(ii)一个传声器分隔室,当壳体被支撑在软骨处时,它比扬声器分隔室距离耳道更远,此传声器分隔室包括至少一个朝向使用者的嘴取向的开孔,所述开孔的构形适于接收来自于使用者周围的环境中的声波,和(iii)一个中间壁,它将相应的扬声器和传声器分隔室隔开,所述扬声器和传声器分隔室与中间壁沿一个公用的轴线对齐,此轴线与壳体取向于贯穿使用者的耳道;还包括一个扬声器,它在扬声器分隔室内并沿公用轴线设置,所述扬声器具有一个发射部分,此部分沿轴线朝向耳道发射声音;一个传声器元件,它在传声器分隔室内并沿轴线设置,所述传声器元件如此沿离开耳道的方向取向,即,与至少一个开孔和壳体取向相结合,此传声器元件的极坐标灵敏度分布提供了对使用者前方产生的声音的增强的方向灵敏度,这种灵敏度比该装置不是放置在使用者的耳朵处时更高;和声频电路装置,它容纳在壳体内,并且耦合至:(i)扬声器,以接收和向扬声器发射电信号,用于向使用者发射(声音);和(ii)传声器元件,以探测和处理从周围环境中输入的声音。
本发明的其它目的和优点将在以下的说明中给出,其中部分将能从说明中清楚得知,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领悟。本发明的目的和优点可以通过所附权利要求中特别指出的装置和组合系统得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耳机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立体图,该装置包括一个扬声器元件和一个传声器元件。
图2是沿线2-2截取的图1所示装置的壳体的剖视图。
图3以部分分解形式示出第二实施例,其中描绘出该装置的传声器元件的水平构形。
图4为传声器分隔室的内部构形的放大示意图。
图5示出传声器分隔室壳体的内部构形。
图6是装配好的图3的装置的顶视平面图。
图7是相同装置的底视平面图。
图8示出一个声吸收垫圈以及传声器元件。
图9以顶视图形式示出图8中的垫圈。
图10是沿线10-10截取的图8的垫圈的剖视图。
图11是图3的装置的立体图。
图12是一个电路图,它作为一个电话系统的部分与本发明联用,该电话系统被放置在使用者的耳朵处。
图13示出耳机装置与一个电话电路相结合的配置。
图14示出该耳机装置与一个遥测系统的联用状态,这使得能够进行远离的语音通信。
图15示出该耳机装置与一个计算机和调制解调器的联用状态,这使得能够进行语音识别和语音指令操作。
图16示出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它仅包括一个传声器。
图17示出另一实施例,其中传声器与壳体的轴线成直角设置。
图18A是一个极坐标图形,它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原理制造和使用的一种耳塞式传声器装置(型号2490-1)的方向性,该耳塞式传声器装置被放置在一个假人模特模拟器的右耳朵处,并且朝向距该装置120cm的一个外置扬声器声源,测量位置处具有62dB的SPL(声压级),测量是在围绕(假人)身体的中心轴旋转的弧矢平面中进行的。
图18B是一个极坐标图形,它示出图18A中使用的耳塞式传声器装置(型号2490-1)的方向性,该图对应于相同的外置声源和距离,但所述装置没有被放置在一个假人模特模拟器的耳朵处。
图19A是一个极坐标图形,它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原理制造和使用的耳塞式传声器装置(型号2490-11)的另一实施例的方向性,该耳塞式传声器装置被放置在一个假人模特模拟器的右耳朵处,并且朝向距该装置120cm的一个外置扬声器声源,测量位置处具有62dB的SPL(声压级),测量是在围绕(假人)身体的中心轴旋转的弧矢平面中进行的。
图19B是一个极坐标图形,它示出图19A中使用的耳塞式传声器装置(型号2490-11)的方向性,该图对应于相同的外置声源和距离,但所述装置没有被放置在一个假人模特模拟器的耳朵处。
图20A是一个极坐标图形,它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原理制造和使用的一种耳塞式传声器装置(型号2490-19)的再一实施例的方向性,该耳塞式传声器装置被放置在一个假人模特模拟器的右耳朵处,并且朝向距该装置120cm的一个外置扬声器声源,测量位置处具有62dB的SPL(声压级),测量是在围绕(假人)身体的中心轴旋转的弧矢平面中进行的。
图20B是一个极坐标图形,它示出图20A中使用的耳塞式传声器装置(型号2490-19)的方向性,该图对应于相同的外置声源和距离,但所述装置没有被放置在一个假人模特模拟器的耳朵处。
具体实施方式
为便于对本发明的原理的理解,现在将参照附图中描绘的实施例并采用特定的语言对这些实施例进行描述。但无论如何,应当理解,并非要对本发明的范围给予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应当视为包含所描绘的装置的任何变化和进一步的更改以及这里描述的本发明的原理的任何其它应用,这些变化、更改和应用对于相关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按常规方式产生的并且是本申请公开文件和在先的优先权申请公开文件所具有的。
附图描绘出一种传声器和扬声器装置的两个实施例,所述装置放置在耳朵处并且由耳道处的软骨支撑。在每一种情况下,传声器元件均被设计成具有定域的灵敏度,以拾取配戴者的语音,同时忽略与背景噪声相关的远距离声音。两个实施例均提供了这样一种设计,它通过将传声器元件与外壳内传播的振动声隔离以及使干扰配戴者的语音信号的探测和传输的背景噪声抵消来抑制反馈。
这两种装置的一个显著的共有特征是防止传声器拾取在扬声器和传声器的外壳或壳体内传播的振动信号的技术。在传声器元件处接收的这种振动通常会产生反馈,这种反馈已是发展耳支撑双工装置的主要障碍。本发明采用了特殊设计的支撑垫圈,此垫圈在能量到达传声器之前就将能量的大部分吸收,并且与传声器在垫圈内的独特安装结构结合,在传声器的有源元件或振膜处抵消掉剩余的信号。这些特征显示于图1的(传声器)垂直(安装)结构图和图3的水平(安装)结构图中。
现在描述图1的实施例,本发明的耳机10包括一个环绕的壳体11,此壳体形成一个扬声器窗孔或者空腔12,此空腔能够容纳一个扬声器元件13,当放置于使用者的耳朵16内时,此元件的方向取向14设置为朝向耳道15(图14)。安装在壳体11内的一个传声器元件17主要探测由使用者产生的声振动。由此,如图中所示的那样,壳体11包括一个扬声器端和相对的传声器端。
壳体11在一端19处是这样构形的,即适于通过与周围耳组织20和21的摩擦接触舒适紧贴地放置于耳道15处。很显然,壳体11及其附装结构不能延伸至耳道15中并且不能因此造成任何不适或者对这个装置的使用强加独特的放置要求。此壳体可以是由任何合适的材料构成的,例如ABS塑料,并且最好是由能够使扬声器13和传声器17之间的振动传递降至最低程度的材料构成。
传声器17可以是任何一种常规的类型,诸如碳粒传声器、驻极体传声器、压电晶体传声器等。图2所示的实施例是一个驻极体传声器,它具有一个涂铝的聚酯薄膜振(动)膜和板18,后者由一个传声器外壳25定位。这个外壳25被插入传声器端壳体34内,壳体34具有一个独特的垫圈结构,这种结构由传声的安装环28表示,这些环对来自于壳体的振动进行机械性和声音性隔离。那些未由垫圈吸收并且因此穿过安装环的振动,在距传声器元件18大致相等的传送距离处传递至传声器外壳25。由于这个从每一安装环28至居中设置的传声器元件18的大致相等的距离,来自于壳体的振动以大致相同的时间但相反的相位关系到达传声器元件。因此,相反的振动波抵消,呈现不出波能或振动。所以,由于传声器外壳25上的互连结构所提供的声隔离和声抵消,传声器元件既是被机械性隔离的又是被声音性隔离的。通过沿外壳调整安装环,直到实现最大的抵消效果,可以实际地调节精确的分离距离。
通过采用至少两个相对的开孔22a和22b,背景声振动得以抵消,这两个开孔穿过壳体和外壳与周围环境连通。对于从相当大的距离传来的声波,这种声波是同时到达相应的开孔22a和22b的,所述相当大的距离是与从使用者的嘴至耳机的距离相比而言的。声波同时形成在每一开孔处,并且朝向传声器元件传播直到它们抵消。因此,通过对从相应开孔22a和22b进入的相反波的很好定位,能够有效地抵消远距离的声传输。显然,可以采用多个开孔替代传声器元件每一侧的单个开孔,如图3所示,这样具有相似的声抵消效果。
将会注意到,设有一个第二壳体部分42,此壳体部分用作用于引出导线43、44和45的导管。导线43表示从传声器元件延伸出的外部部分。导线44和45是与扬声器元件13耦连的接线。
为了使同一壳体中的扬声器和传声器能够双工运作,必需将扬声器元件13与壳体进行声音性隔离。在本发明中,这是通过调节隔离装置50实现的,隔离装置50类似于无线电电路中的带通滤波器的工作机理。具体地讲,扬声器元件13通过一个非振动环50安装至端部壳体36,环50围绕扬声器元件延伸,并且起到声隔离装置的作用,将壳体与扬声器元件隔离。这有助于进一步防止声振动通过壳体传输至传声器元件,否则可能会导致激发(irritating)反馈。业已发现,Kreton(tm)--一种可以注模形成希望的垫圈形状的软聚合物,具有惊人的吸声能力。它是目前在本发明中所用的吸声材料的最佳组份。
这个问题在双工运作方式中变得很明显,因为扬声器元件13和传声器元件17靠得很近。在这种靠得很紧的布局中,与扬声器元件相关的振动通常会传递到壳体并接着传送到传声器元件17。在存在侧音的双工电话系统中,来自于传声器元件17的信号反馈至扬声器13,这有利于使用者听到重现的他自己的声音。对扬声器的不良声隔离会导致传递到壳体中的代表说话人的声音的振动能量在一个环路内重复环绕。这会导致被称为反馈的常规现象的发生。
这个隔离环50是由诸如Kreton之类的材料构成的,这些材料被选择或者调节至特定的频率范围,此频率范围明显低于能够通过而到达扬声器的频率,由此将扬声器声音性隔离。也可以采用其它合适的材料,将隔离环50调节至特定的频率范围,其中包括硅氧烷。特定材料的选择将取决于频率范围,此频率范围要被探测并调节为特定的频率,以吸声其振动能量并且阻止其通过而进入壳体11。这种材料还可以应用于壳体11的后侧部分24,在此处相应的细的扬声器导线44和45穿过壳体并被引出导管42。由于扬声器和附装的导线均被隔离,因此扬声器振动被隔离,双工运作可以在没有反馈的情况下实现。
图3示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其中传声器设置在一个壳体46内,壳体46包括传声器分隔室47a和47b。有源传声器元件48被悬置在一个刚性外壳49中,外壳49设置在一个支撑垫圈51内。这个支撑垫圈实现与结合图2描述的环28相似的功能。但是,在这种情况下,此垫圈是单个的注模元件,它实现所希望的噪声抵消,这与环28的抵消功能相似。这将在后面更详细地论述。
传声器分隔室包括至少两个位于壳体中的开孔52和53,它们形成声传输口,使得外部声波能够传至传声器元件。这种“单向”技术已在上面论述过。该实施例包括至少三个开孔52a、52b和53,它们形成声传输口,使得外部声波能够传至传声器元件48。这些开孔中的至少两个开孔52a和52b设置在壳体的顶面内,由有源元件48界定的中间平面54的上方。其余的一个开孔53设置在壳体内中间平面的相对侧,以便正如前面已经论述的那样,使代表远距离背景声的声波能够抵消。
图示的实施例将三个开孔52a、52b和53设置在一个公共平面55内。这有利于一个公共波前从有源元件两侧的传播,从而增强不希望的背景噪声的抵消效果。理想方式是,这个公共平面包括传声器元件的一个中心轴线,这样,从中间平面的两侧传播的波前的最强部分到达有源传声器元件48的中心部分。
相似地,壳体顶面的两个开孔52a和52b最好设置在相对侧,并且相对于传声器元件位于一个共同的垂直高度上。这种分离开孔的布局进一步增强了一个波前的形成,这种波前使背景声波能够更完全地抵消。这种分离式开孔布局还使得能够减小传声器外壳上方的顶部空间,以及通过提供一个平滑的连续的顶表面56(图6)而为壳体提供改善的美化外观。
为了使通过相应开孔52a、52b和53传播的背景噪声维持同样的幅度,最好使在中间平面的一侧的全部开孔的总开孔尺寸等于在中间平面的相对侧的全部开孔的总开孔尺寸。因此,圆形开孔53的表面积大致等于两个矩形开孔52a和52b的表面积。
壳体的几何形状的改变可能将影响开孔构形及其数量的选择。对于大致呈矩形盒状的这种壳体和传声器分隔室,图示的开孔布局与采用图2所示的相对的单个开孔的情况相比提供了意外的改善。在图3的实施例中,盒状壳体的顶面具有相对的长边,这些长边形成弯曲的或者倾斜的侧壁,这些侧壁将顶壁56连接至相对的垂直侧壁57和58。业已发现,将两个开孔52a和52b设置在每一相对的倾斜侧壁中,增强了所需要的信号的清晰度,可能是因为更有效地抵消了背景信号。
除了采用由多个开孔52a、52b和53实现的单向传声器技术滤除背景信号之外,在本发明中,为有效地防止反馈,需要将传声器元件与壳体中产生的机械振动隔离。在图1的实施例中,这是通过支撑环28实现的。图3的实施例是一个改进的结构,它采用一个支撑垫圈,此垫圈环绕设置并且在壳体和传声器外壳以及容纳的有源元件48之间形成一个桥。
支撑垫圈51提供了一个独特的结构和组份,其功能是吸收或者消散从壳体接收的声振动,并且随后使传递至传声器元件48的剩余振动抵消。这种结构包括一个外圆周80,其构形适合与壳体内表面81紧密接触。这种接触需要足够强,以获得壳体振动向垫圈的均匀传输,使波抵消发生在有源元件48上。
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垫圈的外圆周80和壳体的内表面81均是非柱面构形,它们相互抵靠,从而保证垫圈在传声器分隔室内的固定位置,而且比需要粘结材料。避免垫圈和壳体之间使用粘结材料是重要的,因为粘结材料可能变硬或者变脆,从而不能有效地降低或者吸收振动能量。采用非柱面构形来保证垫圈在壳体内的就位是以榫舌置入凹槽的方式工作的,从而能够将垫圈牢固地挤压在壳体的相对侧46a和46b之间。
从图中可以看到,壳体的接触表面的构形总体是凹入形的,垫圈的外圆周总体是外凸形的,使得垫圈能够被套装在壳体的凹入形结构中。这种特殊的非柱面接触构形包括一个中心部分82,此部分是柱面形的,但它连接至上部83和下部84。圆周的这些部分形成翻转圆锥构形,它分别在一个边缘处和其余边缘87和88处具有较大的直径和较小的直径,所述的一个边缘形成与柱面形中心部分的顶缘85和底缘86的交界,所述其余边缘87和88从柱面形中心部分的平面向外延伸。相似地,壳体的内表面具有按镜象方式的相同构形,即由柱形表面105和圆锥形表面106及107形成相应的凹入形和外凸形接触表面81和80。
在图3和4中示出的这些接触表面处于装配位置。应当注意的是,在垫圈与壳体之间,围绕垫圈的外圆周居中地设置有一个小的环形空腔或者间隙89,以形成一个隔声的空腔环,此环将垫圈与壳体的接触分割为上部83和下部84。似乎,通过垫圈的上表面83和下表面84传播声波比通过中心部分82可能会有一些优越性。这并不是说,壳体和垫圈的接触表面的其它构形不能令人满意地按照这里提出的本发明的教导工作。
这些本发明的教导的一个重要方面包括垫圈的内圆周100的设置,此内圆周在传声器外壳上界定了两个分离的圆周接触点(表面)101和102。正如环28那样,这些接触表面101和102分别与包括有源元件48在内的一个平面等距离并且位于其相对侧。这些表面为剩余的振动向传声器外壳的传输提供了传输接触,然后这些振动被传递至有源元件48。这些表面与有源元件等距离间隔的结果是,波前同时到达并且因为它们相位相反而抵消。
这种情况产生的原因是,垫圈的内圆周包括一个环形的空腔103,此空腔围绕垫圈的内圆周居中设置并且处于垫圈和传声器外壳之间。这形成一个隔声的空腔环,此环将垫圈和外壳的接触分割为上部和下部,上部和下部分别与包括有源传声器元件在内的平面等距离。虽然所示的垫圈的内圆周的上部和下部均是围绕传声器外壳圆周形连续接触的,但围绕周边具有不连续的接触点并且在有源元件处实现一些抵消也是可能的。因此,传声器/垫圈交界面的其它构形是可以想象的,包括其中相应接触表面80和81处于完全接触的构形。
由于图1和3所示的装置能够消散和抵消来自于壳体的不希望的声振动,因此能够与作为该装置的一部分的一个插入的扬声器联合工作。为此,在该装置的扬声器端111设有一个扬声器空腔110。扬声器端的构造适于其与传声器分隔室47相对地安装在壳体端112上。设置的扬声器引线113将扬声器连接至用于处理进出该装置的信号的电路。这些引线通过一个环套115和电缆屏蔽116引出壳体。相似地,传声器通过引线117与处理电路相连。一个隔离壁120将相应的传声器分隔室47和扬声器分隔室隔开。
如图3和4所示,传声器元件48通过至少一根传声器引线117电连接至处理电路,以便将由传声器元件48输出的信号传送至一个声频电路处理。扬声器通过至少一根扬声器引线113电连接至处理电路,但没有通过引线将传声器和扬声器元件电连接在一起。在双工运作方式中,信号输出不是直接(无论以什么方式)从传声器元件48馈送至扬声器,这与现有技术中的助听器和受话器系统不同,后者是将传声器元件直接电连接至所包含的扬声器元件。
壳体能够按两个部分注模形成,如图3所示。垫圈51、传声器和连接导线被放置就位,垫圈被置入接纳凹槽81中,尔后这两个(半)部分与扬声器端111用胶粘结在一起。由于接纳凹槽81的构形,传声器元件自动地定位于传声器分隔室内的合适位置。传声器分隔室被分为大致相等容积的两个部分47a和47b。这种因素有利于平衡在传声器元件48处产生的抵消效果。
图12公开了一个简单的电路,此电路作为能够双工运作的电话耳机的一部分,可以有效地处理传声器和扬声器信号。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将很清楚,仅就传声器而言,或者就扬声器和传声器的组合而言,也可以采用其它电路。
图13示出一个基本的电话单元及外壳60,它连接至电话标准插口,以便连接至一个通信网络。如图中以标号80示出的本发明的耳机装置提供一个传声器和扬声器信号,此信号将被处理并通过连接至电话单元60的常规接线61传输。使本系统适应一种四电话引线标准的通用耦合联接结构公开于美国专利4930156中,并且在图13中示出。关于这个系统的附加说明可以参照这个美国专利。
本发明可以采用一个模式开关器件63耦连至这个标准电话系统。这是通过一个双态拨动开关实现的,其中一个位置状态是将信号直接传送至手机64,就好象没有安装本发明的控制电路和耳机。当开关转换至第二位置状态时,信号传送至一个互连插口62,此插口按所参考的美国专利中描述的方式工作。一个输出线67承载扬声器信号并将其馈送至主控制电路68,此电路68包括扬声器放大器、传声器前置放大器和相位控制电路。第二输出线69承载传声器信号并通过一个二极管电桥70将其馈送至主控制电路68。传声器信号和扬声器信号均沿一个四线连接器件78传输至耳(朵内安)装扬声器/传声器组合装置80,此装置80正如本发明所公开的以及图1和3中所显示的那样。显然,互连引线78还可以由一个射频发射机/接收机采用,后者可以向这个双工电话系统提供一个无线工作模式。相似地,本发明可以用导线连接至如图14所示的一个(腰)带装发射机(belttransmitter)82。在这个系统中,带有传声器或传声器/扬声器组合装置的耳机装置可以用导线从耳朵处连接至带装发射机82,以方便操作,而且没有设置在壳体11内的发射机单元的额外重量。
图14中所示的实施例是一个具体应用的例子,其中语音指令发送给能够识别语音的计算机系统。这是由于语音再现的内容的隔离而产生的。在传声器模式中,该(耳机)装置从使用者的语音中接收声波。另一方面,远距离的声波被传声器接收但被抵消掉,如前面阐述的那样。相似地,使用者的头的转动不会对语音传输质量产生影响,因为相对距离在耳朵和嘴之间保持相同。
就这种将扬声器的语音与环境隔离的方法而言,本发明的耳塞式传声器能够大大简化用于实现语音识别的算法(algorithms)。实质上,扬声器的语音大致是相同的,并且可以用于训练算法和计算机,以再现与发送至壳体11的声振动相关的相应指令。
当本发明被替换用于原置信度为45-60%的常规语音识别系统中时,语音识别提高到平均值为80-90%。基于采用了本申请中所公开和要求保护的该传声器元件的这种显著改善向计算机系统语音指令的新纪元打开了大门。
例如,图15示出了语音指令与一个计算机90的联用情况,此计算机90包括能够进行语音识别的软件。语音指令是通过本发明的耳塞式传声器91提供的,该传声器91通过导线92连接至一个控制电路93,此控制电路进行信号放大并向设在计算机后部的一个计算机调制解调器(未示出)提供合适的信号。语音指令现在被启动,使用者可以直接口头表达所要求的行为,计算机可以立即对此产生响应。使用者通过一个耦连的电话线94能够启动附加的语音通信,此电话线允许同时进行与第三方的语音通信。
基于这种系统,使用者可以按电话会议呼叫方式讨论与文件的准备相关的各种事宜或者可由计算机系统计算的其它事项,并可立即给计算机语音指令,以实施和执行所要求的操作。这全是在“无手操作模式”下完成的,而且不必考虑与操作者的站点相关的环境噪声。该系统甚至可以为内部通信而作成移动式的,操作者在一个办公用建筑物附近移动,而此办公用建筑物已经构成一个微小区(microcell)通信系统。在这种情况下,图14中所示的遥测系统可以由操作者使用,这个在各部分区域间移动的操作者直接与公用频率通信,所说的公用频率将多个微小区联系形成单个通信网络。在这种情况下,操作者可以给计算机口头指令以实施特定的操作,可以直接与此微小区内的其它个人通信,并且可以总体上仅采用语音指令执行多种任务。此外,使用者可以指示计算机向此微小区外的第三方发送一个电话呼叫,并通过耳机10内的双工模式与这一方建立直接的电话线通信。这种系统给操作者充分的灵活性,操作者可以是移动的且以无手操作方式完成多种任务并与多方进行通信。
图16公开了另一实施例,其中,壳体185在其前端支撑一个扬声器元件186,并在其后端即传声器端与一个传声器外壳187组合。扬声器是一个常规类型的压电晶体。在这个实施例中,传声器元件188是按垂直方向取向的,开孔189a和189b按照前面给出的说明提供远距离声波的声音抵消功能。这个实施例提供了某些好处,即,对于传声器元件而言,声波传输的距离更接近相等,由此提供了噪声抵消效果。
图17公开了这样一个实施例,其中,一个传声器195设置在壳体196内,但是没有扬声器元件。这个壳体包括一个传声器分隔室197,此分隔室带有一个与周围环境连通的管状孔198。传声器元件195设置在此孔的近端,靠近一个开孔199,此开孔提供了与通过管状孔198进入的相似声波相互抵消的相反声波的入口。这种构造通过将管状孔朝向要探测的声源取向提供了方向灵敏性。为增强语音拾取的方向灵敏性,管状孔向下朝向使用者的嘴取向。电接头130和132为进一步处理提供了信号路径。
管状孔198最好由一个管状部件构成,此部件从传声器元件195向外延伸并且终止于敞口的末端194。管状部件198是如此构形的,当壳体196和传声器元件195被安放在使用者的耳道处时,它朝向使用者的嘴取向,由此为增强使用者的语音的拾取效果提供了传声器元件的方向灵敏性。
应当注意的是,虽然其它现有装置已经将一个传声器元件置于耳朵处,但本发明的改进在于,壳体最好是一件式的单体部件,其放置适于传声器元件朝向使用者的嘴取向。现有装置按以下方式装配传声器元件:(i)靠近耳朵设置,但不是朝向嘴取向;或者(ii)固定在一个悬臂上,此悬臂位于使用者的嘴的正前方。
相关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传声器元件具有一种灵敏度分布,这种分布可以用图表示为一个灵敏度的极坐标图形。本发明的原理包括将内装传声器元件的一件式单体壳体放置于耳道处,以改变灵敏度分布或者极坐标图形,从而提供使传声器元件朝向使用者的嘴的增强的方向取向,并且与壳体和传声器元件不是放置在耳道处时相比,提供较高的灵敏度,因此增强了使用者的语音的拾取。
这些好处和改进是在这样一种方法中提供的:将要由一个小的传声器探测的空气振动与包含这个传声器的一个壳体内的背景振动隔离。根据本发明的原理,一种用于增强传声器的方向灵敏度以增强使用者的语音的拾取的优选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选择一个具有支撑结构的壳体,以便将此壳体放置在使用者的耳道处;
(b)将一个传声器元件安装在壳体内;
(c)将壳体和传声器元件如此放置在使用者的耳道处,即,传声器元件紧靠使用者的头设置,壳体和使用者的头配合改变传声器元件的灵敏度分布,以提供使传声器元件朝向使用者的嘴的增强的方向取向,并且与壳体和传声器元件不是放置在耳道处时相比,提供较高的灵敏度,由此增强使用者的语音的拾取;以及
(d)将传声器元件的输出信号耦合至一个声频电路,以对其进行处理。
传声器元件17最好包括单一方向的取向和灵敏度。壳体11包括一个沿图1中的箭头2的主轴线,此主轴线是这样延伸的:传声器元件17的单一方向的取向相对于此轴线2横向延伸。扬声器元件13包括一个方向取向14,传声器元件17最好如此安装在壳体11内,即传声器元件的单一方向的取向相对于扬声器元件13的方向取向横向延伸,从而为传声器元件17提供朝向使用者的嘴的方向取向。
现在参照图18-20,本发明的一个主要方面是一种用于增强传声器的方向灵敏度方法,增强灵敏度是为了增强在传声器的使用者前方产生的声波的拾取,例如对使用者的语音或者使用者前方产生的一些其它声源(的声波)的拾取。具体地讲,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是提供一种耳塞式传声器和一种方法,该方法是使用传声器有效地拾取来自于单一的特定方向的使用者的语音,同时抑制来自于不同方向的其它噪声。由此,使用者的语音由传声器清楚地传输,同时其它噪声被降低至相对低的水平。本发明的一个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使用传声器的方法,这种方法改变传声器装置的圆形灵敏度分布,这种分布是以相关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公知的极坐标图形的方式计量的。
图18A、19A和20A以曲线图表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原理制造和使用的一种耳塞式传声器装置的极坐标图形,其中在每一种情况下,该耳塞式传声器装置均是放置在一个假人模特模拟器的右耳朵处,并且朝向距该传声器120cm的一个外置扬声器声源暴露,测量位置处具有62dB的SPL(声压级),测量是在围绕(假人)身体的中心轴旋转的弧矢平面中进行的。相同的装置还通过暴露于相同的声源和距离但不是放置在假人模特模拟器的耳朵处作了测试,作为比较,测试结果分别显示于图18B、19B和20B中。
本发明实现了由发明人目前定义和着手开发的新用途,此新用途是改变耳塞式传声器的灵敏度分布,以增强传声器的方向取向和灵敏度,实现这种用途的方法最近已作了充分试验,试验证实了发明人的满意结果,即,最后要求保护的方法能够用于其改善灵敏度极坐标图形分布的预期用途。将图18A、19A、20A分别与图18B、19B、20B相比较可以看出,当一个耳塞式传声器装置象这里所描述的那样放置在使用者的耳朵处时,即,将传声器元件紧靠使用者的头设置,壳体和使用者的头配合改变传声器元件的灵敏度分布,使得灵敏度的极坐标图形相对于使用者前方产生的声音是增强的。
由发明人所完成的并在图18-20中示出的比较测试表明,如果传声器按照下述的优选方法使用,在使用者前方产生的任何声音,例如使用者自己的语音或者其它声源,可以由传声器清楚地拾取和传输,同时其它噪声被降低,所述优选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选择一个具有支撑结构的壳体,以便将此壳体放置在使用者的耳朵处;
(b)将一个传声器元件安装在壳体内;
(c)将壳体和传声器元件如此放置在使用者的耳朵处,即,传声器元件紧靠使用者的头设置,壳体和使用者的头配合改变传声器元件的灵敏度分布,以提供增强的方向取向,并且与壳体不是放置在耳朵处时相比,提供所述传声器元件对使用者前方产生的声音的更高灵敏度;以及
(d)将传声器元件的输出信号耦合至一个声频电路,以对其进行处理。
将壳体和传声器元件放置在这里所说的“使用者的耳朵处”的这种概念,就其含义而言应当得到宽范围的理解,即应理解为壳体和传声器元件均比使用者的嘴更靠近耳朵设置,就象例如图14和15中所示的那样。因此,甚至在图17所示的带有朝向使用者的嘴的管状孔结构197、198的耳塞式传声器装置的情况下,传声器元件195也应被说成是放置在“使用者的耳朵处”,即使元件195设置在管状孔197、198内的任何位置,因为它仍然比嘴更靠近使用者的耳朵。
由此发现,当一个耳塞式传声器装置放置在耳朵处最好是耳道处时,使用者的头对传声器灵敏度的极坐标图形分布具有非常大的影响。对于增强一个耳塞式传声器的方向灵敏度以产生如图18A、19A和20A所示的灵敏度极坐标图形的方法而言,具有许多优点。例如,如果为了与一个远端使用者(某个没带耳机的人)通信,耳塞式传声器被电耦合至一个扬声器装置,传输至远端使用者的语音通信将更加呈现为与近端使用者(配戴此传声器的人)的私人谈话方式。在近端和远端使用者之间的谈话中很少有干扰因素。此外,当语音由这种耳塞式传声器传输时,对背景噪声的抑制将改善近端使用者的语音质量。
应当理解的是,图18-20中的极坐标图形显示出上述使用方法在抑制偏轴声音方面是非常有效的,所说的偏轴声音是指60°-330°范围内的声音。在测试中使用的传声器元件是本领域中公知的一种单向传声器元件,但从图18B、19B和20B中可以看出,当传声器装置不是放置在假人模特模拟器的耳朵处时,传声器装置的方向性具有实质上无定向的状态。因此,这种使用方法实现了本发明的用途,即改变灵敏度分布以增强方向取向,如图18A、19A和20A中的极坐标图形所示,这些图形在很低程度上呈现无定向特征,并且更象是相关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熟知的一种心形的方向图形。
图18-20中还示出,本发明的用途是在500-3000Hz的宽声频范围内实现的。根据以上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将能理解,无论特定的传声器元件是单向的还是无定向性的设计,本发明均可实现,因为使用方法本身实现了如图所示的并在此描述的增强的极坐标方向图形,而与声频和声源与传声器装置之间的距离无关。
虽然已经公开了优选实施例和特定的例子,但应当理解,从所描绘的例子中可以开发出多种变换形式。例如,一个诸如图11所示的实施例可以这样制造:在顶面121中采用三个或四个开孔120,以增强传声器的方向灵敏度。显然,图3中的两个开孔具有沿相应开孔连线的主方向灵敏度。通过在壳体和传声器分隔室的顶面和底面附近增加开孔,将能产生更大的方向灵敏度。
因此,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将能理解,本发明的范围应仅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确定,而不是由这里引用的特定例子确定。
Claims (3)
1.一种耳塞式扬声器和传声器双向通信装置,用于放置在使用者的耳道处,它包括:
一个壳体,其尺寸足够小,以被支撑在使用者的耳朵的软骨处,并且具有
(i)一个扬声器分隔室,用于放置在耳道处,
(ii)一个传声器分隔室,当壳体被支撑在软骨处时,它比扬声器分隔室距离耳道更远,此传声器分隔室包括至少一个朝向使用者的嘴取向的开孔,所述开孔的构形适于接收来自于使用者周围的环境中的声波,和
(iii)一个中间壁,它将相应的扬声器和传声器分隔室隔开,所述扬声器和传声器分隔室与中间壁沿一个公用的轴线对齐,此轴线与壳体取向于贯穿使用者的耳道;
一个扬声器,它在扬声器分隔室内并沿公用轴线设置,所述扬声器具有一个发射部分,此部分沿轴线朝向耳道发射声音;
一个传声器元件,它在传声器分隔室内并沿轴线设置,所述传声器元件如此沿离开耳道的方向取向,即,与至少一个开孔和壳体取向相结合,此传声器元件的极坐标灵敏度分布提供了对使用者前方产生的声音的增强的方向灵敏度,这种灵敏度比该装置不是放置在使用者的耳朵处时更高;和
声频电路装置,它容纳在壳体内,并且耦合至:(i)扬声器,以接收和向扬声器发射电信号,用于向使用者发射(声音);和(ii)传声器元件,以探测和处理从周围环境中输入的声音。
2.根据权利要求1的装置,其中,壳体包括一个敞口的管状部件,此部件从传声器元件向外延伸并且终止于一个敞口的远端,当壳体和传声器元件放置在使用者的耳朵处时,所述管状部件的构形和布置适于其朝向使用者的嘴取向,于是促使壳体和使用者的头(i)配合改变传声器元件的极坐标灵敏度分布和(ii)提供增强的方向取向,并且与壳体不是放置在耳朵处时相比,提供传声器元件对使用者前方产生的声音的更高灵敏度,从而增强使用者的语音的拾取。
3.根据权利要求1的装置,其中,传声器元件是单向传声器元件,它具有单一方向的取向和灵敏度,并且壳体的构形适于被以如此方式支撑,即,所述传声器元件的单一方向的取向直接朝向使用者的嘴。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US08/479,904 | 1995-06-07 | ||
US08/479,904 US5812659A (en) | 1992-05-11 | 1995-06-07 | Ear microphone with enhanced sensitivity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219316A CN1219316A (zh) | 1999-06-09 |
CN1157915C true CN1157915C (zh) | 2004-07-14 |
Family
ID=239059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96195317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57915C (zh) | 1995-06-07 | 1996-06-07 | 具有增强的灵敏度的耳塞式传声器 |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5812659A (zh) |
EP (1) | EP0830777A4 (zh) |
JP (1) | JP2001518240A (zh) |
KR (1) | KR19990022684A (zh) |
CN (1) | CN1157915C (zh) |
AU (1) | AU715375B2 (zh) |
CA (1) | CA2222555A1 (zh) |
NO (1) | NO975559L (zh) |
WO (1) | WO1996041459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176576B1 (en) | 1997-06-06 | 2001-01-23 | Radians, Inc. | Eyewear supported by a wearer's concha of an ear |
TW437257B (en) * | 1998-01-13 | 2001-05-28 | Lin Jung Yu | Earphone having no conductive hearing loss and impulse noise |
EP1064786A4 (en) * | 1998-01-27 | 2005-09-28 | Collaboration Properties Inc | MULTI-FUNCTIONAL SERVICE DEVICE FOR VIDEO COMMUNICATIONS |
US6700985B1 (en) * | 1998-06-30 | 2004-03-02 | Gn Resound North America Corporation | Ear level noise rejection voice pickup method and apparatus |
US6373942B1 (en) | 2000-04-07 | 2002-04-16 | Paul M. Braund | Hands-free communication device |
US6631279B2 (en) * | 2000-05-05 | 2003-10-07 | Adrian Rivera | Pneumatic cell phone speaker assembly |
US6760454B1 (en) * | 2000-08-04 | 2004-07-06 | Trw Inc. | Passive voice-activated microphone and transceiver system |
KR20020069963A (ko) * | 2001-02-28 | 2002-09-05 |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 키패드 분리형 이동 전화기 및 그 분리형 키패드 |
US6671379B2 (en) | 2001-03-30 | 2003-12-30 | Think-A-Move, Ltd. | Ear microphone apparatus and method |
US6647368B2 (en) | 2001-03-30 | 2003-11-11 | Think-A-Move, Ltd. | Sensor pair for detecting changes within a human ear and producing a signal corresponding to thought, movement, biological function and/or speech |
US7542582B2 (en) | 2001-05-29 | 2009-06-02 | Step Communications | Personal communications earpiece |
GB0112937D0 (en) * | 2001-05-29 | 2001-07-18 | Earvolution Ltd | Apparatus for use with a portable communications device |
DE60204902T2 (de) * | 2001-10-05 | 2006-05-11 | Oticon A/S | Verfahren zum programmieren einer kommunikationseinrichtung und programmierbare kommunikationseinrichtung |
KR20040106397A (ko) * | 2002-04-26 | 2004-12-17 | 이스트 캐롤라이나 유니버스티 | Daf를 이용한 말더듬이 아닌 바이오피드백 방법 및 장치 |
US20040204170A1 (en) * | 2002-05-01 | 2004-10-14 | Mkhitarian Harry A. | Mobile phone battery pack and battery cover with earphone-microphone earpiece jack |
US7828712B2 (en) | 2002-10-09 | 2010-11-09 | East Carolina University | Frequency altered feedback for treating non-stuttering pathologies |
CN1802873A (zh) * | 2003-06-06 | 2006-07-12 | 索尼爱立信移动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麦克风的风噪声减小 |
US7529379B2 (en) * | 2005-01-04 | 2009-05-05 | Motorola, In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determining an in-ear acoustic response for confirming the identity of a user |
US7591779B2 (en) * | 2005-08-26 | 2009-09-22 | East Carolina University | Adaptation resistant anti-stuttering devices and related methods |
US7983433B2 (en) | 2005-11-08 | 2011-07-19 | Think-A-Move, Ltd. | Earset assembly |
WO2007147049A2 (en) | 2006-06-14 | 2007-12-21 | Think-A-Move, Ltd. | Ear sensor assembly for speech processing |
US8060366B1 (en) | 2007-07-17 | 2011-11-15 | West Corporation | System, method, and computer-readable medium for verbal control of a conference call |
US8019107B2 (en) * | 2008-02-20 | 2011-09-13 | Think-A-Move Ltd. | Earset assembly having acoustic waveguide |
US8125559B2 (en) * | 2008-05-25 | 2012-02-28 | Avistar Communications Corporation | Image formation for large photosensor array surfaces |
US8061473B1 (en) * | 2010-08-10 | 2011-11-22 | Simply Sound | Passive personal vocal monitor |
US8983103B2 (en) | 2010-12-23 | 2015-03-17 | Think-A-Move Ltd. | Earpiece with hollow elongated member having a nonlinear portion |
CN104717590B (zh) | 2010-12-27 | 2020-09-15 | 株式会社精好 | 移动电话系统 |
DK2699021T3 (en) | 2012-08-13 | 2016-09-26 | Starkey Lab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lf-voice detection in a hearing-aid |
WO2014107367A1 (en) | 2013-01-03 | 2014-07-10 | East Carolina University | Methods, systems, and devices for multi-user treatment for improvement of reading comprehension using frequency altered feedback |
KR20140125969A (ko) * | 2013-04-19 | 2014-10-30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소음 제거를 위한 헤드셋 |
US9635475B2 (en) | 2013-05-01 | 2017-04-25 | Starkey Laboratories, Inc. | Hearing assistance device with balanced feed-line for antenna |
WO2014196851A1 (en) * | 2013-05-20 | 2014-12-11 | Jin Hem Thong | An in-ear two-way communication device with reduced interference |
WO2015183725A1 (en) * | 2014-05-27 | 2015-12-03 | Sophono, Inc. | Systems, devices, components and methods for reducing feedback between microphones and baseplates in bone conduction magnetic hearing devices |
US9398367B1 (en) * | 2014-07-25 | 2016-07-19 | Amazon Technologies, Inc. | Suspending noise cancellation using keyword spotting |
US9961435B1 (en) | 2015-12-10 | 2018-05-01 | Amazon Technologies, Inc. | Smart earphones |
CA187877S (en) * | 2018-12-10 | 2020-10-02 | Huawei Tech Co Ltd | Earphone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363175A (en) * | 1942-08-26 | 1944-11-21 | Frederick M Grossman | Electrically and acoustically excited hearing aid |
US3197576A (en) * | 1964-04-02 | 1965-07-27 | Dahlberg Electronics | In-the-ear hearing aid |
GB1334183A (en) * | 1971-10-21 | 1973-10-17 | Standard Telephones Cables Ltd | Headset |
GB1458663A (en) * | 1972-12-15 | 1976-12-15 | Ard Anstalt | Microphone circuits |
GB1487847A (en) * | 1974-09-25 | 1977-10-05 | Ard Anstalt | Microphone units |
CA1029668A (en) * | 1975-06-23 | 1978-04-18 | Unitron Industries Limited | Hearing aid having adjustable directivity |
US4009355A (en) * | 1975-07-02 | 1977-02-22 | Roanwell Corporation | Reversible anti-noise microphone |
US4367374A (en) * | 1981-02-17 | 1983-01-04 | Novation, Inc. | Modem telephone interface circuit |
US4463222A (en) * | 1981-12-23 | 1984-07-31 | Roanwell Corporation | Noise canceling transmitter |
US4588867A (en) * | 1982-04-27 | 1986-05-13 | Masao Konomi | Ear microphone |
CA1274184A (en) * | 1986-10-07 | 1990-09-18 | Edward S. Kroetsch | Modular hearing aid with lid hinged to faceplate |
US4864610A (en) * | 1987-02-27 | 1989-09-05 | Acs Communications, Inc. | Earpiece for a telephone headset |
US4860342A (en) * | 1987-04-09 | 1989-08-22 | Danner David L | Computer-telephone interface method and apparatus |
US4972468A (en) * | 1987-10-14 | 1990-11-20 | Sanshin Kogyo Kabushiki Kaisha | Transceiver for hanging on an ear |
US4930156A (en) * | 1988-11-18 | 1990-05-29 | Norcom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 Telephone receiver transmitter device |
US4932052A (en) * | 1989-06-26 | 1990-06-05 | Jack Lo | Self-adjusting headset-handset combination |
US5109410A (en) * | 1990-01-05 | 1992-04-28 | Technology Management And Ventures, Ltd. | Two-line, hands-free telephone system |
DE69232313T2 (de) * | 1992-05-11 | 2002-06-20 | Jabra Corp., San Diego | Unidirektionales ohrmikrophon und verfahren dafür |
ATE244482T1 (de) * | 1993-04-02 | 2003-07-15 | Jabra Corp | Unidirektionales ohrmikrofon mit mehreren öffnungen |
-
1995
- 1995-06-07 US US08/479,904 patent/US5812659A/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1996
- 1996-06-07 CN CNB961953179A patent/CN1157915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1996-06-07 KR KR1019970709126A patent/KR19990022684A/ko not_active Application Discontinuation
- 1996-06-07 WO PCT/US1996/009800 patent/WO1996041459A1/en not_active Application Discontinuation
- 1996-06-07 CA CA002222555A patent/CA2222555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1996-06-07 EP EP96918407A patent/EP0830777A4/en not_active Withdrawn
- 1996-06-07 JP JP50201697A patent/JP2001518240A/ja active Pending
- 1996-06-07 AU AU61078/96A patent/AU715375B2/en not_active Ceased
-
1997
- 1997-12-02 NO NO975559A patent/NO975559L/no not_active Application Discontinuatio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AU6107896A (en) | 1996-12-30 |
CA2222555A1 (en) | 1996-12-19 |
EP0830777A4 (en) | 2006-03-15 |
WO1996041459A1 (en) | 1996-12-19 |
US5812659A (en) | 1998-09-22 |
KR19990022684A (ko) | 1999-03-25 |
NO975559D0 (no) | 1997-12-02 |
CN1219316A (zh) | 1999-06-09 |
NO975559L (no) | 1998-01-23 |
EP0830777A1 (en) | 1998-03-25 |
JP2001518240A (ja) | 2001-10-09 |
AU715375B2 (en) | 2000-02-0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57915C (zh) | 具有增强的灵敏度的耳塞式传声器 | |
US5373555A (en) | Unidirectional ear microphone and gasket | |
US5363444A (en) | Unidirectional ear microphone and method | |
US5909498A (en) | Transducer device for use with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 |
EP0640263A1 (en) | Bone conductive ear microphone and method | |
CN106027713A (zh) | 移动电话、声音输出装置、收听系统和收听设备 | |
US10748522B2 (en) | In-ear microphone with active noise control | |
WO2002007477A2 (en) | Audio headset | |
CN113038318B (zh) | 一种语音信号处理方法及装置 | |
JP2008245250A (ja) | 音声会議装置 | |
AU685797B2 (en) | Unidirectional ear microphone with multiple openings | |
WO1999045741A2 (en) | Directional microphone system | |
US20070036149A1 (en) | Telephone conversation isolation and enhancement systems | |
JPS5966293A (ja) | 防騒音電話機 | |
JPH02135845A (ja) | イヤホン型送受話機 | |
KR20030040931A (ko) | 휴대 단말기 | |
JP2007159109A (ja) | 通話装置 | |
JPS583439B2 (ja) | イヤ−マイクロホンを利用した送受話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9 |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