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632780B - 用于物联网印章的使用管理系统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于物联网印章的使用管理系统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632780B
CN115632780B CN202211659782.0A CN202211659782A CN115632780B CN 115632780 B CN115632780 B CN 115632780B CN 202211659782 A CN202211659782 A CN 202211659782A CN 115632780 B CN115632780 B CN 11563278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trix
target
encryption
information
ro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65978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632780A (zh
Inventor
张梓韦
秦少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xi Hongding Softwar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xi Hongding Softwar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xi Hongding Softwar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xi Hongding Softwar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659782.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632780B/zh
Publication of CN1156327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63278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63278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63278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9/00Cryptographic mechanisms or cryptographic arrangements for secret or secur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 H04L9/14Cryptographic mechanisms or cryptographic arrangements for secret or secur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using a plurality of keys or algorithms
    • GPHYSICS
    • G16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FIELDS
    • G16Y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INTERNET OF THINGS [IoT]
    • G16Y30/00IoT infrastructure
    • G16Y30/10Security thereof
    • GPHYSICS
    • G16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FIELDS
    • G16Y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INTERNET OF THINGS [IoT]
    • G16Y40/00IoT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of th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 G16Y40/50Safety; Security of things, users, data or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04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providing a confidential data exchange among entities communicating through data packet networks
    • H04L63/0428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providing a confidential data exchange among entities communicating through data packet networks wherein the data content is protected, e.g. by encrypting or encapsulating the payloa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2Protoc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oprietary or special-purpose networking environments, e.g. medical networks, sensor networks, networks in vehicles or remote metering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9/00Cryptographic mechanisms or cryptographic arrangements for secret or secur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 H04L9/06Cryptographic mechanisms or cryptographic arrangements for secret or secur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the encryption apparatus using shift registers or memories for block-wise or stream coding, e.g. DES systems or RC4; Hash functions; Pseudorandom sequence generators
    • H04L9/0618Block ciphers, i.e. encrypting groups of characters of a plain text message using fixed encryption transformation
    • H04L9/0631Substitution permutation network [SPN], i.e. cipher composed of a number of stages or rounds each involving linear and nonlinear transformations, e.g. AES algorith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Storage Device Security (AREA)
  • Facsimile Transmission Contro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图像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用于物联网印章的使用管理系统及方法,包括:获取目标物联网印章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待通信图像;对待通信图像进行二值化矩阵转换处理;对待通信矩阵进行预设数目轮行列抽取插入转换加密处理;将加密通信矩阵,传输至目标管理接口;基于目标密钥组集合、目标管理接口和传输至目标管理接口的加密通信矩阵,对目标物联网印章进行使用管理。本发明通过对待通信图像进行加密通信,实现了对物联网印章的使用管理,解决了对物联网印章进行使用管理时的图像加密效果低下的技术问题,提高了对物联网印章进行使用管理时的图像加密效果,主要应用了对物联网印章进行使用管理。

Description

用于物联网印章的使用管理系统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图像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用于物联网印章的使用管理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物联网印章可以通过互联网实现印章的远程控制,用印前往往需要登录、获取需要进行印章的文件的图像、申请授权。印章控制人员远程可通过物联网查看文件内容,授权通过后自动盖章,人章分离的操作有效保障印章安全并且提高印章效率。其中,印章控制人员可以是领导。印章的使用过程主要包括:获取文件图像,将文件图像传输到印章控制人员,印章控制人员查看文件,并判断是否授权,是否允许盖章,该过程实现了文件图像通信。由于文件图像在通信传输过程中可能存在关键信息被篡改的风险,从而影响印章的不真实授权。例如,当关键信息是合同金额时,往往导致企业经济损失。因此,对物联网印章进行使用管理时,对文件图像进行加密至关重要。目前,对图像进行加密时,通常采用的方式为:通过AES加密法,对图像进行加密,其中,AES加密法又称Rijndael加密法。
然而,当采用AES加密法,对文件图像进行加密时,经常会存在如下技术问题:
第一,由于AES加密法往往受到S盒的限制,所以当采用AES加密法,对文件图像进行加密时,往往导致对物联网印章进行使用管理时的图像加密效果较低。
第二,由于并不是文件图像中的各个位置上均分布有文字,所以对文件图像中的各个位置进行加密时,所需要的加密程度往往不同,然而,AES加密法往往通过对图像进行无差别的置乱与替换,实现对图像的加密,因此,当采用AES加密法,对文件图像进行加密时,往往没有对文件图像的各个位置进行精确的加密,从而导致对物联网印章进行使用管理时的图像加密效果低下。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内容部分用于以简要的形式介绍构思,这些构思将在后面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被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内容部分并不旨在标识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或必要特征,也不旨在用于限制所要求的保护的技术方案的范围。
为了解决对物联网印章进行使用管理时的图像加密效果低下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用于物联网印章的使用管理系统及方法。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用于物联网印章的使用管理方法,该方法包括:
获取目标物联网印章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待通信图像;
对所述待通信图像进行二值化矩阵转换处理,得到待通信矩阵;
对所述待通信矩阵进行预设数目轮行列抽取插入转换加密处理,得到加密通信矩阵和目标密钥组集合,其中,每轮行列抽取插入转换加密处理包括:对待加密矩阵进行行抽取处理,得到第一加密密钥和第一加密矩阵;根据预先设置的平移数值序列,对第一加密矩阵进行列平移处理,得到第二加密密钥和第二加密矩阵;对第二加密矩阵进行行插入处理,得到第三加密密钥和第三加密矩阵;对第三加密矩阵进行行转换处理,得到第四加密密钥和第四加密矩阵;待加密矩阵是所述待通信矩阵或上一轮行列抽取插入转换加密处理得到的第四加密矩阵;将每轮行列抽取插入转换加密处理得到的第一加密密钥、第二加密密钥、第三加密密钥和第四加密密钥,组合为目标密钥组,得到目标密钥组集合;将最后一轮行列抽取插入转换加密处理得到的第四加密矩阵,确定为加密通信矩阵;
将所述加密通信矩阵,传输至目标管理接口;
基于所述目标密钥组集合、所述目标管理接口和传输至目标管理接口的加密通信矩阵,对所述目标物联网印章进行使用管理。
进一步地,待加密矩阵中的任意一个元素为1或0;
所述对待加密矩阵进行行抽取处理,得到第一加密密钥和第一加密矩阵,包括:
从待加密矩阵中筛选出元素全为0的行,作为空无信息行;
从待加密矩阵中筛选出相邻的空无信息行,作为相邻空无信息行组,得到相邻空无信息行组集合;
对于所述相邻空无信息行组集合中的每个相邻空无信息行组,将所述相邻空无信息行组集合中的每个相邻空无信息行组中除了第一个空无信息行之外的空无信息行,确定为待抽取信息行,得到所述相邻空无信息行组对应的待抽取信息行集合;
对于所述相邻空无信息行组集合中的每个相邻空无信息行组,将所述相邻空无信息行组中第一个空无信息行在待加密矩阵中的位置和所述相邻空无信息行组对应的待抽取信息行集合中待抽取信息行的数量,组合为所述相邻空无信息行组对应的目标抽取信息;
将所述相邻空无信息行组集合中的各个相邻空无信息行组对应的目标抽取信息,组合为目标抽取信息序列,作为第一加密密钥;
对待加密矩阵中的相邻空无信息行组集合中的各个相邻空无信息行组对应的待抽取信息行集合进行去除处理,得到第一加密矩阵。
进一步地,所述根据预先设置的平移数值序列,对第一加密矩阵进行列平移处理,得到第二加密密钥和第二加密矩阵,包括:
对于第一加密矩阵中的任意一列,从平移数值序列中筛选出该列对应的平移数值,作为目标平移数值,截取该列中后目标平移数值个元素,作为该列对应的第一平移元素序列,将该列中除了第一平移元素序列之外的序列,作为该列对应的第二平移元素序列;
将第一加密矩阵中的每一列对应的第一平移元素序列和第二平移元素序列,按顺序组合为每一列对应的新列,得到第二加密矩阵;
将平移数值序列,确定为第二加密密钥。
进一步地,所述对第二加密矩阵进行行插入处理,得到第三加密密钥和第三加密矩阵,包括:
从第二加密矩阵中筛选出存在1的行,作为目标信息行,得到目标信息行集合;
对于所述目标信息行集合中的每个目标信息行,将所述目标信息行中1的数量与所述目标信息行中元素的数量的比值,确定为所述目标信息行对应的信息占比;
当所述目标信息行集合中的目标信息行对应的信息占比大于或等于预先设置的信息占比阈值时,将该目标信息行,确定为标准信息行;
从第二加密矩阵中筛选出相邻的标准信息行,作为相邻标准信息行组,得到相邻标准信息行组集合;
从所述相邻标准信息行组集合中筛选出包括的标准信息行的数量大于预先设置的数量阈值的相邻标准信息行组,作为目标相邻信息行组,得到目标相邻信息行组集合;
对于所述目标相邻信息行组集合中的每个目标相邻信息行组,根据所述目标相邻信息行组中的第一个标准信息行在第二加密矩阵中的位置和所述目标相邻信息行组中标准信息行的数量,确定所述目标相邻信息行组对应的插入位置;
将所述目标相邻信息行组集合中的各个目标相邻信息行组对应的插入位置,组合为插入位置序列,作为第三加密密钥;
将第二加密矩阵中的目标相邻信息行组集合中的各个目标相邻信息行组对应的插入位置处及插入位置之后的元素对应后移,并在各个插入位置处插入一行元素全为0的行,得到第三加密矩阵。
进一步地,所述对第三加密矩阵进行行转换处理,得到第四加密密钥和第四加密矩阵,包括:
将第三加密矩阵转换为一维编码序列;
按照预先设置的分段数值,对一维编码序列进行等分,得到分段序列集合,其中,分段序列中的元素的数量等于分段数值;
将分段序列集合中的分段序列中的各个元素,确定为第四加密矩阵中的行中的各个元素,得到第四加密矩阵;
将第三加密矩阵的一行元素的数量,确定为第四加密密钥。
进一步地,所述基于所述目标密钥组集合、所述目标管理接口和传输至目标管理接口的加密通信矩阵,对所述目标物联网印章进行使用管理,包括:
通过所述目标密钥组集合,对传输至目标管理接口的加密通信矩阵进行解密,得到解密通信二值图像;
基于所述解密通信二值图像,通过所述目标管理接口,对所述目标物联网印章进行使用管理。
进一步地,所述通过所述目标密钥组集合,对传输至目标管理接口的加密通信矩阵进行解密,得到解密通信二值图像,包括:
根据所述目标密钥组集合中的第预设数目个目标密钥组包括的第四加密密钥,对加密通信矩阵进行行转换解密处理,得到第一解密矩阵;
根据所述目标密钥组集合中的第预设数目个目标密钥组包括的第三加密密钥,对第一解密矩阵进行行插入解密处理,得到第二解密矩阵;
根据所述目标密钥组集合中的第预设数目个目标密钥组包括的第二加密密钥,对第二解密矩阵进行列平移解密处理,得到第三解密矩阵;
根据所述目标密钥组集合中的第预设数目个目标密钥组包括的第一加密密钥,对第三解密矩阵进行行抽取解密处理,得到第四解密矩阵;
当预设数目为1时,将第四解密矩阵,转换为解密通信二值图像;
当预设数目大于1时,将预设数目更新为预设数目减1,并将加密通信矩阵更新为第四解密矩阵,重复行列抽取插入转换解密处理,直至预设数目为1,将最后确定的第四解密矩阵,转换为解密通信二值图像。
进一步地,所述基于所述解密通信二值图像,通过所述目标管理接口,对所述目标物联网印章进行使用管理,包括:
根据解密通信二值图像,进行印章授权验证,得到目标验证结果;
根据所述目标验证结果,判断是否允许对所述目标物联网印章进行印章处理。
进一步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对所述加密通信矩阵进行存储。
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用于物联网印章的使用管理方法,通过对待通信图像进行加密通信,实现了对物联网印章进行使用管理,解决了对物联网印章进行使用管理时的图像加密效果低下的技术问题,提高了对物联网印章进行使用管理时的图像加密效果。首先,获取目标物联网印章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待通信图像。实际情况中,进行物联网印章的使用管理时,往往需要获取待印章的文件的图像,并将待印章的文件的图像传输到印章控制人员所在的软件接口处,可以实现对待印章的文件图像的通信,可以便于后续进行授权判断。由于,待印章的文件的图像是待通信图像,因此,获取待通信图像,可以便于后续进行授权判断。接着,对待通信图像进行二值化矩阵转换处理,得到待通信矩阵。实际情况中,需要进行印章的文件往往是白底黑字的文件,所以该文件对应的图像中的像素值的种类数量往往等于2。由于获取待通信图像的过程中往往受到噪声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所以待通信图像中的颜色的种类往往不止两种,因此,对待通信图像进行二值化,可以排除待通信图像中无关信息的干扰。其次,将待通信图像转换为待通信矩阵,可以便于后续的加密。然后,对待通信矩阵进行预设数目轮行列抽取插入转换加密处理,得到加密通信矩阵和目标密钥组集合。由于行列抽取插入转换加密处理包括:抽取处理、列平移处理、行插入处理和行转换处理。所以对待通信矩阵进行预设数目轮行列抽取插入转换加密处理,可以打乱待通信矩阵中元素的排列顺序,并且预先设置的预设数目越大,打乱程度往往越大,加密效果往往越好。之后,将加密通信矩阵,传输至目标管理接口。采用加密通信矩阵进行通信,相较于直接采用待通信图像进行通信,提高了通信的安全性。最后,基于目标密钥组集合、目标管理接口和传输至目标管理接口的加密通信矩阵,对目标物联网印章进行使用管理。因此,本发明通过对待通信图像进行加密通信,实现了对物联网印章进行使用管理,解决了对物联网印章进行使用管理时的图像加密效果低下的技术问题,提高了对物联网印章进行使用管理时的图像加密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和优点,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用于物联网印章的使用管理系统及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根据本发明的更新后的目标通信图像和待通信矩阵示意图;
图3为根据本发明的相邻空无信息行组示意图;
图4为根据本发明的列平移加密处理的示意图;
图5为根据本发明的行插入加密处理的示意图;
图6为根据本发明的行转换加密处理的示意图;
图7为根据本发明的行转换解密处理的示意图;
图8为根据本发明的行插入解密处理的示意图;
图9为根据本发明的列平移解密处理的示意图;
图10为根据本发明的行抽取解密处理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包括:更新后的目标通信图像201、待通信矩阵202、第一加密矩阵401、第二加密矩阵402、第一矩形阵列501、第二矩形阵列502、第三加密矩阵601、第四加密矩阵602、加密通信矩阵701、第一解密矩阵702、第三矩形阵列801、中间矩形阵列802、第四矩形阵列803、第二解密矩阵901、第三解密矩阵902、第五矩形阵列1001、第六矩形阵列1002和第四解密矩阵1003。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方案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下。在下述说明中,不同的“一个实施例”或“另一个实施例”指的不一定是同一个实施例。此外,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点可由任何合适形式组合。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
本发明提供了用于物联网印章的使用管理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目标物联网印章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待通信图像;
对待通信图像进行二值化矩阵转换处理,得到待通信矩阵;
对待通信矩阵进行预设数目轮行列抽取插入转换加密处理,得到加密通信矩阵和目标密钥组集合;
将加密通信矩阵,传输至目标管理接口;
基于目标密钥组集合、目标管理接口和传输至目标管理接口的加密通信矩阵,对目标物联网印章进行使用管理。
下面对上述各个步骤进行详细展开:
参考图1,示出了本发明的用于物联网印章的使用管理方法的一些实施例的流程。该用于物联网印章的使用管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获取目标物联网印章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待通信图像。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获取目标物联网印章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待通信图像。
其中,目标物联网印章可以是待进行授权使用的物联网印章。待通信图像可以是需要进行印章的文件的图像。需要进行印章的文件往往是白底黑字的文件。
需要说明的是,物联网印章可以通过互联网实现印章的远程控制,用印前往往需要登录、获取需要进行印章的文件的图像、申请授权,领导人远程可通过物联网查看文件内容,授权通过后自动盖章,人章分离操作有效保障印章安全并且提高印章效率。印章的使用过程主要包括:获取文件图像,文件图像传输到印章控制人员,印章控制人员查看文件,并判断是否授权,是否允许盖章。这里的文件图像即为待通信图像。为了保证待通信图像在通信传输过程中的安全,后续需要对待通信图像进行加密,并对加密后的待通信图像进行通信传输。
作为示例,可以通过相机,获取需要目标物联网印章的文件的图像,作为待通信图像。实际情况中,当需要目标物联网印章的文件包括的内容比较多,例如,包括多页内容时,可以将一页内容对应的图像作为一个待通信图像,对于每个待通信图像均可通过后续的方法进行通信。即,可以拍摄每页内容,作为待通信图像。
步骤S2,对待通信图像进行二值化矩阵转换处理,得到待通信矩阵。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对上述待通信图像进行二值化矩阵转换处理,得到待通信矩阵。
作为示例,本步骤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201,对上述待通信图像进行二值化处理,得到目标通信图像。
其中,目标通信图像可以是进行二值化处理的待通信图像。
例如,对待通信图像进行二值化处理,得到目标通信图像可以包括以下子步骤:
步骤S20101,将待通信图像中像素值大于预先设置的二值化阈值的像素点对应的像素值更新为255。
其中,二值化阈值可以是预先设置的黑色文字对应的像素点可能对应的灰度值。例如,二值化阈值可以是127。
步骤S20102,将待通信图像中像素值小于或等于二值化阈值的像素点对应的像素值更新为0。
步骤S20103,将最终更新完成的待通信图像,确定为目标通信图像。
实际情况中,由于需要进行印章的文件往往是白底黑字的文件。所以理论上待通信图像中像素点对应的像素值往往为0或者255。但是由于图像噪声等影响,待通信图像中的像素点对应的像素值往往不可能全部为0或者255,因此,对待通信图像进行二值化处理,可以减少由于图像噪声等影响引起的像素值的变化,可以使二值化处理后的待通信图像更加清晰。
步骤S202,对上述目标通信图像进行二维矩阵转换,得到待通信矩阵。
其中,上述待通信矩阵中的任意一个元素可以为1或0。待通信矩阵中一行元素的数量可以等于目标通信图像中一行像素点的数量。待通信矩阵中一列元素的数量可以等于目标通信图像中一列像素点的数量。
例如,对目标通信图像进行二维矩阵转换,得到待通信矩阵可以包括以下子步骤:
步骤S20201,将目标通信图像中像素值为255的像素点对应的像素值更新为0,将目标通信图像中像素值为0的像素点对应的像素值更新为1,得到更新后的目标通信图像。
步骤S20202,可以将更新后的目标通信图像中的每一行中的各个像素点对应的像素值,作为待通信矩阵中对应位置的一行元素,得到待通信矩阵。例如,更新后的目标通信图像中的第一行像素点对应位置的一行元素可以是待通信矩阵中的第一行元素。
如图2所示,更新后的目标通信图像201中的数值可以表征该图像中的像素点对应的像素值。待通信矩阵202中的数值可以表征该矩阵中的元素。
实际情况中,将目标通信图像转换为待通信矩阵,可以使后续只需对待通信矩阵中的元素进行加密分析,可以便于后续的加密。
步骤S3,对待通信矩阵进行预设数目轮行列抽取插入转换加密处理,得到加密通信矩阵和目标密钥组集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对上述待通信矩阵进行预设数目轮行列抽取插入转换加密处理,得到加密通信矩阵和目标密钥组集合。
其中,预设数目可以是预先设置的数目。例如,预设数目可以是10。目标密钥组集合中的目标密钥可以是行列抽取插入转换加密处理过程中得到的加密密钥。加密通信矩阵可以是进行预设数目轮行列抽取插入转换加密后的待通信矩阵。待通信矩阵中的任意一个元素可以为1或0。
作为示例,每轮行列抽取插入转换加密处理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301,对待加密矩阵进行行抽取处理,得到第一加密密钥和第一加密矩阵。
其中,待加密矩阵可以是上述待通信矩阵或上一轮行列抽取插入转换加密处理得到的第四加密矩阵。进行第一轮行列抽取插入转换加密处理时的待加密矩阵是上述待通信矩阵。进行第二轮或第二轮之后的行列抽取插入转换加密处理时的待加密矩阵是上一轮行列抽取插入转换加密处理得到的第四加密矩阵。待加密矩阵中的任意一个元素可以为1或0。
例如,对待加密矩阵进行行抽取处理,得到第一加密密钥和第一加密矩阵可以包括以下子步骤:
步骤S30101,从待加密矩阵中筛选出元素全为0的行,作为空无信息行。
步骤S30102,从待加密矩阵中筛选出相邻的空无信息行,作为相邻空无信息行组,得到相邻空无信息行组集合。
其中,相邻空无信息行组可以由相邻的空无信息行组成。
比如,待加密矩阵可以如图3所示,由于待加密矩阵中的第5、6、7行中的元素全为0,所以第5、6、7行均是空无信息行,并且第5、6、7行在待加密矩阵中相邻,因此,待加密矩阵中的第5、6、7行可以组成一个相邻空无信息行组。
步骤S30103,对于上述相邻空无信息行组集合中的每个相邻空无信息行组,将上述相邻空无信息行组集合中的每个相邻空无信息行组中除了第一个空无信息行之外的空无信息行,确定为待抽取信息行,得到上述相邻空无信息行组对应的待抽取信息行集合。
比如,相邻空无信息行组可以包括:待加密矩阵中的第5、6、7行。该相邻空无信息行组对应的待抽取信息行集合可以包括:待加密矩阵中的第6、7行。
步骤S30104,对于上述相邻空无信息行组集合中的每个相邻空无信息行组,将上述相邻空无信息行组中第一个空无信息行在待加密矩阵中的位置和上述相邻空无信息行组对应的待抽取信息行集合中待抽取信息行的数量,组合为上述相邻空无信息行组对应的目标抽取信息。
其中,空无信息行在待加密矩阵中的位置可以用该空无信息行在待加密矩阵中行号表征。如,当待加密矩阵中的第8行为空无信息行时,该空无信息行在待加密矩阵中的位置可以为第8行,可以用8表示。
比如,相邻空无信息行组可以包括:待加密矩阵中的第5、6、7行。该相邻空无信息行组对应的目标抽取信息可以为(2,5)。其中,目标抽取信息(2,5)可以表征需要在待加密矩阵中第5行的后面去除两行元素,即需要去除待加密矩阵中的第6、7行元素。
步骤S30105,将上述相邻空无信息行组集合中的各个相邻空无信息行组对应的目标抽取信息,组合为目标抽取信息序列,作为第一加密密钥。
比如,首先,可以按照相邻空无信息行组中的第一个空无信息行在待加密矩阵中的位置,对相邻空无信息行组集合中的各个相邻空无信息行组进行排序,得到相邻空无信息行组序列。其中,相邻空无信息行组中的第一个空无信息行在待加密矩阵中的位置对应的行号越小,排序时,该相邻空无信息行组可以越靠前。接着,可以将相邻空无信息行组序列中的各个相邻空无信息行组对应的目标抽取信息,组合为目标抽取信息序列。
步骤S30106,对待加密矩阵中的相邻空无信息行组集合中的各个相邻空无信息行组对应的待抽取信息行集合进行去除处理,得到第一加密矩阵。
比如,可以删除待加密矩阵中的相邻空无信息行组集合中的各个相邻空无信息行组对应的待抽取信息行集合,并将进行删除后的待加密矩阵,确定为第一加密矩阵。
实际情况中,由于需要进行印章的文件往往是白底黑字的文件,所以待加密矩阵中的元素可以表征白底或黑字。文件中的白底部分相对于黑字部分往往重要程度相对较低,因此,对待加密矩阵中全为0的行进行适当抽取,可以减少后续需要进行插入转换加密处理的元素量,可以减少计算资源的占用,从而可以提高进行加密的效率。
步骤S302,根据预先设置的平移数值序列,对第一加密矩阵进行列平移处理,得到第二加密密钥和第二加密矩阵。
其中,平移数值序列可以是预先设置的数值序列。平移数值序列中平移数值的数量可以等于第一加密矩阵包括的列的数量。平移数值可以小于第一加密矩阵包括的行的数量。比如,当第一加密矩阵包括的行的数量大于第一加密矩阵包括的列的数量时,平移数值序列中的第j个平移数值可以等于j。其中,j可以是平移数值序列中平移数值的序号。由于平移数值序列中平移数值的数量可以等于第一加密矩阵包括的列的数量,j还可以是第一加密矩阵包括的列的序号。
例如,根据预先设置的平移数值序列,对第一加密矩阵进行列平移处理,得到第二加密密钥和第二加密矩阵可以包括以下子步骤:
步骤S30201,对于第一加密矩阵中的任意一列,从平移数值序列中筛选出该列对应的平移数值,作为目标平移数值,截取该列中后目标平移数值个元素,作为该列对应的第一平移元素序列,将该列中除了第一平移元素序列之外的序列,作为该列对应的第二平移元素序列。
其中,目标平移数值是该列对应的平移数值。
比如,当平移数值序列中的第j个平移数值等于j时,对于第一加密矩阵中的第j列,从平移数值序列中筛选出第j列对应的平移数值(此时,第j列对应的平移数值为j),截取第j列中后j个元素,作为第j列对应的第一平移元素序列,将第j列中除了第一平移元素序列之外的序列,作为该列对应的第二平移元素序列。其中,第一加密矩阵中的第j列对应的平移数值可以是平移数值序列中的第j个平移数值。j可以是平移数值序列中平移数值的序号。j还可以是第一加密矩阵包括的列的序号。
步骤S30202,将第一加密矩阵中的每一列对应的第一平移元素序列和第二平移元素序列,按顺序组合为每一列对应的新列,得到第二加密矩阵。
比如,当平移数值序列为{1,2,3,4}时,如图4所示,可以截取第一加密矩阵401中的第一列中后1个元素,作为该列对应的第一平移元素序列{0},将该列中除了第一平移元素序列之外的序列,作为第一列对应的第二平移元素序列{1,1,0,0},并将该列对应的第一平移元素序列和第二平移元素序列,按顺序组合为该列对应的新列,即为第二加密矩阵402中的第一列。同理,第一加密矩阵401中的第二列对应的第一平移元素序列为{1,0},该列对应的第二平移元素序列为{1,0,0},将这两个序列按顺序组合可以得到第二加密矩阵402中的第二列。第一加密矩阵401中的第三列对应的第一平移元素序列为{0,1,1},该列对应的第二平移元素序列为{0,0},将这两个序列按顺序组合可以得到第二加密矩阵402中的第三列。第一加密矩阵401中的第四列对应的第一平移元素序列为{1,0,1,0},该列对应的第二平移元素序列为{1},将这两个序列按顺序组合可以得到第二加密矩阵402中的第四列。
步骤S30203,将平移数值序列,确定为第二加密密钥。
因此,将第一加密矩阵中的每一列中的元素进行平移打乱,得到第二加密矩阵,可以提高加密效果。
步骤S303,对第二加密矩阵进行行插入处理,得到第三加密密钥和第三加密矩阵。
例如,对第二加密矩阵进行行插入处理,得到第三加密密钥和第三加密矩阵可以包括以下子步骤:
步骤S30301,从第二加密矩阵中筛选出存在1的行,作为目标信息行,得到目标信息行集合。
步骤S30302,对于上述目标信息行集合中的每个目标信息行,将上述目标信息行中1的数量与上述目标信息行中元素的数量的比值,确定为上述目标信息行对应的信息占比。
比如,目标信息行可以包括:1、1、0、0、1、0和1。该目标信息行对应的信息占比可以为4/7。
步骤S30303,当上述目标信息行集合中的目标信息行对应的信息占比大于或等于预先设置的信息占比阈值时,将该目标信息行,确定为标准信息行。
需要说明的是,目标信息行对应的信息占比越大,往往说明该目标信息行包含的1的数量越多,往往说明该目标信息行存在的文字部分越多,往往说明该目标信息行越重要。信息占比阈值可以是预先设置的认为目标信息行存在的文字部分较多时最小的信息占比。比如,信息占比阈值可以是0.7。
步骤S30304,从第二加密矩阵中筛选出相邻的标准信息行,作为相邻标准信息行组,得到相邻标准信息行组集合。
比如,当第二加密矩阵中的第1、2、4、6、7、8行为标准信息行时,第二加密矩阵中的第1、2行可以组成一个相邻标准信息行组。第二加密矩阵中的第4行可以组成一个相邻标准信息行组。第二加密矩阵中的第6、7、8行可以组成一个相邻标准信息行组。
步骤S30305,从上述相邻标准信息行组集合中筛选出包括的标准信息行的数量大于预先设置的数量阈值的相邻标准信息行组,作为目标相邻信息行组,得到目标相邻信息行组集合。
其中,数量阈值可以是预先设置的认为目标信息行比较聚集时最小的数量。比如,数量阈值可以是5。
步骤S30306,对于上述目标相邻信息行组集合中的每个目标相邻信息行组,根据上述目标相邻信息行组中的第一个标准信息行在第二加密矩阵中的位置和上述目标相邻信息行组中标准信息行的数量,确定上述目标相邻信息行组对应的插入位置。
其中,标准信息行在第二加密矩阵中的位置可以是该标准信息行在第二加密矩阵中的行号。
比如,确定目标相邻信息行组对应的插入位置对应的公式可以为:
Figure 25184DEST_PATH_IMAGE001
其中,
Figure 316488DEST_PATH_IMAGE002
是目标相邻信息行组集合中的第i个目标相邻信息行组对应的插入位置。 i是目标相邻信息行组集合中目标相邻信息行组的序号。
Figure 662150DEST_PATH_IMAGE003
是目标相邻信息行组集合中的 第i个目标相邻信息行组中的第一个标准信息行在第二加密矩阵中的位置。
Figure 454525DEST_PATH_IMAGE004
是目标相邻 信息行组集合中的第i个目标相邻信息行组中标准信息行的数量。
Figure 592246DEST_PATH_IMAGE005
是向下取整。
实际情况中,
Figure 428352DEST_PATH_IMAGE006
可以表征第i个目标相邻信息行组中的各个标准信息行的中 间位置,将该位置作为第i个目标相邻信息行组对应的插入位置,可以便于后续将第i个目 标相邻信息行组中的各个标准信息行相对平均的分开。
步骤S30307,将上述目标相邻信息行组集合中的各个目标相邻信息行组对应的插入位置,组合为插入位置序列,作为第三加密密钥。
步骤S30308,将第二加密矩阵中的目标相邻信息行组集合中的各个目标相邻信息行组对应的插入位置处及插入位置之后的元素对应后移,并在各个插入位置处插入一行元素全为0的行,得到第三加密矩阵。
比如,如图5所示,第一矩形阵列501可以表征第二加密矩阵。第二矩形阵列502可 以表征第三加密矩阵。由第一矩形阵列501可知,第一矩形阵列501表征的第二加密矩阵中 的目标相邻信息行组集合可以是{第一目标相邻信息行组,第二目标相邻信息行组}。第一 目标相邻信息行组可以包括:第一矩形阵列501中的前5行。第二目标相邻信息行组可以包 括:第一矩形阵列501中的后6行。第一目标相邻信息行组对应的插入位置可以为
Figure 917103DEST_PATH_IMAGE007
。第二目标相邻信息行组对应的插入位置可以为
Figure 122956DEST_PATH_IMAGE008
。第三加密密钥可 以为{3,10}。将第一矩形阵列501表征的第二加密矩阵中的目标相邻信息行组集合中的两 个目标相邻信息行组对应的插入位置处及插入位置之后的元素对应后移,并在这两个插入 位置处插入一行元素全为0的行,可以得到第二矩形阵列502表征的第三加密矩阵。
需要进行印章的文件往往是白底黑字的文件,所以待通信矩阵中的元素可以表征白底或黑字。由于文件中的黑字部分往往比较重要,因此当第二加密矩阵中表征黑字的元素比较聚集时,即目标相邻信息行组中标准信息行的数量越多时,适应的插入元素全为0的行(由无关元素组成的行),可以降低文字的聚集程度,可以提高加密效果。
步骤S304,对第三加密矩阵进行行转换处理,得到第四加密密钥和第四加密矩阵。
例如,对第三加密矩阵进行行转换处理,得到第四加密密钥和第四加密矩阵可以包括以下子步骤:
步骤S30401,将第三加密矩阵转换为一维编码序列。
步骤S30402,按照预先设置的分段数值,对一维编码序列进行等分,得到分段序列集合。
其中,分段序列中的元素的数量可以等于分段数值。分段数值可以小于第三加密矩阵中元素的数量。分段数值可以是预先设置的数值。如,分段数值可以是5。最后分段序列中元素数量不足分段数值时,可以用0进行补位。
步骤S30403,将分段序列集合中的分段序列中的各个元素,确定为第四加密矩阵中的行中的各个元素,得到第四加密矩阵。
比如,如图6所示,可以将第三加密矩阵601阵转换为一维编码序列,该一维编码序列为{0,1,0,1,1,0,1,0,1,1,1,1,0,0,0,0,0,0,0,1}。当分段数值为5时,分段序列集合可以为{[0,1,0,1,1],[0,1,0,1,1],[1,1,0,0,0],[0,0,0,0,1]}。将该分段序列集合中的分段序列中的各个元素,确定为第四加密矩阵中的行中的各个元素,可以得到第四加密矩阵602。
步骤S30404,将第三加密矩阵的一行元素的数量,确定为第四加密密钥。
因此,对第三加密矩阵进行行转换处理,可以打乱第三加密矩阵中元素的排列顺序,可以提高加密效果。
作为又一示例,对上述待通信矩阵进行预设数目轮行列抽取插入转换加密处理,得到加密通信矩阵和目标密钥组集合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311,将每轮行列抽取插入转换加密处理得到的第一加密密钥、第二加密密钥、第三加密密钥和第四加密密钥,组合为目标密钥组,得到目标密钥组集合。
步骤S312,将最后一轮行列抽取插入转换加密处理得到的第四加密矩阵,确定为加密通信矩阵。
例如,确定加密通信矩阵可以包括以下子步骤:
步骤S31201,当预设数目为1时,将待通信矩阵,确定为待加密矩阵,执行步骤S3包括的作为示例包括的步骤S301至步骤S304,将得到第四加密矩阵,确定为加密通信矩阵。
步骤S31202,当预设数目大于1时,首先,将待通信矩阵,确定为待加密矩阵,执行步骤S3包括的作为示例包括的步骤S301至步骤S304,得到第四加密矩阵,将预设数目更新为预设数目减1。
接着,当预设数目大于0时,将待加密矩阵更新为最新得到第四加密矩阵,将预设数目更新为预设数目减1,重复步骤S3包括的作为示例包括的步骤S301至步骤S304,得到第四加密矩阵,当预设数目大于0时,重复本步骤,直至预设数目为0,将最后确定的第四加密矩阵,确定为加密通信矩阵。
实际情况中,对待通信矩阵进行预设数目轮行列抽取插入转换加密处理时,预设数目越大,加密效果往往越好。
步骤S4,将加密通信矩阵,传输至目标管理接口。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将上述加密通信矩阵,传输至目标管理接口。
其中,目标管理接口可以是软件接口。例如,目标管理接口可以是手机。
作为示例,可以将加密通信矩阵,传输至目标管理接口,可以便于后续领导人远程查看文件内容。
作为又一示例,将加密通信矩阵,传输至目标管理接口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401,利用压缩算法,对加密通信矩阵进行压缩,得到加密通信压缩文件。
其中,压缩算法可以是GZIP压缩算法。
步骤S402,将加密通信压缩文件,传输至目标管理接口,以实现将加密通信矩阵,传输至目标管理接口。
实际情况中,对压缩后的加密通信矩阵进行传输,可以减少传输过程中的空间占有量,进而可以提高传输效率。
步骤S5,基于目标密钥组集合、目标管理接口和传输至目标管理接口的加密通信矩阵,对目标物联网印章进行使用管理。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基于目标密钥组集合、目标管理接口和传输至目标管理接口的加密通信矩阵,对目标物联网印章进行使用管理。
作为示例,本步骤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501,通过上述目标密钥组集合,对传输至目标管理接口的加密通信矩阵进行解密,得到解密通信二值图像。
例如,通过目标密钥组集合,对传输至目标管理接口的加密通信矩阵进行解密,得到解密通信二值图像可以包括以下子步骤:
步骤S50101,根据上述目标密钥组集合中的第预设数目个目标密钥组包括的第四加密密钥,对加密通信矩阵进行行转换解密处理,得到第一解密矩阵。
其中,目标密钥组集合中的第预设数目个目标密钥组中的各个目标密钥可以是第预设数目轮行列抽取插入转换加密处理得到的目标密钥。
本子步骤是步骤S3包括的作为示例包括的步骤S304的逆过程。
比如,当预设数目为10时,可以将加密通信矩阵转换为一维解密序列,将一维解密序列转换为第一解密矩阵,其中,第一解密矩阵中任意一行的元素的数量可以等于第10个目标密钥组包括的第四加密密钥。第10个目标密钥组可以是第10轮行列抽取插入转换加密处理,得到的目标密钥组。在将一维解密序列转换为第一解密矩阵的过程中,当一维解密序列剩余元素的数量小于第10个目标密钥组包括的第四加密密钥时,可以舍去。
如,预设数目可以为10。第10个目标密钥组包括的第四加密密钥可以为4。如图7所示,可以将加密通信矩阵701进行行转换解密处理,得到第一解密矩阵702。其中,加密通信矩阵701的第三行中的后3个元素可以是加密过程进行补位的元素。
步骤S50102,根据上述目标密钥组集合中的第预设数目个目标密钥组包括的第三加密密钥,对第一解密矩阵进行行插入解密处理,得到第二解密矩阵。
本子步骤是步骤S3包括的作为示例包括的步骤S303的逆过程。
比如,可以将第一解密矩阵中的目标行删除,得到第二解密矩阵。其中,目标行可以是第预设数目个目标密钥组包括的第三加密密钥所在的行。如图8所示,第三矩形阵列801可以表征第一解密矩阵。中间矩形阵列802可以是进行行插入解密处理过程中产生的矩阵。第四矩形阵列803可以表征第二解密矩阵。预设数目可以为10。第10个目标密钥组包括的第三加密密钥可以为{3,10}。首先,可以将表征第一解密矩阵的第三矩形阵列801中的第3行元素删除,得到中间矩形阵列802。接着可以将中间矩形阵列802中的第10行元素删除,得到表征第二解密矩阵的第四矩形阵列803。图8所示的行插入解密处理可以是图5所示的行插入加密处理的逆过程。
步骤S50103,根据上述目标密钥组集合中的第预设数目个目标密钥组包括的第二加密密钥,对第二解密矩阵进行列平移解密处理,得到第三解密矩阵。
本子步骤是步骤S3包括的作为示例包括的步骤S302的逆过程。
比如,对于第二解密矩阵的每一列,可以将该列中前解密数量个元素平移到该列的后面,其中,解密数量可以是该列对应的第二加密密钥中的数值。如,预设数目可以为10。第10个目标密钥组包括的第二加密密钥可以为{1,2,3,4}。如图9所示,可以将第二解密矩阵901中第一列中的前1个元素平移到第一列的后面,将第二解密矩阵901中第二列中的前2个元素平移到第二列的后面,将第二解密矩阵901中第三列中的前3个元素平移到第三列的后面,将第二解密矩阵901中第四列中的前4个元素平移到第四列的后面,得到第三解密矩阵902。图9所示的列平移解密处理可以是图4所示的列平移加密处理的逆过程。
步骤S50104,根据上述目标密钥组集合中的第预设数目个目标密钥组包括的第一加密密钥,对第三解密矩阵进行行抽取解密处理,得到第四解密矩阵。
本子步骤是步骤S3包括的作为示例包括的步骤S301的逆过程。
比如,可以在第三解密矩阵对应的第一加密密钥所表征抽取元素的位置处,插入元素全为0的行。比如,预设数目可以为10。第10个目标密钥组包括的第一加密密钥可以为{(2,3),(3,7)}。如图10所示,第五矩形阵列1001可以表征第三解密矩阵。首先,在表征第三解密矩阵的第五矩形阵列1001的第3行的后面插入两行元素全为0的行,得到第六矩形阵列1002。接着,在第六矩形阵列1002的第7行的后面插入三行元素全为0的行,得到第四解密矩阵1003。
步骤S50105,当预设数目为1时,将第四解密矩阵,转换为解密通信二值图像。
步骤S50106,当预设数目大于1时,将预设数目更新为预设数目减1,并将加密通信矩阵更新为第四解密矩阵,重复行列抽取插入转换解密处理,直至预设数目为1,将最后确定的第四解密矩阵,转换为解密通信二值图像。
其中,重复行列抽取插入转换解密处理是重复步骤S5包括的步骤S501包括的步骤S50101至步骤S50104。
实际情况中,解密得到的解密通信二值图像中往往只包含表征白底黑字的像素点,往往可以比较清晰的显示需要进行印章的文件,可以便于后续的印章授权验证。
步骤S502,基于上述解密通信二值图像,通过上述目标管理接口,对上述目标物联网印章进行使用管理。
例如,基于上述解密通信二值图像,通过上述目标管理接口,对上述目标物联网印章进行使用管理可以包括以下子步骤:
步骤S50201,根据解密通信二值图像,进行印章授权验证,得到目标验证结果。
其中,目标验证结果可以表征是否授权通过。
比如,领导人可以通过目标管理接口,远程查看解密通信二值图像,判断是否可以授权,当可以授权时,可以授权通过,否则授权不通过。
步骤S50202,根据上述目标验证结果,判断是否允许对上述目标物联网印章进行印章处理。
比如,当目标验证结果表征授权通过时,允许对目标物联网印章进行印章处理,即允许通过目标物联网印章,在文件印章。当目标验证结果表征授权不通过时,不允许对目标物联网印章进行印章处理,即不允许通过目标物联网印章,在文件印章。
可选地,对上述加密通信矩阵进行存储。
实际情况中,对加密通信矩阵进行存储备份,可以便于对参与印章使用管理的文件进行溯源。
基于与上述方法实施例相同的发明构思,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物联网印章的使用管理系统,该系统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上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一种用于物联网印章的使用管理方法的步骤。
综上,为了减小传输过程中对目标通信图像被篡改的风险,本发明对需要进行通信传输的目标通信图像进行了加密。由于待通信矩阵可以表征待印章的文件,需要进行印章的文件往往是白底黑字的文件,所以待通信矩阵中的元素可以表征白底或黑字。文件中的白底部分相对于黑字部分往往重要程度相对较低,因此,对待通信矩阵中全为0的行进行适当抽取,可以减少后续需要进行插入转换加密处理的元素量,可以减少计算资源的占用,从而可以提高进行加密的效率。将第一加密矩阵中的每一列中的元素进行平移打乱,得到第二加密矩阵,可以提高加密效果。由于文件中的黑字部分往往比较重要,因此当第二加密矩阵中表征黑字的元素比较聚集时,即目标相邻信息行组中标准信息行的数量越多时,适应的插入元素全为0的行(由无关元素组成的行),可以降低文字的聚集程度,可以提高加密效果。对第三加密矩阵进行行转换处理,可以打乱第三加密矩阵中元素的排列顺序,可以提高加密效果。因此,对待通信矩阵进行预设数目轮行列抽取插入转换加密处理,预设数目越大,加密效果往往越好。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5)

1.一种用于物联网印章的使用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目标物联网印章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待通信图像;
对所述待通信图像进行二值化矩阵转换处理,得到待通信矩阵;
对所述待通信矩阵进行预设数目轮行列抽取插入转换加密处理,得到加密通信矩阵和目标密钥组集合,其中,每轮行列抽取插入转换加密处理包括:对待加密矩阵进行行抽取处理,得到第一加密密钥和第一加密矩阵,待加密矩阵中的任意一个元素为1或0;根据预先设置的平移数值序列,对第一加密矩阵进行列平移处理,得到第二加密密钥和第二加密矩阵;对第二加密矩阵进行行插入处理,得到第三加密密钥和第三加密矩阵;对第三加密矩阵进行行转换处理,得到第四加密密钥和第四加密矩阵;待加密矩阵是所述待通信矩阵或上一轮行列抽取插入转换加密处理得到的第四加密矩阵;将每轮行列抽取插入转换加密处理得到的第一加密密钥、第二加密密钥、第三加密密钥和第四加密密钥,组合为目标密钥组,得到目标密钥组集合;将最后一轮行列抽取插入转换加密处理得到的第四加密矩阵,确定为加密通信矩阵;
将所述加密通信矩阵,传输至目标管理接口;
基于所述目标密钥组集合、所述目标管理接口和传输至目标管理接口的加密通信矩阵,对所述目标物联网印章进行使用管理;
所述对待加密矩阵进行行抽取处理,得到第一加密密钥和第一加密矩阵,包括:
从待加密矩阵中筛选出元素全为0的行,作为空无信息行;
从待加密矩阵中筛选出相邻的空无信息行,作为相邻空无信息行组,得到相邻空无信息行组集合;
对于所述相邻空无信息行组集合中的每个相邻空无信息行组,将所述相邻空无信息行组集合中的每个相邻空无信息行组中除了第一个空无信息行之外的空无信息行,确定为待抽取信息行,得到所述相邻空无信息行组对应的待抽取信息行集合;
对于所述相邻空无信息行组集合中的每个相邻空无信息行组,将所述相邻空无信息行组中第一个空无信息行在待加密矩阵中的位置和所述相邻空无信息行组对应的待抽取信息行集合中待抽取信息行的数量,组合为所述相邻空无信息行组对应的目标抽取信息;
将所述相邻空无信息行组集合中的各个相邻空无信息行组对应的目标抽取信息,组合为目标抽取信息序列,作为第一加密密钥;
对待加密矩阵中的相邻空无信息行组集合中的各个相邻空无信息行组对应的待抽取信息行集合进行去除处理,得到第一加密矩阵;
所述根据预先设置的平移数值序列,对第一加密矩阵进行列平移处理,得到第二加密密钥和第二加密矩阵,包括:
对于第一加密矩阵中的任意一列,从平移数值序列中筛选出该列对应的平移数值,作为目标平移数值,截取该列中后目标平移数值个元素,作为该列对应的第一平移元素序列,将该列中除了第一平移元素序列之外的序列,作为该列对应的第二平移元素序列;
将第一加密矩阵中的每一列对应的第一平移元素序列和第二平移元素序列,按顺序组合为每一列对应的新列,得到第二加密矩阵;
将平移数值序列,确定为第二加密密钥;
所述对第二加密矩阵进行行插入处理,得到第三加密密钥和第三加密矩阵,包括:
从第二加密矩阵中筛选出存在1的行,作为目标信息行,得到目标信息行集合;
对于所述目标信息行集合中的每个目标信息行,将所述目标信息行中1的数量与所述目标信息行中元素的数量的比值,确定为所述目标信息行对应的信息占比;
当所述目标信息行集合中的目标信息行对应的信息占比大于或等于预先设置的信息占比阈值时,将该目标信息行,确定为标准信息行;
从第二加密矩阵中筛选出相邻的标准信息行,作为相邻标准信息行组,得到相邻标准信息行组集合;
从所述相邻标准信息行组集合中筛选出包括的标准信息行的数量大于预先设置的数量阈值的相邻标准信息行组,作为目标相邻信息行组,得到目标相邻信息行组集合;
对于所述目标相邻信息行组集合中的每个目标相邻信息行组,根据所述目标相邻信息行组中的第一个标准信息行在第二加密矩阵中的位置和所述目标相邻信息行组中标准信息行的数量,确定所述目标相邻信息行组对应的插入位置;
将所述目标相邻信息行组集合中的各个目标相邻信息行组对应的插入位置,组合为插入位置序列,作为第三加密密钥;
将第二加密矩阵中的目标相邻信息行组集合中的各个目标相邻信息行组对应的插入位置处及插入位置之后的元素对应后移,并在各个插入位置处插入一行元素全为0的行,得到第三加密矩阵;
所述对第三加密矩阵进行行转换处理,得到第四加密密钥和第四加密矩阵,包括:
将第三加密矩阵转换为一维编码序列;
按照预先设置的分段数值,对一维编码序列进行等分,得到分段序列集合,其中,分段序列中的元素的数量等于分段数值;
将分段序列集合中的分段序列中的各个元素,确定为第四加密矩阵中的行中的各个元素,得到第四加密矩阵;
将第三加密矩阵的一行元素的数量,确定为第四加密密钥;
所述基于所述目标密钥组集合、所述目标管理接口和传输至目标管理接口的加密通信矩阵,对所述目标物联网印章进行使用管理,包括:
通过所述目标密钥组集合,对传输至目标管理接口的加密通信矩阵进行解密,得到解密通信二值图像;
基于所述解密通信二值图像,通过所述目标管理接口,对所述目标物联网印章进行使用管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物联网印章的使用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所述目标密钥组集合,对传输至目标管理接口的加密通信矩阵进行解密,得到解密通信二值图像,包括:
根据所述目标密钥组集合中的第预设数目个目标密钥组包括的第四加密密钥,对加密通信矩阵进行行转换解密处理,得到第一解密矩阵;
根据所述目标密钥组集合中的第预设数目个目标密钥组包括的第三加密密钥,对第一解密矩阵进行行插入解密处理,得到第二解密矩阵;
根据所述目标密钥组集合中的第预设数目个目标密钥组包括的第二加密密钥,对第二解密矩阵进行列平移解密处理,得到第三解密矩阵;
根据所述目标密钥组集合中的第预设数目个目标密钥组包括的第一加密密钥,对第三解密矩阵进行行抽取解密处理,得到第四解密矩阵;
当预设数目为1时,将第四解密矩阵,转换为解密通信二值图像;
当预设数目大于1时,将预设数目更新为预设数目减1,并将加密通信矩阵更新为第四解密矩阵,重复行列抽取插入转换解密处理,直至预设数目为1,将最后确定的第四解密矩阵,转换为解密通信二值图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物联网印章的使用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解密通信二值图像,通过所述目标管理接口,对所述目标物联网印章进行使用管理,包括:
根据解密通信二值图像,进行印章授权验证,得到目标验证结果;
根据所述目标验证结果,判断是否允许对所述目标物联网印章进行印章处理。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物联网印章的使用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对所述加密通信矩阵进行存储。
5.一种用于物联网印章的使用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处理器用于处理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的指令以实现所述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用于物联网印章的使用管理方法。
CN202211659782.0A 2022-12-23 2022-12-23 用于物联网印章的使用管理系统及方法 Active CN11563278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659782.0A CN115632780B (zh) 2022-12-23 2022-12-23 用于物联网印章的使用管理系统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659782.0A CN115632780B (zh) 2022-12-23 2022-12-23 用于物联网印章的使用管理系统及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632780A CN115632780A (zh) 2023-01-20
CN115632780B true CN115632780B (zh) 2023-03-17

Family

ID=849103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659782.0A Active CN115632780B (zh) 2022-12-23 2022-12-23 用于物联网印章的使用管理系统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63278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034367B (zh) * 2023-10-09 2024-01-26 北京点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印章密钥管理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125549A (ja) * 2003-10-22 2005-05-19 Brother Ind Ltd スタンプ製版用画像処理方法、ラベル印字用画像処理方法、記録媒体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12434319A (zh) * 2020-11-27 2021-03-02 无锡卡尔曼导航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电子文件的数据加密方法及装置
CN112862703B (zh) * 2021-01-21 2023-06-02 平安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基于移动拍照的图像校正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632780A (zh) 2023-01-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Liu et al. Cryptanalyzing a RGB image encryption algorithm based on DNA encoding and chaos map
CN104200424B (zh) 基于差值变换的(k,n)有意义图像分存及恢复方法
CN113194213B (zh) 一种基于秘密共享和混沌映射的png图像信息隐藏和恢复方法
CN115632780B (zh) 用于物联网印章的使用管理系统及方法
CN109785222B (zh) 一种用于网页的信息快速嵌入和提取的方法
CN114640523B (zh) 一种计算机数据安全加密方法及系统
CN114567711A (zh) 一种基于块容量标签的大容量加密图像信息隐藏方法
CN114338217B (zh) 一种数据加密传输方法
CN111209600A (zh) 基于区块链的数据处理方法及相关产品
Shreelekshmi et al. Undetectable least significant bit replacement steganography
CN106228503B (zh) 卫星遥感影像shp点文件的数字水印嵌入和提取方法
CN115834792A (zh) 基于人工智能的视频数据处理方法及系统
CN114491648B (zh) 一种面向视频直播社交大数据的区块链数据隐私保护方法
Kuo et al. Secure multi-group data hiding based on gemd map
CN115695988A (zh) 一种智能设备真随机密钥生成方法、装置、终端及介质
CN114915464A (zh) 一种基于特殊矩阵运算的图像加密方法、解密方法
CN114969796A (zh) 一种结合qr码与s盒混沌置乱的图像隐写方法及系统
RU2288544C2 (ru) Способ внедрения дополнительной информации в цифровые изображения
CN111815723A (zh) 数据加密方法和装置
Boughaci et al. Stochastic local search combined with LSB technique for image steganography
CN117113429B (zh) 一种分布式的虚假态势数据辨伪方法及分布式系统
CN112597520B (zh) 基于数据分割的数据处理系统及方法
CN113507631B (zh) 一种提高信息安全的数字电视信号发送方法和装置
CN115225869B (zh) 一种监控数据的定向处理方法及装置
Veličković et al. The Insertion of the Encrypted Low-Resolution Watermark in the Uncompressed Video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