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657893A - 一种显示控制方法、显示控制装置及智能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显示控制方法、显示控制装置及智能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5657893A CN115657893A CN202211412723.3A CN202211412723A CN115657893A CN 115657893 A CN115657893 A CN 115657893A CN 202211412723 A CN202211412723 A CN 202211412723A CN 115657893 A CN115657893 A CN 11565789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icture
- main window
- window
- touch
- sub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显示控制方法、显示控制装置、智能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中,该方法包括:在显示界面的主窗口显示目标图像的第一画面,并在所述显示界面的子窗口显示所述目标图像的第二画面及示意框,其中,所述第二画面的视场角大于所述第一画面的视场角,所述主窗口的尺寸大于所述子窗口的尺寸,所述示意框用于在所述第二画面中框选缩小后的所述第一画面;若检测到用户输入的触控轨迹,则根据所述触控轨迹对所述主窗口及所述示意框进行联动控制,使得所述主窗口的显示内容与所述示意框的框选内容始终保持同步。通过本申请方案,可使得智能设备显示超宽幅的图像时,兼顾显示细节及控制灵活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图像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控制方法、显示控制装置、智能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目前,双目拼接类型的监控摄像机已得到广泛应用,该类监控相机的实现原理是:由两个摄像头同时拍摄,将拍摄的结果左右拼接成一个最终的监控画面。区别于常见的16:9的画幅比例,基于该双目拼接类型的监控摄像机所得的监控画面的画幅比例达到了32:9,也即该监控画面呈细长条状,是一个超宽幅画面。
基于双目拼接类型的监控摄像机的以上特性,用户在智能设备(例如智能手机)上使用安防监控类应用程序查看其监控画面的预览时,难以实现对显示细节及控制灵活度的兼顾。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显示控制方法、显示控制装置、智能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使得智能设备显示超宽幅的图像时,兼顾显示细节及控制灵活度。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显示控制方法,包括:
在显示界面的主窗口显示目标图像的第一画面,并在显示界面的子窗口显示目标图像的第二画面及示意框,其中,第二画面的视场角大于第一画面的视场角,主窗口的尺寸大于子窗口的尺寸,示意框用于在第二画面中框选缩小后的第一画面;
若检测到用户输入的触控轨迹,则根据触控轨迹对主窗口及示意框进行联动控制,使得主窗口的显示内容与示意框的框选内容始终保持同步。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显示控制装置,包括:
显示模块,用于在显示界面的主窗口显示目标图像的第一画面,并在显示界面的子窗口显示目标图像的第二画面及示意框,其中,第二画面的视场角大于第一画面的视场角,主窗口的尺寸大于子窗口的尺寸,示意框用于在第二画面中框选缩小后的第一画面;
控制模块,用于若检测到用户输入的触控轨迹,则根据触控轨迹对主窗口及示意框进行联动控制,使得主窗口的显示内容与示意框的框选内容始终保持同步。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智能设备,上述智能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上述存储器中并可在上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上述处理器执行上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上述第一方面的方法的步骤。
第四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上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第一方面的方法的步骤。
第五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上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上述计算机程序被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第一方面的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与现有技术相比存在的有益效果是:在显示方面:智能设备会在显示界面的主窗口显示图像的第一画面,并在显示界面的子窗口显示图像的第二画面及示意框,其中,主窗口的尺寸大于子窗口的尺寸,第二画面的视场角大于第一画面的视场角,示意框用于在第二画面中框选缩小后的第一画面。此种显示方式保障了用户能够在主窗口查阅到图像的细节,且能够在子窗口上查阅到图像的大致整体情况。在控制方面,智能设备在检测到用户输入的触控轨迹时,会根据触控轨迹对主窗口及示意框进行联动控制,使得主窗口的显示内容与示意框的框选内容始终保持同步。此种控制方式使得用户可以根据自身需求,使用更便捷的方式对其所期望显示的内容进行控制。通过以上两方面的优化,使得智能设备可兼顾对超宽幅图像的显示细节及控制灵活度。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第二方面至第五方面的有益效果可以参见上述第一方面中的相关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控制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主窗口所显示的第一画面、与该第一画面相适应的第三画面、子窗口所显示的第二画面及示意框的示例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在子窗口内进行单点触控操作时的映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在子窗口内进行两点触控操作时的映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坐标系的示例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位置参数及第二位置参数的映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控制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智能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中,为了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定,提出了诸如特定系统结构、技术之类的具体细节,以便透彻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清楚,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实现本申请。在其它情况中,省略对众所周知的系统、装置、电路以及方法的详细说明,以免不必要的细节妨碍本申请的描述。
为了说明本申请所提出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进行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控制方法应用于具备显示功能,且显示界面(也即屏幕)尺寸相对较小的智能设备。仅作为示例,该智能设备可以是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等,此处不作限定。请参阅图1,该显示控制方法的实现流程详述如下:
步骤101,在显示界面的主窗口显示目标图像的第一画面,并在显示界面的子窗口显示目标图像的第二画面及示意框。
在一种应用场景下,目标图像可指的是:任何待显示的图像;在另一种应用场景下,考虑到一般是在智能设备显示超宽幅图像时,才会频繁出现细节显示及整体控制难以平衡的问题,该目标图像可指的是:达到预设画幅比例的图像。其中,该预设画幅比例可被设定为定值;或者,该预设画幅比例也可以根据智能设备的显示界面(也即屏幕)的尺寸而设定。仅作为示例,以智能设备为当前常见的智能手机为例,该预设画幅比例可被设定为32:9。
针对智能设备所接收到的其它设备发送的图像:在存在针对该图像的显示需求时,可检测该其它设备的类型;若该其它设备为特定类型的设备,则可直接将该图像确定为目标图像;若该其它设备不为特定类型的设备,则可通过该图像的画幅比例确定该图像是否为目标图像。仅作为示例,该特定类型的设备可以是双目拼接类型的监控摄像机,或者其它用于采集超宽幅图像的设备等,此处不作限定。
针对智能设备自身拍摄所得的图像:在存在针对该图像的显示需求时,智能设备可通过该图像的画幅比例确定该图像是否为目标图像;或者,智能设备也可通过该图像的拍摄模式确定该图像是否为目标图像。可以理解,在智能设备搭载有全景拍摄模式的情况下,通过该全景拍摄模式所拍摄的图像一般为超宽幅图像,因而当待显示的图像的拍摄模式为全景拍摄模式时,智能设备可确定该图像为目标图像。
在待显示的图像为目标图像的情况下,智能设备可启动针对超宽幅图像的显示模式。该显示模式具体表现为:在其显示界面(也即屏幕)中显示两个窗口,分别为主窗口及子窗口。考虑到智能设备的显示界面(也即屏幕)的尺寸较小,该子窗口的尺寸可小于该主窗口的尺寸,且该子窗口可悬浮于该主窗口之上。为避免遮挡,一般可设定该子窗口处于该主窗口的角落位置。
其中,主窗口显示的是目标图像的第一画面,该第一画面指的是目标图像的区域画面。通过该主窗口,用户可以查阅目标图像所包含的细节信息。可以理解,受限于主窗口的尺寸,未能在主窗口中显示目标图像的全貌。
其中,子窗口显示的是目标图像的第二画面以及示意框,其中,该第二画面的视场角大于第一画面的视场角。也即,第二画面相对第一画面来说,展现了更大范围的信息。又考虑到子窗口的尺寸小于主窗口的尺寸,因而第二画面对目标图像的缩放比例相对来说要小于第一画面的对目标图像的缩放比例。
仅作为示例,该第二画面可具体为:以指定比例对目标图像进行缩小后所得的全景画面。实际应用场景下,智能设备可根据子窗口的尺寸,对目标图像的全景画面以指定比例进行适应性缩小,使得缩小后的全景画面能够在子窗口中完整显示。与此同时,示意框在缩小后的全景画面所框选的内容,具体为缩小后的第一画面。可以认为,示意框的框选内容与主窗口的显示内容完全相同,均为第一画面,只是二者的尺寸不一。
可以理解,主窗口中,虽然第一画面之外的其它画面未显示,但对于智能设备来说,该第一画面之外的其它画面是已知的。基于此,根据第一画面对目标图像的缩放比例,第一画面在目标图像中的位置以及第二画面的视场角,智能设备可确定第三画面。该第三画面与第二画面的视场角相同,且该第三画面始终与第一画面相适应。此处的相适应指的是:第三画面与第一画面对目标图像的缩放比例相同,且第三画面的部分区域能够与该第一画面完全重叠;也即,第三画面与第一画面始终保持同步。
仅作为示例,在第二画面为缩小后的全景画面的情况下,第三画面可具体为:与第一画面相适应的全景画面。这种情况下,可以认为,智能设备虚拟地显示了目标图像的全景画面,实际地显示了目标图像的第一画面(也即部分画面);在虚拟地显示该全景画面时,该全景画面虚拟地与该第一画面重叠,也即该全景画面与第一画面相适应。
为便于理解上述显示模式,请参阅图2,图2给出了主窗口所显示的第一画面、与该第一画面相适应的第三画面、子窗口所显示的第二画面及示意框的示例。在图2中:
P1为智能设备的显示界面(也即屏幕)上所显示的主窗口,其显示了目标图像的第一画面(也即车厢尾部的画面),其中,主窗口P1的宽度通常可等同于显示界面(也即屏幕)的宽度,且主窗口P1的高度小于智能设备的显示界面(也即屏幕)的高度;
P2为悬浮于主窗口P1之上,且处于主窗口P1的角落位置(图2示出的为右下角落位置)的子窗口,其显示了目标图像缩小后的全景画面,也即第二画面;
A1为与主窗口P1所显示的第一画面相适应的全景画面,也即第三画面;在第三画面A1中,除主窗口P1显示的第一画面之外,其它内容并不会真实地显示于智能设备的显示界面;
A2为子窗口P2之内的示意框,其在子窗口P2所显示的第二画面中,框选了适应性缩小的第一画面。
由图2可知,主窗口P1所显示的第一画面实际为第三画面A1的一部分(也即车厢尾部的画面),且示意框A2的框选内容与P1的显示内容相同,但尺寸不同。可以理解为:通过子窗口P2,实现了对目标图像整体的缩小显示;通过示意框A2,实现了对主窗口P1所显示的第一画面的缩小显示;并且,主窗口P1与第三画面A1的位置关系,相当于示意框A2与子窗口P2的位置关系;也即,这两个位置关系应保持实时同步。
在一些实施例中,示意框所框选的内容可在子窗口中高亮显示。其中,高亮的方式可以是亮度更高、对比度更强和/或饱和度更强等,此处不作限定。
步骤102,若检测到用户输入的触控轨迹,则根据触控轨迹对主窗口及示意框进行联动控制,使得主窗口的显示内容与示意框的框选内容始终保持同步。
用户可在智能设备的显示界面(也即屏幕)中进行触控,以向智能设备输入触控轨迹。为保障操作灵活性,不管该触控轨迹原本所期望的控制对象是示意框还是主窗口,智能设备都可根据该触控轨迹对主窗口及示意框进行联动控制,使得主窗口的显示内容与示意框的框选内容始终保持同步。
需要注意的是,用户通过触控轨迹,能够更改的仅仅是主窗口的显示内容以及示意框的框选内容,并不能够改变子窗口的显示内容;也即,子窗口的显示内容通常是固定的,在目标图像不变更的情况下,子窗口可始终显示该目标图像的缩小后的全景画面(也即第二画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以安卓系统为例,在目标图像为智能设备所接收到的特定类型的设备所发送的视频流中的图像帧时,智能设备可通过如下操作实现主窗口及子窗口的同步显示:
由于智能设备接收到的视频流通常仅为一路,因而智能设备可通过openGL、SurfaceTexture及TextureView等安卓原生的接口(API,Application ProgramInterface)和库,将该路视频流的每一个图像帧同时渲染到两个窗口(主窗口及子窗口),并时刻保持同步播放。
在一些实施例中,考虑到用户的注意力一般更倾向于主窗口,因而为保障主窗口的显示内容能够及时对用户所进行的触控操作进行反馈,步骤102中根据触控轨迹对主窗口及示意框进行联动控制的步骤,具体可包括:
步骤1021,根据触控轨迹对主窗口进行控制。
在接收到用户的触控轨迹后,针对主窗口及子窗口中的示意框这两个对象,智能设备将以主窗口为直接控制对象,以子窗口的示意框为间接控制对象。基于此,主窗口的控制执行顺序会早于示意框的控制执行顺序。也即,智能设备可根据该触控轨迹,先对主窗口的显示内容(也即主窗口所显示的第一画面)进行控制。
在一种应用场景下,用户可通过单个手指或单点的触摸工具输入单条触控轨迹;也即,用户所进行的触控操作可具体为单点触控操作。可以理解,该单点触控操作可改变主窗口所显示的第一画面在相适应的第三画面中的位置。
在另一种应用场景下,用户可通过两个(或多个)手指或两点(或多点)的触摸工具输入两条(或多条)触控轨迹;也即,用户所进行的触控操作可具体为两点(或多点)触控操作。可以理解,该两点(或多点)触控操作可改变主窗口所显示的第一画面在相适应的第三画面中的尺寸。
步骤1022,根据主窗口的控制结果对示意框进行相应控制。
在智能设备完成对主窗口的控制之后,为保障主窗口的显示内容与示意框的框选内容的同步,智能设备可根据主窗口的控制结果,对示意框进行适应性控制。也即,智能设备对示意框的控制是跟随主窗口而进行的。
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1021具体可包括:
A1、根据触控轨迹确定针对主窗口的控制起止坐标。
触控轨迹可能是用户针对主窗口而输入的轨迹,也可能是用户针对示意框而输入的轨迹。不管是触控轨迹具体针对哪一对象而输入,智能设备均可对该触控轨迹进行分析,以根据该触控轨迹得到针对主窗口的控制起止坐标。其中,控制起止坐标以第一坐标系为基础进行描述,且第一坐标系基于主窗口而构建。具体地,第一坐标系的原点为主窗口的左上顶点,x轴正方向为屏幕的水平向右方向,y轴正方向为屏幕的竖直向下方向。
A2、根据控制起止坐标,对主窗口所显示的第一画面进行更新。
在得到该控制起止坐标后,与当前已有的图像显控方式类似,智能设备可对主窗口所显示的第一画面进行更新。
在仅有一对控制起止坐标(也即仅一个控制起始坐标及与该控制起始坐标对应的一个控制终止坐标)的情况下,用户进行的是单点触控操作,智能设备可通过图像拖拽实现对主窗口所显示的第一画面的更新。
在有两对控制起止坐标(也即两个控制起始坐标及与这两个控制起始坐标分别对应的控制终止坐标)的情况下,用户进行的是两点触控操作,智能设备可通过图像缩放实现对主窗口所显示的第一画面的更新。
相应地,步骤1022具体可包括:
A3、根据更新后的第一画面,对示意框进行相应控制。
在主窗口所显示的第一画面得到更新后,主窗口所显示的即为新的第一画面。为保障主窗口的显示内容与示意框的框选内容的同步,智能设备可根据主窗口所显示的新的第一画面,对示意框进行相应控制,以使得示意框可以在子窗口中框选缩小后的新的第一画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智能设备为区分触控轨迹的针对对象,根据针对对象的不同确定出准确的控制起止坐标,步骤A1可具体包括:
A11、根据触控轨迹确定触控起止位置。
其中,触控起止位置包括:触控起始位置及触控终止位置。可以理解,触控轨迹的起点即为触控起始位置,触控轨迹的终点即为触控终止位置。用户在屏幕上进行触控操作,输入触控轨迹时,智能设备可获得该触控起止位置在屏幕坐标系下的坐标。
A12、检测触控起始位置的所处区域。
在显示过程中,用户已知主窗口及子窗口在屏幕中的位置;也即,智能设备已知主窗口及子窗口分别在屏幕坐标系中所对应的区域坐标。根据触控起始位置在屏幕坐标系下的坐标,以及主窗口及子窗口分别在屏幕坐标系中所对应的区域坐标,智能设备可检测出触控起始位置的所处区域,由此确定触控轨迹的针对对象。
A13、采用检测结果所对应的坐标确定方式,根据触控起止位置确定针对主窗口的控制起止坐标。
根据步骤A12的检测结果,智能设备可得知触控轨迹的针对对象。智能设备可选择与该针对对象相适应的坐标确定方式来根据触控起止位置确定针对主窗口的控制起止坐标。
在一种应用场景下:检测结果指示触控起始位置处于子窗口之内。可以理解,这种应用场景下,用户进行的是针对示意框的拖动或缩放。当然,为了实现更精准的控制,也可以是在检测结果指示触控起始位置处于示意框之内时,才认为用户进行的是针对示意框的拖动或缩放,此处不作限定。基于此应用场景,智能设备可通过如下过程确定出控制起止坐标:
B1、智能设备根据触控起止位置确定原始起止坐标。
其中,原始起止坐标指的是:触控起止位置在第三坐标系下的坐标,该第三坐标系基于子窗口而构建。具体地,第三坐标系的原点为子窗口的左上顶点,x轴正方向为屏幕的水平向右方向,y轴正方向为屏幕的竖直向下方向。
由于智能设备已知子窗口在屏幕中的位置,因而,智能设备根据该子窗口的屏幕-窗口坐标转换函数,即可得到触控起止位置在第三坐标系下的坐标,也即原始起止坐标。
B2、将原始起止坐标映射至第一坐标系下,得到针对主窗口的控制起止坐标。
智能设备可将针对示意框的拖动或缩放操作映射模拟成手指在主窗口上对第一画面的拖动或缩放操作。
具体地,请参阅图3,图3给出了单点触控操作的示例。图3中的P1、P2及A2在前文已有释义,此处不再赘述。在原始起止坐标仅为一对(也即一个原始起始坐标及对应的一个原始终止坐标)的情况下,智能设备可通过以下过程确定对应的控制起止坐标:
控制起始坐标为:主窗口的左上顶点在第一坐标系下所处的坐标,也即第一坐标系的原点(0,0)。
控制终止坐标可根据原始起止坐标、主窗口的尺寸(具体为宽度)及示意框的尺寸(具体为宽度)计算而得,计算公式可具体如下所示:
X’=-[(Xend-Xstart)*(主窗口的宽度/示意框的宽度)]
Y’=-[(Yend-Ystart)*(主窗口的宽度/示意框的宽度)]
其中,Xstart为原始起始坐标的横坐标值;Xend为原始终止坐标的横坐标值;Ystart为原始起始坐标的纵坐标值;Yend为原始终止坐标的纵坐标值;主窗口的宽度为定值,等价于屏幕的宽度,单位为像素;由于单点触控操作不更改示意框的尺寸,因而示意框的宽度不变,且单位也为像素;X’为控制终止坐标的横坐标值,Y’为控制终止坐标的纵坐标值。
可以将上述映射过程理解为:用户的手指在子窗口坐标系的(Xstart,Ystart)处落下时,智能设备将其模拟为手指在主窗口的左上顶点落下;相应地,用户的手指在子窗口坐标系的(Xend,Yend)处离开时,智能设备将其模拟为手指在第一坐标系的(X’,Y’)处离开。
基于以上映射操作,为实现用户手指在主窗口的单点触控操作的模拟,本申请实施例提出如下两个接口:
第一单点触控接口,输入参数包括:模拟的触控起点的坐标(x1,y1);该第一单点触控接口可用于模拟用户手指在主窗口的单点触控操作的触控起点;
以及,第二单点触控接口,输入参数包括:模拟的触控终点的坐标(x1’,y1’);该第一单点触控接口可用于模拟用户手指在主窗口的单点触控操作的触控终点。
为模拟出手指在第一坐标系由(0,0)滑动至(X’,Y’)的操作,智能设备在调用以上两个接口时,这两个接口的各输入参数具体为:x1的取值具体为0;y1的取值具体为0;x1’的取值具体为计算所得的X’;y1’的取值具体为计算所得的Y’。也即,基于本次单点触控操作所输入的触控轨迹,智能设备所调用的主窗口的接口具体为:
输入参数为(0,0)的第一单点触控接口;以及,输入参数为(X’,Y)的第二单点触控接口。
考虑到用户手指的单点触控操作的过程较长,为了在单点触控操作的过程中就实时实现对主窗口的调整,提升用户操作的流畅性,可以将单点触控操作基于预设的周期时间划分为多个单点触控子操作。则,每个单点触控子操作结束后,均可基于该单点触控子操作计算出对应的触控起点及触控终点的坐标,并触发调用相应的第一单点触控接口及第二单点触控接口。
可将上述过程理解为:单点触控轨迹被划分为了多个轨迹小段,每个轨迹小段均可通过前文所描述的过程触发调用第一单点触控接口及第二单点触控接口,相应的输入参数(也即控制起止坐标)可根据轨迹小段的原始起止坐标通过前文所示过程而得。最终,第一单点触控接口及第二单点触控接口会被依序多次触发。
具体地,请参阅图4,图4给出了两点触控操作的示例。图4中的P1、P2及A2在前文已有释义,此处不再赘述。在原始起止坐标有两对(也即两个原始起始坐标及其分别对应的原始终止坐标)的情况下,智能设备可通过以下过程确定对应的控制起止坐标:
控制起始坐标有两个,分别为:主窗口的左边界的中点在第一坐标系下所处的坐标,以及,主窗口的右边界的中点在第一坐标系下所处的坐标。记主窗口的宽度为width,高度为height,则主窗口的左边界的中点在第一坐标系下所处的坐标为(0,height/2),主窗口的右边界的中点在第一坐标系下所处的坐标为(width,height/2)。
控制终止坐标可根据原始起止坐标、主窗口的尺寸(具体为宽度)及子窗口的尺寸(具体为宽度)计算而得,计算公式可具体如下所示:
X1’=-[(X1end-X1start)*(主窗口的宽度/子窗口的宽度)]
X2’=-[(X2end-X2start)*(主窗口的宽度/子窗口的宽度)]
Y1’=-[(Y1end-Y1start)*(主窗口的宽度/子窗口的宽度)]
Y2’=-[(Y2end-Y2start)*(主窗口的宽度/子窗口的宽度)]
其中,X1start为两个原始起始坐标中,相对靠左的原始起始坐标的横坐标值(也即相对更小的横坐标值);X1end为与该相对靠左的原始起始坐标对应的原始终止坐标的横坐标值;Y1start为该相对靠左的原始起始坐标的纵坐标值;Y1end为与该相对靠左的原始起始坐标对应的原始终止坐标的纵坐标值;X2start为两个原始起始坐标中,相对靠右的原始起始坐标的横坐标值(也即相对更大的横坐标值);X2end为与该相对靠右的原始起始坐标对应的原始终止坐标的横坐标值;Y2start为该相对靠右的原始起始坐标的纵坐标值;Y2end为与该相对靠右的原始起始坐标对应的原始终止坐标的纵坐标值;主窗口的宽度为定值,等价于屏幕的宽度,单位为像素;子窗口的宽度通常也为定值,单位也为像素。
上述计算公式中,采用主窗口的宽度/子窗口的宽度作为换算比例进行计算的原因为:
两点触控操作不像单点触控操作那样始终保持线性变化过程。实际上,在两点触控操作,两点距离的变化率往往是动态值,则其所对应的准确换算比例也是一个动态值。通过全面测试后,发现换算比例为主窗口的宽度/子窗口的宽度时,用户在其操作手感上不会感觉到异常,可使得联动控制过程中,在用户体验上就像是在直接操作示意框那样。
可以将上述映射过程理解为:用户的一根手指在子窗口坐标系的(X1start,Y1start)处落下,且另一根手指在子窗口坐标系的(X2start,Y2start)处落下时,智能设备将其模拟为一根手指在主窗口的左边界的中点落下,另一根手指在主窗口的右边界的中点落下;相应地,用户的一根手指在子窗口坐标系的(X1end,Y1end)处离开,另一根手指在子窗口坐标系的(X2end,Y2end)处离开时,智能设备将其模拟为一根手指在第一坐标系的(X1’,Y1’)处离开,另一根手指在第一坐标系的(X2’,Y2’)处离开。
基于以上映射操作,为实现用户手指在主窗口的两点触控操作的模拟,本申请实施例提出如下两个接口:
第一两点触控接口,输入参数包括:两个模拟的触控起点的坐标(x1,y1)及(x2,y2);该第一两点触控接口可用于模拟用户手指在主窗口的两点触控操作的触控起点;
以及,第二两点触控接口,输入参数包括:两个模拟的触控终点的坐标(x1’,y1’)及(x2’,y2’);该第二两点触控接口可用于模拟用户手指在主窗口的两点触控操作的触控终点。
为模拟出一根手指在第一坐标系由(0,height/2)滑动至(X1’,Y1’),另一根手指由(width,height/2)滑动至(X2’,Y2’)的操作,智能设备在调用以上两个接口时,这两个接口的各输入参数具体为:x1的取值具体为0;y1的取值具体为height/2;x2的取值具体为width;y2的取值具体为height/2;x1’的取值具体为计算所得的X1’;y1’的取值具体为计算所得的Y1’;x2’的取值具体为计算所得的X2’;y2’的取值具体为计算所得的Y2’。也即,基于本次两点触控操作所输入的触控轨迹,智能设备所调用的主窗口的接口具体为:
输入参数为(0,height/2)及(width,height/2)的第一两点触控接口;以及,输入参数为(X1’,Y1’)及(X2’,Y2’)的第二两点触控接口。
考虑到用户手指的两点触控操作的过程较长,为了在两点触控操作的过程中就实时实现对主窗口的调整,提升用户操作的流畅性,可以将两点触控操作基于预设的周期时间划分为多个两点触控子操作。则,每个两点触控子操作结束后,均可基于该两点触控子操作计算出对应的触控起点及触控终点的坐标,并触发调用相应的第一两点触控接口及第二两点触控接口。
可将上述过程理解为:两点触控轨迹被划分为了多个两点轨迹小段,每个两点轨迹小段均可通过前文所描述的过程触发调用第一两点触控接口及第二两点触控接口,相应的输入参数(也即控制起止坐标)可根据两点轨迹小段的原始起止坐标通过前文所示过程而得。最终,第一两点触控接口及第二两点触控接口会被依序多次触发。
基于上述过程可知,用户对子窗口所进行的触控操作会由智能设备在UI层面通过处理映射到主窗口(也即第一坐标系)中,由此实现用户对子窗口上的触控操作能联动改变主窗口的显示内容的功能。
在另一种应用场景下:检测结果指示触控起始位置处于子窗口之外且处于主窗口之内。可以理解,这种应用场景下,用户进行的是针对第一画面(也可理解为第三画面)的拖动或缩放。基于此应用场景,由于智能设备已知主窗口在屏幕中的位置,因而,智能设备根据该主窗口的屏幕-窗口坐标转换函数,即可得到触控起止位置在第一坐标系下的坐标,也即控制起止坐标。
在一些实施例中,智能设备为了在主窗口的显示内容有所更新后,联动对示意框进行更新,步骤A2可具体包括:
A21、确定更新后的第一画面在第二坐标系中的第一位置参数。
第二坐标系基于第三画面而构建。前文已描述了,第三画面实时与主窗口所显示的第一画面保持同步,因而此处的第三画面指的是:与更新后的第一画面相适应,且与第二画面的视场角相同的画面。仅作为示例,在第二画面为缩小后的全景画面的情况下,此处的第三画面具体为:与更新后的第一画面相适应的全景画面。
具体地,第二坐标系的原点为该第三画面的中点,x轴正方向为屏幕的水平向右方向,y轴正方向为屏幕的竖直向下方向,且该第二坐标系通过对第三画面的归一化处理而而得。
在一种示例中,智能设备以取值范围为[-1,1]对第三画面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到第二坐标系,则有:第三画面的左上顶点在第二坐标系下的坐标为(-1,1),第三画面的左下顶点在第二坐标系下的坐标为(-1,-1),第三画面的右上顶点在第二坐标系下的坐标为(1,1),第三画面的右下顶点在第二坐标系下的坐标为(1,-1)。
在另一种示例中,智能设备以取值范围为[-10000,10000]对第三画面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到第二坐标系,则有:第三画面的左上顶点在第二坐标系下的坐标为(-10000,10000),第三画面的左下顶点在第二坐标系下的坐标为(-10000,-10000),第三画面的右上顶点在第二坐标系下的坐标为(10000,10000),第三画面的右下顶点在第二坐标系下的坐标为(10000,-10000)。
智能设备可从底层获得更新后的第一画面与第三画面的位置关系,并根据该位置关系,确定出更新后的第一画面在第二坐标系中的第一位置参数。
请参阅图5,图5给出了第二坐标系的示例。图5中的A1及P1在前文已有释义,此处不再赘述。如图5所示,在该第二坐标系中,横坐标及纵坐标的坐标范围均为[-1,1];基于该第二坐标系,智能设备可获得如下第一位置参数:更新后的第一画面的左下顶点在第二坐标系中的坐标(fXpmin,fYpmin);以及,更新后的第一画面在第二坐标系中相对第三画面的高度fRecHeight及宽度fRecWidth。
A22、将第一位置参数映射至第三坐标系下,得到第二位置参数。
智能设备在底层获得第一位置参数后,可通过注册回调的方式,将该第一位置参数传输给上层。仅作为示例,该注册回调所采用的函数如下:
pVertexCoordsCallback(pZoomBean->fXpmin,pZoomBean->fYpmin,pZoomBean->fRecWidth,pZoomBean->fRecHeight,pVertexCoordsCallbackArgument)。
由此,智能设备的上层即可将第一位置参数映射至第三坐标系下,得到第二位置参数,其中,第三坐标系基于子窗口而构建,为子窗口的视图坐标系。
具体地,第二位置参数包括:
left:用于表示示意框的左边界到子窗口的左边界的像素距离;
right:用于表示示意框的右边界到子窗口的左边界的像素距离;
top:用于表示示意框的上边界到子窗口的上边界的像素距离;
bottom:用于表示示意框的下边界到子窗口的上边界的像素距离;
具体地,在目标图像的画幅比例为32:9的情况下,各第二位置参数的映射转换公式如下:
left=(fXpmin+1)/第二坐标系的X轴跨度*子窗口的宽度
right=(fXpmin+1+fRecWidth)/第二坐标系的X轴跨度*子窗口的宽度top=(1-fYpmin-fRecHeight)/第二坐标系的Y轴跨度*子窗口的宽度*(9/32)
bottom=(1-fYpmin)/第二坐标系的Y轴跨度*子窗口的宽度*(9/32)
仅作为示例,当第二坐标系的X轴(或Y轴)的取值范围为[-1,1]时,第二坐标系的X轴(或Y轴)跨度具体为2;当第二坐标系的X轴(或Y轴)的取值范围为[-10000,10000]时,第二坐标系的X轴(或Y轴)跨度具体为20000。
请参阅图6,图6给出了第一位置参数及第二位置参数的映射示意。图6中的各字符在前文已有释义,此处不再赘述。
A23、根据第二位置参数,更改示意框在子窗口中的位置和/或尺寸。
可以理解,子窗口实际为示意框这一视图的父视图。则,智能设备的上层在获取到各第二位置参数的值后,可适应性调整子窗口中示意框的视图属性,具体如下所示:
leftMargin=left;
rightMargin=子窗口的宽度-right;
topMargin=top;
bottomMargin=子窗口的高度-bottom。
其中,leftMargin,用于表示示意框(也即视图)的左边界到子窗口(也即父视图)的左边界的距离;rightMargin,用于表示示意框(也即视图)的右边界到子窗口(也即父视图)的右边界的距离;topMargin,用于表示示意框(也即视图)的上边界到子窗口(也即父视图)的上边界的距离;bottomMargin,用于表示示意框(也即视图)的下边界到子窗口(也即父视图)的下边界的距离。
智能设备通过调整子窗口中示意框的视图属性,即可改变示意框的大小和/或位置,由此实现主窗口的显示内容变化时,联动改变示意框的框选区域。
基于上述过程可知,在主窗口所显示的第一画面有所更新后,智能设备可通过注册回调的方式,在数据层面使数据流通过回调从主窗口“流”向子窗口,由此实现二者的联动变化。
由上可见,本申请实施例中,在显示方面:智能设备会在显示界面的主窗口显示图像的第一画面,并在显示界面的子窗口显示图像的第二画面及示意框,其中,主窗口的尺寸大于子窗口的尺寸,第二画面的视场角大于第一画面的视场角,示意框用于在第二画面中框选缩小后的第一画面。此种显示方式保障了用户能够在主窗口查阅到目标图像的细节,且能够在子窗口上查阅到目标图像的整体情况。在控制方面,智能设备在检测到用户输入的触控轨迹时,会根据触控轨迹对主窗口及示意框进行联动控制,使得主窗口的显示内容与示意框的框选内容始终保持同步。此种控制方式使得用户可以根据自身需求,使用更便捷的方式对其所期望显示的内容进行控制。具体地,为实现联动控制,本申请实施例基于数据层面和UI层面分别设计了交互方案,利用模拟手势操作的思路,解决了智能设备的两个视图控件数据难以双向绑定的问题,使两端交互形成完整闭环,实现了使用需求的同时优化了使用体验。通过以上两方面的优化,使得智能设备可兼顾对图像的显示细节及控制灵活度。
对应于上文所提供的显示控制方法,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控制装置。如图7所示,该显示控制装置7包括:
显示模块701,用于在显示界面的主窗口显示目标图像的第一画面,并在显示界面的子窗口显示目标图像的第二画面及示意框,其中,第二画面的视场角大于第一画面的视场角,主窗口的尺寸大于子窗口的尺寸,示意框用于在第二画面中框选缩小后的第一画面;
控制模块702,用于若检测到用户输入的触控轨迹,则根据触控轨迹对主窗口及示意框进行联动控制,使得主窗口的显示内容与示意框的框选内容始终保持同步。
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模块702,包括:
第一控制子模块,用于根据触控轨迹对主窗口进行控制;
第二控制子模块,用于根据主窗口的控制结果对示意框进行相应控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控制子模块,包括: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根据触控轨迹确定针对主窗口的控制起止坐标,其中,控制起止坐标以第一坐标系为基础进行描述,第一坐标系基于主窗口而构建;
第一更新单元,用于根据控制起止坐标,对主窗口所显示的第一画面进行更新;
相应地,第二控制子模块,具体用于根据更新后的第一画面,对示意框进行相应控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控制子模块,包括:
第二确定单元,用于确定更新后的第一画面在第二坐标系中的第一位置参数,其中,第二坐标系基于第三画面而构建,第三画面的视场角与第二画面的视场角相同,且第三画面与更新后的第一画面相适应;
映射单元,用于将第一位置参数映射至第三坐标系下,得到第二位置参数,其中,第三坐标系基于子窗口而构建;
第二更新单元,用于根据第二位置参数,更改示意框在子窗口中的位置和/或尺寸。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确定单元,包括:
第一确定子单元,用于根据触控轨迹确定触控起止位置,其中,触控起止位置包括:触控起始位置及触控终止位置;
检测子单元,用于检测触控起始位置的所处区域;
第二确定子单元,用于采用检测结果所对应的坐标确定方式,根据触控起止位置确定针对主窗口的控制起止坐标。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确定子单元,具体用于若检测结果指示触控起始位置处于子窗口之内,则根据触控起止位置确定原始起止坐标,其中,原始起止坐标为:触控起止位置在第三坐标系下的坐标,第三坐标系基于子窗口而构建;将原始起止坐标映射至第一坐标系下,得到针对主窗口的控制起止坐标。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确定子单元,具体用于若检测结果指示触控起始位置处于子窗口之外且处于主窗口之内,则将触控起止位置在第一坐标系下的坐标确定为控制起止坐标。
由上可见,本申请实施例中,在显示方面:智能设备会在显示界面的主窗口显示图像的第一画面,并在显示界面的子窗口显示图像的第二画面及示意框,其中,主窗口的尺寸大于子窗口的尺寸,第二画面的视场角大于第一画面的视场角,示意框用于在第二画面中框选缩小后的第一画面。此种显示方式保障了用户能够在主窗口查阅到目标图像的细节,且能够在子窗口上查阅到目标图像的大致整体情况。在控制方面,智能设备在检测到用户输入的触控轨迹时,会根据触控轨迹对主窗口及示意框进行联动控制,使得主窗口的显示内容与示意框的框选内容始终保持同步。此种控制方式使得用户可以根据自身需求,使用更便捷的方式对其所期望显示的内容进行控制。具体地,为实现联动控制,本申请实施例基于数据层面和UI层面分别设计了交互方案,利用模拟手势操作的思路,解决了智能设备的两个视图控件数据难以双向绑定的问题,使两端交互形成完整闭环,实现了使用需求的同时优化了使用体验。通过以上两方面的优化,使得智能设备可兼顾对图像的显示细节及控制灵活度。
对应于上文所提供的显示控制方法,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智能设备。仅作为示例,该智能设备可以是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等类型的设备,此处不作限定。请参阅图8,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智能设备8包括:存储器801,一个或多个处理器802(图8中仅示出一个)及存储在存储器801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中:存储器801用于存储软件程序以及单元,处理器802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801的软件程序以及单元,从而执行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以获取上述预设事件对应的资源。具体地,处理器802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801的上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
在显示界面的主窗口显示目标图像的第一画面,并在显示界面的子窗口显示目标图像的第二画面及示意框,其中,第二画面的视场角大于第一画面的视场角,主窗口的尺寸大于子窗口的尺寸,示意框用于在第二画面中框选缩小后的第一画面;
若检测到用户输入的触控轨迹,则根据触控轨迹对主窗口及示意框进行联动控制,使得主窗口的显示内容与示意框的框选内容始终保持同步。
假设上述为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则在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作为基础而提供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根据触控轨迹对主窗口及示意框进行联动控制,包括:
根据触控轨迹对主窗口进行控制;
根据主窗口的控制结果对示意框进行相应控制。
在上述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作为基础而提供的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根据触控轨迹对主窗口进行控制,包括:
根据触控轨迹确定针对主窗口的控制起止坐标,其中,控制起止坐标以第一坐标系为基础进行描述,第一坐标系基于主窗口而构建;
根据控制起止坐标,对主窗口所显示的第一画面进行更新;
相应地,根据主窗口的控制结果对示意框进行相应控制,包括:
根据更新后的第一画面,对示意框进行相应控制。
在上述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作为基础而提供的第四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根据更新后的第一画面,对示意框进行相应控制,包括:
确定更新后的第一画面在第二坐标系中的第一位置参数,其中,第二坐标系基于第三画面而构建,第三画面的视场角与第二画面的视场角相同,且第三画面与更新后的第一画面相适应;
将第一位置参数映射至第三坐标系下,得到第二位置参数,其中,第三坐标系基于子窗口而构建;
根据第二位置参数,更改示意框在子窗口中的位置和/或尺寸。
在上述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作为基础而提供的第五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根据触控轨迹确定针对主窗口的控制起止坐标,包括:
根据触控轨迹确定触控起止位置,其中,触控起止位置包括:触控起始位置及触控终止位置;
检测触控起始位置的所处区域;
采用检测结果所对应的坐标确定方式,根据触控起止位置确定针对主窗口的控制起止坐标。
在上述第五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作为基础而提供的第六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采用检测结果所对应的坐标确定方式,根据触控起止位置确定针对主窗口的控制起止坐标,包括:
若检测结果指示触控起始位置处于子窗口之内,则根据触控起止位置确定原始起止坐标,其中,原始起止坐标为:触控起止位置在第三坐标系下的坐标,第三坐标系基于子窗口而构建;
将原始起止坐标映射至第一坐标系下,得到针对主窗口的控制起止坐标。
在上述五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作为基础而提供的第七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采用检测结果所对应的坐标确定方式,根据触控起止位置确定针对主窗口的控制起止坐标,包括:
若检测结果指示触控起始位置处于子窗口之外且处于主窗口之内,则将触控起止位置在第一坐标系下的坐标确定为控制起止坐标。
应当理解,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称处理器802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Processing Unit,CPU),该处理器还可以是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
存储器801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和随机存取存储器,并向处理器802提供指令和数据。存储器801的一部分或全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随机存取存储器。例如,存储器801还可以存储设备类别的信息。
由上可见,本申请实施例中,在显示方面:智能设备会在显示界面的主窗口显示图像的第一画面,并在显示界面的子窗口显示图像的第二画面及示意框,其中,主窗口的尺寸大于子窗口的尺寸,第二画面的视场角大于第一画面的视场角,示意框用于在第二画面中框选缩小后的第一画面。此种显示方式保障了用户能够在主窗口查阅到目标图像的细节,且能够在子窗口上查阅到目标图像的大致整体情况。在控制方面,智能设备在检测到用户输入的触控轨迹时,会根据触控轨迹对主窗口及示意框进行联动控制,使得主窗口的显示内容与示意框的框选内容始终保持同步。此种控制方式使得用户可以根据自身需求,使用更便捷的方式对其所期望显示的内容进行控制。具体地,为实现联动控制,本申请实施例基于数据层面和UI层面分别设计了交互方案,利用模拟手势操作的思路,解决了智能设备的两个视图控件数据难以双向绑定的问题,使两端交互形成完整闭环,实现了使用需求的同时优化了使用体验。通过以上两方面的优化,使得智能设备可兼顾对图像的显示细节及控制灵活度。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了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仅以上述各功能单元、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单元、模块完成,即将上述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单元或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模块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另外,各功能单元、模块的具体名称也只是为了便于相互区分,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上述系统中单元、模块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或记载的部分,可以参见其它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外部设备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系统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上述模块或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讯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讯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上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上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也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联的硬件来完成,上述的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被处理器执行时,可实现上述各个方法实施例的步骤。其中,上述计算机程序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上述计算机程序代码可以为源代码形式、对象代码形式、可执行文件或某些中间形式等。上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包括:能够携带上述计算机程序代码的任何实体或装置、记录介质、U盘、移动硬盘、磁碟、光盘、计算机可读存储器、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电载波信号、电信信号以及软件分发介质等。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含的内容可以根据司法管辖区内立法和专利实践的要求进行适当的增减,例如在某些司法管辖区,根据立法和专利实践,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不包括是电载波信号和电信信号。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显示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显示界面的主窗口显示目标图像的第一画面,并在所述显示界面的子窗口显示所述目标图像的第二画面及示意框,其中,所述第二画面的视场角大于所述第一画面的视场角,所述主窗口的尺寸大于所述子窗口的尺寸,所述示意框用于在所述第二画面中框选缩小后的所述第一画面;
若检测到用户输入的触控轨迹,则根据所述触控轨迹对所述主窗口及所述示意框进行联动控制,使得所述主窗口的显示内容与所述示意框的框选内容始终保持同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触控轨迹对所述主窗口及所述示意框进行联动控制,包括:
根据所述触控轨迹对所述主窗口进行控制;
根据所述主窗口的控制结果对所述示意框进行相应控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触控轨迹对所述主窗口进行控制,包括:
根据所述触控轨迹确定针对所述主窗口的控制起止坐标,其中,所述控制起止坐标以第一坐标系为基础进行描述,所述第一坐标系基于所述主窗口而构建;
根据所述控制起止坐标,对所述主窗口所显示的第一画面进行更新;
相应地,所述根据所述主窗口的控制结果对所述示意框进行相应控制,包括:
根据更新后的所述第一画面,对所述示意框进行相应控制。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更新后的所述第一画面,对所述示意框进行相应控制,包括:
确定更新后的所述第一画面在第二坐标系中的第一位置参数,其中,所述第二坐标系基于第三画面而构建,所述第三画面的视场角与所述第二画面的视场角相同,且所述第三画面与更新后的所述第一画面相适应;
将所述第一位置参数映射至第三坐标系下,得到第二位置参数,其中,所述第三坐标系基于所述子窗口而构建;
根据所述第二位置参数,更改所述示意框在所述子窗口中的位置和/或尺寸。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触控轨迹确定针对所述主窗口的控制起止坐标,包括:
根据所述触控轨迹确定触控起止位置,其中,所述触控起止位置包括:触控起始位置及触控终止位置;
检测所述触控起始位置的所处区域;
采用检测结果所对应的坐标确定方式,根据所述触控起止位置确定针对所述主窗口的控制起止坐标。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采用检测结果所对应的坐标确定方式,根据所述触控起止位置确定针对所述主窗口的控制起止坐标,包括:
若所述检测结果指示所述触控起始位置处于所述子窗口之内,则根据所述触控起止位置确定原始起止坐标,其中,所述原始起止坐标为:所述触控起止位置在第三坐标系下的坐标,所述第三坐标系基于所述子窗口而构建;
将所述原始起止坐标映射至所述第一坐标系下,得到针对所述主窗口的所述控制起止坐标。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采用检测结果所对应的坐标确定方式,根据所述触控起止位置确定针对所述主窗口的控制起止坐标,包括:
若所述检测结果指示所述触控起始位置处于所述子窗口之外且处于所述主窗口之内,则将所述触控起止位置在所述第一坐标系下的坐标确定为所述控制起止坐标。
8.一种显示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显示模块,用于在显示界面的主窗口显示目标图像的第一画面,并在所述显示界面的子窗口显示所述目标图像的第二画面及示意框,其中,所述第二画面的视场角大于所述第一画面的视场角,所述主窗口的尺寸大于所述子窗口的尺寸,所述示意框用于在所述第二画面中框选缩小后的所述第一画面;
控制模块,用于若检测到用户输入的触控轨迹,则根据所述触控轨迹对所述主窗口及所述示意框进行联动控制,使得所述主窗口的显示内容与所述示意框的框选内容始终保持同步。
9.一种智能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1412723.3A CN115657893A (zh) | 2022-11-11 | 2022-11-11 | 一种显示控制方法、显示控制装置及智能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1412723.3A CN115657893A (zh) | 2022-11-11 | 2022-11-11 | 一种显示控制方法、显示控制装置及智能设备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5657893A true CN115657893A (zh) | 2023-01-31 |
Family
ID=850206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1412723.3A Pending CN115657893A (zh) | 2022-11-11 | 2022-11-11 | 一种显示控制方法、显示控制装置及智能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5657893A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6033224A (zh) * | 2023-02-17 | 2023-04-28 | 南京点量云流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实时云渲染系统中视频动态索引操控方法 |
-
2022
- 2022-11-11 CN CN202211412723.3A patent/CN115657893A/zh active Pending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6033224A (zh) * | 2023-02-17 | 2023-04-28 | 南京点量云流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实时云渲染系统中视频动态索引操控方法 |
CN116033224B (zh) * | 2023-02-17 | 2024-02-06 | 南京点量云流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实时云渲染系统中视频动态索引操控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1756223B2 (en) | Depth-aware photo editing | |
CN111557016B (zh) | 用于生成包括模拟的运动模糊的图像的方法和设备 | |
US11115565B2 (en) | User feedback for real-time checking and improving quality of scanned image | |
EP3039617B1 (en) | User feedback for real-time checking and improving quality of scanned image | |
US9516214B2 (en) | Information processing device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 |
US20130155308A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to enhance details in an image | |
US20140321703A1 (en) | Image compositing device and image compositing method | |
JP2017527058A (ja) | 画像表示方法、装置、プログラムおよび記録媒体 | |
CN107451952B (zh) | 一种全景视频的拼接融合方法、设备以及系统 | |
CN109582122B (zh) | 增强现实信息提供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 |
WO2021243788A1 (zh) | 屏幕截图方法及装置 | |
CN111833461A (zh) | 一种图像特效的实现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11275801A (zh) | 一种三维画面渲染方法及装置 | |
CN112135041A (zh) | 一种人脸特效的处理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 | |
JP2012238293A (ja) | 入力装置 | |
CN112416206A (zh) | 一种显示窗口调节方法、设备、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
US20230245685A1 (en) | Removing Visual Content Representing a Reflection of a Screen | |
CN115657893A (zh) | 一种显示控制方法、显示控制装置及智能设备 | |
WO2019218622A1 (zh) | 元素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10442314B (zh) | 一种显示方法、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US11651529B2 (en) |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apparatus, electronic device and computer readable storage medium | |
CN110545375B (zh) | 图像处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 |
CN113395434A (zh) | 一种预览图像虚化方法、存储介质及终端设备 | |
CN114339050B (zh) | 显示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 |
US20240320786A1 (en) |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frame interpolation with occluded motion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