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643583A - 一种天线成簇的配置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天线成簇的配置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643583A
CN115643583A CN202110814034.4A CN202110814034A CN115643583A CN 115643583 A CN115643583 A CN 115643583A CN 202110814034 A CN202110814034 A CN 202110814034A CN 115643583 A CN115643583 A CN 11564358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ell
capacity
user terminal
evaluation value
cell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814034.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643583B (zh
Inventor
陈安华
姚键
李晖晖
罗伟民
李木荣
陈勇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China Mobile Group Guangdong Co Ltd
China Mobile Group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China Mobile Group Guangdong Co Ltd
China Mobile Group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China Mobile Group Guangdong Co Ltd, China Mobile Group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814034.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643583B/zh
Publication of CN1156435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64358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64358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64358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天线成簇的配置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获取目标区域内的第一小区和多个第二小区;若所述第一小区为未成簇小区,基于目标区域内用户终端的无线指标与业务指标之间的历史映射关系,根据所述目标区域内每个小区的无线指标,获取第一容量评估值;基于目标区域内用户终端的无线指标与业务指标之间的历史映射关系,根据不同成簇组合得到的第三小区的无线指标,获取一个或多个第二容量评估值;根据预设阈值,将所述第二容量评估值和所述第一容量评估值进行对比,并根据对比结果,对天线成簇进行配置。本发明实现了D‑MIMO天线簇的自动配置,降低了计算复杂度,提高了业务需求和网络容量的匹配度。

Description

一种天线成簇的配置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数据业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天线成簇的配置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多输入多输出技术(Multiple-Input-multiple-output,简称MIMO)通过构建多收多发天线系统,抑制了多径效应引起的信号衰落,实现频谱资源复用,扩展了无线通信系统的容量与可靠性,是4G和5G系统的关键技术之一。
图1为现有技术提供的4G/5G室内网络覆盖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在4G/5G室内网络规划与设计中,对于固定的覆盖区域,当采用固定制式(比如,4G/5G)的无线系统时,网络容量主要取决于站点(对于室内场景,也可认为是一个通信小区)的密度和站点间的干扰。图2为现有技术提供的4G/5G室内网络覆盖小区分裂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普通场景下,为保证覆盖电平(在4/5G系统中,如RSRP),室内部署一定密度天线(最小单位覆盖小区),并对多天线进行小区合并,兼顾干扰性能。当容量需求上升时,通常通过小区分裂,增加区域内小区(每分裂一个小区,提供了单独的频谱资源),但同时小区间的重叠区域变大,干扰抬升。图3为现有技术提供的站点密度与系统容量关系的示意图,在同等覆盖区域内,站点密度提高提供了更多独立小区频谱资源,然而干扰抬升由降低了频谱效率,从而使系统容量随站点密度提高逐渐达到饱和。可见,干扰问题是密集站点组网下的关键瓶颈,解决极高容量需求场景的网络部署,需解决干扰问题。
D-MIMO是分布式MIMO(Distributed MIMO)的简称,与传统MIMO不同之处,在于其将发射端分布在较大的空间范围中。早在2006年,Mudumbai R等人在《Distributedtransmit beamforming using feedback control》中提出了类D-MIMO的雏形模型,该模型使空间中不同位置的天线成簇,对终端进行分布式多天线形态下的波束赋型传输;2010年,Gesbert D等人在《Multi-Cell MIMO Cooperative Networks:ANew Look atInterference》进一步提出了基于空间离散分布的多小区共同组成MIMO系统,对多小区重叠区域的干扰问题提出“协同网络”概念,化干扰为有用信号,本质上即一个分布式的MIMO系统。在站点密集组网场景中,多个独立小区天线在空间离散分布,但存在较大重叠覆盖区,从而带来较高的干扰。现有技术中针对一片覆盖区域内的小区发射点,会存在较大重叠覆盖区域而产生干扰,导致无法满足业务需求与网络容量的高配置需求的问题,因此,亟需一种天线成簇的配置方法及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天线成簇的配置方法及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无法满足业务需求与网络容量的配置需求的缺陷,实现D-MIMO天线簇的动态配置,从而将邻近小区融合成簇或解簇。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天线成簇的配置方法,包括:
获取目标区域内的第一小区和多个第二小区,所述第二小区为所述第一小区的任一邻边小区;
若所述第一小区为未成簇小区,基于目标区域内用户终端的无线指标与业务指标之间的历史映射关系,根据所述目标区域内每个小区的无线指标,获取第一容量评估值;
基于目标区域内用户终端的无线指标与业务指标之间的历史映射关系,根据不同成簇组合得到的第三小区的无线指标,获取一个或多个第二容量评估值,所述第三小区为所述第一小区与所述第二小区合并得到的待成簇小区;
根据预设阈值,将所述第二容量评估值和所述第一容量评估值进行对比,并根据对比结果,对天线成簇进行配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第一小区为成簇小区,基于目标区域内用户终端的无线指标与业务指标之间的历史映射关系,根据所述目标区域内每个小区的无线指标,获取第三容量评估值;
基于目标区域内用户终端的无线指标与业务指标之间的历史映射关系,根据所述第一小区待解簇后的无线指标,获取第四容量评估值;
根据预设阈值,将所述第三容量评估值和所述第四容量评估值进行对比,并根据对比结果,对天线成簇进行配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基于目标区域内用户终端的无线指标与业务指标之间的历史映射关系,根据所述第一小区待解簇后的无线指标,获取第四容量评估值,包括:
根据所述用户终端的探测参考信号发射功率,以及每个第一原始小区接收的探测参考信号功率,获取所述用户终端与每个所述第一原始小区之间的传播路径损耗,所述第一原始小区为所述第一小区在进行解簇后得到的小区;
根据基站侧子载波发射功率和所述传播路径损耗,分别获取所述用户终端在所述每个第一原始小区的接收电平;
根据所述每个第一原始小区的接收电平,预测所述第一小区解簇后的信噪比,并基于目标区域内用户终端的无线指标与业务指标之间的历史映射关系,获取第四容量评估值。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根据预设阈值,将所述第三容量评估值和所述第四容量评估值进行对比,并根据对比结果,对天线成簇进行配置,包括:
根据预设阈值,将所述第三容量评估值和所述第四容量评估值进行对比,获取所述第三容量评估值和所述第四容量评估值的比值;
若所述比值小于等于第一预设阈值,且大于等于预设第二阈值,则所述第一小区维持配置不变;
若所述比值小于预设第二阈值,则对所述第一小区进行解簇配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基于目标区域内用户终端的无线指标与业务指标之间的历史映射关系,获取第一容量评估值,包括:
基于目标区域内用户终端的无线指标与业务指标的历史映射关系,获取用户终端在每个小区的归一化容量权值,并根据所述归一化容量权值,生成所述用户终端在每个小区的容量权值表;
基于所述容量权值表,根据所述用户终端在目标区域内每个小区的无线指标,得到目标区域内每个用户终端位于每个小区的归一化容量权值;
对所述每个用户终端位于每个小区的归一化容量权值求和,获取第一容量评估值。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第一小区为未成簇的情况下,若与所述第一小区待成簇的第二小区,是由多个第二原始小区进行成簇得到的已成簇小区,则根据所述用户终端与每个所述第二原始小区之间的传播路径损耗,以及基站侧子载波的发射功率,获取所述每个第二原始小区的接收电平;
根据所述每个第二原始小区的接收电平,获取所述多个第二原始小区的接收电平之和;
对所述多个第二原始小区的所有邻边小区的接收电平进行求和,获取所述多个第二原始小区的邻边小区接收电平之和;
根据所述多个第二原始小区的邻边小区接收电平之和与所述多个第二原始小区的接收电平之和,确定用户终端位于所述第二小区的信噪比;
根据所述第二小区的信噪比,基于所述目标区域内用户终端的无线指标与业务指标之间的历史映射关系,获取第一容量评估值;
对第三小区的所有邻边小区的接收电平进行求和,获取所述第三小区的所有邻边小区的接收电平之和;
根据所述第三小区的所有邻边小区的接收电平之和与所述第三小区的接收电平之和,确定用户终端位于所述第三小区的信噪比,所述第三小区为所述第一小区与所述第二小区合并得到的待成簇小区;
根据所述第三小区的信噪比,基于所述目标区域内用户终端的无线指标与业务指标之间的历史映射关系,获取一个或多个第二容量评估值;
根据预设阈值,将所述第二容量评估值和所述第一容量评估值进行对比,并根据对比结果,对天线成簇进行配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根据预设阈值,将所述第二容量评估值和所述第一容量评估值进行对比,并根据对比结果,对天线成簇进行配置,包括:
根据预设阈值,将所述第二容量评估值和所述第一容量评估值进行对比,获取所述第二容量评估值和所述第一容量评估值的比值;
若所述比值大于第一预设阈值,则将所述比值对应的第二小区与第一小区进行成簇配置;
若所述比值小于等于第一预设阈值,且大于等于第二预设阈值,则所述第一小区和所述第二小区维持配置不变。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天线成簇的配置装置,包括:
目标小区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目标区域内的第一小区和多个第二小区,所述第二小区为所述第一小区的任一邻边小区;
第一容量评估值获取模块,若所述第一小区为未成簇小区,用于基于目标区域内用户终端的无线指标与业务指标之间的历史映射关系根据所述目标区域内每个小区的无线指标,获取第一容量评估值;
第二容量评估值获取模块,用于基于目标区域内用户终端的无线指标与业务指标之间的历史映射关系,根据不同成簇组合得到的第三小区的无线指标,获取一个或多个第二容量评估值,所述第三小区为所述第一小区与所述第二小区合并得到的待成簇小区;
第一配置模块,用于根据预设阈值,将所述第二容量评估值和所述第一容量评估值进行对比,并根据对比结果,对天线成簇进行配置。
第三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存储有计算机程序的存储器,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第一方面所述天线成簇的配置方法的步骤。
第四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处理器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处理器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用于使所述处理器执行第一方面所述天线成簇的配置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天线成簇的配置方法及装置,基于目标区域内用户终端的无线指标与业务指标之间的历史映射关系,根据终端用户位于服务小区的信噪比,获取天线簇进行配置前后的容量评估值,通过评估天线簇进行配置前后,在目标区域内小区容量评估值的增减情况,并与预设阈值进行判断,从而将近邻小区融合成簇,实现了D-MIMO天线簇的自动配置,降低了计算复杂度,提高了业务需求和网络容量的匹配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提供的4G/5G室内网络覆盖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提供的4G/5G室内网络覆盖小区分裂的示意图;
图3为现有技术提供的站点密度与系统容量关系的示意图;
图4为现有技术提供的MIMO系统的基本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提供的D-MIMO原理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提供的天线成簇的配置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提供的目标区域内D-MIMO天线动态成簇场景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提供的天线成簇的配置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中的附图,对本发明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图4为现有技术提供的MIMO系统的基本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传输信息流经空时编码形成Nt个信息子流i=1,……,Nt,并由Nt个天线发射出去,经空间信道后由Nr个接收天线接收。多天线接收机利用基于信道估计的预空时编码(即下图中的H的构建)处理并解码这些数据子流(H的秩即表征资源的正交复用度),实现传输容量提升。
假定信道为独立的瑞利衰落信道,则信道容量C近似为:C=min(N,Nr)*B*log2(SN/2)。其中,B为信号带宽,SN为接收端平均信噪比。可见,一个固定带宽的MIMO系统的容量取决于Nt、Nr的最小值以及MIMO系统的平均信噪比。
以上容量基于信道的独立性,因而在传统MIMO应用中一般要求发射天线不应相距过远,比如,在进行室内分布系统双流建设时天线距离一般不可超过1.5倍波长,主要原因是,天线间距过大将造成UE接收到的多天线口功率不对称,即x1~xNt的功率差异,从而影响系统容量。
图5为本发明提供的D-MIMO原理的示意图,如图5所示,在站点密集组网的应用场景中,多个独立小区天线在空间离散分布,但存在较大重叠覆盖区,从而带来较高的干扰,D-MIMO将2个或以上独立小区作为MIMO系统的多输入端,从而将多路的干扰信号转为有用信号。在重叠覆盖区域,分布于空间的多个小区对终端实现MIMO,多个小区间信号正交,重叠覆盖区终端通过解码预编码得到两路互不干扰的信号。
在密集组网下采用D-MIMO化干扰为多通道信源,然而,对于一片覆盖区域内的m个独立天线(或称独立小区)发射点,通过实施D-MIMO,快速识别哪些独立小区应被合为一簇,主要面临以下两个问题:其一,在实施成本上,通常D-MIMO以license形式授权使用,D-MIMO使用数量直接决定部署成本,应根据成本确定D-MIMO使用数;其二,在实施小区选择上,应保证D-MIMO天线成簇的按需部署,所谓按需即根据覆盖区域内的终端行为、分布提供匹配的系统容量。
图6为本发明提供的天线成簇的配置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6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天线成簇的配置方法,包括:
步骤601,获取目标区域内的第一小区和多个第二小区,所述第二小区为所述第一小区的任一邻边小区。
在本发明中,目标区域可以是一片部署了m个独立小区的覆盖区域,覆盖区域内有n个流动用户终端。为保证充分覆盖电平,室内部署一定密度天线,该天线可视为最小单位覆盖小区。对于一片覆盖区域内的多个独立天线(或独立小区)发射点,可以通过评估区域内的容量权值,生成覆盖区域内成簇或解簇的容量对比,从而将独立小区成簇或者解簇,实现天线簇的动态配置。
具体地,获取目标区域内的第一小区和多个第二小区,其中,第一小区为目标区域内驻留终端数最多的小区;第二小区为驻留终端数最多的小区的邻边小区,即第一小区周围存在多个第二小区。
步骤602,若所述第一小区为未成簇小区,基于目标区域内用户终端的无线指标与业务指标之间的历史映射关系,根据所述目标区域内每个小区的无线指标,获取第一容量评估值。
在本发明中,如果第一小区为未成簇小区,根据目标区域内用户终端的无线指标与业务指标之间对应的历史映射关系,得到无线性能指纹库。通过查询无线性能指纹库中的无线指标,可以得到用户终端的无线指标与业务指标之间的历史映射关系,得到映射值kn,对映射值kn进行归一化处理,从而确定用户终端在小区的归一化容量权值k=kn/kmax(kmax为基准值,可以取值100)。通过对目标区域内所有小区所有用户终端的归一化容量权值求和,得到第一容量评估值。
其中,容量评估值表示目标覆盖区域内所有小区的总容量评估情况。通过评估天线成簇或解簇配置前后整体覆盖小区的总容量增减情况,可以实现动态配置天线簇。
其中,无线指标用于表示当前小区的无线覆盖情况,业务指标表示用户终端在当前小区传输速率的参数。
可选地,无线指标可以是(Signal to Interference plus Noise Ratio,简称SINR)和接收电平(Reference Signal Receiving Power,简称RSRP)。
可选地,用户业务指标可以是时延、下行速率和上行速率。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小区为未成簇的小区,本质上为确定第一小区是否需要成簇,第一小区本身也可能是已成簇的小区,但在此实施例中第一小区默认为未成簇的小区。
在一实施例中,如果第一小区为未成簇的小区,则将第一小区记为Cellm,将第一小区的邻边小区记为Cellm-1,即第二小区;通过测量第i个用户终端位于第一小区和第二小区的接收电平,计算用户终端假设驻留于目标区域内每个小区的信噪比。当一个用户终端位于某一服务小区时,信噪比计算公式为:
Figure BDA0003169539400000101
其中,k为假设一个用户终端位于的第k个服务小区,Rsrpk表示假设一个用户终端位于的第k个服务小区的接收电平,Rsrpj表示第k个服务小区的第j个邻区的接收电平。
进一步地,通过查询无线性能指纹库,分别得到第i个终端处于目标区域内第1至m个小区时的各个归一化容量权值,对第i个终端处于目标区域内第1至m个小区时的各个归一化容量权值进行求和,得到第一容量评估值C1,第一容量评估值C1的计算公式为:
Figure BDA0003169539400000102
其中,k1-if表示第i(i=0,1,2...n)个用户终端位于第j个小区的归一化容量权值,m表征目标覆盖区域内未执行成簇时的m个小区,n表示用户终端数量。
步骤603,基于目标区域内用户终端的无线指标与业务指标之间的历史映射关系,根据不同成簇组合得到的第三小区的无线指标,获取一个或多个第二容量评估值,所述第三小区为所述第一小区与所述第二小区合并得到的待成簇小区。
图7为本发明提供的目标区域内D-MIMO天线动态成簇场景的示意图,如图7所示,目标区域内部署了1-24个独立小区的覆盖区域,区域内有多个流动用户终端,不同的相邻小区之间存在覆盖叠加区域。
在本发明中,以无线指标为信噪比时作为实施例进行说明。不同成簇组合可以是以第一小区为中心,四周任一相邻小区与第一小区成簇组合而成的。以图7为例,若选取第8个小区为第一小区Cellm,则8+2、8+7、8+9和8+14对应的小区组成了不同的成簇组合结果。根据不同成簇组合得到的第三小区,记为Cello,第三小区Cello为第一小区Cellm和第二小区Cellm-1合并成的待成簇小区。
进一步地,由于第i个用户终端处于Cello的信噪比无法直接测量,考虑将Cellm和Cellm-1采用D-MIMO合并为新的Cello小区,从而将干扰信号转为信源信号,根据Cello小区的接收电平之和,以及Cello小区的邻边小区的接收电平之和,计算所得第三小区Cello的信噪比,信噪比计算公式为:
Figure BDA0003169539400000111
其中,Sinro表示第三小区Cello的信噪比,第三小区为第m个和第m-1个待成簇的小区,m表征覆盖区域内未执行成簇时的m个小区,m-1表示小区m的任一邻边小区,j表示第m个小区的第j个邻区,Rsrpm表示一个用户终端位于第m个服务小区的接收电平,Rsrpm-1表示一个用户终端位于第m-1个服务小区的接收电平,Rsrpj表示一个用户终端位于第j个邻区的接收电平。
进一步地,通过查询指纹库进行匹配,获取第i个终端处于目标区域内执行成簇后形成的第1至m个小区中每个小区(两个待成簇小区记为一个小区)的归一化容量权值,对多个容量权值求和得到第二容量评估值C2,第二容量评估值C2的计算公式为:
Figure BDA0003169539400000121
其中,k2-ij表示第i个用户终端位于第j个小区的归一化容量权值,o表征覆盖区域内执行成簇后形成的o个小区,第o个小区为第m个和第m-1个小区执行D-MIMO成簇后的小区。
进一步地,由于根据不同成簇组合可以得到不同的第三小区,按照上述求取容量评估值的方法可求得一个或多个不同成簇组合对应的第二容量评估值。
可选地,当用户终端未接收到某小区电平时,该项容量权值k计为0。
步骤604,根据预设阈值,将所述第二容量评估值和所述第一容量评估值进行对比,并根据对比结果,对天线成簇进行配置。
在本发明中,第二容量评估值可以是根据一个或多个不同成簇组合得到的。将每个第二容量评估值和第一容量评估值进行比较,得到第二容量评估值C2与第一容量评估值C1的比值,根据预设阈值与每个比值的比较结果,实现对分布式多输入多输出天线成簇的自动配置。
本发明提供的天线成簇的配置方法,基于目标区域内用户终端的无线指标与业务指标之间的历史映射关系,根据终端用户位于服务小区的信噪比,获取天线簇进行配置前后的容量评估值,通过评估天线簇进行配置前后,在目标区域内小区容量评估值的增减情况,并与预设阈值进行判断,从而将近邻小区融合成簇,实现了D-MIMO天线簇的自动配置,降低了计算复杂度,提高了业务需求和网络容量的匹配度。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第一小区为成簇小区,基于目标区域内用户终端的无线指标与业务指标之间的历史映射关系,根据所述目标区域内每个小区的无线指标,获取第三容量评估值;
基于目标区域内用户终端的无线指标与业务指标之间的历史映射关系,根据所述第一小区待解簇后的无线指标,获取第四容量评估值;
根据预设阈值,将所述第三容量评估值和所述第四容量评估值进行对比,并根据对比结果,对天线成簇进行配置。
在本发明中,如果第一小区为成簇小区,则将第一小区记为Cello,Cello为两个相邻的小区已成簇的小区。通过测量第一小区和其它目标区域内每个小区的接收电平,再根据信噪比公式计算得到不同小区的信噪比,基于目标区域内用户终端的无线指标与业务指标之间的历史映射关系,获得用户终端在不同小区对应的归一化容量权值,对各个归一化容量权值进行求和,得到第三容量评估值C3,第三容量评估值C3的计算公式为:
Figure BDA0003169539400000131
其中,k3-i表示第i个用户终端位于第j个小区的归一化容量权值,o表征覆盖区域内执行成簇后形成的o个小区,第o个小区为两个相邻小区执行D-MIMO成簇后的小区。
进一步地,计算将成簇小区配置解簇后的总容量评估值。Cello是由两个相邻小区合并成簇的,由于已逻辑合并,用户终端对于这两个小区的接收电平RSRP无法测量区分,因而可以根据基站侧所收集的终端探测参考信息(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简称SRS)到达两个小区的功率差异进行估算,估算这两个小区的接收电平,再根据信噪比公式计算信噪比,然后通过查询无线性能指纹库即可得到每个小区对应的归一化容量权值。对成簇小区进行解簇后,第i个终端处于目标区域内第1至m个小区时的各个归一化容量权值进行求和,得到第四容量评估值C4,第四容量评估值C4的计算公式为:
Figure BDA0003169539400000141
其中,k4-ij表示第i个用户终端位于第j个小区的归一化容量权值,m表征目标覆盖区域内解簇后的m个小区,n表示用户终端。
进一步地,将第三容量评估值和第四容量评估值进行比较,得到第三容量评估值C3与第四容量评估值C4的比值,根据预设阈值与比值的比较结果,实现对天线成簇的自动配置。
本发明提供的天线成簇的配置方法,可实现覆盖区域内的D-MIMO成簇组网,通过自动融合扩簇和解簇的动态配置,具有业务需求与网络容量匹配度高、计算复杂度适中、动态按需配置D-MIMO的优点,为高容量密集组网规划场景提供快捷规划部署方法。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基于目标区域内用户终端的无线指标与业务指标之间的历史映射关系,获取第一容量评估值,包括:
基于目标区域内用户终端的无线指标与业务指标的历史映射关系,获取用户终端在每个小区的归一化容量权值,并根据所述归一化容量权值,生成所述用户终端在每个小区的容量权值表;
基于所述容量权值表,根据所述用户终端在目标区域的无线指标,得到目标区域内每个用户终端位于每个小区的归一化容量权值;
对所述每个用户终端位于每个小区的归一化容量权值求和,获取第一容量评估值。
在本发明中,对于初始m个独立小区,未部署D-MIMO时,进行基于m个小区独立测量的无线指标与业务指标的映射,得到用户终端在目标区域的无线指标与用户业务指标的历史映射关系,该历史映射关系可称为业务的无线指标指纹映射关系,随时间推移该库样本数逐渐提高,根据设备处理性能,可设置最大样本数。
进一步地,根据用户终端在目标区域的无线指标与用户业务指标的历史映射关系,生成用户终端在每个小区的容量权值表,每个用户终端位于目标区域内不同小区时对应多个容量权值表,从而可以根据容量权值表构建得到无线性能指纹库。
进一步地,根据用户终端在目标区域不同小区的多个容量权值表,得到目标区域内每个用户终端处于每个小区的归一化容量权值,对每个用户终端位于第1至第m个小区时的容量权值求和,确定第一容量评估值。
可选地,查询无线性能指纹库时,由于实际测量的小区无线指标会与无线性能指纹库的数据存在细微差异,可以采用插值近似估算,获取业务指标的映射值。
在一实施例中,根据用户终端在小区测得的接收电平和信噪比,进一步构建接收电平(RSRP)、信噪比(SINR)与下行速率的映射关系,映射值表示为kn,取定该用户终端在该小区的归一化容量权值之值k=kn/kmax,从而生成用户终端在该小区的容量权值表。根据多个用户终端在目标区域内获取的多个容量权值表,构建得到无线性能指纹库。当用户终端在一小区测量到的RSRP为-65左右,SINR为20左右时,通过查询无线性能指纹库,获取该用户终端在该小区的归一化容量权值1。
可选地,kmax为归一化容量权值的基准值,可以是100,可根据实际需求设定,此处不作限定。
可选地,根据统计到的多个用户终端实际上报的无线指标,对无线指标映射库进行实时更新,提升了业务需求与网络容量的高匹配度。
容量权值k与无线指标映射库的关系如表1所示:
表1
Figure BDA0003169539400000161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基于目标区域内用户终端的无线指标与业务指标之间对应的历史映射关系,根据所述第一小区待解簇后的无线指标,获取第四容量评估值,包括:
根据所述用户终端的探测参考信号发射功率,以及每个第一原始小区接收的探测参考信号功率,获取所述用户终端与每个所述第一原始小区之间的传播路径损耗,所述第一原始小区为所述第一小区在进行解簇后得到的小区;
根据基站侧子载波发射功率和所述传播路径损耗,分别获取所述用户终端在所述每个第一原始小区的接收电平;
根据所述每个第一原始小区的接收电平,预测所述第一小区解簇后的信噪比,并基于目标区域内用户终端的无线指标与业务指标之间的历史映射关系,获取第四容量评估值。
在本发明中,由于已成簇小区已进行逻辑合并,用户终端对于成簇小区中的待解簇的每个第一原始小区的接收电平无法测量区分,由基站侧所收集的终端探测参考信号到达两个第一原始小区的功率差异进行估算。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原始小区表示已成簇的第一小区中待解簇的两个相邻小区中任一小区。
进一步地,两个第一原始小区分别记为Cellm和Cellm-1,则用户终端至Cellm的传播路径损耗计算公式为:
PLm=PUE-Pm
用户终端至Cellm-1的传播路径损耗计算公式为:
PLm-1=PUE-Pm-1
用户终端在Cellm的接收电平计算公式为:
Rsrpm=PBS-PLm
用户终端在Cellm-1的接收电平计算公式为:
Rsrpm-1=PBS-PLm-1
其中,Pm表示Cellm所接收SRS功率,Pm-1表示Cellm-1所接收SRS功率,PUE表示用户终端SRS发射功率,PLm表示用户终端至Cellm的传播路径损耗,PLm-1表示用户终端至Cellm-1的传播路径损耗;PBS表示基站侧子载波发射功率,Rsrpm表示用户终端在Cellm的接收电平,Rsrpm-1表示用户终端在Cellm-1的接收电平。
进一步地,通过计算得到每个第一原始小区的接收电平Rsrpm和Rsrpm-1,根据信噪比公式计算得到每个第一原始小区的信噪比;然后通过查询无线性能指纹库,即可得到每个第一原始小区对应的归一化容量权值;通过测量其它未成簇小区的电平值,再根据信噪比公式和无线性能指纹库,获取其它未成簇小区对应的归一化容量权值;最后对第i个终端处于目标区域内第1至m个小区时的各个归一化容量权值进行求和,得到第四容量评估值。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第一小区为未成簇的情况下,若与所述第一小区待成簇的第二小区,是由多个第二原始小区进行成簇得到的已成簇小区,则根据所述用户终端与每个所述第二原始小区之间的传播路径损耗,以及基站侧子载波的发射功率,获取所述每个第二原始小区的接收电平;
根据所述每个第二原始小区的接收电平,获取所述多个第二原始小区的接收电平之和;
对所述多个第二原始小区的所有邻边小区的接收电平进行求和,获取所述多个第二原始小区的邻边小区接收电平之和;
根据所述多个第二原始小区的邻边小区接收电平之和与所述多个第二原始小区的接收电平之和,确定用户终端位于所述第二小区的信噪比;
根据所述第二小区的信噪比,基于所述目标区域内用户终端的无线指标与业务指标之间的历史映射关系,获取第一容量评估值;
对第三小区的所有邻边小区的接收电平进行求和,获取所述第三小区的所有邻边小区的接收电平之和;
根据所述第三小区的所有邻边小区的接收电平之和与所述第三小区的接收电平之和,确定用户终端位于所述第三小区的信噪比,所述第三小区为所述第一小区与所述第二小区合并得到的待成簇小区;
根据所述第三小区的信噪比,基于所述目标区域内用户终端的无线指标与业务指标之间的历史映射关系,获取一个或多个第二容量评估值;
根据预设阈值,将所述第二容量评估值和所述第一容量评估值进行对比,并根据对比结果,对天线成簇进行配置。
在本发明中,第二小区可以是两个或多个第二原始小区进行成簇得到的,第二原始小区表示组成已成簇小区的相邻小区中任一小区。本实施例以第二小区由两个第二原始小区成簇得到的进行详细说明,针对未成簇小区与已成簇小区继续成簇的情况,如果第一小区为未成簇小区,第二小区为已成簇小区,由于用户终端对于已成簇小区中的两个小区的接收电平RSRP无法测量区分,因而可以根据基站侧所收集的终端探测参考信息(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简称SRS)到达这两个小区的功率差异进行估算。
进一步地,根据用户终端与已成簇小区中未执行成簇之前的两个第二原始小区,分别计算用户终端到这两个第二原始小区的传播路径损耗,并根据基站侧子载波的发射功率,得到这两个第二原始小区各自的接收电平。
进一步地,对两个第二原始小区的所有邻边小区的接收电平进行求和,获取所述两个第二原始小区的邻边小区接收电平之和,并根据所述两个第二原始小区的接收电平之和,计算得到已成簇的第二小区的信噪比:
Figure BDA0003169539400000191
其中,Sinro表示已成簇的第二小区的信噪比,m表征覆盖区域内未执行成簇时的m个小区,m-1表示小区m的任一邻边小区,j表示第m个小区的第j个邻区,Rsrpm表示一个用户终端位于第m个服务小区的接收电平,Rsrpm-1表示一个用户终端位于第m-1个服务小区的接收电平,Rsrpj表示一个用户终端位于第j个邻区的接收电平。
进一步地,计算用户终端驻留于目标区域中除了已成簇的第二小区之外的所有独立小区的信噪比,每个独立小区的信噪比计算公式为:
Figure BDA0003169539400000192
进一步地,获知目标区域内所有小区的信噪比,通过查询无线性能指纹库,即可得到每个小区对应的归一化容量权值,再对第i个终端处于目标区域内第1至m个小区时的各个归一化容量权值进行求和,得到第一容量评估值。
进一步地,根据上述已成簇小区的信噪比计算公式,可确定用户终端位于第一小区和第二小区合并得到的待成簇小区的信噪比,根据该信噪比,通过查询无线性能指纹库,可以得到用户终端位于该待成簇小区的归一化容量权值;同样地,计算第一小区和第二小区合并得到的待成簇小区周围所有邻边小区的信噪比,再通过查询无线性能指纹库,得到每个邻边小区对应的归一化容量权值,然后对第i个终端处于目标区域内第1至m个小区时的各个归一化容量权值进行求和,得到一个或多个第二容量评估值。
进一步地,根据第二容量评估值和第一容量评估值的对比结果,对天线簇进行动态成簇或解簇配置。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根据预设阈值,将所述第二容量评估值和所述第一容量评估值进行对比,并根据对比结果,对天线成簇进行配置,包括:
根据预设阈值,将所述第二容量评估值和所述第一容量评估值进行对比,获取所述第二容量评估值和所述第一容量评估值的比值;
若所述比值大于第一预设阈值,则将所述比值对应的第二小区与第一小区进行成簇配置;
若所述比值小于等于第一预设阈值,且大于等于第二预设阈值,则所述第一小区和所述第二小区维持配置不变。
在本发明中,在第一小区为未成簇的情况下,将第二容量评估值和所述第一容量评估值的比值定义为X=C2/C1,同时设定网络浮动比例α,第一预设阈值可以是1+α,第二预设阈值可以是1-α。
如果判断获知X>(1+α),表明Cellm成簇整体收益高于小区独立运行,将Cellm与Cellm-1配置成D-MIMO小区簇,成为新的小区Cello
如果判断获知(1-α)≤X≤(1+α),表明成簇整体收益与不成簇相当,考虑到配置周期内终端具有一定流动性导致的容量需求弹性变化,维持Cellm与Cellm-1配置不变。
可选地,网络浮动比例α可以是10%。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根据预设阈值,将所述第三容量评估值和所述第四容量评估值进行对比,并根据对比结果,对天线成簇进行配置,包括:
根据预设阈值,将所述第三容量评估值和所述第四容量评估值进行对比,获取所述第三容量评估值和所述第四容量评估值的比值;
若所述比值小于等于第一预设阈值,且大于等于预设第二阈值,则所述第一小区维持配置不变;
若所述比值小于预设第二阈值,则对所述第一小区进行解簇配置。
在本发明中,在第一小区为成簇的情况下,将第三容量评估值和所述第四容量评估值的比值定义为X=C3/C4,同时设定网络浮动比例α,第一预设阈值可以是1+α,第二预设阈值可以是1-α。
如果判断获知(1-α)≤X≤(1+α),表明小区成簇整体收益与不成簇相当,考虑到配置周期内终端具有一定流动性导致的容量需求弹性变化,维持当前已成簇小区的配置不变。
如果判断获知X<(1-α),表明第一小区成簇整体收益低于独立运行,对第一小区进行解簇配置。
可选地,网络浮动比例α可以是10%。
可选地,当配置后形成新小区组,按照可配置的时间周期T继续进行动态配置,当终端数n发生变化时,按当前簇配置,重新选定驻留终端数最多小区,继续对小区进行成簇或解簇判定。
通过上述步骤,可实现覆盖区域内的D-MIMO成簇组网,具有动态配置和自动融合扩簇、解簇的特性。
需说明的是,本发明提供的天线成簇的配置方法适用于1个或多个初始小区,取决于D-MIMO应用授权数,当授权数为1时,初始取驻留终端数最多的小区,当授权数为2时,取驻留终端数最多的小区和仅次于终端数最多且非邻的小区,然后按照上述实施例方法执行,在此不作复述。
图8为本发明提供的天线成簇的配置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天线成簇的配置装置,包括目标小区获取模块801、第一容量评估值获取模块802、第二容量评估值获取模块803和第一配置模块804,其中,目标小区获取模块801用于获取目标区域内的第一小区和多个第二小区,所述第二小区为所述第一小区的任一邻边小区;第一容量评估值获取模块802,若所述第一小区为未成簇小区,用于基于目标区域内用户终端的无线指标与业务指标之间的历史映射关系,根据所述目标区域内每个小区的无线指标,获取第一容量评估值;第二容量评估值获取模块803用于基于目标区域内用户终端的无线指标与业务指标之间的历史映射关系,根据不同成簇组合得到的第三小区的无线指标,获取一个或多个第二容量评估值,所述第三小区为所述第一小区与所述第二小区合并得到的待成簇小区;第一配置模块804用于根据预设阈值,将所述第二容量评估值和所述第一容量评估值进行对比,并根据对比结果,对天线成簇进行配置。
可选地,本发明提供的天线成簇的配置装置,可部署于无线基站、基站管理网元;亦可加载于独立设备应用,亦可应用于固定终端位置的场景,从而估算D-MIMO成簇的天线规模及天线选择。
本发明提供的天线成簇的配置装置,基于目标区域内用户终端的无线指标与业务指标之间的历史映射关系,根据终端用户位于服务小区的信噪比,获取天线簇进行配置前后的容量评估值,通过评估天线簇进行配置前后,在目标区域内小区容量评估值的增减情况,并与预设阈值进行判断,从而将近邻小区融合成簇,实现了D-MIMO天线簇的自动配置,降低了计算复杂度,提高了业务需求和网络容量的匹配度。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三容量评估值获取模块,若所述第一小区为成簇小区,基于目标区域内用户终端的无线指标与业务指标之间的历史映射关系,根据所述目标区域内每个小区的无线指标,获取第三容量评估值;
第四容量评估值获取模块,用于基于目标区域内用户终端的无线指标与业务指标之间的历史映射关系,根据所述第一小区待解簇后的无线指标,获取第四容量评估值;
第二配置模块,用于根据预设阈值,将所述第三容量评估值和所述第四容量评估值进行对比,并根据对比结果,对天线成簇进行配置。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第一容量评估值获取模块还包括:
容量权值表构建单元,用于基于目标区域内用户终端的无线指标与业务指标的历史映射关系,获取用户终端在每个小区的归一化容量权值,并根据所述归一化容量权值,生成所述用户终端在每个小区的容量权值表;
容量权值获取单元,用于基于所述容量权值表,根据所述用户终端在目标区域内每个小区的无线指标,得到目标区域内每个用户终端位于每个小区的归一化容量权值;
第一容量评估值获取单元,用于对所述每个用户终端位于每个小区的归一化容量权值求和,获取第一容量评估值。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原始小区接收电平获取模块,用于在第一小区为未成簇的情况下,若与所述第一小区待成簇的第二小区,是由多个第二原始小区进行成簇得到的已成簇小区,则根据所述用户终端与每个所述第二原始小区之间的传播路径损耗,以及基站侧子载波的发射功率,获取所述每个第二原始小区的接收电平;
第一接收电平求和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每个第二原始小区的接收电平,获取所述多个第二原始小区的接收电平之和;
第二接收电平求和模块,用于对所述多个第二原始小区的所有邻边小区的接收电平进行求和,获取所述多个第二原始小区的邻边小区接收电平之和;
第一信噪比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多个第二原始小区的接收电平之和与所述多个第二原始小区的接收电平之和,确定用户终端位于所述第二小区的信噪比;
容量评估值第一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二小区的信噪比,基于所述目标区域内用户终端的无线指标与业务指标之间的历史映射关系,获取第一容量评估值;
第三接收电平求和模块,用于对第三小区的所有邻边小区的接收电平进行求和,获取所述第三小区的所有邻边小区的接收电平之和;
第二信噪比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三小区的所有邻边小区的接收电平之和与所述第三小区的接收电平之和,确定用户终端位于所述第三小区的信噪比,所述第三小区为所述第一小区与所述第二小区合并得到的待成簇小区;
容量评估值第二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三小区的信噪比,基于所述目标区域内用户终端的无线指标与业务指标之间的历史映射关系,获取一个或多个第二容量评估值;
第三配置模块,用于根据预设阈值,将所述第二容量评估值和所述第一容量评估值进行对比,并根据对比结果,对天线成簇进行配置。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第四容量评估值获取模块包括:
传播路径损耗获取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用户终端的探测参考信号发射功率,以及每个第一原始小区接收的探测参考信号功率,获取所述用户终端与每个所述第一原始小区之间的传播路径损耗,所述第一原始小区为所述第一小区在进行解簇后得到的小区;
第二原始小区接收电平单元,用于根据基站侧子载波发射功率和所述传播路径损耗,分别获取所述用户终端在所述每个第一原始小区的接收电平;
第四容量评估值获取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每个第一原始小区的接收电平,预测所述第一小区解簇后的信噪比,并基于目标区域内用户终端的无线指标与业务指标之间的历史映射关系,获取第四容量评估值。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第一配置模块包括:
第一比值获取单元,用于根据预设阈值,将所述第二容量评估值和所述第一容量评估值进行对比,获取所述第二容量评估值和所述第一容量评估值的比值;
第一判断单元,若所述比值大于第一预设阈值,则用于将所述比值对应的第二小区与第一小区进行成簇配置;
第二判断单元,若所述比值小于等于第一预设阈值,且大于等于第二预设阈值,则用于所述第一小区和所述第二小区维持配置不变。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第二配置模块包括:
第二比值获取单元,用于根据预设阈值,将所述第三容量评估值和所述第四容量评估值进行对比,获取所述第三容量评估值和所述第四容量评估值的比值;
第三判断单元,若所述比值小于等于第一预设阈值,且大于等于预设第二阈值,则用于所述第一小区维持配置不变;
第四判断单元,若所述比值小于预设第二阈值,则用于对所述第一小区进行解簇配置。
本发明提供的装置是用于执行上述各方法实施例的,具体流程和详细内容请参照上述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图9为本发明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9所示,该电子设备可以包括:处理器(processor)901、通信接口(Communication Interface)902、存储器(memory)903和通信总线904,其中,处理器901,通信接口902,存储器903通过通信总线904完成相互间的通信。处理器901可以调用存储器903中的计算机程序,以执行天线成簇的配置方法的步骤,例如包括:获取目标区域内的第一小区和多个第二小区,所述第二小区为所述第一小区的任一邻边小区;若所述第一小区为未成簇小区,基于目标区域内用户终端的无线指标与业务指标之间的历史映射关系,根据所述目标区域内每个小区的无线指标,获取第一容量评估值;基于目标区域内用户终端的无线指标与业务指标之间的历史映射关系,根据不同成簇组合得到的第三小区的无线指标,获取一个或多个第二容量评估值,所述第三小区为所述第一小区与所述第二小区合并得到的待成簇小区;根据预设阈值,将所述第二容量评估值和所述第一容量评估值进行对比,并根据对比结果,对天线成簇进行配置。
此外,上述的存储器903中的逻辑指令可以通过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Access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存储在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程序指令,当所述程序指令被计算机执行时,计算机能够执行上述各方法所提供的天线成簇的配置方法,该方法包括:获取目标区域内的第一小区和多个第二小区,所述第二小区为所述第一小区的任一邻边小区;若所述第一小区为未成簇小区,基于目标区域内用户终端的无线指标与业务指标之间的历史映射关系,根据所述目标区域内每个小区的无线指标,获取第一容量评估值;基于目标区域内用户终端的无线指标与业务指标之间的历史映射关系,根据不同成簇组合得到的第三小区的无线指标,获取一个或多个第二容量评估值,所述第三小区为所述第一小区与所述第二小区合并得到的待成簇小区;根据预设阈值,将所述第二容量评估值和所述第一容量评估值进行对比,并根据对比结果,对天线成簇进行配置。
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处理器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处理器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用于使所述处理器执行上述各实施例提供的方法,例如包括:获取目标区域内的第一小区和多个第二小区,所述第二小区为所述第一小区的任一邻边小区;若所述第一小区为未成簇小区,基于目标区域内用户终端的无线指标与业务指标之间的历史映射关系,根据所述目标区域内每个小区的无线指标,获取第一容量评估值;基于目标区域内用户终端的无线指标与业务指标之间的历史映射关系,根据不同成簇组合得到的第三小区的无线指标,获取一个或多个第二容量评估值,所述第三小区为所述第一小区与所述第二小区合并得到的待成簇小区;根据预设阈值,将所述第二容量评估值和所述第一容量评估值进行对比,并根据对比结果,对天线成簇进行配置。
所述处理器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处理器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数据存储设备,包括但不限于磁性存储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磁光盘(MO)等)、光学存储器(例如CD、DVD、BD、HVD等)、以及半导体存储器(例如ROM、EPROM、EEPROM、非易失性存储器(NANDFLASH)、固态硬盘(SSD))等。
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的劳动的情况下,即可以理解并实施。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各实施方式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基于这样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如ROM/RAM、磁碟、光盘等,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各个实施例或者实施例的某些部分所述的方法。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天线成簇的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目标区域内的第一小区和多个第二小区,所述第二小区为所述第一小区的任一邻边小区;
若所述第一小区为未成簇小区,基于目标区域内用户终端的无线指标与业务指标之间的历史映射关系,根据所述目标区域内每个小区的无线指标,获取第一容量评估值;
基于目标区域内用户终端的无线指标与业务指标之间的历史映射关系,根据不同成簇组合得到的第三小区的无线指标,获取一个或多个第二容量评估值,所述第三小区为所述第一小区与所述第二小区合并得到的待成簇小区;
根据预设阈值,将所述第二容量评估值和所述第一容量评估值进行对比,并根据对比结果,对天线成簇进行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成簇的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第一小区为成簇小区,基于目标区域内用户终端的无线指标与业务指标之间的历史映射关系,根据所述目标区域内每个小区的无线指标,获取第三容量评估值;
基于目标区域内用户终端的无线指标与业务指标之间的历史映射关系,根据所述第一小区待解簇后的无线指标,获取第四容量评估值;
根据预设阈值,将所述第三容量评估值和所述第四容量评估值进行对比,并根据对比结果,对天线成簇进行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天线成簇的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目标区域内用户终端的无线指标与业务指标之间的历史映射关系,根据所述第一小区待解簇后的无线指标,获取第四容量评估值,包括:
根据所述用户终端的探测参考信号发射功率,以及每个第一原始小区接收的探测参考信号功率,获取所述用户终端与每个所述第一原始小区之间的传播路径损耗,所述第一原始小区为所述第一小区在进行解簇后得到的小区;
根据基站侧子载波发射功率和所述传播路径损耗,分别获取所述用户终端在所述每个第一原始小区的接收电平;
根据所述每个第一原始小区的接收电平,预测所述第一小区解簇后的信噪比,并基于目标区域内用户终端的无线指标与业务指标之间的历史映射关系,获取第四容量评估值。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天线成簇的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预设阈值,将所述第三容量评估值和所述第四容量评估值进行对比,并根据对比结果,对天线成簇进行配置,包括:
根据预设阈值,将所述第三容量评估值和所述第四容量评估值进行对比,获取所述第三容量评估值和所述第四容量评估值的比值;
若所述比值小于等于第一预设阈值,且大于等于预设第二阈值,则所述第一小区维持配置不变;
若所述比值小于预设第二阈值,则对所述第一小区进行解簇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成簇的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目标区域内用户终端的无线指标与业务指标之间的历史映射关系,获取第一容量评估值,包括:
基于目标区域内用户终端的无线指标与业务指标的历史映射关系,获取用户终端在每个小区的归一化容量权值,并根据所述归一化容量权值,生成所述用户终端在每个小区的容量权值表;
基于所述容量权值表,根据所述用户终端在目标区域内每个小区的无线指标,得到目标区域内每个用户终端位于每个小区的归一化容量权值;
对所述每个用户终端位于每个小区的归一化容量权值求和,获取第一容量评估值。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成簇的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第一小区为未成簇的情况下,若与所述第一小区待成簇的第二小区,是由多个第二原始小区进行成簇得到的已成簇小区,则根据所述用户终端与每个所述第二原始小区之间的传播路径损耗,以及基站侧子载波的发射功率,获取所述每个第二原始小区的接收电平;
根据所述每个第二原始小区的接收电平,获取所述多个第二原始小区的接收电平之和;
对所述多个第二原始小区的所有邻边小区的接收电平进行求和,获取所述多个第二原始小区的邻边小区接收电平之和;
根据所述多个第二原始小区的邻边小区接收电平之和与所述多个第二原始小区的接收电平之和,确定用户终端位于所述第二小区的信噪比;
根据所述第二小区的信噪比,基于所述目标区域内用户终端的无线指标与业务指标之间的历史映射关系,获取第一容量评估值;
对第三小区的所有邻边小区的接收电平进行求和,获取所述第三小区的所有邻边小区的接收电平之和;
根据所述第三小区的所有邻边小区的接收电平之和与所述第三小区的接收电平之和,确定用户终端位于所述第三小区的信噪比,所述第三小区为所述第一小区与所述第二小区合并得到的待成簇小区;
根据所述第三小区的信噪比,基于所述目标区域内用户终端的无线指标与业务指标之间的历史映射关系,获取一个或多个第二容量评估值;
根据预设阈值,将所述第二容量评估值和所述第一容量评估值进行对比,并根据对比结果,对天线成簇进行配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成簇的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预设阈值,将所述第二容量评估值和所述第一容量评估值进行对比,并根据对比结果,对天线成簇进行配置,包括:
根据预设阈值,将所述第二容量评估值和所述第一容量评估值进行对比,获取所述第二容量评估值和所述第一容量评估值的比值;
若所述比值大于第一预设阈值,则将所述比值对应的第二小区与第一小区进行成簇配置;
若所述比值小于等于第一预设阈值,且大于等于第二预设阈值,则所述第一小区和所述第二小区维持配置不变。
8.一种天线成簇的配置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目标小区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目标区域内的第一小区和多个第二小区,所述第二小区为所述第一小区的任一邻边小区;
第一容量评估值获取模块,若所述第一小区为未成簇小区,用于基于目标区域内用户终端的无线指标与业务指标之间的历史映射关系根据所述目标区域内每个小区的无线指标,获取第一容量评估值;
第二容量评估值获取模块,用于基于目标区域内用户终端的无线指标与业务指标之间的历史映射关系,根据不同成簇组合得到的第三小区的无线指标,获取一个或多个第二容量评估值,所述第三小区为所述第一小区与所述第二小区合并得到的待成簇小区;
第一配置模块,用于根据预设阈值,将所述第二容量评估值和所述第一容量评估值进行对比,并根据对比结果,对天线成簇进行配置。
9.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有计算机程序的存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天线成簇的配置方法的步骤。
10.一种处理器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用于使所述处理器执行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天线成簇的配置方法的步骤。
CN202110814034.4A 2021-07-19 2021-07-19 一种天线成簇的配置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1564358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814034.4A CN115643583B (zh) 2021-07-19 2021-07-19 一种天线成簇的配置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814034.4A CN115643583B (zh) 2021-07-19 2021-07-19 一种天线成簇的配置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643583A true CN115643583A (zh) 2023-01-24
CN115643583B CN115643583B (zh) 2024-08-09

Family

ID=849407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814034.4A Active CN115643583B (zh) 2021-07-19 2021-07-19 一种天线成簇的配置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643583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636066A (zh) * 2014-10-31 2016-06-01 杭州华为数字技术有限公司 小区分簇的方法和基站
US20160165469A1 (en) * 2014-12-09 2016-06-09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cell states to adjust antenna configuration parameters
CN108934027A (zh) * 2018-07-04 2018-12-04 南京邮电大学 一种mimo多小区基站可缓存系统的分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636066A (zh) * 2014-10-31 2016-06-01 杭州华为数字技术有限公司 小区分簇的方法和基站
US20160165469A1 (en) * 2014-12-09 2016-06-09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cell states to adjust antenna configuration parameters
CN108934027A (zh) * 2018-07-04 2018-12-04 南京邮电大学 一种mimo多小区基站可缓存系统的分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姚键等: "D-MIMO技术及应用策略研究", 《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 14 June 2018 (2018-06-14), pages 47 - 50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643583B (zh) 2024-08-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154496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beamformed reference signals in three dimensional 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 communications systems
US9281876B2 (en) Performing coordinated multipoint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CoMP)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EP3585101A1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load balancing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EP3205032B1 (en) Cell shaping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networks
EP1849242B1 (en) Transfer rate measurements
US6041237A (en) Method of channel allocation
US10681674B2 (en) Beam training for a radio transceiver device
US12089064B2 (en) Beamform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radio access network device, and readable storage medium
KR20140124585A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빔 성형장치 및 방법
CN113965942A (zh) 一种网络配置方法及装置
KR102465448B1 (ko) 다중 입출력 시스템에서 빔포밍을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CN110337834B (zh) 调度用户的确定方法、装置及系统
KR101765127B1 (ko) 셀룰러 통신 시스템에서 협력 통신을 위한 클러스터링 방법 및 장치
KR101463731B1 (ko) 소프트 핸드오버에서 업링크 안테나 송신 가중들 설정
JP2021502778A (ja) 信号処理方法、マルチレベル分散型アンテナシステム及び記録媒体
CN115643583B (zh) 一种天线成簇的配置方法及装置
WO2018076216A1 (zh) 一种生成测量结果的方法及设备
KR101208083B1 (ko) 2계층 네트워크에서 다운링크 빔 형성 장치 및 방법
CN108124277B (zh) 通信方法和设备
US20240214944A1 (en) Control device for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in cell-free massive mimo system composed of many antennas, terminal device, control method, and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US20240297683A1 (en) Radio access network intelligent controller selecting cell for performing coordinated multi-point transmission/reception, and operation method thereof
CN102625458B (zh) 用于多基站多用户系统中的调度设备和调度方法
WO2024054138A1 (en) Transmission mode selection for serving a user equipment in a d-mimo network
CN118158813A (zh) 上行传输流切换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243305A (zh) 一种用户空间关联关系确定方法、基站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