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774272B - 一种陆空联合同步区域定位系统、方法和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陆空联合同步区域定位系统、方法和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774272B
CN115774272B CN202310104649.7A CN202310104649A CN115774272B CN 115774272 B CN115774272 B CN 115774272B CN 202310104649 A CN202310104649 A CN 202310104649A CN 115774272 B CN115774272 B CN 11577427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ground base
user receiver
base station
navigation rang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104649.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774272A (zh
Inventor
郭熙业
孟志军
刘凯
李晓宇
张华伟
闫恩齐
欧阳闰龙
王光明
胡梅
唐裕求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tional University of Defense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National University of Defense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tional University of Defense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National University of Defense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2310104649.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774272B/zh
Publication of CN1157742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77427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77427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77427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Position Fixing By Use Of Radio Wav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陆空联合同步区域定位系统、方法和设备。所述系统包括:多个地面基站,每一地面基站采用混合时分多址/码分多址的方式播发和接收信号;所述多个地面基站中包括不可视的地面基站,不可视的地面基站之间通过共视同步链路实现时频同步;多个空中节点,每一空中节点搭载有空基转发器,每一空中节点采用频分多址的方式转发和接收信号;系统完成时频同步后,每一地面基站将导航测距信号发射至每一空中节点,空中节点接收所述导航测距信号,变频后转发至用户接收机,用户接收机解算所述导航测距信号以实现用户接收机的定位、定速与授时。采用本方法能够快速实现用户接收机的高精度定位、定速与授时。

Description

一种陆空联合同步区域定位系统、方法和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无线电定位导航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陆空联合同步区域定位系统、方法和设备。
背景技术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GlobalNavigationSatellite System)是构建广域时空基准的重要手段,由其提供的定位、导航、授时等服务已在生产生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GNSS信号存在天然脆弱性,卫星导航信号到达地面的强度低,致使其抗干扰能力异常脆弱,GNSS信号受到遮挡容易被降级、阻断,导致其定位精度严重下降甚至无法提供定位服务,因此需要其他的增强或备份手段。在区域定位方面,地基(也称陆基)无线电导航成为了一种重要手段。通过在区域范围内布设基站既可为卫导信号覆盖范围内的用户实现定位增强功能,也可在卫导信号无法覆盖的范围内实现区域导航定位功能。部署地面基站的方式具有比GNSS更高的导航信号功率和更大的灵活性,并且具有成本低、施工和维护简单等优点。然而,这种地基定位系统会受到多径效应的影响;此外,当所有基站和接收机都放置在同一平面时,垂直可观测性较差,接收机可能无法准确估计高度;另外,用户与不同基站的距离差异较大,使得信号接收还面临严重的远近效应问题。空基系统与地基系统相结合成为区域定位的另外一种方式。除了地面部署基站外,基站还被安装在固定翼飞机、直升机、无人机和平流层飞艇等空基平台上。与地基系统相比,能够提供更好的观测几何,用户接收空基导航信号时也更少受到地形遮挡的影响。
空地联合定位系统在使用过程中也面临问题,由于空基平台移动,必须对空基系统天线位置进行实时测定,以提供精确的导航服务。对于星基转发式系统,典型的以中国区域定位系统(CAPS,Chinese Area Positioning System)为例,其导航信号从地面站产生,通过通信卫星转发给用户,由测定轨系统产生用户定位解算所需的轨道及实时位置信息。与星基平台不同,空基平台机动性强,难以准确预报飞行轨迹,导致位置信息实时获取难,此外,空基平台受成本、重量、尺寸、功耗等因素制约,平台时钟稳定性较差,转发信号频率漂移严重,加剧了导航信号载波频率不确定度以及多普勒频移测速的误差。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陆空联合同步区域定位系统、方法和设备。
一种陆空联合同步区域定位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布设在预设服务区域的多个地面基站,每一地面基站均配置有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实现兼容性信号的播发和接收,每一地面基站采用混合时分多址/码分多址的方式播发和接收信号;所述多个地面基站中不可视的地面基站之间通过共视同步链路实现时频同步;所述共视同步链路为所述不可视的地面基站与共视空中节点之间的时频同步链路;
根据预设规划航迹飞行的多个空中节点,每一空中节点搭载有空基转发器,每一空中节点均配置有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实现导航测距信号的接收和转发,每一空中节点采用频分多址的方式转发信号;
系统完成时频同步后,每一地面基站将导航测距信号发射至每一空中节点,空中节点接收所述导航测距信号,变频后转发至用户接收机,用户接收机解算所述导航测距信号以实现用户接收机的定位、定速与授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空中节点采用伴随式保障模式对所述用户接收机进行保障;所述伴随式保障模式包括:所述用户接收机接收多个所述空中节点转发的导航测距信号,根据导航测距信号的传输路径,调整所述空中节点的位置,以使不同空中节点转发的同一地面基站导航测距信号的传输路径长度相近。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可视的地面基站之间以及地面基站与空中节点之间通过直接双向同步链路实现时频同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用户接收机解算所述导航测距信号得到相应的伪距;所述导航测距信号包含对应地面基站发射天线的位置坐标信息;根据所述伪距和所述地面基站发射天线的位置坐标信息联合解算,得到对应空基转发器的位置坐标、用户接收机的位置坐标及接收机钟差,以实现用户接收机的实时定位与授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用户接收机解算所述导航测距信号得到相应的伪距为:
其中,为地面基站 i至空基转发器 j再至用户接收机 u的伪距观测值,为信号上行对应的几何距离,为信号下行对应的几何距离,为信号上行的对流层延迟,为信号下行的对流层延迟,为地面基站的钟差,为转发器通道时延,为接收机钟差, c为光速,为伪距的用户测距误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用户接收机解算所述导航测距信号,得到多普勒频移,根据所述多普勒频移解算得到用户的运动速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根据系统所需覆盖的服务区域、用户的服务性能需求以及设备安装环境,得到地面基站安装位置和空中节点规划航迹。
一种陆空联合同步区域定位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解析预先设置的陆空联合同步区域定位任务,得到地面基站位置和空中节点规划航迹,根据所述地面基站位置布设服务区域内的多个地面基站,根据所述空中节点规划航迹部署多个空中节点;所述多个地面基站包括不可视的地面基站,每一地面基站采用混合时分多址/码分多址的方式播发和接收信号;所述空中节点搭载有空基转发器,每一空中节点采用频分多址的方式转发信号;
建立包含所述多个地面基站与多个空中节点的时频同步网络,不可视的地面基站之间通过共视同步链路实现时频同步;所述共视同步链路为所述不可视的地面基站与共视空中节点之间的时频同步链路;
系统完成时频同步后,每一地面基站将导航测距信号发射至每一空中节点,空中节点接收所述导航测距信号,变频后转发至用户接收机,用户接收机解算所述导航测距信号以实现用户接收机的定位、定速与授时。
一种管控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按照以下步骤管理控制:
解析预先设置的陆空联合同步区域定位任务,得到地面基站位置和空中节点规划航迹,根据所述地面基站位置布设服务区域内的多个地面基站,根据所述空中节点规划航迹部署多个空中节点;所述多个地面基站包括不可视的地面基站,每一地面基站采用混合时分多址/码分多址的方式播发和接收信号;所述空中节点搭载有空基转发器,每一空中节点采用频分多址的方式转发信号;
建立包含所述多个地面基站与多个空中节点的时频同步网络,不可视的地面基站之间通过共视同步链路实现时频同步;所述共视同步链路为所述不可视的地面基站与共视空中节点之间的时频同步链路;
系统完成时频同步后,每一地面基站将导航测距信号发射至每一空中节点,空中节点接收所述导航测距信号,变频后转发至用户接收机,用户接收机解算所述导航测距信号以实现用户接收机的定位、定速与授时。
上述陆空联合同步区域定位系统、方法和设备,通过各地面基站采用混合时分多址/码分多址信号体制调制发射的导航测距信号,能够降低基站间信号互干扰,空中节点采用频分多址的信号体制对接收到的导航测距信号进行变频,能够解决空中节点转发信号冲突问题,利用共视空中节点能够实现不可视地面基站间的时频同步,使得地面基站选址更加方便,系统完成时频同步可以降低空中节点转发信号频率漂移率,用户接收机对接收到的由空中节点转发的导航测距信号实时解算,能够快速、简便地得到用户接收机位置、时间和速度。本发明实施例,能够有效避免地面基站伪码之间的强互相关干扰问题和空中节点转发信号冲突问题,实现用户接收机的高精度定位、定速与授时。
附图说明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陆空联合同步区域定位系统的应用场景图;
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陆空联合同步区域定位系统的工作流程示意图;
图3为一个实施例中陆空联合同步区域定位系统时频同步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另一个实施例中陆空联合同步区域定位系统伴随式保障模式与非伴随式保障模式对比示意图,其中,(a)为伴随式保障模式工作示意图,(b)为非伴随式保障模式工作示意图;
图5为一个实施例中陆空联合同步区域定位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提供了一种陆空联合同步区域定位系统,包括:
布设在预设服务区域的多个地面基站,每一地面基站均配置有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实现兼容性信号的播发和接收,每一地面基站采用混合时分多址/码分多址的方式播发和接收信号;多个地面基站中不可视的地面基站之间通过共视同步链路实现时频同步;共视同步链路为不可视的地面基站与共视空中节点之间的时频同步链路;
根据预设规划航迹飞行的多个空中节点,每一空中节点搭载有空基转发器,每一空中节点均配置有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实现导航测距信号的接收和转发,每一空中节点采用频分多址的方式转发信号;
系统完成时频同步后,每一地面基站将导航测距信号发射至每一空中节点,空中节点接收导航测距信号,变频后转发至用户接收机,用户接收机解算导航测距信号以实现用户接收机的定位、定速与授时。
在本实施例中,空中节点包括无人机、飞机和飞艇,在空中节点上搭载空基转发器,用户接收机可以配置于移动终端上。图1中的管控设备按照本发明方法所述步骤进行管理控制。
上述陆空联合同步区域定位方法中,通过各地面基站采用混合时分多址/码分多址信号体制调制发射的导航测距信号,能够降低基站间信号互干扰,空中节点采用频分多址的信号体制对接收到的导航测距信号进行变频,能够解决空中节点转发信号冲突问题,利用共视空中节点能够实现不可视地面基站间的时频同步,使得地面基站选址更加方便,系统完成时频同步可以降低空中节点转发信号频率漂移率,用户接收机对接收到的由空中节点转发的导航测距信号实时解算,能够快速、简便地得到用户接收机位置、时间和速度。本发明实施例,能够有效避免地面基站伪码之间的强互相关干扰问题和空中节点转发信号冲突问题,实现用户接收机的高精度定位、定速与授时。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提供了一种陆空联合同步区域定位系统的工作流程示意图,系统还包括:根据系统所需覆盖的服务区域、用户的服务性能需求以及设备安装环境,得到地面基站安装位置和空中节点规划航迹。在本实施例中,解析预先设置的陆空联合同步区域定位任务,得到仿真布局参数,仿真布局参数包括系统所需覆盖的服务区域、用户的服务性能需求以及设备安装环境,根据仿真布局参数进行仿真,得到地面基站安装位置和空中节点规划航迹,地面基站安装完毕后对其发射天线坐标进行精确标定,该信息以导航电文的形式向外播发。每个基站均采用了宽带发射和接收通道设计,具备兼容性信号的上下变频功能。空中节点升空,并根据规划航迹展开飞行。每个空中节点均配有空基转发器,具备兼容性信号转发功能,不同空中节点采用不同的转发频率。具体工作流程包括:
S1:地面基站和空中节点布局仿真获取地面基站安装位置和空中节点规划航迹。
S2:空中节点升空,按照规划航迹展开部署。
S3:各地面基站、空中节点之间完成时频同步。
S4:接收机实时高精度定位、定速和授时。
导航测距信号为兼容性信号,由于采用了兼容性信号体制设计,导航信号兼具定位导航和时频同步功能。每一地面基站都具有对应的站点标号,各地面基站在发送信号时,采用混合码分多址(CDMA,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和时分多址(TDMA,TimeDivision Multiple Access)技术,按照设置的站点标号和发射时隙表调制信号,以降低基站间信号互干扰。进一步,空中节点采用频分多址(FDMA,Frequency DivisionMultipleAccess)技术,以解决空中节点转发信号冲突问题。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提供了一种陆空联合同步区域定位系统时频同步的流程示意图,系统还包括:可视的地面基站之间以及地面基站与空中节点之间通过直接双向同步链路实现时频同步。
在本实施例中,陆空联合同步区域定位系统由各地面基站与空中节点组成时频同步网络,由于系统随机布设需求以及空中节点运动等因素,无法通过光纤等有线网络连接构建时频同步网络,且地面基站间在大范围布设条件下难以保证始终存在视距信号,因此地面基站间通过共视的空中节点实现时频同步,在地面基站与空中节点间建立无线时频同步链路。在可视场景下,地面基站之间、地面基站与空中节点之间建立双向微波链路进行时间频率传递,基于双向测距和时间同步技术,采用双向比对链路进行双向距离测量,并借助通信支路完成信息交互,进而根据双向测量结果解算相对钟差,待同步的地面基站、空中站点据此完成时间频率调节,保持与提供时频基准的地面基站时频同步。不可视的地面基站之间通过空中节点建立的共视同步链路完成时频同步,在陆空联合同步区域定位系统中,地面基站间可通过空中节点实现中继,此时中继节点只承担信号转发的作用,不作为同步基准节点,此外,为了避免频率漂移问题,空中节点与地面基站之间实现时频同步,时频同步包括时间同步和频率同步,时间同步在频率同步的基础上完成,频率同步是必要的,可根据具体实现方式确定空中节点与地面基站之间是否需要实现时间同步。
通过上述系统时频同步网络,能够实现高精度时频同步,通过空中节点实现中继能够减少地面基站的布设约束,避免布设光纤等有线网络,能够降低成本,并且可以增强信号可用性,使用户接收机可以利用更多的信号完成PVT(Position、Velocityand Time,位置、速度和时间)解算,提高精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用户接收机解算导航测距信号以实现用户接收机的定位与授时包括:用户接收机解算导航测距信号得到相应的伪距;导航测距信号包含对应地面基站发射天线的位置坐标信息;根据伪距和地面基站发射天线的位置坐标信息联合解算,得到对应空基转发器的位置坐标、用户接收机的位置坐标及接收机钟差,以实现用户接收机的实时定位与授时;用户接收机解算导航测距信号以实现用户接收机的定速包括:用户接收机解算导航测距信号,得到多普勒频移,根据多普勒频移解算得到用户的运动速度。
在本实施例中,当地面基站与空中节点完成时频同步和初始化后,各地面基站播发导航信号,空中节点的空基转发器接收地面基站播发的导航信号,经变频后转发至用户接收机,用户接收机接收空基转发器转发的导航测距信号后,经捕获跟踪得到相应的伪距值,利用已知的地面基站坐标联合解算空基转发器和用户接收机的位置及时间,实现实时定位与授时。具体步骤包括:
用户接收机端伪距观测方程为:
(1)
其中,为地面基站 i至空基转发器 j再至用户接收机 u的伪距观测值,分别为信号上行与下行对应的几何距离,分别为信号上行与下行的对流层延迟,为地面基站的钟差,为转发器通道时延,为接收机钟差; c为光速,为伪距的用户测距误差(URE,User Range Error)。
对上述伪距观测方程进行校正,校正后的伪距观测方程式可以改写为:
(2)
由于系统采用了时频同步技术,地面基站的钟差不需要进行求解,同步误差可作为测距的随机误差,另外,转发器通道时延可进行标校,对流层延时可通过模型进行修正,将对流层修正残差看作随机误差。因此,可认为URE包括多种误差源,如接收机噪声、多径、对流层修正残差、时间同步误差、通道时延标定误差。伪距测量噪声中的各个误差相互独立,表示URE的标准差,则等于各部分测量误差方差的总和:
(3)
其中,表示地面基站时间同步误差标准差,表示通道时延标定误差标准差,表示对流层延时校正误差标准差,表示热噪声引起的延迟锁相环伪距测量误差标准差,为多径引起的测距误差标准差。
首先,对式(1)和式(2)进行线性化,将表示为地面基站坐标、空基转发器坐标和用户接收机坐标的函数:
(4)
其中,第 i个地面基站空间坐标为,第 j个空基导航转发器的空间坐标为,用户接收机的空间坐标为,将上述公式代入伪距观测方程,得到以下观测方程:
(5)
取用户接收机坐标及接收机钟差初值为,空基转发器坐标初值为,则线性化式得到误差方程为:
(6)
(7)
个地面基站位置已知,可以得到个方程,为空基转发器数量,形成误差方程组为:
(8)
其中,个空基转发器及一个用户位置和接收机钟差未知,共个未知参数,当时采用最小二乘法求解:
(9)
其中,
(10)
为观测残差向量,观测值等权,权阵为单位阵,空基转发器和用户接收机位置及钟差按下式迭代进行解算:
(11)
对方程(9)使用最小二乘平差:
(12)
其中,的协方差矩阵,接收机测量值对应的加权矩阵为
使用多普勒定速的方法进行用户速度的解算,将伪距对时间求导,得:
(13)
其中,为未知的接收机时钟频漂。地面基站与空基转发器、空基转发器与用户之间的距离变化率与速度的关系分别为:
(14)
其中,分别是地面基站、空基转发器和用户的运动速度,分别表示地面基站 i在空基转发器 j处以及空基转发器 j在用户处的单位观测矢量。接收机的多普勒频移测量值能体现伪距变化率的大小,它们两者之间的关系为
(15)
由此可根据多普勒频移解算用户运动速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提供了一种陆空联合同步区域定位系统伴随式保障模式与非伴随式保障模式对比示意图,其中,(a)为伴随式保障模式工作示意图,(b)为非伴随式保障模式工作示意图,系统还包括:空中节点采用伴随式保障模式对用户接收机进行保障;伴随式保障模式包括:用户接收机接收多个空中节点转发的导航测距信号,根据导航测距信号的传输路径,调整空中节点的位置,以使不同空中节点转发的同一地面基站导航测距信号的传输路径长度相近。
在本实施例中,导航测距信号的传输路径包括导航测距信号由地面基站传输至对应空中节点的传输路径以及由对应空中节点传输至用户接收机的传输路径。陆空联合同步区域定位系统在工作时支持伴随式保障模式,即空中节点始终分布在靠近用户的区域范围内,既可以通过将空中节点机动至用户区域,也可以在用户区域就近选择可用节点,以缓解用户接收机可能面临的远近效应问题。图4中,陆空联合同步区域定位系统,包括4个地面基站和4个搭载空基转发器的空中节点,服务于1个用户接收机。图4(a)中,=,其中,为经由第一空中节点转发的导航测距信号的传输路径,为经由第二空中节点转发的导航测距信号的传输路径,为导航测距信号由对应空中节点传输至用户接收机的传输路径,为导航测距信号由地面基站传输至对应空中节点的传输路径,未采用伴随式保障模式时,同一地面基站经由两个不同的空基转发器转发最终到达接收机的导航信号的传输路径长度分别为,由于=,接收机接收到的两个信号之间的功率相差过大,在空中节点频率间隔不足或频率间隔过大时,会产生远近效应,从而导致接收机无法获得路径长度为的导航信息。图4(b)中,,其中,为经由第一空中节点转发的导航测距信号的传输路径,为经由第二空中节点转发的导航测距信号的传输路径,为导航测距信号由对应空中节点传输至用户接收机的传输路径,为导航测距信号由地面基站传输至对应空中节点的传输路径,采用伴随式保障模式,同一地面基站经由两个不同的空基转发器转发最终到达接收机的导航信号的传输路径长度相近,即,能够降低远近效应问题发生的概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提供了一种陆空联合同步区域定位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502,解析预先设置的陆空联合同步区域定位任务,得到地面基站位置和空中节点规划航迹,根据地面基站位置布设服务区域内的多个地面基站,根据空中节点规划航迹部署多个空中节点。
多个地面基站包括不可视的地面基站,每一地面基站采用混合时分多址/码分多址的方式播发和接收信号;空中节点搭载有空基转发器,每一空中节点采用频分多址的方式转发信号。
步骤504,建立包含多个地面基站与多个空中节点的时频同步网络,不可视的地面基站之间通过共视同步链路实现时频同步。
共视同步链路为不可视的地面基站与共视空中节点之间的时频同步链路。
步骤506,系统完成时频同步后,每一地面基站将导航测距信号发射至每一空中节点,空中节点接收导航测距信号,变频后转发至用户接收机,用户接收机解算导航测距信号以实现用户接收机的定位、定速与授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空中节点采用伴随式保障模式对用户接收机进行保障;伴随式保障模式包括:用户接收机接收多个空中节点转发的导航测距信号,根据导航测距信号的传输路径,调整空中节点的位置,以使不同空中节点转发的同一地面基站导航测距信号的传输路径长度相近。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可视的地面基站之间以及地面基站与空中节点之间通过直接双向同步链路实现时频同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用户接收机解算导航测距信号得到相应的伪距;导航测距信号包含对应地面基站发射天线的位置坐标信息;根据伪距和地面基站发射天线的位置坐标信息联合解算,得到对应空基转发器的位置坐标、用户接收机的位置坐标及接收机钟差,以实现用户接收机的实时定位与授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用户接收机解算导航测距信号得到相应的伪距为:
其中,为地面基站 i至空基转发器 j再至用户接收机 u的伪距观测值,为信号上行对应的几何距离,为信号下行对应的几何距离,为信号上行的对流层延迟,为信号下行的对流层延迟,为地面基站的钟差,为转发器通道时延,为接收机钟差, c为光速,为伪距的用户测距误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用户接收机解算导航测距信号,得到多普勒频移,根据多普勒频移解算得到用户的运动速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根据系统所需覆盖的服务区域、用户的服务性能需求以及设备安装环境,得到地面基站安装位置和空中节点规划航迹。
应该理解的是,虽然图2和图5的流程图中的各个步骤按照箭头的指示依次显示,但是这些步骤并不是必然按照箭头指示的顺序依次执行。除非本文中有明确的说明,这些步骤的执行并没有严格的顺序限制,这些步骤可以以其它的顺序执行。而且,图2和图5中的至少一部分步骤可以包括多个子步骤或者多个阶段,这些子步骤或者阶段并不必然是在同一时刻执行完成,而是可以在不同的时刻执行,这些子步骤或者阶段的执行顺序也不必然是依次进行,而是可以与其它步骤或者其它步骤的子步骤或者阶段的至少一部分轮流或者交替地执行。
关于陆空联合同步区域定位方法的具体限定可以参见上文中对于陆空联合同步区域定位系统的限定,在此不再赘述。上述陆空联合同步区域定位系统中的各个模块可全部或部分通过软件、硬件及其组合来实现。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管控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该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管理控制上述实施例中方法的步骤。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8)

1.一种陆空联合同步区域定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
布设在预设服务区域的多个地面基站,每一地面基站均配置有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实现兼容性信号的播发和接收,每一地面基站采用混合时分多址/码分多址的方式播发和接收信号;所述多个地面基站中不可视的地面基站之间通过共视同步链路实现时频同步;所述共视同步链路为所述不可视的地面基站与共视空中节点之间的时频同步链路;
根据预设规划航迹飞行的多个空中节点,每一空中节点搭载有空基转发器,每一空中节点均配置有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实现导航测距信号的接收和转发,每一空中节点采用频分多址的方式转发信号;
系统完成时频同步后,每一地面基站将导航测距信号发射至每一空中节点,空中节点接收所述导航测距信号,变频后转发至用户接收机,用户接收机解算所述导航测距信号以实现用户接收机的定位、定速与授时;
所述用户接收机解算所述导航测距信号以实现用户接收机的定位与授时包括:
用户接收机解算所述导航测距信号得到相应的伪距;所述导航测距信号包含对应地面基站发射天线的位置坐标信息;所述伪距为所述导航测距信号由所述地面基站发射至空基转发器,再由所述空基转发器转发至所述用户接收机的伪距观测值;
根据所述伪距和所述地面基站发射天线的位置坐标信息联合解算,得到对应空基转发器的位置坐标、用户接收机的位置坐标及接收机钟差,以实现用户接收机的实时定位与授时;
所述系统还包括:
空中节点采用伴随式保障模式对所述用户接收机进行保障;所述伴随式保障模式包括:
所述用户接收机接收多个所述空中节点转发的导航测距信号,根据导航测距信号的传输路径,调整所述空中节点的位置,以使不同空中节点转发的同一地面基站导航测距信号的传输路径长度相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
可视的地面基站之间以及地面基站与空中节点之间通过直接双向同步链路实现时频同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接收机解算所述导航测距信号得到相应的伪距包括:
用户接收机解算所述导航测距信号得到相应的伪距为:
其中,为地面基站i至空基转发器j再至用户接收机u的伪距观测值,为信号上行对应的几何距离,为信号下行对应的几何距离,为信号上行的对流层延迟,为信号下行的对流层延迟,为地面基站的钟差,为转发器通道时延,为接收机钟差,c为光速,为伪距的用户测距误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接收机解算所述导航测距信号以实现用户接收机的定速包括:
用户接收机解算所述导航测距信号,得到多普勒频移,根据所述多普勒频移解算得到用户的运动速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
根据系统所需覆盖的服务区域、用户的服务性能需求以及设备安装环境,得到地面基站安装位置和空中节点规划航迹。
6.一种陆空联合同步区域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解析预先设置的陆空联合同步区域定位任务,得到地面基站位置和空中节点规划航迹,根据所述地面基站位置布设服务区域内的多个地面基站,根据所述空中节点规划航迹部署多个空中节点;所述多个地面基站包括不可视的地面基站,每一地面基站采用混合时分多址/码分多址的方式播发和接收信号;所述空中节点搭载有空基转发器,每一空中节点采用频分多址的方式转发信号;
建立包含所述多个地面基站与多个空中节点的时频同步网络,不可视的地面基站之间通过共视同步链路实现时频同步;所述共视同步链路为所述不可视的地面基站与共视空中节点之间的时频同步链路;
系统完成时频同步后,每一地面基站将导航测距信号发射至每一空中节点,空中节点接收所述导航测距信号,变频后转发至用户接收机,用户接收机解算所述导航测距信号以实现用户接收机的定位、定速与授时;
所述用户接收机解算所述导航测距信号以实现用户接收机的定位与授时包括:
用户接收机解算所述导航测距信号得到相应的伪距;所述导航测距信号包含对应地面基站发射天线的位置坐标信息;所述伪距为所述导航测距信号由所述地面基站发射至空基转发器,再由所述空基转发器转发至所述用户接收机的伪距观测值;
根据所述伪距和所述地面基站发射天线的位置坐标信息联合解算,得到对应空基转发器的位置坐标、用户接收机的位置坐标及接收机钟差,以实现用户接收机的实时定位与授时;
所述方法还包括:
空中节点采用伴随式保障模式对所述用户接收机进行保障;所述伴随式保障模式包括:
所述用户接收机接收多个所述空中节点转发的导航测距信号,根据导航测距信号的传输路径,调整所述空中节点的位置,以使不同空中节点转发的同一地面基站导航测距信号的传输路径长度相近。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空中节点采用伴随式保障模式对所述用户接收机进行保障;所述伴随式保障模式包括:
所述用户接收机接收多个所述空中节点转发的导航测距信号,根据导航测距信号的传输路径,调整所述空中节点的位置,以使不同空中节点转发的同一地面基站导航测距信号的传输路径长度相近。
8.一种管控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管理控制权利要求6至7中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CN202310104649.7A 2023-02-13 2023-02-13 一种陆空联合同步区域定位系统、方法和设备 Active CN11577427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104649.7A CN115774272B (zh) 2023-02-13 2023-02-13 一种陆空联合同步区域定位系统、方法和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104649.7A CN115774272B (zh) 2023-02-13 2023-02-13 一种陆空联合同步区域定位系统、方法和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774272A CN115774272A (zh) 2023-03-10
CN115774272B true CN115774272B (zh) 2023-04-25

Family

ID=853936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104649.7A Active CN115774272B (zh) 2023-02-13 2023-02-13 一种陆空联合同步区域定位系统、方法和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77427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782080B (zh) * 2024-02-23 2024-04-30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 基于PPP-B2b/INS的实时空基导航系统及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1089114A2 (en) * 2000-05-12 2001-11-22 Adsi, Inc. Method for enhancing the reliability and efficiency of aeronautical data communications networking
CN100437143C (zh) * 2007-09-26 2008-11-26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区域卫星导航系统及方法
CN101806907B (zh) * 2010-03-12 2012-09-05 清华大学 多站多平台体系下基于相干与非相干混合的飞行器定位法
CN102213764A (zh) * 2010-04-07 2011-10-12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 双向卫星导航通信定位方法和系统
US9651666B2 (en) * 2011-04-19 2017-05-16 The Boeing Company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signal reception with increased resistance to interference
US9813969B2 (en) * 2015-11-03 2017-11-07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In-flight cellular communications system coverage of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located in aircraft
CN108089204B (zh) * 2017-12-08 2019-03-15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 一种地基高精度区域定位导航系统及方法
CN109001763B (zh) * 2018-06-04 2020-06-30 北京未来导航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低轨星座的导航增强方法及系统
CN112865894B (zh) * 2021-01-19 2022-06-14 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 一种基于卫星转发器的导航地面站设备时延校准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iadong Yu等."3D Channel Tracking for UAV-Satellite Communications in Space-Air-Ground Integrated Networks".《IEEE JOURNAL ON SELECTED AREAS IN COMMUNICATIONS》.2020,第38卷(第12期),2810-2823.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774272A (zh) 2023-03-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661933B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time synchronizing wireless network access points
US11971490B2 (en) Multi-system-based detection and mitigation of GNSS spoofing
JP6444898B2 (ja) 捕捉チャネル測位
AU2011258643B2 (en) Network location and synchronization of peer sensor stations in a wireless geolocation network
JP6080851B2 (ja) クロスリンク測距及び正確な時刻源を用いた衛星コンステレーションの高性能時刻同期及び時刻転送
CN102859901B (zh) 地理位置调节点波束交叠
US9612340B1 (en) Systems, methods, devices and subassemblies for creating and delivering crowd-sourced GNSS models
CN115774272B (zh) 一种陆空联合同步区域定位系统、方法和设备
CA2824680A1 (en) Process and system to determine temporal changes in retransmission and propagation of signals used to measure distances, syncronize actuators and georeference applications
CN103278836B (zh) 基于两次转发体制的飞行器定位方法
KR20130111603A (ko) 무선 네트워크 액세스 포인트들을 시간 동기화하는 시스템 및 방법
CN101382430A (zh) 临时陆基导航方法和系统
RU2783257C1 (ru) Способ и система определения относительного положения летательных аппаратов
KR20140069651A (ko) 기준국간 항법신호 송신간격 조정을 통한 위치오차 보정방법
Lee et al. Self-correction scheme by adjusting the navigation signal transmission time
US20240151858A1 (en) Hybrid Position Navigation and Timing System
US20240183993A1 (en) Satellite relaying for geolocation and mitigation of gnss denial
Guo et al. Synchronized Joint Airborne and Ground-Based Regional Positioning System
Lee et al. A feasibility study of ARPS in UAT for positioning
CN116047408A (zh) 一种信号融合式的无线电导航系统及导航定位授时方法
CN117784003A (zh) 一种陆基导航系统的基站零值标定方法
Lee et al. Hybrid Positioning Scheme Based on Satellite and Aeronautical Relay for the Battlefield
KR20040052013A (ko) 무선통신망을 이용한 위치 정보 측정 시스템 및 그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