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650542A - 一种用于剩余污泥破解的对转式水力空化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剩余污泥破解的对转式水力空化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650542A
CN115650542A CN202211442124.6A CN202211442124A CN115650542A CN 115650542 A CN115650542 A CN 115650542A CN 202211442124 A CN202211442124 A CN 202211442124A CN 115650542 A CN115650542 A CN 11565054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tating
tooth
counter
excess sludge
rotating dis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442124.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650542B (zh
Inventor
张玉生
李振邦
谢海涛
邹丽
李建民
江玉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Huacheng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Huacheng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Huacheng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Huacheng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442124.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650542B/zh
Publication of CN1156505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65054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65054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65054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10/00Technologie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 Y02W10/40Valorisation of by-products of wastewater, sewage or sludge processing

Landscapes

  • Centrifugal Separa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剩余污泥破解的对转式水力空化装置,以解决单一转盘旋转破解效果差以及两转盘对转装置复杂、能耗高的问题,方案包括空化装置,包括上下相对设置的第一转盘和第二转盘,两转盘相对面上均设有若干齿形结构,第二转盘在两转盘相对面另一侧同样设有若干齿形结构,两转盘相对面上的齿形结构沿径向相互交错设置,且沿径向和周向均留有间隙;驱动装置,仅设置一个,驱动第一转盘和第二转盘沿相反方向旋转;传动装置,传递驱动装置动力,包括向第一转盘传递动力的第一传动机构和向第二转盘传递动力的第二传动机构;本发明通过一个驱动带动两个转盘同轴反转,既提高了破解效果,同时减小了装置体积和能耗。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剩余污泥破解的对转式水力空化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剩余污泥破解的对转式水力空化装置。
背景技术
活性污泥法处理城市污水是当今应用最为广泛的污水处理技术,随着市政污水处理设施的普及,污水处理量和处理深度的不断增大,污水处理厂产生的剩余污泥量越来越大,对处理和处置剩余污泥的工艺设备需求量也与日俱增。剩余污泥是活性污泥处理废水方法中产生的主要废物,含水率高达99%以上,富含大量对环境有害的有机、无机物质、微生物、杂质等,如果处理不当会给环境带来二次污染。
因为剩余污泥大多数有机物质存在于微生物细胞内,而微生物细胞的细胞壁是稳定的半刚性结构,起着保护细胞的作用,属于生物难降解惰性物质,破解较为困难,这使得污泥消化过程需要较长的停留时间,且剩余污泥产量大,处理工艺繁长,运行费用高昂。剩余污泥处理处置以稳定化、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为主,采用物理/机械、化学、生物和联合方法破坏细胞壁及胞外聚合物可以释放有机质,所以剩余污泥的调制和生物细胞破解是污泥后续处理工艺的前提和关键。
目前的剩余污泥破解方法包括超声波破解、机械破解、微波破解、臭氧氧化、热水解等,其中机械法破解剩余污泥是利用机械运动产生的空化、撞击、流体剪切等作用,打破微生物细胞壁,使细胞内有机质溶入水相。机械法破解剩余污泥主要有球磨法、高压均质法、高速转盘法等,其设备简单、无污染、破碎效果好,是一种常用有效的污泥破解方法。
公开号为CN111453957A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基于空化原理的剩余污泥水力空化泵装置,通过驱动固定盘高速旋转带动空化柱高速运动,产生空化作用,使细菌细胞破解;公开号为CN210711199U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基于流体剪切-超声法的污泥破解装置,先经过转子-定子的流体剪切破坏污泥絮状结构再通过超声空化进一步破解;公告号为CN103641284B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污泥破解离心过滤一体机,先通过顶部的固定碟片和动碟片相对旋转实现污泥破解,后经底部离心过滤实现污泥脱水。上述专利实现污泥破解的方式均是通过高速转盘的流体剪切和空化作用,虽然能达到污泥破解的效果,但由于只有动转盘高速旋转,静转盘固定不动,使得流体剪切和空化作用不够强烈,污泥破解率低、处理量小。
若使用两台电机驱动实现两转盘对转,如公开号为CN112723437A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告号为CN109824173B的中国发明专利等,则存在装置复杂、占地面积大、能耗高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剩余污泥破解的对转式水力空化装置,以解决单一转盘旋转破解效果差以及两转盘对转装置体积大、能耗高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解决: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剩余污泥破解的对转式水力空化装置,包括:
空化装置,包括上下相对设置的第一转盘和第二转盘,两转盘相对面上均设有若干齿形结构,所述第二转盘在两转盘相对面另一侧同样设有若干齿形结构,两转盘相对面上的齿形结构沿径向相互交错设置,且沿径向和周向均留有间隙;
驱动装置,仅设置一个,驱动所述第一转盘和所述第二转盘沿相反方向旋转;
传动装置,传递所述驱动装置动力,其包括向所述第一转盘传递动力的第一传动机构和向所述第二转盘传递动力的第二传动机构。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传动机构包括第一转盘传动轴,所述第二传动机构包括第二转盘传动轴和换向组件,所述第二转盘传动轴套设在所述第一转盘传动轴上,通过所述换向组件的换向作用,所述第二转盘传动轴与所述第一转盘传动轴同轴反向旋转。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换向组件包括与所述第一转盘传动轴同轴随转的实心轴圆锥齿轮、套设在所述实心轴圆锥齿轮转轴上的空心轴圆锥齿轮以及啮合两者的换向圆锥齿轮。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传动机构还包括与所述第一转盘传动轴随转的第一转盘空心轴,所述第一转盘空心轴侧壁设有通孔,污泥通过通孔甩入所述第一转盘与所述第二转盘的间隙内破解。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转盘空心轴顶部设有呈漏斗形的入口收集器,所述入口收集器上方设有污泥入口。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转盘和所述第二转盘在两转盘相对面上的齿形结构呈放射状分布,沿径向均匀设置有多圈,每圈数量相同,横截面呈六边形且沿径向由内向外宽度增加。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两转盘相对面上位于同一径向直线上的齿形结构,其周向两端的尖点连线的延长线均通过圆盘圆心。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转盘在两转盘相对面另一侧设置的齿形结构呈放射状分布,沿径向均匀设置多圈,每圈数量相同且横截面为六边形。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空化装置还包括设置在两转盘外部的筒体、上盖板和下盖板,所述下盖板具有外高内低呈环形的倾斜面。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转盘在两转盘相对面另一侧设置的齿形结构除最内圈齿形结构外,其余圈层齿形结构末端均具有斜切面,所述倾斜面与所述斜切面平行。
上述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发明采用双转盘对转的方式进行污泥破解,两转盘相对面设置齿形结构,并沿径向和周向留有间隙,两转盘相对旋转时,污泥同时受到沿径向和周向的剪切力作用,流体剪切效果强烈,污泥破解效率高。
(2)本发明采用由圆锥齿轮组合形成的换向组件,在不额外增加驱动电机的情况下能够实现双转盘的同轴反转,使污泥同时受到沿周向两个相反方向的剪切力作用,流体剪切效果大大增强,比定转子加动转子组合的破解效果至少提高一倍以上。采用圆锥齿轮组合,用一个电机实现双转盘同轴反转的功能,大大减小装置体积,降低系统能耗。
(3)本发明两转盘相对面上的齿形结构采用类似于榫卯结构的设置方式,且沿径向齿形结构的宽度逐渐增加,能够有效增加污泥与齿形结构的接触面积,提高污泥破解效率。
(4)本发明下盖板设置外高内低呈环形的倾斜面,能够使从转盘边缘甩出的剩余污泥在重力作用和倾斜面的引导下沿径向流回转轴中心,同时第二转盘底部设置的若干齿形结构,使得污泥在流回转轴中心过程中实现二次剪切,强化污泥破解效果。
(5)本发明中剩余污泥进入第一转盘空心轴,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被甩出,进入转盘间的齿形结构部分进行破解,该设置方式相比于从盖板侧面设置入口,能够最大限度的利用齿形结构的流体剪切作用,避免短流现象,提高污泥破解的利用率。
附图说明
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定。还应当理解,这些附图是为了简化和清楚而示出的,并且不一定按比例绘制。现在将通过使用附图以附加的特征和细节来描述和解释本发明,其中:
图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中用于剩余污泥破解的对转式水力空化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转盘齿形结构仰视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二转盘顶部齿形结构俯视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二转盘底部齿形结构仰视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转盘空心轴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转盘传动轴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中入口收集器结构示意图;
图8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二转盘传动轴结构示意图;
图9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中用于剩余污泥破解的对转式水力空化装置的剖面示意图,其中示出了污泥流动方向,图中未示出电机以及锥齿轮。
图中:1、入口管;2、上盖板;3、入口收集器;4、第一转盘;41、第一转盘齿形结构;5、筒体;6、第二转盘;61、第二转盘顶部齿形结构;62、第二转盘底部齿形结构;7、下盖板;8、机械密封;9、角接触球轴承;10、第一转盘传动轴;101、外三角形键;102、内花键;11、空心轴联轴器;12、空心轴圆锥齿轮;13、第一换向圆锥齿轮;14、联轴器;15、电机;16、实心轴圆锥齿轮;17、第二换向圆锥齿轮;18、第二转盘传动轴;181、第二转盘传动轴固定基座;182、第一轴肩;183、第二轴肩;184、第三轴肩;19、出口管;20、轴端固定盖;21、深沟球轴承;22、推力球轴承;23、骨架油封;24、骨架油封固定圈;25、第一转盘空心轴;251、第一转盘空心轴固定基座;252、矩形通孔;253、内三角形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典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如图1至图9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剩余污泥破解的对转式水力空化装置,包括:
空化装置,包括上下相对设置的第一转盘4和第二转盘6,两转盘相对面上均设有若干齿形结构,第二转盘6在两转盘相对面另一侧同样设有若干齿形结构,两转盘相对面上的齿形结构沿径向相互交错设置,且沿径向和周向均留有间隙;
驱动装置,仅设置一个,驱动第一转盘4和第二转盘6沿相反方向旋转;
传动装置,传递驱动装置动力,其包括向第一转盘4传递动力的第一传动机构和向第二转盘6传递动力的第二传动机构。
本实施例采用双转盘对转的方式进行污泥破解,两转盘相对面设置齿形结构,并沿径向和周向留有间隙,避免干涉,两转盘相对旋转时,污泥同时受到沿径向和周向的剪切力作用,流体剪切效果强烈,污泥破解效率高。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驱动装置为电机15,第一转盘4和第二转盘6在电机15的驱动下,同轴反向旋转,本实施例转盘转速范围在2800r/min~3600r/min。
空化装置还包括设置在两转盘外部的筒体5、上盖板2和下盖板7,筒体5上下两侧分别安装上盖板2和下盖板7,上盖板2、下盖板7和筒体5之间通过螺栓进行连接,并装有密封垫圈,筒体5、上盖板2和下盖板7形成污泥破解空间。上盖板2中心位置处开设圆孔,并安装入口管1。下盖板7具有一段外高内低呈环形的倾斜面,如图9所示,该倾斜面与下盖板7平面夹角(锐角)为5°,下盖板7上表面的内圈和外圈均为平面,内圈偏离圆心处设置有出口管19。
下盖板设置外高内低呈环形的倾斜面,能够使从转盘边缘甩出的剩余污泥在重力作用和倾斜面的引导下沿径向流回转轴中心,同时第二转盘6底部设置的若干齿形结构,使得污泥在流回转轴中心过程中实现二次剪切,强化污泥破解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转盘4和第二转盘6相对面上的齿形结构分别是第一转盘齿形结构41、第二转盘顶部齿形结构61,第二转盘6在两转盘相对面另一侧设置的齿形结构为第二转盘底部齿形结构62。
第一转盘4和第二转盘6在两转盘相对面上的齿形结构呈放射状分布,沿径向均匀设置有多圈,每圈数量相同,横截面呈六边形且沿径向由内向外宽度增加。第二转盘6在两转盘相对面另一侧设置的齿形结构呈放射状分布,沿径向均匀设置多圈,每圈数量相同且横截面为六边形。
两转盘相对面上的齿形结构采用类似于榫卯结构的设置方式,且沿径向齿形结构的宽度逐渐增加,能够有效增加污泥与齿形结构的接触面积,提高污泥破解效率。
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第一转盘齿形结构41呈放射状分布,沿径向均匀设置有4~6圈,本实施例设置为5圈。每圈的齿形结构数量相同,为偶数个,本实施例设置18个。第一转盘齿形结构41横截面为六边形,沿径向由内向外宽度增加,位于同一径向直线上的第一转盘齿形结构41,其周向两端的尖点连线延长线均通过圆盘圆心;第一转盘齿形结构41周向两端斜切面与尖点连线延长线的夹角为30°~40°,本实施例夹角为35°。第一转盘齿形结构41沿径向的厚度相等,为15~20mm,本实施例设置为20mm。第一转盘齿形结构41的长度为60~70mm,为增加齿形结构剪切效率,本实施例长度为70mm。其中,需要说明的是,齿形结构的宽度指的是周向距离,厚度指的是径向距离,长度指的是轴向距离,下同。
本实施例中,第二转盘6两面的齿形结构如图3和图4所示,呈放射状分布,沿径向均匀设置4~6圈,本实施例中第二转盘顶部齿形结构61设置5圈,第二转盘底部齿形结构62设置6圈。每一圈的齿形结构数量相同,为偶数个,本实施例设置18个。第二转盘顶部齿形结构61和第二转盘底部齿形结构62的横截面形状与第一转盘齿形结构41相同,均为六边形,其厚度除第二转盘底部齿形结构62最内圈厚度为10mm外,其余齿形结构厚度均为20mm。第二转盘底部齿形结构62除最内圈外,其余圈层齿形结构末端均具有斜切面。下盖板7上的倾斜面与斜切面平行。从第二转盘6轴向剖面看,如图9所示,齿形结构的斜切面与第二转盘平面夹角(锐角)为5°第二转盘顶部齿形结构61和第二转盘底部齿形结构62最内圈齿形结构的长度与第一转盘4相同,其余第二转盘底部齿形结构62的长度从内圈到外圈逐渐减小。
第一传动机构包括第一转盘传动轴10,第二传动机构包括第二转盘传动轴18和换向组件,第二转盘传动轴18套设在第一转盘传动轴10上,通过换向组件的换向作用,第二转盘传动轴18与第一转盘传动轴10同轴反向旋转。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换向组件包括与第一转盘传动轴10同轴随转的实心轴圆锥齿轮16、套设在实心轴圆锥齿轮16转轴上的空心轴圆锥齿轮12以及啮合两者的换向圆锥齿轮,其中换向圆锥齿轮包括第一换向圆锥齿轮13和第二换向圆锥齿轮17。
实心轴圆锥齿轮16包括转轴和固定在其上的锥齿轮,其一端较长,另一端较短,短轴侧通过联轴器14与电机15连接,长轴侧穿过空心轴圆锥齿轮12通过花键与第一转盘传动轴10相连接。第一换向圆锥齿轮13和第二换向圆锥齿轮17与实心轴圆锥齿轮16和空心轴圆锥齿轮12相互啮合,轴线夹角为90°。第一换向圆锥齿轮13和第二换向圆锥齿轮17的齿数相同,实心轴圆锥齿轮16和空心轴圆锥齿轮12的齿数相同,因此两个圆锥齿轮的传动比为1。本实施例中的圆锥齿轮组合可以在使用一个电机15的情况下实现第一转盘传动轴10和第二转盘传动轴18的同轴等速反转,不仅可以减少驱动电机的使用,降低能耗,还能缩小装置体积。
第一传动机构还包括与第一转盘传动轴10随转的第一转盘空心轴25,第一转盘空心轴25侧壁设有通孔,污泥通过通孔甩入第一转盘4与第二转盘6的间隙内破解。
如图5所示,第一转盘空心轴25包含顶部的第一转盘空心轴固定基座251、中空部分开设的通孔为矩形通孔252以及设置在底部的内三角形键253。第一转盘空心轴25中空部分有两组对称设置的矩形通孔252,其中一组矩形通孔设置在中空部分的下部,另一组矩形通孔与第一组矩形通孔交错90°设置。矩形通孔252的长宽比为2:1,本实施例中长度为40mm,宽度为20mm。两组矩形通孔沿轴向的最短距离为25mm~35mm,本实施例中最短距离为30mm。
如图6所示,第一转盘传动轴10包括顶部的外三角形键101和底部的内花键102。外三角形键101与第一转盘空心轴25的内三角形键253相连接,并使用螺钉连接加以固定。内花键102与实心轴圆锥齿轮16顶部的外花键相连接,以传递扭矩。
第一转盘空心轴25顶部设有呈漏斗形的入口收集器3,入口收集器3上方设有污泥入口。如图7所示,入口收集器3为漏斗形,底部为中空圆盘,其孔径与第一转盘空心轴25的空腔直径相等。入口收集器3的母线与中心轴线的夹角为25°~35°,顶部开口端与上盖板2的间距为5~8mm。
图1中通过螺钉连接将入口收集器3、第一转盘空心轴25和第一转盘4固定在一起。入口收集器3的作用是收集从入口管1流入的剩余污泥物料,将其引入第一转盘空心轴25中空部分,使剩余污泥在转盘高速旋转产生的离心力作用下被甩出矩形通孔252,进入齿形结构部分进行污泥破解。
装置的入口管1设置在上盖板2的中心,第一转盘传动轴10上部设置第一转盘空心轴25,第一转盘空心轴25留有矩形通孔252,剩余污泥从入口管1进入第一转盘空心轴25,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被甩出,进入转盘间的齿形结构部分进行破解,该设置方式相比于从盖板侧面设置入口,能够最大限度的利用齿形结构的流体剪切作用,避免短流现象,提高污泥破解的利用率;同时,第一转盘空心轴25上方设置入口收集器3,能够有效收集从入口管1流进的剩余污泥并引入第一转盘空心轴25,减小剩余污泥的外溢。
如图8所示,第二转盘传动轴18是一个带有第二转盘传动轴固定基座181和轴肩的中空轴。第二转盘传动轴固定基座181通过螺钉与第二转盘6连接,用于传递扭矩。第一轴肩182处安装推力球轴承22,用于承受第一转盘4因重力产生的轴向载荷,限制轴向位移。第二轴肩183处安装深沟球轴承21,用于限制第一转盘传动轴10的径向位移。第三轴肩184处安装角接触球轴承9,用于限制第二转盘传动轴18的径向位移和轴向位移。第二转盘传动轴18底部沿周向分布有若干螺纹孔,通过紧定螺钉与空心轴联轴器11连接,空心轴联轴器11通过紧定螺钉与空心轴圆锥齿轮12连接,用于传递扭矩。
装置运转时,第二转盘6与第一转盘空心轴25同轴反向旋转,两者之间留有间隙。在第二转盘6顶部中心处加装骨架油封23,用于第二转盘6和第一转盘空心轴25之间的密封,骨架油封23上端用骨架油封固定圈24加以固定。
第二转盘传动轴18与下盖板7之间采用机械密封8防止剩余污泥的泄漏。下盖板7底部装有轴端固定盖20,用于轴端密封。
本实施例用于剩余污泥破解的具体实现过程如图9所示:
(1)剩余污泥从入口管1进入对转式水力空化装置,漏斗状的入口收集器3收集来自入口管1的剩余污泥,并将其引入第一转盘空心轴25的中空部分。
(2)进入第一转盘空心轴25中空部分的剩余污泥在转盘高速旋转产生的离心力作用下,通过两组矩形通孔252被甩出第一转盘空心轴25,进入第一转盘4和第二转盘6中间的污泥破解区进行污泥破解。
(3)两个转盘等速同轴反转,转盘相对面上的齿形结构相互交错设置,转盘在高速旋转时,位于齿形结构间隙中的污泥受到沿周向两个相反方向的剪切力作用,巨大的剪切力能够将剩余污泥中的微生物细胞壁瞬间打破。另外,齿形结构沿周向两端的尖点由于流态突变,流体速度增加,压力减小,能够产生大量空化泡。随着流体压力恢复,空化泡溃灭的瞬间会产生强大的高温、高压和水力剪切力,将周围的微小细胞和絮状体破解。
(4)剩余污泥在转盘相对面进行破解的过程中,受离心力沿径向向外甩出,由于齿形结构的阻挡,使污泥在转盘相对面同时受到沿径向和周向的剪切力作用,破解效果更加显著。
(5)剩余污泥受离心力被甩出转盘后,受重力作用沿筒体内壁向下盖板7流动,由于下盖板具有倾斜面,所以剩余污泥会沿下盖板倾斜面向转轴中心流动。流动过程中受到第二转盘6底部齿形结构的剪切和空化作用,实现剩余污泥的二次破解,随后破解完成的剩余污泥将从出口管处流出。整个污泥破解过程是同时进行的,可实现连续操作,处理量较大。
本发明虽然已以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但其并不是用来限定本发明,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都可以利用上述揭示的方法和技术内容对本发明技术方案做出可能的变动和修改,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用于剩余污泥破解的对转式水力空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空化装置,包括上下相对设置的第一转盘和第二转盘,两转盘相对面上均设有若干齿形结构,所述第二转盘在两转盘相对面另一侧同样设有若干齿形结构,两转盘相对面上的齿形结构沿径向相互交错设置,且沿径向和周向均留有间隙;
驱动装置,仅设置一个,驱动所述第一转盘和所述第二转盘沿相反方向旋转;
传动装置,传递所述驱动装置动力,其包括向所述第一转盘传递动力的第一传动机构和向所述第二转盘传递动力的第二传动机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剩余污泥破解的对转式水力空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机构包括第一转盘传动轴,所述第二传动机构包括第二转盘传动轴和换向组件,所述第二转盘传动轴套设在所述第一转盘传动轴上,通过所述换向组件的换向作用,所述第二转盘传动轴与所述第一转盘传动轴同轴反向旋转。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剩余污泥破解的对转式水力空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向组件包括与所述第一转盘传动轴同轴随转的实心轴圆锥齿轮、套设在所述实心轴圆锥齿轮转轴上的空心轴圆锥齿轮以及啮合两者的换向圆锥齿轮。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剩余污泥破解的对转式水力空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机构还包括与所述第一转盘传动轴随转的第一转盘空心轴,所述第一转盘空心轴侧壁设有通孔,污泥通过通孔甩入所述第一转盘与所述第二转盘的间隙内破解。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剩余污泥破解的对转式水力空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盘空心轴顶部设有呈漏斗形的入口收集器,所述入口收集器上方设有污泥入口。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剩余污泥破解的对转式水力空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盘和所述第二转盘在两转盘相对面上的齿形结构呈放射状分布,沿径向均匀设置有多圈,每圈数量相同,横截面呈六边形且沿径向由内向外宽度增加。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用于剩余污泥破解的对转式水力空化装置,其特征在于,两转盘相对面上位于同一径向直线上的齿形结构,其周向两端的尖点连线的延长线均通过圆盘圆心。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剩余污泥破解的对转式水力空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转盘在两转盘相对面另一侧设置的齿形结构呈放射状分布,沿径向均匀设置多圈,每圈数量相同且横截面为六边形。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用于剩余污泥破解的对转式水力空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化装置还包括设置在两转盘外部的筒体、上盖板和下盖板,所述下盖板具有外高内低呈环形的倾斜面。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用于剩余污泥破解的对转式水力空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转盘在两转盘相对面另一侧设置的齿形结构除最内圈齿形结构外,其余圈层齿形结构末端均具有斜切面,所述倾斜面与所述斜切面平行。
CN202211442124.6A 2022-11-17 2022-11-17 一种用于剩余污泥破解的对转式水力空化装置 Active CN11565054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442124.6A CN115650542B (zh) 2022-11-17 2022-11-17 一种用于剩余污泥破解的对转式水力空化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442124.6A CN115650542B (zh) 2022-11-17 2022-11-17 一种用于剩余污泥破解的对转式水力空化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650542A true CN115650542A (zh) 2023-01-31
CN115650542B CN115650542B (zh) 2023-04-07

Family

ID=850197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442124.6A Active CN115650542B (zh) 2022-11-17 2022-11-17 一种用于剩余污泥破解的对转式水力空化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650542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30192831A1 (en) * 2002-04-10 2003-10-16 Bertwin Langenecker Inactivation of microorganisms and virus in liquids and sludge
CN113562807A (zh) * 2021-09-26 2021-10-29 中国海洋大学 一种基于对撞冲击的旋转振荡空化装置
CN113562808A (zh) * 2021-09-26 2021-10-29 中国海洋大学 一种对转水力空化系统
CN113562806A (zh) * 2021-09-26 2021-10-29 中国海洋大学 一种基于自激振荡空化叶轮的水处理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30192831A1 (en) * 2002-04-10 2003-10-16 Bertwin Langenecker Inactivation of microorganisms and virus in liquids and sludge
CN113562807A (zh) * 2021-09-26 2021-10-29 中国海洋大学 一种基于对撞冲击的旋转振荡空化装置
CN113562808A (zh) * 2021-09-26 2021-10-29 中国海洋大学 一种对转水力空化系统
CN113562806A (zh) * 2021-09-26 2021-10-29 中国海洋大学 一种基于自激振荡空化叶轮的水处理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650542B (zh) 2023-04-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824226A (zh) 一种降解含油污泥油份的水力空化器
CN109824173B (zh) 一种有机废水三级水力空化处理系统
CN109824176A (zh) 一种水力空化结合氧化剂降解染料废水的装置
CN110217957A (zh) 一种失活污泥降解水力空化装置
CN111229074B (zh) 一种旋转齿筒式水力空化器
CN111807584A (zh) 水力空化结合光解降解抗生素废水的装置
CN115650542B (zh) 一种用于剩余污泥破解的对转式水力空化装置
CN107265562A (zh) 一种剪切式水力空化发生装置及水力空化方法
CN104667782B (zh) 一种新型潜水搅拌机
CN108730199A (zh) 一种单电机驱动的对旋轴流泵
CN111807644A (zh) 一种联合水力空化和生物法的抗生素废水降解装置
CN112551861B (zh) 一种超声破解市政污泥降低污泥含水率的装备
CN105130159B (zh) 用于污泥处理行业的污泥浓缩机
CN106724960B (zh) 一种空化增氧型果蔬清洗机
CN210711199U (zh) 一种基于流体剪切-超声法的污泥破解装置
CN111807499A (zh) 水力空化与电催化一体式抗生素废水降解装置
CN111807583A (zh) 基于电解与空化联合作用的抗生素废水降解方法及装置
CN219861004U (zh) 一种能够控制浓缩率的转鼓浓缩机
CN219652858U (zh) 一种应用于水力空化减泥机的齿形旋转喷嘴
CN219652859U (zh) 一种具有齿形旋转喷嘴的水力空化减泥机
CN107381844A (zh) 基于曝气系统的水驱气泡细化装置
CN108443165A (zh) 一种卧式常温型双吸耐腐蚀不锈钢离心泵
CN215472040U (zh) 一种建筑施工用高效节能砂浆搅拌装置
CN215172108U (zh) 一种具备良好密封结构的立式减速机
CN211733204U (zh) 一种自适应的双螺旋污泥下料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