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631680A - 一种混合现实数字孪生平台及其构建方法和应用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混合现实数字孪生平台及其构建方法和应用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631680A
CN115631680A CN202211288065.1A CN202211288065A CN115631680A CN 115631680 A CN115631680 A CN 115631680A CN 202211288065 A CN202211288065 A CN 202211288065A CN 115631680 A CN115631680 A CN 11563168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gital twin
mixed reality
platform
data
twin platfor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288065.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飞香
廖金军
江旭
蒋海华
王永胜
吴士兰
尹雁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Railway Construction Heavy Industr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Railway Construction Heavy Industry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Railway Construction Heavy Industry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Railway Construction Heavy Industr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288065.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631680A/zh
Publication of CN1156316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63168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OR ROCK DRILLING; MINING
    • E21DSHAFTS; TUNNELS; GALLERIES; LARGE UNDERGROUND CHAMBERS
    • E21D9/00Tunnels or galleries, with or without linings; 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making thereof; Layout of tunnels or galleries
    • E21D9/10Making by using boring or cutting machines
    • E21D9/1053Making by using boring or cutting machines for making a slit along the perimeter of the tunnel profile, the remaining core being removed subsequently, e.g. by blasting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OR ROCK DRILLING; MINING
    • E21FSAFETY DEVICES, TRANSPORT, FILLING-UP, RESCUE, VENTILATION, OR DRAINING IN OR OF MINES OR TUNNELS
    • E21F17/00Methods or devices for use in mines or tunnels, not covered elsewhere
    • E21F17/18Special adaptations of signalling or alarm devic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11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with the human body, e.g. for user immersion in virtual realit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17/00Three dimensional [3D] modelling, e.g. data description of 3D objec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19/00Manipulating 3D models or images for computer graphics
    • G06T19/006Mixed real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50Service provisioning or reconfigur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Graphics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ochemistry & Mineralogy (AREA)
  • Geology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ometry (AREA)
  • Earth Drill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混合现实数字孪生平台及其构建方法和应用方法,该平台的构建方法先建立凿岩台车的等比例3D模型;将3D模型导入Unity3D中,在Unity3D中完成项目设计,将所述项目导成exe应用程序;通过VisualStudio将exe应用程序导入到混合现实头显设备中。该平台采用所述构建方法得到。该平台的应用方法,采用5G网络实现所述混合现实数字孪生平台与凿岩台车之间的数据交互,用于将采集数据及时传输至数字孪生体,通过所述数字孪生体解析后生成相应作业指令反馈至车载电脑上,进而完成对所述凿岩台车作业的控制。本发明具有更强的交互性和视觉体验感。

Description

一种混合现实数字孪生平台及其构建方法和应用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隧道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混合现实数字孪生平台及其构建方法和应用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开挖隧道的方法主要有全断面开挖法和钻爆法。其中,全断面开挖法主要用在城市地铁隧道开挖方面,其采用的设备主要是盾构机,该设备存在造价高和维护成本高的问题。而钻爆法施工主要应用在山岭隧道开挖方面,主要采用人工风钻凿岩机施工和凿岩台车施工。
由于人工风钻凿岩机施工需要人工测量隧道周边轮廓和炮孔位置,人工手持设备钻孔,造成施工人员劳动强度高、人员需求多、施工效率低、安全隐患大、施工质量差、光面爆破效果差和超欠挖严重等问题。
此外,现有的凿岩台车在施工过程中,需要操作人员长期在地下隧道环境中工作,使得工作环境非常恶劣,且存在一定的坍塌风险。
为克服上述技术问题和作业风险,业内技术人员在钻爆法施工中试图引入数字孪生技术以避免操作人员亲临地下隧道环境中工作。但是,现有的数字孪生系统基本都是以二维屏幕显示的方式进行呈现,如电脑屏幕、手机屏幕或者投影仪等,其交互方式都是采用触摸屏、鼠标或者键盘等方式,存在用户交互感受差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混合现实数字孪生平台及其构建方法和应用方法,采用所述混合现实数字孪生平台与凿岩台车数据交互具有更强的交互性和视觉体验感。其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在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混合现实数字孪生平台的构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首先,根据凿岩台车物理实体尺寸采用三维建模软件建立等比例3D模型;
其次,将所述3D模型导入Unity 3D中,在Unity 3D中完成项目设计,将所述项目导成exe应用程序,其中,所述项目包括人机交互、数据通讯、数据驱动、运动仿真和场景漫游;
最后,通过Visual Studio将exe应用程序导入到混合现实头显设备中,从而为凿岩台车建立包含数字孪生体的混合现实数字孪生平台。
进一步的,在所述3D模型导入Unity 3D的过程中,需要选择应用场景,所述应用场景包括车间场景和工地施工场景。
进一步的,所述混合现实头显设备包括hololens。
进一步的,所述数字孪生体同所述凿岩台车等比例设置。
在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混合现实数字孪生平台,采用所述混合现实数字孪生平台的构建方法构建得到,在所述混合现实数字孪生平台上设有用于操控所述数字孪生体的人工操作面板。
在第三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所述混合现实数字孪生平台的应用方法,采用5G网络实现所述混合现实数字孪生平台与凿岩台车之间的数据交互,具体步骤如下:
首先,在所述凿岩台车上设有用于控制凿岩台车作业的车载电脑;在所述凿岩台车的臂架上设置传感部件,所述传感部件包括分别与所述车载电脑连接的角度传感器、位置传感器、应变式压力传感器和加速度传感器;在所述车载电脑上设置用于实现对传感部件采集数据收发的数据收发系统;所述凿岩台车处于启动状态,并进行打孔作业;
其次,在所述混合现实数字孪生平台上设置用于与所述数字孪生体连接的数据收发装置,所述数据收发装置通过5G网络连接所述数据收发系统,用于将采集数据及时传输至数字孪生体,通过所述数字孪生体解析后生成相应作业指令反馈至车载电脑上,进而完成对所述凿岩台车作业的控制;
若采集数据出现异常,则作业人员带上混合现实头显设备,借助所述混合现实数字孪生平台生成的虚拟作业环境与所述凿岩台车所处的真实作业环境形成交互空间,作业人员通过人工操作面板控制所述数字孪生体来控制所述凿岩台车作业。
进一步的,在所述车载电脑上还设有用于缓存传感部件采集数据的数据库存储装置,所述数据库存储装置与所述数据收发系统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凿岩台车的臂架包括大臂、二臂和推进梁,所述大臂与所述凿岩台车的车体连接,所述二臂的一端与大臂远离车体的一端连接,而另一端与所述推进梁连接;在所述大臂上设置所述应变式压力传感器;所述加速度传感器设置在推进梁上。
进一步的,所述凿岩台车的臂架包括多个自由度,所述自由度包括大臂横摆、大臂俯仰、大臂伸缩、推进梁俯仰、推进梁横摆、推进梁回转、锚杆俯仰、推进梁伸缩和凿岩机位置;在所述臂架的大臂横摆、大臂俯仰、推进梁俯仰、推进梁横摆、推进梁回转和锚杆俯仰上均对应设置所述角度传感器;在所述臂架的大臂伸缩、推进梁伸缩和凿岩机位置上均对应设置所述位置传感器。
进一步的,采集数据中的数据还包括用于表征凿岩台车工作状态的原有数据,所述原有数据包括推进压力、冲击压力、推进速度、总电压和总电流。
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中所构建的混合现实数字孪生平台,相比于传统大屏端的数字孪生平台,在交互性和可视性上有了极大的提升。此外,传统的数字孪生平台用户只是一个参观者,而本发明基于混合现实的数字孪生平台,将用户融入数字孪生平台本身,提供用户的沉浸式的体验感。
(2)相比于传统数字孪生平台需要搭建底层框架,开发所需人员多,开发时间长,本发明采用的所述混合现实数字孪生平台的构建方法,借助第三方的一些商业软件(如三维建模软件、Unity 3D和Visual Studio等),可以加快开发流程,提高平台的开发效率。
本发明通过构建与凿岩台车等比例的混合现实数字孪生平台,并采用5G网络实现所述混合现实数字孪生平台与凿岩台车之间的数据交互,有效降低数据传递的延时性,使凿岩台车物理实体和数字孪生体达到极高的同步效果,实现虚实互动和虚实同步。本发明将混合现实技术引入到数字孪生系统中作为可视化呈现的前端,用户带上混合现实头显设备后,可以进入一个虚拟作业环境与真实作业环境形成的交互空间,达到前所未有的沉浸式体验感;同时,作业人员还可以使用自己的双手通过人工操作面板完成对所述数字孪生体的交互动作,无需借助任何的第三方外设交互设备,以此通过双手控制数字孪生体达到控制凿岩台车作业的目的。相比于现有的二维屏幕显示而言,本发明中采用所述混合现实数字孪生平台与凿岩台车数据交互具有更强的交互性和视觉体验感。此外,在应用本发明中所述混合现实数字孪生平台时,能够使作业人员更少的进入到恶劣的地下环境进行工作,从而可以降低工作成本、提高施工效率,保障了人员的生命安全。
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发明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的一种混合现实数字孪生平台的应用方法的原理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参见图1,一种混合现实数字孪生平台的构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首先,根据凿岩台车物理实体尺寸采用三维建模软件建立等比例3D模型;
其次,将所述3D模型导入Unity 3D中,在Unity 3D中完成项目设计,将所述项目导成exe应用程序,其中,所述项目包括人机交互、数据通讯、数据驱动、运动仿真和场景漫游;
最后,通过Visual Studio将exe应用程序导入到混合现实头显设备中,从而为凿岩台车建立包含数字孪生体的混合现实数字孪生平台。
在所述3D模型导入Unity 3D的过程中,需要选择应用场景,所述应用场景包括车间场景(保真度要求高)和工地施工场景(保真度要求相对降低)。
所述混合现实头显设备为hololens。
所述数字孪生体同所述凿岩台车等比例设置。
一种混合现实数字孪生平台,采用所述混合现实数字孪生平台的构建方法构建得到,在所述混合现实数字孪生平台上设有用于操控所述数字孪生体的人工操作面板。
一种所述的混合现实数字孪生平台的应用方法,采用5G网络实现所述混合现实数字孪生平台与凿岩台车之间的数据交互,具体步骤如下:
首先,在所述凿岩台车上设有用于控制凿岩台车作业的车载电脑;在所述凿岩台车的臂架上设置传感部件,所述传感部件包括分别与所述车载电脑连接的角度传感器、位置传感器、应变式压力传感器和加速度传感器;在所述车载电脑上设置用于实现对传感部件采集数据收发的数据收发系统;所述凿岩台车处于启动状态,并进行打孔作业;
其次,在所述混合现实数字孪生平台上设置用于与所述数字孪生体连接的数据收发装置,所述数据收发装置通过5G网络连接所述数据收发系统,用于将采集数据及时传输至数字孪生体,通过所述数字孪生体解析后生成相应作业指令反馈至车载电脑上,进而完成对所述凿岩台车作业的控制,从而达到一种安全、可靠、可远程监控的的全自动运行状态;
若采集数据出现异常(如原有数据中的冲击压力不足或过高时),则作业人员带上混合现实头显设备,借助所述混合现实数字孪生平台生成的虚拟作业环境与所述凿岩台车所处的真实作业环境形成交互空间,作业人员通过人工操作面板控制所述数字孪生体来控制所述凿岩台车作业,实现远程干预。
此外,作业人员带上混合现实头显设备可帮助作业人员进行远程平台监测和沉浸式混合现实监控,从而能够全方位多角度的监测凿岩台车的真实工作状态。
在所述车载电脑上还设有用于缓存传感部件采集数据的数据库存储装置,所述数据库存储装置与所述数据收发系统连接。
所述凿岩台车的臂架包括大臂、二臂和推进梁,所述大臂与所述凿岩台车的车体连接,所述二臂的一端与大臂远离车体的一端连接,而另一端与所述推进梁连接;在所述大臂上设置所述应变式压力传感器;所述加速度传感器设置在推进梁上。所述应变式压力传感器和加速度传感器所采集的数据用于表征凿岩台车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所述凿岩台车的臂架包括多个自由度,所述自由度包括大臂横摆、大臂俯仰、大臂伸缩、推进梁俯仰、推进梁横摆、推进梁回转、锚杆俯仰、推进梁伸缩和凿岩机位置;在所述臂架的大臂横摆、大臂俯仰、推进梁俯仰、推进梁横摆、推进梁回转和锚杆俯仰上均对应设置所述角度传感器;在所述臂架的大臂伸缩、推进梁伸缩和凿岩机位置上均对应设置所述位置传感器。所述凿岩机通过第一滑块设置在所述推进梁上(现有技术);所述锚杆通过第二滑块并列设置在所述推进梁上,且通过俯仰旋转中心与二臂连接,在锚杆与二臂之间设置伸缩油缸(现有技术)。所述角度传感器和位置传感器所采集的数据用于表征凿岩台车的姿态。如以大臂横摆为例,需要在大臂横摆的轴心加装角度传感器,用于测量其横摆的角度。
采集数据中的数据还包括用于表征凿岩台车工作状态的原有数据,所述原有数据包括推进压力、冲击压力、推进速度、总电压和总电流。
实施例1通过构建与凿岩台车等比例的混合现实数字孪生平台,并采用5G网络实现所述混合现实数字孪生平台与凿岩台车之间的数据交互,有效降低数据传递的延时性,使凿岩台车物理实体和数字孪生体达到极高的同步效果,实现虚实互动和虚实同步。本发明将混合现实技术引入到数字孪生系统中作为可视化呈现的前端,用户带上混合现实头显设备后,可以进入一个虚拟作业环境与真实作业环境形成的交互空间,达到前所未有的沉浸式体验感;同时,作业人员还可以使用自己的双手通过人工操作面板完成对所述数字孪生体的交互动作,无需借助任何的第三方外设交互设备,以此通过双手控制数字孪生体达到控制凿岩台车作业的目的。相比于现有的二维屏幕显示而言,本发明中采用所述混合现实数字孪生平台与凿岩台车数据交互具有更强的交互性和视觉体验感。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混合现实数字孪生平台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首先,根据凿岩台车物理实体尺寸采用三维建模软件建立等比例3D模型;
其次,将所述3D模型导入Unity 3D中,在Unity 3D中完成项目设计,将所述项目导成exe应用程序,其中,所述项目包括人机交互、数据通讯、数据驱动、运动仿真和场景漫游;
最后,通过Visual Studio将exe应用程序导入到混合现实头显设备中,从而为凿岩台车建立包含数字孪生体的混合现实数字孪生平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现实数字孪生平台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3D模型导入Unity 3D的过程中,需要选择应用场景,所述应用场景包括车间场景和工地施工场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现实数字孪生平台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现实头显设备包括hololens。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种所述的混合现实数字孪生平台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字孪生体同所述凿岩台车等比例设置。
5.一种混合现实数字孪生平台,其特征在于,采用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混合现实数字孪生平台的构建方法构建得到,在所述混合现实数字孪生平台上设有用于操控所述数字孪生体的人工操作面板。
6.一种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混合现实数字孪生平台的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5G网络实现所述混合现实数字孪生平台与凿岩台车之间的数据交互,具体步骤如下:
首先,在所述凿岩台车上设有用于控制凿岩台车作业的车载电脑;在所述凿岩台车的臂架上设置传感部件,所述传感部件包括分别与所述车载电脑连接的角度传感器、位置传感器、应变式压力传感器和加速度传感器;在所述车载电脑上设置用于实现对传感部件采集数据收发的数据收发系统;所述凿岩台车处于启动状态,并进行打孔作业;
其次,在所述混合现实数字孪生平台上设置用于与所述数字孪生体连接的数据收发装置,所述数据收发装置通过5G网络连接所述数据收发系统,用于将采集数据及时传输至数字孪生体,通过所述数字孪生体解析后生成相应作业指令反馈至车载电脑上,进而完成对所述凿岩台车作业的控制;
若采集数据出现异常,则作业人员带上混合现实头显设备,借助所述混合现实数字孪生平台生成的虚拟作业环境与所述凿岩台车所处的真实作业环境形成交互空间,作业人员通过人工操作面板控制所述数字孪生体来控制所述凿岩台车作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混合现实数字孪生平台的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车载电脑上还设有用于缓存传感部件采集数据的数据库存储装置,所述数据库存储装置与所述数据收发系统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混合现实数字孪生平台的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凿岩台车的臂架包括大臂、二臂和推进梁,所述大臂与所述凿岩台车的车体连接,所述二臂的一端与大臂远离车体的一端连接,而另一端与所述推进梁连接;在所述大臂上设置所述应变式压力传感器;所述加速度传感器设置在推进梁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混合现实数字孪生平台的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凿岩台车的臂架包括多个自由度,所述自由度包括大臂横摆、大臂俯仰、大臂伸缩、推进梁俯仰、推进梁横摆、推进梁回转、锚杆俯仰、推进梁伸缩和凿岩机位置;在所述臂架的大臂横摆、大臂俯仰、推进梁俯仰、推进梁横摆、推进梁回转和锚杆俯仰上均对应设置所述角度传感器;在所述臂架的大臂伸缩、推进梁伸缩和凿岩机位置上均对应设置所述位置传感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混合现实数字孪生平台的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采集数据中的数据还包括用于表征凿岩台车工作状态的原有数据,所述原有数据包括推进压力、冲击压力、推进速度、总电压和总电流。
CN202211288065.1A 2022-10-20 2022-10-20 一种混合现实数字孪生平台及其构建方法和应用方法 Pending CN11563168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288065.1A CN115631680A (zh) 2022-10-20 2022-10-20 一种混合现实数字孪生平台及其构建方法和应用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288065.1A CN115631680A (zh) 2022-10-20 2022-10-20 一种混合现实数字孪生平台及其构建方法和应用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631680A true CN115631680A (zh) 2023-01-20

Family

ID=849070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288065.1A Pending CN115631680A (zh) 2022-10-20 2022-10-20 一种混合现实数字孪生平台及其构建方法和应用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631680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829685A (zh) * 2024-03-06 2024-04-05 中国水利水电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数字孪生和混合现实技术的工程管理系统及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829685A (zh) * 2024-03-06 2024-04-05 中国水利水电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数字孪生和混合现实技术的工程管理系统及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630154B (zh) 一种用于隧道掘进的掘进机器人及远程移动终端指挥系统
CN103867205B (zh) 一种掘进机远程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10847963B (zh) 一种针对铁路隧道施工的数据交互系统
CN102759909A (zh) 基于不同地质条件的电牵引采煤机工作状态虚拟仿真系统
Ge et al. A virtual adjustment method and experimental study of the support attitude of hydraulic support groups in propulsion state
CN109989751B (zh) 一种综采三机跨平台远程实时运动跟踪方法
CN103745648B (zh) 盾构机双模型仿真设备与方法
CN102568293B (zh) 矩形隧道掘进机教学系统
CN108694258A (zh) 用于施工方案预演优化的钻井井下虚拟仿真方法及系统
CN115631680A (zh) 一种混合现实数字孪生平台及其构建方法和应用方法
CN101944299B (zh) 全断面掘进机虚拟施工系统
CN109685878A (zh) 一种基于三维模型的隧道掘进机展示方法及系统
CN105405350A (zh) 一种基于钻柱排管一体化技术的模拟培训系统
CN105156126A (zh) 掘进钻车自动定位方法
CN109826633A (zh) 一种盾构机下穿已有盾构隧道模拟装置及模拟方法
CN115060518A (zh) 一种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的挖掘机器人实验平台
CN113821884A (zh) 一种基于液压支架多维姿态监测的数字孪生方法及系统
CN109783962B (zh) 基于虚拟现实物理引擎的综采装备协同推进仿真方法
CN110952613A (zh) 一种挖掘机姿态进行虚拟可视化展现的系统及方法
CN114187414A (zh) 一种巷道三维漫游巡检方法及巡检系统
CN204808639U (zh) 一种陆地钻机虚拟装配系统
CN102071944B (zh) 盾构隧道施工地表沉降仿真检测系统
Qi et al. Study on realization technology of virtual reality for coal mining face
CN115616987A (zh) 一种基于混合现实的矿山装备数字孪生系统构建方法
CN215332876U (zh) 一种智能型预防性隧道支护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