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765921A - 第二服务传输中的第一服务数据的打孔成束的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第二服务传输中的第一服务数据的打孔成束的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765921A
CN115765921A CN202211271537.2A CN202211271537A CN115765921A CN 115765921 A CN115765921 A CN 115765921A CN 202211271537 A CN202211271537 A CN 202211271537A CN 115765921 A CN115765921 A CN 11576592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rvice
data
transmission
original
transmitting n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271537.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C.基林科
S.A.艾什拉夫
Y.布兰肯士普
张战
邹振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AB
Original Assignee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AB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AB filed Critical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AB
Publication of CN1157659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765921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67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transmitter end
    • H04L1/189Transmission or retransmission of more than one copy of a messag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8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repeating transmission, e.g. Verdan system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09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channel coding
    • H04L1/0013Rate matching, e.g. puncturing or repetition of code symbo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12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 H04L1/1819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with retransmission of additional or different redundanc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78Timing of allocation
    • H04L5/0082Timing of allocation at predetermined interv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46Resources in time domain, e.g. slots or fram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2001/0098Unequal error prot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4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allocation of payloa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04L5/0055Physical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ACK/NACK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 Detection And Prevention Of Errors In Transmiss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主题是“第二服务传输中的第一服务数据的打孔成束的方法和装置”。传送节点可在第二服务的传输中打孔第一服务的数据的束。第一服务具有比第二服务更低的时延要求。传送节点确定将在将传送第二服务的数据的时间周期期间传送第一服务的数据,并确定传输或接收状况。基于所确定的传输或接收状况,传送节点确定调整第一服务的传输。然后,当在该时间周期期间传送第二服务的数据时,传送节点在该时间周期期间传送第一服务的数据,其中所述传输包括第一服务的原始数据集合和第一服务的原始数据集合的至少一个重复。

Description

第二服务传输中的第一服务数据的打孔成束的方法和装置
本申请是2018年3月19日提交的、申请号为201880033921.4、发明名称为“在第二服务的传输中的第一服务的数据的打孔成束”的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第二服务的传输中的第一服务的数据的打孔成束的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无线通信发生在具有不可预测的干扰和信道变化的环境中。HARQ(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是用于解决不可预测的干扰和信道变化的常用技术。HARQ涉及无线装置接收上行链路或下行链路传输以尝试解码传输中的数据消息。
图1是LTE系统中在传送节点105和接收节点110之间采用的常规HARQ技术的信令图。最初,传送器105在TTI(传输时间间隔)中将多达两个传输块传送到接收节点110(步骤115)。图2中示出该传输的示例,在图2中TTI1包括两个传输块,并且TTI2包括两个传输块。接着,接收节点110确定是否成功接收了两个传输块中的每个传输块(步骤120)。由于LTE(长期演进)提供每TTI多达两个传输块,所以接收节点110向传送节点105传送由2个位组成的HARQ-ACK(确认),每个位指示相应传输块的成功或失败(步骤125)。
接着,传送器基于HARQ-ACK中的位的值来确定是否成功解码了一个或多个传输块(步骤130)。如果是的话,那么传送节点105将未成功解码的(一个或多个)传输块传送到接收节点110(步骤135)。然后,接收节点110尝试通过将未成功解码的传输块与重新传送的传输块进行软合并来解码未成功解码的传输块(步骤140)。软合并的类型可改变,并且可涉及公知的追赶或增量冗余软合并技术。软合并大大增加了成功解码的概率。
作为无线系统的3GPP系列中的标准的LTE针对MBB(移动宽带)业务而被高度优化。TTI(子帧)具有1 ms的持续时间,并且对于FDD(频分双工),在子帧n中进行数据传输的情况下,在子帧n+4中传送HARQ-ACK。
URLLC(超可靠低时延通信)是具有极其严格的错误和时延要求的数据服务,所述要求包括低至10-5或更低的错误概率以及低于1 ms的端到端时延。其它服务具有类似的错误和时延要求,诸如LTE中所谓的短TTI。
尽管第五代移动电信和无线技术还没有被完全定义,但是它在3GPP内处于高级草案阶段,并且包括关于5G新空口(NR)接入技术的工作。因此,将明白,尽管在本公开的一些部分中使用LTE术语,但是本公开同样适用于等效的5G实体或功能性,而不管不同于5G中所规定的内容的术语的使用。3GPP TR 38.802 V1.0.0(2016-11)提供了对关于5G新空口(NR)接入技术的当前协定的一般描述,并且最终规范尤其可能在未来的3GPP TS 38.2**系列中公布。
MBB或eMBB(增强型MBB)和URLLC都在针对5G的广泛范围的数据服务之中。为了能够实现具有优化性能的服务,对于不同服务预期TTI长度不同,其中TTI可对应于子帧、时隙、或迷你时隙。特定来说,URLLC可具有与MBB相比更短的TTI长度。
由于URLLC的严格时延要求,所以在同一网络中容纳MBB和URLLC两者引入冲突。当需要同时传送MBB和URLLC数据时,这些冲突可能导致解码所述数据中的任一数据或两种数据的问题。尽管HARQ是解决解码问题的常见方法,但是由于URLLC的严格时延要求,所以在容纳MBB和URLLC两者的网络中实现HARQ可能是困难的。特定来说,尽管可针对MBB数据来实现常规的HARQ过程,但是常规的HARQ过程可能无法满足URLLC数据的严格时延要求。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示例性方面涉及一种在传送节点中实现的方法。传送节点确定将在将传送第二服务的数据的时间周期期间传送第一服务的数据,其中第一服务的数据要求比第二服务的数据更低的时延。传送节点还确定传输或接收状况,并基于所确定的传输或接收状况来确定调整第一服务的传输。然后,当在该时间周期期间传送第二服务的数据时,传送节点在该时间周期期间传送第一服务的数据,其中所述传输包括第一服务的原始数据集合和第一服务的原始数据集合的至少一个重复。
本公开的其它方面涉及一种用于实行该方法的传送节点以及一种包括代码的计算机可读介质,所述代码在由处理器执行时使得处理器执行该方法。
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涉及一种在接收节点中实现的方法。接收节点在时间周期期间接收传输,并确定所述传输包括第一服务的数据和第二服务的数据,其中第一服务的数据要求比第二服务的数据更低的时延。接收节点还确定所述传输包括第一服务的原始数据集合和第一服务的原始数据集合的至少一个重复,并然后尝试解码第一服务的数据。
本公开的其它方面涉及一种用于实行该方法的接收节点以及一种包括代码的计算机可读介质,所述代码在由处理器执行时使得处理器执行该方法。
附图说明
图1是常规HARQ过程的信令图;
图2是常规传输块传输的框图;
图3A和图3B是示例性打孔的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传输的框图;
图4是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具有重复的控制数据和用户数据的被打孔传输的框图;
图5是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具有单个控制数据传输和重复的用户数据传输、不具有跳频的被打孔传输的框图;
图6是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具有单个控制数据传输和重复的用户数据传输、具有跳频的被打孔传输的框图;
图7是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具有单个控制数据传输和重复的用户数据传输、具有跳频的另一被打孔传输的框图;
图8是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传送器和接收器的框图;
图9是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示例性传输方法的高级流程图;
图10是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示例性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11是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示例性接收方法的高级流程图;以及
图12是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示例性接收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用于在同一网络中容纳URLLC和MBB两者的一种方法是允许URLLC传输对MBB传输进行打孔,其示例在图3A和图3B中被示出。图3A示出上行链路MBB传输310的时间-频率资源的一部分311被打孔成包括URLLC传输,即,URLLC上行链路控制信号部分312以及URLLCPUSCH(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和上行链路控制信号部分313。图3B示出下行链路MBB传输320的一部分321被打孔成包括URLLC传输,即,PDCCH(URLLC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和PDCCH DMRS(解调参考信号)部分322以及URLLC PDSCH和PDSCH(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DMRS部分323。
尽管这种打孔允许在同一网络中提供MBB和URLLC两者,并允许URLLC传输满足严格定时要求,但是在解码所传送的数据时可能出现问题。由于MBB传输较不时间敏感(与URLLC相比),所以可在多个不同的TTI中使用HARQ来解决解码问题。例如,在LTE中,一个TTI(其是一个子帧)具有1 ms的持续时间,并且对于FDD,在子帧n+4中重新传送原本在子帧n期间传送的数据。在LTE上行链路中,HARQ重新传输定时是固定的,并且对于每个重新传输,HARQ重新传输过程通常花费8 ms。该延迟对于MBB或eMBB来说是可接受的,因为它较不时间敏感。然而,URLLC是时间敏感的,并且与原始传输分开多达8 ms的重新传输将可能导致重新传送的数据到达得太晚而使它无法由接收器使用。因此,这种常规HARQ过程不能在与支持MBB所在的网络相同的网络中充分支持URLLC。尽管本论述结合URLLC传输对MBB传输进行打孔,但是本公开同样适用于由第一服务的传输对第二服务的传输进行打孔,其中第一服务比第二服务更时间敏感。换句话说,第二服务仍可以是时间敏感的,只是它比第一服务较不时间敏感。
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提供了用于解决在同一网络中解码要求低时延的第一服务的传输的问题的方法,所述网络可同时传送不具有像第一服务那样低的时延要求的第二服务。当传送器确定它无法调整传输参数时,传送器可自动激活打孔成束,而无需初始控制信令。打孔成束涉及到第二服务的数据传输的同一TTI中的要求低时延的第一服务的原始数据的传输连同原始数据的一个或多个重复(其可以与原始数据相同或不同地被编码)。在每个情况下,第一服务的不同冗余版本或重复的同一冗余版本对第二服务的传输进行打孔。可将第一服务的数据打孔到第二服务的数据的一个传输块(TB)、两个传输块、或多于两个传输块中。
携带第二服务的数据的TTI中低时延数据的冗余传输消除了由于传送NACK(否定确认)而正常需要的重新传输与后续重新传输之间的等待时间,这允许成功解码低时延数据,同时满足低时延数据的时延要求。这还提供了信令效率,因为它不要求控制信令携带NACK(或对于成功解码的数据的ACK),并且由于在第二服务的TTI内低时延服务的数据的重复而提供了健壮性。
图4-7是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具有针对低时延数据的冗余度的被打孔传输的框图。在这些示例中,第一服务的原始数据和每个重复可以是彼此的复制品,即,以同一方式所编码的相同数据;或者每个被打孔部分中的数据可以是彼此的不同版本,即,以不同方式编码但携带可在解码之后恢复的相同底层控制和用户数据。在后一种情况下,可从(0,3,2,1)的编码列表中采取编码,其中数字对应于将在增量合并中使用的冗余版本,并且如果存在多于四个重复,那么额外重复从编码列表的起始再次开始。
图4中的传输是没有严格时延要求的第二服务的单个TTI 400,以具有严格时延要求的第一服务的数据对所述单个TTI 400打孔4次。特定来说,第一服务的数据包括控制数据(其在该示例中是URLLC PDCCH+PDCCH DMRS)和用户数据(其在该示例中是URLLC PDSCH+PDSCH DMRS)的原始传输405。第一服务的数据还包括三个重复410a-410n,每个重复包括控制数据(其在该示例中是URLLC PDCCH+PDCCH DMRS)和用户数据(其在该示例中是URLLCPDSCH+PDSCH DMRS)。尽管图4示出原始传输和三个重复,但是传输可包括比所示内容更多或更少的重复。原始传输和第一个重复之间的间距以及重复之间的间距可以是ff可大于或等于零。换句话说,尽管在该图中示出时间间隙,但是原始传输405和重复410a-410n可在时间上彼此直接相邻。
图5中的传输是没有严格时延要求的第二服务的单个TTI 500,以具有严格时延要求的第一服务的数据对所述单个TTI 500打孔。在该示例中,原始传输505包括控制数据(其在该示例中是URLLC PDCCH+PDCCH DMRS)和用户数据(其在该示例中是URLLC PDSCH+PDSCHDMRS)两者。与图4的示例相比,在图5的示例中,不重新传送控制数据,并且只重新传送用户数据510a-510n。此外,原始传输和重复在时间上彼此直接相邻,并且在频率上,原始传输和重复在TTI 500内的特定时间并未占用所有频率资源,而是扩展到用于TTI 500的频率资源之外。
图5中的示例没有采用跳频以用于第一服务的传输。相反,图6中的示例采用跳频以用于第一服务。在其它方面,图6的示例与图5的示例相同,即,不重新传送原始控制数据,而只重新传送用户数据,并且原始传输和重复彼此直接相邻,使得只存在单个被打孔部分。因此,在图6中,第二服务的TTI 600包括具有原始传输605和一个或多个重复610a-610n的单个被打孔部分。可通过较高层参数来配置激活或去激活跳频,或通过由第一服务的PDCCH所携带的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中的字段来携带激活或去激活跳频。
如同图6中的示例,图7中的传输采用跳频,并且如同图5和图6两者中的示例,不重新传送原始控制数据,而是重新传送用户数据,并且原始传输和重复彼此直接相邻,使得只存在单个被打孔部分。然而,在该示例中,原始传输705和一个或多个重复710a-710n被含在分配给TTI 700的频率资源内。
尽管图4-7示出将特定的时间-频率资源用于被打孔数据,但是也可使用其它时间-频率资源。在图4的示例中,冗余传输可在时间上彼此直接相邻,并且可与原始传送的数据直接相邻,而不是在冗余传输之间交错第二服务的数据。在图5-7的示例中,低时延服务的原始和冗余传输可在时间上与第二服务的传输交错,这类似于图4中的图示。
此外,冗余传输的数量可偏离所示的示例,并且本公开可使用更少或更多数量的冗余传输来实现。最后,用于低时延服务的原始传输和重复的时间资源和/或频率资源的特定量可大于或小于图4-7中示出的内容。
在描述由传送和接收节点所执行以支持图4-7中示出的打孔的方法的细节之前,将结合图8呈现对示例性传送节点和接收节点的高级描述,以便辅助读者理解以下本公开的过程的实现的细节。如图所示,传送节点805可向接收节点850传送信息,并且接收节点850可向传送节点805传送信息。为了实现这一点,传送节点805包括耦合至收发器810和存储器820的处理器815;并且接收节点850包括耦合至收发器855和存储器865的处理器860。收发器810和855分别为传送节点805和接收节点850提供无线接口。处理器815和860可以是任何类型的处理器,例如微处理器、专用集成电路(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和/或诸如此类。
存储器865包括用于存储不同传输以便进行软合并的HARQ缓冲器870。存储器820和865可以是任何类型的存储器,并且可包括暂时性存储器和非暂时性存储器两者。非暂时性存储器可包括代码,所述代码在由关联的处理器执行时使得处理器执行本文中描述的方法。非暂时性存储器可包括存储所述代码的计算机可读介质。尽管图8示出收发器的使用,但是取决于实现,可以提供单独的传送器和接收器。图8是对传送节点805和接收节点850的高级图示,并且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意识到,每个节点可包括额外组件,诸如输入装置、到其它装置的接口、一个或多个天线、一个或多个显示器等。
尽管以下论述假设传送节点805是基站(例如,eNB、gNB或任何其它类型的基站)并且接收节点850是UE(用户设备),但是也可在传送节点805是UE并且接收节点850是基站的情况下采用本公开。在这种情况下,第一和第二服务的数据的传输涉及来自至少两个UE的传输,即,在TTI期间,UE之一传送第一服务的数据,并且另一UE或多个其它UE传送第二服务的数据。由所述一个UE进行的第一服务的数据的传输可以与由所述其它UE进行的第二服务的传输进行协调,使得在时间和/或频率上不存在重叠或存在最小重叠。也可采用未协调的传输,使得由所述一个UE进行的第一服务的数据的传输在时间和/或频率上与由所述其它UE中的至少一个UE进行的传输重叠。
首先将结合图9的高级流程图来呈现由传送节点805所执行的方法,并且然后将结合图10的描述来解决细节。最初,传送节点805确定将在将传送第二服务的数据的时间周期期间传送第一服务的数据,其中第一服务的数据要求比第二服务的数据更低的时延(步骤905)。然后,传送节点805确定传输或接收状况(步骤910),并基于所确定的传输或接收状况来确定要调整第一服务的传输(步骤915)。如下文详细论述,这些调整可以是调整传输功率、调制、和/或编码、以及采用打孔成束。仅出于解释的目的,在该示例中将假设传输调整至少包括打孔成束的使用。因此,传送节点805在该时间周期期间在传送第二服务的数据时传送第一服务的数据,并且调整涉及包括第一服务的原始数据集合以及第一服务的原始数据集合的至少一个重复(步骤920)。
现在转到图10的流程图,传送节点805的处理器815最初经由收发器810接收低时延服务的数据以用于在用于第二、非低时延服务的数据的传输的时间周期期间进行传输(步骤1005)。接着,传送节点805的处理器815确定传输和/或接收状况是否可接受(步骤1010)。该确定可基于任意数量的因素,包括信噪比(SNR)、信干比(SIR)、块错误率(BLER)等。此外,可使用常规反馈技术以用于向传送节点报道传输/接收状况来获得用于做出该确定的信息。
如果处理器815确定状况可接受(从判定步骤1010出来的“是”路径),那么处理器用低时延服务的数据的单个实例对第二传输进行打孔,并使用收发器810来传送第一服务和第二服务两者的数据(步骤1015)。该打孔可采取与图3A和图3B中示出的内容类似的形式(取决于传送节点是基站还是UE)。打孔不一定占用图3A和图3B中示出的相同时间和/或频率资源,并且第一服务的数据在与图3A和图3B中所示的内容不同的时间和/或频率位置中被打孔到第二服务的数据中。这种传输的意义在于,它在传输中不包括第一服务的数据的任何冗余度。此外,如上文所论述,如果传送节点是基站,那么在为第一和第二服务传送的数据之间将存在最小重叠或没有重叠,而如果传送节点是UE,那么可能在时间和/或频率上存在重叠。
如果传送节点805的处理器815确定传输和/或接收状况不可接受(从判定步骤1010出来的“否”路径),那么处理器815确定传输调整是否可用于支持低时延服务(步骤1020)。传输调整可包括增加传输功率、改变调制和/或编码等。如果存在可用的传输参数调整(从判定步骤1020出来的“是”路径),那么传送节点经由收发器810使用调整后的传输参数来传送在第二服务的数据的传输中打孔的低时延服务的数据(步骤1025)。
可能出现传送节点805已经以最大功率进行传送或者已经采用最健壮的调制和/或编码并且因此传输调整将不可用的情形。例如,当UE位于基站的小区的边缘时、当覆盖由于高频率的使用而质量不一时、以及当存在不想要的干扰时,可能出现这些情形。在这些和其它类似情形中,没有传输调整可用,但是由于第一服务的严格时延要求,传送节点仍必需尝试将该数据提供给接收节点850,在本公开中,这通过在单个传输(例如,第二服务的单个TTI)中传送第一服务的原始数据和第一服务的原始数据的一个或多个冗余版本来实现。
如果传输参数调整不可用于支持低时延服务(从判定步骤1020出来的“否”路径),那么处理器815决定使用打孔成束来传送第一服务的数据。特定来说,处理器815将第一服务的原始传输和原始传输的一个或多个重复打孔到第二服务的传输中(步骤1030)。这可使用上文结合图4-7论述的任何示例及其变型来实现。因此,取决于实现,所述一个或多个重复可含有控制数据和用户数据两者,或者可只含有用户数据。
根据示例性实施例,传送节点805可显式地发信号通知TTI中的打孔成束的存在、接收节点850可执行盲检测、和/或可使用单独信令来预配置接收节点850以利于盲检测。
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来实现显式指示符。显式指示符可以是打孔束指示符(PBI),它被包括在第一服务的原始数据的传输中,但不被包括在第一服务的重复中。这允许接收节点在第一服务的原始数据的传输和重复之间进行区分,使得接收节点可使用原始数据的传输和一个或多个重复来执行软合并。备选地,可从控制信道发送PBI,其可在迷你时隙中被携带。PBI还可携带关于接下来的被打孔资源块的信息,诸如时间/OFDM符号/时隙偏移、PRB-(物理资源块)偏移、或每个打孔束传输的此类信息的序列,以便辅助接收节点找到第一服务的所接收的传输。
显式指示符还可包括关于第一服务的被打孔数据的大小(即,在第二服务的TTI内的第一服务的原始传输和所有重复的数据的大小)的信息。该大小信息在本文中称为PUNCTURE_BUNDLE_SIZE,它可基于第二服务的传输的传输块(TB)大小、URLLC传输块大小、信道状况等来计算。PUNCTURE_BUNDLE_SIZE可等于第一服务的原始传输和重复的量,这在图4的示例中将是4。因此,在第二服务的同一TTI中连续传送第一服务的数据的原始传输和源自单个无线电链路控制(RLC)服务数据单元(SDU)的重复,并且具有HARQ过程数量0。
显式指示符还可包括向接收节点850通知第一服务的数据如何被打孔到了第二服务的TTI中的信息、第一服务的原始数据的传输和重复的编码方案、以及与PUNCTURE_BUNDLE_SIZE信息类似的大小信息。这种信息在本文中称为punctureBundlingField。在一个实施例中,该信息可被包括在第一服务的数据的原始传输和重复中以便处置打孔指示符的错误检测的问题(诸如当接收节点850未曾接收到第一服务的数据的原始传输和/或一个或多个重复并且因此接收节点850无法依赖于原始传输和重复的量时)。因此,例如,如果接收节点850未曾接收到第一服务的数据的原始传输和第一个重复,但是已检测到第二个重复,那么接收节点850可解码第二个重复和任何其它重复(在该情况下可执行软合并)。此外,接收节点850可检查较早接收的传输的部分,以便试图解码第一服务的数据的原始传输和第一个重复。
PBI可被单独使用、与PUNCTURE_BUNDLE_SIZE合并使用、与PUNCTURE_BUNDLE_SIZE和punctureBundlingFiled合并使用、以及与同打孔、被打孔区域和/或编码方案有关的任何信息合并使用。
除了提供显式指示符之外或作为其备选方案,传送节点805还可例如经由无线电资源控制(RRC)消息、MAC(介质接入控制)CE(控制元素)、或其它类似的消息传递来配置接收节点850,以便预配置接下来传送的资源(诸如使用同一PRB和最早的可能OFDM符号等的资源)的半静态调节。备选地或另外地,该消息传递最初可预配置跳频模式,并且PBI可对应于跳频模式索引、或可取消跳频。
可以采用增加接收节点850识别打孔成束的能力的方式来实现打孔成束的盲检测。例如,第一服务的原始数据的传输和每个重复在预定义的时间窗口内可采用同一冗余版本,即,各自以相同方式来编码。因此,接收节点850的处理器860可通过在信道均衡之后具有相同信号值的第一数据服务的原始传输和重复的QAM符号的序列来检测打孔成束。从而,被打孔区域包括重复模式,因此接收节点850的处理器860可基于信号处理来执行相关连,以便依据预定义时间窗口(诸如第二服务的子帧时隙)内的传输块长度和成束数量来估计打孔成束的传输的存在。将相同的冗余版本用于第一服务的原始数据的传输和一个或多个重复的另一个优点是:可在QAM符号级别合并信号,这减少接收复杂度,同时还实现成束增益。
辅助式盲检测可为接收节点850提供重新配置信息,以便指定可使用的部分或几乎所有成束参数。重新配置信息与第一服务的数据的传输分开发送,例如在无线电资源控制(RRC)消息或其它L1/L2(层1/层2)信令消息中。可通过向正在使用第一服务的接收节点850传送半持久更改指令来实现对打孔成束的潜在存在的通知。
返回到图10,如果采用显式指示符,那么它以上文描述的方式而被包括在被打孔TTI中(步骤1035)。如果不支持显式指示符,那么省略该步骤。接着,传送节点805的处理器815使用收发器810来将被打孔TTI传送到接收节点850(步骤1040)。被打孔TTI的传输将取决于传送节点805是基站还是UE而变化。当传送节点805是基站时,TTI的传输可包括第一服务和第二服务两者的数据。尽管在传送节点805是UE时可能出现相同情况,但是更可能的场景是,该UE只传送第一服务的数据,并且一个或多个其它UE传送第二服务的数据,所有这些操作都在第二服务的TTI期间发生。
在接收节点850接收并尝试解码TTI之后的某个点,接收节点850将向传送节点805传送第一服务的HARQ反馈(即,ACK或NACK)(步骤1045)。根据示例性实施例,HARQ反馈是打孔束(即,在打孔束内的第一服务的原始数据的传输和所有重复)的单个消息。相比之下,常规HARQ技术涉及用于原始传送的数据和每个重复的单独HARQ反馈。因此,本公开的打孔成束不仅有助于实现第一服务的严格时延要求,而且还通过消除至少一个HARQ反馈传输并且可能消除更多HARQ反馈传输(这取决于打孔束中的重复的数量)来减少开销信令。减少的信令通过减少为支持HARQ而消耗的无线电资源的数量来增加空中接口效率,并减少可能由额外的HARQ反馈传输所造成的干扰。
首先将结合图11的高级流程图来呈现由接收节点850所执行的方法,然后将结合图12的描述解决细节。最初,接收节点850在时间周期期间接收传输(步骤1105),并确定所接收的传输包括第一和第二服务的数据(步骤1110)。接着,接收节点850确定所接收的传输包括第一服务的原始数据集合和第一服务的原始数据集合的至少一个重复(步骤1115),并且接收节点尝试单独使用原始数据集合或结合第一服务的原始数据集合的至少一个重复中的一个或多个重复而使用原始数据集合来解码第一服务的数据(步骤1120)。
现在转到图12,接收节点850的处理器860最初经由收发器855接收第二服务的TTI的传输(步骤1205)。然后,处理器850确定所接收的传输是否曾用第一服务的数据而被打孔(步骤1210)。可以用多种不同的方式来执行该确定。例如,可使用CRC(循环冗余校验)位图来指示在被打孔部分之后传送的码块,使得在一个示例中,CRC=00000被用于在被打孔码块之前的码块,并且可使用CRC=01000来指示在被打孔码块之后的码块。在另一个示例中,传送节点805可将消隐指派提供给接收节点850,诸如使用具有与期望接收节点850的RNTI(无线电网络临时标识)匹配的CRC位图的DCI来指派第一服务的传输以用于调度的URLLC传输。传送节点805还可在TTI中包括消隐指示符,该消隐指示符指示第二传输的时间-频率资源的至少一部分被打孔。例如,可经由RRC消息将接收节点850配置成在检测到特定参考信号(例如URLLC PDCCH DMRS)时检测打孔。在另外的示例中,接收节点850可例如通过比较第二服务的两个独立传输以便生成独立传输中的哪个传输被打孔了的假设来盲检测被打孔数据的存在。
如果处理器860确定未对第二服务的TTI进行打孔(从判定步骤1210出来的“否”路径),那么处理器860尝试解码第二服务的传输的数据(步骤1215)。如果处理器860确定存在打孔(从判定步骤1215出来的“是”路径),那么处理器860确定第一服务的原始数据的传输和重复的位置(步骤1220)。接收节点850确定第一服务的数据的位置的方式取决于网络实现显式指示符、盲检测、还是辅助式盲检测,其每个都可用上文描述的方式来实现。
接着,接收节点850的处理器860尝试解码第一服务的数据的原始传输(步骤1225)。如果解码成功了(从判定步骤1230出来的“是”路径),那么处理器860丢弃重复,因为已不需要它们来解码第一服务的数据(步骤1235)。解码是否成功可基于常规技术,诸如通过检查CRC(循环冗余校验)。
如果解码未曾成功(从判定步骤1230出来的“否”路径),那么处理器860尝试使用第一服务的原始数据的传输和一个或多个重复来进行解码(步骤1240)。这可以是迭代过程,其中处理器860首先尝试使用原始数据和第一个重复来进行解码,并且如果这不成功,那么处理器860尝试使用原始数据与第一个和第二个重复来进行解码,等等。如果处理器860成功解码第一服务的数据(从判定步骤1245出来的“否”路径),那么处理器860丢弃任何未使用的重复,并针对原始传输和重复发送指示成功解码的单个HARQ反馈(步骤1250)。如果处理器860使用原始传输和所有重复都未曾成功解码第一服务的数据(从判定步骤1245出来的“否”路径),那么处理器860丢弃原始传输和重复,并针对原始传输和重复发送指示解码失败的单个HARQ反馈(步骤1255)。取决于实现,假设重新传输可满足第一服务的严格时延要求,传送节点805可尝试重新传送第一服务的数据作为仅原始数据或者连同一个或多个重复。
已结合下行链路数据的传输描述了示例性实施例,然而,本公开同样适用于上行链路传输,在该情况下,第一服务的被打孔数据将是PUSCH而不是下行链路中发送的PDCCH(如上面结合图3A所示出的)。
尽管已在第一服务的数据打孔第二服务的数据的情况下描述了示例性实施例,但是在没有打孔的情况下,也可采用本公开的束打孔。此外,尽管已描述了URLLC是第一服务并且MBB是第二服务的示例性实施例,但是本公开同样适用于任何类型的低时延服务的传输以及打孔不具有相同低时延要求的任何其它类型的服务,诸如大规模机器类型通信(mMTC)、多媒体广播多播服务(MBMS)等。
尽管已在第二服务的传输的时间周期是TTI的情况下描述了示例性实施例,但是应当意识到,TTI可对应于子帧、时隙或迷你时隙,并且因此术语子帧、时隙或迷你时隙可取代以上论述中的TTI。
因此,本文中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了用于通过在用原始传送的数据而打孔的传输中包括重复来使能解码具有严格低时延要求的第一服务的数据的无线电通信系统、装置和方法。应理解,本描述不旨在限制本公开。相反,示例性实施例旨在覆盖被包括在本公开的精神和范围内的备选方案、修改和等效物。此外,在对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中,阐述了众多特定细节以便提供对本公开的全面理解。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在没有此类特定细节的情况下也可能实践各种实施例。
任何合适的步骤、方法或功能可通过可由例如在以上一个或多个图中示出的组件和设备所执行的计算机程序产品来执行。例如,存储器820和865可包括计算机可读部件,在计算机可读部件上可存储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可包括指令,所述指令使得处理器815和860(以及任何在操作上耦合的实体和装置,诸如收发器810和存储器820以及收发器855和存储器865)分别执行根据本文中描述的实施例的方法。因此,计算机程序和/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可提供用于执行本文中公开的任何步骤的部件。
任何合适的步骤、方法或功能可通过一个或多个功能模块或电路来执行。每个功能模块可包括软件、计算机程序、子例程、库、源代码、或由例如处理器执行的任何其它形式的可执行指令。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功能模块可采用硬件和/或采用软件来实现。例如,一个或多个或所有功能模块可由处理器815和/或860(可能与存储器820和/或865协作)实现。因此,处理器815和/或860与存储器820和/或865可被布置成允许处理器815和/或860从存储器820和/或865取指令并执行所取的指令,以便允许相应的功能模块执行本文中公开的任何步骤或功能。
尽管在实施例中以特定组合描述了本示例性实施例的特征和要素,但是每个特征或要素可在不具有实施例的其它特征和要素的情况下被单独使用,或者在具有或不具有本文中公开的其它特征和要素的情况下以各种组合来使用。本申请中提供的方法或流程图可采用计算机程序、软件或固件来实现,所述计算机程序、软件或固件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有形地体现以用于由计算机或处理器来执行。
本书面描述使用所公开的主题的示例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实践它们,包括制作和使用任何装置或系统以及执行任何结合的方法。主题的范围受权利要求所限定,并且可包括本领域技术人员所想到的其它示例。预期此类其它示例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

Claims (15)

1.一种在传送节点(805)中实现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确定(905)将在将传送第二服务的数据的时间周期期间传送第一服务的数据,其中,所述第一服务的所述数据要求比所述第二服务的所述数据更低的时延;
确定(910)传输或接收状况;
基于确定的传输或接收状况来确定(915)调整所述第一服务的所述传输;
在所述时间周期期间传送(920)所述第一服务的所述数据和所述第二服务的所述数据,其中,所述第一服务的所述传输的所述调整涉及包括所述第一服务的原始数据集合和所述第一服务的所述原始数据集合的多个重复;以及
从接收节点(850)接收关于所述接收节点(850)是否成功解码了所述第一服务的所述数据的反馈,其中,所述反馈被包括在单个传输中并且与所述原始数据集合和所述至少一个重复两者相关。
2.一种在接收节点(850)中实现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在时间周期期间接收(1105)传输;
确定所述传输包括第一服务的数据和第二服务的数据(1110),其中,所述第一服务的所述数据要求比所述第二服务的所述数据更低的时延;
确定(1115)所述传输包括所述第一服务的原始数据集合和所述第一服务的所述原始数据集合的多个重复;
尝试(1120)解码所述第一服务的所述数据;以及
向传送节点(805)传送关于所述接收节点(850)是否成功解码了所述第一服务的所述数据的反馈,其中,所述反馈被包括在单个传输中并且与所述原始数据集合和所述至少一个重复两者相关。
3.一种传送节点(805),所述传送节点(805)包括无线收发器(810)和处理电路(815),所述无线收发器(810)和处理电路(815)被配置用于:
确定将在将传送第二服务的数据的时间周期期间传送第一服务的数据(905),其中,所述第一服务的所述数据要求比所述第二服务的所述数据更低的时延;
确定传输或接收状况(910);
基于确定的传输或接收状况来确定调整所述第一服务的所述传输(915);
在所述时间周期期间传送所述第一服务的所述数据和所述第二服务的所述数据(920),其中,所述传输包括所述第一服务的原始数据集合和所述第一服务的所述原始数据集合的多个重复;以及
从接收节点(850)接收关于所述接收节点(850)是否成功解码了所述第一服务的所述数据的反馈,其中,所述反馈被包括在单个传输中并且与所述原始数据集合和所述至少一个重复两者相关。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传送节点(805),其中,所述传送节点(805)是基站,并且所述第一服务和第二服务的所述数据的所述传输在时间或频率上被交错,使得所述第一服务和第二服务的所述数据在时间或频率上不重叠,或者其中,所述传送节点(805)是第一用户设备,并且第二用户设备在时间或频率上与由所述第一用户设备进行的所述第一服务的所述数据的所述传输重叠地传送所述第二服务的所述数据。
5.如权利要求3至4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传送节点(805),其中,所述第二服务的所述传输的所述调整涉及调整用于所述第一服务的所述数据的所述传输的传输功率或编码。
6.如权利要求3至5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传送节点(805),其中,所述第一服务的所述原始数据集合和所述第一服务的所述原始数据集合的所述多个重复是相同的,或者其中,所述第一服务的所述原始数据集合和所述第一服务的所述原始数据集合的所述多个重复使用不同的冗余版本。
7.如权利要求3至6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传送节点(805),其中,在所述时间周期内在时间上彼此直接相邻地传送所述第一服务的所述原始数据集合和所述第一服务的所述原始数据集合的所述多个重复,或者其中,在所述时间周期内在时间上分开所述第一服务的所述原始数据集合和所述第一服务的所述原始数据集合的所述多个重复,使得在时间上在所述第一服务的所述原始数据集合和所述第一服务的所述原始数据集合的所述多个重复之间传送所述第二服务的数据。
8.如权利要求3至7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传送节点(805),其中,所述无线收发器和处理电路被配置用于在所述时间周期期间的所述传输中包括所述第一服务的所述原始数据集合的至少一个重复的存在的显式指示符。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传送节点(805),其中,所述显式指示符仅被包括在所述原始数据集合中,或者其中,所述显式指示符被包括在所述原始数据集合和所述至少一个重复中。
10.如权利要求3至7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传送节点(805),其中,所述无线收发器和处理电路被配置用于经由与所述时间周期期间的所述第一服务和第二服务的所述数据的所述传输分开的传输给接收节点(850)提供重新配置信息。
11.如权利要求3至10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传送节点(805),其中,所述第一服务是超可靠低时延通信(URLLC)服务并且所述第二服务是移动宽带(MBB)或增强MBB服务。
12.如权利要求3至11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传送节点(805),其中,所述时间周期是所述第二服务的传输时间间隔(TTI)、时隙、或迷你时隙。
13.一种接收节点(850),所述接收节点(850)包括无线收发器(855)和处理电路(860),所述无线收发器(855)和处理电路(860)被配置用于:
在时间周期期间接收传输(1105);
确定所述传输包括第一服务的数据和第二服务的数据(1110),其中,所述第一服务的所述数据要求比所述第二服务的所述数据更低的时延;
确定所述传输包括所述第一服务的原始数据集合和所述第一服务的所述原始数据集合的多个重复(1115);
尝试解码所述第一服务的所述数据(1120);以及
向传送节点(805)传送关于所述接收节点(850)是否成功解码了所述第一服务的所述数据的反馈,其中,所述反馈被包括在单个传输中并且与所述原始数据集合和所述至少一个重复两者相关。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接收节点(850),其中,所述接收节点(850)首先仅使用所述第一服务的所述原始数据集合来尝试解码所述第一服务的所述数据,并且当所述仅使用所述第一服务的所述原始数据集合来尝试解码所述第一服务的所述数据不成功时,所述接收节点使用所述第一服务的所述原始数据集合以及所述第一服务的所述原始数据集合的所述至少一个重复中的至少一个重复来尝试解码所述第一服务的所述数据。
15.如权利要求13至14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接收节点(850),其中,所述第一服务的所述原始数据集合和所述第一服务的所述原始数据集合的所述多个重复是相同的,或者其中,所述第一服务的所述原始数据集合和所述第一服务的所述原始数据集合的所述多个重复使用不同的冗余版本。
CN202211271537.2A 2017-03-23 2018-03-19 第二服务传输中的第一服务数据的打孔成束的方法和装置 Withdrawn CN11576592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PCT/CN2017/077810 2017-03-23
CNPCT/CN2017/077810 2017-03-23
PCT/EP2018/056819 WO2018172245A1 (en) 2017-03-23 2018-03-19 Puncture bundling of data for a first service in a transmission of a second service
CN201880033921.4A CN110637429B (zh) 2017-03-23 2018-03-19 第二服务传输中的第一服务数据的打孔成束的方法和装置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33921.4A Division CN110637429B (zh) 2017-03-23 2018-03-19 第二服务传输中的第一服务数据的打孔成束的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765921A true CN115765921A (zh) 2023-03-07

Family

ID=61692003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271537.2A Withdrawn CN115765921A (zh) 2017-03-23 2018-03-19 第二服务传输中的第一服务数据的打孔成束的方法和装置
CN201880033921.4A Active CN110637429B (zh) 2017-03-23 2018-03-19 第二服务传输中的第一服务数据的打孔成束的方法和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33921.4A Active CN110637429B (zh) 2017-03-23 2018-03-19 第二服务传输中的第一服务数据的打孔成束的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10659198B2 (zh)
EP (2) EP4089942A1 (zh)
JP (1) JP6955576B2 (zh)
CN (2) CN115765921A (zh)
BR (1) BR112019019622B1 (zh)
MX (1) MX2019011072A (zh)
PL (1) PL3602878T3 (zh)
WO (1) WO201817224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955575B2 (ja) 2017-03-23 2021-10-27 テレフオンアクチーボラゲット エルエム エリクソン(パブル) 第2のサービスの送信における第1のサービスのためのデータのパンクチャバンドルの構成
US11464061B2 (en) * 2017-06-23 2022-10-04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Time-frequency resource preemption determining method and device, and user equipment
WO2019083703A1 (en) * 2017-10-27 2019-05-02 Kyocera Corporation CONTROL INFORMATION FOR DATA TRANSMISSIONS TO A NARROW BAND DEVICE (NB) AND A BROADBAND MOBILE DEVICE (MBB) COLLECTED USING COMMON COMMUNICATION RESOURCES
US11477760B2 (en) * 2019-12-19 2022-10-18 Qualcomm Incorporated Frequency diversity techniques for single frequency network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WO2007020996A1 (ja) 2005-08-19 2009-03-26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装置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KR20100073976A (ko) * 2008-12-23 2010-07-0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상향링크 전송 전력을 제어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US9667713B2 (en) * 2011-03-21 2017-05-30 Apple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anaging peer-to-peer connections between different service providers
CN104702702B (zh) * 2012-01-11 2018-03-23 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下载系统及方法
CN103402219B (zh) * 2013-07-01 2016-03-23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基于tdma数据链异构网的端到端时延的测量与优化方法
US10117268B2 (en) * 2014-09-22 2018-10-30 Qualcomm Incorporated Ultra-low latency LTE downlink frame structure
US10104683B2 (en) * 2015-02-06 2018-10-16 Qualcomm Incorporated Parallel low latency awareness
US10791499B2 (en) 2015-08-14 2020-09-29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System information broadcasting in a wireless network
US11129152B2 (en) 2016-02-04 2021-09-21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user equipment for receiving dow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and method and base station for transmitting dow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KR102458074B1 (ko) * 2016-03-31 2022-10-24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이종 서비스 제공 방법 및 장치
US10757687B2 (en) * 2016-05-12 2020-08-25 Qualcomm Incorporated Techniques for communicating feedback in low latency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US10097260B2 (en) 2017-02-06 2018-10-09 Qualcomm Incorporated Current indication channel for eMBB/URLLC multiplexi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BR112019019622B1 (pt) 2022-10-18
EP4089942A1 (en) 2022-11-16
MX2019011072A (es) 2019-11-18
EP3602878A1 (en) 2020-02-05
US20190349136A1 (en) 2019-11-14
PL3602878T3 (pl) 2022-10-03
WO2018172245A1 (en) 2018-09-27
EP3602878B1 (en) 2022-06-01
CN110637429B (zh) 2022-09-02
CN110637429A (zh) 2019-12-31
BR112019019622A8 (pt) 2022-08-23
BR112019019622A2 (pt) 2020-04-22
US10659198B2 (en) 2020-05-19
JP6955576B2 (ja) 2021-10-27
JP2020516149A (ja) 2020-05-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639426B1 (en) Procedures, user equipments and base stations for code block group-based transmission
US11569941B2 (en) Configuring puncture bundles of data for a first service in a transmission of a second service
US11121821B2 (en) Enhancements for retransmission due to conflicting transmissions for different services
US11677513B2 (en) Retransmission for punctured signals
US10972228B2 (en) Base station device, user equipment,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KR20180013171A (ko)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 harq 프로세스 관리 방법 및 장치
US11139914B2 (en) Detection of punctured resources
CN110637429B (zh) 第二服务传输中的第一服务数据的打孔成束的方法和装置
EP3836450A1 (en) Ue, base station, and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10366833B (zh) 用于确认信令的重传定时
GB2565144A (en) Methods and devices associated with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s in new radio
FI20195875A1 (en) Common link adaptation for a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 and data channel for wireless network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3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