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730868B - 智能配电系统损耗评估及故障计算系统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智能配电系统损耗评估及故障计算系统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730868B
CN115730868B CN202310015539.3A CN202310015539A CN115730868B CN 115730868 B CN115730868 B CN 115730868B CN 202310015539 A CN202310015539 A CN 202310015539A CN 115730868 B CN115730868 B CN 11573086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ic energy
distribution system
module
power distribution
pa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01553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730868A (zh
Inventor
李征
高沨
秦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Longdeyuan Electric Power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Longdeyuan Electric Power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Longdeyuan Electric Power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Longdeyuan Electric Power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015539.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730868B/zh
Publication of CN1157308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73086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73086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73086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4INFORMATION O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HAVING AN IMPACT ON OTHER TECHNOLOGY AREAS
    • Y04SSYSTEMS INTEGRATING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FOR IMPROVING THE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OR USAGE, i.e. SMART GRIDS
    • Y04S10/00Systems supporting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4S10/50Systems or methods supporting the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or management, involving a certain degree of interaction with the load-side end user applications

Landscapes

  • Remote Monitoring And Control Of Power-Distribution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数据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智能配电系统损耗评估及故障计算系统及方法,包括:控制终端,是系统的主控端,用于发出控制命令;分析模块,用于分析系统服务配电系统电力供输路径分布结构;部署模块,用于接收分析模块下级子模块捕捉单元捕捉到的路径节点,部署电能计量设备于各路径节点上;本发明中系统在运行时通过对配电系统中的电力传输路径进行分别的电能供输至计量,确保配电系统各处电能损耗可被分别的计量,从而以此使系统端通过该系统对配电系统进行管理时,能够获取更多数据,以用于后续对配电系统进行合理的适应性设计及优化。

Description

智能配电系统损耗评估及故障计算系统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据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智能配电系统损耗评估及故障计算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智能配电系统是按用户的需求,遵循配电系统的标准规范而二次开发的一套具有专业性强、自动化程度高、易使用、高性能、高可靠等特点的适用于低压配电系统的电能管理系统。通过遥测和遥控可以合理调配负荷,实现优化运行,有效节约电能,并有高峰与低谷用电记录,从而为能源管理提供了必要条件。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能源紧张、环境恶化已受到全球的密切关注,能源是发展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为了响应国家号召,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节能降耗是首要任务。其中,电能在所有能源中消耗量比较大,对电能的统一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对电能进行准确可靠的计量,才能从真正意义上节约电能。
然而目前的智能配电系统虽能够根据用户的使用需求来自主完成智能配电,但在电力传输供给的过程中仍存在部分电能因传输而导致的损耗,一部分电能损耗由于损耗数值较大,即会被定义为配电系统在进行电路供输过程中故障问题,这些电能损耗目前无法被智能配电系统自动捕捉、计算,进而一定程度的影响到智能配电系统的管理端无法获取有效数据来对的智能配电系统进行合理的适应性设计及优化。
发明内容
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缺点,本发明提供了智能配电系统损耗评估及故障计算系统及方法,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技术问题。
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第一方面,智能配电系统损耗评估及故障计算系统,包括:
控制终端,是系统的主控端,用于发出控制命令;
分析模块,用于分析系统服务配电系统电力供输路径分布结构;
部署模块,用于接收分析模块下级子模块捕捉单元捕捉到的路径节点,部署电能计量设备于各路径节点上;
接收模块,拥有接收由部署模块部署电能计量设备实时捕捉的电能合计数值;
比对模块,用于获取接收模块下级子模块分包单元进行分包的电能合计值,参考接收模块下级子模块辨析单元辨析的各电能计量设备关联性确认比对目标,获取比对目标差值;
记载模块,用于接收比对模块获取的比对目标差值,获取比对目标差值对应的电能计量设备,参考电能计量设备在配电系统电力供输路径分布结构匹配对应路径节点,传输比对目标差值至路径节点上储存;
阈值设定模块,用于设定比对目标差值的安全阈值;
判定模块,用于判定路径节点上储存的比对目标差值是否处于阈值设定模块设定的安全阈值范围内;
其中,所述判定模块在判定结果为是时跳转至接收模块再次运行,所述判定模块判定结果为否时,判定当前比对目标差值对应于配电系统电力供输路径分布结构中路径节点所属电能计量设备安装位置为故障位置;
判定模块在故障位置进行判定后,同步计算配电系统损耗率,配电系统损耗率计算函数为:
式中:为网损系数;为配电系统损耗率;为配电系统中电路传输路径约束;为配电系统初始输电功率;为配电系统运行状态均衡输电功率。
更进一步地,所述分析模块下级设置有子模块,包括:
储存单元,用于接收分析模块分析的配电系统电力供输路径分布结构,对配电系统电力供输路径分布结构进行储存;
捕捉单元,用于捕捉配电系统电力供输路径分布结构中的路径节点;
其中,所述储存单元配置有编辑程序,系统端用户通过编辑程序对配电系统电力供输路径分布结构进行实时修改。
更进一步地,所述部署模块部署的电能计量设备部署位置还包括配电系统总端,部署模块运行同步设定有评定阈值与反馈周期,部署模块中部署的电能计量设备捕捉的电能合计数值根据反馈周期向接收模块发送,并在发送电能合计数值时同步根据评定阈值对电能合计数值进行判定,对不符合评定阈值的电能合计数值对应电能计量设备进行标记。
更进一步地,所述接收模块下级设置有子模块,包括:
溯源单元,用于获取接收模块接收到的电能合计数值,对各电能合计值进行来源电能计量设备的溯源;
辨析单元,用于接收溯源单元运行得到的电能计量设备,识别各电能计量设备对应于配电系统电力供输路径分布结构中的路径节点,参考路径节点辨析各电能计量设备关联性;
分包单元,用户接收辨析单元对各电能计量设备关联性的辨析结果,根据辨析结果对各电能计量设备对应电能合计值进行分包。
更进一步地,部署于配电系统总端的电能计量设备数量根据配电系统电力供输路径分布结构中,配电系统总端对应路径节点的路径分支结构数量进行设定,且所述分包单元对电能合计值的分包根据配电系统总端的电能计量设备数量进行相匹配置。
更进一步地,所述比对模块在进行电能计量设备关联性比对目标确认时,获取各电能计量设备于配电系统电力供输路径分布结构对应的路径节点,根据其各自对应路径节点,选择一组电能计量设备作为比对目标,其他带电能计量设备组合作为另一比对目标,通过两组比对目标获取比对目标差值。
更进一步地,所述记载模块运行时,于服务配电系统电力供输路径分布结构中的路径节点上,储存比对目标差值根据系统端用户自主设定储存若干组数,并在新储存比对目标差值时识别当前路径节点上储存的比对目标差值数量,在识别的比对目标差值数量与系统端用户自主设定储存组数相等时,在新储存比对目标差值是对历史储存的比对目标差值进行迭代。
更进一步地,系统运行过程中,系统端用户实时在配电系统电力供输路径分布结构的各路径节点上获取来源于电能计量设备的电能数据,根据电能数据计算判定当前路径节点对应配电系统中供电路径是否存在故障,公式为:
式中:为故障判定阈值;
为电力供输路径电流相量。
更进一步地,所述控制终端通过介质电性连接有分析模块,所述分析模块下级通过介质电性连接有储存单元及捕捉单元,所述分析模块通过介质电性连接有部署模块及接收模块,所述接收模块下级通过介质电性连接有溯源单元、辨析单元及分包单元,所述接收模块通过介质电性连接有比对模块、记载模块、阈值设定模块及判定模块。
第二方面,智能配电系统损耗评估及故障计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分析配电系统中的电力供输路径分布结构,在电力供输路径分布结构中捕捉电力供输路径节点,根据路径节点构建电力供输路径拓扑图像;
步骤2:在配电系统的总端及电力供输路径拓扑图像中的路径节点配置电能计量设备,通过电能计量设备实时捕捉路径节点对应电力供输路径的电能供输值;
步骤3:在电力供输路径拓扑图像中捕捉个路径节点关联性,根据路径节点关联性对各路径节点配置电能计量设备进行选择,获取两组电能计量设备捕捉电能合计供输值,将两组电能合计供输值进行比对;
步骤4:获取步骤3轴两组电能合计供输值的比对差值,将比对差值记作电能供输损耗值并记载;
步骤5:设定配电系统电能供输安全阈值,实时获取电能供输损耗值,判定电能供输损耗值是否处于配电系统电能供输安全阈值范围内;
步骤6:步骤5判定结果为是,跳转步骤3执行,步骤5判定结果为否,对电能供输损耗值对应比对差值所来源电能计量设备进行获取,进一步根据获取的电能计量设备在电力供输路径拓扑图像中捕捉路径节点及路径节点对应的电力供输路径并向用户端反馈。
有益效果
采用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与已知的公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提供一种智能配电系统损耗评估及故障计算系统,通过该系统能够有效地对配电系统进行管理,在该系统的运行的过程中,其通过对配电系统中的电力供输路径的捕捉与分析,为系统在配置电能计量设备时的部署位置选择提供了数据支持,从而使得配置的电能计量设备实时捕捉的电能供输值更加精准,并进一步对电能供输值进行比对计算获取数值,是系统服务的配电系统在电力传输过程中的电能损耗及故障均能够得到实时的判定与捕捉。
2、本发明中系统在运行时通过对配电系统中的电力传输路径进行分别的电能供输至计量,确保配电系统各处电能损耗可被分别的计量,从而以此使系统端通过该系统对配电系统进行管理时,能够获取更多数据,以用于后续对配电系统进行合理的适应性设计及优化。
3、本发明提供一种智能配电系统损耗评估及故障计算方法,通过该方法中的步骤执行,能够进一步的维护本发明中系统运行的稳定,并且在该方法的步骤执行过程中,还能够对配电系统的电力供输路径进行拓扑结构的构建,以便于用户端快捷的查看当前配电系统中各电力供输路径的实施损耗状态。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智能配电系统损耗评估及故障计算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智能配电系统损耗评估及故障计算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中的标号分别代表:1、控制终端;2、分析模块;21、储存单元;22、捕捉单元;3、部署模块;4、接收模块;41、溯源单元;42、辨析单元;43、分包单元;5、比对单元;6、记载单元;7、阈值设定单元;8、判定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
实施例1
本实施例的智能配电系统损耗评估及故障计算系统,如图1所示,包括:
控制终端1,是系统的主控端,用于发出控制命令;
分析模块2,用于分析系统服务配电系统电力供输路径分布结构;
部署模块3,用于接收分析模块2下级子模块捕捉单元22捕捉到的路径节点,部署电能计量设备于各路径节点上;
接收模块4,拥有接收由部署模块3部署电能计量设备实时捕捉的电能合计数值;
比对模块5,用于获取接收模块4下级子模块分包单元43进行分包的电能合计值,参考接收模块4下级子模块辨析单元42辨析的各电能计量设备关联性确认比对目标,获取比对目标差值;
记载模块6,用于接收比对模块5获取的比对目标差值,获取比对目标差值对应的电能计量设备,参考电能计量设备在配电系统电力供输路径分布结构匹配对应路径节点,传输比对目标差值至路径节点上储存;
阈值设定模块7,用于设定比对目标差值的安全阈值;
判定模块8,用于判定路径节点上储存的比对目标差值是否处于阈值设定模块7设定的安全阈值范围内;
其中,判定模块8在判定结果为是时跳转至接收模块4再次运行,判定模块8判定结果为否时,判定当前比对目标差值对应于配电系统电力供输路径分布结构中路径节点所属电能计量设备安装位置为故障位置;
判定模块8在故障位置进行判定后,同步计算配电系统损耗率,配电系统损耗率计算函数为:
式中:为网损系数;为配电系统损耗率;为配电系统中电路传输路径约束;为配电系统初始输电功率;为配电系统运行状态均衡输电功率。
在本实施例中,控制终端1控制分析模块2运行分析系统服务配电系统电力供输路径分布结构,部署模块3同步的接收分析模块2下级子模块捕捉单元22捕捉到的路径节点,部署电能计量设备于各路径节点上,接收模块4后置运行接收由部署模块3部署电能计量设备实时捕捉的电能合计数值,进一步的比对模块5获取接收模块4下级子模块分包单元43进行分包的电能合计值,参考接收模块4下级子模块辨析单元42辨析的各电能计量设备关联性确认比对目标,获取比对目标差值,再由记载模块6接收比对模块5获取的比对目标差值,获取比对目标差值对应的电能计量设备,参考电能计量设备在配电系统电力供输路径分布结构匹配对应路径节点,传输比对目标差值至路径节点上储存,并通过阈值设定模块7设定比对目标差值的安全阈值,最后通过判定模块8判定路径节点上储存的比对目标差值是否处于阈值设定模块7设定的安全阈值范围内。
实施例2
在具体实施层面,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实施例参照图1所示对实施例1中智能配电系统损耗评估及故障计算系统做进一步具体说明:
分析模块2下级设置有子模块,包括:
储存单元21,用于接收分析模块2分析的配电系统电力供输路径分布结构,对配电系统电力供输路径分布结构进行储存;
捕捉单元22,用于捕捉配电系统电力供输路径分布结构中的路径节点;
其中,储存单元21配置有编辑程序,系统端用户通过编辑程序对配电系统电力供输路径分布结构进行实时修改。
通过上述分析模块2下级子模块的设置,能够对系统运行所服务的配电系统中的电力供输路径进行记载,以便于为系统下级模块的运行提供基础的数据指出。
如图1所示,部署模块3部署的电能计量设备部署位置还包括配电系统总端,部署模块3运行同步设定有评定阈值与反馈周期,部署模块3中部署的电能计量设备捕捉的电能合计数值根据反馈周期向接收模块4发送,并在发送电能合计数值时同步根据评定阈值对电能合计数值进行判定,对不符合评定阈值的电能合计数值对应电能计量设备进行标记。
如图1所示,接收模块4下级设置有子模块,包括:
溯源单元41,用于获取接收模块4接收到的电能合计数值,对各电能合计值进行来源电能计量设备的溯源;
辨析单元42,用于接收溯源单元41运行得到的电能计量设备,识别各电能计量设备对应于配电系统电力供输路径分布结构中的路径节点,参考路径节点辨析各电能计量设备关联性;
分包单元43,用户接收辨析单元42对各电能计量设备关联性的辨析结果,根据辨析结果对各电能计量设备对应电能合计值进行分包。
通过上述接收模块4下级子模块的设置能够对配置于配电系统中各电能计量设备所实时捕获的电能数据得到实时的处理,使捕获电能数据更具逻辑性的下发。
如图1所示,部署于配电系统总端的电能计量设备数量根据配电系统电力供输路径分布结构中,配电系统总端对应路径节点的路径分支结构数量进行设定,且分包单元43对电能合计值的分包根据配电系统总端的电能计量设备数量进行相匹配置。
如图1所示,比对模块5在进行电能计量设备关联性比对目标确认时,获取各电能计量设备于配电系统电力供输路径分布结构对应的路径节点,根据其各自对应路径节点,选择一组电能计量设备作为比对目标,其他带电能计量设备组合作为另一比对目标,通过两组比对目标获取比对目标差值。
如图1所示,记载模块6运行时,于服务配电系统电力供输路径分布结构中的路径节点上,储存比对目标差值根据系统端用户自主设定储存若干组数,并在新储存比对目标差值时识别当前路径节点上储存的比对目标差值数量,在识别的比对目标差值数量与系统端用户自主设定储存组数相等时,在新储存比对目标差值是对历史储存的比对目标差值进行迭代。
如图1所示,系统运行过程中,系统端用户实时在配电系统电力供输路径分布结构的各路径节点上获取来源于电能计量设备的电能数据,根据电能数据计算判定当前路径节点对应配电系统中供电路径是否存在故障,公式为:
式中:为故障判定阈值;
为电力供输路径电流相量。
如图1所示,控制终端1通过介质电性连接有分析模块2,分析模块2下级通过介质电性连接有储存单元21及捕捉单元22,分析模块2通过介质电性连接有部署模块3及接收模块4,接收模块4下级通过介质电性连接有溯源单元41、辨析单元42及分包单元43,接收模块4通过介质电性连接有比对模块5、记载模块6、阈值设定模块7及判定模块8。
实施例3
在具体实施层面,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实施例参照图2所示对实施例1中智能配电系统损耗评估及故障计算系统做进一步具体说明:
智能配电系统损耗评估及故障计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分析配电系统中的电力供输路径分布结构,在电力供输路径分布结构中捕捉电力供输路径节点,根据路径节点构建电力供输路径拓扑图像;
步骤2:在配电系统的总端及电力供输路径拓扑图像中的路径节点配置电能计量设备,通过电能计量设备实时捕捉路径节点对应电力供输路径的电能供输值;
步骤3:在电力供输路径拓扑图像中捕捉个路径节点关联性,根据路径节点关联性对各路径节点配置电能计量设备进行选择,获取两组电能计量设备捕捉电能合计供输值,将两组电能合计供输值进行比对;
步骤4:获取步骤3轴两组电能合计供输值的比对差值,将比对差值记作电能供输损耗值并记载;
步骤5:设定配电系统电能供输安全阈值,实时获取电能供输损耗值,判定电能供输损耗值是否处于配电系统电能供输安全阈值范围内;
步骤6:步骤5判定结果为是,跳转步骤3执行,步骤5判定结果为否,对电能供输损耗值对应比对差值所来源电能计量设备进行获取,进一步根据获取的电能计量设备在电力供输路径拓扑图像中捕捉路径节点及路径节点对应的电力供输路径并向用户端反馈。
综上而言,通过上述实施例能够有效地对配电系统进行管理,在该系统的运行的过程中,其通过对配电系统中的电力供输路径的捕捉与分析,为系统在配置电能计量设备时的部署位置选择提供了数据支持,从而使得配置的电能计量设备实时捕捉的电能供输值更加精准,并进一步对电能供输值进行比对计算获取数值,是系统服务的配电系统在电力传输过程中的电能损耗及故障均能够得到实时的判定与捕捉;并且系统在运行时通过对配电系统中的电力传输路径进行分别的电能供输至计量,确保配电系统各处电能损耗可被分别的计量,从而以此使系统端通过该系统对配电系统进行管理时,能够获取更多数据,以用于后续对配电系统进行合理的适应性设计及优化,此外实施例中还记载了一种智能配电系统损耗评估及故障计算方法,通过该方法中的步骤执行,能够进一步的维护系统运行的稳定,并且在该方法的步骤执行过程中,还能够对配电系统的电力供输路径进行拓扑结构的构建,以便于用户端快捷的查看当前配电系统中各电力供输路径的实施损耗状态。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会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智能配电系统损耗评估及故障计算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控制终端(1),是系统的主控端,用于发出控制命令;
分析模块(2),用于分析系统服务配电系统电力供输路径分布结构;
部署模块(3),用于接收所述分析模块(2)下级子模块捕捉单元(22)捕捉到的路径节点,部署电能计量设备于各路径节点上;
接收模块(4),拥有接收由所述部署模块(3)部署电能计量设备实时捕捉的电能合计数值;
比对模块(5),用于获取所述接收模块(4)下级子模块分包单元(43)进行分包的电能合计值,参考所述接收模块(4)下级子模块辨析单元(42)辨析的各电能计量设备关联性确认比对目标,获取比对目标差值;
记载模块(6),用于接收所述比对模块(5)获取的比对目标差值,获取比对目标差值对应的电能计量设备,参考电能计量设备在配电系统电力供输路径分布结构匹配对应路径节点,传输比对目标差值至路径节点上储存;
阈值设定模块(7),用于设定比对目标差值的安全阈值;
判定模块(8),用于判定路径节点上储存的比对目标差值是否处于所述阈值设定模块(7)设定的安全阈值范围内;
其中,所述判定模块(8)在判定结果为“是”时跳转至所述接收模块(4)再次运行,所述判定模块(8)判定结果为“否”时,判定当前比对目标差值对应于配电系统电力供输路径分布结构中路径节点所属电能计量设备安装位置为故障位置;
判定模块(8)在故障位置进行判定后,同步计算配电系统损耗率,配电系统损耗率计算函数为:
式中:为网损系数;为配电系统损耗率;为配电系统中电路传输路径约束;为配电系统初始输电功率;为配电系统运行状态均衡输电功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配电系统损耗评估及故障计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析模块(2)下级设置有子模块,包括:
储存单元(21),用于接收所述分析模块(2)分析的配电系统电力供输路径分布结构,对配电系统电力供输路径分布结构进行储存;
捕捉单元(22),用于捕捉配电系统电力供输路径分布结构中的路径节点;
其中,所述储存单元(21)配置有编辑程序,系统端用户通过编辑程序对配电系统电力供输路径分布结构进行实时修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配电系统损耗评估及故障计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部署模块(3)部署的电能计量设备部署位置还包括配电系统总端,所述部署模块(3)运行同步设定有评定阈值与反馈周期,所述部署模块(3)中部署的电能计量设备捕捉的电能合计数值根据反馈周期向所述接收模块(4)发送,并在发送电能合计数值时同步根据评定阈值对电能合计数值进行判定,对不符合评定阈值的电能合计数值对应电能计量设备进行标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配电系统损耗评估及故障计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模块(4)下级设置有子模块,包括:
溯源单元(41),用于获取所述接收模块(4)接收到的电能合计数值,对各电能合计值进行来源电能计量设备的溯源;
辨析单元(42),用于接收所述溯源单元(41)运行得到的电能计量设备,识别各电能计量设备对应于配电系统电力供输路径分布结构中的路径节点,参考路径节点辨析各电能计量设备关联性;
分包单元(43),用户接收所述辨析单元(42)对各电能计量设备关联性的辨析结果,根据辨析结果对各电能计量设备对应电能合计值进行分包。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智能配电系统损耗评估及故障计算系统,其特征在于,部署于配电系统总端的电能计量设备数量根据配电系统电力供输路径分布结构中,配电系统总端对应路径节点的路径分支结构数量进行设定,且所述分包单元(43)对电能合计值的分包根据配电系统总端的电能计量设备数量进行相匹配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配电系统损耗评估及故障计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比对模块(5)在进行电能计量设备关联性比对目标确认时,获取各电能计量设备于配电系统电力供输路径分布结构对应的路径节点,根据其各自对应路径节点,选择一组电能计量设备作为比对目标,其他带电能计量设备组合作为另一比对目标,通过两组比对目标获取比对目标差值。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配电系统损耗评估及故障计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记载模块(6)运行时,于服务配电系统电力供输路径分布结构中的路径节点上,储存比对目标差值根据系统端用户自主设定储存若干组数,并在新储存比对目标差值时识别当前路径节点上储存的比对目标差值数量,在识别的比对目标差值数量与系统端用户自主设定储存组数相等时,在新储存比对目标差值是对历史储存的比对目标差值进行迭代。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配电系统损耗评估及故障计算系统,其特征在于,系统运行过程中,系统端用户实时在配电系统电力供输路径分布结构的各路径节点上获取来源于电能计量设备的电能数据,根据电能数据计算判定当前路径节点对应配电系统中供电路径是否存在故障,公式为:
式中:为故障判定阈值;为电力供输路径电流相量。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配电系统损耗评估及故障计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终端(1)通过介质电性连接有分析模块(2),所述分析模块(2)下级通过介质电性连接有储存单元(21)及捕捉单元(22),所述分析模块(2)通过介质电性连接有部署模块(3)及接收模块(4),所述接收模块(4)下级通过介质电性连接有溯源单元(41)、辨析单元(42)及分包单元(43),所述接收模块(4)通过介质电性连接有比对模块(5)、记载模块(6)、阈值设定模块(7)及判定模块(8)。
10.智能配电系统损耗评估及故障计算方法,所述方法是对如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智能配电系统损耗评估及故障计算系统的实施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分析配电系统中的电力供输路径分布结构,在电力供输路径分布结构中捕捉电力供输路径节点,根据路径节点构建电力供输路径拓扑图像;
步骤2:在配电系统的总端及电力供输路径拓扑图像中的路径节点配置电能计量设备,通过电能计量设备实时捕捉路径节点对应电力供输路径的电能供输值;
步骤3:在电力供输路径拓扑图像中捕捉个路径节点关联性,根据路径节点关联性对各路径节点配置电能计量设备进行选择,获取两组电能计量设备捕捉电能合计供输值,将两组电能合计供输值进行比对;
步骤4:获取步骤3轴两组电能合计供输值的比对差值,将比对差值记作电能供输损耗值并记载;
步骤5:设定配电系统电能供输安全阈值,实时获取电能供输损耗值,判定电能供输损耗值是否处于配电系统电能供输安全阈值范围内;
步骤6:步骤5判定结果为是,跳转步骤3执行,步骤5判定结果为否,对电能供输损耗值对应比对差值所来源电能计量设备进行获取,进一步根据获取的电能计量设备在电力供输路径拓扑图像中捕捉路径节点及路径节点对应的电力供输路径并向用户端反馈。
CN202310015539.3A 2023-01-06 2023-01-06 智能配电系统损耗评估及故障计算系统及方法 Active CN11573086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015539.3A CN115730868B (zh) 2023-01-06 2023-01-06 智能配电系统损耗评估及故障计算系统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015539.3A CN115730868B (zh) 2023-01-06 2023-01-06 智能配电系统损耗评估及故障计算系统及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730868A CN115730868A (zh) 2023-03-03
CN115730868B true CN115730868B (zh) 2023-04-18

Family

ID=853019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015539.3A Active CN115730868B (zh) 2023-01-06 2023-01-06 智能配电系统损耗评估及故障计算系统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73086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260250B (zh) * 2023-05-16 2023-07-21 湖南诚源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频开关直流电源智能监控系统
CN116365717B (zh) * 2023-05-31 2023-08-11 深圳凯升联合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压电路安全监测系统及方法
CN116707145B (zh) * 2023-08-08 2023-10-20 山东尊品佳茗网络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电能监测系统及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149648B1 (ko) * 2010-07-29 2012-05-29 한국전력공사 유무선 통신을 이용한 지중용 원격검침 시스템
CN106067142B (zh) * 2016-06-17 2021-12-03 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 一种电能质量数据表示方法
CN106849065B (zh) * 2017-03-06 2019-06-11 四川大学 一种计及充电站的配电网多目标协同规划方法
US11878602B2 (en) * 2019-11-22 2024-01-23 State Grid Fujian Electric Power Co., Ltd. Method for establishing active distribution network planning model considering location and capacity determination of electric vehicle charging station
CN110895638B (zh) * 2019-11-22 2022-12-06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 考虑电动汽车充电站选址定容的主动配电网模型建立方法
CN114280414A (zh) * 2021-12-09 2022-04-05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盐城供电分公司 一种基于拓扑动态识别的低压配电网故障定位系统及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张忠社 ; 郭卫国 ; .基于路径描述技术的配电能力研究.自动化与仪器仪表.2019,(第05期),全文. *
章辉 ; 李鸾 ; 隋学铭 ; 吕沅宏 ; .基于双重路径损耗的超密集网络性能分析.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2020,(第01期),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730868A (zh) 2023-03-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5730868B (zh) 智能配电系统损耗评估及故障计算系统及方法
CN103460552B (zh) 用于确定低压电网的拓扑的方法
US11735954B2 (en) Autonomous topology validation for electrical supply network
CN113078630B (zh) 一种基于实时量测数据的低压配电网拓扑辨识方法
US11646602B2 (en) Topology and phase detection for electrical supply network
CN114280414A (zh) 一种基于拓扑动态识别的低压配电网故障定位系统及方法
CN112966219A (zh) 识别户表与表箱关系的方法及系统、设备、介质
CN114050657B (zh) 光伏并网后的台区拓扑识别方法及系统、设备、存储介质
CN113169709A (zh) 基于机器学习的太阳能发电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07346886A (zh) 配电网负荷转供方法和系统
CN113169708A (zh) 太阳能发电平衡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14977202B (zh) 一种智能厨电设备配网方法及系统
CN112379214A (zh) 一种电网故障的检测方法和装置
CN115833402A (zh) 基于电力调度人工智能网络命令管理及下发系统
CN116203351A (zh) 线路阻抗异常的检测方法及系统
CN117767250B (zh) 基于故障监测的直流微电网协调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12015813A (zh) 配电网的数据共享方法、系统、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CN115663886A (zh) 一种用于分布式电源配电网的故障识别处理的方法及系统
CN116862036A (zh) 一种负载预测方法以及装置
CN113887005B (zh) 一种交直流电力系统仿真建模方法、装置
CN114172541B (zh) 一种电力线通信网络的能耗均衡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
CN211787485U (zh) 一种基于Modbus协议的负荷数据标记系统
Poudel et al. Distributed average consensus algorithm for damage assessment of power Distribution System
CN114723236A (zh) 一种电网边缘计算分界方法
Yang et al. Topology Identification Method for Electric System of High-voltage Customer Based on Electric Intelligent Terminal Measurement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