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776538A - 手机失窃后被远程操控的实现方法 - Google Patents

手机失窃后被远程操控的实现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776538A
CN115776538A CN202211073705.7A CN202211073705A CN115776538A CN 115776538 A CN115776538 A CN 115776538A CN 202211073705 A CN202211073705 A CN 202211073705A CN 115776538 A CN115776538 A CN 11577653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bile phone
cloud account
account
cloud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07370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解文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ublication of CN1157765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77653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70Protecting specific internal or peripheral components, in which the protection of a component leads to protection of the entire computer
    • G06F21/88Detecting or preventing theft or los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02Protocols based on web technology, e.g. 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 [HTTP]
    • H04L67/025Protocols based on web technology, e.g. 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 [HTTP] for remote control or remote monitoring of appl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5Cordless telephon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1/00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mbination with other electrical systems
    • H04M11/04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mbination with other electrical systems with alarm systems, e.g. fire, police or burglar alarm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22Processing or transfer of terminal data, e.g. status or physical capabilities
    • H04W8/24Transfer of terminal data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手机失窃后被远程操控的实现方法。针对现有手机云账户定位技术存在即使获得失窃手机的位置,也难以让非法占有者归还的现状,运用创新思维对手机云账户现有功能进行补充和技术升级。具体方案是在手机云账户用户端扩增多项对手机远程操控菜单和信令,在手机端开发相应的运行程序。这样合法机主在确认手机失窃并登录云账户后,根据系统接收到失窃手机发送的信息,有选择向失窃手机发送操控信令,失窃手机接收到操控信令启动相应程序,从而达到合法机主远程控制失窃手机,迫使非法占有者放弃侵占失窃手机的目的。本发明还涉及到手机云账户的引导设置、报失号码设置和利用语音机器人防范骚扰电话,给手机用户带去方便的智能科技体验。

Description

手机失窃后被远程操控的实现方法
本申请要求于提交中国专利局,申请日为2021.09.06、申请号为202111040462.2、发明名称“能自动绑定和快捷注册的隐秘报失防盗的手机和系统”以及申请日为2021.10.11、申请号为202111184038.5、发明名称“避免偷和丢的全智能安全手机与防盗用户卡”的中国专利申请的部分优先权,其相关内容通过引用结合在本申请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归属手机防失窃安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手机失窃后被远程操控的实现方法,具体地说属于对手机及其云账户相互关联技术方面的拓展。本发明通过拓展技术实现了即使不在机主身边的手机也能够被机主多方式远程操控,进而促进手机不怕丢与偷以及减免骚扰电话。
背景技术
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让手机早已成为人们随身携带必不可缺少的工具。尽管当前手机被偷窃现象已有减少,但防不胜防的丢失依然会时常发生。现有技术的手机失窃后,根据手机云账户定位技术,有可能会找到持有该手机的人。虽然有部分不小心丢失的手机被好心人捡到后能主动归还失主,但还是有不少丢失的手机会被见利忘义者非法侵占,甚至被发现后仍拒不归还。对于路途较远拒不归还的贪婪者,现有的手机安防技术通常是难以对付,导致机主眼睁睁看着失窃手机的运动轨迹,却不能追回。而且由于信息暴露,有人还会遭受被骗或更多的骚扰。
另外,现有手机云账户查找技术还存在注册登录流程繁琐、实际追踪功能单调难以发挥有效作用、手机端账户退出登录后不能自动复位、云账户不经常使用登录密码易遗忘等等问题。此外,当前手机防骚扰电话技术也不够理想。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针对手机自身安全的现有技术缺陷,提出了一种失窃手机被远程操控的实现方法,该实现方法的步骤如下:
针对已注册云账户并登录云账户手机端(手机端账户)的手机,当机主确认手机失窃后在电脑设备或其他手机登录云账户,根据云账户所获得的与失窃手机有关的信息和系统建议,操作云账户向失窃手机发送操控信令;
失窃手机接收到操控信令执行相应的手机被远程操控程序;
所述手机被远程操控程序包括手机被挂失(被操控报失)、被自启位置共享、被遥控设置、被推送信息、被云账户屏幕镜像协同共享、被呼叫和/或被对讲、被监听、被监视、被单向畅连程序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手机包括实体用户卡手机、虚拟用户卡手机和实体加虚拟用户卡手机。
以上手机被远程操控程序还可以是以上程序的某种组合,或者是以上程序与现有技术的某种组合创新。
根据上述的实现方法,所述云账户还包括手机防失窃使用攻略或云账户控制手机的使用说明,在机主确认手机失窃后登录云账户,可看到该说明;进一步,所述云账户还包括智能信息推送,根据云账户所获得的与失窃手机有关的信息给出系统建议。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手机被远程操控程序不限于上述程序,比如远程连接网络,也可以是上述程序中的一种、两种或全部或其他受云账户操控而现有技术尚没有的程序;所述手机被远程操控程序基本与云账户里的操控菜单一一对应,若有功能合并(比如将手机被自启位置共享合并至手机被挂失),也可不一一对应。此外,若手机内功能设置的增加与细化,手机被云账户屏幕镜像协同共享功能先行开通,则手机被遥控设置里与之重复的可以不再单独列出。
需要强调的是,上述手机被远程操控程序尽管出发点来自手机安全防范,但实际作用和以后的功能开发并非仅限于手机安防,比如对孩子手机的关心控制、对老人手机的关爱控制等等,本发明不详细论述。
根据上述的实现方法,所述操控信令包括信号指令和推送信息,信号指令包括单一指令和并发指令,推送信息包括文字、图片、语音和视频信息。
根据上述的实现方法,所述手机被挂失,包括手机帐户接收到云账户发送的挂失指令后,手机进入挂失状态,当手机检测到被使用,自动拍照并向云账户发送报失信息。
或进一步,根据上述的实现方法,手机进入挂失状态后,(在非法换卡前)能够拨号但拨打不出和发送不出除首屏或可公开的紧急联络电话代号外的电话号码,并将所拨打的号码发送至云账户和/或报失号码。
根据上述的实现方法,所述手机检测到被使用自动拍照并向云账户发送报失信息,包括手机检测到手机水平倾斜达一定的角度(拍照机会高但获得人脸照片的几率低)、被人手持握并静置时或电源键、HOME键被按压后或收到特定来电(包括云账户发送的警铃)或信息(包括云账户推送的信息)时或手机开机后或手机屏幕显示被滑动、被点击时,自动拍照并向云账户发送报失信息等等不限于上述。对于折叠机,所述被使用还包括手机被翻盖展开。
根据上述的实现方法,所述手机自启位置共享,是手机账户接收到相应操控指令后,手机向云账户或相关联的手机账户、社交账户发送位置共享请求。当前,若实现向相关联的手机账户、社交账户发送位置共享请求相比较向云账户的发送实施步骤较复杂。所述社交账户如微信、QQ等。
根据上述的实现方法,所述手机被遥控设置包括机主在云账户用户端修改应急报失号码、机主在云账户用户端修改手机电池电量关机阈值对手机远程遥控、机主在云账户用户端修改手机自动隐形开机时间等参数对手机远程遥控。以后随着手机功能的增加,还可以遥控设置增加的功能或修改相关功能里的设置参数,比如在特殊巧合下尝试操控失窃手机对周边手机跨屏协同、对附近电器进行遥控等等。
根据上述的实现方法,所述云账户对应的系统包括手机厂商端和手机云账户用户端,所述手机云账户用户端包括多级管理登录界面、相应的多任务菜单和/或多级页面,所述手机云账户用户端包括远程操控手机的菜单和/或相应引导操控步骤的弹框。
根据上述的实现方法,所述手机云账户用户端包括手机动态菜单,该菜单循环存储一定量接收到的照片、视频、位置等信息,逾期循环自动删除。
根据上述的实现方法,所述手机云账户用户端包括一键联网报警功能。
根据上述的实现方法,所述云账户用户端还包含手机失窃后的操控建议说明、相应的信息推送、相应的参数设置信令推送、向手机端账户发送挂失指令功能菜单、向手机端账户发送位置共享指令功能菜单、单向发起呼叫和/或手机对讲的功能、与手机屏幕镜像协同共享、满足条件时启动手机监听、监视、单向畅连功能中的至少一项。
根据上述的实现方法,所述云账户利用已存储在云账户里的多个紧急联系手机共同请求验证登录。
以上是针对手机自身安全的现有技术缺陷,所提出的一种失窃手机被远程操控的实现方法,该方法主要涉及了手机云账户,但现有技术的手机云账户还存在注册登录流程繁琐、手机端账户退出登录后不能自动复位、云账户不经常使用登录密码易遗忘等问题。为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快捷注册报失云帐户的手机防盗实现方法。
该实现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手机初次插卡开机联网(移动蜂窝网或设置WIFI)后,手机获取用户卡对应的手机号码,并将手机号码以及手机独有识别数据发送至云端服务器,云端服务器通过收到的手机独有识别数据搜索数据库中已录入手机独有识别数据的子库,云端服务器在子库中存储收到的手机号码关联或生成包含手机号码为帐户名的云帐户;
手机引导录入相应的密码和/或生物独有特性密码,并存储于手机作为手机解屏密码和/或报失鉴别数据,以及上传至云账户作为云帐户的登录密码;
手机注册云账户同步登录手机端账户(云账户注册生成即与手机默认无线连通)且默认开启手机定位,手机端账户其他参数设置可与云账户相关数据参数同步;
手机检测到被异常使用时或被挂失后,手机执行相应的程序并向云帐户发送报失信息和/或手机正常使用时,手机端相关信息与云账户连通备份。
所述云账户的帐户名包含手机号码,除避免与已注册的云账户重名外,还有一个好处是多少增加了被非法获取帐户名的难度(未来手机云账户的价值或比手机还高,需要更严密的保护且要方便机主使用)。包含手机号码的帐户名的前置或后缀字母,可由云端服务器按照一定的规律自动生成,目的要便于机主记忆。
所述手机端相关信息与云账户连通备份,包括(可在手机端显示并编辑呼叫操作的)云端电话簿、手机密码箱,并且在手机端密码箱输入的数据,同步备份到云账户后或被自动删除。
上述手机独有识别数据发送至云端服务器,云端服务器通过收到的手机独有识别数据搜索数据库,如果数据库中找不到与手机独有识别数据一致的子库,则云端服务器生成含有手机独有识别数据的新子库,并在新子库中存储收到的手机号码关联或生成包含手机号码为帐户名的云帐户。
在注册过程中,手机独有识别数据也可不发送至云端服务器,而是在注册后发送并存储或在激活、使用时发送但不与云账户关联。
若注重手机云账户的私密性,也可以采用手机或用户卡独有识别数据如电子串号作为帐号注册云账户。其方法是手机开机联网后,手机发送本机电子串号和密码至云端服务器,云端服务器关联生成以电子串号为账号的云账户。不过,这样的云账户虽然更安全,但在其他设备上登录比较麻烦(且需要用户长期保存电子串号等独有识别数据,一旦遗失就会带来麻烦)。
上述手机引导录入相应的密码和/或生物独有特性密码,并存储于手机作为手机解屏密码和/或报失鉴别数据,是指所述密码不论是字母数字密码还是生物独有特性数据既可作为解屏密码,还可以作为手机报失的鉴别数据,即可根据字母数字密码或生物独有特性数据的鉴别来确定是否手机报失。
也就是说:所述手机检测到被异常使用包括手机识别不同的密码和/或鉴别数据以及录入密码数据是否超时的不同,手机会进入不完全相同的工作状态。更具体的说:手机具备利用密码数据和使用状况识别是否是主人使用并向主人报告的能力。手机进入不完全相同的状态或工作状态,实质就是机主使用手机一切正常且严格保护隐私安全,而非机主使用或持有,只能使用可公开的界面或菜单,且经手机识别在获得不了机主隐私的前提下反暴露非法分子的重要信息。之所以不完全相同,主要目的是手机报失和被控制尽可能隐蔽,不易被非法分子察觉,进而获得更多有用信息。
手机被云账户远程操控前后,或手机非法换卡、虚拟用户卡手机非法写码前后也会进入不完全相同的工作状态,可在不同的工作状态执行报失。
手机进入不完全相同的状态或工作状态的技术思想,实际上把手机的使用分成合法使用与非法使用,映射到手机为合法使用模式与非法使用模式。进一步,手机的非法使用模式可开发为除机主已设置的隐私安全参数不能被更改或删除外,手机的其他应用对非法使用如同新手机,让非法使用者使用更多的菜单、更多的功能进而暴露更充实的信息。本发明恰是在此基础上将手机的界面、参数设置、数据识别、程序执行等动态进行相应的细分创新,并在此基础上还对手机的现有功能(最明显的是手机设置功能)进行细分再创新,以达到对机主信息的保护更安全的前提下,通过技术手段获得手机失窃后尽可能多的信息,并对非法使用或持有者进行技术操控干扰,最后形成无人对丢失手机有占有欲望,手机将成为人们随身携带且不怕丢失的物品。
此外,上述将手机号码和引导录入后的密码数据发送到云端服务器可以同步,云端服务器存储接收到的手机号码并关联或生成包含手机号码为帐户名的云帐户,云端服务器接收到的密码数据关联成云账户的登录密码。
同步发送获取到的手机号码和引导录入后的密码,其实现步骤如下:
手机初次插卡开机联网后,手机获取用户卡对应的手机号码,并引导录入相应的密码和/或生物独有特性数据存储于手机作为手机解屏密码和/或报失鉴别数据;
手机将获取到的手机号码和引导录入后的密码发送到云端服务器,云端服务器存储接收到的手机号码并关联或生成包含手机号码为帐户名的云帐户,云端服务器将接收到的密码数据关联成云账户的登录密码;
手机注册云账户同步登录手机端账户且默认开启手机定位;
手机检测到被异常使用时或被挂失后,手机执行相应的程序并向云帐户发送报失信息和/或手机正常使用时,手机端相关信息与云账户连通备份。
上述密码既是解屏密码也是云账户的登录密码,解决了云账户不经常使用登录密码易遗忘的问题。实际实施时建议非生物独有特性数据密码,采用字母数字混合密码。
随着电脑、平板、笔记本上可人脸识别摄像头的普及,以及以后指静脉、指纹鼠标或键盘的推广,上述云账户的登录密码可分为一级登录密码、二级登录密码等。比如可将人脸、指纹数据并列为云账户的一级登录密码,字母数字作为云账户内重要子集(类目)或重要功能菜单的二级登录密码。所述云账户内重要界面是指将重要功能菜单归类后置放在一个子集(类目)或页面内,该页面的封面即重要界面,若操作里面的重要功能菜单需对重要子集或重要界面解密。
为获得非法使用者的更精准信息,本发明不建议对手机全面锁屏,手机锁屏其目的是锁住手机功能菜单页面,尤其是隐私菜单页面。由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非全锁屏安防手机(一种手机不完全锁屏防盗报失的实现方法),该手机能够注册云账户并接受云账户的远程操控;在手机收到挂失指令后,非法使用者只要使用手机,包括按压电源键、HOME键或甩动屏显后以及手机来电后对手机的操作和手机被人手持握并静置、手机水平倾斜达一定的角度等等,还包括手机屏幕被滑动(翻动手机首屏、壁纸或公开界面、密码待输入页面等)或非隐私功能菜单被点击等操作,手机就自动隐形拍照发送至云账户。在手机重启或重新开机后,如果手机屏幕被全锁死,非法使用者面对面使用手机的机会降低,则获得非法使用者清晰照片的几率也就比较低,故根据本发明提供的方法,手机被密码锁屏或被云账户锁屏至少不锁首屏。
如果不实施手机公开和隐私界面的应用方案,建议被密码锁屏的手机在重启或重新开机或被控锁屏后,待输入密码或指纹的提示页面不锁死屏幕或显示为首屏的一部分或悬浮于首屏,首屏可以被翻动;或翻动首屏后显示待输入密码或指纹提示页面。进一步,翻动页面手机的首屏、负一屏、壁纸、动态壁纸、新闻、故事、搜索、修正后不影响手机安全的快捷中心等页面可以显示(这些页面里也可增加诱导性菜单)。同理,对于用户卡PIN密码的锁定,重启开机后也可至少不锁首屏或不锁所有非隐私界面。
再进一步,手机识别到不同的密码和/或鉴别数据以及录入密码数据时间的不同,进入不完全相同的状态(模式),上述可以翻动的页面分成两种不完全一样的页面:手机录入的密码不符或超时或被挂失后,所打开的页面除了上述可公开的内容外,还可包括应用商店、WIFI设置和/或部分待登录无内容的APP菜单等。
上述非全锁屏安防手机,对人脸识别拍照报失也适用,具体实现方法如下:
对于已注册云账户并登录手机账户和/或绑定报失号码且已录入人脸数据、锁屏密码的手机,重启或重新开机后,待输入密码或指纹的提示页面不锁死屏幕或显示为首屏的一部分或悬浮于首屏,手机页面可以被翻动,在被翻动时或之后,手机摄像进入人脸扫描状态;
若扫描到的图像数据与已录入的人脸识别数据相符,则手机进入使用状态;
若扫描到的图像数据与已录入的人脸识别数据不相符或扫描超时,则手机拍照并向云账户和/或报失号码发送照片信息,手机屏幕停留在原来状态或进入其他非隐私使用状态。
上述实现方法,也可以同进入手机公开界面使用公共菜单时的人脸识别拍照报失一样,称为手机精准人脸识别拍照报失法。当然,即使待输入密码或指纹的提示页面不能被翻动也能够人脸识别拍照报失,但获得清晰人脸照片的几率会降低。不过,本发明不限定任何人脸识别拍照报失的实现方法。
排除非生物独有特性数据密码,上述快捷注册云账户对于手机用户而言在整个注册、手机端登录、开启定位的过程中只需输入字母数字密码,其他都是程序自动完成,极大简化了注册流程。同时,在输入密码时与其他可以共用的密码同步,即手机和相关用户卡、云账户等中可以共用的密码一次输入同步生成或被修改。这种手机初次开机强制引导,但只需输入可同步的字母数字密码(生物独有特征密码等同),即完成云账户注册和手机端登录和/或默认手机定位开启的快捷设置,肯定会让手机更安全且给手机用户带去爽快的体验,至于云账户的其他参数设置可后续引导补充。
如果是双实体卡手机在程序不选择主副卡注册的情况下,用户需要选择一个用户卡对应的手机号进行注册。
如果是实体卡加虚拟卡手机,建议默认实体卡对应的手机号注册云账户。
如果是无卡槽的虚拟用户卡手机,则本快捷注册云账户需要在手机初次开机写码后进行注册。对无卡槽的虚拟用户卡手机写码包括运营商营业厅机器写码、用户空中下载或蓝牙转移写码等。
无卡槽的虚拟用户卡手机注册云账户和屏幕加锁,可以全采用生物独有特性数据密码,不录入字母数字密码。
由于手机云账户对于手机的安全非常重要,故建议用户不轻易退出手机端的登录。然而,在某些情况下的退出登录可能会存在忘记再次登录的场景。对此,可采用待机状态下退出云账户登录若干时间后自动登录或手机再次开机包含隐性开机后自动登录的方法来确保手机端云账户持久在线。同样,鉴于手机云账户对于手机的安全非常重要,在手机端也可从手机设置功能中作为一项独立功能菜单独立出来,置于手机隐私界面的属下。
以上两种实现步骤和包括下面上传更多数据相对复杂的注册云账户实现步骤,在本发明里属于等同的技术方案。
另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手机初次插卡开机联网后,对于手机获取不了对应手机号码的用户卡,手机可引导机主录入手机号码。或鉴于当前仍有手机用户卡运营商不支持手机自动获取对应的手机号码,实施本发明可选择等同的手机引导机主录入手机号码或电子邮箱号等独有号码。即实施本发明可选择手机初次插卡开机联网后,手机引导机主录入手机号码或电子邮箱号等独有号码,并将独有号码发送至云端服务器,云端服务器经验证后存储该号码并关联或生成包含独有号码为帐户名的云帐户。
所述电子邮箱号既可以作为云账户登录帐号,也可以作为报失号码。
还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手机正常使用时,手机端相关信息与云账户连通备份,优选为手机正常使用时,手机重要信息与云账户同步。
所述手机正常使用时,手机重要信息与云账户同步是指手机正常使用时,其电话簿、通话记录、定时定位等重要信息可选择同步发送至云账户。
所述手机正常使用时,手机重要信息与云账户同步还可包括在关键操作环节将所拍照片和/或视频、指纹等同步发送至云账户。
所述定时定位,是指手机在固定或固定的间隔时间对手机实时定位。
所述手机端相关信息与云账户连通,还可以在加密菜单里划分不同的模式,实现不同年龄使用人、不同需求使用人等的信息连通。
手机重要信息与云账户同步除增加手机丢失找回几率外,也可增加对机主人身安全的预防,还可用于家长对未成年人的关爱,甚至有助于机主对重要事情的回忆。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上述实现方法,还包含云账户向手机端发送指令的以下步骤:所述手机获取对应的手机号码,在手机端关联或生成以包含手机号码为帐户名的手机端帐户;
用户登录云帐户后,可查询云帐户接收到的报失信息,还可以向手机端帐户发送操控指令。
本发明涉及到的云账户主要围绕云账户的用户云端(即本发明所称的云账户用户端)与手机端之间的信息信令互通而展开,是在现有技术基础上增设多种手机端向云端的报失程序、云端向手机端发送操控信令启动手机端的被操控程序。
实际实施本发明,自动执行的相关步骤很多,需要考虑原有云账户与新注册云账户账户名相同的情形以及防恶意注册的验证等,可采用系统自动前置或后缀添加字母或提示区分登录密码和/或手机上传的相关独有数据进行鉴权和/或关联,也可采用对私人访问令牌的自动验证技术解决。以上需要考虑的问题计算机程序能够自动完成的全部由程序自动完成,需要用户选择或特别提示用户的自动弹出信息引导用户选择来完成,并且力求用户的操作步骤尽可能少、需要用户输入或录入的数据和次数也尽可能少,尤其对必设功能。
本技术方案的关键,在于创造性的提出了手机首次开机写码后或被合法换卡后的手机首次开机后自动获取用户卡对应的手机号码以及快捷引导注册报失云帐户,并手机端同步绑定登录手机端账户(且手机端重要功能如手机定位默认开启、手机端账户退出登录后自动复位),整个过程仅需要录入密码数据和/或选择同意。故凡是采用或借鉴本关键技术方案的其他实现步骤均与本发明的实现步骤等同,技术方案也视为等同,比如将首次开机变劣为开机使用后或其他。
根据本发明上述的实现方法,所述手机端内置的独有识别数据包括:手机内的国际移动设备识别码IMEI和/或内置的卫星导航芯片识别码、WIFI网卡MAC识别码、蓝牙地址码等独有识别数据。
根据本发明上述的实现方法,所述的手机卡内置的独有识别数据包括:手机卡内的国际移动客户识别码IMSI和/或内置的其他独有识别数据如集成电路卡识别码ICCID等。
根据本发明上述的实现方法,所述的手机检测到被异常使用(非通常使用状态)包括错误录入或超时未录入字母数字密码或指纹面部数据、非法换卡使用等,还包括换手机卡、抽拔手机卡过程中的操作,还包括关机、重启等过程中的操作,还包括被手机引导程序引导过程中的操作,还包括手机电池电量低于阈值还在使用、非法拆机,甚至是瞬间超剧烈运动、手机屏幕被挤碎、摔碎等。
根据本发明上述的实现方法,所述的手机检测到被异常使用时,手机执行相应的程序包括:挂失、录音、拍照、录视频、发出高警音、上传数据等等。
根据本发明上述的实现方法,所述拍照可以是手机自动对焦自动拍照。
根据本发明上述的实现方法,所述的挂失是指手机进入丢失等待执行报失、隐形报失和被操控的状态以及挂失指令,可包括手机自动开启定时隐形开机和/或定时段关机的程序、启动充电隐形自动开机、挂失后的手机原电话簿中的来电不显示电话号码等等。
手机进入挂失状态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密码错误、数据不符、时间超时等引发的自动程序启动进入,二是手机接受被操纵的信息指令进入。
如果手机全智能报失功能得到充分开发,则手机的每一种异常使用都能够自动启发手机报失,达到这种程度几乎就不用再刻意发送挂失指令。不过鉴于全智能报失的开发需要时间且有特殊场景尚需要特别操作,故在某些情况下还需要云账户对手机发送挂失指令。比如在机主确认手机失窃但还没有收到报失信息,为防止电话簿中亲友呼叫手机被骗等,则可以通过云账户发送挂失指令,将除紧急联络电话外,电话簿中的其他来电转移至紧急联络电话;或启动不可挂断不可调节音量的振铃引起非法持有者或他人的注意,同时启动手机拍照报失。再比如在机主确认手机失窃后,可以通过云帐户发送挂失指令,开启特定号码的诱导式短信显示、开启充电隐形开机等等。挂失指令可以是多个信息指令的集合,可通过云帐户一键遥控开启(也可多菜单分开操作)。
其中,云账户一键发送挂失指令后手机被挂失,还包括手机帐户接收到云账户发送的挂失指令,手机即进入隐秘挂失状态,只要检测到手机被使用,便隐形间隔自动拍照并隐形向云账户发送包含照片的报失信息。
上述手机被挂失后自动拍照报失的技术方案可以单独实施,即基于现有云账户手机,开发一段被挂失后拍照报失程序内置于手机,云账户内增设挂失手机功能菜单。
手机被挂失后自动拍照报失与手机异常使用自动启发的拍照报失或其他报失程序,若同时启用可能会存在执行冲突,可以采用手机被云账户发送指令挂失后不再比对人脸、指纹、数字密码的执行步骤,替代为翻页、点击等使用步骤或按时间间隔进行更快更密集的拍照报失。此外,手机被云账户挂失后,隐私界面就被强制隐藏没有入口,或即使密码正确也不会显示,除非通过云账户解除挂失(解除挂失建议输入二次解密密码)。
根据本发明上述的实现方法,所述的手机定时隐形开机是手机在被异常使用关机后,内置时钟到达设定的时间手机自动在屏幕不显示且无声响状态下开启,并发送报失信息、接受被操控。当然,如果在实施中将手机定时隐形开机改成定时开机,在本发明中属于刻意变劣,同样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手机定时隐形开机,其前提条件除被延时关机(被异常使用关机),还有电源低于阈值关机的情形。
根据本发明上述的实现方法,所述的手机向云帐户发送的报失信息包括:位置信息,非法使用的手机号码、微信、短信、畅连、米聊、QQ等各种信息,还包括非法使用者的指纹、照片、语音、虹膜、口气等生物识别信息,还可进一步包括手机执行相应的程序以及手机电量信息、所拍视频等等。
根据本发明上述的实现方法,所述的手机检测到被异常使用时,手机向云端服务器发送报失信息,还可进一步包括向报失号码等发送报失信息。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实现方法,所述手机自动隐形开机报失时,可同步或随后自启共享实时位置请求,该共享请求可以向云账户发送,也可以向报失号码或设定好的微信亲友发送。
根据本发明上述的实现方法,这种所述的手机检测到被异常使用时,手机发送报失信息的技术方案可根据不同的使用情形拆分为多套独立的手机被动和智能化报失的技术方案。
本项技术方案的技术原理或简称可总结为快捷注册可报失的手机云账户,好处是手机机主仅需输入包括相应的密码和/或生物独有特性密码一次,即可完成手机云账户的注册并登录手机端帐户和手机解屏密码的设置。
根据本发明上述的实现方法,所述的云端服务器是已创建好云数据库和相关运行程序的云系统,云数据库内可包括已在手机出厂前就录入好手机端内置的各种独有识别数据,相关运行程序包括接收、关联、保存和发送等多种处理手机端数据的子程序,处理手机端数据的子程序中包括对手机端的各种操控和远程同步操控以及一键挂失和一键联网报警等。
所述一键联网报警,是手机云账户与公安建立网络通联,可将手机被盗后接收到的非法使用者的信息和/或机主的报案或请求帮助的信息一次性发送给公安网络(需公安配合)。云账户一键报警后,系统开放监听监视菜单,合法机主进一步选择对被盗手机监听监视。
这套云服务器的管理系统可以分划出多种创新的技术方案,在手机出厂前就录入好手机端内置的各种独有识别数据,不仅可以实现追踪没有销售到消费者手中而被非法使用后的去向,还可能实现手机被拆成零配件再组装手机后,可查找关键配件被非法使用后的去向。
此外,该套云服务器的管理系统采用生物识别技术登录云帐户,不仅可防止现有登录方式因密码遗忘和验证码泄漏导致的措手不及和非法登录,而且登录时更方便快捷和更安全。
根据本发明上述的实现方法,所述的云账户同步存储手机端所产生的各种重要数据,并可进一步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操作。
根据本发明上述的实现方法,所述的手机引导录入相应的密码和/或生物独有特性密码,也可包括引导录入密保问题、电子邮箱等,还可进一步包括对这些数据中的必要数据上传到云端服务器的步骤和/或与手机端账户相关联的步骤(除注册时必要的密码数据的录入外,其他数据的录入可在注册登录完成后)。
综上,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级管理可远程操控手机的云账户系统,是对现有云账户系统的技术升级和功能补充,该云账户系统包括手机厂商端(后台)和手机客户端(用户端或前端)多级管理登录界面和相应的多任务菜单和/或多级页面,机主登录的客户端界面属下包括远程操控手机的菜单和/或相应引导操控步骤。
再进一步,可在云账户客户端用类似云手机的手机界面实时操作手机(手机屏幕镜像协同共享)。
所述类似云手机的手机界面实时操作手机,其重要目的之一是实现类似微信里的位置共享,实现对丢失手机的精准查找。
此外,手机屏幕镜像协同共享能够最大程度获得手机失窃后被非法使用或持有的信息,也可调取未备份的机主重要信息或调取重要信息后删除手机内的应用数据。
还可在手机出现部分故障,比如屏幕损坏时,利用云账户操控手机解屏解密、开关机等辅助维修。鉴于手机屏幕镜像协同共享对手机安全的重要性,建议对其二次加密。
所述相应引导操控步骤,可包括引导修改手机定时开机时间、引导发送规劝返还的短语等等。
根据本发明的实现方法,还可远程操控类似微信QQ等软件里获取最近的人的信息或邀约添加最近的人(或身边的人,技术上应能实现但有法律障碍)。
还可远程设置隔空投送和接受隔空投送,获取非法持有者周边更多信息或向周边发送信息。
还可远程操控遗失手机开通类似低功耗一碰传、碰一碰加好友或近场数字货币支付等应用,以便获取有效范围内的移动终端相关信息,比如采用支付微利红包引导(发送微信或支付宝小额付款码至丢失手机的首屏)。
除云账户远程操控手机、云账户内包含手机失窃后的操控建议说明和相应的推送信息模板可向手机屏幕发送模板或自定义信息、推送小额付款码外,还可以开发云账户单向视频手机(单向畅连),以及单向畅连时的隐形拍照或视频录制,还可以开发直接单向发起呼叫与手机对讲等应用。
所述多级管理登录界面可包括不面向用户的手机厂商端登录界面,登录后限于查询不侵犯用户隐私的相关信息;所述多级管理登录界面还包括机主本人和/或机主亲友验证登录的内容界面,机主本人登录界面属下包括远程操控手机的菜单和/或相应引导操作步骤。
所述机主亲友(限被绑定的紧急联络手机所有人)验证登录的内容界面,可实现非机主对失联手机查询运动轨迹。
即所述云账户可利用已存储云账户里的多个紧急联系手机共同请求验证登录,建议至少两个紧急联络手机,最好三至六个共同验证登录,或根据验证手机的多少设计登录权限。比如三个手机验证相当于一级登录密码,六个手机验证相当于二级登录密码。
具体为在云账户用户端登录页面,可选共同验证登录,在输入已存储在云账户里的数个紧急联系手机号码后点击发送短信验证码,相应手机收到云服务器发送的验证码后逐个输入进入云账户内容页面。
云账户内还包含手机失窃后的操控建议说明和相应的信息推送;所述手机云账户用户端包括向手机账户发送挂失指令功能菜单;所述手机云账户用户端包括一键联网报警功能;所述云账户具有单向发起呼叫和/或手机对讲的功能;所述云账户在满足条件时,启动手机监听、监视、单项畅连功能等等。
本项技术方案的技术原理或简称可总结为可远程操控手机的多级管理云账户系统,优点是云账户不仅是手机的云保镖,而且是丢失或被盗手机的操控工具。
需要说明的是,上面和权利要求相对应的技术方案以及后面的实施例以及权利要求的出发点突出了手机安全,但实际技术原理也能实现手机快捷注册云账户这项更简单需求。实际实施可在先实现快捷注册云账户后再进行与手机安全的相关步骤,即上述的技术方案实施可变劣为比权利要求保护范围更宽的技术方案。另外,上面和权利要求相对应的技术方案属于相辅相成的关系,在实现手机端云账户快捷注册和达到手机更安全的需求下,云端服务器则要实施相应的技术方案匹配。
同样,上述云账户对手机的多方式操控,每项都可以是独立的技术方案,既可以单独实施也可组合实施,还可以在常规(非同步快捷)注册云账户后实施,相关实施步骤不逐一列举,但都和手机被云账户挂失一样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此外,上述手机识别到不同的密码和/或鉴别数据以及录入密码数据时间的不同,进入不同的工作状态、定时开机、充电开机等也都可以是独立的技术方案,既可以单独实施也可组合实施,还可以在常规(非同步快捷)注册云账户后实施,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上述的实现方法是采用快捷注册报失云帐户的技术方案,来实现手机的隐秘报失防盗,基于RCS超信的云账户与之等同。换个思路,还可采用一种手机快速绑定手机号码进行辅助隐秘报失防盗的实现方法,本实现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手机初次插卡开机联网后,手机内置处理程序自动绑定手机卡内置的独有识别数据,并绑定获取的本机对应手机号码和/或引导录入报失号码并绑定;
手机检测到被异常使用时,手机发送报失信息和/或拨打已绑定的号码;
所述自动绑定的手机卡内置独有识别数据与绑定的手机号码和/或报失号码可解屏或解除加密菜单解绑或修改。
需要说明的是,如果运营商支持手机能够获取所有用户卡对应的手机号码以及手机采用用户卡PIN密码的非法换卡报失技术方案,上述手机内置处理程序自动绑定手机卡内置的独有识别数据可以省略。也就是说判定手机非法换卡如今包括手机获取用户卡对应的手机号码与手机已存储获取用户卡对应的手机号码是否一致、用户卡PIN密码与手机已存储的用户卡PIN密码是否一致、用户卡内置独有数据与手机已存储的用户卡内置独有数据是否一致等。以上第一种判定也适用于虚拟用户卡手机,对应非法换号自动报失。
根据本快速绑定报失防盗的实现方法,所述的手机发送报失信息,可包括对本机的各种遥控操作指令集和报失信息,还可包括向云帐户发送报失信息。
根据本快速绑定报失防盗的实现方法,所述的引导录入报失号码是引导录入机主的其他手机号码或机主亲友的紧急联络被叫手机号码。同时,与快捷注册云账户时的同步输入密码一样,在快速邦定报失号码时,与其他可以共用的密码同步,同步号码只需输入一次。
根据本快速绑定报失防盗的实现方法,所述的手机检测到被异常使用包括手机检测到的手机卡内置的独有识别数据与已绑定的手机卡内置的独有识别数据不一致或获取的手机号码和已绑定的手机号码不一致,更包括手机被录入与手机已录入的密码数据不相符的密码数据、或手机超时未录入密码数据、手机试图非法关机、手机试图非法抽卡、手机被非法换卡、手机试图非法刷机、手机试图非法拆机、手机被非法接听、手机被挂失后的所有使用等更多的被异常使用的技术方案。
这种手机快速绑定报失防盗的实现方法,实际上至少包含两套技术方案。一套是手机全自动绑定报失号码(本机号码),一套是手机快速引导绑定报失号码(亲友号码)。全自动绑定本机号码对于双卡或双号手机,所绑定的号码与注册云账户的号码尽量分开,建议不使用同一号码。
以上快捷注册和快速绑定的手机报失防盗的两种实现方法可以分开应用,更可以在一部手机里一主一辅同时应用,同时应用则会更大增加手机报失防盗的几率,还可进一步与预报警等号码同步设置。
本快速绑定的技术方案不仅设置起来简单方便,而且更重要的,是其中的拨号报失为耗费非法使用者的话费提供了实现前提,合法机主数次的接听操作之后,就会让非法使用者后悔莫及没能成为拾机不昧者。
鉴于本技术方案需要绑定手机用户卡和报失号码,对于手机合法换卡则需要解绑。并且鉴于智能手机的锁屏早已成为必备功能,故对手机用户卡以及报失号码的解绑菜单,可设计在锁屏加密界面属下。
另由于手机合法换卡不仅与手机快捷绑定报失号码有关,而且与手机快捷注册云账户等其他功能也有关系,并且可以共用同一解决方案,故本发明将用于解除注册和绑定的手机合法换卡列为另一项技术方案。
本项技术方案的技术原理或简称可总结为快速绑定应急报失手机。
全自动绑定本机号码的一个重要目的,是合法机主重新补卡后与非法侵占手机者的持久战。为避免过多搔扰亲友,手机非法换卡的呼叫报失自动设置为机主自己的号码,更有利消耗非法侵占者非法换卡使用失窃手机所产生的话费。当然也可采用云账户远程屏幕协同共享实现,只是技术实现难度相比较稍高。
失窃手机非法换卡后呼叫机主,虽然可以消耗非法使用者的话费,但如果次数较多,对机主也是骚扰。为此,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手机消耗对方话费的免搔扰技术方案,以下是一种可极大减少骚扰电话的实现方法,即在手机来电界面上增加一“不送话接通”功能选项,选择该功能后,手机接通来电但关闭送话器和/或扬声器。
进一步,在手机通讯录里增加一自动接通黑名单,被加入至该黑名单的来电可自动接通,但不送话和/或不扬声。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秘书接听”的来电免打扰的实现方法,即在手机来电界面上增加“秘书接听”功能选项,机主选择该功能后,手机接通(陌生)来电由语音机器人与来电人通话并将相关重要语音信息转化为文字,便于机主阅读并确定下次来电是否接听或拉入黑名单等操作。此外,语音机器人或具有判断恶意来电的逻辑能力,并自动将恶意来电拉入自动接通黑名单。
进一步,在用户选择“秘书接听”选项后,手机显示多种语音对话场景供用户选择。比如:会议中、驾驶中、午休中等等。
或再进一步,所述“秘书接听”和/或“不送话接通”工作时,不影响除通话外的手机其他操作。
相比较当前的手机防骚扰电话技术,本发明的“秘书接听”和/或“不送话接通”更加智能。既可以过滤掉骚扰电话,还能确保重要来电不遗漏。
根据上面的技术方案以及实现手机隐秘报失防盗的思路,本发明提供了多种隐秘报失防盗手机,其创新技术方案在于对已注册云账户和/或绑定报失号码的手机检测到被异常使用后,手机会根据不同的异常操作进入相应的隐秘挂失状态;
所述的隐秘挂失可包括定时或充电隐形开机报失后隐形待机、指纹连续解屏错误自动报失和/或其他手机被异常使用报失等。
所述的手机充电隐形开机(等同于定时隐形开机)是手机被异常使用关机或电源低于阈值关机后,手机充电管理系统检测到充电电流后启动手机在屏幕不显示且无声响状态下开启,或只要是关机时的充电,手机即自动隐形开启,或再进一步限制为只要是关机时的充电,手机即自动隐形开启且只接受云账户的操控和/或向云账户报失。
再进一步,手机充电隐形开机后,手机自动开启移动侦测,当发现有人移动或声音时,手机会立即录制音视频并发送云账户。为防止手机监听监视被恶意非法使用,可对手机自动开启移动侦测设置严格的前置条件。继续进一步,云账户循环自动删除超期保存的音视频数据。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手机的监听监视并不局限于手机充电隐形开机后的移动侦测,只是因电量续航优选手机充电隐形开机后,不移动侦测同样可以启动失窃手机的监听监视。
所述手机被异常使用对手机而言,主要是手机在使用时录入的数据密码与手机已存储的数据密码不一致或录入超时。比如手机(超声波)指纹识别传感器检测到所录入的指纹与存储的指纹不一致或录入超时,则手机隐形报失(此处的隐形是暗中发送);进一步手机呈现公共界面,或进入无数据的隐私界面或待下载界面,另其他数字密码包括人脸数据解屏与此等同。
上面所述报失手机是机主的其他号码手机或机主亲友的紧急联络被叫号码手机。
实现本发明隐秘报失防盗的手机隐形开机后的被操控,除云账户增设有关菜单外,还在于手机内置了相应程序,在手机接收到云账户的指令后,启动被操控程序。手机接受的被操控诸如手机被云账户屏幕镜像协同共享、被推送信息、被自启位置共享、被遥控设置、被监听监视、被挂失等等对于非法分子可谓是王炸,能极大颠覆他们的非法企图,使其不敢再轻易非法占有手机,不再打不当得到手机的主意。不仅云账户可以操控手机,紧急联络手机(最好是机主的另一部手机)也可操控,但需要类似的应用开发,且不同品牌手机需下载应用(如果不同品牌新手机云账户以后按相同标准协议开发可以互联互通则无需下载)。这类APP应用可在类似远程监控儿童手表的基础上,增设启动被紧急联络手机远程监控的前提条件(若确保监控手机与被监控手机的机主是亲密无间的至亲,或两部手机同一机主,也可不增设前提条件,但存在容易被非法使用的可能),比如手机被非法换卡、被非法写码、被连续非法使用或被非法持有达到一定时间后手机进入挂失(失窃)状态等。这类APP被紧急联络手机下载后扫被监控手机二微码进行绑定(若手机出厂自带则无需下载,但需验证绑定)。这类APP可被设计为绑定手机之间的相互监控和报失,这类APP应用还可以在某些社交APP的基础上,开发添加相应的功能。
不过,需要说明的是为实现手机报失,不管伪关机报失还是定时隐形开机报失,都能刻意变劣为显形报失。本发明特别强调所有对本文申请的技术方案刻意变劣的技术特征都属于等同技术特征,都应是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本隐秘报失防盗技术方案根据不同的异常操作情形,可以划分为多套手机隐秘报失防盗的实现方法。多套实现方法再综合、再提炼、再优化,可进一步得到全智能化的实施方案。
根据上述的实现方法,或更进一步,所述报失防盗手机还包含带有“不送话接通”选项的语音智能免骚扰模块(非报失防盗手机也可实施)。
本发明不仅考虑机主的安全,也考虑到了机主亲友的信息安全。手机一旦被盗或丢失,通常是没有时间去通知电话簿里所有联系人。即使可以利用云账户远程遥控手机向电话簿里的所有人发短信,但对于不经常联系的朋友或会有些莫名其妙。鉴于此,在手机智能报失操作系统里添加一段来电程序可挂失后保护电话簿中的来电被骗或产生误解,来电程序采用除紧急联络电话可接通外,电话簿中的其他来电或转移至紧急联络电话或系统回应关机不能接通且无任何来电显示的技术方案。
信息攻防的收尾阶段,可以采用信息感化的怀柔策略。为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先礼后兵式云账户向手机推送警告信息的设计流程,具体流程为:云账户接收到非法使用者的手机号码、照片、位置等信息后,云账户显示出编辑警告信息的页面,合法用户根据提示或引导选择或填充相关信息后,向被盗或丢失的手机桌面按顺序推送。
跟据本发明的设计流程,所述的云账户先礼后兵式的向手机推送警告信息,是指初次推送信息时不发送对非法使用者干扰或上锁等操控指令;
跟据本发明的设计流程,所述的向被盗或丢失的手机桌面按顺序推送信息,可以一次性编辑完成,云账户依次定时发送。
同理,手机自动弹送警告信息也可以采用先礼后兵式的设计流程。
进一步,手机自启动或被云账户遥控启动AI对讲劝说非法使用者归还丢失的手机。
除先礼后兵的信息推送外,根据实际情况,可选手机回复云账户推送的信息。这类信息可以是诱导性信息,信息展现形式如同短信,类似短信内容可以是诸如还款等诱导非法使用和持有者回复银行卡号、支付宝账号、微信账号等信息。同时,推送信息也是为清晰拍照面部报失创造机会。
由于本发明是一套系列技术方案,除以上:手机失窃后被云账户远程操控、手机被云账户挂失、被自启位置共享、手机快捷注册云账户、快速绑定报失号码、手机隐形自动开机、云账户对警告信息的推送、手机智能免搔扰等主要的发明内容外,本发明还可以提供多种组合型的技术方案。
比如:一种用户卡可同步改密且快捷注册报失账户的双卡防盗报失手机,其特征在于该双卡防盗报失手机内置一eSIM卡,且拥有可对实体用户卡同步改密并能快捷注册报失账户的程序。
根据上述的防盗报失手机,所述的可对实体用户卡同步改密并能快捷注册报失账户的程序运行如下步骤:
实体用户卡插入卡槽开机后,手机锁定用户卡的PIN码并引导改密;
手机获取并绑定实体用户卡所对应的手机号为报失号码,为最早时间内发现手机被盗或丢失,还可选引导输入另一手机号为报失号码;
手机把该号码注册为云账号,修改后的PIN密码既是锁屏密码,又是云账号的登录密码;
手机引导录入锁屏指纹并将指纹密码发送至云账户,该指纹也是云账户的登录指纹。
根据以上描述,可以看出手机开机后只需要输入和录入密码,有关手机的基本安全设置即可完成。
如果手机用户还拥有可和手机配对的手表手机,上述可选引导输入的另一手机号也可以把手表手机号码设置为报失号码。
后续的实际报失步骤和被操控有很多种,难以全部列举。不过,由于这些组合型的技术方案的发明思路和以上的基本一致,在此就不再一一举例,后续报失步骤可参考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各种假想报失步骤。
根据上述的双卡防盗报失手机,所述的可对实体用户卡同步改密并能快捷注册报失账户的程序后续运行是手机在各种异常使用情况下和/或特定正常使用情况下的报失步骤和/或被操控。
需要说明的是,尽管本发明对所有组合型技术方案(包括与现有技术的组合,比如手机定时自动隐形开机后的被多方式操控与非同步快捷注册云账户的组合实施)没有全部逐一说明、没有全部逐一撰写权利要求,并不意味本发明限制和放弃对这些组合型技术方案的法律保护。相反的,任何基于本发明与相关发明的技术思路所组合实施的产品、系统等都属于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比如本发明中的可用于纯虚拟用户卡手机的定时自动、充电隐形开机、被云账户多方式操控、自启共享、应急联络手机验证登录云账户等等多项技术方案(纯虚拟用户卡手机相关云账户的注册可在手机被转移写码或扫描二维码写码或其他写码之后,写码前应先设置WIFI或开启蓝牙,注册云账户的技术方案等同实体用户卡手机)。
需要强调的是,本发明内容是对本方法发明的概述,在本技术方案中的诸多技术特征实际上是可单独或组合实施的技术方案,且本发明不限制在本技术方案中实施没有列入的其他属于本发明人提供的创新技术方案。
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采用帐号密码的方式快捷注册云账户外,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更前瞻性的无帐号快捷注册云账户的实现方法。从手机及用户的安全角度出发,云账户的主要作用是存储用户的信息和保护用户信息与手机的安全。鉴于此,私密保镖应作为云账户的主要功能,其它功能(社交、购物等)则不需过多考虑。在此基础上,可以开发一种全新的云账户或将云账户的私密保镖应用独立出来。
这种无账号的快捷注册云账户,其实现方法如下:
在手机开机蜂窝联网或完成WIFI设置后,引导用户录入生物独有生物特征数据(双指纹或指静脉)存储于手机并发送至云端服务器,云端服务器存储并自动生成与生物独有生物特征数据相映射的唯一字符串地址的云账户与手机无线连通;用户在其他设备搜索到品牌手机的云服务登录页面录入生物独有生物特征数据(双指纹或指静脉)即可完成登录。
上述无帐号云账户实际上是采用生物独有生物特征数据的唯一性,这个唯一的数据既相当于是云账户的帐号也是密码。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这种实现方法的实现前提必须是生物独有生物特征数据的唯一性,非高清晰人脸数据因双胞胎的因素建议不采用,指静脉数据虽然唯一但录入设备的普及需要时间,故双指纹数据或单指纹与手机开机密码的组合数据等可以进行前瞻性尝试。
实施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和现实意义:
一、手机失窃后追回的几率大幅度提升,几乎可以彻底杜绝让非法使用者继续使用遗失或被盗手机的念想;
二、合法机主对手机的操作更加方便快捷,手机重要功能的设定不遗漏;
三、在提升报失防盗几率的基础上,手机内的合法个人信息和应用更加安全私密;
四、利用生物独有数据和密码识别手机主人和鉴别手机合法使用还是非法使用,间接促进生物识别技术和加密技术的更大面积普及;
五、克服了现有手机报失防盗技术的弊端和误区,节省用户注册或设置相关功能的时间,且不会引发误操作;
六、不仅手机智能报失可获得非法持有和使用者的更多信息,手机的被操控防盗还可能会使窃贼偷机不成蚀把米(资费),让非法分子对手机的非法占有望而却步、知难而退;
七、对手机云账户技术升级,让机主对失窃手机进行多方式远程操控,能够迫使非法使用或持有者不得不归还手机;
八、通过看似粗暴的实施方案,实现大幅减少骚扰电话,还手机用户清静的世界,提升移动通信终端的智能化水平,引发手机多项创新潮流技术的大面积应用;
九、给功能早已内卷的手机研发带去多项创新思维,在本发明和相关发明的启示下可开发出诸多受消费者喜爱的手机新功能,增加手机厂商的销售卖点,提升品牌美誉度,提高市场占有率;
十、社会意义显著,久而久之,可以实现手机领域的天下无贼以及不怕丢失。
本发明及相关发明克服了多年来手机防失窃领域的技术偏见,将锁死失窃手机不让非法分子使用,改为在保护好合法机主隐私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多的让非法分子使用手机。在其使用中,操控手机获得非法使用者足量多的信息,并控制手机让非法使用者归还手机为目的。本发明及相关发明采用技术手段,把锁死失窃手机不让使用逐步转变成让非法分子不敢使用失窃手机,非法使用失窃手机得不偿失,以后会成为每个人的常识,自然就不会再害怕手机被盗和丢失。
除此以外,实施本发明,更重要的技术效果是:不仅手机被非法使用能够获得非法使用者和非法持有人的各种信息,且能够让非法使用者遭受精神负担、资费消耗等多种损失。一旦普遍实施,手机领域的天下无贼就会指日可待、加速实现,并且能够实现手机即使被丢在路上也无人捡拾。此外,若能普遍实施本发明,商业性恶意电话骚扰也会大幅减少。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及相关发明技术思路繁多,但发明目的明确。为了使本发明的优点和技术方案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多种应用场景,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阐述。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和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本发明的具体实现多样化,相关技术领域的开发仅需在本发明的启示下即可,不必须参照实施例。
还需要申明的,是本发明围绕手机和云账户而展开的前沿性技术构思和一系列新的技术方案,不是单一技术方案,因实现总的发明目的大体一致和有密切关联。
实施例1:
手机注册防盗技术起源于2005年,但大规模的实际应用是在六、七年之后手机云账户的快速普及,其涉及到手机安全的重要功能就是云账户对手机定位。虽然之后多重定位、AI辅助3D立体定位、蓝牙AOA高精准定位等突飞猛进,但涉及到手机及手机云账户相关安防技术发展缓慢,直到现在涉及到手机云账户安防的依然只是遥控手机产生高警音和遥控锁屏。这些技术即使在某个时间能够找到失窃手机的精准位置,但失窃手机一旦被转移,则追回的可能性就非常渺茫。
其实,手机云账户的技术理念来源于手机注册防盗,既然如此,手机云账户完全可以实现更多有利手机安全防范的功能。以下实施例技术思路其实并不太复杂,实际实施后将会对手机安防带来前所未有的提升。
本实施例的实施方为手机品牌厂商,需要对现有手机云账户系统进行技术升级。具体的说要在云账户用户端添加多个遥控功能菜单和/或使用说明,菜单里包含相应的操控信令。另外,在手机端账户内同样增加相应的被操控程序。
完成以上技术升级的云账户和手机,用户购买后先行插卡或写码激活,在激活时或之后注册云账户并登录云账户手机端(手机端账户),一旦手机不小心丢失,当机主确认手机失窃后在电脑设备或其他手机登录云账户,根据云账户所获得的与失窃手机有关的信息和系统建议,在手机待机状态,机主实时操作云账户点击里面的相关菜单向失窃手机发送操控信令(若不考虑实时,也可不必须在待机状态);
失窃手机接收到操控信令执行相应的手机被远程操控程序;
本实施例手机被远程操控程序包括手机被挂失、被自启位置共享、被遥控设置、被推送信息、被云账户屏幕镜像协同共享、被呼叫和/或被对讲、被监听、被监视、被监拍、被单向畅连程序中的至少一种或多种组合。
鉴于利用云账户对失窃手机远程操控的多样性,比如还可遥控自毁,本发明不限定上述手机被远程操控程序。
本实施例可先简单后复杂,实际开发建议逐步实施。相对复杂的实际开发需要根据手机已开发的各种报失程序考虑手机失窃后的各种场景,是被盗还是遗失?确认失窃时云账户是否接收到报失信息尤其是非法持有或使用者的照片或其他更有价值的信息等等因素,据此可以在云账户内增加手机安全说明,给出不同场景下的操控建议。比如已获得非法使用者照片和位置后的操控与已获得非法使用者手机号码或其他帐户后的操控可以有所不同,针对手机被盗后获得信息与遗失后获得信息所进行的操控也可以有所不同。
根据本实施例,所述操控信令包括信号指令和推送信息,信号指令包括单一指令和并发指令,推送信息包括文字、图片、语音和视频信息。
根据本实施例,所述手机被挂失,包括手机帐户接收到云账户发送的挂失指令后,手机进入挂失状态,当手机检测到被面对屏幕使用,就自动拍照并向云账户发送报失信息。
进一步,手机在没被非法换卡前而被云账户挂失,手机执行被动挂失模式,相当于手机运行与合法用户不完全相同的系统程序。该系统程序进入不了机主已锁屏系统,而是类似系统应用分身的专供非法使用的新系统:除拨打不出和发送不出除公开界面里已有的紧急联络电话外的电话号码,并将所拨打的号码发送至云账户和/或报失号码外,几乎不限制手机其他功能(甚至包括新支付宝、新微信的注册登录等),但手机被使用获得的重要信息备份至云账户或能被云账户远程查看。
再进一步,手机被非法换卡或虚拟用户卡被非法写码后,手机执行非法换卡报失模式:除自动报失和进入不了机主已锁屏系统外,其他功能不受限,甚至包括可以拨打电话和发送短信,相当于类似系统分身的专供非法换卡使用的另一个新系统。
根据本实施例,所述手机检测到被使用自动拍照并向云账户发送报失信息,包括手机检测到被人手持握并静置时或电源键、HOME键被按压后或收到特定来电或信息时或手机开机后或手机屏幕显示被滑动、被点击时等等面对手机的行为,自动拍照并向云账户发送报失信息。
根据本实施例,所述手机自启位置共享,是机主距离失窃手机附近,为现场找到手机而点击云账户中的自启位置共享向手机发送指令,手机账户接收到相应操控指令后,手机向云账户或相关联的手机账户发送位置共享请求。
根据本实施例,所述手机被遥控设置包括机主在云账户用户端修改手机电池电量关机阈值对手机远程遥控、机主在云账户用户端修改手机自动隐形开机时间等参数对手机远程遥控,以确保失窃手机有更多的被操控机会以及对机主而言更方便的操控时间。
根据本实施例,所述手机被推送信息、被云账户屏幕镜像协同共享、被监听、被监视等操控在下面的实施例中进行详细阐述。此外,有了上述操控功能后,本发明建议取消或修改现有技术中的云账户遥控锁屏的操控功能。
本实施例所实施的技术方案较多,可在模拟仿真后优化实施,实际的实施(若以后所有手机全普及)不必然全部技术方案都实施或许也能达到机主不再担心手机丢失的目的。
同理,以下实施例以及本发明相关发明的实施例也是如此:实际实施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软件编程开发要把很多因素考虑进去,但最终让用户的使用则需要尽可能的简单方便快捷。
实施例2:
手机功能太多,若不进行优化设计,则会让用户使用起来繁琐麻烦,以至于不少用户遗漏设置或不会设置一些特别重要的安防功能。为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开发一手机开机运行程序,使手机初次插入用户卡通电联网后,手机端内置的独有识别数据(比如:手机内的国际移动设备识别码IMEI)与手机卡内置的独有识别数据(比如:手机内的国际移动设备识别码IMEI)自动关联,并将相关数据和获取的对应手机号码(有些用户卡运营商尚不支持,则或更换用户卡或增加手机号码输入步骤)发送至云端服务器,云端服务器存储并关联相应的数据。这一步骤与现有注册云帐户的区别,在于包括手机号码为帐户名的云帐户由程序自动生成以及新机开机激活时就傻瓜式引导注册。
接着,手机屏幕弹出带有“请输入(登录和解屏)密码”字符或相关含义字符的引导对话框,用户输入密码的同时或之后,手机或拍照并将照片图像或虹膜(可用于云帐户的人脸识别或虹膜登录)和所输入的密码发送至云端服务器中已建立的以对应手机号为账户的数据库与之关联(因虹膜识别设备及采集技术等因素,手机拍照和上传虹膜信息可选,即可不拍照不上传虹膜信息,也可引导拍照上传虹膜信息,为普及预热或机型和相关技术多样化),本实施例优选该密码既是解屏密码也是手机号登录云端数据库的登录密码(如需修改,需在手机端解屏后修改且同步上传云端,云端的修改提示可不同步手机端也可同步手机端),因合法更换用户卡需要解屏,所以,该密码也是换卡密码;同样还是关机和刷机密码(密码共用即不易遗忘也不易混淆,在本发明里有多处应用)。
下一步,手机引导录入指纹信息,并上传至云端服务器。在本实施例中,云帐户可以通过指纹登录。然而,在密码识别鼠标或键盘未能普及之前(如果普及后,云帐户的登录甚至可简化为不用输入帐户名,直接指纹一键登录),云帐户为避免因密码被遗忘,则或需要其他的登录或找回密码的方式,本实施例可选密保登录。故再下一步,手机屏幕弹出带有“请设置密保问题答案”字符或相关含义字符的引导对话框,根据问题输入密保答案,用于密码忘记后的找回、重置或修改;该设置同步至以对应手机号为账户的数据库。
当然,手机屏幕还可以弹出带有“请输入您的电子邮箱”字符的引导对话框,用户输入邮箱号的同时或之后,手机或拍照并将照片图像、虹膜和所输入的邮箱号发送至云端服务器中已建立的以对应手机号为账户的数据库(拍照和上传照片、虹膜可选),所输入的邮箱号也是登录云端数据库的登录码,但需要邮箱服务器所发送的激活邮件激活或验证码验证,目的也是为了对忘记登录和解屏密码的进行找回、重置或修改。不过,在这一步中,手机邮箱和需绑定本手机号的邮箱不适合,若指纹识别鼠标或键盘普及后,则邮箱云账户或应逐渐淘汰。
完成以上密码设置后,手机云账户注册完成。如果机主之前已有同名同密码的云账户,系统会向手机发送信息提示云账户已关联注册,登录即可。
注册好云账户的手机,当手机检测到被异常使用时,手机执行相应的程序并向云端服务器发送报失信息。
需要注意的是,实施快捷注册云帐户技术方案时,既要考虑方便快捷,更要考虑安全防范,上面考虑了少数登录密码被遗忘的情况。由于本方案解屏密码和登录密码相同,解屏密码经常使用不易遗忘,实际实施本发明时可忽略密保和其他绑定设置,忽略密保的实施例和手机号码与密码同步发送注册的实施例不再重复。由现有复杂的云账户注册技术方案,转变获取手机号码和输入密码减少注册步骤的技术方案更容易实施。相对难度在于生物独有特性密码上传云账户,系统还需要增设生物独有特性密码的录入存储识别系统。
即便电脑端不增设诸如指纹识别传感器的生物独有特性密码录入存储识别设备,依靠多个紧急联系手机共同请求验证也可以登录云账户,故省略了密保和其他绑定设置而共用同步设置生物数据和密码的云账户注册对用户来说更快捷。
相比较生物独有特性数据密码上传云账户,手机录入生物独有特性数据中的人脸、指纹都是现有技术,在现有技术基础上可开发手机检测到被异常使用包括手机识别不同的密码和/或鉴别数据以及录入密码数据时间的不同,会进入不同的工作状态的相关程序。
所述工作状态包括手机解密解屏、进入不同的界面页面、执行正常工作或报失等等。
细化实施手机识别数据密码的不同进入不同的工作状态,会带来不同的智能识别技术效果。
实施本实施例的手机卖点突出,重要功能不遗漏,能够带给客户更方便、快捷且安全的体验。
实施例3:
为增大遗失或被盗手机的报失概率、减少合法用户在实际使用时的麻烦,可对现有技术的云帐户系统进行如下的技术升级。
本实施例的云端服务器是已创建好云数据库和相关运行程序的云系统,云数据库内可包括已在手机出厂前就录入好手机端内置的各种独有识别数据,相关运行程序包括接收、关联、保存和发送等多种处理手机端数据的子程序,处理手机端数据的子程序中包括对手机端的各种操控。
这套云服务器的管理系统可以分划出多种创新的技术方案,在手机出厂前就录入好手机端内置的各种独有识别数据,不仅可以实现追踪没有销售到消费者手中的新手机而被非法使用后的去向,还可以实现手机被拆成零配件后,关键配件被非法使用后的去向。
此外,该套云服务器的管理系统采用生物识别技术登录云帐户,不仅可防止现有登录方式因密码遗忘和验证码泄漏导致的措手不及和非法登录,而且登录时更方便快捷和更安全。
另外,在云账户升级过程中,需考虑手机用户之前有云帐户的情形,如用户之前有可关联的云帐户,则可根据当前的帐号密码与之前的帐户密码不同进行区分登录;若帐号密码相同,则云端服务器同时登录两个或多个云帐户,系统会自动冠注新旧或时间等加以区别。
由此,为增加云账户的安全不易破解,可借鉴新旧云账户的区分,考虑在手机号的基础上,添加机主不会遗忘的前置标识符或后缀标识符为账户名,标识符优选为字母。
实际实施,还需要考虑的问题很多,和本发明主题关系不大的不一一细说。
云服务器后台拥有较大权限,但需要两人以上或多人登录并实行多级管理,用以向云客户提供优良的服务。比如:可输入国际移动设备识别码、卫星导航芯片识别码、WIFI网卡MAC识别码、蓝牙地址码等独有数据以及手机号、密保问题、电子邮箱等查阅手机每次联网后的信息记录,和/或手机预设的每天定时N次向云帐户发送的定位等信息。
若云帐户发生错误或云帐户被窃密登录等,云服务器后台受理手机客户的申诉。
云服务器的客户端同样可通过对加密或验证的不同实施多级管理,比如:人脸加密码、双重指纹、其他生物识别多级密码以及紧急联系亲友手机验证码逐级进入云账户进行亲友找寻等。不过,涉及到生物识别密码云账户的实施需要较长的周期。
相应的云服务器还可以预设有索要被盗或丢失手机的标准化和个性化提示屏显或信息,可供机主操控推送。云端服务器还可设有和上述指令按钮和远程操控系统,后续追索省略,但为获得更多非法使用者的信息,尽可能不锁死手机。
再进一步,云服务器可一键联网报警,还可操控被盗和丢失的手机向指定手机发送位置共享的实现方法,以实现便于请警方或手机厂商提供的增值服务异地查找追踪。
虽然位置共享已在多种手机APP内实现,且可以实现持久性位置共享,但因多种原因,并非所有手机用户会把位置共享设置成永久性,故利用云账户实时操纵手机实现位置共享是手机丢失后的补救措施。当然,如果在手机挂失或自动开机报失时同步自启共享实时位置请求也能比较好的实现位置共享查找手机。
总之,云账户相当于手机的隐形保镖和保姆,除上述列举的功能外,还可以根据需求添加更多数据和处理、功用模块,成为手机的远程遥控器。
实施例4:
手机初次插卡开机联网后,机主只需要根据手机的引导提示,录入指纹后,云帐户、锁屏、手机报失防盗和界面菜单分级管理等重要功能即可自动生成。不过,为了应对指纹鼠标或键盘尚未普及等特殊情况,手机还会引导输入解屏和/或登录密码以及和/或紧急联络手机号码等数据。
由于数据获取及关联、号码绑定、智能识别异常使用等程序已做进手机的安全系统,所以,根据开机引导录入上述数据后的本实施例手机就可以放心使用了。
一旦遭遇偷抢手机的窃贼或强盗,他们偷抢到手机后通常是先关机或抽卡,被偷抢后的手机就会在隐形拍照并上传窃贼或强盗的照片后发出高警音或大声呼叫“救命、抓贼”等声音;
如果是遗失或窃贼没能关机,则合法机主可通过云帐户或紧急联络手机(设置紧急联络手机时,会向紧急联络手机发送含有挂失指令的短信)对遗失的手机挂失,挂失后的手机即便是正常操作,也会发送包含照片等在内的报失信息和被操控;
如果窃贼或非法使用者抽换卡成功,则手机不但会报失,而且也会被操控,乃至会被消耗非法使用号码的话费和/或流量;
如果非法使用者不换卡,而是只使用WIFI,手机同样报失且被监听监控,甚至可设置在深更半夜,让非法使用者在熟睡时被凄厉的鬼叫狼嚎声惊醒。
如果非法使用者不换卡,也不主动连接WIFI,手机会自动搜索或被挂失自动搜索免费WIFI以实现被操控。
当然,手机一旦离开机主,被别人非法占有后还会有其他的场景存在,针对这些场景,手机和云帐户都尽可能的预置了智能化应对措施,在此不全部进行文字说明。
不过,对非法使用者的严厉措施尽可能要在取得非法使用者的充分信息和对其发出警告以及联网报警之后,这些会在云帐户的防盗攻略里加以说明。
实施例5:
合法机主可在网上找到品牌手机的云系统,打开后在鼠标上触摸指纹传感器或输入手机号码并触摸指纹传感器或输入手机号码和密码,即进入云帐户。
在云帐户里,合法机主不仅能够查询到被盗或丢失手机的运动轨迹、挂失操控手机和一键报警,还可以对自己的同步信息进行查询、处理和多种互动。或者说在云帐户里开发两套或多套系统,一套是匹配手机的安全系统,其他是和手机关联的信息存储、社交互动等应用系统,分别与手机内的双或多系统对应。比如,在云帐户内可以显示手机界面和菜单,可同步操作手机,还可以编辑报表、文档或影视屏等在手机上不方便的操作。
实施例6:
再开发一手机开机运行程序,使手机初次插入用户卡通电联网后,手机内置处理程序自动绑定手机卡内置的独有识别数据,并绑定获取的对应手机号码。该手机号码事实上就是机主的本机号码(优选与一号双终端手表或眼镜电话的同一号码),这一步骤与当前的现有技术相比较,不需要任何设置,完全由程序自动完成。
自动完成上述绑定的手机,非法换卡后,手机定时拨打机主的本机号码。在本实施例中,手机定时拨打的时间优选为晚上11点或早上7点或中午12点半左右。
这一技术方案可以称之为手机的全自动报失防盗技术,其优点在于可以手机出厂固带,手机合法机主插入用户卡后不需要任何操作即具有防盗功能,而且合法机主可以在向非法使用者发出归还要求不被接受的情况后,合法机主可以对非法使用者长时间的监听或长时间的不挂机,以达到消耗非法使用者话费的目的。
该技术方案的实现思路是能自动执行的功能就尽可能的让程序去做,不仅是更好的技术创新,而且避开了相关专利壁垒。该技术方案对于能够合法实施的手机厂商值得大力宣传,不仅能够极大增加手机丢失后返还的概率,而且会对盗窃手机和捡到手机不想归还的违法犯罪分子给予心灵的震撼!
技术方案还可以进一步开发利用手机云账户监听的另一种模式,即在云账户点击回拨电话监听菜单操控手机,手机收到操控指令后隐形自动拨打机主的本机号码实施耗费非法使用者话费的监听(建议手机被非法换卡后操控,没换卡前自动拨打其他紧急联络电话耗费机主的话费不建议采用)。
当然,为了实现手机在被非法使用时或丢失后能被及时地发现,手机屏幕还会弹出带有“请输入紧急联络手机”字符或相关含义字符的引导对话框(比如紧急联络微信号或QQ号),用户输入手机号码后,手机号码会保存在紧急发送信息和拨号的存储器中。也可将该手机号发送至云端服务器中已建立的以对应手机号为账户的数据库与之关联,用于接收验证码作为云账户其他登录方式多个紧急联络手机登录方式的登录码。用紧急联络手机登录云帐户,可配合验证码查看手机的定位轨迹,便于及时查找失联人员。
手机屏幕还可以弹出其他比较重要的引导字符并在输入后上传数据,以便忘记时查询或作为其他用途。引语尽可能详尽简练清晰,让消费者一目了然、一看就懂,且上述手机功能引导设置的步骤尽可能简捷。
在手机引导录入报失号码并绑定后,手机检测到被异常使用时,手机拨打已绑定的号码和/或发送报失信息。
根据本快捷绑定报失防盗的实施例,手机发送的报失信息,可包括对本机的各种遥控操作指令集,以便报失手机对丢失或被盗的手机进行操控。
实施例7:
紧急联络手机收到含遥控指令集合的报失信息后,可发送信息遥控指令对被盗或丢失的手机进行遥控。
本实施例的手机端预设有接收数据指令的处理系统,可根据预先设置和云端服务器或紧急联络手机发出的数据指令(可包括北斗导航短信和WIFI等的遥控指令)进行隐形自启(内置时钟及其电源支持手机定时定点开启或每隔N小时自动开机和定时间段自关,自动开机进入隐形待机状态,优选5至10分钟自动关机)、挂失、定位、监听、监控、录音、拍照、摄像、锁定、上传数据、电量显示、指纹获取、删除数据、限制刷机、警语告知、警音发声、位置共享信息的遥控或定时发送、耗费非法使用者的移动流量等多项处理。
简单的说,就是遗失的手机在符合触发条件的情况下,实现隐形定时对丢失或被盗的手机操控、定位追踪。定时关机可延长隐形待机时间,增加操纵机会、增大操控几率。
手机定时或充电开机的前提,是手机被非法延时关机或手机电池电量低于阈值后的强制关机或被屏蔽手机在一定的时间内搜索不到信号后为节省电量的被迫自动关机(因被屏蔽关机后手机自动进入等待隐形定时开机的挂失状态)。
充电隐形开机可以为手机被监听监视提供更充足的电量。
总之,失窃或丢失的手机被非法使用者非法使用后,就成了一部可位置共享且自动受控和/或被云帐户、报失手机远程操控(结合非法使用情况进行一、二、三多级操控)的类似云手机或者说是能遥控录音、拍照、录像的监听监视器(需考虑不怀好意的出借和赠送行为),且被消耗流量和被吸嗜话费让非法使用者得不偿失。
为防止具有被监听监视功能的手机被恶意非法使用,对监听监视功能的使用需满足一定的条件。在开发这项功能时可考虑与云账户一键报警关联,即手机被监听监视功能的开启需要在一键报警之后。同样,云账户对手机的其他操控功能,只要是有可能会存在被恶意非法使用的情形,在程序开发时都要考虑一定的流程条件。即便是手机失窃,按照合理合法的流程,在获得合法证据的前提下采取必要的措施,就会极大提高让手机得到返还的几率。
其实,手机被异常使用的情形很多,只要研发好对异常使用的判定,也就是手机具备智能识别异常使用的能力,也就能够实现手机在被非法使用时或丢失后被及时地发现。
本实施例中,手机每次开机后自动检测手机卡内的国际移动客户识别码和/或内置的其他独有识别数据与手机内已绑定的国际移动客户识别码是否一致?若一致,手机正常使用所有功能;若不一致,手机自动隐形拨打和/或发送信息(若预置或开发手机号码位置共享程序或开通5G消息,则包含定位信息)至紧急联络手机(也可提前设置或云帐户设置并操控隐形拨打声讯台号码或定时拨打原机主可控的指定手机,吸嗜非法使用者的话费。
鉴于此,被叫号码建议为至少两个,一个为紧急联络手机(非双卡手机里的另一个号码),自动或被动拨打次数优选3至6次,以防后续的骚扰亲友;另一个为被绑定机主自己的号码,设为定时拨打和后期的间隔天数拨打与发送报失信息,对警告后拒不归还的来电接到后可长时间接听以及及时发现对失窃手机匿藏较长时间后的非法使用。
实施例8:
从非法使用者尤其是故意盗窃手机的犯罪心理分析:专业偷窃手机的窃贼偷手机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获得手机后非法出售换取钱财,而且具有想尽办法得到机主更多信息,进而获得更大的非法利益。
由此,本发明反其道而行之,提供了一种欲擒故纵并获取非法使用者用户卡内信息的报失防盗手机,本实施例的手机运行包含以下步骤:
手机初次插卡开机联网后,手机内置处理程序自动绑定手机卡内置的独有识别数据,并绑定获取的对应手机号码和/或引导录入报失号码并绑定;
手机检测到用户卡内置的独有识别数据与已绑定的识别数据不一致,手机可正常使用,但进入不了已锁屏界面且执行隐秘报失和/或被操控(合法用户和非法用户双用户界面)。
本实施例中,手机检测到用户卡内置的独有识别数据与已绑定的识别数据不一致,手机可正常使用外,手机还可自动读取或实时同步或被操纵调取用户卡内的信息并发送至手机云账户。
本实施例中,手机正常使用,可包括通话、接发信息、下载新的APP、注册和登录APP等等。
本实施例中,云账户远程操控调取手机卡内信息或手机向云账户发送手机卡内信息的实现方法也可作为一项手机防盗报失单独的技术方案。
实施例9:
以上实施例的重要目的,是围绕手机合法机主坚守个人信息不泄露即想尽办法对被盗和丢失的用户卡加密上锁,以及如何获得非法使用者的相关信息所展开,与其说是对被盗和丢失手机的追踪战,不如说是个人信息的攻防战。这场战役的收尾阶段依然存在信息战。
由此,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先礼后兵式云账户向手机推送警告信息的设计流程。这个设计流程实施例在云账户接收到非法使用者的手机号码、照片、位置等信息后,云账户显示出编辑警告信息的页面,合法用户根据提示或引导选择或填充相关信息后,向被盗或丢失的手机桌面按顺序推送。
比如期初推送的信息可以为:朋友!你正在使用的这部手机是一部被盗抢的手机,当前你的相关信息已被原手机主人掌握。为不给你带来重要麻烦,请你在两天内将这部手机送至某某客户服务站,并可领取相应的费用……。
再比如后续推送的信息可以是:朋友!因你没有按时将这部被盗抢的手机送到某某客户服务站,系统将对手机采取一定的措施,请你马上将这部手机送至某某客户服务站,否则会产生对你更加不利的后果……。该消息推送后,手机启动程序给用户卡上锁。
根据上述举例的信息可以看出:本实施例的设计流程,所述的云账户先礼后兵式的向手机推送警告信息,是指初次推送信息时不发送对非法使用者干扰或上锁等操控指令;
根据上述举例的信息可以看出:本实施例的设计流程,所述的向被盗或丢失的手机桌面按顺序推送信息,可以一次性编辑完成,云账户依次定时发送。
除了推送文字信息,还可以推送图片信息,尤其是推送非法使用者的照片,会给非法分子带去心理上的不安和恐惧。
此外,再次需要强调说明的是,合法机主不管是向被盗的手机发送指令还是推送信息,在手机里都是不能显示出合法机主的手机号码等重要信息,否则所属的技术方案就会存在瑕疵,这也是隐形报失的重要性,但本发明并不限制对非隐形报失技术方案的保护。
比如自定义短信转帐信息诱导套取非法使用者银行卡号、微信、支付宝帐号等。
当然,除了通过云账户推送警告信息外,在丢失或被盗的手机发送非法使用者的手机号码、照片、位置等信息后,也可以自动弹出警告信息。另为防止本发明的手机报失发送信息被恶意,被非法抽掉实体用户卡的手机会每隔若干时间段后,手机自动发出提示语音和/或提示图文,该若干时间段建议大于手机隐形自动开机的时间段。
除推送信息,开发云账户单向视频手机或直接单向发起呼叫与手机对讲等应用,是先礼后兵远程操控失窃手机的延续,云账户单向发起的呼叫或高警音,在手机端不能挂机、不能静音、不能调节音量。
以上实施例多包含一个以上独立的技术方案,大部分都包含多个。这些技术方案即可以单独实施,也可以组合实施,组合实施后又会形成众多不同的实施例,这些实施例又构成了不同的技术方案。
下面有从使用的角度优选有关联的组合实施例,不仅能够起到相对多方位的报失防盗作用,而且对消费者来说使用和操作起来即方便又快捷。
实施例10:
现有技术中,为保护被盗或丢失手机电话簿里亲朋好友的信息安全,采用来电时隐藏来电信息的方案。不过,由于电话仍可接通,如果窃贼有诈骗企图,则隐藏来电信息的方案并不完美。
本实施例比较简单,只需手机挂失后采用除紧急联络电话可接通外,电话簿中的其他来电或转移至紧急联络电话或系统回应关机不能接通且无任何来电显示的技术方案即可。
实施例11: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手机免打扰的实施例,具体为在手机上创建一恶意黑名单,手机对恶意黑名单内的来电不响铃且自动接听,接听过程中送话器关闭;
进一步,用户可一键把恶意来电号码拉入恶意黑名单;
再进一步,手机在接通恶意黑名单内的来电时,不影响除通话外的操作。
同理,手机还有另一种免打扰的实现方法,就是在手机来电时,在接听和关闭的选项上再增加一不送话接听的选项,用户选择不送话接听,手机在接听过程中送话器关闭;
进一步,在手机来电时,在接听和关闭的选项上再增加一“秘书接听”的选项,用户选择后,智能语音机器人就会陪骚扰电话来电者唠嗑。
“秘书接听”还可将相关重要语音信息转化为简明扼要的文字或文字语音,便于机主阅读或收听并确定下次来电是否接听或拉入黑名单等操作;此外,在通话设置菜单里还可增加对“秘书接听”细分功能子菜单,比如某时间段的来电除亲友的紧急电话外,其他来电全部“秘书接听”;或所有陌生来电等。
进一步,在用户选择“秘书接听”选项后,手机显示多种语音对话场景供用户选择。
如果所有的手机都采用这一看似简单粗暴的免打扰功能后,骚扰电话将会大幅减少。
实施例12:
本发明再提供一个综合性的实施例:一个具有报失防盗功能的用户卡插入内置eSIM卡(运营商不支持通话和短信仅支持移动网络)的双卡防盗防丢手机,开机后,手机锁定实体用户卡的PIN码并引导修改,修改后的密码既是锁屏密码,又是云账号的登录密码;接着手机获取并绑定用户卡所对应的手机号为报失号码,还可选引导输入另一手机号为报失号码;紧接着手机把该号码注册为云账号;再接着手机引导录入锁屏指纹并将指纹和密码都发送至云账户,该指纹也可以是云账户的登录指纹。
本实施例手机机器人秘书接听,可由手机内置软件实现,多语种对话场景可选择下载。机器人秘书接听除机主可选择接听外,还可把不礼貌的来电号码自动拉黑,被拉黑的来电会自动接通,但不送话不扬声。
根据以上描述,可以看出手机开机后只需要输入和录入密码,有关手机的基本安全设置即可完成。
如果手机用户还拥有可和手机配对的手表手机,上述可选引导输入也可以把手表手机号码设置为报失号码。
如果手机和手表之间的距离超过了阈值,则手表和手机都会发出报警。
如果蓝牙的灵敏度不够,手机还是不小心被盗,则窃贼不管是关机还是抽卡,手机都会启动报失程序,将窃贼的照片和位置发送到报失号码和云账户。手机机主或亲友收到报失信息,会根据位置决定是否启动高警音。
假设位置较远,高警音没有作用,则静候和窃贼有关的手机号码、照片、位置、视频等信息。
假如窃贼把用户卡抽出装入他自己的手机,则用户卡会启动报失防盗程序,用户卡的报失号码在收到和窃贼有关的信息后,用户卡和窃贼的手机都会被上锁。
假如窃贼将手机转让或交给其他非法使用者使用,云账户和报失号码就会通过换卡报失收到与非法使用者相关的信息。合法机主收到相关信息后,可通过云账户向非法使用者依次推送警告信息并一键报警。
假设推送的告警信息无用,且已把非法使用的手机卡锁住或消耗话费后,合法机主可通过WIFI或内置eSIM卡提供的网络操控手机在深夜自动开机并发出刺耳的噪音等。
假如以上措施都没能让手机返回,可启动云账户操控手机被监听监视。
假如手机已出国,报警和深夜噪音以及监听监视也没用,则机主可发送手机自毁的指令。
除以上描述外,本实施例手机作为精密精制的智能工具,在很多环节包括一定范围内的正常使用环节,以及甚至是任何一个异常使用环节,都可以设计报失功能:比如非法使用者试图非法恢复出厂设置、非法拆机、非法刷机(Recovery、Fastboot)的过程中都可以启动隐秘报失。此外,机主还可以登录云账户后点击挂失菜单一键向手机发送挂失指令。
报失的载波可以是移动信号、移动网络,还可以是进一步的在识别不到免费WIFI时,手机引导连接加密WIFI执行隐秘报失防盗;也可在连不上移动网络、WIFI状态下,手机隐形启动GPS等定位报失防盗。
此外,随着科技的发展,指静脉、静脉掌纹识别、虹膜识别、声音声纹识别传感器、气味识别传感器、心跳识别等灵敏度的提升以及应用的便利性、安全性的提高,均可应用于智慧型手机的防盗报失,乃至辅助AI智能根据使用习惯鉴别合法使用还是非法使用。
由于本实施例是一个组合型实施例,故不同的手机研发和制造企业均可依据本发明和本申请人已提交的专利文件中的自动锁定、开机说明、引导录入、同步改密、快捷注册、自动绑定、同步设置、蓝牙伴侣、异常报失、虚假关机、延时关机、注册防盗、阈值关机、隐形开机(内置时钟及其电源支持手机定时开机,进一步,开机后还可通过云账户遥控修改手机下次定时开机时间。)、分级界面、防拆开机、欲擒故纵、一键挂失、隐秘操控、防刷报失、警告推送、安全预警、一键报警、eSIM卡手机报失、加密二维码手机号、被盗或丢失的用户卡报失并锁住窃贼的手机、被盗或丢失的手机锁住非法使用者的用户卡等等核心技术思想,在不同的品牌、不同的机型、不同的系统、不同的架构等选择不同的组合实施,这些组合实施可能会千变万化,但只要依据了本发明中的核心技术思想、只要有一项分拆出来的技术方案同本发明相关创新技术方案等同或变劣,都属于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
总之,本发明的特色可以是手机设置与使用傻瓜化,手机自身及机主的安全智能化,以及提供了以恶制恶的免骚扰技术。
本发明的重点不仅要获得丢失手机的位置,还要利用技术手段尽可能获得非法用户或持有者包括面部照片的多种信息(通常仅获得位置信息不足以震慑非法用户或持有者,也难以追回手机),以及让非法用户或持有者感受到非法占有他人手机的麻烦和苦恼。
综上,本发明克服了让丢失或被盗手机变砖不能使用的思路,而是在更好的保护机主隐私的前提下,让手机尽可能在被非法使用过程中获得更多追踪信息。本发明可以说是在现有通信技术的基础上,通过细分逻辑思维方法,从安全的角度出发,把手机不怕偷和丢的世界难题逐步分解,化大为小,从非法使用者、非法持有人和窃贼的思维入手,发散想象手机被异常使用的场景,再全面且逐一克服。本发明可以先从应用层面逐项实施推向市场,再深入至底层重整系统,再深入至芯片,最终研发出安全规范实施效果优良无法破解的防盗防丢手机。
本发明的不怕偷和丢安全手机,不仅是机主的个人通信工具,而且是机主私人隐形保镖,在非法使用者或非法持有人手里则是被追踪、被遥控的监视器、窃听仪,是“烫手的山芋”;安全手机注册的云账户不仅是机主的隐私备用箱,还是手机的安全卫士。本发明通过手机开机快捷引导设置将机主的密码信息与手机和云账户绑定,手机通过多场景识别是机主合法使用还是他人非法使用来确定向云账户智能报失,由此经过长年思索苦思冥想出几十种创新技术方案和实施例。这些技术方案与实施例一经公开,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则是显而易见,且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所提供的技术原理以及要解决的技术问题的指引下,可以研发出更多实施例和不完全一致的实际产品。这些实际产品只要是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所有的等同技术方案包括刻意变劣技术方案,都是符合与本文所申请的原理和创新相一致的最宽的技术范围。
正是由于本发明是系列性多套创新解决方案,导致本发明的说明书和实施例在要求优先权的情况下相对繁杂,另个别实施例为了突出某项技术方案,存在与其他实施例前后顺序矛盾和冲突或技术特征重叠反复,需结合辅助性技术方案从原理思路技术启发宏观大局等角度加以解读。
本发明不仅提供了诸多技术解决方案,还提供了多项前瞻性技术原理和思路启蒙解决方法。根据这些方案与方法,逐级细化实施必将大幅提升手机智能化和自身的安全化,没有人会轻易使用陌生人的或来路不明的手机,久而久之必然会消灭手机丢失后的被恶意侵占。
本发明与相关发明的技术原理和方案除了应用于手机外,还可应用于笔记本、平板电脑、追踪器等其他终端设备或如车辆、无人机等可移动物品,以实现更多产品的天下无贼。

Claims (10)

1.一种手机失窃后被远程操控的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针对已注册云账户并登录手机端账户的手机,当机主确认手机失窃后登录云账户,操作云账户向失窃手机发送操控信令;
失窃手机接收到操控信令后执行相应的手机被远程操控程序;
所述手机被远程操控程序包括手机被挂失、被自启位置共享、被遥控设置、被推送信息、被云账户屏幕镜像协同共享、被呼叫、被单向畅连和/或被对讲、被监听、被监视程序中的至少一种或组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云账户还包括手机防失窃使用攻略或云账户控制手机的使用说明;
所述操控信令包括信号指令和推送信息,所述信号指令包括单一指令和并发指令,所述推送信息包括文字、图片、语音和视频多媒体信息;
所述手机被挂失,包括手机端帐户接收到云账户发送的挂失指令后,手机进入挂失状态,当手机检测到被使用时,手机自动拍照并向云账户发送报失信息;
所述自启位置共享,包括手机端账户接收到相应操控指令后,手机向云账户或相关联的手机端账户、社交账户发送位置共享请求。
3.一种手机被挂失后拍照报失的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针对已注册云账户并登录手机端账户的手机,当机主确认手机失窃后登录云账户,操作云账户向失窃手机发送挂失操控指令;
失窃手机接收到挂失操控指令后执行手机拍照报失运行程序,
所述手机拍照报失运行程序,包括:在手机检测到手机水平倾斜达一定的角度、或被人手持握并静置时、或电源键、HOME键被按压后、或收到特定来电或信息时、或手机开机后、或手机显示屏幕被滑动、被点击时,手机自动拍照并向云账户发送报失信息。
4.一种多级管理手机云账户,其特征在于,所述多级管理手机云账户对应的系统包括手机厂商端和手机云账户用户端,所述手机云账户用户端包括多级管理登录界面、相应的功能菜单和/或相关页面,所述手机云账户用户端包括远程操控手机的菜单和/或相应引导操控步骤的弹框。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级管理手机云账户,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机云账户用户端包括手机动态菜单,该手机动态菜单循环存储一定量接收到的照片、视频、位置等信息;
所述手机云账户用户端包括一键联网报警功能;
所述手机云账户用户端还包含手机失窃后的操控建议说明、相应的信息推送、相应的参数设置信令推送、向手机端账户发送挂失指令功能菜单、向手机端账户发送位置共享指令功能菜单、单向发起呼叫、单向畅连和/或手机对讲的功能、与手机屏幕镜像协同共享、满足条件时启动手机监听、监视功能中的至少一项;
所述云账户利用已存储在云账户里的多个紧急联系手机共同请求验证登录。
6.一种基于快捷注册云帐户的手机报失防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当手机初次插卡开机联网或虚拟用户卡手机写码后,手机获取用户卡对应的手机号码,并将引导录入的相应密码和/或生物独有特性数据存储于手机作为手机解屏密码和/或报失鉴别数据;
其中,手机将获取到的手机号码和引导录入后的相应密码发送到云端服务器,云端服务器存储接收到的手机号码,并关联或生成帐户名包含手机号码的云帐户,云端服务器将接收到的密码数据关联到云账户的登录密码;
手机注册云账户,并同步登录手机端账户;
当手机检测到被异常使用时或被挂失后,手机执行相应的程序并向云帐户发送报失信息;在手机正常使用时,手机端相关信息与云账户连通备份。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云账户的登录密码包括一级登录密码、二级登录密码;
所述手机被密码锁屏至少不锁首屏;
所述手机检测到被异常使用包括手机识别到不同的密码和/或鉴别数据、和/或手机录入密码数据对应的时间不同,进入不完全相同的状态;
所述手机被异常使用关机或电源低于阈值关机后,若手机内置时钟到达设定的时间,手机自动在屏幕不显示且无声响状态下开启,并发送报失信息、接受被操控;
所述手机被异常使用关机或电源低于阈值关机后,若手机检测到充电信号,手机自动在屏幕不显示且无声响状态下开启,并发送报失信息和/或进入被云账户监听监视状态;
所述手机自动隐形开机报失时同步或随后自启共享实时位置请求。
8.一种快速绑定报失号码的防盗报失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机绑定报失号码的实现步骤包括:
当手机初次插卡开机联网或虚拟用户卡手机写码后,绑定手机获取到的对应手机号码,和/或引导用户录入应急报失号码并绑定该应急报失号码;当手机检测到被异常使用时,手机发送报失信息和/或拨打已绑定的号码;
其中,所述手机被异常使用,包括手机被录入与手机已录入的密码数据不相符的密码数据、或手机超时未录入密码数据、手机试图非法关机、手机试图非法抽卡、手机被非法换卡、手机试图非法刷机、手机试图非法拆机、手机被非法接听、手机被挂失后的所有使用;
所述绑定的手机号码和/或应急报失号码通过解屏或加密菜单解密后解绑。
9.一种手机防来电骚扰的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机含有来电免骚扰运行程序,所述来电免骚扰运行程序包括:
手机的来电界面除接听选项和拒绝选项外,还增设“不送话接通”和/或“秘书接听”选项;
手机用户选择所述“不送话接通”选项后,手机接通来电但关闭送话器和/或扬声器;
手机用户选择所述“秘书接听”选项后,手机语音机器人接通来电,并与来电人进行通话,且将通话中相关重要语音信息转化为文字和/或文字语音。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来电免骚扰运行程序还包括:
在手机通讯录里增设自动接通黑名单,当被拉入至该自动接通黑名单的号码来电时,所述手机自动接通所述号码,但关闭送话器和/或扬声器;
所述语音机器人具有判断恶意来电的逻辑能力,并实现自动将恶意来电拉入所述自动接通黑名单;
此外,在用户选择“秘书接听”选项后,手机显示多种语音对话场景供用户选择;
所述“不送话接通”和/或“秘书接听”工作时,不影响除通话外的手机其他操作。
CN202211073705.7A 2021-09-06 2022-09-02 手机失窃后被远程操控的实现方法 Pending CN11577653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040462 2021-09-06
CN2021110404622 2021-09-06
CN2021111840385 2021-10-11
CN202111184038 2021-10-11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776538A true CN115776538A (zh) 2023-03-10

Family

ID=85388428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073352.0A Pending CN115776537A (zh) 2021-09-06 2022-09-02 全智能安防手机的实现方法
CN202211073338.0A Pending CN115941842A (zh) 2021-09-06 2022-09-02 基于同步快捷设置的手机安全实现方法
CN202211073705.7A Pending CN115776538A (zh) 2021-09-06 2022-09-02 手机失窃后被远程操控的实现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073352.0A Pending CN115776537A (zh) 2021-09-06 2022-09-02 全智能安防手机的实现方法
CN202211073338.0A Pending CN115941842A (zh) 2021-09-06 2022-09-02 基于同步快捷设置的手机安全实现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3) CN115776537A (zh)
WO (2) WO2023030499A1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94844A (zh) * 2005-12-29 2006-06-28 李志明 手机自动隐形拍照发送彩信报失的实现方法
CN1913674A (zh) * 2005-08-08 2007-02-14 解文武 手机可注册防盗报失的系统和方法
CN106161476A (zh) * 2016-09-13 2016-11-23 成都创慧科达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手机数据的安全保护方法及系统
CN107197455A (zh) * 2017-05-10 2017-09-22 珠海市魅族科技有限公司 终端控制方法、装置、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08200276A (zh) * 2017-12-27 2018-06-22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一种智能手机安全防护方法、设备及存储设备
CN109361804A (zh) * 2018-11-26 2019-02-19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来电处理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9600519A (zh) * 2016-09-29 2019-04-09 李信 手机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10495158A (zh) * 2017-03-22 2019-11-22 金汉锡 利用智能手机的通话中连接应用程序的系统及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05325A (zh) * 2000-12-26 2001-07-25 宿州市卓越通讯电子有限责任公司 能够失而复得的数字移动电话的设计方法
CN2899352Y (zh) * 2006-04-17 2007-05-09 罗嘉文 具有防盗抢报警功能的手机
US8036707B2 (en) * 2006-09-14 2011-10-1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system for tracking mobile communication device using instant messaging
CN101198119B (zh) * 2006-12-09 2012-02-29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自动报失方法以及实现该方法的便携式终端
CN100579266C (zh) * 2007-04-12 2010-01-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防止手机被盗的方法、系统以及防盗手机和网络侧实体
CN103095735B (zh) * 2011-10-27 2016-02-17 深圳市同洲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读取sim卡上数据信息的方法、移动终端、云服务器及系统
US8868574B2 (en) * 2012-07-30 2014-10-21 Box,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advanced search and filtering mechanisms for enterprise administrators in a cloud-based environment
CN104700050A (zh) * 2015-03-17 2015-06-10 上海天奕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的安全定位方法及装置
CN106157561A (zh) * 2015-04-23 2016-11-2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终端的报警方法及装置
CN206179171U (zh) * 2016-11-21 2017-05-17 丁燕飞 一种手环型报警器
CN107484113A (zh) * 2017-09-22 2017-12-15 深圳思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蓝牙云防丢器的实现方法及系统
CN110677816A (zh) * 2019-09-25 2020-01-10 合肥触点传媒有限公司 一种手机防偷防刷机的定位追踪方法
CN111147666B (zh) * 2019-12-19 2023-11-07 珠海市魅族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快捷报警方法及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13674A (zh) * 2005-08-08 2007-02-14 解文武 手机可注册防盗报失的系统和方法
CN1794844A (zh) * 2005-12-29 2006-06-28 李志明 手机自动隐形拍照发送彩信报失的实现方法
CN106161476A (zh) * 2016-09-13 2016-11-23 成都创慧科达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手机数据的安全保护方法及系统
CN109600519A (zh) * 2016-09-29 2019-04-09 李信 手机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10495158A (zh) * 2017-03-22 2019-11-22 金汉锡 利用智能手机的通话中连接应用程序的系统及方法
CN107197455A (zh) * 2017-05-10 2017-09-22 珠海市魅族科技有限公司 终端控制方法、装置、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08200276A (zh) * 2017-12-27 2018-06-22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一种智能手机安全防护方法、设备及存储设备
CN109361804A (zh) * 2018-11-26 2019-02-19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来电处理方法及移动终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030499A1 (zh) 2023-03-09
WO2023030500A1 (zh) 2023-03-09
CN115776537A (zh) 2023-03-10
CN115941842A (zh) 2023-04-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394555B2 (en) Mobile terminal privacy protection method and protection apparatus, and mobile terminal
CN105009556B (zh) 用于交互式远程通信中的增强响应的意图引擎
CN104992091B (zh) 访问终端的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04778416B (zh) 一种信息隐藏方法及终端
CN105592146A (zh) 设备控制方法、装置及终端
CN104780279A (zh) 一种支持被盗寻踪定位的手机及方法
CN104700050A (zh) 一种移动终端的安全定位方法及装置
CN106341313A (zh) 获取账单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CN206522020U (zh) 一种智能门锁及系统
WO2018054387A1 (zh) 终端权限的管理方法和装置
EP3367286A1 (en) Methods, apparatuses, computer program and recording medium for protecting information
CN110049490B (zh) 穿戴式设备的安全防护方法、装置、穿戴式设备及介质
CN106023370A (zh) Nfc设备的解锁方法及装置
WO2017201874A1 (zh) 终端丢失提示方法及装置
WO2015165172A1 (zh) 在语音服务中的信息发送方法和装置
JP7278345B2 (ja) モバイル端末のプライバシー保護方法および保護装置、並びにモバイル端末
US11681419B2 (en) Method for disguising a computer system's login interface
CN106066763A (zh) 终端解锁方法及装置
CN108549804A (zh) 模式切换方法和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终端
CN115776538A (zh) 手机失窃后被远程操控的实现方法
CN107992733B (zh) 一种智能终端及其安全解锁方法
CN106303017A (zh) 报警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6503573B (zh) 密码设置方法及装置
CN107707692A (zh) 软硬件结合的防盗手机及其报警方法
CN108509783B (zh) 一种智能终端应用程序管理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