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622943A - 一种数据分流方法、装置、系统、设备及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数据分流方法、装置、系统、设备及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622943A
CN115622943A CN202211131102.8A CN202211131102A CN115622943A CN 115622943 A CN115622943 A CN 115622943A CN 202211131102 A CN202211131102 A CN 202211131102A CN 115622943 A CN115622943 A CN 11562294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rver
terminal
router
load
networ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131102.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武建明
张建
毕亚宁
杨春晖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inan Shilia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inan Shilia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inan Shilia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inan Shilia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131102.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622943A/zh
Publication of CN1156229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62294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12Avoiding congestion; Recovering from congestion
    • H04L47/125Avoiding congestion; Recovering from congestion by balancing the load, e.g. traffic engineer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46Interconnection of networks
    • H04L12/4633Interconnection of networks using encapsulation techniques, e.g. tunne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0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 H04L67/1001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for accessing one among a plurality of replicated servers
    • H04L67/1004Server selection for load balancing
    • H04L67/1008Server selection for load balancing based on parameters of servers, e.g. available memory or workload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数据分流方法、装置、系统、设备及介质,所述方法包括:确定发起入网注册请求的终端对应的服务器的网络负载,计算所述服务器的负载量,选择出目标服务器;确定所述目标服务器对应的路由器信息;建立所述终端与所述路由器之间的通信隧道;通过所述通信隧道将所述终端的数据发送至所述目标服务器,从而在不改变现有架构的前提下,实现数据分流。

Description

一种数据分流方法、装置、系统、设备及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讯技术,特别是涉及一种数据分流方法、装置、系统、设备及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企业数字化转型,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使用自动化办公软件,因此对办公系统的性能要求越来越高。为了满足大量的用户群体,企业通常会部署多台服务器,同时增加负载均衡服务器将用户数据转向不同的服务器,实现后端数据分流,现有技术中负载均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
在图1中负载均衡系统包括终端11、网管服务器12、负载均衡服务器13、路由器14、路由器15、服务器16-18。
终端11通过互联网与网管服务器12连接,网管服务器12通过互联网与负载均衡服务器13连接,负载均衡服务器13分别与路由器14和路由器15连接,路由器14分别与服务器16和服务器17连接,路由器15与服务器18连接。
当用户访问服务时,相关请求报文会先进入负载均衡服务器,负载均衡服务器找到为它提供服务的服务器,然后负载均衡服务器修改请求报文中的目的地址,将报文请求转发到对应的服务器,从而实现后端数据分流。
若删除负载均衡服务器就无法实现后端数据分流,因此在不改变现有架构的前提下,如何实现数据分流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数据分流方法、装置、系统、设备及介质,以解决在不改变现有架构的前提下,实现数据分流。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数据分流方法,包括:
确定发起入网注册请求的终端对应的服务器的网络负载,计算所述服务器的负载量,选择出目标服务器;
服务器确定所述目标服务器对应的路由器信息;
建立所述终端与所述路由器之间的通信隧道;
通过所述通信隧道将所述终端的数据发送至所述目标服务器。
可选地,所述目标服务器包括:在视联网中,与视联网终端相连的管控服务器,所述管控服务器用于确定发起入网注册请求的视联网终端对应的服务器的网络负载,其中,所述管控服务器通过视联网与所述路由器相连,所述路由器通过视联网与所述服务器相连。
可选地,所述计算所述服务器的负载量,选择出目标服务器包括:
计算所述服务器的网络负载占用所述服务器端口带宽的比例,确定所述服务器的负载量;
将所述负载量最小的服务器作为目标服务器。
可选地,所述建立所述终端与所述路由器之间的通信隧道包括:
将所述终端的设备号码以及视联网子码号发送至所述路由器;
将所述路由器的设备号码以及视联网子号码发送至终端;
根据所述终端的视联网子号码与所述路由器的视联网子号码建立所述终端与所述路由器之间的通信隧道。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数据分流装置,包括:
选择模块,用于确定发起入网注册请求的终端对应的服务器的网络负载,计算所述服务器的负载量,选择出目标服务器;
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所述目标服务器对应的路由器信息;
建立模块,用于建立所述终端与所述路由器之间的通信隧道;
发送模块,用于通过所述通信隧道将所述终端的数据发送至所述目标服务器。
可选地,所述选择模块包括:
负载量单元,用于计算所述服务器的网络负载占用所述服务器端口带宽的比例,确定所述服务器的负载量;
排序单元,用于将所述负载量最小的服务器作为目标服务器。
可选地,所述建立模块包括:
第一发送单元,用于将所述终端的设备号码以及视联网子码号发送至所述路由器;
第二发送单元,用于将所述路由器的设备号码以及视联网子号码发送至终端;
隧道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终端的视联网子号码与所述路由器的视联网子号码建立所述终端与所述路由器之间的通信隧道。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数据分流系统,包括:
管控服务器、路由器和服务器,所述管控服务器通过视联网与所述路由器连接,所述路由器通过视联网与所述服务器连接;
所述管控服务器确定发起入网注册请求的终端对应的服务器的网络负载,计算所述服务器的负载量,选择出目标服务器;
确定所述目标服务器对应的路由器信息;
建立所述终端与所述路由器之间的通信隧道;
通过所述通信隧道将所述终端的数据发送至所述服务器。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
其上存储有指令的一个或多个机器可读介质,当由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电子设备执行所述的数据分流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存储的计算机程序使得处理器执行所述的数据分流方法。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包括以下优点:
本发明实施例,确定发起入网注册请求的终端对应的服务器的网络负载,计算所述服务器的负载量,选择出目标服务器;确定所述目标服务器对应的路由器信息;建立所述终端与所述路由器之间的通信隧道;通过所述通信隧道将所述终端的数据发送至所述服务器,也就是说,本发明在用户访问服务器时,建立所述终端与所述路由器之间的通信隧道,然后终端的数据通过隧道直通到服务器,即用户在访问服务时,数据在从终端发送时就已经指向对应的服务器,从而实现前端分流,也就是说,在不改变现有网络架构的前提下,实现了负载均衡,并且摒弃掉了负载均衡服务器,从而降低了企业购置负载均衡服务器带来的成本开销。
当然,实施本发明的任一产品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负载均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所述一种数据分流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所述一种数据分流方法的流程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所述一种数据分流装置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负载均衡服务器的方式进行数据分流,上述数据分流方式若引用到视联网中,需要在视联网的架构中增加负载均衡服务器,那么这样就需要对视联网的架构进行调整,由于对视联网的架构调整会带来诸多问题,因此发明人提出了在不改变现有网络架构的前提下,如何实现负载均衡,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发明人创新的提出前端分流方式,即终端入网时,按照负载均衡策略对数据进行分流,也就是说,终端入网时,选择目标服务器,直接通过目标服务器对应的路由器与终端建立通信隧道,将数据通过通信隧道传输至服务器,从而实现前端分流。
参见图2,其示出了本发明一种数据分流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包括:
终端21、管控服务器22、路由器23、路由器24、服务器25-27。
终端可以为视联网终端,若终端为视联网终端,优选地,视联网终端为视联网协议驱动VVOE终端,VVOE终端主要是承载数据,下面以VVOE终端为例说明数据分流的过程,其他终端数据分流的过程,可以参数VVOE终端的数据分流过程即可。
VVOE终端21通过视联网与管控服务器22连接,管控服务器22通过视联网与路由器23和路由器24连接,路由器23与服务器25和服务器26连接,路由器24与服务器27连接。
VVOE终端向管控服务器发送入网注册请求,管控服务器响应入网注册请求,完成VVOE终端在管控服务器的登录和注册,VVOE终端注册完成后,管控服务器就可以获得VVOE终端的用户权限。
用户权限是指用户可以访问的服务,例如:用户访问办公自动化OA服务、邮件、文件传输FTP等等。
路由器,用于向所述管控服务器上报服务器的网络负载。
具体的,路由器向管控服务器上报用户权限对应的服务器的网络负载。
在实际应用中,路由器周期性向管控服务器上报用户权限对应的服务器的网络负载。
在具体应用中,用户权限为OA服务,那么路由器会获取用户权限的所有服务器的网络负载。
所述管控服务器,计算所述服务器的负载量,选择出目标服务器;确定所述目标服务器对应的路由器信息;建立所述VVOE与所述路由器之间的通信隧道,通过所述通信隧道将所述VVOE终端的数据发送至所述服务器。
在具体应用中,管控服务器计算所述服务器的负载量,选择出目标服务器包括:
在设定时间内,计算所述服务器的网络负载占用所述服务器端口带宽的比例,确定所述服务器的负载量;
对所述负载量进行排序,将所述负载量最小的服务器作为目标服务器。
在实际应用中,确定所述目标服务器对应的路由器信息之前,所述管控服务器获取用户权限对应的服务器列表,以及所述服务器列表中的服务器对应的路由器信息;这样管控服务器根据所述目标服务器的IP地址查找所述服务器列表,若存在目标服务器的IP地址,则获取目标服务器对应的路由器信息,这样管控服务器就可以建立VVOE终端与路由器之间的通信隧道。
在实际应用中,管控服务器通过以下方式建立所述VVOE终端与所述路由器之间的通信隧道:
将所述VVOE终端的设备号码以及视联网子码号发送至所述路由器;将所述路由器的设备号码以及视联网子号码发送至VVOE;根据所述VVOE终端的视联网子号码与所述路由器的视联网子号码建立所述VVOE终端与所述路由器之间的通信隧道。
基于上述数据分流系统的结构示意图,详细说明本发明数据分流的方法。
参照图3,其示出了本发明所述一种数据分流方法的流程图,所述方法具体包括:
步骤301:确定发起入网注册请求的终端对应的服务器的网络负载,计算所述服务器的负载量,选择出目标服务器。
终端向管控服务器发送入网注册请求,管控服务器响应该入网注册请求,这样终端实现了在管控服务器的登录注册,这样管控服务器就可以获取终端的用户权限,该用户权限包括以下任意一种:办公自动化OA服务、邮件服务、文件传输服务,在具体应用中,可以根据实际使用场景不同,提供不同的用户权限。
管控服务器接收路由器上报的所述用户权限对应的服务器的网络负载,计算所述服务器的负载量,选择出目标服务器。
管控服务器需要获取用户权限的所有服务器的网络负载,这样就可以根据网络负载计算出服务器的负载量。
网络负载一般是指数据流量的大小。
例如:用户权限为OA服务,提供OA服务的服务器为4、5、6,则管控服务器需要获取提供OA服务的全部服务器的网络负载,即获取服务器4的网络负载、服务器5的网络负载和服务器6的网络负载。
作为一种实现方式,计算所述服务器的负载量,选择出目标服务器包括:
在设定时间内,计算所述服务器的网络负载占用所述服务器端口带宽的比例,确定所述服务器的负载量。
对所述负载量进行排序,将所述负载量最小的服务器作为目标服务器。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对负载量按照从大到小或者从小到大的方式,对负载量进行排序,将负载量最小的服务器作为目标服务器。
例如:服务器4的网络负载为40,服务器5的网络负载为50,服务器6的网络负载为60,服务器的端口带宽为100,则服务器4的负载量为40%,服务器5的负载量为50%,服务器6的负载量60%,则将服务器4作为目标服务器。
步骤302:确定所述目标服务器对应的路由器信息。
管控服务器预先会获取服务器列表以及服务器列表中服务器对应的路由信息,这样在确定目标服务器之后,就可以根据目标服务器的IP地址查找所述服务器列表,若存在,则获取目标服务器对应的路由器信息。
在实际应用中,若管控服务器获取了终端的用户权限,则管控服务器会获取用户权限对应的服务器列表,以及服务器列表中的服务器对应的路由器信息,这样在确定目标服务器之后,就可以根据目标服务器的IP地址查找所述服务器列表,若存在,则获取目标服务器对应的路由器信息。
步骤303:建立所述终端与所述路由器之间的通信隧道。
步骤304:通过所述通信隧道将所述终端的数据发送至所述目标服务器。
通信隧道是终端与路由器之间的加密链路通道,然后通过通信隧道将终端的数据传输至服务器。
通过通信隧道将视联网链路打通,这样用户在访问服务器时,数据流量通过所述通信隧道将所述终端的数据直通至所述服务器。
作为一种实现方式,步骤303包括如下子步骤:
子步骤3031:将所述终端的设备号码以及视联网子码号发送至所述路由器。
终端可以对设备号码对应的虚拟终端接口进行划分,并配置相对应的视联网子号码,可以配置的视联网子号码的数量可以在1~65536个的范围。
子步骤3032:将所述路由器的设备号码以及视联网子号码发送至终端。
路由器可以对设备号码对应的虚拟终端接口进行划分,并配置相对应的视联网子号码,可以配置的视联网子号码的数量可以在1~65536个的范围。
子步骤3033:根据所述终端的视联网子号码与所述路由器的视联网子号码建立所述终端与所述路由器之间的通信隧道。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是以终端为例,说明了建立所述终端与所述路由器之间的通信隧道的过程,若终端为视联网终端,或者视联网终端为VVOE终端建立通信隧道的过程,均可以参照终端建立通信隧道的过程即可。
本实施例,确定发起入网注册请求的终端对应的服务器的网络负载,计算所述服务器的负载量,选择出目标服务器;确定所述目标服务器对应的路由器信息;建立所述终端与所述路由器之间的通信隧道;通过所述通信隧道将所述终端的数据发送至所述服务器,也就是说,本发明在用户访问服务器时,建立所述终端与所述路由器之间的通信隧道,然后终端的数据通过隧道直通到服务器,即用户在访问服务时,数据在从终端发送时就已经指向对应的服务器,从而实现前端分流,也就是说,在不改变现有网络架构的前提下,实现了负载均衡,并且摒弃掉了负载均衡服务器,从而降低了企业购置负载均衡服务器带来的成本开销。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前述的方法实施例,为了简单描述,故将其都表述为一系列的动作组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悉,本发明并不受所描述的动作顺序的限制,因为依据本发明,某些步骤可以采用其他顺序或者同时进行。其次,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该知悉,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实施例均属于优选实施例,所涉及的动作并不一定是本发明所必需的。
基于上述方法实施例的说明,本发明还提供了相应的装置实施例,来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所述的内容。
参照图4,其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所述一种数据分流装置的结构图,所述装置可应用于管控服务器,或与管控服务器配合使用,包括:
选择模块401,用于确定发起入网注册请求的终端对应的服务器的网络负载,计算所述服务器的负载量,选择出目标服务器。
确定模块402,用于确定所述目标服务器对应的路由器信息。
建立模块403,用于建立所述、终端与所述路由器之间的通信隧道。
发送模块404,用于通过所述通信隧道将所述终端的数据发送至所述目标服务器。
可选地,所述选择模块包括:
负载量单元,用于计算所述服务器的网络负载占用所述服务器端口带宽的比例,确定所述服务器的负载量;
排序单元,用于将所述负载量最小的服务器作为目标服务器。
可选地,所述建立模块包括:
第一发送单元,用于将所述终端的设备号码以及视联网子码号发送至所述路由器;
第二发送单元,用于将所述路由器的设备号码以及视联网子号码发送至终端;
隧道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终端的视联网子号码与所述路由器的视联网子号码建立所述终端与所述路由器之间的通信隧道。
本实施例,确定发起入网注册请求的终端对应的服务器的网络负载,计算所述服务器的负载量,选择出目标服务器;确定所述目标服务器对应的路由器信息;建立所述终端与所述路由器之间的通信隧道;通过所述通信隧道将所述终端的数据发送至所述服务器,也就是说,本发明在用户访问服务器时,建立所述终端与所述路由器之间的通信隧道,然后终端的数据通过隧道直通到服务器,即用户在访问服务时,数据在从终端发送时就已经指向对应的服务器,从而实现前端分流,也就是说,在不改变现有网络架构的前提下,实现了负载均衡,并且摒弃掉了负载均衡服务器,从而降低了企业购置负载均衡服务器带来的成本开销。
对于上述装置实施例而言,由于其与方法实施例基本相似,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所示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
其上存储有指令的一个或多个机器可读介质,当由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电子设备执行所述的一种数据分流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存储的计算机程序使得处理器执行所述的一种数据分流方法。
可选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所述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M)、CD-ROM、磁带、软盘和光数据存储设备等。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本领域技术人员易于想到的是:上述各个实施例的任意组合应用都是可行的,故上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的任意组合都是本发明的实施方案,但是由于篇幅限制,本说明书在此就不一一详述了。尽管已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发明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数据分流方法、装置、系统、设备及介质,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数据分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确定发起入网注册请求的终端对应的服务器的网络负载,计算所述服务器的负载量,选择出目标服务器;
确定所述目标服务器对应的路由器信息;
建立所述终端与所述路由器之间的通信隧道;
通过所述通信隧道将所述终端的数据发送至所述目标服务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服务器包括:在视联网中,与视联网终端相连的管控服务器,所述管控服务器用于确定发起入网注册请求的视联网终端对应的服务器的网络负载,其中,所述管控服务器通过视联网与所述路由器相连,所述路由器通过视联网与所述服务器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所述服务器的负载量,选择出目标服务器包括:
计算所述服务器的网络负载占用所述服务器端口带宽的比例,确定所述服务器的负载量;
将所述负载量最小的服务器作为目标服务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立所述终端与所述路由器之间的通信隧道包括:
将所述终端的设备号码以及视联网子码号发送至所述路由器;
将所述路由器的设备号码以及视联网子号码发送至终端;
根据所述终端的视联网子号码与所述路由器的视联网子号码建立所述终端与所述路由器之间的通信隧道。
5.一种数据分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选择模块,用于确定发起入网注册请求的终端对应的服务器的网络负载,计算所述服务器的负载量,选择出目标服务器;
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所述目标服务器对应的路由器信息;
建立模块,用于建立所述终端与所述路由器之间的通信隧道;
发送模块,用于通过所述通信隧道将所述终端的数据发送至所述目标服务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选择模块包括:
负载量单元,用于计算所述服务器的网络负载占用所述服务器端口带宽的比例,确定所述服务器的负载量;
排序单元,用于将所述负载量最小的服务器作为目标服务器。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立模块包括:
第一发送单元,用于将所述终端的设备号码以及视联网子码号发送至所述路由器;
第二发送单元,用于将所述路由器的设备号码以及视联网子号码发送至终端;
隧道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终端的视联网子号码与所述路由器的视联网子号码建立所述终端与所述路由器之间的通信隧道。
8.一种数据分流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管控服务器、路由器和服务器,所述管控服务器通过视联网与所述路由器连接,所述路由器通过视联网与所述服务器连接;
所述管控服务器确定发起入网注册请求的终端对应的服务器的网络负载,计算所述服务器的负载量,选择出目标服务器;
确定所述目标服务器对应的路由器信息;
建立所述终端与所述路由器之间的通信隧道;
通过所述通信隧道将所述终端的数据发送至所述服务器。
9.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
其上存储有指令的一个或多个机器可读介质,当由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电子设备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数据分流方法。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其存储的计算机程序使得处理器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数据分流方法。
CN202211131102.8A 2022-09-16 2022-09-16 一种数据分流方法、装置、系统、设备及介质 Pending CN11562294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131102.8A CN115622943A (zh) 2022-09-16 2022-09-16 一种数据分流方法、装置、系统、设备及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131102.8A CN115622943A (zh) 2022-09-16 2022-09-16 一种数据分流方法、装置、系统、设备及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622943A true CN115622943A (zh) 2023-01-17

Family

ID=848592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131102.8A Pending CN115622943A (zh) 2022-09-16 2022-09-16 一种数据分流方法、装置、系统、设备及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622943A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259443A (zh) * 2016-12-29 2018-07-06 北京视联动力国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视联网虚拟终端入网认证方法和装置
CN110650171A (zh) * 2018-06-27 2020-01-03 视联动力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视联网业务调度系统及方法
CN111193788A (zh) * 2019-12-24 2020-05-22 视联动力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音视频流负载均衡方法和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259443A (zh) * 2016-12-29 2018-07-06 北京视联动力国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视联网虚拟终端入网认证方法和装置
CN110650171A (zh) * 2018-06-27 2020-01-03 视联动力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视联网业务调度系统及方法
CN111193788A (zh) * 2019-12-24 2020-05-22 视联动力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音视频流负载均衡方法和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514250B1 (ko) 모바일 에지 컴퓨팅 노드를 선택하기 위한 방법, 장치 및 시스템
CN110769039B (zh) 资源调度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US11197176B2 (en) Methods, systems, and computer readable media for providing for policy-based access and mobility management function (AMF) selection using network slice selection assistance information (NSSAI) availability information
EP3429260B1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system
CN113596191B (zh)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网元设备以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3596863B (zh) 确定用户面功能及信息提供的方法、设备及介质
CN112512100B (zh) 基于切片优先级的amf重定向方法和新增管理网元
EP3278526B1 (en) System,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load balancing
CN117413506A (zh) 用于在处理网络功能(nf)发现请求时应用或覆盖优选地点准则的方法、系统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US11888957B2 (en) Methods, systems, and computer readable media for locality and serving scope set based network function (NF) profile prioritization and message routing
US20150127837A1 (en) Relay apparatus and data transfer method
CN116633934A (zh) 负载均衡方法、装置、节点及存储介质
CN114629912B (zh) 基于mec的通信传输方法及装置
US20160028650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a user to create favorite server lists for multiple services
CN109788075B (zh) 专网网络系统、数据的获取方法及边缘服务器
CN115622943A (zh) 一种数据分流方法、装置、系统、设备及介质
CN117546453A (zh) 用于基于服务质量参数建立网络切片中的消息优先级的方法、系统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WO2018090335A1 (zh) 一种缓存数据请求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11757389B (zh) 一种通信装置和方法
CN109150725B (zh) 流量疏导方法及服务器
CN111163005B (zh)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WO2022161500A1 (zh) 一种多接入边缘计算网络、流量处理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11770077B (zh) 基于边缘计算虚拟专网的数据分发方法、系统、介质及装置
CN112543191B (zh) 一种负载均衡方法及装置
US20240114323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service function chaining service exposur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