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660423A - 基于缺陷单及工作票的配网作业体外循环判断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基于缺陷单及工作票的配网作业体外循环判断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660423A
CN115660423A CN202211334100.9A CN202211334100A CN115660423A CN 115660423 A CN115660423 A CN 115660423A CN 202211334100 A CN202211334100 A CN 202211334100A CN 115660423 A CN115660423 A CN 11566042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ork
list
planned
fault
defec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33410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郑友卓
付宇
肖小兵
郝树青
苗宇
刘安茳
张锐锋
陈宇
蔡永翔
李跃
王扬
吴鹏
何洪流
张恒荣
文屹
黄如云
王冕
吕黔苏
龙秋风
李前敏
王卓月
班诗雪
李新皓
宋子宏
丁江桥
郑书毅
黎安俊
华龙
吴聪聪
金庆远
吴应双
熊锦航
刘亮
王明伟
王竹
陈开雷
田橙
李华鹏
杨忠
潘富祥
杨叶奎
周西南
郭刀
何鹏
杨安黔
赵庆林
马铭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izhou Power Gri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izhou Power Gri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izhou Power Grid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izhou Power Gri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334100.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660423A/zh
Publication of CN1156604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66042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4INFORMATION O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HAVING AN IMPACT ON OTHER TECHNOLOGY AREAS
    • Y04SSYSTEMS INTEGRATING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FOR IMPROVING THE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OR USAGE, i.e. SMART GRIDS
    • Y04S10/00Systems supporting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4S10/50Systems or methods supporting the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or management, involving a certain degree of interaction with the load-side end user applications

Landscapes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缺陷单及工作票的配网作业体外循环判断方法及系统包括:通过计划系统获取缺陷单、工作票和计划工单的相关信息;根据缺陷单的相关信息判断是否是需要停电的消缺工作,若是需要停电的消缺工作,则根据故障单的相关信息判断是否是永久停电;将缺陷单的相关信息、工作票的相关信息、故障单的相关信息分别和计划工单的相关信息进行比对;若经过比对分析后在计划系统中仍无法匹配,则输出判断结果,并将判断结果标记为作业体外循环;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可以有效克服原有方法通过人工排查,存在工作效率低、人工成本较高、耗时长等缺点,利用模糊匹配和语义识别的手段,实现了配网作业体外循环自动化识别。

Description

基于缺陷单及工作票的配网作业体外循环判断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压配电作业技术领域,具体为基于缺陷单及工作票的配网作业体外循环判断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用户对供电可靠性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配电网的运行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用户对供电可靠性的要求,导致了配网改造力度的加大,而基建农网改造、配电网检修、大修技改改造等工程施工现场点多面广,安全风险管控压力增大,同时也影响着配网安全生产稳定运行。
配网人身风险大多来源于作业体外循环,目前针对于配网作业管控的手段有限,主要依赖于人工现场纠察,耗时耗力,且无法掌握配网作业全貌。
针对这一现象,目前并没有很好的技术手段对配网作业体外循环情况进行快速的统计,只能由人工逐条筛选与核对或赴现场进行人工检查,数据量非常的大,不能快速的拿到作业体外循环的数据,导致配网作业体外循环数据的不完整,不能有效的对各供电局进行管理。
发明内容
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发明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发明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鉴于上述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发明。
因此,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方法通过人工排查,存在工作效率低、人工成本较高、耗时长、配网作业风险大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出基于缺陷单及工作票的配网作业体外循环判断方法,包括:通过计划系统获取缺陷单、工作票和计划工单的相关信息;根据所述缺陷单的相关信息判断是否是需要停电的消缺工作,若是需要停电的消缺工作,则根据故障单的相关信息判断是否是永久停电;将所述缺陷单的相关信息、工作票的相关信息、故障单的相关信息分别和所述计划工单的相关信息进行比对;若经过比对分析后在所述计划系统中仍无法匹配,则输出判断结果,并将所述判断结果标记为配网作业体外循环。
作为本发明所述的基于缺陷单及工作票的配网作业体外循环判断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缺陷单、工作票和计划工单的相关信息包括,
所述缺陷单的相关信息包括线路名称、所属单位、工作内容、计划开始时间、计划结束时间、电压等级、作业方式;
所述工作票的相关信息包括工作负责人、工作票票号、单位和班组、工作负责人总人数、工作班人员总人数、计划开始时间、计划结束时间、工作班人员、工作任务、停电线路名称;
所述计划工单的相关信息包括线路名称、所属单位、工作内容、计划开始时间、计划结束时间、电压等级、作业方式。
作为本发明所述的基于缺陷单及工作票的配网作业体外循环判断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需要停电的消缺工作的判断包括,
在所述缺陷单的“专业大类”字段中筛选专业大类为“配网”的缺陷单;
在所述缺陷单的“电压等级”字段中筛选电压等级为“10kV”和“20kV”的缺陷单;
在所述缺陷单的“处置措施”字段中筛选处置措施为“停电处理”和“停电更换”的缺陷单;
经过三次筛选后的缺陷单即为含有需要停电的消缺工作的缺陷单。
作为本发明所述的基于缺陷单及工作票的配网作业体外循环判断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永久停电的判断包括,
在所述故障单的“故障类型”字段中筛选故障类型为“中压故障”的故障单;
在所述故障单的“跳闸开关类型”字段中筛选跳闸开关类型为“站内”和“站外”的故障单;
在所述故障单的“开关动作类型”字段中筛选开关动作类型为“跳闸重合闸不成功”的故障单;
经过三次筛选后的故障单即为需要永久停电的故障单。
作为本发明所述的基于缺陷单及工作票的配网作业体外循环判断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将所述缺陷单的相关信息和所述计划工单的相关信息进行比对的步骤包括,
将所述缺陷单的单位信息和所述计划工单的单位信息进行比对;
将所述缺陷单的对应的线路名称和所述计划工单中工作内容的线路名称进行比对;
将所述缺陷单的消缺时间和所述计划工单中的计划结束时间进行比对;
若所述缺陷单在经过三次比对分析后仍无法在所述计划系统中匹配上,则输出判断结果,并将所述判断结果标记为配网作业体外循环。
作为本发明所述的基于缺陷单及工作票的配网作业体外循环判断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将所述工作票的相关信息和所述计划工单的相关信息进行比对的步骤包括,
将所述工作票的单位信息和所述计划工单的单位信息进行比对;
将所述工作票的工作内容中的线路名称和所述计划工单对应的线路名称进行比对;
将所述工作票的计划开始时间和所述计划工单的计划开始时间进行比对;
将所述工作票的计划结束时间和所述计划工单的计划结束时间进行比对;
若所述工作票在经过三次比对分析后仍无法在所述计划系统中匹配上,则输出判断结果,并将所述判断结果标记为配网作业体外循环。
作为本发明所述的基于缺陷单及工作票的配网作业体外循环判断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将所述故障单的相关信息和所述计划工单的相关信息进行比对的步骤包括,
将所述故障单的单位信息和所述计划工单的单位信息进行比对;
将所述故障单的“故障设备所属线路”中的线路名称和所述计划工单对应的线路名称进行比对;
将所述故障单的故障发生时间和所述计划工单的计划开始时间进行比对;
将所述故障单的完全复电时间和所述计划工单的计划结束时间进行比对;
若所述故障单在经过三次比对分析后仍无法在所述计划系统中匹配上,则输出判断结果,并将所述判断结果标记为配网作业体外循环。
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基于缺陷单及工作票的配网作业体外循环判断系统,包括:
信息获取模块,用于在计划系统中获取缺陷单、工作票和计划工单的相关信息;
停电判断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缺陷单的相关信息判断是否是需要停电的消缺工作,若是需要停电的消缺工作,则根据故障单的相关信息判断是否是永久停电;
判断结果输出模块,用于将所述缺陷单的相关信息、工作票的相关信息、故障单的相关信息分别和所述计划工单的相关信息进行比对,若经过比对分析后在所述计划系统中仍无法匹配,则输出判断结果,并将所述判断结果标记为作业体外循环。
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设备,所述设备包括,
处理器;
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调用所述存储器存储的指令,以执行本发明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的第四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包括:
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被处理器执行实现如本发明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的基于缺陷单及工作票的配网作业体外循环判断方法及系统,可以有效克服原有方法通过人工排查,存在工作效率低、人工成本较高、耗时长等缺点,针对这些问题以本发明为基础开发基于缺陷单及工作票的配网作业体外循环判断系统,可以对系统任一缺陷单、工作票及故障单进行判断,并输出配网作业体外循环;此外本发明利用模糊匹配和语义识别的手段,实现了配网作业体外循环自动化识别。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基于缺陷单及工作票的配网作业体外循环判断方法及系统的整体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发明的保护的范围。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其次,此处所称的“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是指可包含于本发明至少一个实现方式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在本说明书中不同地方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并非均指同一个实施例,也不是单独的或选择性的与其他实施例互相排斥的实施例。
本发明结合示意图进行详细描述,在详述本发明实施例时,为便于说明,表示器件结构的剖面图会不依一般比例作局部放大,而且所述示意图只是示例,其在此不应限制本发明保护的范围。此外,在实际制作中应包含长度、宽度及深度的三维空间尺寸。
同时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的“上、下、内和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或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式连接;同样可以是机械连接、电连接或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参照图1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基于缺陷单及工作票的配网作业体外循环判断方法,包括:
S1:通过计划系统获取缺陷单、工作票和计划工单的相关信息。需要说明的是:
缺陷单的相关信息包括线路名称、所属单位、工作内容、计划开始时间、计划结束时间、电压等级、作业方式;
工作票的相关信息包括工作负责人、工作票票号、单位和班组、工作负责人总人数、工作班人员总人数、计划开始时间、计划结束时间、工作班人员、工作任务、停电线路名称;
计划工单的相关信息包括线路名称、所属单位、工作内容、计划开始时间、计划结束时间、电压等级、作业方式。
S2:根据缺陷单的相关信息判断是否是需要停电的消缺工作,若是需要停电的消缺工作,则根据故障单的相关信息判断是否是永久停电。需要说明的是:
需要停电的消缺工作的判断包括,
在缺陷单的“专业大类”字段中筛选专业大类为“配网”的缺陷单;在缺陷单的“电压等级”字段中筛选电压等级为“10kV”和“20kV”的缺陷单;在缺陷单的“处置措施”字段中筛选处置措施为“停电处理”和“停电更换”的缺陷单;
进一步的,经过三次筛选后的缺陷单即为含有需要停电的消缺工作的缺陷单;
再进一步的,永久停电的判断包括,
在故障单的“故障类型”字段中筛选故障类型为“中压故障”的故障单;在故障单的“跳闸开关类型”字段中筛选跳闸开关类型为“站内”和“站外”的故障单;在故障单的“开关动作类型”字段中筛选开关动作类型为“跳闸重合闸不成功”的故障单;
更进一步的,经过三次筛选后的故障单即为需要永久停电的故障单。
S3:将缺陷单的相关信息、工作票的相关信息、故障单的相关信息分别和计划工单的相关信息进行比对,若经过比对分析后在计划系统中仍无法匹配,则输出判断结果,并将判断结果标记为作业体外循环。需要说明的是:
将缺陷单的相关信息和计划工单的相关信息进行比对的步骤包括,
将缺陷单的单位信息和计划工单的单位信息进行比对;将缺陷单的对应的线路名称和计划工单中工作内容的线路名称进行比对;将缺陷单的消缺时间和计划工单中的计划结束时间进行比对;
应说明的,若缺陷单在经过三次比对分析后仍无法在计划系统中匹配上,则输出判断结果,并将判断结果标记为配网作业体外循环;
进一步的,将工作票的相关信息和计划工单的相关信息进行比对的步骤包括,
将工作票的单位信息和计划工单的单位信息进行比对;将工作票的工作内容中的线路名称和计划工单对应的线路名称进行比对;将工作票的计划开始时间和计划工单的计划开始时间进行比对;将工作票的计划结束时间和计划工单的计划结束时间进行比对;
应说明的,若工作票在经过三次比对分析后仍无法在计划系统中匹配上,则输出判断结果,并将判断结果标记为配网作业体外循环;
再进一步的,将故障单的相关信息和计划工单的相关信息进行比对的步骤包括,
将故障单的单位信息和计划工单的单位信息进行比对;将故障单的“故障设备所属线路”中的线路名称和计划工单对应的线路名称进行比对;将故障单的故障发生时间和计划工单的计划开始时间进行比对;将故障单的完全复电时间和计划工单的计划结束时间进行比对;
应说明的,若故障单在经过三次比对分析后仍无法在计划系统中匹配上,则输出判断结果,并将判断结果标记为配网作业体外循环。
本发明提供的基于缺陷单及工作票的配网作业体外循环判断方法及系统,可以有效克服原有方法通过人工排查,存在工作效率低、人工成本较高、耗时长等缺点,针对这些问题以本发明为基础开发基于缺陷单及工作票的配网作业体外循环判断系统,可以对系统任一缺陷单、工作票及故障单进行判断,并输出配网作业体外循环;此外本发明利用模糊匹配和语义识别的手段,实现了配网作业体外循环自动化识别。
本发明公开的第二方面,
提供基于缺陷单及工作票的配网作业体外循环判断系统,包括:
信息获取模块,用于在计划系统中获取缺陷单、工作票和计划工单的相关信息;
停电判断模块,用于根据缺陷单的相关信息判断是否是需要停电的消缺工作,若是需要停电的消缺工作,则根据故障单的相关信息判断是否是永久停电;
判断结果输出模块,用于将缺陷单的相关信息、工作票的相关信息、故障单的相关信息分别和计划工单的相关信息进行比对,若经过比对分析后在计划系统中仍无法匹配,则输出判断结果,并将判断结果标记为作业体外循环。
本发明公开的第三方面,
提供一种设备,包括,
处理器;
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其中,处理器被配置为调用存储器存储的指令,以执行前述中任意一项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的第四方面,
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包括:
计算机程序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前述中任意一项的方法。
本发明可以是方法、装置、系统和/或计算机程序产品,计算机程序产品可以包括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载有用于执行本发明的各个方面的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
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可以保持和存储由指令执行设备使用的指令的有形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可以是――但不限于――电存储设备、磁存储设备、光存储设备、电磁存储设备、半导体存储设备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的例子(非穷举的列表)包括:便携式计算机盘、硬盘、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存)、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便携式压缩盘只读存储器(CD-ROM)、数字多功能盘(DVD)、记忆棒、软盘、机械编码设备、例如其上存储有指令的打孔卡或凹槽内凸起结构、以及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这里所使用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不被解释为瞬时信号本身,诸如无线电波或者其他自由传播的电磁波、通过波导或其他传输媒介传播的电磁波(例如,通过光纤电缆的光脉冲)、或者通过电线传输的电信号。
实施例2
该实施例不同于第一个实施例的是,提供了基于缺陷单及工作票的配网作业体外循环判断方法及系统的验证测试,为对本方法中采用的技术效果加以验证说明。
传统的技术方法是采用人工审核(人工逐条筛选与核对)或赴现场进行安全纠察,经常出现漏检、误检、多检的情况,不仅准确性较低,而且会浪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物力,而本发明采用“搭建作业体外循环识别系统,用于验证相关消缺、计划及故障抢修工作是否存在作业体外循环”方法,其利用关键词筛选出消缺工作并在计划工单系统进行比对分析实现自动审核,避免了传统技术方案中漏检、误检、多检的情况等,大大节约了时间和人力物力。
传统的方法,人工判断一项作业体外循环,首先需要打开缺陷单或故障单,根据工作内容或经验判断是否为需要停电消缺工作或需要停电的抢修工作(这个步骤常常会因为工作经验不足造成漏判多判的后果),再去计划系统中进行逐一比对是否存在作业体外循环,本发明提供的方法与传统方法在审核时所需的时间和准确性如表1所示。
表1:审核时所需的时间和准确性对比。
审核准确性 所需时间
本发明(通过缺陷单) 93% 20秒
本发明(通过故障单) 95% 15秒
本发明(通过工作票) 98% 10秒
传统技术 70% 10分钟
由表1可知,传统方法每检查一单大约需要10分钟,通过本方法及开发出来的系统,查询一单仅需半分钟时间,大大节约了时间,并且提高了准确率;因此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可以有效克服原有方法通过人工排查,存在工作效率低、人工成本较高、耗时长等缺点,利用模糊匹配和语义识别的手段,实现了配网作业体外循环自动化识别。
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10)

1.基于缺陷单及工作票的配网作业体外循环判断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通过计划系统获取缺陷单、工作票和计划工单的相关信息;
根据所述缺陷单的相关信息判断是否是需要停电的消缺工作,若是需要停电的消缺工作,则根据故障单的相关信息判断是否是永久停电;
将所述缺陷单的相关信息、工作票的相关信息、故障单的相关信息分别和所述计划工单的相关信息进行比对;
若经过比对分析后在所述计划系统中仍无法匹配,则输出判断结果,并将所述判断结果标记为配网作业体外循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缺陷单及工作票的配网作业体外循环判断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缺陷单、工作票和计划工单的相关信息包括,
所述缺陷单的相关信息包括线路名称、所属单位、工作内容、计划开始时间、计划结束时间、电压等级、作业方式;
所述工作票的相关信息包括工作负责人、工作票票号、单位和班组、工作负责人总人数、工作班人员总人数、计划开始时间、计划结束时间、工作班人员、工作任务、停电线路名称;
所述计划工单的相关信息包括线路名称、所属单位、工作内容、计划开始时间、计划结束时间、电压等级、作业方式。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缺陷单及工作票的配网作业体外循环判断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需要停电的消缺工作的判断包括,
在所述缺陷单的“专业大类”字段中筛选专业大类为“配网”的缺陷单;
在所述缺陷单的“电压等级”字段中筛选电压等级为“10kV”和“20kV”的缺陷单;
在所述缺陷单的“处置措施”字段中筛选处置措施为“停电处理”和“停电更换”的缺陷单;
经过三次筛选后的缺陷单即为含有需要停电的消缺工作的缺陷单。
4.如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基于缺陷单及工作票的配网作业体外循环判断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永久停电的判断包括,
在所述故障单的“故障类型”字段中筛选故障类型为“中压故障”的故障单;
在所述故障单的“跳闸开关类型”字段中筛选跳闸开关类型为“站内”和“站外”的故障单;
在所述故障单的“开关动作类型”字段中筛选开关动作类型为“跳闸重合闸不成功”的故障单;
经过三次筛选后的故障单即为需要永久停电的故障单。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缺陷单及工作票的配网作业体外循环判断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缺陷单的相关信息和所述计划工单的相关信息进行比对的步骤包括,
将所述缺陷单的单位信息和所述计划工单的单位信息进行比对;
将所述缺陷单的对应的线路名称和所述计划工单中工作内容的线路名称进行比对;
将所述缺陷单的消缺时间和所述计划工单中的计划结束时间进行比对;
若所述缺陷单在经过三次比对分析后仍无法在所述计划系统中匹配上,则输出判断结果,并将所述判断结果标记为配网作业体外循环。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缺陷单及工作票的配网作业体外循环判断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工作票的相关信息和所述计划工单的相关信息进行比对的步骤包括,
将所述工作票的单位信息和所述计划工单的单位信息进行比对;
将所述工作票的工作内容中的线路名称和所述计划工单对应的线路名称进行比对;
将所述工作票的计划开始时间和所述计划工单的计划开始时间进行比对;
将所述工作票的计划结束时间和所述计划工单的计划结束时间进行比对;
若所述工作票在经过三次比对分析后仍无法在所述计划系统中匹配上,则输出判断结果,并将所述判断结果标记为配网作业体外循环。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缺陷单及工作票的配网作业体外循环判断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故障单的相关信息和所述计划工单的相关信息进行比对的步骤包括,
将所述故障单的单位信息和所述计划工单的单位信息进行比对;
将所述故障单的“故障设备所属线路”中的线路名称和所述计划工单对应的线路名称进行比对;
将所述故障单的故障发生时间和所述计划工单的计划开始时间进行比对;
将所述故障单的完全复电时间和所述计划工单的计划结束时间进行比对;
若所述故障单在经过三次比对分析后仍无法在所述计划系统中匹配上,则输出判断结果,并将所述判断结果标记为配网作业体外循环。
8.基于缺陷单及工作票的配网作业体外循环判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信息获取模块,用于在计划系统中获取缺陷单、工作票和计划工单的相关信息;
停电判断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缺陷单的相关信息判断是否是需要停电的消缺工作,若是需要停电的消缺工作,则根据故障单的相关信息判断是否是永久停电;
判断结果输出模块,用于将所述缺陷单的相关信息、工作票的相关信息、故障单的相关信息分别和所述计划工单的相关信息进行比对,若经过比对分析后在所述计划系统中仍无法匹配,则输出判断结果,并将所述判断结果标记为作业体外循环。
9.一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包括,
处理器;
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调用所述存储器存储的指令,以执行权利要求1~7中任一所述的方法。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7中任一所述的方法。
CN202211334100.9A 2022-10-28 2022-10-28 基于缺陷单及工作票的配网作业体外循环判断方法及系统 Pending CN11566042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334100.9A CN115660423A (zh) 2022-10-28 2022-10-28 基于缺陷单及工作票的配网作业体外循环判断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334100.9A CN115660423A (zh) 2022-10-28 2022-10-28 基于缺陷单及工作票的配网作业体外循环判断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660423A true CN115660423A (zh) 2023-01-31

Family

ID=849938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334100.9A Pending CN115660423A (zh) 2022-10-28 2022-10-28 基于缺陷单及工作票的配网作业体外循环判断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660423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402495A (zh) * 2023-06-06 2023-07-07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梅州供电局 配电网的运维策略分析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402495A (zh) * 2023-06-06 2023-07-07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梅州供电局 配电网的运维策略分析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316803B (zh) 一种基于带电检测的电力变压器状态评价方法及系统
CN105426454B (zh) 智能电子设备与scd文件回路信息一致性检测方法
CN102005736B (zh) 一种继电保护设备健康状况在线监测方法
CN103324992B (zh) 基于马尔可夫和熵权模糊综合评价的变压器风险预测方法
CN103219727B (zh) 基于pmu实测的分区电网结构动态调整方法
CN110806518B (zh) 一种台区线损异动分析模块及其操作方法
CN111537939A (zh) 一种基于多指标融合的电压互感器状态评估方法及装置
CN106203863A (zh) 一种综合多源信息的电力变压器全量状态评价模型
CN108846591A (zh) 一种变电站开关柜多运行状态智能监测系统及评估方法
CN107045706B (zh) 智能变电站二次安全措施操作票自动生成方法
CN115660423A (zh) 基于缺陷单及工作票的配网作业体外循环判断方法及系统
CN109450089B (zh) 一种台区低电压识别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
CN108629491A (zh) 一种换流变检修质量综合评估方法
CN115453267A (zh) 一种电力信息系统故障诊断系统
CN116823226A (zh) 一种基于大数据的电力台区故障监测系统
CN112766783B (zh) 电力设备运行质量的评价方法、系统、终端设备及介质
CN108647875A (zh) 一种基于专家熵权法的区域电网评价方法
CN105224729A (zh) 基于变电站二次设备全景信息模拟的信息接入检验方法
CN115526351A (zh) 应用于变电站的设备巡视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9190941A (zh) 一种电网运行方式的自动风险评估分析方法
CN115313621A (zh) 基于灰色理论的智能变电站自动运维系统及其方法
CN106532695A (zh) 一种10kv配网供电可靠性实时分析方法
CN112836988A (zh) 一种燃气聚乙烯管道风险等级评价方法及其系统、设备
CN110717725A (zh)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电网项目选取方法
CN111342990A (zh) 基于区块链的电网设备质量追溯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