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764929A - 一种100%新能源送端电网的后备电压频率支撑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100%新能源送端电网的后备电压频率支撑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764929A
CN115764929A CN202211512512.7A CN202211512512A CN115764929A CN 115764929 A CN115764929 A CN 115764929A CN 202211512512 A CN202211512512 A CN 202211512512A CN 115764929 A CN115764929 A CN 11576492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ckup voltage
new energy
voltage frequency
frequency
gri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512512.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764929B (zh
Inventor
张哲任
刘文韬
黄莹
董怡滟
徐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University ZJU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University ZJU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University ZJU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University ZJU
Priority to CN202211512512.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764929B/zh
Publication of CN1157649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764929A/zh
Priority to US18/327,791 priority patent/US11901739B2/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76492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76492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upply And Distribution Of Alternating Curr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100%新能源送端电网的后备电压频率支撑方法,包括:(1)选择100%新能源送端电网中的后备电压频率支撑节点,包括后备电压频率支撑节点的电压等级和位置;(2)在后备电压频率支撑节点上安装后备电压频率装置,所有后备电压频率装置采用功率同步控制;(3)新能源发电单元根据并网点频率动态调节其有功出力。本发明方法填补了送端柔性直流换流站双极闭锁时100%新能源基地控制策略的空白,通过后备电压频率支撑功能避免100%新能源送端电网非必要停运,可以提升系统运行可靠性,在实际工程中有巨大的应用价值。

Description

一种100%新能源送端电网的后备电压频率支撑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力系统输配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100%新能源送端电网的后备电压频率支撑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能源生产和需求呈逆向分布,即煤炭资源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区,可再生能源资源主要分布在“三北”地区和西南地区,而能源负荷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随着“3060双碳”目标的提出,未来我国将大力开发北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大型陆上新能源基地,可以预见这些新能源基地将普遍采用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外送。此外,我国将大力推进海上风电基地建设,加快推动海上风电集群化开发,重点建设山东半岛、长三角、闽南、粤东和北部湾五大千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基地。
沙漠、戈壁、荒漠地区建设的大型陆上新能源发电基地联网代价大、本地常规电源建设难度大,大规模海上风电更是本身就不存在交流电网。因此,送端电网将呈现出100%新能源基地+特高压柔性直流系统外送的形态,在这种送端电网中,新能源电源可以运行在常规的跟网型控制模式;而送端柔性直流换流站将采用V/f控制,用于为100%新能源送端电网提供稳定的电压和频率基准。
在电压和频率支撑方面,100%新能源送端电网与常规交流电网存在本质不同。从电压频率支撑角度来看,对于常规交流电网而言,整个电网的电压和频率通过分布在电网当中的同步机电源共同支撑,常规交流电网的电压频率支撑由同步机至下而上构建;单台同步机退出运行之后,系统仍然具备稳定运行的能力。对于100%新能源送端电网而言,如果只有送端柔性直流换流站采用构网型控制,整个电网的电压和频率支撑只由送端换流站集中提供,100%新能源送端电网电压频率支撑由送端柔性直流换流站从上至下构建;当直流系统故障导致送端柔性直流换流站双极闭锁后,100%新能源送端电网将失去电压频率支撑电源,此时送端电网将不具备稳定运行的条件。
从能量平衡角度来看,常规交流电网中存在大量旋转设备,暂态能量可以通过各种旋转设备平衡。100%新能源送端电网不含有同步机电源,正常情况下暂态能量只能通过送端柔性直流换流站平衡;当送端柔性直流换流站发生双极闭锁之后,暂态能量将导致送端电网出现电大幅度上升,严重影响送端电网中电气设备安全。
根据实际工程运行经验,特高压直流系统双极闭锁发生的概率约为每年1次,其中暂时性故障的概率最大。考虑到上述两点因素,100%新能源送端电网的需要具有后备电压频率支撑功能;在直流送出系统由于暂时性故障而发生双极闭锁时,可以通过后备电压频率支撑功能避免100%新能源送端电网全停。
到目前为止,已公开的绝大多数文献在并未考虑100%新能源送端电网的送端柔性直流换流站发生双极闭锁的情况;为了提升100%新能源送端电网的运行可靠性,很有必要对100%新能源送端电网的后备电压频率支撑方法进行研究。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本发明提供了一种100%新能源送端电网的后备电压频率支撑方法,该方法实施简单,通用性强,能够提升100%新能源送端电网的运行可靠性,在实际工程中有巨大的使用价值。
一种100%新能源送端电网的后备电压频率支撑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从100%新能源送端电网中选取支撑节点;
(2)在各支撑节点上安装后备电压频率支撑装置;
(3)新能源场站根据并网点频率动态调节自身的有功出力。
进一步地,所述100%新能源送端电网包含有多个新能源场站,所述新能源场站可以是光伏电站、陆上风电场或海上风电场,新能源场站接入交流系统后经过多次升压后汇集至送端整流站。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1)对于电网中的所有节点(即交流母线),这些节点的电压等级总共有多组(如35kV、110kV、220kV或500kV等),从最高电压等级的节点中选取除节点O以外的其他所有节点即作为支撑节点,所述节点O为与送端整流站直接相连的节点。
进一步地,所述后备电压频率支撑装置采用储能型MMC(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其中的储能元件采用蓄电池或者超级电容,储能元件经过串并联后构成储能装置,储能装置可通过接口电路集中布置在MMC直流侧,也可通过接口电路分散在MMC的子模块内。
进一步地,所述后备电压频率支撑装置采用功率同步控制策略,有功功率控制部分将有功功率的指令值与实际值作差后经过一阶惯性环节输出频率补偿量,无功功率控制部分将交流电压的指令值与实际值作差后经过PI控制输出电流指令值,其中有功功率指令值设定为0,交流电压指令值设定为1.0p.u.。
进一步地,所述一阶惯性环节的传递函数为
Figure BDA0003966279510000031
其中D为阻尼系数,H为惯性时间常数,s为拉普拉斯算子,增益系数1/D设置为0.005~0.02p.u.。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3)中新能源场站根据频率调节其有功出力,新的有功出力指令值等于在原有功出力指令值基础上乘以一个比例系数k。
进一步地,所述比例系数k由新能源场站的并网点频率决定,当并网点频率小于等于预设的频率阈值fth1时,k=1;当并网点频率大于等于预设的频率阈值fth2时,k=0;当并网点频率在fth1~fth2之间,则比例系数k随并网点频率增加而减小且呈线性关系。
进一步地,所述频率阈值fth1设置为1.004p.u.,频率阈值fth2设置为1.01p.u.。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技术效果:
1.本发明后备电压频率支撑方法填补了送端柔性直流换流站双极闭锁时100%新能源基地控制策略的空白,能为未来工程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
2.本发明通过后备电压频率支撑功能避免100%新能源送端电网非必要停运,可以提升系统运行可靠性,在实际工程中有巨大的应用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中100%新能源送端电网经柔直送出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a)为储能装置集成在子模块中的储能型MMC结构示意图。
图2(b)为储能装置集中安装在直流侧的储能型MMC结构示意图。
图3(a)为功率同步控制的功率同步环结构示意图。
图3(b)为功率同步控制的定交流电压环结构示意图。
图4为频率调节比例系数与并网点频率的特性曲线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中送端换流站与各储能型MMC有功功率的仿真波形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中各储能型MMC频率偏差的仿真波形示意图。
图7为实施例中单个新能源场站有功功率的仿真波形示意图。
图8(a)为实施例中35kV母线交流电压有效值的仿真波形示意图。
图8(b)为实施例中220kV母线交流电压有效值的仿真波形示意图。
图8(c)为实施例中500kV母线交流电压有效值的仿真波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为具体地描述本发明,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100%新能源送端电网根据地理位置的可以划分为8个区域,每个区域等效为一个聚合的光伏电站接入35kV交流系统,该聚合光伏电站的额定功率等于该区域所有光伏电站的额定功率之和,本实例中均设定为500MW。8个等效的聚合光伏电站经过升压分别接到3个220kV的交流母线上,再通过10km左右的双回交流线路输送至3个220kV的变电站升压至500kV,各500kV汇流母线分别通过50km左右的双回交流线路汇集到500kV的柔直换流站,所有220kV母线均安装有动态无功补偿装置STATCOM(记为D1~D6)。针对上述系统,本发明后备电压频率支撑方法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1)选取100%新能源送端电网中除连接柔直换流站以外的所有500kV汇流母线作为的后备电压频率支撑节点。
(2)在后备电压频率支撑节点上安装储能型MMC作为后备电压频率装置,储能型MMC由6个桥臂构成,每个桥臂中包含N个级联子模块和一个桥臂电抗器L0,其最早在文献[Soong T,Lehn P W.Evaluation of Emerging 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s forBESS Applications[J].IEEE Transactions on Power Delivery,2014,29(5):2086-2094.]有提出;图2(a)为储能装置集成在子模块中的储能型MMC,MMC中的所有子模块均为储能型子模块,其由一个半桥子模块与一个储能装置组成,储能装置通过一个双向DC/DC变换器与子模块电容并联;图2(b)为储能装置集中安装在直流侧的储能型MMC,MMC中的所有子模块为普通半桥子模块,级联式储能子模块集中布置在直流侧。
所有储能型MMC均采用采用功率同步控制,有功功率控制器采用如图3(a)所示的功率同步环PSL,有功功率指令值Psref与测量值Ps作差后经过一阶惯性环节
Figure BDA0003966279510000051
输出频率信号Δω,其中D为阻尼系数,H为惯性时间常数,s为拉普拉斯算子,设置Psref为0。无功功率控制器如图3(b)所示,
Figure BDA0003966279510000052
分别表示交流母线电压d轴与q轴分量的指令值,usd、usq分别表示交流母线电压d轴与q轴分量的实际值,二者分别作差后经过PI控制器即可得到d轴和q轴的电流指令值。设置
Figure BDA0003966279510000053
为交流母线电压的指令值
Figure BDA0003966279510000054
设置
Figure BDA0003966279510000055
为0,在本实施例中
Figure BDA0003966279510000056
设置为1。
(3)光伏发电单元有功功率的指令值通过检测并网点的频率偏差进行动态调节,光伏发电单元的有功出力指令值
Figure BDA0003966279510000057
等于光伏发电单元不考虑频率调节特性的有功出力指令值
Figure BDA0003966279510000058
乘以频率调节比例系数kfre。如图4所示,当频率小于1.004p.u.时,kfre设置为1.0;当频率大于1.01p.u.时,kfre设置为0;当频率大于1.004p.u.小于1.01p.u.时,kfre从1.0到0线性下降。
本实施例中的系统参数如表1所示:
表1
Figure BDA0003966279510000059
Figure BDA0003966279510000061
在机电暂态仿真软件PSS/E中搭建图1所示的新能源电网的仿真模型,测试本发明后备定电压定频率控制策略的效果。在t=2.0s之前,所有光伏电站均运行在光照强度为1000W/m2条件下的功率满发状态,三台储能型MMC输出有功功率均为0;假设t=2.0s时,送端柔直换流站因故障退出运行,t=3.5s时,送端柔直换流站重新投入运行。
从图5可以看出,在送端柔直换流站突然退出运行时,后备电压频率支撑节点上装设的储能型MMC能够代替柔直换流站吸收新能源场站发出的有功功率,维持送端系统的功率平衡。从图6可以看出,在送端柔直换流站突然退出运行、有功功率转移到储能型MMC的暂态过程中,各储能型MMC输出的频率偏差均在0.0065p.u.以内,并且在送端换流站重新投入运行后,系统频率偏差将逐渐消失,系统频率将重新回到稳态平衡点。从图7可以看出,在送端柔直换流站突然退出运行、有功功率转移到储能型MMC的暂态过程中,各新能源场站能够随并网点频率升高主动降低自身的有功出力,协助完成的故障穿越。从图8(a)~图8(c)可以看出,整个暂态过程中,系统各交流母线的暂态电压均能控制在0.98p.u.到1.1p.u.以内,系统不会出现严重的交流过电压。
综上所述,在送端柔直换流站突然退出运行时,本发明后备定电压定频率控制策略在维持送端系统电压频率方面能够发挥明显的作用,系统不会出现大范围的频率波动与电压波动,即仿真证明了本发明的有效性。
上述对实施例的描述是为便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理解和应用本发明。熟悉本领域技术的人员显然可以容易地对上述实施例做出各种修改,并把在此说明的一般原理应用到其他实施例中而不必经过创造性的劳动。因此,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发明的揭示,对于本发明做出的改进和修改都应该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100%新能源送端电网的后备电压频率支撑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从100%新能源送端电网中选取支撑节点;
(2)在各支撑节点上安装后备电压频率支撑装置;
(3)新能源场站根据并网点频率动态调节自身的有功出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备电压频率支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100%新能源送端电网包含有多个新能源场站,所述新能源场站可以是光伏电站、陆上风电场或海上风电场,新能源场站接入交流系统后经过多次升压后汇集至送端整流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备电压频率支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对于电网中的所有节点,这些节点的电压等级总共有多组,从最高电压等级的节点中选取除节点O以外的其他所有节点即作为支撑节点,所述节点O为与送端整流站直接相连的节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备电压频率支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备电压频率支撑装置采用储能型MMC,其中的储能元件采用蓄电池或者超级电容,储能元件经过串并联后构成储能装置,储能装置可通过接口电路集中布置在MMC直流侧,也可通过接口电路分散在MMC的子模块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备电压频率支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备电压频率支撑装置采用功率同步控制策略,有功功率控制部分将有功功率的指令值与实际值作差后经过一阶惯性环节输出频率补偿量,无功功率控制部分将交流电压的指令值与实际值作差后经过PI控制输出电流指令值,其中有功功率指令值设定为0,交流电压指令值设定为1.0p.u.。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后备电压频率支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一阶惯性环节的传递函数为
Figure FDA0003966279500000011
其中D为阻尼系数,H为惯性时间常数,s为拉普拉斯算子,增益系数1/D设置为0.005~0.02p.u.。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备电压频率支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新能源场站根据频率调节其有功出力,新的有功出力指令值等于在原有功出力指令值基础上乘以一个比例系数k。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后备电压频率支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比例系数k由新能源场站的并网点频率决定,当并网点频率小于等于预设的频率阈值fth1时,k=1;当并网点频率大于等于预设的频率阈值fth2时,k=0;当并网点频率在fth1~fth2之间,则比例系数k随并网点频率增加而减小且呈线性关系。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后备电压频率支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频率阈值fth1设置为1.004p.u.,频率阈值fth2设置为1.01p.u.。
CN202211512512.7A 2022-11-28 2022-11-28 一种100%新能源送端电网的后备电压频率支撑方法 Active CN11576492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512512.7A CN115764929B (zh) 2022-11-28 2022-11-28 一种100%新能源送端电网的后备电压频率支撑方法
US18/327,791 US11901739B2 (en) 2022-11-28 2023-06-01 Backup voltage and frequency support method for 100%-renewable energy sending-end grid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512512.7A CN115764929B (zh) 2022-11-28 2022-11-28 一种100%新能源送端电网的后备电压频率支撑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764929A true CN115764929A (zh) 2023-03-07
CN115764929B CN115764929B (zh) 2023-06-23

Family

ID=853404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512512.7A Active CN115764929B (zh) 2022-11-28 2022-11-28 一种100%新能源送端电网的后备电压频率支撑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764929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878976A (zh) * 2024-03-13 2024-04-12 华北电力大学 一种基于三端柔性直流输电系统的受端频率支撑方法
CN117878976B (zh) * 2024-03-13 2024-05-24 华北电力大学 一种基于三端柔性直流输电系统的受端频率支撑方法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86724A (zh) * 2017-01-23 2017-05-31 浙江大学 一种多回mmc‑hvdc馈入极弱电网的控制策略
CN108521139A (zh) * 2018-05-11 2018-09-11 国网经济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频率电压协调控制方法及装置
JP2019004571A (ja) * 2017-06-13 2019-01-10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新エネルギー源統合電力変換装置
CN109787265A (zh) * 2019-01-31 2019-05-21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天津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一种平抑新能源出力波动的柔性直流输电系统协调控制方法
WO2022188471A1 (zh) * 2021-03-12 2022-09-15 华为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储能系统、储能系统的控制方法及光伏发电系统
CN115102421A (zh) * 2022-07-27 2022-09-23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mmc阻抗模型建立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设备
CN115333135A (zh) * 2022-05-25 2022-11-11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双极柔性直流换流站控制系统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86724A (zh) * 2017-01-23 2017-05-31 浙江大学 一种多回mmc‑hvdc馈入极弱电网的控制策略
JP2019004571A (ja) * 2017-06-13 2019-01-10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新エネルギー源統合電力変換装置
CN108521139A (zh) * 2018-05-11 2018-09-11 国网经济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频率电压协调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9787265A (zh) * 2019-01-31 2019-05-21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天津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一种平抑新能源出力波动的柔性直流输电系统协调控制方法
WO2022188471A1 (zh) * 2021-03-12 2022-09-15 华为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储能系统、储能系统的控制方法及光伏发电系统
CN115333135A (zh) * 2022-05-25 2022-11-11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双极柔性直流换流站控制系统
CN115102421A (zh) * 2022-07-27 2022-09-23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mmc阻抗模型建立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设备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徐政 等: "LLC-MMC串联混合型直流输电拓扑在大规模纯新能源发电基地送出中的应用研究", 电力电力电容器与无功补偿, vol. 43, no. 3, pages 119 - 126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878976A (zh) * 2024-03-13 2024-04-12 华北电力大学 一种基于三端柔性直流输电系统的受端频率支撑方法
CN117878976B (zh) * 2024-03-13 2024-05-24 华北电力大学 一种基于三端柔性直流输电系统的受端频率支撑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764929B (zh) 2023-06-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1082601A1 (zh) 一种海上风电场高频不控整流直流输电系统
CN112736977B (zh) 多端海上风电柔性直流与储能协同并网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Alharbi et al. Application of UPFC to improve the LVRT capability of wind turbine generator
CN109347144B (zh) 一种风电柔性直流送出系统的低电压穿越方法
CN214674375U (zh) 多端海上风电柔性直流与储能协同并网系统
Li et al. DC fault protection of diode rectifier unit based HVDC system connecting offshore wind farms
CN112398156A (zh) 一种基于柔直mmc换流器的海上风电系统故障联合穿越方法
CN111521908A (zh) 一种应用于四端风电直流电网的交流故障定位方法
CN103414214B (zh) 异步风电机组的低电压穿越和无功控制系统及方法
WO2024093152A1 (zh) 一种100%新能源送端电网的分布式电压钳位方法
CN103972921A (zh) 一种基于功率平衡的永磁同步风力发电机低电压穿越协调控制方法
CN104362643B (zh) 风电场无功补偿配置容量计算方法
Ge et al. A novel topology for HVDC link connecting to offshore wind farms
CN115764929B (zh) 一种100%新能源送端电网的后备电压频率支撑方法
Yao et al. Coordinated Frequency Support and Wind Turbine Preset Restoration Scheme of VSC-MTDC Integrated Offshore Wind Farms
US11901739B2 (en) Backup voltage and frequency support method for 100%-renewable energy sending-end grid
Qin et al. A Coordinated Control Strategy for AC Fault Ride-Though at Receiving End of Offshore Wind Farm Integration based on VSC-HVDC
Fu et al. Coordinated control strategy for improving fault ride-though performance of photovotaic/battery microgrid
Feng et al. Recovery control for hybrid MTDC systems with offshore wind farms supplying weak grids
Li et al. Fault ride through strategy of VSC-MTDC system connected with offshore wind farms
CN105914797B (zh) 大型光伏电站无功电压分序协调控制方法
Cui et al. Onshore AC grid low voltage ride-through (LVRT) of diode-rectifier units based HVDC transmission systems for offshore wind farms
US20230307913A1 (en) Distributed voltage clamping method for 100% renewable-energy sending-end grid
CN113098072B (zh) 双馈风机电压反馈控制优化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Zhang et al. Research on the Coordinated control Strategy of fault crossing capability of offshore wind power multi-terminal flexible DC syste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