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618908B - 基于rfid的物品周转核验方法、装置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基于rfid的物品周转核验方法、装置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618908B
CN115618908B CN202211616623.2A CN202211616623A CN115618908B CN 115618908 B CN115618908 B CN 115618908B CN 202211616623 A CN202211616623 A CN 202211616623A CN 115618908 B CN115618908 B CN 11561890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fid
code
group
host
ta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61662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618908A (zh
Inventor
张淼
徐力
赵新星
戴春赟
满付强
钱德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Alm Technology Co ltd
Beijing Yunmo Technology Servi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Alm Technology Co ltd
Beijing Yunmo Technology Servi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Alm Technology Co ltd, Beijing Yunmo Technology Servi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Alm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616623.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618908B/zh
Publication of CN1156189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61890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61890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61890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7/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effecting co-operative working between equipment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of main groups G06K1/00 - G06K15/00, e.g. automatic card files incorporating conveying and reading operations
    • G06K17/002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effecting co-operative working between equipment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of main groups G06K1/00 - G06K15/00, e.g. automatic card files incorporating conveying and reading operations arrangements or provisiou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distant stations, e.g. from a sensing device
    • G06K17/0029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effecting co-operative working between equipment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of main groups G06K1/00 - G06K15/00, e.g. automatic card files incorporating conveying and reading operations arrangements or provisiou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distant stations, e.g. from a sensing device the arrangement be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interrogation of grouped or bundled articles tagged with wireless record carrier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7/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 G06K7/1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 G06K7/10009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sensing by radiation using wavelengths larger than 0.1 mm, e.g. radio-waves or microwaves
    • G06K7/10019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sensing by radiation using wavelengths larger than 0.1 mm, e.g. radio-waves or microwaves resolving collision on the communication channels between simultaneously or concurrently interrogated record carriers.
    • G06K7/10029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sensing by radiation using wavelengths larger than 0.1 mm, e.g. radio-waves or microwaves resolving collision on the communication channels between simultaneously or concurrently interrogated record carriers. the collision being resolved in the time domain, e.g. using binary tree search or RFID responses allocated to a random time slot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Toxicology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RFID的物品周转核验方法、装置及系统,当RFID周转装置进入至少一个远场RFID主机的无线覆盖场区,所述远场RFID主机对RFID周转装置中的若干物品RFID标签进行群读对比核验,包括:所述RFID周转装置作为近场RFID主机通过发送同步激励信号对其近场覆盖的物品RFID标签进行进行同步激励群读;发送同步数据桢,使所述RFID标签获得关联的组码核验标识的配置;将包含所述组码核验标识的物品RFID标签信息,上传发送给远场RFID主机;所述远场RFID主机根据所述组码标识对所述RFID标签进行群读对比核验。本发明通过近场与远场的RFID相配合,通过同步激励群读进行群读对比核验,提升了对RFID标签的群读数据效率,具有标签低功耗、核验速度快及准确性高的有益效果。

Description

基于RFID的物品周转核验方法、装置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物联网无线通信与边缘智能技术领域,主要涉及对RFID无线通信数据收发协议层的信号时序、数据效率及流程机制,尤其涉及一种基于RFID的物品周转核验方法、装置及系统。
背景技术
RFID的相关技术标准主要涉及:RFID无线频道及调制方式、RFID空中接口通信协议规范、RFID行业应用编码规范(如物流、动物、物品及资产等)。现有RFID的相关技术标准主要解决的问题是不同厂家设备之间的兼容性与互通性问题。但是,针对RFID标签的群读技术,尤其是面向RFID标签的目标对象数量较多时,群读瞬态通信数据效率、群读成功率及可靠性仍存在较大的问题与优化改善空间。
与其它短距离无线通信方式相比,无论无源还是有源RFID群读技术,主要需要解决的问题是群读过程的瞬态通信数据效率,因此必须更有效地利用瞬态信道资源;而非像其它无线通信方式那样,耗费较多的无线信道资源建立稳定的协议握手或通信连接,以提升后续的数据通信效率。
由于需要在瞬态时间内完成群读通信,RFID主机(阅读器、读写器)不能对每一个RFID丛机(标签)以异步方式分配标签应答数据传输的信道时隙,导致群读过程标签应答信道时隙具有较高的不确定性。因此,RFID群读技术的核心问题之一是,如何在避免RFID标签应答数据冲撞的同时,更加有效地利用无线信道资源。现有RFID群读技术标准中,避免RFID标签应答数据冲撞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法:
1)随机应答:RFID主机无需对RFID标签分配信道时隙,通信协议简单;但当RFID标签数量较多时,瞬态应答数据冲撞概率高,信道资源利用效率非常低。
2)同步时隙:RFID主机需要对RFID标签分配同步信道时隙,RFID标签在指定的同步信道时隙内应答;这种方法本身需要在已知RFID数量及码域特征的情况下,RFID主机通过命令分配标签信道时隙,才能有效提升无线信道资源的利用效率。
3)分组激励:按组码或码域区间分配信道,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可以避免不同码域之间的标签应答数据冲撞;但仍无法避免同一码域内的标签应答数据冲撞;而且可能会导致因某一码域不存在电子标签而浪费无线信道资源。
4)主机仲裁:当发生标签应答数据冲撞时RFID主机进行冲撞纠错:在特定信道时隙发送仲裁命令,RFID标签接收到所述仲裁命令后暂停发送应答数据,并随机延时后再次发送应答数据;这种方法无法有效减少已发生应答数据冲撞,会因随机延时导致再次冲撞,导致因信道时隙利用效率低。
5)信道侦测:由RFID标签在发送应答数据之前先进行信道CAD侦测,当信道时隙空闲时,才发送标签应答数据,否则随机延时后再进行所述CAD侦测;这种方法可有效避免冲撞,但由于启动CAD侦测的随机性及时间占用,在标签数据量较大时仍存在较大概率的冲撞可能,且会导致电子标签CAD侦测时间长而加大功耗。
上述RFID标签应答数据的防冲撞技术方法,各自都有不同的优点及缺陷,但仍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避免应答冲撞与提升信道利用效率之间的平衡问题,包括:1)如何对低功耗RFID标签进行快速唤醒或快速激励;2)如何在激励群读过程,侦测标签编码的码域分布;3)如何分配RFID标签应答信道,解决信道分配的不均衡性;4)如何使RFID标签在避免冲撞的条件下更加主动地利用空闲信道时隙。
当低功耗RFID标签作为追踪目标对象进入若干RFID主机的无线覆盖场区时, 所述RFID主机作为无线基站对所述RFID标签进行协同追踪,需要解决如何使低功耗RFID标签被激励唤醒并获得协同时间同步的问题。
利用RFID主机无线基站对覆盖场区的物品周转装置进行协同追踪,同时也可对放置于所述周转装置中的RFID标签进行追踪,并需要在关键敏感区域(如出入口、结算区)对所述RFID标签进行群读对比核验。
由于被追踪的RFID标签编码的码域分布具备一定的码域特征及时空概率分布,如何利用已知的目标群组RFID标签编码的码域特征(包括数量、编码范围、群组、敏感位段等)及时空概率分布,通过调整改变RFID标签的无线应答信道分布及指定相应的应答时隙,可以优化后续RFID追踪应答数据的瞬态信道资源利用效率,有效避免多机通信RFID标签应答数据的时隙冲撞问题。
因此,如何对低功耗RFID标签进行协同同步激励,如何通过协同追踪监测与跟踪计算,以提取目标群组RFID标签编码的码域分布特征参数,如何在RFID主机对RFID标签从机的群读过程中,根据当前已知的码域分布特征,以有效分配标签应答的信道时隙,避免标签应答数据冲撞,提升无线信道时隙的利用效率;如何利用RFID主机无线基站对覆盖场区的物品周转装置进行协同追踪;如何在关键敏感区域对所述RFID标签进行群读对比核验,成为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RFID周转装置通过发送同步激励信号,对其近场覆盖的物品RFID标签进行进行同步激励群读,以解决了低功耗唤醒与高效率同步的平衡问题;RFID周转装置通过发送同步数据桢使所述RFID标签获得关联的组码核验标识,以解决与RFID标签群组的关联配置问题,提升后续通过分组同步激励提升群读效率;RFID周转装置进入所述覆盖场区的敏感位置区域之后,RFID主机以同步激励群读方式对所述RFID标签进行群读对比核验;从而解决远场RFID主机作为无线基站对移动RFID周转装置的协同追踪,并在关键区域及流程环节,对RFID标签进行群读对比核验的效率与可靠性问题。
解决应答时隙数据冲突问题,提升RFID应答信道时隙的利用效率,从而提升RFID群读接收效率。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RFID的物品周转核验方法、装置及系统。
第一方面,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RFID的物品周转核验方法,当RFID周转装置进入至少一个远场RFID主机的无线覆盖场区,所述远场RFID主机对所述RFID周转装置中的若干物品RFID标签进行群读对比核验,具体包括以下步骤:所述RFID周转装置作为近场RFID主机通过发送同步激励信号,对其近场覆盖的物品RFID标签进行进行同步激励群读;所述RFID周转装置发送同步数据桢,使所述RFID标签获得关联的组码核验标识的配置;所述RFID周转装置进入所述覆盖场区之后,将包含所述组码核验标识的物品RFID标签信息,上传发送给所述远场RFID主机;所述远场RFID主机根据所述组码标识,以同步激励群读方式对所述RFID标签进行所述群读对比核验。
可选地,所述组码核验标识为一种由群读RFID主机设置的群组核验信息;所述RFID周转装置作为群读RFID主机通过与自身与/或绑定对象编码信息关联而生成所述组码核验标识。
可选地,当所述RFID标签被放入到所述RFID周转装置的近场覆盖区后,所述RFID周转装置发送包含于同步数据桢的所述组码核验标识,从而对所述RFID标签设置所述组码核验标识。
可选地,当所述RFID标签判断接收到的所述组码核验标识为新的有效值时,则更新所述组码核验标识对应的配置,并以高时隙优先级发送标签数据帧。
可选地,所述RFID周转装置作为中继代理节点,基于与所述远场RFID主机的协同同步,将已读取的具有相同的组码核验标识的所有的RFID标签信息,上传发送给所述远场RFID主机。
可选地,所述RFID主机在进行所述同步激励群读过程,根据当前获得的RFID标签的码域分布,调整相应的哈希变换标识,用于编码映射变换使RFID标签编码转换为哈希标签编码。
可选地,所述远场RFID主机根据所述RFID周转装置上传的码域分布,通过发送包含于同步数据桢的哈希变换标识与/或信道码域标识,使所述RFID标签在同步应答周期指定的应答信道时隙发送标签应答信息。
可选地,所述RFID主机在进行所述同步激励群读时,若当前群读的码宽大于信道额定码宽时,所述RFID主机通过调整设置组码核验标识与/或信道码域标识并发送包含更新标识的同步数据桢,以对RFID标签群组进行分组同步激励。
可选地,当所述RFID周转装置作为RFID主机对所述RFID标签设置组码标核验识后,所述RFID标签在接收到所述远场RFID主机发送的用于所述群读对比核验的同步数据桢时,在指定的应答信道时隙发送包含所述组码核验标识的标签数据帧;所述群读对比核验为对被设置组码核验标识的RFID标签进行群读,并对所述组码核验标识对应的群组成员的差异性进行对比核验。
可选地,所述RFID主机在进行所述同步激励群读过程,对在不同的标签应答信道接收到的所述RFID标签发送的标签数据帧后,在同步数据桢中植入对应的同步应答核验标识;所述同步应答核验标识包括若干核验位标识,以反映是否接收到不同标签应答信道及其标签应答时隙的标签数据帧。
可选地,所述哈希变换标识为反映哈希位段变换参数的一种无线标识;所述RFID主机作为协同主机通过跟踪计算当前RFID标签编码的位段散列度表进行码域分布监测,获得所述哈希位段变换参数;所述位段散列度表反映当前目标群组RFID标签编码的码域分布中不同敏感位段的散列度信息。
可选地,所述RFID主机通过以下之一或组合的方式,计算敏感位段的散列度或频次离散度,对RFID标签进行码域分布监测:方式一 先按时空滑动加权,跟踪计算不同位段码值对应的频次f(i),再根据所述频次f(i)评估计算对应的散列度或频次离散度;方式二直接按所述时空滑动加权,评估计算当前的散列度或频次离散度。
第二方面,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基于RFID的物品周转核验装置,所述装置即RFID周转装置,当所述RFID周转装置进入至少一个远场RFID主机的无线覆盖场区,所述远场RFID主机对所述RFID周转装置中的若干物品RFID标签进行群读对比核验,所述RFID周转装置由以下模块构成:同步激励模块:用于作为近场RFID主机通过发送同步激励信号,对其近场覆盖的物品RFID标签进行进行同步激励群读;组码配置模块:用于发送同步数据桢,所述RFID标签获得关联的组码核验标识的配置;核验上传模块:用于当所述装置进入所述覆盖场区之后,将包含所述组码核验标识的物品RFID标签信息,上传发送给所述远场RFID主机。
第三方面,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基于RFID的物品周转核验系统,所述系统为利用所述的基于RFID的物品周转核验方法建立的系统,所述系统由若干远场RFID主机和若干RFID周转装置所构成;所述RFID周转装置作为作为RFID主机对近场覆盖的RFID标签进行同步激励群读;所述远场RFID主机根据所述RFID周转装置上传信息,对所述RFID标签进行所述群读对比核验。
从上述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RFID标签被唤醒后在指定的同步信道接收所述主机发送的包含于所述同步激励信号的同步数据桢;从而提升了唤醒激励与时间同步的低功耗与触发相应的平衡效率;根据所述同步数据桢中的信道码域标识,基于自身的标签编码计算,使RFID标签可以快速获得调整信道时隙参数;按所述信道时隙参数在指定的标签应答信道及其应答时隙发送标签应答信息,解决应答时隙数据冲突问题,提升了RFID应答信道时隙的利用效率,从而提升RFID群读接收效率。
因此,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通过信道码域标识调整RFID标签应答的信道时隙参数,提升信道时隙资源利用效率、避免群读标签应答冲突,对于有源电子标签低功耗、快速唤醒同步、效率高群读接收标签数据桢,具有显著的技术效果及有益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然,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基于RFID的物品周转核验方法的流程图,即RFID主机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基于RFID的物品周转核验装置的模块框图,即RFID周转装置的模块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RFID标签群读过程同步信道与标签应答信道的信号对比时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RFID标签群读应答过程中,标签应答信道的一个同步应答周期内的时隙构成及应答信号时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一,请参考图1,为本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基于RFID的物品周转核验方法的流程图,当RFID周转装置进入至少一个远场RFID主机作为无线基站的无线覆盖场区,所述远场RFID主机对所述RFID周转装置中的若干物品RFID标签进行群读对比核验,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1,所述RFID周转装置作为近场RFID主机当其进入所述覆盖场区通过发送同步激励信号,对其近场覆盖的物品RFID标签进行进行同步激励群读;
步骤S102,所述RFID周转装置发送包含于所述同步激励信号的同步数据桢,使未读取的所述RFID标签获得与RFID周转装置关联的组码核验标识的配置;
步骤S103,所述RFID周转装置进入所述覆盖场区的特定区域位置之后,基于与所述远场RFID主机的协同同步,将包含所述组码核验标识与哈希变换标识的物品RFID标签信息,上传发送给所述远场RFID主机;
步骤S104,所述远场RFID主机根据所述组码标识与哈希变换标识,以同步激励群读方式发送远场同步激励信号,对处于已读与/或未读状态的所述RFID标签发送的标签应答数据进行所述群读对比核验。
对以上步骤的实施,进一步说明如下:
所述同步激励群读为所述RFID周转装置或远程RFID主机通过发送包含同步数据桢的同步激励信号,使若干RFID标签在同步应答周期内指定的同步应答信道时隙发送标签应答数据。
所述远场RFID主机或所述RFID周转装置均可作为群读RFID主机,分别以远场覆盖或近场覆盖方式,对其覆盖场区内的RFID标签进行所述同步激励群读。
所述同步激励信号由一系列的唤醒激励信号与同步数据桢信号所述组成,分别用于使所述RFID标签唤醒并获得时间同步;所述RFID主机在相同或不同的频道分别发送所述唤醒激励信号与所述同步数据桢信号。所述RFID标签通过接收无线同步标识并进行同步时间校正而获得所述时间同步。
所述同步信道为使若干RFID标签获得时间同步的信道;所述RFID标签通过接收所述RFID主机发送的无线同步标识并进行同步时间校正而获得时间同步。
所述标签应答信道(简称标签信道)即所述RFID标签发送其标签数据桢的信道。所述标签应答信道即RFID标签发送标签应答数据的通信信道,所述信道为一个基于频分与/或时分的无线射频信道道。
所述标签应答信道为按照所述同步激励信号保持时间同步的一系列同步应答周期,所述RFID标签在所述标签同步应答周期按所述信道时隙参数发送标签应答信息。
所述信道时隙参数指分配指定标签应答所在信道及时隙参数;例如,包括信道码及对应的频点参数,时隙码、时隙优先级及对应的时隙延时。
所述同步数据帧包含无线同步标识,所述RFID标签根据所述同步标识而获得所述时间同步;所述RFID主机在一个同步周期内至少发送一次所述同步标识。所述同步周期指所述RFID主机发送同步数据桢的周期,所述同步周期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同步应答周期。
所述同步标识为一个用于时间同步的无线调制脉冲信号;所述同步标识包含或跟随一个同步偏移码,所述同步偏移码即与同步偏移时间对应的代码;所述同步标识位于一个同步数据桢之前(有一定间隙或起始位置);当一个同步数据包包括若干个同步数据桢时,至少包含一个同步标识。
所述RFID主机通过以下方式之一或组合,获得一个局域避免冲突的同步偏移序号:1)由所系统主机/服务器指定;2)通过对周边其它RFID主机发送的同步标识进行无线侦测学习;3)按照同步优先级,由低优先级的RFID主机进行主动调整。
所述同步偏移量(即同步偏移时间)为基于同步时间步长倍率的同步相位时间,所述同步相位时间为相对于同步偏移量为0的偏移时间。
若协同同步周期Tc表达为相对于所述同步时间步长的倍数,一个协同同步周期Tc被划分为n个同步偏移时区,而一个同步偏移时区又包含m个同步时间步长,则允许最大同步偏移量为m-1。例如,Tc=64,n=4个偏移时区,每个偏移时区包括m=16个同步偏移量,则在一个协同同步周期内,每个RFID主机最多可以在4个偏移时区发送4次同步数据帧。
覆盖场区内多个处于协同同步状态的RFID主机发送协同一致的无线同步标识:即在不同的同步偏移量的同步偏移时区,发送无线同步标识及同步数据帧;RFID标签根据其接收到的任意一个RFID主机发送的无线同步标识进行同步时间校正,可以获得相同一致的同步应答周期及所包含的标签应答信道时隙。
在一个协同同步周期,RFID主机发送的无线同步标识包括一系列同步偏移标识,当RFID标签接收到任一同步偏移标识,均可通过同步时间校正,获得随后一致的同步应答周期。
请参考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RFID标签群读过程中同步信道与标签应答信道的信号对比时序图,包括同步信道310、同步信道 320及标签应答信道 330的信号时序图,具体说明如下:
同步信道 310:RFID主机在同步信道 310发送唤醒激励脉冲信号 311;
同步信道 320:RFID主机在同步信道 320发送一系列的同步数据桢 321,其中每一个同步数据桢包含一个或多个同步标识 3211、3212…;所述同步标识3211、3212…,相对于同步应答周期3301的起始时间(设同步相位时间为0)的时间差,分别为同步偏移量(即同步偏移时间)3201、3202…;
标签应答信道 330:RFID主机在标签应答信道 330中的一系列同步应答周期3301内发送标签应答信息,包括:在码时脉冲时隙 331发送码时脉冲信号 3311,在标签应答时隙 332发送标签应答数据桢 3321;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同步信道310与320可以为相同或不同的同步信道。
实施例二,对于前述参考图1流程图步骤的实施,进一步说明如下:
所述组码核验标识(简称组码标识)为一种由群读RFID主机设置的群组核验信息;
所述RFID周转装置作为群读RFID主机通过与自身与/或绑定对象编码信息关联而生成所述组码核验标识。用户可作为所述绑定对象通过手机识别RFID周转装置上的二维码,使用户编码信息与所述RFID周转装置进行绑定关联。
当所述RFID标签被放入到所述RFID周转装置的近场覆盖区后,所述RFID周转装置在获得感应触发的响应时,在同步信道发送包含于同步数据桢的所述组码核验标识,从而对所述RFID标签设置与所述RFID周转装置关联的所述组码核验标识。
当所述RFID标签判断接收到的所述组码核验标识为新的有效值时,则所述RFID标签更新所述组码核验标识对应的配置,并以高时隙优先级在标签应答时隙发送标签数据帧。
所述RFID周转装置作为中继代理节点,基于与所述远场RFID主机的协同同步,将已读取的具有相同或基于算法一致的组码核验标识的所有的RFID标签信息,上传发送给所述远场RFID主机。
实施例三,对于前述参考图1流程图步骤的实施,进一步说明如下:
所述RFID主机在进行所述同步激励群读过程,根据当前以侦测与/或预测方式获得的RFID标签的分段码域分布,调整相应的哈希变换标识,用于编码映射变换(一种哈希变换)使RFID标签编码转换为哈希标签编码。
所述远场RFID主机根据所述RFID周转装置上传的码域分布,通过发送包含于同步数据桢的哈希变换标识与/或信道码域标识,使所述RFID标签在同步应答周期指定的应答信道时隙发送标签应答信息。
若当前设定目标群读的码宽大于信道额定码宽时,所述RFID主机通过调整设置组码核验标识与/或信道码域标识并发送包含更新标识的同步数据桢,以对RFID标签群组进行分组同步激励。
所述组码核验标识为用于限定RFID标签编码的码域空间的无线标识;所述信道码域标识则为基于所述组码核验标识与/或映射变换方式限定的总码宽,对码域信道分布的进一步描述。所述RFID主机在更新分组后,在新的同步应答周期对码时脉冲信号进行时码分布侦测。
当所述RFID周转装置作为RFID主机对所述RFID标签设置组码标核验识后,所述RFID标签在接收到所述远场RFID主机发送的用于所述群读对比核验的同步数据桢时,在指定的应答信道时隙发送包含所述组码核验标识的标签数据帧;所述群读对比核验为对被设置组码核验标识的RFID标签进行群读,并对所述组码核验标识对应的群组成员的差异性进行对比核验。
所述差异性包括因新增、移出或漏读导致的群组成员的不一致性。在实际应用开发过程,根据不同的产品服务流程,所述群读对比核验可应用于各种区域(厂/库/区/关口)的进出核验,如出入库、购物结算(收银)、资产盘点及对车辆关联物(如电池)进出的对比核验。
所述同步应答周期即分配给多标签发送标签应答信息的周期,包括码时脉冲时隙(简称C/T时隙)与标签应答时隙。所述码时脉冲时隙即用于RFID标签发送码时脉冲信号的时隙。
所述无线协同同步即协同时间同步,指多个RFID主机具有相同的协同同步周期;所述协同同步周期指多个RFID主机共有的同步周期,所述RFID主机发送的同步标识具有关联一致同步相位关系。
所述RFID标签根据所述同步偏移码获得对应的同步偏移时间;所述同步偏移时间即指当前同步标识在一个同步周期内的相位时间。
当所述同步追踪周期至少包括一个或多个同步应答周期,并可跳过多个缺省应答周期;所述RFID标签在所述缺省应答周期处于低功耗休眠状态,基于同步定时器在有效应答周期之前被唤醒,并侦测接收所述RFID主机发送的同步激励信号。所述RFID标签在一个有效应答周期之后,设定与若干缺省应答周期对应的同步定时器,并进入低功耗休眠状态。
所述RFID标签接收到所述同步标识后,立即根据所述同步偏移码对应的同步偏移时间进行同步时间校正,并基于时间同步在同步应答周期内指定的信道时隙发送其标签数据帧。所述RFID标签接收到所述同步标识后,立即根据所述同步偏移码对应的同步偏移时间进行同步时间校正,并基于时间同步在同步应答周期内指定的信道时隙发送其标签数据帧。
当RFID主机通过侦测学习附近的协同RFID主机发送的无线同步标识,根据双方的同步偏移代码,当自身的同步偏移时间相对于同步偏移代码不一致时,对自身实际发送的无线同步标识的同步偏移时间进行同步偏移校正。
RFID主机根据同步优先级作为是否进行所述同步偏移校正的必要条件:当自身的同步优先级低于临近的协同RFID主机的同步优先级时,进行所述同步偏移校正。
所述为同步优先级为由以下方式之一或组合给定:1)由系统主机指定,2)按照加入协同同步的时序,3)伪随机指定。
所述RFID标签被唤醒后,当在同步侦测时隙内接收到所述RFID主机发送的无线同步标识后,继续接收跟随于所述同步标识之后的信道码域标识。所述信道码域标识包含于所述同步数据桢。
所述RFID标签对跟随于所述同步标识的群码标识进行核验,1)若核验未能通过,立即返回所述低功耗随眠状态;2)若核验通过,则继续读取信道码域标识,并根据所述信道码域标识按所述同步时间启动同步应答周期。
所述信道码域标识为一种对若干不同信道的码域区间及其量值分布进行分配调整指示的无线标识;所述量值分布包括绝对量、分布比例或调整量(如增量、比例增量)。
所述信道码域标识即描述信道码域参数的无线标识;所述信道码域参数指分配于不同标签应答信道(当然也可以包括信道之外)所对应的标签编码的码域范围或区间的参数。可选地,信道码域参数为不同信道对应码宽的参数或标识;当然也可以包括信道之外的码宽。
所述RFID标签根据当前收到的所述信道码域标识,根据自身的信道标签编码X'与信道码宽,按码域区间的比例计算,获得对应的信道时隙参数。
设任意标签应答信道i对应的码宽(或码宽比)为w(i),则信道i的起始编码为:X0(i) = 分组偏移量Xg + 信道偏移量Xc(i);所述分组偏移量指当前激励分组相对于总的码域范围的偏移量;所述信道偏移量指当前应答信道相对于单组限定码域范围的偏移量;设当前分组序号为k,额定组数为n,则Xg = k/n * Wn,其中Wn为标签编码的总码宽,若无分组(即k=n=1)。
所述信道偏移量Xc(i)通过对小于i的信道码宽求和而得到:Xc(i) = ∑ w(i);当判断当 X0(i) <= X < X0(i+1),则所述RFID标签编码X在当前同步应答周期被分配于应答信道i。
所述标签编码X指RFID标签的ID码本身或对所述标签ID码经过编码映射变换处理的一种编码;所述编码映射变换可以为可逆变换(不压缩码域空间),如线性变换、异或运算;也可以为不可逆变换(压缩码域空间),如哈希映射变换。可将映射变换函数表达为:X =Ф(ID,Pi),式中X为映射变换后的标签编码X,Pi为映射变换参数。
所述标签编码X为试图使不同码域区间的码宽与预期的标签概率分布近似正比的一种编码;所述概率分布与码域区间可能出现的最大标签数量成正比。
所述信道额定码宽指在一个同步应答周期内允许分布于一个信道频道的最大码宽;信道额定码宽可以是缺省值或动态设定值包含于同步数据帧中。
所述RFID标签接收到所述同步激励信号,基于时间同步通过分段码时转换在同步应答周期内的码时脉冲时隙发送码时脉冲信号。所述码时脉冲时隙包含于一个同步应答周期之中;所述码时脉冲信号为由所述RFID标签在所述码时脉冲时隙发送的一种前置应答信号,用于被RFID主机进行时码分布侦测。
所述码时转换(即C/T转换)即将码域分布映射为时域分布的一种转换方式;所述RFID标签在所述标签应答信道的一个同步应答周期内,根据所述信道标签编码X'以码时转换获得码时脉冲时间,发送所述码时脉冲信号;所述码时脉冲时间 T'= X'*Δt/ΔXw,式中,X'为信道标签编码,Δt为码时分辨步长,所述码时分辨步长指最小码宽ΔXw(默认为1)对应的时间步长。
所述码时转换(或C/T转换)即指对标签编码从码域(Code domain)到时域(Timedomain)的转换;先将标签编码X转换为信道标签编码X',再按比例转换为码时脉冲时间。
所述RFID标签根据当前所述信道码宽Wi,通过所述码时转换将自身的标签编码X以线性与/或随机方式转换为在码时脉冲时隙Tp中的脉冲发送时间。
所述码时脉冲时隙指当前标签应答信道i内,在所述同步应答周期内允许不同标签发送所述码时脉冲信号的时隙;所述脉冲发送时间Tc为所述RFID标签基于所述码时转换获得的在所述码时脉冲时隙Tp内发送其码时脉冲信号的相对时间t;t∈[0,Tp)。
所述时码转换(即T/C转换)即根据时域分布推测码域分布的一种转换;所述时码分布侦测为所述主机通过无线扫描侦测获得若干码时脉冲信号的时域分布,并通过时码转换获得对应的码域分布;所述信道标签编码 X'= T'*ΔXw/Δt,式中,T'为码时脉冲时间,Δt为码时分辨步长,所述码时分辨步长指最小码宽ΔXw(默认为1)对应的时间步长。
所述时码转换(或T/C转换)即指对时域脉冲从时域(Time domain)到码域(Codedomain)的转换;先将码时脉冲时间t按比例转换为信道标签编码X'或其隶属的码域区间。
所述信道标签编码X'即对某一信道经过重新转换处理的一种标签编码;所述信道标签编码X’为所述标签编码相对于给定信道的码域基准进行映射转换的一种偏移码。
在分组激励或同步多信道激励分配标签应答信道时,使用所述信道标签编码X'代替标签编码,使得同一信道内的码域区间大幅度缩小。
若取信道起始编码X0为所述码域基准,则信道标签编码X'可表达为:X' = X -X0,其中,X0为所述信道起始编码。
所述信道起始编码指所述标签编码分配于指定标签应答信道的起始边界值。
所述RFID主机通过无线扫描侦测,同时监测不同信道的码时脉冲信号的时隙活动的分布数量,而进行所述时码分布侦测。
所述感应触发源自于物品RFID标签进入时主动发送的高频信号;所述感应触发源自于物体传感器对物品进出所述RFID周转装置时的探测感应。
所述周转装置包含物体感应器,所述物体感应器用于触发周转装置读取放入的物品RFID标签及其变化情况;所述物体感应器可以是称重、红外、摄像或电磁等传感器之一或组合。
请参考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RFID标签群读应答过程中,标签应答信道的一个同步应答周期400内的时隙构成及应答信号时序图,所述同步应答周期400包括码时脉冲时隙 410与标签/异步应答时隙 420,具体地说明如下:
码时脉冲时隙 410:若干RFID标签通过码时转换,在所述码时脉冲时隙410发送不同码时脉冲发送时间(相对时间为t)的码时脉冲4101、4102…;
标签/异步应答时隙 420:包括若干标签应答时隙 421、422、423、…42X,某一RFID标签基于时隙优先级发送标签数据桢 4211;而其它时隙优先级相对较低的RFID标签通过信道时隙侦测,禁止发送其标签数据桢 4212、4213、…421X,以避免时隙应答数据冲撞;其中,Td为时隙延时步长的最大允许值。
当RFID主机有需要进行异步应答时,可选择以最高时隙优先级占用(或基于信道时隙侦测发现空闲的)标签应答时隙42X,而发送主机异步应答数据桢 42X0。
实施例四,对于前述参考图1流程图步骤的实施,进一步说明如下:
对在不同的标签应答信道接收到的所述RFID标签在一个同步应答周期发送的标签数据帧后,在同步数据桢中植入对应的同步应答核验标识;所述同步应答核验标识包括若干核验位标识,以反映是否接收到不同标签应答信道及其标签应答时隙的标签数据帧。
所述RFID主机作为协同主机通过跟踪计算当前RFID标签编码的位段散列度表进行码域分布监测,获得反映所述码域分布的所述哈希位段变换参数;所述位段散列度表反映当前目标群组RFID标签编码的码域分布中不同敏感位段的散列度信息。
根据临近区域热名单中的RFID标签追踪对象的时间位置频次,评估预期进入指定RFID主机覆盖场区的概率权重,基于此计算刷新位段散列度表。
所述RFID主机作为协同主机通过计算获得所述位段散列度表进行所述码域分布监测;所述协同主机对指定目标区域的RFID标签追踪对象的码域分布中不同敏感位段的散列度或频次离散度进行持续性的协同监测,并计算刷新所述位段散列度表。
所述敏感位段即指散列度较高(即频次离散度较低)的位段;所述协同监测指协同主机根据当前已经出现的RFID标签编码的时间位置频次,针对指定覆盖场区进行码域分布统计而得到的概率权重。
所述码域分布指所述标签编码X在指定的码域限定范围内,不同码域区间对应的标签概率分布。
所述码宽指标签编码X的码域宽度;所述码域即指标签编码X的值域。所述码宽可以指绝对或相对码宽,如用码宽比的补码表示相对码宽。
所述RFID主机通过以下之一或组合的方式,计算敏感位段的散列度或频次离散度,对RFID标签进行码域分布监测:
方式一 先按时空滑动加权,跟踪计算不同位段码值对应的频次f(i),再根据所述频次f(i)评估计算对应的散列度或频次离散度;
方式二 直接按所述时空滑动加权,评估计算当前的散列度或频次离散度。
例如,按照时空滑动加权,评估计算当前的不同位段码值对应的频次f(i,t)、频次离散度Sr(t):
f(i,0) = ∑(W(t)*f(i,t))/∑W(t),Sr(0) = ∑(W(t)*Sr(t))/∑W(t),式中,∑为对指定的时空范围(如时间窗口T1、距离范围R1内)进行求和,f(i,0)、Sr(0)与Sr(t)分别代表当前(即t=0时)的位段码值频次、频次离散度,W(t)为此前t时的相对权重。
所述RFID主机按照时空滑动加权的方法,评估计算所述码域分布中不同敏感位段的频次离散度;通过对所述频次离散度进行比较,选择频次离散度相对更低即对应散列度相对更高的敏感位段,并生成对应的所述哈希位段变换参数如哈希位段码。
所述时空滑动加权为一种对时空范围进行加权限制的目标变量采集的滤波计算方法,所述方法适用于对变量码值频次及频次离散度的滤波计算。
所述时空滑动加权为按照相对于当前时间及目标位置的时空远近程度进行加权,评估计算目标变量采集的一种滤波计算方法;例如,采取时空指数衰减的迭代方法,计算当前的不同位段码值对应的频次f(i,t)、频次离散度Sr(t):
f(i,0) = (W(r)*f(i,0)+W(t)*f(i,t))/(W(r)+W(t)),
Sr(0) = (W(r)*Sr(0)+W(t)*Sr(t))/(W(r)+W(t)),
式中,W(r)为基于空间指数衰减的权重衰减系数,反映当前(t=0)目标对象在位置r的相对权重衰减,其中W(r) = Exp(-r/R1),R1为给定的指数衰减距离;W(t)为基于时间指数衰减的权重衰减系数,反映此前t时间的目标对象的相对权重衰减,其中W(t) = Exp(-t/T1),T1为给定的时间衰减周期。
当所述RFID标签被以任何唤醒方式所唤醒后,继续在指定的同步侦测时隙内尝试接收所述同步标识:
1)若所述RFID标签在指定的同步侦测时隙内没有接收所述同步标识,则立即返回所述低功耗随眠状态;
2)若所述RFID标签在所述同步侦测时隙内接收到所述同步标识,则立即被同步唤醒而获得时间同步,并根据跟随于所述同步标识的同步偏移码进行同步时间校正,并根据所述信道码域标识按所述同步时间启动同步应答周期。
所述同步侦测时隙为用于尝试接收所述同步标识的无线侦测时隙;所述同步侦测时隙至少大于一个或多个系列同步标识的发送间隔时间。
当所述RFID主机在某一标签应答时隙接收到某一标签数据桢后,所述RFID主机在随后的标签应答时隙内,对RFID标签发送作为异步应答的核验数据桢。所述RFID主机通过所述异步应答,对指定的标签数据桢发送用以平复应答、控制指令的所述核验数据桢。
所述标签应答时隙(简称应答时隙)即用于RFID标签发送标签数据桢的时隙;一个同步应答周期可以包括一个多标签应答时隙或多个单标签应答时隙。
所述RFID主机在标签应答信道接收到所述RFID标签发送的标签数据桢时,按以下方式之一,对一个或多个所述RFID标签发送作为异步应答的核验数据桢:
方式一 所述RFID主机立即占用紧随的应答时隙,以最高时隙优先级发送所述核验数据桢,此时其它RFID标签通过时隙侦测不再发送标签数据帧;
方式二 所述RFID主机通过时隙侦测,占用随后的某个空闲的应答时隙,对一个或多个RFID标签发送所述核验数据桢。
所述标签数据桢即包含标签编码的数据桢;所述标签数据桢为RFID标签在其标签应答时隙发送的包含自身标签编码信息的数据桢。
所述标签编码可以是标签ID(如MAC地址或应用ID)本身或经过映射转换后的可逆编码信息;需要说明的是,可以根据不可逆的哈希标签编码进行码域转换计算,分配标签应答信道及对应的信道时隙参数。
所述异步应答指RFID主机在某标签应答信道一个同步应答周期内,对接收到的一或多个RFID标签发送的标签数据桢,在随后的异步应答时隙发送的作为应答信息的核验数据帧。RFID主机基于当前信道时隙占用情况,根据不同的异步应答需求(如核验、配置、控制),选择采取以下不同的时隙获得方式,包括:1)基于高时隙优先级抢占应答时隙,2)基于信道时隙侦测寻找空闲时隙。
所述RFID标签通过对所述同步应答核验标识中对应的核验位标识进行识别,以判断此前发送的标签数据桢是否已被所述RFID主机接收到;所述核验位标识可以反映对当前周期内若干标签应答时隙的应答核验信息;也可通过滚动迭代以不同位或位段代表在此前N个周期内是否接收到不同标签应答时隙的标签数据帧的核验应答信息。
若所述RFID标签接收到RFID主机发送的所述同步应答核验标识,当识别判断所发送的标签数据桢已被所述RFID主机接收到时,即可立即停止发送标签应答信息及其标签数据桢;而当识别判断所发送的标签数据桢未被所述RFID主机接收到时,则在同一标签应答周期随后的标签应答时隙内,仍可以低时隙优先级进行时隙侦测,在该时隙空闲的条件下再次发送所述标签数据桢。
若所述RFID标签在某一同步应答周期未接收到所述RFID主机发送的同步或异步应答核验标识,则在随后的标签应答时隙内仍可以低时隙优先级进行时隙侦测,在判断该时隙空闲的条件下再次发送所述标签数据桢。若所述RFID标签在一个同步应答周期未能成功发送所述标签数据桢,则等待接收RFID主机发送更新的同步数据桢;所述同步数据桢包含所述哈希变换标识及所述同步应答核验标识。
所述RFID标签对接收到的RFID主机发送的同步或异步应答信息进行识别判断:当所述标签数据桢已被所述RFID主机接收到时,立即停止发送标签数据桢;否则,所述RFID标签根据当前对同步相位及异步时隙的判断,选择以下方式之一重新发送标签应答数据帧:1)在同一同步应答周期内随后的标签应答时隙,以低时隙优先级再次发送所述标签数据桢;2)等待接收RFID主机发送新的同步数据桢,在新的同步应答周期按更新的信道时隙参数发送标签应答信息。
所述RFID标签在按时隙优先级对应的延时步长发送其应答数据帧之前,先进行信道时隙侦测条件豁免为最高时隙优先级;当且仅当所述时隙侦测的返回结果为信道时隙空闲时则允许发送,否则禁止在当前应答时隙发送所述应答数据帧。在不超过最大允许延时的条件下,优先级越低,所述延时步长越大。
所述时隙优先级为RFID标签在同一应答时隙内允许发送自身的应答数据帧的竞争优先级;所述时隙优先级与当前应答时隙预定发送时间的时隙延时步长对应。
当所述延时步长大于最大允许值时,则表示不允许在当前应答时隙发送标签数据帧;当所述RFID标签的时隙优先级对应的延时步长大于最大允许值时,则禁止在当前应答时隙发送应答数据帧;可以等待在随后的应答时隙或后续同步应答周期内寻找允许其发送标签数据帧的标签应答时隙。
所述时隙延时步长指与当前应答时隙发送其应答数据帧的预定时间对应的步长;一个时隙优先级对应一个所述延时步长,每降低一个时隙优先级则增加一个所述延时步长。在实际开发过程中,可定义时隙优先级如下:
时隙优先级0,延时步长0;时隙优先级1,延时步长1;…;时隙优先级n,延时步长n。
在一个同步应答周期内,若RFID标签在某个标签应答时隙未能成功发送其标签数据帧,或尚未收到RFID主机的应答核验信息或核验失败,则所述RFID标签在随后的应答时隙按照循环递增优先级的方式调整其发送标签数据桢的时隙优先级。当一个同步应答周期内有多个标签应答时隙时,按循环递增优先级的方式;若当前应答时隙的时隙优先级为最高级,则在下一个应答时隙的时隙优先级调整为最低级,而非最高级的时隙优先级,在下一个应答时隙均递增一个优先级。
所述RFID标签在第一个标签应答时隙内按照与码时脉冲时隙一致的时隙优先级发送其标签数据桢;
在发送所述标签数据桢之前,先进行信道时隙侦测,当且仅当所述时隙侦测的返回结果为信道时隙空闲时才允许发送,否则在下一个应答时隙按照循环递增优先级的方式调整所述时隙优先级。当RFID标签确定时隙延时步长后,每一个单标签应答时隙的时隙优先级可以与码时脉冲时间一致,但根据最小码宽确定不同的码宽时间步长;所述码宽时间步长指最小码宽对应的最小时间步长。
当某一RFID标签与RFID主机之间的数据信号状态在一定时间内未能达到预期指标时,所述RFID标签可以通过信道时隙侦测在某个空闲的信道时隙内发送包括求助标识的求助数据桢,用以获得中继代理服务。例如出现以下数据信号状态,RFID标签可发送所述求助数据桢:
1)所述RFID标签被唤醒一段时间后,仍未能成功接收RFID主机发送的同步数据桢;2)已多次发送标签应答数据,仍未能成功接收RFID主机发送的应答核验信息;
上述“未能成功”包括接收不到、信号太弱或核验失败。
当某一RFID标签接收到RFID主机的应答信息后,根据中继代理条件,可作为中继代理节点为附近其它处于求助状态的RFID标签提供中继代理服务;所述中继代理节点接收到临近RFID标签发送的求助数据桢后,立即在随后的异步应答时隙,基于信道时隙侦测在某一应答时隙空闲时,发送代理标签数据桢;所述求助数据桢即包含求助标识的标签数据桢。
所述有源RFID标签成为中继代理节点的方式,包括以下方式之一或组合:
方式一 所述有源RFID标签发送标签数据桢并收到应答信息,根据RFID主机发送的中继代理指示标识,使所述有源RFID标签成为中继代理节点,所述中继代理指示标识包含于所述主机应答数据帧;
方式二 所述有源RFID标签接收到所述RFID主机发送的所述同步激励信号的信号接收强度(RSSI)达到指定条件值时,则所述有源RFID标签成为中继代理节点。
所述条件值可以为一个预定值或包含于同步数据包之中的指示值;所述条件值可以与所述RFID标签的自身能力状态(如剩余电量)所关联,例如在剩余电量不足时,减少或不再主动中继代理。
所述哈希变换标识为反映哈希位段变换参数的一种无线标识;所述哈希位段变换参数为以此进行所述哈希位段变换的映射变换参数Pi,包括对哈希位段的选择与组合方式的参数;所述哈希位段变换为对标签编码进行的一种基于敏感位段的散列性映射变换;所述哈希位段变换参数为一种由位选码或位段选码构成的哈希位段码。
所述哈希位段变换参数为一种包括以下方式之一或组合方式的哈希位段码:方式一 位序1,位序2,…,位段位数(可选),其中,所述位序指位段起始位在标签编码的位序号(或位指针),所述位段位数缺省时按默认值;方式二 多选码1,多选码2,…,位段位数(可选),所述多选码中的二进制位为1表示。
所述哈希位段即哈希敏感位段,指所述标签编码包含的散列度较高的位段;所述散列度即指某一位段出现不同位段码值的分散程度;可以通过计算不同位段码值的频次离散度,表示所述散列度,所述频次离散度越低则所述散列度越高。
例如,若f(i)表示位段码值i对应的频次,使用离散方差表示频次离散度 Sr =SQRT(∑(f(i) - fa)2)/fa,式中,fa为不同的位段码值的平均频次,fa = Fn/N,其中Fn为总频次,N为所述位段码值个数,N = 2k,k>=1,k为位段的二进制数;所述标签编码包含的不同位段的总频次Fn都是相同的。
在实际开发过程,多选码包括位选码或位段选码,例如:1)位选码,0xaaaa5555h表示选择4字节标签编码中高2字节偶数位与低2字节奇数位,2)位段选码,例如01010101b代表选择4字节标签编码中每个字节的低半个字节;可选地,哈希位段变换码还包括位段序码,例如所选位段的起始位序、移位数;可选地,哈希位段变换码还包括操作码,如所选位段与非选位段进行按位逻辑异或叠加。
所述哈希位段变换为对标签编码基于敏感位段进行的一种散列化的映射变换;所述RFID标签通过所述哈希位段变换将自身的标签编码映射变换为一种新的哈希标签编码,并以所述哈希标签编码代替原来的标签编码,计算用以发送标签应答数据的信道时隙参数。所述哈希位段变换为对所述标签编码所包含的若干哈希位段(哈希敏感位段)进行散列性选择,并重新组合(排序、移位、叠加)的映射变换;
所述哈希位段变换与当前同步标识信息相关联,使得当两个或更多RFID标签的哈希标签编码一个同步应答周期出现冲突时,则在下一个同步应答周期,将将不会再度连续冲突。所述同步标识信息指与当前同步周期关联的指示信息,如同步序号、偏移码。
本发明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基于RFID的物品周转核验装置,请参考图2,所述装置即RFID周转装置,当所述RFID周转装置进入至少一个远场RFID主机作为无线基站的无线覆盖场区,所述远场RFID主机对所述RFID周转装置中的若干物品RFID标签进行群读对比核验,所述RFID周转装置200包括:同步激励模块201、组码配置模块202及核验上传模块203,其中:
同步激励模块201:用于作为近场RFID主机当其进入所述覆盖场区,通过发送同步激励信号,对其近场覆盖的物品RFID标签进行进行同步激励群读;
组码配置模块202:用于发送包含于所述同步激励信号的同步数据桢,使未读取的所述RFID标签获得与RFID周转装置关联的组码核验标识的配置;
核验上传模块203:用于当所述装置进入所述覆盖场区之后,基于与所述远场RFID主机的协同同步,将包含所述组码核验标识与哈希变换标识的物品RFID标签信息,上传发送给所述远场RFID主机。
对于上述模块的实施,,进一步说明如下:
所述唤醒激励脉冲为所述RFID主机发送的一种超短脉宽的无线调制脉冲信号,用于对处于低功耗随眠状态的RFID标签在其获得时间同步之前进行初次预备性的唤醒;当所述RFID标签在其瞬态侦测时隙接收到所述唤醒激励脉冲时,则立即被唤醒。所述唤醒激励脉冲为所述RFID主机发送的一系列脉宽时间极短的远小于一个数据桢(典型地不超过微秒级)的)无线调制脉冲信号。
所述RFID标签在非唤醒常态保持低功耗随眠状态,所述RFID标签在获得所述时间同步之前,先通过瞬态侦测接收到所述唤醒激励脉冲信号而被唤醒;若所述RFID标签在一个瞬态侦测的微时隙Δt内未能至少接收到一个唤醒激励脉冲,则立即返回所述低功耗随眠状态。
所述RFID标签进入唤醒激励信号的覆盖场区后,先通过瞬态侦测获得预备性的初次唤醒,通过侦测时隙扩展而被逐次唤醒,以达到对自身状态功耗与触发响应时间的动态平衡策略;所述覆盖场区可以是一个比有效群读同步激励更大的无线覆盖区域。
所述侦测时隙扩展包括增大侦测时隙占空比(如增大侦测时隙、加快侦测周期)与/或提升侦测灵敏度(如调整天线高频接收前放);典型地,所述侦测时隙扩展指增大侦测时隙与/或加快侦测周期。
用于对RFID标签预备性的初次的唤醒激励信号可以为低频唤醒信号或射频唤醒激励脉冲的调制信号;通过低频无源天线接收所述低频唤醒信号,并获得低频耦合信号的接收响应;所述低频耦合信号进入低频前置放大器输出给比较器输出,而获得用于唤醒主处理器的触发信号。
所述RFID标签进入覆盖场区被包含于同步激励信号的唤醒激励信号所覆盖,首先通过接收低频唤醒信号或射频唤醒激励脉冲而被初次唤醒,再通过侦测时隙扩展而被逐次唤醒或同步唤醒。当某一RFID标签签进入所述覆盖场区而被初次唤醒后,对所述瞬态侦测的微时隙Δt进行侦测时隙扩展,以随时快速、可靠地接收到群控主机发送的同步激励信号,而获得二次唤醒(或逐次唤醒)。
所述RFID周转装置作为被追踪的RFID标签目标对象,所述覆盖场区内若干作为无线基站的远场RFID主机对所述RFID周转装置进行协同追踪。所述RFID主机通过协同同步,在一个同步追踪周期内至少发送一次包括无线同步标识的同步数据桢,使得所述RFID标签在一个同步追踪周期至少接收到一次同步标识获得时间同步;所述RFID周转装置进入覆盖场区被唤醒,开始对其近场覆盖的物品RFID标签进行群读激励。
所述RFID主机在进行同步激励群读时,在其发送的同步数据桢中设定所述组码核验标识而进行所述分组同步激励,包括以下方式之一或组合:1)与指定组码非匹配的方式:以读取新增物品的RFID标签;2)与指定组码匹配的方式:以核对移出物品的RFID标签。
当某一RFID标签已经在多个同步应答周期发送其同步应答数据,但没有接收到来自RFID主机的应答信息,所述RFID标签可以通过信道时隙侦测在某个空闲的信道时隙按以下方式之一或组合发送应答信息:1)发送包括求助标识的求助数据桢;2)以增大射频功率方式发送标签数据桢。
当某一RFID标签在短时间内被再次重复同步激励,若某一中继代理节点在上一个周期收到该RFID标签发送的标签数据桢,则本周期具有代理应答的时隙优先级。
所述周转装置为一种RFID标签绑定的可携载物品的可追踪的目标装置;所述周转装置作为近场RFID主机读取物品RFID标签的标签应答信息;所述周转装置能够与所述覆盖场区的无线基站作为远场RFID主机进行无线通信。
所述周转装置为具有RFID通信能力的、用于携载物品(货品、材料、商品)进入或离开覆盖场区(如出入库区、结账区)的智能工具装置。所述周转装置的形态可以是周转盘(如物品托盘、餐盘)、周转车(如仓储车、购物车、物品运送车)、周转箱/柜/架/框(如材料箱、货架、购物框)。
在实际实施过程中,所述装置为一种计算机装置,处理器通过执行计算机指令,从而实现前述所公开的一种基于RFID的物品周转核验装置的实施例。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上述的程序可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
本发明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基于RFID的物品周转核验系统,所述系统为利用第一方面基于RFID的物品周转核验方法建立的系统,所述系统由若干远场RFID主机和若干RFID周转装置所构成;
所述RFID周转装置作为作为RFID主机对近场覆盖的RFID标签进行同步激励群读;所述远场RFID主机根据所述RFID周转装置上传信息,对所述RFID标签发送的标签应答数据进行所述群读对比核验。
对于前述实施例中涉及的若干术语,进一步说明如下:
所述RFID标签(根据上下文可简称标签)为一种可以被激励而在指定的信道及时隙发送标签数据帧的无线装置。
所述信道一般指频道;所述标签数据帧包括标签ID或可转换为标签ID的一种标签编码信息。
所述有源电子标签即有源RFID标签;所述有源即能够使用标签内部能量(如电池、AC/DC)发送标签应答信号。
所述RFID主机为一种群读主机(根据上下文可简称主机)为能够同步激励若干RFID标签并在瞬态内同时读取标签应答信息的主机设备。
所述RFID主机作为无线通信基站或无线网关的无线通信设备。所述RFID主机指一种可以通过无线激励、控制、监测,快速读取RFID标签群组发送的标签应答数据的无线通信设备。
所述RFID主机根据接收识别到的标签编码信息,进行相应的实时索引与关联处理;所述关联处理包括数据保存、上传及联动处理。
所述协同主机为周边的RFID主机与/或上位主机;所述协同主机可以为系统服务器。
所述物品RFID标签为一种有源RFID标签,可以被RFID主机以近场或远场方式所激励;所述物品RFID标签通过对RFID主机类别识别,选择以近场低功率或远场高功率方式发送其标签应答信息。当所述物品RFID标签接收到近场RFID主机发送的近场激励信号时,以近场低功率方式发送标签应答信息;而当所述物品RFID标签接收到远场RFID主机发送的远场同步激励信号时,则以远场高功率方式发送标签应答信息。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发明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14)

1.一种基于RFID的物品周转核验方法,其特征在于,当RFID周转装置进入至少一个远场RFID主机的无线覆盖场区,所述远场RFID主机对所述RFID周转装置中的若干物品RFID标签进行群读对比核验,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所述RFID周转装置作为近场RFID主机通过发送同步激励信号,对其近场覆盖的物品RFID标签进行同步激励群读;
所述RFID周转装置发送同步数据帧,使所述物品RFID标签获得关联的组码核验标识的配置;
所述RFID周转装置进入所述覆盖场区之后,将包含所述组码核验标识的物品RFID标签信息,上传发送给所述远场RFID主机;
所述远场RFID主机根据所述组码核验标识,以同步激励群读方式对所述物品RFID标签进行所述群读对比核验;
所述远场RFID主机根据所述RFID周转装置上传的码域分布,通过发送包含于同步数据帧的哈希变换标识和/或信道码域标识,使所述物品RFID标签在同步应答周期指定的应答信道时隙发送标签应答信息;
所述组码核验标识为用于限定RFID标签编码的码域空间的无线标识;所述信道码域标识则为基于所述组码核验标识与/或映射变换方式限定的总码宽,对码域信道分布的进一步描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RFID的物品周转核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组码核验标识为一种由群读RFID主机设置的群组核验信息;所述RFID周转装置作为群读RFID主机通过与自身和/或绑定对象编码信息关联而生成所述组码核验标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RFID的物品周转核验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物品RFID标签被放入到所述RFID周转装置的近场覆盖区后,所述RFID周转装置发送包含于同步数据帧的所述组码核验标识,从而对所述物品RFID标签设置所述组码核验标识。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RFID的物品周转核验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物品RFID标签判断接收到的所述组码核验标识为新的有效值时,则更新所述组码核验标识对应的配置,并以高时隙优先级发送标签数据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RFID的物品周转核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RFID周转装置作为中继代理节点,基于与所述远场RFID主机的协同同步,将已读取的具有相同的组码核验标识的所有的物品RFID标签信息,上传发送给所述远场RFID主机。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RFID的物品周转核验方法,所述近场或远场RFID主机在进行所述同步激励群读过程,根据当前获得的物品RFID标签的码域分布,调整相应的哈希变换标识,用于编码映射变换使RFID标签编码转换为哈希标签编码。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RFID的物品周转核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物品RFID标签为一种有源RFID标签,被RFID主机以近场或远场方式所激励;
所述物品RFID标签通过对RFID主机类别识别,选择以近场低功率或远场高功率方式发送其标签应答信息。
8.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基于RFID的物品周转核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远场RFID主机在进行所述同步激励群读时,若当前群读的码宽大于信道额定码宽时,所述远场RFID主机通过调整设置组码核验标识和/或信道码域标识并发送包含更新标识的同步数据帧,以对物品RFID标签群组进行分组同步激励。
9.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基于RFID的物品周转核验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RFID周转装置作为近场RFID主机对所述物品RFID标签设置组码核验标识后,所述物品RFID标签在接收到所述远场RFID主机发送的用于所述群读对比核验的同步数据帧时,在指定的应答信道时隙发送包含所述组码核验标识的标签数据帧;
所述群读对比核验为对被设置组码核验标识的物品RFID标签进行群读,并对所述组码核验标识对应的群组成员的差异性进行对比核验。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基于RFID的物品周转核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远场RFID主机在进行所述同步激励群读过程,在不同的标签应答信道接收到所述物品RFID标签发送的标签数据帧后,在同步数据帧中植入对应的同步应答核验标识;
所述同步应答核验标识包括若干核验位标识,以反映是否接收到不同标签应答信道及其标签应答时隙的标签数据帧。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基于RFID的物品周转核验方法,其特征在于,哈希变换标识为反映哈希位段变换参数的一种无线标识;所述远场RFID主机作为协同主机通过跟踪计算当前RFID标签编码的位段散列度表进行码域分布监测,获得所述哈希位段变换参数;
所述位段散列度表反映当前目标群组RFID标签编码的码域分布中不同敏感位段的散列度信息。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基于RFID的物品周转核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远场RFID主机通过以下之一或组合的方式,计算敏感位段的散列度或频次离散度,对物品RFID标签进行码域分布监测:
方式一 先按时空滑动加权,跟踪计算不同位段码值对应的频次f(i),再根据所述频次f(i)评估计算对应的散列度或频次离散度;
方式二 直接按所述时空滑动加权,评估计算当前的散列度或频次离散度。
13.一种基于RFID的物品周转核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即RFID周转装置,当所述RFID周转装置进入至少一个远场RFID主机的无线覆盖场区,所述远场RFID主机对所述RFID周转装置中的若干物品RFID标签进行群读对比核验,所述RFID周转装置由以下模块构成:
同步激励模块:用于作为近场RFID主机通过发送同步激励信号,对其近场覆盖的物品RFID标签进行同步激励群读;
组码配置模块:用于发送同步数据帧,使所述物品RFID标签获得关联的组码核验标识的配置;
核验上传模块:用于当所述RFID周转装置进入所述覆盖场区之后,将包含所述组码核验标识的物品RFID标签信息,上传发送给所述远场RFID主机;所述组码核验标识为一种由群读RFID主机设置的群组核验信息;
所述远场RFID主机根据所述RFID周转装置上传的码域分布,通过发送包含于同步数据帧的哈希变换标识和/或信道码域标识,使所述物品RFID标签在同步应答周期指定的应答信道时隙发送标签应答信息;
所述组码核验标识为用于限定RFID标签编码的码域空间的无线标识;所述信道码域标识则为基于所述组码核验标识与/或映射变换方式限定的总码宽,对码域信道分布的进一步描述。
14.一种基于RFID的物品周转核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为利用权利要求1至12任一项所述的基于RFID的物品周转核验方法建立的系统,所述系统由若干远场RFID主机和若干RFID周转装置所构成;
所述RFID周转装置作为近场RFID主机对近场覆盖的物品RFID标签进行同步激励群读;
所述远场RFID主机根据所述RFID周转装置上传的信息,对所述物品RFID标签进行所述群读对比核验。
CN202211616623.2A 2022-12-16 2022-12-16 基于rfid的物品周转核验方法、装置及系统 Active CN11561890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616623.2A CN115618908B (zh) 2022-12-16 2022-12-16 基于rfid的物品周转核验方法、装置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616623.2A CN115618908B (zh) 2022-12-16 2022-12-16 基于rfid的物品周转核验方法、装置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618908A CN115618908A (zh) 2023-01-17
CN115618908B true CN115618908B (zh) 2023-03-21

Family

ID=848809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616623.2A Active CN115618908B (zh) 2022-12-16 2022-12-16 基于rfid的物品周转核验方法、装置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618908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9813371D0 (en) * 1998-06-22 1998-08-19 Powell George L Anti-collision tag apparatus and system
ES2324639T3 (es) * 2000-11-16 2009-08-12 Checkpoint Systems, Inc. Metodo de lectura de transpondedores multiples en un sistema rfid.
CN109446857A (zh) * 2018-09-30 2019-03-08 中国农业大学 基于快速动态帧时隙的标签防碰撞方法及系统
CN111079459B (zh) * 2019-12-20 2021-10-22 昆明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帧时隙的双阅读器快速识别rfid移动标签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618908A (zh) 2023-01-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lair et al. A survey and tutorial of RFID anti-collision protocols
CN109725616B (zh) 一种基于智能仓库的无人搬运车调度方法及装置
EP1977375B1 (en) Method of preventing collisions between rfid readers in rfid system
US20090179738A1 (en) Tag reading device
Sarangan et al. A framework for fast RFID tag reading in static and mobile environments
CN108446577A (zh) 高频/超高频rfid识别系统中的多标签防碰撞方法
Alcaraz et al. Dynamic system model for optimal configuration of mobile RFID systems
KR101589526B1 (ko) 다중 패킷 수신이 가능한 rfid 시스템의 태그 충돌 방지 방법 및 태그 인식 장치, 및 시스템
Nguyen et al. A dynamic-range-based algorithm for reader-tag collision avoidance deployment in RFID networks
CN115643634B (zh) 一种无线协同追踪监测方法、装置及系统
Irfan et al. Efficient algorithm for redundant reader elimination in wireless RFID networks
Yoon et al. ISS-TCA: An identified slot scan-based tag collection algorithm for performance improvement in active RFID systems
Abraham et al. Inventory management using passive RFID tags: A survey
CN115618914B (zh) 一种基于rfid的同步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09635611A (zh) 一种基于帧时隙的优化动态分组防碰撞方法
Liu et al. A novel tag searching protocol with time efficiency and searching accuracy in RFID systems
Wang et al. Effective anti-collision algorithms for RFID robots system
CN115618908B (zh) 基于rfid的物品周转核验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7506674B (zh) 基于时隙预测的aloha防碰撞方法
US9298958B1 (en) System and method of enhanced RTLS for improved performance in wireless networks
CN112528688B (zh) 射频标签控制方法、响应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阅读器、射频标签
KR100911036B1 (ko) Rfid 태그의 충돌 감지 시스템 및 방법
Golsorkhtabaramiri et al. A distributed mobile reader collision avoidance protocol for dense RFID networks
CN115618898B (zh) 一种对rfid标签的侦测方法及装置
CN115665715B (zh) 一种rfid标签的群读应答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