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710437B - 一种复合黏土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复合黏土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710437B
CN115710437B CN202211407888.1A CN202211407888A CN115710437B CN 115710437 B CN115710437 B CN 115710437B CN 202211407888 A CN202211407888 A CN 202211407888A CN 115710437 B CN115710437 B CN 11571043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rts
mass
composite clay
firing
cla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40788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710437A (zh
Inventor
汤武
林少霞
黄建鸿
汤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Lianghang Bio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Lianghang Bio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Lianghang Bio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Lianghang Bio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407888.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710437B/zh
Publication of CN1157104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71043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71043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71043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4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the processing of minerals
    • Y02P40/60Production of ceramic materials or ceramic elements, e.g. substitution of clay or shale by alternative raw materials, e.g. ashes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涂料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一种复合黏土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该复合黏土,按质量计算,由包括粉砂质泥岩5‑8份、白蚁泥6‑10份、黄赤土8‑13份和白垩土10‑16份在内的原料烧制得到。粉砂质泥岩起到促进其他成分分散的作用。白蚁泥具有粘结作用。黄赤土富含铁铝氧化物,烧制后形成氧化铁和氧化铝。白垩土的主成分为碳酸钙,烧制后得到生石灰,可以和烧制后的黄赤土以及水结合形成胶体并逐渐凝固。该复合黏土为无机混合物,制备过程不会产生大量的副产物,还可以改善涂料涂墙后的有机气体挥发。该复合黏土的粒径的主要为微米级别,将该复合黏土应用在含有竹炭粉的涂料中,该复合黏土基本不会堵塞竹炭粉的微孔,保护了竹炭粉微孔的吸附功能。

Description

一种复合黏土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涂料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复合黏土、该黏土的制备方法以及该黏土在涂料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黏土,又作粘土。黏土由多种水合硅酸盐和一定量的氧化铝、碱金属氧化物和碱土金属氧化物组成,并含有石英、长石、云母及硫酸盐、硫化物、碳酸盐等杂质。
黏土矿物的颗粒细小,常在胶体尺寸范围内,呈晶体或非晶体,大多数是片状,少数为管状、棒状。黏土矿物用水湿润后具有可塑性,在较小压力下可以变形并能长久保持原状,而且比表面积大,颗粒上带有负电性,因此有很好的物理吸附性和表面化学活性,具有与其他阳离子交换的能力。
随着人们对自身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关注程度逐步提高,人们更向往健康、环保的生活。涂料尤其是室内建筑涂料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深刻影响着人们的健康。人们普遍要求涂料对环境友好,不会释放或者极少释放乙醛等会损害健康的气体。
长期以来,有机涂料以其良好的装饰性、品种的多样性和低廉的价格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有机类涂料加工时会产生大量的副产物和挥发性溶剂以及剩余单体,既造成了环境污染又浪费了大量的资源。同时,有机涂料涂饰在墙体表面,会散发出大量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不利于人体健康。黏土作为一种具有粘性和可塑性的无机材料,将其应用在涂料中具有广阔的前景。
发明内容
为了改善目前的有机涂料加工时会产生大量的副产物和挥发性溶剂以及剩余单体,同时,有机涂料涂饰在墙体表面,会散发出大量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不利于人体健康的问题,本申请提出了一种无机的复合黏土,并将其作为涂料的粘接剂应用在无机涂料中。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出一种复合黏土,并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复合黏土,按质量计算,所述复合黏土由包括粉砂质泥岩5-8份、白蚁泥6-10份、黄赤土8-13份和白垩土10-16份在内的原料烧制得到。
通过采用以上技术方案,粉砂质泥岩含有黏土矿物和粉砂,浸水后易软化,将复合黏土加入水中,粉砂质泥岩起到促进其他成分分散的作用。白蚁泥可以取自树干、草丛和墙壁上的白蚁窝,白蚁泥是受到蚁酸腐蚀过后的泥土,具有一定粘性,具有粘结作用。黄赤土富含铁铝氧化物,烧制后形成氧化铁和氧化铝,可以和其他成分以及水结合形成胶体。白垩土的主成分为碳酸钙,烧制后得到生石灰,可以和烧制后的黄赤土以及水结合形成胶体并逐渐凝固。该比例原料制备的复合黏土具有较好的分散度和粘度。该复合黏土为无机混合物,制备过程不会产生大量的副产物和挥发性溶剂以及剩余单体,将其应用在涂料中,来代替有机粘结组分,可以改善涂料涂墙后的有机废气挥发。进一步将涂料的其他成分替换成无机组分,可以基本改善有机废气挥发的问题。由于该复合黏土的粒径的主要为微米级别,将其应用于含有炭化竹炭粉的涂料中,该复合黏土可以代替有机粘附剂来粘结富含微孔的竹炭粉,由于竹炭粉的微孔主要为纳米级别,该复合黏土基本不会堵塞竹炭粉的微孔,保护了竹炭粉微孔的吸附和作为催化场所等功能。
作为该复合黏土的一种优选方式,制备所述复合黏土的原料质量份数分别为:粉砂质泥岩6-7份、白蚁泥7-9份、黄赤土10-11份和白垩土12-14份。
通过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将其加入涂料中,能使涂料调浆后具备适宜的粘度,涂料润滑易施工,粉刷后的凝固时间适宜,干燥后的涂料密实、不易脱落、耐划伤。
作为该复合黏土的一种优选方式,制备所述复合黏土的原料还包括氧化锆1-5份。
通过采用以上技术方案,氧化锆可以增加涂料的柔韧性和抗划伤性,减少涂料的裂纹,使涂料变得更加有光泽。
作为该复合黏土的一种优选方式,制备所述复合黏土的原料还包括铝酸钙1-3份和氧化铕0.01-0.05份。
通过采用以上技术方案,铝酸钙、氧化铕和其他成分烧制后,铕掺杂如铝酸钙和其他成分中,使复合黏土具备一定的荧光性能,还能增加涂料的强度和增加对水泥墙体粘附性。当该复合黏土添加在涂料中,涂墙后,涂料具备了一定的荧光性能,适合涂刷在场馆等多种场所。
作为该复合黏土的一种优选方式,制备所述复合黏土的各种原料的质量份数分别为:粉砂质泥岩6份、白蚁泥8份、黄赤土10份、白垩土13份、氧化锆3份、铝酸钙2份和氧化铕0.03份。
通过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将该复合黏土添加在涂料中,涂料的施工顺滑度、凝固时间、荧光性能等达到较佳的状态。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出一种复合黏土的制备方法,并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复合黏土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取粉砂质泥岩、白蚁泥、黄赤土和白垩土,在500-600℃中烧制2-4天,烧制后研磨成粉,并加入均为粉末态的氧化锆、铝酸钙和氧化铕,混合均匀,再进行700-900℃烧制4~12h,再次研磨成粉,得到所述复合黏土。
通过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取粉砂质泥岩、白蚁泥、黄赤土和白垩土先进行烧制,得到干燥、疏松的各组分,易于研磨成粉。黄赤土研磨后,其含有的铁铝氧化物分解为氧化铁和氧化铝。白垩土烧制后,得到生石灰。氧化铁、氧化铝、生石灰等组分,以及烧制后的砂质泥岩和白蚁泥,在加水后可以发生化学反应形成胶体,并逐渐凝固。氧化锆、铝酸钙和氧化铕以及其他成分在烧制后可以相互融合,铕能掺杂在铝酸钙等组分中,使复合黏土具备荧光功能。将得到的复合黏土应用在涂料中,氧化锆结合铝酸钙、粉砂质泥岩等可以增加涂料的柔韧性和抗划伤性,减少涂料的裂纹,使涂料变得更加有光泽。同时,涂料具备了一定的荧光性能,适合涂刷在场馆等多种场所,兼具美观和一定的照明效果。
作为该复合黏土的制备方法的一种优选方式为,取均为干燥的粉砂质泥岩、白蚁泥、黄赤土和白垩土,在550℃温度中烧制3天,烧制后研磨成粉,并加入均为粉末态的氧化锆、铝酸钙和氧化铕,混合均匀,再进行800℃烧制8h,研磨并过150目筛,得到所述复合黏土。
通过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在研磨时过150目筛,使粉末直径一般小于106μm,直径可以大于富含微孔的涂料吸附组分的粒径,不易堵塞吸附组分的微孔。在该烧制条件和研磨条件下,组分的粒径适宜,应用在涂料后,涂墙时顺滑,涂层密实,干燥后具有光泽,强度和柔韧度较好。
作为该复合黏土的制备方法的一种优选方式为,所述粉砂质泥岩为取自河床的粉砂质泥岩,经过挑除石头杂质并干燥后得到。
通过采用以上技术方案,河床的粉砂质泥岩颜色鲜艳,经过长时间的水浸泡后,质地较软,更为松散,能更好的促进其他成分分散在水中。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出一种复合黏土的应用,并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复合黏土的应用,将所述复合黏土作为粘结剂添加在无机涂料中;所述无机涂料包括富含纳米微孔的吸附组分;所述复合黏土在干燥的所述无机涂料中的比重为30~60%。
通过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复合黏土成为无机涂料的一种主要成分,复合黏土的粒径一般在微米级别,相比于有机粘结剂,基本不会堵塞吸附组分的纳米微孔,保护了吸附组分的吸附功能。
作为该复合黏土的应用的一种优选方式为,所述吸附组分包括炭化的白色竹炭粉,所述复合黏土粘结所述白色竹炭粉。
通过采用以上技术方案,白色竹炭粉作为一种生物环保材料,富含纳米尺寸的微孔,可以吸附有机气体和作为有机气体降解的场所。所述复合黏土粘结所述白色竹炭粉但基本不堵塞其纳米微孔,基本不损害其微孔功能。
综合以上所述,本申请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该复合黏土的原料基本为无机成分,加工时不会产生大量的副产物和挥发性溶剂,可作为一种环保型的涂料组分,起粘结其他组分的作用和固化的作用。
复合黏土的粒径一般在微米级别,相比于有机粘结剂,基本不会堵塞吸附组分的纳米微孔,保护了吸附组分的吸附功能。
将添加了氧化锆、铝酸钙和氧化铕的复合黏土添加在涂料中,涂料施工顺滑,具有较好的柔韧性、抗裂性和抗划伤性,涂料变得更加有光泽,对水泥等墙体的粘附力显著增强。同时,涂料具备了一定的荧光性能,适合涂刷在场馆等多种场所,兼具美观和一定的照明效果。
该复合黏土的制备方法简单,烧制温度合适,能耗较低,制备的复合黏土颗粒度和粘附性能优良。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按质量计,取均为干燥的粉砂质泥岩6份、白蚁泥8份、黄赤土10份和白垩土13份,在500℃中烧制2天,烧制后研磨成粉,并加入均为粉末态的氧化锆3份、铝酸钙2份和氧化铕0.03份,混合均匀,再进行700℃烧制4h,再次研磨成粉,研磨并过200目筛,得到一种复合黏土。
实施例2
按质量计,取均为干燥的粉砂质泥岩6份、白蚁泥8份、黄赤土10份和白垩土13份,在550℃温度中烧制3天,烧制后研磨成粉,并加入均为粉末态的氧化锆3份、铝酸钙2份和氧化铕0.03份,混合均匀,再进行800℃烧制8h,研磨并过150目筛,得到一种复合黏土。
实施例3
按质量计,取均为干燥的粉砂质泥岩6份、白蚁泥8份、黄赤土10份和白垩土13份,在600℃温度中烧制4天,烧制后研磨成粉,并加入均为粉末态的氧化锆3份、铝酸钙2份和氧化铕0.03份,混合均匀,再进行900℃烧制12h,再次研磨成粉,研磨并过150目筛,得到一种复合黏土。
综合以上,实施例1-3采用相同的原料配比,但采用不同的烧制参数。
以下实施例4-6采用相同的原料配比,但采用不同的烧制参数。实施例4-6的原料配比不同于实施例1-3,但烧制参数分别和实施例1-3一一对应相同。
实施例4
按质量计,取均为干燥的粉砂质泥岩7份、白蚁泥9份、黄赤土11份和白垩土14份,在500℃中烧制2天,烧制后研磨成粉,并加入均为粉末态的氧化锆3份、铝酸钙2份和氧化铕0.03份,混合均匀,再进行700℃烧制4h,再次研磨成粉,研磨并过200目筛,得到一种复合黏土。
实施例5
按质量计,取均为干燥的粉砂质泥岩7份、白蚁泥9份、黄赤土11份和白垩土14份,在550℃温度中烧制3天,烧制后研磨成粉,并加入均为粉末态的氧化锆3份、铝酸钙2份和氧化铕0.03份,混合均匀,再进行800℃烧制8h,研磨并过150目筛,得到一种复合黏土。
实施例6
按质量计,取均为干燥的粉砂质泥岩7份、白蚁泥9份、黄赤土11份和白垩土14份,在600℃温度中烧制4天,烧制后研磨成粉,并加入均为粉末态的氧化锆3份、铝酸钙2份和氧化铕0.03份,混合均匀,再进行900℃烧制12h,再次研磨成粉,研磨并过150目筛,得到一种复合黏土。
以下实施例7-9采用相同的原料配比,但采用不同的烧制参数。实施例7-9的原料配比不同于实施例1-6,但烧制参数分别和实施例1-3一一对应相同。
实施例7
按质量计,取均为干燥的粉砂质泥岩6份、白蚁泥7份、黄赤土10份和白垩土12份,在500℃中烧制2天,烧制后研磨成粉,并加入均为粉末态的氧化锆3份、铝酸钙2份和氧化铕0.03份,混合均匀,再进行700℃烧制4h,再次研磨成粉,研磨并过200目筛,得到一种复合黏土。
实施例8
按质量计,取均为干燥的粉砂质泥岩6份、白蚁泥7份、黄赤土10份和白垩土12份,在550℃温度中烧制3天,烧制后研磨成粉,并加入均为粉末态的氧化锆3份、铝酸钙2份和氧化铕0.03份,混合均匀,再进行800℃烧制8h,研磨并过150目筛,得到一种复合黏土。
实施例9
按质量计,取均为干燥的粉砂质泥岩6份、白蚁泥7份、黄赤土10份和白垩土12份,在600℃温度中烧制4天,烧制后研磨成粉,并加入均为粉末态的氧化锆3份、铝酸钙2份和氧化铕0.03份,混合均匀,再进行900℃烧制12h,再次研磨成粉,研磨并过150目筛,得到一种复合黏土。
以下实施例10-13为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进行各原料配比的调整。
实施例10
本实施例和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粉砂质泥岩、白蚁泥、黄赤土和白垩土的配比不同,具体如下。
按质量计,取均为干燥的粉砂质泥岩5份、白蚁泥6份、黄赤土13份和白垩土16份,在550℃温度中烧制3天,烧制后研磨成粉,并加入均为粉末态的氧化锆3份、铝酸钙2份和氧化铕0.03份,混合均匀,再进行800℃烧制8h,研磨并过150目筛,得到一种复合黏土。
实施例11
本实施例和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粉砂质泥岩、白蚁泥、黄赤土和白垩土的配比不同,具体如下。
按质量计,取均为干燥的粉砂质泥岩8份、白蚁泥10份、黄赤土8份和白垩土10份,在550℃温度中烧制3天,烧制后研磨成粉,并加入均为粉末态的氧化锆3份、铝酸钙2份和氧化铕0.03份,混合均匀,再进行800℃烧制8h,研磨并过150目筛,得到一种复合黏土。
实施例12
本实施例和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氧化锆、铝酸钙和氧化铕的配比不同,具体如下。
按质量计,取均为干燥的粉砂质泥岩6份、白蚁泥8份、黄赤土10份和白垩土13份,在550℃温度中烧制3天,烧制后研磨成粉,并加入均为粉末态的氧化锆1份、铝酸钙3份和氧化铕0.01份,混合均匀,再进行800℃烧制8h,研磨并过150目筛,得到一种复合黏土。
实施例13
本实施例和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氧化锆、铝酸钙和氧化铕的配比不同,具体如下。
按质量计,取均为干燥的粉砂质泥岩6份、白蚁泥8份、黄赤土10份和白垩土13份,在550℃温度中烧制3天,烧制后研磨成粉,并加入均为粉末态的氧化锆5份、铝酸钙1份和氧化铕0.05份,混合均匀,再进行800℃烧制8h,研磨并过150目筛,得到一种复合黏土。
以下实施例14-20相比于实施例1-13,不添加氧化锆、铝酸钙和氧化铕中的一种或几种。
实施例14
本实施例相比于实施例2,不加入氧化锆、铝酸钙和氧化铕,制备复合黏土的具体方法如下。
按质量计,取均为干燥的粉砂质泥岩6份、白蚁泥8份、黄赤土10份和白垩土13份,在550℃中烧制3天,烧制后研磨成粉,过150目筛,得到一种复合黏土。
实施例15
本实施例相比于实施例10,不加入氧化锆、铝酸钙和氧化铕,制备复合黏土的具体方法如下。
按质量计,取均为干燥的粉砂质泥岩5份、白蚁泥6份、黄赤土13份和白垩土16份,在550℃温度中烧制3天,烧制后研磨成粉,并过150目筛,得到一种复合黏土。
实施例16
本实施例相比于实施例11,不加入氧化锆、铝酸钙和氧化铕,制备复合黏土的具体方法如下。
按质量计,取均为干燥的粉砂质泥岩8份、白蚁泥10份、黄赤土8份和白垩土10份,在550℃温度中烧制3天,烧制后研磨成粉,并过150目筛,得到一种复合黏土。
实施例17
本实施例相比于实施例12,不加入铝酸钙和氧化铕,制备复合黏土的具体方法如下。
按质量计,取均为干燥的粉砂质泥岩6份、白蚁泥8份、黄赤土10份和白垩土13份,在550℃温度中烧制3天,烧制后研磨成粉,并加入均为粉末态的氧化锆1份,混合均匀,再进行800℃烧制8h,研磨并过150目筛,得到一种复合黏土。
实施例18
本实施例相比于实施例13,不加入铝酸钙和氧化铕,制备复合黏土的具体方法如下。
按质量计,取均为干燥的粉砂质泥岩6份、白蚁泥8份、黄赤土10份和白垩土13份,在550℃温度中烧制3天,烧制后研磨成粉,并加入均为粉末态的氧化锆5份,混合均匀,再进行800℃烧制8h,研磨并过150目筛,得到一种复合黏土。
实施例19
本实施例相比于实施例12,不加入氧化锆,制备复合黏土的具体方法如下。
按质量计,取均为干燥的粉砂质泥岩6份、白蚁泥8份、黄赤土10份和白垩土13份,在550℃温度中烧制3天,烧制后研磨成粉,并加入均为粉末态的铝酸钙3份和氧化铕0.01份,混合均匀,再进行800℃烧制8h,研磨并过150目筛,得到一种复合黏土。
实施例20
本实施例相比于实施例13,不加入氧化锆,制备复合黏土的具体方法如下。
按质量计,取均为干燥的粉砂质泥岩6份、白蚁泥8份、黄赤土10份和白垩土13份,在550℃温度中烧制3天,烧制后研磨成粉,并加入均为粉末态的铝酸钙1份和氧化铕0.05份,混合均匀,再进行800℃烧制8h,研磨并过150目筛,得到一种复合黏土。
以上实施例1-20所使用的粉砂质泥岩为取自河床的粉砂质泥岩,经过挑除石头杂质并干燥后得到。
实施例21
本实施例采用和实施例2基本相同的制备方法,唯一不同在于粉砂质泥岩为取自田地上离地表30厘米深的粉砂质泥岩,最后也制备得到了一种复合黏土。
对比例1
本对比例采用和实施例1基本相同的制备方法,唯一不同在于不添加粉砂质泥岩,最后得到了一种复合黏土。
对比例2
本对比例采用和实施例2基本相同的制备方法,唯一不同在于不添加白蚁泥,最后得到了一种复合黏土。
对比例3
本对比例采用和实施例3基本相同的制备方法,唯一不同在于不添加黄赤土,最后得到了一种复合黏土。
对比例4
本对比例采用和实施例4基本相同的制备方法,唯一不同在于不添加白垩土,最后得到了一种复合黏土。
对比例5
本对比例采用和实施例5基本相同的制备方法,唯一不同在于加入了过量的粉砂质泥岩,具体如下。
按质量计,取均为干燥的粉砂质泥岩20份、白蚁泥9份、黄赤土11份和白垩土14份,在550℃温度中烧制3天,烧制后研磨成粉,并加入均为粉末态的氧化锆3份、铝酸钙2份和氧化铕0.03份,混合均匀,再进行800℃烧制8h,研磨并过150目筛,得到一种复合黏土。
对比例6
本对比例采用和实施例6基本相同的制备方法,唯一不同在于加入了过量的白蚁泥,具体如下。
按质量计,取均为干燥的粉砂质泥岩7份、白蚁泥20份、黄赤土11份和白垩土14份,在600℃温度中烧制4天,烧制后研磨成粉,并加入均为粉末态的氧化锆3份、铝酸钙2份和氧化铕0.03份,混合均匀,再进行900℃烧制12h,再次研磨成粉,研磨并过150目筛,得到一种复合黏土。
对比例7
本对比例采用和实施例7基本相同的制备方法,唯一不同在于加入了过量的黄赤土,具体如下。
按质量计,取均为干燥的粉砂质泥岩6份、白蚁泥7份、黄赤土20份和白垩土12份,在500℃中烧制2天,烧制后研磨成粉,并加入均为粉末态的氧化锆3份、铝酸钙2份和氧化铕0.03份,混合均匀,再进行700℃烧制4h,再次研磨成粉,研磨并过200目筛,得到一种复合黏土。
对比例8
本对比例采用和实施例8基本相同的制备方法,唯一不同在于加入了过量的白垩土,具体如下。
按质量计,取均为干燥的粉砂质泥岩6份、白蚁泥7份、黄赤土10份和白垩土30份,在550℃温度中烧制3天,烧制后研磨成粉,并加入均为粉末态的氧化锆3份、铝酸钙2份和氧化铕0.03份,混合均匀,再进行800℃烧制8h,研磨并过150目筛,得到一种复合黏土。
对比例9
本对比例采用和实施例9基本相同的制备方法,唯一不同在于加入了过量的氧化锆,具体如下。
按质量计,取均为干燥的粉砂质泥岩6份、白蚁泥7份、黄赤土10份和白垩土12份,在600℃温度中烧制4天,烧制后研磨成粉,并加入均为粉末态的氧化锆10份、铝酸钙2份和氧化铕0.03份,混合均匀,再进行900℃烧制12h,再次研磨成粉,研磨并过150目筛,得到一种复合黏土。
对比例10
本对比例采用和实施例10基本相同的制备方法,唯一不同在于加入了过量的铝酸钙,具体如下。
按质量计,取均为干燥的粉砂质泥岩5份、白蚁泥6份、黄赤土13份和白垩土16份,在550℃温度中烧制3天,烧制后研磨成粉,并加入均为粉末态的氧化锆3份、铝酸钙10份和氧化铕0.03份,混合均匀,再进行800℃烧制8h,研磨并过150目筛,得到一种复合黏土。
对比例11
本对比例采用和实施例11基本相同的制备方法,唯一不同在于加入了过量的氧化铕,具体如下。
按质量计,取均为干燥的粉砂质泥岩8份、白蚁泥10份、黄赤土8份和白垩土10份,在550℃温度中烧制3天,烧制后研磨成粉,并加入均为粉末态的氧化锆3份、铝酸钙2份和氧化铕0.5份,混合均匀,再进行800℃烧制8h,研磨并过150目筛,得到一种复合黏土。
对比例12
本对比例采用和实施例12基本相同的制备方法,唯一不同在于烧制的温度参数不同,具体如下。
按质量计,取均为干燥的粉砂质泥岩6份、白蚁泥8份、黄赤土10份和白垩土13份,在400℃温度中烧制3天,烧制后研磨成粉,并加入均为粉末态的氧化锆1份、铝酸钙3份和氧化铕0.01份,混合均匀,再进行800℃烧制8h,研磨并过150目筛,得到一种复合黏土。
对比例13
本对比例采用和实施例13基本相同的制备方法,唯一不同在于烧制的温度参数不同,具体如下。
按质量计,取均为干燥的粉砂质泥岩6份、白蚁泥8份、黄赤土10份和白垩土13份,在550℃温度中烧制3天,烧制后研磨成粉,并加入均为粉末态的氧化锆5份、铝酸钙1份和氧化铕0.05份,混合均匀,再进行600℃烧制8h,研磨并过150目筛,得到一种复合黏土。
以上对比例1-13所使用的粉砂质泥岩为取自河床的粉砂质泥岩,经过挑除石头杂质并干燥后得到。
应用例
取实施例1-21和对比例1-13制备的复合黏土各5kg,分别加入相同质量的烧制得到的炭化的白色竹炭粉4kg、木质素粉末1.2kg,分别加水2kg调成浆状,分别涂抹在测试水泥板上,进行施工、外观、功能等项目的比较,结果如下表1。
表1将各实施例和对比例的复合黏土制成涂料后的施工参数和性能对比
Figure BDA0003937435230000111
Figure BDA0003937435230000121
/>
Figure BDA0003937435230000131
/>
Figure BDA0003937435230000141
/>
Figure BDA0003937435230000151
从以上测试结果可以知晓,实施例1-3采用的粉砂质泥岩、白蚁泥、黄赤土和白垩土的配比,使得涂料施工最为顺滑,施工难度最低,实施例4-9所采用的配比,使得涂料施工较为顺滑,施工难度较低,实施例10-11所采用的配比,使得涂料顺滑度一般,施工难度略大。
从实施例1-9可知,采用实施例2、5、8的烧制参数,涂抹后的涂料光泽度较佳,荧光也较强。
从实施例2、12和13的对比可知,采用实施例2的氧化锆、铝酸钙和氧化铕的配比,其涂料干燥后的光泽度最好,发光强度也最大。
从实施例1-13制备的复合黏土应用于涂料,测试涂料的洗刷测试,实施例2涂层无破损,其他实施例基本无破损但有轻微掉粉或掉屑现象,表明实施例2的配比的烧制参数的组合使涂料的耐水性能和对水泥基材的附着力达到最佳。
实施例14-16相比于实施例1-13,不添加氧化锆、铝酸钙和氧化铕,根据其所配备的涂料,在涂刷和干燥后的光泽度较弱,无发光功能,洗刷测试时,涂层有轻微破损,但仍通过测试。
实施例17-18不加入铝酸钙和氧化铕,其应用在涂料中,干燥后的涂料无发光功能。
实施例19-20不加入氧化锆,根据其所配备的涂料,在涂刷和干燥后的光泽度较弱,洗刷测试时,涂层有轻微破损,但仍通过测试。
实施例21采用田地上离地表30厘米深的粉砂质泥岩,实施例2采用河床的粉砂质泥岩,分别制得了复合黏土,各自制得的涂料施工后,实施例21调浆过程出现轻微结块现象,刷浆过程的顺滑度也略有下降,光泽度和耐刷洗测试结果也比实施例2的方案效果差。表明河床的粉砂质泥岩经过长时间的水浸泡后,能更好的促进其他成分分散在水中,并能提升涂料的粘结力。
对比例1-4依次缺少了粉砂质泥岩、白蚁泥、黄赤土、白垩土,利用其制备的涂料的性能也受到相应影响,出现了施工顺滑度下降、涂面外观下降、裂纹等不良现象。
对比例5-8依次加入了过量的粉砂质泥岩、白蚁泥、黄赤土、白垩土,也出现了搅拌结块、刷漆流挂、涂面颗粒感等不良现象。
对比例9-11依次加入了过量的氧化锆、铝酸钙和氧化铕,分别出现了涂面反光、轻微针孔、顺滑度下降、无法光等现象。
对比例12-13对烧制参数进行了调整,出现了调浆结块、涂浆顺滑感下降、裂纹、无发光等现象。
综合以上可以得出,以粉砂质泥岩6份、白蚁泥8份、黄赤土10份、白垩土13份、氧化锆3份、铝酸钙2份和氧化铕0.03份来制备复合黏土,在550℃温度中烧制3天,烧制后研磨成粉,并加入均为粉末态的氧化锆、铝酸钙和氧化铕,混合均匀,再进行800℃烧制8h,研磨并过150目筛,得到所述复合黏土,应用在富含纳米微孔的吸附组分(如炭化的白色竹炭粉)的无机涂料中,该涂料的施工顺滑度,干燥后的光泽度、耐水性、抗裂性均达到较佳状态。本申请的复合黏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以上所述仅是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申请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落入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复合黏土,其特征在于,按质量计算,所述复合黏土由包括粉砂质泥岩5-8份、白蚁泥6-10份、黄赤土8-13份和白垩土10-16份在内的原料烧制得到;制备所述复合黏土的原料还包括氧化锆1-5份;制备所述复合黏土的原料还包括铝酸钙1-3份和氧化铕0.01-0.05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黏土,其特征在于,制备所述复合黏土的原料质量份数分别为:粉砂质泥岩6-7份、白蚁泥7-9份、黄赤土10-11份和白垩土12-14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黏土,其特征在于,制备所述复合黏土的各种原料的质量份数分别为:粉砂质泥岩6份、白蚁泥8份、黄赤土10份、白垩土13份、氧化锆3份、铝酸钙2份和氧化铕0.03份。
4.一种如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复合黏土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包括:
取粉砂质泥岩、白蚁泥、黄赤土和白垩土,在500-600℃中烧制2-4天,烧制后研磨成粉,并加入均为粉末态的氧化锆、铝酸钙和氧化铕,混合均匀,再进行700-900℃烧制4~12h,再次研磨成粉,得到所述复合黏土。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复合黏土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取均为干燥的粉砂质泥岩、白蚁泥、黄赤土和白垩土,在550℃温度中烧制3天,烧制后研磨成粉,并加入均为粉末态的氧化锆、铝酸钙和氧化铕,混合均匀,再进行800℃烧制8h,研磨并过150目筛,得到所述复合黏土。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复合黏土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粉砂质泥岩为取自河床的粉砂质泥岩,经过挑除石头杂质并干燥后得到。
7.一种如权利要求4-6任意一项所制备的复合黏土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将所述复合黏土作为粘结剂添加在无机涂料中;所述无机涂料包括富含纳米微孔的吸附组分;所述复合黏土在干燥的所述无机涂料中的比重为30~60%。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复合黏土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组分包括炭化的白色竹炭粉,所述复合黏土粘结所述白色竹炭粉。
CN202211407888.1A 2022-11-10 2022-11-10 一种复合黏土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Active CN11571043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407888.1A CN115710437B (zh) 2022-11-10 2022-11-10 一种复合黏土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407888.1A CN115710437B (zh) 2022-11-10 2022-11-10 一种复合黏土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710437A CN115710437A (zh) 2023-02-24
CN115710437B true CN115710437B (zh) 2023-06-20

Family

ID=852327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407888.1A Active CN115710437B (zh) 2022-11-10 2022-11-10 一种复合黏土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710437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936220B1 (ko) * 2009-08-26 2010-01-11 주식회사 상산쎄라믹 천연점토로 제조된 점토블럭 및 그 제조방법
CN104402519A (zh) * 2014-11-07 2015-03-11 桂林新竹大自然生物材料有限公司 微晶竹炭复合陶器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4496392A (zh) * 2014-12-31 2015-04-08 上海墙特节能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室内用无机干粉建筑涂料及其制备方法
KR102446596B1 (ko) * 2022-02-08 2022-09-28 다우산업(주) 부착강도와 불연성능 및 마감재 기능을 강화한 친환경 기능성 무기질 도료 조성물 및 이를 이용한 실내 공기질 개선용 시공방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936220B1 (ko) * 2009-08-26 2010-01-11 주식회사 상산쎄라믹 천연점토로 제조된 점토블럭 및 그 제조방법
CN104402519A (zh) * 2014-11-07 2015-03-11 桂林新竹大自然生物材料有限公司 微晶竹炭复合陶器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4496392A (zh) * 2014-12-31 2015-04-08 上海墙特节能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室内用无机干粉建筑涂料及其制备方法
KR102446596B1 (ko) * 2022-02-08 2022-09-28 다우산업(주) 부착강도와 불연성능 및 마감재 기능을 강화한 친환경 기능성 무기질 도료 조성물 및 이를 이용한 실내 공기질 개선용 시공방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710437A (zh) 2023-02-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08113609A2 (en) Geopolymer composition, coating obtainable therefrom and methods
CN111454603A (zh) 一种防水防霉石膏腻子粉及其制备方法
CN106336181B (zh) 防水早强装饰砂浆及其制备方法
CN1730570A (zh) 一种高温节能耐腐蚀涂料及其制备和使用方法
CN1974470A (zh) 一种刮墙石膏粉及其生产方法
CN102249638A (zh) 环保型自动调湿/除甲醛/抗菌/阻燃硅藻饰泥粉剂
CN108863231B (zh) 一种防水透气柔性饰面砖及其制备方法
CN104045294A (zh) 一种用于砖石质文物加固的无机胶凝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15093188B (zh) 一种透水路面基层用复合型土壤固化剂及应用
KR100591932B1 (ko) 환경친화형 미네랄 바이오 벽바름재 조성물
CN114213065A (zh) 一种显色可调的建筑装饰板无机涂料
CN115710437B (zh) 一种复合黏土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0857245A (zh) 碳酸钙仿青铜雕塑粉
CN107001140A (zh) 特别适合用于安全标志的基于水硬性粘合剂的光致发光胶凝组合物
CN105130364A (zh) 一种无水泥瓷砖胶粘剂
CN100338151C (zh) 水泥漆
JP2010240570A (ja) 塗装方法
CN1184274C (zh) 粉状粘结剂
CN110670852A (zh) 一种室内环保墙面的装修方法
KR20010096638A (ko) 용암석분을 이용한 건축구조물 성형용 조성물
CN114988792A (zh) 一种环保建筑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13717564A (zh) 一种双组份发光装饰材料
CN104293060A (zh) 一种外墙防水吸附抗裂水性涂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1807784A (zh) 一种仿花岗岩纤维水泥板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4507012A (zh) 一种用于陶瓷砖表面装饰的喷雾干粒釉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