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653634B - 装配式外挂板半刚性连接装置 - Google Patents

装配式外挂板半刚性连接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653634B
CN115653634B CN202211545493.8A CN202211545493A CN115653634B CN 115653634 B CN115653634 B CN 115653634B CN 202211545493 A CN202211545493 A CN 202211545493A CN 115653634 B CN115653634 B CN 11565363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le
plate
cladding
friction reducing
connecting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545493.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653634A (zh
Inventor
马张永
温鸿武
严伟
李福顺
陈绍娟
冯云飞
江贝
高红科
王帅
王允偲
刘光杰
卞振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ansu Science And Industry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Beijing CUMTB
Original Assignee
Gansu Science And Industry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Beijing CUMTB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ansu Science And Industry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Beijing CUMTB filed Critical Gansu Science And Industry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545493.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653634B/zh
Publication of CN1156536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65363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65363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65363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oad-Bearing And Curtain Walls (AREA)
  • Connection Of Plat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地下工程围岩控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装配式外挂板半刚性连接装置。本发明提供一种装配式外挂板半刚性连接装置,包括:第一连接部件,用于连接外挂板和第一钢梁,第一连接部件包括第一连接本体、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第一连接本体位于外挂板的前侧并具有第一容置腔,第一容置腔内设有第一弹性部;第一连接件沿外挂板的厚度方向贯穿于第一弹性部和第一连接本体,并连接外挂板和第一连接本体。本发明的装配式外挂板半刚性连接装置,用以发挥外挂板的刚度和强度,并且当矿震和冲击地压等动力灾害发生时还可保护外挂板,使外挂板不易被破坏。

Description

装配式外挂板半刚性连接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地下工程围岩控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装配式外挂板半刚性连接装置。
背景技术
装配式外挂板是一种应用于深部煤矿巷道,防止采空区瓦斯突出、隔热、防止煤爆伤人和保护巷道稳定性的装配式支护结构,需要通过可靠的连接方式在现场装配安装。装配式外挂板具有安装简单、可回收等优点,能够有效控制围岩变形,减少动力灾害影响,防止采空区瓦斯突出,符合煤矿巷道对安全性和经济性的要求,适用于深部煤矿巷道,也可用于民用建筑领域。
装配式外挂板需要一种可靠的连接装置,然而,用于连接外挂板连接装置是制约装配式外挂板发展的主要技术难点。现有的连接装置主要有柔性连接部件和刚性连接装置,采用柔性连接装置可使外挂板在较大的外荷载作用下不会产生较大的内力而导致节点破坏,但外挂板的刚度和强度在矿震和冲击地压等动力灾害的防护中没有被充分利用;刚性连接装置在矿震和冲击地压等动力灾害的作用下会使外挂板产生较大的内力,易导致外挂板破坏。综上所述,建立一种同时兼顾刚性和柔性连接的优点,避免其缺点的连接装置将成为发展趋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装配式外挂板半刚性连接装置,用以发挥外挂板的刚度和强度,并且当矿震和冲击地压等动力灾害发生时还可保护外挂板,使外挂板不易被破坏。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可采用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本发明提供一种装配式外挂板半刚性连接装置,包括:第一连接部件,用于连接外挂板和第一钢梁,第一连接部件包括第一连接本体、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第一连接本体位于外挂板的前侧,并具有第一容置腔,第一容置腔内设有第一弹性部;第一连接件沿外挂板的厚度方向贯穿于第一弹性部和第一连接本体,并连接外挂板和第一连接本体;第二连接件沿垂直于外挂板的厚度方向贯穿于第一弹性部和第一连接本体,并连接第一钢梁和第一连接本体。
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件包括:第一支撑板,罩设于第一连接本体的前侧的开口处,第一支撑板开设有第一穿设孔,第一穿设孔自上至下延伸设置;第一螺栓套筒,第一容置腔的朝向外挂板的腔壁开设有第二穿设孔,第二穿设孔的位置与第一穿设孔的位置相对应,并自上至下延伸设置,第一螺栓套筒沿外挂板的厚度方向设置,第一螺栓套筒的一端穿设于外挂板,第一螺栓套筒的另一端伸入第二穿设孔内并向第一支撑板延伸设置;第一螺栓,包括相连的第一抵持头部和第一连接螺杆,在第一连接螺杆依次穿过第一穿设孔并与第一螺栓套筒的另一端螺接的状态下,第一抵持头部抵持于第一支撑板的前侧。
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第二连接件包括:第二支撑板,罩设于第一连接本体的下侧的开口处,第二支撑板开设有第三穿设孔,第三穿设孔自左至右延伸设置;第二螺栓,包括相连的第二抵持头部和第二连接螺杆,第一容置腔的背向第一支撑板的腔壁开设有第四穿设孔,第四穿设孔的位置与第三穿设孔的位置相对应,并自左至右延伸设置,第二抵持头部抵持于第一钢梁,第二连接螺杆沿垂直于外挂板的厚度方向依次穿过第四穿设孔、第一弹性部和第三穿设孔,而伸出第三穿设孔;第一螺母,与第二支撑板背向第一连接本体的一侧相贴合,并与第二螺栓螺接。
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部件还包括第一减摩板、第二减摩板和第三减摩板,第一减摩板夹设于第一抵持头部和第一支撑板之间,第二减摩板夹设于第二抵持头部和第一连接本体之间,第三减摩板夹设于第一螺母和第二支撑板之间。
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第二连接部件,用于连接外挂板和第二钢梁,第二连接部件包括第二连接本体、第三连接件和第四连接件,第二连接本体位于外挂板的前侧,并具有第二容置腔,第二容置腔内设有第二弹性部;第三连接件沿外挂板的厚度方向贯穿于第二弹性部和第二连接本体,并连接外挂板和第二连接本体;第四连接件沿垂直于外挂板的厚度方向贯穿于第二连接本体和第二弹性部,并连接第二钢梁和第二连接本体。
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第三连接件包括:第三支撑板,罩设于第二连接本体的前侧的开口处,第三支撑板开设有第五穿设孔,第五穿设孔自上至下延伸设置;第二螺栓套筒,第二容置腔的朝向外挂板的腔壁开设有第六穿设孔,第六穿设孔的位置与第五穿设孔的位置相对应,并自上至下延伸设置,第二螺栓套筒沿外挂板的厚度方向设置,第二螺栓套筒的一端穿设于外挂板,第二螺栓套筒的另一端伸入第六穿设孔内并向第三支撑板延伸设置;第三螺栓,包括相连的第三抵持头部和第三连接螺杆,在第三连接螺杆依次穿过第五穿设孔并与第二螺栓套筒的另一端螺接的状态下,第三抵持头部抵持于第三支撑板的前侧。
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第二连接部件还包括外挂板托件,设置于第二连接本体的后侧,并由前至后延伸设置,外挂板位于外挂板托件的上方,且外挂板的下端与外挂板托件的上侧相贴合;其中,第二钢梁位于第一钢梁的下方。
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第四连接件包括:第四支撑板,罩设于第二连接本体的上侧的开口处,第四支撑板开设有第七穿设孔,第七穿设孔自左至右延伸设置;第四螺栓,包括相连的第四抵持头部和第四连接螺杆,第二容置腔的背向第四支撑板的腔壁开设有第八穿设孔,第八穿设孔的位置与第七穿设孔的位置相对应,并自左至右延伸设置,第四抵持头部抵持于第二钢梁,第四连接螺杆沿垂直于外挂板的厚度方向依次穿过第八穿设孔、第二弹性部和第七穿设孔,而伸出第七穿设孔;第二螺母,与第四支撑板背向第二连接本体的一侧相贴合,并与第四螺栓螺接。
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第二连接部件还包括第四减摩板、第五减摩板和第六减摩板,第四减摩板夹设于第三抵持头部和第三支撑板之间,第五减摩板夹设于第四抵持头部和第二连接本体之间,第六减摩板夹设于第二螺母和第四支撑板之间。
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减摩板、第二减摩板、第三减摩板、第四减摩板、第五减摩板和第六减摩板均为聚四氟乙烯材料制成的结构件。
本发明的特点及优点是:
本发明的装配式外挂板半刚性连接装置,包括第一连接部件,第一连接部件包括第一连接本体、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第一连接本体具有第一容置腔,第一容置腔内设有第一弹性部,其中,第一连接件沿外挂板的厚度方向贯穿于第一弹性部和第一连接本体,并连接外挂板和第一连接本体;第二连接件沿垂直于外挂板的厚度方向贯穿于第一弹性部和第一连接本体,并连接第一钢梁和第一连接本体;通过上述结构设置,可沿外挂板的厚度方向使外挂板和第一连接本体之间为半刚性,并且沿垂直于外挂板的厚度方向使第一钢梁和第一连接本体之间也为半刚性,由此,与现有技术相比,可发挥外挂板的刚度和强度,并且当地震时还可保护外挂板,使外挂板不易被破坏,节约成本,方便施工,提高安全性能。
附图说明
通过参照附图详细描述其示例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特征及优点将变得更加明显。
图1为本发明的装配式外挂板半刚性连接装置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第一连接部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第一连接本体的立体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第二连接部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第二连接本体的立体示意图。
附图标记与说明:
1、第一连接部件;11、第一连接本体;111、第一容置腔;1111、第二穿设孔;1112、第四穿设孔;112、第一隔板;12、第一连接件;121、第一支撑板;1211、第一穿设孔;122、第一螺栓套筒;123、第一螺栓;13、第二连接件;131、第二支撑板;1311、第三穿设孔;132、第二螺栓;133、第一螺母;14、第一弹性部;15、第一减摩板;16、第二减摩板;17、第三减摩板;2、外挂板;3、第一钢梁;4、第二连接部件;41、第二连接本体;411、第二容置腔;4111、第六穿设孔;4112、第八穿设孔;412、第二隔板;42、第三连接件;421、第三支撑板;4211、第五穿设孔;422、第二螺栓套筒;423、第三螺栓;43、第四连接件;431、第四支撑板;4311、第七穿设孔;432、第四螺栓;433、第二螺母;44、第二弹性部;45、外挂板托件;46、第四减摩板;47、第五减摩板;48、第六减摩板;5、第二钢梁;T、外挂板的厚度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方式;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发明将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结构,因而将省略它们的详细描述。
用语“一个”、“一”、“该”、“所述”用以表示存在一个或多个要素/组成部分/等;用语“包括”和“具有”用以表示开放式的包括在内的意思并且是指除了列出的要素/组成部分/等之外还可存在另外的要素/组成部分/等。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装配式外挂板半刚性连接装置,包括第一连接部件1,用于连接外挂板2和第一钢梁3,例如,用于连接外挂板2和第一钢梁3的下翼缘,第一连接部件1包括第一连接本体11、第一连接件12和第二连接件13,第一连接本体11位于外挂板2的前侧,并具有第一容置腔111,第一容置腔111内设有第一弹性部14,例如,第一弹性部14可嵌入于第一容置腔111内;第一连接件12沿外挂板2的厚度方向T贯穿于第一弹性部14和第一连接本体11,并连接外挂板2和第一连接本体11;第二连接件13沿垂直于外挂板2的厚度方向T贯穿于第一弹性部14和第一连接本体11,并连接第一钢梁3和第一连接本体11。
本发明的装配式外挂板半刚性连接装置,包括第一连接部件1,第一连接部件1包括第一连接本体11、第一连接件12和第二连接件13,第一连接本体11具有第一容置腔111,第一容置腔111内设有第一弹性部14,其中,第一连接件12沿外挂板2的厚度方向T贯穿于第一弹性部14和第一连接本体11,并连接外挂板2和第一连接本体11;第二连接件13沿垂直于外挂板2的厚度方向T贯穿于第一弹性部14和第一连接本体11,并连接第一钢梁3和第一连接本体11;通过上述结构设置,可沿外挂板2的厚度方向T使外挂板2和第一连接本体11之间为半刚性,并且沿垂直于外挂板2的厚度方向T使第一钢梁3和第一连接本体11之间也为半刚性,由此,与现有技术相比,可发挥外挂板2的刚度和强度,并且当地震时还可保护外挂板2,使外挂板2不易被破坏,节约成本,方便施工,提高安全性能。
可以理解的是,现有的连接装置的大部分都是柔性连接装置或刚性连接装置。柔性连接装置不能发挥外挂板2自身的刚度,外挂板2与钢梁的连接节点之间易开裂。刚性连接装置可充分发挥外挂板2的刚度,但连接装置在变形较大的情况下(例如矿震和冲击地压等动力灾害),外挂板2易发生破坏。本发明的装配式外挂板半刚性连接装置采用半刚性连接,可发挥部分墙体的刚度,又不至于在连接装置在变形较大的情况下损坏外挂板2,适合连接外挂板2与钢梁,并且,在施工过程中安装方便,安全性强,制作成本低,解决了装配式衬砌连接装置的技术难题。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第一连接本体11内可设有第一隔板112,以将第一连接本体11分隔为多个第一容置腔111,第一弹性部14可为多个,多个第一弹性部14可一一对应地嵌入于多个第一容置腔111中。
具体地,如图2所示,第一连接件12可包括第一支撑板121、第一螺栓套筒122和第一螺栓123,该第一支撑板121罩设于第一连接本体11的前侧的开口处,第一支撑板121开设有第一穿设孔1211,第一穿设孔1211自上至下延伸设置;第一容置腔111的朝向外挂板2的腔壁开设有第二穿设孔1111,第二穿设孔1111的位置与第一穿设孔1211的位置相对应,并自上至下延伸设置,第一螺栓套筒122沿外挂板2的厚度方向T设置,第一螺栓套筒122的一端穿设于外挂板2,例如,第一螺栓套筒122的一端预埋于外挂板2中,第一螺栓套筒122的另一端伸入第二穿设孔1111内并向第一支撑板121延伸设置;第一螺栓123包括相连的第一抵持头部和第一连接螺杆,在第一连接螺杆依次穿过第一穿设孔1211并与第一螺栓套筒122的另一端螺接的状态下,第一抵持头部抵持于第一支撑板121的前侧,例如,第一螺栓123与第一钢梁3的翼缘连接;也即,拧紧第一螺栓123,可固定第一支撑板121、第一连接本体11和外挂板2,在具体应用中,通过上述结构设置,第一支撑板121可在第一连接本体11的前侧的开口处支撑第一弹性部14,且,第一螺栓123能在上下方向进行运动,在外挂板2连接第一钢梁3的状态下,外挂板2和第一钢梁3之间的连接节点在上下方向可具有柔性,由此,可进一步发挥外挂板2的刚度和强度,并且当地震时还可进一步保护外挂板2,使外挂板2不易被破坏,节约成本,方便施工,提高安全性能。
更具体地,如图1和图2所示,第二连接件13可包括第二支撑板131、第二螺栓132和第一螺母133,第二支撑板131罩设于第一连接本体11的下侧的开口处,第二支撑板131开设有第三穿设孔1311,第三穿设孔1311自左至右延伸设置;第二螺栓132包括相连的第二抵持头部和第二连接螺杆,第一容置腔111的背向第一支撑板121的腔壁开设有第四穿设孔1112,第四穿设孔1112的位置与第三穿设孔1311的位置相对应,并自左至右延伸设置,第二抵持头部抵持于第一钢梁3,第二连接螺杆沿垂直于外挂板2的厚度方向T依次穿过第四穿设孔1112、第一弹性部14和第三穿设孔1311,而伸出第三穿设孔1311;第一螺母133与第二支撑板131背向第一连接本体11的一侧相贴合,并与第二螺栓132螺接;也即,拧紧第一螺母133,可固定第一钢梁3、第一连接本体11、第二支撑板131和第二螺栓132,在具体应用中,通过上述结构设置,第一支撑板121可在第一连接本体11的前侧的开口处支撑第一弹性部14,且,第二螺栓132能在左右方向进行运动,在外挂板2连接第一钢梁3的状态下,外挂板2和第一钢梁3之间的连接节点在左右方向可具有柔性,由此,可进一步发挥外挂板2的刚度和强度,并且当地震时还可进一步保护外挂板2,使外挂板2不易被破坏,节约成本,方便施工,提高安全性能。
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连接部件1还可包括第一减摩板15、第二减摩板16和第三减摩板17,第一减摩板15夹设于第一抵持头部和第一支撑板121之间,第二减摩板16夹设于第二抵持头部和第一连接本体11之间,第三减摩板17夹设于第一螺母133和第二支撑板131之间;通过上述结构设置,可减少第一抵持头部和第一支撑板121之间、第二抵持头部和第一连接本体11之间以及第一螺母133和第二支撑板131之间的摩擦力,进一步发挥外挂板2的刚度和强度,并且当地震时还可进一步保护外挂板2,使外挂板2不易被破坏,节约成本,方便施工,提高安全性能。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如图1、图4和图5所示,装配式外挂板半刚性连接装置还可包括第二连接部件4,用于连接外挂板2和第二钢梁5,例如,用于连接外挂板2和第二钢梁5的上翼缘,第二连接部件4包括第二连接本体41、第三连接件42和第四连接件43,第二连接本体41位于外挂板2的前侧,并具有第二容置腔411,第二容置腔411内设有第二弹性部44,例如,第二弹性部44可嵌入于第二容置腔411内;第三连接件42沿外挂板2的厚度方向T贯穿于第二弹性部44和第二连接本体41,并连接外挂板2和第二连接本体41;第四连接件43沿垂直于外挂板2的厚度方向T贯穿于第二连接本体41和第二弹性部44,并连接第二钢梁5和第二连接本体41;也即,可通过第一连接部件1和第二连接部件4连接外挂板2和第二钢梁5,进一步发挥外挂板2的刚度和强度,并且当地震时还可进一步保护外挂板2,使外挂板2不易被破坏,节约成本,方便施工,提高安全性能。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弹性部14和第二弹性部44可均为橡胶制成的结构件。进一步地,在安装前可对第一弹性部14和第二弹性部44的外表面涂刷酚醛树脂,保护第一弹性部14和第二弹性部44,提高第一弹性部14和第二弹性部44的耐候性。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第二连接本体41内可设有第二隔板412,以将第二连接本体41分隔为多个第二容置腔411,第二弹性部44可为多个,多个第二弹性部44可一一对应地嵌入于多个第二容置腔411中。
具体地,如图4所示,第三连接件42可包括第三支撑板421、第二螺栓套筒422和第三螺栓423,第三支撑板421罩设于第二连接本体41的前侧的开口处,第三支撑板421开设有第五穿设孔4211,第五穿设孔4211自上至下延伸设置;第二容置腔411的朝向外挂板2的腔壁开设有第六穿设孔4111,第六穿设孔4111的位置与第五穿设孔4211的位置相对应,并自上至下延伸设置,第二螺栓套筒422沿外挂板2的厚度方向T设置,第二螺栓套筒422的一端穿设于外挂板2,例如,第二螺栓套筒422的一端预埋于外挂板2中,第二螺栓套筒422的另一端伸入第六穿设孔4111内并向第三支撑板421延伸设置;第三螺栓423包括相连的第三抵持头部和第三连接螺杆,在第三连接螺杆依次穿过第五穿设孔4211并与第二螺栓套筒422的另一端螺接的状态下,第三抵持头部抵持于第三支撑板421的前侧;也即,拧紧第三螺栓423,可固定第三支撑板421、第二连接本体41和外挂板2,在具体应用中,通过上述结构设置,第三支撑板421可在第二连接本体41的前侧的开口处支撑第二弹性部44,且,第三螺栓423能在上下方向进行运动,在外挂板2连接第二钢梁5的状态下,外挂板2和第二钢梁5之间的连接节点在上下方向可具有柔性,由此,可进一步发挥外挂板2的刚度和强度,并且当地震时还可进一步保护外挂板2,使外挂板2不易被破坏,节约成本,方便施工,提高安全性能。
更具体地,如图1、图4和图5所示,第二连接部件4还可包括外挂板托件45,设置于第二连接本体41的后侧,并由前至后延伸设置,外挂板2位于外挂板托件45的上方,且外挂板2的下端与外挂板托件45的上侧相贴合;其中,第二钢梁5位于第一钢梁3的下方;在具体应用中,外挂板托件45能在外挂板2下方将其托住,防止外挂板2落下,提高外挂板2的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1、图4和图5所示,第一连接部件1可连接于外挂板2的上部和第一钢梁3,第二连接部件4可位于第一连接部件1的下方,且第二连接部件4可连接于外挂板2的下部和第二钢梁5。
进一步地,如图1、图4和图5所示,第四连接件43可包括第四支撑板431、第四螺栓432和第二螺母433,该第四支撑板431罩设于第二连接本体41的上侧的开口处,第四支撑板431开设有第七穿设孔4311,第七穿设孔4311自左至右延伸设置;第四螺栓432包括相连的第四抵持头部和第四连接螺杆,第二容置腔411的背向第四支撑板431的腔壁开设有第八穿设孔4112,第八穿设孔4112的位置与第七穿设孔4311的位置相对应,并自左至右延伸设置,第四抵持头部抵持于第二钢梁5,第四连接螺杆沿垂直于外挂板2的厚度方向T依次穿过第八穿设孔4112、第二弹性部44和第七穿设孔4311,而伸出第七穿设孔4311;第二螺母433与第四支撑板431的背向第二连接本体41的一侧相贴合,并与第四螺栓432螺接;也即,拧紧第二螺母433,可固定第二钢梁5、第四支撑板431、第二连接本体41和第四螺栓432,在具体应用中,通过上述结构设置,第四支撑板431可在第二连接本体41的上侧的开口处支撑第二弹性部44,且,第四螺栓432能在左右方向进行运动,在外挂板2连接第二钢梁5的状态下,外挂板2和第二钢梁5之间的连接节点在左右方向可具有柔性,由此,可进一步发挥外挂板2的刚度和强度,并且当地震时还可进一步保护外挂板2,使外挂板2不易被破坏,节约成本,方便施工,提高安全性能。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至图5所示,第一穿设孔1211、第二穿设孔1111、第三穿设孔1311、第四穿设孔1112、第五穿设孔4211、第六穿设孔4111、第七穿设孔4311和第八穿设孔4112可均为长条孔。
更进一步地,如图1、图4和图5所示,第二连接部件4还可包括第四减摩板46、第五减摩板47和第六减摩板48,第四减摩板46夹设于第三抵持头部和第三支撑板421之间,第五减摩板47夹设于第四抵持头部和第二连接本体41之间,第六减摩板48夹设于第二螺母433和第四支撑板431之间,通过上述结构设置,可减少第三抵持头部和第三支撑板421之间、第四抵持头部和第二连接本体41之间以及第二螺母433和第四支撑板431之间的摩擦力,进一步发挥外挂板2的刚度和强度,并且当地震时还可进一步保护外挂板2,使外挂板2不易被破坏,节约成本,方便施工,提高安全性能。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减摩板15、第二减摩板16、第三减摩板17、第四减摩板46、第五减摩板47和第六减摩板48可均为聚四氟乙烯材料制成的结构件,在具体应用中,聚四氟乙烯的光滑性能良好,且耐腐蚀和耐气候,能延长第一减摩板15、第二减摩板16、第三减摩板17、第四减摩板46、第五减摩板47和第六减摩板48的使用寿命,减少维护成本。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螺栓123、第二螺栓132、第三螺栓423和第四螺栓432可均为高强度螺栓,可防止产生过大变形。第一连接部件1和第二连接部件4可均为钢材质制成的结构件。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根据,“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单元必须具有特定的方向、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个优选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发明实施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实施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实施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装配式外挂板半刚性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连接部件(1),用于连接外挂板(2)和第一钢梁(3),所述第一连接部件(1)包括第一连接本体(11)、第一连接件(12)和第二连接件(13),所述第一连接本体(11)位于所述外挂板(2)的前侧,并具有第一容置腔(111),所述第一容置腔(111)内设有第一弹性部(14);所述第一连接件(12)沿所述外挂板(2)的厚度方向贯穿于所述第一弹性部(14)和所述第一连接本体(11),并连接所述外挂板(2)和所述第一连接本体(11);所述第二连接件(13)沿垂直于所述外挂板(2)的厚度方向贯穿于所述第一弹性部(14)和所述第一连接本体(11),并连接所述第一钢梁(3)和所述第一连接本体(11),可沿外挂板(2)的厚度方向T使外挂板(2)和第一连接本体(11)之间为半刚性,并且沿垂直于外挂板(2)的厚度方向T使第一钢梁(3)和第一连接本体(11)之间也为半刚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外挂板半刚性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12)包括:
第一支撑板(121),罩设于所述第一连接本体(11)的前侧的开口处,所述第一支撑板(121)开设有第一穿设孔(1211),所述第一穿设孔(1211)自上至下延伸设置;
第一螺栓套筒(122),所述第一容置腔(111)的朝向所述外挂板(2)的腔壁开设有第二穿设孔(1111),所述第二穿设孔(1111)的位置与所述第一穿设孔(1211)的位置相对应,并自上至下延伸设置,所述第一螺栓套筒(122)沿所述外挂板(2)的厚度方向设置,所述第一螺栓套筒(122)的一端穿设于所述外挂板(2),所述第一螺栓套筒(122)的另一端伸入所述第二穿设孔(1111)内并向所述第一支撑板(121)延伸设置;
第一螺栓(123),包括相连的第一抵持头部和第一连接螺杆,在所述第一连接螺杆依次穿过所述第一穿设孔(1211)并与所述第一螺栓套筒(122)的另一端螺接的状态下,所述第一抵持头部抵持于所述第一支撑板(121)的前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配式外挂板半刚性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件(13)包括:
第二支撑板(131),罩设于所述第一连接本体(11)的下侧的开口处,所述第二支撑板(131)开设有第三穿设孔(1311),所述第三穿设孔(1311)自左至右延伸设置;
第二螺栓(132),包括相连的第二抵持头部和第二连接螺杆,所述第一容置腔(111)的背向所述第一支撑板(121)的腔壁开设有第四穿设孔(1112),所述第四穿设孔(1112)的位置与所述第三穿设孔(1311)的位置相对应,并自左至右延伸设置,所述第二抵持头部抵持于所述第一钢梁(3),所述第二连接螺杆沿垂直于所述外挂板(2)的厚度方向依次穿过所述第四穿设孔(1112)、所述第一弹性部(14)和所述第三穿设孔(1311),而伸出所述第三穿设孔(1311);
第一螺母(133),与所述第二支撑板(131)背向所述第一连接本体(11)的一侧相贴合,并与所述第二螺栓(132)螺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配式外挂板半刚性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件(1)还包括第一减摩板(15)、第二减摩板(16)和第三减摩板(17),所述第一减摩板(15)夹设于所述第一抵持头部和所述第一支撑板(121)之间,所述第二减摩板(16)夹设于所述第二抵持头部和所述第一连接本体(11)之间,所述第三减摩板(17)夹设于所述第一螺母(133)和所述第二支撑板(131)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配式外挂板半刚性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连接部件(4),用于连接所述外挂板(2)和第二钢梁(5),所述第二连接部件(4)包括第二连接本体(41)、第三连接件(42)和第四连接件(43),所述第二连接本体(41)位于所述外挂板(2)的前侧,并具有第二容置腔(411),所述第二容置腔(411)内设有第二弹性部(44);所述第三连接件(42)沿所述外挂板(2)的厚度方向贯穿于所述第二弹性部(44)和所述第二连接本体(41),并连接所述外挂板(2)和所述第二连接本体(41);所述第四连接件(43)沿垂直于所述外挂板(2)的厚度方向贯穿于所述第二连接本体(41)和所述第二弹性部(44),并连接所述第二钢梁(5)和所述第二连接本体(4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配式外挂板半刚性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连接件(42)包括:
第三支撑板(421),罩设于所述第二连接本体(41)的前侧的开口处,所述第三支撑板(421)开设有第五穿设孔(4211),所述第五穿设孔(4211)自上至下延伸设置;
第二螺栓套筒(422),所述第二容置腔(411)的朝向所述外挂板(2)的腔壁开设有第六穿设孔(4111),所述第六穿设孔(4111)的位置与所述第五穿设孔(4211)的位置相对应,并自上至下延伸设置,所述第二螺栓套筒(422)沿所述外挂板(2)的厚度方向设置,所述第二螺栓套筒(422)的一端穿设于所述外挂板(2),所述第二螺栓套筒(422)的另一端伸入所述第六穿设孔(4111)内并向所述第三支撑板(421)延伸设置;
第三螺栓(423),包括相连的第三抵持头部和第三连接螺杆,在所述第三连接螺杆依次穿过所述第五穿设孔(4211)并与所述第二螺栓套筒(422)的另一端螺接的状态下,所述第三抵持头部抵持于所述第三支撑板(421)的前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配式外挂板半刚性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部件(4)还包括外挂板托件(45),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接本体(41)的后侧,并由前至后延伸设置,所述外挂板(2)位于所述外挂板托件(45)的上方,且所述外挂板(2)的下端与所述外挂板托件(45)的上侧相贴合;
其中,所述第二钢梁(5)位于所述第一钢梁(3)的下方。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配式外挂板半刚性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连接件(43)包括:
第四支撑板(431),罩设于所述第二连接本体(41)的上侧的开口处,所述第四支撑板(431)开设有第七穿设孔(4311),所述第七穿设孔(4311)自左至右延伸设置;
第四螺栓(432),包括相连的第四抵持头部和第四连接螺杆,所述第二容置腔(411)的背向所述第四支撑板(431)的腔壁开设有第八穿设孔(4112),所述第八穿设孔(4112)的位置与所述第七穿设孔(4311)的位置相对应,并自左至右延伸设置,所述第四抵持头部抵持于所述第二钢梁(5),所述第四连接螺杆沿垂直于所述外挂板(2)的厚度方向依次穿过所述第八穿设孔(4112)、所述第二弹性部(44)和所述第七穿设孔(4311),而伸出所述第七穿设孔(4311);
第二螺母(433),与所述第四支撑板(431)的背向所述第二连接本体(41)的一侧相贴合,并与所述第四螺栓(432)螺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配式外挂板半刚性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部件(4)还包括第四减摩板(46)、第五减摩板(47)和第六减摩板(48),所述第四减摩板(46)夹设于所述第三抵持头部和所述第三支撑板(421)之间,所述第五减摩板(47)夹设于所述第四抵持头部和所述第二连接本体(41)之间,所述第六减摩板(48)夹设于所述第二螺母(433)和所述第四支撑板(431)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配式外挂板半刚性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减摩板(15)、所述第二减摩板(16)、所述第三减摩板(17)、所述第四减摩板(46)、所述第五减摩板(47)和所述第六减摩板(48)均为聚四氟乙烯材料制成的结构件。
CN202211545493.8A 2022-12-05 2022-12-05 装配式外挂板半刚性连接装置 Active CN11565363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545493.8A CN115653634B (zh) 2022-12-05 2022-12-05 装配式外挂板半刚性连接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545493.8A CN115653634B (zh) 2022-12-05 2022-12-05 装配式外挂板半刚性连接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653634A CN115653634A (zh) 2023-01-31
CN115653634B true CN115653634B (zh) 2023-03-21

Family

ID=850176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545493.8A Active CN115653634B (zh) 2022-12-05 2022-12-05 装配式外挂板半刚性连接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653634B (zh)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288843A (ja) * 2000-04-07 2001-10-19 Misawa Homes Co Ltd 鋼製天井の吊り構造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265166A (en) * 1992-03-20 1993-09-22 Fu Chuan Chang Shock absorbing partition wall.
US5657588A (en) * 1994-11-07 1997-08-19 Axon; Micheal G. Earthquake shock damper for roadway pillars
CN102733490B (zh) * 2012-06-29 2014-03-26 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 方钢管灌芯内套筒对穿螺栓拼接节点及其施工方法
WO2014184397A1 (es) * 2013-05-14 2014-11-20 Industrias Metálicas Anro, S.L. Nudo de unión para estructuras metálicas.
CN110306657A (zh) * 2019-05-24 2019-10-08 孔瑞清 装配式钢结构梁柱连接节点及施工方法
CN210507855U (zh) * 2019-07-15 2020-05-12 耿鸣岐 一种预制保温层与建筑主体的连接结构
CN112663797A (zh) * 2020-12-24 2021-04-16 华南理工大学 用于钢结构与外挂墙板的环形钢-钢支托连接节点构造
CN112854570A (zh) * 2021-01-28 2021-05-28 沈阳建筑大学 一种减震外挂预制墙板
CN112962826A (zh) * 2021-01-29 2021-06-15 中建七局第二建筑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装配式建筑的alc外挂墙板的减震连接装置
CN215254185U (zh) * 2021-03-30 2021-12-21 宁波建工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装配式钢结构外挂墙板耗能连接节点
CN217128591U (zh) * 2021-10-18 2022-08-05 华南理工大学 用于装配式钢结构外挂墙板碟形弹簧三向减震耗能上节点
CN216552505U (zh) * 2021-11-25 2022-05-17 广州建筑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装配式钢结构外挂墙板的双环分阶段屈服阻尼器
CN217105667U (zh) * 2022-04-22 2022-08-02 西南科技大学 一种装配式墙板的半刚性连接结构
CN217679972U (zh) * 2022-05-30 2022-10-28 西南科技大学 一种用于装配式外挂填充墙板的连接结构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288843A (ja) * 2000-04-07 2001-10-19 Misawa Homes Co Ltd 鋼製天井の吊り構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653634A (zh) 2023-01-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854363B2 (ja) 減衰中間層埋め込み型二重鋼板コンクリート複合組立式せん断壁及びその組立方法
CN111379333B (zh) 含屈曲约束翼缘连接组件的梁柱节点
US5906466A (en) Plug washer
KR20110041079A (ko) 연성증가형 전단벽 시스템
CN115653634B (zh) 装配式外挂板半刚性连接装置
CN210439507U (zh) 一种alc外挂墙板钢框架纵横向双阶滑移节点结构
KR102400176B1 (ko) 앵커어셈블리 및 이를 갖는 벽체보강장치
CN102493557A (zh) 一种主梁次梁组合房梁
CN217811714U (zh) 一种位移放大型黏弹性连梁阻尼器
CN111218999A (zh) 一种金属与弹簧橡胶复合阻尼器
CN111519786B (zh) 用于装配式外挂墙板的u型钢-摩擦耗能节点及外墙体系
US11499331B2 (en) Ductile anchor attachment (DAA) mechanism
CN115492234A (zh) 一种双向变形协同和多阶段工作的摩擦消能柱
CN211925134U (zh) 一种丝杆式多管抗震支吊架
CN112854484A (zh) 含屈曲约束腹板连接组件的连接结构
CN218761880U (zh) 一种抗震支架
CN115680154B (zh) 一种扣合式水平连接结构及全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
CN219825619U (zh) 一种耗能型木质剪力墙摩擦连接系统
KR102600895B1 (ko) 지붕일체형 태양광 발전용 클램프
CN114990995B (zh) 一种可伸缩挤压变形分阶段耗能的桥梁装配式减隔震装置
US11274434B2 (en) Wall anchor system and washer for connecting to a veneer tie
CN220266852U (zh) 钢结构结构单元用的柔性抗震连接节点
CN113482166B (zh) 剪力墙连接组件及剪力墙结构
CN216787451U (zh) 一种新型防脱落抗震连接件
CN219973593U (zh) 一种基于金属型材构造的板块幕墙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