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619252A - 交直流混合配电网评价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设备 - Google Patents

交直流混合配电网评价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619252A
CN115619252A CN202211192926.6A CN202211192926A CN115619252A CN 115619252 A CN115619252 A CN 115619252A CN 202211192926 A CN202211192926 A CN 202211192926A CN 115619252 A CN115619252 A CN 11561925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valuation
power supply
distribution network
direct current
index sco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192926.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辰
李子衿
李洪涛
郝良
宋一凡
王存平
许冲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State Grid Beijing Electric P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State Grid Beijing Electric P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State Grid Beijing Electric P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Priority to CN202211192926.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619252A/zh
Publication of CN11561925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61925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06Q10/063Operations research, analysis or management
    • G06Q10/0639Performance analysis of employees;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oper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7/00Digital computing or data processing equipment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functions
    • G06F17/10Complex mathematical operations
    • G06F17/18Complex mathematical operations for evaluating statistical data, e.g. average values, frequency distributions, probability functions, regression analysi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plement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es of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06Energy or water suppl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Econom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Pure & Applied Mathematics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Computational Mathematics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REA)
  • Market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Mathematical Optimization (AREA)
  • Mathematical Analysi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Bioinformatics & Computational Biolog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Evolutionary Bi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Probability & Statistics with Applications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Algebra (AREA)
  • Game Theory and Decision Science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upply And Distribution Of Alternating Curr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交直流混合配电网评价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设备。其中,该方法包括:采用鱼骨图法确定多个评价层级,其中,上述多个评价层级包括:技术性评价层级、经济性评价层级和适应性性评价层级,每个上述评价层级包括多个评价指标;基于多个预设指标计算公式,确定指标得分;基于上述指标得分完成交直流混合配电网评价。本发明解决了现有配电网评价指标体系分析方法存在缺陷,造成评价结果精准度较低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交直流混合配电网评价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配电网规划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交直流混合配电网评价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设备。
背景技术
现有配电网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大多遵循系统性原则、一致性原则、独立性原则、可测性原则、可比性原则等宏观原则对配电网进行功能特性、相关技术进行分析,梳理分析各属性相关指标并明确计算方法。指标种类主要分为安全性、可靠性与经济性三类指标。
但是,现有研究的对象大多为直流输电网与传统交流配电网。直流输电网不同于配电网,其在电网中的作用主要为传输能量,不直接向用户供电,因此其相关指标体系并未考虑用户用电特性。而传统交流配电网的相关指标大多仅从安全性、可靠性与经济性三方面考虑,忽略了直流配电技术引入后对于配电网的源荷适应性影响。
针对上述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交直流混合配电网评价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设备,以至少解决现有配电网评价指标体系分析方法存在缺陷,造成评价结果精准度较低的技术问题。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交直流混合配电网评价方法,包括:采用鱼骨图法确定多个评价层级,其中,上述多个评价层级包括:技术性评价层级、经济性评价层级和适应性性评价层级,每个上述评价层级包括多个评价指标;基于多个预设指标计算公式,确定指标得分;基于上述指标得分完成交直流混合配电网评价。
可选的,在上述基于多个预设指标计算公式,确定指标得分之前,上述方法还包括:基于技术性评价层级确定多个第一评价指标,其中,上述第一评价指标包括:供电可靠性、供电能力和供电安全性;基于经济性评价层级确定多个第二评价指标,其中,上述第二评价指标包括:线损率、削峰填谷;基于适应性评价层级确定多个第三评价指标,其中,上述第三评价指标包括:电源适应性和负荷适应性。
可选的,上述基于多个预设指标计算公式,确定指标得分,包括:采用多个第一技术性层级预设公式,计算得到供电可靠性指标得分,其中,上述供电可靠性指标得分包括:系统平均停电频率、系统平均停电持续时间、用户平均停电频率、用户平均停电持续时间、供电可靠率、年期望缺供电量、直流供电可靠率、直流配电网可用率和直流年期望缺供电量;采用第二技术性层级预设公式,计算得到供电能力指标得分;采用多个第三技术性层级预设公式,计算得到供电安全性指标得分,其中,上述供电安全性指标得分包括:主变N-1通过率、中压线路N-1通过率、换流器N-1通过率和负荷供应能力。
可选的,上述基于多个预设指标计算公式,确定指标得分,还包括:采用多个第一经济性层级预设公式,计算得到线损率指标得分,其中,上述线损率指标得分包括:系统综合线损率、交流线路综合线损率、直流线路综合线损率和交直流换流器损耗率;采用多个第二经济性层级预设公式,计算得到削峰填谷指标得分,其中,上述削峰填谷指标得分包括:最大峰谷差和最大负荷率。
可选的,上述基于多个预设指标计算公式,确定指标得分,还包括:采用多个第一适应性层级预设公式,计算得到电源适应性指标得分,其中,上述电源适应性指标得分包括:可再生能源发电渗透率、可再生能源发电容量比例、直流并网电源容量渗透率、直流并网电源容量比例和可再生能源分布率;采用多个第二适应性层级预设公式,计算得到负荷适应性指标得分,其中,上述负荷适应性指标得分包括:直流负荷电量比例、直流负荷容量比例、年最大直流负荷利用小时数和储能设施容量。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交直流混合配电网评价装置,包括:第一确定模块,用于采用鱼骨图法确定多个评价层级,其中,上述多个评价层级包括:技术性评价层级、经济性评价层级和适应性性评价层级,每个上述评价层级包括多个评价指标;第二确定模块,用于基于多个预设指标计算公式,确定指标得分;评价模块,用于基于上述指标得分完成交直流混合配电网评价。
可选的,上述第一确定模块,包括:第一确定单元,用于基于技术性评价层级确定多个第一评价指标,其中,上述第一评价指标包括:供电可靠性、供电能力和供电安全性;第二确定单元,用于基于经济性评价层级确定多个第二评价指标,其中,上述第二评价指标包括:线损率、削峰填谷;第三确定单元,用于基于适应性评价层级确定多个第三评价指标,其中,上述第三评价指标包括:电源适应性和负荷适应性。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非易失性存储介质,上述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存储有多条指令,上述指令适于由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任意一项上述的交直流混合配电网评价方法。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处理器,上述处理器用于运行程序,其中,上述程序被设置为运行时执行任意一项上述的交直流混合配电网评价方法。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上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上述处理器被设置为运行上述计算机程序以执行任意一项上述的交直流混合配电网评价方法。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采用鱼骨图法确定多个评价层级,其中,上述多个评价层级包括:技术性评价层级、经济性评价层级和适应性性评价层级,每个上述评价层级包括多个评价指标;基于多个预设指标计算公式,确定指标得分;基于上述指标得分完成交直流混合配电网评价,达到了充分考虑直流配电技术引入后对配电网的源荷适应性影响的目的,从而实现了提升配电网评价结果的全面性,评价方法应用场景更广泛的技术效果,进而解决了现有配电网评价指标体系分析方法存在缺陷,造成评价结果精准度较低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交直流混合配电网评价方法流程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可选的原因型鱼骨图原理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可选的评价指标体系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可选的第一评价指标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可选的第二评价指标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可选的第三评价指标结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电网线损预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实施例1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交直流混合配电网评价方法的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在附图的流程图示出的步骤可以在诸如一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计算机系统中执行,并且,虽然在流程图中示出了逻辑顺序,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交直流混合配电网评价方法流程图,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02,采用鱼骨图法确定多个评价层级,其中,上述多个评价层级包括:技术性评价层级、经济性评价层级和适应性性评价层级,每个上述评价层级包括多个评价指标;
步骤S104,基于多个预设指标计算公式,确定指标得分;
步骤S106,基于上述指标得分完成交直流混合配电网评价。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上述步骤S102至S106中提供的交直流混合配电网评价方法的执行主体为配电网评价系统,上述系统采用鱼骨图法确定多个评价层级,并基于多个预设指标计算公式,确定指标得分;最后基于上述指标得分完成交直流混合配电网评价。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如图2所示的原因型鱼骨图原理示意图,鱼骨图法是指通过枚举影响问题特征的因素,并将这些因素与特性值一起,按相互关联性整理而成的具有层次分明、条理清楚功能的且标出重要因素的图形,进而对问题的本质进行分析的方法,又称为特性要因图。鱼骨图分析法可以分为原因型鱼骨图、对策型鱼骨图和问题型鱼骨图三类。原因型鱼骨图是在问题型鱼骨图的基础上进行分解,是将某种现象或者某一问题分解成若干方面或者方向来寻找原因。
可选的,根据交直流混合配电网规划方案相关因素分析,基于原因型鱼骨图法建立了如图3所示的评价指标体系,上述评价指标体系包括三个评价层级,每个上述评价层级包括多个评价指标。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多个评价层级包括:技术性评价层级、经济性评价层级和适应性性评价层级,每个上述评价层级包括多个评价指标,上述评价指标包括:第一评价指标、第二评价指标和第三评价指标;上述第一评价指标包括:供电可靠性、供电能力和供电安全性;上述第二评价指标包括:线损率、削峰填谷;上述第三评价指标包括:电源适应性和负荷适应性。
通过本发明实施例,基于鱼骨图建立了交直流混合配电网评价指标体系;考虑了直流敏感负荷特性、分布式电源不确定性、直流设备功率传输能力的交直流混合配电网技术性指标。并且考虑量化分布式电源以及直流负荷的消纳能力的交直流混合配电网适应性指标,在可靠性评估、供电能力计算、规划方案评价系统开发等方面起到支撑作用。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如图4、图5和图6所示的评价指标结构示意图,基于技术性评价层级确定多个第一评价指标,其中,上述第一评价指标包括:供电可靠性、供电能力和供电安全性;基于经济性评价层级确定多个第二评价指标,其中,上述第二评价指标包括:线损率、削峰填谷;基于适应性评价层级确定多个第三评价指标,其中,上述第三评价指标包括:电源适应性和负荷适应性。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上述基于多个预设指标计算公式,确定指标得分,包括:采用多个第一技术性层级预设公式,计算得到供电可靠性指标得分,其中,上述供电可靠性指标得分包括:系统平均停电频率、系统平均停电持续时间、用户平均停电频率、用户平均停电持续时间、供电可靠率、年期望缺供电量、直流供电可靠率、直流配电网可用率和直流年期望缺供电量;采用第二技术性层级预设公式,计算得到供电能力指标得分;采用多个第三技术性层级预设公式,计算得到供电安全性指标得分,其中,上述供电安全性指标得分包括:主变N-1通过率、中压线路N-1通过率、换流器N-1通过率和负荷供应能力。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供电可靠性指标主要包括:A11系统平均停电频率、A12系统平均停电持续时间、A13用户平均停电频率、A14用户平均停电持续时间、A15供电可靠率、A16年期望缺供电量、A17直流供电可靠率、A18直流配电网可靠率、A19直流年期望缺供电量。
可选的,A11系统平均停电频率计算公式如下:
Figure BDA0003870205840000061
其中,系统平均停电频率为系统中运行的用户在一年时间中的平均停电次数,单位为次/用户*年;λi为负荷点i的故障率,Ni为负荷点的用户数。
可选的,A12系统平均停电持续时间计算公式如下:
Figure BDA0003870205840000062
其中,系统平均停电持续时间为系统中运行的用户在一年时间中经受的平均停电持续时间,单位为小时/用户*年;Ui为负荷点i的年停电时间。
可选的,A13用户平均停电频率计算公式如下:
Figure BDA0003870205840000063
其中,用户平均停电频率为每个受停电影响的用户在一年时间中经受的平均停电次数,单位为小时/用户*年;Mi为负荷点i的受停电影响的用户数,每个受停电影响的用户每年只计算一次停电,不考虑用户在一年中实际经受的一次以上的停电次数。
可选的,A14用户平均停电持续时间计算公式如下:
Figure BDA0003870205840000064
其中,用户平均停电持续时间为一年中被停电的用户经受的平均停电持续时间,单位为小时/停电用户*年。
可选的,A15供电可靠率计算公式如下:
Figure BDA0003870205840000065
其中,供电可靠率为一年中用户的可用小时数与用户要求的总供电小时数之比,单位为%;8760为一年的小时数。
可选的,A16年期望缺供电量计算公式如下:
Figure BDA0003870205840000071
其中,年期望缺供电量为一年的停电功率的期望值,单位为MWh/a;N为抽样次数;FEENS(Xi)为系统状态Xi的切负荷量。
可选的,A17直流供电可靠率计算公式如下:
Figure BDA0003870205840000072
其中,直流供电可靠率为统计期时间内,即一年内对直流负荷有效供电时间总小时数与统计期间小时数比值,单位为%。
可选的,A18直流配电网可用率计算公式如下:
Figure BDA0003870205840000073
其中,直流配电网可用率为统计期时间内,直流配电网除去因故障、计划检修等原因的停运外,有效工作小时数与统计期间小时数比值,单位为%。
可选的,A19直流年期望缺供电量计算公式如下:
Figure BDA0003870205840000074
其中,直流年期望缺供电量为直流配电网一年的停电功率的期望值,单位为MWh/a;N为抽样次数;FDCEENS(Xi)为直流系统状态Xi的切负荷量。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交直流混合配电网供电能力是指配电网在安全运行的前提下,沿既定负荷增长方向所能供给的最大负荷。当配电网接入一定比例的可再生能源发电设备时,为合理评估考虑可再生能源随机波动的影响,保障系统运行安全,可采用基于鲁棒优化的交直流混合配电网供电能力指标,具体定义如下:
Figure BDA0003870205840000081
其中,λ为配电网供电能力裕度指标;ΔPL(i)为归一化的节点i有功负荷增长系数,PL0(i)是节点i的有功负荷基值,N为负荷节点总数;[PWd,PPV]为风机出力、光伏出力的波动区间向量。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A31主变N-1通过率计算公式如下:
Figure BDA0003870205840000082
其中,主变N-1通过率为满足N-1的高压交直流混合配电网变电设备占高压交直流混合配电网变电设备总数的比例,单位为%。
可选的,A32中压线路N-1通过率包括:中压交流线路N-1通过率、中压直流线路N-1通过率。
可选的,A321中压交流线路N-1通过率计算公式如下:
Figure BDA0003870205840000085
其中,中压交流线路N-1通过率为N-1的高压交直流混合配电网中压交流线路占高压交直流混合配电网中压交流线路总数的比例,单位为%。
可选的,A322中压直流线路N-1通过率计算公式如下:
Figure BDA0003870205840000083
其中,中压直流线路N-1通过率为N-1的高压交直流混合配电网中压直流线路占高压交直流混合配电网中压直流线路总数的比例,单位为%。
可选的,A33换流器N-1通过率计算公式如下:
Figure BDA0003870205840000084
其中,换流器N-1通过率为满足N-1的高压交直流混合配电网换流器占高压交直流混合配电网换流器总数的比例,单位为%。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A34负荷供应能力包括:A341变电站容载比、A342变电站平均负载率、A343换流器容载比、A344换流器平均负载率和A345线路平均负载率。
可选的,A341变电站容载比计算公式如下:
Figure BDA0003870205840000091
其中,变电站容载比为配电网中同一电压等级变压器的总容量与配电网的最大网供负荷的比值,单位为%;m是时序潮流计算的小时数,数值为8760;n0为同一电压等级变电站的数目。
可选的,A342变电站平均负载率计算公式如下:
Figure BDA0003870205840000092
其中,变电站平均负载率为配电网中m个时刻配电网的网供负荷总量与m倍的配电网中变压器的总容量比值,单位为%。
可选的,A343换流器容载比计算公式如下:
Figure BDA0003870205840000093
其中,换流器容载比为配电网中换流器的总容量与配电网中换流器的最大网供负荷的比值,单位为%;n1为换流器的数目。
可选的,A344换流器平均负载率计算公式如下:
Figure BDA0003870205840000101
其中,换流器平均负载率为配电网中m个时刻配电网中换流器的网供负荷总量与m倍的配电网中换流器的总容量比值,单位为%。
可选的,A345线路平均负载率计算公式如下:
Figure BDA0003870205840000102
其中,线路平均负载率为m个时刻所有线路末端的负荷量之和与m倍的所有线路的容量之和,单位为%;n2为交流线路数;n3为直流线路数。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上述基于多个预设指标计算公式,确定指标得分,还包括:采用多个第一经济性层级预设公式,计算得到线损率指标得分,其中,上述线损率指标得分包括:系统综合线损率、交流线路综合线损率、直流线路综合线损率和交直流换流器损耗率;采用多个第二经济性层级预设公式,计算得到削峰填谷指标得分,其中,上述削峰填谷指标得分包括:最大峰谷差和最大负荷率。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考虑到直流配电技术尚处于起步阶段,经济性评价指标主要采用的运行经济性指标。
可选的,B11系统综合线损率计算公式如下:
Figure BDA0003870205840000103
其中,系统综合线损率为配网中m个时刻所有的损耗的功率之和与m个时刻配电网的供电量之和的比值,单位为%;n4为交流负载数目;n5为直流负载数目。
可选的,B12交流线路综合线损率计算公式如下:
Figure BDA0003870205840000111
其中,交流线路综合线损率为配网中m个时刻交流线路上所损耗的功率之和与m个时刻配电网的交流负荷的供电量之和的比值,单位为%。
可选的,B13直流线路综合线损率计算公式如下:
Figure BDA0003870205840000112
其中,直流线路综合线损率为配网中m个时刻直流线路上所损耗的功率之和与m个时刻配电网的直流负荷的供电量之和的比值,单位为%。
可选的,B14交直流换流器损耗率计算公式如下:
Figure BDA0003870205840000113
其中,交直流换流器损耗率为配网中m个时刻交直流换流器的损耗功率之和与m个时刻配电网的直流负荷的供电量之和的比值,单位为%。
可选的,B21最大峰谷差计算公式如下:
Figure BDA0003870205840000114
其中,Pimax与Pimin为第i日系统负荷最大值与最小值,单位为MW。
可选的,B22最大负荷率计算公式如下:
Figure BDA0003870205840000115
其中,Piaverage与Pimax为第i日系统负荷平均值与最大值,单位为MW。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上述基于多个预设指标计算公式,确定指标得分,还包括:采用多个第一适应性层级预设公式,计算得到电源适应性指标得分,其中,上述电源适应性指标得分包括:可再生能源发电渗透率、可再生能源发电容量比例、直流并网电源容量渗透率、直流并网电源容量比例和可再生能源分布率;采用多个第二适应性层级预设公式,计算得到负荷适应性指标得分,其中,上述负荷适应性指标得分包括:直流负荷电量比例、直流负荷容量比例、年最大直流负荷利用小时数和储能设施容量。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C11可再生能源发电渗透率计算公式如下:
Figure BDA0003870205840000121
其中,可再生能源发电渗透率为m个所有可再生能源的发电量之和与配电网中m个时刻所有负荷的用电量之和的比值,单位为%;n6为可再生能源设备的数目。
可选的,C12可再生能源发电容量比例计算公式如下:
Figure BDA0003870205840000122
其中,可再生能源发电容量比例为所有可再生能源的装机容量之和与所有负载的容量之和的比值,单位为%。
可选的,C13直流并网电源容量渗透率计算公式如下:
Figure BDA0003870205840000123
其中,直流并网电源容量渗透率为区域范围内接入直流配电网的电源总装机容量占直流配电网年最大负荷的比例,单位为%。
可选的,C14直流并网电源容量比例计算公式如下:
Figure BDA0003870205840000124
其中,直流并网电源容量比例为区域范围内接入直流配电网的电源总装机容量占所有分布式电源装机容量之和的比例,单位为%。
可选的,C15可再生能源分布率计算公式如下:
Figure BDA0003870205840000131
其中,可再生能源分布率为可再生能源接入配电网的节点数与配电网总节点数的比值,单位为%。
可选的,C21直流负荷电量比例计算公式如下:
Figure BDA0003870205840000132
其中,直流负荷电量比例为m个时刻直流负荷之和与m个时刻所有负荷之和的比值,单位为%。
可选的,C22直流负荷容量比例计算公式如下:
Figure BDA0003870205840000133
其中,直流负荷容量比例为所有直流负荷最大值之和与系统最大负荷的比值,单位为%。
可选的,C23年最大直流负荷利用小时数计算公式如下:
Figure BDA0003870205840000134
其中,年最大直流负荷利用小时数为区域内按照年最大直流负荷持续运行所消耗全年直流配电网供电量的时间,单位为h。
可选的,C24储能设施容量计算公式如下:
Figure BDA0003870205840000135
其中,储能设施容量比例为接入交直流混合配电网所有储能设施的容量之和,单位为kW;n7为储能设备的数目。
通过上述步骤,可以得到上述多个评价指标的得分或评价,基于上述评价指标的得分或评价完成交直流混合配电网的评价。考虑了直流敏感负荷特性、分布式电源不确定性、直流设备功率传输能力的交直流混合配电网技术性指标。并且考虑量化分布式电源以及直流负荷的消纳能力的交直流混合配电网适应性指标,在可靠性评估、供电能力计算、规划方案评价系统开发等方面起到支撑作用。
实施例2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用于实施上述电网线损预测方法的装置实施例,图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电网线损预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上述装置包括:第一确定模块70、第二确定模块72和评价模块74,其中:
第一确定模块70,用于采用鱼骨图法确定多个评价层级,其中,上述多个评价层级包括:技术性评价层级、经济性评价层级和适应性性评价层级,每个上述评价层级包括多个评价指标;
第二确定模块72,用于基于多个预设指标计算公式,确定指标得分;
评价模块74,用于基于上述指标得分完成交直流混合配电网评价。
可选的,上述第一确定模块,包括:第一确定单元,用于基于技术性评价层级确定多个第一评价指标,其中,上述第一评价指标包括:供电可靠性、供电能力和供电安全性;第二确定单元,用于基于经济性评价层级确定多个第二评价指标,其中,上述第二评价指标包括:线损率、削峰填谷;第三确定单元,用于基于适应性评价层级确定多个第三评价指标,其中,上述第三评价指标包括:电源适应性和负荷适应性。
此处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第一确定模块70、第二确定模块72和评价模块74对应于实施例1中的步骤S102至步骤S106,三个模块与对应的步骤所实现的实例和应用场景相同,但不限于上述实施例1所公开的内容。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优选实施方式可以参见实施例1中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实施例。可选的,在本实施例中,上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用于保存上述实施例1所提供的电网线损预测方法所执行的程序代码。
可选的,在本实施例中,上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位于计算机网络中计算机终端群中的任意一个计算机终端中,或者位于移动终端群中的任意一个移动终端中。
可选的,在本实施例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被设置为存储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程序代码:采用鱼骨图法确定多个评价层级,其中,上述多个评价层级包括:技术性评价层级、经济性评价层级和适应性性评价层级,每个上述评价层级包括多个评价指标;基于多个预设指标计算公式,确定指标得分;基于上述指标得分完成交直流混合配电网评价。
可选的,上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被设置为存储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程序代码:基于技术性评价层级确定多个第一评价指标,其中,上述第一评价指标包括:供电可靠性、供电能力和供电安全性;基于经济性评价层级确定多个第二评价指标,其中,上述第二评价指标包括:线损率、削峰填谷;基于适应性评价层级确定多个第三评价指标,其中,上述第三评价指标包括:电源适应性和负荷适应性。
可选的,上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被设置为存储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程序代码:采用多个第一技术性层级预设公式,计算得到供电可靠性指标得分,其中,上述供电可靠性指标得分包括:系统平均停电频率、系统平均停电持续时间、用户平均停电频率、用户平均停电持续时间、供电可靠率、年期望缺供电量、直流供电可靠率、直流配电网可用率和直流年期望缺供电量;采用第二技术性层级预设公式,计算得到供电能力指标得分;采用多个第三技术性层级预设公式,计算得到供电安全性指标得分,其中,上述供电安全性指标得分包括:主变N-1通过率、中压线路N-1通过率、换流器N-1通过率和负荷供应能力。
可选的,上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被设置为存储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程序代码:采用多个第一经济性层级预设公式,计算得到线损率指标得分,其中,上述线损率指标得分包括:系统综合线损率、交流线路综合线损率、直流线路综合线损率和交直流换流器损耗率;采用多个第二经济性层级预设公式,计算得到削峰填谷指标得分,其中,上述削峰填谷指标得分包括:最大峰谷差和最大负荷率。
可选的,上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被设置为存储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程序代码:采用多个第一适应性层级预设公式,计算得到电源适应性指标得分,其中,上述电源适应性指标得分包括:可再生能源发电渗透率、可再生能源发电容量比例、直流并网电源容量渗透率、直流并网电源容量比例和可再生能源分布率;采用多个第二适应性层级预设公式,计算得到负荷适应性指标得分,其中,上述负荷适应性指标得分包括:直流负荷电量比例、直流负荷容量比例、年最大直流负荷利用小时数和储能设施容量。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处理器的实施例。可选的,在本实施例中,上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用于保存上述实施例1所提供的电网线损预测方法所执行的程序代码。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程序,处理器执行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采用鱼骨图法确定多个评价层级,其中,上述多个评价层级包括:技术性评价层级、经济性评价层级和适应性性评价层级,每个上述评价层级包括多个评价指标;基于多个预设指标计算公式,确定指标得分;基于上述指标得分完成交直流混合配电网评价。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在数据处理设备上执行时,适于执行初始化有如下方法步骤的程序:采用鱼骨图法确定多个评价层级,其中,上述多个评价层级包括:技术性评价层级、经济性评价层级和适应性性评价层级,每个上述评价层级包括多个评价指标;基于多个预设指标计算公式,确定指标得分;基于上述指标得分完成交直流混合配电网评价。
上述本发明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在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技术内容,可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其中,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可以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单元或模块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为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移动硬盘、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交直流混合配电网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采用鱼骨图法确定多个评价层级,其中,所述多个评价层级包括:技术性评价层级、经济性评价层级和适应性性评价层级,每个所述评价层级包括多个评价指标;
基于多个预设指标计算公式,确定指标得分;
基于所述指标得分完成交直流混合配电网评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基于多个预设指标计算公式,确定指标得分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基于技术性评价层级确定多个第一评价指标,其中,所述第一评价指标包括:供电可靠性、供电能力和供电安全性;
基于经济性评价层级确定多个第二评价指标,其中,所述第二评价指标包括:线损率、削峰填谷;
基于适应性评价层级确定多个第三评价指标,其中,所述第三评价指标包括:电源适应性和负荷适应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多个预设指标计算公式,确定指标得分,包括:
采用多个第一技术性层级预设公式,计算得到供电可靠性指标得分,其中,所述供电可靠性指标得分包括:系统平均停电频率、系统平均停电持续时间、用户平均停电频率、用户平均停电持续时间、供电可靠率、年期望缺供电量、直流供电可靠率、直流配电网可用率和直流年期望缺供电量;
采用第二技术性层级预设公式,计算得到供电能力指标得分;
采用多个第三技术性层级预设公式,计算得到供电安全性指标得分,其中,所述供电安全性指标得分包括:主变N-1通过率、中压线路N-1通过率、换流器N-1通过率和负荷供应能力。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多个预设指标计算公式,确定指标得分,还包括:
采用多个第一经济性层级预设公式,计算得到线损率指标得分,其中,所述线损率指标得分包括:系统综合线损率、交流线路综合线损率、直流线路综合线损率和交直流换流器损耗率;
采用多个第二经济性层级预设公式,计算得到削峰填谷指标得分,其中,所述削峰填谷指标得分包括:最大峰谷差和最大负荷率。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多个预设指标计算公式,确定指标得分,还包括:
采用多个第一适应性层级预设公式,计算得到电源适应性指标得分,其中,所述电源适应性指标得分包括:可再生能源发电渗透率、可再生能源发电容量比例、直流并网电源容量渗透率、直流并网电源容量比例和可再生能源分布率;
采用多个第二适应性层级预设公式,计算得到负荷适应性指标得分,其中,所述负荷适应性指标得分包括:直流负荷电量比例、直流负荷容量比例、年最大直流负荷利用小时数和储能设施容量。
6.一种交直流混合配电网评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采用鱼骨图法确定多个评价层级,其中,所述多个评价层级包括:技术性评价层级、经济性评价层级和适应性性评价层级,每个所述评价层级包括多个评价指标;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基于多个预设指标计算公式,确定指标得分;
评价模块,用于基于所述指标得分完成交直流混合配电网评价。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确定模块,包括: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基于技术性评价层级确定多个第一评价指标,其中,所述第一评价指标包括:供电可靠性、供电能力和供电安全性;
第二确定单元,用于基于经济性评价层级确定多个第二评价指标,其中,所述第二评价指标包括:线损率、削峰填谷;
第三确定单元,用于基于适应性评价层级确定多个第三评价指标,其中,所述第三评价指标包括:电源适应性和负荷适应性。
8.一种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存储有多条指令,所述指令适于由处理器加载并执行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交直流混合配电网评价方法。
9.一种处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程序,其中,所述程序被设置为运行时执行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交直流混合配电网评价方法。
10.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被设置为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以执行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交直流混合配电网评价方法。
CN202211192926.6A 2022-09-28 2022-09-28 交直流混合配电网评价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设备 Pending CN11561925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192926.6A CN115619252A (zh) 2022-09-28 2022-09-28 交直流混合配电网评价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192926.6A CN115619252A (zh) 2022-09-28 2022-09-28 交直流混合配电网评价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619252A true CN115619252A (zh) 2023-01-17

Family

ID=848600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192926.6A Pending CN115619252A (zh) 2022-09-28 2022-09-28 交直流混合配电网评价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619252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Reddy et al. A review of Integration, Control, Communication and Metering (ICCM) of renewable energy based smart grid
US8024076B2 (en) Voltage collapse diagnostic and ATC system
Masteri et al. A fuzzy optimization model for distribution system asset planning with energy storage
CN109728579B (zh) 一种配电网运行效率的评估方法、评估装置及评估设备
CN112288303A (zh) 确定线损率的方式、装置
Wang et al. Research on planning optimization of integrated energy system based on the differential features of hybrid energy storage system
CN110570015A (zh) 一种配电网多目标规划方法
Nayak et al. Optimal allocation of energy storage system and its benefit analysis for unbalanced distribution network with wind generation
Panda et al. Economic operational analytics for energy storage placement at different grid locations and contingency scenarios with stochastic wind profiles
Zhou et al. Interval optimization combined with point estimate method for stochastic security-constrained unit commitment
Nayak et al.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unbalanced radial feeder for integrating energy storage system with wind generator using inherited competitive swarm optimization algorithm
CN114784882A (zh) 机组组合优化处理方法及装置
Essallah et al. Optimal placement of PV-distributed generation units in radial distribution system based on sensitivity approaches
CN114186858A (zh) 一种配电网储能规划节点重要度评估方法及系统
Samper et al. Assessments of battery storage options for distribution expansion planning using an OpenDSS-based framework
CN113112136A (zh) 一种配电网可靠性综合评估方法及系统
CN112232382A (zh) 一种低压台区的分路与电表隶属关系识别方法及系统
Ding et al. A dynamic period partition method for time-of-use pricing with high-penetration renewable energy
Gangwar et al. Management of energy storage dispatch in unbalanced distribution networks using opendss
CN115619252A (zh) 交直流混合配电网评价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设备
CN115618616A (zh) 一种源、网、荷资源的混合储能可靠性评估模型构建方法
Kennedy et al. Voltage-based storage control for distributed photovoltaic generation with battery systems
CN115411735A (zh) 一种配电网预期未供应电量计算方法、系统及设备
CN111796143B (zh) 一种配用电系统节能设备节能量计量方法
CN109995094B (zh) 一种交直流混合微电网的规划方法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