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695052B - 共享界面的数据防护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共享界面的数据防护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5695052B CN115695052B CN202310000642.0A CN202310000642A CN115695052B CN 115695052 B CN115695052 B CN 115695052B CN 202310000642 A CN202310000642 A CN 202310000642A CN 115695052 B CN115695052 B CN 115695052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interface
- terminal
- current display
- application program
- frequenc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formation Transfer Between Computers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信息安全技术领域,提供一种共享界面的数据防护方法及装置。所述方法包括: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用于获取第二终端的当前显示界面的界面共享请求,检测所述第二终端的当前显示界面;确定所述第二终端的当前显示界面包括某一预设应用程序对应的应用界面,生成不显示所述应用界面的加密界面;将所述加密界面共享至所述第一终端;其中,所述预设应用程序为与预先存储的应用标识对应的应用程序。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共享界面的数据防护方法能够在进行终端界面共享时对界面中的数据进行防护,提高界面共享的安全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信息安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共享界面的数据防护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各类移动支付/理财软件以及社交软件等得到快速普及,移动互联网的受众群体范围无论从学历、年龄抑或地域纵向深度得到极大的发展,而不同的群体对电信诈骗的认识大相径庭,因此移动APP在极大方便人们生活的同时,也给电信诈骗分子提供了实施诈骗更方便的渠道。
在移动互联网背景下,诈骗分子往往是通过诱骗受害人使用社交软件将受害人的终端界面与诈骗分子进行共享,再诱骗受害人登录各种理财软件等,这样当受害人做账号/密码等数据的输入,或收取到短信验证码等数据时会实时共享给了诈骗分子,导致诈骗分子可利用这些信息即时完成受害人的资金转移,实现资金的骗取。因此,如何在进行终端界面共享时,如何在进行终端界面共享时对界面中的数据进行防护,以提高界面共享的安全性,是当前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旨在至少解决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申请提出一种共享界面的数据防护方法,能够在进行终端界面共享时对界面中的数据进行防护,提高界面共享的安全性。
本申请还提出一种共享界面的数据防护装置。
本申请还提出一种电子设备。
本申请还提出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根据本申请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共享界面的数据防护方法,应用于目标终端,包括:
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用于获取第二终端的当前显示界面的界面共享请求,检测所述第二终端的当前显示界面;
确定所述第二终端的当前显示界面包括某一预设应用程序对应的应用界面,生成不显示所述应用界面的加密界面;
将所述加密界面共享至所述第一终端;
其中,所述预设应用程序为与预先存储的应用标识对应的应用程序。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共享界面的数据防护方法,通过在接收到第一终端发送的界面共享请求时,检测第二终端的当前显示界面,并在确定第二终端的当前显示界面包括某一预设应用程序对应的应用界面时,生成不显示预设应用程序对应的应用界面的加密界面,并将该加密界面共享至第一终端,从而使得在进行界面共享时,可对当前显示界面中显示的预设应用程序的应用界面进行防护,避免该应用界面中的数据被共享,从而能够在进行终端界面共享时,对显示界面中的数据进行防护,提高界面共享的安全性。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用于获取第二终端的当前显示界面的界面共享请求,检测所述第二终端的当前显示界面,包括:
接收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的所述界面共享请求,检测所述第一终端的第一账号信息在预设时间段内发起所述界面共享请求的第一频率;
确定所述第一频率小于预设频率,检测所述第二终端的当前显示界面。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接收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的所述界面共享请求,检测所述第一终端的第一账号信息在预设时间段内发起所述界面共享请求的第一频率,包括:
接收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的所述界面共享请求,确定登录所述第一终端的目标应用程序的第一账号信息;
将所述第一账号信息发送至与所述目标应用程序对应的运营商服务器,以从所述运营商服务器中获取所述第一账号信息在预设时间段内发起所述界面共享请求的第一频率;
其中,所述目标应用程序为所述第一终端中发起所述界面共享请求的应用程序。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还包括:
确定所述第一频率大于或等于预设频率,拒绝所述界面共享请求。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确定所述第一频率小于预设频率,检测所述第二终端的当前显示界面,包括:
确定所述第一频率小于预设频率,根据所述第一账号信息的登录位置,获取与所述登录位置的位置距离在预设距离内的各第二账号信息;
确定各所述第二账号信息发起所述界面共享请求的第二频率均小于预设频率,检测所述第二终端的当前显示界面;
其中,所述第二账号信息为登录所述目标应用程序的账号信息。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确定所述第二终端的当前显示界面包括某一预设应用程序对应的应用界面,包括:
当前在所述第二终端的前台运行的各所述应用程序包括所述预设应用程序,确定所述第二终端的当前显示界面包括某一预设应用程序对应的应用界面。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确定所述第二终端的当前显示界面包括某一预设应用程序对应的应用界面,生成不显示所述应用界面的加密界面,包括:
确定所述第二终端的当前显示界面包括某一预设应用程序对应的应用界面,从数据库中获取替代页面作为所述加密界面。
根据本申请第二方面实施例的共享界面的数据防护装置,包括:
显示界面检测模块,用于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用于获取第二终端的当前显示界面的界面共享请求,检测所述第二终端的当前显示界面;
加密界面生成模块,用于确定所述第二终端的当前显示界面包括某一预设应用程序对应的应用界面,生成不显示所述应用界面的加密界面;
加密界面共享模块,用于将所述加密界面共享至所述第一终端;
其中,所述预设应用程序为与预先存储的应用标识对应的应用程序。
根据本申请第三方面实施例的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有计算机程序的存储器,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共享界面的数据防护方法。
根据本申请第四方面实施例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共享界面的数据防护方法。
根据本申请第五方面实施例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共享界面的数据防护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之一:
通过在接收到第一终端发送的界面共享请求时,检测第二终端的当前显示界面,并在确定第二终端的当前显示界面包括某一预设应用程序对应的应用界面时,生成不显示预设应用程序对应的应用界面的加密界面,并将该加密界面共享至第一终端,从而使得在进行界面共享时,可对当前显示界面中显示的预设应用程序的应用界面进行防护,避免该应用界面中的数据被共享,从而能够在进行终端界面共享时,对显示界面中的数据进行防护,提高界面共享的安全性。
进一步的,通过在接收到第一终端发送的界面共享请求后,检测第一终端的第一账号信息在预设时间段内发起界面共享请求的第一频率,并在确定第一频率小于预设频率时,再检测第二终端的当前显示界面,从而通过检测第一终端的第一账号信息发送界面共享请求的频率,来预先判断该第一账号信息是否异常,进而进一步提高共享界面的数据防护的安全性。
进一步的,通过在获取到界面共享请求后,获取登录第一终端的目标应用程序的第一账号信息,然后将该第一账号信息发送至与目标应用程序对应的运营商服务器,以从运营商服务器中获取第一账号信息在预设时间段内发起界面共享请求的第一频率,从而可从运营商服务器中,准确地查找到该第一账号信息在预设时间段内发起界面共享请求的第一频率,进而确保获取到的第一频率足够准确,减少误判。
进一步的,通过在确定第一频率小于预设频率后,根据第一账号信息的登录位置,获取与登录位置的位置距离在预设距离内的各第二账号信息,并在确定各第二账号信息发起界面共享请求的第二频率均小于预设频率时,再检测第二终端的当前显示界面,从而通过获取与第一账号信息的登录位置的位置距离在预设距离内的各第二账号信息,并检测各第二账号信息发送界面共享请求的频率,来判断第一账号信息所处的环境是否异常,进而进一步提高共享界面的数据防护的安全性。
进一步的,通过检测当前在第二终端的前台运行的各应用程序,来判断各应用程序中是否包括预设应用程序,以根据该判断结果,来确定对第二终端的当前显示界面的检测结果,从而无需存储各预设应用程序的应用界面,减少存储压力,且能够使检测到的结果更为准确。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共享界面的数据防护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对图1的共享界面的数据防护方法的当前显示界面的检测做进一步细化的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对图2的共享界面的数据防护方法的第一频率的检测做进一步细化的流程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共享界面的数据防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下面,将通过几个具体的实施例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共享界面的数据防护方法及装置进行详细介绍和说明。
在一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共享界面的数据防护方法,该方法应用于服务器,用于进行共享界面的数据防护。其中,服务器可以是独立的服务器或者是多个服务器组成的服务器集群来实现,还可以是提供云服务、云数据库、云计算、云函数、云存储、网络服务、云通信、中间件服务、域名服务、安全服务、CDN、以及大数据和人工智能采样点设备等基础云计算服务的云服务器。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共享界面的数据防护方法包括:
步骤101,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用于获取第二终端的当前显示界面的界面共享请求,检测所述第二终端的当前显示界面;
步骤102,确定所述第二终端的当前显示界面包括某一预设应用程序对应的应用界面,生成不显示所述应用界面的加密界面;
步骤103,将所述加密界面共享至所述第一终端;
其中,所述预设应用程序为与预先存储的应用标识对应的应用程序。
通过在接收到第一终端发送的界面共享请求时,检测第二终端的当前显示界面,并在确定第二终端的当前显示界面包括某一预设应用程序对应的应用界面时,生成不显示预设应用程序对应的应用界面的加密界面,并将该加密界面共享至第一终端,从而使得在进行界面共享时,可对当前显示界面中显示的预设应用程序的应用界面进行防护,避免该应用界面中的数据被共享,从而能够在进行终端界面共享时,对显示界面中的数据进行防护,提高界面共享的安全性。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终端可预先向第二终端发送接入请求,以请求进行第二终端的界面共享。第二终端在接收到该请求后,登录服务器,与服务器建立连接。若第二终端成功登录该服务器,则可进行界面共享;否则,停止进行界面共享。这样,可确保在进行界面共享时,可通过服务器对共享界面的数据进行防护。在第二终端登录服务器后,通过服务器来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共享请求。由于终端界面共享的原理是本地终端的应用程序利用终端系统提供的截屏服务,通过特定频繁调用截屏生成图像并通过网络传送另一终端直接或间接互联状态的相同应用程序,从而完成把本地终端的操作实时共享给另一终端。因此,在第一终端向第二终端发起界面共享请求时,可通过服务器来代理终端屏幕的截屏服务,拦截第一终端的界面共享请求,并基于该共享请求来对第二终端的当前显示界面进行检测,来判断是否将该当前显示界面进行截屏以共享至第一终端,从而来实现共享界面的数据防护。
而考虑到诈骗分子在进行诈骗时,会选择多个诈骗对象,因此其发起共享界面请求的频率相对会更高,因此为进一步提高共享界面的数据防护的安全性,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用于获取第二终端的当前显示界面的界面共享请求,检测所述第二终端的当前显示界面,包括:
步骤201,接收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的所述界面共享请求,检测所述第一终端的第一账号信息在预设时间段内发起所述界面共享请求的第一频率;
步骤202,确定所述第一频率小于预设频率,检测所述第二终端的当前显示界面。
在一实施例中,在第一终端向第二终端发起界面共享请求时,可通过服务器来获取第一终端的界面共享请求,然后从该界面共享请求中,获取发送该界面共享请求的第一账号信息。在获取到该第一账号信息后,检测该第一账号信息在预设时间段,如当天发起界面共享请求的次数,并将检测到的次数作为第一账号信息在预设时间段内发起界面共享请求的第一频率。如检测到该第一账号信息在当天发起界面共享请求的次数已达到3次,则将其对应的第一频率确定为3。在确定第一账号信息对应的第一频率后,将该第一频率与预设频率进行比对。若第一频率小于预设频率,则可确定该第一账号信息为正常的账号信息,此时则可对第二终端的当前显示界面进行检测。
通过在接收到第一终端发送的界面共享请求后,检测第一终端的第一账号信息在预设时间段内发起界面共享请求的第一频率,并在确定第一频率小于预设频率时,再检测第二终端的当前显示界面,从而通过检测第一终端的第一账号信息发送界面共享请求的频率,来预先判断该第一账号信息是否异常,进而进一步提高共享界面的数据防护的安全性。
在一实施例中,若第一频率大于或等于预设频率,则可确定该第一账号信息为异常的账号信息,存在风险,此时则可直接拒绝该界面共享请求,并结束界面共享,同时向第二终端发送提示第一账号信息存在异常的提示信息,以使第二终端的用户可知晓发起该界面共享请求的用户可能为诈骗分子,从而提高共享界面的数据防护的安全性。
而为确保获取到的第一频率足够准确,减少误判,在一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接收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的所述界面共享请求,检测所述第一终端的第一账号信息在预设时间段内发起所述界面共享请求的第一频率,包括:
步骤301,接收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的所述界面共享请求,确定登录所述第一终端的目标应用程序的第一账号信息;
步骤302,将所述第一账号信息发送至与所述目标应用程序对应的运营商服务器,以从所述运营商服务器中获取所述第一账号信息在预设时间段内发起所述界面共享请求的第一频率;
其中,所述目标应用程序为所述第一终端中发起所述界面共享请求的应用程序。
第一终端发送的界面共享请求,是通过第一终端中的某个社交类的应用程序发送的,该社交类的应用程序即为目标应用程序,而第二终端需开启相同的社交类的应用程序进行界面共享,因此服务器可通过检测第二终端中开启了界面共享的应用程序,来确定目标应用程序。如服务器检测到第二终端中的“某信”正在进行界面共享,则此时目标应用程序为“某信”。服务器在接收到界面共享请求后,可从该界面共享请求中,获取登录该目标应用程序的第一账号信息,如登录“某信”的第一账号信息,该然后将该第一账号信息,发送至与该目标应用程序对应的运营商服务器。由于目标应用程序对应的运营商服务器中存储有该第一账号信息的操作记录,因此可从运营商服务器中,准确地查找到该第一账号信息在预设时间段内发起界面共享请求的次数,以将该次数作为第一频率。
通过在获取到界面共享请求后,获取登录第一终端的目标应用程序的第一账号信息,然后将该第一账号信息发送至与目标应用程序对应的运营商服务器,以从运营商服务器中获取第一账号信息在预设时间段内发起界面共享请求的第一频率,从而可从运营商服务器中,准确地查找到该第一账号信息在预设时间段内发起界面共享请求的第一频率,进而确保获取到的第一频率足够准确,减少误判。
在获取到第一频率后,若第一频率小于预设频率,则可直接对第二终端的当前显示界面进行检测。而考虑到诈骗分子可能会通过多个账号来进行诈骗,因此为进一步提高共享界面的数据防护的安全性,在一实施例中,确定所述第一频率小于预设频率,检测所述第二终端的当前显示界面,包括:
确定所述第一频率小于预设频率,根据所述第一账号信息的登录位置,获取与所述登录位置的位置距离在预设距离内的各第二账号信息;
确定各所述第二账号信息发起所述界面共享请求的第二频率均小于预设频率,检测所述第二终端的当前显示界面;
其中,所述第二账号信息为登录所述目标应用程序的账号信息。
在一实施例中,当第一频率小于预设频率时,可从目标应用程序对应的运营商服务器中,获取第一账号信息的登录位置,然后向运营商服务器发送一个预设距离,如5米,以使运营商服务器根据该预设距离,查找与该第一账号信息的登录位置的位置距离在预设距离内,且登录了目标应用程序的所有账号信息作为各第二账号信息。其中,预设距离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定。然后,从运营商服务器中获取各第二账号信息在预设时间段内发起界面共享请求的次数,以将各第二账号信息在预设时间段内发起界面共享请求的次数,作为各第二频率。在得到各第二账号信息发起界面共享请求的第二频率后,将各第二频率与预设频率进行比对。若所有第二频率均小于预设频率,则表示第一账号信息所处的环境正常,此时则可对第二终端的当前显示界面进行检测。若某一个第二频率大于或等于预设频率,则表示第一账号信息所处的环境异常,存在风险,此时则可直接拒绝该界面共享请求,并结束界面共享,同时向第二终端发送提示第一账号信息存在异常的提示信息,以使第二终端的用户可知晓此次界面共享可能存在诈骗风险,从而提高共享界面的数据防护的安全性。
通过在确定第一频率小于预设频率后,根据第一账号信息的登录位置,获取与登录位置的位置距离在预设距离内的各第二账号信息,并在确定各第二账号信息发起界面共享请求的第二频率均小于预设频率时,再检测第二终端的当前显示界面,从而通过获取与第一账号信息的登录位置的位置距离在预设距离内的各第二账号信息,并检测各第二账号信息发送界面共享请求的频率,来判断第一账号信息所处的环境是否异常,进而进一步提高共享界面的数据防护的安全性。
在确定第一账号信息正常以及第一账号信息所处的环境正常后,即可对第二终端的当前显示界面进行检测。具体的,服务器可根据预设的应用界面模板,来检测第二终端的当前显示界面。其中,应用界面模板预先存储有多个预设应用程序的各应用界面,各预设应用程序可以是用户通过第二终端预先添加至服务器的保护清单内的应用程序。如用户可将第二终端上的“xx手机银行”这一应用程序添加至服务器的保护清单,此时服务器的保护清单中则存储有该应用程序的应用标识,该应用标识可以是该应用程序的名称。服务器可从网络上对该“xx手机银行”的各应用界面进行爬取,然后存储至应用界面模板。或者,用户可通过第二终端上传“xx手机银行”这一应用程序的各相关应用界面至应用界面模板。而为节省用户的操作时间,第二终端在接入服务器后,服务器可在获取第二终端的访问权限后,通过第二终端的接口,查询第二终端中已安装的应用程序,然后将各金融类和社交类的应用程序,添加至保护清单,如将“某信”、“短信”以及“xx银行”这些金融类和社交类的应用程序,添加至保护清单,使保护清单中记录有金融类和社交类的应用程序的应用标识。同时,通过互联网查找各预设应用程序的各相关应用界面至应用界面模板。若某个预设应用程序对应的各应用界面未查找到,则向第二终端发起该应用程序的各应用界面获取请求,使第二终端上传该应用程序的各应用界面。
在获取到第二终端的当前显示界面后,即可将该当前显示界面,与应用界面模板进行匹配,以检测当前显示界面中是否存在应用界面模板中的某个应用界面。若存在,则确定第二终端的当前显示界面包括某一预设应用程序对应的应用界面,此时则可在当前显示界面中对匹配到的应用界面进行打码,或者对整个当前显示界面进行打码,来生成不显示应用界面的加密界面。
而考虑到利用应用界面模板进行匹配时,需要存储大量的应用界面,浪费存储空间,而且还可能出现部分应用界面遗漏的情况,导致检测结果可能不够准确。为此,在一实施例中,对当前显示界面的检测,可以是根据当前在第二终端的前台运行的各应用程序,来检测各应用程序中是否包括某个预设应用程序。若包括,则可确定第二终端的当前显示界面包括某一预设应用程序对应的应用界面。若当前在第二终端的前台运行的各应用程序中,均不为预设应用程序,则可确定第二终端的当前显示界面不包括预设应用程序对应的应用界面。其中,前台运行是指应用程序在终端的界面上可见正在运行的模式,也可指应用程序在界面上可见的正运行的过程,比如正在运行的金融类应用程序。这样,通过检测当前在第二终端的前台运行的各应用程序,来判断各应用程序中是否包括预设应用程序,以根据该判断结果,来确定对第二终端的当前显示界面的检测结果,从而无需存储各预设应用程序的应用界面,减少存储压力,且能够使检测到的结果更为准确。
若确定第二终端的当前显示界面不包括预设应用程序对应的应用界面,则表示当前显示界面中不存在敏感数据,此时可将该当前显示界面共享至第一终端,实现当前显示界面的共享。若确定第二终端的当前显示界面包括某一预设应用程序对应的应用界面,则表示当前显示界面中存在敏感数据,此时可生成不显示该应用界面的加密界面。
而考虑到若加密界面是对当前显示界面进行脱敏处理,如打码以后得到的,可能会由于加密界面被第一终端破解,导致当前显示界面中的数据泄露。因此为进一步提高数据防护的安全性,在一实施例中,在确定第二终端的当前显示界面包括某一预设应用程序对应的应用界面时,可从数据库中获取替代页面作为加密界面,如从数据库中获取一张空白页面作为加密页面,然后发送至第一终端。这样,在第二终端的当前显示界面存在敏感数据时,可使第一终端只能得到一张替代页面,此时即使第一终端对替代页面进行破解,也无法得到第二终端的当前显示界面中的敏感数据,从而进一步提高数据防护的安全性。
下面对本申请提供的共享界面的数据防护装置进行描述,下文描述的共享界面的数据防护装置与上文描述的共享界面的数据防护方法可相互对应参照。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提供了一种共享界面的数据防护装置,包括:
显示界面检测模块210,用于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用于获取第二终端的当前显示界面的界面共享请求,检测所述第二终端的当前显示界面;
加密界面生成模块220,用于确定所述第二终端的当前显示界面包括某一预设应用程序对应的应用界面,生成不显示所述应用界面的加密界面;
加密界面共享模块230,用于将所述加密界面共享至所述第一终端;
其中,所述预设应用程序为与预先存储的应用标识对应的应用程序。
通过在接收到第一终端发送的界面共享请求时,检测第二终端的当前显示界面,并在确定第二终端的当前显示界面包括某一预设应用程序对应的应用界面时,生成不显示预设应用程序对应的应用界面的加密界面,并将该加密界面共享至第一终端,从而使得在进行界面共享时,可对当前显示界面中显示的预设应用程序的应用界面进行防护,避免该应用界面中的数据被共享,从而能够在进行终端界面共享时,对显示界面中的数据进行防护,提高界面共享的安全性。
在一实施例中,显示界面检测模块210具体用于:
接收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的所述界面共享请求,检测所述第一终端的第一账号信息在预设时间段内发起所述界面共享请求的第一频率;
确定所述第一频率小于预设频率,检测所述第二终端的当前显示界面。
在一实施例中,显示界面检测模块210具体用于:
接收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的所述界面共享请求,确定登录所述第一终端的目标应用程序的第一账号信息;
将所述第一账号信息发送至与所述目标应用程序对应的运营商服务器,以从所述运营商服务器中获取所述第一账号信息在预设时间段内发起所述界面共享请求的第一频率;
其中,所述目标应用程序为所述第一终端中发起所述界面共享请求的应用程序。
在一实施例中,显示界面检测模块210还用于:
确定所述第一频率大于或等于预设频率,拒绝所述界面共享请求。
在一实施例中,显示界面检测模块210具体用于:
确定所述第一频率小于预设频率,根据所述第一账号信息的登录位置,获取与所述登录位置的位置距离在预设距离内的各第二账号信息;
确定各所述第二账号信息发起所述界面共享请求的第二频率均小于预设频率,检测所述第二终端的当前显示界面;
其中,所述第二账号信息为登录所述目标应用程序的账号信息。
在一实施例中,加密界面生成模块220具体用于:
当前在所述第二终端的前台运行的各所述应用程序包括所述预设应用程序,确定所述第二终端的当前显示界面包括某一预设应用程序对应的应用界面。
在一实施例中,加密界面生成模块220具体用于:
确定所述第二终端的当前显示界面包括某一预设应用程序对应的应用界面,从数据库中获取替代页面作为所述加密界面。
图5示例了一种电子设备的实体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该电子设备可以包括:处理器(processor)810、通信接口(Communication Interface)820、存储器(memory)830和通信总线840,其中,处理器810,通信接口820,存储器830通过通信总线840完成相互间的通信。处理器810可以调用存储器830中的计算机程序,以执行共享界面的数据防护方法,例如包括:
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用于获取第二终端的当前显示界面的界面共享请求,检测所述第二终端的当前显示界面;
确定所述第二终端的当前显示界面包括某一预设应用程序对应的应用界面,生成不显示所述应用界面的加密界面;
将所述加密界面共享至所述第一终端;
其中,所述预设应用程序为与预先存储的应用标识对应的应用程序。
此外,上述的存储器830中的逻辑指令可以通过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另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存储介质,存储介质包括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可存储在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计算机能够执行上述各实施例所提供的共享界面的数据防护方法,例如包括:
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用于获取第二终端的当前显示界面的界面共享请求,检测所述第二终端的当前显示界面;
确定所述第二终端的当前显示界面包括某一预设应用程序对应的应用界面,生成不显示所述应用界面的加密界面;
将所述加密界面共享至所述第一终端;
其中,所述预设应用程序为与预先存储的应用标识对应的应用程序。
另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处理器可读存储介质,处理器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用于使处理器执行上述各实施例提供的方法,例如包括:
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用于获取第二终端的当前显示界面的界面共享请求,检测所述第二终端的当前显示界面;
确定所述第二终端的当前显示界面包括某一预设应用程序对应的应用界面,生成不显示所述应用界面的加密界面;
将所述加密界面共享至所述第一终端;
其中,所述预设应用程序为与预先存储的应用标识对应的应用程序。
处理器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处理器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数据存储设备,包括但不限于磁性存储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磁光盘(MO)等)、光学存储器(例如CD、DVD、BD、HVD等)、以及半导体存储器(例如ROM、EPROM、EEPROM、非易失性存储器(NAND FLASH)、固态硬盘(SSD))等。
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的劳动的情况下,即可以理解并实施。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各实施方式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基于这样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如ROM/RAM、磁碟、光盘等,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各个实施例或者实施例的某些部分所述的方法。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9)
1.一种共享界面的数据防护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用于获取第二终端的当前显示界面的界面共享请求,检测所述第二终端的当前显示界面;
确定所述第二终端的当前显示界面包括某一预设应用程序对应的应用界面,生成不显示所述应用界面的加密界面;
将所述加密界面共享至所述第一终端;
其中,所述预设应用程序为与预先存储的应用标识对应的应用程序;
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用于获取第二终端的当前显示界面的界面共享请求,检测所述第二终端的当前显示界面,包括:
接收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的所述界面共享请求,检测所述第一终端的第一账号信息在预设时间段内发起所述界面共享请求的第一频率;
确定所述第一频率小于预设频率,检测所述第二终端的当前显示界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共享界面的数据防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接收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的所述界面共享请求,检测所述第一终端的第一账号信息在预设时间段内发起所述界面共享请求的第一频率,包括:
接收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的所述界面共享请求,确定登录所述第一终端的目标应用程序的第一账号信息;
将所述第一账号信息发送至与所述目标应用程序对应的运营商服务器,以从所述运营商服务器中获取所述第一账号信息在预设时间段内发起所述界面共享请求的第一频率;
其中,所述目标应用程序为所述第一终端中发起所述界面共享请求的应用程序。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共享界面的数据防护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确定所述第一频率大于或等于预设频率,拒绝所述界面共享请求。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共享界面的数据防护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所述第一频率小于预设频率,检测所述第二终端的当前显示界面,包括:
确定所述第一频率小于预设频率,根据所述第一账号信息的登录位置,获取与所述登录位置的位置距离在预设距离内的各第二账号信息;
确定各所述第二账号信息发起所述界面共享请求的第二频率均小于预设频率,检测所述第二终端的当前显示界面;
其中,所述第二账号信息为登录所述目标应用程序的账号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共享界面的数据防护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所述第二终端的当前显示界面包括某一预设应用程序对应的应用界面,包括:
当前在所述第二终端的前台运行的各所述应用程序包括所述预设应用程序,确定所述第二终端的当前显示界面包括某一预设应用程序对应的应用界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共享界面的数据防护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所述第二终端的当前显示界面包括某一预设应用程序对应的应用界面,生成不显示所述应用界面的加密界面,包括:
确定所述第二终端的当前显示界面包括某一预设应用程序对应的应用界面,从数据库中获取替代页面作为所述加密界面。
7.一种共享界面的数据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显示界面检测模块,用于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用于获取第二终端的当前显示界面的界面共享请求,检测所述第二终端的当前显示界面;
加密界面生成模块,用于确定所述第二终端的当前显示界面包括某一预设应用程序对应的应用界面,生成不显示所述应用界面的加密界面;
加密界面共享模块,用于将所述加密界面共享至所述第一终端;
其中,所述预设应用程序为与预先存储的应用标识对应的应用程序;
所述显示界面检测模块具体用于:
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用于获取第二终端的当前显示界面的界面共享请求,检测所述第二终端的当前显示界面,包括:
接收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的所述界面共享请求,检测所述第一终端的第一账号信息在预设时间段内发起所述界面共享请求的第一频率;
确定所述第一频率小于预设频率,检测所述第二终端的当前显示界面。
8.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有计算机程序的存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共享界面的数据防护方法。
9.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共享界面的数据防护方法。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0000642.0A CN115695052B (zh) | 2023-01-03 | 2023-01-03 | 共享界面的数据防护方法及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0000642.0A CN115695052B (zh) | 2023-01-03 | 2023-01-03 | 共享界面的数据防护方法及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5695052A CN115695052A (zh) | 2023-02-03 |
CN115695052B true CN115695052B (zh) | 2023-03-31 |
Family
ID=850575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10000642.0A Active CN115695052B (zh) | 2023-01-03 | 2023-01-03 | 共享界面的数据防护方法及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5695052B (zh)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036032A (zh) * | 2014-06-27 | 2014-09-10 | 可牛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 一种信息管理方法和设备 |
WO2019107840A1 (ko) * | 2017-11-29 | 2019-06-06 | (주) 위세아이텍 | 인공지능 기반의 보험금 부당청구 탐지 장치 및 방법 |
CN110889124A (zh) * | 2019-11-14 | 2020-03-17 | 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 信息分享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239806A (zh) * | 2014-09-16 | 2014-12-24 | 三星电子(中国)研发中心 | 在屏幕共享中进行信息保护的方法及手持设备 |
CN111597546B (zh) * | 2020-07-24 | 2021-08-03 | 北京志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云桌面共享方法、装置、系统和存储介质 |
CN113946870A (zh) * | 2021-11-10 | 2022-01-18 | 深圳瞬玩科技有限公司 | 共享界面的隐私保护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
CN114884939A (zh) * | 2022-05-07 | 2022-08-09 | 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 屏幕共享方法、装置及系统 |
CN115361184B (zh) * | 2022-08-10 | 2024-12-10 | 深圳乐播科技有限公司 | 隐私保护方法及相关产品 |
CN115484086B (zh) * | 2022-09-07 | 2023-10-27 | 中移互联网有限公司 | 云手机屏幕共享方法及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2023
- 2023-01-03 CN CN202310000642.0A patent/CN115695052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036032A (zh) * | 2014-06-27 | 2014-09-10 | 可牛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 一种信息管理方法和设备 |
WO2019107840A1 (ko) * | 2017-11-29 | 2019-06-06 | (주) 위세아이텍 | 인공지능 기반의 보험금 부당청구 탐지 장치 및 방법 |
CN110889124A (zh) * | 2019-11-14 | 2020-03-17 | 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 信息分享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5695052A (zh) | 2023-02-0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3257226B1 (en) | Method for identifying unauthorized access of an account of an online service | |
EP3373626B1 (en) | Method and device for use in risk management of application information | |
EP2748781B1 (en) | Multi-factor identity fingerprinting with user behavior | |
CN105939326B (zh) | 处理报文的方法及装置 | |
US20160321745A1 (en) | Account binding processing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 |
US20160267290A1 (en) | Information viewing method, device, system and storage medium | |
AU2018323233A1 (en) | Resource transfer method, fund payment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electronic device | |
US20170351852A1 (en) | Identity authentication method, server, and storage medium | |
US11470116B2 (en) | Auto-generated synthetic identities for simulating population dynamics to detect fraudulent activity | |
CN113489713B (zh) | 网络攻击的检测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
US11379591B2 (en) |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user authorization | |
CN109547426B (zh) | 业务响应方法及服务器 | |
CN107241292B (zh) | 漏洞检测方法及装置 | |
CN115695052B (zh) | 共享界面的数据防护方法及装置 | |
CN111552985B (zh) | 一种信息核验方法和装置 | |
US20210168129A1 (e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persistent authentication of a user for issuing virtual tokens | |
CN117252660A (zh) | 代驾订单验证方法及装置 | |
CN116846644A (zh) | 一种越权访问的检测方法及装置 | |
CN113011962B (zh) | 资源分配方法及装置 | |
CN112800463A (zh) | 信息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 |
CN115167969B (zh) | 基于云端的远程协同方法及装置 | |
CN119110296A (zh) | 短信平台的接口管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 |
JP2019074893A (ja) | 不正ログイン検出方法 | |
WO2018166365A1 (zh) | 一种记录网站访问日志的方法和装置 | |
CN117640159A (zh) | 异常访问检测方法、装置、设备、介质及程序产品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