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685638A - 复合液晶透镜、制备方法、显示装置及显示方法 - Google Patents

复合液晶透镜、制备方法、显示装置及显示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685638A
CN115685638A CN202110860754.4A CN202110860754A CN115685638A CN 115685638 A CN115685638 A CN 115685638A CN 202110860754 A CN202110860754 A CN 202110860754A CN 115685638 A CN115685638 A CN 11568563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crystal
crystal lens
lens
composite
electr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860754.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承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860754.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685638A/zh
Publication of CN1156856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68563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复合液晶透镜、制备方法、显示装置及显示方法,其中一种复合液晶透镜,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液晶透镜和第二液晶透镜,其中,第一液晶透镜,被配置为通过第一液晶透镜中液晶折射率的变化使不同波长的入射光线按照特定的方向偏转;第二液晶透镜,被配置为通过第二液晶透镜中液晶相位的变化使不同波长的入射光实现特定的方向偏转;通过第二液晶透镜对透过第一液晶透镜的光进行补偿,或者通过第一液晶透镜对透过第二液晶透镜的光进行补偿,使得透过复合液晶透镜的不同波长的光在同一位置聚焦或接近聚焦。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复合液晶透镜有效解决了不同透镜对于波长的依赖性,减少色散现象,实现更好的显示效果。

Description

复合液晶透镜、制备方法、显示装置及显示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一般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复合液晶透镜、制备方法、显示装置及显示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的2D显示器只能提供仿射、遮挡、光照阴影、纹理、先验方面心理视觉信息。光场显示除了能产生传统2D显示器的所有信息外,还能提供双目视差、移动视差、聚焦模糊三方面的生理视觉信息。光场显示能够实现,根据观看角度不同,产生颜色也不同的效果。这就是全息图像技术最基本的一点。
目前ARVR光场显示技术,裸眼3D技术是显示领域的最前沿技术,也是各公司关注的热点方向。ARVR光场显示和裸眼3D显示技术都需要导光技术以及透镜技术,将图像调制到人眼,实现更大的视角,亮度以及图像数据的叠加和处理,实现更好的显示效果。
发明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期望提供一种复合液晶透镜、制备方法、显示装置及显示方法,可以减少色散现象,实现更好的显示效果。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复合液晶透镜,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液晶透镜和第二液晶透镜,其中,
所述第一液晶透镜,被配置为通过所述第一液晶透镜中液晶折射率的变化使不同波长的入射光线按照特定的方向偏转;
所述第二液晶透镜,被配置为通过所述第二液晶透镜中液晶相位的变化使不同波长的入射光实现特定的方向偏转;
通过所述第二液晶透镜对透过所述第一液晶透镜的光进行补偿,或者通过所述第一液晶透镜对透过所述第二液晶透镜的光进行补偿,使得透过所述复合液晶透镜的不同波长的光在同一位置聚焦或接近聚焦。
可选地,所述第一液晶透镜被配置为随着入射光波长的增大焦距变大。
可选地,所述第二液晶透镜被配置为随着入射光波长的增大焦距变小。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液晶透镜的液晶分子在无偏压时按初始状态排布,并且在同一偏压下对液晶分子的取向进行调制,液晶分子的取向角度对透过所述第一液晶透镜的光进行相位补偿。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液晶透镜中液晶分子在初始状态下的指向矢为0度~180度。
具体地,所述第一液晶透镜包括第一液晶层,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液晶层两侧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中的至少一个为块状电极。
可选地,所述第一液晶层的液晶材料为向列相液晶、铁电液晶、反铁电液晶、亚铁电液晶或胆甾相液晶。
具体地,所述第二液晶透镜包括第二液晶层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液晶层两侧的第三电极和第四电极,所述第三电极和所述第四电极中的至少一个为面状电极。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液晶透镜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三电极和所述第二液晶层之间或者所述第四电极和所述第二液晶层之间设置有取向层,所述取向层被配置用于使液晶分子在无偏压时按初始状态排布。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复合液晶透镜的制备方法,用于制备如以上任一项所述的复合液晶透镜,包括:
制备第一液晶透镜;
在所述第一液晶透镜上制备第二液晶透镜;
其中,所述第二液晶透镜的制备包括:
提供氧化铟锡导电玻璃作为面电极基板;
制备取向层,包括将聚酰亚胺旋涂在面电极基板上,通过激光干涉曝光,制备获得所述取向层;
在所述取向层上制备第二液晶层。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如以上任一项所述的复合液晶透镜。
可选地,所述显示装置为裸眼3D显示装置。
第四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的显示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向第一液晶透镜加载并调节电压,获取所述第一液晶透镜的焦距;
基于所述第一液晶透镜的焦距,向第二液晶透镜加载并调节电压;
通过对所述第二液晶透镜的电压调节,调节第二液晶透镜的液晶分子的取向角度,以对进入所述第二液晶透镜的光进行相位补偿;
通过所述第二液晶透镜的光线调制,实现3D显示效果。
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复合液晶透镜能够解决第一液晶透镜和第二液晶透镜单独应用的波长分散问题形成的色散现象,并且复合透镜的聚焦能力可以叠加,能够实现液晶透镜更大焦距调节能力;有效解决了不同透镜对于波长的依赖性,减少色散现象,实现更好的显示效果。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复合液晶透镜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液晶透镜的显示原理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液晶透镜的光线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第二液晶透镜的显示原理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第二液晶透镜的光线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第二液晶透镜的液晶分子在初始状态下的分布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第二液晶透镜的液晶分子在加入电压时的分布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复合液晶透镜的光线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显示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发明,而非对该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发明相关的部分。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目前应用的透镜技术主要有固体透镜技术和液晶透镜技术,与固体透镜技术相比,液晶透镜有一系列的优点:焦点可变、体积小、厚度薄、重量轻、工作寿命长等。并且液晶透镜技术因为具有电场可调控,焦距可调,与Panel工艺集成度高,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方向,也是最有技术前景的技术方向。当然液晶透镜技术的难度也更高。
液晶透镜能够在几十毫秒的时间内改变焦点位置。由于液晶透镜改变焦距不依赖机械移动,在监控、光束整形与转向、照明、自适应光学、医疗成像等许多方面都有着巨大的应用潜力。目前液晶透镜作为一种通过外加电压来改变液晶透镜焦点位置的器件,在显示领域有广泛的应用,更适用于便携式设备,例如三维显示器,手机成像系统,可穿戴显示,VR设备、光场显示等。
随着高PPI技术的发展,光场显示技术和裸眼3D技术成为研发的热点,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光场和裸眼3D技术越来越接近量产。
目前最接近量产的光场和裸眼3D技术是柱透镜多视点技术,柱透镜技术一般使用固体透镜技术,但是固体透镜技术不能实现变焦功能;而液晶透镜技术具有更好的技术效果,具有很强的应用前景;目前液晶透镜方向的折射率液晶透镜技术因为与LCD工艺具有很好的兼容性,而且电压可调,是当前液晶透镜技术的重要技术方向。
然而液晶器件中不同波长的光具有不同的折射率,在平面显示中波长折射率变化的影响并不显著影响显示品质,但是对于液晶透镜技术的影响很大。因此折射率液晶透镜的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波长依赖性,即不同波长光在液晶透镜中焦距不同。
请详见图1,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复合液晶透镜,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液晶透镜1和第二液晶透镜2,其中,
所述第一液晶透镜1,被配置为通过所述第一液晶透镜1中液晶折射率的变化使不同波长的入射光线按照特定的方向偏转;
所述第二液晶透镜2,被配置为通过所述第二液晶透镜2中液晶相位的变化使不同波长的入射光实现特定的方向偏转;
通过所述第二液晶透镜2对透过所述第一液晶透镜1的光进行补偿,或者通过所述第一液晶透镜1对透过所述第二液晶透镜2的光进行补偿,使得透过所述复合液晶透镜的不同波长的光在同一位置聚焦或接近聚焦。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对于第一液晶透镜和第二液晶透镜的设置位置可以包括在沿光路方向上,第一液晶透镜位于复合液晶透镜的出光侧,还可以包括沿光路方向上,第二液晶透镜位于复合液晶透镜的出光侧。无论是哪种方式的布置,通过第一液晶透镜和第二液晶透镜之间的相位关系或者焦距关系实现后者对于透过前者的光进行补偿,实现最终透过所述复合液晶透镜的不同波长的光在同一位置聚焦或接近聚焦。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液晶透镜1包括第一液晶层10,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液晶层10两侧的第一电极11和第二电极12,所述第一电极11和所述第二电极12中的至少一个为块状电极。
块状电极的具体形状不限,例如可以为方形块状电极,也可以为圆形块状电极,或三角形块状电极,等等。液晶透镜板上的液晶层位置不可调,可通过调整电极单元中块状电极的电压从而调整透镜等效单元的焦距。
所述第一液晶层10的液晶材料为向列相液晶、铁电液晶、反铁电液晶、亚铁电液晶或胆甾相液晶。所述第一液晶透镜1被配置为随着入射光波长的增大焦距变大。
如图2a所示,第一液晶透镜1的显示原理为:当不加电时,偏振光沿图中所示的光线传播,透镜口径(Pitch)内不产生相位差,因而不产生透镜效果。加电时,如图2b所示,偏振光沿图中所示的光线传播,透镜口径(Pitch)的不同位置通过电极实现不同的有效折射率,因而平行光在透镜口径(Pitch)的不同位置具有不同的相位差,产生透镜聚焦效果。即通过电场的分布实现液晶折射率的抛物线形分布,实现透镜效果。
第一液晶透镜1的焦度/焦距公式如下:
Figure BDA0003185343350000061
其中为f1为第一液晶透镜1的焦距,r0为第一液晶透镜1的口径(Pitch),nc是第一液晶透镜1中心位置的折射率,nb是第一液晶透镜1边缘位置的折射率,d为第一液晶透镜1的厚度。
从公式可见第一液晶透镜1的焦度/焦距与折射率相关;而液晶器件中不同波长的光具有不同的折射率:
n=sinθ/sinθ′=n′/n=c/v
即折射率等于光在真空中的速度c与在介质中的相速v之比。
然而,光的折射率随着波长的增大而减小;n1/n2=λ2/λ1。
因此,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波长依赖性,如图3所示,即不同波长光在液晶透镜中焦距不同,所述第一液晶透镜1被配置为随着入射光波长的增大焦距变大。
例如,可见光范围对应的延迟差值Δnd为500~1200nm;可以计算在可见光范围产生的的焦距差为:0.1~0.2mm,即焦距偏差大于10%。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液晶透镜2为相位差式液晶透镜,采用PB(Pancharatnam-Berry)相位调制原理。Pancharatnam-Berry相位是与光的偏振相关的几何相位。早在2002年以色列的科学家Bomzon等人就证明了基于亚波长光栅的PB相位光学器件可以得到任意想要的相位。之后ErezHasman团队利用PB相位实现了圆偏振光的聚焦透镜。L.Marrucci等人制作了基于PB相位的光学器件用于波前整形。斯坦福大学的Lin等人利用PB相位的原理制作了适用于圆偏振光入射的介质超表面,实现了半波片、棱镜、透镜等光学器件的功能。利用PB相位可以非常简便的实现所需的相位,因此更容易达到光调控的目的。
具体地,所述第二液晶透镜2包括第二液晶层20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液晶层20两侧的第三电极21和第四电极22,所述第三电极21和所述第四电极22中的至少一个为面状电极。
所述第二液晶透镜2的液晶分子在无偏压时按初始状态排布,并且在同一偏压下对液晶分子的取向进行调制,液晶分子的取向角度对透过所述第一液晶透镜1的光进行相位补偿。
其原理是通过液晶超表面结构,调制入射光,产生相位差,形成透镜聚焦效果的技术。所述第二液晶透镜2被配置为随着入射光波长的增大焦距变小。
其原理是通过液晶超表面结构,调制入射光,产生相位差,形成透镜聚焦效果的技术。所述第二液晶透镜2被配置为随着入射光波长的增大焦距变小。
如图4所示,根据广义斯涅耳定律:
Figure BDA0003185343350000071
其中,θi为入射角,θt为出射角,n为液晶透镜的折射率,Φ为出射光的相位,x为临界面的光程。
如图5所示,假设入射角θi=0,则可以获得焦距随波长的变化如下:
Figure BDA0003185343350000072
此时,液晶分子取向角度与出射光的相位可以表示为:
Figure BDA0003185343350000073
其中,Φ为出射光的相位,θ为液晶分子取向角度,λ0为入射光波长,r为第二液晶透镜2的口径(Pitch),f为第二液晶透镜2的焦距。
因此,第二液晶透镜2的焦距可以近似为:
Figure BDA0003185343350000074
其中,f0为入射光的波长λ0时对应的透镜的焦距,Δλ为入射光的波长变化值。
由上述公式可知,第二液晶透镜2的焦距随波长的增大而变小。即第二液晶透镜2也存在波长与焦距的依赖,存在波长分散的问题;而且是随着波长的增大,焦距变小。例如,对应可见光波长变化0.1mm左右,焦距大约0.8~0.9mm。
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第一液晶透镜1的焦距和第二液晶透镜2的焦距进行匹配,第一液晶透镜1的焦距随着入射光波长的增大焦距变大,而第二液晶透镜2的焦距为随着入射光波长的增大焦距变小。通过第一液晶透镜1的焦距和第二液晶透镜2对于不同入射光波长的相反的变换方式进行匹配,第二液晶透镜2对于波长较长的入射光的相位改变小,而对于波长较小的入射光的相位改变较大,使得不同波长的出射光可以在同一焦距位置处聚焦或接近聚焦。
另外,所述第二液晶透镜2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三电极21和所述第二液晶层20之间或者所述第四电极22和所述第二液晶层20之间设置有取向层23,所述取向层23被配置用于使液晶分子在无偏压时按初始状态排布。其中,如图6所示,所述第二液晶透镜2中液晶分子在初始状态下的指向矢为0度~180度。
需要说明的是,图6和图7示例性示出了第二液晶透镜中液晶分子的排列状态,在其他适用场景中液晶分子还可以呈其他排列方式,不同排列方式会影响第二液晶透镜的折射率以及焦距,同样的,当其施加电压时,液晶分子进行转向,可以形成不同的取向角度。本申请实施例中对此并不限制。对于第二液晶透镜的相位补偿和焦距需要根据第一液晶透镜的焦距进行相应的调试。
本申请实施中通过将液晶分子的在初始状态下的指向矢设置为0度~180度,当在第二液晶透镜2上加入电压时,液晶分子即可以进行光轴角度的偏转。在没有外加电压时,液晶分子按照初始状态下进行分布;当透明电极间的电压逐渐增大时,液晶分子产生偏转,排列方向随之改变,如图7所示。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液晶透镜2在无电场施加时,同样具有透镜功能实现对入射光的聚焦功能,当施加电场时,液晶转动实现折射率的改变,对于入射光线进行相位补偿。
本申请实施例第二液晶透镜2相位的符号取决于入射场的偏振手性,控制第二液晶透镜2中液晶结构的局域光轴的角度即能获得想要的相位。因此,只要能动态的旋转超表面结构,就可以实现相位的灵活调控。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对于复合液晶透镜的聚焦能力是第一液晶透镜1的焦距和第二液晶透镜2的焦距叠加实现的,可以表示为:
Figure BDA0003185343350000091
其中,f1为第一液晶透镜1的焦距,f2为第二液晶透镜2的焦距。
第一液晶透镜1的焦距为1.0mm,第二液晶透镜2焦距为0.8mm时;复合透镜是焦距为0.45mm。
第一液晶透镜1的焦距范围为0.5~1.0mm,第二液晶透镜2焦距为0.8mm或无穷大,则复合透镜的焦距范围为0.24~1.0mm,焦度为1~4.25,因而复合透镜具有更大的焦距调节范围和焦度,透镜能力更强。
但是,变焦过程,焦距色散匹配能力会降低,第二液晶透镜2对第一液晶透镜1的不同波长焦距差的补偿会小。在具体适用时,根据不同的焦距需求,可以对第一液晶透镜1和第二液晶透镜2进行适配,在满足复合透镜焦距的同时,可以实现较好的色散补偿,如图8所示。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复合液晶透镜的制备方法,用于制备如以上任一项所述的复合液晶透镜,包括:
S01、制备第一液晶透镜1;在具体制备时,带有ITO电极的基板制作,依据形成抛物线液晶延迟的要求,设计ITO电极的参数;液晶工艺制作滴注有高折射率的液晶单元。第一液晶透镜1通过电极加不同的电压,形成液晶的延迟差异,形成透镜形状的液晶分布。
S02、在所述第一液晶透镜1上制备第二液晶透镜2;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液晶透镜2可以单独制备后通过贴合工艺贴合在第一液晶透镜1的表面,还可以直接在第二液晶透镜2的表面进行制备,本申请对此不进行限制。
其中,所述第二液晶透镜2的制备包括:
S201、提供氧化铟锡导电玻璃作为面电极基板;本申请实施中选用带有ITO电极的基板,一般采用面状电极。
S202、制备取向层23,包括将聚酰亚胺旋涂在面电极基板上,通过激光干涉曝光,制备获得所述取向层23。
S203、在所述取向层23上制备第二液晶层20,例如采用ODF工艺。
第二液晶透镜2与LCD工艺非常类似,差异在于取向技术采用激光干涉曝光的技术,而不是传统的摩擦取向或光取向技术;因为激光干涉曝光技术更容易形成超表面取向形态。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如以上任一项所述的复合液晶透镜。
显示装置的具体类型不限,例如可以为2D显示装置、防窥显示装置、裸眼3D显示装置、全息显示装置、需要局部光能量增强的显示装置,等等。例如,显示装置为裸眼3D显示装置时,准直光经过各列透镜等效单元后被调制为分别射向观看者左眼视区和右眼视区的光,从而实现裸眼3D显示。再例如,显示装置为防窥显示装置时,准直光经过各透镜等效单元后被调制的可视角很小,仅屏幕正前方的观看者可以看到画面显示,其它位置的窥视者无法看到画面显示。
第四方面,如图8-9所示,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的显示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ST01、向第一液晶透镜1加载并调节电压,获取所述第一液晶透镜1的焦距;
ST02、基于所述第一液晶透镜1的焦距,向第二液晶透镜2加载并调节电压;
ST03、通过对所述第二液晶透镜2的电压调节,调节第二液晶透镜2的液晶分子的取向角度,以对进入所述第二液晶透镜2的光进行相位补偿;
ST04、通过所述第二液晶透镜2的光线调制,实现3D显示效果。
在电磁场仿真模拟设计中,首先确定第一液晶透镜1的液晶材料特性以及液晶透镜的尺寸参数(例如,透镜的口径和厚度等),然后通过施加电压方式获得电压与透射焦距的变换关系;对于液晶透镜的模拟,设置液晶指向矢方向为初始方向(未加电状态),得到初始透射相位矩阵;改变液晶指向矢方向,再进行逐次扫描电压与透射相位矩阵。根据第一液晶透镜1的焦距,然后筛选合适的第二液晶透镜2的参数以满足对应的透镜相位。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中所使用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发明。本文中出现的诸如“设置”等术语既可以表示一个部件直接附接至另一个部件,也可以表示一个部件通过中间件附接至另一个部件。本文中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描述的特征可以单独地或与其它特征结合地应用于另一个实施方式,除非该特征在该另一个实施方式中不适用或是另有说明。
本发明已经通过上述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应当理解的是,上述实施方式只是用于举例和说明的目的,而非意在将本发明限制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根据本发明的教导还可以做出更多种的变型和修改,这些变型和修改均落在本发明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以内。

Claims (13)

1.一种复合液晶透镜,其特征在于,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液晶透镜和第二液晶透镜,其中,
所述第一液晶透镜,被配置为通过所述第一液晶透镜中液晶折射率的变化使不同波长的入射光线按照特定的方向偏转;
所述第二液晶透镜,被配置为通过所述第二液晶透镜中液晶相位的变化使不同波长的入射光实现特定的方向偏转;
通过所述第二液晶透镜对透过所述第一液晶透镜的光进行补偿,或者通过所述第一液晶透镜对透过所述第二液晶透镜的光进行补偿,使得透过所述复合液晶透镜的不同波长的光在同一位置聚焦或接近聚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液晶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液晶透镜被配置为随着入射光波长的增大焦距变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液晶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液晶透镜被配置为随着入射光波长的增大焦距变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复合液晶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液晶透镜的液晶分子在无偏压时按初始状态排布,并且在同一偏压下对液晶分子的取向进行调制,液晶分子的取向角度对透过所述第一液晶透镜的光进行相位补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复合液晶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液晶透镜中液晶分子在初始状态下的指向矢为0度~180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液晶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液晶透镜包括第一液晶层,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液晶层两侧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中的至少一个为块状电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复合液晶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液晶层的液晶材料为向列相液晶、铁电液晶、反铁电液晶、亚铁电液晶或胆甾相液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液晶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液晶透镜包括第二液晶层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液晶层两侧的第三电极和第四电极,所述第三电极和所述第四电极中的至少一个为面状电极。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复合液晶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液晶透镜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三电极和所述第二液晶层之间或者所述第四电极和所述第二液晶层之间设置有取向层,所述取向层被配置用于使液晶分子在无偏压时按初始状态排布。
10.一种复合液晶透镜的制备方法,用于制备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复合液晶透镜,其特征在于,包括:
制备第一液晶透镜;
在所述第一液晶透镜上制备第二液晶透镜;
其中,所述第二液晶透镜的制备包括:
提供氧化铟锡导电玻璃作为面电极基板;
制备取向层,包括将聚酰亚胺旋涂在面电极基板上,通过激光干涉曝光,制备获得所述取向层;
在所述取向层上制备第二液晶层。
1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复合液晶透镜。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为裸眼3D显示装置。
13.一种基于权利要求12所述的显示装置的显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向第一液晶透镜加载并调节电压,获取所述第一液晶透镜的焦距;
基于所述第一液晶透镜的焦距,向第二液晶透镜加载并调节电压;
通过对所述第二液晶透镜的电压调节,调节第二液晶透镜的液晶分子的取向角度,以对进入所述第二液晶透镜的光进行相位补偿;
通过所述第二液晶透镜的光线调制,实现3D显示效果。
CN202110860754.4A 2021-07-28 2021-07-28 复合液晶透镜、制备方法、显示装置及显示方法 Pending CN11568563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860754.4A CN115685638A (zh) 2021-07-28 2021-07-28 复合液晶透镜、制备方法、显示装置及显示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860754.4A CN115685638A (zh) 2021-07-28 2021-07-28 复合液晶透镜、制备方法、显示装置及显示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685638A true CN115685638A (zh) 2023-02-03

Family

ID=850580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860754.4A Pending CN115685638A (zh) 2021-07-28 2021-07-28 复合液晶透镜、制备方法、显示装置及显示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685638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773600B2 (en) Liquid crystal lens and display device
US7969517B2 (en) Electrically-driven liquid crystal lens and stereoscopic display device using the same
EP2535746B1 (en) Liquid crystal lens and display including the same
EP1783538B1 (en) Optical element
US10036894B2 (en) Image display and liquid crystal lens therefor
CN108508636B (zh) 液晶透镜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US8004621B2 (en) Switchable lens
WO2011036736A1 (ja) 立体画像表示装置
US20100195190A1 (en) Lens array device and image display device
US9508291B2 (en) Image display apparatus
JP2009528558A (ja) 液晶を使用する空間変調電界の発生および電気光学的チューニング(electro−opticaltuning)のための方法および装置
US8928854B2 (en) Liquid crystal lens structure and electrical controlling liquid crystal glasses structure thereof
WO2001044858A2 (en) Three-dimensional volumetric display
US10606144B2 (en) Display apparatus
US20110085094A1 (en) Zoom lens array and switchable two and three dimensional display
CN110703456A (zh) 大景深集成成像三维显示装置及方法
CN110737145B (zh) 可变焦透镜和显示装置
CN115079454B (zh)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15685638A (zh) 复合液晶透镜、制备方法、显示装置及显示方法
CN114326354B (zh) 一种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显示方法
CN116389876A (zh) 一种拍摄装置
TW202340830A (zh) 藍相液晶偏極性全像圖及包含其的裝置
CN113777833A (zh) 一种液晶透镜像差优化方法及应用
CN114839820A (zh) 一种2d/3d可切换且焦距连续可调的液晶微透镜阵列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Liu et al. P‐152: Spatial‐Multiplexed/Integral‐Imaging 3D Display Using Liquid Crystal Len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