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776437A - 一种面向ip系统边界的信号敏捷替换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面向ip系统边界的信号敏捷替换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776437A
CN115776437A CN202211439048.3A CN202211439048A CN115776437A CN 115776437 A CN115776437 A CN 115776437A CN 202211439048 A CN202211439048 A CN 202211439048A CN 115776437 A CN115776437 A CN 11577643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processing
stage signal
final
processing equipment
standb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439048.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宋蔚
刘晶晶
甄真
丁研
吴俊�
潘思宇
王汗青
赵旭
杨頔
卢冠宇
郝强
季奕军
冯梅华
徐萌
廖燕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Media Group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Media Grou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Media Group filed Critical China Media Group
Priority to CN202211439048.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776437A/zh
Publication of CN1157764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77643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面向IP系统边界的信号敏捷替换方法,该方法,包括:组播控制系统确定主用末级信号处理设备异常时,将主用末级信号处理设备配置同步至备用末级信号处理设备;组播控制系统控制核心IP交换矩阵关闭连接主用末级信号处理设备的接口;组播控制系统将上游接口变更为连接备用末级信号处理设备的接口;上游接口位于核心IP交换矩阵的组播路由表中。本申请提供的方法,在主用末级信号处理设备异常时,通过将核心IP交换矩阵的上游接口变更为连接备用末级信号处理设备的接口,实现了组播的快速替换,提升了应急处理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面向IP系统边界的信号敏捷替换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广播电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面向IP系统边界的信号敏捷替换方法。
背景技术
广电领域的IP(Internet Protocol,网际互连协议)化传输中,信号的IP/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用户数据报协议)包头所携带的信号源地址、目的地址、源端口号、目的端口号不同均会对下游设备接收产生影响。上游系统末级播出信号的快速恢复,需要通过NAT(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网络地址转换)功能,实现被应急信号与应急信号在切换后,仍可以保持固定的信号源地址、目的地址、源端口号、目的端口号等,确保下游不需要调整接收参数即可正确接收。
IP化的视音频组播信号在系统间进行传输时,若核心交换矩阵具备NAT功能,以核心交换矩阵作为上游系统末级信号处理设备送至下游系统。若核心交换矩阵不具备NAT功能,可配置一台视音频处理设备作为IP系统信号处理边界,基于终端切换IGMP(InternetGroup Management Ptotocol,互联网组管理协议)形式拉取组播流完成NAT的操作。
但是目前的针对核心交换矩阵不具备NAT功能的解决方案中,对异态信号基于终端切换的处理方式仅限于末级信号的信号切换设备以及与其所进行信号传输的交换机端口、光纤线均正常情况下信号层面的切换,以保障末级信号的正常输出。但无法保证以下播出信号异态情况下的有效处理行为:
1、末级信号切换设备故障,末级IP组播信号异常,此时为系统内单路信号播出形态。末级网关设备为播出链路上最后一个信号处理单元。
2、若采用基于SMPTE2022-7的主备双链路进行传输时,一台核心交换矩阵与末级信号切换设备之间的端口或光纤线故障,造成末级信号一路-7信号异常,基于SMPTE2022-7协议和安全播出要求,系统应保障两路-7信号正常。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缺陷之一,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面向IP系统边界的信号敏捷替换方法。
该方法包括:
组播控制系统确定主用末级信号处理设备异常时,将主用末级信号处理设备配置同步至备用末级信号处理设备;
组播控制系统控制核心IP交换矩阵关闭连接主用末级信号处理设备的接口;
组播控制系统将上游接口变更为连接备用末级信号处理设备的接口;上游接口位于核心IP交换矩阵的组播路由表中。
可选地,核心IP交换矩阵分别与主用末级信号处理设备、备用末级信号处理设备建立视音频业务通信连接。
可选地,组播控制系统分别与主用末级信号处理设备、备用末级信号处理设备、IP交换矩阵建立控制通信连接。
可选地,主用末级信号处理设备和备用末级信号处理设备均具备多通道视音频信号处理能力,且通过内部ID精准定位;并通过Restful API上报给组播控制系统,进而进行对应通道的控制。
可选地,主用末级信号处理设备和备用末级信号处理设备均基于IGMPv3协议,通过加入不同组播组的方式进行末级信号切换;
主用末级信号处理设备和备用末级信号处理设备均支持MAB方式;
主用末级信号处理设备和备用末级信号处理设备均具备至少2个独立设置IP的WAN通道,一个用于确保匹配对应连接的交换机端口地址实现三层路由交换,另一个用于确保备份信号在同一物理端口下以被备份信号的组播源地址进行信号的分发;主用末级信号处理设备和备用末级信号处理设备均将切换后的信号基于SMPTE ST.2110标准进行IP化封装,每个视音频处理通道均独立设置组播目的地址及端口号,并选择匹配被备份信号组播源地址的WAN通道作为源地址。
可选地,备用末级信号处理设备为至少一个。
可选地,组播控制系统确定主用末级信号处理设备异常时,将主用末级信号处理设备配置同步至备用末级信号处理设备,包括:
组播控制系统确定主用末级信号处理设备异常时,从所有备用末级信号处理设备确定一个目标备用末级信号处理设备;
组播控制系统将主用末级信号处理设备配置同步至目标备用末级信号处理设备;
组播控制系统将上游接口变更为连接备用末级信号处理设备的接口,包括:
组播控制系统将上游接口变更为连接目标备用末级信号处理设备的接口。
可选地,主用末级信号处理设备和备用末级信号处理设备均配置和核心IP交换矩阵互联的三层互联地址。
可选地,主用末级信号处理设备和备用末级信号处理设备均向外提供API接口;
组播控制系统确定主用末级信号处理设备异常时,将主用末级信号处理设备配置同步至备用末级信号处理设备,包括:
组播控制系统确定主用末级信号处理设备异常时,通过主用末级信号处理设备的API接口,复制主用末级信号处理设备中的信号配置;
组播控制系统通过备用末级信号处理设备的API接口,将信号配置下发至备用末级信号处理设备。
可选地,组播控制系统控制核心IP交换矩阵关闭连接主用末级信号处理设备的接口,包括:
组播控制系统通过命令行,向核心IP交换矩阵发送配置命令,配置命令用于关闭连接主用末级信号处理设备的接口;
核心IP交换矩阵接收并执行配置命令。
本申请提供一种面向IP系统边界的信号敏捷替换方法,该方法,包括:组播控制系统确定主用末级信号处理设备异常时,将主用末级信号处理设备配置同步至备用末级信号处理设备;组播控制系统控制核心IP交换矩阵关闭连接主用末级信号处理设备的接口;组播控制系统将上游接口变更为连接备用末级信号处理设备的接口;上游接口位于核心IP交换矩阵的组播路由表中。本申请提供的方法,在主用末级信号处理设备异常时,通过将核心IP交换矩阵的上游接口变更为连接备用末级信号处理设备的接口,实现了组播的快速替换,提升了应急处理效率。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面向IP系统边界的信号敏捷替换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面向IP系统边界的信号敏捷替换方法的实现架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末级信号处理设备配置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正常情况下的业务转发流量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异常情况下的业务转发流量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进一步详细的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所有实施例的穷举。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实现本申请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目前的针对核心交换矩阵不具备NAT功能的解决方案中,对异态信号基于终端切换的处理方式仅限于末级信号的信号切换设备以及与其所进行信号传输的交换机端口、光纤线均正常情况下信号层面的切换,以保障末级信号的正常输出。但无法保证以下播出信号异态情况下的有效处理行为:
1、末级信号切换设备故障,末级IP组播信号异常,此时为系统内单路信号播出形态。末级网关设备为播出链路上最后一个信号处理单元。
2、若采用基于SMPTE2022-7的主备双链路进行传输时,一台核心交换矩阵与末级信号切换设备之间的端口或光纤线故障,造成末级信号一路-7信号异常,基于SMPTE2022-7协议和安全播出要求,系统应保障两路-7信号正常。
针对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面向IP系统边界的信号敏捷替换方法,该方法,包括:组播控制系统确定主用末级信号处理设备异常时,将主用末级信号处理设备配置同步至备用末级信号处理设备;组播控制系统控制核心IP交换矩阵关闭连接主用末级信号处理设备的接口;组播控制系统将上游接口变更为连接备用末级信号处理设备的接口;上游接口位于核心IP交换矩阵的组播路由表中。本申请提供的方法,在主用末级信号处理设备异常时,通过将核心IP交换矩阵的上游接口变更为连接备用末级信号处理设备的接口,实现了组播的快速替换,提升了应急处理效率。
参见图1,本实施例提供的面向IP系统边界的信号敏捷替换方法,实现过程为:
101,组播控制系统确定主用末级信号处理设备异常时,将主用末级信号处理设备配置同步至备用末级信号处理设备。
若主用末级信号处理设备和备用末级信号处理设备均向外提供API接口。则组播控制系统确定主用末级信号处理设备异常时,通过主用末级信号处理设备的API接口,复制主用末级信号处理设备中的信号配置。组播控制系统通过备用末级信号处理设备的API接口,将信号配置下发至备用末级信号处理设备。
在具体实现时,末级信号处理设备异常将直接影响下游系统信号接收,为安全播出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可采用N+1的备份方式,提升安全级别和高可用能力,确保播出安全。即备用末级信号处理设备为至少一个。此时,组播控制系统确定主用末级信号处理设备异常时,从所有备用末级信号处理设备确定一个目标备用末级信号处理设备。组播控制系统将主用末级信号处理设备配置同步至目标备用末级信号处理设备。
确定目标备用末级信号处理设备的方法有很多,例如,随机选一个,或者根据预设的标准选择一个等,本实施例不对确定目标备用末级信号处理设备的方案进行限定。
102,组播控制系统控制核心IP交换矩阵关闭连接主用末级信号处理设备的接口。
本步骤可以基于命令行实现,即组播控制系统通过命令行,向核心IP交换矩阵发送配置命令,配置命令用于关闭连接主用末级信号处理设备的接口。核心IP交换矩阵接收并执行配置命令。
103,组播控制系统将上游接口变更为连接备用末级信号处理设备的接口。
其中,上游接口位于核心IP交换矩阵的组播路由表中。
组播路由表:在组播路由器上部署组播路由协议,主要作用是确定上游接口、下游接口建立组播路由表项以及维护组播路由表项。其包括(S,G)项,上游接口和下游列表接口。其中,S是组播源地址,G是组播组地址。
若备用末级信号处理设备为至少一个,那么组播控制系统将上游接口变更为连接目标备用末级信号处理设备的接口。
本实施例提供的面向IP系统边界的信号敏捷替换方法由核心IP交换矩阵、主用末级信号处理设备、备用末级信号处理设备、组播控制系统构建的架构实现。
该架构在实现时,核心IP交换矩阵分别与主用末级信号处理设备、备用末级信号处理设备建立视音频业务通信连接。组播控制系统分别与主用末级信号处理设备、备用末级信号处理设备、IP交换矩阵建立控制通信连接。
在实现时,该结构中的核心IP交换矩阵还与视频服务器和画分等其他接收设备(用于接收从末级设备发出的组播流量)连接,如图2所示(图2中仅以一个备用末级信号处理设备为例,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多个备用末级信号处理设备)。
核心IP交换矩阵所在交换机作为核心交换设备,与视频服务器、末级信号处理设备(如无特殊说明,本实施例将主用末级信号处理设备和所有备用末级信号处理设备统称为末级信号处理设备)进行信号传输。
1、核心IP交换矩阵
核心IP交换矩阵基于控制端定义的ACL(Access Control List,访问控制列表)策略(匹配组播源/目地址,端口号),接收服务器组设备以及总控发送的组播,并可根据承诺信息速率及承诺突发速率等实现对带宽的保护,最终根据终端申请情况实现无阻塞转发。
2、末级信号处理设备
末级信号处理设备包含三个主要功能,首先,按需接收来自上游视频服务器组的组播流,如视频服务器、垫片播放器等;其次,确保以上作为信号源的视频播放设备组播流的静净切换过程中画面干净、音频无杂声;最后将选取的组播流处理后再作为视频源发给下层视频接收端,处理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地址转换、生成低码率视频。
1)末级信号处理设备基于IGMPv3协议,通过加入不同组播组的方式实现末级信号的切换,并支持MAB(Make After Break)方式确保视音频切换过程中画面干净,音频无杂声。同时可以将切换后的信号基于SMPTE ST.2110标准进行IP化封装,从而使得下游接收单位可以在不需要调整接收参数的前提下,实现信号快速恢复的能力。
2)末级信号处理设备本身可能具备多通道视音频信号处理能力,通过内部ID精准定位(即内部处理通道可依照内部ID精准定位),并通过Restful API上报给组播控制系统,进而进行对应通道的控制。
3)主用末级信号处理设备和备用末级信号处理设备均配置和核心IP交换矩阵互联的三层互联地址。同时,核心IP交换矩阵上配置一条主用末级网关设备互联地址网段路由,下一跳指向备用末级网关设备。主用末级信号处理设备和备用末级信号处理设备都会接收从视频服务器发出的组播流,但是只有主用末级信号处理设备会为下层设备提供组播业务。
不同于基带系统,IP化封装信号的IP/UDP包头所携带的信号源地址、目的地址、源端口号、目的端口号不同均会对下游设备接收产生影响。同时因为系统采用了PIM-SSM组播业务模型,采用三层路由交换模式,所以终端的WAN地址既需要匹配对应连接的交换机端口地址,又需要匹配被备份信号的组播源地址,如图3所示。
4)末级信号处理设备具备1对100GE网络接口,用于与IP矩阵设备连接(即主用末级信号处理设备和备用末级信号处理设备均具备一对100GE网络接口,网络接口用于与核心IP交换矩阵建立通信连接),支持符合ST.2022-7标准的信号进行收发处理。主用末级信号处理设备和备用末级信号处理设备均具备至少2个可独立设置IP的WAN通道,一个用于确保匹配对应连接的交换机端口地址实现三层路由交换,另一个用于确保备份信号在同一物理端口下以被备份信号的组播源地址进行信号的分发;主用末级信号处理设备和备用末级信号处理设备均将切换后的信号基于SMPTE ST.2110标准进行IP化封装,每个视音频处理通道均可以独立设置组播目的地址及端口号,并可以选择匹配被备份信号组播源地址的WAN通道作为源地址。例如,通过提前预置的4个不同WAN通道,在确保匹配对应连接的交换机端口地址实现三层路由交换的同时,也确保备份信号在同一物理端口下以被备份信号的组播源地址进行信号的分发
5)末级网关设备本身具备向外提供API接口的能力,使用HTTP协议访问其对外提供的API接口即可实现对末级网关设备的控制。
3、组播控制系统
组播控制系统用于控制末级网关设备和IP矩阵设备的系统。
本实施例提供的面向IP系统边界的信号敏捷替换方法,可以用于末级信号处理设备故障,末级IP组播信号异常时的应急处理,或者,用于核心交换机与末级信号处理设备之间端口、板卡或光纤线故障,造成一路-7信号异常时的应急处理。通过主用末级信号处理设备和备用末级信号处理设备形成两条链路。通过手动获取和通过上游比对系统发送接口信息自动获取两种方式获得在播末级网关的状态信息和配置信息,存于组播控制系统数据库。当其中一条链路发生如上述两种情况故障,将故障切换网关设备的配置信息通过API接口的方式下发至备份设备,同时关闭故障设备的交换机端口,开启备份网关对应的交换机端口,备份设备输出末级信号流,由此达到信号层面应急替换的功能。
下面以组播场景为例,对本实施例提供的面向IP系统边界的信号敏捷替换方法实现过程再次说明。
组播是主机间一对多的通讯模式,组播是一种允许一个或多个组播源发送同一报文到多个接收者的技术。组播源将一份报文发送到特定的组播地址,组播地址不同于单播地址,它并不属于特定某个主机,而是属于一组主机。一个组播地址表示一个群组,需要接收组播报文的接收者都加入这个群组。
一份组播报文,使用一个组播地址作为目的地址。Source(组播源)向一个组播地址发送且仅发送一份报文。网络中部署的组播协议为此组播报文建立一棵树型路由,根是Source,叶子是所有组播组成员。组播技术有效地解决了单点发送多点接收的问题,实现了IP网络中点到多点的高效数据传送。
组播组:使用一个IP组播地址标识一个组播组。任何用户主机(或其他接收设备)加入一个组播组,就成为了该组成员,可以识别并接收以该IP组播地址为目的地址的IP报文。
组播源:以组播组地址为目的地址,发送IP报文的信息源。一个组播源可以同时向多个组播组发送数据;多个组播源可以同时向一个组播组发送数据。
组播路由表:在组播路由器上部署组播路由协议,主要作用是确定上游接口、下游接口建立组播路由表项以及维护组播路由表项。组播路由表如下所示:
MulticastroutingtableofVPN-Instance:publicnet
Total 1entry
00001.(192.168.0.2,227.0.0.1)
Uptime:00:00:28
UpstreamInterface:GigabitEthernet2/0/0
Listof 2downstreaminterfaces
1:GigabitEthernet3/0/0
2:GigabitEthernet1/0/0
其中,主要关注的有(192.168.0.2,227.0.0.1)、upstreaminterface和downstreaminterface。
(192.168.0.2,227.0.0.1):组播路由表的(S,G)项。S是组播源地址,G是组播组地址。
upstreaminterface:(S,G)表项或组播VPN Extranet表项的上游接口。
downstreaminterface:(S,G)表项或组播VPN Extranet表项的下游接口列表。
主用末级信号处理设备和备用末级信号处理设备均接入核心IP交换矩阵,主用末级信号处理设备和备用末级信号处理设备上均配置和核心IP交换矩阵互联的三层互联地址。同时,核心IP交换矩阵上配置一条主用末级网关设备互联地址网段路由,下一跳指向备用末级网关设备。主用末级信号处理设备和备用末级信号处理设备都会接收从视频服务器发出的组播流,但是只有主用末级信号处理设备会为下层设备提供组播业务。例如,如下所示:
<Huawei>dismulticastrouting-table
MulticastroutingtableofVPN-Instance:publicnet
Total 3entries
00001.(12.12.12.2,224.1.1.1)
Uptime:00:01:39
UpstreamInterface:GigabitEthernet0/0/0
Listof 1downstreaminterfaces
1:GigabitEthernet0/0/2
[huawei]disiprou 12.12.12.2
Route Flags:R-relay,D-download to fib
Routing Table:Public
SummaryCount:1
Destination/Mask Proto Pre Cost Flags NextHop Interface
12.12.12.0/30 Direct 0 0D 12.12.12.1 GigabitEthernet 0/0/0
在正常情况下,连接主用末级信号处理设备的接口(如端口)正常,在核心IP交换矩阵上通过查询组播路由表的记录(S,G)中的S,S为主用末级信号处理设备的地址,通过组播路由表查询S地址是从主用末级网关设备转发,故将从主用末级网关设备端口拉组播流。业务转发流量图如图4所示,图中虚线为组播流流动方向。
当主用末级信号处理设备出现故障时,通过本实施例提供的面向IP系统边界的信号敏捷替换方法,将主用末级信号处理设备配置同步到备用末级网关设备上,并关闭端口实现流量切换。业务转发流量图如图5所示,图中虚线为组播流流动方向。
处理方法为:
通过步骤101,组播控制系统将主用末级信号处理设备配置同步至备用末级信号处理设备。
即,组播控制系统通过主用末级信号处理设备API接口将主用末级信号处理设备配置备份,并将配置发送到备用末级信号处理设备上。
在主用末级信号处理设备出现故障的情况下,组播流量出现异常。需要进行应急切换,需要将主用末级信号处理设备的配置进行备份,再将备份的配置下发至备用末级信号处理设备,完成该操作后,备用末级信号处理设备即可正常发送组播业务流。
另外,末级网关设备本身具备向外提供API接口的能力,使用HTTP协议访问其对外提供的API接口即可实现对末级网关设备的控制。
通过步骤102,组播控制系统控制核心IP交换矩阵关闭连接主用末级信号处理设备的接口。
执行步骤101后,由于核心IP交换矩阵的组播路由表项中记录的(S,G)项的S地址还指向连接主用末级信号处理设备的接口(如端口),故业务还是未切换至备用末级信号处理设备转发,还需要通过步骤102进行接口关闭,通过步骤103进行路由切换操作。
在步骤102中,会关闭核心IP交换矩阵中连接主用末级网关设备的端口。例如,通过CLI(命令行界面)命令行的方式对网络设备进行管理,使用人员只需要通过图形界面进行相关配置下发,组播控制系统对内容进行分析可以转换成对应的配置命令下发。
通过步骤103,组播控制系统将上游接口变更为连接备用末级信号处理设备的接口。
执行步骤102后,组播控制系统控制核心IP交换矩阵上,连接到主用末级网关设备的端口关闭,组播路由表中原有直连路由失效,此时需要通过步骤103将配置的备用路由条目将变为最优。
即,通过对组播路由表中的(S,G)记录的S地址查询,将路由切换至备用末级信号处理设备接口查询,进而核心IP交换矩阵会选择备用末级信号处理设备端口收到的组播流进行转发。
此时,组播路由表查询如下所示:
<Huawei>dismulticastrouting-table
MulticastroutingtableofVPN-Instance:publicnet
Total 3entries
00001.(12.12.12.2,224.1.1.1)
Uptime:00:01:39
UpstreamInterface:GigabitEthernet0/0/1
Listof 1downstreaminterfaces
1:GigabitEthernet0/0/2
[huawei]disiprou 12.12.12.2
Route Flags:R-relay,D-download to fib
Routing Table:Public
SummaryCount:1
Destination/Mask Proto Pre Cost Flags NextHop Interface
12.12.12.0/30 Static60 0RD 13.13.13.2 GigabitEthernet 0/0/1
关闭接口后根据路由表查找组播路由表(S,G)记录中S地址,从原先的G0/0/0接口改变成指向G0/0/1接口,即可完成末级设备的应急切换。
步骤101、步骤102和步骤103在具体实现时,可以配置主末级网关设备的内部ID确定接收的信号在主末级网关设备中的处理通道,定时使用HTTP协议从主末级网关设备提供的API接口获取已配置的信号源最新数据流信息,根据信号的编号归类查看。同时通过编号获取主末级网关设备配置信息,可以对配置信息进行编辑,保存至数据库。
当主用末级信号处理设备出现故障时,组播控制系统将主用末级信号处理设备保存的信号配置复制通过HTTP协议从备用末级信号处理设备提供的API下发到备用末级信号处理设备上,使应备用末级信号处理设备具备故障主设备的所有信号配置和信号信息。同时将与此故障的主用末级信号处理设备连接的交换设备接口使用CLI下发配置命令将其关闭,与备用末级信号处理设备连接的交换设备接口使用CLI下发配置命令将其打开,使故障的主用末级信号处理设备与交换设备(核心IP交换矩阵所在设备)的网络连接转移到备用末级信号处理设备上。最终达到故障主用末级信号处理设备的业务与网络全部转移到应急备用末级信号处理设备上,使IP主备流完成应急替换。
当主用末级信号处理设备故障恢复后,通过下发保存好的配置和交换设备关闭与应急备用末级信号处理设备网络端口,开启主末级网关设备端口,完成主用末级信号处理设备业务与网络的恢复,备用末级信号处理设备再恢复原来的设备配置完成恢复。
且,可以通过如下接口命令实现
1、末级信号处理设备相关API接口,使用HTTP协议的POST或GET方法访问
Figure BDA0003947763130000141
Figure BDA0003947763130000151
2、交换设备相关命令,使用CLI下发至设备
Figure BDA0003947763130000152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面向IP系统边界的信号敏捷替换方法,组播控制系统确定主用末级信号处理设备异常时,将主用末级信号处理设备配置同步至备用末级信号处理设备;组播控制系统控制核心IP交换矩阵关闭连接主用末级信号处理设备的接口;组播控制系统将上游接口变更为连接备用末级信号处理设备的接口;上游接口位于核心IP交换矩阵的组播路由表中。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在主用末级信号处理设备异常时,通过将核心IP交换矩阵的上游接口变更为连接备用末级信号处理设备的接口,实现了组播的快速替换,提升了应急处理效率。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申请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申请可采用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申请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方案可以采用各种计算机语言实现,例如,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Java和直译式脚本语言JavaScript等。
本申请是参照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尽管已描述了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申请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申请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申请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0)

1.一种面向IP系统边界的信号敏捷替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组播控制系统确定主用末级信号处理设备异常时,将所述主用末级信号处理设备配置同步至备用末级信号处理设备;
组播控制系统控制核心IP交换矩阵关闭连接所述主用末级信号处理设备的接口;
组播控制系统将上游接口变更为连接所述备用末级信号处理设备的接口;所述上游接口位于所述核心IP交换矩阵的组播路由表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核心IP交换矩阵分别与所述主用末级信号处理设备、备用末级信号处理设备建立视音频业务通信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组播控制系统分别与所述主用末级信号处理设备、备用末级信号处理设备、IP交换矩阵建立控制通信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用末级信号处理设备和所述备用末级信号处理设备均具备多通道视音频信号处理能力,且通过内部ID精准定位;并通过Restful API上报给所述组播控制系统,进而进行对应通道的控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用末级信号处理设备和所述备用末级信号处理设备均基于IGMPv3协议,通过加入不同组播组的方式进行末级信号切换;
所述主用末级信号处理设备和所述备用末级信号处理设备均支持MAB方式;
所述主用末级信号处理设备和所述备用末级信号处理设备均具备至少2个独立设置IP的WAN通道,一个用于确保匹配对应连接的交换机端口地址实现三层路由交换,另一个用于确保备份信号在同一物理端口下以被备份信号的组播源地址进行信号的分发;所述主用末级信号处理设备和所述备用末级信号处理设备均将切换后的信号基于SMPTE ST.2110标准进行IP化封装,每个视音频处理通道均独立设置组播目的地址及端口号,并选择匹配被备份信号组播源地址的WAN通道作为源地址。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备用末级信号处理设备为至少一个。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组播控制系统确定主用末级信号处理设备异常时,将所述主用末级信号处理设备配置同步至备用末级信号处理设备,包括:
所述组播控制系统确定主用末级信号处理设备异常时,从所有备用末级信号处理设备确定一个目标备用末级信号处理设备;
所述组播控制系统将所述主用末级信号处理设备配置同步至所述目标备用末级信号处理设备;
所述组播控制系统将上游接口变更为连接所述备用末级信号处理设备的接口,包括:
组播控制系统将上游接口变更为连接所述目标备用末级信号处理设备的接口。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用末级信号处理设备和所述备用末级信号处理设备均配置和所述核心IP交换矩阵互联的三层互联地址。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用末级信号处理设备和所述备用末级信号处理设备均向外提供API接口;
所述组播控制系统确定主用末级信号处理设备异常时,将所述主用末级信号处理设备配置同步至备用末级信号处理设备,包括:
所述组播控制系统确定主用末级信号处理设备异常时,通过所述主用末级信号处理设备的API接口,复制所述主用末级信号处理设备中的信号配置;
所述组播控制系统通过备用末级信号处理设备的API接口,将所述信号配置下发至所述备用末级信号处理设备。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组播控制系统控制核心IP交换矩阵关闭连接所述主用末级信号处理设备的接口,包括:
所述组播控制系统通过命令行,向所述核心IP交换矩阵发送配置命令,所述配置命令用于关闭连接所述主用末级信号处理设备的接口;
所述核心IP交换矩阵接收并执行所述配置命令。
CN202211439048.3A 2022-11-17 2022-11-17 一种面向ip系统边界的信号敏捷替换方法 Pending CN11577643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439048.3A CN115776437A (zh) 2022-11-17 2022-11-17 一种面向ip系统边界的信号敏捷替换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439048.3A CN115776437A (zh) 2022-11-17 2022-11-17 一种面向ip系统边界的信号敏捷替换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776437A true CN115776437A (zh) 2023-03-10

Family

ID=853892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439048.3A Pending CN115776437A (zh) 2022-11-17 2022-11-17 一种面向ip系统边界的信号敏捷替换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776437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243841B2 (en) Multicast fast reroute at access devices with controller implemented multicast control plane
US7835378B2 (en) Root node redundancy for multipoint-to-multipoint transport trees
US8089964B2 (en) Transporting multicast over MPLS backbone using virtual interfaces to perform reverse-path forwarding checks
EP3340550B1 (en) Service message multicast method and device
US7808930B2 (en) Dynamic multipoint tree rearrangement
US8488616B2 (en) Building multipoint-to-multipoint label switch paths
US9100203B2 (en) IP multicast over multi-chassis trunk
US8526300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resiliency in multicast networks
JP5441908B2 (ja) マルチポイント及び同根マルチポイントの保護切り換え
US8576702B2 (en) Receiving multicast traffic at non-designated routers
EP1804423A2 (en) Method for rapidly recovering multicast service and network device
US8948051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efficient MVPN source redundancy with S-PMSI
EP2166711A1 (en)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for protecting multicast traffic
US8611346B1 (en) Multicast sparse-mode source redundancy
US9008118B2 (en) Multicast data delivery over mixed multicast and non-multicast networks
CN101702689A (zh) 组播业务数据负载均衡的传输控制方法及接入设备
US20230155921A1 (en) Multicast packet sending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CN116471203A (zh) 组播网络中收集遥测数据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9962800B (zh) 组播业务负载分担方法、系统以及视频直播系统
US11825534B2 (en) Multicast replication in 5G networks
CN110690989A (zh) 业务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TWI648970B (zh) 使用OpenFlow協定與UDP埠號位址轉換使群播封包得以穿越非群播網路之系統及方法
EP1062766A1 (en) Method, apparatus, and medium for minimal time multicast graft/join restoration
US9548887B2 (en) Proactive creation of multicast state in an overlay transport network to achieve fast convergence on failover
US20080226292A1 (en) Method and Processing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Ethernet Service Signals in 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ing Network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