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691331A - 支撑装置和显示面板 - Google Patents

支撑装置和显示面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691331A
CN115691331A CN202211311787.4A CN202211311787A CN115691331A CN 115691331 A CN115691331 A CN 115691331A CN 202211311787 A CN202211311787 A CN 202211311787A CN 115691331 A CN115691331 A CN 11569133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ing
support
piece
sliding groove
sliding blo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31178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政阳
俞强
朱修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nshan Govisionox Optoelectronics Co Ltd
Hefei Visionox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unshan Govisionox Optoelectronics Co Ltd
Hefei Visionox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unshan Govisionox Optoelectronics Co Ltd, Hefei Visionox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Kunshan Govisionox Opt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311787.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691331A/zh
Publication of CN1156913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69133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支撑装置,支撑装置用于柔性显示屏,柔性显示屏包括相互连接的弯折区和非弯折区,支撑装置包括:第一支撑件,至少部分第一支撑件用于支撑弯折区;第二支撑件,连接于第一支撑件并相对第一支撑件沿第一方向可移动设置,至少部分第二支撑件用于支撑弯折区;支撑装置具有收拢状态与展开状态,在由收拢状态转变至展开状态的过程中,第一支撑件在第一方向上沿远离第二支撑件的方向移动。本申请还公开一种显示面板,包括上述的支撑装置和柔性显示屏,柔性显示屏位于支撑装置一侧。本申请公开的支撑装置和显示面板,在收拢状态向展开状态转变的过程中,提高支撑装置对弯折区的支撑强度。

Description

支撑装置和显示面板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支撑装置和显示面板。
背景技术
智能化、便携化、柔性化的发展趋势是当前电子设备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以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简称OLED)为代表的新型显示设备由于其轻薄、艳丽、节能和柔性等突出特点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认可。
其中,可折叠显示作为新一代柔性显示技术的发展方向,已经得到了业内的广泛关注。然而,相关技术中的可折叠显示面板存在以下问题:可折叠显示面案在展平时,柔性显示屏的弯折区强度较低。上述问题导致柔性显示屏易发生褶皱,影响可折叠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支撑装置和显示面板,能够提高柔性显示屏的弯折区在展平时的支撑强度。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支撑装置,用于支撑柔性显示屏,柔性显示屏包括相互连接的弯折区和非弯折区,支撑装置包括:第一支撑件,至少部分第一支撑件用于支撑弯折区;第二支撑件,连接于第一支撑件并相对第一支撑件沿第一方向可移动设置,至少部分第二支撑件用于支撑弯折区;支撑装置具有收拢状态与展开状态,在由收拢状态转变至展开状态的过程中,第一支撑件在第一方向上沿远离第二支撑件的方向移动;在由展开状态转变至收拢状态的过程中,第一支撑件在第一方向上沿靠近第二支撑件的方向移动。
根据本申请第一方面的实施方式,支撑装置还包括:驱动机构,包括沿自身轴线可转动设置的转动件;传动件,连接于转动件和第一支撑件之间,以使转动件转动时,能够通过传动件带动第一支撑件沿第一方向移动;优选的,驱动机构还包括电机,电机与转动件相连并用于驱动转动件转动。
根据本申请第一方面的实施方式,转动件为齿轮,传动件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连接第一支撑件,第二连接部为与转动件可相互啮合的齿条。
根据本申请第一方面的实施方式,传动件可卷绕于转动件,以使转动件转动时,传动件从转动件上卷出并用于驱动第一支撑件在第一方向上沿远离第二支撑件的方向移动,或者,传动件卷绕于转动件上并用于驱动第一支撑件在第一方向上沿靠近第二支撑件的方向移动。
根据本申请第一方面的实施方式,还包括:弹性件,传动件通过弹性件与第一支撑件相连。
根据本申请第一方面的实施方式,第二支撑件上设有沿第一方向延伸成型的第一通孔,传动件穿过第一通孔连接转动件与第一支撑件。
根据本申请第一方面的实施方式,还包括:连接机构,包括第一滑槽和第一滑块,第一滑槽与第一滑块的其中一个设置于第一支撑件,另一个设置于第二支撑件,第一滑槽沿第一方向延伸成型,第一滑块限位于第一滑槽并沿第一滑槽可移动设置;优选的,第一滑槽设置于第二支撑件,第一滑槽与第一通孔连通;或者,第一滑块设置于第二支撑件,第一通孔贯穿第一滑块。
根据本申请第一方面的实施方式,第一滑槽包括第一底部和分设于第一底部两侧的两个第一侧部;第一滑块包括分别朝向两个第一侧部的两个第二侧部,第二侧部相对第一侧部沿第一方向可移动设置;优选的,第一滑块还包括连接两个第二侧部并沿厚度方向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二底部,其中一个第二底部用于与弯折区抵接;优选的,第一侧部和第二侧部的一者上设置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二滑槽,另一者上设置有沿第二滑槽可移动设置的第二滑块;优选的,支撑装置还包括第三支撑件,第三支撑件位于第二支撑件背离第一支撑件的一侧,第三支撑件上设有沿第一方向延伸成型的第二通孔,传动件穿过第一通孔、第二通孔连接第一支撑件与转动件,以使第一支撑件靠近第二支撑件时能够带动第二支撑件靠近第三支撑件;连接机构还包括第三滑槽和第三滑块,第三滑槽与第三滑块的其中一个设置于第二支撑件,另一个设置于第三支撑件,第三滑槽沿第一方向延伸成型,第三滑块限位于第三滑槽并沿第三滑槽可移动设置;第三滑块沿厚度方向的投影面积大于第一滑块沿厚度方向的投影面积。
根据本申请第一方面的实施方式,第二支撑件上还设有开口朝向第一支撑件的第一容纳腔,第一容纳腔与第一通孔连通,在收拢状态,至少部分第一支撑件容纳于第一容纳腔。
另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的支撑装置和柔性显示屏,柔性显示屏位于支撑装置一侧。
本申请实施例的支撑装置和显示面板,通过与弯折区抵接的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支撑柔性显示屏;通过可移动设置的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使支撑装置具有收拢状态与展开状态;在展开状态向收拢状态转变的过程中,第一支撑件向第二支撑件靠拢,减小支撑装置的体积;在收拢状态向展开状态转变的过程中,第一支撑件在第一方向上沿远离第二支撑件的方向移动,进而使支撑装置对弯折区的抵接范围变大,提高支撑装置对弯折区的支撑强度,避免柔性显示屏发生褶皱,改善柔性显示屏在展开状态下易发生褶皱的问题,保证了柔性显示屏的显示效果,提高了柔性显示屏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支撑装置和柔性显示屏在支撑装置处于收拢状态时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一种示例的支撑装置和柔性显示屏在支撑装置处于展开状态时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一种示例的支撑装置和柔性显示屏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一种示例的图3中的支撑装置和柔性显示屏在支撑装置处于收拢状态时在A-A截面的剖视图;
图5示出一种示例的图3中的支撑装置和柔性显示屏在支撑装置处于展开状态时在A-A截面的剖视图;
图6示出另一种示例的图3中的支撑装置和柔性显示屏在支撑装置处于收拢状态时在A-A截面的剖视图;
图7示出一种示例的图4中的支撑装置和柔性显示屏在B-B截面的剖视图;
图8示出一种示例的图3中的支撑装置在处于展开状态时在A-A截面的剖视图;
图9示出另一种示例的图3中的支撑装置在处于展开状态时在A-A截面的剖视图;
图10示出一种示例的图9中的支撑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1示出另一种示例的图3中的支撑装置在处于展开状态时在A-A截面的剖视图;
图12示出另一种示例的图3中的支撑装置在处于展开状态时在A-A截面的剖视图;
图13示出另一种示例的图3中的支撑装置在处于收拢状态时在A-A截面的剖视图;
图14示出另一种示例的支撑装置和柔性显示屏在支撑装置处于展开状态时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15示出另一种示例的支撑装置和柔性显示屏在支撑装置处于展开状态时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柔性显示屏;101、弯折区;102、非弯折区;
10、支撑装置;20、第一支撑件;21、第一连接孔;30、第二支撑件;31、第一通孔;32、第一容纳腔;40、转动件;50、传动件;51、第一连接部;52、第二连接部;53、抵接板;60、弹性件;
71、第一滑槽;711、第一底部;712、第一侧部;72、第一滑块;721、第二侧部;722、第二底部;73、第二滑槽;731、第三底部;732、第三侧部;733、止挡部;74、第二滑块;741、限位部;742、连接部;75、第三滑槽;76、第三滑块;
80、第三支撑件;81、第二通孔;90、第四支撑件;
x、第一方向;y、支撑装置的厚度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各个方面的特征和示例性实施例,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描述。应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意在解释本申请,而不是限定本申请。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在不需要这些具体细节中的一些细节的情况下实施。下面对实施例的描述仅仅是为了通过示出本申请的示例来提供对本申请更好的理解。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申请人发现在现有技术中,可折叠显示面板在展平时,柔性显示屏的弯折区强度较低,柔性显示屏易发生褶皱,影响可折叠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鉴于上述问题,申请人提出一种支撑装置,用于柔性显示屏,柔性显示屏包括相互连接的弯折区和非弯折区,支撑装置包括:第一支撑件,至少部分第一支撑件用于支撑弯折区;第二支撑件,连接于第一支撑件并相对第一支撑件沿第一方向可移动设置,至少部分第二支撑件用于支撑弯折区;支撑装置具有收拢状态与展开状态,在由收拢状态转变至展开状态的过程中,第一支撑件在第一方向上沿远离第二支撑件的方向移动;在由展开状态转变至收拢状态的过程中,第一支撑件在第一方向上沿靠近第二支撑件的方向移动。
本申请提供的支撑装置,通过与弯折区抵接的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支撑柔性显示屏;通过可移动设置的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使支撑装置具有收拢状态与展开状态;在展开状态向收拢状态转变的过程中,第一支撑件向第二支撑件靠拢,减小支撑装置的体积;在收拢状态向展开状态转变的过程中,第一支撑件在第一方向上沿远离第二支撑件的方向运动,进而使支撑装置对弯折区的抵接范围变大,提高支撑装置对弯折区的支撑强度,避免柔性显示屏发生褶皱,保证了柔性显示屏的显示效果,提高了柔性显示屏的使用寿命。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支撑装置进行介绍。在此说明,附图中的x方向为第一方向,附图中的y方向为支撑装置的厚度方向。在附图中,为了方便绘图,图中的尺寸与现实尺寸并不一定成比例。
请参考图1和图2,图1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支撑装置和柔性显示屏在支撑装置处于收拢状态时的正视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一种示例的支撑装置和柔性显示屏在支撑装置处于展开状态时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如图1和图2所示,本申请提供一种支撑装置10,支撑装置10用于支撑柔性显示屏100,柔性显示屏100包括相互连接的弯折区101和非弯折区102。支撑装置10包括第一支撑件20和第二支撑件30,至少部分第一支撑件20用于支撑弯折区101。第二支撑件30连接于第一支撑件20并相对第一支撑件20沿第一方向(图中的x方向)可移动设置,至少部分第二支撑件30用于支撑弯折区101。支撑装置10具有收拢状态与展开状态,在由收拢状态转变至展开状态的过程中,第一支撑件20在第一方向x上沿远离第二支撑件30的方向移动。在由展开状态转变至收拢状态的过程中,第一支撑件20在第一方向x上沿靠近第二支撑件30的方向移动。第一方向x与柔性显示屏100的延伸方向平行。
可选的,支撑装置10为薄板状结构,厚度可以为70um~200um。支撑装置10的材质可以为SUS301、SUS304、SUS316L、非晶合金、铜镍锡合金、钛合金、镁合金、聚合物、碳纤维、玻璃等。支撑装置10位于柔性显示屏100的非显示面一侧,并与柔性显示屏100贴合,用以支撑柔性显示屏100。柔性显示屏100的非弯折区102由于无需反复弯折,可以采用满铺的方式布置支撑结构,使得非弯折区102不易出现褶皱等缺陷。柔性显示屏100的弯折区101具有柔韧性并可反复弯折,使得柔性显示屏100具有弯折状态与展开状态。柔性显示屏100在弯折状态时,弯折区101呈U型或水滴型,此时弯折区101受到弯折力的作用不易出现褶皱。当柔性显示屏100在展开状态时,弯折区101与非弯折区102的表面位于同一平面,此时弯折区101由于支撑力不足容易出现褶皱。弯折区101由于需要反复弯折,如果采用满铺的方式布置支撑装置10,支撑装置10在切换状态时,支撑装置10之间可能会出现相互挤压,反而对柔性显示屏100施加作用力,使柔性显示屏100出现外观缺陷。因此本实施例采用可转变状态的支撑装置10,支撑装置10的收拢状态与柔性显示屏100的弯折状态对应,支撑装置10的展开状态与柔性显示屏100的展开状态对应。
本实施例提供的支撑装置10,通过与弯折区101抵接的第一支撑件20和第二支撑件30支撑柔性显示屏100;通过可移动设置的第一支撑件20和第二支撑件30,使支撑装置10具有收拢状态与展开状态;在展开状态向收拢状态转变的过程中,第一支撑件20向第二支撑件30靠拢,减小支撑装置10的体积;在收拢状态向展开状态转变的过程中,第一支撑件20在第一方向x上沿远离第二支撑件30的方向运动,进而使支撑装置10对弯折区101的抵接范围变大,提高支撑装置10对弯折区101的支撑强度,改善柔性显示屏100在展开状态下易发生褶皱的问题,保证了柔性显示屏100的显示效果,提高了柔性显示屏100的使用寿命。
请参考图3至图5,图3示出一种示例的支撑装置和柔性显示屏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4示出一种示例的图3中的支撑装置和柔性显示屏在支撑装置处于收拢状态时在A-A截面的剖视图;图5示出一种示例的图3中的支撑装置和柔性显示屏在支撑装置处于展开状态时在A-A截面的剖视图。
图3在A-A截面下的剖视图左右对称,图4与图5均为图3在A-A截面下的局部图,省略部分与图4、图5对称。
如图3至图5所示,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支撑装置10还可以包括驱动机构和传动件50,驱动机构包括沿自身轴向可转动设置的转动件40。传动件50连接于转动件40和第一支撑件20之间,以使转动件40转动时,能够通过传动件50带动第一支撑件20沿第一方向x移动。
本实施例提供的支撑装置10,通过转动件40的转动带动传动件50移动,进而带动第一支撑件20沿第一方向x运动,结构简单且成本较低。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驱动机构还可以包括电机(未画出),电机与转动件40相连并用于驱动转动件40转动,进而驱动第一支撑件20沿第一方向x移动。
电机与电子设备的处理器相连,处理器可以根据显示面板中铰链的旋转角度来判断柔性显示屏100的状态,进而控制电机的启停及输出扭矩方向。电机向转动件40输出扭矩使转动件40转动,驱动第一支撑件20沿第一方向x移动,实现支撑装置10的状态转变。
本实施例提供的支撑装置10,通过与处理器相连的电机作为动力源,处理器自动判断柔性显示屏100的状态并控制支撑装置10转变状态,使得支撑装置10无需人工操作,状态转变响应灵敏。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转动件40为齿轮。传动件50包括第一连接部51和第二连接部52,第一连接部51连接第一支撑件20,第二连接部52为与转动件40可相互啮合的齿条。
本实施例提供的支撑装置10,将转动件40与传动件50通过齿轮齿条的方式连接,结构简单且传动稳定性高,不容易出现卡滞。
请参考图6,图6示出另一种示例的图3中的支撑装置和柔性显示屏在支撑装置处于收拢状态时在A-A截面的剖视图。图3在A-A截面下的剖视图左右对称,图6为图3在A-A截面下的局部图,省略部分与图6对称。
如图6所示,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传动件50可卷绕于转动件40,以使转动件40转动时,传动件50从转动件40上卷出并用于驱动第一支撑件20在第一方向x上沿远离第二支撑件30的方向移动。或者,传动件50卷绕于转动件40上并用于驱动第一支撑件20在第一方向x上沿靠近第二支撑件30的方向移动。
传动件50的第二连接部52与转动件40相连,且第二连接部2柔韧、可反复卷曲。
本实施例提供的支撑装置10,将转动件40与传动件50通过类似于卷尺的方式连接,结构简单且容易实现。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支撑装置10还可以包括弹性件60,传动件50通过弹性件60与第一支撑件20相连。弹性件60可以为弹簧。
本实施例提供的支撑装置10,通过弹性件60连接传动件50与第一支撑件20,弹性件60可以迟滞传动件50向第一支撑件20传递的驱动力,并且可以将机械能转化为自身的弹性势能,使得传动件50驱动第一支撑件20移动时,减少第一支撑件20在受力过大的情况下挤压柔性显示屏100而造成柔性显示屏100产生褶皱的风险。
请参考图6至图8,图7示出一种示例的图4中的支撑装置和柔性显示屏在B-B截面的剖视图;图8示出一种示例的图3中的支撑装置在处于展开状态时在A-A截面的剖视图。图3在A-A截面下的剖视图左右对称,图8为图3在A-A截面下的局部图,省略部分与图8对称。
如图6和图8所示,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二支撑件30上设有沿第一方向x延伸成型的第一通孔31,传动件50穿过第一通孔31连接转动件40与第一支撑件20。转动件40与第一支撑件20位于第二支撑件30的不同侧。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支撑件20上设有沿第一方向x延伸成型的第一连接孔21,第一连接部51与弹性件60伸入第一连接孔21内并与第一支撑件20连接。
如图7和图8所示,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支撑装置10还可以包括连接机构,连接机构包括第一滑槽71和第一滑块72。第一滑槽71与第一滑块72的其中一个设置于第一支撑件20,另一个设置于第二支撑件30。第一滑槽71沿第一方向x延伸成型,第一滑块72限位于第一滑槽71并沿第一滑槽71可移动设置。
本实施提供的支撑装置10,通过第一滑槽71与限位于第一滑槽71的第一滑块72连接第一支撑件20与第二支撑件30,第一滑槽71沿第一方向x延伸成型,使得第一支撑件20沿第一方向x移动。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滑槽71设置于第二支撑件30,第一滑槽71与第一通孔31连通,第一滑块72设置于第一支撑件20,至少部分第一连接孔21位于第一滑块72。或者,第一滑块72设置于第二支撑件30,第一通孔贯穿第一滑块72。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滑槽71包括第一底部711和分设于第一底部711两侧的两个第一侧部712。第一滑块72包括分别朝向两个第一侧部712的两个第二侧部721,第二侧部721相对第一侧部712沿第一方向x可移动设置。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滑块72还可以包括连接两个第二侧部721并沿支撑装置10的厚度方向(图中的y方向)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二底部722,其中一个第二底部722用于与弯折区101抵接。
本实施提供的支撑装置10,通过第二底部722与弯折区101抵接,有效降低第一支撑件20、第二支撑件30的厚度尺寸,进而降低支撑装置10的体积。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侧部712和第二侧部721的一者上设置有沿第一方向x延伸的第二滑槽73,另一者上设置有沿第二滑槽73可移动设置的第二滑块74。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二滑槽73设置于第一侧部712,第二滑块74设置于第二侧部721。第二滑槽73包括第三底部731、两个第三侧部732和两个止挡部733,两个第三侧部732连接于第三底部731的两侧。各止挡部733连接于各第三侧部732,且两个止挡部733沿相互靠近的方向延伸并相互间隔形成开口(未画出)。第二滑块74包括限位部741和连接部742,限位部741位于两个第三侧部732之间并止挡于止挡部733,连接部742连接于限位部741并由开口伸出连接第一滑块72。
本实施提供的支撑装置10,通过第三侧部732限制限位部741向第二滑槽73的两侧运动,通过限位部741与止挡部733的相互作用,使得第二滑块74与第二滑槽73之间只能相互滑动而又不分离,进而使第一支撑件20与第二支撑件30既能相互滑动而又不会分离。
请参考图9和10,图9示出另一种示例的图3中的支撑装置在处于展开状态时在A-A截面的剖视图;图10示出一种示例的图9中的支撑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在A-A截面下的剖视图左右对称,图9为图3在A-A截面下的局部图,省略部分与图9对称。
如图9和图10所示,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支撑装置10还可以包括第三支撑件80,第三支撑件80位于第二支撑件30背离第一支撑件20的一侧。第三支撑件80上设有沿第一方向x延伸成型的第二通孔81,传动件50穿过第一通孔31、第二通孔81连接第一支撑件20与转动件40,以使第一支撑件20靠近第二支撑件30时能够带动第二支撑件30靠近第三支撑件80。连接机构还可以包括第三滑槽75和第三滑块76,第三滑槽75与第三滑块76的其中一个设置于第二支撑件30,另一个设置于第三支撑件80。第三滑槽75沿第一方向x延伸成型,第三滑块76限位于第三滑槽75并沿第三滑槽75可移动设置。第三滑块76沿厚度方向y的投影面积大于第一滑块72沿厚度方向y的投影面积。
本实施提供的支撑装置10,第三滑块76、第一滑块72与弯折区101的接触面积不同,使得第一支撑件20、第二支撑件30与弯折区101的摩擦力不同,传动件50在驱动第一支撑件20、第二支撑件30移动时,可以实现第一支撑件20、第二支撑件30先后运动,进而使得支撑装置10对柔性显示屏100的支撑作用从一侧延伸到另一侧,降低支撑装置10对柔性显示屏100的挤压的风险。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滑槽71、第三滑槽75沿第一方向x的一端均设置有防脱部(未画出),防脱部用以避免第一滑块72沿第一方向x与第一滑槽71脱离,以及避免第三滑块76沿第一方向x与第三滑槽75脱离。
当传动件50驱动第一支撑件20在第一方向x沿远离第二支撑件30的方向移动时,第二支撑件30一开始并不移动,直至第一滑槽71上的防脱部与第一滑块72抵接之后,第一支撑件20驱动第二支撑件30在第一方向x沿远离第三支撑件80的方向移动。当传动件50驱动第一支撑件20在第一方向x沿靠近第二支撑件30的方向移动时,第二支撑件30一开始也不移动,直至第一支撑件20与第二支撑件30抵接之后,第一支撑件20驱动第二支撑件30在第一方向x沿靠近第三支撑件80的方向移动。
请参考图11,图11示出另一种示例的图3中的支撑装置在处于展开状态时在A-A截面的剖视图。图3在A-A截面下的剖视图左右对称,图11为图3在A-A截面下的局部图,省略部分与图11对称。
如图11所示,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传动件50上还可以设有抵接板53,第二支撑件30、第三支撑件80位于抵接板53在第一方向x的不同侧,抵接板53沿第一方向x在第二支撑件30上的投影覆盖第一通孔31。
当传动件50驱动第一支撑件20在第一方向x沿远离第二支撑件30的方向移动时,第二支撑件30一开始并不移动,直至抵接板53跟随传动件50移动至与第二支撑件30抵接之后,抵接板53驱动第二支撑件30在第一方向x沿远离第三支撑件80的方向移动。
请参考图12和图13,图12示出另一种示例的图3中的支撑装置在处于展开状态时在A-A截面的剖视图;图13示出另一种示例的图3中的支撑装置在处于收拢状态时在A-A截面的剖视图。图3在A-A截面下的剖视图左右对称,图12、图13均为图3在A-A截面下的局部图,省略部分与图12、图13对称。
如图12和图13所示,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二支撑件30上还设有开口朝向第一支撑件20的的第一容纳腔32,第一容纳腔32与第一通孔31连通。在收拢状态,至少部分第一支撑件20容纳于第一容纳腔32内。
本实施例提供的支撑装置10,通过用于容纳第一支撑件20的第一容纳腔32,使得支撑装置10在收拢状态时,体积更小更节省空间。
请参考图14,图14示出另一种示例的支撑装置和柔性显示屏在支撑装置处于展开状态时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如图14所示,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支撑件20与柔性显示屏100的弯折区101对应,用于与弯折区101抵接。第二支撑件30与柔性显示屏100的弯折区101、非弯折区102均对应,第二支撑件30的一部分用于与弯折区101抵接,另一部分用于与非弯折区102抵接。
请参考图15,图15示出另一种示例的支撑装置和柔性显示屏在支撑装置处于展开状态时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如图15所示,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支撑装置还可以包括第四支撑件90,第一支撑件20、第二支撑件30均与柔性显示屏100的弯折区101对应,用于与弯折区101抵接。第四支撑件90与柔性显示屏100的非弯折区102对应,用于与非弯折区102抵接。第四支撑件90与第二支撑件30在第一方向x上间隔设置,或者,第四支撑件90与第二支撑件30在第一方向x上抵靠。
如图1和图2所示,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显示面板,该显示面板包括柔性显示屏100和上述任一实施方式所述的支撑装置10,且柔性显示屏100位于支撑装置10一侧。柔性显示屏100包括相互连接的弯折区101和非弯折区102。柔性显示屏100在弯折状态时,弯折区101呈U型或水滴型,柔性显示屏100在展开状态时,弯折区101与非弯折区102的表面位于同一平面。支撑装置10的收拢状态与柔性显示屏100的弯折状态对应,支撑装置10的展开状态与柔性显示屏100的展开状态对应。
本实施例提供的支撑装置10和显示面板,通过与弯折区101抵接的第一支撑件20和第二支撑件30支撑柔性显示屏100;通过可移动设置的第一支撑件20和第二支撑件30,使支撑装置10具有收拢状态与展开状态;在展开状态向收拢状态转变的过程中,第一支撑件20向第二支撑件30靠拢,减小支撑装置10的体积;在收拢状态向展开状态转变的过程中,第一支撑件20在第一方向x上沿远离第二支撑件30的方向运动,进而使支撑装置10对弯折区101的抵接范围变大,提高支撑装置10对弯折区101的支撑强度,改善柔性显示屏100在展开状态下易发生褶皱的问题,保证了柔性显示屏100的显示效果,提高了柔性显示屏100的使用寿命。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了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模块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应理解,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各种等效的修改或替换,这些修改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支撑装置,用于支撑柔性显示屏,所述柔性显示屏包括相互连接的弯折区和非弯折区,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装置包括:
第一支撑件,至少部分所述第一支撑件用于支撑所述弯折区;
第二支撑件,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件并相对所述第一支撑件沿第一方向可移动设置,至少部分所述第二支撑件用于支撑所述弯折区;
所述支撑装置具有收拢状态与展开状态,在由所述收拢状态转变至所述展开状态的过程中,所述第一支撑件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沿远离所述第二支撑件的方向移动;在由所述展开状态转变至所述收拢状态的过程中,所述第一支撑件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沿靠近所述第二支撑件的方向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装置还包括:
驱动机构,包括沿自身轴线可转动设置的转动件;
传动件,连接于所述转动件和所述第一支撑件之间,以使所述转动件转动时,能够通过所述传动件带动所述第一支撑件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
优选的,所述驱动机构还包括电机,所述电机与所述转动件相连并用于驱动所述转动件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件为齿轮,所述传动件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一支撑件,所述第二连接部为与所述转动件可相互啮合的齿条。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件可卷绕于所述转动件,以使所述转动件转动时,所述传动件从所述转动件上卷出并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支撑件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沿远离所述第二支撑件的方向移动,或者,所述传动件卷绕于所述转动件上并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支撑件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沿靠近所述第二支撑件的方向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弹性件,所述传动件通过所述弹性件与所述第一支撑件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件上设有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成型的第一通孔,所述传动件穿过所述第一通孔连接所述转动件与所述第一支撑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连接机构,包括第一滑槽和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槽与所述第一滑块的其中一个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件,另一个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撑件,所述第一滑槽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成型,所述第一滑块限位于所述第一滑槽并沿所述第一滑槽可移动设置;
优选的,所述第一滑槽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撑件,所述第一滑槽与所述第一通孔连通;或者,所述第一滑块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撑件,所述第一通孔贯穿所述第一滑块。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槽包括第一底部和分设于所述第一底部两侧的两个第一侧部;所述第一滑块包括分别朝向两个所述第一侧部的两个第二侧部,所述第二侧部相对所述第一侧部沿所述第一方向可移动设置;
优选的,第一滑块还包括连接两个第二侧部并沿厚度方向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二底部,其中一个所述第二底部用于与所述弯折区抵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侧部和所述第二侧部的一者上设置有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二滑槽,另一者上设置有沿所述第二滑槽可移动设置的第二滑块;
优选的,所述支撑装置还包括第三支撑件,所述第三支撑件位于所述第二支撑件背离所述第一支撑件的一侧,所述第三支撑件上设有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成型的第二通孔,所述传动件穿过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二通孔连接所述第一支撑件与所述转动件,以使所述第一支撑件靠近所述第二支撑件时能够带动所述第二支撑件靠近所述第三支撑件;所述连接机构还包括第三滑槽和第三滑块,所述第三滑槽与所述第三滑块的其中一个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撑件,另一个设置于所述第三支撑件,所述第三滑槽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成型,所述第三滑块限位于所述第三滑槽并沿所述第三滑槽可移动设置;所述第三滑块沿厚度方向的投影面积大于所述第一滑块沿厚度方向的投影面积。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件上还设有开口朝向第一支撑件的第一容纳腔,所述第一容纳腔与所述第一通孔连通,在所述收拢状态,至少部分所述第一支撑件容纳于所述第一容纳腔。
10.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支撑装置;
柔性显示屏,位于所述支撑装置一侧。
CN202211311787.4A 2022-10-25 2022-10-25 支撑装置和显示面板 Pending CN11569133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311787.4A CN115691331A (zh) 2022-10-25 2022-10-25 支撑装置和显示面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311787.4A CN115691331A (zh) 2022-10-25 2022-10-25 支撑装置和显示面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691331A true CN115691331A (zh) 2023-02-03

Family

ID=850996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311787.4A Pending CN115691331A (zh) 2022-10-25 2022-10-25 支撑装置和显示面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691331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874040B (zh) 显示系统
CN111706604A (zh) 一种可搭载小尺寸柔性屏的折叠铰链机构及折叠设备
CN113112920B (zh) 显示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12291395B (zh) 电子设备及控制方法
WO2023125645A1 (zh) 电子设备
CN110121686B (zh) 一种用于扩展显示器的传动装置
CN211378428U (zh) 覆盖机构、折叠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0191207B (zh) 一种具有展开式柔性屏的智能终端主机及堆叠智能终端
US20230304530A1 (en) Folding mechanism and folding electronic device
US20230244278A1 (en) Display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CN210122988U (zh) 内柔性屏移动终端的铰链及内柔性屏移动终端
CN113645328B (zh) 电子设备
CN115176214A (zh) 弯折装置及显示装置
CN212643301U (zh) 一种可搭载小尺寸柔性屏的折叠铰链机构及折叠设备
CN107918448A (zh) 枢轴机构及便携式电子装置
CN114694491A (zh) 可拓展显示装置和电子设备
CN216278953U (zh) 折叠式电子装置
CN115691331A (zh) 支撑装置和显示面板
EP2413575A1 (en) Handheld electronic device
US11937388B2 (en) Screen body support device and foldable flexible display device
Yang et al. MiniKers: Interaction-Powered Smart Environment Automation
CN113915229A (zh) 折叠机构及内折柔性屏移动电子终端
CN113915228A (zh) 折叠机构及内折柔性屏移动终端
TWM602221U (zh) 複合移動轉動運動之樞軸裝置
CN110905908A (zh) 极高屏占比折叠显示设备的铰链结构及折叠显示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