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617719A - 硬盘背板盘序的调整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装置 - Google Patents

硬盘背板盘序的调整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617719A
CN115617719A CN202211634913.XA CN202211634913A CN115617719A CN 115617719 A CN115617719 A CN 115617719A CN 202211634913 A CN202211634913 A CN 202211634913A CN 115617719 A CN115617719 A CN 11561771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ard disk
order
disk
backboard
back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634913.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617719B (zh
Inventor
尤信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Inspur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Inspur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Inspur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Inspur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634913.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617719B/zh
Publication of CN1156177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61771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61771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61771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3/00Interconnection of, or transfer of information or other signals between, memories, input/output devices or central processing units
    • G06F13/14Handling requests for interconnection or transfer
    • G06F13/16Handling requests for interconnection or transfer for access to memory bus
    • G06F13/1668Details of memory controlle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3/00Interconnection of, or transfer of information or other signals between, memories, input/output devices or central processing units
    • G06F13/38Information transfer, e.g. on bus
    • G06F13/42Bus transfer protocol, e.g. handshake; Synchronisation
    • G06F13/4204Bus transfer protocol, e.g. handshake; Synchronisation on a parallel bus
    • G06F13/4221Bus transfer protocol, e.g. handshake; Synchronisation on a parallel bus being an input/output bus, e.g. ISA bus, EISA bus, PCI bus, SCSI bu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3/00Interconnection of, or transfer of information or other signals between, memories, input/output devices or central processing units
    • G06F13/38Information transfer, e.g. on bus
    • G06F13/42Bus transfer protocol, e.g. handshake; Synchronisation
    • G06F13/4282Bus transfer protocol, e.g. handshake; Synchronisation on a serial bus, e.g. I2C bus, SPI bu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1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interconnection of, or transfer of information or other signals between, memories, input/output devices or central processing units
    • G06F2213/0016Inter-integrated circuit (I2C)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1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interconnection of, or transfer of information or other signals between, memories, input/output devices or central processing units
    • G06F2213/0026PCI expres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1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interconnection of, or transfer of information or other signals between, memories, input/output devices or central processing units
    • G06F2213/0028Serial attached SCSI [SA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ebugging And Monitoring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硬盘背板盘序的调整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装置,其中,该方法包括:通过基板管理控制器BMC向第二硬盘背板发送第一目标指令,以使得第二硬盘背板从高位状态进入低位状态,第一硬盘背板的第一盘序在第二硬盘背板的第二盘序之前,第一硬盘背板和第二硬盘背板通过硬盘阵列卡SAS卡与BMC芯片连接;控制SAS卡对第一硬盘背板进行识别,以将第一硬盘背板的盘序设置为第一盘序;将第二硬盘背板从低位状态恢复为高位状态,并控制SAS卡对处于高位状态的第二硬盘背板进行识别,以将第二硬盘背板的盘序设置为第二盘序。

Description

硬盘背板盘序的调整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互联网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硬盘背板盘序的调整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串行SCSI技术(Serial Attached SCSI,简称SAS)是一种磁盘连接技术。2块设计带有Expander 芯片的硬盘背板在透过单张SAS卡级联时,会有概率出现第一块硬盘背板与第二块硬盘背板上的硬盘排序相反的状况,而一但硬盘在系统下完成排序后即已经完成排序定义了,无法再重新设置,即使把系统做重置动作也是如此。如要改变2块背板上硬盘在系统内的排序就必须透过人为手动方式把2块背板的安装位置做交换后再重新上电才可导回正确的硬盘排序。
举例说明:单张8iSAS卡有2个输出port, 分别是port 0与port 1,主要是为级联带Expander 芯片的硬盘背板提供上行带宽的链路,举例假设一个服务器需要24口硬盘配置,则可以透过2块12口的Expander 芯片硬盘背板组合成为24口硬盘,因为只利用单张8iSAS卡与两块硬盘背板连接,所以必须把port 0及port1分别接给这2块带Expander 芯片的硬盘背板以供应上行链路。在系统内,8i SAS 卡的port 0接给第一块的12口Expander 硬盘背板,port 1接给第二块的12口Expander 硬盘背板,一般系统下识别硬盘的盘序是先识别第一块背板上的硬盘,盘序是HDD0~HDD11,再识别第二块硬盘背板的盘序,盘序是HDD12~23,总共组成24个硬盘。但存在的问题是:单张8i SAS卡在设计上并没有规定port 0与port1在获取硬盘的优先排列顺序,而是直接经由SAS卡的port0、port1与2块Expander硬盘背板级联后,再以系统上电时从SAS卡与硬盘背板之间进行盘序识别,如果SAS卡与第一块背板是优先供电,即第一块背板比较早与SAS卡获得沟通,则会根据第一个已经沟通上Expander背板的硬盘获取enclosure ID的排列顺序。然而8i SAS卡的port 0与port 1连接的是2块Expander 背板,所以若出现SAS卡的port 1优先识别到第二块硬盘背板后再识别第一块硬盘背板的情况时,此时SAS卡已与2块背板完成建立enclosurelist的过程,并记录在RAID的FRU ROM内部,从此系统每次开机在OS下读取到的硬盘的盘序就已经固定不会再改变了。
针对现有技术中,单张SAS卡在与一块以上的硬盘背板级联时,容易出现硬盘背板的盘序乱序且只能手动更改盘序等问题,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硬盘背板盘序的调整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装置,以至少解决相关技术中,单张SAS卡在与一块以上的硬盘背板级联时,容易出现硬盘背板的盘序乱序且只能手动更改盘序的问题。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硬盘背板盘序的调整方法,包括:通过基板管理控制器BMC向第二硬盘背板发送第一目标指令,以使得所述第二硬盘背板从高位状态进入低位状态,其中,第一硬盘背板的第一盘序在所述第二硬盘背板的第二盘序之前,所述第一硬盘背板和第二硬盘背板通过硬盘阵列卡SAS卡与所述BMC芯片连接;控制所述SAS卡对所述第一硬盘背板进行识别,以将所述第一硬盘背板的盘序设置为所述第一盘序;将所述第二硬盘背板从所述低位状态恢复为所述高位状态,并控制所述SAS卡对处于所述高位状态的第二硬盘背板进行识别,以将所述第二硬盘背板的盘序设置为所述第二盘序。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通过基板管理控制器BMC向第二硬盘背板发送第一目标指令,以使得所述第二硬盘背板从高位状态进入低位状态,包括:确定所述第一硬盘背板和第二硬盘背板的盘序和预置的目标盘序不一致,其中,所述目标盘序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硬盘背板的第一盘序在所述第二硬盘背板的第二盘序之前;通过基板管理控制器BMC向第二硬盘背板发送第一目标指令,以使得所述第二硬盘背板从高位状态进入低位状态。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确定第一硬盘背板和第二硬盘背板的盘序与预置的目标盘序不一致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获取所述SAS卡中的盘序列表信息,其中,所述盘序列表信息中包括有与所述SAS卡连接的所有硬盘背板的盘序信息;从所述盘序列表信息中获取所述目标盘序。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通过基板管理控制器BMC芯片向第二硬盘背板发送第一目标指令,以使得所述第二硬盘背板从高位状态进入低位状态,包括以下至少之一:通过BMC向所述第二硬盘背板发送智能平台管理接口IPMI指令讯号,以使得所述第二硬盘背板从高位状态进入低位状态;在所述BMC的固件 FW处于准备状态的情况下, 通过BMC向所述第二硬盘背板直接下发IPMI指令,以使得所述第二硬盘背板从高位状态进入低位状态。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控制所述SAS卡对所述第一硬盘背板进行识别,以将所述第一硬盘背板的盘序设置为所述第一盘序,包括:在所述SAS仅与两个硬盘背板中的第一硬盘背板进行通信的情况下,直接将识别到的所述第一硬盘背板的盘序设置为所述第一盘序,其中,所述两个硬盘背板包括:所述第一硬盘背板和所述第二硬盘背板。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将所述第二硬盘背板从所述低位状态恢复为所述高位状态,包括:在确定所述第一硬盘背板的盘序已为所述第一盘序的情况下,通过所述BMC芯片向所述第二硬盘背板发送第二目标指令,以使得所述第二硬盘背板从所述低位状态进入所述高位状态。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控制所述SAS卡与处于所述高位状态的第二硬盘背板进行识别,以将所述第二硬盘背板的盘序设置为所述第二盘序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获取设置后的所述第一硬盘背板的第一盘序和设置后的所述第二硬盘背板的第二盘序;确定所述设置后的所述第一硬盘背板的第一盘序和所述设置后的所述第二硬盘背板的第二盘序与所述目标盘序是否一致。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确定所述设置后的所述第一硬盘背板的第一盘序和所述设置后的所述第二硬盘背板的第二盘序与所述目标盘序是否一致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在确定所述设置后的所述第一硬盘背板的第一盘序和所述设置后的所述第二硬盘背板的第二盘序与所述目标盘序不一致的情况下,通过所述BMC芯片向服务器上报系统逻辑错误;在所述服务器接收到所述系统逻辑错误的情况下,重启所述服务器。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在所述SAS卡未对所述第一硬盘背板和所述第二硬盘背板成功识别的情况下,通过所述BMC芯片向所述第一硬盘背板和所述第二硬盘背板均发送所述第一目标指令,以使得所述第一硬盘背板和所述第二硬盘背板从高位状态进入低位状态;将所述第一硬盘背板从所述低位状态恢复为所述高位状态,并控制所述SAS卡与处于所述高位状态的第一硬盘背板进行识别,以将所述第一硬盘背板的盘序设置为所述第一盘序;将所述第二硬盘背板从所述低位状态恢复为所述高位状态,并控制所述SAS卡对处于所述高位状态的第二硬盘背板进行识别,以将所述第二硬盘背板的盘序设置为所述第二盘序。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通过基板管理控制器BMC向所述第二硬盘背板发送第一目标指令,以使得所述第二硬盘背板从高位状态进入低位状态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清除服务器中的所述第一硬盘背板和所述第二硬盘背板的缓存信息,其中,所述缓存信息包括所述第一硬盘背板的盘序和所述第二硬盘背板的盘序;通过所述BMC芯片控制所述服务器进入低位状态。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将所述第二硬盘背板从所述低位状态恢复为所述高位状态,包括:确定所述第二硬盘背板处于所述低位状态的持续时间;在所述持续时间超过预设阈值的情况下,直接将所述第二硬盘背板从所述低位状态恢复为所述高位状态。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通过以下方式确定第一硬盘背板和第二硬盘背板的盘序与预置的目标盘序是否一致,包括:获取与所述SAS卡连接的所有硬盘背板;从所述所有硬盘背板中按照预设规则获取一组硬盘背板,其中,所述一组硬盘背板包括:所述第一硬盘背板和所述第二硬盘背板,所述所有硬盘背板包括多组硬盘背板;确定所述一组硬盘背板的盘序与预置的目标盘序是否一致。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从所述所有硬盘背板中按照预设规则获取一组硬盘背板,包括:获取所述多组硬盘背板发生盘序相反的历史发生次数;从所述历史发生次数中确定出最大的目标发生次数;将所述目标发生次数对应的一组硬盘背板确定为按照预设规则获取的一组硬盘背板。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从所述所有硬盘背板中按照预设规则获取一组硬盘背板,包括:获取所述多组硬盘背板发生的优先级信息;从所述优先级信息中确定出最高优先级;将所述最高优先级对应的一组硬盘背板确定为按照预设规则获取的一组硬盘背板。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通过基板管理控制器BMC向所述第二硬盘背板发送第一目标指令,以使得所述第二硬盘背板从高位状态进入低位状态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在所述第二硬盘背板未成功进入所述低位状态的情况下,获取所述第二硬盘背板的背板标识;从所述第一硬盘背板的第一背板标识和所述第二硬盘背板的第二背板标识中确定除所述第二硬盘背板的背板标识之外的第一背板标识;控制所述SAS卡对与所述第一背板标识对应的第一硬盘背板进行识别,以将所述第一硬盘背板的盘序设置为所述第一盘序。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将所述第二硬盘背板从所述低位状态恢复为所述高位状态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在未成功将所述第二硬盘背板恢复为所述高位状态的情况下,直接确定所述第二硬盘背板的盘序为所述第二盘序。
根据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硬盘背板盘序的调整系统,包括:主板,设置于所述主板上的基带管理控制器BMC,通过硬盘阵列卡SAS与所述BMC连接的第一硬盘背板和第二硬盘背板,其中,所述BMC,用于向所述第二硬盘背板发送第一目标指令,以使得所述第二硬盘背板从高位状态进入低位状态,其中,所述第一硬盘背板的第一盘序在所述第二硬盘背板的第二盘序之前;所述SAS卡,用于对所述第一硬盘背板进行识别,以将所述第一硬盘背板的盘序设置为所述第一盘序;以及将所述第二硬盘背板从所述低位状态恢复为所述高位状态,并控制所述SAS卡对处于所述高位状态的第二硬盘背板进行识别,以将所述第二硬盘背板的盘序设置为所述第二盘序。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包括:所述第一硬盘背板通过所述SAS卡与所述主板的第一端口连接,所述第二硬盘背板通过所述SAS卡与所述主板的第二端口连接;所述BMC通过双向二进制同步串行总线I2C与所述SAS卡连接;所述BMC通过第一GPIO接口与所述第一硬盘背板连接,通过第二GPIO接口与所述第二硬盘背板连接。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BMC,还用于执行以下至少之一:向所述第二硬盘背板发送IPMI指令,以使得所述第二硬盘背板从高位状态进入低位状态;在所述BMC的 FW处于准备状态的情况下,向所述第二硬盘背板直接下发IPMI指令,以使得所述第二硬盘背板从高位状态进入低位状态。
根据本申请的又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执行上述硬盘背板盘序的调整方法。
根据本申请的又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装置,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被设置为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以执行上述硬盘背板盘序的调整方法。
通过本申请,通过基板管理控制器BMC向第二硬盘背板发送第一目标指令,以使得所述第二硬盘背板从高位状态进入低位状态,其中,第一硬盘背板的第一盘序在所述第二硬盘背板的第二盘序之前,所述第一硬盘背板和第二硬盘背板通过硬盘阵列卡SAS卡与所述BMC芯片连接;控制所述SAS卡对所述第一硬盘背板进行识别,以将所述第一硬盘背板的盘序设置为所述第一盘序;将所述第二硬盘背板从所述低位状态恢复为所述高位状态,并控制所述SAS卡对处于所述高位状态的第二硬盘背板进行识别,以将所述第二硬盘背板的盘序设置为所述第二盘序。也就是说,通过使得盘序在后的硬盘背板进入低位状态,进而可以控制SAS卡与盘序在前的硬盘背板进行识别,进而可以使得盘序正序。因此,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单张SAS卡在与一块以上的硬盘背板级联时,容易出现硬盘背板的盘序乱序且只能手动更改盘序等问题,达到无需手动矫正硬盘盘序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可选的硬盘背板盘序的调整方法的计算机终端的硬件结构框图;
图2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可选的硬盘背板盘序的调整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可选的硬盘背板盘序的调整方法的服务器的2个12口Expander 硬盘背板拓扑图;
图4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可选的硬盘背板盘序的调整方法的操作流程图;
图5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可选的硬盘背板盘序的调整系统的结构框图;
图6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可选的存储介质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的实施例。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
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提供的方法实施例可以在计算机终端、计算机终端或者类似的运算装置中执行。以运行在计算机终端上为例,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硬盘背板盘序的调整方法的计算机终端的硬件结构框图。如图1所示,计算机终端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图1中仅示出一个)处理器102(处理器102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微处理器MCU或可编程逻辑器件FPGA等的处理装置)和用于存储数据的存储器104,其中,上述计算机终端还可以包括用于通信功能的传输设备106以及输入输出设备108。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1所示的结构仅为示意,其并不对上述计算机终端的结构造成限定。例如,计算机终端还可包括比图1中所示更多或者更少的组件,或者具有与图1所示不同的配置。
存储器104可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例如,应用软件的软件程序以及模块,如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一种硬盘背板盘序的调整方法对应的计算机程序,处理器102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104内的计算机程序,从而执行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即实现上述的方法。存储器104可包括高速随机存储器,还可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如一个或者多个磁性存储装置、闪存、或者其他非易失性固态存储器。在一些实例中,存储器104可进一步包括相对于处理器102远程设置的存储器,这些远程存储器可以通过网络连接至计算机终端。上述网络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互联网、企业内部网、局域网、移动通信网及其组合。
传输设备106用于经由一个网络接收或者发送数据。上述的网络具体实例可包括计算机终端的通信供应商提供的无线网络。在一个实例中,传输设备106包括一个网络适配器(Network Interface Controller,简称为NIC),其可通过基站与其他网络设备相连从而可与互联网进行通讯。在一个实例中,传输设备106可以为射频(Radio Frequency,简称为RF)模块,其用于通过无线方式与互联网进行通讯。
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运行于上述计算机终端的一种硬盘背板盘序的调整方法,图2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可选的硬盘背板盘序的调整方法的流程图,如图2所示,该流程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202,通过基板管理控制器BMC向第二硬盘背板发送第一目标指令,以使得所述第二硬盘背板从高位状态进入低位状态,其中,第一硬盘背板的第一盘序在所述第二硬盘背板的第二盘序之前,所述第一硬盘背板和第二硬盘背板通过硬盘阵列卡SAS卡与所述BMC芯片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基板控制管理器(Baseboard Management Controller,简称BMC)。
步骤S204,控制所述SAS卡对所述第一硬盘背板进行识别,以将所述第一硬盘背板的盘序设置为所述第一盘序;
步骤S206,将所述第二硬盘背板从所述低位状态恢复为所述高位状态,并控制所述SAS卡对处于所述高位状态的第二硬盘背板进行识别,以将所述第二硬盘背板的盘序设置为所述第二盘序。
通过上述步骤,通过基板管理控制器BMC向第二硬盘背板发送第一目标指令,以使得所述第二硬盘背板从高位状态进入低位状态,其中,第一硬盘背板的第一盘序在所述第二硬盘背板的第二盘序之前,所述第一硬盘背板和第二硬盘背板通过硬盘阵列卡SAS卡与所述BMC芯片连接;控制所述SAS卡对所述第一硬盘背板进行识别,以将所述第一硬盘背板的盘序设置为所述第一盘序;将所述第二硬盘背板从所述低位状态恢复为所述高位状态,并控制所述SAS卡对处于所述高位状态的第二硬盘背板进行识别,以将所述第二硬盘背板的盘序设置为所述第二盘序。也就是说,通过使得盘序在后的硬盘背板进入低位状态,进而可以控制SAS卡与盘序在前的硬盘背板进行识别,进而可以使得盘序正序。因此,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单张SAS卡在与一块以上的硬盘背板级联时,容易出现硬盘背板的盘序乱序且只能手动更改盘序等问题,达到无需手动矫正硬盘盘序的效果。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通过基板管理控制器BMC向第二硬盘背板发送第一目标指令,以使得所述第二硬盘背板从高位状态进入低位状态,包括:确定所述第一硬盘背板和第二硬盘背板的盘序和预置的目标盘序不一致,其中,所述目标盘序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硬盘背板的第一盘序在所述第二硬盘背板的第二盘序之前;通过基板管理控制器BMC向第二硬盘背板发送第一目标指令,以使得所述第二硬盘背板从高位状态进入低位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服务器在识别到硬盘背板的情况下,会为硬盘背板上的硬盘分配硬盘序号,即盘序。示例性的,在只有两块硬盘背板的前提下,如果第一硬盘背板先被识别,且第一硬盘背板上拓展有12个硬盘,则服务器可以为第一硬盘背板上的硬盘分配盘序为0-11;如果第一硬盘背板后被识别,则服务器会为第一硬盘背板上的硬盘分配盘序为12-23。将被分配到的第一硬盘背板和第二硬盘背板的盘序与预置的目标盘序比较,即可确定硬盘是否乱序。
进一步的,确定第一硬盘背板和第二硬盘背板的盘序与预置的目标盘序不一致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获取所述SAS卡中的盘序列表信息,其中,所述盘序列表信息中包括有与所述SAS卡连接的所有硬盘背板的盘序信息;从所述盘序列表信息中获取所述目标盘序。
具体地,从SAS卡中读取已经识别到的关于第一硬盘背板和第二硬盘背板上硬盘盘序的盘序列表信息。示例性的,如图3所示,假设第一硬盘背板对应的盘序可以为0-11、第二硬盘背板对应的盘序为12-23,在设置的识别顺序为第一硬盘背板在先、第二硬盘背板在后的情况下,目标盘序应该为0-23。此时,识别到的盘序可以分为两种情况,情况一:识别到的盘序为正序,即SAS卡中记录的盘序列表信息为0-23,进而可以得到盘序列表信息与目标盘序一致的结果,进而可以确定识别过程正确;情况二:识别到的盘序为乱序,即SAS卡中记录的盘序列表信息为12-23、0-11,进而可以得到盘序列表信息与目标盘序不一致的结果,进而可以确定识别过程不正确。需要说明的是,硬盘背板的数目为1个以上,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在确定盘序乱序的情况下,通过基板管理控制器BMC芯片向第二硬盘背板发送第一目标指令,以使得所述第二硬盘背板从高位状态进入低位状态,包括以下至少之一:通过BMC向所述第二硬盘背板发送智能平台管理接口IPMI指令讯号,以使得所述第二硬盘背板从高位状态进入低位状态;在所述BMC的固件FW处于准备状态的情况下,通过BMC向所述第二硬盘背板直接下发IPMI指令,以使得所述第二硬盘背板从高位状态进入低位状态。
可以理解的是,在已经处于盘序乱序的情况下,通过基板管理控制器BMC芯片向实际顺序较后的硬盘背板发送IPMI指令讯号使得实际顺序较后的硬盘背板进入低位状态,进而可以使得实际顺序最前的硬盘背板先进行识别。需要注意的是,在硬盘盘序还未被识别的情况下,即BMC的固件FW处于准备状态的情况下,直接发送IPMI指令使得实际顺序较后的硬盘背板进入低位状态,可以避免出现硬盘盘序乱序的情况。
在实际顺序较后的硬盘背板进入低位状态后,控制所述SAS卡对所述第一硬盘背板进行识别,以将所述第一硬盘背板的盘序设置为所述第一盘序,包括:在所述SAS仅与两个硬盘背板中的第一硬盘背板进行通信的情况下,直接将识别到的所述第一硬盘背板的盘序设置为所述第一盘序,其中,所述两个硬盘背板包括:所述第一硬盘背板和所述第二硬盘背板。
可以理解的是,在实际顺序较后的硬盘背板全部进入低位状态的情况下,只有实际顺序最靠前的硬盘背板处于高位状态,此时识别到的实际顺序最靠前的硬盘背板的盘序即为第一盘序。
可选的,将所述第二硬盘背板从所述低位状态恢复为所述高位状态,包括:在确定所述第一硬盘背板的盘序已为所述第一盘序的情况下,通过所述BMC芯片向所述第二硬盘背板发送第二目标指令,以使得所述第二硬盘背板从所述低位状态进入所述高位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实际上是将第二硬盘背板进行释放。在硬盘背板在3块以上时,假设硬盘背板对应序号分别为1、2、3,且硬盘背板的识别顺序为1-2-3,1号背板已经被识别,2、3号背板处于低位状态,在此情况下,先被释放的为2号硬盘背板,3号硬盘背板仍旧处于低位状态。即在最靠前的硬盘背板被识别的情况下,顺序在最靠前的硬盘背板之后的硬盘背板被释放,其他的硬盘背板仍旧处于低位状态。
在对硬盘背板进行过盘序矫正之后,可选实施方案包括:
1)控制所述SAS卡与处于所述高位状态的第二硬盘背板进行识别,以将所述第二硬盘背板的盘序设置为所述第二盘序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获取设置后的所述第一硬盘背板的第一盘序和设置后的所述第二硬盘背板的第二盘序;确定所述设置后的所述第一硬盘背板的第一盘序和所述设置后的所述第二硬盘背板的第二盘序与所述目标盘序是否一致。
2)确定所述设置后的所述第一硬盘背板的第一盘序和所述设置后的所述第二硬盘背板的第二盘序与所述目标盘序是否一致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在确定所述设置后的所述第一硬盘背板的第一盘序和所述设置后的所述第二硬盘背板的第二盘序与所述目标盘序不一致的情况下,通过所述BMC芯片向服务器上报系统逻辑错误;在所述服务器接收到所述系统逻辑错误的情况下,重启所述服务器。
具体地,如果第一盘序和第二盘序与目标盘序仍旧不一致,直接判定系统逻辑错误,并向服务器上报错误,进而服务器重启。其中,服务器承载着第一硬盘背板、第二硬盘背板、BMC芯片以及SAS卡。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包括:在所述SAS卡未对所述第一硬盘背板和所述第二硬盘背板成功识别的情况下,通过所述BMC芯片向所述第一硬盘背板和所述第二硬盘背板均发送所述第一目标指令,以使得所述第一硬盘背板和所述第二硬盘背板从高位状态进入低位状态;将所述第一硬盘背板从所述低位状态恢复为所述高位状态,并控制所述SAS卡与处于所述高位状态的第一硬盘背板进行识别,以将所述第一硬盘背板的盘序设置为所述第一盘序;将所述第二硬盘背板从所述低位状态恢复为所述高位状态,并控制所述SAS卡对处于所述高位状态的第二硬盘背板进行识别,以将所述第二硬盘背板的盘序设置为所述第二盘序。
可以理解的是,在SAS卡未对硬盘背板进行识别的情况下,直接通过BMC芯片发送IPMI指令,使得除顺序为最先的第一硬盘背板之外的硬盘背板都处于低位状态,进而可以识别第一硬盘背板,进而对于顺序靠后的硬盘背板依次释放并识别。例如,假设硬盘背板序号为1、2、3、4、5,硬盘背板识别顺序为1-4-5-2-3,则具体操作为:拉低2、3、4、5,识别1;释放4,识别4;释放5,识别5,释放2,识别2,释放3,识别3。
可选的,通过基板管理控制器BMC向所述第二硬盘背板发送第一目标指令,以使得所述第二硬盘背板从高位状态进入低位状态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清除服务器中的所述第一硬盘背板和所述第二硬盘背板的缓存信息,其中,所述缓存信息包括所述第一硬盘背板的盘序和所述第二硬盘背板的盘序;通过所述BMC芯片控制所述服务器进入低位状态。即在盘序乱序的情况下,为使得盘序正序,在将第二硬盘背板拉低之后,将清除系统中存储的第一硬盘背板的盘序和所述第二硬盘背板的盘序,并使系统也进入低位状态。
可选的,将所述第二硬盘背板从所述低位状态恢复为所述高位状态,包括:确定所述第二硬盘背板处于所述低位状态的持续时间;在所述持续时间超过预设阈值的情况下,直接将所述第二硬盘背板从所述低位状态恢复为所述高位状态。
具体地,预设阈值可以为1ms,1us,用户可以自行设置。预设阈值即为预留出的识别第一硬盘背板盘序的时间,第二硬盘背板处于低位状态的持续时间超过预设阈值,可能是释放指令出现延迟、误差,也可能对第一硬盘背板的识别出现错误,还可能是硬件连接出错,在此情况下,直接对第二硬盘背板进行释放动作,查看是否可以成功识别。此外,在硬盘背板为两个以上的情况下,可以为每块处于低位状态的硬盘背板设置不同的预设阈值,也可以为全部处于低位状态的硬盘背板设置统一的预设阈值。
在多组硬盘背板中的一组硬盘背板中,通过以下方式确定第一硬盘背板和第二硬盘背板的盘序与预置的目标盘序是否一致,包括:获取与所述SAS卡连接的所有硬盘背板;从所述所有硬盘背板中按照预设规则获取一组硬盘背板,其中,所述一组硬盘背板包括:所述第一硬盘背板和所述第二硬盘背板,所述所有硬盘背板包括多组硬盘背板;确定所述一组硬盘背板的盘序与预置的目标盘序是否一致。
可以理解的是,系统中可能存在多组硬盘背板,需要从多组硬盘背板中确定需要进行硬盘背板盘序的重新排序的一组硬盘背板。
关于从多组硬盘背板中获取一组硬盘背板的可选实施方案,包括:
1)从所述所有硬盘背板中按照预设规则获取一组硬盘背板,包括:获取所述多组硬盘背板发生盘序相反的历史发生次数;从所述历史发生次数中确定出最大的目标发生次数;将所述目标发生次数对应的一组硬盘背板确定为按照预设规则获取的一组硬盘背板。
2)从所述所有硬盘背板中按照预设规则获取一组硬盘背板,包括:获取所述多组硬盘背板发生的优先级信息;从所述优先级信息中确定出最高优先级;将所述最高优先级对应的一组硬盘背板确定为按照预设规则获取的一组硬盘背板。
可以理解的是,从所有硬盘背板中按照预设规则获取一组硬盘背板的预设规则,可以是将盘序乱序的历史发生次数最多的一组硬盘背板确定为获取对象,也可以是将多组硬盘背板中优先级最高的一组硬盘背板确定为获取对象。
可选的,通过基板管理控制器BMC向所述第二硬盘背板发送第一目标指令,以使得所述第二硬盘背板从高位状态进入低位状态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在所述第二硬盘背板未成功进入所述低位状态的情况下,获取所述第二硬盘背板的背板标识;从所述第一硬盘背板的第一背板标识和所述第二硬盘背板的第二背板标识中确定除所述第二硬盘背板的背板标识之外的第一背板标识;控制所述SAS卡对与所述第一背板标识对应的第一硬盘背板进行识别,以将所述第一硬盘背板的盘序设置为所述第一盘序。
具体地,在使第二硬盘背板进入低位状态失败的情况下,根据硬盘背板的背板标识进行识别。在只有两款硬盘背板的情况下,获取第二硬盘背板的第二背板标识,识别除第二背板标识之外的背板标识,即第一背板标识。在系统中存在两块以上硬盘背板和/或一组硬盘背板中存在两块以上硬盘背板的情况下,如果除最前的硬盘背板之外的其他硬盘中存在进入低位状态失败和/或全部进入低位状态失败,则获取进入低位状态失败的硬盘背板的背板标识。
可选的,将所述第二硬盘背板从所述低位状态恢复为所述高位状态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在未成功将所述第二硬盘背板恢复为所述高位状态的情况下,直接确定所述第二硬盘背板的盘序为所述第二盘序。
即在只有两块硬盘背板,且第二硬盘背板后识别的情况下,识别第一盘序后,即使第二硬盘背板恢复高位状态失败,也可以直接确定第二盘序。
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硬盘背板盘序的调整方法,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还提供以下实现步骤,用于对上述方案进行解释说明。其中,图4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可选的硬盘背板盘序的调整方法的操作流程图,具体步骤如图4所示:
步骤1:基板控制管理器(Baseboard Management Controller,简称BMC)进行I2C指令;
需要注意的是,系统AC 上电开机后,同时也输出电源给全部的板卡,BMC ready需要等5分钟后才可以进行 I2C 指令。
步骤2:PCIe 8i RAID卡与两块背板进行沟通;
RAID 卡跟2块背板沟通完毕,EID (enclosure ID,简称EID)设置完成并存进NSRAM。
此时,假设状况如下:
确认第一块背板与第二块背板的硬盘已发生盘序相反。
系统不需要断AC电源,每个Expander 背板上的芯片在硬件设计的soft resetpin皆有透过接口端子与BMC芯片的GPIO相连接。
步骤3:First Expander硬盘背板通过GPIO1接收BMC的IPMI指令;
步骤4:Second Expander硬盘背板通过GPIO2接收BMC的IPMI指令;
具体地,BMC的2个GPIO讯号与2块背板的Expander芯片上的SOFT_RESET_N 信号是互相连接在一起的,所以BMC可透过GPIO讯号来控制背板上的Expander 时序或是让Expander 进入reset 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BMC透过GPIO路径与Expander芯片的SOFT_RESET_N 讯号连接后,BMC可对背板上的Expander 芯片根据系统配置应用设置条件需求去下达IPMI指令让expander 芯片是否进入reset状态的操作,相对的也可由BMC 来控制Expander芯片的运作流程、时序。
步骤5:Expander 芯片 SOFT_RESET_N 是否被拉低,Low进入步骤6,High进入步骤7;
步骤6:Expander 芯片进入reset状态;
透过BMC的GPIO pin 可直接将第二块背板Expander 硬件的SOFT_RESET_N 信号拉低形成信号对地短接在一起,Expander芯片会进入Reset状态;
接着将系统也进行reset 动作,reset 前可先进行清除Expander SRAM 的资料,此时SOFT_RESET_N 信号还是处于拉低状态;
等待服务器进入操作系统 (operating system,简称OS)状态后再进行查看硬盘盘序,此时因为第二块背板无法与RAID卡正常沟通获取硬盘等讯息,就只剩下第一块背板的Expander与SAS卡沟通且可正常获取硬盘盘序。
步骤7:Expander 芯片恢复初始状态;
步骤8:Expander 与SAS卡沟通获取硬盘进行配置。
确认第一块硬盘背板已正常获取硬盘资讯后,这时候再由BMC的GPIO把SOFT_RESET_N 信号释放恢复到高准位状态,接着再进OS查看系统是不是已经能找到第二块背板下的硬盘。同时查看2块背板上的所有硬盘的盘序是否已变回正确,即第一块背板优先排序接着是第二块背板。
进一步的,图3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可选的硬盘背板盘序的调整方法的服务器的2个12口Expander 硬盘背板拓扑图,如图3所示:
服务器主板上包含了一个PCIe 卡插槽,并插上一张8i PCIe SAS卡,8i PCIe SAS卡共有2个输出,即SAS port 0与SAS port 1,可提供2个 SAS x4 讯号带宽给2块12口Expander硬盘背板的上行接口连接,硬盘背板上的Expander 芯片再扩展出12个SAS/SATA硬盘。
如图3中所示,2块硬盘背板编排的盘序分别为:第一块背板下的硬盘盘序是0-11,第二块背板下的硬盘盘序是12-23。BMC 芯片透过I2C bus与PCIe RAID 卡沟通,进而可读取RAID的enclosure list,此讯息是RIAD 卡与下行Expander硬盘背板上的Expander芯片进行沟通后识别到的相关信息,透过此讯息可查询Expander芯片下的enclosure ID,这信息可用来分辨第一块和/或第二块 Expander硬盘背板的盘序。
本申请的另一个可选实施例也可以在服务器在BMC的固件(Firmware,简称FW) 已经处于就绪状态下,直接下发IPMI指令将第二块Expander硬盘背板的Expander芯片上的SOFT_RESET_N 信号拉低,使得Expander芯片进入reset状态, 此时SAS卡就无法与第二块硬盘背板进行沟通,进而无法获取enclosure ID, 进而只会对第一块硬盘背板进行Expander芯片下的enclosure ID识别, 待服务器进入OS系统下后BMC再将第二块硬盘背板的Expander芯片上的SOFT_RESET_N 信号释放,即恢复为正常状态。随后SAS卡即可与第二块硬盘背板沟通,进而为Expander芯片下的硬盘分配enclosure ID, 如此操作即可是先避免2块背板上的硬盘盘序产生乱序现象。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BMC的2个GPIO讯号分别连接2块背板的Expander 芯片上的SOFT_RESET_N 讯号,也可以通过BMC透过IPMI指令分别对这2块背板上的expander芯片进行短时间进入reset状态后再依次恢复,来达到调整及控制SAS卡与背板硬盘获取的先后顺序。
一般服务器在安装完系统配置后即会进行开机运作并测试,本申请要解决的问题是:当系通配置并应用单张PCIe 8i SAS卡且分别将SAS port 0 与SAS port 1同时连接给2块带expander硬盘背板时,会有概率性出现连接SAS port1下的背板优先被识别到,连接SAS port0下的背板后被识别到。通过本申请,解决了这种概率性产生的问题,且无需再透过人工维护的换背板板卡的操作去做盘序更正,即通过系统OS下查看发现2块背板下的硬盘出现盘序相反时,可透过BMC下发IPMI指令使得出现盘序相反的背板上的expander 芯片进入reset状态后,重启系统,等待系统进入OS后再释放背板上expander芯片的reset状态,使得恢复正常盘序。
还需要说明的是,1)SAS卡的SAS port0与SAS port 1基于连接后端的设备的响应先后顺序去分配硬盘的enclosure ID,优先响应就分配较小的数字(enclosure ID), 且较小的ID号在前面,较大的ID号在后面,在第二块背板优先比第一块背板的硬盘优先与SAS卡响应的情况下,第二块背板的硬盘盘序就会优先显示。
2)SAS卡的排序方式:SAS卡会维护一个enclosure ID列表,这张列表就是记录当下连到这个SAS卡下硬盘的enclosure ID,并且给每个enclosure ID的序号是独立且不会改变,当SAS卡第一次完全初始化好这个enclosure并分配给它什么数字,以后它就用什么数字,即使拆下来再重新装上,也不会改变。因此概率性的,如果OS下硬盘背板已经产生乱序后,这个乱序就会一直存在。
因此通过本申请便可解决这种概率性产生的问题,而无需再透过人工维护的换背板板卡的操作去做更正,当系统OS下查看发现2块背板下的硬盘出现盘序相反时即可透过BMC下发IPMI指令使得出现盘序相反的背板的expander 芯片进入reset状态后,再重启系统,等待系统进入OS后再释放背板上expander芯片的reset,即可恢复正常盘序。故本申请不仅解决硬盘盘序相反的问题同时也对生产测试上节省不少人力与维护时间。进而本申请可在当系统数量跟配置越多的情况下遇到硬盘乱序时减少操作人员的修正时间跟人力。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根据上述实施例的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碟、光盘)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在本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硬盘背板盘序的调整系统。图5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硬盘背板盘序的调整系统的结构框图,如图5所示,该系统包括:
主板52,设置于所述主板上的基带管理控制器BMC,通过硬盘阵列卡SAS与所述BMC连接的第一硬盘背板和第二硬盘背板,其中,
所述BMC54,用于向所述第二硬盘背板发送第一目标指令,以使得所述第二硬盘背板从高位状态进入低位状态,其中,所述第一硬盘背板的第一盘序在所述第二硬盘背板的第二盘序之前;
所述SAS卡56,用于对所述第一硬盘背板进行识别,以将所述第一硬盘背板的盘序设置为所述第一盘序;以及将所述第二硬盘背板从所述低位状态恢复为所述高位状态,并控制所述SAS卡对处于所述高位状态的第二硬盘背板进行识别,以将所述第二硬盘背板的盘序设置为所述第二盘序。
通过本申请,通过基板管理控制器BMC向第二硬盘背板发送第一目标指令,以使得所述第二硬盘背板从高位状态进入低位状态,其中,第一硬盘背板的第一盘序在所述第二硬盘背板的第二盘序之前,所述第一硬盘背板和第二硬盘背板通过硬盘阵列卡SAS卡与所述BMC芯片连接;控制所述SAS卡对所述第一硬盘背板进行识别,以将所述第一硬盘背板的盘序设置为所述第一盘序;将所述第二硬盘背板从所述低位状态恢复为所述高位状态,并控制所述SAS卡对处于所述高位状态的第二硬盘背板进行识别,以将所述第二硬盘背板的盘序设置为所述第二盘序。也就是说,在硬盘乱序的情况下,通过使得盘序在后的硬盘背板进入低位状态,进而可以控制SAS卡与盘序在前的硬盘背板进行识别,进而可以使得盘序正序。因此,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单张SAS卡在与一块以上的硬盘背板级联时,容易出现硬盘背板的盘序乱序且只能手动更改盘序等问题,达到无需手动矫正硬盘盘序的效果。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BMC54,还用于确定所述第一硬盘背板和第二硬盘背板的盘序和预置的目标盘序不一致,其中,所述目标盘序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硬盘背板的第一盘序在所述第二硬盘背板的第二盘序之前;通过基板管理控制器BMC向第二硬盘背板发送第一目标指令,以使得所述第二硬盘背板从高位状态进入低位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服务器在识别到硬盘背板的情况下,会为硬盘背板上的硬盘分配硬盘序号,即盘序。示例性的,在只有两块硬盘背板的前提下,如果第一硬盘背板先被识别,且第一硬盘背板上拓展有12个硬盘,则服务器可以为第一硬盘背板上的硬盘分配盘序为0-11;如果第一硬盘背板后被识别,则服务器会为第一硬盘背板上的硬盘分配盘序为12-23。将被分配到的第一硬盘背板和第二硬盘背板的盘序与预置的目标盘序比较,即可确定硬盘是否乱序。
确定第一硬盘背板和第二硬盘背板的盘序与预置的目标盘序不一致之前,BMC54,还用于获取所述SAS卡中的盘序列表信息,其中,所述盘序列表信息中包括有与所述SAS卡连接的所有硬盘背板的盘序信息;从所述盘序列表信息中获取所述目标盘序。
具体地,从SAS卡中读取已经识别到的关于第一硬盘背板和第二硬盘背板上硬盘盘序的盘序列表信息。示例性的,如图3所示,假设第一硬盘背板对应的盘序可以为0-11、第二硬盘背板对应的盘序为12-23,在设置的识别顺序为第一硬盘背板在先、第二硬盘背板在后的情况下,目标盘序应该为0-23。此时,先前的识别到的盘序可以分为两种情况,情况一:识别到的盘序为正序,即SAS卡中记录的盘序列表信息为0-23,进而可以得到盘序列表信息与目标盘序一致的结果,进而可以确定识别过程正确;情况二:识别到的盘序为乱序,即SAS卡中记录的盘序列表信息为12-23、0-11,进而可以得到盘序列表信息与目标盘序不一致的结果,进而可以确定识别过程不正确。需要说明的是,硬盘背板的数目为1个以上,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在确定盘序乱序的情况下,BMC54,还用于通过BMC向所述第二硬盘背板发送智能平台管理接口IPMI指令讯号,以使得所述第二硬盘背板从高位状态进入低位状态;在所述BMC的固件 FW处于准备状态的情况下, 通过BMC向所述第二硬盘背板直接下发IPMI指令,以使得所述第二硬盘背板从高位状态进入低位状态。
可以理解的是,在已经处于盘序乱序的情况下,通过基板管理控制器BMC芯片向实际顺序较后的硬盘背板发送IPMI指令讯号使得实际顺序较后的硬盘背板进入低位状态,进而可以使得实际顺序最前的硬盘背板先进行识别。需要注意的是,在硬盘盘序还未被识别的情况下,即BMC的固件FW处于准备状态的情况下,直接发送IPMI指令使得实际顺序较后的硬盘背板进入低位状态,可以避免出现硬盘盘序乱序的情况。
SAS卡56,还用于在所述SAS仅与两个硬盘背板中的第一硬盘背板进行通信的情况下,直接将识别到的所述第一硬盘背板的盘序设置为所述第一盘序,其中,所述两个硬盘背板包括:所述第一硬盘背板和所述第二硬盘背板。
可以理解的是,在实际顺序较后的硬盘背板全部进入低位状态的情况下,只有实际顺序最靠前的硬盘背板处于高位状态,此时识别到的实际顺序最靠前的硬盘背板的盘序即为第一盘序。
BMC54,还用于在确定所述第一硬盘背板的盘序已为所述第一盘序的情况下,通过所述BMC芯片向所述第二硬盘背板发送第二目标指令,以使得所述第二硬盘背板从所述低位状态进入所述高位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实际上是将第二硬盘背板进行释放。在硬盘背板在3块以上时,假设硬盘背板对应序号分别为1、2、3,且硬盘背板的识别顺序为1-2-3,1号背板已经被识别,2、3号背板处于低位状态,在此情况下,先被释放的为2号硬盘背板,3号硬盘背板仍旧处于低位状态。即在最靠前的硬盘背板被识别的情况下,顺序在最靠前的硬盘背板之后的硬盘背板被释放,其他的硬盘背板仍旧处于低位状态。
SAS卡56,还用于控制所述SAS卡与处于所述高位状态的第二硬盘背板进行识别,以将所述第二硬盘背板的盘序设置为所述第二盘序之后,获取设置后的所述第一硬盘背板的第一盘序和设置后的所述第二硬盘背板的第二盘序;确定所述设置后的所述第一硬盘背板的第一盘序和所述设置后的所述第二硬盘背板的第二盘序与所述目标盘序是否一致。
SAS卡56,还用于确定所述设置后的所述第一硬盘背板的第一盘序和所述设置后的所述第二硬盘背板的第二盘序与所述目标盘序是否一致之后,在确定所述设置后的所述第一硬盘背板的第一盘序和所述设置后的所述第二硬盘背板的第二盘序与所述目标盘序不一致的情况下,通过所述BMC芯片向服务器上报系统逻辑错误;在所述服务器接收到所述系统逻辑错误的情况下,重启所述服务器。
具体地,如果第一盘序和第二盘序与目标盘序仍旧不一致,直接判定系统逻辑错误,并向服务器上报错误,进而服务器重启。其中,服务器承载着第一硬盘背板、第二硬盘背板、BMC芯片以及SAS卡;
主板52,还用于在所述SAS卡未对所述第一硬盘背板和所述第二硬盘背板成功识别的情况下,通过所述BMC芯片向所述第一硬盘背板和所述第二硬盘背板均发送所述第一目标指令,以使得所述第一硬盘背板和所述第二硬盘背板从高位状态进入低位状态;将所述第一硬盘背板从所述低位状态恢复为所述高位状态,并控制所述SAS卡与处于所述高位状态的第一硬盘背板进行识别,以将所述第一硬盘背板的盘序设置为所述第一盘序;将所述第二硬盘背板从所述低位状态恢复为所述高位状态,并控制所述SAS卡对处于所述高位状态的第二硬盘背板进行识别,以将所述第二硬盘背板的盘序设置为所述第二盘序。
可以理解的是,在SAS卡未对硬盘背板进行识别的情况下,直接通过BMC芯片发送IPMI指令,使得除顺序为最先的第一硬盘背板之外的硬盘背板都处于低位状态,进而可以识别第一硬盘背板,进而对于顺序靠后的硬盘背板依次释放并识别。例如,假设硬盘背板序号为1、2、3、4、5,硬盘背板识别顺序为1-4-5-2-3,则具体操作为:拉低2、3、4、5,识别1;释放4,识别4;释放5,识别5,释放2,识别2,释放3,识别3。
BMC54,还用于通过基板管理控制器BMC向所述第二硬盘背板发送第一目标指令,以使得所述第二硬盘背板从高位状态进入低位状态之后,清除服务器中的所述第一硬盘背板和所述第二硬盘背板的缓存信息,其中,所述缓存信息包括所述第一硬盘背板的盘序和所述第二硬盘背板的盘序;通过所述BMC芯片控制所述服务器进入低位状态。即在盘序乱序的情况下,为使得盘序正序,在将第二硬盘背板拉低之后,将清除系统中存储的第一硬盘背板的盘序和所述第二硬盘背板的盘序,并使系统也进入低位状态。
SAS卡56,还用于确定所述第二硬盘背板处于所述低位状态的持续时间;在所述持续时间超过预设阈值的情况下,直接将所述第二硬盘背板从所述低位状态恢复为所述高位状态。
具体地,预设阈值可以为1ms,1us,用户可以自行设置。预设阈值即为预留出的识别第一硬盘背板盘序的时间,第二硬盘背板处于低位状态的持续时间超过预设阈值,可能是释放指令出现延迟、误差,也可能对第一硬盘背板的识别出现错误,还可能是硬件连接出错,在此情况下,直接对第二硬盘背板进行释放动作,查看是否可以成功识别。此外,在硬盘背板为两个以上的情况下,可以为每块处于低位状态的硬盘背板设置不同的预设阈值,也可以为全部处于低位状态的硬盘背板设置统一的预设阈值。
BMC54,还用于获取与所述SAS卡连接的所有硬盘背板;从所述所有硬盘背板中按照预设规则获取一组硬盘背板,其中,所述一组硬盘背板包括:所述第一硬盘背板和所述第二硬盘背板,所述所有硬盘背板包括多组硬盘背板;确定所述一组硬盘背板的盘序与预置的目标盘序是否一致。
可以理解的是,系统中可能存在多组硬盘背板,需要从多组硬盘背板中确定需要进行硬盘背板盘序的重新排序的一组硬盘背板。
BMC54,还用于获取所述多组硬盘背板发生盘序相反的历史发生次数;从所述历史发生次数中确定出最大的目标发生次数;将所述目标发生次数对应的一组硬盘背板确定为按照预设规则获取的一组硬盘背板。
BMC54,还用于获取所述多组硬盘背板发生的优先级信息;从所述优先级信息中确定出最高优先级;将所述最高优先级对应的一组硬盘背板确定为按照预设规则获取的一组硬盘背板。
可以理解的是,从所有硬盘背板中按照预设规则获取一组硬盘背板的预设规则,可以是将盘序乱序的历史发生次数最多的一组硬盘背板确定为获取对象,也可以是将多组硬盘背板中优先级最高的一组硬盘背板确定为获取对象。
BMC54,还用于通过基板管理控制器BMC向所述第二硬盘背板发送第一目标指令,以使得所述第二硬盘背板从高位状态进入低位状态之后,在所述第二硬盘背板未成功进入所述低位状态的情况下,获取所述第二硬盘背板的背板标识;从所述第一硬盘背板的第一背板标识和所述第二硬盘背板的第二背板标识中确定除所述第二硬盘背板的背板标识之外的第一背板标识;控制所述SAS卡对与所述第一背板标识对应的第一硬盘背板进行识别,以将所述第一硬盘背板的盘序设置为所述第一盘序。
具体地,在使第二硬盘背板进入低位状态失败的情况下,根据硬盘背板的背板标识进行识别。在只有两款硬盘背板的情况下,获取第二硬盘背板的第二背板标识,识别除第二背板标识之外的背板标识,即第一背板标识。在系统中存在两块以上硬盘背板和/或一组硬盘背板中存在两块以上硬盘背板的情况下,如果除最前的硬盘背板之外的其他硬盘中存在进入低位状态失败和/或全部进入低位状态失败,则获取进入低位状态失败的硬盘背板的背板标识。
BMC54,还用于将所述第二硬盘背板从所述低位状态恢复为所述高位状态之后,在未成功将所述第二硬盘背板恢复为所述高位状态的情况下,直接确定所述第二硬盘背板的盘序为所述第二盘序。
即在只有两块硬盘背板,且第二硬盘背板后识别的情况下,识别第一盘序后,即使第二硬盘背板恢复高位状态失败,也可以直接确定第二盘序。
所述第一硬盘背板通过所述SAS卡与所述主板的第一端口连接,所述第二硬盘背板通过所述SAS卡与所述主板的第二端口连接;所述BMC通过双向二进制同步串行总线I2C与所述SAS卡连接;所述BMC通过第一GPIO接口与所述第一硬盘背板连接,通过第二GPIO接口与所述第二硬盘背板连接。
所述BMC,还用于执行以下至少之一:向所述第二硬盘背板发送IPMI指令,以使得所述第二硬盘背板从高位状态进入低位状态;在所述BMC的 FW处于准备状态的情况下,向所述第二硬盘背板直接下发IPMI指令,以使得所述第二硬盘背板从高位状态进入低位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各个模块是可以通过软件或硬件来实现的,对于后者,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但不限于此:上述模块均位于同一处理器中;或者,上述各个模块以任意组合的形式分别位于不同的处理器中。
本申请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如图6所示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60,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60,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中,该计算机程序被设置为运行时执行上述任一项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
S1,通过基板管理控制器BMC向第二硬盘背板发送第一目标指令,以使得所述第二硬盘背板从高位状态进入低位状态,其中,第一硬盘背板的第一盘序在所述第二硬盘背板的第二盘序之前,所述第一硬盘背板和第二硬盘背板通过硬盘阵列卡SAS卡与所述BMC芯片连接;
S2,控制所述SAS卡对所述第一硬盘背板进行识别,以将所述第一硬盘背板的盘序设置为所述第一盘序;
S3,将所述第二硬盘背板从所述低位状态恢复为所述高位状态,并控制所述SAS卡对处于所述高位状态的第二硬盘背板进行识别,以将所述第二硬盘背板的盘序设置为所述第二盘序。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上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60可以包括但不限于:U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简称为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简称为RAM)、移动硬盘、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计算机程序的介质。
另外,如图6所示,上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60还设置有数据接口62,电子设备或处理器等可通过该数据接口62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60中读取或写入数据。
本申请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装置,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该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被设置为运行计算机程序以执行上述任一项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
S1,通过基板管理控制器BMC向第二硬盘背板发送第一目标指令,以使得所述第二硬盘背板从高位状态进入低位状态,其中,第一硬盘背板的第一盘序在所述第二硬盘背板的第二盘序之前,所述第一硬盘背板和第二硬盘背板通过硬盘阵列卡SAS卡与所述BMC芯片连接;
S2,控制所述SAS卡对所述第一硬盘背板进行识别,以将所述第一硬盘背板的盘序设置为所述第一盘序;
S3,将所述第二硬盘背板从所述低位状态恢复为所述高位状态,并控制所述SAS卡对处于所述高位状态的第二硬盘背板进行识别,以将所述第二硬盘背板的盘序设置为所述第二盘序。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上述电子装置还可以包括传输设备以及输入输出设备,其中,该传输设备和上述处理器连接,该输入输出设备和上述处理器连接。
本实施例中的具体示例可以参考上述实施例及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示例,本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上述的本申请的各模块或各步骤可以用通用的计算装置来实现,它们可以集中在单个的计算装置上,或者分布在多个计算装置所组成的网络上,它们可以用计算装置可执行的程序代码来实现,从而,可以将它们存储在存储装置中由计算装置来执行,并且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或者将它们分别制作成各个集成电路模块,或者将它们中的多个模块或步骤制作成单个集成电路模块来实现。这样,本申请不限制于任何特定的硬件和软件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1)

1.一种硬盘背板盘序的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通过基板管理控制器BMC向第二硬盘背板发送第一目标指令,以使得所述第二硬盘背板从高位状态进入低位状态,其中,第一硬盘背板的第一盘序在所述第二硬盘背板的第二盘序之前,所述第一硬盘背板和第二硬盘背板通过硬盘阵列卡SAS卡与所述BMC芯片连接;
控制所述SAS卡对所述第一硬盘背板进行识别,以将所述第一硬盘背板的盘序设置为所述第一盘序;
将所述第二硬盘背板从所述低位状态恢复为所述高位状态,并控制所述SAS卡对处于所述高位状态的第二硬盘背板进行识别,以将所述第二硬盘背板的盘序设置为所述第二盘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基板管理控制器BMC向第二硬盘背板发送第一目标指令,以使得所述第二硬盘背板从高位状态进入低位状态,包括:
确定所述第一硬盘背板和第二硬盘背板的盘序和预置的目标盘序不一致,其中,所述目标盘序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硬盘背板的第一盘序在所述第二硬盘背板的第二盘序之前;
通过基板管理控制器BMC向第二硬盘背板发送第一目标指令,以使得所述第二硬盘背板从高位状态进入低位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第一硬盘背板和第二硬盘背板的盘序与预置的目标盘序不一致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SAS卡中的盘序列表信息,其中,所述盘序列表信息中包括有与所述SAS卡连接的所有硬盘背板的盘序信息;
从所述盘序列表信息中获取所述目标盘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基板管理控制器BMC芯片向第二硬盘背板发送第一目标指令,以使得所述第二硬盘背板从高位状态进入低位状态,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通过BMC向所述第二硬盘背板发送智能平台管理接口IPMI指令讯号,以使得所述第二硬盘背板从高位状态进入低位状态;
在所述BMC的固件 FW处于准备状态的情况下, 通过BMC向所述第二硬盘背板直接下发IPMI指令,以使得所述第二硬盘背板从高位状态进入低位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控制所述SAS卡对所述第一硬盘背板进行识别,以将所述第一硬盘背板的盘序设置为所述第一盘序,包括:
在所述SAS仅与两个硬盘背板中的第一硬盘背板进行通信的情况下,直接将识别到的所述第一硬盘背板的盘序设置为所述第一盘序,其中,所述两个硬盘背板包括:所述第一硬盘背板和所述第二硬盘背板。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第二硬盘背板从所述低位状态恢复为所述高位状态,包括:
在确定所述第一硬盘背板的盘序已为所述第一盘序的情况下,通过所述BMC芯片向所述第二硬盘背板发送第二目标指令,以使得所述第二硬盘背板从所述低位状态进入所述高位状态。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控制所述SAS卡与处于所述高位状态的第二硬盘背板进行识别,以将所述第二硬盘背板的盘序设置为所述第二盘序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设置后的所述第一硬盘背板的第一盘序和设置后的所述第二硬盘背板的第二盘序;
确定所述设置后的所述第一硬盘背板的第一盘序和所述设置后的所述第二硬盘背板的第二盘序与所述目标盘序是否一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所述设置后的所述第一硬盘背板的第一盘序和所述设置后的所述第二硬盘背板的第二盘序与所述目标盘序是否一致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确定所述设置后的所述第一硬盘背板的第一盘序和所述设置后的所述第二硬盘背板的第二盘序与所述目标盘序不一致的情况下,通过所述BMC芯片向服务器上报系统逻辑错误;
在所述服务器接收到所述系统逻辑错误的情况下,重启所述服务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所述SAS卡未对所述第一硬盘背板和所述第二硬盘背板成功识别的情况下,通过所述BMC芯片向所述第一硬盘背板和所述第二硬盘背板均发送所述第一目标指令,以使得所述第一硬盘背板和所述第二硬盘背板从高位状态进入低位状态;
将所述第一硬盘背板从所述低位状态恢复为所述高位状态,并控制所述SAS卡与处于所述高位状态的第一硬盘背板进行识别,以将所述第一硬盘背板的盘序设置为所述第一盘序;
将所述第二硬盘背板从所述低位状态恢复为所述高位状态,并控制所述SAS卡对处于所述高位状态的第二硬盘背板进行识别,以将所述第二硬盘背板的盘序设置为所述第二盘序。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基板管理控制器BMC向所述第二硬盘背板发送第一目标指令,以使得所述第二硬盘背板从高位状态进入低位状态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清除服务器中的所述第一硬盘背板和所述第二硬盘背板的缓存信息,其中,所述缓存信息包括所述第一硬盘背板的盘序和所述第二硬盘背板的盘序;
通过所述BMC芯片控制所述服务器进入低位状态。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第二硬盘背板从所述低位状态恢复为所述高位状态,包括:
确定所述第二硬盘背板处于所述低位状态的持续时间;
在所述持续时间超过预设阈值的情况下,直接将所述第二硬盘背板从所述低位状态恢复为所述高位状态。
12.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以下方式确定第一硬盘背板和第二硬盘背板的盘序与预置的目标盘序是否一致,包括:
获取与所述SAS卡连接的所有硬盘背板;
从所述所有硬盘背板中按照预设规则获取一组硬盘背板,其中,所述一组硬盘背板包括:所述第一硬盘背板和所述第二硬盘背板,所述所有硬盘背板包括多组硬盘背板;
确定所述一组硬盘背板的盘序与预置的目标盘序是否一致。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从所述所有硬盘背板中按照预设规则获取一组硬盘背板,包括:
获取所述多组硬盘背板发生盘序相反的历史发生次数;
从所述历史发生次数中确定出最大的目标发生次数;
将所述目标发生次数对应的一组硬盘背板确定为按照预设规则获取的一组硬盘背板。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从所述所有硬盘背板中按照预设规则获取一组硬盘背板,包括:
获取所述多组硬盘背板发生的优先级信息;
从所述优先级信息中确定出最高优先级;
将所述最高优先级对应的一组硬盘背板确定为按照预设规则获取的一组硬盘背板。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基板管理控制器BMC向所述第二硬盘背板发送第一目标指令,以使得所述第二硬盘背板从高位状态进入低位状态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第二硬盘背板未成功进入所述低位状态的情况下,获取所述第二硬盘背板的背板标识;
从所述第一硬盘背板的第一背板标识和所述第二硬盘背板的第二背板标识中确定除所述第二硬盘背板的背板标识之外的第一背板标识;
控制所述SAS卡对与所述第一背板标识对应的第一硬盘背板进行识别,以将所述第一硬盘背板的盘序设置为所述第一盘序。
16.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第二硬盘背板从所述低位状态恢复为所述高位状态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未成功将所述第二硬盘背板恢复为所述高位状态的情况下,直接确定所述第二硬盘背板的盘序为所述第二盘序。
17.一种硬盘背板盘序的调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板,设置于所述主板上的基带管理控制器BMC,通过硬盘阵列卡SAS与所述BMC连接的第一硬盘背板和第二硬盘背板,其中,
所述BMC,用于向所述第二硬盘背板发送第一目标指令,以使得所述第二硬盘背板从高位状态进入低位状态,其中,所述第一硬盘背板的第一盘序在所述第二硬盘背板的第二盘序之前;
所述SAS卡,用于对所述第一硬盘背板进行识别,以将所述第一硬盘背板的盘序设置为所述第一盘序;以及将所述第二硬盘背板从所述低位状态恢复为所述高位状态,并控制所述SAS卡对处于所述高位状态的第二硬盘背板进行识别,以将所述第二硬盘背板的盘序设置为所述第二盘序。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所述第一硬盘背板通过所述SAS卡与所述主板的第一端口连接,所述第二硬盘背板通过所述SAS卡与所述主板的第二端口连接;
所述BMC通过双向二进制同步串行总线I2C与所述SAS卡连接;
所述BMC通过第一GPIO接口与所述第一硬盘背板连接,通过第二GPIO接口与所述第二硬盘背板连接。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BMC,还用于执行以下至少之一:向所述第二硬盘背板发送IPMI指令,以使得所述第二硬盘背板从高位状态进入低位状态;在所述BMC的 FW处于准备状态的情况下,向所述第二硬盘背板直接下发IPMI指令,以使得所述第二硬盘背板从高位状态进入低位状态。
2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所述权利要求1至16任一项中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21.一种电子装置,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所述权利要求1至16任一项中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CN202211634913.XA 2022-12-19 2022-12-19 硬盘背板盘序的调整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装置 Active CN11561771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634913.XA CN115617719B (zh) 2022-12-19 2022-12-19 硬盘背板盘序的调整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634913.XA CN115617719B (zh) 2022-12-19 2022-12-19 硬盘背板盘序的调整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617719A true CN115617719A (zh) 2023-01-17
CN115617719B CN115617719B (zh) 2023-04-07

Family

ID=848802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634913.XA Active CN115617719B (zh) 2022-12-19 2022-12-19 硬盘背板盘序的调整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617719B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14380A (zh) * 2010-07-02 2012-01-11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多硬盘启动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04932922A (zh) * 2015-06-18 2015-09-23 浪潮电子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调整sas卡硬盘启动顺序的方法及装置
CN107422985A (zh) * 2017-05-17 2017-12-01 郑州云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存储系统盘序的控制方法
CN109062831A (zh) * 2018-07-26 2018-12-21 郑州云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能自动调整硬盘背板上硬盘灯的控制总线电路
CN112463475A (zh) * 2020-11-13 2021-03-09 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磁盘检测系统、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988513A (zh) * 2021-03-12 2021-06-18 山东英信计算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服务器硬盘信息管理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3448631A (zh) * 2021-05-23 2021-09-28 山东英信计算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多背板控制盘序的模组和服务器
CN115080128A (zh) * 2022-05-31 2022-09-20 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硬盘启动顺序管理方法、系统、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5480975A (zh) * 2022-10-21 2022-12-16 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接线检查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14380A (zh) * 2010-07-02 2012-01-11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多硬盘启动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04932922A (zh) * 2015-06-18 2015-09-23 浪潮电子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调整sas卡硬盘启动顺序的方法及装置
CN107422985A (zh) * 2017-05-17 2017-12-01 郑州云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存储系统盘序的控制方法
CN109062831A (zh) * 2018-07-26 2018-12-21 郑州云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能自动调整硬盘背板上硬盘灯的控制总线电路
CN112463475A (zh) * 2020-11-13 2021-03-09 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磁盘检测系统、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988513A (zh) * 2021-03-12 2021-06-18 山东英信计算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服务器硬盘信息管理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3448631A (zh) * 2021-05-23 2021-09-28 山东英信计算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多背板控制盘序的模组和服务器
CN115080128A (zh) * 2022-05-31 2022-09-20 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硬盘启动顺序管理方法、系统、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5480975A (zh) * 2022-10-21 2022-12-16 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接线检查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617719B (zh) 2023-04-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049010B2 (en) Method, computer, and apparatus for migrating memory data
US20050149650A1 (en) Data storage systems for assigning control of serial ATA storage devices
US10536538B2 (en) Secure data erasure verification in hyperscale computing systems
CN112034947B (zh) 增强服务器硬盘兼容性的背板设计系统和参数调优方法
CN114116280B (zh) 交互式bmc自恢复方法、系统、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3360347A (zh) 一种服务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12667066A (zh) 一种扩展硬盘存储容量的方法、系统及介质
CN115129249A (zh) Sas链路拓扑识别管理方法、系统、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5617719B (zh) 硬盘背板盘序的调整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装置
CN115599311B (zh) 极性反转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装置
US9690569B1 (en) Method of updating firmware of a server rack system, and a server rack system
US20180145869A1 (en) Debugging method of switches
WO2024130998A1 (zh) 硬盘背板盘序的调整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装置
CN114201439B (zh) 服务器信号识别优化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16009785A (zh) 一种硬盘管理的方法及计算设备
CN115543707A (zh) 硬盘故障的检测方法、系统和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
CN115098342A (zh) 系统日志收集方法、系统、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5098324A (zh) 硬盘维护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6015425B (zh) 光模块的控制方法和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
US10599510B2 (en) Computer system and error isolation method
CN114613418B (zh) 对固态硬盘的NVMe-MI功能测试的系统及方法
CN114826884B (zh) 跨设备协议通信故障定位的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介质
CN113835762B (zh) 硬盘背板默认配置更新方法及系统
CN117762333A (zh) 存储设备的控制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
US20230004301A1 (en) Space-efficient storage of system-monitoring data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