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762832A - 废滤芯一体化减容装置及工艺 - Google Patents

废滤芯一体化减容装置及工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762832A
CN115762832A CN202211379056.3A CN202211379056A CN115762832A CN 115762832 A CN115762832 A CN 115762832A CN 202211379056 A CN202211379056 A CN 202211379056A CN 115762832 A CN115762832 A CN 11576283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ielding
opening
barrel
waste filter
volume redu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379056.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东
张学岭
潘跃龙
邓雪元
邓先宽
罗兴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General Nuclear Power Corp
China Nuclear Power Engineering Co Ltd
CGN Power Co Ltd
Shenzhen China Guangdong Nuclear Engineering Desig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General Nuclear Power Corp
China Nuclear Power Engineering Co Ltd
CGN Power Co Ltd
Shenzhen China Guangdong Nuclear Engineering Desig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General Nuclear Power Corp, China Nuclear Power Engineering Co Ltd, CGN Power Co Ltd, Shenzhen China Guangdong Nuclear Engineering Design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General Nuclear Power Corp
Priority to CN202211379056.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762832A/zh
Publication of CN1157628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76283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30/00Energy generation of nuclear origin
    • Y02E30/30Nuclear fission reactors

Landscapes

  • Processing Of Solid Wast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废滤芯一体化减容装置及工艺,包括吊运机构、转运机构、压缩机构,转运机构包括压实桶和屏蔽腔,压实桶用于装载废滤芯,吊运机构用于将装有废滤芯的压实桶运送至屏蔽腔内,压缩机构用于对屏蔽腔内的压实桶进行压缩,以对废滤芯进行减容。本发明的废滤芯一体化减容装置及工艺能够用于对废滤芯进行压实减容,压缩了废滤芯的体积,完全贯彻了废物最小化原则,更有利于保护环境,同时,本实施例中设置有屏蔽结构,实现了对人员及环境的辐射防护,降低了废滤芯在运输及减容过程中对人员和环境的放射性危害,适用于各类核设施。

Description

废滤芯一体化减容装置及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放射性废物处理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废滤芯一体化减容装置及工艺。
背景技术
核设施产生的废滤芯通常由骨架、滤材层、密封件等组成,滤芯内部存在大量的空隙。核设施产生的高辐射剂量的废滤芯通常采用水泥固化或聚乙烯HIC(交联高密度聚乙烯高完整性容器)进行处置,这两种方法均未对高剂量率废滤芯进行减容,会造成废物的增容。目前,国内核设施产生的高剂量率废滤芯未有减容措施。
水泥固化处置方案为采用具有屏蔽功能的滤芯更换装置将滤芯从过滤器中取出,然后由吊车将更换装置起吊,并通过远程操作将单个滤芯释放到钢桶中。根据不同尺寸的滤芯,钢桶内预置滤芯支架用于滤芯的定位。钢桶接收废滤芯后,再通过传输系统(如辊道)送至特定的位置进行远程水泥灌浆操作,将废滤芯固封在容器中,由于钢桶的体积通常大于废滤芯的尺寸,单个高剂量率废滤芯直接水泥固定在钢桶造成了废滤芯的增容,没能实现废滤芯减容。
聚乙烯HIC处置方案为采用具有屏蔽功能的滤芯更换装置将滤芯从过滤器中取出,然后由吊车将更换装置起吊,并通过远程操作将滤芯释放到聚乙烯HIC(外部设置有屏蔽容器)中。聚乙烯HIC容器可装载多个废滤芯,当装载满后,再对容器内容物进行多次脱水以保证容器中的游离水小于1%。脱水操作完毕后,将容器封盖,完成废滤芯的整备,虽然聚乙烯HIC在一定程度上包装了多根滤芯,但其仍然会造成废滤芯的增容。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为了对废滤芯进行减容,提供一种废滤芯一体化减容装置及工艺。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废滤芯一体化减容装置,包括吊运机构、转运机构、压缩机构,所述转运机构包括压实桶和屏蔽腔;
所述压实桶用于装载废滤芯,所述吊运机构用于将装有所述废滤芯的压实桶运送至所述屏蔽腔内,所述压缩机构用于对所述屏蔽腔内的压实桶进行压缩,以对废滤芯进行减容。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吊运机构包括屏蔽容器和吊运件,所述屏蔽容器用于装载所述压实桶,所述吊运件用于吊运所述屏蔽容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屏蔽容器包括屏蔽体,以及设置在所述屏蔽体底部的两块及两块以上的屏蔽底板,所述屏蔽底板之间能相互靠近或远离,以控制所述屏蔽容器底部的开启或关闭;或;
所述屏蔽容器底部还设置有一块屏蔽底板,所述屏蔽底板沿所述屏蔽体侧向移动,以控制所述屏蔽容器底部的开启或关闭。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屏蔽腔上侧面还设有供所述压实桶通过进入到所述屏蔽腔内的第一开口。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开口上侧设有入口屏蔽板,所述入口屏蔽板为两块或两块以上能相互靠近或远离的活动板,以控制所述第一开口的开启与闭合;或;
所述入口屏蔽板为一块沿所述第一开口侧向移动的活动板,以控制所述第一开口的开启与闭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转运机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屏蔽腔内的转运组件,以转运所述压实桶,所述转运组件包括升降盘和夹具,所述升降盘用于承载所述压实桶,所述夹具用于夹住和移动所述压实桶;
所述升降盘设有检测装置,以检测所述压实桶是否在所述升降盘上就位。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屏蔽腔上侧面还设有第二开口,所述压缩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开口上方的压实机,以对位于所述第二开口下方的所述压实桶进行压缩。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压实机设有可升降的套筒,以对所述第二开口下方的所述压实桶套设定位。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屏蔽腔下侧面还设有供压缩后的所述压实桶通过离开所述屏蔽腔的第三开口,所述第三开口下方设置有用于储存压缩后的所述压实桶的储存机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开口下侧设置有出口屏蔽板,所述出口屏蔽板为两块或两块以上能相互靠近或远离的活动板,以控制所述第三开口的开启与闭合;或;
所述出口屏蔽板为一块沿所述第三开口侧向移动的活动板,以控制所述第三开口的开启与闭合。
一种采用废滤芯一体化减容装置的减容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将废滤芯装载在所述压实桶内;
S2、所述吊运机构和所述转运机构将所述压实桶运送到所述屏蔽腔内;
S3、所述压缩机构对所述屏蔽腔内的所述压实桶进行压缩,以对所述压实桶内的废滤芯进行减容。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转运机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屏蔽腔内的转运组件,所述压缩机构设置在所述屏蔽腔的上侧面,所述步骤S2还包括:所述转运组件接收所述吊运机构运送到所述屏蔽腔内的所述压实桶,并转运所述压实桶到所述压缩机构下方。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压缩机构包括压实机,所述压实机设有可升降的套筒,所述步骤S3还包括:在所述套筒套设到所述压实机下方的所述压实筒后,所述压实机对所述屏蔽腔内的所述压实桶进行压缩。
实施本发明的废滤芯一体化减容装置及工艺,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施例能够用于对废滤芯进行压实减容,压缩了废滤芯的体积,完全贯彻了废物最小化原则,更有利于保护环境,同时,本实施例中设置有屏蔽结构,实现了对人员及环境的辐射防护,降低了废滤芯在运输及减容过程中对人员和环境的放射性危害,适用于各类核设施。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废滤芯一体化减容装置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屏蔽容器开启后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压实桶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屏蔽盖板上的抓取机构抓取桶盖的示意图;
图5-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废滤芯一体化减容工艺的步骤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发明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10所示,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的废滤芯一体化减容装置可用于对核电厂运行时产生的废滤芯进行压实减容,该废滤芯一体化减容装置包括吊运机构1、转运机构2、压缩机构3,所述转运机构2包括压实桶21和屏蔽腔22。
压实桶21由桶盖211和桶体212组成,桶盖211安装在桶体212上,压实桶21用于装载废滤芯,防止在对废滤芯进行减容的过程中,给其他设备造成污染,“减容”为缩小废滤芯的体积,吊运机构1用于将装有废滤芯的压实桶21运送至屏蔽腔22内,压缩机构3用于对屏蔽腔22内的压实桶21进行压缩,在此过程中装有废滤芯的压实桶21被压缩成桶饼,以对废滤芯进行减容。
本减容装置能对废滤芯进行压实减容,压缩了废滤芯的体积,完全贯彻了废物最小化原则,更有利于保护环境,同时,本减容装置中设置有屏蔽结构,实现了对人员及环境的辐射防护,降低了废滤芯在运输及减容过程中对人员和环境的放射性危害,适用于各类核设施。
如图1至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吊运机构1包括屏蔽容器11和吊运件12,屏蔽容器11与吊运件12活动连接,屏蔽容器11用于装载和运输装有废滤芯的压实桶21,同时对废滤芯的放射性进行屏蔽,实现装有废滤芯的压实桶21的安全转运,屏蔽容器11包括屏蔽体111,屏蔽体111顶部包括可开启的屏蔽盖板113,屏蔽盖板113上设置可抓取和释放桶盖211的抓取机构1131,用于使桶盖211与桶体212分离,以将废滤芯放入桶体212内。
屏蔽体111底部设置有两块及两块以上的屏蔽底板112,用于装载和释放废滤芯,屏蔽底板112之间能相互靠近或远离,屏蔽底板112相互远离时,屏蔽体111底部开启,屏蔽容器11释放至屏蔽腔22内,屏蔽底板112相互靠近时,屏蔽体111底部关闭,此时屏蔽体111可装载和运输屏蔽容器11。
在其他实施例中,屏蔽容器11底部还设置有一块屏蔽底板112,用于装载和释放废滤芯,屏蔽底板112沿屏蔽体111侧向移动,以控制屏蔽容器11底部的开启或关闭,屏蔽体111底部开启,屏蔽容器11释放至屏蔽腔22内,屏蔽体111底部关闭,此时屏蔽体111可装载和运输屏蔽容器11。
进一步地,屏蔽容器11由钢板或其他具有屏蔽效果的材料制造而成,用于屏蔽废滤芯的放射性,防止废滤芯的放射性在运输过程中扩散至外界。
吊运件12包括悬臂吊车121,悬臂吊车121包括旋转支撑柱1211、横梁1212及吊装件1213,旋转支撑柱1211与横梁1212连接,以使横梁1212可实现旋转,吊装件1213与横梁1212活动连接,以使吊装件1213在横梁1212上自由移动,以实现屏蔽容器11的起吊和平移,吊装结构在运输屏蔽容器11,吊装件1213吊起屏蔽容器11,将屏蔽容器11吊装至屏蔽腔22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转运机构2还包括设置在屏蔽腔22内的转运组件23,屏蔽腔22上侧面设有供压实桶21通过进入到屏蔽腔22内的第一开口221,屏蔽容器11内的压实桶21在屏蔽底板112开启后由转运组件23承接,转运组件23承接压实桶21后对其进行转运。
转运组件23包括升降盘231和夹具232,升降盘231和夹具232设置在屏蔽腔内,升降盘231为升降式的电动驱动设计,用于接收从屏蔽容器11中释放的压实桶21,此时压实桶21的纵截面长度大于升降盘231纵截面长度,但压实桶21的纵截面长度小于第一开口221纵截面长度,使得压实桶21和升降盘231都可以通过第一开口221,而且还可以通过控制屏蔽底板112部分开启,使得压实桶21不会从屏蔽容器11内掉落的同时让升降盘231上升,使升降盘231与压实桶21的底部接触,承接压实桶21,然后再完全开启屏蔽底板112,让压实桶21与升降盘231一起升降。
将压实桶21转运至屏蔽腔22内时,首先部分开启屏蔽底板112,使压实桶21不会掉落的同时,刚好让升降盘231通过屏蔽底板112开启后形成的开口,然后升降盘231上升并与压实桶21底部接触,此时再完全开启屏蔽底板112,使压实桶21能够跟随升降盘231一起下降,升降盘231上设置检测装置,用于判断压实桶21是否承接压实桶21,在检测装置检测到压实桶21后,升降盘231与压实桶21一起下降到屏蔽腔22内的特定位置,使压实桶21完全进入到屏蔽腔22内,等待夹具232的抓取和转运。
夹具232为移动式的电动驱动设计,具有抱紧释放和移动传输功能,能夹紧压实桶21的同时在屏蔽腔22内部传输压实桶21,到达指定位置后将压实桶21释放。
在一些实施例中,屏蔽腔22上侧面还设有第二开口222,压缩机构3包括设置在第二开口222上方的压实机31,在夹具232将压实桶21移动至第二开口222的下方时,压实机31对压实桶21进行压缩,压实桶21被压缩成桶饼,以此压实桶21内的废滤芯进行减容。
进一步地,压实机31设置有套筒311,用于定位压实桶21及限制压实过程中的桶饼尺寸。套筒311具有足够的强度,防止桶在压实过程中膨胀破坏套筒311,套筒311的内壁光滑,防止减容后地废滤芯残留在套筒311内,套筒311内部尺寸设置在合理的范围内,以限制桶饼的外径尺寸,防止桶饼的尺寸超过进行后续处理的要求,压实机31的压头与套筒311配合,将桶饼挤出套筒311,使得桶饼更容易从套筒311中脱离,同时压头对压实桶21进行有效的压实,以避免桶饼反弹。
可以理解地,当压实桶21被压缩机构3压缩成桶饼后,夹具232可将桶饼从进行压缩的位置移出,并将其移动至进行后续处理的位置,同时夹具232可根据需要进行手动设置,在系统出现故障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手动控制的方式完成压实桶21及桶饼的转运。
在一些实施例中,屏蔽腔22下侧面还设有供压缩后的压实桶21通过,离开屏蔽腔22的第三开口223,第三开口223下方设置有用于储存压缩后的压实桶21的储存机构4,夹具232将桶饼移动至第三开口223上方,然后夹具232松开,桶饼穿过第三开口223释放到储存机构4内,储存机构4为桶状结构,储存机构4的外壳由钢材或其他具有屏蔽作用的材料制成,用于屏蔽废滤芯的放射性,防止废滤芯向外界辐射。
在其他实施例中,储存机构4为混凝土容器,废滤芯装满储存机构4后,即向储存机构4内进行水泥灌浆操作,将废滤芯固封在容器中,屏蔽废滤芯的放射性,防止废滤芯向外界辐射。
优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开口221上侧设有入口屏蔽板24,入口屏蔽板24为两块或两块以上能相互靠近或远离的活动板,用于控制第一开口221的开启与闭合,入口屏蔽板24由电机驱动,当吊车将屏蔽容器11吊装至入口屏蔽板24上时,入口屏蔽板24的两块活动板分别与两块屏蔽底板112活动连接,以使入口屏蔽板24可带动屏蔽底板112移动,电机驱动入口屏蔽板24相互远离,第一开口221开启,同时带动屏蔽底板112相互远离,屏蔽容器11底部开启。
需要将压实桶21转运至屏蔽腔22内时,首先第一开口221和屏蔽底板112都部分开启,确保压实桶发21不会从屏蔽容器11内掉落,然后升降盘231上升,通过第一开口221与压实桶21的底部接触,此时检测装置检测到升降盘231已经承接了压实桶21,然后升降盘231和压实桶21一起下降,使升降盘231能将压实桶21转运至屏蔽腔22内,当压实桶21和升降盘231均位于屏蔽腔22内时,电机驱动入口屏蔽板24相互靠近,第一开口221关闭,同时带动屏蔽底板112相互靠近,屏蔽容器11底板关闭。
在其他实施例中,入口屏蔽板24为一块沿第一开口221侧向移动的活动板,以控制第一开口221的开启与闭合,入口屏蔽板24由电机驱动,当吊车将屏蔽容器11吊装至入口屏蔽板24上时,入口屏蔽板24的活动板与屏蔽底板112活动连接,以使入口屏蔽板24可带动屏蔽底板112移动,电机驱动入口屏蔽板24移出第一开口221上侧,第一开口221开启,同时带动屏蔽底板112移动,屏蔽容器11底部开启。
需要将压实桶21转运至屏蔽腔22内时,首先第一开口221和屏蔽底板112都沿第一开口211侧向移动一部分,确保压实桶发21不会从屏蔽容器11内掉落,然后升降盘231上升,通过第一开口221与压实桶21的底部接触,此时检测装置检测到升降盘231已经承接了压实桶21,然后升降盘231和压实桶21一起下降,使升降盘231能将压实桶21转运至屏蔽腔22内,当压实桶21和升降盘231均位于屏蔽腔22内时,电机驱动入口屏蔽板24移入第一开口221上侧,第一开口221关闭,带动屏蔽底板112移动,屏蔽容器11底板关闭。
优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开口223下侧设置有出口屏蔽板25,用于控制第三开口223的开启与关闭,出口屏蔽板25为两块或两块以上能相互靠近或远离的活动板,出口屏蔽板25由电机驱动,电机驱动出口屏蔽板25相互远离时,第三开口223开启,夹具232将桶饼释放,随后桶饼落入到储存装置中,电机驱动出口屏蔽板25相互靠近,第三开口223关闭。
在其他实施例中,出口屏蔽板25为一块沿第三开口223侧向移动的活动板,出口屏蔽板25由电机驱动,出口屏蔽板25移出第三开口223下侧时,第三开口223开启,夹具232将桶饼释放,随后桶饼落入到储存结构4中,随后出口屏蔽板25移入第三开口223下侧,第三开口223关闭。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废滤芯一体化减容的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将废滤芯装载在压实桶21内;
S2、吊运机构1和转运机构2将压实桶21运送到屏蔽腔22内;
S3、压缩机构3对屏蔽腔22内的压实桶21进行压缩,以对压实桶21内的废滤芯进行减容。
具体地,如图1、图5至图10所示,在步骤S2中,吊运机构1包括悬臂吊车121和屏蔽容器11,首先屏蔽容器11中已装有压实桶21,由其他设备转运至一体化减容装置旁,利用悬臂吊车121将屏蔽容器11吊起,再将屏蔽容器11吊装至屏蔽腔22上方的入口屏蔽板24上。
在屏蔽容器11吊装至入口屏蔽版24上后,将入口屏蔽板24与屏蔽容器11的屏蔽底板112对接安装,随后电机驱动入口屏蔽板24移动,带动屏蔽底板112移动,将压实桶21从屏蔽容器11转运至屏蔽腔22时,首先屏蔽容器11底部和屏蔽腔22上侧面的第一开口221均部分打开,确保压实桶21不会从屏蔽容器11内掉落的同时升降盘231上升,穿过第一开口221后与压实桶21的底部接触,然后屏蔽容器11底部和屏蔽腔22上侧面的第一开口221完全打开,压实桶21离开屏蔽容器11,和升降盘231一起穿过第一开口221,压实桶21和升降盘231一起下降到屏蔽腔22内,随后屏蔽容器11底部和屏蔽腔22上侧面的第一开口221关闭。
其中转运机构2包括设置在屏蔽腔22内的升降盘231和夹具232,升降盘231承接压实桶21,随即升降盘231与压实桶21一起下降至屏蔽腔22内的指定位置,然后夹具232夹住压实桶21并将其移动至压缩机构3的下方,以此进行下一步对压实桶21进行减容的操作,升降盘231则在压实桶21被移开后回归原来的位置。
在步骤S3中,压缩机构包括设置在屏蔽腔22上侧面的第二开口222上方的压实机31,压实机31还设有可升降的套筒311,在压实桶21被夹具232移动至压实机31下方后,夹具232松开压实桶21并移开,避免夹具232被压实机31破坏,此时压实桶21被放置在压实机31的下方,随即压实机31的套筒311下落并套设住压实桶21,以此定位压实桶21,让压实机31的压头对准压实桶21,使得减容过程更加快速。
当套筒311完全套住压实桶21,完成对压实桶21的定位后,压实机31的压头下降,利用压力对压实桶21进行压缩,压缩完成后压实桶21变成桶饼,压实机31的压头和压实机31的套筒311回归原来的位置,夹具232移动至桶饼的位置,重新夹紧桶饼并将其移动至屏蔽腔22下侧面的第三开口223上方,最后出口屏蔽板25移动,第三开口223开启,随即夹具232松开桶饼,桶饼通过第三开口223下落至储存机构4内。
可以理解地,上述各技术特征可以任意组合使用而不受限制。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3)

1.一种废滤芯一体化减容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吊运机构(1)、转运机构(2)、压缩机构(3),所述转运机构(2)包括压实桶(21)和屏蔽腔(22);
所述压实桶(21)用于装载废滤芯,所述吊运机构(1)用于将装有所述废滤芯的压实桶(21)运送至所述屏蔽腔(22)内,所述压缩机构(3)用于对所述屏蔽腔(22)内的压实桶(21)进行压缩,以对废滤芯进行减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滤芯一体化减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吊运机构(1)包括屏蔽容器(11)和吊运件(12),所述屏蔽容器(11)用于装载所述压实桶(21),所述吊运件(12)用于吊运所述屏蔽容器(1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废滤芯一体化减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容器(11)包括屏蔽体(111),以及设置在所述屏蔽体(111)底部的两块及两块以上的屏蔽底板(112),所述屏蔽底板(112)之间能相互靠近或远离,以控制所述屏蔽容器(11)底部的开启或关闭;或;
所述屏蔽容器(11)底部还设置有一块屏蔽底板(112),所述屏蔽底板(112)沿所述屏蔽体(111)侧向移动,以控制所述屏蔽容器(11)底部的开启或关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废滤芯一体化减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腔(22)上侧面还设有供所述压实桶(21)通过进入到所述屏蔽腔(22)内的第一开口(22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废滤芯一体化减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口(221)上侧设有入口屏蔽板(24),所述入口屏蔽板(24)为两块或两块以上能相互靠近或远离的活动板,以控制所述第一开口(221)的开启与闭合;或;
所述入口屏蔽板(24)为一块沿所述第一开口(221)侧向移动的活动板,以控制所述第一开口(221)的开启与闭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滤芯一体化减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运机构(2)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屏蔽腔(22)内的转运组件(23),以转运所述压实桶(21),所述转运组件(23)包括升降盘(231)和夹具(232),所述升降盘(231)用于承载所述压实桶(21),所述夹具(232)用于夹住和移动所述压实桶(21);
所述升降盘(231)设有检测装置,以检测所述压实桶(21)是否在所述升降盘(231)上就位。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废滤芯一体化减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腔(22)上侧面还设有第二开口(222),所述压缩机构(3)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开口(222)上方的压实机(31),以对位于所述第二开口(222)下方的所述压实桶(21)进行压缩。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废滤芯一体化减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实机(31)设有可升降的套筒(311),以对所述第二开口(222)下方的所述压实桶(21)套设定位。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滤芯一体化减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腔(22)下侧面还设有供压缩后的所述压实桶(21)通过离开所述屏蔽腔(22)的第三开口(223),所述第三开口(223)下方设置有用于储存压缩后的所述压实桶(21)的储存机构(4)。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废滤芯一体化减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开口(223)下侧设置有出口屏蔽板(25),所述出口屏蔽板(25)为两块或两块以上能相互靠近或远离的活动板,以控制所述第三开口(223)的开启与闭合;或;
所述出口屏蔽板(25)为一块沿所述第三开口(223)侧向移动的活动板,以控制所述第三开口(223)的开启与闭合。
11.一种采用权利要求1至10任一项所述的废滤芯一体化减容装置的减容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将废滤芯装载在所述压实桶(21)内;
S2、所述吊运机构(1)和所述转运机构(2)将所述压实桶(21)运送到所述屏蔽腔(22)内;
S3、所述压缩机构(3)对所述屏蔽腔(22)内的所述压实桶(21)进行压缩,以对所述压实桶(21)内的废滤芯进行减容。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废滤芯一体化减容装置的减容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运机构(2)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屏蔽腔(22)内的转运组件(23),所述压缩机构(3)设置在所述屏蔽腔(22)的上侧面,所述步骤S2还包括:所述转运组件(23)接收所述吊运机构(1)运送到所述屏蔽腔(22)内的所述压实桶(21),并转运所述压实桶(21)到所述压缩机构(3)下方。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废滤芯一体化减容装置的减容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构(3)包括压实机(31),所述压实机(31)设有可升降的套筒(311),所述步骤S3还包括:在所述套筒(311)套设到所述压实机(31)下方的所述压实筒后,所述压实机(31)对所述屏蔽腔(22)内的所述压实桶(21)进行压缩。
CN202211379056.3A 2022-11-04 2022-11-04 废滤芯一体化减容装置及工艺 Pending CN11576283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379056.3A CN115762832A (zh) 2022-11-04 2022-11-04 废滤芯一体化减容装置及工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379056.3A CN115762832A (zh) 2022-11-04 2022-11-04 废滤芯一体化减容装置及工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762832A true CN115762832A (zh) 2023-03-07

Family

ID=853566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379056.3A Pending CN115762832A (zh) 2022-11-04 2022-11-04 废滤芯一体化减容装置及工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762832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524048A (en) Apparatus for compacting bioinjurious wastes
US4800062A (en) On-site concrete cask storage system for spent nuclear fuel
US4784802A (en) Nuclear waste disposal site
US4681706A (en) Nuclear waste packaging facility
US4845372A (en) Nuclear waste packing module
CN204966066U (zh) 中等放射性水平技术废物临时贮存屏蔽容器
GB1594839A (en) Installation for packing radioactive waste material in drums
US5008045A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entrifugally casting hazardous waste
CN115762832A (zh) 废滤芯一体化减容装置及工艺
WO2016018084A1 (ko) 방사성 금속폐기물 압축저장장치 및 방법
US5075045A (en) Biaxial cast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solating radioactive waste
US4866286A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ransferring a radioactive object from one container to another
RU2145450C1 (ru) Контейнер для упаковки и хранения материалов и способ заполнения контейнера
FI73096B (fi) Anordning foer behandling av bioskadliga avfall.
RU2114472C1 (ru) Способ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спрессовывания, приспособленные, в частности, для спрессовывания опасных материалов
CN211719274U (zh) 一种含氚放射性固体废物处理系统
CA1246879A (en) Nuclear waste disposal site
KR930008247B1 (ko) 핵 폐기물 포장 모듈
CN220311292U (zh) 一种新型的用于核电通风过滤器滤芯的预压处理装置
RU2181511C2 (ru) Установка для спрессовывания емкостей с радиоактивным материалом
US4957692A (en) Apparatus for handling a fuel element skeleton
CN216084343U (zh) 放射性废物的整备线
CN117410004A (zh) 放射性废料的处理装置和处理方法
KR102598113B1 (ko) 원전 방사성 폐필터 고효율 감용 시스템
CN116871286A (zh) 一种新型的用于核电通风过滤器滤芯的预压处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