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623533A - 直接通信接口无线承载配置方法、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 Google Patents

直接通信接口无线承载配置方法、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623533A
CN115623533A CN202211358850.XA CN202211358850A CN115623533A CN 115623533 A CN115623533 A CN 115623533A CN 202211358850 A CN202211358850 A CN 202211358850A CN 115623533 A CN115623533 A CN 11562353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rb
terminal
target
configuration information
logical chan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358850.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亚利
谌丽
王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56235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62353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4Error contro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25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per individual bearer or channe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1Allocation or use of connection identifi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4Direct-mode setu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8Management of setup rejection or failur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20Manipulation of established connections
    • H04W76/27Transitions between radio resource control [RRC] stat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直接通信接口无线承载配置方法、终端及网络侧设备,解决现有技术中直接通信的两个终端之间无线承载配置冲突的问题。本发明的方法包括:接收第二终端发送的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无线承载SLRB的SLRB配置信息;根据所述SLRB配置信息,向为所述第一终端服务的第一网络侧设备发送辅助信息和/或判断是否允许建立所述目标SLRB。本发明通过第一网络侧设备或者第一终端自身对接收到的第二终端通过直接通信接口发送的SLRB配置信息的配置冲突判断,能够避免后续直接通信收发双方针对同一个SLRB的SLRB配置冲突,同时避免同一终端不同SLRB之间的SLRB配置冲突。

Description

直接通信接口无线承载配置方法、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本发明申请为申请日为2019年09月20日,申请号为201910892021.1,发明名称为“直接通信接口无线承载配置方法、终端及网络侧设备”的发明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直接通信接口无线承载配置方法、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背景技术
对于5G(5th-Generation,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为了支持行业垂直应用,引入了NR(New Radio,新空口)V2X(Vehicle to Everything,车到万物)。NR V2X在直接通信接口支持三种传输模式:单播通信、广播通信和组播通信。
对于直接通信接口的通信,直接通信的两个终端之间的无线承载允许使用RLC(Radio Link Control,无线链路控制)AM(Acknowledge Mode,确认模式)。RLC AM模式支持双向无线承载,按照传统RLC AM理解,双向无线承载其对应的两个方向上的无线承载配置需要完全相同。但是对于直接通信,如果两个终端的覆盖情况不同(比如:一个在网,一个脱网,或者两个都在网但是位于不同基站覆盖范围内)或者RRC(Radio Resource Control,无线资源控制)状态不同(比如一个处于连接态,一个处于空闲IDLE态),两个终端的承载配置管理节点或者协议层设置的不同无线承载QoS(Quality of Service,业务质量)参数对应的无线承载配置可能不同,因此可能会导致双向无线承载两个方向上的SLRB(SidelinkRadio Bearer,直接通信接口无线承载)的SLRB配置发生冲突或者同一个终端的不同SLRB的SLRB配置之间发生冲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直接通信接口无线承载配置方法、终端及网络侧设备,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直接通信的两个终端之间无线承载配置冲突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直接通信接口无线承载配置方法,应用于第一终端,包括:
接收第二终端发送的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无线承载SLRB的SLRB配置信息;
根据所述SLRB配置信息,向为所述第一终端服务的第一网络侧设备发送辅助信息和/或判断是否允许建立所述目标SLRB。
其中,根据所述SLRB配置信息,判断是否允许建立所述目标SLRB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判断结果为允许建立所述目标SLRB的情况下,向第一网络侧设备或者所述第一终端负责SLRB配置信息管理的协议层发送辅助信息;
在判断结果为拒绝建立所述目标SLRB的情况下,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响应消息,所述响应消息用于表示所述第一终端拒绝建立所述目标SLRB。
其中,所述辅助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所述目标SLRB的承载标识信息;
所述目标SLRB的逻辑信道标识信息;
所述第一终端利用所述目标SLRB发送数据时使用的SLRB配置信息的部分或者全部。
其中,所述第一终端在网且处于无线资源控制空闲状态或者非激活状态,或者所述第一终端处于脱网状态;
在判断结果为允许建立所述目标SLRB的情况下,向所述第一终端负责SLRB配置信息管理的协议层发送辅助信息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负责SLRB配置信息管理的协议层根据所述辅助信息,对所述第一终端的SLRB进行SLRB配置。
其中,所述第一终端负责SLRB配置信息管理的协议层根据所述辅助信息,对所述第一终端的SLRB进行SLRB配置,包括以下情况中的至少一种:
若对所述辅助信息对应的所述目标SLRB进行SLRB配置,则将所述第一终端的SLRB的SLRB配置信息配置为与所述目标SLRB的SLRB配置信息相同;
若对所述辅助信息对应的所述目标SLRB之外且归属于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组成的直接通信链路的其他SLRB进行配置,则将所述其他SLRB的SLRB配置信息中包含的逻辑信道标识配置为与所述目标SLRB的SLRB配置信息中包含的逻辑信道标识不同的逻辑信道标识;
若对所述辅助信息对应的所述目标SLRB之外且归属于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组成的直接通信链路并且源标识以及目标标识与所述目标SLRB相同的其他SLRB进行配置,则将所述其他SLRB的SLRB配置信息中包含的逻辑信道标识配置为与所述目标SLRB的SLRB配置信息中包含的逻辑信道标识不同的逻辑信道标识;
若所述辅助信息对应的所述目标SLRB之外且归属于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组成的直接通信链路的其他SLRB的SLRB配置信息中包含的逻辑信道标识与所述目标SLRB的SLRB配置信息中包含的逻辑信道标识相同,则更新所述其他SLRB的逻辑信道标识,使之与所述目标SLRB的SLRB配置信息中包含的逻辑信道标识不同;
若所述辅助信息对应的所述目标SLRB之外且归属于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组成的直接通信链路并且源标识以及目标标识与所述目标SLRB相同的其他SLRB的SLRB配置信息中包含的逻辑信道标识与所述目标SLRB的SLRB配置信息中包含的逻辑信道标识相同,则更新所述其他SLRB的逻辑信道标识,使之与所述目标SLRB的SLRB配置信息中包含的逻辑信道标识不同。
其中,所述响应消息携带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项:
所述第一终端拒绝建立所述目标SLRB原因;
所述第一终端在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之间的直接通信链路上当前已占用的部分或者全部逻辑信道标识的第一指示信息;
所述第一终端在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之间的直接通信链路上所述目标SLRB对应的源标识以及目标标识组合所对应的逻辑信道标识集合中当前已经占用的部分或者全部逻辑信道标识的第二指示信息;
所述第一终端在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之间的直接通信链路上当前可用的全部或者部分逻辑信道标识的第三指示信息;
所述第一终端在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之间的直接通信链路上所述目标SLRB对应的源标识以及目标标识组合所对应的逻辑信道标识集合中当前可用的全部或者部分逻辑信道标识的第四指示信息。
其中,所述根据所述SLRB配置信息,判断是否允许建立所述目标SLRB,包括:
判断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之间当前正在建立的所述目标SLRB对应的SLRB配置信息中包含的逻辑信道标识与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之间当前已经建立或正在建立的其他SLRB对应的SLRB配置信息中包含的逻辑信道标识是否相同;或者,
判断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之间当前正在建立的所述目标SLRB对应的SLRB配置信息中包含的逻辑信道标识与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之间当前已经建立或者正在建立且与所述目标SLRB源标识和目标标识相同的其他SLRB对应的SLRB配置信息中包含的逻辑信道标识是否相同;或者,
判断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之间当前正在建立的所述目标SLRB对应的SLRB配置信息中包含的无线承载标识与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之间当前已经建立或正在建立的其他SLRB对应的SLRB配置信息中包含的无线承载标识是否相同;或者,
判断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之间当前正在建立的所述目标SLRB对应的SLRB配置信息中包含的无线承载标识与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之间当前已经建立或者正在建立且与所述目标SLRB源标识和目标标识相同的其他SLRB对应的SLRB配置信息中包含的无线承载标识是否相同;
若不相同,则允许建立所述目标SLRB;或者,
若相同,且满足目标条件,则允许建立所述目标SLRB;
否则,则拒绝建立所述目标SLRB。
其中,所述目标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所述目标SLRB的服务质量参数高于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之间当前正在建立且与所述目标SLRB使用相同逻辑信道标识或者相同无线承载标识的其他SLRB的服务质量参数;
所述目标SLRB的服务质量参数高于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之间当前正在建立且与所述目标SLRB使用相同源标识、相同目标标识和相同逻辑信道标识或者与所述目标SLRB使用相同源标识、相同目标标识和相同无线承载标识的其他SLRB的服务质量参数;
所述目标SLRB的服务质量参数高于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之间当前已经建立且与所述目标SLRB使用相同逻辑信道标识或者相同无线承载标识的其他SLRB的服务质量参数;
所述目标SLRB的服务质量参数高于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之间当前已经建立且与所述目标SLRB使用相同源标识、相同目标标识和相同逻辑信道标识或者与所述目标SLRB使用相同源标识、相同目标标识和相同无线承载标识的其他SLRB的服务质量参数;
发起建立所述目标SLRB的所述第二终端的优先级高于发起建立使用和所述目标SLRB使用相同逻辑信道标识或者相同无线承载标识的其他SLRB的终端的优先级;
所述目标SLRB的发起时间早于和所述目标SLRB使用相同逻辑信道标识或者相同无线承载标识的其他SLRB的发起时间。
其中,所述SLRB配置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源标识;
目标标识;
传输类型标识;
SLRB标识;
业务数据适配协议层配置信息;
分组数据汇聚协议层配置信息;
无线链路控制层配置信息;
媒体接入控制层配置信息;
物理层配置信息。
其中,所述负责SLRB配置信息管理的协议层为无线资源控制RRC协议层。
其中,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为所述第一终端的服务基站、服务分布式单元DU或者服务集中式单元CU。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直接通信接口无线承载配置方法,应用于第一网络侧设备,包括:
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辅助信息;
根据所述辅助信息,对所述第一终端的SLRB进行SLRB配置;和/或,
根据所述辅助信息,判断是否允许建立目标SLRB。
其中,所述辅助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所述目标SLRB的承载标识信息;
所述目标SLRB的逻辑信道标识信息;
所述第一终端利用所述目标SLRB发送数据时使用的SLRB配置信息的部分或者全部。
其中,根据所述辅助信息,判断是否允许建立目标SLRB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判断结果生成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终端是否允许建立所述目标SLRB和/或指示所述第一终端利用所述目标SLRB发送数据时使用的SLRB配置信息的部分或者全部。
其中,所述根据所述辅助信息,对所述第一终端的SLRB进行SLRB配置,包括以下情况中的至少一种:
若对所述辅助信息对应的所述目标SLRB进行SLRB配置,则将所述第一终端的SLRB的SLRB配置信息配置为与所述目标SLRB的SLRB配置信息相同;
若对所述辅助信息对应的所述目标SLRB之外且归属于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组成的直接通信链路的其他SLRB进行配置,则将所述其他SLRB的SLRB配置信息中包含的逻辑信道标识配置为与所述目标SLRB的SLRB配置信息中包含的逻辑信道标识不同的逻辑信道标识;
若对所述辅助信息对应的所述目标SLRB之外且归属于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组成的直接通信链路并且源标识以及目标标识与所述目标SLRB相同的其他SLRB进行配置,则将所述其他SLRB的SLRB配置信息中包含的逻辑信道标识配置为与所述目标SLRB的SLRB配置信息中包含的逻辑信道标识不同的逻辑信道标识;
若所述辅助信息对应的所述目标SLRB之外且归属于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组成的直接通信链路的其他SLRB的SLRB配置信息中包含的逻辑信道标识与所述目标SLRB的SLRB配置信息中包含的逻辑信道标识相同,则更新所述其他SLRB的逻辑信道标识,使之与所述目标SLRB的SLRB配置信息中包含的逻辑信道标识不同;
若所述辅助信息对应的所述目标SLRB之外且归属于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组成的直接通信链路并且源标识以及目标标识与所述目标SLRB相同的其他SLRB的SLRB配置信息中包含的逻辑信道标识与所述目标SLRB的SLRB配置信息中包含的逻辑信道标识相同,则更新所述其他SLRB的逻辑信道标识,使之与所述目标SLRB的SLRB配置信息中包含的逻辑信道标识不同。
其中,所述SLRB配置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源标识;
目标标识;
传输类型标识;
SLRB标识;
业务数据适配协议层配置信息;
分组数据汇聚协议层配置信息;
无线链路控制层配置信息;
媒体接入控制层配置信息;
物理层配置信息。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直接通信接口无线承载配置方法,应用于第二终端,包括:
向第一终端发送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无线承载SLRB的SLRB配置信息。
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的响应消息,所述响应消息用于表示所述第一终端拒绝建立所述目标SLRB。
其中,所述响应消息携带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项:
所述第一终端拒绝建立所述目标SLRB原因;
所述第一终端在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之间的直接通信链路上当前已占用的部分或者全部逻辑信道标识的第一指示信息;
所述第一终端在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之间的直接通信链路上所述目标SLRB对应的源标识以及目标标识组合所对应的逻辑信道标识集合中当前已经占用的部分或者全部逻辑信道标识的第二指示信息;
所述第一终端在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之间的直接通信链路上当前可用的全部或者部分逻辑信道标识的第三指示信息;
所述第一终端在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之间的直接通信链路上所述目标SLRB对应的源标识以及目标标识组合所对应的逻辑信道标识集合中当前可用的全部或者部分逻辑信道标识的第四指示信息。
其中,所述接收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的响应消息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向第二网络侧设备或所述第二终端负责SLRB配置信息管理的协议层发送请求变更所述目标SLRB的SLRB配置信息的请求信息。
其中,所述请求信息携带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项:
所述第一终端在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之间的直接通信链路上当前已占用的部分或者全部逻辑信道标识的第一指示信息;
所述第一终端在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之间的直接通信链路上所述目标SLRB对应的源标识以及目标标识组合所对应的逻辑信道标识集合中当前已经占用的部分或者全部逻辑信道标识的第二指示信息;
所述第一终端在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之间的直接通信链路上当前可用的全部或者部分逻辑信道标识的第三指示信息;
所述第一终端在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之间的直接通信链路上所述目标SLRB对应的源标识以及目标标识组合所对应的逻辑信道标识集合中当前可用的全部或者部分逻辑信道标识的第四指示信息。
其中,所述第二终端在网且处于无线资源控制空闲状态或者非激活状态,或者所述第二终端处于脱网状态;
向所述第二终端负责SLRB配置信息管理的协议层发送请求变更所述目标SLRB的SLRB配置信息的请求信息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请求信息,更新所述目标SLRB的SLRB配置信息中包含的逻辑信道标识,使之与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之间当前正在建立或者已经建立的其他SLRB对应的SLRB配置信息中包含的逻辑信道标识不同;或者,
根据所述请求信息,更新所述目标SLRB的SLRB配置信息中包含的逻辑信道标识,使之与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之间当前正在建立或者已经建立的与所述目标SLRB使用相同源标识和目标标识的其他SLRB对应的SLRB配置信息中包含的逻辑信道标识不同。
其中,所述负责SLRB配置信息管理的协议层为无线资源控制RRC协议层。
其中,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为所述第二终端的服务基站、服务分布式单元DU或者服务集中式单元CU。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直接通信接口无线承载配置方法,应用于第二网络侧设备,包括:
接收第二终端发送的请求变更目标SLRB的SLRB配置信息的请求信息,所述目标SLRB的SLRB配置信息为所述第二终端通过直接通信接口向第一终端发送的目标SLRB的SLRB配置信息;
根据所述请求信息,更新所述目标SLRB的SLRB配置信息中包含的逻辑信道标识,使之与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之间当前正在建立或者已经建立的其他SLRB对应的SLRB配置信息中包含的逻辑信道标识不同;或者,
根据所述请求信息,更新所述目标SLRB的SLRB配置信息中包含的逻辑信道标识,使之与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之间当前正在建立或者已经建立的与所述目标SLRB使用相同源标识和目标标识的其他SLRB对应的SLRB配置信息中包含的逻辑信道标识不同。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终端,包括:收发机、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程序;
所述收发机用于接收第二终端发送的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无线承载SLRB的SLRB配置信息;
所述处理器,用于根据所述SLRB配置信息,向为所述第一终端服务的第一网络侧设备发送辅助信息和/或判断是否允许建立所述目标SLRB。
其中,所述处理器还用于:
在判断结果为允许建立所述目标SLRB的情况下,向第一网络侧设备或者所述第一终端负责SLRB配置信息管理的协议层发送辅助信息;
在判断结果为拒绝建立所述目标SLRB的情况下,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响应消息,所述响应消息用于表示所述第一终端拒绝建立所述目标SLRB。
其中,所述辅助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所述目标SLRB的承载标识信息;
所述目标SLRB的逻辑信道标识信息;
所述第一终端利用所述目标SLRB发送数据时使用的SLRB配置信息的部分或者全部。
其中,所述第一终端在网且处于无线资源控制空闲状态或者非激活状态,或者所述第一终端处于脱网状态;所述处理器还用于:
所述第一终端负责SLRB配置信息管理的协议层根据所述辅助信息,对所述第一终端的SLRB进行SLRB配置。
其中,所述处理器还用于:
若对所述辅助信息对应的所述目标SLRB进行SLRB配置,则将所述第一终端的SLRB的SLRB配置信息配置为与所述目标SLRB的SLRB配置信息相同;
若对所述辅助信息对应的所述目标SLRB之外且归属于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组成的直接通信链路的其他SLRB进行配置,则将所述其他SLRB的SLRB配置信息中包含的逻辑信道标识配置为与所述目标SLRB的SLRB配置信息中包含的逻辑信道标识不同的逻辑信道标识;
若对所述辅助信息对应的所述目标SLRB之外且归属于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组成的直接通信链路并且源标识以及目标标识与所述目标SLRB相同的其他SLRB进行配置,则将所述其他SLRB的SLRB配置信息中包含的逻辑信道标识配置为与所述目标SLRB的SLRB配置信息中包含的逻辑信道标识不同的逻辑信道标识;
若所述辅助信息对应的所述目标SLRB之外且归属于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组成的直接通信链路的其他SLRB的SLRB配置信息中包含的逻辑信道标识与所述目标SLRB的SLRB配置信息中包含的逻辑信道标识相同,则更新所述其他SLRB的逻辑信道标识,使之与所述目标SLRB的SLRB配置信息中包含的逻辑信道标识不同;
若所述辅助信息对应的所述目标SLRB之外且归属于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组成的直接通信链路并且源标识以及目标标识与所述目标SLRB相同的其他SLRB的SLRB配置信息中包含的逻辑信道标识与所述目标SLRB的SLRB配置信息中包含的逻辑信道标识相同,则更新所述其他SLRB的逻辑信道标识,使之与所述目标SLRB的SLRB配置信息中包含的逻辑信道标识不同。
其中,所述响应消息携带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项:
所述第一终端拒绝建立所述目标SLRB原因;
所述第一终端在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之间的直接通信链路上当前已占用的部分或者全部逻辑信道标识的第一指示信息;
所述第一终端在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之间的直接通信链路上所述目标SLRB对应的源标识以及目标标识组合所对应的逻辑信道标识集合中当前已经占用的部分或者全部逻辑信道标识的第二指示信息;
所述第一终端在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之间的直接通信链路上当前可用的全部或者部分逻辑信道标识的第三指示信息;
所述第一终端在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之间的直接通信链路上所述目标SLRB对应的源标识以及目标标识组合所对应的逻辑信道标识集合中当前可用的全部或者部分逻辑信道标识的第四指示信息。
其中,所述处理器还用于:
判断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之间当前正在建立的所述目标SLRB对应的SLRB配置信息中包含的逻辑信道标识与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之间当前已经建立或正在建立的其他SLRB对应的SLRB配置信息中包含的逻辑信道标识是否相同;或者,
判断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之间当前正在建立的所述目标SLRB对应的SLRB配置信息中包含的逻辑信道标识与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之间当前已经建立或者正在建立且与所述目标SLRB源标识和目标标识相同的其他SLRB对应的SLRB配置信息中包含的逻辑信道标识是否相同;或者,
判断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之间当前正在建立的所述目标SLRB对应的SLRB配置信息中包含的无线承载标识与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之间当前已经建立或正在建立的其他SLRB对应的SLRB配置信息中包含的无线承载标识是否相同;或者,
判断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之间当前正在建立的所述目标SLRB对应的SLRB配置信息中包含的无线承载标识与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之间当前已经建立或者正在建立且与所述目标SLRB源标识和目标标识相同的其他SLRB对应的SLRB配置信息中包含的无线承载标识是否相同;
若不相同,则允许建立所述目标SLRB;或者,
若相同,且满足目标条件,则允许建立所述目标SLRB;
否则,则拒绝建立所述目标SLRB。
其中,所述目标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所述目标SLRB的服务质量参数高于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之间当前正在建立且与所述目标SLRB使用相同逻辑信道标识或者相同无线承载标识的其他SLRB的服务质量参数;
所述目标SLRB的服务质量参数高于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之间当前正在建立且与所述目标SLRB使用相同源标识、相同目标标识和相同逻辑信道标识或者与所述目标SLRB使用相同源标识、相同目标标识和相同无线承载标识的其他SLRB的服务质量参数;
所述目标SLRB的服务质量参数高于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之间当前已经建立且与所述目标SLRB使用相同逻辑信道标识或者相同无线承载标识的其他SLRB的服务质量参数;
所述目标SLRB的服务质量参数高于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之间当前已经建立且与所述目标SLRB使用相同源标识、相同目标标识和相同逻辑信道标识或者与所述目标SLRB使用相同源标识、相同目标标识和相同无线承载标识的其他SLRB的服务质量参数;
发起建立所述目标SLRB的所述第二终端的优先级高于发起建立使用和所述目标SLRB使用相同逻辑信道标识或者相同无线承载标识的其他SLRB的终端的优先级;
所述目标SLRB的发起时间早于和所述目标SLRB使用相同逻辑信道标识的其他SLRB的发起时间。
其中,所述SLRB配置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源标识;
目标标识;
传输类型标识;
SLRB标识;
业务数据适配协议层配置信息;
分组数据汇聚协议层配置信息;
无线链路控制层配置信息;
媒体接入控制层配置信息;
物理层配置信息。
其中,所述负责SLRB配置信息管理的协议层为无线资源控制RRC协议层。
其中,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为所述第一终端的服务基站、服务分布式单元DU或者服务集中式单元CU。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终端,包括:
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二终端发送的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无线承载SLRB的SLRB配置信息;
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SLRB配置信息,向为所述第一终端服务的第一网络侧设备发送辅助信息和/或判断是否允许建立所述目标SLRB。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网络侧设备,包括:收发机、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程序,所述处理器用于读取存储器中的程序,执行下列过程:
所述收发机用于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辅助信息;
所述处理器用于根据所述辅助信息,对所述第一终端的SLRB进行SLRB配置;和/或,
根据所述辅助信息,判断是否允许建立目标SLRB。
其中,所述辅助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所述目标SLRB的承载标识信息;
所述目标SLRB的逻辑信道标识信息;
所述第一终端利用所述目标SLRB发送数据时使用的SLRB配置信息的部分或者全部。
其中,所述处理器还用于:
根据判断结果生成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终端是否允许建立所述目标SLRB和/或指示所述第一终端利用所述目标SLRB发送数据时使用的SLRB配置信息的部分或者全部。
其中,所述处理器还用于:
若对所述辅助信息对应的所述目标SLRB进行SLRB配置,则将所述第一终端的SLRB的SLRB配置信息配置为与所述目标SLRB的SLRB配置信息相同;
若对所述辅助信息对应的所述目标SLRB之外且归属于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组成的直接通信链路的其他SLRB进行配置,则将所述其他SLRB的SLRB配置信息中包含的逻辑信道标识配置为与所述目标SLRB的SLRB配置信息中包含的逻辑信道标识不同的逻辑信道标识;
若对所述辅助信息对应的所述目标SLRB之外且归属于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组成的直接通信链路并且源标识以及目标标识与所述目标SLRB相同的其他SLRB进行配置,则将所述其他SLRB的SLRB配置信息中包含的逻辑信道标识配置为与所述目标SLRB的SLRB配置信息中包含的逻辑信道标识不同的逻辑信道标识;
若所述辅助信息对应的所述目标SLRB之外且归属于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组成的直接通信链路的其他SLRB的SLRB配置信息中包含的逻辑信道标识与所述目标SLRB的SLRB配置信息中包含的逻辑信道标识相同,则更新所述其他SLRB的逻辑信道标识,使之与所述目标SLRB的SLRB配置信息中包含的逻辑信道标识不同;
若所述辅助信息对应的所述目标SLRB之外且归属于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组成的直接通信链路并且源标识以及目标标识与所述目标SLRB相同的其他SLRB的SLRB配置信息中包含的逻辑信道标识与所述目标SLRB的SLRB配置信息中包含的逻辑信道标识相同,则更新所述其他SLRB的逻辑信道标识,使之与所述目标SLRB的SLRB配置信息中包含的逻辑信道标识不同。
其中,所述SLRB配置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源标识;
目标标识;
传输类型标识;
SLRB标识;
业务数据适配协议层配置信息;
分组数据汇聚协议层配置信息;
无线链路控制层配置信息;
媒体接入控制层配置信息;
物理层配置信息。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网络侧设备,所述网络侧设备为第一网络侧设备,包括:
第二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辅助信息,所述辅助信息为所述第一终端通过直接通信接口接收到的第二终端发送的目标SLRB的SLRB配置信息中的全部或者部分;
第二配置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辅助信息,对所述第一终端的SLRB进行SLRB配置;和/或,
判断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辅助信息,判断是否允许建立目标SLRB。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终端,包括:收发机、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程序;
所述收发机用于向第一终端发送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无线承载SLRB的SLRB配置信息。
其中,所述收发机还用于:
接收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的响应消息,所述响应消息用于表示所述第一终端拒绝建立所述目标SLRB。
其中,所述响应消息携带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项:
所述第一终端拒绝建立所述目标SLRB原因;
所述第一终端在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之间的直接通信链路上当前已占用的部分或者全部逻辑信道标识的第一指示信息;
所述第一终端在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之间的直接通信链路上所述目标SLRB对应的源标识以及目标标识组合所对应的逻辑信道标识集合中当前已经占用的部分或者全部逻辑信道标识的第二指示信息;
所述第一终端在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之间的直接通信链路上当前可用的全部或者部分逻辑信道标识的第三指示信息;
所述第一终端在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之间的直接通信链路上所述目标SLRB对应的源标识以及目标标识组合所对应的逻辑信道标识集合中当前可用的全部或者部分逻辑信道标识的第四指示信息。
其中,所述收发机还用于:
向第二网络侧设备或所述第二终端负责SLRB配置信息管理的协议层发送请求变更所述目标SLRB的SLRB配置信息的请求信息。
其中,所述请求信息携带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项:
所述第一终端在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之间的直接通信链路上当前已占用的部分或者全部逻辑信道标识的第一指示信息;
所述第一终端在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之间的直接通信链路上所述目标SLRB对应的源标识以及目标标识组合所对应的逻辑信道标识集合中当前已经占用的部分或者全部逻辑信道标识的第二指示信息;
所述第一终端在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之间的直接通信链路上当前可用的全部或者部分逻辑信道标识的第三指示信息;
所述第一终端在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之间的直接通信链路上所述目标SLRB对应的源标识以及目标标识组合所对应的逻辑信道标识集合中当前可用的全部或者部分逻辑信道标识的第四指示信息。
其中,所述第二终端在网且处于无线资源控制空闲状态或者非激活状态,或者所述第二终端处于脱网状态;所述处理器用于:
根据所述请求信息,更新所述目标SLRB的SLRB配置信息中包含的逻辑信道标识,使之与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之间当前正在建立或者已经建立的其他SLRB对应的SLRB配置信息中包含的逻辑信道标识不同;或者,
根据所述请求信息,更新所述目标SLRB的SLRB配置信息中包含的逻辑信道标识,使之与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之间当前正在建立或者已经建立的与所述目标SLRB使用相同源标识和目标标识的其他SLRB对应的SLRB配置信息中包含的逻辑信道标识不同。
其中,所述负责SLRB配置信息管理的协议层为无线资源控制RRC协议层。
其中,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为所述第二终端的服务基站、服务分布式单元DU或者服务集中式单元CU。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终端,包括:
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向第一终端发送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无线承载SLRB的SLRB配置信息。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网络侧设备,包括:收发机、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程序,所述处理器用于读取存储器中的程序,执行下列过程:
所述收发机用于接收第二终端发送的请求变更目标SLRB的SLRB配置信息的请求信息,所述目标SLRB的SLRB配置信息为所述第二终端通过直接通信接口向第一终端发送的目标SLRB的SLRB配置信息;
所述处理器用于根据所述请求信息,更新所述目标SLRB的SLRB配置信息中包含的逻辑信道标识,使之与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之间当前正在建立或者已经建立的其他SLRB对应的SLRB配置信息中包含的逻辑信道标识不同;或者,根据所述请求信息,更新所述目标SLRB的SLRB配置信息中包含的逻辑信道标识,使之与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之间当前正在建立或者已经建立的与所述目标SLRB使用相同源标识和目标标识的其他SLRB对应的SLRB配置信息中包含的逻辑信道标识不同。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网络侧设备,所述网络侧设备为第二网络侧设备,包括:
第四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二终端发送的请求变更目标SLRB的SLRB配置信息的请求信息,所述目标SLRB的SLRB配置信息为所述第二终端通过直接通信接口向第一终端发送的目标SLRB的SLRB配置信息;
第二配置更新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请求信息,更新所述目标SLRB的SLRB配置信息中包含的逻辑信道标识,使之与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之间当前正在建立或者已经建立的其他SLRB对应的SLRB配置信息中包含的逻辑信道标识不同;或者,根据所述请求信息,更新所述目标SLRB的SLRB配置信息中包含的逻辑信道标识,使之与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之间当前正在建立或者已经建立的与所述目标SLRB使用相同源标识和目标标识的其他SLRB对应的SLRB配置信息中包含的逻辑信道标识不同。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实施例所述的直接通信接口无线承载配置方法。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的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接收第二终端发送的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无线承载SLRB的SLRB配置信息;根据所述SLRB配置信息,向为第一终端服务的第一网络侧设备发送辅助信息和/或判断是否允许建立所述目标SLRB,如此,通过第一网络侧设备或者第一终端自身对接收到的第二终端通过直接通信接口发送的SLRB配置信息的配置冲突判断,能够避免后续直接通信收发双方针对同一个SLRB的SLRB配置冲突,同时避免同一终端不同SLRB之间的SLRB配置冲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直接通信接口无线承载配置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一;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直接通信接口无线承载配置方法在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之间应用的具体流程示意图之一;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直接通信接口无线承载配置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二;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直接通信接口无线承载配置方法在第一终端、第二终端以及第一网络侧设备之间应用的具体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直接通信接口无线承载配置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三;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直接通信接口无线承载配置方法在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之间应用的具体流程示意图之二;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直接通信接口无线承载配置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四;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的直接通信接口无线承载配置方法在第一终端、第二终端以及第二网络侧设备之间应用的具体流程示意图;
图9为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终端的结构框图之一;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终端的模块示意图之一;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网络侧设备的结构框图之一;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网络侧设备的模块示意图之一;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终端的结构框图之二;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终端的模块示意图之二;
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网络侧设备的结构框图之二;
图16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网络侧设备的模块示意图之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直接通信接口无线承载配置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应用于第一终端,包括:
步骤101:接收第二终端发送的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无线承载SLRB的SLRB配置信息;
本步骤中,可选地,所述SLRB配置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源标识;
目标标识;
传输类型标识;
SLRB标识;
业务数据适配协议层配置信息;
分组数据汇聚协议层配置信息;
无线链路控制层配置信息;
媒体接入控制层配置信息;
物理层配置信息。
这里,较优地,源标识具体可为源L2标识(Source L2 ID)。
较优地,目标标识具体可为目的L2标识(Destination L2 ID)。
传输类型标识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单播标识、组播标识或广播标识。
PDCP(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分组数据汇聚协议)层配置信息可包括是否支持头压缩等。
RLC层配置信息,即无线链路控制层配置信息可以包括RLC模式、LCID等。
MAC(Media Access Control,媒体接入控制)层配置信息可以包括:SLRB优先级、LCP(Logical Channel Prioritization,逻辑信道优先级)相关参数等。
步骤102:根据所述SLRB配置信息,向为所述第一终端服务的第一网络侧设备发送辅助信息和/或判断是否允许建立所述目标SLRB。
本步骤中,根据所述SLRB配置信息,向为所述第一终端服务的第一网络侧设备发送辅助信息,其目的是为了使第一网络侧设备根据第一终端发送的辅助信息,对第一终端的SLRB进行SLRB配置和/或判断是否允许建立目标SLRB,由于该辅助信息以SLRB配置信息为依据,在SLRB配置和/或判断是否允许建立目标SLRB时,能够避免直接通信收发双方针对同一个SLRB的SLRB配置冲突,同时避免同一终端不同SLRB之间的SLRB配置冲突。
较优地,所述辅助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所述目标SLRB的承载标识信息;
所述目标SLRB的逻辑信道标识信息;
所述第一终端利用所述目标SLRB发送数据时使用的SLRB配置信息的部分或者全部。
可选地,本步骤中,根据所述SLRB配置信息,判断是否允许建立所述目标SLRB,可以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判断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之间当前正在建立的所述目标SLRB对应的SLRB配置信息中包含的逻辑信道标识与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之间当前已经建立或正在建立的其他SLRB对应的SLRB配置信息中包含的逻辑信道标识是否相同;或者,
判断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之间当前正在建立的所述目标SLRB对应的SLRB配置信息中包含的逻辑信道标识与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之间当前已经建立或者正在建立且与所述目标SLRB源标识和目标标识相同的其他SLRB对应的SLRB配置信息中包含的逻辑信道标识是否相同;或者,
判断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之间当前正在建立的所述目标SLRB对应的SLRB配置信息中包含的无线承载标识与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之间当前已经建立或正在建立的其他SLRB对应的SLRB配置信息中包含的无线承载标识是否相同;或者,
判断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之间当前正在建立的所述目标SLRB对应的SLRB配置信息中包含的无线承载标识与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之间当前已经建立或者正在建立且与所述目标SLRB源标识和目标标识相同的其他SLRB对应的SLRB配置信息中包含的无线承载标识是否相同;
若不相同,则允许建立所述目标SLRB;或者,
若相同,且满足目标条件,则允许建立所述目标SLRB;
否则,则拒绝建立所述目标SLRB。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依据上述判断步骤,得到的判断结果为不相同时,说明所述目标SLRB对应的SLRB配置信息与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之间当前已经建立或正在建立的其他SLRB对应的SLRB配置信息不存在配置冲突,或者,说明所述目标SLRB对应的SLRB配置信息与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之间当前已经建立或正在建立且与所述目标SLRB源标识和目标标识相同的其他SLRB对应的SLRB配置信息不存在配置冲突。
依据上述判断步骤,得到的判断结果为相同时,说明所述目标SLRB对应的SLRB配置信息与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之间当前已经建立或正在建立的其他SLRB对应的SLRB配置信息存在配置冲突,或者,说明所述目标SLRB对应的SLRB配置信息与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之间当前已经建立或正在建立且与所述目标SLRB源标识和目标标识相同的其他SLRB对应的SLRB配置信息存在配置冲突;但是存在配置冲突不一定就拒绝建立所述目标SLRB,还可以进一步地判断是否满足目标条件,在满足目标条件时,则允许建立所述目标SLRB;否则,则拒绝建立所述目标SLRB。
这里,可选地,所述目标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所述目标SLRB的服务质量参数高于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之间当前正在建立且与所述目标SLRB使用相同逻辑信道标识或者相同无线承载标识的其他SLRB的服务质量参数;
所述目标SLRB的服务质量参数高于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之间当前正在建立且与所述目标SLRB使用相同源标识、相同目标标识和相同逻辑信道标识或者与所述目标SLRB使用相同源标识、相同目标标识和相同无线承载标识的其他SLRB的服务质量参数;
所述目标SLRB的服务质量参数高于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之间当前已经建立且与所述目标SLRB使用相同逻辑信道标识或者相同无线承载标识的其他SLRB的服务质量参数;
所述目标SLRB的服务质量参数高于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之间当前已经建立且与所述目标SLRB使用相同源标识、相同目标标识和相同逻辑信道标识或者与所述目标SLRB使用相同源标识、相同目标标识和相同无线承载标识的其他SLRB的服务质量参数;
发起建立所述目标SLRB的所述第二终端的优先级高于发起建立使用和所述目标SLRB使用相同逻辑信道标识或者相同无线承载标识的其他SLRB的终端的优先级;
所述目标SLRB的发起时间早于和所述目标SLRB使用相同逻辑信道标识或者相同无线承载标识的其他SLRB的发起时间。
需要说明的是,SLRB的服务质量QoS参数可以包括但不限于:SLRB的优先级、时延要求等。
需要说明的是,发起建立所述目标SLRB的所述第二终端的优先级高于发起建立使用和所述目标SLRB使用相同逻辑信道标识的其他SLRB的终端的优先级;这里可以举例说明:
比如,发起建立所述目标SLRB的所述第二终端为组头,则优先级要高于发起建立使用和所述目标SLRB使用相同逻辑信道标识的其他SLRB的组成员终端的优先级。
本发明实施例的直接通信接口无线承载配置方法,通过接收第二终端发送的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无线承载SLRB的SLRB配置信息;根据所述SLRB配置信息,向为第一终端服务的第一网络侧设备发送辅助信息和/或判断是否允许建立所述目标SLRB,如此,通过第一网络侧设备或者第一终端自身对接收到的第二终端通过直接通信接口发送的SLRB配置信息的配置冲突判断,能够避免后续直接通信收发双方针对同一个SLRB的SLRB配置冲突,同时避免同一终端不同SLRB之间的SLRB配置冲突。
基于图1所示的实施例,作为一可选地实现方式,在步骤102之后,所述方法还可包括:
在判断结果为允许建立所述目标SLRB的情况下,向第一网络侧设备或者所述第一终端负责SLRB配置信息管理的协议层发送辅助信息;
可选地,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为所述第一终端的服务基站、服务分布式单元DU或者服务集中式单元CU。
可选地,所述负责SLRB配置信息管理的协议层为无线资源控制RRC协议层。也就是说,本实施例中第一终端负责SLRB配置信息管理的协议层为第一终端的RRC层。
需要说明的是,若第一终端在网且处于RRC连接状态,在判断结果为允许建立所述目标SLRB的情况下,向第一网络侧设备发送辅助信息;
若第一终端在网且处于RRC空闲状态或者非激活状态,或者所述第一终端处于脱网状态,在判断结果为允许建立所述目标SLRB的情况下,向所述第一终端负责SLRB配置信息管理的协议层发送辅助信息。
在判断结果为拒绝建立所述目标SLRB的情况下,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响应消息,所述响应消息用于表示所述第一终端拒绝建立所述目标SLRB。
较优地,所述辅助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所述目标SLRB的承载标识信息;
所述目标SLRB的逻辑信道标识信息;
所述第一终端利用所述目标SLRB发送数据时使用的SLRB配置信息的部分或者全部。
较优地,所述响应消息携带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项:
所述第一终端拒绝建立所述目标SLRB原因;
所述第一终端在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之间的直接通信链路上当前已占用的部分或者全部逻辑信道标识的第一指示信息;
所述第一终端在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之间的直接通信链路上所述目标SLRB对应的源标识以及目标标识组合所对应的逻辑信道标识集合中当前已经占用的部分或者全部逻辑信道标识的第二指示信息;
所述第一终端在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之间的直接通信链路上当前可用的全部或者部分逻辑信道标识的第三指示信息;
所述第一终端在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之间的直接通信链路上所述目标SLRB对应的源标识以及目标标识组合所对应的逻辑信道标识集合中当前可用的全部或者部分逻辑信道标识的第四指示信息。
这里,逻辑信道标识集合包括至少两个逻辑信道标识,也就是包括两个或者多个逻辑信道标识。
作为一可选地实现方式,所述第一终端在网且处于无线资源控制空闲状态或者非激活状态,或者所述第一终端处于脱网状态;在判断结果为允许建立所述目标SLRB的情况下,向所述第一终端负责SLRB配置信息管理的协议层发送辅助信息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负责SLRB配置信息管理的协议层根据所述辅助信息,对所述第一终端的SLRB进行SLRB配置。
本步骤可以具体包括以下至少一步骤:
若对所述辅助信息对应的所述目标SLRB进行SLRB配置,则将所述第一终端的SLRB的SLRB配置信息配置为与所述目标SLRB的SLRB配置信息相同;
这里,也就是说,若所述第一终端负责SLRB配置信息管理的协议层对辅助信息对应的目标SLRB进行SLRB配置,则需要保证第一终端的SLRB的SLRB配置与辅助信息中包含的所述目标SLRB的SLRB配置信息完全相同。如此,能够避免直接通信收发双方针对同一个SLRB的SLRB配置冲突。
举例说明,若所述第一终端负责SLRB配置信息管理的协议层决定将一个服务质量流QoS flow映射收到所述目标SLRB,则所述SLRB的配置需要完全和第一终端从第二终端接收到的SLRB配置完全相同。
若对所述辅助信息对应的所述目标SLRB之外且归属于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组成的直接通信链路的其他SLRB进行配置,则将所述其他SLRB的SLRB配置信息中包含的逻辑信道标识配置为与所述目标SLRB的SLRB配置信息中包含的逻辑信道标识不同的逻辑信道标识;
这里,也就是说,若所述第一终端负责SLRB配置信息管理的协议层对辅助信息对应的目标SLRB之外且归属于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组成的直接通信链路的其他SLRB进行配置,则需要保证不会配置辅助信息中已经包含的LCID(Logical ChannelIdentifier,逻辑信道标识),如此,能够避免同一个终端不同SLRB之间的SLRB配置冲突。
举例说明,若所述第一终端负责SLRB配置信息管理的协议层决定将一个QoS flow映射到所述目标SLRB之外的其他SLRB,则对归属于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组成的直接通信链路的其他SLRB不能使用和目标SLRB相同的LCID。
若对所述辅助信息对应的所述目标SLRB之外且归属于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组成的直接通信链路并且源标识以及目标标识与所述目标SLRB相同的其他SLRB进行配置,则将所述其他SLRB的SLRB配置信息中包含的逻辑信道标识配置为与所述目标SLRB的SLRB配置信息中包含的逻辑信道标识不同的逻辑信道标识;
举例说明,若所述第一终端负责SLRB配置信息管理的协议层决定将一个QoS flow映射到所述目标SLRB之外的其他SLRB,则对归属于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组成的直接通信链路并且源标识和目标标识和所述目标SLRB相同的的其他SLRB不能使用和目标SLRB相同的LCID。
若所述辅助信息对应的所述目标SLRB之外且归属于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组成的直接通信链路的其他SLRB的SLRB配置信息中包含的逻辑信道标识与所述目标SLRB的SLRB配置信息中包含的逻辑信道标识相同,则更新所述其他SLRB的逻辑信道标识,使之与所述目标SLRB的SLRB配置信息中包含的逻辑信道标识不同。
这里,也就是说,若所述第一终端负责SLRB配置信息管理的协议层对所述辅助信息对应的所述目标SLRB之外且归属于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组成的直接通信链路的其他SLRB已进行了SLRB配置,且配置的SLRB配置信息中包含的逻辑信道标识与所述目标SLRB的SLRB配置信息中包含的逻辑信道标识相同,则需要变更所述其他SLRB的逻辑信道标识,使之与所述目标SLRB的SLRB配置信息中包含的逻辑信道标识不同,如此,能够避免同一个终端不同SLRB之间的配置冲突。
若所述辅助信息对应的所述目标SLRB之外且归属于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组成的直接通信链路并且源标识以及目标标识与所述目标SLRB相同的其他SLRB的SLRB配置信息中包含的逻辑信道标识与所述目标SLRB的SLRB配置信息中包含的逻辑信道标识相同,则更新所述其他SLRB的逻辑信道标识,使之与所述目标SLRB的SLRB配置信息中包含的逻辑信道标识不同。
下面结合示例一,如图2所示,具体说明本发明的直接通信接口无线承载配置方法的具体实施过程。
在本示例中UE(User Equipment,用户终端)1和UE2为通过直接通信接口进行通信的两个终端。UE1在网且处于RRC空闲状态或者RRC非激活状态,或者UE1处于脱网状态。具体步骤描述如下:
S1:获取SLRB1的SLRB配置信息;
这里,UE2获取SLRB1的配置信息,所述SLRB1(即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目标SLRB)为UE1和UE2之间使用的任何一个承载,比如所述SLRB1可以是以下SLRB中的一种:
RLC AM的双向SLRB;
RLC UM(Un-acknowledge Mode,未确认模式)的双向SLRB;
单向RLC UM的SLRB;
单向RLC TM(Transparent Mode,透传模式)的SLRB。
具体的,UE2可根据其当前RRC状态,获取SLRB 1对应的SLRB配置信息。其中,具体获取方式如下:
1)如果UE2在网且处于RRC连接状态,则UE2通过RRC信令向网络请求QoS flow对应的SLRB配置信息;
2)如果UE2在网且处于RRC空闲状态或者RRC非激活状态,则UE2通过SIB获取QoSflow对应的SLRB配置信息;
3)如果UE2处于脱网状态,则UE2通过预配置信息获取QoS flow对应的SLRB配置信息。
S2:发送SLRB1的SLRB配置信息给UE1;
本步骤中,UE2发送SLRB1的SLRB配置信息给UE1。
可选地,UE2通过直接通信接口信令承载将SLRB1的SLRB配置信息发送给UE1。
S3:接收SLRB1的SLRB配置信息,并根据所述SLRB配置信息,判断是否允许建立所述SLRB1;
本步骤中的执行主体为UE1,其中,UE1根据所述SLRB配置信息,判断是否允许建立所述SLRB1的方式如下:
UE1判断接收到的SLRB1的SLRB配置信息中包含的LCID和当前UE1和UE2之间正在建立或者已经建立的其他的SLRB的SLRB配置信息中包含的LCID配置是否存在冲突。
这里,具体的,UE1判断SLRB1的配置信息中包含的LCID和当前UE1和UE2之间正在建立或者已经建立的其他的SLRB的SLRB配置信息中LCID配置是否相同,或者,UE1判断SLRB1的配置信息中包含的LCID和当前UE1和UE2之间正在建立或者已经建立且与所述目标SLRB源标识和目标标识相同的其他SLRB的SLRB配置信息中LCID配置是否相同;
若相同,则说明存在冲突;反之,则说明不存在冲突。
如果存在冲突,则根据特定原则,判断存在冲突的多个SLRB中需要拒绝哪一个SLRB。这里的拒绝SLRB包括:拒绝建立SLRB或者释放已经建立的SLRB。
具体原则可以包括是但不限于以下至少一项:
根据SLRB的QoS参数,比如优先级和/或时延要求;
根据发起建立SLRB的UE的优先级,比如发起SLRB建立的UE为组头,则优先;
根据SLRB的发起时间的先后,比如SLRB发起时间早,则优先。
如果步骤S3判断允许建立所述SLRB1,则继续执行S4。
S4:向UE1负责SLRB配置信息管理的协议层发送辅助信息;
较优的,UE1的SLRB配置信息管理协议层为UE1的RRC层。
这里,所述辅助信息为UE1接收到的所述SLRB1的SLRB配置信息中的全部或者部分。
其中,SLRB1的SLRB配置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Source L2 ID;
Destination L2 ID;
传输类型标识;
SLRB ID;
SDAP层配置信息;
PDCP层配置信息;
RLC层配置信息;
MAC层配置信息;
PHY(Physical Layer,物理层)配置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在向UE1负责SLRB配置信息管理的协议层发送辅助信息之前,需要确定辅助信息,具体可以包括:
若UE1和UE2为单播直接通信收发终端针对同一SLRB的SLRB配置,则辅助信息包括SLRB1的SLRB配置信息的全部;
若UE1和UE2为直接通信收发终端针对不同SLRB的SLRB配置,则辅助信息包括SLRB1的SLRB配置信息的部分,较优的,辅助信息包括源L2标识、目标L2标识以及LCID;或者,辅助信息包括源L2标识和LCID。
S5:UE1负责SLRB配置信息管理的协议层根据所述辅助信息,对UE1的SLRB进行SLRB配置;
由于UE1在网且处于RRC空闲状态或者RRC非激活状态,或者,UE1处于脱网状态,那么UE1负责SLRB配置信息管理的协议层为UE1的RRC层。
所述负责SLRB配置信息管理的协议层根据所述辅助信息,对UE1的SLRB进行更合理的SLRB配置,具体包括:
若所述负责SLRB配置信息管理的协议层对辅助信息对应的SLRB1进行SLRB配置,则所述SLRB配置与辅助信息中提供的SLRB1的SLRB配置信息完全相同。
举例说明,如果所述负责SLRB配置信息管理的协议层决定将一个QoS flow映射到SLRB 1,那么所述SLRB的配置要完全和UE1从UE2接收到的SLRB1的SLRB配置完全相同。
如果所述负责SLRB配置信息管理的协议层对所述辅助信息对应的SLRB1之外且归属于UE1和UE2组成的直接通信链路的其他SLRB进行SLRB配置,则配置的其他SLRB的LCID与配置辅助信息提供的SLRB1的SLRB配置信息中的LCID不同。
举例说明,如果所述负责SLRB配置信息管理的协议层决定将一个QoS flow映射到SLRB 1之外的其他SLRB,那么对于和SLRB 1归属于相同Source L2 ID和Destination L2ID的SLRB不能使用和SLRB 1相同的LCID。
如果所述负责SLRB配置信息管理的协议层对所述辅助信息对应的SLRB1之外且归属于UE1和UE2组成的直接通信链路并且源标识以及目标标识与所述目标SLRB相同的其他SLRB进行配置,则配置的其他SLRB的LCID与配置辅助信息提供的SLRB1的SLRB配置信息中的LCID不同。
如果SLRB1配置信息中的LCID和所述负责SLRB配置信息管理的协议层针对UE1和UE2之间的其他SLRB分配的LCID冲突,或者,如果SLRB1配置信息中的LCID和所述负责SLRB配置信息管理的协议层针对UE1和UE2之间源标识以及目标标识与所述SLRB1相同的其他SLRB分配的LCID冲突,那么所述负责SLRB配置信息管理的协议层需要更新其他SLRB分配的LCID。
本发明实施例的直接通信接口无线承载配置方法,通过接收第二终端发送的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无线承载SLRB的SLRB配置信息;根据所述SLRB配置信息,向为第一终端服务的第一网络侧设备发送辅助信息和/或判断是否允许建立所述目标SLRB,如此,通过第一网络侧设备或者第一终端自身对接收到的第二终端通过直接通信接口发送的SLRB配置信息的配置冲突判断,能够避免后续直接通信收发双方针对同一个SLRB的SLRB配置冲突,同时避免同一终端不同SLRB之间的SLRB配置冲突。
如图3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直接通信接口无线承载配置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应用于第一网络侧设备,包括:
步骤301: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辅助信息;
本步骤中,较优地,第一网络侧设备为所述第一终端的服务基站、服务分布式单元DU或者服务集中式单元CU。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辅助信息包括:接收到的第一终端根据接收到的第二终端的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SLRB的SLRB配置信息发送的辅助信息,和/或,接收到的第一终端判断是否允许建立目标SLRB的判断结果为允许建立时发送的辅助信息。
这里,可选地,所述SLRB配置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源标识;
目标标识;
传输类型标识;
SLRB标识;
业务数据适配协议层配置信息;
分组数据汇聚协议层配置信息;
无线链路控制层配置信息;
媒体接入控制层配置信息;
物理层配置信息。
步骤302:根据所述辅助信息,对所述第一终端的SLRB进行SLRB配置;和/或,根据所述辅助信息,判断是否允许建立目标SLRB。
需要解释的是,本实施例中的步骤与第一终端侧的实施例中直接通信接口无线承载配置方法相对应。
如,第一终端侧,方法步骤中的步骤102执行根据所述SLRB配置信息,向为所述第一终端服务的第一网络侧设备发送辅助消息;
也就是说,第一终端侧并未执行判断是否允许建立所述目标SLRB的步骤;
则,为第一终端服务的第一网络侧设备,如基站,其方法步骤中的步骤302执行根据所述辅助信息,判断是否允许建立目标SLRB的步骤,同时可以执行对所述第一终端的SLRB进行SLRB配置的步骤。
如,第一终端侧,方法步骤中的步骤102执行根据所述SLRB配置信息,判断是否允许建立所述目标SLRB的步骤;
则,为第一终端服务的第一网络侧设备侧,方法步骤中的步骤302执行根据所述辅助信息,对所述第一终端的SLRB进行SLRB配置的步骤。
作为一可选的实现方式,根据所述辅助信息,判断是否允许建立目标SLRB,可以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判断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之间当前正在建立的所述目标SLRB对应的SLRB配置信息中包含的逻辑信道标识与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之间当前已经建立或正在建立的其他SLRB对应的SLRB配置信息中包含的逻辑信道标识是否相同;或者,
判断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之间当前正在建立的所述目标SLRB对应的SLRB配置信息中包含的逻辑信道标识与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之间当前已经建立或者正在建立且与所述目标SLRB源标识和目标标识相同的其他SLRB对应的SLRB配置信息中包含的逻辑信道标识是否相同;或者,
判断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之间当前正在建立的所述目标SLRB对应的SLRB配置信息中包含的无线承载标识与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之间当前已经建立或正在建立的其他SLRB对应的SLRB配置信息中包含的无线承载标识是否相同;或者,
判断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之间当前正在建立的所述目标SLRB对应的SLRB配置信息中包含的无线承载标识与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之间当前已经建立或者正在建立且与所述目标SLRB源标识和目标标识相同的其他SLRB对应的SLRB配置信息中包含的无线承载标识是否相同;
若不相同,则允许建立所述目标SLRB;或者,
若相同,且满足目标条件,则允许建立所述目标SLRB;
否则,则拒绝建立所述目标SLRB。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依据上述判断步骤,得到的判断结果为不相同时,说明所述目标SLRB对应的SLRB配置信息与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之间当前已经建立或正在建立的其他SLRB对应的SLRB配置信息不存在配置冲突,或者,说明所述目标SLRB对应的SLRB配置信息与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之间当前已经建立或正在建立且与所述目标SLRB源标识和目标标识相同的其他SLRB对应的SLRB配置信息不存在配置冲突。
依据上述判断步骤,得到的判断结果为相同时,说明所述目标SLRB对应的SLRB配置信息与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之间当前已经建立或正在建立的其他SLRB对应的SLRB配置信息存在配置冲突,或者,说明所述目标SLRB对应的SLRB配置信息与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之间当前已经建立或正在建立且与所述目标SLRB源标识和目标标识相同的其他SLRB对应的SLRB配置信息存在配置冲突;但是存在配置冲突不一定就拒绝建立所述目标SLRB,还可以进一步地判断是否满足目标条件,在满足目标条件时,则允许建立所述目标SLRB;否则,则拒绝建立所述目标SLRB。
这里,可选地,所述目标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所述目标SLRB的服务质量参数高于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之间当前正在建立且与所述目标SLRB使用相同逻辑信道标识或者相同无线承载标识的其他SLRB的服务质量参数;
所述目标SLRB的服务质量参数高于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之间当前正在建立且与所述目标SLRB使用相同源标识、相同目标标识和相同逻辑信道标识或者与所述目标SLRB使用相同源标识、相同目标标识和相同无线承载标识的其他SLRB的服务质量参数;
所述目标SLRB的服务质量参数高于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之间当前已经建立且与所述目标SLRB使用相同逻辑信道标识或者相同无线承载标识的其他SLRB的服务质量参数;
所述目标SLRB的服务质量参数高于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之间当前已经建立且与所述目标SLRB使用相同源标识、相同目标标识和相同逻辑信道标识或者与所述目标SLRB使用相同源标识、相同目标标识和相同无线承载标识的其他SLRB的服务质量参数;
发起建立所述目标SLRB的所述第二终端的优先级高于发起建立使用和所述目标SLRB使用相同逻辑信道标识或者相同无线承载标识的其他SLRB的终端的优先级;
所述目标SLRB的发起时间早于和所述目标SLRB使用相同逻辑信道标识或者相同无线承载标识的其他SLRB的发起时间。
需要说明的是,SLRB的服务质量QoS参数可以包括但不限于:SLRB的优先级、时延要求等。
需要说明的是,发起建立所述目标SLRB的所述第二终端的优先级高于发起建立使用和所述目标SLRB使用相同逻辑信道标识的其他SLRB的终端的优先级;这里可以举例说明:
比如,发起建立所述目标SLRB的所述第二终端为组头,则优先级要高于发起建立使用和所述目标SLRB使用相同逻辑信道标识的其他SLRB的组成员终端的优先级。
本发明实施例的直接通信接口无线承载配置方法,通过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辅助信息;根据所述辅助信息,对所述第一终端的SLRB进行SLRB配置;和/或,根据所述辅助信息,判断是否允许建立目标SLRB,如此,能够避免直接通信收发双方针对同一个SLRB的SLRB配置冲突,同时避免同一终端不同SLRB之间的SLRB配置冲突。
较优地,所述辅助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所述目标SLRB的承载标识信息;
所述目标SLRB的逻辑信道标识信息;
所述第一终端利用所述目标SLRB发送数据时使用的SLRB配置信息的部分或者全部。
基于图3所示的实施例,作为一可选的实现方式,在步骤302中根据所述辅助信息,判断是否允许建立目标SLRB之后,所述方法还可包括:
根据判断结果生成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终端是否允许建立所述目标SLRB和/或指示所述第一终端利用所述目标SLRB发送数据时使用的SLRB配置信息的部分或者全部。
基于图3所示的实施例,作为一可选的实现方式,步骤302中根据所述辅助信息,对所述第一终端的SLRB进行SLRB配置,可包括以下至少一步骤:
若对所述辅助信息对应的所述目标SLRB进行SLRB配置,则将所述第一终端的SLRB的SLRB配置信息配置为与所述目标SLRB的SLRB配置信息相同;
这里,也就是说,若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对辅助信息对应的目标SLRB进行SLRB配置,则需要保证第一终端的SLRB的SLRB配置与辅助信息中包含的所述目标SLRB的SLRB配置信息完全相同。如此,能够避免直接通信收发双方针对同一个SLRB的SLRB配置冲突。
举例说明,若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决定将一个服务质量流QoS flow映射收到所述目标SLRB,则所述SLRB的配置需要完全和第一终端从第二终端接收到的SLRB配置完全相同。
若对所述辅助信息对应的所述目标SLRB之外且归属于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组成的直接通信链路的其他SLRB进行配置,则将所述其他SLRB的逻辑信道标识配置为与所述目标SLRB的SLRB配置信息中包含的逻辑信道标识不同的逻辑信道标识;
这里,也就是说,若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对辅助信息对应的目标SLRB之外且归属于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组成的直接通信链路的其他SLRB进行配置,则需要保证不会配置辅助信息中已经包含的LCID,如此,能够避免同一个终端不同SLRB之间的SLRB配置冲突。
举例说明,若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决定将一个QoS flow映射到所述目标SLRB之外的其他SLRB,则归属于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组成的直接通信链路的其他SLRB不能使用和目标SLRB相同的LCID。
若对所述辅助信息对应的所述目标SLRB之外且归属于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组成的直接通信链路并且源标识以及目标标识与所述目标SLRB相同的其他SLRB进行配置,则将所述其他SLRB的SLRB配置信息中包含的逻辑信道标识配置为与所述目标SLRB的SLRB配置信息中包含的逻辑信道标识不同的逻辑信道标识;
举例说明,若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决定将一个QoS flow映射到所述目标SLRB之外的其他SLRB,则对归属于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组成的直接通信链路并且源标识和目标标识和所述目标SLRB相同的的其他SLRB不能使用和目标SLRB相同的LCID。
若所述辅助信息对应的所述目标SLRB之外且归属于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组成的直接通信链路的其他SLRB的逻辑信道标识与所述目标SLRB的SLRB配置信息中包含的逻辑信道标识相同,则更新所述其他SLRB的逻辑信道标识,使之与所述目标SLRB的SLRB配置信息中包含的逻辑信道标识不同。
这里,也就是说,若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对所述辅助信息对应的所述目标SLRB之外且归属于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组成的直接通信链路的其他SLRB已进行了配置,且配置的SLRB配置信息中包含的逻辑信道标识与所述目标SLRB的SLRB配置信息中包含的逻辑信道标识相同,则需要变更所述其他SLRB的逻辑信道标识,使之与所述目标SLRB的SLRB配置信息中包含的逻辑信道标识不同,如此,能够避免同一个终端不同SLRB之间的配置冲突。
若所述辅助信息对应的所述目标SLRB之外且归属于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组成的直接通信链路并且源标识以及目标标识与所述目标SLRB相同的其他SLRB的SLRB配置信息中包含的逻辑信道标识与所述目标SLRB的SLRB配置信息中包含的逻辑信道标识相同,则更新所述其他SLRB的逻辑信道标识,使之与所述目标SLRB的SLRB配置信息中包含的逻辑信道标识不同。
下面结合示例二,如图4所示,具体说明本发明的直接通信接口无线承载配置方法的具体实施过程。
在本示例中UE1和UE2为通过直接通信接口进行通信的两个终端。UE1在网且处于RRC连接状态。第一网络侧设备即UE1的SLRB配置信息管理节点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服务基站、DU(Distributed Unit,分布式单元)或者CU(Central Unit,集中式单元)。具体步骤描述如下:
S11:获取SLRB1的SLRB配置信息;
这里,UE2获取SLRB1的配置信息,所述SLRB1(即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目标SLRB)为UE1和UE2之间使用的任何一个承载,比如所述SLRB1可以是以下SLRB中的一种:
RLC AM的双向SLRB;
RLC UM的双向SLRB;
单向RLC UM的SLRB;
单向RLC TM的SLRB。
具体的,可根据其当前RRC状态,获取SLRB 1对应的SLRB配置信息。具体获取方式参见上述示例一,这里不再赘述。
S12:发送SLRB1的SLRB配置信息给UE1;
本步骤中,UE2发送SLRB1的SLRB配置信息给UE1。
可选地,UE2通过直接通信接口信令承载将SLRB1的SLRB配置信息发送给UE1。
S13:接收SLRB1的SLRB配置信息,并根据所述SLRB配置信息,判断是否允许建立所述SLRB1;
本步骤中的执行主体为UE1,其中,UE1根据所述SLRB配置信息,判断是否允许建立所述SLRB1的方式参见上述示例一,这里不再赘述。
如果步骤S13判断允许建立所述SLRB1,则继续执行步骤S14。
S14:向第一网络侧设备发送的辅助信息;
本步骤中的执行主体为UE1。
这里,所述辅助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所述SLRB1的承载标识信息;
所述SLRB1的逻辑信道标识信息;
所述第一终端利用所述SLRB1发送数据时使用的SLRB配置信息的部分或者全部。
其中,SLRB1的SLRB配置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Source L2 ID;
Destination L2 ID;
传输类型标识;
SLRB ID;
SDAP层配置信息;
PDCP层配置信息;
RLC层配置信息;
MAC层配置信息;
PHY层配置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在向第一网络侧设备发送辅助信息之前,需要确定辅助信息,具体的确定步骤参见上述示例一,这里不再赘述。
这里,UE1将确定的辅助信息发送给第一网络侧设备,即SLRB配置信息管理节点,具体使用的信令可以是RRC信令、MAC信令或者物理层信令。
S15:第一网络侧设备根据所述辅助信息,对UE1的SLRB进行SLRB配置;
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根据所述辅助信息,对UE1的SLRB进行SLRB配置,具体包括:
若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对辅助信息对应的SLRB1进行SLRB配置,则所述SLRB配置与辅助信息中提供的SLRB1的SLRB配置信息完全相同。
举例说明,如果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决定将一个QoS flow映射到SLRB 1,那么所述SLRB的配置要完全和UE1从UE2接收到的SLRB1的SLRB配置完全相同。
如果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对所述辅助信息对应的SLRB1之外且归属于UE1和UE2组成的直接通信链路的其他SLRB进行SLRB配置,则配置的其他SLRB的LCID与配置辅助信息提供的SLRB1的SLRB配置信息中的LCID不同。
举例说明,如果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决定将一个QoS flow映射到SLRB 1之外的其他SLRB,那么对于归属于UE1和UE2组成的直接通信链路的其他SLRB不能使用和SLRB 1相同的LCID。
如果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对所述辅助信息对应的SLRB1之外且归属于UE1和UE2组成的直接通信链路并且源标识以及目标标识与所述目标SLRB相同的其他SLRB进行配置,则配置的其他SLRB的LCID与配置辅助信息提供的SLRB1的SLRB配置信息中的LCID不同。
举例说明,若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决定将一个QoS flow映射到所述目标SLRB之外的其他SLRB,则对归属于UE1和UE2组成的直接通信链路并且源标识和目标标识和SLRB1相同的的其他SLRB不能使用和SLRB1相同的LCID。
如果SLRB1配置信息中的LCID和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针对UE1和UE2之间的其他SLRB分配的LCID冲突,或者,如果SLRB1配置信息中的LCID和所述负责SLRB配置信息管理的协议层针对UE1和UE2之间源标识以及目标标识与所述SLRB1相同的其他SLRB分配的LCID冲突,那么所述负责SLRB配置信息管理的协议层需要更新其他SLRB分配的LCID。
本发明实施例的直接通信接口无线承载配置方法,通过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辅助信息;根据所述辅助信息,对所述第一终端的SLRB进行SLRB配置;和/或,根据所述辅助信息,判断是否允许建立目标SLRB,如此,能够避免直接通信收发双方针对同一个SLRB的SLRB配置冲突,同时避免同一终端不同SLRB之间的SLRB配置冲突。
如图5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直接通信接口无线承载配置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应用于第二终端,包括:
步骤501:向第一终端发送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无线承载SLRB的SLRB配置信息。
本步骤中,可选地,所述SLRB配置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源标识;
目标标识;
传输类型标识;
SLRB标识;
业务数据适配协议层配置信息;
分组数据汇聚协议层配置信息;
无线链路控制层配置信息;
媒体接入控制层配置信息;
物理层配置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的直接通信接口无线承载配置方法,通过向第一终端发送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无线承载SLRB的SLRB配置信息,为第一终端判断是否允许建立该目标SLRB提供依据,从而能够避免后续直接通信收发双方针对同一个SLRB的SLRB配置冲突,同时避免同一终端不同SLRB之间的SLRB配置冲突。
基于图5所示的实施例,作为一可选地实现方式,所述方法还可包括:
接收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的响应消息,所述响应消息用于表示所述第一终端拒绝建立所述目标SLRB。
本步骤中,第二终端接收到第一终端发送的响应消息,说明第一终端根据该目标SLRB的SLRB配置信息,拒绝建立所述目标SLRB。
这里,可选地,所述响应消息携带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项:
所述第一终端拒绝建立所述目标SLRB原因;
所述第一终端在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之间的直接通信链路上当前已占用的部分或者全部逻辑信道标识的第一指示信息;
所述第一终端在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之间的直接通信链路上所述目标SLRB对应的源标识以及目标标识组合所对应的逻辑信道标识集合中当前已经占用的部分或者全部逻辑信道标识的第二指示信息;
所述第一终端在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之间的直接通信链路上当前可用的全部或者部分逻辑信道标识的第三指示信息;
所述第一终端在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之间的直接通信链路上所述目标SLRB对应的源标识以及目标标识组合所对应的逻辑信道标识集合中当前可用的全部或者部分逻辑信道标识的第四指示信息。
这里,第一终端拒绝建立所述目标SLRB原因可以是但不限于SLRB配置冲突。
基于此,作为一可选地实现方式,在本步骤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向第二网络侧设备或所述第二终端负责SLRB配置信息管理的协议层发送请求变更所述目标SLRB的SLRB配置信息的请求信息。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在所述第二终端在网且处于RRC连接状态的情况下,向第二网络侧设备发送请求变更所述目标SLRB的SLRB配置信息的请求信息。
在所述第二终端在网且处于RRC空闲状态或者RRC非激活状态的情况下,或者所述第二终端处于脱网状态的情况下;向所述第二终端负责SLRB配置信息管理的协议层发送请求变更所述目标SLRB的SLRB配置信息的请求信息。
可选地,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为所述第二终端的服务基站、服务分布式单元DU或者服务集中式单元CU。
可选地,所述负责SLRB配置信息管理的协议层为无线资源控制RRC协议层。也就是说,本实施例中第二终端负责SLRB配置信息管理的协议层为第二终端的RRC层。
这里,第二终端的RRC层接收网络通过SIB配置不同QoS参数/不同传输模式对应的SLRB配置。
可选地,所述请求信息携带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项:
所述第一终端在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之间的直接通信链路上当前已占用的部分或者全部逻辑信道标识的第一指示信息;
所述第一终端在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之间的直接通信链路上所述目标SLRB对应的源标识以及目标标识组合所对应的逻辑信道标识集合中当前已经占用的部分或者全部逻辑信道标识的第二指示信息;
所述第一终端在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之间的直接通信链路上当前可用的全部或者部分逻辑信道标识的第三指示信息;
所述第一终端在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之间的直接通信链路上所述目标SLRB对应的源标识以及目标标识组合所对应的逻辑信道标识集合中当前可用的全部或者部分逻辑信道标识的第四指示信息。
作为一可选地实现方式,所述第二终端在网且处于无线资源控制空闲状态或者非激活状态,或者所述第二终端处于脱网状态;向所述第二终端负责SLRB配置信息管理的协议层发送请求变更所述目标SLRB的SLRB配置信息的请求信息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请求信息,更新所述目标SLRB的SLRB配置信息中包含的逻辑信道标识,使之与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之间当前正在建立或者已经建立的其他SLRB对应的SLRB配置信息中包含的逻辑信道标识不同;或者,
根据所述请求信息,更新所述目标SLRB的SLRB配置信息中包含的逻辑信道标识,使之与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之间当前正在建立或者已经建立的与所述目标SLRB使用相同源标识和目标标识的其他SLRB对应的SLRB配置信息中包含的逻辑信道标识不同。
这里,由于第一终端拒绝建立所述目标SLRB,说明第二终端发送的目标SLRB的SLRB配置信息和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之间正在建立或者已经建立的其他SLRB的存在SLRB配置冲突,或者,说明第二终端发送的目标SLRB的SLRB配置信息和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之间正在建立或者已经建立的与所述目标SLRB使用相同源标识和目标标识的其他SLRB存在SLRB配置冲突。通过更新所述目标SLRB的SLRB配置信息中包含的逻辑信道标识,使之与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之间当前正在建立或者已经建立的其他SLRB对应的SLRB配置信息中包含的逻辑信道标识不同,或者,使之与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之间当前正在建立或者已经建立的与所述目标SLRB使用相同源标识和目标标识的其他SLRB对应的SLRB配置信息中包含的逻辑信道标识不同,能够避免直接通信收发双方针对同一个SLRB的SLRB配置冲突,同时避免同一终端不同SLRB之间的SLRB配置冲突。
下面结合示例三,如图6所示,具体说明本发明的直接通信接口无线承载配置方法的具体实施过程。
本示例中UE1和UE2为通过直接通信接口进行通信的两个终端。UE2在网且处于RRC空闲状态或者RRC非激活状态,或者UE2处于脱网状态。具体步骤描述如下:
S111:获取SLRB1的SLRB配置信息;
这里,UE2获取SLRB1的配置信息,所述SLRB1(即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目标SLRB)为UE1和UE2之间使用的任何一个承载,比如所述SLRB1可以是以下SLRB中的一种:
RLC AM的双向SLRB;
RLC UM的双向SLRB;
单向RLC UM的SLRB;
单向RLC TM的SLRB。
具体的,UE2可根据其当前RRC状态,获取SLRB 1对应的SLRB配置信息。具体获取方式参见上述示例一,这里不再赘述。
S112:发送SLRB1的SLRB配置信息给UE1;
本步骤中,UE2发送SLRB1的SLRB配置信息给UE1。
可选地,UE2通过直接通信接口信令承载将SLRB1的配置信息发送给UE1。
S113:接收SLRB1的SLRB配置信息,并根据所述SLRB配置信息,判断是否允许建立所述SLRB1;
本步骤中的执行主体为UE1,其中,UE1根据所述SLRB配置信息,判断是否允许建立所述SLRB1的方式参见上述示例一,这里不再赘述。
如果S113判断拒绝建立所述SLRB1,则继续执行S114。
S114:向UE2发送响应消息,指示拒绝建立所述SLRB1;
这里,如果UE1判断不允许建立所述SLRB1,则所述UE1向UE2发送响应消息,指示拒绝建立所述SLRB1并且可以携带拒绝原因,拒绝原因可以是但不限于SLRB配置冲突。
可选的,响应消息进一步还可以携带所述UE1在UE1和UE2之间的直接通信链路上当前已占用的部分或者全部逻辑信道标识的第一指示信息;或者,所述UE1在UE1和UE2之间的直接通信链路上所述SLRB1对应的源标识以及目标标识组合所对应的逻辑信道标识集合中当前已经占用的部分或者全部逻辑信道标识的第二指示信息;或者,所述UE1在UE1和UE2之间的直接通信链路上当前可用的全部或者部分逻辑信道标识的第三指示信息;或者,所述UE1在UE1和UE2之间的直接通信链路上所述SLRB1对应的源标识以及目标标识组合所对应的逻辑信道标识集合中当前可用的全部或者部分逻辑信道标识的第四指示信息。
S115:向UE2负责SLRB配置信息管理的协议层发送请求消息,请求变更SLRB1的SLRB配置;
这里,UE2接收到指示拒绝建立所述SLRB1的响应消息后,向负责SLRB配置信息管理的协议层,即UE2的RRC层,发送请求消息,请求变更SLRB1的SLRB配置。
可选的,所述请求消息可以携带所述UE1在UE1和UE2之间的直接通信链路上当前已占用的部分或者全部逻辑信道标识的第一指示信息;或者,所述UE1在UE1和UE2之间的直接通信链路上所述SLRB1对应的源标识以及目标标识组合所对应的逻辑信道标识集合中当前已经占用的部分或者全部逻辑信道标识的第二指示信息;或者,所述UE1在UE1和UE2之间的直接通信链路上当前可用的全部或者部分逻辑信道标识的第三指示信息;或者,所述UE1在UE1和UE2之间的直接通信链路上所述SLRB1对应的源标识以及目标标识组合所对应的逻辑信道标识集合中当前可用的全部或者部分逻辑信道标识的第四指示信息。
S116:UE2负责SLRB配置信息管理的协议层确定SLRB1新的SLRB配置;
这里,UE2负责SLRB配置信息管理的协议层根据步骤S115中的请求消息,变更SLRB1的SLRB配置信息中包含的逻辑信道标识,使之与UE1与UE2之间当前正在建立或者已经建立的其他SLRB对应的SLRB配置信息中包含的逻辑信道标识不同,或者,使之与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之间当前正在建立或者已经建立的与所述目标SLRB使用相同源标识和目标标识的其他SLRB对应的SLRB配置信息中包含的逻辑信道标识不同,避免为所述SLRB1配置的LCID和UE1/UE2之间当前已经建立或者正在建立的其它SLRB的配置的LCID之间冲突。
本发明实施例的直接通信接口无线承载配置方法,通过向第一终端发送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无线承载SLRB的SLRB配置信息,为第一终端判断是否允许建立该目标SLRB提供依据,从而能够避免后续直接通信收发双方针对同一个SLRB的SLRB配置冲突,同时避免同一终端不同SLRB之间的SLRB配置冲突。
如图7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直接通信接口无线承载配置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应用于第二网络侧设备,包括:
步骤701:接收第二终端发送的请求变更目标SLRB的SLRB配置信息的请求信息,所述目标SLRB的SLRB配置信息为所述第二终端通过直接通信接口向第一终端发送的目标SLRB的SLRB配置信息;
本步骤中,较优地,第二网络侧设备为所述第二终端的服务基站、服务分布式单元DU或者服务集中式单元CU。
这里,可选地,所述SLRB配置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源标识;
目标标识;
传输类型标识;
SLRB标识;
业务数据适配协议层配置信息;
分组数据汇聚协议层配置信息;
无线链路控制层配置信息;
媒体接入控制层配置信息;
物理层配置信息。
可选地,所述请求信息携带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项:
所述第一终端在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之间的直接通信链路上当前已占用的部分或者全部逻辑信道标识的第一指示信息;
所述第一终端在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之间的直接通信链路上所述目标SLRB对应的源标识以及目标标识组合所对应的逻辑信道标识集合中当前已经占用的部分或者全部逻辑信道标识的第二指示信息;
所述第一终端在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之间的直接通信链路上当前可用的全部或者部分逻辑信道标识的第三指示信息;
所述第一终端在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之间的直接通信链路上所述目标SLRB对应的源标识以及目标标识组合所对应的逻辑信道标识集合中当前可用的全部或者部分逻辑信道标识的第四指示信息。
步骤702:根据所述请求信息,更新所述目标SLRB的SLRB配置信息中包含的逻辑信道标识,使之与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之间当前正在建立或者已经建立的其他SLRB对应的SLRB配置信息中包含的逻辑信道标识不同;或者,
根据所述请求信息,更新所述目标SLRB的SLRB配置信息中包含的逻辑信道标识,使之与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之间当前正在建立或者已经建立的与所述目标SLRB使用相同源标识和目标标识的其他SLRB对应的SLRB配置信息中包含的逻辑信道标识不同。
这里,由于第一终端拒绝建立所述目标SLRB,说明第二终端发送的目标SLRB的SLRB配置信息和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之间正在建立或者已经建立的其他SLRB的存在SLRB配置冲突,或者,说明第二终端发送的目标SLRB的SLRB配置信息和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之间正在建立或者已经建立的与所述目标SLRB使用相同源标识和目标标识的其他SLRB存在SLRB配置冲突。通过向第二网络侧设备发送请求信息,请求更新所述目标SLRB的SLRB配置信息中包含的逻辑信道标识,使之与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之间当前正在建立或者已经建立的其他SLRB对应的SLRB配置信息中包含的逻辑信道标识不同,或者,使之与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之间当前正在建立或者已经建立的与所述目标SLRB使用相同源标识和目标标识的其他SLRB对应的SLRB配置信息中包含的逻辑信道标识不同,能够避免直接通信收发双方针对同一个SLRB的SLRB配置冲突,同时避免同一终端不同SLRB之间的SLRB配置冲突。
下面结合示例四,如图8所示,具体说明本发明的直接通信接口无线承载配置方法的具体实施过程。
本示例中UE1和UE2为通过直接通信接口进行通信的两个终端。UE2为在网且处于RRC连接态的UE,第二网络侧设备即UE2的SLRB配置信息管理节点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服务基站、DU(Distributed Unit,分布式单元)或者CU(Central Unit,集中式单元)。具体步骤描述如下:
S1111:获取SLRB1的SLRB配置信息;
这里,UE2获取SLRB1的配置信息,所述SLRB1(即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目标SLRB)为UE1和UE2之间使用的任何一个承载,比如所述SLRB1可以是以下SLRB中的一种:
RLC AM的双向SLRB;
RLC UM的双向SLRB;
单向RLC UM的SLRB;
单向RLC TM的SLRB。
具体的,可根据其当前RRC状态,获取SLRB 1对应的SLRB配置信息。具体获取方式参见上述示例一,这里不再赘述。
S1112:发送SLRB1的SLRB配置信息给UE1;
本步骤中,UE2发送SLRB1的SLRB配置信息给UE1。
可选地,UE2通过直接通信接口信令承载将SLRB1的SLRB配置信息发送给UE1。
S1113:接收SLRB 1的SLRB配置信息,并根据所述SLRB配置信息,判断是否允许建立所述SLRB1;
本步骤中的执行主体为UE1,其中,UE1根据所述SLRB配置信息,判断是否允许建立所述SLRB1的方式参见上述示例一,这里不再赘述。
如果步骤S1113判断拒绝建立所述SLRB1,则继续执行步骤S1114。
S1114:向UE2发送响应消息,指示拒绝建立所述SLRB1;
这里,如果UE1判断不允许建立所述SLRB1,则所述UE1向UE2发送响应消息,指示拒绝建立所述SLRB1并且可以携带拒绝原因,拒绝原因可以是但不限于SLRB配置冲突。
可选的,响应消息进一步还可以携带所述UE1在UE1和UE2之间的直接通信链路上当前已占用的部分或者全部逻辑信道标识的第一指示信息;或者,所述UE1在UE1和UE2之间的直接通信链路上所述SLRB1对应的源标识以及目标标识组合所对应的逻辑信道标识集合中当前已经占用的部分或者全部逻辑信道标识的第二指示信息;或者,所述UE1在UE1和UE2之间的直接通信链路上当前可用的全部或者部分逻辑信道标识的第三指示信息;或者,所述UE1在UE1和UE2之间的直接通信链路上所述SLRB1对应的源标识以及目标标识组合所对应的逻辑信道标识集合中当前可用的全部或者部分逻辑信道标识的第四指示信息。
S1115:向第二网络侧设备发送请求消息,请求变更SLRB1的SLRB配置;
这里,UE2接收到指示拒绝建立所述SLRB1的响应消息后,向第二网络侧设备发送请求消息,请求变更SLRB1的SLRB配置。
可选的,所述请求消息可以携带所述UE1在UE1和UE2之间的直接通信链路上当前已占用的部分或者全部逻辑信道标识的第一指示信息;或者,所述UE1在UE1和UE2之间的直接通信链路上所述SLRB1对应的源标识以及目标标识组合所对应的逻辑信道标识集合中当前已经占用的部分或者全部逻辑信道标识的第二指示信息;或者,所述UE1在UE1和UE2之间的直接通信链路上当前可用的全部或者部分逻辑信道标识的第三指示信息;或者,所述UE1在UE1和UE2之间的直接通信链路上所述SLRB1对应的源标识以及目标标识组合所对应的逻辑信道标识集合中当前可用的全部或者部分逻辑信道标识的第四指示信息。
S1116:第二网络侧设备确定SLRB1新的SLRB配置;
这里,第二网络侧设备根据步骤S1115中的请求消息,变更SLRB1的SLRB配置信息中包含的逻辑信道标识,使之与UE1与UE2之间当前正在建立或已经建立的其他SLRB对应的SLRB配置信息中包含的逻辑信道标识不同,或者,使之与UE1与UE2之间之间当前正在建立或者已经建立的与所述SLRB1使用相同源标识和目标标识的其他SLRB对应的SLRB配置信息中包含的逻辑信道标识不同,避免为所述SLRB1配置的LCID和UE1/UE2之间当前已经建立或者正在建立的其它SLRB的配置的LCID之间冲突。
本发明实施例的直接通信接口无线承载配置方法,通过接收第二终端发送的请求变更目标SLRB的SLRB配置信息的请求信息,所述目标SLRB的SLRB配置信息为所述第二终端通过直接通信接口向第一终端发送的目标SLRB的SLRB配置信息;根据所述请求信息,更新所述目标SLRB的SLRB配置信息中包含的逻辑信道标识,使之与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之间当前正在建立或者已经建立的其他SLRB对应的SLRB配置信息中包含的逻辑信道标识不同;或者,使之与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之间当前正在建立或者已经建立的与所述目标SLRB使用相同源标识和目标标识的其他SLRB对应的SLRB配置信息中包含的逻辑信道标识不同,如此,能够避免直接通信收发双方针对同一个SLRB的SLRB配置冲突,同时避免同一终端不同SLRB之间的SLRB配置冲突。
如图9所示,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终端,所述终端为第一终端,包括:包括存储器920、处理器900、收发机910、总线接口及存储在存储器920上并可在处理器900上运行的程序,所述收发机910用于接收第二终端发送的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无线承载SLRB的SLRB配置信息;所述处理器500用于读取存储器520中的程序,执行下列过程:
根据所述SLRB配置信息,向为所述第一终端服务的第一网络侧设备发送辅助信息和/或判断是否允许建立所述目标SLRB。
其中,在图9中,总线架构可以包括任意数量的互联的总线和桥,具体由处理器900代表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存储器920代表的存储器的各种电路链接在一起。总线架构还可以将诸如外围设备、稳压器和功率管理电路等之类的各种其他电路链接在一起,这些都是本领域所公知的,因此,本文不再对其进行进一步描述。总线接口提供接口。收发机910可以是多个元件,即包括发送机和收发机,提供用于在传输介质上与各种其他装置通信的单元。针对不同的用户设备,用户接口930还可以是能够外接内接需要设备的接口,连接的设备包括但不限于小键盘、显示器、扬声器、麦克风、操纵杆等。
处理器900负责管理总线架构和通常的处理,存储器920可以存储处理器900在执行操作时所使用的数据。
可选的,所述处理器900还用于:
在判断结果为允许建立所述目标SLRB的情况下,向第一网络侧设备或者所述第一终端负责SLRB配置信息管理的协议层发送辅助信息;
在判断结果为拒绝建立所述目标SLRB的情况下,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响应消息,所述响应消息用于表示所述第一终端拒绝建立所述目标SLRB。
可选的,所述辅助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所述目标SLRB的承载标识信息;
所述目标SLRB的逻辑信道标识信息;
所述第一终端利用所述目标SLRB发送数据时使用的SLRB配置信息的部分或者全部。
可选的,所述第一终端在网且处于无线资源控制空闲状态或者非激活状态,或者所述第一终端处于脱网状态;所述处理器900还用于:
所述第一终端负责SLRB配置信息管理的协议层根据所述辅助信息,对所述第一终端的SLRB进行SLRB配置。
可选的,所述处理器900还用于:
若对所述辅助信息对应的所述目标SLRB进行SLRB配置,则将所述第一终端的SLRB的SLRB配置信息配置为与所述目标SLRB的SLRB配置信息相同;
若对所述辅助信息对应的所述目标SLRB之外且归属于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组成的直接通信链路的其他SLRB进行配置,则将所述其他SLRB的SLRB配置信息中包含的逻辑信道标识配置为与所述目标SLRB的SLRB配置信息中包含的逻辑信道标识不同的逻辑信道标识;
若对所述辅助信息对应的所述目标SLRB之外且归属于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组成的直接通信链路并且源标识以及目标标识与所述目标SLRB相同的其他SLRB进行配置,则将所述其他SLRB的SLRB配置信息中包含的逻辑信道标识配置为与所述目标SLRB的SLRB配置信息中包含的逻辑信道标识不同的逻辑信道标识;
若所述辅助信息对应的所述目标SLRB之外且归属于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组成的直接通信链路的其他SLRB的SLRB配置信息中包含的逻辑信道标识与所述目标SLRB的SLRB配置信息中包含的逻辑信道标识相同,则更新所述其他SLRB的逻辑信道标识,使之与所述目标SLRB的SLRB配置信息中包含的逻辑信道标识不同;
若所述辅助信息对应的所述目标SLRB之外且归属于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组成的直接通信链路并且源标识以及目标标识与所述目标SLRB相同的其他SLRB的SLRB配置信息中包含的逻辑信道标识与所述目标SLRB的SLRB配置信息中包含的逻辑信道标识相同,则更新所述其他SLRB的逻辑信道标识,使之与所述目标SLRB的SLRB配置信息中包含的逻辑信道标识不同。
可选的,所述响应消息携带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项:
所述第一终端拒绝建立所述目标SLRB原因;
所述第一终端在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之间的直接通信链路上当前已占用的部分或者全部逻辑信道标识的第一指示信息;
所述第一终端在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之间的直接通信链路上所述目标SLRB对应的源标识以及目标标识组合所对应的逻辑信道标识集合中当前已经占用的部分或者全部逻辑信道标识的第二指示信息;
所述第一终端在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之间的直接通信链路上当前可用的全部或者部分逻辑信道标识的第三指示信息;
所述第一终端在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之间的直接通信链路上所述目标SLRB对应的源标识以及目标标识组合所对应的逻辑信道标识集合中当前可用的全部或者部分逻辑信道标识的第四指示信息。
可选的,所述处理器900还用于:
判断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之间当前正在建立的所述目标SLRB对应的SLRB配置信息中包含的逻辑信道标识与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之间当前已经建立或正在建立的其他SLRB对应的SLRB配置信息中包含的逻辑信道标识是否相同;或者,
判断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之间当前正在建立的所述目标SLRB对应的SLRB配置信息中包含的逻辑信道标识与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之间当前已经建立或者正在建立且与所述目标SLRB源标识和目标标识相同的其他SLRB对应的SLRB配置信息中包含的逻辑信道标识是否相同;或者,
判断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之间当前正在建立的所述目标SLRB对应的SLRB配置信息中包含的无线承载标识与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之间当前已经建立或正在建立的其他SLRB对应的SLRB配置信息中包含的无线承载标识是否相同;或者,
判断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之间当前正在建立的所述目标SLRB对应的SLRB配置信息中包含的无线承载标识与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之间当前已经建立或者正在建立且与所述目标SLRB源标识和目标标识相同的其他SLRB对应的SLRB配置信息中包含的无线承载标识是否相同;
若不相同,则允许建立所述目标SLRB;或者,
若相同,且满足目标条件,则允许建立所述目标SLRB;
否则,则拒绝建立所述目标SLRB。
可选的,所述目标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所述目标SLRB的服务质量参数高于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之间当前正在建立且与所述目标SLRB使用相同逻辑信道标识或者相同无线承载标识的其他SLRB的服务质量参数;
所述目标SLRB的服务质量参数高于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之间当前正在建立且与所述目标SLRB使用相同源标识、相同目标标识和相同逻辑信道标识或者与所述目标SLRB使用相同源标识、相同目标标识和相同无线承载标识的其他SLRB的服务质量参数;
所述目标SLRB的服务质量参数高于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之间当前已经建立且与所述目标SLRB使用相同逻辑信道标识或者相同无线承载标识的其他SLRB的服务质量参数;
所述目标SLRB的服务质量参数高于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之间当前已经建立且与所述目标SLRB使用相同源标识、相同目标标识和相同逻辑信道标识或者与所述目标SLRB使用相同源标识、相同目标标识和相同无线承载标识的其他SLRB的服务质量参数;
发起建立所述目标SLRB的所述第二终端的优先级高于发起建立使用和所述目标SLRB使用相同逻辑信道标识或者相同无线承载标识的其他SLRB的终端的优先级;
所述目标SLRB的发起时间早于和所述目标SLRB使用相同逻辑信道标识或者相同无线承载标识的其他SLRB的发起时间。
可选的,所述SLRB配置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源标识;
目标标识;
传输类型标识;
SLRB标识;
业务数据适配协议层配置信息;
分组数据汇聚协议层配置信息;
无线链路控制层配置信息;
媒体接入控制层配置信息;
物理层配置信息。
可选的,所述负责SLRB配置信息管理的协议层为无线资源控制RRC协议层。
可选的,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为所述第一终端的服务基站、服务分布式单元DU或者服务集中式单元CU。
本发明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终端,该终端为第一终端,由于第一终端解决问题的原理与本发明实施例中直接通信接口无线承载配置方法相似,因此该终端的实施可以参见方法的实施,重复之处不再敷述。
本发明实施例的终端,通过接收第二终端发送的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无线承载SLRB的SLRB配置信息;根据所述SLRB配置信息,向为第一终端服务的第一网络侧设备发送辅助信息和/或判断是否允许建立所述目标SLRB,如此,通过第一网络侧设备或者第一终端自身对接收到的第二终端通过直接通信接口发送的SLRB配置信息的配置冲突判断,能够避免后续直接通信收发双方针对同一个SLRB的SLRB配置冲突,同时避免同一终端不同SLRB之间的SLRB配置冲突。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终端是能够执行上述直接通信接口无线承载配置方法的第一终端,则上述对应第一终端侧的直接通信接口无线承载配置方法的所有实施例均适用于该终端,且均能达到相同或相似的有益效果。
如图10所示,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终端,所述终端为第一终端,包括:
第一接收模块1001,用于接收第二终端发送的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无线承载SLRB的SLRB配置信息;
处理模块1002,用于根据所述SLRB配置信息,向为所述第一终端服务的第一网络侧设备发送辅助信息和/或判断是否允许建立所述目标SLRB。
本发明实施例的终端,还包括:
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在判断结果为允许建立所述目标SLRB的情况下,向第一网络侧设备或者所述第一终端负责SLRB配置信息管理的协议层发送辅助信息;
第二发送模块,用于在判断结果为拒绝建立所述目标SLRB的情况下,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响应消息,所述响应消息用于表示所述第一终端拒绝建立所述目标SLRB。
可选的,所述辅助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所述目标SLRB的承载标识信息;
所述目标SLRB的逻辑信道标识信息;
所述第一终端利用所述目标SLRB发送数据时使用的SLRB配置信息的部分或者全部。
可选的,所述第一终端在网且处于无线资源控制空闲状态或者非激活状态,或者所述第一终端处于脱网状态;相应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终端,还包括:
第一配置模块,用于所述第一终端负责SLRB配置信息管理的协议层根据所述辅助信息,对所述第一终端的SLRB进行SLRB配置。
本发明实施例的终端,所述第一配置模块包括:
第一配置单元,用于在对所述辅助信息对应的所述目标SLRB进行SLRB配置时,将所述第一终端的SLRB的SLRB配置信息配置为与所述目标SLRB的SLRB配置信息相同;
第二配置单元,用于在对所述辅助信息对应的所述目标SLRB之外且归属于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组成的直接通信链路的其他SLRB进行配置时,将所述其他SLRB的SLRB配置信息中包含的逻辑信道标识配置为与所述目标SLRB的SLRB配置信息中包含的逻辑信道标识不同的逻辑信道标识;
第三配置单元,用于在对所述辅助信息对应的所述目标SLRB之外且归属于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组成的直接通信链路并且源标识以及目标标识与所述目标SLRB相同的其他SLRB进行配置时,将所述其他SLRB的SLRB配置信息中包含的逻辑信道标识配置为与所述目标SLRB的SLRB配置信息中包含的逻辑信道标识不同的逻辑信道标识;
第四配置单元,用于在所述辅助信息对应的所述目标SLRB之外且归属于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组成的直接通信链路的其他SLRB的SLRB配置信息中包含的逻辑信道标识与所述目标SLRB的SLRB配置信息中包含的逻辑信道标识相同时,更新所述其他SLRB的逻辑信道标识,使之与所述目标SLRB的SLRB配置信息中包含的逻辑信道标识不同;
第五配置单元,用于在所述辅助信息对应的所述目标SLRB之外且归属于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组成的直接通信链路并且源标识以及目标标识与所述目标SLRB相同的其他SLRB的SLRB配置信息中包含的逻辑信道标识与所述目标SLRB的SLRB配置信息中包含的逻辑信道标识相同时,更新所述其他SLRB的逻辑信道标识,使之与所述目标SLRB的SLRB配置信息中包含的逻辑信道标识不同。
可选的,所述响应消息携带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项:
所述第一终端拒绝建立所述目标SLRB原因;
所述第一终端在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之间的直接通信链路上当前已占用的部分或者全部逻辑信道标识的第一指示信息;
所述第一终端在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之间的直接通信链路上所述目标SLRB对应的源标识以及目标标识组合所对应的逻辑信道标识集合中当前已经占用的部分或者全部逻辑信道标识的第二指示信息;
所述第一终端在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之间的直接通信链路上当前可用的全部或者部分逻辑信道标识的第三指示信息;
所述第一终端在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之间的直接通信链路上所述目标SLRB对应的源标识以及目标标识组合所对应的逻辑信道标识集合中当前可用的全部或者部分逻辑信道标识的第四指示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的终端,所述处理模块1002包括:
第一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之间当前正在建立的所述目标SLRB对应的SLRB配置信息中包含的逻辑信道标识与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之间当前已经建立或正在建立的其他SLRB对应的SLRB配置信息中包含的逻辑信道标识是否相同;或者,
第二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之间当前正在建立的所述目标SLRB对应的SLRB配置信息中包含的逻辑信道标识与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之间当前已经建立或者正在建立且与所述目标SLRB源标识和目标标识相同的其他SLRB对应的SLRB配置信息中包含的逻辑信道标识是否相同;或者,
第三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之间当前正在建立的所述目标SLRB对应的SLRB配置信息中包含的无线承载标识与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之间当前已经建立或正在建立的其他SLRB对应的SLRB配置信息中包含的无线承载标识是否相同;或者,
第四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之间当前正在建立的所述目标SLRB对应的SLRB配置信息中包含的无线承载标识与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之间当前已经建立或者正在建立且与所述目标SLRB源标识和目标标识相同的其他SLRB对应的SLRB配置信息中包含的无线承载标识是否相同;
第一处理单元,用于在判断结果为不相同时,允许建立所述目标SLRB;
第二处理单元,用于在判断结果为相同,且满足目标条件时,允许建立所述目标SLRB;否则,拒绝建立所述SLRB。
可选的,所述目标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所述目标SLRB的服务质量参数高于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之间当前正在建立且与所述目标SLRB使用相同逻辑信道标识或者相同无线承载标识的其他SLRB的服务质量参数;
所述目标SLRB的服务质量参数高于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之间当前正在建立且与所述目标SLRB使用相同源标识、相同目标标识和相同逻辑信道标识或者与所述目标SLRB使用相同源标识、相同目标标识和相同无线承载标识的其他SLRB的服务质量参数;
所述目标SLRB的服务质量参数高于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之间当前已经建立且与所述目标SLRB使用相同逻辑信道标识或者相同无线承载标识的其他SLRB的服务质量参数;
所述目标SLRB的服务质量参数高于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之间当前已经建立且与所述目标SLRB使用相同源标识、相同目标标识和相同逻辑信道标识或者与所述目标SLRB使用相同源标识、相同目标标识和相同无线承载标识的其他SLRB的服务质量参数;
发起建立所述目标SLRB的所述第二终端的优先级高于发起建立使用和所述目标SLRB使用相同逻辑信道标识或者相同无线承载标识的其他SLRB的终端的优先级;
所述目标SLRB的发起时间早于和所述目标SLRB使用相同逻辑信道标识或者相同无线承载标识的其他SLRB的发起时间。
可选的,所述SLRB配置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源标识;
目标标识;
传输类型标识;
SLRB标识;
业务数据适配协议层配置信息;
分组数据汇聚协议层配置信息;
无线链路控制层配置信息;
媒体接入控制层配置信息;
物理层配置信息。
可选的,所述负责SLRB配置信息管理的协议层为无线资源控制RRC协议层。
可选的,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为所述第一终端的服务基站、服务分布式单元DU或者服务集中式单元CU。
本发明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终端,该终端为第一终端,由于第一终端解决问题的原理与本发明实施例中直接通信接口无线承载配置方法相似,因此该终端的实施可以参见方法的实施,重复之处不再敷述。
本发明实施例的终端,通过第一接收模块接收第二终端发送的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无线承载SLRB的SLRB配置信息;处理模块根据所述SLRB配置信息,向为第一终端服务的第一网络侧设备发送辅助信息和/或判断是否允许建立所述目标SLRB,如此,通过第一网络侧设备或者第一终端自身对接收到的第二终端通过直接通信接口发送的SLRB配置信息的配置冲突判断,能够避免后续直接通信收发双方针对同一个SLRB的SLRB配置冲突,同时避免同一终端不同SLRB之间的SLRB配置冲突。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终端是能够执行上述直接通信接口无线承载配置方法的第一终端,则上述对应第一终端侧的直接通信接口无线承载配置方法的所有实施例均适用于该终端,且均能达到相同或相似的有益效果。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
接收第二终端发送的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无线承载SLRB的SLRB配置信息;
根据所述SLRB配置信息,向为所述第一终端服务的第一网络侧设备发送辅助信息和/或判断是否允许建立所述目标SLRB。
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能实现上述应用于如图1至图2所示的终端侧的方法实施例中的所有实现方式,为避免重复,此处不再赘述。
如图1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网络侧设备,所述网络侧设备为第一网络侧设备,包括:收发机1110、存储器1120、处理器1100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程序,所述收发机1110用于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辅助信息;所述处理器1100用于读取存储器1120中的程序,执行下列过程:
根据所述辅助信息,对所述第一终端的SLRB进行SLRB配置;和/或,
根据所述辅助信息,判断是否允许建立目标SLRB。
其中,在图11中,总线架构可以包括任意数量的互联的总线和桥,具体由处理器1100代表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存储器1120代表的存储器的各种电路链接在一起。总线架构还可以将诸如外围设备、稳压器和功率管理电路等之类的各种其他电路链接在一起,这些都是本领域所公知的,因此,本文不再对其进行进一步描述。总线接口提供接口。收发机1110可以是多个元件,即包括发送机和收发机,提供用于在传输介质上与各种其他装置通信的单元。处理器1100负责管理总线架构和通常的处理,存储器1120可以存储处理器1100在执行操作时所使用的数据。
可选的,所述辅助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所述目标SLRB的承载标识信息;
所述目标SLRB的逻辑信道标识信息;
所述第一终端利用所述目标SLRB发送数据时使用的SLRB配置信息的部分或者全部。
可选的,所述处理器1100还用于:
根据判断结果生成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终端是否允许建立所述目标SLRB和/或指示所述第一终端利用所述目标SLRB发送数据时使用的SLRB配置信息的部分或者全部。
可选的,所述处理器1100还用于:
若对所述辅助信息对应的所述目标SLRB进行SLRB配置,则将所述第一终端的SLRB的SLRB配置信息配置为与所述目标SLRB的SLRB配置信息相同;
若对所述辅助信息对应的所述目标SLRB之外且归属于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组成的直接通信链路的其他SLRB进行配置,则将所述其他SLRB的SLRB配置信息中包含的逻辑信道标识配置为与所述目标SLRB的SLRB配置信息中包含的逻辑信道标识不同的逻辑信道标识;
若对所述辅助信息对应的所述目标SLRB之外且归属于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组成的直接通信链路并且源标识以及目标标识与所述目标SLRB相同的其他SLRB进行配置,则将所述其他SLRB的SLRB配置信息中包含的逻辑信道标识配置为与所述目标SLRB的SLRB配置信息中包含的逻辑信道标识不同的逻辑信道标识;
若所述辅助信息对应的所述目标SLRB之外且归属于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组成的直接通信链路的其他SLRB的SLRB配置信息中包含的逻辑信道标识与所述目标SLRB的SLRB配置信息中包含的逻辑信道标识相同,则更新所述其他SLRB的逻辑信道标识,使之与所述目标SLRB的SLRB配置信息中包含的逻辑信道标识不同;
若所述辅助信息对应的所述目标SLRB之外且归属于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组成的直接通信链路并且源标识以及目标标识与所述目标SLRB相同的其他SLRB的SLRB配置信息中包含的逻辑信道标识与所述目标SLRB的SLRB配置信息中包含的逻辑信道标识相同,则更新所述其他SLRB的逻辑信道标识,使之与所述目标SLRB的SLRB配置信息中包含的逻辑信道标识不同。
可选地,所述SLRB配置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源标识;
目标标识;
传输类型标识;
SLRB标识;
业务数据适配协议层配置信息;
分组数据汇聚协议层配置信息;
无线链路控制层配置信息;
媒体接入控制层配置信息;
物理层配置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网络侧设备,该网络侧设备为第一网络侧设备,由于第一网络侧设备解决问题的原理与本发明实施例中直接通信接口无线承载配置方法相似,因此该网络侧设备的实施可以参见方法的实施,重复之处不再敷述。
本发明实施例的网络侧设备,通过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辅助信息;根据所述辅助信息,对所述第一终端的SLRB进行SLRB配置,和/或,根据所述辅助信息,判断是否允许建立目标SLRB,如此,能够避免直接通信收发双方针对同一个SLRB的SLRB配置冲突,同时避免同一终端不同SLRB之间的SLRB配置冲突。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网络侧设备是能够执行上述直接通信接口无线承载配置方法的第一网络侧设备,则上述对应第一网络侧设备的直接通信接口无线承载配置方法的所有实施例均适用于该网络侧设备,且均能达到相同或相似的有益效果。
如图12所示,本发明实施还提供了一种网络侧设备,所述网络侧设备为第一网络侧设备,包括:
第二接收模块1201,用于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辅助信息;
第二配置模块1202,用于根据所述辅助信息,对所述第一终端的SLRB进行SLRB配置;和/或,
判断模块1203,用于根据所述辅助信息,判断是否允许建立目标SLRB。
可选地,所述辅助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所述目标SLRB的承载标识信息;
所述目标SLRB的逻辑信道标识信息;
所述第一终端利用所述目标SLRB发送数据时使用的SLRB配置信息的部分或者全部。
本发明实施例的网络侧设备,还可包括:
信息生成模块,用于根据判断结果生成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终端是否允许建立所述目标SLRB和/或指示所述第一终端利用所述目标SLRB发送数据时使用的SLRB配置信息的部分或者全部。
本发明实施例的网络侧设备,所述第二配置模块1202包括:
第六配置单元,用于在对所述辅助信息对应的所述目标SLRB进行SLRB配置时,将所述第一终端的SLRB的SLRB配置信息配置为与所述目标SLRB的SLRB配置信息相同;
第七配置单元,用于在对所述辅助信息对应的所述目标SLRB之外且归属于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组成的直接通信链路的其他SLRB进行配置时,将所述其他SLRB的SLRB配置信息中包含的逻辑信道标识配置为与所述目标SLRB的SLRB配置信息中包含的逻辑信道标识不同的逻辑信道标识;
第八配置单元,用于在对所述辅助信息对应的所述目标SLRB之外且归属于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组成的直接通信链路并且源标识以及目标标识与所述目标SLRB相同的其他SLRB进行配置时,将所述其他SLRB的SLRB配置信息中包含的逻辑信道标识配置为与所述目标SLRB的SLRB配置信息中包含的逻辑信道标识不同的逻辑信道标识;
第九配置单元,用于在所述辅助信息对应的所述目标SLRB之外且归属于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组成的直接通信链路的其他SLRB的SLRB配置信息中包含的逻辑信道标识与所述目标SLRB的SLRB配置信息中包含的逻辑信道标识相同时,更新所述其他SLRB的逻辑信道标识,使之与所述目标SLRB的SLRB配置信息中包含的逻辑信道标识不同;
第十配置单元,用于在所述辅助信息对应的所述目标SLRB之外且归属于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组成的直接通信链路并且源标识以及目标标识与所述目标SLRB相同的其他SLRB的SLRB配置信息中包含的逻辑信道标识与所述目标SLRB的SLRB配置信息中包含的逻辑信道标识相同时,更新所述其他SLRB的逻辑信道标识,使之与所述目标SLRB的SLRB配置信息中包含的逻辑信道标识不同。
可选地,所述SLRB配置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源标识;
目标标识;
传输类型标识;
SLRB标识;
业务数据适配协议层配置信息;
分组数据汇聚协议层配置信息;
无线链路控制层配置信息;
媒体接入控制层配置信息;
物理层配置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网络侧设备,该网络侧设备为第一网络侧设备,由于第一网络侧设备解决问题的原理与本发明实施例中直接通信接口无线承载配置方法相似,因此该网络侧设备的实施可以参见方法的实施,重复之处不再敷述。
本发明实施例的网络设备,通过第二接收模块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辅助信息;第二配置模块根据所述辅助信息,对所述第一终端的SLRB进行SLRB配置,和/或,判断模块根据所述辅助信息,判断是否允许建立目标SLRB,如此,能够避免直接通信收发双方针对同一个SLRB的SLRB配置冲突,同时避免同一终端不同SLRB之间的SLRB配置冲突。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网络侧设备是能够执行上述直接通信接口无线承载配置方法的第一网络侧设备,则上述对应第一网络侧设备的直接通信接口无线承载配置方法的所有实施例均适用于该网络侧设备,且均能达到相同或相似的有益效果。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
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辅助信息;
根据所述辅助信息,对所述第一终端的SLRB进行SLRB配置;和/或,
根据所述辅助信息,判断是否允许建立目标SLRB。
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能实现上述应用于如图3至图4所示的网络侧设备侧的方法实施例中的所有实现方式,为避免重复,此处不再赘述。
如图1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终端,所述终端为第二终端,包括:包括存储器1320、处理器1300、收发机1310、总线接口及存储在存储器1320上并可在处理器1300上运行的程序,所述收发机1310用于向第一终端发送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无线承载SLRB的SLRB配置信息。
其中,在图13中,总线架构可以包括任意数量的互联的总线和桥,具体由处理器1300代表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存储器1320代表的存储器的各种电路链接在一起。总线架构还可以将诸如外围设备、稳压器和功率管理电路等之类的各种其他电路链接在一起,这些都是本领域所公知的,因此,本文不再对其进行进一步描述。总线接口提供接口。收发机1310可以是多个元件,即包括发送机和收发机,提供用于在传输介质上与各种其他装置通信的单元。针对不同的用户设备,用户接口1330还可以是能够外接内接需要设备的接口,连接的设备包括但不限于小键盘、显示器、扬声器、麦克风、操纵杆等。
处理器1300负责管理总线架构和通常的处理,存储器1320可以存储处理器1300在执行操作时所使用的数据。
可选的,所述收发机1310还用于:
接收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的响应消息,所述响应消息用于表示所述第一终端拒绝建立所述目标SLRB。
可选的,所述响应消息携带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项:
所述第一终端拒绝建立所述目标SLRB原因;
所述第一终端在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之间的直接通信链路上当前已占用的部分或者全部逻辑信道标识的第一指示信息;
所述第一终端在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之间的直接通信链路上所述目标SLRB对应的源标识以及目标标识组合所对应的逻辑信道标识集合中当前已经占用的部分或者全部逻辑信道标识的第二指示信息;
所述第一终端在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之间的直接通信链路上当前可用的全部或者部分逻辑信道标识的第三指示信息;
所述第一终端在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之间的直接通信链路上所述目标SLRB对应的源标识以及目标标识组合所对应的逻辑信道标识集合中当前可用的全部或者部分逻辑信道标识的第四指示信息。
可选的,所述收发机1310还用于:
向第二网络侧设备或所述第二终端负责SLRB配置信息管理的协议层发送请求变更所述目标SLRB的SLRB配置信息的请求信息。
可选的,所述请求信息携带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项:
所述第一终端在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之间的直接通信链路上当前已占用的部分或者全部逻辑信道标识的第一指示信息;
所述第一终端在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之间的直接通信链路上所述目标SLRB对应的源标识以及目标标识组合所对应的逻辑信道标识集合中当前已经占用的部分或者全部逻辑信道标识的第二指示信息;
所述第一终端在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之间的直接通信链路上当前可用的全部或者部分逻辑信道标识的第三指示信息;
所述第一终端在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之间的直接通信链路上所述目标SLRB对应的源标识以及目标标识组合所对应的逻辑信道标识集合中当前可用的全部或者部分逻辑信道标识的第四指示信息。
可选地,所述第二终端在网且处于无线资源控制空闲状态或者非激活状态,或者所述第二终端处于脱网状态;相应的,所述处理器1300用于:
根据所述请求信息,更新所述目标SLRB的SLRB配置信息中包含的逻辑信道标识,使之与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之间当前正在建立或者已经建立的其他SLRB对应的SLRB配置信息中包含的逻辑信道标识不同;或者,
根据所述请求信息,更新所述目标SLRB的SLRB配置信息中包含的逻辑信道标识,使之与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之间当前正在建立或者已经建立的与所述目标SLRB使用相同源标识和目标标识的其他SLRB对应的SLRB配置信息中包含的逻辑信道标识不同。
可选地,所述负责SLRB配置信息管理的协议层为无线资源控制RRC协议层。
可选地,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为所述第二终端的服务基站、服务分布式单元DU或者服务集中式单元CU。
本发明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终端,该终端为第二终端,由于第二终端解决问题的原理与本发明实施例中直接通信接口无线承载配置方法相似,因此该终端的实施可以参见方法的实施,重复之处不再敷述。
本发明实施例的终端,通过向第一终端发送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无线承载SLRB的SLRB配置信息,为第一终端判断是否允许建立该目标SLRB提供依据,从而能够避免后续直接通信收发双方针对同一个SLRB的SLRB配置冲突,同时避免同一终端不同SLRB之间的SLRB配置冲突。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终端是能够执行上述直接通信接口无线承载配置方法的第二终端,则上述对应第二终端侧的直接通信接口无线承载配置方法的所有实施例均适用于该终端,且均能达到相同或相似的有益效果。
如图14所示,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终端,所述终端为第二终端,包括:
第三发送模块1401,用于向第一终端发送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无线承载SLRB的SLRB配置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的终端,还包括:
第三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的响应消息,所述响应消息用于表示所述第一终端拒绝建立所述目标SLRB。
可选的,所述响应消息携带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项:
所述第一终端拒绝建立所述目标SLRB原因;
所述第一终端在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之间的直接通信链路上当前已占用的部分或者全部逻辑信道标识的第一指示信息;
所述第一终端在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之间的直接通信链路上所述目标SLRB对应的源标识以及目标标识组合所对应的逻辑信道标识集合中当前已经占用的部分或者全部逻辑信道标识的第二指示信息;
所述第一终端在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之间的直接通信链路上当前可用的全部或者部分逻辑信道标识的第三指示信息;
所述第一终端在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之间的直接通信链路上所述目标SLRB对应的源标识以及目标标识组合所对应的逻辑信道标识集合中当前可用的全部或者部分逻辑信道标识的第四指示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的终端,还包括:
第四发送模块,用于向第二网络侧设备或所述第二终端负责SLRB配置信息管理的协议层发送请求变更所述目标SLRB的SLRB配置信息的请求信息。
可选的,所述请求信息携带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项:
所述第一终端在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之间的直接通信链路上当前已占用的部分或者全部逻辑信道标识的第一指示信息;
所述第一终端在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之间的直接通信链路上所述目标SLRB对应的源标识以及目标标识组合所对应的逻辑信道标识集合中当前已经占用的部分或者全部逻辑信道标识的第二指示信息;
所述第一终端在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之间的直接通信链路上当前可用的全部或者部分逻辑信道标识的第三指示信息;
所述第一终端在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之间的直接通信链路上所述目标SLRB对应的源标识以及目标标识组合所对应的逻辑信道标识集合中当前可用的全部或者部分逻辑信道标识的第四指示信息。
可选的,所述第二终端在网且处于无线资源控制空闲状态或者非激活状态,或者所述第二终端处于脱网状态;相应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终端,还包括:
第一配置更新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请求信息,更新所述目标SLRB的SLRB配置信息中包含的逻辑信道标识,使之与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之间当前正在建立或者已经建立的其他SLRB对应的SLRB配置信息中包含的逻辑信道标识不同;或者,
根据所述请求信息,更新所述目标SLRB的SLRB配置信息中包含的逻辑信道标识,使之与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之间当前正在建立或者已经建立的与所述目标SLRB使用相同源标识和目标标识的其他SLRB对应的SLRB配置信息中包含的逻辑信道标识不同。
可选的,所述负责SLRB配置信息管理的协议层为无线资源控制RRC协议层。
可选的,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为所述第二终端的服务基站、服务分布式单元DU或者服务集中式单元CU。
本发明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终端,该终端为第二终端,由于第二终端解决问题的原理与本发明实施例中直接通信接口无线承载配置方法相似,因此该终端的实施可以参见方法的实施,重复之处不再敷述。
本发明实施例的终端,通过第三发送模块向第一终端发送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无线承载SLRB的SLRB配置信息,为第一终端判断是否允许建立该目标SLRB提供依据,从而能够避免后续直接通信收发双方针对同一个SLRB的SLRB配置冲突,同时避免同一终端不同SLRB之间的SLRB配置冲突。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终端是能够执行上述直接通信接口无线承载配置方法的第二终端,则上述对应第二终端侧的直接通信接口无线承载配置方法的所有实施例均适用于该终端,且均能达到相同或相似的有益效果。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
向第一终端发送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无线承载SLRB的SLRB配置信息。
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能实现上述应用于如图5至图6所示的终端侧的方法实施例中的所有实现方式,为避免重复,此处不再赘述。
如图15所示,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网络侧设备,所述网络侧设备为第二网络侧设备,包括:收发机1510、存储器1520、处理器1500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程序,所述收发机1510用于接收第二终端发送的请求变更目标SLRB的SLRB配置信息的请求信息,所述目标SLRB的SLRB配置信息为所述第二终端通过直接通信接口向第一终端发送的目标SLRB的SLRB配置信息;
所述处理器1500用于根据所述请求信息,更新所述目标SLRB的SLRB配置信息中包含的逻辑信道标识,使之与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之间当前正在建立或者已经建立的其他SLRB对应的SLRB配置信息中包含的逻辑信道标识不同;或者,根据所述请求信息,更新所述目标SLRB的SLRB配置信息中包含的逻辑信道标识,使之与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之间当前正在建立或者已经建立的与所述目标SLRB使用相同源标识和目标标识的其他SLRB对应的SLRB配置信息中包含的逻辑信道标识不同。
其中,在图15中,总线架构可以包括任意数量的互联的总线和桥,具体由处理器1500代表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存储器1520代表的存储器的各种电路链接在一起。总线架构还可以将诸如外围设备、稳压器和功率管理电路等之类的各种其他电路链接在一起,这些都是本领域所公知的,因此,本文不再对其进行进一步描述。总线接口提供接口。收发机1510可以是多个元件,即包括发送机和收发机,提供用于在传输介质上与各种其他装置通信的单元。处理器1500负责管理总线架构和通常的处理,存储器1520可以存储处理器1500在执行操作时所使用的数据。
本发明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网络侧设备,该网络侧设备为第二网络侧设备,由于第二网络侧设备解决问题的原理与本发明实施例中直接通信接口无线承载配置方法相似,因此该网络侧设备的实施可以参见方法的实施,重复之处不再敷述。
本发明实施例的网络设备,通过接收第二终端发送的请求变更目标SLRB的SLRB配置信息的请求信息,所述目标SLRB的SLRB配置信息为所述第二终端通过直接通信接口向第一终端发送的目标SLRB的SLRB配置信息;第二配置更新模块根据所述请求信息,更新所述目标SLRB的SLRB配置信息中包含的逻辑信道标识,使之与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之间当前正在建立或者已经建立的其他SLRB对应的SLRB配置信息中包含的逻辑信道标识不同;或者,使之与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之间当前正在建立或者已经建立的与所述目标SLRB使用相同源标识和目标标识的其他SLRB对应的SLRB配置信息中包含的逻辑信道标识不同,如此,能够避免直接通信收发双方针对同一个SLRB的SLRB配置冲突,同时避免同一终端不同SLRB之间的SLRB配置冲突。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网络侧设备是能够执行上述直接通信接口无线承载配置方法的第二网络侧设备,则上述对应第二网络侧设备的直接通信接口无线承载配置方法的所有实施例均适用于该网络侧设备,且均能达到相同或相似的有益效果。
如图16所示,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网络侧设备,所述网络侧设备为第二网络侧设备,包括:
第四接收模块1601,用于接收第二终端发送的请求变更目标SLRB的SLRB配置信息的请求信息,所述目标SLRB的SLRB配置信息为所述第二终端通过直接通信接口向第一终端发送的目标SLRB的SLRB配置信息;
第二配置更新模块1602,用于根据所述请求信息,更新所述目标SLRB的SLRB配置信息中包含的逻辑信道标识,使之与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之间当前正在建立或者已经建立的其他SLRB对应的SLRB配置信息中包含的逻辑信道标识不同;或者,根据所述请求信息,更新所述目标SLRB的SLRB配置信息中包含的逻辑信道标识,使之与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之间当前正在建立或者已经建立的与所述目标SLRB使用相同源标识和目标标识的其他SLRB对应的SLRB配置信息中包含的逻辑信道标识不同。
本发明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网络侧设备,该网络侧设备为第二网络侧设备,由于第二网络侧设备解决问题的原理与本发明实施例中直接通信接口无线承载配置方法相似,因此该网络侧设备的实施可以参见方法的实施,重复之处不再敷述。
本发明实施例的网络侧设备,通过第四接收模块接收第二终端发送的请求变更目标SLRB的SLRB配置信息的请求信息,所述目标SLRB的SLRB配置信息为所述第二终端通过直接通信接口向第一终端发送的目标SLRB的SLRB配置信息;第二配置更新模块根据所述请求信息,更新所述目标SLRB的SLRB配置信息中包含的逻辑信道标识,使之与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之间当前正在建立或者已经建立的其他SLRB对应的SLRB配置信息中包含的逻辑信道标识不同;或者,使之与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之间当前正在建立或者已经建立的与所述目标SLRB使用相同源标识和目标标识的其他SLRB对应的SLRB配置信息中包含的逻辑信道标识不同,如此,能够避免直接通信收发双方针对同一个SLRB的SLRB配置冲突,同时避免同一终端不同SLRB之间的SLRB配置冲突。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网络侧设备是能够执行上述直接通信接口无线承载配置方法的第二网络侧设备,则上述对应第二网络侧设备的直接通信接口无线承载配置方法的所有实施例均适用于该网络侧设备,且均能达到相同或相似的有益效果。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
接收第二终端发送的请求变更目标SLRB的SLRB配置信息的请求信息,所述目标SLRB的SLRB配置信息为所述第二终端通过直接通信接口向第一终端发送的目标SLRB的SLRB配置信息;
根据所述请求信息,更新所述目标SLRB的SLRB配置信息中包含的逻辑信道标识,使之与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之间当前正在建立或者已经建立的其他SLRB对应的SLRB配置信息中包含的逻辑信道标识不同;或者,
根据所述请求信息,更新所述目标SLRB的SLRB配置信息中包含的逻辑信道标识,使之与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之间当前正在建立或者已经建立的与所述目标SLRB使用相同源标识和目标标识的其他SLRB对应的SLRB配置信息中包含的逻辑信道标识不同。
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能实现上述应用于如图7至图8所示的网络侧设备的方法实施例中的所有实现方式,为避免重复,此处不再赘述。
在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中,应理解,上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以上所述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38)

1.一种直接通信接口无线承载配置方法,应用于第一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第二终端发送的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无线承载SLRB的SLRB配置信息;
根据所述SLRB配置信息,判断是否允许建立目标SLRB;或者,
根据所述SLRB配置信息,判断是否允许建立所述目标SLRB,并在判断结果为允许建立所述目标SLRB且所述SLRB和当前已经建立的SLRB全部或者部分参数配置不同的情况下,向为所述第一终端服务的第一网络侧设备发送辅助信息或者向所述第一终端负责SLRB配置信息管理的协议层发送辅助信息;
其中,所述辅助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所述目标SLRB的承载标识信息;
所述目标SLRB的逻辑信道标识信息;
所述第一终端利用所述目标SLRB发送数据时使用的SLRB配置信息的部分或者全部;
其中,根据所述SLRB配置信息,判断是否允许建立所述目标SLRB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判断结果为拒绝建立所述目标SLRB的情况下,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响应消息,所述响应消息用于表示所述第一终端拒绝建立所述目标SLRB;
其中,所述根据所述SLRB配置信息,判断是否允许建立所述目标SLRB,包括:
判断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之间当前正在建立的所述目标SLRB对应的SLRB配置信息中包含的逻辑信道标识与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之间当前已经建立或正在建立的其他SLRB对应的SLRB配置信息中包含的逻辑信道标识是否相同;或者,
判断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之间当前正在建立的所述目标SLRB对应的SLRB配置信息中包含的逻辑信道标识与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之间当前已经建立或者正在建立且与所述目标SLRB源标识和目标标识相同的其他SLRB对应的SLRB配置信息中包含的逻辑信道标识是否相同;或者,
判断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之间当前正在建立的所述目标SLRB对应的SLRB配置信息中包含的无线承载标识与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之间当前已经建立或正在建立的其他SLRB对应的SLRB配置信息中包含的无线承载标识是否相同;或者,
判断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之间当前正在建立的所述目标SLRB对应的SLRB配置信息中包含的无线承载标识与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之间当前已经建立或者正在建立且与所述目标SLRB源标识和目标标识相同的其他SLRB对应的SLRB配置信息中包含的无线承载标识是否相同;
若不相同,则允许建立所述目标SLRB;或者,
若相同,且满足目标条件,则允许建立所述目标SLRB;
否则,则拒绝建立所述目标SLRB。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终端在网且处于无线资源控制空闲状态或者非激活状态,或者所述第一终端处于脱网状态;
在向所述第一终端负责SLRB配置信息管理的协议层发送辅助信息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负责SLRB配置信息管理的协议层根据所述辅助信息,对所述第一终端的SLRB进行SLRB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终端负责SLRB配置信息管理的协议层根据所述辅助信息,对所述第一终端的SLRB进行SLRB配置,包括以下情况中的至少一种:
若对所述辅助信息对应的所述目标SLRB进行SLRB配置,则将所述第一终端的SLRB的SLRB配置信息配置为与所述目标SLRB的SLRB配置信息相同;
若对所述辅助信息对应的所述目标SLRB之外且归属于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组成的直接通信链路的其他SLRB进行配置,则将所述其他SLRB的SLRB配置信息中包含的逻辑信道标识配置为与所述目标SLRB的SLRB配置信息中包含的逻辑信道标识不同的逻辑信道标识;
若对所述辅助信息对应的所述目标SLRB之外且归属于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组成的直接通信链路并且源标识以及目标标识与所述目标SLRB相同的其他SLRB进行配置,则将所述其他SLRB的SLRB配置信息中包含的逻辑信道标识配置为与所述目标SLRB的SLRB配置信息中包含的逻辑信道标识不同的逻辑信道标识;
若所述辅助信息对应的所述目标SLRB之外且归属于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组成的直接通信链路的其他SLRB的SLRB配置信息中包含的逻辑信道标识与所述目标SLRB的SLRB配置信息中包含的逻辑信道标识相同,则更新所述其他SLRB的逻辑信道标识,使之与所述目标SLRB的SLRB配置信息中包含的逻辑信道标识不同;
若所述辅助信息对应的所述目标SLRB之外且归属于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组成的直接通信链路并且源标识以及目标标识与所述目标SLRB相同的其他SLRB的SLRB配置信息中包含的逻辑信道标识与所述目标SLRB的SLRB配置信息中包含的逻辑信道标识相同,则更新所述其他SLRB的逻辑信道标识,使之与所述目标SLRB的SLRB配置信息中包含的逻辑信道标识不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响应消息携带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项:
所述第一终端拒绝建立所述目标SLRB原因;
所述第一终端在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之间的直接通信链路上当前已占用的部分或者全部逻辑信道标识的第一指示信息;
所述第一终端在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之间的直接通信链路上所述目标SLRB对应的源标识以及目标标识组合所对应的逻辑信道标识集合中当前已经占用的部分或者全部逻辑信道标识的第二指示信息;
所述第一终端在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之间的直接通信链路上当前可用的全部或者部分逻辑信道标识的第三指示信息;
所述第一终端在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之间的直接通信链路上所述目标SLRB对应的源标识以及目标标识组合所对应的逻辑信道标识集合中当前可用的全部或者部分逻辑信道标识的第四指示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所述目标SLRB的服务质量参数高于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之间当前正在建立且与所述目标SLRB使用相同逻辑信道标识或者相同无线承载标识的其他SLRB的服务质量参数;
所述目标SLRB的服务质量参数高于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之间当前正在建立且与所述目标SLRB使用相同源标识、相同目标标识和相同逻辑信道标识或者与所述目标SLRB使用相同源标识、相同目标标识和相同无线承载标识的其他SLRB的服务质量参数;
所述目标SLRB的服务质量参数高于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之间当前已经建立且与所述目标SLRB使用相同逻辑信道标识或者相同无线承载标识的其他SLRB的服务质量参数;
所述目标SLRB的服务质量参数高于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之间当前已经建立且与所述目标SLRB使用相同源标识、相同目标标识和相同逻辑信道标识或者与所述目标SLRB使用相同源标识、相同目标标识和相同无线承载标识的其他SLRB的服务质量参数;
发起建立所述目标SLRB的所述第二终端的优先级高于发起建立使用和所述目标SLRB使用相同逻辑信道标识或者相同无线承载标识的其他SLRB的终端的优先级;
所述目标SLRB的发起时间早于和所述目标SLRB使用相同逻辑信道标识或者相同无线承载标识的其他SLRB的发起时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LRB配置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源标识;
目标标识;
传输类型标识;
SLRB标识;
业务数据适配协议层配置信息;
分组数据汇聚协议层配置信息;
无线链路控制层配置信息;
媒体接入控制层配置信息;
物理层配置信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负责SLRB配置信息管理的协议层为无线资源控制RRC协议层。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为所述第一终端的服务基站、服务分布式单元DU或者服务集中式单元CU。
9.一种直接通信接口无线承载配置方法,应用于第一网络侧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辅助信息;
根据所述辅助信息,对所述第一终端的SLRB进行SLRB配置;和/或,
根据所述辅助信息,判断是否允许建立目标SLRB;
其中,所述辅助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所述目标SLRB的承载标识信息;
所述目标SLRB的逻辑信道标识信息;
所述第一终端利用所述目标SLRB发送数据时使用的SLRB配置信息的部分或者全部;
其中,所述根据所述辅助信息,对所述第一终端的SLRB进行SLRB配置,包括以下情况中的至少一种:
若对所述辅助信息对应的所述目标SLRB进行SLRB配置,则将所述第一终端的SLRB的SLRB配置信息配置为与所述目标SLRB的SLRB配置信息相同;
若对所述辅助信息对应的所述目标SLRB之外且归属于所述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组成的直接通信链路的其他SLRB进行配置,则将所述其他SLRB的SLRB配置信息中包含的逻辑信道标识配置为与所述目标SLRB的SLRB配置信息中包含的逻辑信道标识不同的逻辑信道标识;
若对所述辅助信息对应的所述目标SLRB之外且归属于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组成的直接通信链路并且源标识以及目标标识与所述目标SLRB相同的其他SLRB进行配置,则将所述其他SLRB的SLRB配置信息中包含的逻辑信道标识配置为与所述目标SLRB的SLRB配置信息中包含的逻辑信道标识不同的逻辑信道标识;
若所述辅助信息对应的所述目标SLRB之外且归属于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组成的直接通信链路的其他SLRB的SLRB配置信息中包含的逻辑信道标识与所述目标SLRB的SLRB配置信息中包含的逻辑信道标识相同,则更新所述其他SLRB的逻辑信道标识,使之与所述目标SLRB的SLRB配置信息中包含的逻辑信道标识不同;
若所述辅助信息对应的所述目标SLRB之外且归属于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组成的直接通信链路并且源标识以及目标标识与所述目标SLRB相同的其他SLRB的SLRB配置信息中包含的逻辑信道标识与所述目标SLRB的SLRB配置信息中包含的逻辑信道标识相同,则更新所述其他SLRB的逻辑信道标识,使之与所述目标SLRB的SLRB配置信息中包含的逻辑信道标识不同。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辅助信息,判断是否允许建立目标SLRB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判断结果生成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终端是否允许建立所述目标SLRB和/或指示所述第一终端利用所述目标SLRB发送数据时使用的SLRB配置信息的部分或者全部。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LRB配置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源标识;
目标标识;
传输类型标识;
SLRB标识;
业务数据适配协议层配置信息;
分组数据汇聚协议层配置信息;
无线链路控制层配置信息;
媒体接入控制层配置信息;
物理层配置信息。
12.一种直接通信接口无线承载配置方法,应用于第二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向第一终端发送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无线承载SLRB的SLRB配置信息;
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的响应消息,所述响应消息用于表示所述第一终端拒绝建立所述目标SLRB;
所述接收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的响应消息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向第二网络侧设备或所述第二终端负责SLRB配置信息管理的协议层发送请求变更所述目标SLRB的SLRB配置信息的请求信息。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响应消息携带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项:
所述第一终端拒绝建立所述目标SLRB原因;
所述第一终端在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之间的直接通信链路上当前已占用的部分或者全部逻辑信道标识的第一指示信息;
所述第一终端在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之间的直接通信链路上所述目标SLRB对应的源标识以及目标标识组合所对应的逻辑信道标识集合中当前已经占用的部分或者全部逻辑信道标识的第二指示信息;
所述第一终端在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之间的直接通信链路上当前可用的全部或者部分逻辑信道标识的第三指示信息;
所述第一终端在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之间的直接通信链路上所述目标SLRB对应的源标识以及目标标识组合所对应的逻辑信道标识集合中当前可用的全部或者部分逻辑信道标识的第四指示信息。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请求信息携带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项:
所述第一终端在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之间的直接通信链路上当前已占用的部分或者全部逻辑信道标识的第一指示信息;
所述第一终端在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之间的直接通信链路上所述目标SLRB对应的源标识以及目标标识组合所对应的逻辑信道标识集合中当前已经占用的部分或者全部逻辑信道标识的第二指示信息;
所述第一终端在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之间的直接通信链路上当前可用的全部或者部分逻辑信道标识的第三指示信息;
所述第一终端在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之间的直接通信链路上所述目标SLRB对应的源标识以及目标标识组合所对应的逻辑信道标识集合中当前可用的全部或者部分逻辑信道标识的第四指示信息。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终端在网且处于无线资源控制空闲状态或者非激活状态,或者所述第二终端处于脱网状态;
向所述第二终端负责SLRB配置信息管理的协议层发送请求变更所述目标SLRB的SLRB配置信息的请求信息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请求信息,更新所述目标SLRB的SLRB配置信息中包含的逻辑信道标识,使之与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之间当前正在建立或者已经建立的其他SLRB对应的SLRB配置信息中包含的逻辑信道标识不同;或者,
根据所述请求信息,更新所述目标SLRB的SLRB配置信息中包含的逻辑信道标识,使之与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之间当前正在建立或者已经建立的与所述目标SLRB使用相同源标识和目标标识的其他SLRB对应的SLRB配置信息中包含的逻辑信道标识不同。
16.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负责SLRB配置信息管理的协议层为无线资源控制RRC协议层。
17.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为所述第二终端的服务基站、服务分布式单元DU或者服务集中式单元CU。
18.一种终端,所述终端为第一终端,包括:收发机、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程序;其特征在于,
所述收发机用于接收第二终端发送的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无线承载SLRB的SLRB配置信息;
所述处理器,用于根据所述SLRB配置信息,判断是否允许建立所述目标SLRB;或者,
根据所述SLRB配置信息,判断是否允许建立所述目标SLRB,并在判断结果为允许建立所述目标SLRB且所述SLRB和当前已经建立的SLRB全部或者部分参数配置不同的情况下,向为所述第一终端服务的第一网络侧设备发送辅助信息或者向所述第一终端负责SLRB配置信息管理的协议层发送辅助信息;
其中,所述辅助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所述目标SLRB的承载标识信息;
所述目标SLRB的逻辑信道标识信息;
所述第一终端利用所述目标SLRB发送数据时使用的SLRB配置信息的部分或者全部;
其中,所述处理器还用于:
在判断结果为拒绝建立所述目标SLRB的情况下,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响应消息,所述响应消息用于表示所述第一终端拒绝建立所述目标SLRB;
其中,所述处理器还用于:
判断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之间当前正在建立的所述目标SLRB对应的SLRB配置信息中包含的逻辑信道标识与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之间当前已经建立或正在建立的其他SLRB对应的SLRB配置信息中包含的逻辑信道标识是否相同;或者,
判断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之间当前正在建立的所述目标SLRB对应的SLRB配置信息中包含的逻辑信道标识与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之间当前已经建立或者正在建立且与所述目标SLRB源标识和目标标识相同的其他SLRB对应的SLRB配置信息中包含的逻辑信道标识是否相同;或者,
判断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之间当前正在建立的所述目标SLRB对应的SLRB配置信息中包含的无线承载标识与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之间当前已经建立或正在建立的其他SLRB对应的SLRB配置信息中包含的无线承载标识是否相同;或者,
判断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之间当前正在建立的所述目标SLRB对应的SLRB配置信息中包含的无线承载标识与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之间当前已经建立或者正在建立且与所述目标SLRB源标识和目标标识相同的其他SLRB对应的SLRB配置信息中包含的无线承载标识是否相同;
若不相同,则允许建立所述目标SLRB;或者,
若相同,且满足目标条件,则允许建立所述目标SLRB;
否则,则拒绝建立所述目标SLRB。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终端在网且处于无线资源控制空闲状态或者非激活状态,或者所述第一终端处于脱网状态;所述处理器还用于:
所述第一终端负责SLRB配置信息管理的协议层根据所述辅助信息,对所述第一终端的SLRB进行SLRB配置。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还用于:
若对所述辅助信息对应的所述目标SLRB进行SLRB配置,则将所述第一终端的SLRB的SLRB配置信息配置为与所述目标SLRB的SLRB配置信息相同;
若对所述辅助信息对应的所述目标SLRB之外且归属于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组成的直接通信链路的其他SLRB进行配置,则将所述其他SLRB的SLRB配置信息中包含的逻辑信道标识配置为与所述目标SLRB的SLRB配置信息中包含的逻辑信道标识不同的逻辑信道标识;
若对所述辅助信息对应的所述目标SLRB之外且归属于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组成的直接通信链路并且源标识以及目标标识与所述目标SLRB相同的其他SLRB进行配置,则将所述其他SLRB的SLRB配置信息中包含的逻辑信道标识配置为与所述目标SLRB的SLRB配置信息中包含的逻辑信道标识不同的逻辑信道标识;
若所述辅助信息对应的所述目标SLRB之外且归属于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组成的直接通信链路的其他SLRB的SLRB配置信息中包含的逻辑信道标识与所述目标SLRB的SLRB配置信息中包含的逻辑信道标识相同,则更新所述其他SLRB的逻辑信道标识,使之与所述目标SLRB的SLRB配置信息中包含的逻辑信道标识不同;
若所述辅助信息对应的所述目标SLRB之外且归属于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组成的直接通信链路并且源标识以及目标标识与所述目标SLRB相同的其他SLRB的SLRB配置信息中包含的逻辑信道标识与所述目标SLRB的SLRB配置信息中包含的逻辑信道标识相同,则更新所述其他SLRB的逻辑信道标识,使之与所述目标SLRB的SLRB配置信息中包含的逻辑信道标识不同。
21.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响应消息携带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项:
所述第一终端拒绝建立所述目标SLRB原因;
所述第一终端在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之间的直接通信链路上当前已占用的部分或者全部逻辑信道标识的第一指示信息;
所述第一终端在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之间的直接通信链路上所述目标SLRB对应的源标识以及目标标识组合所对应的逻辑信道标识集合中当前已经占用的部分或者全部逻辑信道标识的第二指示信息;
所述第一终端在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之间的直接通信链路上当前可用的全部或者部分逻辑信道标识的第三指示信息;
所述第一终端在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之间的直接通信链路上所述目标SLRB对应的源标识以及目标标识组合所对应的逻辑信道标识集合中当前可用的全部或者部分逻辑信道标识的第四指示信息。
22.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所述目标SLRB的服务质量参数高于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之间当前正在建立且与所述目标SLRB使用相同逻辑信道标识或者相同无线承载标识的其他SLRB的服务质量参数;
所述目标SLRB的服务质量参数高于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之间当前正在建立且与所述目标SLRB使用相同源标识、相同目标标识和相同逻辑信道标识或者与所述目标SLRB使用相同源标识、相同目标标识和相同无线承载标识的其他SLRB的服务质量参数;
所述目标SLRB的服务质量参数高于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之间当前已经建立且与所述目标SLRB使用相同逻辑信道标识或者相同无线承载标识的其他SLRB的服务质量参数;
所述目标SLRB的服务质量参数高于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之间当前已经建立且与所述目标SLRB使用相同源标识、相同目标标识和相同逻辑信道标识或者与所述目标SLRB使用相同源标识、相同目标标识和相同无线承载标识的其他SLRB的服务质量参数;
发起建立所述目标SLRB的所述第二终端的优先级高于发起建立使用和所述目标SLRB使用相同逻辑信道标识或者相同无线承载标识的其他SLRB的终端的优先级;
所述目标SLRB的发起时间早于和所述目标SLRB使用相同逻辑信道标识或者相同无线承载标识的其他SLRB的发起时间。
23.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SLRB配置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源标识;
目标标识;
传输类型标识;
SLRB标识;
业务数据适配协议层配置信息;
分组数据汇聚协议层配置信息;
无线链路控制层配置信息;
媒体接入控制层配置信息;
物理层配置信息。
24.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负责SLRB配置信息管理的协议层为无线资源控制RRC协议层。
25.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为所述第一终端的服务基站、服务分布式单元DU或者服务集中式单元CU。
26.一种终端,所述终端为第一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二终端发送的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无线承载SLRB的SLRB配置信息;
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SLRB配置信息,判断是否允许建立所述目标SLRB;或者,
第一发送模块,用于根据所述SLRB配置信息,判断是否允许建立所述目标SLRB,并在判断结果为允许建立所述目标SLRB且所述SLRB和当前已经建立的SLRB全部或者部分参数配置不同的情况下,向为所述第一终端服务的第一网络侧设备发送辅助信息或者向所述第一终端负责SLRB配置信息管理的协议层发送辅助信息;
其中,所述辅助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所述目标SLRB的承载标识信息;
所述目标SLRB的逻辑信道标识信息;
所述第一终端利用所述目标SLRB发送数据时使用的SLRB配置信息的部分或者全部;
其中,所述终端还包括:
第二发送模块,用于在判断结果为拒绝建立所述目标SLRB的情况下,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响应消息,所述响应消息用于表示所述第一终端拒绝建立所述目标SLRB;
所述处理模块包括:
第一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之间当前正在建立的所述目标SLRB对应的SLRB配置信息中包含的逻辑信道标识与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之间当前已经建立或正在建立的其他SLRB对应的SLRB配置信息中包含的逻辑信道标识是否相同;或者,
第二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之间当前正在建立的所述目标SLRB对应的SLRB配置信息中包含的逻辑信道标识与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之间当前已经建立或者正在建立且与所述目标SLRB源标识和目标标识相同的其他SLRB对应的SLRB配置信息中包含的逻辑信道标识是否相同;或者,
第三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之间当前正在建立的所述目标SLRB对应的SLRB配置信息中包含的无线承载标识与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之间当前已经建立或正在建立的其他SLRB对应的SLRB配置信息中包含的无线承载标识是否相同;或者,
第四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之间当前正在建立的所述目标SLRB对应的SLRB配置信息中包含的无线承载标识与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之间当前已经建立或者正在建立且与所述目标SLRB源标识和目标标识相同的其他SLRB对应的SLRB配置信息中包含的无线承载标识是否相同;
第一处理单元,用于在判断结果为不相同时,允许建立所述目标SLRB;
第二处理单元,用于在判断结果为相同,且满足目标条件时,允许建立所述目标SLRB;否则,拒绝建立所述SLRB。
27.一种网络侧设备,包括:收发机、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用于读取存储器中的程序,执行下列过程:
所述收发机用于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辅助信息;
所述处理器用于根据所述辅助信息,对所述第一终端的SLRB进行SLRB配置;和/或,
根据所述辅助信息,判断是否允许建立目标SLRB;
其中,所述辅助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所述目标SLRB的承载标识信息;
所述目标SLRB的逻辑信道标识信息;
所述第一终端利用所述目标SLRB发送数据时使用的SLRB配置信息的部分或者全部;
其中,所述处理器还用于:
若对所述辅助信息对应的所述目标SLRB进行SLRB配置,则将所述第一终端的SLRB的SLRB配置信息配置为与所述目标SLRB的SLRB配置信息相同;
若对所述辅助信息对应的所述目标SLRB之外且归属于所述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组成的直接通信链路的其他SLRB进行配置,则将所述其他SLRB的SLRB配置信息中包含的逻辑信道标识配置为与所述目标SLRB的SLRB配置信息中包含的逻辑信道标识不同的逻辑信道标识;
若对所述辅助信息对应的所述目标SLRB之外且归属于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组成的直接通信链路并且源标识以及目标标识与所述目标SLRB相同的其他SLRB进行配置,则将所述其他SLRB的SLRB配置信息中包含的逻辑信道标识配置为与所述目标SLRB的SLRB配置信息中包含的逻辑信道标识不同的逻辑信道标识;
若所述辅助信息对应的所述目标SLRB之外且归属于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组成的直接通信链路的其他SLRB的SLRB配置信息中包含的逻辑信道标识与所述目标SLRB的SLRB配置信息中包含的逻辑信道标识相同,则更新所述其他SLRB的逻辑信道标识,使之与所述目标SLRB的SLRB配置信息中包含的逻辑信道标识不同;
若所述辅助信息对应的所述目标SLRB之外且归属于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组成的直接通信链路并且源标识以及目标标识与所述目标SLRB相同的其他SLRB的SLRB配置信息中包含的逻辑信道标识与所述目标SLRB的SLRB配置信息中包含的逻辑信道标识相同,则更新所述其他SLRB的逻辑信道标识,使之与所述目标SLRB的SLRB配置信息中包含的逻辑信道标识不同。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网络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还用于:
根据判断结果生成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终端是否允许建立所述目标SLRB和/或指示所述第一终端利用所述目标SLRB发送数据时使用的SLRB配置信息的部分或者全部。
29.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网络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SLRB配置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源标识;
目标标识;
传输类型标识;
SLRB标识;
业务数据适配协议层配置信息;
分组数据汇聚协议层配置信息;
无线链路控制层配置信息;
媒体接入控制层配置信息;
物理层配置信息。
30.一种网络侧设备,所述网络侧设备为第一网络侧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二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辅助信息;
第二配置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辅助信息,对所述第一终端的SLRB进行SLRB配置;和/或,
判断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辅助信息,判断是否允许建立目标SLRB;
其中,所述辅助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所述目标SLRB的承载标识信息;
所述目标SLRB的逻辑信道标识信息;
所述第一终端利用所述目标SLRB发送数据时使用的SLRB配置信息的部分或者全部;
其中,所述第二配置模块包括:
第六配置单元,用于在对所述辅助信息对应的所述目标SLRB进行SLRB配置时,将所述第一终端的SLRB的SLRB配置信息配置为与所述目标SLRB的SLRB配置信息相同;
第七配置单元,用于在对所述辅助信息对应的所述目标SLRB之外且归属于所述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组成的直接通信链路的其他SLRB进行配置时,将所述其他SLRB的SLRB配置信息中包含的逻辑信道标识配置为与所述目标SLRB的SLRB配置信息中包含的逻辑信道标识不同的逻辑信道标识;
第八配置单元,用于在对所述辅助信息对应的所述目标SLRB之外且归属于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组成的直接通信链路并且源标识以及目标标识与所述目标SLRB相同的其他SLRB进行配置时,将所述其他SLRB的SLRB配置信息中包含的逻辑信道标识配置为与所述目标SLRB的SLRB配置信息中包含的逻辑信道标识不同的逻辑信道标识;
第九配置单元,用于在所述辅助信息对应的所述目标SLRB之外且归属于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组成的直接通信链路的其他SLRB的SLRB配置信息中包含的逻辑信道标识与所述目标SLRB的SLRB配置信息中包含的逻辑信道标识相同时,更新所述其他SLRB的逻辑信道标识,使之与所述目标SLRB的SLRB配置信息中包含的逻辑信道标识不同;
第十配置单元,用于在所述辅助信息对应的所述目标SLRB之外且归属于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组成的直接通信链路并且源标识以及目标标识与所述目标SLRB相同的其他SLRB的SLRB配置信息中包含的逻辑信道标识与所述目标SLRB的SLRB配置信息中包含的逻辑信道标识相同时,更新所述其他SLRB的逻辑信道标识,使之与所述目标SLRB的SLRB配置信息中包含的逻辑信道标识不同。
31.一种终端,所述终端为第二终端,包括:收发机、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程序;其特征在于,
所述收发机用于向第一终端发送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无线承载SLRB的SLRB配置信息;
其中,所述收发机还用于:
接收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的响应消息,所述响应消息用于表示所述第一终端拒绝建立目标SLRB;
所述收发机还用于:
向第二网络侧设备或所述第二终端负责SLRB配置信息管理的协议层发送请求变更所述目标SLRB的SLRB配置信息的请求信息。
32.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响应消息携带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项:
所述第一终端拒绝建立所述目标SLRB原因;
所述第一终端在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之间的直接通信链路上当前已占用的部分或者全部逻辑信道标识的第一指示信息;
所述第一终端在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之间的直接通信链路上所述目标SLRB对应的源标识以及目标标识组合所对应的逻辑信道标识集合中当前已经占用的部分或者全部逻辑信道标识的第二指示信息;
所述第一终端在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之间的直接通信链路上当前可用的全部或者部分逻辑信道标识的第三指示信息;
所述第一终端在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之间的直接通信链路上所述目标SLRB对应的源标识以及目标标识组合所对应的逻辑信道标识集合中当前可用的全部或者部分逻辑信道标识的第四指示信息。
33.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请求信息携带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项:
所述第一终端在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之间的直接通信链路上当前已占用的部分或者全部逻辑信道标识的第一指示信息;
所述第一终端在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之间的直接通信链路上所述目标SLRB对应的源标识以及目标标识组合所对应的逻辑信道标识集合中当前已经占用的部分或者全部逻辑信道标识的第二指示信息;
所述第一终端在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之间的直接通信链路上当前可用的全部或者部分逻辑信道标识的第三指示信息;
所述第一终端在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之间的直接通信链路上所述目标SLRB对应的源标识以及目标标识组合所对应的逻辑信道标识集合中当前可用的全部或者部分逻辑信道标识的第四指示信息。
34.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终端在网且处于无线资源控制空闲状态或者非激活状态,或者所述第二终端处于脱网状态;所述处理器用于:
根据所述请求信息,更新所述目标SLRB的SLRB配置信息中包含的逻辑信道标识,使之与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之间当前正在建立或者已经建立的其他SLRB对应的SLRB配置信息中包含的逻辑信道标识不同;或者,
根据所述请求信息,更新所述目标SLRB的SLRB配置信息中包含的逻辑信道标识,使之与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之间当前正在建立或者已经建立的与所述目标SLRB使用相同源标识和目标标识的其他SLRB对应的SLRB配置信息中包含的逻辑信道标识不同。
35.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负责SLRB配置信息管理的协议层为无线资源控制RRC协议层。
36.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为所述第二终端的服务基站、服务分布式单元DU或者服务集中式单元CU。
37.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三发送模块,用于向第一终端发送直接通信接口的目标无线承载SLRB的SLRB配置信息;
第三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的响应消息,所述响应消息用于表示所述第一终端拒绝建立目标SLRB;
第四发送模块,用于向第二网络侧设备或第二终端负责SLRB配置信息管理的协议层发送请求变更所述目标SLRB的SLRB配置信息的请求信息。
38.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直接通信接口无线承载配置方法,或者,如权利要求9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直接通信接口无线承载配置方法,或者,如权利要求12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直接通信接口无线承载配置方法。
CN202211358850.XA 2019-08-07 2019-09-20 直接通信接口无线承载配置方法、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Pending CN11562353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726812 2019-08-07
CN2019107268127 2019-08-07
CN201910892021.1A CN112351458B (zh) 2019-08-07 2019-09-20 直接通信接口无线承载配置方法、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892021.1A Division CN112351458B (zh) 2019-08-07 2019-09-20 直接通信接口无线承载配置方法、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623533A true CN115623533A (zh) 2023-01-17

Family

ID=74367846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892021.1A Active CN112351458B (zh) 2019-08-07 2019-09-20 直接通信接口无线承载配置方法、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CN202211358850.XA Pending CN115623533A (zh) 2019-08-07 2019-09-20 直接通信接口无线承载配置方法、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892021.1A Active CN112351458B (zh) 2019-08-07 2019-09-20 直接通信接口无线承载配置方法、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272778A1 (zh)
EP (1) EP4013110A4 (zh)
KR (1) KR20220045004A (zh)
CN (2) CN112351458B (zh)
WO (1) WO202102298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210056067A (ko) * 2019-11-08 2021-05-1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사이드링크 라디오 베어러 구성 정보를 처리하기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716165B2 (en) * 2014-04-24 2020-07-14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releasing a sidelink radio bearer for D2D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6470384A (zh) * 2015-08-18 2017-03-01 北京信威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d2d通信中的承载配置方法
CN114760710A (zh) * 2016-08-01 2022-07-15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管理无线通信网络中的数据通信的方法和设备
WO2019141371A1 (en) * 2018-01-19 2019-07-25 Nokia Technologies Oy Multi-connectivity based on a first sidelink connection and a second connection via base station for wireless network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1022986A1 (zh) 2021-02-11
CN112351458B (zh) 2022-11-22
EP4013110A1 (en) 2022-06-15
EP4013110A4 (en) 2022-08-17
US20220272778A1 (en) 2022-08-25
KR20220045004A (ko) 2022-04-12
CN112351458A (zh) 2021-02-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832807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mode switching
CN109417695B (zh) 一种通信路径转换方法及设备
EP3606120B1 (en) Allocating eps bearer identification
US20190357131A1 (en)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s that adapt rrc procedures to a 5g network implementing network slicing
CN106162930B (zh) 在设备直通系统中承载的管理方法和装置
US20220201539A1 (en) Method for obtaining data radio bearer identifier and base station
CN110831213B (zh) 一种资源调度方法、终端及网络设备
CN113079585B (zh)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终端
CN108141810A (zh) 车联网系统中用于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设备
CN114079995A (zh) 一种中继管理方法及通信装置
WO2018036338A1 (zh) 一种移动性管理方法、网络侧设备、车联网终端及系统
CN112351458B (zh) 直接通信接口无线承载配置方法、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CN113630738B (zh) 一种侧行链路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11132317B (zh) 资源分配方法、终端及通信设备
US20220353941A1 (en) Ma pdu reactivation requested handling
CN105592512B (zh) Rrc连接建立方法、终端和基站
WO2022022082A1 (zh) 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WO2021213014A1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12543515B (zh) 一种直接通信接口承载配置变更方法及终端
CN115734173A (zh) 用于设备间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WO2023145113A1 (ja) 基地局システム、当該基地局システムのユニット及び制御装置、当該基地局システムにより実行される方法、並びに、コンピュータ可読記憶媒体
CN111867146A (zh) 一种标识信息发送、接收方法、设备及装置
US20220369393A1 (en) Enhanced handling of 5gsm procedure collision
EP4178309A1 (en) Handling of collision between pdu session establishment and modification procedure
KR20140073079A (ko) 셀룰러 기반 단말간 직접통신의 디스커버리와 통신 자원 설정 방법 및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