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665319A - 基于无线耳机的应用控制方法、装置、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基于无线耳机的应用控制方法、装置、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665319A
CN115665319A CN202211184475.1A CN202211184475A CN115665319A CN 115665319 A CN115665319 A CN 115665319A CN 202211184475 A CN202211184475 A CN 202211184475A CN 115665319 A CN115665319 A CN 11566531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urrent
application
preset
vibration
application contr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184475.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665319B (zh
Inventor
陈文强
尹启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n Wenqiang
Suzhou Waibi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Zhenke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Zhenke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Zhenke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184475.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665319B/zh
Publication of CN1156653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66531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66531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66531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无线耳机的应用控制方法、装置、设备以及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通过配置于预设对象结构的无线耳机,采集当前时刻作用于所述预设对象结构关联的预设触发区域的触发操作所产生的当前振动信号;确定与所述当前振动信号匹配的当前应用控制参数;依据所述当前应用控制参数对与所述无线耳机关联的终端应用进行控制。本申请技术方案配合无线耳机等外部设备实现对终端应用无障碍快速控制。

Description

基于无线耳机的应用控制方法、装置、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人机交互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无线耳机的应用控制方法、装置、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各类终端应用的不断普及,尤其是音乐类应用,用户能选择类似蓝牙耳机等无线耳机配合终端应用进行使用。当需要对终端应用进行控制操作时,只能是在应用界面上进行触摸控制;以音乐类应用为例,使用音乐应用听歌时,需要掏出手机对音乐类应用进行控制。但是,在一些特殊情况下,比如跑步、骑车等情况,很难直接对终端应用进行控制,对各类终端应用基本使用造成不好的体验。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无线耳机的应用控制方法、装置、设备以及存储介质,以配合无线耳机等外部设备实现对终端应用无障碍快速控制。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基于无线耳机的应用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通过配置于预设对象结构的无线耳机,采集当前时刻作用于所述预设对象结构关联的预设触发区域的触发操作所产生的当前振动信号;
确定与所述当前振动信号匹配的当前应用控制参数;
依据所述当前应用控制参数对与所述无线耳机关联的终端应用进行控制。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基于无线耳机的应用控制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信号确定模块,用于通过配置于预设对象结构的无线耳机,采集当前时刻作用于所述预设对象结构关联的预设触发区域的触发操作所产生的当前振动信号;
参数确定模块,用于确定与所述当前振动信号匹配的当前应用控制参数;
控制模块,用于依据所述当前应用控制参数对与所述无线耳机关联的终端应用进行控制。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
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其中,
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能够执行本发明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基于无线耳机的应用控制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指令,所述计算机指令用于使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本发明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基于无线耳机的应用控制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用户在对终端应用进行控制时,不需要取出终端设备在终端设备上对终端应用进行控制,而是通过配置于预设对象结构的无线耳机,采集当前时刻作用于预设对象结构关联的预设触发区域的触发操作所产生的当前振动信号,依据当前振动信号确定与当前振动信号匹配的当前应用控制参数,依据当前应用控制参数对与无线耳机关联的终端应用进行控制,实现了对终端应用无障碍快速控制,增强人机交互体验。
应当理解,本部分所描述的内容并非旨在标识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关键或重要特征,也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将通过以下的说明书而变得容易理解。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基于无线耳机的应用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人体区域的不同触碰位置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基于无线耳机的应用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基于无线耳机的应用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实现本发明实施例的基于无线耳机的应用控制方法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和“预设”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实施例一
图1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基于无线耳机的应用控制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例可适用于对与无线耳机关联的终端设备上的目标应用进行快速准确控制的情况,该方法可以由基于无线耳机的应用控制装置来执行,该基于无线耳机的应用控制装置可以采用硬件和/或软件的形式实现,该基于无线耳机的应用控制装置可配置于任何具有网络通信功能的电子设备中。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
S110、通过配置于预设对象结构的无线耳机,采集当前时刻作用于所述预设对象结构关联的预设触发区域的触发操作所产生的当前振动信号。
在本实施例中,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人体区域的不同触碰位置的示意图。参见图2,人体结构较为复杂,会使得在人体区域的不同部位处进行触碰时,产生不同的触碰振动。例如,以人体区域耳部前后位置为例,手指敲击或者触摸滑动耳部前后位置时,会产生不同的触碰振动,虽然人体对不同位置的振动感觉相似,无法区分感知不同位置处的振动信号,但是通过振动传感器却能捕捉到不同的振动信号。
具体的,在激活振动传感器后,用户的一些非触发操作产生的振动信号可能会被振动传感器捕捉到,一旦有类似触发振动信号但却不是触发振动信号的数据被振动传感器检测到,且被捕捉到非触发操作产生的振动信号与触发操作产生的敲击振动信号很像,那么如果按照这样的振动信号进行后续控制,很有可能会引起误操作。因此,在激活振动传感器后,可检测振动传感器中陀螺仪是否发生预设操作,例如是否发生预设角度的旋转操作。如果陀螺仪发生预设操作,则使用振动传感器检测到的振动信号来进行后续的控制处理过程;否则,可暂时不对振动传感器检测到的振动信号进行处理。此外,提取的振动信号要大于预设阈值才能认为是有效的振动信号。
可选的,所述预设对象结构的第一侧预设位置处设置有第一预设触发区域,所述预设对象结构的第二侧预设位置处设置有第二预设触发区域,所述第一预设触发区域与所述第二预设触发区域接收到外部触发操作产生不同振动信号。
在本实施例中,参见图2,预设对象结构为人体耳部区域,且在预设对象结构的后部设置第一侧预设位置和在预设对象结构的前部设置第二侧预设位置,且第一侧预设位置处设置有第一预设触发区域和第二侧预设位置处设置有第二预设触发区域,例如,图2中区域1为第一预设触发区域,区域2为第二预设触发区域。用户可根据需求选取第一预设触发区域或第二预设触发区域进行敲击或者触摸滑动,基于振动传感器可捕捉到不同区域处产生的不同敲击或者触摸滑动振动信号的原理,可采用振动传感器检测用户作用在预设对象结构前后位置的敲击或者触摸滑动操作所产生的不同振动信号。其中,振动传感器可包括加速度计传感器和陀螺仪传感器;例如,为了保证能够采集到充足的振动信号数据,加速度计传感器可采用6轴加速度计,以便同时采集多路振动信号。
可选的,所述第一预设触发区域小于所述第二预设触发区域,所述第一预设触发区域内不同位置触发操作产生的振动信号之间差异值小于预设差异值,所述第二预设触发区域内存在至少两个位置触发操作产生的振动信号之间差异值大于预设差异值。
其中,预设差异值可以是用来判断不同振动信号是否可以作为同一类振动信号的临界值,当不同位置处产生的振动信号之间的差异值小于预设差异值,则表明振动信号可以作为同一类振动信号,反之,振动信号之间不可以作为同一类振动信号。
具体的,预设对象结构关联的预设触发区域有第一预设触发区域和第二预设触发区域,且第一预设触发区域小于第二预设触发区域,如图2中的区域1小于区域2。第一预设触发区域内不同位置触发操作产生的振动信号之间差异值小于预设差异值,所以第一预设触发区域的振动信号可以作为同一类振动信号,即在第一预设触发区域做任何触发操作均认为是一种操作,配置于预设对象结构的无线耳机对振动信号做相同的反应,例如,图2中在区域1的各个位置进行触发操作时产生的振动信号均可作为同一类振动信号;第二预设触发区域内存在至少两个位置触发操作产生的振动信号之间差异值大于预设差异值,所以第二预设触发区域至少两个位置经过触发操作后产生的振动信号为不同的振动信号,配置于预设对象结构的无线耳机对振动信号做不同的反应,例如,图2中在区域2的a和b位置进行触发操作后会产生不同的振动信号。
可选的,所述第一预设触发区域的触发操作包括敲击操作,所述第二预设触发区域的触发操作包括在第二预设触发区域中第一敲击位置处的敲击操作、在第二预设触发区域中第二敲击位置处的敲击操作、从所述第一敲击位置向所述第二敲击位置进行的触摸滑动操作以及从所述第二敲击位置向所述第一敲击位置进行的触摸滑动操作。
示例的,参见图2,在区域1的各个位置的触发操作包括敲击操作,区域2的a和b位置均可作为第一敲击位置或第二敲击位置,在这里暂定a位置为第一敲击位置,b位置为第二敲击位置,则在区域2的触发操作可以包括在a位置处的敲击操作、在b位置处的敲击操作、从a位置向b位置进行的触摸滑动操作以及从b位置向a位置进行的触摸滑动操作。
S120、确定与所述当前振动信号匹配的当前应用控制参数。
其中,当前应用控制参数可以是用来对配置于预设对象结构的无线耳机所关联的终端应用进行不同控制的各种参数。当前应用控制参数是通过确定当前的振动信号之后进行选择的,避免当前应用控制参数匹配错误,导致对终端应用的错误控制,提升用户使用的体验感。
在一个可行的实施例中,在确定与所述当前振动信号匹配的当前应用控制参数之前,还包括步骤A1-A2:
步骤A1、确定配置于预设对象结构的无线耳机,在当前时刻播放的当前音频信号。
步骤A2、依据所述当前音频信号对应的振动信号,将所述当前振动信号中因所述当前音频信号产生的振动信号进行消除。
其中,音频信号可以是终端上视屏软件或者音乐软件等可播放音频的软件所发出的信号。
具体的,配置于预设对象结构的无线耳机,在当前时刻播放音频,确定当前时刻的当前音频信号对应的振动信号,并消除当前振动信号中因当前音频信号产生的振动信号。此外,除了当前音频信号产生的振动信号会对控制结果产生影响,由于其他因素产生的干扰振动信号也会对控制结果产生影响,所以需要提取能够反映触发操作的振动信号,并将其标记为目标振动信号,避免直接使用当前振动信号导致控制结果出现误差。
本技术方案,通过提取当前振动信号的当前音频信号和其他干扰振动信号,避免了因为振动信号的不准确导致的控制结果的错误,确保了振动信号的准确性。
S130、依据所述当前应用控制参数对与所述无线耳机关联的终端应用进行控制。
具体的,参见图2,可对预设对象结构的第一预设触发区域和第二预设触发区域中各个预设位置设置不同的操作信息,各个操作信息与终端应用的各个功能有关。例如,若终端应用为音乐类应用,图2中区域1代表暂停或者播放音乐,区域2中的a位置代表播放上一首音乐或者调高音量,b位置代表播放下一首音乐或者调低音量。这样,可以通过触发位置关联的振动信息匹配当前应用控制参数,实现对终端应用的控制。
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用户在对终端应用进行控制时,不需要取出终端设备在终端设备上对终端应用进行控制,也不需要去执行一些特殊的敲击次数或者敲击动作来进行控制,而是通过配置于预设对象结构的无线耳机,采集当前时刻作用于预设对象结构关联的预设触发区域的触发操作所产生的当前振动信号,依据当前振动信号确定与当前振动信号匹配的当前应用控制参数,依据当前应用控制参数对与无线耳机关联的终端应用进行控制,实现了对终端应用无障碍快速控制,增强人机交互体验。
实施例二
图3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基于无线耳机的应用控制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例对上述实施例中S120做进一步的描述。如图3所示,该方法包括:
S210、对所述当前振动信号进行振动特征识别,确定所述当前振动信号所适配的当前振动识别结果;
其中,振动识别结果可以用来指示无线耳机进行合适的控制操作。
具体的,只有明确了当前振动识别结果,才能有效地对终端应用进行正确控制。
在一个可行的实施例中,对所述当前振动信号进行振动特征识别,确定所述当前振动识别结果,可包括如下步骤B1-B3:
步骤B1、检测当前时刻采集当前振动信号时对应的当前运动状态。
步骤B2、依据所述当前运动状态对所述当前振动信号进行滤波处理,得到滤波后的所述当前振动信号。
步骤B3、对滤波后的所述当前振动信号进行振动特征识别,确定所述当前振动识别结果。
其中,当前运动状态可以是指当前时刻作用于预设对象结构关联的预设触发区域进行触发操作的当前振动信号的运动轨迹。例如,对图2中区域1的位置或区域2的a或b位置进行敲击的当前振动信号的运动轨迹,也可以是图2中区域2中从a位置向b位置进行触摸滑动操作时当前振动信号的运动轨迹,或者从b位置向a位置进行触摸滑动操作时当前振动信号的运动轨迹。
具体的,采集当前时刻对预设对象结构关联的预设触发区域进行触发操作的当前振动信号,检测当前振动信号对应的当前运动状态,依据当前运动状态对当前振动信号进行滤波处理,依据滤波前和滤波后的当前振动信号确定当前信噪比,若信噪比大于预设信噪比阈值,则滤波后的当前振动信号为有效当前振动信号,否则认为是干扰信号。最后对滤波后确定的有效当前振动信号进行振动特征识别,确定当前振动识别结果。
本技术方案,通过依据当前时刻采集的当前振动信号对应的当前运动状态,对当前振动信号进行滤波处理,避免了由于一些特殊动作造成的振动信号的振幅与有效触发操作产生的振动信号的振幅相似,而将非有效触发操作产生的振动信号误认为是有效触发操作产生的振动信号,从而造成后续对终端应用的错误控制,再对滤波后的当前振动信号进行振动特征识别,进而确定了当前振动识别结果,实现了对前振动识别结果的准确获取。
S220、依据所述当前振动识别结果,生成适配的当前应用控制参数。
具体的,对预设对象结构关联的预设触发区域进行触发操作后,获取滤波后的当前振动信号,再依据当前振动信号进行振动识别所获取的当前振动识别结果,生成适配的当前应用控制参数,便于对应用进行控制。
在一个可行的实施例中,依据所述当前振动识别结果,生成适配的当前应用控制参数,可包括如下步骤C1-C3:
步骤C1、若所述当前振动识别结果指示进行第一控制操作,则依据所述当前振动识别结果,生成用于在当前时刻执行第一控制操作的当前应用控制参数;所述第一控制操作用于控制所述无线耳机关联的终端应用在使用状态与暂停状态之间进行切换;
步骤C2、若所述当前振动识别结果指示进行第二控制操作,则检测当前时刻与所述无线耳机关联的终端应用的当前工作状态信息;所述终端应用的工作状态信息包括使用状态和暂停状态;所述第二控制操作不用于控制所述无线耳机关联的终端应用在使用状态与暂停状态之间进行切换的控制操作;
步骤C3、依据所述终端应用的当前工作状态信息和所述当前振动识别结果,生成用于在当前时刻执行第二控制操作的当前应用控制参数。
可选的,所述无线耳机关联的终端应用为音频播放应用,所述终端应用的工作状态信息包括正在使用音频播放应用播放音频的状态和音频播放应用暂停播放音频的状态。
其中,第一控制操作可以是对预设对象结构的第一侧预设位置处设置的第一预设触发区域进行敲击操作后,再提取当前振动信号适配的当前应用控制参数,进而控制无线耳机关联的终端应用在使用状态与暂停状态之间进行切换。例如,以终端应用为音乐类应用为例,使用状态为音乐播放,暂停状态为音乐暂停,当此刻音乐处于播放状态,若想将音乐关闭,可以对第一预设触发区域进行敲击操作,即可将应用中的音乐关闭,整个过程则是完成了当前第一控制操作。第二控制操作可以是检测当前时刻与无线耳机关联的终端应用的当前工作状态信息,再根据当前工作状态信息以及提取的当前振动信号适配的当前应用控制参数,对无线耳机关联的终端应用进行控制。例如,参见图2,以终端应用为音乐类应用为例,确定此刻音乐正在播放,若想进行音乐的切换,则需要先进行第一控制操作将音乐暂停,再进行敲击a的操作、敲击b的操作、从a向b进行触摸滑动操作或者从b向a进行触摸滑动操作,实现对歌曲的切换;若想进行音乐音量的调整,可直接进行敲击a的操作、敲击b的操作、从a向b进行触摸滑动操作或者从b向a进行触摸滑动操作,实现对音乐音量的调整。可选的,以终端应用为音乐类应用为例,确定此刻音乐正在播放,一方面,可以敲击a的操作、敲击b的操作实现对歌曲的切换;另一方面,可以从a向b进行触摸滑动操作或者从b向a进行触摸滑动操作,实现对音乐音量的调整。
本技术方案,通过当前振动识别结果指示进行第一控制操作或者第二控制操作,再依据当前振动识别结果和终端应用的当前工作状态信息,生成用于在当前时刻执行第一控制操作或者第二控制操作的当前应用控制参数,保证了生成的当前应用控制参数的准确性,有利于准确对应用的控制。
在一个可行的实施例中,依据所述终端应用的当前工作状态信息和所述当前振动识别结果,生成用于在当前时刻执行第二控制操作的当前应用控制参数,可包括如下步骤D1-D2:
步骤D1、在确定所述终端应用的当前工作状态信息处于使用状态时,依据所述当前振动识别结果,生成在当前时刻执行第二控制操作中第一类应用控制的当前应用控制参数;
步骤D2、在确定所述终端应用的当前工作状态信息处于暂停状态时,依据所述当前振动识别结果,生成在当前时刻执行第二控制操作中第二类应用控制的当前应用控制参数。
其中,第一类应用控制和第二类应用控制可以根据终端应用的当前工作状态信息来确定,是两种不同的应用控制类型。例如,若第一类应用控制是控制歌曲切换,那第二类应用控制就是控制歌曲音乐音量的升降;若第一类应用控制是控制歌曲音乐音量的升降,那第二类应用控制就是控制歌曲切换。此外,第一类应用控制向第二类应用控制进行切换时,需要将终端应用暂停,才能准确进行第一类应用控制向第二类应用控制进行切换的操作。例如,参见图2,以终端应用为音乐类应用为例,且第一类应用控制是控制歌曲切换,第二类应用控制是控制歌曲音乐音量的升降;确定此刻终端应用的音乐正在播放,那可以直接进行敲击a的操作、敲击b的操作、从a向b进行触摸滑动操作或者从b向a进行触摸滑动操作,实现对歌曲的切换;若想控制歌曲音乐音量的升降,则需要对预设对象结构的第一侧预设位置处设置的第一预设触发区域进行敲击操作后,再进行敲击a的操作、敲击b的操作、从a向b进行触摸滑动操作或者从b向a进行触摸滑动操作,实现对歌曲音乐音量的升降。
本技术方案,通过终端应用的当前工作状态信息和当前振动识别结果,确定当前时刻执行第二控制操作中第一类应用控制或者第二类应用控制的当前应用控制参数,实现了准确对第二控制操作下的当前应用控制参数的确定,使对无线耳机关联的终端应用的控制更加准确。
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用户在对终端应用进行控制时,不需要取出终端设备且在终端设备上对终端应用进行控制,也不需要去执行一些特殊的敲击次数或者敲击动作来进行控制,而是对用于预设对象结构关联的预设触发区域进行触发操作,进而完成对与无线耳机关联的终端应用的控制,简化了终端应用的控制过程,实现了对终端应用无障碍快速控制,增强了人机交互体验。
实施例三
图4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基于无线耳机的应用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该装置包括:
信号确定模块310,用于通过配置于预设对象结构的无线耳机,采集当前时刻作用于所述预设对象结构关联的预设触发区域的触发操作所产生的当前振动信号。
参数确定模块320,用于确定与所述当前振动信号匹配的当前应用控制参数。
控制模块330,用于依据所述当前应用控制参数对与所述无线耳机关联的终端应用进行控制。
可选的,所述预设对象结构的第一侧预设位置处设置有第一预设触发区域,所述预设对象结构的第二侧预设位置处设置有第二预设触发区域,所述第一预设触发区域与所述第二预设触发区域接收到外部触发操作产生不同振动信号。
可选的,所述第一预设触发区域小于所述第二预设触发区域,所述第一预设触发区域内不同位置触发操作产生的振动信号之间差异值小于预设差异值,所述第二预设触发区域内存在至少两个位置触发操作产生的振动信号之间差异值大于预设差异值。
可选的,所述第一预设触发区域的触发操作包括敲击操作,所述第二预设触发区域的触发操作包括在第二预设触发区域中第一敲击位置处的敲击操作、在第二预设触发区域中第二敲击位置处的敲击操作、从所述第一敲击位置向所述第二敲击位置进行的触摸滑动操作以及从所述第二敲击位置向所述第一敲击位置进行的触摸滑动操作。
可选的,参数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对所述当前振动信号进行振动特征识别,确定所述当前振动信号所适配的当前振动识别结果;
依据所述当前振动识别结果,生成适配的当前应用控制参数。
可选的,参数确定模块包含第一参数确定单元,具体用于:
若所述当前振动识别结果指示进行第一控制操作,则依据所述当前振动识别结果,生成用于在当前时刻执行第一控制操作的当前应用控制参数;所述第一控制操作用于控制所述无线耳机关联的终端应用在使用状态与暂停状态之间进行切换;
若所述当前振动识别结果指示进行第二控制操作,则检测当前时刻与所述无线耳机关联的终端应用的当前工作状态信息;所述终端应用的工作状态信息包括使用状态和暂停状态;所述第二控制操作不用于控制所述无线耳机关联的终端应用在使用状态与暂停状态之间进行切换的控制操作;
依据所述终端应用的当前工作状态信息和所述当前振动识别结果,生成用于在当前时刻执行第二控制操作的当前应用控制参数。
可选的,所述无线耳机关联的终端应用为音频播放应用,所述终端应用的工作状态信息包括正在使用音频播放应用播放音频的状态和音频播放应用暂停播放音频的状态。
可选的,参数确定模块包含第二参数确定单元,具体用于:
在确定所述终端应用的当前工作状态信息处于使用状态时,依据所述当前振动识别结果,生成在当前时刻执行第二控制操作中第一类应用控制的当前应用控制参数;
在确定所述终端应用的当前工作状态信息处于暂停状态时,依据所述当前振动识别结果,生成在当前时刻执行第二控制操作中第二类应用控制的当前应用控制参数。
可选的,参数确定模块包含确定识别结果单元,具体用于:
检测当前时刻采集当前振动信号时对应的当前运动状态;
依据所述当前运动状态对所述当前振动信号进行滤波处理,得到滤波后的所述当前振动信号;
对滤波后的所述当前振动信号进行振动特征识别,确定所述当前振动识别结果。
可选的,在参数确定模块之前还包含去噪单元,具体用于:
确定配置于预设对象结构的无线耳机,在当前时刻播放的当前音频信号;
依据所述当前音频信号对应的振动信号,将所述当前振动信号中因所述当前音频信号产生的振动信号进行消除。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基于无线耳机的应用控制装置可执行上述本发明任意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基于无线耳机的应用控制方法,具备执行该基于无线耳机的应用控制方法相应的功能和有益效果,详细过程参见前述实施例中基于无线耳机的应用控制方法的相关操作。
实施例四
图5示出了可以用来实现本发明实施例的基于无线耳机的应用控制方法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电子设备旨在表示各种形式的数字计算机,诸如,膝上型计算机、台式计算机、工作台、个人数字助理、服务器、刀片式服务器、大型计算机、和其它适合的计算机。电子设备还可以表示各种形式的移动装置,诸如,个人数字处理、蜂窝电话、智能电话、可穿戴设备(如头盔、眼镜、手表等)和其它类似的计算装置。本文所示的部件、它们的连接和关系、以及它们的功能仅仅作为示例,并且不意在限制本文中描述的和/或者要求的本发明的实现。
如图5所示,电子设备10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11,以及与至少一个处理器11通信连接的存储器,如只读存储器(ROM)12、随机访问存储器(RAM)13等,其中,存储器存储有可被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计算机程序,处理器11可以根据存储在只读存储器(ROM)12中的计算机程序或者从存储单元18加载到随机访问存储器(RAM)13中的计算机程序,来执行各种适当的动作和处理。在RAM 13中,还可存储电子设备10操作所需的各种程序和数据。处理器11、ROM 12以及RAM 13通过总线14彼此相连。输入/输出(I/O)接口15也连接至总线14。
电子设备10中的多个部件连接至I/O接口15,包括:输入单元16,例如键盘、鼠标等;输出单元17,例如各种类型的显示器、扬声器等;存储单元18,例如磁盘、光盘等;以及通信单元19,例如网卡、调制解调器、无线通信收发机等。通信单元19允许电子设备10通过诸如因特网的计算机网络和/或各种电信网络与其他设备交换信息/数据。
处理器11可以是各种具有处理和计算能力的通用和/或专用处理组件。处理器11的一些示例包括但不限于中央处理单元(CPU)、图形处理单元(GPU)、各种专用的人工智能(AI)计算芯片、各种运行机器学习模型算法的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以及任何适当的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等。处理器11执行上文所描述的各个方法和处理,例如基于无线耳机的应用控制方法。
在一些实施例中,基于无线耳机的应用控制方法可被实现为计算机程序,其被有形地包含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存储单元18。在一些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的部分或者全部可以经由ROM 12和/或通信单元19而被载入和/或安装到电子设备10上。当计算机程序加载到RAM 13并由处理器11执行时,可以执行上文描述的基于无线耳机的应用控制方法的一个或多个步骤。备选地,在其他实施例中,处理器11可以通过其他任何适当的方式(例如,借助于固件)而被配置为执行基于无线耳机的应用控制方法。
本文中以上描述的系统和技术的各种实施方式可以在数字电子电路系统、集成电路系统、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专用集成电路(ASIC)、专用标准产品(ASSP)、芯片上系统的系统(SOC)、负载可编程逻辑设备(CPLD)、计算机硬件、固件、软件、和/或它们的组合中实现。这些各种实施方式可以包括:实施在一个或者多个计算机程序中,该一个或者多个计算机程序可在包括至少一个可编程处理器的可编程系统上执行和/或解释,该可编程处理器可以是专用或者通用可编程处理器,可以从存储系统、至少一个输入装置、和至少一个输出装置接收数据和指令,并且将数据和指令传输至该存储系统、该至少一个输入装置、和该至少一个输出装置。
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方法的计算机程序可以采用一个或多个编程语言的任何组合来编写。这些计算机程序可以提供给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的处理器,使得计算机程序当由处理器执行时使流程图和/或框图中所规定的功能/操作被实施。计算机程序可以完全在机器上执行、部分地在机器上执行,作为独立软件包部分地在机器上执行且部分地在远程机器上执行或完全在远程机器或服务器上执行。
在本发明的上下文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有形的介质,其可以包含或存储以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使用或与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结合地使用的计算机程序。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电子的、磁性的、光学的、电磁的、红外的、或半导体系统、装置或设备,或者上述内容的任何合适组合。备选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机器可读信号介质。机器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示例会包括基于一个或多个线的电气连接、便携式计算机盘、硬盘、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快闪存储器)、光纤、便捷式紧凑盘只读存储器(CD-ROM)、光学储存设备、磁储存设备、或上述内容的任何合适组合。
为了提供与用户的交互,可以在电子设备上实施此处描述的系统和技术,该电子设备具有:用于向用户显示信息的显示装置(例如,CRT(阴极射线管)或者LCD(液晶显示器)监视器);以及键盘和指向装置(例如,鼠标或者轨迹球),用户可以通过该键盘和该指向装置来将输入提供给电子设备。其它种类的装置还可以用于提供与用户的交互;例如,提供给用户的反馈可以是任何形式的传感反馈(例如,视觉反馈、听觉反馈、或者触觉反馈);并且可以用任何形式(包括声输入、语音输入或者、触觉输入)来接收来自用户的输入。
可以将此处描述的系统和技术实施在包括后台部件的计算系统(例如,作为数据服务器)、或者包括中间件部件的计算系统(例如,应用服务器)、或者包括前端部件的计算系统(例如,具有图形用户界面或者网络浏览器的用户计算机,用户可以通过该图形用户界面或者该网络浏览器来与此处描述的系统和技术的实施方式交互)、或者包括这种后台部件、中间件部件、或者前端部件的任何组合的计算系统中。可以通过任何形式或者介质的数字数据通信(例如,通信网络)来将系统的部件相互连接。通信网络的示例包括:局域网(LAN)、广域网(WAN)、区块链网络和互联网。
计算系统可以包括客户端和服务器。客户端和服务器一般远离彼此并且通常通过通信网络进行交互。通过在相应的计算机上运行并且彼此具有客户端-服务器关系的计算机程序来产生客户端和服务器的关系。服务器可以是云服务器,又称为云计算服务器或云主机,是云计算服务体系中的一项主机产品,以解决了传统物理主机与VPS服务中,存在的管理难度大,业务扩展性弱的缺陷。
应该理解,可以使用上面所示的各种形式的流程,重新排序、增加或删除步骤。例如,本发明中记载的各步骤可以并行地执行也可以顺序地执行也可以不同的次序执行,只要能够实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所期望的结果,本文在此不进行限制。
上述具体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的是,根据设计要求和其他因素,可以进行各种修改、组合、子组合和替代。任何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基于无线耳机的应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通过配置于预设对象结构的无线耳机,采集当前时刻作用于所述预设对象结构关联的预设触发区域的触发操作所产生的当前振动信号;
确定与所述当前振动信号匹配的当前应用控制参数;
依据所述当前应用控制参数对与所述无线耳机关联的终端应用进行控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对象结构的第一侧预设位置处设置有第一预设触发区域,所述预设对象结构的第二侧预设位置处设置有第二预设触发区域,所述第一预设触发区域与所述第二预设触发区域接收到外部触发操作产生不同振动信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设触发区域小于所述第二预设触发区域,所述第一预设触发区域内不同位置触发操作产生的振动信号之间差异值小于预设差异值,所述第二预设触发区域内存在至少两个位置触发操作产生的振动信号之间差异值大于预设差异值。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与所述当前振动信号匹配的当前应用控制参数,包括:
对所述当前振动信号进行振动特征识别,确定所述当前振动信号所适配的当前振动识别结果;
依据所述当前振动识别结果,生成适配的当前应用控制参数。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依据所述当前振动识别结果,生成适配的当前应用控制参数,包括:
若所述当前振动识别结果指示进行第一控制操作,则依据所述当前振动信号所适配的控制操作类型,生成用于在当前时刻执行第一控制操作的当前应用控制参数;所述第一控制操作用于控制所述无线耳机关联的终端应用在使用状态与暂停状态之间进行切换;
若所述当前振动识别结果进行第二控制操作,则检测当前时刻与所述无线耳机关联的终端应用的当前工作状态信息;所述终端应用的工作状态信息包括使用状态和暂停状态;所述第二控制操作不用于控制所述无线耳机关联的终端应用在使用状态与暂停状态之间进行切换;
依据所述终端应用的当前工作状态信息和所述当前振动识别结果,生成用于在当前时刻执行第二控制操作的当前应用控制参数。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依据所述终端应用的当前工作状态信息和所述当前振动识别结果,生成用于在当前时刻执行第二控制操作的当前应用控制参数,包括:
在确定所述终端应用的当前工作状态信息处于使用状态时,依据所述当前振动识别结果,生成在当前时刻执行第二控制操作中第一类应用控制的当前应用控制参数;
在确定所述终端应用的当前工作状态信息处于暂停状态时,依据所述当前振动识别结果,生成在当前时刻执行第二控制操作中第二类应用控制的当前应用控制参数。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所述当前振动信号进行振动特征识别,确定所述当前振动识别结果,包括:
检测当前时刻采集当前振动信号时对应的当前运动状态;
依据所述当前运动状态对所述当前振动信号进行滤波处理,得到滤波后的所述当前振动信号;
对滤波后的所述当前振动信号进行振动特征识别,确定所述当前振动识别结果。
8.一种基于无线耳机的应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信号确定模块,用于通过配置于预设对象结构的无线耳机,采集当前时刻作用于所述预设对象结构关联的预设触发区域的触发操作所产生的当前振动信号;
参数确定模块,用于确定与所述当前振动信号匹配的当前应用控制参数;
控制模块,用于依据所述当前应用控制参数对与所述无线耳机关联的终端应用进行控制。
9.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
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其中,
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能够执行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基于无线耳机的应用控制方法。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指令,所述计算机指令用于使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基于无线耳机的应用控制方法。
CN202211184475.1A 2022-09-27 2022-09-27 基于无线耳机的应用控制方法、装置、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Active CN11566531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184475.1A CN115665319B (zh) 2022-09-27 2022-09-27 基于无线耳机的应用控制方法、装置、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184475.1A CN115665319B (zh) 2022-09-27 2022-09-27 基于无线耳机的应用控制方法、装置、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665319A true CN115665319A (zh) 2023-01-31
CN115665319B CN115665319B (zh) 2024-04-30

Family

ID=849863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184475.1A Active CN115665319B (zh) 2022-09-27 2022-09-27 基于无线耳机的应用控制方法、装置、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665319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71648A (zh) * 2017-06-19 2017-08-18 深圳市泰衡诺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 声音播放调节系统、装置及方法
CN108429956A (zh) * 2018-04-26 2018-08-2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无线耳机、控制操作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08519871A (zh) * 2018-03-30 2018-09-11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音频信号处理方法及相关产品
JP2020042799A (ja) * 2018-09-13 2020-03-19 ネイバー コーポレーションNAVER Corporation イヤーセット制御方法およびシステム
CN111093133A (zh) * 2019-12-13 2020-05-01 上海传英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无线设备控制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1741391A (zh) * 2020-02-20 2020-10-02 珠海市杰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真无线耳机及其敲击实现操作控制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11752388A (zh) * 2020-06-19 2020-10-09 深圳振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应用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71648A (zh) * 2017-06-19 2017-08-18 深圳市泰衡诺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 声音播放调节系统、装置及方法
CN108519871A (zh) * 2018-03-30 2018-09-11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音频信号处理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08429956A (zh) * 2018-04-26 2018-08-2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无线耳机、控制操作方法及相关产品
JP2020042799A (ja) * 2018-09-13 2020-03-19 ネイバー コーポレーションNAVER Corporation イヤーセット制御方法およびシステム
CN111093133A (zh) * 2019-12-13 2020-05-01 上海传英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无线设备控制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1741391A (zh) * 2020-02-20 2020-10-02 珠海市杰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真无线耳机及其敲击实现操作控制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11752388A (zh) * 2020-06-19 2020-10-09 深圳振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应用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665319B (zh) 2024-04-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452188B2 (en) Predictive compensation for a latency of an input device
CN107025019B (zh) 虚拟按键的交互方法及终端设备
CN106855783A (zh) 一种防误触的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US9007314B2 (en) Method for touch processing and mobile terminal
CN107748641B (zh) 数值调节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4020878A (zh) 触摸输入控制方法及装置
GB2438524A (en) Input analysis for executing selected predetermined function
US20220152476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processing information in game, storage medium and electronic device
CA2882004A1 (en) Input device, input method, and storage medium
JP2020109654A (ja) モバイル端末における音声認識機能のウェイクアップ方法及び装置
CN105549825A (zh) 一种应用图标的位置调整方法及用户终端
CN108549518B (zh) 一种音乐信息显示的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
US10146372B2 (en) Method for controlling blank screen gesture processing and terminal
CN108900941A (zh) 耳机的音量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1752388A (zh) 应用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KR102334521B1 (ko) 전자 장치 및 이의 입력 처리 방법
EP3282680B1 (en) Blowing action-based method for operating mobile terminal and mobile terminal
CN113220210B (zh) 操作的识别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EP3214533B1 (en) Method and terminal for moving screen interface
CN105373323B (zh) 用于操作电子设备的方法、操作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08604142B (zh) 一种触屏设备操作方法及触屏设备
CN109284060A (zh) 显示控制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15665319B (zh) 基于无线耳机的应用控制方法、装置、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CN106775406A (zh) 一种移动终端触摸屏的防误触控制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10321053A (zh) 撤回聊天内容的方法及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403

Address after: Room 8032, 8th Floor, Building B, Vitality Business Plaza, No. 185 Jumao Street, Yuanhe Street, Xiangcheng District,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215000

Applicant after: Suzhou Waibi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pplicant after: Chen Wenqiang

Address before: 2906h, block B, Zhongshen garden, no.2010 CaiTian Road, Fushan community, Futian street, Futi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518000

Applicant before: Shenzhen Zhenke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