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695190A - 灵活以太网时隙协商方法、接收端、发送端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灵活以太网时隙协商方法、接收端、发送端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695190A
CN115695190A CN202110846352.9A CN202110846352A CN115695190A CN 115695190 A CN115695190 A CN 115695190A CN 202110846352 A CN202110846352 A CN 202110846352A CN 115695190 A CN115695190 A CN 11569519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ime slot
information
receiving end
flexible ethernet
receiv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84635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许家豪
周鹏辉
张胜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2110846352.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695190A/zh
Priority to PCT/CN2022/106489 priority patent/WO2023005738A1/zh
Publication of CN1156951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69519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8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of networks or network elements
    • H04L41/0803Configuration setting
    • H04L41/0823Configuration sett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s of a change of settings, e.g. optimising configuration for enhancing reliabilit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Small-Scale Networks (AREA)
  • Time-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灵活以太网时隙协商方法、接收端、发送端及存储介质,方法包括:获取来自发送端在发生时隙变化后发送的时隙信息,比较时隙信息和当前时隙信息,并根据比较结果调整接收端的接收时隙,本方法通过获取来自发送端在发生时隙变化后发送的时隙信息与接收端的当前时隙信息之间的比较结果,调整接收端的接收时隙,能够使接收端在发送端产生时隙信息时快速进行更新,无需进行时隙模板切换,减少了因模板频繁切换、因模板开销信息解析不及时而产生的异常,提升了灵活以太网的稳定性。

Description

灵活以太网时隙协商方法、接收端、发送端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灵活以太网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灵活以太网时隙协商方法、接收端、发送端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在过去30年中,以太网的速度从10M(兆)提升到100GE(千兆):10M、100M、GE、10GE、40GE、100GE,基本是每10年速率10倍增长的发展趋势。在最近3到5年时间里,以太网新速率开始呈现多维度演进,业界开始对另外新出现的6种速率的以太网感兴趣:从2.5GE到400GE,包括2.5GE、5GE、25GE、50GE、200GE、400GE。当以太网业务速率提升到100GE以上时遇到新问题:物理PHY的速度发展遇到瓶颈,速度提升缓慢下来,而且PHY的价格下降缓慢,高速PHY的性价比没有提高,反而在降低。例如,400GE速率的光模块价格超过了4个100GE光模块的价格,导致400GE光模块商用时的性价比降低了,在经济上不如使用4个100GE的光模块。
FlexE(Flex Ethernet,灵活以太网)通过对以太网轻量级增强,在以太网L2(数据链路层OSI-MAC)/L1(物理层OSI-PHY)之间的中间层增加FlexE Shim层,Flex Shim层基于时分复用分发机制,将多个客户侧接口的数据按照时隙方式调度并分发多个不同的子通道。以100GE管道为例,通过FlexE Shim可以划分为20个5G速率的子通道,每个客户侧业务可指定使用或者某一个或者多个子通道,实现业务的逻辑隔离。主要面向5G网络中的云服务、网络切片、AR/VR/超高清视频等时延敏感业务需求;通过接口技术创新,实现高速大端口400GE、1TE等演进以及通道化实现子速率承载、硬管道及隔离以及时延敏感网络技术;进一步构建智能端到端链路,实现可保障的IP低时延、高QoS服务的数据网络。
目前的FlexE协商模式中当一端发起时隙变换时,通过发送备用时隙模板来进行时隙切换,过程中涉及到时隙模板的切换和协商过程,增加了时隙变换处理时间和故障产生的概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灵活以太网时隙协商方法、接收端、发送端及存储介质,能使接收端在发送端产生时隙信息时快速进行更新,无需进行时隙模板切换,减少了因模板频繁切换、因模板开销信息解析不及时而产生的异常,提升了灵活以太网的稳定性。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灵活以太网时隙协商方法,应用于接收端,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来自发送端在发生时隙变化后发送的时隙信息;
比较所述时隙信息和当前时隙信息,并根据比较结果调整所述接收端的接收时隙。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灵活以太网时隙协商方法,应用于发送端,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在发生时隙变化后产生的时隙信息;
将所述时隙信息发送至接收端,以使所述接收端根据所述时隙信息和当前时隙信息的比较结果调整所述接收端的接收时隙。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接收端,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本发明第一方面所述的灵活以太网时隙协商方法。
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发送端,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本发明第二方面所述的灵活以太网时隙协商方法。
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用于执行如本发明第一方面所述的灵活以太网时隙协商方法或者如本发明第二方面所述的灵活以太网时隙协商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灵活以太网时隙协商方法,本方法通过获取来自发送端在发生时隙变化后发送的时隙信息与接收端的当前时隙信息之间的比较结果,调整接收端的接收时隙,能够使接收端在发送端产生时隙信息时快速进行更新,无需进行时隙模板切换,减少了因模板频繁切换、因模板开销信息解析不及时而产生的异常,提升了灵活以太网的稳定性。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限制。
图1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灵活以太网时隙协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灵活以太网时隙协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另外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灵活以太网时隙协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灵活以太网开销复帧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另外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灵活以太网时隙协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灵活以太网时隙协商方法的接收端修改时隙信息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在装置示意图中进行了功能模块划分,在流程图中示出了逻辑顺序,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装置中的模块划分,或流程图中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说明书、权利要求书或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
灵活以太网通过对以太网轻量级增强,在以太网L2/L1之间的中间层增加FlexEShim层,Flex Shim层基于时分复用分发机制,将多个客户侧接口的数据按照时隙方式调度并分发多个不同的子通道。主要面向5G网络中的云服务、网络切片、AR/VR/超高清视频等时延敏感业务需求;通过接口技术创新,实现高速大端口400GE、1TE等演进以及通道化实现子速率承载、硬管道及隔离以及时延敏感网络技术;进一步构建智能端到端链路,实现可保障的IP低时延、高QoS服务的数据网络。在目前的FlexE协商模式中,当一端发起时隙变换时,通过发送备用时隙模板来进行时隙切换,过程中涉及到时隙模板的切换和协商过程,增加了时隙变换处理时间和故障产生的概率。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参照图1,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灵活以太网时隙协商系统,包括发送端和接收端,发送端在产生(或发起)一次时隙变化之后,会产生一次时隙信息,然后将该次时隙信息发送至接收端,接收端保存该时隙信息,然后接收端将该时隙信息与接收端的当前时隙信息进行比较,最后通过比较结果调整接收端的接收时隙。本系统通过时隙信息与当前时隙信息之间的比较结果,调整接收端的接收时隙,能够使接收端在发送端产生一次最新的时隙信息时快速进行更新,无需进行时隙模板切换,减少了因模板频繁切换、因模板开销信息解析不及时而产生的异常,提升了灵活以太网的稳定性。
参照图2,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灵活以太网时隙协商方法,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1、接收端获取来自发送端在发生时隙变化后发送的时隙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S101中的获取来自发送端在发生时隙变化后发送的时隙信息具体包括:
步骤S1011、接收端接收来自发送端的开销复帧,其中,开销复帧中的ClientCalendar A字段或Client Calendar B字段携带有时隙信息。
步骤S1012、接收端读取开销复帧中的时隙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发送端在产生时隙变化后,会将时隙变化后产生的时隙信息写入至发送端的开销复帧中Client Calendar A字段或Client Calendar B字段中,需要注意的是,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是写入至Client Calendar A字段还是写入至Client Calendar B字段中,例如:此时发送端和接收端之间交互模板是Client Calendar A字段时,则发送端在产生时隙变化后,会将时隙变化后的时隙信息写入开销复帧中的Client Calendar A字段,然后通过FlexE开销发送至接收端。接收端在接收到携带有时隙信息的开销复帧后,将读取开销复帧中的时隙信息。在一些实施例中,时隙信息包括时隙增加信息或时隙删除信息,当发送端产生时隙增加或者时隙删除时,都将产生一次时隙信息。
在步骤S1011中,发送端每产生一次时隙变化,发送端会将产生的时隙信息写入开销复帧中的Client Calendar A字段中,并覆盖上一次发生时隙变化时写入ClientCalendar A字段中的信息,然后发送至接收端。例如:发送端在第一时刻产生了第一次时隙信息,将第一次时隙信息写入开销复帧中的Client Calendar A字段中,并发送至接收端;当发送端在第二时刻(其中第二时刻在第一时刻之后)产生了第二次时隙信息,将第二次时隙信息写入开销复帧中的Client Calendar A字段中,此时开销复帧中的第二次时隙信息将覆盖第一次时隙信息,将开销复帧发送至接收端。
在步骤S1012中,接收端读取所述开销复帧中的时隙信息具体包括:当达到预设时间间隔,读取开销复帧中的时隙信息。其中预设时间间隔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整。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接收来自发送端的开销复帧之后,本方法还包括步骤:
步骤S1013、接收端将开销复帧存储于寄存器中的内存段。存放于寄存器中的内存段,能够便于接收端读取时隙信息。
步骤S102、接收端比较时隙信息和当前时隙信息,并根据比较结果调整接收端的接收时隙。
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S102中的根据比较结果调整接收端的接收时隙,具体包括步骤:
步骤S1021、当时隙信息和当前时隙信息不一致,接收端根据时隙信息调整接收端的接收时隙。当时隙信息和当前时隙信息不一致,则证明发送端产生了时隙变化,接收端通过时隙信息修改接收端的接收时隙,使得接收端能够将接收时隙保持在最新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S102可以是定时在寄存器的内存中获取时隙信息,若时隙信息与接收端的当前时隙信息不一致,通过接收到的时隙信息修改接收端的接收时隙。在本实施例中,接收端启动定时机制,通过定时器将定时在接收端寄存器的内存中读取开销复帧中的时隙信息,然后将最新时刻读取到的时隙信息与上一时刻读取到的当前时隙信息进行对比,若两者不同,则证明发送端发生了时隙变化,此时接收端通过时隙信息修改接收端的接收时隙,接收端始终将接收时隙保持在最新状态。
需要注意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当前时隙信息也是指的来自发送端发送的时隙信息,当步骤S1021在比较最新时刻得到的时隙信息和接收端的当前时隙信息不一致,并在通过时隙信息修改接收端的接收时隙之后,该最新时刻得到的时隙信息就会成为接收端的当前时隙信息,从而实现时隙信息的不断更新的过程。
本方法通过接收端接收来自发送端在发生时隙变化之后产生的时隙信息与接收端的当前时隙信息之间的比较结果,调整接收端的接收时隙,能够使接收端在发送端产生一次最新的时隙信息时快速进行更新,无需进行时隙模板切换,减少了因模板频繁切换、因模板开销信息解析不及时而产生的异常,提升了灵活以太网的稳定性。
参照图3,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灵活以太网时隙协商方法,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201、发送端获取在发生时隙变化后产生的时隙信息。
步骤S202、发送端将时隙信息发送至接收端,以使接收端根据时隙信息和当前时隙信息的比较结果调整接收端的接收时隙。
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S202中的将时隙信息发送至接收端,具体包括步骤:
步骤S2021、将时隙信息写入至开销复帧中的Client Calendar A字段或ClientCalendar B字段中,并将携带有时隙信息的开销复帧发送至接收端,其中,开销复帧包括多个开销帧。
在一些实施例中,时隙信息包括时隙增加信息或时隙删除信息。
需要注意的是,本方法实施例与上述方法实施例是基于同一个发明构思,上述的方法实施例的执行主体是接收端,本方法实施例的执行主体是发送端,因此上述方法实施例的相关内容同样适用于本方法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参照图4至图6,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灵活以太网时隙协商系统,硬件模块部分包括寄存器和报文解析收发芯片。
当FlexE产生时隙变化时,发送端通过报文解析收发芯片将变化的时隙信息写入至如图4所示开销帧(开销复帧由多个开销帧组成)对应的Client Calendar A字段或Client Calendar B字段中,将修改过的开销帧通过报文解析收发芯片发送给接收端,在图4中,将时隙变化信息写入开销复帧中slot 0到slot 19对应的Client Calendar A字段或Client Calendar B字段中,要注意的是,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是写入Client Calendar A字段还是Client Calendar B字段中。接收端收到开销帧后,通过报文解析收发芯片将开销帧组合成开销复帧并缓存至寄存器中的特定内存段保存,通过软件逻辑定时读取寄存器中的内存段读取最新的开销帧时隙信息,若当前时刻读到的时隙信息与上一时刻读取到的时隙信息有变化时,按照最新收到的时隙信息修改接收端的接收时隙。
参照图5,具体的流程部分的处理步骤如下:
步骤S301、发送端发生一次时隙变化,产生时隙信息。其中时隙变化包括时隙增加和时隙删除。
步骤S302、发送端将时隙信息写入开销的对应位置字段中,并发送至接收端。
步骤S303、接收端收到开销帧后,将收到的开销帧组合成开销复帧并且存储到接收端中寄存器的特定内存中保存。
步骤S304、接收端通过定时器定时读取寄存器中对应的Client Calendar A字段或者Client Calendar B字段中的时隙信息。
步骤S305、当最新时刻读取的时隙信息与上一时刻读取的当前时隙信息不一致时,通过最新时刻的时隙信息修改接收端的接收时隙配置。步骤S305中的修改接收端的接收时隙配置如图6所示。
本实施例通过定时读取寄存器中的时隙信息,然后通过时隙信息与当前时隙信息进行比较,当时隙信息与当前时隙信息不一致,则通过时隙信息修改接收端的接收时隙配置。本实施例能够使接收端在发送端产生时隙信息时快速进行更新,无需进行时隙模板切换,减少了因模板频繁切换、因模板开销信息解析不及时而产生的异常,提升了灵活以太网的稳定性。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该终端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
处理器和存储器可以通过总线或者其他方式连接。
存储器作为一种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用于存储非暂态软件程序以及非暂态性计算机可执行程序。此外,存储器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暂态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非暂态固态存储器件。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存储器可选包括相对于处理器远程设置的存储器,这些远程存储器可以通过网络连接至该处理器。上述网络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互联网、企业内部网、局域网、移动通信网及其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终端,可以应用为例如图1所示实施例中的发送端或接收端,本实施例中的终端能够构成图1所示实施例中的系统架构的一部分,这些实施例均属于相同的发明构思,因此这些实施例具有相同的实现原理以及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详述。
实现上述实施例的灵活以太网时隙协商方法所需的非暂态软件程序以及指令存储在存储器中,当被处理器执行时,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的灵活以太网时隙协商方法,例如,执行以上描述的图2中的方法步骤S101至步骤S102和图3中的方法步骤S201至步骤S202,图5中的方法步骤S301至步骤S305。
以上所描述的终端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此外,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该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被一个处理器或控制器执行,例如,被上述终端实施例中的一个处理器执行,可使得上述处理器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的灵活以太网时隙协商方法,例如,执行以上描述的图2中的方法步骤S101至步骤S102和图3中的方法步骤S201至步骤S202,图5中的方法步骤S301至步骤S305。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文中所公开方法中的全部或某些步骤、系统可以被实施为软件、固件、硬件及其适当的组合。某些物理组件或所有物理组件可以被实施为由处理器,如中央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或微处理器执行的软件,或者被实施为硬件,或者被实施为集成电路,如专用集成电路。这样的软件可以分布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计算机存储介质(或非暂时性介质)和通信介质(或暂时性介质)。如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公知的,术语计算机存储介质包括在用于存储信息(诸如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模块或其他数据)的任何方法或技术中实施的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可移除和不可移除介质。计算机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RAM、ROM、EEPROM、闪存或其他存储器技术、CD-ROM、数字多功能盘(DVD)或其他光盘存储、磁盒、磁带、磁盘存储或其他磁存储装置、或者可以用于存储期望的信息并且可以被计算机访问的任何其他的介质。此外,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公知的是,通信介质通常包含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模块或者诸如载波或其他传输机制之类的调制数据信号中的其他数据,并且可包括任何信息递送介质。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是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发明精神的共享条件下还可作出种种等同的变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形或替换均包括在本发明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Claims (12)

1.一种灵活以太网时隙协商方法,应用于接收端,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来自发送端在发生时隙变化后发送的时隙信息;
比较所述时隙信息和当前时隙信息,并根据比较结果调整所述接收端的接收时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灵活以太网时隙协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来自发送端在发生时隙变化后发送的时隙信息,包括:
接收来自发送端的开销复帧,其中,所述开销复帧中的Client Calendar A字段或Client Calendar B字段携带有所述时隙信息;
读取所述开销复帧中的所述时隙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灵活以太网时隙协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接收来自发送端的开销复帧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所述开销复帧存储于寄存器中的内存段。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灵活以太网时隙协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读取所述开销复帧中的所述时隙信息,包括:
当达到预设时间间隔,读取所述开销复帧中的所述时隙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灵活以太网时隙协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比较结果调整所述接收端的接收时隙,包括:
当所述时隙信息和所述当前时隙信息不一致,根据所述时隙信息调整所述接收端的接收时隙。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灵活以太网时隙协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时隙信息包括时隙增加信息或时隙删除信息。
7.一种灵活以太网时隙协商方法,应用于发送端,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在发生时隙变化后产生的时隙信息;
将所述时隙信息发送至接收端,以使所述接收端根据所述时隙信息和当前时隙信息的比较结果调整所述接收端的接收时隙。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灵活以太网时隙协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时隙信息发送至接收端,包括:
将所述时隙信息写入至开销复帧中的Client Calendar A字段或Client Calendar B字段中,并将携带有所述时隙信息的所述开销复帧发送至接收端。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灵活以太网时隙协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时隙信息包括时隙增加信息或时隙删除信息。
10.一种接收端,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灵活以太网时隙协商方法。
11.一种发送端,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7至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灵活以太网时隙协商方法。
12.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灵活以太网时隙协商方法或者如权利要求7至9中任意一项中所述的灵活以太网时隙协商方法。
CN202110846352.9A 2021-07-26 2021-07-26 灵活以太网时隙协商方法、接收端、发送端及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569519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846352.9A CN115695190A (zh) 2021-07-26 2021-07-26 灵活以太网时隙协商方法、接收端、发送端及存储介质
PCT/CN2022/106489 WO2023005738A1 (zh) 2021-07-26 2022-07-19 灵活以太网时隙协商方法、接收端、发送端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846352.9A CN115695190A (zh) 2021-07-26 2021-07-26 灵活以太网时隙协商方法、接收端、发送端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695190A true CN115695190A (zh) 2023-02-03

Family

ID=850442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846352.9A Pending CN115695190A (zh) 2021-07-26 2021-07-26 灵活以太网时隙协商方法、接收端、发送端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5695190A (zh)
WO (1) WO2023005738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8046373A (ja) * 2016-09-13 2018-03-22 富士通株式会社 伝送装置及び伝送方法
CN109688016B (zh) * 2019-01-25 2022-06-0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灵活以太网协议中切换时隙配置的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12491492B (zh) * 2019-09-12 2022-03-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时隙协商的方法和设备
CN112543113A (zh) * 2019-09-23 2021-03-2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灵活以太网响应链路故障的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2929199A (zh) * 2019-12-06 2021-06-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灵活以太网组的管理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005738A1 (zh) 2023-02-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209922B2 (en) Lossless adjustment method of ODUflex channel bandwidth and ODUflex channel
CN111935315A (zh) 区块同步方法及装置
CN102143194A (zh) 数据同步的方法、系统、中间数据节点及终止数据节点
CN110099084B (zh) 一种保证存储服务可用性的方法、系统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08566291B (zh) 一种事件处理的方法、服务器及系统
CN110650002A (zh) 一种FlexE组中PHY的调整方法、相关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8881955A (zh) 一种实现分布式节点设备视频同步输出的方法及系统
CN107018170B (zh) 一种数据同步方法和设备
US11190773B2 (en) Video coder-based code rate control method and device, and video server
CN105007310A (zh) 信息同步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8111630B (zh) 一种Zookeeper集群系统及其连接方法和系统
CN109460426A (zh) 一种基于MongoDB的分级存储的系统及方法、路由节点
CN115695190A (zh) 灵活以太网时隙协商方法、接收端、发送端及存储介质
US8693449B2 (en) Method of allocating and withdrawing time slot using position movement of time slot and TDMA communication system using the same
CN110691134A (zh) 一种基于mqtt协议的文件传输方法
CN116302605A (zh) 一种基于消息引擎的消息传输方法
CN112332955B (zh) 一种数据同步方法、系统和存储介质
CN112256454B (zh) 消息延时处理方法和系统
CN104486215A (zh) 一种消息发送方法及设备
CN112751895B (zh) 通信连接保活方法及其系统
CN111316606A (zh) 控制器-交换机网络中的优化调和
CN114500036A (zh) 一种传输数据的方法、装置以及介质
CN110677356B (zh) 一种总线通信方法、通信基本周期确定方法及装置
WO2016095351A1 (zh) 一种带宽调节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1314408A (zh) 一种基于通信层多数据项缓存任务的本地边缘计算和物联管理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