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749030A - 一种带耗能棒的自复位支撑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带耗能棒的自复位支撑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749030A
CN115749030A CN202211500555.3A CN202211500555A CN115749030A CN 115749030 A CN115749030 A CN 115749030A CN 202211500555 A CN202211500555 A CN 202211500555A CN 115749030 A CN115749030 A CN 11574903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eel pipe
flange
energy consumption
steel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50055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749030B (zh
Inventor
王先铁
祁凡
梁王赓
杨博乐
吴佳欣
肖戈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n University of Architecture and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Xian University of Architectur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n University of Architecture and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Xian University of Architectur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2211500555.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749030B/zh
Publication of CN1157490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74903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74903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74903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utual Connection Of Rods And Tub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带耗能棒的自复位支撑装置,包括内钢管构件、外钢管构件、滑动构件、传力构件、预应力钢绞线、耗能棒;内钢管构件包括内钢管,内钢管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凸缘和用于与外部结构连接的连接部一;外钢管构件包括外钢管、沿外钢管轴向依次设置在外钢管上的第一法兰盘和第二法兰盘,滑动构件包括滑动钢管、L型钢板、外伸板和第三法兰盘;传力构件包括第一钢管、第二钢管、连接第一钢管和第二钢管的多个传力件;本发明通过在自复位支撑中安装耗能棒,利用耗能棒的屈服进行耗能,且耗能棒易于更换,相比于传统的摩擦耗能,基本不存在耗能能力降低的现象,而且耗能棒造价相对便宜。

Description

一种带耗能棒的自复位支撑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筑结构消能减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带耗能棒的自复位支撑装置。
背景技术
历次震害表明,地震过程中的结构破坏和倒塌是威胁人们生命和财产安全的直接原因,为了减少地震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国内外学者对多种经济可靠、性能高效的抗震结构体系进行了研究,对于有效减轻地震灾害、保障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地震后结构的残余变形过大不仅会削弱结构抵抗余震的能力,影响结构的整体安全性,而且会显著增大结构在震后的修复难度和修复费用。
近几年来,可恢复功能防震结构成为结构工程领域研究的热点,这种结构在一定强度地震作用下具有快速恢复预定使用功能的能力。为了实现建筑结构震后的可恢复性,需要同时控制震后结构的损伤和残余变形,自复位结构作为可恢复功能防震结构的主要部分,研究者们提出了各式各样的自复位结构和可更换自复位结构构件,如自复位框架结构、自复位钢板剪力墙结构和自复位耗能支撑等。自复位支撑作为一种高度装配化的结构构件,可替代传统结构中的支撑构件,提升结构的抗震性能和可恢复性能。
自复位耗能支撑作为可更换自复位结构构件中的一种,与梁柱系统协同工作,为结构提供抗侧力并耗散地震输入的能量,将结构残余变形尽可能减小甚至消除。且此类构件在失效后便于拆卸和更换,降低震后修复时间和成本。目前,各国学者已经研发了一些自复位支撑,这些自复位支撑有较好的复位能力和耗能能力,但其大多数所用预应力部件如形状记忆合金、芳纶纤维等材料使得造价颇高;也有部分自复位支撑采用摩擦耗能,但摩擦面的老化会使其耗能能力降低,而且摩擦面也不易更换。
发明内容
基于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带耗能棒的自复位支撑装置,解决了耗能装置造价昂贵、不易于更换且存在耗能能力降低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带耗能棒的自复位支撑装置,包括内钢管构件、外钢管构件、滑动构件、传力构件、预应力钢绞线、耗能棒;
所述内钢管构件包括内钢管,所述内钢管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凸缘和用于与外部结构连接的连接部一;
所述外钢管构件包括外钢管、沿外钢管轴向依次设置在外钢管上的第一法兰盘和第二法兰盘,所述外钢管内设置有台阶面,当所述内钢管插入外钢管中,所述第一凸缘能够挤顶在所述台阶面上;所述外钢管外侧面上设置有第二凸缘;
所述滑动构件包括滑动钢管、L型钢板、外伸板和第三法兰盘;所述L型钢板一端连接在滑动钢管外壁上,另一端与第三法兰盘连接,围绕所述滑动钢管设置有多个L型钢板所述外伸板间隔设置在两个L型钢板之间,所述外伸板与滑动钢管、L型钢板均连接;所述滑动钢管套设在所述外钢管内,所述第三法兰盘和多个L型钢板套设在所述外钢管外;随着所述滑动钢管的移动,其端部能够挤顶在所述内钢管的端部;
所述传力构件包括第一钢管、第二钢管、连接第一钢管和第二钢管的多个传力件;所述第一钢管上设置有用于与外部结构连接的连接部二;所述第二钢管套设在所述滑动钢管上,所述传力件设置于两个外伸板之间的间隔中;
所述外钢管端部夹设在滑动钢管和第二钢管之间;所述L型钢板与滑动钢管外壁之间的间隙可供所述外钢管和第二钢管同时插入;随着各构件的移动,所述第二钢管端部能够挤顶在所述外钢管的第二凸缘上;
所述预应力钢绞线两端分别连接在第一法兰盘和外伸板上,所述耗能棒的两端分别连接在第二法兰盘和第三法兰盘上。
可选的,所述第二法兰盘上设置有单向锚具,所述耗能棒连接在单向锚具上,所述单向锚具使耗能棒只能沿一个方向移动。
可选的,所述单向锚具包括盖板、夹片、弹簧和锚环,所述锚环夹设在盖板和所述第二法兰盘之间,所述夹片和弹簧均设置在锚环的中空腔中,所述弹簧两端分别挤顶在夹片端面与盖板端面上,所述夹片上设置有供耗能棒穿过的孔,所述夹片与锚环之间的接触面为楔形面。
可选的,所述第一法兰盘设置在外钢管端部,第二法兰盘设置在第二凸缘与第一法兰盘之间。
可选的,围绕第一法兰盘与外钢管的连接处、第二法兰盘与外钢管的连接处均设置有若干个第一加劲肋。
可选的,所述传力件包括两个长条形钢板和设置在两个长条形钢板之间的若干个第二加劲肋。
可选的,所述内钢管一端套接有一个内径与内钢管外径匹配的钢管,该钢管的端面形成所述的第一凸缘。
可选的,所述外钢管端部连接有一个内径大于外钢管内径、外径等于外钢管外径的钢管,该钢管内壁与外钢管内壁连接处形成所述台阶面,在该钢管外再套接一个钢管,套接的钢管的端面形成所述的第二凸缘。
可选的,所述连接部一和连接部二均为板件,所述板件上设置有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的自复位支撑装置整体自复位能力好,耗能棒耗能效果明显。
(2)通过在自复位支撑中安装耗能棒,利用耗能棒的屈服进行耗能,且耗能棒易于更换,相比于传统的摩擦耗能,基本不存在耗能能力降低的现象,而且耗能棒造价相对便宜。
(3)本发明中耗能棒的一端采用单向锚具,加载时,单向锚具夹紧耗能棒受拉屈服,而在卸载时耗能棒与锚具产生滑动,消除了支撑复位时的抗力,提升了支撑的恢复能力。
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记载的自复位支撑装置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记载的内钢管构件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记载的内钢管构件的剖视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记载的外钢管构件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记载的外钢管构件的剖视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记载的滑动构件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记载的滑动构件剖视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记载的传力构件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记载的传力构件剖视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记载的单向锚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记载的自复位支撑装置初始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记载的自复位支撑装置受拉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记载的自复位支撑装置受压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的有限元模型的网格划分示意图。
图15是自复位支撑装置整体处于受拉位移最大状态时的应力云图。
图16是自复位支撑装置整体处于受压位移最大状态时的应力云图。
图17是有限元模型中加载点处的荷载位移曲线图。
附图中各标号的含义:
1-内钢管构件,2-外钢管构件,3-滑动构件,4-传力构件,5-预应力钢绞线,6-耗能棒,7-钢绞线锚具,8-单向锚具;
11-内钢管,12-第一凸缘,13-连接部一;
21-外钢管,22-第一法兰盘,23-第二法兰盘,24-台阶面,25-第二凸缘,26-第一加劲肋;
31-滑动钢管,32-L型钢板,33-外伸板,34-第三法兰盘,35-间隙;
41-第一钢管,42-第二钢管,43-传力件,44-连接部二;
431-长条形钢板,432-第二加劲肋;
81-盖板,82-夹片,83-弹簧,84-锚环,85-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在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其中的“设置”、“连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是间接连接等等。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方案中的具体含义。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底、顶”通常是指以相应附图的图面为基准定义的,“内、外”是指以相应附图的轮廓为基准定义的。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他步骤或单元。
以下给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以下具体实施例中,凡在本申请技术方案基础上做的等同变换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本发明具体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带耗能棒的自复位支撑装置,如图1所示,该装置包括内钢管构件1、外钢管构件2、滑动构件3、传力构件4、预应力钢绞线5、耗能棒6。
如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内钢管构件1包括内钢管11,内钢管11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凸缘12和连接部一13,其中,连接部一13上设置有连接孔,用于与外部框架的主体结构进行连接。具体的,内钢管11的一端套接有一个内径与内钢管11外径匹配的钢管,该钢管焊接固定在内钢管11外壁上,该钢管的端面形成第一凸缘12。
如图4和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外钢管构件2包括外钢管21、沿外钢管轴向依次设置在外钢管21上的第一法兰盘22和第二法兰盘23。外钢管21内部有两段直径不等的中心孔,两种直径的中心孔之间形成该台阶面24,当内钢管11插入外钢管21中,第一凸缘12能够挤顶在台阶面24上,用于限制内钢管11的移动,外钢管21外侧面上设置有第二凸缘25。具体的,外钢管21端部连接有一个内径大于外钢管21内径、外径等于外钢管21外径的钢管,该钢管内壁与外钢管内壁连接处形成台阶面24,在该钢管外再套接一个钢管,套接的钢管的端面形成第二凸缘25。
第一法兰盘22设置在外钢管21端部,第二法兰盘23设置在第二凸缘25与第一法兰盘22之间。第一法兰盘22上设置有用于连接预应力钢绞线5的孔,第二法兰盘23上设置有用于连接耗能棒6的孔以及预应力钢绞线5穿过的孔。
围绕第一法兰盘22与外钢管21的连接处、第二法兰盘23与外钢管21的连接处均设置有若干个第一加劲肋26,第一加劲肋26均匀分布,本实施例中沿圆周方向设置有八个第一加劲肋26;第一加劲肋26为方形板,焊接在第一法兰盘22与外钢管21或者第二法兰盘23与外钢管21上。
如图6和图7所示,滑动构件3包括滑动钢管31、L型钢板32、外伸板33和第三法兰盘34。L型钢板32一端连接在滑动钢管31外壁上,另一端与第三法兰盘34连接,围绕滑动钢管31设置有多个L型钢板32,外伸板33间隔设置在两个L型钢板32之间,外伸板33与滑动钢管31、L型钢板32均连接。
外伸板33为扇形板,外伸板33用于连接预应力钢绞线5。每两个L型钢板32为一组,每组设置有一个外伸板33,如本实施例附图6中所示的L型钢板32有8个,外伸板33有四个,四个外伸板33间隔设置,相邻两个外伸板33之间的角度为90°。
滑动钢管31的外径小于外钢管21的较大内径,第三法兰盘34的内径大于外钢管21的内径,使得滑动钢管31套设在外钢管21内,第三法兰盘34和多个L型钢板32套设在外钢管21外。在装置组装完成后,随着滑动钢管31的移动,滑动钢管31的端部能够挤顶在内钢管11的端部。
如图8和图9所示,传力构件4包括第一钢管41、第二钢管42和多个传力件43,传力件43用于连接第一钢管41和第二钢管42。
本实施例的第一钢管41和第二钢管42的截面相同。
传力件43包括两个长条形钢板431和设置在两个长条形钢板431之间的若干个第二加劲肋432。传力件43有四个,围绕第一钢管41圆周方向均匀分布,相邻两个传力件43之间的角度为90°。当然也可直接采用一个具有一定厚度的钢条作为传力件43,但优选本实施例方案,结构轻巧。
第一钢管41上设置有用于连接外部框架主体结构连接部二44,连接部二44均为板件,板件上设置有孔。
第二钢管42的内径大于外钢管21的外径,使第二钢管42能够套设在滑动钢管31上,传力件43设置于两个外伸板33之间的间隔中。
在外钢管21移动过程中,外钢管21端部始终夹设在滑动钢管31和第二钢管42之间;L型钢板32与滑动钢管31外壁之间的间隙35的宽度大于外钢管21管壁厚度与第二钢管42管壁厚度之和,该间隙35可供外钢管21和第二钢管42同时插入。且随着各构件的移动,第二钢管42端部能够挤顶在外钢管的第二凸缘25上。
预应力钢绞线5张拉之后通过钢绞线锚具7锚固在第一法兰盘22和外伸板33上。
耗能棒6的两端分别连接在第二法兰盘23和第三法兰盘34上,本发明的支撑装置运用耗能棒的屈服耗散地震能量。优选的,耗能棒6安装在整个支撑装置的外围,方便更换。
本发明中耗能棒6的一端采用单向锚具8,加载时,单向锚具8夹紧耗能棒6受拉屈服,而在卸载时耗能棒6与单向锚具8产生滑动,消除了支撑复位时的抗力,提升了支撑的恢复能力。本实施例在第二法兰盘23上设置有单向锚具8。
图10所示,本实施例的单向锚具8包括盖板81、夹片82、弹簧83和锚环84,锚环84夹设在盖板81和第二法兰盘23之间,夹片82和弹簧83均设置在锚环84的中空腔中,弹簧83两端分别挤顶在夹片82端面与盖板81端面上,夹片82上设置有供耗能棒6穿过的孔,夹片82与锚环84之间的接触面为楔形面,并在夹片82与瞄环84之间设置有O型密封圈85。
本实施例的单向锚具8的运作原理为:当耗能棒6自上往下运动时,夹片82在耗能棒6与锚环84之间处于放松状态,其对耗能棒6没有压力,所以耗能棒6运动时抗力基本没有;当耗能棒6自下往上运动时,弹簧83的反力会促进夹片82在耗能棒6与锚环84之间越收越紧,锁住耗能棒6,使其无法运动。
本发明的主要受力过程如图11至图13所示。当自复位支撑安装完成后,支撑即处于初始状态,如图11所示,预应力钢绞线5中存在初始预拉力,当支撑处于受拉状态时,连接板一13和连接板二44受到向外的拉力,产生向外的运动,内钢管构件1中第一凸缘12因与外钢管的台阶面24处产生压力,带动外钢管构件2向外运动;而连接板二44会带动传力构件4向相反的方向运动,第二钢管42的端面处会与L形钢板32的转折处产生压力,进而带动滑动构件3也向与外钢管构件2运动相反的方向运动,因预应力钢绞线5和耗能棒6的两端分别固定在外钢管构件2和滑动构件3上,所以预应力钢绞线5被拉长,耗能棒6也被拉长产生屈服,进而耗能;在复位的过程中,预应力钢绞线5中的拉力会使外钢管构件2和滑动构件3相互靠近,直至第二钢管42与外钢管上的第二凸缘25顶住,结构恢复原位,在此过程中,因耗能棒6已经产生了残余变形,与初始状态相比长度更大,恢复原位的过程中,其与单向锚具8会之间会产生相对滑动,当下一次耗能棒6伸长时,单向锚具8的特殊构造会将耗能棒再次锁死,使其不会产生滑动。
当支撑处于受压状态时,如图13所示,两侧的连接板一13和连接板二44受到向内的压力,产生向内的运动,内钢管构件1会顶着滑动钢管31向内运功,而传力构件4会通过第二钢管42与外钢管上的第二凸缘25的接触,顶着外钢管构件2也向内运动,这样外钢管构件2和滑动构件3就会向相反的方向运动,两者之间产生滑动,致使预应力钢绞线5伸长,钢绞线内部应力增大,再次绷紧的耗能棒6也会被拉长,位移超过一定值时,耗能棒6就会屈服耗散地震能量。连接板一13和连接板二44上外力消失,结构恢复原位的过程中,预应力钢绞线5中的内力会牵引着外钢管构件2和滑动构件3相互滑动靠近,恢复到原位。本发明的自复位支撑装置无论是在受拉还是受压状态,外钢管构件2和滑动构件3的运动方向不会发生变化,均会使预应力钢绞线5和耗能棒6产生相同的受力状态。
本发明的自复位支撑装置的安装步骤包括:
步骤一,对内钢管构件1、外钢管构件2和滑动构件3先进行厂预制,传力构件4中除第二钢管42外,其余部分工厂预制,第二钢管42暂不与传力构件4的其他部分连接;
步骤二,将内钢管构件1从外钢管构件2的上部穿入,直至第一凸缘12与外钢管21的台阶面24处接触,无法继续滑动;
步骤三,将第二钢管42套在外钢管21上部,直至第二钢管42与外钢管上的第二凸缘25接触,进一步将滑动构件3通过滑动钢管31插入外钢管21内部,直至L形钢板32转折处与外钢管21顶面接触;
步骤四,将传力构件4未焊接第二钢管42的部分从外伸板33之间的空隙伸入,并与第二钢管42焊接;
步骤五,张拉预应力钢绞线5并进行锚固,安装耗能棒6。
受力分析:
以下通过有限元分析明确上述实施例记载的带耗能棒的自复位支撑装置的受力和耗能情况:
(1)模型建立
采用有限元软件ABAQUS 2019对本发明进行有限元模拟,建立带耗能棒的自复位支撑装置模型,内钢管直径180mm,外钢管直径220mm,构件纵向长度为2100mm,预应力钢绞线长度为1640mm,钢绞线初始预应力为极限应力的10%。为了减小计算量,模型中未包括构件两侧的连接板。
有限元模型中预应力钢绞线采用线单元进行模拟,其余部分均采用8节点减缩积分实体单元(C3D8R)。钢材采用理想弹塑性模型,内钢管构件1、外钢管构件2、滑动构件3和传力构件4采用Q420钢材,屈服强度均为420Mpa,耗能棒采用Q235钢材。
模型中各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主要包括法向接触和切向接触,法向接触采用“硬”接触模拟,切向采用“罚”接触,摩擦系数为0.35。预应力钢绞线两端与对应的孔位进行耦合,在支撑上下两个端部的钢管圆心处建立参考点,分别与内钢管11和第一钢管41的端部截面耦合,两端边界条件为铰接。本模型采用位移加载,内钢管11参考点处位移为0,第一钢管41参考点处设置循环位移荷载,位移的绝对值逐渐增大。
(2)结果分析
受拉工况:模型中的支撑处于受拉最大位移时的整体应力云图如图15所示,可知预应力钢绞线锚固位置和耗能棒固定的位置应力相对较大,但并未进入屈服状态,耗能棒已全截面屈服且应变较大,滑动构件3上第三法兰盘34固定耗能棒的通孔周围,存在极少部分的屈服现象;支撑整体处于受拉状态,传力构件上8个长条形钢板受力相对较大,滑动构件3上L形钢板32的转折处承受相对集中的压应力,但并未屈服,外钢管构件2整体处于受压状态。
受压工况:模型中的支撑处于受压最大位移时的整体应力云图如图16所示,支撑处于受拉工况和受压工况时,预应力钢绞线和耗能钢棒均处于受拉状态。故在支撑受压时,滑动构件3和外钢管构件2的受力状态与支撑受拉时基本一致,外钢管构件2仍处于受压状态,而内钢管构件1和传力构件4从受拉转变为受压,构件整体基本处于弹性状态。图17所示为支撑加载点处的荷载位移曲线图,从图中可以看出,荷载位移曲线呈典型的双旗帜形,支撑几乎没有残余变形,耗能效果明显。

Claims (9)

1.一种带耗能棒的自复位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内钢管构件(1)、外钢管构件(2)、滑动构件(3)、传力构件(4)、预应力钢绞线(5)、耗能棒(6);
所述内钢管构件(1)包括内钢管(11),所述内钢管(11)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凸缘(12)和用于与外部结构连接的连接部一(13);
所述外钢管构件(2)包括外钢管(21)、沿外钢管轴向依次设置在外钢管(21)上的第一法兰盘(22)和第二法兰盘(23),所述外钢管(21)内设置有台阶面(24),当所述内钢管(11)插入外钢管(21)中,所述第一凸缘(12)能够挤顶在所述台阶面(24)上;所述外钢管(21)外侧面上设置有第二凸缘(25);
所述滑动构件(3)包括滑动钢管(31)、L型钢板(32)、外伸板(33)和第三法兰盘(34);所述L型钢板(32)一端连接在滑动钢管(31)外壁上,另一端与第三法兰盘(34)连接,围绕所述滑动钢管(31)设置有多个L型钢板(32);所述外伸板(33)间隔设置在两个L型钢板(32)之间,所述外伸板(33)与滑动钢管(31)、L型钢板(32)均连接;所述滑动钢管(31)套设在所述外钢管(21)内,所述第三法兰盘(34)和多个L型钢板(32)套设在所述外钢管(21)外;随着所述滑动钢管(31)的移动,其端部能够挤顶在所述内钢管(11)的端部;
所述传力构件(4)包括第一钢管(41)、第二钢管(42)、连接第一钢管(41)和第二钢管(42)的多个传力件(43);所述第一钢管(41)上设置有用于与外部结构连接的连接部二(44);所述第二钢管(42)套设在所述滑动钢管(31)上,所述传力件(43)设置于两个外伸板(33)之间的间隔中;
所述外钢管(21)端部夹设在滑动钢管(31)和第二钢管(42)之间;所述L型钢板(32)与滑动钢管(31)外壁之间的间隙(35)可供所述外钢管(21)和第二钢管(42)同时插入;随着各构件的移动,所述第二钢管(42)端部能够挤顶在所述外钢管(21)的第二凸缘(25)上;
所述预应力钢绞线(5)两端分别连接在第一法兰盘(22)和外伸板(33)上,所述耗能棒(6)的两端分别连接在第二法兰盘(23)和第三法兰盘(34)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耗能棒的自复位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法兰盘(23)上设置有单向锚具(8),所述耗能棒(6)连接在单向锚具(8)上,所述单向锚具(8)使耗能棒(6)只能沿一个方向移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耗能棒的自复位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向锚具(8)包括盖板(81)、夹片(82)、弹簧(83)和锚环(84),所述锚环(84)夹设在盖板(81)和所述第二法兰盘(23)之间,所述夹片(82)和弹簧(83)均设置在锚环(84)的中空腔中,所述弹簧(83)两端分别挤顶在夹片(82)端面与盖板(81)端面上,所述夹片(82)上设置有供耗能棒(6)穿过的孔,所述夹片(82)与锚环(84)之间的接触面为楔形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耗能棒的自复位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法兰盘(22)设置在外钢管(21)端部,第二法兰盘(23)设置在第二凸缘(25)与第一法兰盘(22)之间。
5.如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带耗能棒的自复位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围绕第一法兰盘(22)与外钢管(21)的连接处、第二法兰盘(23)与外钢管(21)的连接处均设置有若干个第一加劲肋(26)。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耗能棒的自复位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力件(43)包括两个长条形钢板(431)和设置在两个长条形钢板(431)之间的若干个第二加劲肋(432)。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耗能棒的自复位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钢管(11)一端套接有一个内径与内钢管(11)外径匹配的钢管,该钢管的端面形成所述的第一凸缘(12)。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耗能棒的自复位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钢管(21)端部连接有一个内径大于外钢管(21)内径、外径等于外钢管(21)外径的钢管,该钢管内壁与外钢管内壁连接处形成所述台阶面(24),在该钢管外再套接一个钢管,套接的钢管的端面形成所述的第二凸缘(25)。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耗能棒的自复位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一(13)和连接部二(44)均为板件,所述板件上设置有孔。
CN202211500555.3A 2022-11-28 2022-11-28 一种带耗能棒的自复位支撑装置 Active CN11574903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500555.3A CN115749030B (zh) 2022-11-28 2022-11-28 一种带耗能棒的自复位支撑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500555.3A CN115749030B (zh) 2022-11-28 2022-11-28 一种带耗能棒的自复位支撑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749030A true CN115749030A (zh) 2023-03-07
CN115749030B CN115749030B (zh) 2024-04-09

Family

ID=853392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500555.3A Active CN115749030B (zh) 2022-11-28 2022-11-28 一种带耗能棒的自复位支撑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749030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234310A2 (de) * 1986-02-28 1987-09-02 AROS Hydraulik GmBH Viskosedämpfer für eine Schwingungsisolierungsvorrichtung
JP2001207678A (ja) * 2000-01-26 2001-08-03 Kawasaki Steel Metal Products & Engineering Inc 連結式耐震構造材
CN105421610A (zh) * 2015-11-18 2016-03-23 同济大学 自复位软钢耗能支撑
KR20190074051A (ko) * 2017-12-19 2019-06-27 한국기술교육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변형 유도 강재봉이 구성된 강재댐퍼와 강재댐퍼를 포함한 프레임형 제진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구조물 내진보강방법
CN212249422U (zh) * 2020-02-15 2020-12-29 同济大学 单向夹具传力低预应力自复位支撑
CN114622481A (zh) * 2022-03-31 2022-06-14 中冶集团武汉勘察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带防屈曲支撑的双柱式自复位桥墩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234310A2 (de) * 1986-02-28 1987-09-02 AROS Hydraulik GmBH Viskosedämpfer für eine Schwingungsisolierungsvorrichtung
JP2001207678A (ja) * 2000-01-26 2001-08-03 Kawasaki Steel Metal Products & Engineering Inc 連結式耐震構造材
CN105421610A (zh) * 2015-11-18 2016-03-23 同济大学 自复位软钢耗能支撑
KR20190074051A (ko) * 2017-12-19 2019-06-27 한국기술교육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변형 유도 강재봉이 구성된 강재댐퍼와 강재댐퍼를 포함한 프레임형 제진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구조물 내진보강방법
CN212249422U (zh) * 2020-02-15 2020-12-29 同济大学 单向夹具传力低预应力自复位支撑
CN114622481A (zh) * 2022-03-31 2022-06-14 中冶集团武汉勘察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带防屈曲支撑的双柱式自复位桥墩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749030B (zh) 2024-04-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256913B (zh) 一种形状记忆合金绞线自复位摩擦防屈曲支撑
CN112982707A (zh) 一种装配式自复位屈曲约束支撑
CN113802909B (zh) 一种自复位耗能支撑结构及组装方法
CN109653395B (zh) 两阶段性能目标自复位摩擦型耗能支撑
CN109798011B (zh) 串联碟簧大变形耗能梁柱节点
CN111335146B (zh) 一种框架式可更换防屈曲减震耗能装置及使用方法
CN109024960B (zh) 一种sma自复位摩擦阻尼器
WO2022037530A1 (zh) 一种自复位防屈曲支撑及其消能方法
CN111236447B (zh) 一种抗震与抗连续倒塌框架梁柱连接节点
CN105926794A (zh) 采用等应力线优化的装配式软钢阻尼器
CN111502056B (zh) 一种变形可自恢复的装配式屈曲约束支撑
CN110700433B (zh) 控制结构节点残余位移的超弹性多级配摩擦限位耗能器
CN112523376A (zh) 利用齿轮放大位移及滑轮开启拉索的自复位复合耗能支撑
CN106351348A (zh) 一种装配式自复位耗能支撑
CN111677141A (zh) 一种新型四套管屈曲约束支撑
CN115749030A (zh) 一种带耗能棒的自复位支撑装置
CN112411784A (zh) 一种拉索式消能支撑及其消能方法
CN112160638A (zh) 一种具有屈曲约束支撑的双连梁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09372145B (zh) 一种自复位、快修复u型软钢消能支撑
CN110685484A (zh) 黏弹性自复位支撑
CN115263018B (zh) 一种多级复位-多阶段耗能防屈曲支撑
CN214497937U (zh) 一种自恢复型消能支撑
CN114016795B (zh) 基于环簧自复位的屈曲约束波纹管耗能支撑装置及制作方法
CN112431318A (zh) 一种多阶拉索式消能支撑及其消能方法
CN112502307A (zh) 一种自恢复型消能支撑及其消能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