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682079B - 一种拼装式相变蓄热供暖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拼装式相变蓄热供暖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682079B
CN115682079B CN202211253742.6A CN202211253742A CN115682079B CN 115682079 B CN115682079 B CN 115682079B CN 202211253742 A CN202211253742 A CN 202211253742A CN 115682079 B CN115682079 B CN 11568207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storage
control unit
intelligent control
heating
sm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25374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682079A (zh
Inventor
孔祥飞
韩月
王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b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Heb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b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Heb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2211253742.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682079B/zh
Publication of CN1156820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68207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68207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68207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4Thermal energy storage

Landscapes

  •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拼装式相变蓄热供暖系统,包括小型电蓄热箱,设置在小型电蓄热箱内的相变蓄热盒和电加热管,与小型电蓄热箱经若干管道连接的板式换热器、电动三通阀、第一循环泵,设置在板式换热器供暖散热末端一侧的第一温度传感器,以及用以控制向供暖散热末端供热的智能控制单元。智能控制单元通过控制电动三通阀和启动第一循环泵开启供热,以及在第一温度传感器检测的室内温度达到预设温度时控制电动三通阀换向以停止供热。本发明可根据不同面积的建筑组合不同数量的小型电蓄热箱,与建筑所需热量精准匹配,同时智能控制单元能够提高供暖系统在供热过程中的整体控制精度,进一步提高了供热效率且避免了电能的过量消耗。

Description

一种拼装式相变蓄热供暖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蓄热供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拼装式相变蓄热供暖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能源消耗量不断攀升,建筑能耗的快速增长是其中的重要原因,专家预测石油和天然气能源到2050年即将消耗枯竭,降低建筑能耗能有效降低我国的整体能源消耗。在建筑运行阶段,不仅能耗量大,还具有负荷利用小时数高、能源需求量峰谷差异大、用能经济成本高等特点。
近年来,随着清洁能源使用理念的推广,在双减政策的背景下,分布式发电单元接入建筑能源系统的现象日益增多,但光伏发电、风力发电等可再生能源发电方式有一显著缺点,就是发电量受天气等外部条件影响较大,稳定性差,与负荷需求难以匹配。
应用相变蓄热技术的拼装式供暖设备可以将间断的、分散的、不稳定的热能有效储存起来并应用,有效解决能源浪费问题,此外利用电蓄热装置进行采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移峰填谷、节省运行费用的效果。
中国专利公开号CN110006090A公开了一种相变蓄热供暖装置,该装置利用简单的控制系统能够判断当前时间段是处于谷电期间或峰电期间,当处于谷电期间开启充热供暖工作模式,处于峰电期间开启放热供暖工作模式,并且能够在建筑当前温度小于目标温度时开启辅助供暖工作模式,该装置能够降低采暖成本,减少电网高峰期间的压力,但仍存在以下问题:
1、现有的相变蓄热供暖设备多为固定式,且供热量不可随不同建筑面积供热需求而改变,蓄热能力有限;
2、现有的相变蓄热供暖系统在供热过程中对供暖系统整体控制精度不高,导致过量消耗电能和/或供热效率不高。
发明内容
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拼装式相变蓄热供暖系统,用以克服现有技术中,利用相变蓄热材料采取电能移峰填谷的方法供暖时,相变蓄热供暖设备因固定式而蓄热能力有限且供暖系统整体控制精度不高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拼装式相变蓄热供暖系统,包括:
小型电蓄热箱,包括设置在其内上部的用以蓄热的相变蓄热盒和设置在其内下部的用以加热液体介质的电加热管,小型电蓄热箱用以向供暖散热末端供热,该小型电蓄热箱至少为一个;
板式换热器,其与所述小型电蓄热箱经若干管道连接,板式换热器用以将所述小型电蓄热箱中的热量经所述液体介质转换至供暖散热末端;
电动三通阀,其设置在所述板式换热器和小型电蓄热箱之间的管道上,电动三通阀用以控制所述液体介质进出板式换热器;
第一循环泵,其设置在所述电动三通阀和小型电蓄热箱之间的管道上,第一循环泵用以驱动所述液体介质在所述板式换热器和小型电蓄热箱之间循环;
第一温度传感器,其设置在远离所述小型电蓄热箱的所述板式换热器的一侧,第一温度传感器用以检测所述供暖散热末端的液体温度;
智能控制单元,其与所述小型电蓄热箱、电动三通阀、第一循环泵以及第一温度传感器连接,智能控制单元用以在向所述供暖散热末端供热时控制所述电动三通阀和启动所述第一循环泵以向所述供暖散热末端供热,以及在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所述液体温度达到预设温度时控制所述电动三通阀换向以停止向供暖散热末端供热。
进一步地,所述小型电蓄热箱还包括设置在其上端面的用以向箱体内填充液体介质的进液口和用以将箱体内液体介质导出的出液口。
进一步地,若干所述管道包括与所述进液口连接的第一进液管,与所述出液口连接的第一出液管,与所述板式换热器连接的第二进液管和第二出液管。
进一步地,还包括集液器,其设置在所述第一出液管和第二进液管之间,与所述小型电蓄热箱经第一出液管连接,与所述板式换热器经第二进液管连接,用以将所述小型电蓄热箱内蓄热完成的液体介质进行收集;
分液器,其设置在所述第一进液管和第二出液管之间,与所述小型电蓄热箱经第一进液管连接,与所述板式换热器经第二出液管连接,用以将液体介质分配至所述小型电蓄热箱。
进一步地,所述电动三通阀设置在所述第二出液管上,且与第二进液管连接;所述第一循环泵设置在第二出液管和第二进液管之间。
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二温度传感器,其设置在所述板式换热器和集液器之间的第二进液管上,用以检测集液器收集的液体介质的温度;所述智能控制单元还与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连接;
第二循环泵,其设置在远离所述小型电蓄热箱的所述板式换热器的一侧,用以驱动所述液体介质在所述板式换热器和供暖散热末端之间循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由可拆卸拼装的小型电蓄热箱组成,结构简单、紧凑、轻巧,设计科学合理,无需管网,使用方便、灵活;
尤其,本发明可根据不同面积的建筑,可组合不同数量的小型电蓄热箱,与建筑所需热量精准匹配,大大节约能源,避免造成不必要的能源浪费,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针对存在峰谷电价的地区,可以利用“低电价”时段的电量,将热量储存在相变蓄热材料中,节省运行费用,提高经济效益;
尤其,本发明的蓄热载体为高蓄热密度的相变材料,该相变材料的温度范围为60~200℃,放热温差变化小,温度适宜,放热稳定,温度整体波动小,舒适度高。
尤其,本发明采用板式换热器与供暖散热末端间接换热,传热系数大大提高,结构紧凑,适应性大,拆洗方便。
进一步地,本发明通过智能控制单元根据建筑面积初步确定小型电蓄热箱的初始数量,提高了对供暖系统在供热过程中的整体控制精度,进一步避免了电能的过量消耗。
进一步地,本发明通过智能控制单元确定供暖散热末端的建筑中若干个室内温度在预设时长内的温度散失变化量是否合格,进一步提高了对供暖系统在供热过程中的整体控制精度。
进一步地,本发明通过智能控制单元在温度散失变化量不合格时确定温度散失变化量不合格的室内面积之和,通过该室内面积之和与预设室内面积之和的比对结果确定是否增加小型电蓄热箱,进一步提高了对供暖系统在供热过程中的整体控制精度。
进一步地,本发明通过智能控制单元在需要增加小型电蓄热箱时计算室内面积之和与预设面积之和的比值确定小型电蓄热箱的数量增量,进一步提高了对供暖系统在供热过程中的整体控制精度,从而进一步避免了电能的过量消耗。
进一步地,本发明通过智能控制单元根据板式换热器的换热效率和预设换热效率的比对结果初步确定第一循环泵和第二循环泵的初始功率,进一步提高了对供暖系统在供热过程中的整体控制精度,从而进一步提高了供热效率且避免了电能的过量消耗。
进一步地,本发明通过智能控制单元根据室外温度和预设室外温度的比对结果初步确定电加热管的初始加热功率,进一步提高了对供暖系统在供热过程中的整体控制精度,从而进一步提高了供热效率且避免了电能的过量消耗。
进一步地,本发明通过智能控制单元根据相变蓄热材料的吸热效率和板式换热器向建筑内供热时的散热率的比对结果确定相变蓄热材料的吸热效率是否合格,并在不合格时计算吸热效率和散热率的效率差值,根据效率差值和预设效率差值的比对结果选取对应的调节系数对第一循环泵的功率进行调节,进一步提高了对供暖系统在供热过程中的整体控制精度,从而进一步提高了供热效率。
进一步地,本发明通过智能控制单元在相变蓄热材料的吸热效率不合格时计算吸热效率和散热率的效率差值,根据效率差值和预设效率差值的比对结果选取对应的调节系数对电加热管的加热功率进行调节,进一步提高了对供暖系统在供热过程中的整体控制精度,从而进一步提高了供热效率。
进一步地,本发明通过智能控制单元在对第一循环泵的功率和/或电加热管的加热功率调节完成时,若调节后的第一循环泵的功率超出第一循环泵的额定功率且电加热管的加热功率超出电加热管的额定功率,则智能控制单元计算相变蓄热材料的吸热效率和板式换热器向建筑内供热时的散热率的效率差值,并根据效率差值和预设效率差值的比对结果选取对应的调节系数对小型电蓄热箱的数量进行调节,进一步提高了对供暖系统在供热过程中的整体控制精度,从而进一步提高了供热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述拼装式相变蓄热供暖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所述小型电蓄热箱的侧视图;
图3为本发明所述拼装式相变蓄热供暖系统的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各图例中:
1-小型电蓄热箱、2-相变蓄热盒、3-电加热管、4-集液器、5-分液器、6-板式换热器、7-电动三通阀、8-第一循环泵、9-第二循环泵、10-第一温度传感器、11-第二温度传感器、12-第一进液管、13-第二进液管、14-第三进液管、15-第一出液管、16-第二出液管、17-第三出液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的技术原理,并非在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阅图1-3所示,图1为本发明拼装式相变蓄热供暖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小型电蓄热箱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拼装式相变蓄热供暖系统的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本发明实施例拼装式相变蓄热供暖系统,包括:
小型电蓄热箱1,用以向供暖散热末端提供热能,其包括箱体,设置在箱体内部的相变蓄热盒2,箱体和相变蓄热盒2之间填充有液体介质,设置在相变蓄热盒2内部的用以蓄热和供热的相变蓄热材料,设置在箱体底端的用以加热液体介质的电加热管3,设置在箱体顶端端面上的用以向箱体内填充液体介质的进液口和用以将箱体内液体介质导出的出液口,小型电蓄热箱1可根据供热需求进行不同数量的组合;
集液器4,其与小型电蓄热箱1经第一出液管15连接,用以将若干小型电蓄热箱1内蓄热完成的液体介质进行收集;
分液器5,其与小型电蓄热箱1经第一进液管12连接,用以将液体介质分配至若干小型电蓄热箱1;
板式换热器6,其与集液器4经第二进液管13连接且与分液器5经第二出液管16连接且与供暖散热末端经第三出液管17和第三进液管14连接,用以将集液器4收集的蓄热完成的液体介质的热量转换至供暖散热末端;
电动三通阀7,设置在板式换热器6和分液器5之间的第二出液管16上,且与第二进液管13连接,用以控制液体介质进出板式换热器6;
第一循环泵8,其设置在电动三通阀7和分液器之5间的第二出液管16上,用以驱动液体介质在板式换热器6和小型电蓄热箱1之间循环;
第二循环泵9,其设置在远离小型电蓄热箱1的板式换热器6的一侧的第三出液管17上,用以驱动液体介质在板式换热器6和供暖散热末端之间循环;
第一温度传感器10,其设置在远离小型电蓄热箱1的板式换热器6的一侧的第三进液管14上,用以检测供暖散热末端的液体温度;
第二温度传感器11,其设置在板式换热器6和集液器4之间的第二进液管13上,用以检测集液器4收集的液体介质的温度;
智能控制单元,其分别与小型电蓄热箱1、电动三通阀7、第一循环泵8、第二循环泵9、第一温度传感器10以及第二温度传感器11连接,用以控制向供暖散热末端供热。
本发明实施例拼装式相变蓄热供暖系统,当向供暖散热末端供热前,根据建筑面积确定安装小型电蓄热箱1的数量,安装小型电蓄热箱1完成时,向小型电蓄热箱1内输送液体介质;在用电谷期通过对电加热管3通电,加热小型电蓄热箱内1的液体介质以使小型电蓄热箱1内的相变蓄热材料蓄热,在向供暖散热末端供热时,开启电动三通阀7连通第一循环泵8和板式换热器6,启动第一循环泵8,小型电蓄热箱1内蓄热完成的液体介质经集液器4集液后,经第二进液管13流经板式换热器6,启动第二循环泵9,热量经板式换热器6换热至供暖散热末端的液体介质中,从而达到供热的目的。
本发明实施例拼装式相变蓄热供暖系统,智能控制单元在向供暖散热末端供热前,根据供暖散热末端的建筑的待供热面积S和预设待供热面积的比对结果初步确定小型电蓄热箱的初始数量A,
其中,智能控制单元设置有第一预设待供热面积S1、第二预设待供热面积S2、第一初始数量A1、第二初始数量A2以及第三初始数量A3,其中S1<S2,A1<A2<A3,
当S≤S1时,智能控制单元将小型电蓄热箱的初始数量设置为A1;
当SI<S≤S2时,智能控制单元将小型电蓄热箱的初始数量设置为A2;
当S>S2时,智能控制单元将小型电蓄热箱的初始数量设置为A3。
本发明实施例拼装式相变蓄热供暖系统,智能控制单元在向供暖散热末端供热时,智能控制单元获取设置在供暖散热末端的建筑内的若干个室内的温度传感器检测的室内温度,并在预设时长内确定单个室内温度的温度散失变化量W,并将该温度散失变化量W与预设温度散失变化量W0进行比对,根据比对结果确定温度散失变化量是否合格,
若W≤W0,智能控制单元判定温度散失变化量合格;
若W>W0,智能控制单元判定温度散失变化量不合格。
本发明实施例拼装式相变蓄热供暖系统,智能控制单元向供暖散热末端供热时,智能控制单元在判定温度散失变化量不合格时,智能控制单元统计温度散失变化量W不合格的室内面积之和Sn,根据温度散失变化量不合格的室内面积之和Sn和预设室内面积之和Sn0的比对结果确定是否需要增加的小型电蓄热箱,
当Sn≤Sn0时,智能控制单元判定不需要增加小型电蓄热箱;
当Sn>Sn0时,智能控制单元判定需要增加小型电蓄热箱。
具体而言,智能控制单元在判定需要增加小型电蓄热箱时,智能控制单元计算温度散失变化量不合格的室内面积之和与预设面积之和的比值△V,设定△V=Sn/Sn0,并根据面积之和比值和预设面积之和比值的比对结果确定小型电蓄热箱的数量增量,
其中,智能控制单元设置有第一预设面积之和比值V1、第二预设面积之和比值V2、第一数量增量N1、第二数量增量N2、第三数量增量N3,其中V1<V2,N1<N2<N3,
当△V≤△V1时,智能控制单元判定需要增加N1个小型电蓄热箱;
当△V1<△V≤△V2时,智能控制单元判定需要增加N2个小型电蓄热箱;
当△V>△V2时,智能控制单元判定需要增加N3个小型电蓄热箱;
当智能控制单元需要增加Nd个小型电蓄热箱时,设定d=1,2,3,智能控制单元将增加后的小型电蓄热箱的数量设置为M,设定M=Ac+Nd,其中c=1,2,3。
本发明实施例拼装式相变蓄热供暖系统,智能控制单元向供暖散热末端供热前,智能控制单元根据板式换热器的换热效率Q和预设换热效率的比对结果初步确定第一循环泵和第二循环泵的初始功率,
其中,智能控制单元设置有第一预设换热效率Q1、第二预设换热效率Q2、第一初始功率P1、第二初始功率P2、第三初始功率P3,其中Q1<Q2<Qmax,P3<P2<P1,
当Q≤Q1时,智能控制单元将第一循环泵和第二循环泵的初始功率均设置为P1;
当Q1<Q≤Q2时,智能控制单元将第一循环泵和第二循环泵的初始功率均设置为P2;
当Q2<Q≤Qmax时,智能控制单元将第一循环泵和第二循环泵的初始功率均设置为P3。
本发明实施例拼装式相变蓄热供暖系统,智能控制单元向供暖散热末端供热前,智能控制单元根据室外温度T和预设室外温度的比对结果初步确定电加热管的初始加热功率,
其中,智能控制单元设置有第一预设室外温度T1、第二预设室外温度T2、第一初始加热功率Z1,第二初始加热功率Z2、第三初始加热功率Z3,其中T1<T2,Z3<Z2<Z1,
当T≤T1时,智能控制单元将电加热管的初始加热功率设置为Z1;
当T1<T≤T2时,智能控制单元将电加热管的初始加热功率设置为Z2;
当T>T2时,智能控制单元将电加热管的初始加热功率设置为Z3。
本发明实施例拼装式相变蓄热供暖系统,智能控制单元向供暖散热末端供热时,智能控制单元获取相变蓄热材料的吸热效率Ea和板式换热器向建筑内供热时的散热率Eb,并将吸热效率Ea和散热率Eb进行比对,根据比对结果确定相变蓄热材料的吸热效率是否合格,
若Ea<Eb,智能控制单元判定相变蓄热材料的吸热效率不合格;
若Ea≥Eb,智能控制单元判定相变蓄热材料的吸热效率合格。
具体而言,智能控制单元在判定相变蓄热材料的吸热效率不合格时,智能控制单元计算吸热效率Ea和散热率Eb的效率差值△E,设定△E=Eb-Ea,并根据效率差值△E和预设效率差值的比对结果选取对应的调节系数对第一循环泵的功率进行调节,
其中,智能控制单元设置有第一预设效率差值△E1、第二预设效率差值△E2、第一功率调节系数K1、第二功率调节系数K2、第三功率调节系数K3,其中△E1<△E2,1<K1<K2<K3<1.5,
当△E≤△E1时,智能控制单元选取第一功率调节系数K1对第一循环泵的功率进行调节;
当△E1<△E≤△E2时,智能控制单元选取第二功率调节系数K2对第一循环泵的功率进行调节;
当△E>△E2时,智能控制单元选取第三功率调节系数K3对第一循环泵的功率进行调节;
当智能控制单元选取第i功率调节系数Ki对第一循环泵的功率进行调节时,设定i=1,2,3,智能控制单元将调节后的第一循环泵的功率设置为Pk,设定Pk=Pn×Ki,其中n=1,2,3。
具体而言,智能控制单元在判定相变蓄热材料的吸热效率不合格时,智能控制单元计算吸热效率Ea和散热率Eb的效率差值△E,设定△E=Eb-Ea,并根据效率差值△E和预设效率差值的比对结果选取对应的调节系数对电加热管的加热功率进行调节,
其中,智能控制单元设置有第一预设效率差值△E1、第二预设效率差值△E2、第一加热功率调节系数F1、第二加热功率调节系数F2、第三加热功率调节系数F3,其中△E1<△E2,1<F1<F2<F3<1.5,
当△E≤△E1时,智能控制单元选取第一加热功率调节系数F1对电加热管加热功率进行调节;
当△E1<△E≤△E2时,智能控制单元选取第二加热功率调节系数F2对电加热管加热功率进行调节;
当△E>△E2时,智能控制单元选取第三加热功率调节系数F3对电加热管加热功率进行调节;
当智能控制单元选取第y加热功率调节系数Fy对电加热管加热功率进行调节时,设定y=1,2,3,智能控制单元将调节后的电加热管加热功率设置为Zf,设定Zf=Zm×Fy,其中m=1,2,3。
本发明实施例拼装式相变蓄热供暖系统,智能控制单元在对第一循环泵的功率和/或电加热管的加热功率调节完成时,若调节后的第一循环泵的功率超出第一循环泵的额定功率且电加热管的加热功率超出电加热管的额定功率,则智能控制单元计算相变蓄热材料的吸热效率Ea和板式换热器向建筑内供热时的散热率Eb的效率差值△E,设定△E=Eb-Ea,并根据效率差值△E和预设效率差值的比对结果选取对应的调节系数对小型电蓄热箱的数量进行调节,
其中,智能控制单元设置有第一预设效率差值△E1、第二预设效率差值△E2、第一数量调节系数X1、第二数量调节系数X2、第三数量调节系数X3,其中△E1<△E2,1<X1<X2<X3<20,各调节系数均为整数,
当△E≤△E1时,智能控制单元选取第一数量调节系数X1对小型电蓄热箱的数量进行调节;
当△E1<△E≤△E2时,智能控制单元选取第一数量调节系数X2对小型电蓄热箱的数量进行调节;
当△E>△E2时,智能控制单元选取第一数量调节系数X3对小型电蓄热箱的数量进行调节;
当智能控制单元选取第j数量调节系数Xj对小型电蓄热箱的数量进行调节时,设定j=1,2,3,智能控制单元将调节后的小型电蓄热箱的数量设置为Rx,设定Rx=M×Xj。
至此,已经结合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显然不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偏离本发明的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相关技术特征做出等同的更改或替换,这些更改或替换之后的技术方案都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拼装式相变蓄热供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小型电蓄热箱,包括设置在其内上部的用以蓄热的相变蓄热盒和设置在其内下部的用以加热液体介质的电加热管,小型电蓄热箱用以向供暖散热末端供热,该小型电蓄热箱至少为一个;
板式换热器,其与所述小型电蓄热箱经若干管道连接,板式换热器用以将所述小型电蓄热箱中的热量经所述液体介质转换至供暖散热末端;
电动三通阀,其设置在所述板式换热器和小型电蓄热箱之间的管道上,电动三通阀用以控制所述液体介质进出板式换热器;
第一循环泵,其设置在所述电动三通阀和小型电蓄热箱之间的管道上,第一循环泵用以驱动所述液体介质在所述板式换热器和小型电蓄热箱之间循环;
第一温度传感器,其设置在远离所述小型电蓄热箱的所述板式换热器的一侧,第一温度传感器用以检测所述供暖散热末端的液体温度;
智能控制单元,其与所述小型电蓄热箱、电动三通阀、第一循环泵以及第一温度传感器连接,智能控制单元用以在向所述供暖散热末端供热时控制所述电动三通阀和启动所述第一循环泵以向所述供暖散热末端供热,以及在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所述液体温度达到预设温度时控制所述电动三通阀换向以停止向供暖散热末端供热;
所述智能控制单元在向所述供暖散热末端供热前,根据所述供暖散热末端的建筑的待供热面积和预设待供热面积的比对结果初步确定小型电蓄热箱的初始数量;
所述智能控制单元在向所述供暖散热末端供热时,所述智能控制单元获取设置在供暖散热末端的建筑中若干个室内的温度传感器检测的室内温度,并在预设时长内确定单个室内温度的温度散失变化量W,并将该温度散失变化量W与预设温度散失变化量W0进行比对,根据比对结果确定温度散失变化量是否合格,
若W≤W0,所述智能控制单元判定所述温度散失变化量合格;
若W>W0,所述智能控制单元判定所述温度散失变化量不合格;
所述智能控制单元向所述供暖散热末端供热时,所述智能控制单元在判定所述温度散失变化量不合格时,所述智能控制单元统计所述温度散失变化量W不合格的室内面积之和Sn,根据所述温度散失变化量不合格的室内面积之和Sn和预设室内面积之和Sn0的比对结果确定是否需要增加的小型电蓄热箱,
当Sn≤Sn0时,所述智能控制单元判定不需要增加小型电蓄热箱;
当Sn>Sn0时,所述智能控制单元判定需要增加小型电蓄热箱;
所述智能控制单元在判定需要增加小型电蓄热箱时,所述智能控制单元计算所述温度散失变化量不合格的室内面积之和与预设面积之和的比值△V,设定△V=Sn/Sn0,并根据所述面积之和比值和预设面积之和比值的比对结果确定所述小型电蓄热箱的数量增量;
其中,智能控制单元设置有第一预设面积之和比值V1、第二预设面积之和比值V2、第一数量增量N1、第二数量增量N2、第三数量增量N3,其中V1<V2,N1<N2<N3,
当△V≤△V1时,智能控制单元判定需要增加N1个小型电蓄热箱;
当△V1<△V≤△V2时,智能控制单元判定需要增加N2个小型电蓄热箱;
当△V>△V2时,智能控制单元判定需要增加N3个小型电蓄热箱;
当智能控制单元需要增加Nd个小型电蓄热箱时,设定d=1,2,3,智能控制单元将增加后的小型电蓄热箱的数量设置为M,设定M=Ac+Nd,其中c=1,2,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拼装式相变蓄热供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小型电蓄热箱还包括设置在其上端面的用以向箱体内填充液体介质的进液口和用以将箱体内液体介质导出的出液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拼装式相变蓄热供暖系统,其特征在于,若干所述管道包括与所述进液口连接的第一进液管,与所述出液口连接的第一出液管,与所述板式换热器连接的第二进液管和第二出液管。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拼装式相变蓄热供暖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集液器,其设置在所述第一出液管和第二进液管之间,与所述小型电蓄热箱经第一出液管连接,与所述板式换热器经第二进液管连接,用以将所述小型电蓄热箱内蓄热完成的液体介质进行收集;
分液器,其设置在所述第一进液管和第二出液管之间,与所述小型电蓄热箱经第一进液管连接,与所述板式换热器经第二出液管连接,用以将液体介质分配至所述小型电蓄热箱。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拼装式相变蓄热供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三通阀设置在所述第二出液管上,且与第二进液管连接;所述第一循环泵设置在第二出液管和第二进液管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拼装式相变蓄热供暖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温度传感器,其设置在所述板式换热器和集液器之间的第二进液管上,用以检测集液器收集的液体介质的温度;第二温度传感器还与所述智能控制单元连接;
第二循环泵,其设置在远离所述小型电蓄热箱的所述板式换热器的一侧,用以驱动所述液体介质在所述板式换热器和供暖散热末端之间循环;第二循环泵还与所述智能控制单元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拼装式相变蓄热供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控制单元向所述供暖散热末端供热前,所述智能控制单元根据板式换热器的换热效率Q和预设换热效率的比对结果初步确定所述第一循环泵和所述第二循环泵的初始功率;
所述智能控制单元向所述供暖散热末端供热前,所述智能控制单元根据室外温度T和预设室外温度的比对结果初步确定所述电加热管的初始加热功率。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拼装式相变蓄热供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控制单元向所述供暖散热末端供热时,所述智能控制单元获取相变蓄热材料的吸热效率Ea和所述板式换热器向建筑内供热时的散热率Eb,并将所述吸热效率Ea和所述散热率Eb进行比对,根据比对结果确定所述相变蓄热材料的吸热效率是否合格,
若Ea<Eb,所述智能控制单元判定所述相变蓄热材料的吸热效率不合格;
若Ea≥Eb,所述智能控制单元判定所述相变蓄热材料的吸热效率合格;
所述智能控制单元在判定所述相变蓄热材料的吸热效率不合格时,所述智能控制单元计算所述吸热效率Ea和散热率Eb的效率差值△E,设定△E=Eb-Ea,并根据所述效率差值△E和预设效率差值的比对结果选取对应的调节系数对所述第一循环泵的功率进行调节,智能控制单元将调节后的第一循环泵的功率设置为Pk,设定Pk=Pn×Ki,Ki为调节系数。
CN202211253742.6A 2022-10-13 2022-10-13 一种拼装式相变蓄热供暖系统 Active CN11568207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253742.6A CN115682079B (zh) 2022-10-13 2022-10-13 一种拼装式相变蓄热供暖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253742.6A CN115682079B (zh) 2022-10-13 2022-10-13 一种拼装式相变蓄热供暖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682079A CN115682079A (zh) 2023-02-03
CN115682079B true CN115682079B (zh) 2024-04-19

Family

ID=850647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253742.6A Active CN115682079B (zh) 2022-10-13 2022-10-13 一种拼装式相变蓄热供暖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682079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10048201A (ko) * 1999-11-25 2001-06-15 정창진 상변화물질을 이용한 축열장치 및 그 난방시스템
CN202303619U (zh) * 2011-11-08 2012-07-04 杨力军 一种可组合式复合相变蓄热电暖气
CN206875548U (zh) * 2017-07-07 2018-01-12 山东中信能源联合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组合式纳米复合材料储热供暖装置
CN113324277A (zh) * 2021-05-28 2021-08-31 全球能源互联网欧洲研究院 一种金属相变电蓄热供热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10048201A (ko) * 1999-11-25 2001-06-15 정창진 상변화물질을 이용한 축열장치 및 그 난방시스템
CN202303619U (zh) * 2011-11-08 2012-07-04 杨力军 一种可组合式复合相变蓄热电暖气
CN206875548U (zh) * 2017-07-07 2018-01-12 山东中信能源联合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组合式纳米复合材料储热供暖装置
CN113324277A (zh) * 2021-05-28 2021-08-31 全球能源互联网欧洲研究院 一种金属相变电蓄热供热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682079A (zh) 2023-02-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716644B (zh) 一种可再生能源冷热电微网系统及控制方法
US4510756A (en) Cogeneration
CN102226541A (zh) 一种太阳能-地源热泵联合建筑供能系统
CN104864449A (zh) 一种具有太阳能、低谷电加热蓄能的热水供热装置及应用
CN202119161U (zh) 一种太阳能-地源热泵联合建筑供能系统
CN113432173B (zh) 一种光伏直驱的太阳能跨季节储热供热系统及其运行方法
CN204407890U (zh) 一种可再生能源冷热电微网系统
CN104261647A (zh) 一种薄膜太阳能电池发电直接烘干污泥的装置及控制方法
CN114430175A (zh) 一种基于熔盐储能系统的削峰停谷配电方法
CN110043991A (zh) 一种主要基于太阳能与空气能的多能互补的建筑供能系统
CN115682079B (zh) 一种拼装式相变蓄热供暖系统
CN113381398A (zh) 适用于工业园区的多能互补综合能源供能系统
RU185808U1 (ru) Тепличный комплекс с системой комбинированного теплоснабжения
CN217817509U (zh) 基于太阳能耦合熔融盐储热的双热泵互补供热系统
CN215412082U (zh) 一种光伏直驱的太阳能跨季节储热供热系统
KR102479198B1 (ko) 태양광을 이용한 건물 에너지 공급 시스템
CN216522492U (zh) 一种基于可再生能源耦合应用的零碳冷热供应系统
CN202101470U (zh) 复合式可再生建筑能源供应系统
CN114383184A (zh) 一种高效大面积平板太阳能集热器及太阳能供热系统
CN102374571A (zh) 与热泵相结合的太阳能跨季节蓄热供热装置
CN111817340A (zh) 一种污水厂可再生能源综合利用系统
CN220582773U (zh) 一种低碳排放的多能源耦合供能系统
CN216814650U (zh) 太阳聚能木材烘干系统
US20140053557A1 (en) Maximizing value from a concentrating solar energy system
CN220793244U (zh) 一种集户用光伏发电及相变储热系统的双储热供暖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